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杂说读后感(优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13:38:21
易经杂说读后感(优质18篇)
时间:2023-11-28 13:38:21     小编:QJ墨客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吸收所读的书籍或文章。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要认真回味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思考作者所想表达的主题和意义,然后结合自己的观点和体验进行个人阐述,最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内心的触动和感悟表达出来。以下是一些有趣、有深度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和探讨。

易经杂说读后感篇一

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摇篮,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孕育了五千年古老的灿烂文化,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英勇的人们。诗人光未然的这首《黄河颂》是在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唱给母亲的一首颂歌。

从我读了光未然老爷爷的《黄河颂》以后,我便觉得“黄河”这位中华民族的母亲,它以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而又坚强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祖国而努力、奋斗,并取得成功,使中华儿女的脸像花蕾一样含笑绽开,这时黄河水咆哮着,好像在为我们中华儿女的成功在喝彩。

《黄河颂》一诗中以呼吁的口气,号召人们来保护黄河,保卫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近年来,黄河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出现了严重的缺水断流、绝源,那么就意味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将倒下。

我作为一名中华儿女,在黄河的哺育下,发扬滋长,而我却要呼吁全中国的中华儿女来保卫黄河,保卫祖国,保卫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吧!

通过读光未燃老爷爷的《黄河颂》,我的脑海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画面。黄河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九曲连环,绵延万里,横亘在中华大地上,真是壮观啊!我们为祖国的大好山河而自豪!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燃和英勇顽强的抗敌战士们在母亲河——黄河的召唤下,抗击着日本侵略者,保卫着祖国大地。

奔腾不息的黄河,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为保卫黄河而立誓,为保卫祖国而自豪,为保卫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而祝福。

易经杂说读后感篇二

易学的重要有如此,我们该怎样去研究它呢?大家要注意,各位手边的《易经集注》,只是中国《易经》学问的一部分。这本书名《周易》,是周文王在囗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加上我们手边所持的《周易》,总称为“三易”。《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说到这里,我们要有一个概念,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被这一本《周易》范围住了,因为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事实上还有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江湖”中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易经杂说读后感篇三

中国人的一般观念,说道《易经》就想到八卦,就想到穿八卦道袍的江湖术士,好像学了《易经》就能把握现在,预测未来。其实不然。

在中国本土的文化思想中,儒家与道家是主流,包括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各种思潮,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向前追溯这些思潮的来源,便是“易”。

“易”的意思是变化,将“易”字分开来看便是“日”与“月”。在不断的变化中总有不变的东西,如时间的流逝、日月的运行,这就是变化的法则。古语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用阴阳两爻来解开宇宙运行的法则,囊括了为人处事的法则,这也正是古人的过人之处,这本书给我的感触也颇深。

“易”的本意,宇宙星辰,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易的卦象告诉我们,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当一件事情发展到极点,便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即“物极必反”。所以,为人处事,恰到好处,把握好“度”,做到中庸。

由乾卦到坤卦,是一爻一爻变过来的,并非一蹴而就,也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万事不可操之过急。《易经杂说》中说:“《易经》的原则只能渐变,没有突变的事,那种看来是突变的现象,也是渐渐来的.。所以鼎革的道理,一个新的办法,认为很有道理,要用来变更旧东西的时候,千万要根据历史的经验,慢慢来。”所以,做一件事,要有长远可行的计划,一步步改变。同样,当生活中出现某种问题、冲突或者矛盾时,要清楚这些问题也不是突然涌出的,而是往日一点点小问题、小冲突、小矛盾慢慢积累起来的,若要避免这些麻烦,就要防微杜渐,同时,有些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未雨绸缪。对于人来讲,“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所以,十年寒窗,才腹有诗书,气才自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都是渐变的道理。分宫卦象图的变化都是由下而上,由内而外的,这就说明“宇宙事物的变,是内在开始变,如人的变,是内在的思想先变,一个公司机构出问题,必然是内部先出了问题”,所以,“一切东西从内变开始”。同时不可否认,外卦的变化也会引起内卦的变化,即外影响内,就像今天常说:“你成为今天的你,定是因为一些事的发生。”所以才要多经历一些事情,来充实自己的内在,内在充实了,思想观念端正了,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才会深刻,才有可能改变外部的环境。

本书引人入胜,透过南师渊博的知识,将人事与自然法则、历史规则结合为一。南师以其极为严肃的治学态度,轻松的口吻,网络逸闻,探玄寻秘,教我们如何读懂《易经》,从而学以致用,趋吉避凶,走上成功之路。

易经杂说读后感篇四

《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该喝的蜜你必须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当人们浮躁的时候,应该想想那浩繁飘渺无穷无尽的宇宙,为什么它能够数亿年的时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法则,遵循自己的规律不动遥。

如果说一个成年人很幼稚,就不是那么好听了,多少有点讽刺的意味。说明他(她)不懂事理,不辩是非,不通达。说重一点就是他(她)很傻。

要找聪慧者,要找我们的“启蒙”老师作为指导,而不是“启蒙”老师来找我们,如果“启蒙”老师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去改正。

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积蓄。等待是一种信念。人们之所以等待,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

我们必须学会反省,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后会把事情办咂,甚至走向歧途。当我们做事之后反省了,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就可以为以后的成功铺好路。

国家出师有名,惩恶扬善,是为了伸张正义,为天下人谋福利,这是大义;同样一个人也能出师有名,而这个“师”就是“小师”。就是人们心中的正义之道,就是做正义之事,这个义也是小义。

爱需要相互帮助,爱需要相互依靠,爱需要理解,爱需要交流,爱需要磨合,爱需要缘分,爱可以赶走孤独。

提起以退为进,我们不禁想起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胯下之辱,退一步进两步这些先人们留下来的典故。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故事吧。这种海阔天空表示让自己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成功固然是每一个人所向往的,但成功的前提必须奋勇前行坚持真理,没有奋勇前行,成功只能是一个泡影;没有坚持真理,成功只能与我们背道而驰。

易经杂说读后感篇五

老师一直推荐,让我们看曾仕强教授讲的《易经的奥秘》,本来不屑一顾,今天试着看了,真让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一直错误的认为《易经》只是一部“八卦书”,上讲天文,下讲地理,但没想到里面蕴含着如此众多的内容!真正的广大精微,无所不包!!!

我觉得,《易经》与“地球人大学”这个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后者更需不断完善!而且,前者是古人所作的精髓,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学习、理解、借鉴和运用,而后者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现代社会的信息,虽然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我认为,肯定有不足的地方,并不像有些爱国主义者推崇的那样完美无缺,而且,世界也在不断地进步,因此,无论是对外来文化还是我们的民族文化,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所以,如果西方文化的“精华”,新时代的新信息也能融入其中,那就是“现代人的《易经》了”!

《易经》首先体现了一个“世界大同”的思想,这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据曾教授所述,学习《易经》有三大意义,其中一个便是“求同存异”,这是在全球化中发扬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的最好方式!不知道周恩来总理是否读过《易经》,当年他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各国的支持,相信现在有这个理念,中华文化也定会源远流长!

第三个,最令我感动,曾教授说,伏羲(包括孔子等)并不是我们推崇的“偶像”,他们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所以被人们永记心中,获得永生!所以我觉得,“地球人大学”的理念要被人理解,要流传应该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出发点,为人所用才能被人所记。

昨天,一直沉浸在曾仕强教授的《易经的奥秘》中,这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给我打开了一扇了解《易经》的大门。虽是初识《易经》真面目,但感觉获益匪浅。

接触心理咨询后,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是心理咨询不可缺少的知识基础,于是尝试接触相关书籍。《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虽难懂,但对其仰慕已久,便打算借助《易经的奥秘》走近这本字字皆智慧的经书。

前天下午,一翻开这本书便被曾仕强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吸引了。一种久未有过的感觉涌上来:只想一直读下去,不想吃饭,不想休息。昨天傍晚时分,我读完了全书,回味阅读过程,对《易经》的敬畏中多了几分亲切。原来也曾多次想读《易经》,但每次都是刚打开书就放弃了,艰涩难懂成为了阅读《易经》最大障碍。曾仕强教授对《易经》解读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揭开了《易经》神秘的面纱,解开了困扰自己的种种疑问。

和前两天《登天的感觉》的阅读相比,《易经的奥秘》能引起更多的思考,能激发更大的阅读欲望。这本书虽只是对《易经》解读的一家之言,但它丰富的内涵已足以让我回味良久,促使我进一步阅读《易经》,以汲取更多的精神食粮。

以后的日子,《易经》会常伴我左右!

易经杂说读后感篇六

暑假带学生去羑里城研学后,对《周易》产生了兴趣,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认真读起来。

《六韬·三略》曰:“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万物寻。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

天时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四季更轮往复,正如世间一治一乱;昼夜晨昏交替,又似政权一起一伏。人的一生,像潮水般有起有落;人世的悲欢与离合,恰似月亮的阴晴与圆缺,草枯草长,国合国分;一盈一虚,一阴一阳。人是自然的一分子,人世就是自然的化身,这一思想在《周易》这部书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当你读几页《周易》后,就会被这其中阐述的道理深深吸引,为中国古人的智慧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周易》曰:“乾道变化,各在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周易》向我们传递了凡事都要遵循自然的规律,符合自然的,就是值得提倡的;违背自然的,就是不可取的。而如今,人类却想方设法地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类自以为科技已经很先进了,似乎可以与大自然一较高下。但人类不知道,在自然面前,人类永远是幼稚的孩童,一旦大自然报复人类,那灾难将是毁灭性的。

读《周易》,就是为了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我们积极地学习《周易》,推广《周易》的博大精神,不仅是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人的智慧,更是为了人类未来的和平幸福。所以,我认为,静下心来,认真地研究研究《周易》,是十分有意义的!

易经杂说读后感篇七

暑假带学生去羑里城研学后,对《周易》产生了兴趣,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认真读起来。

《六韬·三略》曰:“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万物寻。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

天时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四季更轮往复,正如世间一治一乱;昼夜晨昏交替,又似政权一起一伏。人的一生,像潮水般有起有落;人世的悲欢与离合,恰似月亮的阴晴与圆缺,草枯草长,国合国分;一盈一虚,一阴一阳。人是自然的一分子,人世就是自然的化身,这一思想在《周易》这部书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当你读几页《周易》后,就会被这其中阐述的道理深深吸引,为中国古人的智慧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周易》曰:“乾道变化,各在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周易》向我们传递了凡事都要遵循自然的规律,符合自然的,就是值得提倡的;违背自然的,就是不可取的。而如今,人类却想方设法地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类自以为科技已经很先进了,似乎可以与大自然一较高下。但人类不知道,在自然面前,人类永远是幼稚的孩童,一旦大自然报复人类,那灾难将是毁灭性的。

读《周易》,就是为了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我们积极地学习《周易》,推广《周易》的博大精神,不仅是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人的智慧,更是为了人类未来的和平幸福。所以,我认为,静下心来,认真地研究研究《周易》,是十分有意义的!

中国哲学的起点—《易经》。

《易经》解读之变卦与算卦论文。

贸易经济个人简历表格。

关于最新实用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文。

最新的对联。

贸易经济大学生个人简历表格。

易经杂说读后感篇八

《易经杂说》是南怀瑾老师在1975年冬天的讲座后经整理而成,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南怀瑾老师有关《易经》的讲记。其中,前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及与之相关的内容。

而后一部分则着重讲了六十四卦,从乾卦开始到未济卦结束。其中对乾卦的解说最为详细,以及它的卦名、卦辞、爻卦和它们的《彖辞》、《象辞》、《文言》等。

看这本书的时候,就和看武侠小说一样,那么专注,那么入神,的确这本书是非常引人入胜的。

我记得:我第一天晚上加班看它,就发现越研究越深,脑子里迸发出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看完一章几个问题,看完一页几十个不明白的地方,然后就一页一页的看,找答案。

不知不觉加班班长就喊停了,真的体会到了古人说的“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孔老夫子也讲了:“洁静精微,易之教也”。就是说学习《易经》的人需要一个非常冷静的头脑和非常精密的思维。

其实无论学《易经》还是别的经典,都要有洁静精微和一个冷静的头脑,做事也一样。

如果真的有了这样的一个头脑、一个思想的话,就会举一反三,受益万千。在这本书中还讲了《易经》的三个原则和三个法则。

《易经》的三个原则是变易、简易、不易。

就先说这三点吧:“变易”就是说宇宙万物没有一事、一物、一情况、一思想是不变的,所以学易的人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还能适应这个变。

“简易”,就是把那些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这就叫简易。那么《易经》首先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事情时刻都在变,尽管变的很复杂,在我们懂得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化当中,可是却有一项是永远不变的----就是能变出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这个东西就是“不易”。

再说这个《易经》的三个法则,这三个法则就是:理、像、数。

这三个法则就好比是录音带,是录音用的,它可以录音。其中有很多道理,录音带的样子、大小以及它会出声音,这是它的像。这卷录音带,若干分钟可以录完,它有若干长、若干宽,这是它的数。

所以研究《易经》的学问,有些人用“理”去解释《易经》,有些人用“象”来解释《易经》,有些人用“数”来解释《易经》。

古人掐指一算,万事皆知,这就是了解《易经》的缘故。所以《易经》的每一卦都是天地,每一爻都是真理。

通过学习《易经杂说》,再说一下我对为人处事方面的理解。在这本书中,它讲到了如阴阳、五行、京居十六卦等等。

我体会到它当中的一句话:“內腐,则外虫生焉”。

就是说,如果里面腐坏,外边就会有那些小虫子出来了。和我们做事一样,当你发现你做的这个事出问题了,别人指责你时,说明我们自己有问题了。不可以别人一指责就不高兴了,就和别人争辩起来了,如果这样的话,问题就更大了。

如果别人责备我们,能好好地接受,那么,问题就会没有了,做事也就更顺利了。

第二个就是《老子》上的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所伏”,就是遇到有一个不顺心的事不要太悲伤,遇到好事就太高兴,那么就会“乐极生悲”了。

《易经》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并不那么神秘,要“玩索而有得”,才能读懂《易经》。

易经杂说读后感篇九

今天把《易经的奥秘》这本书看完了,大概用了两三天的时间,包括在地铁里的时间。这本书讲的道理比较浅显,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读物。以前我还买过一本《周易入门》,可是好像有点看不懂,就没继续看下去。据一个同学说,南怀瑾的《易经杂说》也是本不错的书。哪天有时间找来看看。

读完曾仕强的这本书,有以下几个观念得到了纠正:

一、阴阳相对立。其实易经中的阴阳是不可分的,而且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二、卦有好坏之分。以前我认为有些卦是好的,有些卦是不好的。其实,没有好坏之分。比如大过,初看好像是犯了大错误,是凶险。但是大过也意味着改革和冒险,如果度过了险关,就会有一片新天地。对于创新来说,有时候必须要度过大过这一关。

三、易经是用来算命的。其实易经讲的是自然规律,是演化,是过程,而不是算结果。算命其实是周易的很小的一个部分。如果你算出了结果,那么如果是好结果,你要不要继续努力?如果是坏结果,你难道要等死吗?你算的是心态,是调整的方式。易经的作用绝不至于算命。

四、命是不可把握的。其实,时也,命也。命并非是自己不能把握的。命,要靠你自己去造,种什么花,将什么果,这就是命。因果规律就是命。

易经杂说读后感篇十

感悟之一:养精蓄锐把握机会———学会定位,《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该喝的蜜你必须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感悟之二:目标明确果断前行————战胜疏懒,要找聪慧者,要找我们的“启蒙”老师作为指导,而不是老师来找我们,如果“启蒙”老师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去改正。

感悟之三:等待时机慧眼明察——走向成熟,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积蓄、等待是一种信念。人们之所以等待,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一旦时机到,事半功倍。

感悟之四: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争执,我们必须学会反省,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后会把事情办咂,甚至走向歧途。当我们做事之后反省了,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就可以为以后的成功铺好路。

感悟之五:相亲相爱和平共处————赶走孤独,爱需要相互帮助,爱需要相互依靠,爱需要理解,爱需要交流,爱需要磨合,爱需要缘分,爱可以赶走孤独。

必须齐心协力;如果世人都参照《易经》生活、工作,世界就一片光明。

易经杂说读后感篇十一

最初认识《易经》是从爸爸那里。爸爸喜欢《易经》,没事的时候也喜欢卜两卦,我当时因为好奇,拿着他的书翻了翻,但完全看不懂,也就没再看过。直到高三暑假,我在《百家讲坛》上看到了曾仕强教授讲的《易经的奥秘》是那么的通俗易懂,渐渐地才了解了它,也深深死喜欢上了《易经》这部凝聚着古圣先贤智慧的著作。听讲座仍意犹未尽,我又买了《易经的奥秘》这本书继续回味着。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和自己的一些感受,同时也希望不了解《易经》的同学能够借此对其里哦啊接一点儿。

很多文献中都记载有:《易》是群经之首。按照曾仕强教授的观点,应该是:”《易》乃群经之始。因为它是中华文化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易经》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其中包含可许多古圣先贤的智慧。《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易经》的完成也经历了三位圣人:伏羲、周文王和周公父子(他们一家算是一个)、孔子。伏羲在上古,周文王在下古,孔子在近古。

众所周知,伏羲“一画开天”,创立八卦。但一提到八卦我们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占卜、迷信等等。其实这只是《易经》中的一小部分,甚至是有所误解。伏羲氏时期,人们主要靠打渔、狩猎过日子,这其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天气的好坏。伏羲当时根据自己的一些判断告诉人们未来天气的状况。刚开始人们还将信将疑,可是随着验证次数的增加,人们信任了伏羲,复习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就创立了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当时的天气状况,把它交给了大家。这一符号系统就是八卦,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无字天书”。最初,是通过符号来预测天气的变化的,可是,后来慢慢觉得除了气象,很多与生活有福安的东西都可以从中开发出来。也正是因此,文王才从八卦中演绎出了六十四卦。

周文王六十四卦,正是宇宙中揭开宇宙万物的六十四个密码,我们也称其为《周易》,但这个周字应该和周朝没有多大关系,而应该是周全,周到的意味。而这个六十四,也并非数学意义上的数字,而应该是宇宙中的数。因为”前者是死的,而后者是活的、会变动的”。而且这六十四卦也正是有伏羲八卦完全排列组合后得到的.。后人们占卜时用的就是周文王的六十四卦。说到占卜,我们都应该要清楚它是有道理的,但是不科学。因为,它有时候准,有时候不准。它是一种事情发生什么结果的一种概率,而这个概率只有六十四分之一。其实,并不是逢事都要去占卜,它只是在我们遇到事情的确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给我们的一种参考。而这是我们也可以多画几个卦来作为参考,这样考虑问题会更周全一些。从这个方面讲,这六十四卦也确实为我们后人提供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实,真正让《易经》拥有灵魂的是孔子。孔子晚而好易,并且在读完《易经》之后还赚没为它写了《易传》,也称《十翼》。“他就像是《易经》的翅膀,孔子希望有朝一日,这部伟大的著作够飞起来。”但到现在,他老人家的愿望还没有实现。我们在此祝愿这部凝聚着先贤们智慧的《易经》能够早日“飞起来”吧。在今天看来,《易经》可以说是一门自然学科,但在孔子之后,又加上了人伦道德才使得它得以完整。

《易经》的初步完成基本上就经历了以上三个时期。有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之后,就是后人们对它的运用了。(当然,也有可能在今后也会有人在对《易经》加以补充)六十四卦是人们的参考对象,当然不能一一列举说明,但每一个卦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容,这便是吉、凶、元、亨、利、贞。

当我们看《易经》时,几乎每个卦的卦辞中都会出现这样则“吉”,这样则“凶”的字眼。其实易经中根本没有吉凶。而所谓的吉凶,就是:“顺易理者,有所得(吉);违反易理,有所失(凶)。而这个易理,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道”——自然规律。”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又应该以自然规律为标准,而不能凭人的意念,为所欲为。我想明白了这一点后,或许在我们的生活中,再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太纠结了。《易经》中,开篇便提到了元、亨、利、贞,乃君子之四德也。关于元、亨、利、贞的解释有好多。在这里,我想就增教授的解读来对此做一个简单的解释。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在《易经》中广泛出现,可以推断,它们其实是当时的通俗用语。元,即开始,合在一起叫元始,例如中国最古老的神就叫元始天尊。一个地方最早的寺庙也一定就叫开元寺了。亨,即为亨通、顺利。利,即利益,亨通之后当然要获利了嘛。贞,就是正的意思。这四个字合在一块儿的意思是说: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开始要小心谨慎,做好充分的准备,那样办起事来才会顺利亨通,然后才会得到收益。可是当我们获益之后,就要看这利来的是否正当,若是正当的话,就会贞下起元,元亨利贞,循环往复地把事情做大,否则就要小心了。我觉得这就是《易经》教我们的很好的办事的智慧。

《易经》中还有一句话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和辩证法是一样的,都是在叫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考虑它的阴阳两面,只不过这里的阴阳是变动的,正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样。而“道”,就是事物的本质,即自然规律,它正是阴阳所组成的。

《易经》对于刚接触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一本书,但它却是包含了很多的处世哲学,而这些其实都是我们经常用的,只不过我们是一种无意识的使用罢了。我们中国人在看待问题时,有许多看法都与西方人有很大区别,可能也是受到了《易经》的影响吧。在西方的“文化霸权”盛行全球的今天,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对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理性对待外来文化,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易经》作为这一切智慧的源泉,更不能被我们所忘记。建设文化大国,每个知识分子都有责任。

易经杂说读后感篇十二

中国人一般的观念,讲到《易经》就想到八卦,想到八卦就和唱京剧拿鹅毛扇穿八卦道袍的连了起来。好像学了《易经》以后,便可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能不能达到这个程度,可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易经》是不是包括了那么多东西,能不能知道过去、未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大的问题。

刚才提到唱京剧,我们对《易经》,从京剧《三国演义》中就可以了解到,中国京剧非常注重脸谱和服装,舞台上穿件八卦道袍,我们现在看起来像是妖道,实际上八卦代表了最高的智慧。所以有人说“《易经》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智慧中之智慧”,这是我们自己站在本位文化的立场来推崇《易经》的看法。

此外,我们看见京剧中的脸谱,有的在额上画一个太极图,就是表征这位剧中人的头脑中充满了智慧——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从这种戏剧艺术表现方面,就可以看到《易经》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被一般人重视的程度了。这是就好的一面看;就坏的一面看,一提到《易经》,有人就联想到那些跑江湖的、算命的、看风水的、卜卦的江湖术士。不管哪一种看法,都表示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认识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开始研究《易经》,所要走的路线,因为大部分人,以前还没有接触过,所以我们在这里先要使大家知道怎样去读《易经》这部书,先从怎样去认识它、怎样去了解它开始。至于深入的研究,有人研究了一辈子,也还没有搞清楚的,所在多有,包括我在内,研究了大半辈子,还跟一个初学的人差不多。实际上,讲这门学问,我自己都是战战兢兢的,觉得自己非常肤浅,没有办法向大家报告,不过有一点点可以提供大家的,只是一块敲门砖而已。

易经杂说读后感篇十三

《易经》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我还没上学的时候,家里一套厚厚的书,上面的两个大字,便是“易经”,这是爸爸最喜欢的书之一,听爸爸说,他小时候很穷,买不起书,便把老师的书借来,手抄了一本,连插图都是仔细的画上去的,我便觉得这是一本绝世好书,但当我认字了之后,却怎么也看不懂易经,总是翻着翻着就睡着了,而父亲却一遍又一遍的翻阅,从中领悟到了很多,有时候,爸爸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不记得东西放在了什么地方,都会用其中的卦象占上一卦,结果还很准,也许会有人说我迷信,但《易经》的卦象是有根据的,是科学的,有道理的,因此,真的好佩服爸爸可以把易经看的那么透,遇到难题,只要给他一个字,一个笔画数,就可以由此知道事物的好坏。而我却连《易经》的大概内容都不太理解,这学期有幸选了“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这门课,也给我一个名正言顺的读《易经》的时机。

《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是“群经之首”。卦是易经的总精脉,它具有象、数、理、卦象、卦德、卦辞的丰富哲理,自始至终是,卦分八个组,以宇宙万物自然之“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以阴阳互变为导线,象征天体运动是昼夜永不停息的'。又演绎出社会和人生万事的变化。它又具“数”的深邃特征——太极生两仪阴阳,在阴阳两态中,再加上一个阴态或者一个阳态,使三个态的阴和阳重叠连成一小卦,共有八个不同组合,便称为八卦,卦的形成是离不2开“三”的互相变通,“三生万物”的作用。三个小卦再加三个小卦重叠成一个双重六爻卦象,不同的卦象排列出有八组,八组八卦——八八卦。

在一起,但是,从学术角度来说,《易经》是一门科学,《易经》的形成过程是几千年历程,从伏羲先始画八卦,以后经过炎帝、黄帝,双从夏周三代,不断地演化,到周文王重新画后天八卦图,卦辞、爻辞,后来又经过孔子作《十翼》上下几千年中文化的结晶。它是源自历史各时期中统治们的权术经验、教训、功、利、德、贞的总结,也曾是历史朝代中的帝王国权者行使统治和执政朝纲时的《经论》和教诲书。但曾因卦被视为“占筮之辞”,披上了迷信的外衣,作为预测吉凶的辞令,卦成了古代头领们掌权和使用权力必定要使用的秘密的摇卦占卜。而早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各学派为它正名,他们认为是可生“以史为鉴”“灵警奇奥”的奇书。

易经杂说读后感篇十四

《易经》写的是主人公沈琵琶从港大求学到二战中香港失守、回返上海时期的内容。书中涉及到一大家子的混沌关系、人性在物质下的黑暗、香港战乱时期的艰难生活及男女学生的些微混乱关系、与比比的友谊。当然,最重要的是首次详细地披露了她与母亲掺杂着现实利益的难堪的关系,尤其是钱,使她看清了她母亲,也一点点地毁了对母亲的爱。一股冷凉寒意钻到骨髓里。相比之下,她在姑姑那更依恋、更觉温暖些。

她曾带笑地对她母亲说:“我心里一直都过意不去……可是我会把钱都还给你的。”她对母亲的爱令人心疼:“爸爸没有伤过我的心,我从来没有爱过他。”当历史老师布雷斯代资助她八百元,却被她母亲在牌桌上输光了时,她想“八百元,为什么偏偏是八百元”。

她写到自己的穷,当姑姑为省钱自己包包子吃时,她这样写“琵琶喜欢这些包子,皮子硬得像皮革,她偏喜欢吃,吃在口里像吃的是贫穷。我们真穷,她心里想,眼泪涌了上来。”这是一个太悲的故事,繁华落尽,往事成烟,忽忽若失。她的回忆是沉重的枷锁,劈伤读的人的心。可是,她的笔调,一贯地,缓慢,如船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她的笔下没有什么特别惊心动魄的情节,照旧地,琐碎的细节一路流淌下去。我觉得,她不像在写小说,而只是在诉说生活,琐碎、平凡。可是,看的字越是这样的沉静,说的话越是带着笑,然而,捕捉到的却是更深的悲与辛酸,直惹引你唏嘘与黯然。在战乱中寄人篱下、孤苦伶仃时,她说“失去生命,她失去的是什么?也许是活下去的机会吧。可是活下去的机会不等于是生命,生命没有近似的东西……她真正活过吗?太多的事情总是不请自来……太多的事情,却又一无所有。”

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单个人在繁华喧闹、无穷无尽的世界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个世界上到底谁比谁更幸福?我们谁也不清楚,也许大家都生活的很难。

易经杂说读后感篇十五

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典籍,易经具有深邃的思想和智慧。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易经,我通过阅读各种相关资料和书籍,进行研究和思考,总结了一些关于易经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从易经的基本理念、变卦的应用、修身养性、经营管理和风水风向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体会和感悟。

易经的基本理念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阴阳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相对的方面,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辩证关系决定了万物的生成与变化。五行学说则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些基本理念,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使得自己的思维更加全面和深入。

易经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变卦”了。变卦是根据六十四卦象所构成的卦爻的变动来推演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推演变卦,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研究过去的原因和结果。变卦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预测和适应未来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性格和生活态度。

易经还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易经认为,心性的净化和修养是追求成功和幸福的关键。通过修身养性,可以使自己的心境宁静、内心平和,从而更加细腻地感知自然和事物的变化,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此外,修身养性还可以使我们具备卓越的品德和修养,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人际交往的智慧,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底色。

易经对于经营管理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易经强调和谐的管理理念,提倡合作与秩序,运用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调整组织内外的关系。同时,易经还告诫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客观事实,注重谋略和计谋的制定和实施,以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胜利。

最后,易经经常与风水学联系在一起,共同指导人们的居住和环境布局。易经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合理布置房屋、调整方位等,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顺利。风水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有助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发展机会。

综合上述分析,易经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指导意义。通过学习和运用易经的思想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而这种思维和方法也能够弘扬传统文化和智慧,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易经的研究和传播,不断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以期收获更加丰厚的人生果实。

易经杂说读后感篇十六

《易经》是一部十分难读的书,很多人想读《易经》而不知从何着手,大家都以为《易经》是一部很神秘很玄妙的书。

历代贤哲有关《易经》的研究与着述,往往穷毕生之力,著作之富,亦属汗牛充栋洋洋大观,可惜的是历代的《周易》名家,都没有把他们的方法与心得,明白地告诉世人,因之史家多记其事而略其法,寻章摘句,望文探幽者,虽连篇累牍,然亦说多纷歧,使人如坠云里雾中,乃士大夫之易,对于一般社会大众,没有多大的帮助。

丁卯夏,于老古文化公司,得睹国学大师南怀瑾教授的《易经》讲稿,拜读之下,简直使我难以想象,我会以读江湖奇快传一样的心情,一口气将它读完,使我深深体会到古人“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的情景。

这本书所给我的印象--。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

《易经》本来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但这必须要先能入乎其内才可,初学者能像读武侠小说一样,那么传神、那么专注、那么引人入胜,实在是旷古以来仅有的第一部易学着述,这证明了《易经》“乾以易知,坤以简能”的说法是不错的,但也唯有真正懂得了《易经》的人,才能深入浅出,引喻举譬,说得这么清楚,这样明白,毫不隐僻含混,勉强凑合。本书引人入胜处,即在透过作者渊博的学识,把握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将人事与自然法则、历史规则结合为一。南先生以其极为严肃的治学态度,轻松的口吻,网罗逸闻,探玄寻秘,透露了《易》的消息与秘密。

这是一部人人读得懂的书。

始所周知,《易经》的难识难懂,由于象数的失传,本来艰涩的词句,幽晦不明的含义,已经造成了后人学《易》极大的文字障碍,复加以后世治《易》者纷歧不一的说法,使《易》愈以难识难晓了。南先生以其真知灼见,透过时代思潮与他丰富的人生经验,像写小说一样,极其平易地帮助我们解开了幽晦艰涩的苦结,使人人易知易晓,为青年学子、社会大众,牖启了一条崭新的学《易》门径。三圣心法,虽不敢说已由此可窥可见,但确已破解了千古以来学《易》的谜结。

这是一部融义理象数为一的书。

世人说《易》,有所谓“义理之学”者,有所谓“象数之学”者。义理之学是偏重人文的,这自晋朝的王弼开始,王弼主张扫彖,所谓“得意而忘彖,得彖而忘言”,宋儒附之,遂使象数之学,隐晦了好几个世纪。象数之学,偏重心灵玄秘,是探睛索隐,寻求前识的学问,亦即近代所谓的心灵学、神秘学之类,在人们心理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两种思想,极其泾渭,前者形成士大夫的独家殿堂,后者流入江湖,往往成为江湖术士混饭吃的工具。不知古人象数之学,本为演绎自然、阐明《易》理而设,如所谓“悬彖着明”,使人们透过了“象”的启示达到“明”的境地,明白事的悔吝,动的休咎。人们十。何才能见了这个彖而知所趋避?那必须要透过一种特殊的方法与程序,这个方法,各家不同,有管辂虞翻的、有焦赣京房的、有邻康节的……但他们的基本原理却是一样的,也都是彖、理、数的综合运用而已。

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不就是和《易经·系传》所说的“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的道理是一样的么?《易经》的一切作为,都是在“明于忧患之故,以前民用”为目的,可知后人执象数而弃义理,失去了古人作《易》的本旨,必将流入“其蔽也贼”的后果,扫彖而得意,也明显地违背了《易经》“洁静精微”的精神。

这是一部与人人有关的书。

前面说过,《易经》是为人事而设,这点《易经·系传》“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已说明了一切,所以尽管《易经》包罗了天地间的一切学问,但这些莫不与人事有关,古人“不学《易》不可为将相”的话,虽然不错,但将相毕竟是芸芸众生中的极少数,“百姓日用而不知”,可见《易经》是与社会大众人人有关的了,也可以说上至将相,下至几庶,几天地之间的莫不与《易经》有关。南教授在本书中说明了支为什么止于六,人生的历程,也是如此,一个卦的六支,往往就是一个人一生各个阶段的指标,也可以说是人生经历的寒暑表,这中间已包括了亨通的、困阻的、危殆的、复苏的种种事实与启示。固然《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支,四千九十六卦之,无一不为人事而设,但这多是告诉占者占得此卦此爻如何如何,本书作者却明白地指出了不待占而知的全部人生,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所应遵循的法则与规范。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学《易》的捷径与秘诀。

近代科学,关于学习的方法有着很多研究,教育家们希望能透过这种研究,来训练记忆,帮助学习,对于近代的教学活动,助益很多。但是生活在过去的人,在学习上便没有这样方便与幸福了,他们只有一个方法--老师教,学生学。聪明的人在吃足苦头之后,也往往会悟出许多科学的方法与技巧,来帮助学习,便利记忆,但他们却又不把这些方法告诉后人,使后来的人照着他们原来的路子去摸索,去碰撞。当他们吃足苦头后,又悟出了许多新的方法与技巧,也不告诉他们的学生,仍旧让他们自己去摸、去碰。我们的教育就是在这样情形下,不知道使后世学子多走了多少冤枉路。邵康节学《易》于李挺之,就有过这种故事。当时邵康节向李挺之学《易》,邵康节请求李挺之给他一点提示,不必明白说出内容即可。李挺之告诉了他“一二三四”几个数字,邵氏在易学上从此自成一家,在易学上的成就,可谓中世纪末的第一人。

在本书中一开始,南教授即将他个人过去学《易》所吃的苦头,不厌其详地告诉大家,他毫不保留地把他因而知之的方法与心得,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如果我们不学习《易经》则已,假如我们打算拿《易经》来玩玩,有关《易经》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卦名、卦序、八宫卦变、六十四卦方圆图等,却必须详知熟记。本书中有很多学习《易经》的技巧与要领,使我们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易经杂说读后感篇十七

《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该喝的蜜你必须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一感悟:心有乾坤神闲气定——戒除浮躁。

当人们浮躁的时候,应该想想那浩繁飘渺无穷无尽的宇宙,为什么它能够数亿年的时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法则,遵循自己的规律不动遥。

第二感悟:锲而不舍奋发进取——磨掉幼稚。

如果说一个成年人很幼稚,就不是那么好听了,多少有点讽刺的意味。说明他(她)不懂事理,不辩是非,不通达。说重一点就是他(她)很傻。

第三感悟:目标明确果断前行——战胜疏懒。

要找聪慧者,要找我们的“启蒙”老师作为指导,而不是“启蒙”老师来找我们,如果“启蒙”老师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四感悟:等待时机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积蓄。等待是一种信念。人们之所以等待,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

第五感悟: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争执。

我们必须学会反省,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后会把事情办咂,甚至走向歧途。当我们做事之后反省了,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就可以为以后的成功铺好路。

第六感悟:伸张正义宽厚仁慈——化干戈为玉帛。

国家出师有名,惩恶扬善,是为了伸张正义,为天下人谋福利,这是大义;同样一个人也能出师有名,而这个“师”就是“小师”。就是人们心中的正义之道,就是做正义之事,这个义也是小义。

第七感悟:相亲相爱和平共处——赶走孤独。

爱需要相互帮助,爱需要相互依靠,爱需要理解,爱需要交流,爱需要磨合,爱需要缘分,爱可以赶走孤独。

第八感悟:以退为进蓄势待发——鼓足干劲。

提起以退为进,我们不禁想起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胯下之辱,退一步进两步这些先人们留下来的典故。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故事吧。这种海阔天空表示让自己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第九感悟:奋勇前行坚持真理——靠近成功。

成功固然是每一个人所向往的,但成功的前提必须奋勇前行坚持真理,没有奋勇前行,成功只能是一个泡影;没有坚持真理,成功只能与我们背道而驰。

易经杂说读后感篇十八

《周易》这本书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听说过了,不过它比《论语》这些书要神秘得多,我还记得是从外公那里第一次看见这本书的。正是过年,淘气的表弟不知道从哪里翻出来了一本发黄而且还没有封面的书,结果外公很宝贝地拿过这本书,不让表弟玩。外公就说这是《易经》,然后叔伯们,姑丈们都说这本书很好因为年纪太小,记不太清楚,不过,《易经》是一本好书,我从小就知道。

大学后,专业的原因我正式有机会阅读了这本书,而且知道《易经》也叫《周易》。

看了才知道,这是一本关于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及卦辞、爻辞的书。简单一点说,就是类似于看风水,算命的书。难怪外公会读它我外公的业余兴趣是帮人家楼房看风水。

不过,虽然是关于算卦的书,不过我还是怀着浓厚的兴趣读下去,因为我得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名言居然是出自于《周易》,我想,这本书不会那么简单,应该是一本充满哲学的`书。

作为四书五经中的一本,《周易》在古代是专门用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也讲述了怎么处理自然与人,人与人的关系。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04613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