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05:10:59
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大全(19篇)
时间:2023-11-28 05:10:59     小编:笔舞

教案是一种记录教师教学内容、目标和方法的重要工具。教案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内容和活动的选择,确保教学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如果你正在备课,不妨参考一下下面的教案范文,或许会有所启发。

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篇一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篇二

1、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篇三

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

1. 通过体育器材摆放的图片对比,初步体会分类的意义。

2. 借助给气球分类的活动(教材例1),学会分类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统计;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3.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整理物品的习惯。

学会简单的分类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计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两张摆放体育器材的图片。

生:图二。因为摆放得很整齐。

师:看来大家更想从图二找到自己喜欢的球。图二的各种球都很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一眼望过去就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球了。像图二这样 ,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例1气球图片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 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们手上拿着很多漂亮的气球。

师:有三个小朋友是这样分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课件出示第一个小朋 友的 做法 :

第一个小朋友是这样分的:我先分一分,再数一数。先分成糖葫芦形、爱心形和球形,然后再去数分别有几个。

(2)课件出示第二个小朋友的做法:

第二个小朋友是用了边数边画的方法;首先在纸的最下方把这3种气球的形状画出来,然后数一个画一个,这就是第二个小朋友整理出来的结果。

(3)课件出示第三个小朋友的做法:

第三个小朋友就不喜欢这么麻烦,他先在纸上画出这3种气球的形状,然后直接在气球类别下面写出数量,他就这样把它简单地表达出来了。

师:分完之后,你 们发现了什么?

生:球形的气球最多,有5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最少,只有3个。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呢?

生:还可以按颜色来分,有红色 、黄色和蓝色三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两位小朋友 按颜色分类整理出来的结果吧!

课件出示按颜色分类的图片。

三、巩固提升

以闯关游戏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练习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把同一类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我们知道了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来分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物体的其他标准进行分类,比如物体的用途、大小、轻重等等)

课外延申:通过直观图片体验生活中的分类

第一张图片:超市的水果分类(节省顾客购物时间)

第二张图片:图书馆的书本分类(方便读者找所需书本)

第三张图片:垃圾分类(保护环境)

五、课后作业

放学后,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房间进行分类整理,并与家人、同学或者朋友交流自己的成果。

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篇四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简单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明确求平均数与平均分的区别,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明确求平均数与平均分的区别.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小华4天读完60页书,平均每天读几页?

3.小明和小刚的体重和是160斤,平均体重多少斤?

师:上述1、2两题都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实际每一份都一样多,而第3题是把两个数的和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不一定是实际数.所以,求几个数的平均数与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是有区别的.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也就是平均分的问题.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一下求平均数问题.(板书课题:求平均数)。

2.教学例2.

(2)组织讨论:你怎样理解水面的平均高度?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一步明确:所谓平均高度,并不是每个杯子水面的实际高度,而是在总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水面高度同样的高度值.

(4)学生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积木,用每块积木的高度代表1厘米,先用积木按例题的高度要求叠放四堆来表示4杯水的高度,再动脑动手操作一下,使这四杯水的水面高度相等.

(5)学生汇报操作结果,一般出现两种方法.

第一种:数出共有多少个积木,或把积木全部叠放在一起,共16厘米,再用。

164=4厘米,得出每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第二种:直接移多补少.从6厘米中取2厘米放入2厘米杯中,从5厘米杯中取1厘米放入3厘米杯中,就可直接得到4杯水面高度相同的水,水面高度都是4厘米.这说明原来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7)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6+3+5+2)4。

=164。

=4(厘米)。

答: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小结:通过上题的计算,进一步明确:应先相加求出高度总和,再用高度和除以杯子数,得到平均高度.

(8)看例2与复习题,两题的结果都是4厘米,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明确:复习题中,4厘米是平均分的结果,即每个杯子水面的实际高度就是4厘米;例2是求的平均数,4厘米表示的是各杯子水面高度的平均值,而每个杯中水面的实际高度并不一定是4厘米,它们的实际高度并不要求发生变化.

(9)反馈练习.

小强投掷三次垒球,每次的成绩分别是:28米、29米、27米.求平均成绩.

3.教学例3.

(1)出示例3: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6个同学,第二组有7个同学,下面是两组同学身高的统计表(单位:厘米)。

(3)根据讨论结果,明确先求出每组的平均身高,再进行比较.

(4)列式计算.

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6+142+140+135+137+144)6。

=8346。

=139(厘米)。

第二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2+141+133+138+145+135+142)7。

=9667。

=138(厘米)。

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比第二小组的高多少?

139--1(厘米)。

答:第一小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1厘米.

(5)反馈练习.

三、课堂小结.

通过小结,进一步区分平均分与平均数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回家后量出你家中每个人的身高,记录下来,并求出全家人的平均身高.

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篇五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2、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巩固。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按形状给气球分类,初步学会分类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分类计数结果,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按颜色重新给气球分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而且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气球的分类与整理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篇六

1因本班很多孩子对数还没有更深的概念,为激发孩子的兴趣,学习用标记、表格、数字等记录自己的分类、计数结果,培养幼儿归纳、计数、记录的能力而设计的活动。

3.乐意参与操作活动,能用语言表达操作情况,促进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能按物体的两种(三种)特征进行分类计数,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分类标准(为什么这样分)。

正确计数分类结果,并用自己的标记方法记录分类计数结果。

小猫,颜色、大小各不相同的鱼(图片)若干;

水果、蔬菜的食物图;

纽扣图的操作卡(人手一份)。

一、创设情境,初步渗透分类方法,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孩子们各自表述自己的想法:按头发的长短分;按个子的高矮分;按男、女孩子来分)

二、引导幼儿探究分类方法,练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分类标准。

快乐第一关:贝贝猫分鱼(两个特征)

(出示教具:贝贝猫,池子里颜色、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的鱼若干)

师:贝贝猫在池塘里养了许多鱼,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鱼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观察后发现鱼的颜色、大小不一样)2、师:贝贝猫觉得这么多鱼住在一个池子里太挤了,想把它们放到不同的池子里,让相同的鱼住在一起,小朋友觉得贝贝猫可以把这些鱼放到几个池子里呢?现在小朋友们分组讨论一下按什么标准分呢?小朋友面前都有和贝贝猫一模一样的鱼,我们就动手试一试,帮贝贝猫分一分吧!

3、(幼儿操作“小猫分鱼”:此时教师为幼儿提供了2格、4格不等的分类卡作为“池塘”,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想法、需要选择适合的分类卡进行分类)展示分类结果:

4、请你告诉我们,你把小鱼放到了几个池子里?你是怎样放的?(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做好标记——按颜色分,可用不同的颜色作标记)

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再来尝试一下。(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好按大小分的大小汉字形状标记)

谁还有更好的方法?(按大小、颜色都分开了——标记及引导语突出:x色的大鱼;x色的小鱼)

5、师:你们觉得哪一位小朋友的分法?为什么?(幼儿自由畅谈自己的理由)

6、师小结:我也觉得第三位小朋友的分法,因为第一位小朋友虽然把同一种颜色的鱼放在了一起,可是池子里的鱼却有大有小;第二位小朋友虽然把大鱼小鱼分开了,可是颜色却混在了一起;而第三位小朋友既分清了颜色,也把大小不同的鱼分开了,他分得更仔细、更彻底,让贝贝猫和我们看得更清楚,所以我也觉得他分得。(那就让我们鼓励一下他吧。)

师边操作边讲解:一共分了几个池子(4),好,我们画上4个格子;红色的大鱼我们可以怎么表示呢?红色的大鱼有几条呢?(设计标记,并于下方对应记录计数结果);红色的小鱼呢?黑色的小鱼呢?黑色的大鱼呢?、、、2、小结:好了,老师已经记录下了刚才小朋友分鱼的方法和数出的结果了,相信贝贝猫看见这个表格后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池子里有几种鱼,每种鱼各有几条了,它一定会很高兴的。

(为了奖励我们的成果,小鱼们想和大家一起动起来,那就让我们一起变成小鱼吧——律动《三条小鱼》,之后请小朋友收好鱼池。

四、深化训练,强化认识。

1、小朋友,刚刚我们在活动的时候,现场的客人们都夸我们聪明能干,还偷偷地为我们准备了礼物呢,想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入今天的快乐第二关——分礼物。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当、当、当、当、(出示食物图)咦,怎么是12个空格子呀?别着急,每个格子里都有一份礼物,就让我们一一打开吧(边打开边请小朋友依次说出每一号各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好了,礼物盒都打开了,但是客人们想让小朋友们把礼物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呢?(按红、绿两种颜色来分;按水果和蔬菜来分)各有几种呢?(计数)小朋友们表现得真的很不错,相信活动结束后,就会收到这些礼物了。

2、看到小朋友们这么棒,我们衣服上的扣宝宝们也来凑热闹了。最后,就让我闪一起来走进今天的快乐第三关——分纽扣(边说边发给每人一份操作卡,图朝下,随口令3、2、1打开。)

请小朋友们根据卡上的分类标记提示,(按颜色、形状、扣眼)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分类,并把各自的数量记在下面。开始——(操作后,根据幼儿的成果,在屏幕上展示出来)

五、延伸活动

呜——出发了.

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篇七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篇八

师:上课,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共同上好这节课。

(乱七八糟)。

师:他的家该整理整理了,谁能帮助他。

(生回答,师适时评价)。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是想把服装鞋帽放在一起,玩具放在一起,文具用品放在一起。

生活中,我们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叫做分类。分类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整洁方便。

二、过程。

师:你们问完了,老师又有想问的了,老师想知道每个气球有几个,怎么办?

生回答。

师:我们可以用分类的方法来知道气球有几个,那么应该怎么分呢?

(生汇报,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师提醒)。

可以按形状分(板书)可以按颜色分(板书)。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动手分一分,好吗?不过,分之前,大家要知道分的要求,(出示要求)。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学生摆的过程可以找一名学生上前面摆。

出示学生整理结果。

生汇报,师相机补充并指导。师还要完善学生的整理结果,

可以按图表示整理结果,还可以按表表示整理结果。

师:这两种表示方法一样吗?为什么?(因为分类的标准一样。)。

师:这是我们按形状分类的结果,老师很满意同学们的表现,给你们点个赞。

师:除了按形状分类外,我们还可以按什么分类?(颜色)。

就请大家拿出刚才的学具重新按颜色分一分,和刚才的要求一样,记录并整理,一会向大家汇报。

生汇报。

师:这两种分类方法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给物品分类可以用不同的标准来分。大家知道了吗?

我们学习了数学知识,就是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下面老师就来检验一下大家,老师设计了两个关口,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闯关成功。

出示检测题。

师:在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分类现象?(垃圾分类,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篇九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可以把你的感受跟我们一起分享吗?你们小组谁学得很棒?你呢?谁还有什么遗憾?请大胆说出来,我们一起去想办法解决,好吗?(先在小组里交流,再跟全班同学交流)。

(请学生回家后,把今天在学校里学到的数学知识告诉给家长听,第二天早上数学课时再复述给老师听)。

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让每个学生亲自经历分类的过程,理解分类的必要性。

2、初步感知分类有一定的标准。

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1、小朋友在家里一定能帮妈妈做做很多事情,谁愿意告诉大家你都会做些什么呢?

2、看来同学们都是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可是呀,老师家的宝宝,一回家就把房间弄成这个样子了,你们看看(出示房间图)。你们有什么想法?(好乱)。

【设计意图】。

1、说说房间里有些什么呢?

2、你们都是她的哥哥姐姐了,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3、老师:这么多东西要收拾,好麻烦哦!你们准备怎么收拾呢?(同桌说一说)。

4、讨论:一窝蜂的上来会有什么后果呢?我们怎么避免呢?(分工合作)我们怎么分工呢?强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注意不能乱抢。比一比,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老师给这个小组奖一颗合作星!

5、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为什么都愿意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7、现在的房间变得怎么样了?

看来,我们要学会把各种物体按照它们各自的特性进行分类,这样就能使乱七八糟的东西变得整齐起来。

【设计意图】。

1.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你能说说吗?

2.把同类的圈起来。(找相同)先说说分别是些什么物体,再进行分类。

3.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找不同)。

4.给动物分类。

(1)教室里这么热闹,可把一群小伙伴可急坏了,它们好想和大家一起玩啊!想知道他们是谁呢?闭上你的眼睛,千万别睁开,你会得到一份惊喜!(老师分发动物图给学生,并出示挂图)。

(2)睁开眼睛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师:蓝蓝的天空,宽阔的草地,潺潺的小河……多美的大自然呀!

(3)想想你手中的小动物该回到哪里呢?(回到大自然!)那么这些可爱的动物该放回到大自然的哪个地方呢?你能把它贴到合适的地方吗?(学生有序地上台贴动物)。

(5)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会飞的——天上;会跑的——草地上;会游泳的——水里。

(6)同学们把小动物们送回来了大自然,真是爱护动物的好孩子!老师还听到这些动物们悄悄地对老师说:谢谢你送我回家,我愿意和你们做朋友!你们想对小动物说什么呢?(请先在小组里交流,再请学生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

(整理学具盒)。

(2)汇报:你是怎样整理的?

(3)把学具有序地进行整理,放到学具盒里。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可以把你的感受跟我们一起分享吗?你们小组谁学得很棒?你呢?谁还有什么遗憾?请大胆说出来,我们一起去想办法解决,好吗?(先在小组里交流,再跟全班同学交流)。

(请学生回家后,把今天在学校里学到的数学知识告诉给家长听,第二天早上数学课时再复述给老师听)。

教学反思。

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一种数学方法。根据数学课堂教学“有趣、有序、有用”的新思想,老师组织系列教学活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画一画、贴一贴、摆一摆,在数学活动中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从中体会分类的结果在不同的标准下的多样性。在教学中,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例如:情境的创设起到了教育的价值作用。从整理房间开始,“你在家里都能帮家里做些什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了解孩子们是否有劳动观念,教师及时用语言进行激励“你真能干!”“真厉害!”给学生树立了爱劳动的信心。整节课,教师教态自然,不急不躁,每进行一个环节都给学生信号,停顿、等待,环视学生。从凌乱的房间让学生产生一个问题,该怎么办呢?孩子们就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渗透了良好生活习惯。

整节课虽然体现了分类的思想——按标准分类,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但是新课程倡导的生活问题数学化,几乎没有类似于给同类物体画圈等练习,是本节课的一个不足之处。

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篇十一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篇十二

1、让每个学生亲自经历分类的过程,理解分类的必要性。

2、初步感知分类有一定的标准。

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挂图、文具图片、服装图片、玩具图片、动物图片、实物(每小组一份)、一年级学具盒。

1、小朋友在家里一定能帮妈妈做做很多事情,谁愿意告诉大家你都会做些什么呢?

2、看来同学们都是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可是呀,老师家的宝宝,一回家就把房间弄成这个样子了,你们看看(出示房间图)。你们有什么想法?(好乱)。

【设计意图】。

1、说说房间里有些什么呢?

2、你们都是她的哥哥姐姐了,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3、老师:这么多东西要收拾,好麻烦哦!你们准备怎么收拾呢?(同桌说一说)。

4、讨论:一窝蜂的上来会有什么后果呢?我们怎么避免呢?(分工合作)我们怎么分工呢?强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注意不能乱抢。比一比,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老师给这个小组奖一颗合作星!

5、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为什么都愿意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7、现在的房间变得怎么样了?

看来,我们要学会把各种物体按照它们各自的特性进行分类,这样就能使乱七八糟的东西变得整齐起来。

【设计意图】。

1、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你能说说吗?

2、把同类的圈起来。(找相同)先说说分别是些什么物体,再进行分类。

3、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找不同)。

(1)教室里这么热闹,可把一群小伙伴可急坏了,它们好想和大家一起玩啊!想知道他们是谁呢?闭上你的眼睛,千万别睁开,你会得到一份惊喜!(老师分发动物图给学生,并出示挂图)。

(2)睁开眼睛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师:蓝蓝的天空,宽阔的草地,潺潺的小河……多美的大自然呀!

(3)想想你手中的小动物该回到哪里呢?(回到大自然!)那么这些可爱的动物该放回到大自然的哪个地方呢?你能把它贴到合适的地方吗?(学生有序地上台贴动物)。

(5)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会飞的——天上;会跑的——草地上;会游泳的——水里。

(6)同学们把小动物们送回来了大自然,真是爱护动物的好孩子!老师还听到这些动物们悄悄地对老师说:谢谢你送我回家,我愿意和你们做朋友!你们想对小动物说什么呢?(请先在小组里交流,再请学生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

(整理学具盒)。

(2)汇报:你是怎样整理的?

(3)把学具有序地进行整理,放到学具盒里。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可以把你的感受跟我们一起分享吗?你们小组谁学得很棒?你呢?谁还有什么遗憾?请大胆说出来,我们一起去想办法解决,好吗?(先在小组里交流,再跟全班同学交流)。

(请学生回家后,把今天在学校里学到的数学知识告诉给家长听,第二天早上数学课时再复述给老师听)。

教学反思。

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一种数学方法。根据数学课堂教学“有趣、有序、有用”的新思想,老师组织系列教学活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画一画、贴一贴、摆一摆,在数学活动中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从中体会分类的结果在不同的标准下的多样性。在教学中,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例如:情境的创设起到了教育的价值作用。从整理房间开始,“你在家里都能帮家里做些什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了解孩子们是否有劳动观念,教师及时用语言进行激励“你真能干!”“真厉害!”给学生树立了爱劳动的信心。整节课,教师教态自然,不急不躁,每进行一个环节都给学生信号,停顿、等待,环视学生。从凌乱的房间让学生产生一个问题,该怎么办呢?孩子们就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渗透了良好生活习惯。

整节课虽然体现了分类的思想——按标准分类,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但是新课程倡导的生活问题数学化,几乎没有类似于给同类物体画圈等练习,是本节课的一个不足之处。

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篇十三

3、老师:这么多东西要收拾,好麻烦哦!你们准备怎么收拾呢?(同桌说一说)。

4、讨论:一窝蜂的上来会有什么后果呢?我们怎么避免呢?(分工合作)我们怎么分工呢?强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注意不能乱抢。比一比,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老师给这个小组奖一颗合作星!

5、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为什么都愿意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7、现在的房间变得怎么样了?

看来,我们要学会把各种物体按照它们各自的特性进行分类,这样就能使乱七八糟的东西变得整齐起来。

【设计意图】。

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篇十四

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七的第1题。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学生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2.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七的第2题。指导学生先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按水果种类和卡片形状)?各分几类?每类各有多少?再涂色。

3.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七的第3题。指导学生先说一说分类的方法,再涂一涂,填一填。

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篇十五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按指定的一个标准进行分类,并能用图的形式表示出分类的结果。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按单一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难点:让学生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出示例1情景图。

师: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有很多气球。

生2:有各种形状的气球。

生3:有各种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分类理整,汇报、交流。

生1:按形状分类。

生2:还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2.分一分,数一数。

(1)按形状分类。

师:下面我们先分组,按形状分一分,并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多少个。

学生分组活动。交流、汇报。

生1: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我们边数边画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生2: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我们是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的,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出示表格:

按不同的形状分:

球形气球。

心形气球。

长气球。

5个。

4个。

3个。

师:说得很好!那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生:球形气球最多,长气球最少。

(2)按颜色分类。

师:想一想如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么分呢?每种气球又各有多少个呢,请小组内分一分,数一数。

生:按颜色分成3类。

红色的气球。

黄色的气球。

绿色的气球。

3个。

6个。

3个。

小结:同样的物品,按照形状、颜色等不同的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不同。

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七的第1题。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学生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2.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七的第2题。指导学生先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按水果种类和卡片形状)?各分几类?每类各有多少?再涂色。

3.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七的第3题。指导学生先说一说分类的方法,再涂一涂,填一填。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类的方法,知道了可以按物体的形状、颜色、用途等来分类。在生活中,我们给物体分类时常根据不同的标准,比如:物体的大小、用途、种类……只要大家能说出适当的理由,我们都可以对物体进行分类。

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篇十六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其实啊,芳芳老师也有一些玩具的收藏,你们可能没有欧!

二、新授。

(一)、挑一挑。

(邀请4个孩子,逐个拿出毛绒玩具:墨鱼、比目鱼、骆驼、魔鬼鱼。)。

谁能从这4个玩具中挑出不同的?(分为两类了)。

(二)、分一分。

1.再拿来一个小鹿,应该放在哪边?

2.这是一个小矮人,放哪里?

3.那么,我现在把这6个玩具混在一起,除了刚才分为三类以外,还可以怎么分一分呢?

4.小结:孩子们真棒,刚才的“分一分”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板书),分类就是把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不同。

(三)、学习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这里有4幅图(ppt),大家先仔细观察一下,孩子们想一想可以怎样分类?

2.可以分别按“颜色”、“形状”、“数量”分类。我们以一次体会到了不同的分类标准产生了不同的分类结果!

(四)、学习分类后的简单整理。

1.那么生活中有什么现象是“分类”呢?(ppt)。

2.分类有什么用呢?

3.接下来,我们一起看(ppt):这里是语文、数学、英语书,一共有多少本?怎么进行分类?我们这样整理一下,让我们自己看得很轻松、一目了然。我们再来数一数、加一加,与刚才所数的数据对一对,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4.师问:

(1)谁最多?谁最少?

(2)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这样的整理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个内容“整理”(板书)。

(五)、学习简单的象形统计图。

(教具贴片)这里是我们前几天学习的几种平面图形,都认得吗?

1.首先,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

2.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邀请孩子到黑板上来操作贴片)。

3.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4.谁最多?谁最少?你怎样看出来的?强调“一一对应”。

5.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当即拍照上传展示)。

6.算一算,分完以后总数量变了没有?

7.还可以怎样分呢?(步骤重复第4、5、6)。

三、总结全课。

孩子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回家后,把今天的学习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篇十七

1、引导幼儿概括物品的共同特性,把不是一类的物品找出来。

2、指导幼儿依据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1、一套动物图卡,其中有一张是汽车图卡。

2、苹果、梨、橘子、香蕉四种水果若干。

3、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积木若干。

1、参考提问:请幼儿观察图卡并说出图卡上都有些什么?

请幼儿将自认为不对(它和这些图卡不一样或不是一类)的图卡拿出来,并说出为什么。

2、请幼儿观察桌上都有什么水果,这四种水果可以怎样分类?(提示:幼儿可以按颜色、形状、味道、有无核、吃的方法、产地等分类)。

3、指导幼儿对积木进行分类。参考提问:

(1)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分一分,把这些积木按大小归类?按颜色又可以怎样分?

(2)请小朋友想一想,试一试,还可以怎样分?(提示:还可以按形状分成四类)。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活动区投放可分类的材料,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分类,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篇十八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选取学生习惯的生活环境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和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信息窗是帮妈妈分类放衣服,通过妈妈和小朋友的谈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学习比较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2、借助具体情境,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3、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家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教材的生活场景基本差不多,所以对于孩子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大小多少轻重高矮的比较不是太难。教学过程:

1、导入。

2、探究(1)比长短。

那这两条裤子哪条长呢?(学生意见不统一)。

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样,那么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够比较出裤子的长短呢?想一想。(思考10秒钟,板书“比长短”)有想法了吗?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大家可以在听的过程中互相补充。再选出一个好方法准备讲给全班同学听。(小组讨论交流)。

集体交流:模型一头对齐比;用尺子量的方法。通过不同的方法我们比较出:蓝色裤子长,粉红裤子短。如果把这两句话合在一起说,可以怎么说呢?蓝色裤子比粉红裤子长;或者粉红裤子比蓝色裤子短。

小练习:自主练习1(小老师开讲)。

师总结:看来我们在观察时,不仅要看两边,还要看中间啊!(2)比高矮、轻重。

下面大家再仔细观察衣柜旁边的博古架上有什么?想想看,这些物体之间可以比什么?(学生发言)小练习:自主练习2师总结:说得真有道理!看来要知道轻重,不仅要会看,还要会思考。

(3)能不能从我们生活中进行比较呢?(学生交流)。

3、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4、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怎么样?

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篇十九

1、使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那里,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1、让学生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让学生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课时: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六一“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漂亮的气球来装饰我们的班级,请看。(出示课件情景图片)。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教师揭示课题:为了更加明确每种气球的数量,我们先把大家买来的气球进行分类,整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类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我想知道这每种气球都有多少个呀!我可怎么办呀!那我怎么分类呀!快出个注意。

师:那今天呀!同学们就帮老师按形状来给这些气球分类,老师呀!都给每组同学准备了这些气球,一会就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一分,数一数,整理一下以后呢!然后把你们分的结果记录在这张白纸上好吗?听清楚我的要求了吗?现在开始。

1、分一分。

2、生: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分类的结果。

(1)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类的结果:你是怎么样分的?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就整理到这,现在停下你手中的工作,一起来看王老师这,1,2,3,我看这位同学坐的真精神,王老师看到你们整理得特别的好,现在我拿一位同学的作品。

学生汇报:介绍。

师:同意吗?你们发现吗?他把图形的圆形放在一堆,心形放在一堆,毛毛虫形放在一堆。

师:他整理得好不好,好的话给他鼓鼓掌。

师:你们能一眼看出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学生汇报:

师:我这边也有一个作品。

师:为了让我的图看上去更清晰,我要在我的图上画上一条线大家我是从这数的,然后在底下做个标记,我的一列是为了让我们的图更清晰。

4、交流其他分类的方法。

汇报学生。

小结:师:同学们,你们真棒,不紧紧是把这些气球进行了分类,而且呀还把他们整理成图。

好了,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见过这种分类的现象。

生1:垃圾的分类。

师:你们见过吗?垃圾分类是怎么样的。

(出示课件:垃圾情景图片)。

生2:超市的分类。

师:你们去过吗?我也找到一些超市的分类。为什么苹果,香蕉,橘子为什么都放在一块呢?(出示课件:超市情景图片)。

生1:医院的药也要分类。

(出示课件:医院药情景图片)。

师:你们看分类不紧紧是垃圾也可以分类也可以让我们环保。超市的分类可以方便我们来取物品。说明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真大呀!是不是啊!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29页练习七的第1题。

师:把车图上颜色,并数一数有几辆车。

学生动手涂色,再汇报。

2、完成课本第29页练习七的第2题。

(1)按水果种类分一分。

师:按照水果的种类分一分,数一数,再分别填一填,苹果,桃子的个数。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2)按卡片形状分一分。

师:按照卡片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再分别填一填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的个数。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3、完成课本第30页练习七的第3题。

师按照树叶的种类分一分,涂一涂,再填一填每种树叶的片数。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个别汇报。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90274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