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字表达形式,总结是对已有知识、经验和成果的归纳和总结。写总结时,要注重突出重点和亮点,对于次要内容可以简洁处理。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或许可以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会计本科论文写好篇一
一、课题的来源。
高科技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企业产品寿命周期,为了公允的反映企业资产状况,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应运而生,并成为当今国内外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热点。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的出台,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但在实务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本人就我国现行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粗浅的讨论。本课题是自选课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使得资产减值会计成为各国会计规范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遗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发展还不是很完善,我国的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为此,我国从“四项减值准备”的出台,到升格为“八项减值准备”,再到20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将计提资产减值范围扩大到除现金资产之外的几乎所有资产项目,可以说,我国关于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正逐步走向完善。为使企业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财务状况,规范证券市场信息的披露行为,使广大投资者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具信心。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三、国内外发展状况、发展水平与存在问题。
1、国内发展情况。
1993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加大,经营困难、破产倒闭日益频繁,使得企业的应收账款实际上总有一部分收不回来。根据谨慎性原则,在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时,我国的会计制度中第一次明确地接受资产减值的观念,允许所有企业针对应收账款这一流动资产项目计提减值准备,这是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端。
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发展,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然而企业会计报表报告的资产项目的账面价值与其实际价值不符的现象日益严重,很多企业存在高估资产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者决策判断。为了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会计期末资产的价值,降低会计报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我国在19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将计提减值的范围由1项资产扩大到4项资产(分别是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到20的《企业会计制度》再次将计提减值的范围由4项资产扩大到8项资产(分别是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无形资产),至此计提减值的范围已覆盖会计报表中主要资产项目,资产减值计提幅度也从由政府严格限制逐步过渡到由企业根据相关标准自行判断,满足了企业自身发展和会计报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2006年我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新准则规范了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等内容,并引入了“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的概念,将计提资产减值范围扩大到除现金资产之外的几乎所有资产项目,标志着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正向国际化的道路迈进。
2、国外发展情况。
资产减值的会计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13世纪至15世纪的意大利城邦产生了较完备的复式簿记系统,这可以被看作是资产减值会计思想的雏形。
20世纪初,随着人们对固定资产折旧会计认识的逐步深入,有关学者开始对资本资产减值会计处理进行研究。到了30年代,在一些学术刊物上开始有了探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问题的文章,人们开始了对资产减值会计处理问题的探索。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为了应对环境变化给企业及会计实务带来的新问题,资产减值会计问题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
80年代开始至今,人们对长期资产减值的认识逐步深入,对资产减值会计的规范逐渐从特殊行业转向了一般行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年6月发布了《ias36资产减值》,3月,iasb发布了有关改进现有国际会计准则的一份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对ias36中关于资产减值内部指标和使用价值确定作几项主要变动的建议。3月,iasb发布了修订后的ias36,并根据对年3月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建议做了修改,并于1月1日生效。
3、存在问题。
(1)资产减值确认的问题。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增加了资产组的概念,使资产减值的计提有了更具体的标准。但资产组的判断是一个理论上简单但在实务操作上很复杂的问题,它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而且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方式灵活多变,特点各不相同,在确定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这就增加了执行难度。
(2)资产减值计量的复杂性。基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是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技术含量最高、操作最为困难的一项规范,其实施依赖于会计的职业判断,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
(3)资产计提后转回的问题。虽然新准则规定了资产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不能转回”,但这仅仅规范的是长期资产,对存货、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等排除在其适用范围外,使企业在进行资产减值测试与计提时,缺乏统一协调,增加了会计职业判断的难度,也意味着仍然存在着通过减值准备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四、研究目标、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通过对新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浅显的`意见,使企业能更加合理真实公允地反交易事项带来的经济实质。对企业资产减值的计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希望能够引发人们对新准则更加深入的思考。
2、研究内容。
(1)资产减值的概述,主要包括资产减值的确认范围、判断标准、计量方法。
(2)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即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会计处理和资产处置时的会计处理。
(3)新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
(4)对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主要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意见。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分析新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2、针对新准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五、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在系统分析探讨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新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个人建议。
六、具体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m].人民出版社.2007。
[3]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资产减值会计[m].大连出版社..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中国财政出版社.2008。
[5]范敏.浅析我国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j].会计之友.2008.(09)。
[6]赵小明.处置资产时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j].财会月刊.2008.(21)。
[7]方桂英.对资产减值准备在我国会计领域的探讨[j].消费导刊,2008(12)。
[8]张红玲.浅析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02)。
[9]刑俊生.浅析执行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8)。
[10]张帆、罗廷博.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07)。
[11]杨素云.实施资产减值会计的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08(18)。
[12]邵庆瑞、巫珊玲.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变化与实施中的问题[j].财经论丛,2008,(01)。
[14]金未.相关性与真实性的博弈——资产减值会计现状、矛盾及其走向[n].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8,(05)。
[15]马妍.资产减值会计计量中公允价值问题的思考[n].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16]刘亮.关于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的思考[j].财务与审计.2008.(09)。
[17]曾繁苏万贵.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经济论坛.2008.(02)。
[18]肖练、梁贵森.新准则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8,(09).
[19]程仲鸣、王海兵.准则变化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8.(05)。
工作计划进程表。
20xx年10月下旬查阅相关资料,斟酌课题,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及兴趣初步确定毕业论文研究课题。
20xx年10月下旬—10月31日根据所选课题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
20xx年11月1日—11月15日查阅相关资料,初步拟定论文提纲。
20xx年11月16日—12月撰写开题报告,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并交指导老师审阅。
20xx年12月—20xx年2月深入调研,搜集和整理有关论文写作的相关资料,开始撰写初稿。
20xx年3月将初稿提交指导老师审阅,根据指导意见对论文进行检查并完成修改工作。
20xx年4月撰写中期报告,完成中期报告并交指导老师审阅。
20xx年5月将修改后的毕业论文再次提交指导老师审阅,根据指导意见对论文进行全面检查并完成修改工作,修改完成后定稿。
20xx年5月下旬校对、打印论文并提交给指导老师。
会计本科论文写好篇二
摘要:我国于1月1日起开始执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这一规则是由国家财政部修订并颁布的,旨在改革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使其财务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并对其日常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管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终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新会计制度的引入可以显著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管工作效率,本文针对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开展财管工作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思考。
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被统称为行政事业单位。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也是必然。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中,其中财务管理工作被视为重中之重,它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推行了新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无论是会计核算方面,还是预算制定等方面,都有了更为严格的标准,这对我过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及意义。
新颁布的会计制度的落实,一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计量制度、会计制度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放弃原有的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等预算办法,使用新会计制度提出的核算收支、定额定项补助、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等管理办法,这就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在新会计制度管理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将更为广泛,主要包括资金管控、收入与支出管理、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等内容。由于上述四个方面的工作与本单位的日常管理息息相关,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性的有效保障。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信息包括财务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等所有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内容。财务管理通过对预算、成本、资金、收入支出等财务活动的监督和有效控制,就能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和真实。
2.合理保证单位资产的使用有效性和安全性。
财务管理对于单位货币资金或资产毁损、挪用的风险能够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而且还能帮助单位解决一些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从这一层面保障了单位资产的使用有效性与安全性。
3.能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得到间接的提升。
财务管理在具体的财务工作中对预算、成本、资金、收入支出等进行监督和控制时,在客观上也提高了单位的管理水平,强化了对外服务的基础条件,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得到间接的提升。
二、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开展财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在新旧会计制度没有做到缜密的衔接。
在推行旧会计制度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都比较混乱,随心所欲的设置一些账目,致使许多财务账目不够规范,在账务处理方面精确性较低。当国家开始推行新会计制度时,原有旧账目就无法进行精准处理,而且在新旧会计制度的过渡过程中冲突颇多,加之原有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执行力不充足,使得一些单位没有切实的落实新财务制度,阻碍了新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
2.单位内部的财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都有专门负责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在现实中由于单位内部的财管人员欠缺新型的财务知识,对新的财务管理知识掌握不到位,在财务管理中不能坚决的制止一些财务不规范操作,很容易诱发多种财政违规使用问题。同时,国家财政资金对于行政事业编制的单位扶持力度较大,如果单位一把手对于资金的监管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再加上财务人员的基本职业操守欠缺,不依法履行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使得单位财务管理活动陷入了被动、僵化的境地。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管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期间,缺乏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不能从整体性和大局性来进行预算编制,导致预算的`精确度低,降低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久而久之,影响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有效率,而且还有可能带来预算资金被挪用等问题。
3.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资金的管理上缺乏最基本的严谨,许多单位都不能严格执行预算,资金挪用、超支使用甚至财政资金被闲置现象不断涌现,归纳来说主要原因是对资产管理工作不重视,资产的清算和盘点不及时并且缺乏一套完善有效的资产管理体系,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堪忧。例如,政府采购预算作为事业单位预算的一部分,存在预算编制不细化,准确定低,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推行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1.改变会计记账方式,顺应新会计制度的实施。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管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资金信息导向,在实际工作中自觉的完善旧会计制度下的记账方法,以顺应新会计制度的潮流,强调本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明确单位内部会计的具体职责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稳步提升资金的使用有效率。
2.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新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依赖全体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意识,即财务人员需要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素养。针对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相对缺乏的情况,单位要大胆引进优秀的财管从业人员。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可对全体财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组织优秀财务学科带头人讲解新会计制度的基本常识和应用方法在最短时间内让本单位的财务人员熟练和科学的领悟新会计制度的内涵和应用实例。作为财务人员,也要加强财务人员之间交流学习与借鉴,牢固树立财务管理的先进观念和优化意识,并切实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单位还要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竞争,选拔优秀的业务骨干参与财务管理,激励财务人员以过硬的业务能力完成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培养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可以很大程度地增强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通过为提供培训和平等的竞争机会,促使从业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
3.持续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新会计制度要得到真正贯彻落实,就要严格依照《会计法》的相关的规定,在单位内部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深刻理解其重要意义;不断深化财务人员对管理工作的最新认识,在新会计制度下遵循新的管理理念,有意识地淡化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人为因素。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单位的财政、审计等部门也要将履行自身职能,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在统一明确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促使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发展的方向;对资金开支的结构及财务资金的实际用途细致分析判断,依据《会计法》的相关法律规范对账目不够具体不够明确等现象,予以必要的惩罚。以实际行动维护尊严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4.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正规化资产管理。
财务资金的监管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传统会计制度管理模式中,资金被大量挪用的现象时常出现。因此,科学的监控资金流向,对资金的有效使用率和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强化资金的专款专用。合理区分专项划拨的资金与日常开支资金,避免产生资金被挤或占被挪用的问题的发生;科学合理的归纳总结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并进行评估,从基础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资金的科学性和自觉性。
5.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和控制。
单位的预算管理控制是构成行政部门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工作的目标及会计核算基础上,都突出显示财政预算管控的需求。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财务的预算体系更加完善与透明,实施跨年度平衡机制,增强了财务风险的控制力,完善了转移支付制度,增强了预算支出的约束力。当前,在新会计制度实施和推进下,可将基本建设的费用支出列入单位一体化的财务大账账目中,经过系统的核算,不但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完整的会计信息,同时也给财政的监督和审计提供便利条件,使得单位财政资金的安全得到有效维护。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其重点无非是管理开支等方面,而完善单位财务开支管理,主要依靠的就是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单位自身的财务制度。想要切实地做好财务收支的监督管理工作,就要做到有法可依。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但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还有效提升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新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给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要善于分析、解决问题,最终找到新会计制度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完美契合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会计本科论文写好篇三
3、有限度的会计委派制及其实施环境。
4、校办企业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
5、财务与会计分离及会计委派制。
6、对中国特色的会计委派制的几点认识。
7、企业会计委派制质疑。
8、对会计委派制的再认识。
9、会计委派制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10、实行会计委派制的现实矛盾及其出路二、企业会计准则研究方向。
1、银行表外业务及相关会计准则探讨。
2、对《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的`几点认识。
3、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评价与反思。
4、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影响。
5、会计准则与税收处理的矛盾。
6、会计准则供求关系的经济分析。
会计本科论文写好篇四
基本信息。
个人相片。
姓名:
性别:
女
民族:
汉族。
1988年6月9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
未婚。
身高:
160cm。
体重:
44kg。
户籍:
重庆重庆市。
现所在地:
广东湛江。
毕业学校:
重庆科技学院。
学历:
本科。
专业名称:
会计学。
毕业年份:
工作年限:
一年以内。
职称:
其他。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职。
职位类别:
财务/审计/税务-会计。
职位名称:
会计;出纳;。
工作地区:
湛江市霞山区;湛江市赤坎区;湛江市坡头区;。
待遇要求:
可面议;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
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英语英语四级;普通话标准。
计算机能力:
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3月-204月。
重庆科技学院。
会计上岗证。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
忠县菜篮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
月-202月。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粮油、化妆品、烟酒)。
担任职位:
出纳。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个人原因。
所在公司:
西南证券。
时间范围:
2010年7月-2010年8月。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
金融业(投资、保险、证券、银行、基金)。
担任职位:
柜台业务处。
工作描述:
主要负责处理柜台日常业务,开户,转账,销户等,以及协调客户,整理资料。
离职原因:
所在公司:
中国移动公司。
时间范围:
2009年7月-2009年8月。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
通讯、电信业。
担任职位:
销售员。
工作描述:
主要负责大学城片区的销售代理,当时我组建的团队取得了很不错的销售成绩。
离职原因:
实习结束。
其他信息。
自我介绍:
我是一个性格独立,做事认真负责的重庆女孩,我开朗乐观,对生活充满激情。大学四年的学习锻炼,让我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真理那就是,你得不断奋斗,不断充实自己,你才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舞台。
发展方向:
从我大学开始接触会计学开始,我就励志要做一名会计,虽然有时候工作很繁琐,也许每个月我都会重复去做我上个月做过的事情,但我觉得每次都是一步提升。也许上个月我犯的错误,我这个月就励志不能再犯。我性格属于那种比较细心谨慎型的,平时对数字也比较敏感,曾经做过一次职业测试,为求职者提供测试的答案是最适合做财经类的。我觉得作为一个会计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责任心,有原则性,还要专业的技术能力。虽然现在我还是一名应届毕业生,但是通过假期我已经在单位实习进行了两个多月出纳岗位了。实习的经历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以后的职业道路该如何行走。如果企业选择了我,我一定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选择我的正确性。
其他要求:
有培训机会。
联系方式。
请阅读更多。
会计本科论文写好篇五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通过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的选题,一是促使本人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本人的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通过论方答辩等途径,让社会认同自己研究成果的价值,并讯速向广大读者传播,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
二、意义。
通过对《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和防范》的研究,提出高效的防范措施。使自己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能运用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熟练地从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又能大胆探索,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
三、主要研究内容:
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与防范是企业在市场上生存的基本要求,是企业高效率稳定持续发展的前提。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与防范从认识财务风险,经营者经营心态,企业资金有效运用三方面入手。通过正确了解认识财务风险的内容,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强化企业规章制度,积极培养人才力量来规避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说白了,就是要里外结合,可管理性的对待财务风险。
提高企业在市场的适应能力。即在了解分析市场宏观经济后,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预测各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制定可行有效高效的经营策略,做出确实可行的决策,做到企业内部分工明确,目标一致,规章制度完善。即要求在管理决策中力求“精”,防犯“做大做空”片面盲目。强调理性投资建设,有助于高校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决策。
企业资金的有效运用。要求管理人员有全面的财务风险的认识。在具体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对资金有效的利用,不只重视眼前利益导致企业失去长远收益。
重视企业人才培养。就是要求企业不仅重视硬件设施,还应重视人才。对重点部门和重要财务管理上应有相应人才,并在更换管理层时有足够重视,尽量做到宁缺毋滥。实验设计:收集并整理2至3个典型而翔实的案例,对论文中的论点加以充分有力的论证。如下:
案例一:三株实业有限公司曾是国内知名的生产和销售保健品的民营企业,1994年才组建,只用了两年,即其年销额就猛涨到了80亿元,到,公司总资产为48亿元,且资产负债率为0。然而这个庞大的帝国,竟然就因一个危机事件走向了灭亡―――三株集团在一起消费者病故的法律纠纷中一审司败诉。于是从1998年4月开始,其销售收入猛然从原来的年销售80亿元,下跌到1000万元,随后出现全面亏损,工厂全面停产。
案例二:德隆集团一度是我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德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神话。然而神话的破灭却比神话的制造更为迅猛和突然。以204月14日德隆旗下“三驾马车”
股票连续跌停为导火索,德隆资金链条崩断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此后,公安、司法、监管机关对德隆涉嫌操纵股市,非法融资,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展开调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扩张奇迹的资本巨人颓然倒下。
完成设计(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一、条件。
1、阅读有关书籍及杂志,如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等。
2、进行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当前实际;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3、及时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充实自身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时间,要有足够的时间做保障。
二、方法及措施。
1、9月18日前: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进行选题,并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对毕业论文提出明确要求。
2、209月19日―10月28日:收集相关资料,撰写读书笔记,完成筛选文献资料、确定翻译的外文文献。
3、年9月19日―9月23日:辅导开题报告,就选题明确写作的意义、研究方法和预期写作进度,并经由指导老师审阅通过。
4、2011年9月24日―9月30日:形成毕业论文写作初纲,并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5、2011年10月8日―10月14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形成写作细纲,并再次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6、2011年10月15日―10月28日:以细纲为基础,写作完成初稿,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7、2011年10月29日―11月4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完成论文修改稿1,交指导教师批阅。
8、2011年11月5日―11月11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完成论文修改稿2,交指导教师批阅。
9、2011年11月12日―11月18日:完成论文正稿。
10、2011年11月19日―11月23日:按规范化要求完成装袋并上交指导教师,作好答辩准备工作,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11、2011年11月24日―11月27日前:完成导师评语、评审意见、答辩评语及成绩评定、汇总上报等工作。
签名:
会计本科论文写好篇六
当前,一些单位由于管理松弛,内部会计控制环节薄弱,账目不清、财产不实、数据失真、会计资料散失,费用支出预算得不到控制、潜在亏损增加,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如挪用公款赌博、炒股,买基金投资,采购、销售等业务中假公济私,取回扣等等,给单位和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因此,其健全与否,关系到一个单位的经营成败。具体来讲,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保证会计信息等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要求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在采集、记录、汇总的过程能真实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及防止资产流失。
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求对资产的接触、处理均按严格的授权审批要求进行,它能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从而有效地纠正各种浪费现象,减少损失,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3.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及实现管理层的经营目标。
(四)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1.人员素质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的一切措施、方法和程序,都要由人来完成,为了保证职工具备相应的工作胜任能力,应做到:采用有效的用人政策;建立会计人员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进行定期继续教育;定期岗位轮换,以加强会计监督。
2.组织机构控制。
把控制功能结合到组织机构中,使其具有防护性功能。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
(1)独立的会计机构,以提高会计控制的有效作用。
会计组织要相对独立。会计组织机构设置一般是根据单位经济业务规模和会计业务需要而决定的,规模较大,业务较多的单位应当设置会计机构。规模很小,业务和人员都不多的单位,可以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或者实行代理记账。不论是否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承担会计业务的会计人员群体―――会计组织应相对独立。会计机构的独立性是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
(2)职权的明确划分,即划清财务与会计工作。
会计的职责主要负责记录财务收支、资产变动、进行纳税申报,编制报告提供会计信息;财务的职责是筹划资金、制定信用政策,办理现金收支款项等。
(3)使不相容职务分离,以利于相互监督。
其中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职务。
3.会计记录控制。
会计记录控制是整个会计控制的核心,包括可靠的凭证制度,完整的簿记制度,严格的核对制度,科学的预算制度,合理的会计政策和程序等。
一是可靠的凭证制度,其基本要求是种类齐全,内容完整,连续编号。种类齐全是要求一切经济业务都要通过合法的原始凭证加以反映,不应使某一活动处于凭证的监督之外;内容完整指凭证具有良好的设计格式,不仅能够全面反映经济业务的情况,还须能够反映出几个部门共同处理的手续。连续编号指所有凭证都应顺序编号,防止伪造和销毁,以掩饰劣迹行为。所有凭证要按月装订成册,妥慎归档保管。
二是完整的簿记制度,是指在可靠的凭证制度基础上,依据设置的科目建立账户,并遵守会计原则进行核算和登记账薄,做到不重不漏,明晰可靠。同时还可按责任会计的账户分类,将其经营成果与有关负责决策人加以记载,不仅确保会计记录的严密性,更重要的是达到有效的成本费用控制。
三是严格的核对制度,包括凭证之间的核对,凭证和账簿之间的核对,账簿之间的核对,账薄与报表之间的核对。通过核对做到证、账、表相符。
四是科学的预算制度,要求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执行和考核程序。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五是合理的会计政策和程序,在国家制订的会计准则的指导下,从本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会计政策和程序,进行协调工作和相互控制。
4.风险控制。
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第一明确规定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
第二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会计本科论文写好篇七
现代国有企业大多是集团公司,经营着规模宠大的资产、管辖着众多的生产经营单位。如果针对整个企业进行全面的绩效审计,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社会审计主要关注财务信息,而政府绩效审计不仅需要关注企业的财务方面,而且还需关注大量的非财务信息,如环境、投资运行效果、执行国家相关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而且由于审计资源和时间的限制,所以审计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大型集团的绩效审计,有必要借鉴应用于社会审计下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从而合理配置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就是审计的起点,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充分识别和评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风险,从而针对风险点设计和实施重点审计程序。
二、案例分析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绩效审计。
结合上述分析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特点和方法,下面具体以xx集团公司为例,简要说明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于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步骤和方法。
(一)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状。
(二)审计目标。
本次审计目的主要是通过审计,综合、客观评价集团公司2009~2011年经营管理绩效情况。
(三)风险评估及审计重点范围的确定。
针对企业总的经济环境及企业的特性,并通过对企业相关领导人员进行访谈以及较为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企业目前经营的相关风险。了解到企业目前风险点主要是项目投资建设和资金链等问题,并由此确定如下审计重点:。
1、经营战略分析。主要审查企业的战略方针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当前的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是否适应市场变化要求,企业所制定的长期规划是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以及战略规划的执行效果。
2、经营效率分析。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与行业标准值进行比较,审查企业近几年经营效益情况。
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审计。审查在建的大型项目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是否进行科学、民主的决策,评价项目是否按计划如期完成,并分析投入运营后的使用效率。
4、资源、技术、人才储备情况审计。主要审查目前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资源储备、技术条件及人才与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适应程度。
5、资金运用情况。主要查看企业是否会发生资金链断裂情况,继而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6、内控制度评审和评价。审计重点是确定内控制度是否建立和健全,执行效果如何,评价内控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会计本科论文写好篇八
时光飞逝,四年的时光眨眼就过了,伴随着毕业论文的完稿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涯也即将画上句号。回首两年多来在安财的学习和生活,悲喜交加吧,四年来要感谢的人很多,帮过我的人更多,谢谢大家。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裘丽娅教授。本论文从选题、收集、撰写到成稿,无一不是在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细心严谨的工作态度给了我极大的影响和帮助,让我受益终生。回想两年来裘老师对我孜孜不倦的耐心教导,让我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做事、做人的方法和态度,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我将永远铭记。在此,向尊敬的裘老师表示衷心的谢意。
其次,我真诚的感谢我们的辅导员王治老师以及会计学院其他老师,感谢他们无私的奉献和给予我生活、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感谢我的家人和亲朋好友给予我的支持和包容,感谢室友在我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关怀,他们深切的关怀和大力支持是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动力。
最后,我要感谢参与我论文评审和答辩的各位老师,。是他们让我审视四年来的学习成果,是他们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加倍努力,。以期能够取得更多成果回报他们、回报社会。
本论文的完成并非终点,前路漫漫,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必将继续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进步!
会计本科论文写好篇九
摘要:我国在培养行政管理方面的人才时,拥有较为标准和统一的培养方式,但由于该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导致我国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的人才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方面单位十分缺乏行政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该专业人才的就业形势又十分研究。
因此,对于行政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改革,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文就如何创新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在该方面的改革。
关键词:行政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前言。
基于我国人才培养方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促使我国开始对人才培养方式积极进行改革。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所采用的培养模式将会严重影响到人才的培养。
所以,高校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所需的人才,从而使社会要求和人才素质具有高度的吻合。
下面笔者就针对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阐述。
一、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简述。
(一)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行政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高校在对其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其理论知识体系,还需要对其实践能力进行综合的培养,培养出其具有良好的实践意识和敏锐的问题意识,并且善于使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所遇到的专业问题,培养其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内容。
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点内容:1.实验教学。
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需要在实验室开展,其实验教学的实验内容包括情景模拟与电子政务两种实验[1]。
其中,情境模拟实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情境,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找出情境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而电子政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现代化技术下的行政管理的流程和手段,进而理解电子政务的具体概念。
2.基地教学。
所谓的基地教学是学校在相关的实验基地,按照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综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习教学。
此培养方式是针对已经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学生,将其送入到实际的政府相关行政单位进行工作实习[2]。
在实习期间需要老师和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增加其实践性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日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所遇到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
根据我国教育部在所颁布的相关解释说明中对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有了较为明确的界定,其培养的人才需要集政治、法学、行政等多领域知识体系为一体,并能够满足国家各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需要。
这种培养目标的界定能够使学生拥有更加广泛的就业范围[3]。
在我国各高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其都以上述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培养,看似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但实质上其所培养出来学生的能力却与培养目标大相径庭。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很多高校没有对学校自身所具有的实力做出客观的评价,使其在借鉴高端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时,由于学校实力的欠缺,培养出来的人才所拥有的知识理论体系和实践能力都有一定的缺陷,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缺乏完善的教学课程。
基于学校在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上缺乏明确的目标,使其在设置相关的教学课程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4]。
没有根据该专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进行设置,导致其所设置的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定位也较为模糊,使得培养出来学生的素质普遍偏低。
基于上述情况,我国高校已经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切实改变培养出来的学生所具有的素质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符,并且其在工作中也产生了各种不良的反映,使我国行政管理人才十分匮乏。
(三)缺乏丰富的教学手段。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培养行政管理人才时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
该教学法主要以老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只需要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学生所接受的教学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
并且,由于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不仅忽视了学校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效果。
教师在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概念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通常只用已经成熟的理论进行分析,缺少自我总结、归纳的授课方式,使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不便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不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5]。
此外,在各高校培养学生时,其只重视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实践课程的缺失和不完善,降低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创新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一)基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各高校应对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能够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
针对于行政管理这个专业来讲,其培养目标应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拥有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现状,其所需要的行政管理方面的人才应有先进的管理理念、执行工作的能力、行政专业知识等,并能够胜任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6]。
这种培养目标需要学生不仅要拥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其还需要拥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如此一来,不管其在未来的就业上,还是在不同的岗位中,都能够很好的扮演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建立完善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将其培养出满足职业标准的人才素质,这种人才素质并不单单指其所具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包括其所具有的逻辑思维、法律素养、创新能力等。
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根据当地的高校的自身实力、地域区别、以及社会发展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并通过构建完善的教学课程以辅助行政管理方面人才的培养。
地区各高校还应该成立相关的组织机构,以吸引各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工作人员参加到该组织机构当中。
并且基于人才培养规律,对其相关工作岗位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确定教学课程的整体结构,使每个教学科目之间都拥有一定的联系,进而系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7]。
(三)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学校教学手段。
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根据教学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实践教学:1.常规性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互相融合,并利用参观等多种手段,对其具体的操作流程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和认识;2.研究性教学。
此种教学方法也被称之为创新教学,是较为小众化的教学方式,其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理论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创新的能力。
换而言之,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全面发展、拓展创新等综合能力,以使其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求,为我国相关行政部门发展提高所需人才。
四、总结。
总而言之,要想培养优秀的人才就需要学校拥有正确的教学目标以及完善的管理模式。
学校选择教学课程的正确性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培养专业实践能力。
我国的社会发展状况已经对学校培养人才做出了具体要求,各个企业都要求人才不仅在理论知识上比较扎实,还需要在综合能力上符合用人的标准。
相信学校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一定能够逐渐找出正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法,进而实现为国家输送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会计本科论文写好篇十
习总书记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
演讲。
中阐述了新常态。提质增效是新常态的本质。新常态的指向是国民生活质量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提升,就业稳,价格稳,民生保障更完善。作为国家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如何在和谐社会的新常态下发挥更大的作用。践行文明审计势在必行。
文明审计既是一种科学的审计理念,更是一种具体的行为过程,文明审计体现的是审计的进步,体制的更新,是一个先进制度的集合。道德文明,制度文明,程序文明,行为文明,执法文明构成了文明审计的方方面面。
文明审计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的体现就是审计要依法按程序;遇事要先讲道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不讲粗话、大话、过头话;对审计情况要如实反映,实事求是地处理;遵守审计纪律,言行举止文明。文明审计之所以势在必行,不仅仅在于它是一种审计的进步,更在于它独特的必要性。
1、审计主体和审计对象相配合的内在要求。
在国家相关法律的保护下,国家审计从产生之初就确定了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这种权威性和强制性容易导致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盛气凌人,态度不端。对于被审计单位而言,它们不得不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行为,同时还得忍气吞声忍受审计人员的一些不文明做法。不文明审计最直接导致的是审计主体和审计对象之间产生不配合,抵触反感情绪蔓延。审计对象不仅不能配合国家审计的审计行为,反而暗中捣乱,使得审计工作举步维艰。然而,文明审计不仅可以让审计主体和审计对象配合起来,而且可以极大的促进审计工作有效的开展。
2、文明审计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同时发展的今天,政治文明建设迫在眉睫。上一届总理温家宝在听取国家审计署的报告时就明确提出了文明审计的要求,这种要求既有制度上的也有道德上的。政府是国家的管理者,管理者的素养越高,管理能力也就越强,管理效果才能越好。国家审计并不存在竞争市场,而是靠法律和制度直接确立的。因此国家审计中的审计机关不担心存在竞争压力也不存在缺少服务对象,审计工作实施的好坏不影响国家审计机关人员的工资待遇。正因为如此在国家审计中大力推行文明审计十分必要。
3、文明审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要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而文明审计就是文明和和谐在审计工作中最核心的体现和政治要求。只有践行文明审计,才能在机关事务中更好的推进文明实现和谐。
文明审计的内涵彰显着新的方向,但是在实际审计工作中,践行文明审计存在着诸多的难点。
1、审计队伍知识结构更新速度有待提高。
随着审计全覆盖、大数据等概念的提出,审计工作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多变性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储备若不及时更新很难适应新的审计方法。审计问题也越来越具有隐蔽性,在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急躁的情绪。为发现问题,少部分审计工作人员会产生不文明执法。审计队伍知识结构更新速度已经成为制约审计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制约文明审计的一个重大隐患。
2、文明审计缺乏政策上重视。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也不断的完善。文明审计虽然必要,但是只停留在理念阶段未进行有效的实施和推广,尤其是政策上没有对文明审计进行肯定式的执行。这无疑是文明审计发展的一大难点。如何设计相关政策可以更好的推进文明审计以提升审计工作将成为今后的一个重大课题。
3、文明审计的推广存在“内忧外患”
文明审计的推广首先需要审计人员形成自己的独特气质,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健康向上的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的处世之道都是审计人员所必须拥有的。推广的“内忧”在于提高自身,推广的“外患”在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还处在发展期。高度文明的外部环境是文明审计得以推广的一个外部保障,目前我国还并未达到精神文明建设的繁荣阶段可以为文明审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虽然文明审计面临诸多难题,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营造出文明审计的小生态。回望审计发展的实际现状,需要从以下四大方面入手:
1、坚持依法审计,规范审计程序是营造文明审计小生态的核心。
审计监督是宪法赋予审计机关的神圣职责,依法审计,就是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在严格审计执法方面,一是认真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增加知识储备,特别注意关注和掌握国家和地方政府新颁布的政策及制度,并在实践中运用。二是审计部门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完善。根据实际审计工作情况,制定一系列规范工作的准则。严格执行审计规范程序是文明审计的前提,规范的审计程序才能实现文明的小生态。
2、注重审计质量,遵从科学发展观是营造文明审计小生态的关键要义。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没有审计质量的保证,文明审计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明审计的最终目的应是促进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要做到文明审计,就必须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文明审计的工作中。审计与被审计是矛盾的统一体,审计过程中,要把对审计人员的言行举止的要求作为审计的组成部分,要按照文明审计内涵的要求,做到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尊重别人;不讲粗话、大话、过头话、伤害别人感情的话;对审计情况要如实反映,实事求是地处理,努力做到和谐审计。
3、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文明审计队伍是营造文明审计小生态的基本保障。
大限度地拓宽年轻干部知识面,对审计领域的相关业务知识逐渐做到融会贯通。三是高度重视大数据下的计算机审计。随着大数据概念的提出,计算机审计将在审计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不懂计算机审计,审计工作将无从谈起,文明审计也将变成无稽之谈。4、良好的党建工作和。
廉政。
建设是营造文明审计小生态的助推器。
审计机关党建工作和。
廉政。
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对文明审计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党建工作上,切实强化党性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同时要积极探索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发挥党支部在学习。
创新。
教育管理自主活动等方面的作用,使党支部成为团结带领广大审计干部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坚强战斗堡垒。
在廉政建设上,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靠制度来规范人,靠机制来约束人。审计廉政建设是文明审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建立起内部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廉政制度、审计质量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目标考核制度、岗位轮换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审计人员。二是建立外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审计“八不准”制度、交叉回访制度、审计公告制度、政务公开制度。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保障各项审计任务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文明审计是一项长期但是必须坚持的一个工作目标。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文明审计是促进审计事业不断进步、单位和谐健康、工作科学高效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从自身做起,求真务实,将文明审计的内涵实践于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营造出文明审计的小生态,以服务和谐社会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雷粉香.《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努力践行文明审计》【j】西部财会,2014。
[2]李鹤.《论在政府审计中倡导文明审计》【j】财政监督,2014.12。
[3]冯海玲.《浅谈对文明审计的一点体会》【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5。
[4]苏士军.《关于开展“文明审计”的几点思考》【j】群众/2011年/第7期。
[5]齐淑英.《浅议如何构建文明和谐审计》【j】现代商业,2014.31。
会计本科论文写好篇十一
一、在财务分析方面,探究相关的会计与统计(以因素分析法为例)。
对会计核算的财务分析而言,如何用各项指标去评估和分析一个企业的状况是其本质所在。期间,统计学这一科学方法论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为财会人员提供方便,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下面以财务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因素分析法为例,来探究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所谓的因素分析法,简单来说,就是应用相对比较数学化、比较抽象化的方法,在某一经济因素(当然并不仅仅局限经济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一经济指标进行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的考察,笔者认为,此方法可以概括为三个步骤:先是要确定本企业在这次研究中需要分析评估的指标,然后再根据刚刚所确定的影响该指标的各因素的方向和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计算出相关结果即可。
因素分析法作为现在统计学上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企业会计的财务分析方面的应用更是非常普遍。在会计财务分析中,我们需要将统计学中,较为优秀的、领先的方法予以具体化、实用化,使之与现代会计中无法解决的、比较复杂难以处理的问题相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真正体现会计学与统计学两者相互联系的优越感与时代感。当然,统计学中除因素分析法外还有许多与会计学相联系的方法,比如平均数法,相对数法,长期趋势分析法等等,它们都是应用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现有数据进行分析,所以数据的真实性、高精确度是其最基本的要求。而会计学中的财务方面恰好以提供真实的、可靠的数据为基本前提。由此可以知道,统计学作为一门比较广泛的、实用的工具,在与会计学相互结合、相互联系的时候,两者都将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个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因素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二、在财务管理方面,探究相关的会计和统计。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财务管理与统计分析这两门应用型的学科也得以不断丰富壮大,并赋予了它们新的含义。现代的财务管理在原有定义基础上,对一些企业的投资、融资、现金流量、资产及利润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统计学也在飞速发展,不仅在企业的现金流的数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其他方面分析时也起到了经营管理的作用。如今,统计的方法在财务管理中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也愈来愈地被应用其中。苛刻的条件必然就有严格的要求,对财管知识的了然于心,仅仅只是第一步,必须能运用一系列统计学的方法,对相关的会计处理进行加工和提炼,以达到高效的标准。
例如,在某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对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存货的发出会计处理,其采用的移动平均法、算术平均数法,究其本质而言,这几种方法都是源于统计中平均数的概念,在成本会计中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一企业的经济状况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其次,对于管理会计中,庞大的财务数据,应用统计学的相关与回归分析中的知识与方法,可以更好地为企业出谋划策,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光明的蓝图,从而为企业日后的经营规划奠定基础。
三、在金融预测方面,探讨相关的会计和统计。
当代经济发展的速度可谓之快,一个企业,一个公司如果想在竞争日益残酷的现状下得以生存,必然要转变一些传统的经营理念,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因此,公司的金融方面的预测尤为重要。财务预测,既是对公司自身的、未来的财务状况及其所面临的种种风险进行预测与评估,又是对公司所处的这整个活力市场进行预测。在一个公司的内部,财务人员往往要根据本公司现有的历史数据,充分结合市场上出现的各种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在这期间必然要用到统计学的许多方法,两者加以整合,才能更好地达到财务预测的标准,进而使企业内部资源更好地调配,使企业走出低谷,迈向成功。
统计学中的大多数方法和理念都可以在财务预测中得以体现。如单变量分析、风险指数模型,多个判别分析,条件概率模型等,这些古典的统计学思维,不得不说大大推动了财政预测的交易速度。就以大家较为熟悉的条件概率模型为例,来简单地阐述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条件概率模型的本质:它们都建立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概率函数的基础上,往往比较常用的是最大似然法。一般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没有参数满足两组之间的协方差多元正态分布。这样在同等条件下,比财政预测的较为简单直白的线性模型分析,具有较宽范围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财务分析,统计方法的应用,这是两者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合,也在某一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率。没有统计方法的渗透,任何财务分析的结果都将是苍白无力,难以使人信服的。
四、结语。
总之,会计和统计是两个难以相互割离的话题学科。人们常说,会计中有统计,统计中也有会计,这话一点不假。从最近这几年来看,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到会计学与统计学的飞速发展,两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日益密切,无论是统计学在上面所探究的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和财务预测这几个与其结合相对较多的方面,还是在企业信息化要求下统计学的应用,都彰显了会计学与统计学相互渗透与融合的特点。
笔者认为,在明确“统计学中的方法在会计学中得以应用,会计学中的概念在统计学思维中得以延伸,只有渗透与理解,才能在日后的研究中,打开另一片天空,迈出一个新的高度”这一精髓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在日常财务与统计的工作中,互相理解,以他长补我短,相互取舍,相互促进,这才是探究会计学与统计学的意义所在。笔者认为,一般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参考。首先,在会计中“想”统计。在会计的财务中,管理、分析、预测都少不了和数据打交道,而有数据的地方,就有统计。所以说,无论是做财务分析,还是财务预测,在面对庞大、毫无规律而言的数据库的时候,就十分有必要“想想”统计的方法与思维。这样,就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份简单的数据列表,在快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达到了高效、准确的目标,给财务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也增加了统计的内涵,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经营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其次,在统计中“想”会计。作为统计人员,日常的学习中,不可避免的要面对财政、会计学中很多的数据知识。尤其是随着现代会计学的丰富,也就对统计人员提出了更加苛刻、更加严格的要求。不仅仅是要将这些数据有效地运用到财政金融的方方面面,还需将会计学的知识牢记心间,慢慢地使自己掌握多种统计的途径,在将来,自己能有一技之长。最后是通过整合全面的会计应答和统计信息。在会计学与统计学的基础知识面前,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将“会(计)统(计)不分家”相互的联系发挥的淋漓尽致,才不愧为当代一个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会计本科论文写好篇十二
1.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了解各式各样企业或集团的法律环境知识,理解并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决策知识,成本会计的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管理会计的管理方法与决策知识,熟悉信息技术与应用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还要特别关注整个行业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知识。
2.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要求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等。
3.应用能力。
应用能力要求学生熟练运用会计方面的信息技术软件,通过各种渠道与更多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独立并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在有限的条件下,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按时完成工作的能力。
1.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
一直以来,本科院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本科院校教学观念仍然比较落后,会计实践教学的理念在本科院校教学中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没有真正贯穿于会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具体表现在本科院校的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课时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考试考核制度。大多数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会计基础知识的教授,重理论、轻实践;重讲解、轻练习;重传承、轻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单一,教师关心的是会计课程的理论课时有多少,在规定的课时内课程能否上完,学生考试能否过关会不会影响教师自己,考试过关率怎么样,却忽略了对学生会计技术技能的培养。
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会计教育普遍采用教师单向授课法。由于数据量大、处理过程复杂以及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会计问题只能讲述其涉及的基本原理,无法对案例进行充分的分析,而且课堂时间有限,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对案例见解的交流与沟通,学生也不能从案例中学到知识。同时,由于实验方案具有一致性,数据收集、实验过程、解决办法基本一样,没有创新性,实验就成为纯粹的机械模仿。
在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展开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并且是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的具体表现。但是,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会计核算实验的阶段,并且课程的实验仅仅涉及到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训,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实验几乎没有,更不用说多元化、深层次分析了,比如,在财务会计实训中,只是按照一般会计流程,对经济业务简单处理,根本没有对经济业务的相关财务问题做深入分析,这样以来,造成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差,更谈不上灵活应用。
4.缺乏校外实训基地。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科院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是多数本科院校采取的传统而有效的会计实践教学方法。然而,本科院校在组织校外实习时都存在很大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项:第一项,由于企业财务信息的保密性,每个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有限性和不稳定性,使得目前本科院校和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没有固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和接触机制,传统的实训基地基本丧失。第二项,实训时间多安排在学生临近毕业时,使得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践教学脱节,导致学生对于书本上不太理解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更做不到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操作有效结合。第三项,由于各本科院校受到实训经费的限制,往往安排的实训时间有限,企业实训大都局限于企业派人到本科院校讲座和学生到企业参观,学生在实训环节很难接触到企业真实的会计经济业务,更不用说参与企业会计工作、了解企业整个会计核算流程与财务管理方面。因而,校外会计实训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目的,从而阻碍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更不能起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
5.手工与会计电算化实验相脱节。
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基本上都建设了会计手工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但是,一方面,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本科院校会计手工实验局限于单纯的做账,并采用“仿制的会计凭证,剪刀,浆糊”方式,只要求学生熟悉会计实务处理的流程,即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学生只是被动地做简单的模仿实验。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实验是用简单的会计资料,应用于会计软件的操作流程,缺少必要的信息系统思想的培养和训练。手工实验和电算化实验得不到有机结合,网络资源应用不足,这样的会计实践教学只是表面粗浅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在会计实践方面应该具有的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不了社会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学生的能力、素质水平已成为衡量培养质量高低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人才培养工作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更加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本科院校应以修订人才培养规划为契机,构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工作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牢固树立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理念,突出实践教学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部门领导一定要认清当前会计教育形势,根据会计专业的特性,逐渐改变会计教学观念,切实改变会计实践教学无关紧要的.现状,在会计理论教学不忽视的前提下,加强会计实践教学,逐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分量,着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树立并坚定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践教学同等重要的教学理念,并将会计实践教学真正落实到整个教学计划中。
我们知道,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实习是当前大部分本科院校实行的会计实践教学方法。从微观方面看,会计实践教学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会计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一门课程。所以,会计实践教学的方法具有多样性特点。具体有8种方法:
(1)实务演示法。实务演示法是通过多媒体演示,并有教师讲解实务操作过程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实务演示法有展览实物讲解方法,播放投影仪讲解方法、视频录影讲解方法、多媒体教室教学软件讲解方法等。实务演示法安排在课堂授课之前,是学生在学习理论之前,心中有一个大致轮廓,这样做不仅使学生了解即将所学知识,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2)单元练习法。单元练习法是在某课程完成其中一个章节的学习目标后进行的阶段实务训练。单元练习法是对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所以,要以目标为准,完成对学生的授课任务,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理解并掌握。
(3)模拟实习法。模拟实习法是在会计实践教学实验室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会计资料,以企业的一个会计周期为区间。模拟财务部门会计实际业务处理的模拟训练。模拟实习法的主要目标是检查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情况与会计实际操作处理能力。
(4)社会调查法。社会调查法是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就会计专业或者会计学专业的相关问题展开社会调查,并在假期结束后针对社会调查做出调查报告的方法。
(5)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就某个教学案例,运用所学会计理论知识及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推敲、提出可行性解决办法,而且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会计实践教学方法。
(6)项目设计法。项目设计法是使学生运用所学会计知识及相关会计理论,分成小组,共同合作来完成一个模拟项目设计,并做出设计报告的一种会计实践教学方法。例如,设计财务管理制度、设计会计核算制度、设计成本核算制度、设计会计软件等。模拟设计项目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必须在不违背国家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供需分析、建立模型、实施方案等步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工作。
(7)课题研究法。课题研究法是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活动,并且做出学术报告及学生对于课题研究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的研究型教学方法。
(8)校外实习法校外实习法是派送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一种会计实践教学方法。校外实习不仅包括会计记账、做报表,还包括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纳税、与银行业务往来等方面的工作。所以,校外实习法是不仅锻炼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比如:实际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共同合作能力等。
会计实践教学作为会计教学的基本方法,贯穿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整个过程中,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服务于会计实践教学目标。会计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以课程为载体,充分体现了培养的目标,以确保系统的完整性,适当的内容,紧凑的连接,以结果为导向。所以,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层次的能力培养,分别是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会计职业道德能力。
(1)基本技能。基本技能主要是通过培训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要课程的每章每单元都要培训,培养学生在每个单科课程下处理财务问题,以发展学生的个别操作技能,掌握会计领域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
(2)专业技能。从手工模拟实训中,我们不难发现,财务工作是一个应用程序,一个非常全面的工作。包括:资本融资决策模拟训练,投资决策模拟训练,利润分配决策模拟训练,财务指标和企业绩效评价模拟训练,财政预算培训和会计制度设计方面的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
(3)创新能力。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各项能力,本科院校可以制定拓展素质和创新学分认定办法,只有修满创新学分,才能毕业。
(4)会计职业道德能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国家建立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旨在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人才,具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所以,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律及相关法律、法规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4.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是首选的教学方法。通过简单的会计实务操作练习和模拟演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全新理解,但模拟毕竟不是真实操作,因此,实习基地的建立是本科院校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条件的本科院校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5.手工与电算化实验有机结合。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必须改变会计手工实验和电算化实验相脱节的现象,使两者融为一体。会计电算化实验是学生会计电算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会计手工实验是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熟悉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熟练掌握会计业务操作流程,为会计电算化实验提供建账、报表生成与汇总的实验数据及专业技能支持。按照实验顺序分为:先后实验和平行实验。先后试验是先做会计手工实验,后做会计电算化实验。即在手工实验的会计信息基础上做电算化实验。平行实验是会计手工实验和会计电算化实验是同步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手工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严密结合,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会计手工实验的业务处理流程,而且熟悉了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步骤及原理,同时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使学生能够达到会计人才市场的要求。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会计人才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结构,熟练运用计算机财务软件和以创新为导向的能力结构。所以,要适应发展的社会和需求的市场,必须从新定位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目标,更新和改进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会计实践教师具有高水平和高素质,有一定规模的会计实践教学设施,以使会计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创造性和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四、结语。
总之,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由此以来,实践性教学在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中,是不容忽视的教学方法,我们一定要给与会计实践教学工作足够的重视,从根本上提高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会计本科论文写好篇十三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已从过去单纯的规模竞争转向以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全面竞争。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完善会计内控体系,推行和提升精细化管理是农行内部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主动应对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及同业竞争的必然要求。
本文中围绕以提高执行力为抓手,坚持不懈地以“严、细、实、恒”为标准,按照“科学管理、突出重点、讲究方法”的原则,加强以会计工作为重点的基础管理,着力从制度建设、系统建设、队伍建设和监督机制上构建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扎实有效地抓好制度、措施、机制和各项工作的落实,在会计内控精细化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内部控制逐步成为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会计内控制度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保证会计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代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状况和会计工作需要,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充分发挥会计内控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以“细”作为基础,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一个岗位、每一项业务,都建立起一套与之对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实践中的重点在落实,并且将财务管理的范围延伸到公司的每一个生产经营领域,充分行使财务监督职能,以便拓展财务管理和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无死角,发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精细化财务管理并不是很复杂,只是要细中求精。“精细”不仅是一种理念,同时它也是一种行为:一种认真积极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追求。财务管理精细化是围绕已经确定的财务目标,组织、整合每一个控制环节中的单个行为单元,然后形成步调一致的合,以确保目标实现的过程。工作中,要求必须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为主线,并谋求“滴水见太阳”的管理效果,即从点滴中梳理出一整套旨在强化企业对财务的控制管理,以提高企业理财水平的管理手段。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意义。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俗语有云:“当家理财,柴米油盐”.理财,重点在“梳理”,成功于“精细”--把财务管理工作做精、做细,以便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详细、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这个是对财务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一直是广大财务人员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财务管理精细化是一个企业挖掘增效空间、减少财务风险、保证财务目标实现的基础。从管理行为的效用性方面来看,财务管理精细化可以促进财务人员对生产工艺流程更加熟悉,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做更好地服务;可以带动全体员工加入到到财务管理中来,对财务目标的执行可以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效果;可以明确各责任部门的财务管理目标,以便为企业总体目标实现形成合力;可以梳理管理行为,把企业的价值观深入到管理全过程,实现管理行为的升华。
二、会计内控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成果和财务状况,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信息依据,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从而规避企业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巨大损失。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有效措施之一,其不仅对企业会计岗位设置、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了规范,而且对会计监督和内审控制职能进行了明确,有利于确保企业会计行为合法、合规,从根源处杜绝会计舞弊的现象发生。建立会计内控制度为企业构建完善、科学的财务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能够有效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财务需求,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使得董事会、监事会等职能机构难以切实发挥各自监督职能,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难以提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而建立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可以从强化企业资产管理入手,做好资产核算、清查、盘点、保管等各项工作,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进而有利于防范资产流失,杜绝出现xx等违法违纪行为。
(三)有利于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经营风险,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并控制经营中的突发风险,优化配置各项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尤其对于资金风险而言,由于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命脉,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之中,所以资金风险管理既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建立会计内控制度可以明确企业各部门资金风险管理责任,将企业经营目标与各部门经济责任相结合起来,使资金运行的全过程得到有效监管和控制,从而降低资金风险。
(四)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
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利用最小的生产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而会计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能够从财务活动的角度强化成本费用支出管理,通过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降低成本费用支出,并利用可靠的会计信息做好财务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反馈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从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强化成本费用支出控制,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我国大多数银行的内部控制侧重于内部成本控制和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也比较淡薄和感性,在会计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及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作用等方面还持保留态度,此外,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源于部分管理层重发展轻制度,重经营轻管理,内部控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银行在内控制度上存在着形式主义,表面上制订的制度是完善的,但是缺乏执行力,使制度总是停留在“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而未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因此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也得不到真正的发挥。由于对内控工作缺乏执行力,在经营中面临的各项风险就无法准确的识别和计量更无法及时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三、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的措施。
(一)建立会计工作机构,明确会计监督职能。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经营管理情况和会计工作需要设立独立的会计工作机构,配备高素质专职会计人员,明确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责任,以及会计机构的工作职责。会计工作机构内部应当依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规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会计档案保管等业务处理流程,使会计监督职能得以切实发挥。
(二)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
按照会计内控制度的要求,企业在对组织结构进行确定及完善时,应本着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这里所谓的不相容职务主要是指某些由个人或是单个部门所担任的职务,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很容易发生弄虚作假和徇私舞bi的现象。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必须建立健全会计岗位责任则,这样不仅能够确保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而且还有利于发挥出会计内控制度的作用。具体可对以下岗位进行分离:会计与出纳应当分离、业务经办与授权批准和会计记录应当分离、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应当分离、稽核检查应与业务主办相分离等等。通过以上岗位的分离能够有效地减少和杜绝徇私舞bi、弄虚作假的情况发生,有助于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建立会计账务处理制度。
会计财务处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确保财会报告编写的`真实性,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企业应当对所有会计记录的格式、内容以及填制方法等进行统一,并对外来凭证与自制凭证的界限进行明确划分,同时对于原始凭证的签发、传递、汇集和反馈等相关程序都要指定相关人员负责,以此来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性、可靠性及完整性;另一方面,企业应当按照银行结算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具体要求,对银行账户进行设置,并对会计科目进行合理使用,确保登记到会计账簿中的资料正确无误。
(四)建立资产控制制度。
首先,为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应当建立实物资产控制制度,以此来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直接接触财产,如现金、库存、有价证券以及银行存款等等,这些财产除专职人员外,其他人员则限制接触;其次,建立实物资产清查制度,确保实物资产的具体数量与账面情况相相符,若在清查过程中发现账实不符,必须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处理;再次,可通过建立资产控制制度加强对以下环节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审批采购管理、材料及易耗品管理、入库验收管理、报废处理管理以及物资领用管理等等,从而使上述环节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增强可操作性外,由于企业固定资产涉及的范围既广又杂,为此,应当建立相应的台账,并做好定期盘点工作。
(五)建立成本费用控制制度。
在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基本都会涉及成本费用,该费用在大部分关键环节中也均有体现。为此,通过加强对这部分费用的控制不仅能够使企业减亏增盈,而且还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这也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最终要求。首先,应当对成本费用的构成要素及具体开支范围加以明确,并在各项费用的支出过程中遵循节约、合理以及需要的基本原则进行使用,对于差旅费、水电费、医疗费、办公费等管理费用也应制定严格管理制度和方法,并对审批人员及其权限加以明确;其次,应当定期对企业成本费用进行分析,借此来为管理层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帮助。此外,应正确对成本费用进行核算,成本核算过程中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当保持各期一致,严禁随意更改。
(六)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为了评价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应当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该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其一,能够进一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其二,能够对企业资产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三,能够对员工起到督促作用,使其遵守企业制定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其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内部控制更加完善。基于以上几点作用,企业有必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目前,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中的内审人员都是直接向董事或者经理负责,加之一些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从而导致了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未能得到发挥。而想要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必须让内审人员从财会人员中脱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以此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七)建立会计人员培训制度。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也离不开人,可以说人是观念创新的基础和根本,为此,企业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可通过建立会计人员培训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使之能够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同时企业还应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在具体培训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这样能够进一步调动起人员的学习热情,不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现代企业必须结合实际会计工作需求,加快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要求单位各部门严格执行会计内控机制规范,从思想上提高会计内控的重视程度,将会计内控制度建设视为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措施,进而为企业创建良好的控制环境,有效规避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致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浦瑛瑛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浦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浦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浦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刘良清。完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对策探讨[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22)。
[2]陈勇。关于健全完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思考[j].广西电业。2008(8)。
[3]高新红。企业会计内控工作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
[4]李艳彬。贯彻新会计准则完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j].冶金财会。2009(5)。
[5]陈晓红。浅议会计内控制度的建设[j].财经界(学术)。2010(6)。
[6]陈爱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的优化措施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
会计本科论文写好篇十四
根据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企业年金计划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从企业年金计划的缴费确定模式来看,国际上通行两种模式:一是设定提存计划(definedcontributionplan,简称dcp),二是设定收益计划(definedbenefitplan,简称dbp)。由于这两种模式缴费金额的确定方法不同,决定了二者的会计核算方法及财务机制等也有所不同。
一、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核算。
设定提存计划,是在企业年金计划中根据一定的标准确定企业单方或与职工双方每期固定的缴费水平,而不确定未来对职工支付年金的水平,也不提供最低保证,职工在退休时每期所能获得的年金水平主要取决于企业和职工的缴费金额以及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产生的投资收益,投资风险完全由职工承担,因此也称作“缴费确定型计划”。
在设定提存计划下,由于企业每期缴费金额在年金计划中明确规定,所以企业的会计处理非常直接和简单,主要包括确认企业年金费用和实际缴费两部分。由于企业年金属于职工薪酬的一部分,因而在我国,企业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规定,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末,根据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具体受益对象,按照事先确定的缴费金额全部计人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费用,同时确认一项负债(应付职工薪酬),然后根据协议定期向年金基金缴费。对于按照规定应由职工个人缴费的部分,企业作为扣缴义务人,应从职工各期应发工资中直接扣除。而企业年金基金是独立的会计主体,其确认与计量,包括企业年金基金的取得、投资运营、支付各项管理费用、向受益人支付企业年金以及因职工调动发生的账户变动等业务,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的有关规定,并不属于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二、设定收益计划的会计核算。
设定收益计划,是在企业年金计划中根据一定的标准(职工服务年限、工资水平等)确定每个职工退休后每期的年金收益水平,由此倒算出企业每期应为职工缴费的金额。由于职工在退休后每期所能获得的年金是固定的,年金缴费和投资运营的风险都由企业承担,因而也称作“待遇确定型计划”。
(一)设定收益计划会计处理的特点。
设定收益计划的会计处理比较麻烦,《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职工福利(ias19employeebenefits)》大篇幅都在介绍设定收益计划的确认、计量与列报方法,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设定收益计划里,企业需要通过精算假设来计量每期的应计年金负债和年金费用。精算假设是对确定企业年金费用各种变量的最佳估计(ias19),包括统计假设和财务假设两种。前者主要包括死亡率、职工离职率以及职工寿命等;后者主要包括折现率、未来的工资水平以及年金基金的投资回报率等。
2.设定收益计划经常会产生精算损益。精算损益是由于精算假设变动以及已实现损益等原因产生的应计年金负债的变化(ias19),主要包括对职工离职率的调整、对折现率的调整、职工寿命超出预期产生的差异以及年金基金实际投资回报与预计投资回报的差异等。
3.在设定收益计划中,应计年金负债是一项长期负债,反映企业根据年金计划确定的期末对职工未来应付年金的现值,需要选择一定的折现率进行折现。
4.企业年金费用的确定比较麻烦,一般与企业当期缴费的金额并不相等。
所以设定提取计划的实施需要精算师参与。精算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当前环境下依据一定假设对每位职工的年金价值进行合理的.精算,并采用专门的方法(通常有应计退休金估价法(puc)、累计收益法(abm)和等额缴费法(lcm)三种),确定每期应为职工缴费的金额。而会计人员的主要任务则是根据精算师精算的结果计算确定企业每期的年金费用水平,并进行相关的确认和列报。
(二)设定提存计划下企业年金费用的确定方法。
企业年金费用是企业当期应计年金负债的净增加额,具体由以下6个因素构成:
1.当期服务成本(csc)。当期服务成本是指职工由于当期为企业提供服务而产生的年金收益现值,根据ias19的规定,企业应以估计职工退休时的工资水平和职工当期提供服务为基础,采用应计退休金估价法(puc)来确定当期的缴费金额。
2.利息费用。利息费用是指应计年金负债由于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利息,根据期初应计年金负债余额与市场利率计算确定,其中市场利率应当选用资产负债表日公司债券或国债的市场利率。
3.年金基金资产的预期投资收益。年金基金资产的预期投资收益包括投资产生的利息、现金股利以及资本利得扣除各种管理费用后的净收益,根据期初年金基金资产余额和预期收益率计算确定。预期投资收益与企业年金费用水平负相关,即预期投资收益率为正时,将减少企业当期的年金费用。
4.前期服务成本(psc)的摊销额。前期服务成本产生于首次制定年金计划时对原有职工前期服务的补偿,或者对年金计划修改产生的职工年金收益现值。由于前期服务成本一般附有行权条件(比如服务年限等),所以前期服务成本一般选择职工剩余工作年限和服务年限中的较低者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5.精算损益(actuarialgainsandlosses)。精算损益是企业年金基金资产和应计年金负债现值之间的差额,其产生原因有两个:一是已实现的损益(实际投资收益与期望收益的差额),二是精算假设修改产生的损益。由于精算损益的构成内容经常相互抵消,而且各期变化较大,所以ias19推荐采用通道法(corridorrule),即当期只确认超出期初年金基金资产和期初应计年金负债中的较大者10%以外的部分,按照直线法在剩余工作年限内平均摊销。
6.年金计划削减(curtailment)或结算(settlement)的影响。企业年金计划削减是指职工人数大规模减少或者修改年金计划导致企业年金规模大幅减少,比如企业关闭车间、暂停年金计划等。结算则发生在企业削减或中止企业年金计划时,通过交易免除未来期间部分或全部年金缴费义务的行为。但按照fasb的规定,企业年金费用并不包括年金计划削减或结算产生的影响。
额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但按照fasb的规定,企业应当单独确认年金基金资产与应计年金负债的金额,且不能相互抵消。
三、两种企业年金计划的比较与评价。
(一)两种缴费方式的比较设定。
提存计划和设定收益计划的会计处理存在相同之处:(1)会计处理的理论基础相同,都遵循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将企业年金作为一种费用,在职工为企业服务的期间(即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期间)按照受益对象进行确认,而不是企业实际或应支付给职工年金的期间确认;(2)管理模式都以信托关系为基础,企业将年金资产委托给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受托人)进行管理和运营,因而企业年金基金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3)企业年金基金资产都按照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和列报。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收益计划无论在缴费金额、风险承担、年金费用确定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不同。
(二)两种年金计划的评价。
1.设定提存计划简单明了,职工需承担投资风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设定提存计划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设定收益计划。以美国为例,目前设定提存计划已经成为企业年金的主要形式,如著名的401(k)计划。设定提存计划的优点是操作便利,会计处理简捷,容易为职工所理解和接受,还免去了精算的繁琐,职工离职时也便于处理,有利于职工的流动。但设定提存计划的缺点也同样明显,即职工退休收入不确定,投资决策主要由受托人负责,但投资风险却完全由职工承担,企业年金的收益水平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依赖较大。
2.设定收益计划比较复杂,企业需承担投资风险设定收益计划的主要优点是职工的收益水平根据其工资水平和服务年限确定,退休后的年金收入有保障;企业负责投资决策并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设定收益计划的缺点在于年金计划的设计比较繁琐,专业性较强,年金费用的确定以及缴费水平依赖于精算假设,而且假设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目前我国年金市场建立的初级阶段来说,采用设定提存计划有较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不过长远来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设定收益计划的应用条件也将日益成熟。特别对那些大龄职工人数较多的企业,以及希望通过年金计划对职工实施长期激励以保持职工稳定的企业来说,设定收益计划无疑更具吸引力。
会计本科论文写好篇十五
人力价值会计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分,研究得出,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计量的价值结果受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计量人力资本的影响。当前,人力资源会计在如何解决应用性问题上遇到了难题,想要走出困境,必须通过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相互结合,共同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实现人力资源价值更加精准的衡量和评价。本文对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结合提供了一些可实施的办法,希望为广大会计领域研究者做一参考,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概述。
人力资源会计是在运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原理基础上,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所形成的一类专门会计学科,是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程序和方法。经过研究和不断实践,一套较为完整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已初步建立,并且随着会计学和管理学的逐渐完善,企业把人力资源会计运用到企业的人力价值计量方面,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取得了较大成功。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是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内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指为取得、开发和重置作为组织的资源所引起的成本的计量和报告,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主要是研究人力资源对企业的经济价值如何计量以及人力资源经济价值的'决定因素问题。人力资源价值是一种隐形的劳动力,可以利用人力资源会计对其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出新的人力价值。
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比较。
(一)二者之间相互联系。
人力资源价值是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而获得的最终效益,是对员工在工作期间所能够提供的未来价值的估计,人力资源成本可以被当做人力资源的投入价值,而人力资源价值就可以说是人力资源的产出价值,所以说,人力资源成本是人力资源价值的基础,人力资源价值反过来促进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企业投入多少人力成本而产生的效益就是人力资源价值,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互为因果关系,没有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就不能维持人力资源价值,甚至导致其可能出现下降的趋势;人力资源价值的提高会要求人力资源投入更多资本,以达到更大的企业效益。人力资源会计的核心是人力资源价值,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为企业人力资源决策和投资提供参考信息,促进企业科学合理决策。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从反面衬托出了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为企业带来的显著效益,这种效益才是企业需要的实际经济价值,也最能全面反映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状况。
(二)二者各展所长。
从整体看来,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主要在目标、核算方法和核算角度三个方面有所不同。在目标方面,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计量的主要目标是基于满足企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部门的需求进行计量,服务于跟财务报表相关的人,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主要目标是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需求采用不同计量方法进行核算,为管理和经营据侧服务。在核算方法方面,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会计处理办法主要是采用财务会计进行数据的统计、核实,核算结果更加科学、准确,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是企业提前对人力资源价值的预估,其核算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且某些会计原则违背了传统会计原则。在核算角度方面,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以企业投入为出发点进行核算,核算当员工入职、离职、工作的时候所耗费的资本,也就是人力资源成本价值,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是以企业产出为出发点进行核算,企业根据人力资产的价值预估未来人力资产可提供的服务价值,这两者区别差异很大。这三个方面的不同是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各展所长的表现,只有充分把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结合起来,才能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做出更准确的计量。
三、对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结合的建议。
(一)多种分配模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现代企业是企业投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结合起来的契约关系网络,当中受益最多的就是投资者和债权人,当然,投资者和债权人所承担的风险也就相应最大。人力资本是企业的组成要素,如果人力资本出现问题,那么资本所有者就会面临利益受损的情况。如何提高人力资本所创造的价值,要求企业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另外结合按生产要素的分配方式,给予劳动者与其贡献率同等的劳动报酬。而生产要素分为很多种,如果企业只是按照资金作为分配要素,拿走劳动者创造的其他产品,那么就违背了公平性原则。作为一个想要拥有商业竞争力的企业,应该保证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把剩余劳动产品作为劳动者报酬的一部分,如此,人力资本权益就被纳入企业资产之中,企业将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二)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
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生产者的必要价值、剩余价值是组成产品价值的主要因素,可创造额外平均利润和内涵利润,对于内涵利润,人力资源所有者可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扩大内涵,生产获取利润,这一部分的利润按照工资进行分配,增加劳动者的额外收益,并使之越来越高。提高劳动者报酬,鼓励企业员工团结一致提高科学生产力,为公司创造利益。奖励先进工作者和先进单位,表现越优秀得到奖励越多,增加员工福利,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激励企业发展科学技术,创新思维,大力发挥科技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减轻员工负担,创造人力价值,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
四、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结合的优劣势。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研究的基础是计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全部投入成本费用的多少,并把企业的投入成本费用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实现用货币来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但人力资源的价值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果在出现变动的情况下进行预估,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则很难为人力资源价值提供准确完整的评估数据,从而让人力资源无法进行准确判断。以人力资源会计自身的缺点和人力资源自身的特征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将人力资源价值模式加以运用,对成本会计进行适当的补充,再以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数据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真实地反映人力资源的价值。另外,当人力资源成本会计面对同一个对象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后,由于其人力资产使用时间的延长,其累积数据会趋向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预估数据,因而,两者之间的联系使其具备了结合基础。
五、结语。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与人力资源价值还存在缺陷,最大的不足是没有很好地解决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归属,两者的结合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准确核算,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使企业良性发展。虽然人力资源的所有权问题暂未得到解决,但是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还是不容小觑的,在未来探索的过程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将会逐步弥补自身的不足,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会计本科论文写好篇十六
1.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2.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
3.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4.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5.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6.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7.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8.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9.论会计的国家性和国际性。
10.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
11.试论重组会计。
12.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13.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14.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
16.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18.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
19.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议。
20.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21.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
2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23.合并会计报表研究。
24.企业并购会计研究。
25.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26.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经济后果研究。
27.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28.试论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
29.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30.试论会计报告披露的范围。
31.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32.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33.关于期货会计的探讨。
34.试论会计环境。
35.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36.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37.减值会计研究。
38.试论新《会计法》下的会计监督体系。
39.新《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40.试论会计法律责任。
41.股票期权会计研究。
42.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二,财务管理部分。
1.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2.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3.企业配股财务标准研究。
4.资本成本决策研究。
5.企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6.经营者薪酬计划。
7.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8.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9.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10.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11.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12.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13.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14.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15.由某公司谈企业战略发展结构。
16.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利益冲突与协调。
17.企业投资决策科层结构体系研究。
18.金融互换与资本结构。
19.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
20.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21.关于企业价值研究。
22.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
23.企业并构财务问题研究(题目宜具体化)。
24.企业/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25.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26.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
27.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
28.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29.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30.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31.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32.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
33.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34.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35.企业税收筹划。
36.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
37.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研究。
38.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39.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40.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基础分析(题目宜具体化)。
41.财务学科课程体系探讨。
三,管理会计部分。
1.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2.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3.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4.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5.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6.关于均衡计账研究。
7.关于abc法的研究。
8.责任会计的研究。
9.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10.标准成本的研究。
11.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12.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13.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14.关于敏感性分析。
15.关于成本控制方法。
四,审计部分。
1.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3.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4.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5.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
6.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7.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8.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9.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10.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1.比较审计初探。
12.论经济效益审计。
13.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4.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15.论财政同级审计。
16.对验资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7.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8.审计工作策略探讨。
19.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
20.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
21.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22.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23.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24.论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25.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26.新会计法实施后企业内部审计建设。
27.独立审计准则研究(可选一个准则进行研究)。
28.注册会计师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五,会计电算化部分。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
3.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
4.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5.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6.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
7.商业进销存系统模式研究。
8.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9.网络会计研究。
10.对计算机会计信息工作的审计。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114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