推敲教学教案(热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04:18:16
推敲教学教案(热门16篇)
时间:2023-11-28 04:18:16     小编:字海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和实施教学活动而编写的一种教学计划书。教案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示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推敲教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在阅读环境中理解推敲、斟酌等词语的含义。

2、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把一个故事请清楚,自己试着概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推,指名做一做“推”的动作。

2、板书:敲,指名做一做“敲”的动作。

3、师:这两个字都表示一个动作,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32课《推敲》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媒体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2)从文中找出能解释课题意思的句子,用“”画下来。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齐读:

拜访夜深人静月光皎洁即兴。

推敲吟哦斟酌饶有兴致思索。

(2)指名说一说“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3)交流所划句子。

媒体出示:后来,人们就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推敲”。

指名读、齐读后板书:斟酌文字。

(4)指名选用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随机板书:贾岛韩愈。

(5)媒体出示:

贾岛,字阆仙。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曾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名无本。后来韩愈读了他的诗,劝他还了俗。他淡于名利,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因此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文学上和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传统,并有创新和发展。主要作品有《师说》、《进学解》等。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节。

2、媒体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指名读,女生齐读。

4、出示《题李凝幽居》并范读。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二)学习课文3—7节。

1、过渡:贾岛在返回长安的路上仍然在思索着昨夜诗中的用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

(媒体出示:点击后诗中其余三句变灰,“推”字变红后出示“敲”字。)。

交流,媒体逐句出示:

(1)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从这句话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他不但在想,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

(2)大街上的行人看到他那个样子,都感到可笑。

(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大街上失态了。)。

(3)这时,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

(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贾岛毫无察觉,仍然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并闯进韩愈的仪仗队。这足以说明贾岛思考得多么入神啊!)。

3、师小结过渡:是啊,像贾岛这种对文字锲而不舍地斟酌研究就叫——推敲。贾岛推敲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

4、师述: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饶有兴致地听完贾岛的讲述,也思索起来。

(1)媒体出示:过了一会儿,他说:“还是用‘敲’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便人家没有闩门,也不能莽撞推门;再则,用‘敲’字更能衬托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更响亮些。”

(2)指名读韩愈说的话,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动了树上沉睡着的小鸟。”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4)同桌合作朗读对话。

5、师述: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决了。(板书:解疑定稿)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媒体出示诗文后齐读)。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四、总结复习。

1、小结: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2、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还有很多。

(1)媒体出示: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2)点击“绿”字呈现绿色,同时旁边出现“到、过、入、满”这几个字。

(春天是绿色的。“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3、希望大家课后把这两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并在以后的作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

五、拓展作业。

1、拓展练习。

推敲文字,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2、作业:

(1)背诵《题李凝幽居》一诗。

[板书设计]。

贾岛(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定稿)。

推敲教学教案篇二

1、在阅读环境中理解词的意思。

2、讲完故事,自己概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1、板书:推,指名做一做“推”的动作。

2、板书:敲,指名做一做“敲”的动作。

3、师:这两个字都表示一个动作,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32课《推敲》这篇课文。

1、媒体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2)从文中找出能解释课题意思的句子,用“”画下来。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齐读:

拜访夜深人静月光皎洁即兴。

推敲吟哦斟酌饶有兴致思索。

(2)指名说一说“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3)交流所划句子。

媒体出示:后来,人们就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推敲”。

指名读、齐读后板书:斟酌文字。

(4)指名选用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随机板书:贾岛韩愈。

(5)媒体出示:

贾岛,字阆仙。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曾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名无本。后来韩愈读了他的诗,劝他还了俗。他淡于名利,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因此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文学上和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传统,并有创新和发展。主要作品有《师说》、《进学解》等。

(一)学习第二节。

2、媒体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指名读,女生齐读。

4、出示《题李凝幽居》并范读。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二)学习课文3—7节。

1、过渡:贾岛在返回长安的路上仍然在思索着昨夜诗中的用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

(媒体出示:点击后诗中其余三句变灰,“推”字变红后出示“敲”字。)。

交流,媒体逐句出示:

(1)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从这句话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他不但在想,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

(2)大街上的行人看到他那个样子,都感到可笑。

(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大街上失态了。)。

(3)这时,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

(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贾岛毫无察觉,仍然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并闯进韩愈的仪仗队。这足以说明贾岛思考得多么入神啊!)。

3、师小结过渡:是啊,像贾岛这种对文字锲而不舍地斟酌研究就叫——推敲。贾岛推敲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

4、师述: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饶有兴致地听完贾岛的讲述,也思索起来。

(1)媒体出示:过了一会儿,他说:“还是用‘敲’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便人家没有闩门,也不能莽撞推门;再则,用‘敲’字更能衬托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更响亮些。”

(2)指名读韩愈说的话,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动了树上沉睡着的小鸟。”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4)同桌合作朗读对话。

5、师述: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决了。(板书:解疑定稿)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媒体出示诗文后齐读)。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小结: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2、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还有很多。

(1)媒体出示: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2)点击“绿”字呈现绿色,同时旁边出现“到、过、入、满”这几个字。

(春天是绿色的。“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3、希望大家课后把这两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并在以后的作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

1、拓展练习。

推敲文字,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2、作业:

(1)背诵《题李凝幽居》一诗。

[板书设计]。

贾岛(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定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敲教学教案篇三

姓名万玲玲。

课型新授课研究专题。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通常孩子都是喜欢故事的。所以,在上课堂课时,与其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第九课《推敲》”倒不如跟同学们说“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讲一个‘推敲’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这篇课文还有另一个现实意义,就是要让学生学习贾岛这种钻研文字的精神。结合同学们的写作,举平时学生们在进行作文时反复修改、字斟句酌的例子,让大家一起体验斟酌的过程。开课题解后,让学生默读课文,读后思考课文大致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推敲的意思。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会说这个词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这个词的意义,加深了理解。同时,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斟酌文字的乐趣。如果学习课文之前,先介绍贾岛这个人,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想知道有关他的故事。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强,都争着要读这篇课文。而且也比较善于发现问题。

推敲教学教案篇四

一、教材解析:

《贾岛推敲》这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潜心推敲诗句的故事,表现出诗人反复吟咏,苦心推敲,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这篇文章的条理清楚,内容具体。开篇先讲诗人在驴子上得一诗句,然而“推”“敲”二字难确定;接着写诗人因在街上比划着推门和敲门的动作而挡了韩愈的路;然后写韩愈认为用“敲”字好,并邀请贾岛一路同行论诗。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掌握文言文的朗读基本技巧,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课后注释读懂课文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4、学习古人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推敲炼字的优秀文化传统。

三、教学重点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诵读古诗《题李凝幽居》引入新课,同学们这首诗之所以千古流传,不仅在于诗本身意蕴深远,真挚感人,而更重要的是古诗的创作者那种让人敬畏的治学态度。这首诗创作过程中那个亘古流传的故事更让人为止震撼。今天我们就去读一读诗歌背后的故事。

(二)、解题。

1.贾岛简介:课件。

2.“推敲”的理解为什么要“推敲”?是如何“推敲”的?“推敲”的结果如何?让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走入课文。

(三)、读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倾听读音与断句。

2.课件出示会认会写生字,学生认读。

3.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断句。

4.找生逐句读文,教师指导断句、重音、声调等文言文朗读的方法。

5.默读,思考刚刚提出的三个问题,(课件出示)结合课下注释来理解。拿笔画一画,做上批注。

6.学生汇报,相机出示相应的语句进行解析。只要学生理解就可以。教师注重分析贾岛做学问心无旁骛、精益求精,韩愈做学问治学严谨、对学问严肃认真。

7.带着你的体会和感受再读文。

8、本文中“僧敲月下门”一句,韩愈说“‘敲’字佳”。这样说有什么根据?你同意韩愈的说法吗?那下面我们就再来看看原诗中的那两句话,就请大家反复的读一读,想一想,再来评议一下你觉得是用“敲”好,还是用“推”好?并说说你的看法。(屏幕出示)。

9、其实,我们刚才的这一番讨论不也正是对于用词的细心品味,潜心推敲的过程吗?贾岛就是这样以他对诗的执着追求,以他对诗那严谨的创作精神,以他苦思苦吟的实践,锤炼出许多精品,从而在诗人辈出的唐代诗坛有了一席之地。然而,谈到他的创作体会,我们就不能不读一读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课件出示)生读。这就是他曾经为了追求诗句,而苦吟了三年后的感言。可见他对于学问真知追求的执着啊!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10.运用炼字的方法,说一说下面诗句里的红体字能不能用括号里的字代替。春风又绿江南岸(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忽、竟)。

11、回读全文。

(四)、作业从你的日记中,选出一篇文章,运用炼字的方法修改,并说一说修改的理由。

《贾岛推敲》是一篇文言文,故事的内容比较浅显,并且学生已经接触过文言文,不会感到陌生,但是逐字逐句理解却会有困难。那么如何理解语言结构与现代文不同的文言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品味文章语言,从中受到教育呢?为此对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实进行了一番“推敲”。一节课结束了,却不能停止我对教学的“推敲”。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反复朗读课文之后,问: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我们现代文不一样,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文言文,让那些丰富的内容再现出来?学生说出几种学习方法,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开始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能够专心的读书,有的边读边做批注,有的选择和同学一起交流。可见,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需要,不同的学生能在相同的课文中获得不同的体会,真的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入情入境,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学习文言文,专门理解字面含义是不够的。于是在理解“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这句话时,抓住句子中的“吟哦、引”等词语,先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然后问:“当时的贾岛是怎样的状态呢?谁愿意表演?”在学生到前面表演之前,再问大家:她是贾岛了,那么你们是谁?此时,学生已经都进入情境了。表演后,都能说出作为街上的行人自己的感受。这时,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贾岛对学问认真,专心的态度。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照个性发展。”在这节课中,我觉得我聆听到了一个个有个性的声音,珍视了学生独特的感受。更难得可贵的是学生在对人物形象认识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比如,在品味韩愈的时候,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韩愈也对学问的认真态度,还体会到他为人随和,作为“京兆尹”不但没有重打贾岛,反而,“立马久之”,与其“共论诗道”。

3、知识拓展,让学生对诗人有了深刻的认识理解课文之后,我出示了贾岛的一首五言绝句《题诗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古诗,从而体会到贾岛专研诗句的苦心。进一步对贾岛有了深刻的认识。

4、积累运用,激发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此环节设计了三个训练,逐层深入。首先让学生品味诗中重点字的好处,然后补充句子,这样让学生也经历了“推敲”的过程。而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平时课堂上从来不专心听讲的一个小男生,居然也悄悄地举起了手,我庆幸当时没有忽略了他。虽然他表达的那个不够完整,语意不是很明确,但我知道,在这节课中,他真的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了,并且思考了。所以,在反思这节课的同时,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是要关注所有的学生,真正的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收获。让自己成为一名“推敲”型的教师!

推敲教学教案篇五

师: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南针,还创造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说“休”这个字,一个人正靠在树木边上。

生:语文书、教棒、粉笔……。

师:老师是东西吗?

生:你不是东西!

师:这不是骂人吗?(生众笑)。

师:你看,汉语是多么有生命力呀!就连外国人也觉得汉语特别有意思。再如“斟”、“酌”,本来都是表示“倒酒”,但两个字放在一起就表示“研究”的意思了。

师:再看一个“推”、“敲”。如果你要推门?(生演示)这需要手向前发出力;如果你要敲门,(生演示)这需要用手去撞击。但“推敲”在一起时就表示“斟酌、研究”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推敲》这篇课文。

赏析:语文的学习重在一个“趣”字,教师教得有趣味,学生自然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得趣味。贾老师教学伊始,并没有急于出示课题,而是饶有兴致地同学生说起了这有趣的中国汉字。从“休”到“左右”至“东西”,学生时而点头称是,时而议论纷纷,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精彩作答。这不仅让学生们在享受愉悦的同时学到了许多的语文知识,而且还通过这样的学习,增强了孩子与汉语言文化的亲和力,与语文的亲和力,并更加有意识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推敲、斟酌语言文字。可谓一举三得。

语文的学习还重在“熏陶、感染”。在贾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不仅可以聆听到贾老师严肃但不乏情趣化的教学语言,可以直视到贾老师身体力行的教学行为,而且可以感受到贾老师对于语文教学所特有的情愫,也可以在贾老师对于学生的浓浓爱意中受到感染。而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才使得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了深而广的影响。

师: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南针,还创造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说“木”,在以前是这样写的(师板书,画“木”),再比如“休”这个字,一个人正靠在树木边上,还有“步”字(二止,象人之双足一前一后),以前是这样写的(师板书,画“步”),两只脚叠加在一起。

生:语文书,教棒、粉笔……。

师:老师是东西吗?

生:你不是东西!

师:你不是在骂人吗?(众生笑)。

师:你看,汉语是多么有生命力呀!就连外国人也觉得汉语特别有意思。再如“斟”、“酌”,本来都是表示“倒酒”,但两个字放在一起就表示“研究”的意思了。

师:再看一个“推”、“敲”。如果你要推门(生演示)这需要手向前发力;如果你要敲门,(生演示)这需要用手去撞击。但“推敲”放在一起时就表示“斟酌、研究“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推敲》这篇课文。

评课:。

为什么我们有些语文课堂显得沉闷、毫无生气?

从这一教例中,我们不难找到答案:我们何曾像这位老师一样把“语文”当“语文”来教,我们何曾像这位老师一样激起学生从心底里发出的对汉语的那份由衷的热爱?《推敲》一文的导入,留给学生的是“语文”,充满着浓浓语文味的语文,洋溢着悠悠语文情的“语文”,这样的“语文”会成为学生的心中的常青树,永远枝繁叶茂!

1.浓浓语文味——“树”的主干。

老师一张口就是“语文”,与学生短短地几次对话涵盖的信息量大:“木”、“休”、“步”古字的样子及它们的字源解说,“左右”、“东西”在不同语境的意思,“斟”、“酌”、“推”、“敲”的本义及其它们分别连成词语后的意思。这一切,既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空穴来风,它既是老师厚实的教学功力的显现,更是他教学大智慧的尽现。

2.悠悠语文情——“树”的枝叶。

“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南针,还创造了许多有趣的文字。”课伊始,情已生。老师由四大发明引到汉字,三言两语,便激起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中华情油然而生。接着,他画古字、释字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兴趣!随后以“左右”、“东西”两个词语为例,让学生在浑然不知中生情。汉语的确很有意思: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截然不同,用得不好还会闹笑话,学生在“东西”一词的教学中,在哈哈大笑中,汉语情已溢满心间。最后,以“斟酌”引“推敲”,老师知难而教,巧妙引导,让学生更生汉语情、师生情。因为爱,所以懂得。老师从学生学习的难处“斟酌”一词入手,从全文的文眼入手,我们可以想象他会怎样带领孩子们在语言文字中去体会贾岛的“斟酌(推敲)”,去实践“斟酌(推敲)”,去深化“斟酌(推敲)”……而“你看,汉语是多么有生命力呀!就连外国人也觉得汉语特别有意思。”老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更将“我是中国人,我为拥有如此生命力的汉字”的种子撒向孩子的心田,并在他们幼小的心田中扎下了根。此时,中华情、汉语情在学生心间升腾。

这样充满语文味、语文情的导入,“推敲”已蕴含其中,学生在理解、运用词语时不要“推敲”吗?通过这样的语言实践后,他们以后用词用句能不“推敲”吗?这与所授新课《推敲》所要表达的主旨也是不谋而合:诗人贾岛为“僧敲月下门”中用“推”还是“敲”而痴而狂(进城路上苦苦思索,如醉如痴,横冲直撞韩愈的仪仗队……),他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呀!

汉语是有生命力的,我们的课堂也是有生命力的。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满腹经纶的智者,字的来源,词的多种意思随手携来,从老师嘴里流淌出来的是思想、是机敏、是幽默。他能让人豁然开朗,让人柳暗花明,让人峰回路转,让人如沐春风。我们又看到了一位充满童心的仁者。他用儿童的方式“说”语文:画古字“木”“步”、设“陷阱”释“东西”,演“推”“敲”等。唯如此,汉语的生命力才这样“蓬勃”,语文课堂才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推敲教学教案篇六

听了俞校长的《推敲》一课,让我受益匪浅。看得出俞校长为了上好这节课,是仔细推敲了一番,课的设计非常巧妙,值得我们反复推敲、学习。

下面就我个人的理解,谈以下两点。

一、“闯”字的推敲。

课文有一段讲贾岛在思考自己的即兴诗中的“僧推月下门”,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更恰当,不知不觉“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俞校长在此设下一个让学生来推敲的字——“闯”,问学生,“闯”是否可以改成“走”字。学生们马上展开讨论,都说用“闯”字好。一个学生说,贾岛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入了仪仗队,这对于仪仗队的人来说,贾岛的这种行为是很不礼貌的,“闯”字就比“走”字更恰当,反映出了贾岛的不礼貌行为。还有的学生说,贾岛在思考哪个字更恰当时入了神,忘了周围的一切,以至于进入了仪仗队,用“闯”字更能表现出贾岛的这种敬学精神。学生们的回答多好,我们不得不佩服俞校长的设计好巧妙,学生们已能活学活用了。

二、板书顺序的推敲。

课文结束时的板书顺序是“以诗赠友”“反复斟酌”“确定用‘敲’”“闯进仪仗队”。俞校长说这个顺序对吗?如果你认为不对,该怎样改?要求学生对这一个顺序仔细推敲推敲,有个学生是这么该的:将“反复斟酌”与“确定用‘敲’”对调,有很多学生有不同意见。有个学生说是“确定用‘敲’”与“闯进仪仗队”对调,很多学生都赞同,因为课文及老师讲课的顺序是这样的。在我看来,前一个学生说的顺序不无不可,我们大可以这么看:先有贾岛的“以诗赠友”的即兴诗,然后就有了贾岛斟酌“推”“敲”两字入神而“闯进仪仗队”,接着与韩愈商搓而“确定用‘敲’”,最后是“反复斟酌”,表示我们后人在思考时,反复斟酌厉害关系,拿不定主意,可以用“推敲”来表示。学生若是这样想的话,就是一种创新思维,我们老师就要加以表扬,以此来激励学生进行创新,保护学生柔弱的求异思维。我想这也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我们老师应该要努力创设的。

推敲教学教案篇七

《推敲》一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和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来表现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是“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显示了贾岛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是诗人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是“推敲”。让贾岛结识了韩愈,让“推敲的故事”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词语更加准确、传神。因为如此,所以我在教学时,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多渠道引导学生感悟“推敲”的好处。

首先在开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给出的一组关键词语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坡度,让学生有个大体的方向,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地复述课文的内容,达到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其次,在学习课文时,我充分地运用了文中的插图。请学生观察书上“贾岛敲门”的插图,让他们仔细观察,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传达了怎样的信息,通过个别读,品读,齐读等方式把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画面的句子反复吟诵,来体会月夜的宁静,为下面使用“敲”字奠定了环境基础。

接着,在整个教学中,我紧扣课文的题眼“推敲”,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词句来突显贾岛对文字严肃认真的态度。设计了让学生自读字悟写出体会,根据“想起、觉得、不够妥帖、或许、更恰当些”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比较句子、看图想词语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突显学生的个性。在第七自然段教学中,使用小组团队合作学习方式,给出思考题,让学生小组思考,集体汇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从不同的途径感悟“推敲”,贾岛这一人物形象就逐渐地丰满、鲜活起来,人物的品格就容易充分地显露出来,学生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

最后,通过讲故事进一步体会贾岛对文字的敬重,我送给了学生一句话“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告诉学生写作文的方法,深刻体会“推敲”对于写作的好处。

课堂是一门残缺的艺术,在上完课,我也觉得有些遗憾的地方,课堂上一直引导学生如何体会“推敲”却没有通过练习来检验同学们是否学会推敲。应该把课后第4题的练习适时地穿插到课堂中,从推敲文中的词语入手,教给学生推敲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还尝试让学生推敲王安石的“绿”字之妙。让学生比较“绿”与“到”、“过”、“入”等词,从而感觉到“绿”字写出了春风吹后江南水乡那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样学生的知识性到能动性就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推敲教学教案篇八

文本细读: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化与科技都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文化,可以说人人吟诗,处处歌舞。贾岛与韩愈之间发生的"推敲"的故事,便是在这个年代。

课文讲关于"推敲"的故事,内容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第二段(第2~7自然段)具体介绍"推敲"的来历。故事又可以分成三层:第一层写贾岛拜访朋友,写下《题李凝幽居》一诗;第二层写贾岛斟酌用"推"还是用"敲"时,无意间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第三层写贾岛说明原由后,韩愈告诉贾岛还是用"敲"字更好。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后人把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学会书写11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略读,粗知文章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以学生的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推敲"的来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推敲》的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认读生字词,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再设计及随笔。

一、谈话导入。

师:中华文明源源流长,文人故事、学习故事也是数不胜数,《推敲》的故事便是这沧海中的一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开火车读一读。

3、利用多种形式理解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妥帖、斟酌等。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默读课文,问:推敲是怎么得来的?引导学生把故事分为三层,第一层写贾岛拜访朋友,写下《题李凝幽居》一诗;第二层写贾岛斟酌用"推"还是用"敲"时,无意间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第三层写贾岛说明原由后,韩愈告诉贾岛还是用"敲"字更好。(为复述课文打好基础)。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故事讲的自然、生动。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描述整个故事,运用普通话,注意口语化,要入情入境,要投入,投入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轻扣门扉的意境;投入到贾岛是“推”还是“敲”犹豫不决的陶醉;投入到贾岛被两个差人带到韩愈面前的紧张;投入到韩愈对贾岛宽容与指点,以及贾岛对韩愈的尊敬与钦佩。)。

3、说一说自己通过了解推敲的来历,明白了什么道理,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今后的学习打算。

四、拓展延伸:

最后放开来,让学生讲一讲其他的文人故事。让学生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对阅读文本产生期待。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为读懂文本奠定基础。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进一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古人写文章时的斟文酌字,学习古人治学严谨的精神。

推敲教学教案篇九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表演:

甲: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已: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点评。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作业:

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推敲教学教案篇十

《推敲》一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和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来表现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是“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显示了贾岛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是诗人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是“推敲”。让贾岛结识了韩愈,让“推敲的故事”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词语更加准确、传神。因为如此,所以我在教学时,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多渠道引导学生感悟“推敲”的好处。

首先,在揭示课题后,我尝试着做了做“推门”和“敲门”的动作,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感知“推”和“敲”的不同含义。虽然是很简单的两个动作,却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也学着我的样子,伸出手比划着,思索着……然后我问:你们觉得“敲”和“推”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家纷纷举手发言。说得也许不是很正确,但是我尊重他们的理解。在没有学习课文之前,这样的理解是凭借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而的来的,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接着,在学习课文时,我充分地运用了文中的插图。请学生观察书上“贾岛敲门”的插图,让他们仔细观察,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传达了怎样的信息,以此来体会月夜的宁静;看看图上贾岛的动作、表情,猜测他此时的心情怎样,心里会想写什么,以此来体会他的斯文、礼貌,从而感悟出和环境、人物、事实相符的是“敲”字。然后,在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的时候,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韩愈说的话,在熟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韩愈的话讲了几层意思,还说明了用“敲”字的几点理由。

这样,从不同的途径感悟“推敲”,贾岛这一人物形象就逐渐地丰满、鲜活起来,人物的品格就容易充分地显露出来,学生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

推敲教学教案篇十一

《推敲》一课比较顺利。学生充分的预习为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默写的正确率非常之高。而今年订的录音磁带对我们班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大大改观了我们朗读的面貌。我以为对我们来说听读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现在只能借助模仿,浸润在这种高质量的朗读中,才可能改变以往的种种恶习。而且我坚信,这毫不影响我们的个性化阅读。课文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能复述这个故事,二是学习“推敲的精神”学会推敲的方法。第一课时主要通过提供一些关键词语来实现简单的复述,主要是把握事情的梗概,记住为什么用“敲”的三个理由。第二课时通过表演来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化课文语言。课文的第四小题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反复比较朗读来感受用词的奥妙,都比较好地达成了目标,课堂参与面较广。

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紧紧抓住“拜访”一词。让学生通过朗读下面的两句话,抓住“找了好久”、“才摸到”、“沉睡”等词,感悟贾岛对李凝的尊重之情以及诚意,再请学生联系《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学生能感受到它们是相通的。

第3自然段中的“吟哦”一词,我让学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表演时,学生做出认真思考的模样,口中反复念着“推,敲;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具体的语境里学生真正的理解了词语。接着我请学生来思考“你认为贾岛好笑吗?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他们能感受到贾岛那种认真、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

第一次发现五5班的学生也有精彩的表现。学习本课,我采用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表演手段,以演促悟。学习贾岛专心推敲诗句一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圈出表现贾岛认真推敲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接着指名一大胆的男生进行即兴表演,让其他学生担任长安街百姓的角色。表演中,学生大笑,心情充分放松。时机成熟,我做起了采访者:“各位父老乡亲,你们在笑什么呀?”学生马上心领神会,说出了笑的原因。当学完下一个自然段时,再问:“各位,现在,你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还觉得贾岛可笑么?为什么?”课堂上,教师通过营造宽松的交际氛围,就能使学生进入逼真的教学情境,他们的心灵就能得到解放,表达也就灵动起来。

记得上这一课时,我发了一顿火,是这样的:在找到带给贾岛作诗灵感的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我问:读着这样的文字,带给你们什么感受呢?学生一反常态,个个呆坐在那,我耐着性子指着挂图,请同学们结合挂图,读读文字,再来说说,可就是问到了空气,没人应答!这会儿可真是忍不住了,大声吼道:怎么全都睡着了吗?没有一个人有一丁点儿感受?难道你们都没有经历过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夜晚吗?一会儿,学生陆陆续续地举手了,说得倒也挺好的,就不知刚才怎么就没人回答?也许他们也如这沉睡的小鸟要我来惊醒!之后至课堂结束,学生们的表现都很积极,想象说话,同桌表演,不时地引来大家欢笑与称赞!

《推敲》一文系苏教版语文五年级第九册教材,课文主要通过“推敲”这一典故,让我们认识到贾岛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并从中领悟推敲词语的妙处及方法。

本人任教以来曾多次以此课作为教研课素材,但都以失败告终。今年本人又以其作为教研课材料,也可算是屡败屡战吧。在研学了我校语文教研课题,小组集体备课落实了导学案。《推敲》第二课时本人这样设计:一、导学目标。1、读读、演演故事《推敲》;2、学习贾岛做学问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并能运用到实际学习过程中。二、自学探究轻声朗读课文2-7自然段,思考出示的填空题,用铅笔在书上做出标记。(1)贾岛去,不巧,贾岛写下了这首诗。(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3)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4)韩愈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有三:一:二:三:。三、交流研讨。交流第(1)题时本人着重抓“即兴”一词,要求学生释义,词组搭配:即兴,并强调“必须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然后才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由此引导学生看文中第一幅图说话。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后思考此环节如果再让学生用即兴说句话会则更能加深对次词的理解。交流(2)时本人要学生找出文中叙述这一内容的文字,着重抓了“吟哦”一词,并让学生模仿贾岛边吟哦边比划推和敲,适时点拨。课后思考此环节如果此时教者点拨学生贾岛这一过程就是推敲、斟酌,学生就不会仅认为老师设计这一环节好玩而哈哈一笑而过,再且这段内容还可通过反复朗读,以体现贾岛如痴如醉,反复斟酌,是个做学问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人免得放在交流(3)时再来分析,而显得不那么水到渠成。交流(3)时本人主要通过分角色朗读,分析韩愈及贾岛的特点,进而归纳出用“敲”的三点理由,但朗读的组别还偏少些。四、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本人本想设计三题,考虑到之前的失败(时间不够,学生老是说不到关键处),略去了分析《泊船瓜洲》中王安石关于“绿”的几次修改,而只设计了词组辨析,学生回答问题还是比较完整的,但是学生虽多讲了自己的看法,可讲到点子上的不多,这还有待今后加强训练;最后想来个小练笔——结合自己平时的习作过程,说说学了《推敲》一文后自己的收获。可未能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算是一个遗憾,看来课上教者不该说的话,不该讲的内容还嫌多,学生主体地位凸显还不够。如何改正,这恐怕是本人及广大语文教师今后长期研究的一个课题。高效语文课堂在向我们招手,希望就在前方。

《推敲》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不知不觉闯入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课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提出了意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的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的思考,应该念的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推和敲。”我认为在具体的语境里理解词义才是真正的理解。理解了重点词语,我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的认真啊!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推敲”,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贾岛当时碰上的不是韩愈,而是你,你会帮他出什么主意呢?推?巧敲?还是其他的词?小组之间可以讨论,但一定要有根有据。”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改为“拍”字,因为贾岛走了很长时间的路,沿着山路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他肯定又累又饿,迫不及待的想见到他的朋友,也想快点进去弄点吃的,再好好休息一下,所以是“拍门”;有的说改“推”字,因为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两人关系密切,用不着这么多礼节;还有的说“扣门”……对于他们的答案我给予了肯定,孩子们俨然一个个小贾岛,以个个小韩愈,推敲的不亦乐乎。

再就是让学生练说这个故事,不仅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以便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培养语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节课中,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的开心,学的灵活,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推敲教学教案篇十二

由于课前让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因此,学生对于“贾岛”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他是一位“苦吟诗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让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从文中寻找“苦吟诗人”的形象。

很快学生找到了文章的三四两节。这两节的学习要点很多,既要斟酌一些词语的含义,例如:“吟哦”、“簇拥”、“比比划划”等,又要通过这些中的一些词语来领会贾岛作诗时的专心致志、刻苦严谨的品质,这样教学的一个重点得以化解了。接下来,对于教学内容的另一个重点——知道“敲”字好的原因,文章表达的很清楚,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品味韩愈的话,发表自己的感受,说说韩愈的分析有无道理。在一番自我思考之后,孩子既消化了韩愈的言语,也深深地引起共鸣,真切地感悟到推敲文字的魅力。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引入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中推敲文字的故事,体会“绿”字的妙处。

这样课内外的结合与补充,让学生在感悟到何谓推敲,并且感受推敲文字的重要,相信,这对他们今后的作文会有帮助。

推敲教学教案篇十三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8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4、在《推敲》中学习“推敲”,根据课后习题,掌握换词方法,学会推敲。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换词方法,能说出相关理由,学会推敲。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一、“推敲”导入。

1、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2、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想不想听?先看这两个字该怎么写?师生共同书写课题。

3、指名朗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知道故事主要内容的请举手。

3、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4、交流故事内容。

(板书:访友赠诗、斟酌一字、冲撞仪仗、韩愈定“敲”)。

三、体悟“妙处”

(一)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简介贾岛: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题李凝幽居》一诗的创作过程,最能说明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你是怎么看出的?

2、理解重点句:

出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3、观察插图(月夜惊小鸟):按顺序说图意;从贾岛的动作、神态和当时的环境,你看出了什么;给这幅画题名;拓展《题李凝幽居》。

4、一生感情朗读,其他学生指图体会。

2、贾岛骑着毛驴又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相机理解即兴、妥帖、恰当。

3、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4、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五)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出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3)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6、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六)第八自然段。

2、齐读第八自然段。

四、讲述故事。

1、熟读课文。

2、提示讲述顺序。出示板书: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五、养成习惯。

1、鼓励搜集古今中外文学大师或其他名人推敲的小故事。

2、交流小故事。

3、教师总结。

教材解读。

这个故事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依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定“敲”字,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诗人贾岛苦苦吟咏、字字斟酌的形象,表现了他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文中绘有两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一幅是贾岛拜访朋友,月下敲门声惊醒了小鸟。这情景使贾岛写下了一首诗。另一幅图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敲门、推门的动作,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严肃的创作态度。两幅图形象展现了课文主要内容。

全文分为三个意义段。第一段,引出故事主任公贾岛,告诉大家几个信息:(1)贾岛是唐朝诗人(2)早年家境贫寒(3)早年贾岛当了和尚。这为下面故事的展开做了准备。接着叙写“推敲”这个故事的由来。以诗赠友——反复推敲——冲撞仪仗——确定用“敲”。最后结题。一段就一句话,说明了“推敲”一词的现在含义正是由上面的故事引申来的。文章开头引出人物,结尾交代由来,都为主体服务,使故事的结构更加完整。

教学中要注意:(一)感悟“推敲”的益处。是“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显示了贾岛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使诗人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是“推敲”让贾岛认识了韩愈,让“推敲”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是推敲,其实人们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字词更加准确、传神。(二)讲将“推敲”的故事。“推敲”的故事情节富有变化而又非常生动,文章的语言优美,尤其是其中的精彩细节非常感人,如表现贾岛的如痴如醉地创作时,抓住了“吟哦”、“比比划划”、“闯进”等动词,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课后习题也有此要求。(三)养成“推敲”习惯。课文最后写道:“后来,人们就把在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推敲’。”善于“推敲”的文学大师、名人故事比比皆是。因此教学本文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够感悟到“推敲”的好处和讲讲“推敲”故事,还应让他们养成“推敲”的习惯。

推敲教学教案篇十四

师做“推”与“敲”的动作,生猜词语。

师板书这两个字。问: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词语以后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

师:推敲就是斟酌文字的意思。

“推敲”一词的由来还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推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情况。

1、生字词。

第一组:贾岛、和尚(点身份:和尚,)。

第二组:韩愈(点身份:京兆尹(首都的市长))、仪仗队(图片加注释)。

第三组:门闩(附图片)。

第四组:簇拥、避让、莽撞、宽恕。

第五组:斟酌、推敲、妥帖、恰当(让学生发现前后两词是近义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解决了难题。

师: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看来大家对斟酌“推”字和“敲”字这部分很感兴趣。()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贾岛和韩愈分别是怎么斟酌“推敲”的?为什么贾岛冲撞了韩愈,韩愈不怪他,还帮他斟酌用哪个字好?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

四、精讲点拨。

1、贾岛是怎么斟酌“推敲”的?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作者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1)什么是吟哦?那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2)让我们学着贾岛的样子一起来做一做。(师生共同边吟诗,边做动作)。

(3)看到贾岛这个样子,大街上的人们会说些什么?

(4)用一个词形容此时的贾岛你会用什么词。(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旁若无人……浑然忘我、如痴如醉、锲而不舍、严肃认真)。

(5)指名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一个为了斟酌一个字眼如痴如醉的贾岛。

2、韩愈是怎样斟酌“推敲”的?

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读起来也响亮些。”

师:贾岛想了一路还犹豫不决,韩愈想了一会就有结果,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也来斟酌一下这两个字。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用“推”:给人的感觉是:……。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用“敲”:给人的感觉是:

生分别发表意见,小结:是啊!还是用敲字更巧妙。

师:谁来当一当韩愈,说给贾岛听一听。指名回读韩愈的话。

3、释疑:韩愈为什么不怪罪贾岛,反而帮忙斟酌呢?

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引导抓住“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弄明白原因是韩愈作为一名著名的诗人对斟词酌句很有兴趣。

4、出示:贾岛、韩愈斟词酌句的资料。

韩愈:韩愈也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写的诗文在当时影响很大。他是一位语言巨匠。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

贾岛:著名的苦吟诗人。苦苦地思索吟诗的诗人。为诗艺洒尽心血,几至忘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也因此锤炼出许多诗歌精品。后代诗人中甚至有人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侍之如神。

5、总结:通过这段资料你发现他们两人虽然身份悬殊,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斟酌词句。

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演绎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正是因为这一段佳话,后来,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古往今来,人们念念不忘;贾岛、韩愈的人格魅力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茶前饭后,人们津津乐道,推敲的故事千古传诵,从而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要感谢“推敲”――是“推敲”,再现了文坛的一段千古佳话;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

6、启示:学了推敲这篇课文,你从他们身上读懂了什么?

――学习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能虚心受教。板书:严肃认真。

――我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字词更加准确、传神。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五、拓展提高。

六、作业:

搜集其他推敲文字的故事,用简要的文字把故事的梗概记下来。

推敲教学教案篇十五

本文叙写了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又在韩愈的帮助下确定了这个字的经过,表现了贾岛反复吟咏、认真琢磨的可贵精神,也为文坛留下一段佳话,使学生从中获得深刻启迪。

上课通过课文中推字和敲字的斟酌过程从文中寻找“苦吟诗人”的形象。很快学生找到了文章的三四两节。这两节的学习要点很多,既要斟酌一些词语的含义,例如:“吟哦”、“簇拥”、“比比划划”等,又要通过这些中的一些词语来领会贾岛作诗时的专心致志、刻苦严谨的品质,这样教学的一个重点得以化解了。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提出了意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的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的思考,应该念的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推和敲。”我认为在具体的语境里理解词义才是真正的理解。理解了重点词语,我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的认真啊!

接下来,对于教学内容的另一个重点――知道“敲”字好的原因,文章表达的很清楚,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品味韩愈的话,发表自己的感受,说说韩愈的分析有无道理。在一番自我思考之后,孩子既消化了韩愈的言语,也深深地引起共鸣,真切地感悟到推敲文字的魅力。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引入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中推敲文字的故事,体会“绿”字的妙处。这样课内外的结合与补充,让学生在感悟到何谓推敲,并且感受推敲文字的重要,相信,这对他们今后的作文会有帮助。

推敲教学教案篇十六

教完这篇课文后,我有三点体会:

1、找“推敲”的近义词,积累词语。

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积累词语。读了课题,我先让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找一找它的近义词。学生先在书上找到了“斟酌”这一个词。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再查字典、词典,学生找到了“锤炼”、“琢磨”、“思索”等词。接着我让学生再找一找和它意思相近的成语,学生通过交流,又找到了“咬文嚼字”、“字斟句酌”等,学生学到这儿非常兴奋,因为他一下子学到了、积累到了这么多词,收获真大呀!当然很开心呢!

2、学“推敲”,用“推敲”。

学习了“推敲”的故事,我让学生也学一学贾岛,推敲一下文中的词语,看看用得是否准确。如:(1)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这里的“拜访”是否能换成“访问”;(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这里的“即兴”是否能换成“即时”;(3)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这里的“宁静”能否换成“安静”等,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字斟句酌,推敲到了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从中受益。

3、养成“推敲”的习惯。

课文讲的是贾岛“推敲”的故事,其实在文坛上,“推敲”的故事不胜枚举,善于“推敲”的文学大师、名人比比皆是。为此,我让学生搜集、讲讲名人写文章“推敲”的故事或细节或语录,营造浓浓的氛围,使他们内心有“推敲”,要“推敲”。还让学生翻开自己的作文本,和同学一起推敲作文中的词句,看看用词造句是否精当,这样,长期以往下去,让学生学以致用,逐步养成“推敲”的好习惯。

(第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推敲)。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88839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