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10:49:02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优秀15篇)
时间:2023-11-28 10:49:02     小编:梦幻泡

报告是一种对某个问题、事件或调查结果等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包括背景介绍、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报告能够系统地记录和传达信息,帮助人们理解和解决问题,我觉得我们需要写一份报告了。报告不仅可以提供决策参考,还可以展示研究的进展和成果。在报告的主体部分,使用逻辑和条理清晰的结构,按照问题的重要性和关联性进行论述和分析。报告是一种用于向上级或团体展示特定主题的正式书面或口头陈述。为了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我们需要先收集足够的资料和数据,以支持我们的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报告的写作要点。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一

20xx年4月23日—4月24日。

深圳市中裕电器厂。

口头调查。

大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务工者艰辛——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社会调研纪实。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赴深圳调研实践于6月28日到达目的地,开展为期十天的实践活动。在当地部门领导的热情接待下,对深圳的外来务工者有了大概的了解:

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大都是工业区。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90%的人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或许在大多人们的印象中深圳是一个灯红酒绿的地方,而对那些务工者们来说,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根据本小组调查,外来务工者们对自身的吃穿住行大多都不满意。

其次,住宿条件恶劣,常常是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十几平方的小房间中;

最后,工作环境的不理想,是打工者们的苦不堪言的痛楚,地位的低下使打工者们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自卑感。

打工者中86.8%的人的年龄在18—34岁之间,将自己如花的岁月全部献给了工厂,从他们的言辞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对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急迫追求与对生活的无奈,因为他们在生计与责任间,无奈的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与追求。走与留是他们左右为难的问题之一。无奈的选择留下的大多是已到中年的.人们,因为他们所承担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温饱,而更多的对家庭的责任,面对一张张充满疲惫的脸,我们自然的想到他们对家里面的那份爱,因为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不得不委屈自己以求得家庭的正常生活,他们也会为了自己的子女甘愿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对于那些仍在家乡的留守儿童来说,缺乏父母对于他们的关怀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身心的健康也是那些打工者们所担心的,其实他们大多不愿抛家弃子的背井离乡,只是生活中具有了太多太多的无奈,他们每天最开心的时刻,恐怕就是在下早班后给家里的一个电话,听一听孩子的声音。连平时不苟言笑、严厉非凡的领班,提到她的孩子时,眼中也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慈爱的笑容和滔滔不绝的话语,那份自豪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有技术的工人远比没技术的工人的各方面待遇好,工人应该积极的对自己进行技能培训,工厂也应该多为工人制造职业技术方面的培训机会。务工者长期奔波受累,却收获甚微。在中国常常从事的制造是一些低科技含量和质量要求不高的产品,而一些高端产品却往往被其他国家所垄断,中国确实是一个劳动力相当丰富的国家,但不重视对工人技术的提高也是造就我国生产力不高的原因之一,我们应当加强对工人技术水平的改进和提高以促进我国生产力的提高,国外的定期培训和持证上岗,能很好的保持一种较高的工作技能,从而使得他们的生产力和生产质量都有一定的保证,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我国现实行的对外来务工者(农民工)的经济政策便是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实行此政策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构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从侧面来说也有利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如果能更好的保障外来务工者在工厂内的经济利益、技能的提高与定期的心理辅导我想这样就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外来务工人员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提高生产水平和生产质量。

务工者改变自身现状最重要的不是学历、工作环境、自身条件,而是要知道如何去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现如今的我国社会,已经不是绝对学历的时代,而更多的企业家和用人单位已经将目光渐渐的转移到了能力上来,能力可以更好的适应于现今社会,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增加企业的收入。只有当下务工者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提升工厂的综合实力,从而促进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与促进我国的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我们感慨颇多也为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积累了一份宝贵的财富,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成为这些打工者们中的一份子。现在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在各方面提升我们的能力,以便在不久的将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宽广美好的天空。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二

本文以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为调查地,从就业渠道、务工目的、工作时间、工薪报酬、工作环境和合法权益等方面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状况作了详细深入地分析。

结果发现:非正规就业是外来务工人员主要的就业形式,务工目的在以经济利益为主的基础上因年龄段而显现出差异性,工作与加班时间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范围,工作报酬低,工作环境不理想,合法权益频受侵害。究其原因,城市管理体制与外来务工人员快速增长间的不平衡性是其宏观原因,而外来务工人员自身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匮乏则是其微观因素。

外来务工人员又称作“农民工”、“民工”、“进城务工人员”,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他们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这一群体工作状况令人堪忧:劳动就业受限制,工资报酬低;工作环境差,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劳动强度大、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接受文化教育机会少,经济赔偿难以落实等,这直接影响着其生存状态改善的同时,又势必影响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伴随改革进程,上海市成为“国际都市”,同时已成为中国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据最新统计,,本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1888.46万人,比上年增加30.38万人,增长1.6%。其中,户籍常住人口为1371.04万人;外来常住人口为517.4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由上年的26.9%上升到27.4%。大量涌入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上海的城市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社会学家形象的称为上海市现代化建设的“手脚架”。但有关调查也反映,这一群体的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和社会保障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甚至被冠以“捞佬”“捞妹”等鄙视的称呼。

因此,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状况及其成因,将有助于解决这一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更全面详细的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对于提高对这一群体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促进上海经济的更快速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对其工作状况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就业特征方面。在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仍然得到的是非市民待遇,他们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报酬少,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社会地位低的工作。而且他们在城市的就业总体上并不乐观。

二是社会保障方面。进城农民工不仅不能享有城市居民所拥有的住房、医疗、失业、义务教育、养老等方面的社会福利,而且由于消费在其收入中所占比重高,这就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基本上处于低福利或福利缺失状态。城市农民工缺乏最基本的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他们的工伤医疗保险也不健全,养老保险缺失。

三是教育需求方面。有关就业与收入的研究曾指出,人力资本积累尤其是教育与培训是改善农民工处境、提高其收入的重要因素。但是农民工群体的教育需求直接受其收入、工作时间特点的影响,加之该群体信息匮乏与培训机构课程设计存在问题,都制约了该群体接受继续教育或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就业艰难,除了其自身因素(文化程度低、缺乏技能等)外,城市的就业歧视也是重要原因。有学者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指出,农民工的就业歧视分为工资歧视、雇佣歧视、职业歧视三个方面,导致这三种歧视的深层次原因是市场失灵和个人偏见。

因此,考察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状况的具体情况及探究其成因,有助于丰富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的理论研究和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二、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根据已有学者的研究,本文将“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定义为离土离乡的劳动力寻找并从事工作过程中,所面对的涉及工作的各种情况。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在上海市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方法。

(1)问卷法。问卷发放地点是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的出租屋及镇内的工厂企业。在庄行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形式一般分为租房和单位提供住房两类。根据两种居住类型务工人员的比例,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前者抽取样本20份,后者20份,共40份。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填写方式是采用一对一的问卷访谈法,并且在问卷发放之前进行甄别,排除来自本地农村的务工人员。

(2)访谈法。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还有针对性的对具有典型特征样本进行了深度访谈,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这部分群体工作状况的总体把握。访谈对象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厂长。

2.资料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运用spss14.0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部分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得到了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从中可以看到,从年龄上看,外来务工人员以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达85%;由于调查地的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以电子、服装和重体力企业(砖厂,水泥厂,纸箱厂)等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因此,年轻力壮,吃苦耐劳,能承受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的青年人为主,加上重体力企业偏多,这是男性略多的原因之一。从文化程度上看,初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工人占35%,其中2.5%的外来外来务工人员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32.5%是初中文化程度,打工年限在两年以上的占77.5%。

(二)非正规就业是主要的就业形式。

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获取就业方式主要来自亲缘和地缘。62%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获取方式是通过亲戚朋友(特指那些为外来打工人员初次进入劳动市场提供帮助的亲友和老乡)介绍,“通过父母去找单位”的占21%,通过正规途径如“人才市场、中介”的共占17%。可见,外来务工人员在选择就业信息时,仍然受血缘和地缘因素的影响。

在上海地区,工作劳动时间在11-12小时是相当普遍的情况。调查显示,把加班时间计算在内,一天工作在8小时的占2.5%,在8-10小时的仍有37.5%,在12小时以上的占15%。关于劳动时间,《劳动法》对劳动时间、节假日休假时间、加班时间作了明确规定。即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延长劳动时间一般每日不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每日不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以《劳动法》为标准,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时间不是突破规定时间,而是远远超过规定时间。而如此长时间的工作只有外来青年务工人员才能适应,这说明了为什么年轻力壮的外来务工人员占绝大多数的原因之一。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收入的调查发现,月收入在960元的占20%,月工资在1500元以下的占62.5%,月收入在元以下的高达92.5%,而来自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的资料表明,上海市20全市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37483元,即月平均工资收入为3123元,可见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偏低。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对最低工资制度不甚了解,有些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部分企业采用种种手段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侵害了职工权益。如在加班费的折算方面,部分企业违反《劳动法》和《最低工资规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私企普遍采用“底薪+加班费+补贴”的工资结构,当它的总和大于最低工资标准时,就容易掩盖最低工资不能兑付的现实问题。

(五)外来务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合法权益频受侵害。

国家规定,企业必须为职工购买社会保险。调查表明,企业“为外来务工人员交纳了“社会保险”的有37.5%,“综合保险”的占52.5%,“没有交的有5%,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残缺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上海对于工人参保的规定是企业和参保职工本人共同支付保险金。对外来务工人员而言,参加社会保险固然重要,但要扣工资里的钱,这样原本很低的工资就更少了。二是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太大,而交社保这笔钱对于小企业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因此部分企业负责人有意或无意的模糊社保的概念。

(六)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条件不足,缺乏社会竞争力人力资本因素。

人力资本是指以生产技能、知识以及个人经验等形式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量,人力资本的存量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得到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健康以及个人和家庭根据工作机会变化而发生的迁移。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增强个体的竞争力,改善工作状况。但目前在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人力资本却难以适应竞争的需要,进而影响了其工作状况。

四、结语与思考。

综上所述,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具有以下特征:在就业渠道选择方面,非正规就业仍是主要的就业形式,逐步开始依靠正规机构或渠道获取就业;外出务工的目的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但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外出务工目的有显著差异;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时间长,加班情况严重,休假时间少;由于这一群体受文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低等因素制约,其工作报酬低;工作环境不理想;外来务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合法权益频受侵害。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即:宏观方面的原因是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跟不上其快速增长的速度,微观方面的原因是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匮乏。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三

摘要:本文以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为调查地,从就业渠道、务工目的、工作时间、工薪报酬、工作环境和合法权益等方面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状况作了详细深入地分析。结果发现:非正规就业是外来务工人员主要的就业形式,务工目的在以经济利益为主的基础上因年龄段而显现出差异性,工作与加班时间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范围,工作报酬低,工作环境不理想,合法权益频受侵害。究其原因,城市管理体制与外来务工人员快速增长间的不平衡性是其宏观原因,而外来务工人员自身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匮乏则是其微观因素。

外来务工人员又称作“农民工”、“民工”、“进城务工人员”,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他们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这一群体工作状况令人堪忧:劳动就业受限制,工资报酬低;工作环境差,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劳动强度大、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接受文化教育机会少,经济赔偿难以落实等,这直接影响着其生存状态改善的同时,又势必影响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伴随改革进程,上海市成为“国际都市”,同时已成为中国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据最新统计,20xx年,本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1888.46万人,比上年增加30.38万人,增长1.6%。其中,户籍常住人口为1371.04万人;外来常住人口为517.4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由上年的26.9%上升到27.4%。大量涌入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上海的城市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社会学家形象的称为上海市现代化建设的“手脚架”。但有关调查也反映,这一群体的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和社会保障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甚至被冠以“捞佬”“捞妹”等鄙视的称呼。

因此,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状况及其成因,将有助于解决这一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更全面详细的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对于提高对这一群体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促进上海经济的更快速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对其工作状况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就业特征方面。在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仍然得到的是非市民待遇,他们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报酬少,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社会地位低的工作。而且他们在城市的就业总体上并不乐观。

二是社会保障方面。进城农民工不仅不能享有城市居民所拥有的住房、医疗、失业、义务教育、养老等方面的社会福利,而且由于消费在其收入中所占比重高,这就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基本上处于低福利或福利缺失状态。城市农民工缺乏最基本的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他们的工伤医疗保险也不健全,养老保险缺失。

三是教育需求方面。有关就业与收入的研究曾指出,人力资本积累尤其是教育与培训是改善农民工处境、提高其收入的重要因素。但是农民工群体的教育需求直接受其收入、工作时间特点的影响,加之该群体信息匮乏与培训机构课程设计存在问题,都制约了该群体接受继续教育或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就业艰难,除了其自身因素(文化程度低、缺乏技能等)外,城市的就业歧视也是重要原因。有学者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指出,农民工的就业歧视分为工资歧视、雇佣歧视、职业歧视三个方面,导致这三种歧视的深层次原因是市场失灵和个人偏见。

因此,考察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状况的具体情况及探究其成因,有助于丰富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的理论研究和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二、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根据已有学者的研究,本文将“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定义为离土离乡的劳动力寻找并从事工作过程中,所面对的涉及工作的各种情况。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在上海市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方法。

样本20份,后者20份,共40份。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填写方式是采用一对一的问卷访谈法,并且在问卷发放之前进行甄别,排除来自本地农村的务工人员。

(2)访谈法。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还有针对性的对具有典型特征样本进行了深度访谈,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这部分群体工作状况的总体把握。访谈对象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厂长。

2.资料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运用spss14.0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部分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变量。

年龄分布。

30周岁以上。

合计。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初中。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及中专。

大专及以上。

合计。

打工年限2年。

3年。

4年。

5年以上。

以上的占77.5%。

(二)非正规就业是主要的就业形式。

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获取就业方式主要来自亲缘和地缘。62%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获取方式是通过亲戚朋友(特指那些为外来打工人员初次进入劳动市场提供帮助的亲友和老乡)介绍,“通过父母去找单位”的占21%,通过正规途径如“人才市场、中介”的共占17%。可见,外来务工人员在选择就业信息时,仍然受血缘和地缘因素的影响。

在上海地区,工作劳动时间在11-12小时是相当普遍的情况。调查显示,把加班时间计算在内,一天工作在8小时的占2.5%,在8-10小时的仍有37.5%,在12小时以上的占15%。关于劳动时间,《劳动法》对劳动时间、节假日休假时间、加班时间作了明确规定。即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延长劳动时间一般每日不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每日不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以《劳动法》为标准,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时间不是突破规定时间,而是远远超过规定时间。而如此长时间的工作只有外来青年务工人员才能适应,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年轻力壮的外来务工人员占绝大多数的原因之一。

变量。

每天上班时间8小时频次1。

百分比(%)2.5。

8-10小时。

合计141964037.547.515.0100%。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收入的调查发现,月收入在960元的占20%,月工资在1500元以下的占62.5%,月收入在20xx元以下的高达92.5%,而来自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的资料表明,上海市20xx年全市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37483元,即月平均工资收入为3123元,可见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偏低。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对最低工资制度不甚了解,有些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部分企业采用种种手段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侵害了职工权益。如在加班费的折算方面,部分企业违反《劳动法》和《最低工资规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私企普遍采用“底薪+加班费+补贴”的工资结构,当它的总和大于最低工资标准时,就容易掩盖最低工资不能兑付的现实问题。

国家规定,企业必须为职工购买社会保险。调查表明,企业“为外来务工人员交纳了“社会保险”的有37.5%,“综合保险”的占52.5%,“没有交的有5%,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残缺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上海对于工人参保的规定是企业和参保职工本人共同支付保险金。对外来务工人员而言,参加社会保险固然重要,但要扣工资里的钱,这样原本很低的工资就更少了。二是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太大,而交社保这笔钱对于小企业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因此部分企业负责人有意或无意的模糊社保的概念。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四

调查方式:口头调查。

调查主题:大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务工者艰辛——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社会调研纪实。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赴深圳调研实践于6月28日到达目的地,开展为期十天的实践活动。在当地部门领导的热情接待下,对深圳的外来务工者有了大概的了解:

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大都是工业区。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90%的人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或许在大多人们的印象中深圳是一个灯红酒绿的地方,而对那些务工者们来说,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根据本小组调查,外来务工者们对自身的吃穿住行大多都不满意。

其次,住宿条件恶劣,常常是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十几平方的小房间中;

最后,工作环境的不理想,是打工者们的苦不堪言的痛楚,地位的低下使打工者们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自卑感。

打工者中86.8%的人的年龄在18—34岁之间,将自己如花的岁月全部献给了工厂,从他们的言辞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对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急迫追求与对生活的无奈,因为他们在生计与责任间,无奈的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与追求。走与留是他们左右为难的问题之一。无奈的选择留下的大多是已到中年的人们,因为他们所承担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温饱,而更多的对家庭的责任,面对一张张充满疲惫的脸,我们自然的想到他们对家里面的那份爱,因为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不得不委屈自己以求得家庭的正常生活,他们也会为了自己的子女甘愿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对于那些仍在家乡的留守儿童来说,缺乏父母对于他们的关怀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身心的健康也是那些打工者们所担心的,其实他们大多不愿抛家弃子的背井离乡,只是生活中具有了太多太多的无奈,他们每天最开心的`时刻,恐怕就是在下早班后给家里的一个电话,听一听孩子的声音。连平时不苟言笑、严厉非凡的领班,提到她的孩子时,眼中也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慈爱的笑容和滔滔不绝的话语,那份自豪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有技术的工人远比没技术的工人的各方面待遇好,工人应该积极的对自己进行技能培训,工厂也应该多为工人制造职业技术方面的培训机会。务工者长期奔波受累,却收获甚微。在中国常常从事的制造是一些低科技含量和质量要求不高的产品,而一些高端产品却往往被其他国家所垄断,中国确实是一个劳动力相当丰富的国家,但不重视对工人技术的提高也是造就我国生产力不高的原因之一,我们应当加强对工人技术水平的改进和提高以促进我国生产力的提高,国外的定期培训和持证上岗,能很好的保持一种较高的工作技能,从而使得他们的生产力和生产质量都有一定的保证,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我国现实行的对外来务工者(农民工)的经济政策便是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实行此政策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构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从侧面来说也有利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如果能更好的保障外来务工者在工厂内的经济利益、技能的提高与定期的心理辅导我想这样就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外来务工人员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提高生产水平和生产质量。

务工者改变自身现状最重要的不是学历、工作环境、自身条件,而是要知道如何去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现如今的我国社会,已经不是绝对学历的时代,而更多的企业家和用人单位已经将目光渐渐的转移到了能力上来,能力可以更好的适应于现今社会,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增加企业的收入。只有当下务工者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提升工厂的综合实力,从而促进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与促进我国的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我们感慨颇多也为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积累了一份宝贵的财富,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成为这些打工者们中的一份子。现在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在各方面提升我们的能力,以便在不久的将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宽广美好的天空。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五

在繁华的城市里,在熙熙壤壤忙碌的市场上,有那些饱经风霜忙碌的身影,他们或住在城市的一角,或居住在那破旧的棚户区里,在城市的尽头,有她们那些一群人,为了生活,她们风餐露宿不吃辛苦的忙碌着。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她们,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她们,但在我的心里对她们都报以一份理解和同情,因为她们为了生活,为了养家糊口,她们真是披星戴月地在市场上忙碌着,有谁能理解她们的辛苦?又有谁知道她们的辛劳?唯有她们自己才知道。

我不知道怎样来称呼她们,也不知道给以她们已什么样的名字,但我知道大多数都是那些务工人员的家属和没有工作的`农村妇女,我在她们的身上闻到了一种泥土的气息,因为她们的朴实无华让我感触到她们的善良,所以我走进了她们,走进她们的市场生活。

她们大都都是生长在农村,农村给了她们那种朴实无华的性格,但为了摆脱那种贫穷,她们只好远离家乡,来到这繁华的城市里,做起了生计。自此就在这座城市里多了个名字“外来务工人员”,她们真是拖家带口来到这里,也可以说是人生地不熟,但她们没有等下去,而是在寻找生活的出路,有的到建筑工地上打工,有的靠捡破烂维持生活,还有的就象她们一样在市场上做起了买卖,用来养家糊口,做起了生计。

在她们刚来到这城市里的时候,第一眼就触碰到高楼大厦的壮观雄伟,那种车水马龙穿梭的情景,她们刚来时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只有傻傻的看那车来车往,害怕得站在那里不敢动,她们这是第一次进城,感到城市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和陌生。

她们都哈下了身,小心翼翼的融入这城市的生活中。可是在这城市里她们总好象缺少了什么似的,心底总是那么的不落忍,就象离开母亲的孩子,没有一个可靠的家。在那些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她们明白自己缺少的是什么?那暂住证与户口的区别,但她们没有因为这些,而停止生活的脚步,她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编织自己的生活。

在市场上,你总会能看到她们忙碌的身影,她们那简简单单的包装,那油吃麻花的衣服,在市场上并没有显得不好看,在那里更显出她们的朴实和美丽,仿佛是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当你要融入到她们的集体当中,你便会觉察出她们的美,是那么的朴实和无华。

在市场上她们也不容易,从早到晚,不停的忙碌,你看她们虽是个女子,但她们干得都是男人们干的活,你看她们扛菜,拉车那劲头不如男人差,有的甚至都超过了男子。她们在市场上没有什么休息时间,整整一天站在那里,始终是那么的忙碌,但她们也不觉得累,因为她们知道时间就是金钱。她们为了占到一个好位置,就早早起来,到市场上去,一直到晚上才回来。

在市场上她们也不容易,为了逃避那点市场管理费,被市场的管理人员撵得东躲西藏,有时一看到他们来了,就一下撤得一干二净,是那么的麻溜,都不想让他们抓个正着,有的撤得晚了,就被那些人一顿的踢踹,什么篮子和筐都被踢碎,连那水果和蔬菜什么的都散落一地,但她们只有那样默默地忍了,这就是那些为了生活,为了糊口饭的外来务工人员的辛酸。

虽然,她们为了那生活苦恼,为了自己的家能在这个城市里过上好日子,他们吃再多的苦遭再多的罪她们也愿意,因为她们懂得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

我没有什么再可以写的了,因为我相信,太阳还会在明天升起,一定能照亮城市的一角,照亮她们美好的生活。

我想她们终将会成为城市的一员,因为她们会融入城市的生活中。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六

中国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区域均衡与社会公平的一个时代性和世界性的话题。中国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都市生存现状是怎样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如何?家庭教育突出问题是什么?理清这些问题,对提升中国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与教育和谐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中国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现状调研组调查了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等城市外来务工子女的学前教育状况,发放问卷访谈了300余名此类幼儿园的教师和管理者以及近名此类儿童的家长。调研组以查阅相关资料、问卷调查、走访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实地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五大都市主要区县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儿园及看护点若干所,开展了围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发展状况的调研。

各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均反映,所在地区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中,最大的是子女入园难、入园贵。详见表1。

如广州市,64.38%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认为所在地区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入园难,48.13%的家长认为民办园收费太高、入园贵;重庆市,有32.5%的家长认为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入园难;且26.7%的家长认为民办园收费太高,入园贵。

当前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容纳的学生数有限,大部分公办园只能满足本市户籍居民子女的入园。在公办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民办幼儿园承担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园的主要任务,而民办幼儿园教育往往笼罩着浓厚的商业化气息,以营利为目的。即使家长选择档次低的民办幼儿园,此类幼儿园也往往会通过各种形式变相收取费用,如开设兴趣班、订购教材、统一配置玩教具,而相关职能部门缺乏对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的审核和监管。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幼儿园办园成本也在增加,国家长期对民办幼儿园的投入少、对家庭托管所的投入为零,致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幼儿园的收费呈现直线上扬趋势,这又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不起幼儿园。可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园难、入园贵出现了恶性循环。

各都市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幼儿园以私人开办的民办幼儿园为主,大部分办园时间较短,甚至存在没有办园许可证的幼儿园。经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的幼儿园都位于城中村内,外部环境条件较差,道路狭窄,路面脏乱,周围环境嘈杂;园内的户外游戏场地有限,儿童必要的游戏设施匮乏,有的是在二手市场购置,破旧程度严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幼儿园内部的班级环境基本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园条件,国家规定幼儿园班级活动室面积应达到50平方米以上,但大都市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园的班级活动室面积都在40平方米以下。(见表1)。

班级幼儿规模严重超标,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幼儿园,平均每个班级容纳40位幼儿,在极其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容纳如此规模的幼儿人数,大多数幼儿园将教室改造为兼具教学、吃饭、睡觉等多种功能,人均活动范围较小,调研组发现部分幼儿园让幼儿坐在座位上玩耍取代自由活动。

此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园的卫生条件极差,幼儿园缺乏专门的卫生间,多个班级共用一个卫生间,卫生消毒情况差;厨房多为家庭式,卫生隐患严重;幼儿园外部的防护措施较差,幼儿园与外界只有低矮的栅栏相隔,幼儿园外部就是行人众多、车辆穿梭的马路,幼儿的健康与安全都不能得到保障。

公办幼儿园由于师资、场地的限制,无法满足越发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民办幼儿园作为对公办幼儿园的一个补充,接纳了大部分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但是民工子弟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流动性大。

如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幼儿园的教师学历主要是中大专(见表2),52.6%教师的教龄为一年以下,10.5%的教师工作时间超过3年;教师月工资整体不高,其中2000元以下的占40.9%。

重庆市,72.7%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幼儿园的教师是中大专学历,多数教师教龄都偏低,7年教龄以下的教师占总数的75%;就收入来看,88%的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低于4000元/月,46%的教师低于3000元/月,甚至有约17%的教师工资水平低于2000元/月。

广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幼儿园的教师学历以中大专为主,有14.29%的老师是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历,66.67%教师的工资在-3000元之间;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幼儿园的师资来源较差,大多来自贵州、云南等学前教育班,学历普遍不高,大部分教师不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工资处于国家最低工资水平。此外,师资培训的任务重、力度大。除了省级园、市级园里的教师保证有专业证书,其他级别园内无法保证。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幼儿园教师工作量大,每个班配备一个教师,不少幼儿园还存在一个教师包一个班级的教育方式,教育、保育工作由一人全天候承担,教师既要负责全班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承担日常保健工作。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量下,不少教师表示压力大,身体状况不好。

此外,各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幼儿园教师获得职后培训的机会较少,上升空间不大,工作成就感低,大部分教师工作一年后选择离职。这种动荡不定的师资队伍不利于幼儿与老师稳定关系的建立。

由于受现行严格的户籍制度的制约,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完成幼儿园学业以后,将深陷无法在所居都市继续升学的境遇,而即使有部分孩子能在都市一些民办小学继续上学,但仍不能参加所在都市的统一中考。对于孩子升学问题,绝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表示会选择让子女离开都市继续升学。

如上海市,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儿园毕业后无法入上海公办小学这个问题,37.1%的家长选择送回老家交给老人,34%的家长将和孩子一起到其他城市,19.4%的家长继续和孩子一起留在上海,仅有1.1%的家长会和孩子一起回老家。而对于孩子无法参加上海中考这个问题,79.8%的家长选择孩子回家乡参加中考,4.8%的家长选择孩子进入上海职业类学校,1.3%的家长选择让孩子辍学,还有9%的家长尚未考虑过这个问题。

重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儿园毕业后升学情况并不乐观,对于无法参加重庆中考的孩子,55.6%的家长选择回家乡参加中考;无法入重庆小学的孩子中,有67.4%的家长选择送回家交给老人。

广州市56.72%的外来务工人员选择孩子回家乡参加中考,17.41%的家长选择孩子进入广州职业类学校,2.49%的家长会选择让孩子辍学。

长久以来,城乡教育投入差别较大导致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学校集中,而农村教育资源相当匮乏,师资结构、教学条件等都严重制约农村各级教育的发展,这一现状与家长希望子女能接受优质教育的期望形成了较大的差距。调研人员发现,即使面对着严峻的子女上学问题,外来务工人员也较少考虑带着孩子一同回老家。外来务工人员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其中一点原因是想为孩子寻求良好的教育条件与环境。他们认为即使孩子不能在上海中考,也要积极争取最大程度地让孩子接触优越的教育资源。在一定时期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会继续存在甚至有愈发严重的趋势,政府相关部门也回避不了这一社会问题,如何平衡发展城乡教育、如何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学校缺乏阅读资源,幼儿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缺乏合适的书籍,幼儿园的书籍以小学化的读本为主,适合学前幼儿阅读的绘本资源几乎为零;幼儿阅读的范围狭窄,幼儿园提供的阅读资源主要以知识类、学习教辅材料为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阅读兴趣不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除了集体语言教学活动外,很少会进行其他形式的阅读活动,自主阅读时间不足。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的幼儿园为了获得市场优势,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求,重视幼儿读写算能力的培养,不重视早期阅读,幼儿园的阅读室与班级阅读角成了摆设。

调研发现,不少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升学率,对孩子期望很高。

如上海市71.8%的外来务工人员希望孩子获取大学以上学历。这是由于大多数外来务工家长自身的学历比较低,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他们希望子女能够取得高学历,弥补自己的缺陷,将来能在社会上获得有利的发展。69.1%外来务工家长认同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家长较注重孩子在幼儿园知识类内容的学习,如注重识字的家长占86.7%,注重算术的占83.5%。

重庆市超过70%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内容应该是识字、算术、英语、背唐诗。

广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较为关注,约59.69%的家长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家长较注重幼儿园教授知识,69.44%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必须学英语,84.26%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学习识字,77.78%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必须学算术。

北京、深圳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也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业情况,经济有余力的家庭会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而这些辅导班往往以教数学、英语为主。

由此可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大多一味追求子女的学习成绩,教育观念落后,忽略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文化水平有限,综合素质较低,无法为其孩子提供有效的课外辅导与支持,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大多受教育程度偏低,如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初中以下学历占四分之三(父亲65.6%,母亲71.4%);重庆市70%左右的外来务工子女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及其以下;广州市62.74%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父亲学历在专科以下,70%的母亲文化程度在专科以下。各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父母亲受教育程度情况详见表3。

在问及家长的教育方式时,各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均使用说教、批评等不科学的教养方式为主,如重庆市,59.3%的外来务工人员表示教育方式是说教批评方式;上海市,34.6%的外来务工人员表示采用说教批评的方式,仅有3.5%的外来务工人员采用榜样示范方式。

外来务工人员每月为孩子学习所用的花费极其不足,如重庆市,49.6%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为孩子学习所用的花费在100元以下;上海市,62%的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为孩子学习所用的花费在200元以下。有42%家庭没有专供孩子学习的书桌,家长为孩子提供的课外资源中阅读资源较匮乏,仅有26.6%的家庭能提供阅读资源;广州市,62.43%的家庭每月在孩子学习方面投入的费用在500元以下(100元以下11.6%,101-300元占33.7%,301-500元占17.13%)。

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低,观念陈旧,对于子女的教育理念与方式跟不上当今社会的发展,一味追求孩子高学业成绩、高学历。受家庭收入限制,外来务工人员不能满足子女教育需求,学习资源匮乏,这与外来务工人员对其子女有较高的学业关注度与学业期望形成了明显落差。

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前提。家庭在孩子科学知识、行为规范、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但通过对各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访和调查,调研组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学校教师也反映这些孩子最需要、最缺乏的是来自家庭的关爱与教育。

首先,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经济收入偏低,家庭教育环境较差。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学习、休息与娱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必要的投入至关重要。充足的学习、生活用品,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以及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教育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收入还是偏低,教育投入不足。大部分家庭为孩子学习所用的花费在200元以下,甚至将近一半的家庭还没有幼儿学习的专用书桌,家庭在幼儿阅读方面的投入更是微乎其微。

其次,外来务工人员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未遵循教育规律,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差。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形成落差,主要表现为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和孩子教育需求大的偏差。外来务工人员把家庭教育仅仅理解为督促子女完成作业,非常重视孩子在识字、算术等知识方面的学习。由于忙于劳作,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过程的关心。外来务工人员家长认为孩子是由幼儿园和老师来管,自己在意学习结果,不注重教育过程。而当孩子在学习方面出现了问题,家长往往较多采用说教批评的方式,甚至出现打孩子的现象。

最后,外来务工人员较少主动与孩子交流,亲子关系沟通不畅。外来务工人员家长本身受教育水平低,学习意识淡薄,积极教育孩子的观念不强,且由于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致使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子女交流沟通,即使有交流,大多局限于孩子在学校学习方面的表现情况,很少过问孩子的情绪、情感、需求等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对孩子的教育十分不利,它将增加社会和幼儿园对孩子教育难度。

(三)家园沟通较密切,但表现出较大盲目性。

各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均表示能与孩子所在班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如重庆市,71.2%的家长经常与教师联系,广州市有80%的家长与教师保持联系。家长与教师经常交流孩子在园在家情况,有利于实现家园一致,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发展。但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与教师交流的内容局限于孩子在校内表现情况,如广州市,有85.47%的家长与教师只沟通孩子在校内表现;重庆市,此类家长占有83.6%;上海市,只与教师沟通孩子校内表现的家长占67%。

对各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孩子所在学校教师进行了访谈,调研人员发现,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内容集中于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成绩、上课听讲、作业完成等学习方面的情况,极少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同伴关系、兴趣爱好等其他方面的问题。

幼儿园和家庭都是学前阶段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虽在教育方法、内容及内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的教育目标是统一的,都是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只有家庭与幼儿园有着密切、全面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最终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幼儿一日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领域的发展,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时不能只偏重于关注孩子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以便做到家园一致。

(四)亲子互动频次少、质量差。

亲子互动能增进父母与孩子情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调研发现,双休日、节假日经常在家陪孩子的外来务工人员很少,如重庆市,只有2.6%的家长能在双休日、节假日经常陪孩子;亲子之间积极互动的家庭比例更是少之又少,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内容主要集中于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内容,而家长进行亲子互动的目的主要是进行教育与指导,大部分的互动模式以“回报-指示”为主,父母与孩子之间不能进行深入和全面细致的交流。对于孩子在幼儿园最好的朋友、最喜欢的老师,大部分家长表示只知道其中一部分,甚至有家长表示完全不清楚或从来未关注过。

都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部分结束了隔代教养,与父母共同生活,但是亲子互动的频次低、互动内容单一、互动质量低。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子女长期缺乏与父母的沟通,无法感受父母的`关爱,在性格方面往往会向自卑、孤寂发展,加剧了父母的疏远。外来务工人员与子女亲子互动现状不甚理想,一方面与外来务工人员对亲子互动缺乏正确认识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时间不稳定、工作量大,致使回家后没有时间、精力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

调研发现,外来务工人员为孩子支付的学习费用偏低,为孩子提供的课外学习资源不足,能提供的课外学习资源侧重于提供学习材料,家庭为孩子提供的课外阅读资料很不乐观。如上海市,有62.2%的外来务工人员表示为孩子提供一些学习方面的材料,仅有26.6%的家长表示为孩子提供课外阅读资料;重庆市,有73.8%的外来务工人员表示为孩子学习材料,44.1%家长为孩子提供课外阅读资料。对都市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访谈,发现家庭购买的课外阅读资源多集中于古诗词、寓言故事、科学知识类图书。读物质量不高,纸质粗糙,图画模糊不清、色彩单一,文字偏多偏难,内容难度超越学前阶段幼儿接受水平。

阅读作为一种提升内在修养的活动,对人一生的影响极其深远,早期阅读如同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一颗种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断为其提供营养,帮助孩子更好更快地成长。早期阅读是儿童接触书面语言的机会,是发展儿童语言能力的机会,是儿童掌握词汇和文字表征的机会,同时也是儿童发展前读写能力的机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触的课外阅读资源匮乏,一方面与外来务工人员对早期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家庭经济收入偏低有关,市面上的优质幼儿读物,如绘本往往是精装本,价格偏高,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无力为孩子购买此类阅读材料。

此外,在访谈中,调研人员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很少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外来务工人员表示阅读是孩子自己的事,很少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还有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已经认识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正确的亲子阅读方法,表示希望幼儿园教师能为家长提供相关的培训与指导。

对策与建议。

首先,取消专门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借读费”、“赞助费”以及其他不合理的收费一直是外来务工人员反映强烈的问题。这种面向外来务工人员所收取的费用本身就是一种歧视性的规定,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政府有关部门一直强调必须坚决取消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特殊收费,做到一视同仁。

其次,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幼儿园的发展。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民办幼儿园的办园“门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办更多的幼儿园以接纳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种教育机构,鼓励和支持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国有民办、公办学校转制、中外合作办学等多元办学形式,动员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事业。

最后,优化政府教育投入机制,实现教育拨款公平。为了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及民工子弟幼儿园的发展,动员和激励更多的公办幼儿园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必须改革教育财政的拨款方式,建立公平和高效的财政投入体制。目前,政府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拨款主要是向公办幼儿园,而民办幼儿园及民工子女幼儿园并未获得任何必需的财政支持,在公办幼儿园不能满足适龄幼儿上学需求的时期,民办幼儿园及民工子女幼儿园分担了非常重的教育责任,减轻了社会负担,理应获得相应的教育财政支持。

(二)家庭陪护子女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外来务工家长应改变自身滞后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今社会对人才需求发生巨大的改变,实现孩子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提高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外来务工家长应改变只关注孩子知识类的学习,而忽视孩子应用技能、社会交往等能力发展的陈旧观念。同时,外来务工家长还应重视起家庭教育,尽量把更多的时间、耐心和爱心献给孩子,而不是将子女教育问题都交给教师。但改变观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外来务工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参加各类相关讲座、亲子活动,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

其次,家长应当积极配合幼儿园及老师的工作,加强家园联系,及时参加家长会、交流座谈会等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及时了解子女动态,从而能够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状态,与子女建立和谐的关系。

第三,外来务工人员不能因自己文化水平低就自暴自弃,在当今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中,外来务工人员应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家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辅助子女的能力,同时也为子女树立一个好榜样,为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首先,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是与计划经济相关联的,它在限制人口流动和制造了城乡分割的同时,也严重加剧了城乡差异,致使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不协调、不和谐的局面。这种人为制造的等级和利益差别导致流动人口沦落为新的城市贫困阶层。就学前阶段教育而言,正是城乡户籍壁垒的存在,造成流动到城市里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中无法得到与城市学生同样受教育的权利。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加快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改革。

其次,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和谐氛围,扭转当前社会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片面的看法。一切能推动社会进步的工作都是神圣的,坚决不能歧视外来务工人员,而且还要对他们倍加关爱。同时全社会还要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他们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

第三,真正践行公平原则。幼儿园要降低门槛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同时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应当做到公平。教师在对待幼儿的态度和期望上是一视同仁、体现平等的,不能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教师应该热爱和关心每一位幼儿,平等对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此外,努力消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幼儿园的心理障碍,克服他们的自卑、认命的心理,培养孩子们的自立、自信、自强的心理形象,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最后,要大力倡导社会有识人士积极加入志愿者大家庭。社会公益组织和各界志愿者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和支持外来务人员子女的教育,我们要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尤其是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树立先进的早期阅读理念,提供丰富多样适合学前儿童的读物,通过各种途径,为外来务工家长传授正确的自身阅读和教孩子阅读的方式以及科学的育儿方法,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缩小与城市儿童的差距。

只有各群体共同努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现状才能得到改变,这一群体的儿童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七

调查地点:**************************小学。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1亿的农民在城市打工。这个数字每年还要新增3000万左右,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儿童有近20xx万。流动儿童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刚结束的中国流动儿童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有近1/4的流动儿童因认为受歧视而自卑,认为城里人看不起他们,一些民工子女已经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关注其健康成长已刻不容缓。*************小学全校共有学生343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193人,约占全校学生的56%,是学校在校生的主流,研究其教育问题是该校教育面对的主要问题。通过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了解当前民工子女的基本状况,简要分析其特点,为社会、学校及家庭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提供帮助。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本人于20xx年10月份对(3—5)年级的191名外来务工子女的生活状况、人际交往、课堂参与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1.采用问卷调查法。本人自编问卷调查内容共34项,为选择题,共发出问卷190份,收回190份,收回率达100%。

2.程序:a问卷b材料整理、分析。

三、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

你家居住的房子是属于。

a、自己的0%。

b、租用的90.5%。

c、寄居亲友家中9.5%家庭住房面积。

a、30平方米以下19%。

b、40平方米以下42.8%。

c、50平方米以上38.2%。

a、八百元以下33%。

b、二千元以下43%。

c、二千元以上20%。

父母经常干活到晚上。

a、5-7点52%。

b、8-10点28%。

c、10—12点20%。

父母文化程度。

a、文盲4%。

b、小学42%。

c、初中38%。

d、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16%。

e、大学0%。

父母更喜欢。

a、女孩0%。

b、男孩5%。

c、无所谓95%。

你的家庭准备流动吗。

a、随时准备流动19%。

b、长期在这里23%。

c、不知道58%。

父母对你读书的要求。

a、读完初中15%。

b、读完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55%。

c、考上大学30%。

父母对你的学习的好坏。

a、从来不过问0%。

b、经常过问57%。

c、偶尔过问43%。

你犯了错误父母采用的教育方法。

a、一顿打骂5%。

b、放任不管0%。

c、耐心教导95%。

在休息日,你在父母工作中。

a、充当小帮手25%。

b、跟己无关32%。

c、有时帮忙43%。

双亲负担兄妹的教育费用。

a、丝毫不成问题38%。

b、感到困难23%。

c、勉强可以39%。

在放学的路上,你。

a、经常玩耍0%。

b、浏览风景9%。

c、不留意,径直回家91%。

你有几个最要好的同学或朋友。

a、1个4%。

b、2个9%。

c、3个以上87%。

在平时与同学关系。

a、互帮互助91%。

b、独来独往,毫不搭界9%。

c、有时要打架骂人0%。

你对教室内的公物。

a、认真保管85%。

b、不闻不问15%。

c、当作玩具玩耍0%。

你自己东西没带,要用时你对同学的东西会采取什么态度。

a、向同学借,并及时归还100%。

b、借了不还0%。

c、私自拿取0%。

被人说了坏话,你会采取。

a、不管它80%。

b、独自难过20%。

c、立即报复0%。

你认为同学对你的态度。

a、很友好90%。

b、看不起你0%。

c、不好也不坏,一般10%。

看到同学打架,你会。

a、劝架100%。

b、不理睬0%。

c、喊“加油”0%。

和同学在一起,你认为自己是。

a、其中的领导者0%。

b、其中一员95%。

c、多余的5%。

与老师的关系。

a、好65%。

b、一般30%。

c、差5%。

与父母亲沟通。

a、好62%。

b、一般38%。

c、差0%。

与其他亲戚关系。

a、好48%。

b、一般47%。

c、不好5%。

a、没有信心的0%。

b、很有信心71%。

c、信心不大29%。

当众说话会。

a、紧张或脸红43%。

b、泰然自若57%。

最喜欢的学科。

a语数英68%。

b其他学科32%。

认为在学校中自己各方面表现。

a、很好38%。

b、一般57%。

c、几乎处处不如别人5%。

刚转入本校时,你的学习状态。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八

摘要:本编报告主要是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对应的社会活动也在不断地增加。志愿者活动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社会生活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的这一背景下展开的。近年来,江苏省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也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并有了较大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以资料的搜集制作问卷调查形式,通过实地采访并亲自参与实践的形式来观察和总结出现阶段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相关展现形式以及影响。并且针对相关现状总结其原因、得出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一、主题简介及活动日程。

1)主题简介:这次实践活动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现状,即针对主体大学生志愿者及其展开的志愿者活动项目及影响进行研究。研究此项目响应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顺应了现代社会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需求,重视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在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且这个研究项目也涉及到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参与到社会当中去。

2)活动日程:。

这次暑期实践研究活动定在在7月5日至20日进行,实践前做好查找资料和联系相关单位的工作。主要的完成的工作是查找相关资料,做问卷调查,走访相关志愿者,并亲自实践等几个活动。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7月5日至7月8日:进行志愿者现状资料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做出宣传资料和问卷调查。

第二阶段7月9日至7月14日:分发宣传资料和问卷调查,写出相关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7月15日至7月16日:在街道社区做志愿者服务活动,亲自体会。走访苏州博物馆内的大学生志愿者,了解其负责的内容以及对其自身的看法,以及对现状的改善有哪些建议。

第四阶段7月17日至7月20日:完成调查总结。并写出相关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给出可行性建议。

二、背景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对应的社会活动也在不断地增加。志愿者活动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社会生活中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江苏省内外关于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实证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也引起了社会各界认识的关注。另外,随着省内外关于志愿者的政策性研究趋向成熟,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组织在中国崛地而起,并取得较好的发展。

由于大学生是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生力量,是建设者的中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需要大学生志愿者,因而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在现代社会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大学生志愿者需要能够将新时代服志愿服务理念付诸于行动的大舞台。同时,大学生作为志愿者活动较大的发展对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大学生志愿者的队伍是否强大,也值得我们关心。同时,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应该具备为社会服务和奉献社会的精神。

除此之外,研究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现状还有其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大学生接触社会增强对社会服务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更加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程度,树立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形象,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得到社会的认可;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获得与社会交流的经验,为以后进入社会,走入社会就业做铺垫;有利于推动苏州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壮大,为以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有良好服务意识的人才队伍;有利于发挥大学生在社会的影响作用,带动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这次实践活动主要对象将以大学生人群为主,包括在校大学生和不在校大学生。另外,由于我们所在区域的有限性,我们所进行的问卷调查涉及到各个年龄的人,尽可能的搜集相关方面的较全面的数据。进而得出更加有效的结论。

希望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可以增加大学生对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奉献社会的意识。通过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相关内容,探求相关服务工作者的人数,扩大大学生志愿者在相关领域的服务人数;亲身体会当社会志愿者,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到的素质;完成社会实践报告,对调研成果进行分析,对增加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给出合理性的建议。

三、综合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参观、走访苏州博物馆以及马路交通志愿者的亲自实践,我们了解了大学生志愿者的一些现状并进行总结就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给出几个方面的建议,希望对大学生的公益活动的增加及发展有所帮助。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90%的被调查者在进入大学之前从没有参加过志愿者的相关服务活动。这与政府在宣传上有很大的关系,在调查问卷的第八题这一点的建议很高,占55%。政府应在志愿者服务层次上给予学校及学生更大的自主性,从小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

志愿者活动是无偿的,但是我们也应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现在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从事公益事业,但是适当的激励机制既可以满足志愿者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可以使自我价值得到满足。

苏州博物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为苏博观客提供专业性的公益服务,与他们的志愿者从招募到上岗之间的完整的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这样才更好的发挥志愿者的专长和特点。而在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培养往往缺乏体系,组织过于散乱缺乏统一且有序的管理,从而导致在服务的过程中问题百出。如果能建立一个较完善的志愿者服务体系,有相关培训的话,有助于较大的提高服务质量。

苏博志愿者的讲解及我们的亲自马路交通志愿者的实践,我们总结出现阶段大学生对相关服务的知识了解甚少,这毫无疑问会影响到服务的质量。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注重知识面的拓展。同时,在已经参与的志愿者服务项目过程中应该抱有服务意识及责任感,不要因为私人理由而终止服务。

学校是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一个既有效有最为快捷的平台,如果学校能积极鼓励并提供机会的话,有助于提供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的机会。

在信息社会,媒体的舆论宣传在增加大学生志愿者的建设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对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发挥重要作用。

四、总结。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具备为社会服务和奉献社会的精神。而志愿者服务就是提高大学生公益意识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能够将新时代服志愿服务理念付诸于行动的大舞台,为更多的人服务,不断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九

在××城镇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后,活跃着一支特殊的群体?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5万余人。她们勤劳本份、任劳任怨,默默挥酒着汗水和青春,有的还要背负起家庭生活、老人赡养、子女上学的重担。由于就业形势严峻,自身文化技能素质较低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她们收入偏低,劳动时间过长,权益得不到保障。然而我们决不能忽视她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作为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和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对其应该享有的合法权益而对工会组织提出的新的课题和任务。对她们生存状况的思考,心理问题的研究,情感世界的沟通,就业环境的改善,合法权益的维护,无疑是当前工会组织一项重要而迫切的政治任务。

为全面掌握我市外来女性务工人员的权益现状,近期,××市总工会女职工部在部分国有或国有控股、集体、私营、外资和个体经济组织等涉及工业、美容、服装、印刷、商贸、餐饮的企业和行业,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对女性进城务工人员进行访谈,召开4个座谈会和567名女性进城务工人员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我市工会组织在维护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权益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看到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不容乐观,尤其是在劳动时间、工资报酬、女职工特殊保护等方面问题突出。从已有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为调查报告积累了第一手素材。

做法与成效。

近几年来,××市总工会在外来女性务工人员权益维护上,积极探索,务求实效,做了大量工作,树立了工会女职工组织依法维权的良好形象。

一、源头维护,奠定保护外来女性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基础。

1、把组织进城务工人员加入工会作为全会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市总工会认真落实全总、省总要求,对外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党政部门的支持配合,对内成立进城务工人员入会工作小组,并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形成全方位、大力度的工作态势,推动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并在华建公司等中介组织,采取签名入会的方法,组织了3000多名进城务工人员加入了工会。在××装饰城工会联合会采取张榜公布的形式,吸收1400多名进城务工人员入会。还组建首家劳务公司工会,8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加入工会组织。目前我市已有12万多名进城务工人员加入了工会组织,其中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约3万人,占我市进城务工人员的25%,较好地实现了源头维护的组织保证。

2、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扩大保障外来女性务工人员权益的覆盖面。××市总工会按照全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要求,成立了“进城务工人员入会工作领导小组”,把企业是否吸收进城务工人员入会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针对实际,探索在劳动力市场、劳务公司等中介组织中和乡镇(街道)、村(社区)中建立工会组织的途径和方法,吸纳进城务工人员。与此同时,还积极参与劳动保障、建设部门开展的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成立职工法律援助律师团,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

3、积极探索在小企业中开展签订区域性行业性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协议工作。如我市江鲜一条街有许多特色餐饮企业,外来女服务员是员工主体,润州区总工会组织一条街联合工会与餐饮行业协会进行平等协商签订女职工特殊权益专项协议,为保护外来女性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上下协同,形成保护外来女性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环境。

1、增强女职工自身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在参加今年市政府召开的相关会议上,市总工会特别提出,将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维护问题建议纳入到修改后的《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和《××市妇女发展“十一五”规划》中予以明确。并能使这项工作法制化、制度化,真正关心、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探索建立女职工有效维权形式,推动女职工权益突出问题的解决,使女职工维权工作进一步走上规范化、法治化道路。形成保护外来女性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良好环境。

2、建立外来务工女职工流动学校。我市所辖的丹阳市现有外来务工女职工达2.314万人。为了切实维护好外来务工女职工的特殊利益,丹阳市总认真办好四件实事:一是办好外来务工女职工健康教育流动学校。聘请市妇幼保健院三名医师,开设女职工保健知识和妇女病防治讲座。二是将外来务工女职工的妇女病普查列入全市妇女病普查范围。要求各企事业单位工会在组织妇女病普查时不可忽略外来务工女职工,尤其是非公企业女职工工作示范单位要带头做好这项工作。三是在签订企业女职工权益保护集体协议时,对外来务工女职工要一视同仁,特别是外来务工女职工较多的企业要有相当比例的外来务工女职工参加职代会,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切实维护自身的特殊利益。四是把特困外来务工女职工纳入市总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和镇困难职工援助站帮扶对象,给予法律援助和经济资助。

3、为外来务工人员办实事。××市总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和阵地优势,为外来务工人员办实事、解难事。一是将外来务工人员列入送温暖工作范畴,在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中叫响“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对生活困难的农民工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和帮助。二是五一期间,××市总工会职工艺术团赴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重点工程建设工地,为进城务工人员慰问演出,专门举办进城务工人员电影专场,受到广大进城务工人员的热烈欢迎。外来务工人员凭会员证,在各类工会活动阵地文娱活动,均可享受到一定比例的优惠服务。丹阳市飞达集团公司,拥有员工3000人,95%为本地或外地农民工。该公司管理上是“外地本地一家人”的理念,外地农民工与本地职工同等待遇,夫妻分居的,只要到公司来工作,该公司提供条件,享受分房;公司内专门建了小学,解决农民工子女的读书入学问题;外地农民工只要有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样可以与本地职工一样担任领导职务。三是开设女职工维权热线,热心接听电话,接待来信来访,为外来女性务工人员提供及时的法律咨询和服务,在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都知道到工会寻求援助。

4、推动享受同城待遇。江苏天工集团每年评选一次××市以外的“百佳外来员工”,先进员工每月增加50元工资,去年当选的员工每人还获得了一台21寸彩电。在提干、发展党员等问题上,当地人与外地人也一视同仁,目前40%的党员和50%的企业管理人员是外地人。公司规定,凡是外地的车间主任以上干部的父母,分别达到60岁和55岁的,公司每月寄60?80元的补贴给他们,以感谢他们的子女为企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三、宣传教育,提高外来女性务工人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1、加强普法宣传。一是在开展女职工权益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中。我们边检查,边将女职工法律知识普及活动与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检查活动相结合,发放了1500本《女职工权益法律知识读本》,将维权知识送到广大外来女性务工人员手中,帮助她们学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二是开展面向用人单位和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法律知识讲座、现场咨询服务、发放宣传资料和与新闻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向各用人单位广泛宣传江苏省“一办法五条例”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各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张贴《农民工维权知识宣传提纲》,发放维权手册、政策指南、求职须知等多种有效方式,帮助农民工明确自己的劳动保障权利和义务,以及维权的途径和方式。

2、送法到工地。我们与司法局联合编印了1万多册《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手册》,并通过街头咨询、送法到工地等形式广为散发。先后两次联合职工法律援助律师团和劳动部门的同志,组织大规模的街头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多份,接受500多名职工的法律咨询。有效地维护和增强了外来女性务工人员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为了使外来务工人员对自身合法权益有个清楚的了解,市建设局建立职工权益告知制度,把“一办法五条例”中与职工权益密切相关的条款分解为“12个是否”,即是否签定了劳动合同,是否按时发放工资等,并公布了投诉渠道和投诉电话。目前,在全市300多个建筑工地,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职工权益告知牌,有效地维护和增强了外来务工人员包括外来女性务工人员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3、为提高进城务工人员职业素质,作为我市今年职工素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总工会职工学校为进城务工人员免费举办了计算机应用、电工基础等培训班。以利于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素质和择业能力。

问题与成因。

一、临时工普遍存在,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较低。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对于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来说,能够为其提供劳动权利保障的就是劳动用工合同,但一些企业认为务工人员来去自由,没必要签订合同,企业也少一些责任和束缚,当用工单位与外来女性务工人员之间发生劳动纠纷时,外来女性务工人员的权益常常因没有签订用工合同而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在被调查者中,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273人、签订企业内部协议的162人、没有与雇主签订劳动用工合同132人,其中,签订劳动合同的国有企业占56.8%,非公企业仅有11.4%。招用“临时工”并规定试用期满后看表现再决定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是多数非公企业的普遍做法。试用期过长并借试用期频繁更换员工的现象在一些中小餐饮企业非常普遍。致使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在打工过程中的一些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二、加班加点严重,休息休假权得不到保障。《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作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然而调查显示,567位女职工中,每天工作时间在9小时以上的达211人,占37.21%,有的每月只有1-2个休息日,餐饮、服装、美容等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加班加点现象严重,少数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甚至长期无休息日。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并没有依法支付加班工资。一些企业采取计件工资制,节假日、休息日和加班工资被无形剥夺,这类情况在调查中占54%。工作时间超长、休息休假权难保障侵害了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

三、工资待遇低,基本社会保障问题普遍缺失。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时间超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劳动报酬。从调查情况看,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月收入690元以下的298人,占52.56%;690?1500元213人,占37.57%;1500元以上的58人,仅占10.23%。如果扣除收入中加班加点的部分,那么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比例将会大幅度上升。另外,与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紧密相连,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参保率也很低。在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住房这六项社会保障中,调查中发现,只有少部分企业为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办理其中的一两项保险。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渴望能够与城里人一样享有社会保障。在企业与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雇佣过程中,双方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短期行为,只有少数企业能按照人性化的管理来考虑她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大部分企业受利益的驱动,在对劳动数量及质量做出明确规定的同时,简单的确定了所应给付报酬的数额,社会保障问题根本不予考虑。还有一些企业规定,服务满三年或更长时间才给予办理养老保险。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存在明显的隐患。

四、“特殊保护”落实难。落后的传统观念和薄弱的卫生保健意识,特别是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条件,严重影响制约着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健康。她们大部分人不注意“四期保护”(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也没有条件做妇科病检查,平时生病也很少去医院就医。在调查中了解到,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怀孕后经企业说服或要求务工者打申请报告“主动”回家休息的60人,占被调查者的35.93%;留在单位的61人,占被调查者的36.53%。从城市生育保险上看,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是边缘群体,缺乏社会医疗保险和救济。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合同快到期时发现怀孕的,往往不再与其续约。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在孕期、产期、哺乳期“三期”被辞退或解除劳动合同的现象依然存在,占被调查人数30%。女职工“四期保护”普遍难以落实,致使女工一旦生育便遭辞退或无奈地主动离开企业,且没有任何经济补偿。调查还发现,大部分用人单位不发放劳保用品,40%以上的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过劳保用品。在个别私营企业里,粉尘污染严重,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女工们甚至连个口罩都没有,她们的劳动保护状况令人担忧,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常常严重受损。

五、就业竞争能力差。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多数文化程度不高,被调查的567人中,初中以下329人,占58.02%;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148人,占26.1%;大专以上90人,占15.87%。且技能单一,加之农村长期以来以农为本的保守就业观念以及农村女性在长期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中所形成的思维惯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能成为打工族中的体力劳动者,从事技术层次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工种,收获的也是微薄的工资,由于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大多存在文化较低、年龄偏大、技能不高、竞争能力不强等特点,致使一些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以牺牲个人的合法权益为代价来保住工作,即使较低的工资、较高的劳动强度,还愿意承担。

建议与对策。

应该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将日趋复杂,维护包括劳动权益在内的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在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一些单位,她们的生活、学习和生产条件相对比较差,虽给予了密切关注,但工会女职工工作还存在盲点,我们在努力维护其各项权益的同时,需把工作重点放到维护她们在劳动报酬和特殊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权益上。为更好地维护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注重源头参与维护。各级工会、妇联组织要积极努力,通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人大、政协两会提交维护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提案和议案,参与法律法规修改,并就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开展调研,推动地方出台新的女职工劳动保护法规,定期监督劳动合同的签订覆行情况,使维护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工作有进一步的法律保障。

二、注重特殊群体权益维护。针对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维护问题相对突出的实际,各级工会、妇联组织要给予密切关注,努力把维权工作重点放到维护她们在劳动报酬和特殊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权益上。根据调查,在工会、妇联组织健全的企业,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状况普遍较好,反之,就不容乐观。因此,要加强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规范化管理,畅通维权渠道。建议劳动仲裁部门对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争议案件开辟绿色通道,作为特殊问题特殊解决;妇联组织采取送法上门、公布投诉热线、在社区建立维权服务中心或咨询服务站等形式,畅通维权渠道;工会组织建立健全农民工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或女工委员,以利于代表和维护女工权益。

三、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对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应纳入各级政府的规划之中。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专题讲座、法律心理咨询等途径,对外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劳动技能、法律、卫生、保健、婚姻家庭、现代文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一是搞好上岗前的培训。各级劳动、农转办和妇联组织在对女性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技能培训的同时,把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作为重要内容,使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在务工前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突出抓好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务工后的教育。依托社区学校组织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定期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在女性进城务工人员中开展“比学习,比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她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她们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

四、建立长效机制。为维护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权益提供保障,一是加快小城镇城市化进程,使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就地转化为城市居民,鼓励大、中城市适当放宽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户籍管理标准,给予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创业典型以优先落户的优惠政策。二是各部门要将维护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作为今后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把优先解决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权益问题作为一相重要工作纳入日程,对于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应通过召开有关部门联席会议方式解决。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分层分类、优先解决重点问题、重点领域等方法,尽快将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养老、工伤、生育方面的保险纳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解决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后顾之忧。

五、加大惩戒力度。现行法律法规对损害妇女劳动权益的行为惩戒无力,是导致妇女就业受歧视的一个主要原因。只有适当扩大和健全法律责任的运用范围,增加用人单位和直接责任人侵害妇女劳动权益所应承担的责任的具体规定,明确其不履行法定职责所应承担责任和行政赔偿责任,“加大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才能使其不敢冒犯法律”。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十

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民工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已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外出务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同时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构成,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对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响应国家号召,关心“三农问题”,同时为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和勤俭节俭的精神,把大学生的热情奉献给社会,服务于人民,展示当代大学生大良好精神风貌。经过精心准备,在本暑期(7月15日-21日)在**市机加工地针对农民工工资问题经过走访、展板宣传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研活动。

经过现场走访和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问题大部分方面得到较为梦想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问题。具体表现如下文。

4、有无劳动保险?(有)30%、(无)70%,

5、有没有被拖欠过工资?(有)60%、(无)40%,

7、是否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有)50%、(无)50%,

8法定假日是否有休息?(有)45%、(无)55%,

9、是否有加班?(有)10%、(无)90%,

10、对此刻生活状况的看法,(很好)0%、(一般)50%、(差)5%、(很差)45%。

能够看出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高消费的地方仍要省吃俭用,尽量节省,把大部分工资留给家庭其他开支。不管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天,每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这300多元的生活费又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善,况且大部分都是50多岁,更需要得到生活改善和营养的补充,这样的工作条件的给他们身体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大部分用人单位给农民工未办过劳动保险,农民工也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合同。难道他们从事的工作真的很安全?工地的安全措施做的万无一失?难道用人单位真的深受农民工的信任,不用签订任何合同?那么有55%被拖欠工资,又更是让人费解了。我想这可能是农民工对劳动法的认识不够,没有掌握法律知识来吧护自我;也有更多的用人单位忽视国家政策和法律,故意侵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一多半的农民工对自我此刻的工作环境评价很差,还有农民工称他们从事的是“二级劳改”,这个似乎和恰当的称呼,又能让我们想到什么。

维护农民工权益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其中有部分面已经得到了改善,比如,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加班,大部分在假日有休息等。可是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知识社会和国家做的宣传仍让不够,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还不够完善。我想构建和谐社会要克服的困难很多,解决农民工问题不仅仅是某个人的事,它是国家的事是社会的事,是我们共同的事。我们应当倡导社会各界响应国家号召,宣传弄命宫权益保护知识。关心“城市边缘群体”,为共建和谐社会解问题做决三农出贡献。国家也着力完善政策和管理,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建立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建立惠及农民工的城乡公共服务体制和制度,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保护和调动农民工的进取性,促进城乡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提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健康发展。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十一

他们游离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60%的人月收入500元以下;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他们缺乏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他们的孩子入学不得不“打游击”;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干着重体力活的他们,希望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价值,成为被人尊重的独立的人,能够像“城市人那样”活着……共青团江苏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xx百万外来务工者活得好辛苦。时下正值酷暑难当的季节,大多数市民呆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而那些在烈日下露天干着重体力活的民工兄弟日子却极难过。他们游离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跟农民和市民相比有哪些特征?他们有什么烦恼?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他们?记者日前对他们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了解。睡的是用木板拼成的床在长江路拆迁工地,记者看到了不少年轻民工,与城市同龄人相比,酷暑下他们的日子要艰难得多。他们几十个人睡在用木板拼起来的床上,不少人没有蚊帐和电扇,更没有卫生间,要洗澡只得避开其他人对着水龙头的水冲,内急了只得跑到离工地数百米的公厕去。晚上10点多钟,记者经常看到他们三三两两地睡在马路边上,他们告诉记者,几十个人睡在一起太热了,出来起码透点风。境况类似这样的年轻民工数不胜数。宾馆饭店的服务员、小区保洁员、建筑工地的工人、理发店的理发师……这些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来自外地,干着绝大多数城市人不愿干的活。团江苏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xx有120万外来人口,他们绝大多数从事建筑、饮食、美发、保洁、经商、收旧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据了解,在xx100多万外来务工青年中,30岁以下的占了82.2%,他们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达55.7%,未婚青年占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37%的人到过3个以上城市打工,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过职介所介绍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过亲朋好友来到xx打工的。他们在城市中是怎样生活的呢?跟5个老乡租住在江东门一带的小袁今年20岁,来自盐城,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学了点裁缝手艺,跟随家乡某私营老板来到xx做服装。常常是每天干14个小时才拿15元钱,饭菜每天几乎都一样,小袁干了一年实在觉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个体小饭店。饭店跟服装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点钟工作,晚上11点左右睡觉。不过,收入稍高点,每月能拿到600元。这样,小袁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她说,以前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给家里弟弟上学外,自己只有150元的生活费,交了80元的房租后,可以**费的只有70元。因此,她很少买衣服,要买也是在金桥市场、玉桥市场等,新街口、湖南路也逛过,但从未买过衣服。问起现在可自由支配的钱怎么用,小袁腼腆地笑笑:攒起来做嫁妆。在江苏,像小袁这样的外来务工青年十分常见,他们早出晚归,工作辛苦,收入低下。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达75%,其中8%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开支低于50元以下,来外地找工作期间身上带够一个月花费的仅占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们的生活就将陷于极困难的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们还要将收入的一大部分用来支持家里。工余时间只能打牌聊天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生活跟同龄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他们缺乏务工青年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记者所了解到的务工青年一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其余的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电视,他们一般不关心时事新闻。虽然很多人都想去看些文学、技能介绍等方面的书,但苦于没钱或没时间,只得去买些地摊上的书,或者干脆趁休息时间跑到书店看免费的书。在成贤街一施工工地,每逢下雨无法施工的日子或者晚上休息时间,这些年轻的外来建筑工人就三五成群地聚在8人一间的宿舍里打牌聊天或是看些武侠类的电视连续剧。一名去年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毕业来自淮安的20岁打工者小黄说,自己其实挺想继续学习的,但家里没钱,考分相差又太多。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他出来当了建筑工人,但一看到东大学生去教室和图书馆学习,自己就感到心酸。好不容易把老板发的零用钱凑了200元,就跑到南图办了张图书证,在别人睡觉或打牌的时候去看看书,感觉自己还有点追求。据小黄透露,周围的打工者闲着无事不乏光顾黄色录像厅的,有的甚至把挣的血汗钱花在街头洗头店等不正当场所。言谈间,小黄显得很担心。他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理想是挣点钱帮助家里弟妹上学,自己再学点技术到苏南找个好工作,比这样单纯卖力气好多了。他非常希望在xx能有为务工青年服务的培训职介机构,他认为,大城市的信息和技术比农村好多了。团省委的一项调查反映,67.1%的进城务工青年认为业余文化生活枯燥无味,同时没有人关心他们,他们感觉像四处漂泊的浮萍。绝大多数没签用工合同一项调查中,当被问及“您希望团组织对您提供哪些帮助”时,有30.1%的务工青年希望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据省劳动保障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外来务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稳定,56%的人未签劳动合同,52%的人加班后没有劳动报酬。然而,务工青年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也很薄弱,省劳动保障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仅有3.6%的人了解《劳动法》,仅有不到9%的人知道应与用工方签订用工合同。xx市玄武区对外来务工青年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务工青年通常与用工单位或老板口头协商工资待遇,只有不到44%的人与用工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33.2%的人感到孤立无助,只有13.3%的人想到去找工、青、妇组织。在xx安德门民工市场,有很多外来务工青年被私营业主看中,双方口头谈一下工资、食宿条件就算找好工作了,根本没有任何书面合同。由于缺钱,务工青年6成以上是通过这种面对面的方式找到工作的,通过正规职介找工作的少之又少。xx某纺织私营企业在37℃高温条件下依然没有基本的防暑设施,经常有职工中暑晕倒在车间,这些职工中大多数是外来人员和下岗女工。在务工青年工作的单位中很少有提供条件尚可的宿舍的,xx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对1000多名外来务工青年建了宿舍楼,对他们实行公寓式管理。但,像这样的公司目前只有极少数。大部分务工青年是跟同伴五六个甚至10多个租住在城市接近农郊的边远处。外来务工青年的子女上学也成了大问题,由于工作不稳定,他们的孩子入学不得不“打游击”,很多务工青年子女就读的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既无法跟城市学校相比,又无法跟他们家乡的学校相比。尽管务工青年总体法制意识不强,但大部分人都懂得培训和学习一门技术的重要,他们反映,找工作时,没有技术只能出卖劳力。一般用工单位很少会对他们进行培训,都要有现成的技术才会录用他们。希望像城市人那样活着务工青年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尽管他们目前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总体文化素质不高,他们的法制意识不够。他们的生活充满艰辛,他们还是游离在城市角落的“边缘人”,但他们正代表了江苏和整个中国未来农民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务工青年希望像“城市人那样”活着,成为被人尊重的独立的人,能够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价值,有个志同道合的对象和温馨的家庭。这样的希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令人欣慰的是,外来务工青年群体正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团委正在着手实施“千校百万”计划,为进城务工青年的就业、户口变迁、子女入学、生活居所等方面提供帮助,为他们的劳动安全、工资发放、权益维护摇旗呐喊。进城务工青年中的团组织正逐步建立,鼓励务工青年回乡创业的政策也逐步出台,各种各样的“打工之家”、打工者读书俱乐部、棋牌协会、青年文化广场等正一批批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外来务工青年将引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走向市民化道路。

[1]。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十二

国家统计局网站27日公布20**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到达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加528万人,增长3.4%。

一、农民工总体规模。

(一)农民工数量继续增长,总量达25278万人。

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到达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加528万人,增长3.4%。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2584万人,比上年增加320万人,增长2.6%;举家外出农民工3279万人,增加208万人,增长6.8%。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增加527万人,增长5.9%。

(二)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快于东部地区。

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农民工10790万人,比上年增加323万人,增长3.1%,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42.7%;中部地区农民工7942万人,比上年增加323万人,增长4.2%,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31.4%;西部地区农民工6546万人,比上年增加409万人,增长6.7%,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25.9%。

二、农民工流向及就业地域分布。

(一)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增长较快,中西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吸纳本事进一步增强。

从农民工的就业地区来看,20**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16537万人,比上年增加324万人,增长2.0%,占农民工总量的65.4%,比上年降低1.5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438万人,比上年增加334万人,增长8.1%,占农民工总量的17.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215万人,比上年增加370万人,增长9.6%,占农民工总量的16.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分省看,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这4个省吸纳的农民工占到全国农民工总数的近一半。

(二)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比重继续下降。

在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5828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增长0.3%,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5072万人,比上年增加7.4万人,增长0.1%,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增加数量和增幅均明显低于上年水平。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分别占全国农民工的23.1%和20.1%,分别比上年下降0.9和0.8个百分点。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

(三)跨省外出的农民工数量减少,农民工以跨省外出为主的格局改变。

在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务工的农民工8390万人,比上年增加772万人,增长10.1%,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52.9%;在省外务工的农民工7473万人,比上年减少244万人,下降3.2%,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47.1%。在省内务工的比重比上年上升3.2个百分点。20**年,去省外务工人数减少,改变了多年来跨省外出农民工比重大于省内务工比重的格局。

(四)外出农民工仍主要流向地级以上大中城市。

从外出农民工就业的地点看,在直辖市务工的占10.3%,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占20.5%,在地级市务工的占33.9%,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三、农民工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状况。

(一)农民工以男性为主,年长农民工比重逐年增加。

分性别看,男性农民工占65.9%,女性占34.1%;分年龄段看,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16-20岁占6.3%,21-30岁占32.7%,31-40岁占22.7%,41-50岁占24.0%,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4.3%。调查资料显示,4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由的30.0%上升到20**年的38.3%,三年中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34岁上升到36岁。尽管每年农村新增劳动力主要会加入到农民工的行列中,但农民工年龄结构的变化,也说明农民工的“无限供给”状况在改变。

(二)年龄和家庭对农民工的空间流动有很大的影响。

农民工中已婚者占73.4%,其中,本地农民工已婚者占90.2%,远高于外出农民工已婚者58.2%的比例,这主要是由于本地农民工平均年龄高出外出农民工12岁,本地农民工中40岁以上的占60.4%,而外出农民工40岁以上仅占18.2%。这反映了已婚、年纪较大的农民工更倾向于就近就地转移,大龄农民工不仅仅外出缺少竞争力,并且需要照顾家庭,这使得他们的外出进取性减弱。

(三)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青年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在农民工中,文盲占1.5%,小学文化程度占14.4%,初中文化程度占61.1%,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文化程度占13.2%,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9.8%。外出农民工和年轻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88.4%和93.8%。外出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本地农民工,青年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最高,也是最具潜力的农民工群体。

(四)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多数,青年农民工更倾向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

在农民工中,理解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10.5%,理解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26.2%,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68.8%。青年农民工理解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要高于年长的农民工;与此相反,年长的农民工理解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要高于青年农民工,年龄层次越低,理解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也越低,这说明青年农民工正逐渐丧失从事农业生产的技能。

四、农民工就业情景。

(一)农民工从业仍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从事建筑业的比重明显提高。

在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的比重最大,占36.0%,其次是建筑业占17.7%,服务业占12.2%,批发零售业占10.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6.6%,住宿餐饮业占5.3%。从近几年调查数据看,变化较明显的是建筑业,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比重在逐年递增,从20的13.8%上升到17.7%,从事制造业的比重则趋于下降。

(二)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以制造业为主,但比重下降。

从农民工的从业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以从事制造业为主,占44.8%,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比重分别为23.0%和15.4%,比上年上升0.6和0.4个百分点。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密集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农民工在不一样地区就业结构将继续发生变化。

(三)受雇人员的增长快于自营人员的增长,自营比重下降。

在外出农民工中,受雇人员占94.8%,自营人员占5.2%;在本地农民工中,受雇人员占71.9%,自营人员占28.1%。自营人员主要从事批发零售业,占39.2%;其次是从事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占17.8%。近几年,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中自营人员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20**年,本地受雇人员和外出受雇人员分别比上年增长9.4%和4.4%,本地自营和外出自营分别比上年减少2.1%和11.8%。

(四)农民工就业稳定性随年龄增长逐步提高。

在外出农民工中,初次外出的平均年龄为26.7岁。从事现职的平均时间为2.7年,从事现职累计不满1年的占22.7%,1-2年的占43.1%,3-5年的占20.9%,5年以上的占13.3%。从不一样年龄组来看,16-20岁年龄组中从事现职5年以上的占1.3%,21-30岁的占7.6%,31-40岁的占22.3%,41-50岁的占24.5%,50岁以上的占21.9%,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业的稳定性也提高。从从事的工作种类看,企业管理人员、个体经营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现职累计时间在5年以上的比重要明显高于服务业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十三

农民工已成为新型的产业工人,关爱农民工是各行各业都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建筑业企业使用很多的农民工,是企业从事施工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根据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结合建筑业企业的要求。武汉建筑业协会对建筑业企业使用农民工的情景,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改善提议的课题,经过走访企业和区建筑业协会及书面调查等方式,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研究。

一、使用农民工的情景。

1.农民工已成为建筑业从业人员的主力军。近两年来武汉建筑业企业使用的农民工,约占从业人员的70~80%,即35~40万人。使用的农民工70%是成建制从劳务公司而来,30%的是临时招用的零散工。100%的企业与劳务公司签定了劳动用工合同,企业直接与农民工签定用工合同的占60%,40%的没有签合同。其技能级别,在初中级,平均年龄在35~45岁之间。使用时最长的在10~。

2.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得到了遏制。在各级政府的关注之下,建筑业企业使用的农民工工资,要高于其他行业。泥、木、钢、架、电等技术工种,每月工资在4500~6000元人。普工也在每月3000~4500元人。由于多数实行计件工资制,技术工种每一天收入在180~200元人,普工收入每一天也在100~150元人。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对农民工工资的发放已经实行实名制。

3.农民工在施工现场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都住在活动板房和出租屋内,室内有床、电视和空调。食堂饭菜可口,干净卫生。淋浴房装有专用锅炉,厕所铺有瓷砖,其条件不低于普通城市居民住户的水平。更人性化一点的现场,有的还设有夫妻房,夫妻店。使农民工在施工工地工作,有如同在家的感觉一样,以保证提高其工作效率。

4.大多数都以施工项目为单位给农民工买了意外伤害保险,给企业常年合作的劳务公司的骨干人员办了社保、医保,将他们当成施工企业的员工一样对待。进项目施工的农民工还进行身体检查,办理临时出入证件,配戴在胸前。个别施工企业,对长期合作的农民工中信誉好的,还借资帮忙其购买汽车交通工具,使其方便、安全、准时上下班,以情留人。

5.项目工程量相对大一点的工地,都设有农民工学校或农民工夜校。由施工企业的技术、安全、劳资、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授课,进行上班前教育,轮岗、换岗培训,新技术、新材料使用教育,质量、技术交底。有的还请市建委、市建委培训中心、建筑技术学校的教师去讲课,办农民工夜大,进行考核考试,给合格者发培训证或上岗证。帮忙农民工提高技能,起到促进作用。

6.有部分劳务公司经过党组织批准,建立了党委,下设若干个流动党支部。开展政治学习,思想工作,道德品质教育。帮忙农民工提高政治素质,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使他们明白不仅仅要为自我赚钱,更要为企业尽职,为国家尽责,遵纪守法,为社会和谐建设服好务。有的企业还组织青年农民工团体外出旅游,不仅仅增强了农民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并且加深了对建筑行业的认识。

二、使用农民工中存在的问题。

1.已出现年龄断档趋势。此刻所使用的农民工大都在35~45岁之间,而30~35岁的农民工已不多见。从年龄上看,已出现断层,带来用工荒的问题。由于从事建筑施工生产的工人出现青黄不接,农民工作为建筑业劳动力的主要供给者,对建筑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已构成威胁。

2.技术技能水平不高。从调查的情景来看,农民工持证上岗率约为30%,大部分没有进行过操作技能培训。放下手中的农具,来到施工现场,就成了建筑工人。虽然在施工前,都有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书面交底和现场技术口头交底,但很多工序因为之前从未干过、更没见过,难以提高其技术技能水平。

3.安全意识不高。根据调查统计,从建筑工地出现安全事故频率来看,80%的农民工受到过伤害。在施工作业之前都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但现场经常看到农民工不戴安全帽,将安全帽丢在一边,休息时将安全帽当成临时凳子使用。吸烟酗酒的情景,也时有发生。从业农民工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4.施工效率较低。建筑业本身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都是手工操作。施工现场的工厂化作业有限,难以从根本上替代和解决施工现场的手工操作问题。农民工来自农村,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对施工现场的施工也一无所知。其生疏的操作技能,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四五级工才能做的活,一二级工去做,是做不出来的。

5.季节性因素影响工期和质量。不论施工现场多忙,尤其是在农忙季节,他们都会离开工地回家忙农活。在施工生产中出现了质量问题,必须推倒重来时,做了活,就要给工钱,重做不给工钱就走人。农历的过小年至正月十五,农民工是要回家的,不论施工现场有多大的事。所以,农民工的季节性因素不仅仅直接影响工程工期和质量。并且无序流动,给施工现场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出现了季节性用工难的问题。

6.对建筑业的热爱程度较弱。农民工对建筑业的热爱程度较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他们对自我的收入水平不高不满意,还有不能按时拿到工资,工作不稳定,对农民工的身份很反感。农民工在农村是农民,进了建筑业务工,就应当是建筑工人,可仍然是叫农民工。并且可随时跳槽,对哪一行业都不能专一热爱。

7.法律维权意识淡薄。劳动合同不规范,劳务合同由劳务公司负责人(工头老板)自行单方面制定的,霸王条款多。双方职责、权利、义务不明确,不严谨,只对资方有利,损害或保护不了农民工的权益,其目的只是应付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的检查和逃避可能发生的法律职责。加上农民工法律知识学习不够,只忙于挣钱养家。所以,恶意讨薪,或“讨薪专业户”,就有了滋生的土壤。

8.重复征收使用农民工营业税。营业税重复交纳,当劳务企业从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劳务时,施工企业已代劳务企业交纳了3.6914‰的营业税,而劳务公司又按农民工工资总额的5.8‰交纳服务型行业的标准营业税。这样两头交税,不仅仅使施工总承包企业增加了负担,也使劳务企业没有经济实力支撑,还使农民工减少了收入。

9.劳务公司空壳现象较为普遍。开办劳务公司,行业主管部门不可能优惠贷款,靠劳务公司经营收入维系生存和发展。劳务公司按照服务行业的标准纳税,减少了很大一部分企业利润。而做得好的,有技能农民工又直接对施工总承包企业签订用工合同,使劳务公司收入再减少一部分。

10.定额人工单价太低。建筑工程造价定额站发布的信息,土建工人每一天仅40元人,安装工人每一天也仅有41元人,即使从6月1日起调至59元人,物价指数、生活指数上涨,远不止这个比例。农民工大都实行计件工资制,造价站的定额工资仅是参考。而企业实际支付土建工人每一天在100~150元人,技工在180~200元人,安装工人则支付的更高,如何使定额造价适应市场的变化,已成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综上所述,研究解决建筑业使用农民工的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

三、产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少一部《建筑业法》。因为《建筑法》从开篇到名义,都是将施工企业作为规范、调整的着重点,这是很必要的,但对其上游的投资主体,即对业主建设单位的约束是很不够,更不用说对从事建筑业施工生产的主力很多的农民工的约束。这些问题单靠建筑施工企业是无法解决的。应当尽快制定《建筑业法》。对凡是从事建筑行业的,法律地位要明确,加上行业行规约束,企业的自律,建筑业企业这个最弱势的地位才能提高。

2.劳动合同不规范。由于农民工缺乏社会知识、文化知识、维权意识,认为劳动合同不重要随便签个名,却不知是霸王条款,仅有默认。稍有法律知识的农民工,一看合同,就不愿签,只认钱。也有代签劳动合同的,也有合同执行不好不愿再签的。劳动合同的双方在职责,权利和义务方面要对等,合同不严谨。由于劳动合同不能从根本上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因而带来危害农民工、企业和社会的连锁反应。

3.劳务企业生存困难。施工总承包企业要求劳务公司输送的农民工政治素质好,技能水平高,人工费合理。而农民工要求劳务公司介绍到技术水平要求低,工资高,生活条件好的单位工作。劳务公司处在夹缝中,一无政策扶持,二无雄厚资金运作,三无稳定的骨干队伍支撑,疲于应付政府主管部门的检查。技工等级证书是总承包企业出钱办理的,都在总承包企业保管。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很大,人证分离现象严重,劳务公司难以运作。

4.建筑业农民工地位低下。建筑业施工生产现场大都在荒郊野外,生活条件艰苦,工作是肩挑人扛,粗笨的手工操作,而工资待遇相对来讲不算是好的。稍微有点条件和本事的农民工,都去了其他行业工作。留给建筑业的农民工,差不多都是年龄偏大,无一技之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常会感到地位低下。

5.全国劳动力结构失衡。全国大学的扩招,各类学校的升级,所有的人都上大学、专科,弄个大专文凭,不愿再做技术型蓝领,缺少中等专业技校这个层次,劳动结构的宝塔型中间悬空了。由于只生一个好,而每个都想方设法往高处跑。由于建筑工人的社会地位不高,让很多独生子女因面子问题望而生畏。各行各业从就开始出现了用工荒,建筑业也未于幸免,深受其害。建筑业发生严重的劳动结构失衡,其表此刻农民工年龄断层上。

总之,农民工的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身份遭歧视,供求起变化,要求不断提高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四、解决存在问题的提议。

1.各级政府要将农民工问题纳入“十二五”规划。制定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规划和具体实施办法,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对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建筑业的主管部门也应结合行业自身的特点和工作需要,制定出适合建筑业所需要农民工的发展建设规划和实施措施作法,保障建筑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作后盾。

2.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为了让农民工能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农民工”这个称呼不能再继续使用了,其明显地带有一种歧视的意思。在哪个行业从事工作,就应当称哪个行业的工人。当然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就统称为“建筑工人”。期望在各级政府出台的文件中,在新闻媒体中宣传报道时,不再出现“农民工”的字样。

3.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农民工素质的提高,是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之一。农民工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使用劳动力的重要来源,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国家、社会、企业都有不可推卸的职责。多办技工学校,培训农民工。政府要统筹规划,要投入资金,人力,物力。明确主管部门的职责,作为执政为民的考核指标。企业进取参与,构成综合培训的合力。从长远看,从高处看,必须培养具有高智力结构,开拓创新思维的农民工。使所有的农民工不仅仅学到一个行业的技能,而是学到各个行业的技能。不论到哪个行业都能够胜任,一专多能。整个农民工的素质都提高,已是当务之急。

4.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劳动保障部门,行业的主管部门联合制定劳动用工合同范本,明确资方和劳方的权益、义务、职责。加强监督检查的执行力度,用工未经培训持证的不准上岗,未签劳动合同的不准上岗。从而体现签订合同的严肃性,履行合同的的重要性,管理合同严谨性,制定合同的必要性。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得到维护。

5.转变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方法和规定。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也应当调整管理方法转变管理规定。多服务、多教育、少收费、少罚款。不要再陷入管理就是培训,培训就是发证,发证就是收钱或罚钱怪圈,要注重社会职责和社会效益。可搞可不搞的培训和年检,应少搞或不搞,减轻企业负担,用以增加农民工收入。

6.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实行实名制卡以后,一旦发生劳动纠纷,农民工本人及仲裁部门就能够有据可查,同时还能有效地杜绝以往常常发生的分包方虚报农民工数量,截留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实名制的实行能够大大提高劳务公司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性化管理,使劳务公司真正实起来,在市场竞争中,适应市场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

7.提高人工单价标准。建筑工程造价定额管理站,所发布的信息,应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人工单价此刻执行的是以前的,有些标准甚至是以前的标准。人工单价远低于此刻的实际情景,造价信息的指导意义有所降低。所以,调整人工单价指导信息,已经是势在必行。从而保证造价信息的科学性,时效性,指导性和权威性。

8.减少重复交纳营业税。营业税是按开出票据营业额征收的,在施工总承包企业向业主方开出的工程款票据中,已包含劳务公司的收入,即劳务公司的服务营业额,而税务部门对劳务公司又按劳动服务营业额交纳一次营业税。这是不尽合理的,出现劳动服务营业额已重复计税。因而,能否适当调低,或者只收一次营业税。

9.发挥党工团组织的作用。党工团组织是调节社会矛盾的社会组织。劳务公司按照党章、工会、团章章程的规定,组建应相的党组织,工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使农民工在政治上有追求,政治思想上有问题,有个诉说的地方。工会组织还能够扶贫济困,帮忙农民工维权。使松散的个体变成有组织的团体,对农民工的稳定必须会发挥进取地作用。

10.加强对农民工的领导。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各行各业都在认真研究的重要议题,建筑业的主管部门应当设立专职部门,研究、制定管理、使用农民工的政策和实施细则。为建筑业使用好农民工,为农民工跨进建筑工人行列做好指导帮忙作用。尤其是分管劳务企业资质的管理部门,要担当起重任,进一步提高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十四

东方网8月26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上海卫生部门昨天发布市民献血现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本市献血人群仅占总人口的1.17%,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本市街头献血人群中,外来农民工超过70%,白领和高学历者献血的仅占极小比例。

此前,卫生部首度公开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献血率只有0.87%,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献血率低于1%的地区必然产生“血荒”。目前,全球仅70多个国家献血比低于1%。

由上海卫生部门实施的这项调查报告显示,上海街头无偿献血比例为50%,即有近半的血液至今仍然来源于团队无偿献血。而在街头献血人群中,绝大多数为低学历的来沪打工者,比例超过70%。此外,急诊用血目前约占30%;a型血需求为35%,是上海当前最急需的储备血型;一次献血400毫升的仅占30%,献200毫升的为多,这与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

受近期全国性“血荒”影响,尚未出现用血供需矛盾的上海近来未雨绸缪连出重拳,针对部分医院随意用血、浪费血液资源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截至昨天,已对76家二级以上医院加强了督导,并向44家医院发出了限期整改措施。“我们采用黄、橙、红三色预警制度,一旦某种血型供应吃紧,立即通过短信平台告知各大医院,首先保证急诊、外科、移植用血,类似整形等手术我们要求医院根据血液供应情况择期进行。”市血液管理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整治,上海临床用血秩序良好。

据卫生部资料显示,全国血液供需矛盾日益激化,已经从局部地区向全国、季节性向年度性、一般性向严重、临时偏型向常态偏型缺血蔓延。专家介绍,明年下半年,随着各郊区新建三级医院的投入使用,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上海也将出现7万人份用血缺口。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篇十五

他们游离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60%的人月收入500元以下;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他们缺乏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他们的孩子入学不得不“打游击”;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干着重体力活的他们,希望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价值,成为被人尊重的独立的人,能够像“城市人那样”活着……共青团江苏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xx百万外来务工者活得好辛苦。

在长江路拆迁工地,记者看到了不少年轻民工,与城市同龄人相比,酷暑下他们的日子要艰难得多。他们几十个人睡在用木板拼起来的床上,不少人没有蚊帐和电扇,更没有卫生间,要洗澡只得避开其他人对着水龙头的水冲,内急了只得跑到离工地数百米的公厕去。晚上10点多钟,记者经常看到他们三三两两地睡在马路边上,他们告诉记者,几十个人睡在一起太热了,出来起码透点风。

境况类似这样的年轻民工数不胜数。宾馆饭店的服务员、小区保洁员、建筑工地的工人、理发店的理发师……这些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来自外地,干着绝大多数城市人不愿干的活。团江苏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xx有120万外来人口,他们绝大多数从事建筑、饮食、美发、保洁、经商、收旧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

据了解,在xx100多万外来务工青年中,30岁以下的占了82.2%,他们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达55.7%,未婚青年占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37%的`人到过3个以上城市打工,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过职介所介绍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过亲朋好友来到xx打工的。

他们在城市中是怎样生活的呢?跟5个老乡租住在江东门一带的小袁今年20岁,来自盐城,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学了点裁缝手艺,跟随家乡某私营老板来到xx做服装。常常是每天干14个小时才拿15元钱,饭菜每天几乎都一样,小袁干了一年实在觉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个体小饭店。饭店跟服装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点钟工作,晚上11点左右睡觉。不过,收入稍高点,每月能拿到600元。这样,小袁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她说,以前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给家里弟弟上学外,自己只有150元的生活费,交了80元的房租后,可以**费的只有70元。因此,她很少买衣服,要买也是在金桥市场、玉桥市场等,新街口、湖南路也逛过,但从未买过衣服。问起现在可自由支配的钱怎么用,小袁腼腆地笑笑:攒起来做嫁妆。在江苏,像小袁这样的外来务工青年十分常见,他们早出晚归,工作辛苦,收入低下。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达75%,其中8%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开支低于50元以下,来外地找工作期间身上带够一个月花费的仅占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们的生活就将陷于极困难的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们还要将收入的一大部分用来支持家里。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99805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