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一数教学内容(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14:52:05
2023年数一数教学内容(大全14篇)
时间:2023-11-28 14:52:05     小编:BW笔侠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数一数教学内容篇一

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现阶段函数的概念,理解定义域的概念

2.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使用函数模型研究生活中简单的事物变化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思想。

重点让学生理解现阶段函数的概念,定义域的概念。

难点用函数模型去研究生活中简单的事物变化规律时,如何确定定义域。

学情

分析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的学生,有朝气,有活力,爱实践,爱生活。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函数概念,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法与学法教法:微课视频中包含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的使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

1.动画设计《世界在不断的变化》

2.专业录频软件;

3.视频后期处理软件;

5.其它图片、背景音乐。

课前准备

复习初中数学函数概念

教学过程

环节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世界在不断的变化》

老师解说:这个世界在不断的变化,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话“这个世界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这个世界一直在改变”。聪明的人类为了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生存,想出了很多记录世界变化规律的办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好办法,它就是数学函数,函数是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

1看视频。

2听老师解说,函数是研究世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

3了解函数的作用,对函数产生兴趣。

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对学生讲解,让学生了解函数是用来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这样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函数的功能,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又回顾初中学习的数学函数的定义。

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更x和y,在某一法则的作用下,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其相对应,就称y是x的函数,这时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用一个生活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实例:到学校商店购买某种果汁饮料,每瓶售价2.5元,那么购买瓶数x,与应付款y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y=2.5x.瓶数x在自然数集中每取定一个值,应付款y就有唯一一个值与其对应,我们可以运用对应关系y=2.5x去进行方便的运算。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自变更x只有在自然数集中取值才有意义,其实如果我们细心研究所有已知函数,就会发现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使用函数模型描述世界变化规律的前提.所以我们重新定义函数,将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用集合d来表示.函数的定义:

知识总结

(1)函数的概念。

(2)强调用函数来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前提是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即定义域。

学生回顾本次微课所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化本节课重点,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环节四实例检测

实例:文具店出售某种铅笔,每只售价0.12元,应付款额是购买铅笔数的函数,当购买6支以内(含6支)的铅笔时,请用表达式来表示这个函数.要求学生把做题结果拍成照片,发到邮箱,及时反馈.学生练习,并把做题结果拍成照片,发到我的邮箱,并通过qq与学生进行交流实例巩固今天学习的函数概念。

数一数教学内容篇二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数据的收集及整理

教具准备:

统计图若干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从幼儿园到现在,你们参加过哪些比赛呢?

生自由发言

……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啊!这一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统计。(板书课题:组织比赛)

二、调查统计,解决问题

1、调查准备明确要求

生:这是一张“最喜欢的活动统计图”,有5个直条,下面写着跳绳、踢球、其他,还有两个括号。

生回答

生发言

2、调查收集整理数据‘

(1)小组调查活动(配音乐)

(2)小组汇报结果

生发言

生自由发言

(3)制作班级统计图

师:请小组长分发2号信封里面的统计图,并请各位小朋友把调查项目补充完整。请各位小朋友根据各组的统计结果,来作班级记录。

生活动,指一名板演

师:象这样的统计图,我们就把它叫做“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师:老师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课后去完成?你们准备怎样进行调查统计呢?

生自由发言

三、应用拓展实践创新

数一数教学内容篇三

学习目标:

1、理解总体与样本的关系,认识并体会统计估计的意义,实施办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理解用样本平均数、方差推断总体平均数与方差。

重点、难点

体会统计思想,并会用样本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平均数和方差。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1、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总体是xxx,个体是xxx,样本是xxx,样本容量是xxx

2、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

3、方差的计算公式是

二快乐自学:

阅读教材p140―144完成下列练习。

1、在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去推断总体的情况,这就是思想。

2、用样本平均数、方差去估计总体的xxx然后再对事件发展做出决断、预测。

3、在“说一说”及“动脑筋”中,分别是可以用样本的

去估计总体的xxx、

4、例题是通过计算零件直径的方差来得到机器两个时段的运作性能是否稳定正常的。

三、巩固练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数一数教学内容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准备:每个小组四样奖品:糖、小星星、橡皮、铅笔各100个。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与学生自然和谐的交谈了解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认知基础,掌握学生口头唱数的情况,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使学生感知到口头数数容易,但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可不太容易,指导学生数数时要注意手口一致。)

教师与学生交谈:

1.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谁能从0数到20?(请一名学生数。)谁能接着往后数?(预计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数到100,但数到100后学生可能数得不整齐了,部分学生开始出错了。)

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啊!

3.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这位学生指着,大家跟他一起数。)

今天来上课的人数比我们以前学过的20多一些。

4.刚才大家数数的时候数得那么好,可是数人数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看来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还真不太容易!不过没关系,只要大家像刚才那位小朋友一样,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相信你们一定能数对!

数一数教学内容篇五

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 ,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

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 接的小球。

2、课件:flash课件——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3、录像:三环过山车运动过程。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物体做曲线 运动的条件、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录像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认识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线速度与角速度概念; 通过讨论、释疑、活动、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过对钟表指针和过山车两类圆周运动的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设置地月对话的情景,引入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再通过多媒体动画辅助,并与 匀速直线运动进行类比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线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过观察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沿切线飞出,以及由旋转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这两个演示实验,直观显示得出。

本设计强调以视频、实验、动画为线索,注重刺激学生的感官,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体现“建模”、“类比”等物理方法,学生的活动以讨论、交流、实验探究为主,涉及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对学习价值和意义的感悟。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情境i 录像,演示,设问1

播放录像:三环过山车,让学生看到物体的运动有直线和曲线。

演示:让学生向正在做直线运动的乒乓球用力吹气,体验球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设问1: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情境ii 观察、对比,设问2

观察、对比钟表指针和过山车这两类圆周运动。

设问2:以上两类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钟表指针所做的圆周运动有什么共同特 征?建立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情境iii 演示,动画

情景:月、地快慢之争。

多媒体动画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比较得出线速度表达式。

演示1:用细绳捆着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突然松开绳的一端,看到小球沿着圆弧切线方向运动。

演示2:通过实物投影演示旋转的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显示线速度的方向。

情景:变换教室内电风扇的变速档,看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不同情况,引入角速度概念。

多媒体动画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比较得出角速度表达式。

活动 讨论、实验、交流、小结。

识别: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周运动可以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了解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以及是否具有建模能力。

观察分析:磁带、涂改修正带、自行车链条等传动设备中,两轮轴边缘各点的线速度有何关系。了解对线速度概念的理解情况。

算一算:计算壁挂钟的时针、分针、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和它们角速度的倍数关系。了解能否通过实际测量获取有用数据,灵活运用线速度的公式和角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小实验:提供回力玩具小车,玻璃板,建筑用黄沙,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说明汽车车轮的挡泥板应安装在什么位置合适,了解对线速度方向的掌握情况。

释疑:评判地球与 月亮之争。

小结:幻灯片小结。

3、教学主要环节 本设计可分为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播放录像和演示,归纳物 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第二环节,通过观察对比,建立理想模型,归纳匀速圆周运动特征,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第三环节,以情景激疑引入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借助多媒体动画,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线速度、角速度定义和公式。

第四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针对几个实际问题开展讨论、探究、交流,深化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案示例

第一环节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创设情景] 播放录像:森林公园三环过山车的运动。

[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说说过山车都做了哪些不同性质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2、什么条件下物体将做曲线运动?

[结 论] 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引 言] 运动轨迹是圆的曲线运动叫做圆周运动,下面我们就从圆周运动开始学习如何对曲线运动进行研究。

第二环节 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圆周运动,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匀速转动的,而过山车的圆周运动列车的速度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提出问题] 怎样给匀速圆周运动下定义呢?(引导学生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匀速圆周运动)

[结 论] 质点在任何相同时间内,所通过的弧长都相等的圆周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它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引 言] 我们如何对圆周运动进行研究呢?

第三环节 线速度、角速度概念

[创设情景] 地、月快慢之争

地球:我绕太阳运动1秒走29.79千米,你绕我1秒才走1.02千米,你太慢了!

月亮:你一年才绕一圈,我28天就绕一圈,你才慢呢!

[结 论] 线速度定义:质点经过的圆弧长度s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圆 周运动的线速度。

公式: 单位:m/

[问 题] 速度是矢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是怎样的?

2、通过投影仪观察旋转圆盘边缘红墨水飞出的情景以及落在纸面上的径迹分布;

[结 论] 线速度方向:沿圆弧的切线方向

线速度表示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它是矢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是不断改变的,所以匀 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是“匀速率”的意思。

[情 景] 打开教室内的电风扇,变换不同的档观察它转动的快慢。(引导学生认识要引入与线速度不同的、描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问 题] 怎样描述圆周运动转动的快慢?

多媒体动画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结 论] 角速度定义:质点所在半径转过的角度 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公式: 单位:rad/

第四环节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

3、提供壁挂式钟,刻度尺,请同学们通过测量算一算时针、分针、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并交流计算的方法;根据钟表各指针的行走特点,找出它们角速度的倍数关系 。

4、提供回力玩具小车,玻璃板、建筑黄沙,演示交流,说明汽车车轮的挡泥板应安装在什么位置合适?(将沙子倒在玻璃板上,让快速转动的玩具小车的车轮与沙子接触,观察车轮边缘沙子飞出的情形)

5、评判地球、月亮快慢之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知道了匀速圆周运 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引入了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学习了如何运用线速度、角速度概念和公式分析、计算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略

数一数教学内容篇六

人教版第一册数学第2~3页。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认数、数数,学会从1数到10。

能力目标: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能够数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

情感目标:在数数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新授课。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学会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从具体实物过渡到抽象的点子图。

多媒体课件,1-10的数字卡片。

情景教学法。刚入学的小朋友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观察画面往往只对其中色彩、人物等感兴趣。根据学生这个特点,通过创设情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与同桌交流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就放在数数的活动上。

一、情境引入

生:交流讨论并回答。

师:这些都是数学知识,数学课上要学习很多数学知识。大家刚才表现的都很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一数”(揭示课题)。

二、观察图片,展开新课

(一)多媒体出示一所“美丽的校园”图。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说,然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老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因为老师不认识小朋友,可以请一排或一列的同学依次站起来汇报)

(二)数图中的数量。

1.数出数量是1的。

师: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生可能回答: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一个足球),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表示出来。

师: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都可以用几表示?(生:用1表示。)出示数字卡片1,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

师:图中数量是2的都有哪些?表扬同学们观察的仔细。

师:有2位同学在用单杠锻炼身体;有2位同学很懂礼貌,在向老师问好;有2位同学在看书,讨论问题。那么,2位同学玩单杠、2位同学敬礼、2位同学看书,这些可以用几表示?(生:用2表示。)出示数字卡片2,老师领学生一起读一读。

3.数出数量是3的。

师:图中数量是3的都有哪些?

师:有3位同学在跳绳锻炼身体;有3个板凳。那么,3位同学跳绳,3个板凳可以用几表示?(生:用3表示。)出示数字卡片3,请学生读一读。

4.做一个“火眼金睛”的游戏,依次数出数量分别为4、5、6、7、8的事物。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找到图片中数量分别是4、5、6、7、8的事物分别是有哪些?

师:学生回答,(表扬)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

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图片中数量分别是4、5、6、7、8的物体分别是哪些,并且在图片中标记出来。

5.认读9、10各数。

通过课件呈现数量为9和10的四幅小图片,让学生分别数一数(左上)小女孩的表情有几种,(右上)颜色有几种,(左下)草莓有几颗,(右下)小提琴有几把。让学生清楚地认识9和10。

(三)认读1-10各数。

1.按顺序认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数字,先从小到大读。增加难度:从大到小读。

2.不按顺序读:随机指数让学生读。

三、知识应用

(一)出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数一数每种水果的数量。

(二)出示第二幅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图片中苹果、蜜蜂、蝴蝶等事物的数量,将不同事物对应的数量和数字进行对应连线。

四、学习儿歌

五、课后作业

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教学中为了让他们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就要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观察图上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数出图中人或各类物体的数量”听得既清楚又明了,于是他们就兴趣盎然地开始讨论。这是新校园,有1根旗杆、2副单杠,3位同学在跳绳...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听清老师的要求。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个角度来说,或许“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往往会摧毁一个人的自信,甚至因此抑止了学习的欲望;而一次小小的成功却能激发一个人潜在的能力和自信,使他上课时更能专注倾听他人的讲话,走向成功。作为教师,把握住这种成功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促使其在今后的课堂上听课更专注。

数一数教学内容篇七

1.总理衙门的设立(设立的原因、时间、主要职权范围、性质及评价);辛酉政变;“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2.通过分析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主要职权范围、性质,使学生认识到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但也便利了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干涉中国内政。总理衙门的设立,加速了中国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化。通过学习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使学生认识到辛酉政变是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的开始,清朝统治日益腐败。

3.通过对清廷政策调整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政策调整带有屈于列强侵略,力图剿杀农民革命的时代特点,清政府正逐渐沦为外国人侵华的统治工具。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摇摇欲坠,已无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同时,抵御列强的军事侵略。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政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清政府被迫调整了对内对外政策,以巩固统治。清政府的阶级本质决定了其向列强妥协求和,以得到列强帮助,镇压人民革命。对内对外政策的调整导致了此后清政府处理对外事物时的软弱无力、卑躬屈膝以及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政策的调整也使得主张对外妥协和好的洋务派当政,为以后的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条件。此外,在镇压人民革命和抵御列强入侵时,满族的腐朽被彻底的暴露出来,清廷不得不开始倚重汉族地主,这样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主要,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成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汉族官僚势力扩大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朝政治的一大特征。

重点分析

总理衙门、辛酉政变及其影响是本课的重点。清朝设立的总理衙门与前朝设立的对外机构在地位、设置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它是中国在遭受外国侵略、主权丧失、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背景下成立的中央机构,这就注定了它将成为列强控制中国中央政府的工具。他的建立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对晚清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辛酉政变及其影响之所以是本课重点,是因为辛酉政变后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抵抗外来侵略变为妥协和好,并开始走上公开勾结的道路。清政府对外政策的改变,导致此后清政府在处理对外事物时,不惜以割地赔款、出卖主权来求得与列强和解,这使中国不可逆转的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慈禧的掌权与恋权也使中国失去了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机会。

重点突破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回答“总理衙门何时设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立总理衙门?”等问题,使学生掌握有关“总理衙门”的基本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宋朝市舶司与总理衙门设立的背景、管辖范围等,使学生理解总理衙门有利于列强控制清朝的内政和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在辛酉政变之前,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何时发生的辛酉政变?”“何人发动的辛酉政变?他们为什么要发动辛酉政变?”“为什么列强对辛酉政变采取“无异议”的态度?”等问题,使学生掌握有关“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的基本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辛酉政变后清政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学生理解辛酉政变产生的影响。

难点分析

中外反动势力“合作”新格局为什么会出现。中外反动势力“合作”新格局的形成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使列强认识到只能通过扶植清政府,才能保护其业已取得的侵略权益,并获得更多的权益;另一方面,清政府在列强入侵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以摇摇欲坠,由于阶级本性所决定,它必然选择依靠侵略者,镇压革命,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由于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综合分析能力有限,因此在理解这一问题时会有些困难。

难点突破

通过学生回答“辛酉政变后,在清政府中掌握实权的是哪些人物?他们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列强对待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为什么会由‘中立’转为协助清政府剿杀?”等问题,和讨论“清朝对内对外政策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年代发生如此生变化?”“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理解中外反对势力相勾结的局面出现的原因。

课内探究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以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并进行小组讨论。之后,各组提出本组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由其他同学回答或大家讨论得出答案。教师就学生未涉及到的问题提问,使学生能较深入的理解本课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章第一节清朝政局的变化

重点:总理衙门辛酉政变及其影响

难点:中外反动势力“合作”新格局为什么出现

教学过程:

利用ppt文件向学生介绍本章学习内容。

通过提问学生: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给清政府带来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导入新课。

向学生提出其在自学中所要回答的问题:

清朝政局何时开始变动,怎样变动,为何要变,变化带来了哪些直接影响?

由学生分组进行自学,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并整理出本学习小组在自学中遇到的本组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

先由学生回答教师在前面提出的问题,之后,各组派出一名代表提出本组的问题,由学生讨论回答或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答案。

学生有可能会提出一下问题:

“清朝政局的变化为什么是在19世纪60年代,而不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9世纪60年代前的中国为什么不设立外交机构?”、“列强和慈禧为什么都要重用奕訢?”等问题。

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时,教师应将这些问题根据本课内容以及问题的难易程度分类,按照课文内容的编排顺序逐一解决。并穿插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多少提出问题:

“总理衙门何时设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立总理衙门?”、“宋朝市舶司与总理衙门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在辛酉政变之前,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何时发生的辛酉政变?”、“何人发动的辛酉政变?他们为什么要发动辛酉政变?”、“为什么列强对辛酉政变采取“无异议”的态度?”、“辛酉政变后清政府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辛酉政变后,在清政府中掌握实权的是哪些人物?他们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列强对待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为什么会由‘中立’转为协助清政府剿杀?”、“清朝对内对外政策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年代发生如此生变化?”、“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清朝为什么改变倚重满族官员的既定方针开始重用汉族官僚?”、“被清政府倚重的汉族官员主要有哪些,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数一数教学内容篇八

数一数

教材第2~5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1、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初步教会学生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学习、爱科学和团结友爱的思想品质。

重点难点

了解数数、认数的情况,掌握数数的方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学具

“美丽的校园”的挂图或多媒体课件,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口头数数

“同学们,你们能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同桌两人一组互相数数。

集体交流:先请几个会数数的同学数给同学们听,再请不会数的同学试着数几次。

二看图数数

1、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显示:一所美丽的校园。

先出示一位老师,再出示两位学生(学生:“老师好!”同时敬礼。老师:“同学们好。”),接着陆续出示一组一组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们都在干什么。然后出示从天边飞来7只鸽子(伴有哨音或鸟叫声)及美丽的校园。

老师启发提问:“这是什么地方?”

“学校。”

“对,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请你们仔细看看,这里有什么,数量是多少呢?”

先让学生自由地观察。

再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

最后全班交流,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当学生每说完一种时,老师启发提问:“还有什么?”

2、数图中事物的数量。

老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按数目从小到大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

(1)数数量是1的人和物。

提问:“图中有几位老师?”

回答:“一位老师。”

配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位老师并加上圈。

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1”?

引导学生答出:“一面国旗,一个小花坛,一个足球场……”

老师引出:像这样,一面国旗,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课件同时在图的左边出示数字“1”。学生自己读一读,认识数字“1”。

(2)数其他数量的人和物。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老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同学到前边数给大家看。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然后让学生自己再指一个数一个,重数一遍。注意口、手要一致才能数对。

(3)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老师逐一板书出1~10各数。

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数。

同桌互读。

集体交流,先找学生从1读到10,再从10读到1。游戏结束后老师指一个数学生读一个数。

还可以拿1~10的10张数字卡片玩“儿童读数”游戏:把卡片背面朝上拿好,然后翻一张,看谁很快认出是几,这张卡片就先归谁,最后谁得的卡片多,谁就是获胜者。游戏结束后把卡片归还。

3、数身边的实物。

刚才这幅图中有数量是1的,是2的,是3的……

你身边的人和物哪些是这些数量呢?请仔细观察,看谁说得多。

老师引导: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几支铅笔?一组有几名同学……

可引导学生这样叙述:我有3支铅笔,用3来表示;一组有5名同学,用5来表示……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一的第1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再认真数。

2、练习一的第2题。

先让学生数一数上面四幅图中小动物的个数,再数一数下面四幅图中小圆圈的个数,然后把上、下相同个数的图片连起来。

数一数教学内容篇九

1、棱柱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的性质

(1)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对角面)是平行四边形

2、棱锥

棱锥的性质:

(1)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3、正棱锥

正棱锥的定义:如果一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1)各侧棱交于一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3)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a、相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体中有三对异面直线,若有两对互相垂直,则可得第三对也互相垂直。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数一数教学内容篇十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

1、测量原理

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2、让学生自己归纳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

(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4)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

5、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四)课堂小结:1、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什么是弹力?

2、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五)巩固练习:

1、乒乓球掉在地上马上会弹起来,使乒乓球自下而上运动的力是,它是由于乒乓球发生了而产生的。

2、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它有一个前提条件,该条件是,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作的。

3、关于弹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这类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

b、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

c、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弹力不可能无限大

d、弹力的大小只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4、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b、万有引力c、地面对人的支持力d、人对墙的推力

5、两个同学同时用4.2n的力,向两边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提纽,此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是。

(六)布置作业:

六、课后反思:

数一数教学内容篇十一

教学目标: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

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出示彩色挂图,教学数数。

(1)质疑:教师:“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如:能用“1”表示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能用“2”表示的有: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

2.找一找,数一数: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园里,教室里看到的东西。

师: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3.扩展训练:

(1)关于方位的认识:

(2)动脑动手:

1.你喜欢画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画什么,要画得和左边同样多。

2.练习2第一、二题

三、小结:

数学课有趣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今天的数学课,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很认真。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今天这样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课外观察作业

1、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2、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数一数教学内容篇十二

1、初步学习按顺序观察并数出图中人和物的个数。

2、学习指物数数,认相应的数字。

3、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按一定的顺序指物数数。

按一定的顺序指物数数。

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师:“小朋友们,你已经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从现在开始你要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会数数吗?会看钟表吗?会认识积木的形状吗?买完东西会算帐吗?这些生活中的事情都离不开数学。现在请小朋友看数学书的封面,最大的两个字就是“数学”,画面中三个小朋友手里拿着的彩色纸鹤里面藏着很多数学知识。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

二、引导观察,指物数数。

出示挂图:

1、看图,无序观察。(学生看到什么说什么,同桌互说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2、引导学生有序观察说完整地话。

(1)边指边数出数量是1的人或物。(你能数出各种东西的数量吗?)

师:“有几面国旗?还有什么的数量也是1?”

(2)边指边数出数量是2-10的人或物。

(3)按顺序数一数画面上1-10的人或物。

3、联系实际,观察教室里的实物数数。

(1)数一数,教室里有几扇门?几个窗?几盏灯?

(2)横着数,一排有几张桌子?竖着数,一行有几张桌子?

三、指图数数,认识数字。

1、出示4-5页图,数一数每个圈里各有几个物体?认识对应的数字。

2、指名到黑板前指着任意一个圈内物体数出物体个数,读出相应的数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观察周围物体,并数一数个数。

数一数教学内容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在估计活动中,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估计的方法。

2、在估计的活动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加深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活动――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一些简单的、数目较小的事物进行了估计,如抓一把小棒估计有多少根、估计物体的长等。

本节课要求学生先估计有多少片树叶,再具体地数一数。二年级学生对这种数量较多的事物估计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结合现实生活安排了一些生活中需要估计的素材,按从易到难的坡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估计的方法,也使学生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能提供比较好的教学条件(如实物展示平台、电脑多媒体),学生基本是城市的学生,但有部分学生基础不够好,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因此,在本节课中,有些活动安排为四人小组,目的在于让学生互相之间有所帮助、启发,互相学习。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

(1)开联欢会买糖,需要知道一罐糖大约有多少颗?

(2)学校组织大家看电影,需要知道电影院约有多少个座位?

(3)写一篇作文,需要知道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

提出问题:生活中如果遇到这种只要一个大概数据或无法细数的情况时,该怎么办?

生1:可以猜想。

生2:以前我们学过估计,可以用估计的方法。

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学会如何进行估计。

(反思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平时很少能想到用估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将这些问题罗列出来,让学生感到估计的重要性。这些问题平时就发生在身边,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

1、活动1:买糖

师:学校要开联欢会了,准备买些糖,商场里有这样三种包装的糖。(出示糖罐)第一罐约有50颗糖。请你仔细观察,然后估计第二、第三罐约有多少颗糖。

生:第二罐约有100颗糖,第三罐约有糖果150颗。

师:你是怎样进行估计的?

生1:我是根据第一罐有50颗糖进行估计的.。

生2:我发现,第二罐糖大约是第一罐的两倍,第三罐糖大约是第一罐的三倍。

(反思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估计的方法,根据第一罐来估计另两罐糖的颗数。)

2、活动2:估计题目数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估计的方法,然后集体交流。)

生:我们估计有200多道题。

师:你们是怎样估计的呢?

生1:我先数了一下一列大约有30道题,共有8列,大约就有200多道题。

生2:我们将这张试题对折,发现半张试卷大约有100多道题,那么一张试卷大约就有200多道题。

(反思当我提出要学生帮忙时,学生的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在小组讨论中,很快就找到了估计的标准。学生从中体会到要估计数量比较多的事物时,首先要找到一个标准。)

3、活动3:数黄豆

(四人小组估计,然后集体交流。)

生1:我们估计有500多粒。我们先用手抓一把,数了一下大约有50粒,然后估计袋中的黄豆大约能抓10把。

生2:我们估计有500多粒。我们找了一个小量杯,先估计一量杯大约有20粒,袋中的黄豆需装25量杯。

生3:我们把黄豆堆放在桌子上,分成大体相同数量的10堆,数其中的1堆是52粒,10堆就是500多粒。

(三)课堂小结

师:想一想在上面的活动中,同学们是如何进行估计的。

(反思学生的想法之多,出乎我的意料,无论是分、抓,还是数、量,都体现了一种方法:先找一个标准或先确定若干份中的一份是多少,再估计整体有多少份。)

活动4:有多少片树叶

师:智慧老人也想考考大家,请同学们估计书上第39页的树叶有多少片。

(1)观察图,做出估计,并将估计的结果写下来。

(2)验证估计的结果,具体数一数。

(3)集体交流估计的方法。

生1:我先数出2行有30片,再看树叶大约有7个2行,所以大约有210片。

生2:我觉得可以用同样大的正方形圈起来,看一个正方形内有多少片树叶,然后看看可以分几个正方形。

师:你又是怎样数的呢?

生1:我先将它分成两行一组,两行有30片,数有7个两行,7组就是210片,再加15片就是225片。

生2:我将它平均分成四份,数其中的一份是50片,4份是200片,再加剩下的25片就是225片。

生3:我们的方法与他们的基本相同,但他们的方法更好一些。

(反思二年级学生还未学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所以这种每行有15片,有15行的计算还不能直接计算出来。但有了前面三个活动的铺垫,学生比较容易地就想到将这些树叶先分若干份,数其中一份的方法。)

(四)深化练习

在报纸上找一篇文章估计有多少字。

数一数教学内容篇十四

1、在估计活动中,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估计的方法。

2、在估计的活动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加深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活动――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一些简单的、数目较小的事物进行了估计,如抓一把小棒估计有多少根、估计物体的长等。

本节课要求学生先估计有多少片树叶,再具体地数一数。二年级学生对这种数量较多的事物估计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结合现实生活安排了一些生活中需要估计的素材,按从易到难的坡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估计的方法,也使学生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校能提供比较好的教学条件(如实物展示平台、电脑多媒体),学生基本是城市的学生,但有部分学生基础不够好,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因此,在本节课中,有些活动安排为四人小组,目的在于让学生互相之间有所帮助、启发,互相学习。

(一)情境引入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

(1)开联欢会买糖,需要知道一罐糖大约有多少颗?

(2)学校组织大家看电影,需要知道电影院约有多少个座位?

(3)写一篇作文,需要知道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

提出问题:生活中如果遇到这种只要一个大概数据或无法细数的情况时,该怎么办?

生1:可以猜想。

生2:以前我们学过估计,可以用估计的方法。

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学会如何进行估计。

(反思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平时很少能想到用估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将这些问题罗列出来,让学生感到估计的重要性。这些问题平时就发生在身边,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

1、活动1:买糖

师:学校要开联欢会了,准备买些糖,商场里有这样三种包装的糖。(出示糖罐)第一罐约有50颗糖。请你仔细观察,然后估计第二、第三罐约有多少颗糖。

生:第二罐约有100颗糖,第三罐约有糖果150颗。

师:你是怎样进行估计的?

生1:我是根据第一罐有50颗糖进行估计的。

生2:我发现,第二罐糖大约是第一罐的两倍,第三罐糖大约是第一罐的三倍。

(反思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估计的方法,根据第一罐来估计另两罐糖的颗数。)

2、活动2:估计题目数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估计的方法,然后集体交流。)

生:我们估计有200多道题。

师:你们是怎样估计的呢?

生1:我先数了一下一列大约有30道题,共有8列,大约就有200多道题。

生2:我们将这张试题对折,发现半张试卷大约有100多道题,那么一张试卷大约就有200多道题。

(反思当我提出要学生帮忙时,学生的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在小组讨论中,很快就找到了估计的标准。学生从中体会到要估计数量比较多的事物时,首先要找到一个标准。)

3、活动3:数黄豆

(四人小组估计,然后集体交流。)

生1:我们估计有500多粒。我们先用手抓一把,数了一下大约有50粒,然后估计袋中的黄豆大约能抓10把。

生2:我们估计有500多粒。我们找了一个小量杯,先估计一量杯大约有20粒,袋中的黄豆需装25量杯。

生3:我们把黄豆堆放在桌子上,分成大体相同数量的10堆,数其中的1堆是52粒,10堆就是500多粒。

(三)课堂小结

师:想一想在上面的活动中,同学们是如何进行估计的。

(反思学生的想法之多,出乎我的意料,无论是分、抓,还是数、量,都体现了一种方法:先找一个标准或先确定若干份中的一份是多少,再估计整体有多少份。)

活动4:有多少片树叶

师:智慧老人也想考考大家,请同学们估计书上第39页的树叶有多少片。

(1)观察图,做出估计,并将估计的结果写下来。

(2)验证估计的结果,具体数一数。

(3)集体交流估计的方法。

生1:我先数出2行有30片,再看树叶大约有7个2行,所以大约有210片。

生2:我觉得可以用同样大的正方形圈起来,看一个正方形内有多少片树叶,然后看看可以分几个正方形。

师:你又是怎样数的呢?

生1:我先将它分成两行一组,两行有30片,数有7个两行,7组就是210片,再加15片就是225片。

生2:我将它平均分成四份,数其中的一份是50片,4份是200片,再加剩下的25片就是225片。

生3:我们的方法与他们的基本相同,但他们的方法更好一些。

(反思二年级学生还未学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所以这种每行有15片,有15行的计算还不能直接计算出来。但有了前面三个活动的铺垫,学生比较容易地就想到将这些树叶先分若干份,数其中一份的方法。)

(四)深化练习

在报纸上找一篇文章估计有多少字。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06477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