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要具备可操作性,能够指导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教案的编写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回忆我母亲教案篇一
理解回忆录的特点,了解文章的选材和布局,体会文中真挚的感情和简明平实的语言。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两课时;
2、课型:说读课。
三预习要求。
1、读课文,了解母亲的事迹;
2、根据课文第一层次练习“理解·分析”中的三个问题,理解课文记事的顺序和课文的结构布局。
四教学蓝图。
全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的教学板块:
1、整体感知课文,
2、整体理解课文,
3、整体赏析课文。
五教学主要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们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2、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情搜寻、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
同学们进行课堂说话活动:
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母亲是个好劳动。
3、教师小结。
教学板块之二:整体理解课文。
1、教师:《回忆我的母亲》鲜明地表现了回忆录的特点。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很多值得永远回忆的事情编织起来。请同学们读课文,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题,每人叙述一件事,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2、同学们读课文,理解分析文中的“事例”,准备进行说话。3、同学们以四人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说话活动。4、学生代表发言。5、教师进行小结:课文有一槌定音的开头,一线串珠的结构,一笔宕开的结尾,一语关情的抒情与议论。作为回忆录,文章从两大方面展示了母亲的形象。一是对母亲事迹的抒写,写了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和坚强不屈的性格。作者在写作中采取了情随事明的记叙方法,在赞颂母亲的优秀品质的过程中始终寄寓着对母亲的真挚感情。二是表达对母亲的感谢之情,从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方面表达了对母亲的由衷谢意,从而表现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之大,恩情之深。作者在写作中采用了寄情于事的方法,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深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教学板块之三:整体赏析课文。
1、教师:课文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勤劳朴实的特点。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但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因此,文中寓深意于平实、寄深情于质朴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品析。
2、请同学们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每位同学准备用……写(用)得好,写出了……”的句式说一句话。
3、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
4、同学们准备发言。
5、教师引导同学们进行赏析性说话活动,对课文语言的品析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1)品味作者在词语中渗透的情感。如“母亲是个好劳动。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这一段中,同学们可以说:“母亲是个好劳动”中的“好”字用得好……,“从我能记忆时起”用得好……,“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总是”用得好……,两个“还”字用得好……等。
(2)品味作者在句式中表达的情感。
作者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段,组合成不同的句式,在平实的语言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如“我应该感谢母亲”的反复倾吐,“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的反复咏叹,“母亲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回环往复,都是意蕴丰满、情感深厚的。
(3)品味作者在重要段落中抒发的浓重情感。
如课文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一段,有叙述,有议论,有抒情;有富于力度的动词,有表示强调的虚词,表达了作者极为浓郁的情感。又如课文的最后一段,一抒哀痛之情,二议如母亲一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伟大,三表自己的决心,语言质朴庄重,深沉之中涌动着激情,既抒写了深挚的孝心,又表现了博大的胸怀。
另外,文中大量褒义词语的运用,不少的突出中心句的段落,段中穿插的点点议论,都可以在同学们的品析、品味之中。
[创意说明]。
这个教学设计在如下方面表现出创新:
第一,课型设计创新。这两节课的课型设计为“说读课”。所谓“说读”,就是说说读读,读读说说,说了再读,读了再说。学生在“读”与“说”中完成对课文的感知、理解与赏析。由于要“读”,学生便占有了成块的课堂学习时间;由于要“说”,学生也同样占有大量的课堂活动的时间。如此三读三说,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也真正有了主体性的学习活动。这在这样的课型中,教师的讲析的分量大幅度减少,教师指导、调控的作用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二,思路设计创新:这两节课着眼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安排了三个重要的教学板块:整体感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整体赏析课文。这其中有三个地方表现出教学设计科学性与艺术性。首先,对课文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整体阅读而不进行肢解式的分析,教学视点、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次,三个教学板块彼此联系、彼此依存而又层层递进,前有铺垫,后有深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明晰单纯。再次,对学生的提问的量有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基本上做到少提问或者不提问,三个教学板块中都有引导着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一线串珠”的主问题而没有一个一个的提问,于是课堂上有学生阅读、思考、发言的活跃场面而没有一般教学中的“碎问碎答”。
回忆我母亲教案篇二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这看似平常的语言,深藏着朱德因母亲去世的悲痛,和对母亲无限的怀念。
2、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在平静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的爱。
3、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识大体、耐大劳的高贵品德和儿子对母亲的敬佩、感激之情。
回忆我母亲教案篇三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
朱德,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三、抄写词语,注音和解释。
迁徙()溺()死和睦()衙()门妯娌()节衣缩食宽厚仁慈。
四、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了解课文都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并找出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事例的语句。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
五、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六、朗读分析课文。
2、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些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请加以简单的分析。
七、作业。
阅读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该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共同探讨课后练习三,完成表格,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母亲经历的事情,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答案见教师参考用书。提问: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条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明确:一是“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仔细朗读这两个段落,谈谈你对这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明确:“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五、小结本文的布局特点。
1、以时间为顺序,点面结合,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
2、围绕中心选材恰当。
3、详略得当。
4、前后照应,过度和衔接自然。
六、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朴实,但是更难得的是它朴实中的真情实感。(教师应结合文中句子详细讲解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和四,抄写本课词语。
情爱母亲交融、升华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爱党、爱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
回忆我母亲教案篇四
学生分别查阅写作工具书,讨论。
明确: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这些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3、文章可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从第2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结束。这是文章第二部分。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有些同学对这样的划分可能有异议,主要在14、15段上。暂时搁下,待深入分析到具体段落层次时再研究讨论解决。)。
4、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写了两句。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联系前面回忆录的定义)。
板书: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5、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要求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思考回答: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2—7段);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8—13段)。第14、15段,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第2、3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
作者通过这样平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如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板书第一层意思(2—7段):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教师提示:主要写了四件事。请同学课后预习第8到第15段,考虑这个问题。
回忆我母亲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和新词。
2、学习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3、揣摩质朴、真挚的语言特点。
4、感受朱德母亲的高尚品德,体会作者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过程。
二、检查生字和新词学习情况,读音和默写都要正确。
溺佃农劳碌私塾周济宽厚仕慈连夜慰勉不辍任劳任怨为富不仁。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请学生点评课文朗读情况。
2、把握全文结构。文章共有个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2-15段)回忆母亲一生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思念母亲,表达报答母亲的决心。
四、合作探究。
先自己读课文,再思考,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再选2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母亲是个好劳动,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母亲乐于助人)。
2、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3、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4、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母亲没有灰心,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起到了赞扬母亲的坚韧顽强性格和爱憎分明情感的作用。)。
回忆我母亲教案篇六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
朱德,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三、抄写词语,注音和解释。
迁徙()溺()死和睦()衙()门妯娌()节衣缩食宽厚仁慈。
四、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了解课文都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并找出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事例的语句。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
五、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六、朗读分析课文。
2、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些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请加以简单的分析。
七、作业。
阅读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完成练习三。
回忆我母亲教案篇七
这篇回忆性散文在写作语言上朴素、平实。作者用一系列生活琐事来表现母亲的伟大,感情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我在讲授这篇课文第二课时时,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比较到位,在创新方面则表现在思考上的创新。针对平行班的学生,在归纳全文主旨上,以设置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尤其是在拓展学生写作方面,首先是老师做示范,范写课文中的语句,再让学生根据要求来进行随堂写作。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提高学生思考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然而,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在课堂上需要改进的方法还很多。
第一,就自身而言,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激情不够,语速较慢,模式单一,感知课文时,没有先感染自己再由此去感染学生,这种状况容易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精力不集中或者是完全没听讲。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方面,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
第二,课文内容中联系到考点的部分,应该落实考试,抓住要点和中心,保证对文段分析的准确性(主要针对阅读题型)。在新课标教学中,教师起到引导作用,但应明确参考答案的范围,再一步步引导学生自行找到问题的答案。
第三,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整体气氛显得不那么活跃,学生积极性还不够。个人认为,在提高学生积极性时,可以加入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环节,以次避免学生自主探究导致的冷场氛围。关于学生合作探究,可以包括同桌之间讨论、分组讨论等,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第四,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从中引导。但此次课堂中,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停留在书本表面,没有太深入分析课文,而学生对文段进行归纳总结时,我的启发性语言也不够清晰明白,造成学生理解欠缺。关于这点,其实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作品和作者背景来进行引导。并且,我在过渡问题时,启发性的语言不够优美,组织性的语言也比较欠缺。
以上是我对于这篇文章第二课时的教学反思,有待改进的地方很多,“前路漫漫,吾当上下而求索”。
回忆我母亲教案篇八
知识目标:
1、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的选取材料的写法。
2、学习语言朴素,质朴中见深刻的写作特点。
3、理解回忆录的特点。
德育目标:学习朱德同志献身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德,增强学生对党,对母亲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材料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选材和布局。
教学方法。
指导分析法。
学习方法。
阅读理解法。
电化教学。
教学软件,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1、理解回忆录的特点。
2、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一、导语:朱德同志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平凡而伟大的女性。1944年她逝世,朱德同志怀着悲痛心情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回忆录。
讲授。
二、了解回忆录的特点。
三、听课文录音,欣赏朗读。
布置学生自读阅读提示,圈划出回忆录的特点。
教师操作电脑软件,播放课文录音,指出听读要求。
自读,圈划,口头回答,教师指正。
听录音。
检查。
巩固。
四、理解字词。
1、要求读准的字:佃睦豌庚妯娌溺塾衙辍差役。
2、要求掌握的词:
周济:给人物质帮助。
聊叙:随便谈谈。聊,姑且,随便。
辍:停。
任劳任怨:不辞劳苦,不怕埋怨。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在书中注音,口头轮流回答问题。
理解。
五、读课文,理清段落结构。
(一)(1)痛悼母亲逝世引起对母亲一生的回忆。
(二)(2-15)追忆母亲一生的事迹。
巡回指导。
阅读,标清层次。
布置作业。
回忆录中共回忆了母亲几件事。
第二课时。
了解作者赞美了母亲哪些品德,把握选材特点。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一、提问字词。
提问。
口头回答。
分析。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本段点明主旨的句子。
2、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
3、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三。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对革命的支持,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2、在回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这一方面记叙了母亲哪些具体事情?
4、当作者走上革命道路,加入共产党后,母亲又是怎样支持的?作者寄予了什么感情?
四、总结:
课文第二部分追忆了母亲一生的主要事迹。
指导学生读文。
指导学生找出写母亲煮饭,种田,养蚕,挑水,不打骂孩子,周济穷人等事。
指导学生概括出退佃搬家,送我读书,同情革命,坚持劳动等事。
指导学生概括出(1)母亲过着俭朴的农妇生活。(2)作者永远想念母亲。
读文并圈划。
讨论并回答。
阅读,讨论,概括,回答。
独立总结。
作业。
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
第三课时。
理解文章选材和布局,学习语言朴素而深刻的特点。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一、检查上节课的内容。
边提问边纠正。
思考回答。
理解分析。
二、讲读课文第三部分:
解决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感情的升华,由母爱推广到爱劳动人民,决心尽忠革命事业的感情上。
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指派代表回答。
总结概括。
三、概括文章主题:
1、本文围绕哪个特点写母亲的?
2、选了哪些小事?
3、这些小事体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什么本质特征?
四。总结写作特点:
1、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2、语言朴素,简洁,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
边指导朗读边帮助学生整理。
特征: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
讲述写作特点。
感情朗读课文,分析概括。
整理笔记。
布置作业。
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回忆我母亲教案篇九
理解回忆录的特点,了解文章的选材和布局,体会文中真挚的感情和简明平实的语言。
二、课时安排:
三课时;2.课型:说读课。
三、预习要求。
1.读课文,了解母亲的事迹;。
2.根据课文第一层次练习“理解・分析”中的三个问题,理解课文记事的顺序和课文的结构布局。
四、教学蓝图。
全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的教学板块:1.整体感知课文,2.整体理解课文,
3.整体赏析课文。
五、教学主要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们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
2.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情搜寻、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
3.教师小结。
教学板块之二:整体理解课文。
1.教师:《回忆我的母亲》鲜明地表现了回忆录的特点。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很多值得永远回忆的事情编织起来。请同学们读课文,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题,每人叙述一件事,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2.同学们读课文,理解分析文中的“事例”,准备进行说话。
3.同学们以四人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说话活动。
4.学生代表发言。
5.教师进行小结:课文有一槌定音的开头,一线串珠的结构,一笔宕开的结尾,一语关情的抒情与议论。作为回忆录,文章从两大方面展示了母亲的形象。一是对母亲事迹的抒写,写了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和坚强不屈的性格。作者在写作中采取了情随事明的记叙方法,在赞颂母亲的优秀品质的过程中始终寄寓着对母亲的真挚感情。二是表达对母亲的感谢之情,从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方面表达了对母亲的由衷谢意,从而表现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之大,恩情之深。作者在写作中采用了寄情于事的方法,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深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教学板块之三:整体赏析课文。
1.教师:课文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勤劳朴实的特点。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但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因此,文中寓深意于平实、寄深情于质朴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品析。
2.请同学们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每位同学准备用……写(用)得好,写出了……”的句式说一句话。
3.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
4.同学们准备发言。
5.教师引导同学们进行赏析性说话活动,对课文语言的品析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2)品味作者在句式中表达的情感。作者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段,组合成不同的句式,在平实的语言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如“我应该感谢母亲”的反复倾吐,“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的反复咏叹,“母亲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回环往复,都是意蕴丰满、情感深厚的。
(3)品味作者在重要段落中抒发的浓重情感。如课文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一段,有叙述,有议论,有抒情;有富于力度的动词,有表示强调的虚词,表达了作者极为浓郁的情感。又如课文的最后一段,一抒哀痛之情,二议如母亲一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伟大,三表自己的决心,语言质朴庄重,深沉之中涌动着激情,既抒写了深挚的孝心,又表现了博大的胸怀。另外,文中大量褒义词语的运用,不少的突出中心句的段落,段中穿插的点点议论,都可以在同学们的品析、品味之中。
6、文中还有些句子、段落写出了母亲对我影响之大、教育之深,请找出这些句段并激情朗读。这个时期母亲教我许多生产知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我应该感谢母亲……使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回忆我母亲教案篇十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一九零零)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一八)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一九零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光绪三十四年(一九零八)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从宣统元年(一九零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母亲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和新词。
2、学习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3、揣摩质朴、真挚的语言特点。
4、感受朱德母亲的高尚品德,体会作者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过程。
二、检查生字和新词学习情况,读音和默写都要正确。
溺 佃农 劳碌 私塾 周济 宽厚 仕慈 连夜 慰勉 不辍 任劳任怨 为富不仁。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请学生点评课文朗读情况。
2、把握全文结构。文章共有个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2-15段)回忆母亲一生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思念母亲,表达报答母亲的决心。
四、合作探究。
先自己读课文,再思考,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再选2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母亲是个好劳动,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母亲乐于助人)。
2、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3、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4、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母亲没有灰心,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起到了赞扬母亲的坚韧顽强性格和爱憎分明情感的作用。)。
1.勤劳聪慧。
文章开头说:“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可见“勤劳”是母亲美德的闪光点。文中谈到“母亲是个好劳动”,“她身体高大结实”,除了煮饭,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由于受母亲整日劳碌的影响,作者“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作者十分深情地回忆说:“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母亲是使他学会生产劳动的最早的老师。作者这样归纳说:“母亲的特点是一生未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她以劳动为生命,离开土地就不舒服,虽至晚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母亲聪明能干,“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那些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粗陋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有味”。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了“有铜钱那样厚”的“家织布”一套衣服可以有两三个孩子“接着穿还穿不烂”可见,母亲不愧为一个勤俭持家的能手。
2.坚强不屈。
在荒年暴月里,灾难降临到朱德的家庭。1904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地加租子,由于阴谋未能得逞,“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作者沉痛地回忆说:“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剥削阶级的侵害面前,“母亲没有灰心,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鼓励作者去寻找新的生活。她这种刚毅、倔强、爱憎分明的品格,是劳动妇女优秀品德的集中体现,给了向往革命的幼年时期的作者以良好的启示,作者回忆说:“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看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母亲真是一位坚强不屈的劳动妇女。
3.识大体、顾大局。
母亲曾经以节衣缩食的办法供养作者去读书,想着靠他作为读书人来“支撑门户”,不受或少受“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在作者求学期间,尽管学费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负了二百多块钱的债,母亲仍然一直顽强地支持着他。后来,当作者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母亲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人,她支持作者走上了革命征途。再往后,随着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作者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母亲更加积极地支持他。作者满怀激情地写到:“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她不愧为一位革命母亲,令我们钦佩。性格和蔼,同情贫苦的人母亲在家里极能任劳任怨,每天天还没亮,就第一个起身,从不打骂孩子,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在她的良好影响下,这个大家庭长幼伯叔妯娌之间,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赞扬道:“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印象。”回忆我的母亲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美:清新自然的基调美高尔基曾经说过,在写作中,开头的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它如音乐中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
《回忆我的母亲》在取材角度,主题显示,语言的表达等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在散文的人物写作中,可谓各呈异彩,相映成辉。这些特色和异彩可以为后来的同题文章作了一个示范。以简约,平淡的语言,字字句句流露感情,充分体现了散文作品的人情味。
这篇文章在以母亲“勤劳的品质”作为明线的背后,其实还有另一条线,那就是“我”的成长经历,围绕这条暗线,“我”从幼年受到母亲熏陶而养成一些好习惯,到少年受母亲激发而发愤求学,再到青年获母亲支持参加革命,直到母亲逝世的成长过程,这个内容也贯穿了全文,如此写法,在一般悼文中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样,说它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就显得更贴切了。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录,它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语言十分质朴、简洁。在平实平静流畅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充分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已任而难求两全的境地,使慈母眷眷的心和赤子拳拳的心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回忆我的母亲》开门见山,用简洁明朗的开头给全篇定下了自然清新的基调: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的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质朴无华的语言,既交代了文章的写作缘起,又高度概括了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成为全篇回忆母亲优秀事迹的一个十分清晰的总的枢纽。这个简洁明朗的开头,形成了一种质朴洗练的风格。文章思路畅达,线索清楚。先由家史写起,依次介绍了钟太夫人多方面的事迹:“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性格和蔼”,“同情贫苦的人”及支持慰勉作者献身革命事业等等。全文用口语写成,没有那些令人头晕目眩的形容词,是无产阶级优良文风的体现。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出了母亲一生的经历,同时又兼顾了体现母亲崇高品德的几个方面。这么一来,恰当而又自然地突出了这位革命母亲的特点:热爱劳动,支持革命。读后给人留下了经久不忘的印象。
回忆我母亲教案篇十一
3、 学习文章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
4、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赞扬、热爱与思念之情。 。
[学法点悟:] 。
[整体感知:] 。
[疑难解析:] 。
质疑:课文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 。
质疑: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
质疑:本文采取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采用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作用? 。
[语言揣摩] 。
这看似平常的语言,深藏着朱德因母亲去世的悲痛,和对母亲无限的怀念。 。
2、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
在平静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的爱。 。
[研究课题] 。
附1:《游子吟》 。
作者:孟郊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附2:纸船 。
作者:冰 心 。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
总是留着——留着, 。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
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七日于太平洋舟中 。
自 主 探 究 。
[探究前期导引] 。
[基础巩固集训] 。
一、字音字义 。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
佃农 祖籍 仪陇 溺死 劳碌 私塾 。
衙门 慰勉 妯娌 和睦 和蔼 管束 。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
徙 瞒 衙 棉 。
徒 满 街 绵 。
二、语言积累 。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
好劳动: 。
任劳任怨: 。
妯娌: 。
为富不仁者: 。
周济: 。
聊叙: 。
辍 : 。
三、问题探究 。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感谢母亲的深恩的? 。
3、第14、15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
4、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怎样呼应的? 。
四、欣赏评价 。
五、朗读背诵 。
六、拓展阅读 。
地震中的父与子 。
马克·汉林 。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
“爸爸,真的是你吗?” 。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 。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灾难和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
(选自《语文课外阅读》) 。
[探究建议] 。
6、分别指明画线句所用的描写方法。 。
7、从这对了不起的父子身上,你学到些什么? 。
回忆我母亲教案篇十二
理解文章中心。
检测全文理解情况。
教学重点:分析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心。
主要教法:讲议结合。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检查:背诵课文第16节。
三、 民族与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来报答母亲的深恩。
1、讨论:16节分为几层次?
一、 抒发自己的哀痛之情,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二、 对母亲的评价。
三、 是作者的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推及爱劳动人民,并且表达自己的决心。
2、讨论:(1)、第三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设问。
(2)、体会“继续”的含义。 以前已经尽忠,现在与将来仍然。
尽忠。
(3)、两个“这”分别指什么? 母亲与千百万劳动人民。
(4)、“同样生活着”指什么样的生活? 受苦的生活。
“创造了”与“创造着”各有什么样的含义? “创造了”表。
示动作已经过去,而“创造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两个词语准确的概括了。
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过程与巨大的贡献。
(5)、两个尽忠的目的是什么? 使与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
过快乐的生活。
(6)、报答母亲的深恩的方法是什么? 两个尽忠。
(7)、文章中的破折号意义是什么? 解释说明。
(8)、第五句中的“一定”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作者的决。
心无比的坚强。
四、 总结全文:
1.中心意义:
2.写作特点:
五、 处理课后问题 。
六、 布置作业 。 。
七、 写作一篇人物的文章。
回忆我母亲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感情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
对祖**亲:我的祖**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课时)。
四、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
有感情地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教学说明】此部分教学,不拘泥于一句一句地讲解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找出句子,不分先后秩序,学生找到的句子老师与学生共同朗读、共同讨论,得出祖**亲与自己生母一般,让作者思念,作者那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同时通过文字也传递给了我们。教师应多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及抓住句子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除武装句子的意思。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如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板书: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真挚爱慕。
生身母亲=祖**亲。
回忆我母亲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难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1课时。
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朱德,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四、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了解课文都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并找出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事例的语句。
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
五、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15分钟)。
六、朗读分析课文:
教师范读第一段,这段情真意切,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要求学生仔细聆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提问: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
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些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请加以简单的分析。
七、布置本节课的作业:阅读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该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共同探讨课后练习三,完成表格,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母亲经历的事情,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答案见教师参考用书。提问: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条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14--15段,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回答:一是“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仔细朗读这两个段落,谈谈你对这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段落,思考问题:作为全文的结尾,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回答:“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小结本文的布局特点:1、以时间为顺序,点面结合,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2、围绕中心选材恰当。3、详略得当。4、前后照应,过度和衔接自然。
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朴实,但是更难得是它朴实中的真情实感。(教师应结合文中句子详细讲解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二和四,抄写本课词语。
板书设计:
情爱母亲交融、升华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爱党、爱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
回忆我母亲教案篇十五
“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每次听到阎维文的一曲《母亲》,我都会眼含热泪。母亲去世已经将近二年了,可母亲的音容笑貌还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母亲有一双近乎失明的眼睛。从我记事时起,我就知道母亲的眼睛不好,她的眼睫毛倒长,整天不停地流泪。母亲有...
唯奇。
创业起手式从迈出第一步开始。
很多人都看出互联网是一个未来的趋势,但是却有那么多的人在这个缺乏信任的社会找不到出路。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迈出第一步。一个人迈出第一步是很痛苦的事情,也是艰难的心理历程。我也是,当我开始接触互联网之时,我一直在寻找的是一些实体项目,比如,加盟,比如,餐饮,比如,淘宝,比如...
企业家上官。
回忆我母亲教案篇十六
课文内容分析:
1944年2月15日,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去世,朱德同志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回忆性散文。
文章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限敬爱的感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能够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自读篇幅比较长的文章,能够概括文章内容,初步读出文章的情感,同时对文章质朴无华的语言背后所包含的深情理解不够深刻,对回忆性散文抓住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领悟不够深入。
教学目标:
1.抓住文章的主线,即母亲“勤劳一生”,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
2.把握文章主题,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体会该手法运用的效果。
4.细读文章,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抓住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2.品味质朴无华的语言背后包含的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与敬意。
教学难点:
1.领会文章质朴,感情真挚的语言特点。
2.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创意:
为达成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问题引导法、资料引入法”;学习方法是“默读批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朱德同志的照片。提问:猜猜这个人是谁?
他便是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朱德同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他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一生指挥重大战役无数;他有颇为杰出的文学才能,能作诗词文章,留《朱德选集》于世。他说他勤劳的习惯,坚定的意志,谦逊的品格,都是受母亲的影响,究竟是怎样的一位母亲,才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子,让我们走进朱德的回忆性散文《回忆我的母亲》,去认识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教学新课。
(一)链接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回忆我的母亲》本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前香烟缭绕,灵幕上高悬着“精神不朽”的大红旗。灵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是“唯有劳动人民的母性,能育劳动人民的领袖”,周恩来等同志的挽联是“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二)划分结构,把握文章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和品德,用“母亲是________的人”的句式谈谈自己的感受。(提示:抓住文中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句子)。
2.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给文章划分结构,并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全文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3段),叙述母亲及家庭情况,是对“很多事情”的具体回忆,这部分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2—7段),概述家庭情况,叙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母亲承担着做母亲和农妇的双重负担。第二层(第8—13段),突破家庭范围,写母亲理解儿子,鼓励与支持儿子投身革命,表现出母亲的平凡与伟大。
第三部分(第14—17段),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转而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
(三)精读课文,分析母亲形象。
1.阅读第一部分,找出能够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讨论明确: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运用了大量内涵丰富的词语,例如“悲痛”“爱”“勤劳”“回忆”,总结以上词语可见,正是由于作者对母亲有深沉的爱,才会有对母亲的回忆,对母亲逝去的悲痛,对母亲高贵品格的追赞,因此作者在第一自然段表现了对母亲的深爱之情。
2.讨论: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讨论明确:开门见山,点出记叙的内容,交代了作者的写作缘由,高度概括了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勤劳”二字正是总领全文的核心,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作者在第二部分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件?这些事件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和高贵品质?
讨论明确:
4.第二部分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母亲的一生?
讨论明确: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5—1944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不松散。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研析,细心体会这种记叙方法和写作技巧。
【教学提示】。
回忆性散文往往都会涉及记事,找出相关事件,发现事件之间的规律与联系,从事件中把握人物形象,是学习回忆性散文的基本要求。教师宜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回忆性散文这一特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朱德母亲一生的主要事迹,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分析了朱德母亲的形象。此前我们也提到,回忆性散文的特点之一是有“我”的存在,那么,这篇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的呢?“我”在文中表露出何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
二、教学新课。
(一)体味情感,把握文章主题。
讨论明确: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
2.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讨论明确: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
讨论明确: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
4.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请结合第16段,谈谈你在这方面的理解。
讨论明确: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作者有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二)品味语言,把握文本特色。
探究一:本文记事回忆,无处不渗透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请分小组探究讨论,说说本文具有如此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的原因。
明确:文本善用朴素的语言,而将深情寄寓其中,十分具有感染力。
【教学提示】。
语言有质朴,有瑰丽,但它们表情达意的程度并无高下之别,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朴实用语是如何表现情感的,来引导学生体会朴素语言中蕴含的情感。
请你在文中选择触动你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赏析:这一句承接上文,“整日”是对上文母亲劳作现象的概括,说明母亲从早到晚没有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这句话可看出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心疼的。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赏析:“看也不看”与“有滋味”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奢华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3)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赏析:“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的休息时间也没有,突出母亲的辛劳之巨,而“生我前”更表现出了母亲为人母之艰辛。两个限定词不仅将母亲的辛苦表露无遗,同时还表露出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探究二:作者在记叙事件的同时,还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请找出文中的议论性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明确:文章的一大写作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以记叙为主,其间穿插着若干议论性语句。如:“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句话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母亲是个好劳动。”这句话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
(三)拓展阅读,知文识类。
请阅读其他两篇写母亲的作品(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并进行比较阅读,说说该类回忆性散文都具备哪些共同特点。
教学反思:
本文在学习引导上,从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特征着手,既关注本文作为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征(即关注叙事事件与“我”的存在),也关注文本写作风格,如此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文本内容,同时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回忆性散文的认识。
由于作者母亲的时代背景有其特殊性,当代学生在充裕的物质生活环境中很难体会到老一辈人的生活艰辛,对“勤劳一生”以及“苦难中的母子情深”难以有相当深刻的理解。出于此客观因素,本篇教案在深化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上,还有待改进。
回忆我母亲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2.学习本文运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把握母亲的性格特点,感悟伟大的母爱。(重点)。
3.品味文章平实如话的语言风格,及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难点)。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用母爱的故事和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2.交流作者及背景为学习这篇课文做铺垫。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梳理内容。
2.划分层次。
三、细读,理解母亲形象,体会选材特点。
1.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
(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小组合作,概括典型事例,感悟母亲形象)。
2.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体会课文选材典型组织材料巧妙的特点,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跳读,体会作者情感。
跳读课文,勾划重要词句,说说,你读到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些情感。
(感激和怀念,教育和影响。作者将对母亲的深情扩展到对广大人民对党对民族和国家博大情怀体会领导人的伟大。)。
五、再读,感受语言特色。
1.勾划出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和记叙部分的关系。
2.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参考课后练习题第四题)。
六、小结本课,一课一得。
七、作业。
1.用课文所学的方法,试着写写你的母亲。2.推荐阅读胡适《我的母亲》。
板书:
忆母亲爱母亲爱党,爱人民。
典型时间。
回忆我母亲教案篇十八
七十多岁了,还时不时地想着母亲,特别是觉得自己这个文人,应该在老来的时候写一写自己的母亲。著名老作家肖复兴说,世界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他说的是他的继母,而我想写的是我那很亲很亲很好很好的母亲呀!
母亲的命薄。她只活到49岁。我那时已经是19岁的小伙子,却不懂得她得的是癌症。听村里的老人们说那是鼓症,喝点萝卜汤消消涨就行了,治不好的。春天了,萝卜已经返青,很少有了。我满到处寻,终于在孝义村一位同学家弄来两棵。母亲却笑了!那笑永远地刻在了我的脑子里。那是她在极度的病痛中看到的生的一点希望;那是她在自己生命危机时对抓养儿子的一份骄傲。而这是我给母亲尽的唯一一点孝心。据说,她临终前还念念不忘的是她没等着给我娶媳妇。那天晚上我在堂哥家睡着。第二天早上回家,妈已经咽了她那口咽不下的气。我哭得惊天动地。
外爷家是林家堡子的大户,家道本来就很有讲究,却膝下无子,对八个女儿要求得分外严,嫁出去个个都是好的。母亲为三,外爷外婆的爱偏不到她那儿去。她却在娘家的威信很高。大姨很喜欢我母亲,她在离他们家只有里把路的村子里给我母亲瞅了个象。我们家穷,大姨有事没事来我家经管着我母亲过日子。母亲的心劲却很大,她叫大姨再甭给她操心。
母亲不愧是大家出身。她纺线织布、茶饭门户、屋里地里,样样肯干,行行精到。农家过日子,讲究的是屋里人的蒸馍。母亲蒸馍特别拿手。村上的妯娌们向她打听窍道,她哈哈哈一笑,说蒸个馍么,能用多大心思。不管弄啥,经心经意就行。她说发了面,就要很在心,按时候去掺,面起得不死不酸。活面使碱也很有准头,忽多忽少就容易出错。揉面要舍得用劲,不是说打倒的媳妇揉到的面嘛……妈说到这儿一笑,说其实呀,能揉到面的媳妇谁家男人还舍的打呢?我们那儿的滩里庙会过得很大,据说西北五省都有商客来呢。我们村就有很多户在庙会上卖蒸馍。我家摊不起那底,妈却比谁都忙。卖蒸馍的谁家离了我妈,他那蒸馍好象就卖不出去。妈给人家帮忙决不要报酬,老是那句话:毕了着,让我拿两个馍回去,给我娃吃。有一次,妈把我哄睡着,悄悄儿去给二爸家帮忙。我睡了一觉醒来,见屋里黑忽忽的,很害怕,一骨碌爬起来,精溜溜跑出去,冲进二爸家的厨房,抓了两把灶灰,照准面盆扔了进去。妈第一次打了我,很恨呢。她哭得也很牺惶!
那年我七岁,见人家娃都去上学,我也要去,哭着在地上滚,直滚到前门口。这时大姨来了,怨我母亲把我惯成啥了。母亲却笑得很开心,夸自己娃将来有出息。她说爱念书有啥不好?毅然决然地送我进了书坊。后来二外爷把他的二儿子过继给了我的外爷,是我们的二舅。妈就对外爷说,叫他二舅好好念书,跟我家老二(指的是我)一样,保险能顶门立户呢!
母亲指望着我有出息呢!
我念到三年级那会,先生让买本字典。我对母亲说,有了字典,学的字多。母亲急着下地,不说买也不说不买,亲了我一下就出了门。累了一天,晚上端来做针线活的蒲篮,坐在煤油灯下穿针引线地又是整整一夜。第二天早晨,我一醒来就看见板柜上有双新布鞋。我操心着买字典的事,说母亲净谝闲传,把我的事不当事。母亲的脸分明看着非常疲倦,但却笑得很舒坦,她说,傻娃,那就是你的字典呀!吃毕早饭她就去赶集。下午我就有了那本《四角号码字典》。也不知咋的,我有意没意的看了看定价,0。45元。啊,太便宜了!在我心中,它永远是无价的。我一直把它保存在身边。
在母亲心目中,学校里的先生是很神圣的。可是她却信着“书坊、戏上,瞎娃的地方”这个传训。我初中毕业那阵,铜川市成立话剧团。我们班主任推荐我去。人家看上我这个苗子,安排我去西安学习编剧。我个没见过世面的穷娃,这是天大的好事呀!我妈咋也不同意,她说她瞎不起……后来我才明白她的意思,剧团就是戏上啊!我生气地问她,书坊也瞎娃哩,你咋叫我念书呢?妈很坦然地说,书坊不是有先生呢嘛。话剧团因条件不成熟流产了。我被保送上了师范学校。妈欢天喜地的,说她这下就放心了,我娃日后也就有了饭碗!她万万没有想到,学校在三年自然灾害时下马;我万万没有料到,我回家不久妈就病下,再也没有起来!
半个世纪了,我都在时不时的想着我那苦命的母亲。她没遇上好时代,她没嫁到好家庭,她没世就好儿男。她以为天下最好吃的是白蒸馍夹肉,却闻所未闻;她理想的最好的穿着是一身洋布,却临终都是租布衣衫;她最奢侈的想法就是好好歇上几天,却在病床上还剥着棉花......妈如果有在天之灵,我想告诉她,儿子虽离开了她,但却托了她的福。妈的德行感动了上帝,上帝给了她儿子一个好运气。我虽然不是教书先生,却最终拿到了中师文凭;虽然未出人头地,却一辈子逮着让妈瞑目的文事;虽然背井离乡的,却能够在县城盖起了单家独院;虽然一生只给妈拿回了那两棵并不治病的萝卜,却在咱们那穷乡僻壤的村子里算是光宗耀祖的一丁啊,母亲,我想给你说,时代是前进的,社会是发展的,人一辈比一辈强。咱和咱比,不也强得多了嘛!
愿母亲九泉之下能够一笑。
回忆我母亲教案篇十九
时光匆匆,一转眼就是十年。而我们却感觉不到它的流逝。什么事仿佛都是昨天发生的。时光就像被小偷偷走了,怎么都拿不回来了,唯一留下的,只有零零碎碎的记忆罢了。
母亲年轻时的容貌,好像被那时光黏住了一样,连着一起被偷走了;母亲的活力也好像被取走了一般,让人找不到曾经的感觉。
闭上眼睛,我努力把记忆的碎片拼接在一起,努力回忆母亲的过去。
转眼间,我好像来到了五年前。那时的母亲,正在帮我检查作业。母亲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两只眼睛在本子上左右不停地扫动,我也“配合”的屏住呼吸,盯着作业本。之后,母亲叹了口气,把作业本合上,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表扬了我几句。
转眼间,我来到了十年前。那时的母亲,带着我在公园里玩。春风吹过,把青草混杂着泥土的清香卷入我的鼻子里。阳光晒在母亲的头上,肩上,头发反射着太阳光,照在我的眼里。又一阵风吹过,把她的头发吹散了,她沉醉着这一切。
转眼间,我好像来到了二十年前,见到了正在读大学的母亲。武汉大学的樱花飘拂,在空中有节奏地飞舞。她就和同学走在那一棵棵樱花树下。那时的她,脸上还残留着几分稚嫩,脸颊微微泛着红晕,嘴角高高扬起,无忧无虑。
睁开眼,我又回到了我的房间。看看时间依旧是2017年,身旁还是熟悉的书包,我走出客厅,看见了正在看书的母亲,她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那份稚嫩,头发也在慢慢变白。回忆起当年的她,让我更想好好爱现在的她。母亲放下书,依旧是那个熟悉的笑容,那个温暖人心的笑容。
时光就像是被偷走了一样,不给人任何挽留的机会。但那些留下的记忆碎片,或许是我们一生的宝物。
天底下最平凡的是母亲,最伟大的也是母亲。
从来没有一种文字可以写完母亲。写出来的文章有些虽然很短,可是,却可以表达作者对母亲的爱,而母亲的爱就像是水,贯穿着我们的身体。
从第一声的叫声,母亲就是我们的山,是我们的水。母亲处处关爱着我们,呵护着我们,为了让我们幸福的长大,母亲为了我们不断的做着累活。为了我们,母亲可以节省掉自己的一切。为了我们,母亲可以不管有多么累,多么幸苦,为我们做饭,洗衣服。无论多么累,母亲都不会说出来,只是硬着挺着……挺着……她虚弱的身体怎能肩负起如此辛苦的工作!所以说,母亲的爱是无法用词,话来准确的描述的!
母亲抚养我们长大,从我们刚开始说话,到迈出第一步,到会写的第一个字,到能流畅的背诵唐诗宋词……如果不是母亲在鼓励我们,支持我们。我们是母亲最珍贵的人,所以母亲时时处处都在爱着我们,不让我们受到任何伤害……对母亲的爱我们能做到的就只有默默的感恩着母亲。因为在我们胜利的背后,其实有着母亲默默地奉献。
母爱有很多种,一句话,一朵花,一个拥抱……在这些里不管多少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母爱。
母亲节。
母亲,多么熟悉的称呼,多么亲切的称呼!母亲节是一个属于妈妈的节日,这是天底下所有母亲的节日,每一个母亲都是值得被感恩。母亲节是一个属于妈妈的节日,这是天底下所有母亲的节日,每一个母亲都是值得被感恩,值得被赞美的,而我相信在这一天每个女儿也都会为自己的母亲送上自己认为最珍贵的礼物。祝母亲快乐。
在节日的前一天,我买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头花,我先把礼物包扎起来,然后骗家人说是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没有引起被家人怀疑的目光。我高兴及了,一是因为家人没有怀疑我,二是因为明天妈妈会高兴的怎没样呢?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帮妈妈干了一些家务活,然后到床边悄悄的喊醒妈妈,妈妈早就醒了,我把她拉了起来,让她下楼把礼物塞给了她,然后匆忙跑走了。过了一会后看到了妈妈一双含笑的眸子。妈妈笑着对我说:“谢谢你的礼物”。我不好意思了,因为我的到别人的谢谢不多。我有对妈妈说:“今天我是你的助手,你要我干什么都听你的。”下午,我又帮助妈妈干了好多力所能及却很少干的事。忙碌了一天,我吃完饭倒床就睡。我还想着妈妈让我干的活真是累坏我了。我也知道了妈妈干活的辛苦,我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多帮家人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母亲节是天底下所有妈妈的节日,祝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可以节日快乐。
值得被赞美的,而我相信在这一天每个女儿也都会为自己的母亲送上自己认为最珍贵的礼物。祝母亲快乐。
在节日的前一天,我买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头花,我先把礼物包扎起来,然后骗家人说是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没有引起被家人怀疑的目光。我高兴及了,一是因为家人没有怀疑我,二是因为明天妈妈会高兴的怎没样呢?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帮妈妈干了一些家务活,然后到床边悄悄的喊醒妈妈,妈妈早就醒了,我把她拉了起来,让她下楼把礼物塞给了她,然后匆忙跑走了。过了一会后看到了妈妈一双含笑的眸子。妈妈笑着对我说:“谢谢你的礼物”。我不好意思了,因为我的到别人的谢谢不多。我有对妈妈说:“今天我是你的助手,你要我干什么都听你的。”下午,我又帮助妈妈干了好多力所能及却很少干的事。忙碌了一天,我吃完饭倒床就睡。我还想着妈妈让我干的活真是累坏我了。我也知道了妈妈干活的辛苦,我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多帮家人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母亲节是天底下所有妈妈的节日,祝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可以节日快乐。
亲爱的小朋友:昨夜还看见新月,今晨起来,却又是浓阴的天!空山万静,我生起一盆炭火,掩上斋门,在窗前桌上,供上腊梅一枝,名香一炷,清茶一碗,自己扶头默坐,细细地来忆念我的母亲。今天是旧历腊八,从前是我的母亲忆念她的母亲的日子,如今竟轮到我了。母亲逝世,今天整整13年了,年年此日,我总是出外排遣,不敢任自己哀情的奔放。今天却要凭着“冷”与“静”,来细细地忆念我至爱的母亲。13年以来,母亲的音容渐远渐淡,我是如同从最高峰上,缓步下山,但每一驻足回望,只觉得山势愈巍峨,山容愈静穆,我知道我离山愈远,而这座山峰,愈会无限度的增高的。激荡的悲怀,渐归平静,十几年来涉世较深,阅人更众,我深深地觉得我敬爱她,不只因为她是我的母亲,实在因为她是我平生所遇到的,最卓越的人格。
给母亲的一封信。
妈妈,我特想和您说说我的心里话。不过,总是碍于自己的面子没能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口,现在,妈,我对您说出我想说的。
您是唠叨的。每次做过的事,您总会询问好几遍,总是很不放心,总要问我好几遍,每次回答之后您总会在不久之后再问我一遍。每次我要外出时,您总会询问我去哪儿?和谁去?什么时候回来?甚至有时候我没了自由。每当我做错事,您总会一直说我,我知道是要让我记在心里以防再犯。
您是慈祥的。我是个男孩子,受伤时最平常不过的事,每次受伤之后,您总会及时看看我伤在哪里,问我疼不疼,有时候即使是疼的,但是我也会笑着回答您不疼不疼。因为看到您着急的表情,我便不觉得伤口疼,觉得心疼。记得那一天,我在学校打了一架,身上挂了彩。回到家,觉得伤口有点疼,没告诉您,怕您担心,睡觉时候,您看到了我的伤口,询问我是怎么回事,我照照镜子,笑嘻嘻的告诉您是让树枝挂了一下,您相信了,看着一道刮痕,您的心情变得伤感,我掩盖过去。我瞄了您一眼,您担心的眉头依旧紧锁。
您是辛苦的。每天我和爸爸都不常在家,繁重的家务全在您一人身上。您的个子并不高,似乎是被这劳累的家务累弯了吧。家里的卫生,每天的三餐都是您一人在忙碌,那天,您不在家,轮到我做饭了。虽不常下厨房,但是会做几个菜。中午,我下厨房做饭,一顿蒸炒之后,感觉腰有点酸,当我收拾完家务之后就彻底快累趴下了。那时我明白您是辛苦的。
您是善良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以前在旧院时您一直把这句话体现的淋漓尽致,甚至到现在也依然是那样。每当邻居有困难时,只要找到您,您一定会尽自己的能力帮忙。
母亲,虽然您有时候会唠叨我,但我知道您永远是对我好的,您永远是爱我的。2013年,我做过一些让您生气的事,希望您能原谅我,我爱您,我的母亲。
-->
-->
-->
-->。
回忆我母亲教案篇二十
[设计说明]:
本文的教学设计本着以下几个原则:
1、废止串讲,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
2、不求“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而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感受。
3、突出对课文中的“三美”(精粹活泼的语言美、超凡脱俗的形象美、含蓄深刻的意蕴美)进行教学。
鉴于以上几点原则,本设计以“三美”带动全篇,整体感知、领悟全文。整个课堂教学呈总分总结构:整体感知--分步品味--总结收束。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推进,螺旋上升,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熏陶。整个过程读中品析,品读结合,特别是让学生在音乐美、图画美的氛围中来读,力求做到“美文美读”。
[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背读课文。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等可贵品质。
[教学时间]:45分钟。
[课前准备]:1、课前下发积累卡,指导预习,解决积累卡a面的内容。
2、学生自读积累卡b面的内容。
[教具准备]:录音机及磁带投影仪及投影片。
[课型]:赏析、背读课。
[主导教法]:诵读、品析。
[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整体感知(10分钟)。
一、导语设计:(投影:出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
同学们,谁能说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由哪种花构成的?(生答:莲花)澳门人民之所以选择莲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区徽,是因为澳门不但莲多、莲美,还因为莲花能象征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的纯洁、高尚的心。无独有偶,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写下了千古传颂的颂莲言志的名篇《爱莲说》(板书课题)。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花?他是怎样借描写莲花来抒发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放录音),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莲花的美。
2、指名对译本文大意,教师订正。
3、学生伴随音乐(古筝独奏曲《高山流水》)朗读课文。
4、教师简单介绍:这是一篇美文,言简意丰,历来传诵不衰。
5、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6、教师归纳小结(板书):精粹活泼的语言。
三美超凡脱俗的形象。
含蓄深刻的意蕴。
教学板块之二:分步品味(30分钟)。
一、品析文章的语言美:
1、小组讨论:课文的语言美表现在哪里?举例说明。
2、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点拔小结:
文章的语言美:一表现在语音美。或叠音(亭亭净植),或重韵(蕃、丹、染),音调和谐,节奏明快。二表现在句式美。凡当略者,寥寥数字;当详者,精心勾画,散句、骈句,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句式变化多姿,叹古人,用陈述句,平实、稳妥,有“俱往矣”的韵味;叹自身,用反问句,有知音难觅的感伤;叹世人,则用感叹句,把鄙夷不屑之情,透过“宜”字宣泄无遗。三表现在表达方式美。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有爱莲史的概述,有莲花形象的描绘,有对诸花品质的品评,有自身感慨的抒发,而这一切无不为了突出“爱莲”这一主旨。虽惜墨如金,却已充分表达了丰富情感。
4、伴随音乐或读、或背课文,感受语言美。(播放古筝独奏曲《流水行云》)。
二、欣赏文中的形象美。
1、请学生读出作者描绘莲花形象的语句。
2、结合莲花图,学生将描写莲花的七个短语填入,并悟出各写了莲花哪一方面的美?
3、小组讨论,代表总结发言。(投影:出示正确答案)。
4、教师点拨小结:
七个短语的.描绘,可见作者从七个角度写出了莲花的高洁美、质朴美、正直美、清高美等高尚品质,将莲花的外部特征与内在气质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形”与“神”的高度统一,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言志,作者借莲花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花喻人,花美人更美,自然贴切。
5、学生看着莲花图,听着音乐,带着情感试背课文第一段,感受莲花形象美。
(投影:出示完整的莲花图;放录音:古筝曲《流水行云》)。
三、理解文章的意蕴美。
1、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不单纯写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2、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3、教师点拨小结:
作者写菊和牡丹,一是对“莲”的衬托,菊花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衬托,使得“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卓然超群。二是由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以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弦外有音,这就是“意蕴美”。
4、带着对莲的赞美之情或读、或背课文第二段。(放古筝曲《高山流水》)。
教学板块之三:总结收束(5分钟)。
一、学生背诵课文,要求动情、动容,在音乐声中吟诵。(放二胡曲《高天上流云》)。
二、教师总结收束。
周敦颐的《爱莲说》,堪称古代散文精品,精在精粹活泼的语言风格、精在形神统一的“借花喻人”、精在“力排众好”的高雅主题,莲是作者生活理想的象征,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中,不愿隐逸、不慕富贵,保持高洁的情操,这在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超凡脱俗的,我希望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同学们都能够志存高远,做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莲花式的人。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精粹活泼的语言。
三美超凡脱俗的形象。
含蓄深刻的意蕴。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107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