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我们从一本书中获得的收获和启发的总结,它可以为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指引和借鉴。写读后感要多多参考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以拓宽自己的思考和视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篇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第一篇为我读完《月亮与六便士》后的感想,我深受书中主人公的勇气和追求真爱的精神所感动;第二篇为我读完《1984》后的感受,我对于书中所描绘的极权主义社会感到忧虑和警醒;第三篇为我读完《红楼梦》后的思考,我对于书中所展现出来的人性与命运的哲学思辨深入思考。这些读后感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启示,同时也欢迎大家积极分享自己的读后感,一起来丰富我们的阅读体验和交流。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一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那么就需要以勤奋来弥补。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唯有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能师。
教师的教学是单人单科放行的,教师的劳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备课、钻研教材、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独立完成,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共同讨论,益处更多。
总之,智慧型教师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还要勤于学习,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智慧型教师”应成为我们教师不断追求、自觉探索的目标。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二
参加教育工作将近一年的时间,同时也做了这么长时间的班主任工作。我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心得。
在这一年时间里我看过基本教育书籍,觉得最实用的是王春晓老师写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小学版)。这本书以案例的形式揭晓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智慧应该从哪里来。每一篇案例都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生活中的真实实例。
我收到最大启发是遇到教育问题,我们第一个问自己的不是怎么办,而是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学生会有这种反应?为什么学生会这么说,这么做。学生是具有独立思维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如果教师在做教育动作时,过多的干预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我们只能说这为教育者不是教育者,而是管理者,他只是在管理学生的言行而已。并没有通过学生的内心启迪他们的灵魂。
做到把学生当做一个和你一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教育,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的同时,更要从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学生的行为。有的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恶意,学生从来不会主动和老师为敌。而很多老师自己认为学生故意和自己作对,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对立面。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把你当成自己的对立面。比如,有的学生上课很喜欢和老师“抬扛”,可能他本身并没有恶意,只是纯粹地觉得很好玩。教师如果这个时候开始狠狠批评他,他的这种行为反而会演化为故意的行为。教师应该有足够的宽容心,这个时候,应该学生在思想上明白,自己的这种行为影响到了上课。温和的建议永远比强迫要好。
我上的是三年级,我的课堂上,也出现过这种情况。有一位男生,平时活泼好动,无论是思维还是行为都很活跃。上课举手也举得最多。但是,刚开始,当我上到某些扩展性的环节时他没有举手,会直接在下面大声问些课堂没有关系的问题,比如:老师,地球上的树是不是会越来越少,老师,我们这里有没有外星人。
刚开始,我会回答他的问题,但我发现我回答了一个问题,他会再来一个问题。上课内容被打断了。后来我干脆不回答他的问题。直接上课。可是他会以为我没有听到,反复重复问问题。后来我利用一次他问问题的时间,跟他提出了建议,没有否认他问问题,但是约好要下课再来问,并说了如果上课问太多课外问题,老师很难将课上完。因为不是批评,是商量,所以学生很容易明白自己的行为,以很容易下意识控制自己的行为。
后来,他又有几次脱口而出,但是说出口后,他又马上道歉,说不好意思,自己忘了。我对他笑笑。时间久了,他再也没有在课上大声问课外的问题,而是在课间的时候和我聊天。
学生和我们一样是独立个体,我们在心里给学生评价的时候,学生在心里也会给我们打分。很多时候不是学生把老师当敌人,而是老师先站在了学生的对立面。强迫的硬性的纠正行为已经不再是一个教育者的真正定位。我们应该把自己放在研究者得位置。研究学生的行为,研究学生行为产生的原因。任何行为表象都有一个内在的驱动。只有找正确原因才能真正对症下药。
节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比如家长对待学生分数的态度,家长的工作,工资,饮食习惯,爱看的电视节目,平时生活习惯等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言行和思想。而且家访必须有目的性,而不是毫无目的性的聊天。家访时一门沟通的教育艺术。我还需要学习更多。
我们班有一个女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学习上表现得很聪明,但是写字很乱,书桌也是班里最乱的。我去家访后,才明白,她是由她奶奶带大的,爷爷已经不在,父母在外打工,家里还有一个叔叔。父母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这位学生现在连洗脸洗澡都是奶奶亲手来的。奶奶说她妈妈在家的时候会强迫她做作业和自己动手收拾。很明显,她是被奶奶宠坏的。我和奶奶沟通了一下。奶奶愿意试一试,但是她总会说:“说她她不听的。我也没有办法。”
所以这个时候,光是批评这个学生肯定不行,学生在家里这么多年养成的习惯,怎么可能一下子改掉。而且家长工作也难做。所以需要在学校中解决。我让一个稍微有点洁癖的男生和坐一起。让他们做了一段时间。虽然学生这位学生并没有改变太大,她的桌子还是班级里最乱的,但是,她会过几天收拾一下自己的桌子。
当学生的行为受家庭环境负面影响,而这种环境老师能改变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教师这个时候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环境。让她的行为潜移默化,而不是强行纠正。
总之,作为新教师,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自己作为管理者,站在学生的对立面。最容易走老路,只是经验主义对学生进行纠正纠正再纠正。作为新教师,我们应该时刻谨记,我们是教育者,是脑力劳动者,而不是体力工作者,遇到问题,第一个想的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告诉自己为什么,去寻找原因,我想,以后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充满智慧。
下面是我摘录的对以后我教育生活很有启迪作用的话:
1、认识到一件事的重要性,不能保证人做这件事有劲头,更不能保证做的好。(很多学生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未必学习就好)。
2、面对一个学习障碍生,教师千万不能再说教。
3、很多教育者并没有研究的习惯,于是就有了,所谓教育者,“批评”也。
4、批评最多是一种带有情绪的管理方式。
5、其实很多学生违反纪律,主观上并没有和老师作对的意思,他的心思并不在老师身上,是自觉主动将矛头引向自己。
6、许多老师遇到问题,只会自我中心地想事情,说的话全是他自己的感觉,立足点从来不会变一变。
7、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教师一张口教育架势就摆出来了。
8、每天用简单粗暴的方法管教学生,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却用“恨铁不成钢”为自己辩护。
9、学生犯的大多错误,在犯错之前就知道这是错误的。
10、遇到问题能不能先提出几种假说,这是检验一个教师是否是科学型教师的重要标准。
11、尊重学生不等于迁就,理解不等于全盘赞同。
12、教师的教育行为达到了预定目标,并不是事情的结尾,只有真正搞清楚他的机智,才能。
总结。
出符合科学精神的经验。
13、思考的前提是掌握有关学生的背景资料。
14、学生的优点竟然以科学的外部形体表现出来,这种事情多的很。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三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现今看来,虽说一个人的成长有诸如学校教育,社会熏陶,网络影响等因素。但父亲对儿子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却是无形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和人生选择上,在孩子最需要人指导和帮助的时候,父亲的角色你一定要当好,这是你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前,有一句话蒙蔽了多少望子成龙的家长的急躁的心,那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乎,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特长班应运而生。孩子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要套上这些本不该有的夹板,提前尝尽了人生的不容易和世间的残酷竞争。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承重的负担,家长的期盼,老师的严格要求与艰苦的训练压得孩子身心疲惫,苦不堪言。殊不知,那些强加给孩子的特长训练,收获的只是短期效应,如果孩子没有书法天赋,写出的只能是字帖的复刻,失去训练的拐杖,就会回到自然状态;没有音乐素养,那只能训练出乐器演奏之匠,却体会不到音乐真正的灵性和美妙。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课程辅导班同样如此,成效是短暂的或者根本就没有成效,只会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我没有让孩子上一天辅导班,从来没有。我只要求读小学的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在班内不掉队就可以了,但我从不放松的有两件事,一是让孩子博览群书,积蓄他的文学功底,在书中汲取人生道理,认识大千世界,培养完善人格;二是不忽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我有一本辅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的习题集,那是我永世相传的宝贝,里面的数学题是专门开发人的智力的,让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另辟蹊径发现巧妙的解题方法后顿觉心中豁然开朗。本子里没有难题怪题,只有巧题妙题既能开发智力又能激发思路的解放性,增强求知欲。我辅导的学生曾获省级一等奖,并且是多批次的。当时一个乡镇选三名学生参赛,全部出在我任教的班级。儿子同样也是成绩斐然,在小学就参加数学竞赛并获奖,上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时是当届学生中唯一一个数理化竞赛都参加的学生,并分别获国家,省级奖项。
还要说一下增强自信心的问题。儿子在上初二的时候成绩差强人意,原因是对现任的班主任,英语老师的'教育方法有心理抵触,不能亲其师何能信其道,成绩一落千丈,在初二全县统考中竟然排到了900名之后(当时是4000名学生参加考试)。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在某些同事的冷嘲热讽中清醒过来,理清了下一步的教子思路,那就是绝不能粗暴打击其自信心,相信并告诉孩子,你是最聪明的,只是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没有接受这些老师的教学方法,或者说是和自己的思路不对路,没有使出全力应对学习。这不要紧,也不会影响我们下一步的初三课程,坚定自信心,奋起直追,我们一定能成功。
儿子终于把压力变成了动力,暑假苦读,先从最简单的英语单词开始,记住了单词,读通了短文,英语还有什么可怕的,补齐了英语这一瘸腿,我们就成功了一半。儿子是懂事的,也是聪明的,坚强的,顽强的意志战胜了退却的心理,儿子终于在低谷中站起来了。初三成绩扶摇直上,以全镇前五名,全县前一百名的成绩考入县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
我是不反对矫枉过正的,从哲学角度讲,要将一根钢丝拉直,一定要超过直线的限度而弯向另一边,松手后才会变成笔直的状态,我对儿子接下来的要求更加的严厉,不要满足现状,要超越自己,因为我知道儿子人生最关键的时刻到来了,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习,才是你应该吃苦的时候,我在儿子每本课本的表面都写上了警句名言。让他感觉我时刻都在他身边,记得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等等。
儿子成功了,学习成绩放卫星了,以直线状态上升,前50名,前30名,前10名,全校第一,全县第二名,儿子成为碣石山中学乃至全县的学习楷模。最后他以高考648分超过一本线81分的成绩被天津大学录取,并在大一暑假回到一中给学弟们介绍学习经验,他成为了一中的骄傲,当然更是我的骄傲,全家人的骄傲。去年,儿子成功考取了中科院光电所的硕士研究生,至此他的人生以光明灿烂的状态呈现在我的面前。
教子的另一个法宝,就是我们始终是一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交流通畅,心灵相通,我现在一如既往的把他当作成人看待,大事小情征求他的意见,他也能以家庭主人的态度对待家里的一切事情。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定位成一个高高在上的家长,也从来不会把儿子当作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父子情深,从心灵沟通开始,从做好朋友开始,从相互理解开始,才会有相互支撑,共享生活,共同面对,无坚不摧的美好人生。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四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书中认为教师的智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善于以自己的德识才学影响和教育学生;。
2、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德才兼备,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也如此;。
3、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时,教育才会收到最大的效果。
4、教师除自身应努力工作,以身作则外,如何启迪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并使之持久不息,乃是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
1.智慧是靠“想”出来的。
智慧是思索的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索的结果。教师如果能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
2.智慧是靠“勤奋”出来的。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天才靠积累,聪明靠勤奋。”先天的聪明还要靠后天的努力来完成,只有在长期一点一滴的学习中才能形成一定的积累。作为一名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把握学生在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教师唯有热爱学习,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能师。
3.智慧是靠“交流”出来的。
教师的教学是单人单科进行的,教师的劳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备课、钻研教材、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独立完成,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共同讨论,益处更多。首先,讨论有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讨论中别人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都能给人以启迪。其次,讨论有助于激发灵感。讨论是思想的交换,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够产生灵感的火花,长期困扰个人的问题和疑惑往往能在讨论中迎刃而解。最后,讨论有助于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在讨论中,激烈的思想交锋能够快速有效地增强既要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又要发展他们的形象逻辑思维和动作逻辑思维。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于某一道题目的解法,常常有很多种,教师就要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形成求异思维;对于一些定理的归纳,要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形成求同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大胆的在课堂上提出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一个学生的成才,不仅依赖于智力因素,而且依靠非智力因素。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提出了四条主要措施,即发展兴趣、顾及气质、锻炼性格、养成习惯。从兴趣入手,能培养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水平。的确是的,在课堂上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重要。程颐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心不乐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通过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林崇德在教改实验中特别重视“勤奋”,并要求实验班抓住“勤奋”学习的良好性格特征,养成勤奋的学习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把“工作就是服务”落到实处,学生的需要就是自己的服务内容,学生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学生,以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事事为学生做出榜样。把认真为学生负责作为自己的左右铭,用自己职业良心衡量自己,鞭策自己,让“工作就是服务”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推进到自己的每项工作,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应该享受的服务。
作为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健全一套自己的班级管理模式,形成班级强大的凝聚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师要及时纠正以往的某些错误认识,深刻提醒自己要科学治班,明白合理科学的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必要性,清楚管理不仅仅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约束。
总之,读过这本书之后,让我领会到了教育也是一种享受、一种智慧,使我从中学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当然,在品味林崇德老师的感慨和智慧时,有些地方让我与实际的情况相联系,也引发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给我更多的是心灵的净化和启迪。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五
泰山区徐家楼办事处白峪店子小学李蓝田。
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林崇德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一书。这本书是写给教师的,诸如《教育漫话》、《给教师的建议》等。初读之,“教育的智慧”使人感动,感动在作者提供的基础教育“操作指南”如此实在,感动在作者对中国基础教育强烈而持久的特殊情节,感动在先生“豁达”、“勤奋”的学者风范;反复翻阅这本书,再次咀嚼作者流畅而充满智慧的文字,我感到手中的书越来越重。因为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凝聚了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对中国教育的反思与探索。
“德育为一切的教育之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智、体、美、劳”诸育中德育排在首位,他是米粒中的胚芽、果核中的仁。当今儿童思想道德较之以前有较大的滑坡。现如今很多教师都说书越来越难教了,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各种因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现在很多父母为了生计,无暇管教子女,不是过于溺爱就是过于严厉。导致很多孩子在入学之前,在家庭教育这一关上就造成了良莠不齐的现状。林教授还在书中提出了“三教一体化”这一概念,“三教一体化”就是家庭、社会、学校三者相互配合协作,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但其中又以学校教育为主。当前虽然素质教育正在进行中,但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从教师、家长到学生,没有一方会真正接受所谓的素质教育,德育在这里显得那么微乎其微,力不从心。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
一个学生的成才,不仅依赖于智力因素,而且依靠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在他主持的全国26省市、自治区各实验点的一个共同的突出的措施是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提出了四条主要措施,即发展兴趣、顾及气质、锻炼性格、养成习惯。从兴趣入手,能培养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水平。的确,在课堂上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重要。程颐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心不乐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通过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林崇德在教改实验中特别重视“勤奋”,并要求实验班抓住“勤奋”学习的良好性格特征,养成勤奋的学习习惯。
教育家陶行知曾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我们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与赏识学生。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与追求,他们比大人更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与赏识。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可以改变甚至影响人的一生。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读罢此著作,我领会到了教育也是一种享受、一种智慧,并且从作品中学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在品味林崇德老师的感慨和智慧时,我把有些地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相联系,也引发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带给我更多的还是心灵的净化和启迪。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六
有人说,名师之"名",不在于"名",而在于"明"。"明"就是智慧。有人说,智慧是一条通往人生幸福和快乐的心灵之路。那么,教育家的智慧,便是给他的孩子们以幸福和快乐。中国需要教育家,因为中国的教育需要智慧。本书的每一页,都给我带来启迪和快乐!以前对于魏书生、李镇西、李希贵、顾泠沅这四位教育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其他的12位教育家并不是十分的了解,这本书让我收获颇多。下面对李吉林的教育历程谈点自己的体会、收获。
李吉林,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名教师。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虽然李吉林是小学教师、是语文教师,跟自己教育的对象不一样、教学科目不一样,但是她的勇于创新、勇于挑战的精神对我们青年教师都是很大的鼓舞;她的"情景教学"对我的启发也是很大的;她倡导的一个教学原则:美感性更是我以前所没有顾及到的,自己以前感觉还不错的课在她的美感性原则下简直就是麻绳拴豆腐--不值一提。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教学已经轻车熟路的李吉林来说,开始一个班级从一年级教起探索教改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就是她的这种不怕困难、不甘平庸,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让她收获了今天的丰硕果实,而这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敬佩。我相信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路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到她就一定不会退缩,她的这种精神会一直鼓舞我永往直前。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虽然自己经验不够丰富但是思维要开阔,不能一味地重复着老教师的道路,重复着自己的工作。要边研究边教学,从科研的角度来认识教学。重复式的教学只会让自己的教学效率一成不变,谈不上提高,而自己也会感觉累感觉枯燥无味,批发厌倦。反过来,做一名科研式的教师千方百计地从旧中夺出新来,千方百计地想比昨天干得更巧、更好,使自己课堂效率更高,这样本人也会感觉轻松愉快,积极充实,具有成就感。所以李吉林的矢志"小教",弄潮课改这个教育历程无形中就让我确定了以后的教学态度--探索、创新、提高效率。物理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sts教学模式,也就是从生活到物理,再将物理还原生活的教学理念,细想起来这也就是李吉林的"情景教学"。看着她情景教学的可喜成绩:全班43名学生,考入省重点中学33名,其他10名学生也都考上了实验中学,我似乎也看见了她甜美的笑容,以及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虽然我没有她那么长的从教经验,但是我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以及其他教师的帮助我一定也会收获成功。虽然现在不能给学生带到校外上课但是我们现在科技先进了,我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生活环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切实地做到将物理教学情景化。有的人喜欢文学、有的人喜欢音乐、有的人喜欢绘画,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是其主旨都是对美的追求。那么我们的学生也是在追求着美感。她们一天要上那么多节课只有具有美感的课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才能主动地去学习。美的教育功能是全方位的。李老师教会了我从四方面去体现美感,那就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语言以及教师仪态。可以说我以前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好。只想着上课应该讲哪些知识却忽略了怎么去讲,怎么讲才会美。这是自己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思考。
李吉林的智慧档案让我明确了教育信念、学会了教学方法、懂得了教中带美。李吉林只是这16位教育家中的一员,其实我从每一位教育家身上都学到了很多,这本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感觉难以释手,着实得让我体会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坚信在他们的经验的指引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今天比昨天好一点,明天比今天好一点,一天跨一小步,最后一定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七
非常好读的一本书,取材于易中天教授的六场演讲,分别是“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将中国智慧的精华走马观花浏览一番,尤其适合“观其大略”读者的阅读。摘录一些比较有体会的内容。
八八六十四卦,63卦是既济,64卦是未济,“已经成功”了,最后还是“没成功”,重新开始,从头再来,而不是圆圆满满大团圆,像童话故事的结尾“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充分体现了古老的中国智慧,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有经有权”,才是中庸,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君臣之道的“唱反调”―“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唱反调是“和”,拍马屁是“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样的“唱反调”已经很稀有了,现在强调的是“高度统一”。
春秋时代的战争真是“费厄泼赖”,很讲究游戏规则,包括不斩来使、不鼓不成列、不重伤、不擒二毛、不逐北(追逃兵不能超过50步),而到了战国时代就开始杀人灭国,不那么温良恭俭让了。“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败不败在自己,胜不胜在别人,所有人都是被自己打败的,善战者就要“为自己做准备,让敌人犯错误”。
老子的价值取向就是求下、贵柔、崇阴、尚无、喜欢原生态。易教授以古代房中术做比喻,“女人比男人好,下面比上面好,不动比乱动好”。“善用人者为之下”。
魏晋人物的传奇故事体现了一种价值观-真性情,高智商,美仪容;真性情而有雅量,美仪容而有风采,则是因为智慧。“魏晋风度是逼出来的”,它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里程碑,从有用到无用,从人格到性情,从社会到自然。道家求真,儒家求善,魏晋求美。
如果一个人乐意去做某件事,而不是强迫去做,相信什么事情也难不倒他。事在人为嘛,只有不去做的事没有做不成的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如果我们每个人把自己每天做的事看作是一种乐趣,那请问世间还会有苦恼吗?想到自己如果把上班换位思考一下而不是把它仅仅定位于收入多少的问题上相信自己获得的快乐绝非仅此而已。
在工作中,换位思考甚为重要,领导要体谅下属,下属更应该理解领导。把工作环境变成自己的家,把领导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来对待,而不是用那种鄙视、仇恨的目光来看领导。相信每个员工会是最棒的员工,领导也会是最优秀的领导。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八
《教育的智慧》一书是一本站在很高的高度全方位的揭示教育的本质、主体、价值、内容、目标、方法的好书。全书不但涉及到教育的主题、价值、制度、过程、结构、体系、环境,还把学校管理、情智能力教育、大学教育至幼儿教育、女性教育、终身教育等等可以说是非常全面的教育内容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立体化的分析和揭示了教育这个大问题。作者罗崇敏,是一个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学识渊博并从事教育管理的官员。理论联系实践从一个厅长的高度看教育问题,更使人感觉即有全局观,又好像在你的身边。让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中学的小小的体育教师,本来对教育这个大题目平时都没有认真想过和研究过,看了这本书以后感觉教育大题目下的小小体育教育在中学阶段反而比什么数学物理还要重要,他的价值不但贯穿了教育的主题、价值、制度、过程、结构、体系、环境,还把学校管理、情智能力教育、大学教育至幼儿教育、女性教育、终身教育等等,而且已经融入到了人的一生融入到了人的生命、生存、生活中。
教育的价值体系是教育在促进人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主导价值的总和。应包括人本价值、生命价值、公平价值、创新价值等。教育价值体系是教育价值一价值教育的.有机统一,统一在人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载体中。教育即生命、教育即生存、教育即生活。
体育教育就是生命、生存、生活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一个人身体的好坏不但决定一个人的生命的长短,也决定了一个人生存的能力以及幸福生活的质量。而身体的锻炼就是我们一个小小的体育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使命。从书中三生教育看现阶段我们国家的体育教育或我们学校的体育教育让我有了几点感受,先一吐为快吧。
记得一个留美学生曾跟我说过他自己在美国的一件事。在美国,他租住在一个美国人家里,由于他会做一手好的中国菜,所以很受这家人的欢迎。在美国留学是很辛苦、繁忙的,他只能在周末好好休息一下,于是他养成了周末睡懒觉的习惯。几周后,这个美国家庭的父亲主动找到他,和他说了一段话:“年轻人有时间应该去锻炼,不应该赖在床上,如果你继续这样下去,我的房子不会再租给一个不爱锻炼的人。尽管你其他方面都很优秀。”这之后他再也不睡懒觉,加入了一个健身俱乐部,将身体锻炼得非常结实了。在美国,体育完全融入到每一个美国人的骨髓里,你可以成绩不好,可以没钱但一定要爱锻炼。而在中国,一切向钱看、只要学习成绩好、女孩子只要苗条等等,已经让我们的年轻一代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要知道国民身体素质的好坏是决定一个国家强大的重要部分。你想象一下,一群连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的士兵会有什么样战斗力,他们又将怎样保卫家园保卫钓鱼岛呢。因此,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我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深刻的意识到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提供和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的环境,争取学校领导、家长及全社会在学生体育锻炼上的支持,打破各种形式主义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任重而道远。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队以38金27银23铜共88枚奖牌高踞奖牌榜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这一成绩让国人振奋。按惯例奥运会成绩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全民素质的体现,但在这让人振奋的成绩背后呢?奥运会成绩好坏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全民素质的体现。尽管我国竞技体育事业飞速发展,但是我国国民身体素质情况呢?不看全民身体素质,就单单说下今年学生体质上报的数据吧,已经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下降的速度到了令人咂舌程度。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体育队有八个,每个队都在全省处于领先,更在全国享有盛名,每年为学校获得了不少荣誉。难道这些就能表示我校其他学生身体素质也很好吗?我校群众体育工作又做了什么?跑操、大课间、体育节、篮球赛等这些年年都有,但真正起到作用了吗?口里的、形式上的谁都会,但要落到每个学生身上,使每个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才是比优秀的比赛成绩更重要的体育教育。我们现在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份具体落实的方案、领导支持的话语、一次为了获奖的比赛,更需要领导实实在在的重视、全体体育工作者观念的转变、积极工作的态度、充足的经费、充裕的时间、良好的场地和环境、看不到的没有奖杯奖牌的成绩。这样我们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上的价值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现在将一个教师的考核一般分为教育、教学和教研三个方面。大部分人认为教育方面就只有班主任和教练员才有份,其他的教师都没有。这种误解说明如果我不是班主任或教练员就不是教育工作者了,就不用对学生进行教育了。其实这是错误,每个教师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和学生的交往中,不但要有专业的教学水平,更要将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锻炼中教会他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教会他们团队和协作、教会他们适者生存、强者为尊、教会他们健康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培养他们积极、顽强、拼搏、创造等等,这才是一个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具有的。应该去积极贯彻的。
我不像本书作者一样是教育厅的厅长,也不是学校的校长,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体育教师。我不会像他们一样全面的看待问题,对待教育工作,我只需要在这个平凡的工作上做实实在在的体育教育工作。看这么一本内容全面的书不但让我学会了全面深入的看待教育问题,更让我看到能够联系到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那么一点点亮点。并由衷的发表了一点粗浅的看法,相信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将会得到促进。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九
20xx年xx月,作为新老师的我,参加了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大会。在这次大会结束后,杨校长赠予了我们每一位老师一本书,激励着我们在教育事业中继续前行。我很庆幸校长给了我一本有趣的书,因为这本书是由一篇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组成的。故事虽小,却又渗透着一个教育大智慧。与其他理论性的书籍完全不同,既不无聊也不缺乏教育理念。
《韩昌黎集师说》中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千年的谆谆箴言一直哺育着我们的教育观。可是,在教师平常的言传身教中还存在"只见知识,不见智慧"的误区。其实,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更应探求此中智慧,因为"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一朵花儿就是一朵花儿,智慧却能在一粒沙子里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里发现一个天堂。"教师竭力追求教育智慧的理性光芒应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从而实现进行教育活动的至高境界;让所有孩子抬起头来,走在阳光灿烂的校园里,让学校成为孩子们一生中到过的最好的地方。
看完这些故事后,心中有许多的启发。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折射出重要的教育理念。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这些理念其实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有所发现,但是缺乏理论性的总结。这次通过这本书,我也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毕业5年,从教6年,在外面打拼,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教育事业上,我一直都是不敢有半点含糊,从最初的迷茫到最后的笃定。我总觉得人总要在挫折中成长,越挫越勇,并从中积累经验。人总要有生活目标,作为一名老师更是如此。而这目标也是分为阶段性的。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所以若想教育工作的做的好,还需做个时刻保持清醒的人,为目标而努力。
作为一个宝妈,一开始在教学工作中有些力不从心,有时候难以驾驭两重角色。但是在这本书中看到居里夫人的故事,也深有启发。做妈妈是一门艺术,做老师也是一门艺术。聪明的教育者善于将自身的有点发挥出来,如此一来,学生才能站在我们的肩膀上走的更远。聪明的妈妈要学会在教育实践中,扬长避短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来。良师亦是如此。因此,在教育事业中,我还需要平衡母亲和教师的两种角色,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减少家庭的羁绊,多钻研我自己所喜爱的教学。
很感谢那次的青年教师大会,也非常感谢校长赠予的我的这本书。来到蔡山二中这个大家庭,我觉得很幸运,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有所突破,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教育条件,传播更好的教育理念。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十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教育制度的改革对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曾不断的探索、深思,但是闭门搞研究终究是不会有所突破的。于是我开始学习成功人士的方法、理念。张平先生所著的《教育的智慧》就如同一盏明灯,让我豁然开朗。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认识,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
虽然,素质教育早已成为大家熟知的名词了,但是,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些问题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在该书中,就教育的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及个体的发展功能,清晰的向我们展示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告诉我们该如何正确的认识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能否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了教学行为的合理与否。我们必须要调节自己的教学行为,使之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好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备课、讲课是教师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备课要讲方法,讲课要重艺术。
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做人。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应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我们要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较深的理解,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才可以更好的找出适合他们的方法,让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知识只有在实践中被运用,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
灵活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无疑是对我们教育工作的挑战。这需要我们动用我们的一切能力去让我们的学生智力能力得到提高。现代社会竞争很激烈,学生从踏入校门那一刻起,就已经背负了太重的担子,而这本不该属于他们这个年纪。他们也有很多心理上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去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与他们交流,做他们的师长,更是朋友,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很重大的影响。
纵观中国教育,“应试教育”毕竟已经有很深的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要面临来自各方面太多的困难,要不断地摸索前进,我们必须要主张全面发展,学有特色,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材施教。
我们总是教育我们的学生要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那么,做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做呢?我们必须要以身作责,不断给自己"充电”,我们也要多参加研讨活动,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与其他教育工作者一起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教学相长,使大家的教学水平都有所提高。
感谢《教育的智慧》,能将这么好的一本书呈现给我们,让我们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有所收获。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十一
著名独立教育研究者朱永通先生所著《教育的细节》这本书,因其内容真实,贴近生活,吸引我的地方很多。说实在的,这本书真的是走进了我的心里。书中的真实案例比起一些大肆宣扬教育方法和口号的书籍更能触动我的内心。这本书精彩的篇章和细节很多,细细品读“有生命的道具”、“怎样和孩子说话”两个篇章最令我印象深刻并产生共鸣。纵观我们平日的教育现状,值得深思并借鉴。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师教学中使用自制道具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因为有了多媒体的便捷,老师们更倾向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其形式不同,所呈现的效果也大不相同。如何把手中的“道具”运动的活灵活现而又富有“生命”呢?这是一个令人深思并且考验我们教师课堂“随机应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书中一则与“道具”有关的故事让我印象颇深。道具运用尤其需要教师随机应变的智慧。书中讲到一位姓林的老师巧用手帕当板擦的应变智慧。他明知被学生捉弄但却不动声色,既不批评也不生气,依旧一如既往的上课。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情就此过去那就错了。接下来,林老师用自己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告诉学生:“知识只有留在心中才有价值也不用擦!”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深刻的道理,让学生也深受感动。在林老师的课堂上,手帕不经意间成了道具,且在瞬间生成了“看不见”的教育力量。这位林老师的“道具”使用的十分成功!
很多时候,我们埋怨、责怪学生的调皮、捣蛋,却不曾想过,他们此种行为背后所表达的含义?我们总是没有耐心去倾听学生的辩解,却不曾考虑他们的心理需求是什么?都说老师是“伟大”的,可是这种伟大,也得有“大”的胸怀去包容孩子所犯的错误。也许真的是你不经意的一个动作、言行,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作用!联系实际,如果相同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课堂,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让学生在接受同时又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才是我们想要得到的结果。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然而,教育的细节则关系着教育的成败!毋庸置疑,这节课林老师的教育相当成功!同时更能体现出这位教师过人的个人修养。
语言的力量是惊人的,其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积极的语言和消极的语言起的作用当然是截然不同的。许多时候,我们所谓教育的失败,往往源于我们平时在教育中语言的不严谨和不注意。很多时候大人们看似无心的一句话,带给学生的却是难以想象的负面影响。
在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和我们家庭父母平时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中,怎么和孩子说话,切不可随意妄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因为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教养以及精神世界的发展。言传身教,教育其实随时都在。在教育的行为当中,我们有时说一些带有价值判断的话,也会带给孩子不小的伤害。在从事教学管理的这几年,虽然没有亲自带过班级,深入接触学生,但在平日中难免会同学生打交道,也会帮助班主任处理一些突发情况。我发现,我们一些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过于片面和武断,有些事情也处理的不够妥当。只是老师们自己尚未察觉。如当下大家都普遍比较关注的“语言暴力”问题。教师的语言暴力往往发生在情绪无法控制的时候。平心而论,一般遇到让自己头疼的顽皮学生还真没法平静心情,情绪失控也在所难免。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是,当我们无法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时,固然做不到口吐莲花,但至少可以选择闭口藏舌,不去伤害他人,不去做语言暴力的“奴隶”!
其实,用心去观察,生活中随处可见教育的细节和教育的契机。就看我们如何把握和巧妙运用。都说让学生尊敬师长,见老师问好,可作为教师的我们可否做到遇到学生的问候也报以亲切的回应?对待学生也同样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不论身份,不论职位,师生关系,也不例外。由此想到平日工作中的一件小事。一天早上,一位女同学来到我办公室给家人打电话,因为身体不适,需要请假。在她打电话的空档我起身倒了一杯热水递给她,她突然用比较惊讶的眼神看着我,连忙一个劲的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她的这一连贯过于客气的动作反而让我变得不自在了。难道作为老师给学生倒一杯水也让她受宠若惊吗?她的这种表现只能说明平日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等级差异太大!老师往往高高在上,学生只能仰视。我并不觉得这是好事!这就如同两个人之间横跨了一条沟壑一样,无法逾越。你始终无法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我觉得真正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和尊重,是建立在互相感到轻松自在的基础之上的。唯有放低姿态,真心与他们交心,用爱去感染他们,才算是做到了真正的尊重。
作为一名青年教育工作者,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为人师表,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本书很棒,值得再次品读。相信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书中的很多案例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也提醒我们要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多读书,读好书”是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前提!感谢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十二
本学年,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此书是肖川博士的一部力作,主要反映了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委屈和追求。
本书虽为随笔,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时时闪耀着的思想火花。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念肖川的话: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值得一读的好书,时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不断进步。以后我努力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十三
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书中讲的大多数是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上的事情,对于我是有非常大的感触和启发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镇西老师在其中讲民主课堂的内容。
书中李老师从8个方面来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民主课堂。一、充满爱心。二、尊重个性。三、追求自由。四、体现平等。五、重视法治。六、倡导宽容。七、讲究妥协。八、激发创造。所谓的民主课堂,通俗的讲就是充满民主教育理念的课堂,它意味着教师对于学生能力与潜力的无限信任,意味着师生是探索真理道路上的志同道合者,意味着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意味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民主课堂是建立在师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的课堂,是学生真正成为主人的课堂,是充满生命幸福与人性光芒的课堂。
民主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改革课堂师生关系,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生学的过程,让教师的教服务于甚至服从于学生的学。
我对于这8个方面中,最有感触的是第七条:讲究妥协。善于妥协是一种智慧、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与人合作的前提。能够妥协意味着对对方的尊重,教师要乐于以朋友的身份在课堂上和学生开展同志式的平等讨论或争论,并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吸取学生的合理见解。妥协并不是投降,而是不断吸收对方的合理因素进而是双方的认识更加接近。我们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把自己的位置摆的过高,与学生一有冲突就以自己的意见为准,忽视学生的想法,有时就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李镇西老师在本书的写作里注重案例的开发和利用,用典型的案例阐明深刻的道理,注重用清新流畅活泼的语言简明地论说事理,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结合起来,从而也唤起我们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搭建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学细节、教师智慧、教学实效、自身发展、教学创新的操作性理论诠释与实践案例。细细地看完了这本书,我真的是受益匪浅。有点启发,有点怀想,也有点感悟。我想:今后我一定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智识。
众所周知,智慧来自学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就是这个道理。生命如树,学习就是生命的根须,教师只有让学习成为生命的状态,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永驻。教师是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一个信息源,更要具有相当的学习力,成为终身学习者。能让自己原有的“一桶水”变为“奔流不息的长流水”,才可能对教材有真知灼见,才可能于平凡中见新奇,课堂上,才可能游刃有余的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地陶醉。智慧型教师具有智慧,离不开原有的知识积累,更离不开长期的不断学习。
二、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智能。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卓越的教师,就要有比别人高出一筹的本领,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因为中小学教师,这管你是高学历还是低学历者,都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结合工作实际需要,不断学习,提升综合能力。学历只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代表将来。学习力是衡量一个教师能力大小、人才质量高低的真正尺度。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智能,才能使自己在学校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想一想自己的周围,的确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些老教师可能学历并不是非常高,可他们的教学水平往往比一些有本科学历的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要高的多。别的也不多说了,还是抓紧时间提高自己的教学智能吧。
三、教师要合理运用智谋。
看到这里,有的人也许会说,难道说教学真的要和学生斗智斗勇。其实这里说的“智谋”指的是教育的机智和谋略。教育学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处处留心,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和运用最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恰当好处的运用教育谋略,不管是正向的,还是反向的,都要把握好“度”,教师要自用自己的影响力,抓住有得时机,巧妙地设置激励的氛围,在学生身上产生有效的教育效果。就像我们所知道的:有很多的学生都是在老师采用“罗森塔尔效应”下,走上了自己的成功之路。多少学生的成功都离不开老师的各种各样的“谋略”。
四、教师要独具一双慧眼。
正像那英唱的那首《雾里看花》中的歌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纪莫测的世界,涛走云飞,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是的,要把的人、事、物看得清楚、明白,我们就得有一双慧眼。我们教师就更要炼就一双敏锐的慧眼,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潜能。教师慧眼识才的敏锐力并非先天而来的,它是老师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教育实践中学习、不断培养起来的。教师有了慧眼识才的敏锐力,就能多发现一个学生的“亮点”,多造就一个有所成就的人才。第一个教师都应确定一个教育信念就是:没有不可造就的学生,没有教不好的爱学习的学生。
五、教师要增强自己的慧心。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真诚而无私的爱,也是一种大爱。教师对学生的大爱,不是唠叨,不是广告,不是摸得着的物件,而是心灵交流影响的震撼。教师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动的话语,一个出自师者本能的动作,都是一种真诚而动人的交流,都会在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站在三尺讲台这上,面对着学生,我们的责任更多的是爱。正因为责任,教师关爱学生的成长,时刻用爱召唤着学生,带着学生走向明天。
六、教师要充满智情。
热情是实现愿望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只有那些对自己的愿望有真正热情的人,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愿望变成美好的现实。充满热情的教师在上课时非常投入到进入到教学内容的情境中。热情是有感染力的,它能使课堂活跃,还能促进理解。热情的教师生气勃勃,善于运用有效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的智情,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讲台是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教师要用智情激发潜能,使自己的生命在课堂上焕发出亮丽的光彩。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十四
作为一名教师,从初为人师的兴奋、开心,到一线教育者的迷茫、压力,我总想破茧而出,解己惑而授道。因为教师从事的教书育人的工作,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知识,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身心都健康成长,这真不简单!在学生时期,我就深深地体会到不同的老师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有的老师上课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欢,学生成绩也挺不错;有的老师虽然有兢兢业业,上课勤勤恳恳,但所收到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而且每个人会因为是喜欢的老师上的课而表现得更积极一些,为了赢得老师的关注而更努力一些。由此可见,教师真是一个伟大的职业,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深远的影响。好的老师,即使过去多年,学生仍然记得当年他的一言一行,他的让人或感动或记忆深刻的小细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光荣,也感到沉甸甸的责任。
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光有专业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丰富的综合知识、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等。这些种种能力综合起来就可以称为是教师的智慧。《教师教育智慧的修炼》一书,从教育的智识、智能、智谋、慧眼、慧心、慧情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教育智慧的内涵,告诉我们教育智慧是教师在知识、经验、情感、理性等学习或习得的基础上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才会成为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文中运用典型的案例阐明深刻的道理,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结合起来,让我在阅读中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有所成长。
第一,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
教师要修炼自己的知识和见识,要做知识的富豪和"杂家",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还要了解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既要读"有字书",又要读"无字书",增长自己的见识。只会阅读大量的书籍还不够,作为教师还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我们要做学习型教师,不断学习,不停积累。
第二,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智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具备的知识很重要,教师的能力和潜能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历不等于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提升综合能力的修炼。只有拥有了灵动的课堂教学能力、因材施教能力、实践反思能力,将自身的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共同运用于教学,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要善于运用智谋。
教育智谋指的是教育的机智和谋略。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中适当运用智谋,如巧借时机,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又如有时教师要有假装糊涂的引导策略,明智学生犯错而装糊涂,即使对学生的宽容,又能达到情感沟通,促进学生自我省悟而改正错误。教师不但要有催人奋进的激励谋略,还要会运用反弹琵琶的批评策略,要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寓批评于表扬中。能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各种智谋的教师肯定能将课上得格外精彩。
第四,教师要修炼一双慧眼。
教师具有了洞察力和远见力,就具有了充满智慧的眼光,就具有了一双慧眼。作为一名教师首先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不能因为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就责骂他、放弃他,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慧眼”去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肯定和欣赏,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和自尊心,使他们某方面的智能和特长得以充分发挥。教师不仅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学生,还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从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期待等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职业,明白自己所承受的责任,放眼远大目标,以耐心和毅力去奋斗,去发掘自己的创造潜力,实现自己的教育价值。
第五,教师要拥有一颗慧心。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教师是取得教育成功的条件。爱心是教育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的爱要面向全体学生,热爱所有学生、呵护所有学生,促进他们全面、健康、主动成长。但是爱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宽容,教师爱学生要学会严慈并济,正视学生的小毛病、小错误,及时纠正,严格要求,促其改正。责任心是教师教育事业成功的基石,只有有高度责任心的教师,才会热爱自己的事业,牢记自己的职责,并为之全力以赴,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
第六,教师要培养自己的慧情。
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和激情。一个有热情的教师,对教育工作就不会有懒惰和倦怠情绪,同时也能自觉地调整好自己的不良情绪,更好地教书育人。一个有激情的教师,能快乐地学习,快乐地工作,富有幽默感和幸福感,用激情为教育事业增添光彩。
通过阅读《教师教育智慧的修炼》,我深刻认识要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尤其是一名优秀教师,我所欠缺的“智”、“慧”还很多,但值得庆幸的是,我已经认识到这些,并找到了改进的方向。在之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会努力修炼,阅读各类教育书籍,接受导师的指导,参加各种培训,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加强教育智慧,努力修炼成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十五
教育从生产开始,就在教育过程与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下逻辑演进。近代社会科学在科学主义的支配下,片面的、盲目的追求教育效率,学生逐渐失去了生命的自由和欢乐。直到存在主义和进步主义学派的兴起,那种追求终极目的教育思维方式才开始得到逐步的根本的改变。人们的关注逐渐从教育目的转向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的有机整合,但我国的教育还在教育终极目的的教育思维方式中彷徨不定,踌躇不前。世界是物的集合体,也是过程的集合体。人类即过程。教育即过程。那到教学方面,教学更是一个动态的、积累知识的和智慧发展的过程,他的目标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智慧的教育应该力求多元目标的均衡达成。教育是发展的生命、生存、生活的进行式。
所以我们说教育即是过程,教育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人的一种生活过程。传统的教育知识论把教育过程看成是一种单纯知识传授的过程,不仅忽略人的智慧开发与挖掘,而且忽视人的道德的培育与养成。应试教育把学生作为纯粹客体和知识存储器,获取的是狭隘的目标结果,并非智慧的过程。世界是物质的,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世界更是过程的集合体。教育是人与人的对话、沟通和理解的过程。教育活动不过是始终围绕人的生命活动、生存活动和生活活动的进行式而已。所有的教育都分为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阶段。教育无非是自然教育、价值教育、智慧教育、超越教育四位一体、相辅相成、运动发展的过程。自然教育表达的是每一个人的普遍性教育。智慧教育表达的是每一个人的理想教育。超越教育史针对每一个受教育者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教育。教育史人类促进自身发展的自觉的社会活动过程。学校教育活动没有终极目标,只有阶段成果,阶段成果是由教育过程决定的。学校是传递人间真善美的地方,是播撒爱的种子的地方。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也可以说是“解题教育”,让我们的孩子生在在爱的荒漠中,因此也就只能培养出缺乏同情心、缺乏爱心的下一代。
我认为,学校不仅是增长智慧的地方,更应该是培养能够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有爱心的爱国者的地方。应从现实出发、珍视过程、注重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的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师的发展过程,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活动既是智慧生成的过程、事业创新的过程,更是丰富多彩的、完整的生活过程。而以前的应试教育往往把受教育者作为教育的纯粹客体。这样的.导致的结果是受教育者成为知识的奴隶,考分的骄子,成为智慧的工具,而不是智慧本身。只知道发现问题而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一次考试成绩判定学生的素质,评价学校的质量,由高考状元来诱导受教育者走进思维的死胡同,这种狭隘的教育理念将受教育者异化为工具,而不是掌握工具的主人。应试教育不但成为经济的工具、文化的工具,还沦为光宗耀祖的工具、谋生吃饭的工具。狭隘的目标教育,往往把目标设置的非常伟大、非常高尚,却严重背离了生活现实和教育现实,游离于人的生命、生存很生活过程之外,这样的目标教育就像水中月、镜中花一般虚幻不真、名实背离。学生往往成为理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甚至成为口是心非的社会“阴阳人”。它完全背离了教育应该使人成为“人”,使人成为智慧的人、有价值的人、使人成为幸福的人的社会活动过程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即生活,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做起,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给孩子提供保证生长和充分的生活条件。教育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孩子的生活,即孩子的生长,教育的过程是完全的生活过程。学生实践生活过程,实际上也是教育内化过程,受教育者主体活在当下,珍视当下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最终确立、践行“真、善、美”的生活观,追求实现社会个体、群体、家庭、民族、国家以及人类终极幸福生活的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发展,以促进生活水平提高为目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以“育人”作为核心内涵的生活。教育者以培养社会与生活中的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受教育者在教育生活中成长。倘若教育不能表现为一种生活,教育离开了生活,那么就是失去其本源所在,就会处于一种无垠状态。因此,我认为,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特殊生活经历,点点滴滴的教育生活情境都将影响着人的成长与发展。把教育视为生活,把教育与生活紧密的内在的结合在一起,是教育的本然,也是教育应该的样子。教育史生活的必需,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教育乃是社会生活的延续的工具。生活无时不变,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本书对于教育的论述与山东省昌乐二中对于教育的理解是不谋而合的,二者都抓住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即解放,教育即发展,教育即生活,教育孩子三年要为孩子接下来的三十年做准备,教育孩子六年要为孩子的一生做准备,在教育中成长孩子的真善美,在教育中成长孩子伟大的人性,在教育中开展大德育实践课程,在阅读中成长孩子,让孩子在阅读中浸润自己的心灵,金子般的中学时光要让孩子在金子般的阅读中金子般的度过,在教育中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教育。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十六
这个暑假有幸读了王晓春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书中汇集了100个小学教师及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以及王老师的精辟点评,深入浅出,入情入理,思路独特,发人深思,读后让我获益匪浅。
书中的一个个真实案例,好多就发生在我身边,让我忙忙碌碌,牢骚满腹。而读了这本书后,我认识到了自己遇到类似问题很少去动脑筋思考和观察学生的表现,而是“无研究的.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而对自身的能力也没有一点提高。面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的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
如何走进学生的世界,书中“换位思考”这个词让我豁然开朗,让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学生,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方法,就会让学生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会让我们不知不觉的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多彩、透明透明的心灵世界,换位思考会成为我们和学生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书中告诉我们,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爱心对教师来说很重要,但是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对学生的爱有谁会让学生倍感温暖,让脚掌备受感动,让同事对你赞不绝口。但有时真的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因此作为教师,只有让“智慧”与“爱心”同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才能更有效地教书育人。
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这也许是我们教师一生也不能回答全面的问题。但是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使我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让我明白了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的成功,也更坚定了我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的信心!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十七
很喜欢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这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它让我激动而生反复阅读的冲动,心就这样被牢牢地拽住。
肖川教授在《感悟人生》中所言:“心比天高的人,往往命比纸薄。‘不欲其所无,穷尽其所有’,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努力发现其价值,这大概就是人生的高贵之所在。”很认同他的人生感言,珍爱学生,珍爱家人,珍爱自己,尽自己的努力从事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问心无愧,我想,即使自己做的不够理想,也无需自责了。教师要学会解放自己,淡定,从容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才是真正的善待自己,善待生命。
魏老师说,一个人的乐观取决于内心深处的达观,不去关注失去的,只关注自己内心坚守的部分,牢牢地守住自己的阵地,不进行盲目的攀比,于是心中就有一种占便宜的感觉。全心全意地爱自己所拥有的,全身心地和它绑在一起时,每时每刻每处都能生活在快乐之中。
感叹之余,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教育,自身的修养,教师要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因为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命,思想,会使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会让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是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的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作为教师,在你的教学中,你把什么样的内容带进课堂,带入学生的精神生活,取决于你的文化底蕴,你的文化眼光,取决于你的价值追求。
走进书里的世界,享受精神的丰润,平凡而幸福的生活,绽放自己的美丽。用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和大家分享:平淡真好!平平地,不令我们颠踬;:淡淡地,不让我们昏醉,使我们坦坦荡荡地处世,明明确确地看人。所以平淡也是最美的真。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十八
没错,这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吕爸爸就是作者吕红兵,是怎样的一位优秀的爸爸呢?既然是以爸爸的身份写的书,那么,一定要了解一下这位爸爸。
看了介绍,才知道原来吕爸爸不简单呢,头衔还真不少,他一位心灵导师,“爱自然生命力”体系亲子导师,青少年潜能激励专家,中国教育学会杰出校长。那么,接下来就看看吕爸爸培养孩子们的家教智慧吧!
培养孩子的核心就是培养孩子的心灵,因为培养孩子,就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既要身心健康。而心灵的培养主要是培养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责任心。“四心”的培养,是精神人伟大、卓越、幸福最核心的四方面,这四方面贯穿一生,和学习、做事、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不能分割的。吕爸爸在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培养四心,以及在家庭中出现一些不经意的小事,对四心培养的影响。
懂得孩子的心理营养需求,就像我们的身体需要营养一样,孩子们的心理,也是需要足够的营养才能健康成长的。在成长的不同年龄阶段,对心理营养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但同时,如果孩子缺失了心理营养,就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难养”状况。我也上过心理营养的课程,对这个内容特别的认可!特别是孩子到了上小学和青春期的时候,如果心理营养不足,孩子会呈现出各种学习和生活上的不良习惯比如,拖拉,撒谎,胆小,叛逆等等。
传递孩子成功七心态,良好的心态能使孩子充满信心,良好的心态,也能使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对孩子而言,拥有这七个好心态,就会处于一个有安全感,内心充满力量,自信,阳光,有价值的状态。这样,做事也会很轻松,其实,大人也一样。
掌握父母九大基本功,做父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个职业薪酬不高,返利不确定,风险又大,不可预测性太多!如果掌握这九大基本功的话,或许在父母的从业过程中会少很多坎。这些基本功虽说基本,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作为父母的我们,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修炼中,才能让自己更为坚强,坚定的成为孩子的后盾。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十九
今年暑假期间,我阅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我深深地感到,做一名教师,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智慧。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由地想到了北京教育学院的张红老师:面目清秀,温文尔雅,学识渊博,气质非凡。我深深地被她吸引。与其说被张红老师吸引,不如说是被她的理论深深地吸引了。
我参加教育工作几十年,也算是一名老教师。但我对教育的理解是如此的浅薄,让我倍感愧对“人民教师”的这个光荣的称号,愧对敬仰我的千千万万的莘莘学子。
教育相对软,管理相对硬。管理追求“有序”——公正,教育追求“向善”——仁慈。不断提升,不断遇到更好的你,这就是教育。
学生在你的强权之下屈服,是因为他惧怕,那是生存教育;学生在你的关爱之下绽放,是因为他喜悦,那是生活教育。这是教育的本质转变。我们教师要有爱,要把爱传递给学生。一个人得到的爱越多,就越有勇气去尝试不一样。在一路前行的过程中,会害怕,会犯错,会有挫折,陪伴他的始终是爱和指导。只有爱,才能让一个人改变。
爱固然重要,但拥有智慧更重要。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农村学校的高一班会,主题是“花开应有时”。显然,这节班会是针对学生早恋而开展的。老师的理论不外乎三点:1、年龄小2、成不了3、影响学习。这是传统经验。(我从上学到现在我依然这样认为。)不曾想,学生把这三项理论,统统推翻。学生问:老师,您知道世界平均法定结婚年龄吗?是16岁。(我国法定结婚年龄相对较晚,非洲、东南亚比较早)所以年龄刚刚好。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希望曾经拥有。再说,不努力,怎么知道一定成不了。宁可过错,不可错过啊!关于影响学习,也不尽然。有一年北京市的理科状元和第三名就是一对儿。老师素手无策,向听课的张红老师请教。张红老师莞尔一笑,说;“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你读过《爱情三元论》吗?”听者恍然大悟,教育要有智慧啊!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我觉得不仅仅是书,还有……。
原来这就是教育:不断提升,不断遇到更好的你。对于学生是这样,对于教师同样如此。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二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始于家庭。学校是实施系统教育的机构。“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为了孩子,家长要与教师相互沟通,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读了这本书的第一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社会各界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新时期的家校合作,已不仅是一种教育新理念,而是一种教育新生态。“家校合作”已经不仅是加强家庭教育的一项措施,更是教育思想、培养模式以及学校制度的.根本转变。
在社会各界都已如此重视“家校社合作”的今天,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更应该不断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始终坚持以孩子为本,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个性,遵循孩子的生长规律,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行动来教育引导孩子,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积极发挥榜样作用,与学校、社会共同形成教育合力,努力让孩子成人、成才,培养他们成为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
在“素质教育”模式的国家政策下,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作与互补,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优秀,孩子们的未来也会更加地美好。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二十一
我的教学生涯已经有八年了,还谈不上老教师,但已不再是新教师了。只教了四年半英语,由于身体原因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英语教学中,校领导为了照顾我,减轻了我的教学任务,现在只教三个班的地理。从教地理开始我发现自己逐渐变得懒惰了,没有了上进心,也不像教英语那会儿那么有激情、有干劲了,当然也懒得动脑筋。再加上地理是门副课,学生都不像语、数、外那么重视,很难教出成绩。所以,我渐渐地有了倦怠的心态。
直到这学期学校给我们每位教师发放了《释放你的教育智慧》这本书,校长语重心长地寄予希望:能够静下心来阅读这部教育专著,能够从中受益。
以前我也读过一些教育著作,比如《陶行知文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爱心与教育》等等,这些教育专家的教育思想境界甚高,由于自己的理解、感悟能力有限,读起来有点吃力,因此都没有认真地读完。徐建平校长的这本书就不一样了,在我看他的自序时,就感觉写得很真诚、很朴实、很亲切,让我产生了喜爱之情,就静下心来读了,在每天课后的业余时间里,我都要翻开认真得读上几页,还把他的真知灼见做了笔记,时刻提醒自己反思、应用,实践在自己的教学当中。读着读着,竟有些爱不释手。在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科学的、先进的、成熟的教育理念,真切的能让人活学活用的教学案例,还有穿插的流行歌曲、热门影视、幽默漫画等时尚元素,都让我倍感亲切,觉得徐校长不仅仅是一位教育管理者,更是一位师者、思者,我对徐先生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这本书我很快就读完了,有写得精彩的篇目甚至读了好几遍。徐校长的这部著作,真正搅动了我的内心,让我又一次有了“爱”的冲动。我要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这份平凡的职业。徐校长说,每个人最初都是混沌、蒙昧的,而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觉悟,醒来也就是“觉醒”,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也是如此,甚至更是如此!所以也就更加需要不断搅动自己的内心。
通过读这本书,我的灵魂和徐校长进行了一次长谈,我觉醒了,我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这样倦怠下去了,我要展现全新的自我,变得自信,充满活力,用我的行动,去感染、带动我的学生。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刚走上讲台那会儿,充满激情、积极向上、喜欢思考。我要释放出正能量,在不断的思考、反思中释放出我的教育智慧。
在这里,我把自己这学期在教学上的一些反思写出来,作为对徐校长这部著作的感恩吧。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二十二
在没有阅读《教师教育智慧的修炼》这本书前,我本来以为,只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上起课来轻松的就是有智慧,可为什么在实际教学中却不是这样呢?我想,这本书也许能够帮我解开心中的疑惑。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智慧型教师的真谛。
《教师教育智慧的修炼》一书,从教育的智识、智能、智谋、慧眼、慧心、慧情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教育智慧的内涵,告诉我们教育智慧是教师在知识、经验、情感、理性等学习或习得的基础上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教师教育智慧的修炼》注重案例的开发和利用,用典型的案例阐明深刻的道理,注重用清新流畅活泼的语言简明地论说事理,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结合起来,从而也唤起我们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搭建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学细节、教师智慧、教学实效、自身发展、教学创新的操作性理论诠释与实践案例。细细地看完了这本书,我真的是受益匪浅。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才会是优秀教师。文中运用典型的案例阐明深刻的道理,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结合起来,让我在阅读中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有所成长。
我明白到教师要修炼自己的知识和见识,要做知识的富豪和”杂家”。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还要了解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既要读”有字书”,又要读”无字书”,增长自己的见识。其次教师所具备的知识很重要,教师的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提升综合能力的修炼。只有拥有了灵动的课堂教学能力、因材施教能力、实践反思能力,将自身的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共同运用于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再者,教师要拥有一颗慧心。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教师是取得教育成功的条件。但是爱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宽容,教师爱学生要学会严慈并济,正视学生的小毛病、小错误,及时纠正,严格要求,促其改正。责任心是教师教育事业成功的基石,只有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教师,才会热爱自己的事业,牢记自己的职责,并为之全力以赴,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
通过阅读《教师教育智慧的修炼》,我深刻意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所欠缺的“智”、“慧”还有很多。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教育智慧,修炼成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二十三
作为一名理科思维根深蒂固的人,初读书名,说实在的,这本书并不太吸引我,秉承着“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准则,对于纯理论的教育书籍,本人确实不太感冒。不过在后面工作之余翻看这本书以后,才发现它的独特之处,也让我从中获益良多。
犹记得以前读到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诚然,教师是很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对品德要求较高的职业。回想自己当初上学的时候,也曾一度讨厌某些师德欠缺的老师,甚至不愿听他的课,而如今自己走上讲台,角色转换之间,自己会不会也成为了“他”?让我在授业的同时,更加明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向其他人传递正能量。
但具备良好的师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同样是一个长期积累成长的过程。就像本书讲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学会做无愧于良知的教育,就是要做真教育,然而现实教育中“假”却屡见不鲜。如在我们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对于实验教学这一块往往敷衍了事。通常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将实验操作用教师讲解+学生记录操作步骤的形式来代替,忽视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弃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有阵子,由于实验器材的不足,为了节约时间,我将分组实验变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探索求证能力培养和关注,当课前学生期盼地问我是不是去实验室上课时,想起整理实验室的麻烦,我几次“狠心”地让他们回教室上课,让他们上科学课的兴趣受到了打压。现在想想,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忽视学生们的感受,这何曾不是一种负能量。而当我放开手让他们准备材料,同时自己从中协助指导,原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也并不是我想的那么难,他们一样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的很好,这也让我从中反省了自己。
作为老师,更应该是孩子们的榜样和标杆。像书中所讲“身教重于言教,心教重于身教”。作为新教师,我们现在还处在“言教”的阶段,往往靠着自己的“大嗓门”,费时费力的摸索着。想要达到“心教——有情、有义、有度”,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养成好习惯。一名优秀的老师,他的优秀已不是一种行为,而是内化成自己的习惯。正如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如此,老师亦是如此。培养习惯,贵在坚持,以前上完课,总是一副完成任务的心态,没有及时去反思这节课的不足和问题,反而让问题扩大化,在期末才去恶补也为时已晚。正如老教师讲的“课上的认真,课后辅导才会轻松”。所以我提醒自己一堂新课上完后,给自己几分钟时间及时反思,完善课程,避免给下一个班级产生同样的问题。长此以往,养成新习惯,既是考验自己,也在磨砺自身的意志。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927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