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精选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20:52:11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精选14篇)
时间:2023-11-28 20:52:11     小编:翰墨

在报告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使用图表、统计数据等可视化手段来更直观地展示研究成果和数据。编写报告时要注重语法和拼写的准确性,以及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欢迎大家阅读这些范文,并针对自己的需要进行取舍和参考。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一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作用大,影响面广,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根据xx县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一、xx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xx县充分发挥xx湖湿地生态资源丰富,水生生物种类众多,渔家民俗文化独特,文物遗迹众多,运河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知名度高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强对外宣传,强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基础设施逐渐趋于完善,旅游市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能力日渐增强,旅游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县旅游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旅游规划基本完成。按“科学布局、深度开发、突出生态、服务度假”的原则,先后编制完成了《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x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xx岛旅游区开发与建设规划》、《南阳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xx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等各层次、各类别的旅游规划,这些规划为合理开发利用xx人文旅游资源、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红色文化、运河文化,科学建设景区景点,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经济、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切实加强了县域内“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要素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体系初具规模。xx岛、南阳岛基础设施取得较大改善。完成了两岛部分景点的提档升级规划。xx岛景区投资200万元,重点对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外部雕塑、微子墓停车场、微子林内部彩绘以及景点水电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南阳古镇景区投资100余万元对西渡口码头厕所、安全护栏、指示牌、停车场绿化等进行了改造升级,投资260万元新购置游艇5艘,改善了古镇的交通条件。

(三)旅游功能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全县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单位1家,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1处,旅游车船公司5家,旅游开发公司9家,国内旅行社13家,三星级饭店3家,二星级2家,省旅游强乡镇9个、省旅游特色村18个,涉旅乡镇(街道)9个,渔家乐经营户450余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000余人;在国省道、县城主干道、城乡道路、旅游航道、高铁高速出入口完善设置了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以及城乡标注公共服务设施的公共图形信息符号牌,规范了景区标识导向牌的设置,景区服务质量和人性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四)旅游志愿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效。县旅游局于今年“学雷锋日”成立了xx湖旅游志愿者服务大队,组织志愿者于节假日、黄金周轮流到xx湖旅游区开展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并从中挑选部分党员旅游志愿者进行培训,发牌发证聘为旅游社会监督员,对xx湖旅游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该模式被市旅发委杨凤东主任批示在全市进行推广。

(五)旅游厕所革命取得新突破。县旅游局政策性引导济宁鑫科环境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专利型智慧无害化生态旅游厕所”,在xx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了两处样板,昭阳爱湖码头建设一处。4月27至28日,市旅发委在我县举办了济宁市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现场观摩会。10月10日至12日,省旅发委主办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培训班暨生态厕所新技术推广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六)旅游景区监察工作实现常态化。县旅游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县旅游监大队全员轮流排班下沉景区,旅游监大队人员配备了标志性服装和执法记录仪,现场办公,切实做好各类旅游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开通了24小时旅游咨询及投诉电话,及时受理、处理各类旅游咨询和旅游投诉。

(七)xx湖旅游集团整合不断推进。一是开展了涉及滨湖公司、xx岛、南阳古镇、湿地公园等公司的清产核资工作,目前正有序推进。二是顺利完成了南阳古镇码头、停车场、游船、电瓶车、景点等旅游资源的整合工作。三是完成了南阳水苑改造并运营。四是xx岛资源整合及运营方案已形成。目前正在与客渡、游艇、景点经营方进行谈判,计划年底前全面完成整合工作。

二、xx县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景区开发重视建设进度,轻配套服务。xx岛景区着重于纯野生荷花芦苇资源和岛上人文景观的对外展示,xx湖湿地公园重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展示,南阳古镇景区突出对运河古镇文化的展示,虽然定位十分准确,但是景区景点用于展现人文主题定位的无非是塑像、墓冢、仿古建筑,缺少深刻、细腻、形象、直观、丰富的表达形势,游客无法感受到活着的文化,更无法参与溶入到文化活动中;生态方面用于展现主题定位的是自然植物群落,打造“中国荷都”品牌形象是让游客观赏xx湖十万亩荷花荡,虽然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但对xx湖湿地文化、中国荷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刻,xx城市建设中也未体现出xx湖湿地文化的存在;xx湖红色文化的展示基本是看纪念碑、听导游讲解、数石阶、看纪念馆,展现形式不丰富,没有生命力,对运河文化的展示及表现形式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景区发展功能定位不准确,主次关系须再斟酌。xx岛景区是以人文、生态资源为卖点的旅游景区,特别是生态方面凸显了景区资源优势,但凭这些无法支撑xx岛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南阳岛面积、基础设施有限,接待能力提升空间不大,作为xx旅游主要目的地的作用和功能较弱;xx湖湿地公园,在南部新城区域,随着南部新区及周边地区xx湖水乡经济区、xx湖生态园、白鹭湖的开挖、新区路网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将开发建设成综合性高端商业休闲度假产业区,结合老城区众多的宾馆、饭店、超市、商场、公园等众多的消费娱乐场所,是建设xx旅游目的地首选地,但夜间缺少特色旅游产品,不能更好的满足游客猎奇、求知、体验等方面的旅游需求。

(三)“乡村游”产品开发不规范。在开发“乡村游”、“渔家乐民俗游”旅游产品时,对本地民俗文化的挖掘还不够深入,旅游产品档次不高,缺少趣味性,开展“乡村游”、“渔家乐民俗游”经营农户的设施、设备档次不高,开展农家乐的房屋、渔家乐的游船无统一式样,产品开发缺少统一规划和产品准入标准;各乡镇开发“乡村游”、“渔家乐民俗游”旅游产品时思路不够开阔,对乡村旅游内涵的认识不够,工作注重带领部分农户、渔民开展经营“吃渔家饭、住渔家船、唱渔家号子、干渔家活”的旅游活动,未从建设旅游产业体系的大思路思考旅游业的发展,对所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包装、文化展现、民俗体现不够深入,未取得好的经济带动效果;“岛上人家”、“湖上人家”、“运河人家”旅游产品的开发未能充分挖掘展示本地文化、民俗,服务设施和服务环境需要提升。

三、对加快发展xx县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一)做强骨干景区。加强景区配套功能建设,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牌和景区标识导向牌设置,建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出夜间进出景区预约服务业务,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强化对景区旅游资源保护,探索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景区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加强对本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实物、实景展现,以“情景再现”方式激活xx湖红色旅游;加快5a级旅游景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加大景区项目融资、投资力度;继续推进景区标准化建设,加快原有景点的升级,完善xx岛景区、南阳景区、xx湖国家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服务,提高接待能力。

(二)做优乡村旅游。按照《xx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重点规划以湿地生态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以休闲农庄、休闲渔场、现代渔业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在内,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乡村旅游,规范以乡村民俗、渔家文化为主题的渔家乐民俗游及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制订《乡村旅游标准服务规范》、《乡村旅游经营准入评定规范》、《渔家乐经营准入评定规范》,严格市场准入限制。开展乡村旅游专题知识、乡村旅游规范化服务培训,培养一批眼界宽、思路新的乡镇干部和人才,带领一批乡村旅游发展户率先实现致富,推动xx乡村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加快推进以运河为主线的湖上人家、运河人家示范带建设,辐射带动全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着力发展以运河两侧为主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全面盘活乡村旅游资源。

(三)做实旅游监督。围绕全域旅游、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系三大任务,加快推进旅游业“1+3+n”综合管理体制建设。根据鲁发〔〕40号文第31条要求,“支持重点旅游城市、重点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所在地推行“1+3+n”旅游综合监管与执法模式。进一步强化公安、交通、卫计、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等相关部门对旅游市场的监管责任,建立联合执法机制,联合执法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文件中的“1”是指旅游综合协调机构(旅游发展委员会或文旅局),“3”是指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工商所、旅游巡回法庭。目前,梁山县旅游警察大队、任城区旅游巡回法庭已经正式揭牌成立。我县的xx岛和南阳既是景区也是居民区,管理问题复杂,亟待组建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所。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抢抓发展机遇,加快产业化发展。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云南建设桥头堡和文山建设新高地的重大机遇,以文山州编制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为契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结合立体气候,逐步形成了凉、中凉、热三区的产业化发展。

一、产业发展现状。

**乡位于***州**县境内西南部,乡人民政府所驻地距县城90千米,全乡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民委员会8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587人,居住着汉、壮、苗、瑶、彝等9种民族。属典型农业乡镇,粮食生产主要以稻谷、玉米、豆类为主,经济林果主要以草果、八角为主,特产香蕉、菠萝、甘蔗等热带经济作物。2016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2683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1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80元。境内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123米,独特的立体气候资源造就了富有特色的高原农业,形成了高、中、低三级产业发展布局。高海拔地区主要发展林业、石斛、草果、灵香草、重楼等经济作物,全乡共种植草果32555亩,灵香草23000亩,石斛150亩;中海拔区重点发展甘蔗、蜜本南瓜、柑桔、冬早蔬菜;低海拔区主要发展香蕉产业,全乡共种植香蕉53577亩,产量123227吨。

二、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乡自编制和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以来,结合实际对三农发展基础、发展条件、效益分析、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分乡、村委会、自然村三级规划,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发展、经营体制创新、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能力素质提升、考核评价“八大工程”,除考核评价外,共涉及规划资金总额万元,其中,特色产业发展工程亿元,占总投资的%,涉及高原特色产业、旅游物流业2个项目。三农发展大规划的实施,使**乡在产业发展上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为实现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依托资源优势,突出把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调整优化内部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从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发展。目前,共有合作社5家,注册资金1331万元,社员38名,带动农户1330户,年销售总额570万元、利润总额193万元、助农增收万元。

甘蔗产业势头强劲。认真贯彻落实县甘蔗产业发展部署,认真研究,积极部署,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甘蔗产业。目前,全乡甘蔗在地面积1342亩(其中宿根甘蔗1037亩,新植甘蔗305亩)。从目前的长势情况看,预计平均单产吨,按420元收购价计算,亩产值可达2025元,可实现农民种植收入270万元。

肉牛产业迅速兴起。紧随全县“三农”发展大规划步伐,将肉牛养殖产业列为了全乡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取得了一定实效,拟计划在7个村委会9个村小组16户农户中发展能繁母牛210头,商品牛380头,后备母牛40头,种植桂牧1号600余亩。

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引导群众发展优、特农业产业,建基地,抓培训,强支撑。全乡依据三农大规划,距今年初步统计,已有15个村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生产格局。其中:**村委会老房子村小组形成石斛种植基地145亩,年产值2100余万元;卡上村委会卡上村小组形成灵香草、草果立体种植基地720余亩,年产值280余万元;卡上村委会瓢厂村小组发展古树茶1800余株,年产值180余万元;团结村委会马草湾发展黄瓜种植示范点,150亩,年产值75万余元;卡上村委会马家湾发展甘蔗产业共325亩,年产值65万余元;普元村委会普元村小组形成南瓜种植基地350余亩,年产值84余万元;攀枝花村委会热区发展9个村小组种植香蕉达万余亩,年产值2750余万元。

三、产业发展的典型性经验和做法。

3/10。

**乡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在调整结构、发展产业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一些好做法。

一是因地制宜,结合区域特点布置产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在。

总结。

以前发展产业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优势,结合立体气候,大胆创新,引进新品种、优质产业苗芽种植,初步形成了发展优质产业的新格局。2016年引进百合、木瓜等品种试种,木瓜试种成功后,及时组织动员相关人员成立了木瓜专业合作社,现正在进行示范社申请。重点培育了热、中凉、凉三区产业化经济发展带。

二是科学发展,切实提高科技种植水平。近年来,全乡紧紧把握以科技为先导的原则,建立健全科研、示范、推广三大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壮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不断增强农业科技的自我发展能力。特别是积极组织实施立体种植模式,上半山经济林套种石斛、草果、灵香草的立体种植模式,下半山香蕉林下养鸡模式。

三是目标明确,结合实际制定规划。全面提升**乡产业发展水平,着力建设特色产业之乡,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乡三农大规划首先是对产业发展有一个明确定位,就是把产业发展成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支柱产业。制定了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并能严格按照区域布局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年度、到地块。建立目标责任制,党委、政府把发展产业作为乡、村干部年终量化考核的一个指标,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做到领导、责任、目标、措施“四落实”。

四是提高认识,结合当前工作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乡领导及干部职工积极引导宣传农民发展产业,现广大农民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科学的发展观念使人们认识上有了新突破,实践上有了新进展。各村对本村的产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全乡基本每村都形成了有自己产业的良好氛围,决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产业致富。如**村委会老房子村小组逐步形成石斛种植“石斛大坝”,团结村委会马草湾村小组逐步形成反季节黄瓜种植“黄瓜大坝”等。

四、**乡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5/10发展。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也因缺乏资金而处于瘫痪状态,不能发挥实际作用。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没有一支产业发展专业队伍,技术队伍力量薄弱,服务跟不上,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大部分农户尚未掌握科学规范种植和管理的技术,迫切需要科技的服务指导。三是少数群众意识差;没有树立家庭经济发展的理念,认为发展产业是政府的事,政府给钱就发展,发展了也不管死活,没有钱就不动,等、靠、要思想突出。四是产品缺乏品牌效应,市场竞争力弱;我乡至今还没有一个品牌,市场竞争力较低,难以占据市场优势地位。部分农民创新意识不强,广大群众自身科技知识差,不能更好地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没有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农业比重过大,产业发展服务、信息跟不上。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全乡产业的发展。

产业化发展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正值三农发展大规划的起步期,我乡将在下步工作中积极贯彻中央、省、州、县的各项政策,乘势而上,有效推进产业化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

一是以三农大规划为引领,继续抓产业规范化发展。**乡三农大规划为**乡党委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了今后八年**乡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是**乡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用规划来引领产业规范化发展,是**党委政府目前发展产业的最好的引领目标。

二是以龙头带动为示范,继续发展规范化示范基地。坚持把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放在产业化发展工作的首位,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推动优势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带动群众大力发展产业,真正实现群众增收致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是推进我乡公司+农户、助农增收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进一步扩大香蕉、木瓜、肉牛等龙头产业的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使广大农民通过大量的农产品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还要以此带动其它农产业的发展,努力培育一批农副产品加工户,使农副产品加工真正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产业。

7/10助农村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涉农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优势,积极发展各类组织能力强、经济联系紧密、带动农户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帮助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完善组织章程、经营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四是以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为契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我乡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山区农村尤为突出,直接影响山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一是要加强运筹农业方略,改变传统农业,把农业生产与市场对接起来,实现农业产品的商品化,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二是要善于统筹农村现有耕地、林地、荒山资源,积极引导农村耕地、林地、荒山的有序流转,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连片集中的坝区实施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建设配套的机耕道、引水渠道,进一步降低农业产业发展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五是以科技技术为推动,积极调整结构壮大基地。坚持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农村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给力,依靠强有力科技支撑。搞好科技推广,良种良法相配套,重在良法,狠抓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推广运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安全和效益。以强化科技示范为目标,规划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一是通过教育、引导和必要的培训,不断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劳动技能,使外出人员在有序流动中更好地学习外地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带回技术、资金和观念,促进全乡群众的观念变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是发挥好乡农技站的作用,切实加强乡农技服务网络建设,解决具体问题,稳定队伍,强化素质,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发挥好农村技术能人、科技示范户作用,做到以点带面,形成规模优势。三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知识和市场经济意识,彻底摒弃群众安于现状、安贫守旧的观念,真正走出一条符合**乡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

五意见和建议。

加大对**乡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给予倾斜,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产业发展予以重点扶持,使**乡有足够实力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进一步从体制机制、配套政策、法制建设以及人员配置等方面规范产业发展的建设,使之更好发挥提供服务、规范行为的作用。尽可能支持产业科技图书、报刊、影碟等,专家多下点指导工作,尽可能对产业发展工作人员及农民群众进行专门的培训、充电。

9/10农村经济获得更大的发展,更好地实现助农增收的目标。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三

为了搞好“如何加快曹县(青岛)工业园区建设”研究课题,县工业园区组织专门班子先后=次召开园区、企业和行政村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就加快园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同时,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建议==条。现将关于加快曹县(青岛)工业园区建设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园区发展现状。

(一)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截至====年底,完成基础设施总投资====万元。其中,硬化道路==条,实际通车里程==公里;建设通讯管道=.=公里;铺设供水管道===米、排水管道====米;栽植路旁绿化树木===棵;安装路灯===盏;架设高压线路==公里;建设桥梁=座、涵洞==座;建设标准厂房=万平方米。

(二)园区项目建设有了一定进展。

截至====年底,园区内企业==家,在建==家、投产=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累计完成税收====万元,涉及纺织、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其中,青岛入园项目==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三)园区管理体制初步确立。

====年初,园区管理体制初步确立,成立了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下设办公室、招商局、规划局、财政局,园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代表县委、县政府对行政村实行属地管理,对企业实行封闭管理。同时,成立了园区派出所。

回顾园区的建设发展,有以下经验体会: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县委、县政府做出了“举全县之力发展园区”的战略决策,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园区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指挥长、县长为副指挥长的园区建设指挥部,同时,将园区建设的各项任务量化分解到各相关单位和部门,掀起了举全县之力建设园区的高潮,有力地促进了园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青岛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

青岛市委、市政府将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目标责任分解到各区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采取==区市对园区实行包片开发等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年底,共帮扶资金====万元,落地入园项目==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实现利税===万元。

三、县直部门密切配合。

县直各有关部门,站在振兴曹县的高度,服从大局,全力以赴支持园区建设。县交通局、公路局、水务局、供电公司和网通公司,多方筹资开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县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建工局积极协助园区做好土地征用、附属物清点、规划建设、工程招标等工作;县行政服务中心、工商局、发展局、环保局上门为园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及时完成了==家入园项目的注册、立项、环评等工作。

四、园区全体干部顽强拼搏。

园区工作人员面对任务重、困难多,人员少的局面,一人当作三人用,一天当作三天干。去年,共为道路和项目建设征地====亩,拆迁房屋==户,迁移坟墓===座,清理树木=.=万棵,兑付补偿金===余万元;帮助客商办理项目立项、土地征用、工商注册等手续==余份,帮助客商解决临时住宿、资金贷款等困难==余件;对扰乱企业正常施工和生产的强买强卖、强装强卸行为给予了重点打击,为入园项目创建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确保了==余个项目顺利落户园区。

二、存在问题。

(一)园区缺少高标准总体规划。

由于缺少一整套高标准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园区起步区内==%的道路无法定位、所有管网没有规划设计,园区建设缺乏明确长远目标。

(二)园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由于缺乏建设资金,目前,园区仅建设==条道路,供排水、弱电管沟(通讯、有线电视等)、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基本没有或做得很少,如:路灯只是立设了灯杆,电缆至今未埋设。特别是排水系统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了项目进入和投产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如:====年,由于雨水较大,排水管道没有配套,造成企业排水不畅,影响了部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施工。

(三)入园项目规模小、投资强度低。

=、入园项目规模小。截至====年底,园区共有企业==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平均投资规模====万元,其中,规模最大的正和车辆固定资产投资=.=亿元,规模最小的奇源木业固定资产投资仅===万元。

=、入园项目投资强度低。入园项目普遍存在投资强度较低的现象,如:青岛==家企业,固定资产总投资=.=亿元,总占地面积===亩,平均投资强度仅为==.==万元/亩。

(四)园区管理体制不健全。

=、财政体制未独立。园区未建立独立的财政体制,使很多工作难以开展,如:园区工作人员工资不能及时发放、正常办公经费没保障,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园区与县财政存在往来借款,也给以后的工作造成遗留问题,等等。

=、派出机构未设置。与园区建设相关的县直部门还没有在园区设立派出机构,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搞好服务,如:土地证、规划许可证等手续办理,由于缺少派出机构,影响了工作效率。

=、园区人员力量薄弱。目前,园区现有工作人员仅==人,除了完成相当于一个乡镇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做好环境服务、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等各项工作,每天加班加点,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一个人顶三个人干,一天当作三天用。尽管如此,有些工作仍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工作量是每个乡镇和县直部门无法相比的。

(五)园区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群众认识不到位。部分群众对土地依赖性较强,在征地、拆迁等方面不能积极配合,阻力非常大。

=、服务企业意识不到位。尽管园区的总体服务水平较好,但因园区工作人员较少,存在着工作效率低、服务企业不到位的现象,园区工作人员服务企业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治安环境还不够好。存在农村综合治理基础工作薄弱,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识不足,企业安全防范意识差、时有盗窃案件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

通过赴苏北参观学习,园区一班人深受鼓舞,同时,深感压力巨大。对此,园区先后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出了新的工作目标和“=====”总体工作思路,提出了“服务、苦干、创新、争先”的八字园区工作精神,决心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全面实现园区建设新突破。

“十一五”工作目标:一年扎框架,二年成规模,三年上档次,四年大发展,五年再造一个新城区。

====年工作目标:力争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亿元,园区自身招商=亿元,力争落地项目==个,确保完成总投入==亿元。

====年总体工作思路:搞好一个规划,健全两个体制,实现三大突破,做好四项工作,强化五项措施。

(一)搞好一个规划,高标准建设园区。

按照新城区建设的总体思路,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园区==平方公里总体发展规划,与城区发展规划搞好衔接。规划突出“一线、两片、八区”的总体思路。“一线”指以青岛大道为园区主干线,打造成园区景观大道、精品大道;“两片”指青岛大道东、西两片,东片为行政商住区,西片为工业聚集区。“八区”为行政服务、商贸中心、文教卫生、生活居住、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纺织服装、综合加工等八大功能区域。

(二)健全两个体制,提高园区服务水平。

=、健全服务管理体制。尽快在园区内设立县国税、地税、土管、城建、工商、劳动、电业等部门的派出机构,抽调分管业务的负责人和精干工作人员,进驻园区统一办公,由园区统一指挥、调度,为园区企业提供全程、高效、快捷、优质服务。

=、健全园区财政体制。尽快建立独立的园区财政体制,增加园区建设发展后劲,促进园区更快更好地发展;激发园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园区财政收入,推动园区快速滚动发展。

(三)实现三大突破,大力推进园区建设。

=、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按照“大规划、大框架、大投入”的原则,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通过争取省投资公司贷款、青岛帮扶资金、全县各部门大力支援、市场化运作、土地置换、建筑公司垫付、招商引资等渠道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亿元。主要建设八横八纵==条道路,总长==公里,硬化面积==万平方米;修建桥梁==座;栽植绿化树木=.=万棵,绿化面积==万平方米。安装路灯====盏。铺设路沿石==千米;设立道路标牌==个;打深水井=眼,铺设供水管道==千米,修建雨水管道==千米,修建污水管道==千米;修建弱电管道==千米,通讯、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架设高压线路==千米;建设新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园区企业商务中心和大型标志性建筑;建设=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配套设施及生活区工程;完成园区内三干沟、曹北河、四级河网和白花河清淤工程等十大工程。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平方公里路网,使==.=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七通一平”。建议县委、县政府继续向上级争取资金,举全县之力建设园区,努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年,以招大商、上大项目为主,力争落地项目不少于==个,总投资不低于==亿元。一是园区要突出承接好青岛帮扶项目。对==年开工建设的==个项目,上半年要全部竣工,年底全部投产运营。对今年入驻的项目积极搞好承接,在考察、办理各种手续、开工建设等方面做好工作,确保青岛项目快速落地;二是服务好乡镇和县直部门的入园项目。积极参与乡镇和县直部门入园项目,做好群众工作,及时提供建设用地;三是确保园区自身招商项目有个新的突破。通过转变招商方式,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一支专业招商队伍,年内至少有=个项目落地,总投资=亿元。

=、软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一是服务环境实现新突破。实行项目专人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全程服务等一系列制度,确保服务热情、细致、周到,打造出园区崭新的服务形象。二是社会环境实现新突破。在园区广大群众中,开展“园区发展我致富,我与园区共兴衰”活动,严厉打击各种强装强卸现象,为企业提供良好社会环境。三是治安环境实现新突破。打造一支快速、高效的公安干警队伍,严厉打击各种扰企业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创建“无黑恶势力、无各类霸头、无重大安全事故、无影响企业和园区发展的群体性事件”,实现企业“零投诉”的治安环境。

(四)做好四项工作,确保园区和谐发展。

=、做好土地征用工作。今年园区预计道路和项目征地====亩左右。及时兑付土地补偿金,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办理好土地征用手续。

=、做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按照建设新农村的理念、模式搞好试点,进一步搞好整个园区的农村建设规划,解决好“空心村”问题,解决好违章建设问题。

=、搞好入园企业及建筑工地的管理。对现有入园企业扎口管理,不经园区管委会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到企业检查和收费;园区管委会与入园企业及时沟通,加强服务;对建筑工地加强施工管理、安全检查工作。

=、搞好失地农民的.保障工作。对失地农民做好调查、统计、登记、备案,争取县政府支持,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为失地农民寻找出路,免费培训,优先安排进入园区企业务工,学习外地经验,探索出一条“失地村”迁移的成功路子。

(五)强化五项措施,为园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大力提高干部素质。在园区工作人员中,开展集中学习、短期培训、考核评比、述职点评等活动,提高园区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抓好干部作风转变。园区管委会出台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将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工作规范纳入了制度化的管理轨道。针对园区艰巨繁重的任务,园区干部拿出“一当十”的工作干劲,提出了“苦干、实干、拼命干、血战====年”口号,锻造一支敢打硬仗、勇打苦仗、善打胜仗的坚强干部队伍。

=、狠抓奖惩落实。根据园区==年工作目标,园区各局室都将==年工作量化、细化、责任到人。园区管委会将依据奖惩规定,真奖真罚,重奖重罚,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建设一支注重实干的干部队伍。

=、引入竞争机制。对园区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随时淘汰不胜任本职业务的工作人员。园区社会事业局,进行了人员的竞争上岗。园区招商局划分为招商一局、二局,招商工作也步入了竞争轨道,建立一支竞争向上的干部队伍。

=、抓好廉政建设。出台了廉政制度,园区干部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贿、受贿,不得随意接受企业宴请和馈赠;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应该下发到群众手中的资金;公开办事程序,树立一支良好形象的干部队伍。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四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镇农业效益和特色经济果林质量及发展水平,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拟2008年下半年起实施经济果林五年行动。

一、现状条件分析。

**镇现有经济果林情况表。

2、配套条件。近二年通过我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已经大有改观,为本项目建设建设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3、市场需求。一方面上海人口多,又是国际性大都市,消费市场大,近年来黄桃供不应求,加上我们旅游镇有着丰富的旅游市场,地理条件属于江、浙、沪三角地带,高速公路、国道、航道交通发达,西邻姚庄黄桃基地,只要联手发展,共创品牌,整合特色经济果林资源优势,一定能推动农业及农业旅游经济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姚庄黄桃基地对外号称2万亩,据了解,实种面积仅4700亩,目前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优势明显,但达到一万亩左右时,预计将会饱和,发展空间不大,因此,我镇要新发展黄桃,一般以5000亩为宜。

二、指导思想。

根据党委政府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我镇农业效益和以黄桃为主的经济果林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突出“挖潜力、建基地、抓龙头、兴果林”这一重点,利用整合现有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区域特色。通过引进建设,兼顾更新,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培育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以经济果林以黄桃为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实现我镇农业和农产品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三、行动目标。

选择团新、菖梧、新新、新义、五星村作为产业带,同时兼顾老果林改造,鼓励全镇农户种植,拓展以锦绣黄桃为主的经济果林面积,实施我镇经济果林五年行动。

1、新建锦绣黄桃生产基地5000亩。

2、更新拓展经济果林面积2200亩。

3、保留经济果林面积1800亩。

五年合计达到经济果林面积9000亩。

四、实施步骤、运作方式和经济测算。

1、经济果林五年计划及经济测算,见下表。

**镇经济果林五年计划。

经济测算表。

2、运作方式。本实施方案实行政府统一规划,成立专业农民合作社,规模经营、规范运作,各建设点的投资商及农户统一加盟实施,前期发展以外来示范户示范带动以吸引鼓励本地农户种植为主。

五、风险分析。

我镇经济果林发展项目,由于规模大、周期长,一旦实施,风险也不可避免,主要是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

六、行动原则。

必须从实际出发,突出发展以黄桃为重点,兼顾果林改造更新和拓展,一定要统一规划,分阶段设施,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科技支撑,创新机制,典型引路,整体推进。

七、保障措施。

1、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成立**镇五年经济果林项目领导小组,镇农技中心作为牵头单位,相关的各部门按照行动统一部署,明确工作职责,整合项目资源,合理推进,形成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分解任务目标,落实各项措施,建立一套有效的项目管理班子。

4、建立项目监督评估机制,明确职责,层层落实,强化五年经济果林行动实施过程中的全程监督和检查,对组织管理和种植农户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部分优质产品优价托底收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五

发展农村服务业是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农村服务业作为农村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繁荣和发展对拉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人都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农村服务体系,必将大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我乡农村服务业现状。

近年来,我乡以农村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农村服务业迅速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xx年全乡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250万元,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1.2%,个体户150个,从业人员1300人。三产经济呈现出总量扩大,增速提升,质量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局面。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全乡共有客运站1家,营业性客运车辆余辆,xx年全乡运输业收入达444万元,汽车维修店9家,全乡固定电话用户321户,移动电话用户8750户,宽带用户122户。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乡共有各类批发零售商店102个,从业人员458人。餐饮服务业各具特色,全乡共有餐饮服务企业19个,从业人员74人,小旅馆为主的住宿格局,xx年全乡商饮业收入达160万元。金融保险业健康运行,全乡金融储蓄机构1家,金融企业从业人员8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9275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206万元,保险业快速发展,建立了乡保险网点,从业人员15人。全乡有专业协会2个,成员180人,指导中药材种植和销售服务。

二、现阶段农村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乡农村服务业,尽管近年来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发展农村服务业的思路还不够明确,体制、机制、政策等还没有完全配套,传统服务产业仍是带动农村服务业的主要力量,总量增长缓慢、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等领域,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使农民增收渠道少,收入增长缓慢。由于长期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这样的状态,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难以取得农村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2、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市场交易者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入场交易的买方多为个体农户或农户自主形成的联合体,外地大客商、知名农产品企业少,交易产品以原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3、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数量、素质和结构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行业分布上看,从事种植、养殖等生产周期较长等行业的人才较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人才、农村经济人、专业合作经济带头人和协会带头人相对较少。

4、企业主素质不高。绝大多数三产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方式落后。还有一些企业主缺乏做大做强企业、创名优品牌的信心,习惯于小打小闹。也有个别三产企业主法制观念、政策观念、环保观念、纳税意识淡薄,影响了三产企业的形象。

5、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一是发展速度不快,总量规模偏小。二是质量效益不高,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较少。一批三产企业或是夫妻店,或以家庭成员为主的亲情店,资本总量小,市场竞争实力不强,经济效益不稳定。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率还很低,人们的后顾之忧未能消除,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仍占主导地位,使得消费率偏低。

三、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1、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业。适应现代服务社区化的发展趋势,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快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业发展,力争使每个村委会具备简单购物、方便维修、餐饮服务、医疗保健、环境维护等基本功能,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优化配置服务设施,鼓励创办多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推动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托幼养老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转变观念、转换职能,加大对现代服务商和消费者的公共服务力度。

2、大力发展现代农村服务业。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建立支农服务流通网络和各类协会合作组织,为农村提供优质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一是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载体,形成以乡镇超市为重点,村级农资、农副产品店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物流网络。大力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发展、规范、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做好农产品转化增值服务,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益。大力改善农村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尤其要加强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建设,适应农村的消费要求。

3、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制定完善城镇发展规划,走城市集约化经营道路,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效益。加快全乡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贸流通、住宿餐饮、金融保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拓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

4、进一步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研究制定扶持第三产业的具体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第三产业。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程序,健全规章制度,必须依法行政,正确行使检查监督权力和职能,严厉打击各种不法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三产企业队伍。教育引导三产企业主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加强对三产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综合素质,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六

地处xx地理中心、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的xx镇,在全区上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今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使xx镇在xx中心区域异军突起,形成承南启北、接转东西、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支撑和重要节点,既是xx人的历史责任,更是xx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抉择。

一、沉睡后的xx蓄势待发。

(一)历史悠久的xx长期发展缓慢。

xx因是大竹、邻水、长寿等县通往xx的古老大路而得名。清康熙56年(公元17)在今xx场路边坪上建街房,故称xx坪。民国置xx镇,民国30年撤镇建乡。解放后仍置乡,1993年底兴隆区草坪乡并入xx乡,12月撤乡建镇至今。

xx镇幅员面积47.5平方公里,现辖7个村1个街道社区,人口156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30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71万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5:34:31,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20,实现财政收入38万元,财政支出1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85元,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119元;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有62户103人,即十分之一的人领取城市低保金;经济发展在全区20个镇中居第15位,长期处于后列。据统计,到年,xx镇财政累计收入570.6万元,财政支出累计达4998.6万元,同期上级财政补贴高达4428万元,是本级财政收入的8.8倍。

(二)企业发展在浴火中重生。

上世纪80年代未至90年代初,xx镇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浪潮中,采取盲目让企业挂靠和无条件替企业贷款担保等形式,以建筑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到1994年发展到339个。此后,xx镇政府在清理“三金三乱”中,付出了多名领导班子成员被停职追欠、无辜背上1000多万元连带责任债务的.惨痛代价。企业发展从此跌入低谷一蹶不振。

以来,xx镇党委政府痛定思痛之后,抓住渝邻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历史机遇,大力招商引资,企业发展又见柳暗花明。目前,已引进工业企业14家,总投资8000余万元。先后引进年产砼添加剂上千吨,产值上千万元的华达砼添加剂厂;年产建筑石材150万吨,产值3500万元的8家石材企业;xx酒厂在xx镇复建,2006年底投产,产量可达1000吨以上,产值和利税分别在1亿元和万元以上。此外,xx元伟家具有限公司拟联合多家家具企业入驻xx,咯哒家禽养殖公司禽类食品加工厂等数家工业企业正在洽谈之中。规划到,引进企业30家,总投资5亿元,实现年产值10亿元、利税1亿元以上。

(三)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长期以来,xx镇农业以粮猪二元结构主导。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渝邻高速公路通车以来,xx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引进了渝酉农场、伟鑫肉兔养殖场等龙头企业,先后实施了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万亩退耕还林工程、渝邻高速公路生态农业工程等,建成了土门―兴盛椪柑基地、碑牌伏季水果园、王家黄花梨基地,发展渝邻路生态农业经济带1500亩,种植食用笋竹、药用栀子各3000亩。

(四)生态旅游业前景诱人。

xx镇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较丰,已有好景生态旅游公司入驻。香港李嘉诚先生的长江实业集团通过实地踏勘和比较,拟投资20亿元以上在xx镇打造高档休闲住宅和高尔夫球场。xx镇抓住草统公路建设机遇,对吉星湖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综合开发、草统路沿线生态观光旅游业、草坪渝邻高速公路游客接待中心和旅游商品集散中心、风格别具的草坪特色商业新街等,正在抓紧进行规划和设计。草统路铜锣山隧道旁的国际休闲健康中心项目建设已启动。

(五)职业教育发展拟动大手笔。

目前,xx镇党委政府已与多家职业教育院校对接。新加坡与华新外国语学院拟在xx投资3000万美元,建成占地800亩的国际培训学院。xx长安集团公司职工1、2校、xx中小企业管理学校、xx通信学院斌鑫高级职业学院、xx城建校等均有入驻xx意愿。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七

(一)加快临港产业发展有助于城市和区域间的交流合作。京州港依托京州市区,周边海陆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已成为对接东北亚经济圈的桥头堡和连接东北、华北以及长三角等区域的重要节点城市。加快临港产业发展,对于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加速与周边区域和城市间的人财物流动,推动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加快临港产业发展有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京州港货物吞吐量已达到6000万吨,并以平均20%-30%的速度递增。根据港口总体规划,至,京州市各主要港口将建成生产性作业泊位210个,港口作业区、临港工业区和物流园区等相关区域总面积接近110平方公里。随着港口规模的发展壮大,港口物流业、临港旅游业和临港工业等临港产业在全市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更加突出,临港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必将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加快临港产业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区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赶超发展、创新发展”的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把临港产业列为全市重点工作之一,并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临港产业发展的意见》。充分利用我区临港区位优势,加快发展以临港物流业为主的临港产业,对于贯彻落实好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区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港兴市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港口建设向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快速发展,港口在国际贸易和运输系统中的战略地位得到逐步加强,港口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临港城市的发展。香港、新加坡等“以港兴市”,“以城促港”的经济发展模式,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必须强化“以港兴区”意识,努力营造加快临港产业发展的氛围,从战略的高度和经济一体化的视角充分认识加快发展临港产业的重大战略意义,真正把以港兴市战略落到实处,带动我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产业调整是加快发展临港产业的内在需求和动力。近年来,我区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发展态势,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调整也随之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正处于关键时期,加快发展临港物流和临港旅游业等临港产业,是我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有利于现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符合“服务业强区”战略,对于我区服务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反过来也有力地推动着临港产业的发展。

(三)政府支持是加快临港产业发展的'有力推动。今年,市区两级政府把贯彻落实“以港兴市”战略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就有效整合港口资源,切实加快港口建设,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产业,积极推进临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加明确的要求,即以港口为依托,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抓好临港产业园区规划,加快城港联动步伐,构筑港口物流平台,实现产业与港口共兴共荣、相互促进。要在巩固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港口竞争实力方面实现新突破;要以港口经济为龙头,以临港工业和临港物流业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化港口运输体系,提高临港经济区的产业聚集度和带动能力,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临港物流基地,临港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必将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春天。

(四)地缘优势是临港产业发展难以取代的因素。从周边区域地缘优势看,京州港区周围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海陆空交通便利,外连东北亚地区,内接东北三省和长三角地区,临港产业发展的地缘优势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越来越明显。这些都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潜在有利因素。

(五)良好的基础条件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规划来看,以西为规划中的仓储物流园区;从现有企业项目来看,除拥有多家国家一级代理公司和60余家小型货运代理公司、运输公司外,货运市场已成规模,具有现代物流的雏形,在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后,可以形成物流中心;物流市场项目也正在积极争取规划立项。

三、加快发展临港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快发展临港产业要着力抓好三项重要工作。

第一,加快临港物流园区建设。建议膨胀发展货运市场,紧紧围绕完善国际物流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四大功能,发展仓储、加工、配送、信息、管理等现代综合物流服务业。要依托港口,大力提升现代临港服务业,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运输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和仓储业,充分发挥港口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形成围绕国际贸易需求的各种服务“节点”和“窗口”,提供功能更加完备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

第二,加快临港工业园区建设。将科技工业园区规划为临港工业、临港服务业和制造业簇群,形成区位组合优势,延伸产业链。利用便捷的港口运输条件,发展大进大出的配套工业,充分发挥口岸优势,依托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连接海外,拓展腹地,增强辐射效应,促进生产要素大跨度、大流量互动,以此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使物流园区、工业产业园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专业功能区的建设形成港区一体化的特色。

第三,积极发展临港商贸旅游业。大力发展临港旅游业,开发新兴旅游项目;运用ppp融资、民间融资、招商引资等形式,加快防护林带改造和沿江大道建设,打造集观光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海滨观光带。同时,加快京州大道以西的公寓和商贸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商贸业。

(二)做大做强临港产业,要协调和处理好四个关系。

第一,协调和处理好港城联动的关系。所谓港城联动就是通过设立连接城区和港区的国际物流园区,优化保税区与港口的物流监管,促进保税区和物流园区在地域、功能和运作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实现功能联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或者在港口与城市之间通过建立临港工业园区,进一步密切城市与港口的关系,以港口优势整合现有的生产要素,以大项目为龙头,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城港共同发展。

第二,协调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互动关系。做大做实临港产业离不开政府、港口、企业三者的共同努力,港口项目应“统一规划,分开建设,同步使用”。属于经营性基础设施港区陆域内的码头、仓库、堆场及其他配套设施应由港口企业筹资建设使用;属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如港外铁路、公路、供水、供电、通讯等由地方政府部门负责筹资建设管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应同步建设,协调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同时,政府要积极协调港口和企业,做好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落户工作,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充分发挥企业在临港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性,使临港产业发展和物流园区建设真正成为驱动我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第三,协调处理好产业规划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在临港产业中的统筹作用,根据港区实际编制临港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制定适合港区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确定临港产业发展方向,做好临港产业布局和功能衔接规划。同时,以规划为先导,注重引进规模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税收贡献大的项目,加速产业集聚,推动产业优化发展。

第四,协调处理好临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系。临港产业的大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作为支撑,没有现代化的服务作保障,临港产业的发展将很难实现突破。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等为港口配套的服务业,为临港产业升级提供支持,促进临港产业和临港服务业相互结合,形成组合优势,实现产业互动。

(三)推动临港产业发展要强化四大措施。

第一,加快制定临港产业政策,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在研究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加快我区临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港口建设政策、港口经营政策、临港产业政策、区港一体化政策等,适时推出自由港政策,为临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创造更加灵活的发展条件和有利环境。加快制定和出台鼓励支持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在政策导向上实行扶优扶强,合理降低优势项目的经营成本;在价值取向上实现互利双赢,良性发展。加快引进物流企业,培育龙头型、支柱型物流企业,带动临港物流业发展。

第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加快临港产业发展,除了要加大政府投入、引导民间投资外,还要积极借助外力,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参与项目建设。而要吸引国外有实力的企业前来投资,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港口、交通、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等硬件基础设施条件。另一方面要提升政府办事效率、人文环境和后勤服务等,通过优化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注入我区临港产业的发展。

第三,大力发展临港现代服务业,推动临港产业发展。一是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港区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加强现代物流的规划建设,打造现代物流中心。二是要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依托港区现有物流企业,加快建设集海关查验、货物集散、保税仓库、加工包装、物流配送、国际货代等于一体的快速通关系统和现代物流基地。三是要大力培育资本、劳动力、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市场。四是要加快发展宾馆、市场、餐饮休闲等服务行业。

第四,培育物流市场主体,发展现代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关键性企业的衍生、裂变、创新与被模仿,逐步影响和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最终形成产业集群,发挥产业优势。鼓励各种物流企业、制造企业、零售企业之间的收购、兼并与重组,培育一批骨干物流企业,发挥大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加速第三方物流的迅速成长,推动临港物流产业的优化升级和膨胀发展。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八

回顾我省林业站建设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1961年至1987年的缓慢发展阶段。为适应林业建设需要,我省于1961年开始在重点林区设置区、乡(镇)林业站,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到1987年底,林业站只有551个,职工仅1995人。二是1988年至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1988年原国家林业部将林业站建设作为林业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利用3~5年时间把区、乡(镇)林业站建设好。我省即把建站设员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林业站建设步伐加快,发展迅速。截止1992年,全省已建有林业站1095个(占乡镇总数的61.9%),站员4006人,其中正式职工2627人。三是1993年以来的标准化建设阶段。1993年6月,全省林业站工作会议在东至县召开,研究和部署林业站开展标准化建设,标志着我省开始了以核定林业站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加强站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制度、图表及档案管理建设为中心;以强化林业社会化服务职能,加快林业站自身经济建设及廉政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我省紧紧围绕林业站标准化建设这根主线,巩固和完善前期建站成果,发挥林业站的多项职能作用,为实现“五八”造林绿化规划、林业第二次创业和绿色长廊工程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正全力投入到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之中。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省保留单独设立的基层林业站有806个,在农林水综合站加挂林业站牌子的挂牌林业站301个,另有综合站284个。全省各类站共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实有林业正式职工4517人。截止目前,全省已经有76个县(市、区)获得了国家林业部(局)确认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合格县”称号。

(一)林业站机构不稳定。

州、合肥、蚌埠和淮北市的全部或者大部县(市、区)均为设立综合站;巢湖、安庆、六安、滁州市等的一些县(市、区)多为在综合站的基础上加挂林业站牌。全省单独设立806个林业站,较xx年底全省已建的1313个林业站缩减了39%。

形成目前局面的原因在于,自1992年开展撤区并乡及乡镇机构改革以来,我省林业站就一直受到“撤并”的影响。xx年9月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后,各地又开始撤并林业站机构,下放林业站管理权限,大幅度裁减林业站人员。据统计,到改革后第一年,也是最严重时的xx年底,全省实有基层林业站723个(较xx年缩减45%),落实核定林业站编制3035人(较xx年缩减43%,占省编委核定全省林业站编制数的52%),实有职工3221人(较xx年缩减39%)。与国家加快林业发展的形势,与多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林业站机构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稳定难以保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人员编制少,事业经费难落实。

本次调查,各地均反映林业站人员编制少,且多数山区县林业站人员事业经费不能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加重了林业部门的经费压力。如灵璧县有21个乡镇,设立6个中心站,核定编制才18人;宁国市是我省重点山区县,全市19个乡镇办均单独设置了林业站,核实编制113人,站均5.95人,而该市有林业用地面积275万亩,站人均2.5万亩。金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430多万亩,全县29个乡镇林业站,只核实编制89人,站均3.07人,人均林用地面积近5万亩。都与《安徽省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编制标准(试行)》中山区乡镇站编制基数为3人,每1.5万亩林业用地增编1人的规定要求有较大出入。又如重点山区县休宁县,全县39个林业站,定编128人,站均编制只有3.28人。而且,该县林业站事业经费得不到保证。县财政每年总体上划拨给县林业局的事业经费只有42万元。导致该县32名农民技术员(包括从社会上招收的“林政员”、“林管员”和“林业基金代征员”),1997年参加了黄山市人事、林业部门联合组织的考试、考核,被择优聘用;xx年又参加机构改革中的考试、考核竞争上岗,身份虽已解决,但其工资等待遇却一直不能兑现。近几年来,不时有上访发生。类似的情况在绩溪、岳西、潜山、霍山、金寨等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下达编制3033人,站均3.89人;有18个县(市、区)设立301个挂牌林业站,下达编制666人,站均2.21人;其它302个编制多属综合站中落实林业人员。全省各类站实有林业正式职工中还有23%的人员事业费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三)管理体制不顺,林业站职工待遇低。

目前全省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多种多样。据调查,全省有35个县(市、区)483个林业站“三权”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主要分布在山区县和设立林业中心站的县;有23个县(市、区)157个林业站和89个挂牌林业站实行双重领导;还有20个县(市、区)148个林业站和212个挂牌林业站,18个县(市、区)18个林业站和284个综合站实行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金寨、青阳、桐城、埇桥、萧县、濉溪等县(市、区)普遍反映,由于林业站现属乡镇以块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业站职工成了乡(镇)干部,要参加乡镇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队,计生收税,无力投身林业工作;二是林业站职工待遇低,工资福利难保证;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质量难保证;五是林业主管部门落实任务不畅等等。同时,多年来一些地方将林业站“三权”下放与收回几经反复,动摇了基层林业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在工资兑现上,林业站“三权”下放的青阳县,庙前乡财政只拨给林业站基本工资(占70%)的80%,而浮动工资(占30%)、123元津贴工资等一概不发,林业站职工在家扎大扫把卖,每月只能勉强兑现基本工资。

与此同时,省林业厅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内也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林业站管理机构。林业站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办公室(人秘股)、林业站(造林科)、资源科(股)、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盛市、县三级林业站主管部门的管理体系也有待理顺与加强。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九

近3年来,通过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县道路面硬化工程、乡道路面硬化工程,交通部门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新农村建设活动的不断深入,农民生活、生产需求的不断提高,交通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又是一个新课题。

为此,我做了一些初步的调查研究,认为交通服务新农村建设要拓宽新视野、扩大新领域,今后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到“三转变一加强”,即:从注重“两率”(通村率、硬化率)转变为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从注重通路转变为路、站、运一体化建设,从注重建设转变为建、管、养并重,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

1、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的必要性。

首先,农村公路多数是断头路,效益差,等级低。近年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只解决了公路通行政村的问题。目前,农村地区,多数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公路没有贯通联网,中心镇、中心村周边公路等级较低。由于农村公路未联网贯通,使农村公路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客货运输受到制约,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路网的综合服务水平比较低,路网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据统计,金华市共有9203个自然村(不包括行政村所在地),人口在200人以上的自然村3041个,等级公路通达率为81,末通公路的有574个,其中平原地区有374个,山区有200个,需要新建路基796.8公里、路面改造1096.75公里。

人口在100人—200人(含200人)的自然村有2385个,等级公路通达率68.8,未通公路的有744个,其中平原地区有302个,山区有442个,需要新改建路基1150.4公里,路面改造1324.4公里。其次,在实施乡村康庄工程时,周边未通公路的大自然村也出过力、筹过资,还有的无偿或低成本出让了土地,为乡村康庄工程作过贡献。现在行政村所在地通了路,得到了实惠,大多数的农民兄弟都散居在一些大的自然村,这些自然村仍然没有通上公路,农民心里不平衡,有怨言。再次,有一部分自然村以前是行政村所在地,近几年“撤、扩、并”以后,成为自然村,这部分村庄的人口数量也比较大、居住也相对集中。据统计,金华市行政村是5877个,到年底只有4828个,减少行政村1049个。

2、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的基本思路。

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的基本思路是“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提高网络化水平的重点是:农村公路网络化可先在平原地区有条件的乡镇引导实施。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使连接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的公路贯通成网,在联网公路建设中,把一些有条件的大自然村作为重要节点,使一些大自然村通过联网公路建设,也能建成水泥路和柏油马路。“量力而行”是指:一方面要加大中心镇、中心村周边公路的建设,提升中心镇、中心村周边公路等级,真正形成“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另一方面,山区农村公路由于联网所需建设的公路里程长、投资大、难度大,可以结合需求、建设能力加以考虑。

3、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的实施途径。

一是要坚持依靠党委政府、依靠群众,形成合力抓发展。农村联网公路建设不能完全采取康庄工程建设模式,因为康庄工程建设任务集中、目标一致,合力很强,很少有矛盾。农村联网公路建设的利益主体是不平等的,可能有“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实施的难度大、困难多。因此,必须始终依靠党委政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是抓好农村交通工作的关键。“两个依靠”说到底就是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政府主导就是政府在政策上要制定出台相关的具体措施,扶持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在资金上,地方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保证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群众参与就是像在实施康庄工程一样,充分利用“一事一议”的政策,落实在农村公路联网、提升标准工程中的土地调剂、建筑物拆迁等工作,引导老百姓自愿投工投劳、捐资捐物,真正形成一个“上头补一点、财政挤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的合力办农村交通的良好局面。

二是坚持规划控制为前提。我市早在2015年就组织有关人员编制了《金华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15——2015),在编制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时,就充分考虑到农村公路的等级、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选用上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适应,并有一定的前瞻性。

三是坚持技术指导全过程。通自然村公路建设,交通部门关键是要加强技术指导,做到既加强管理,又不包办代替。特别是要严格控制线位走向,帮助把好公路技术标准,做好测量设计,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控制等方面的指导。土地调整、房屋拆迁、路基工程等由村自行实施,路面工程可由交通部门组织实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四是坚持计划调节定指标。今后农村联网公路建设要减少计划的刚性、增加计划的柔性,不一定要下达指令性的指标,但必须有一个指导性的计划,注重充分发挥乡镇、村的积极性。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新时期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破题之举。

近年来,**县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来抓,有效破解了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难题,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新跨越打通了“血脉”。

主要成效。

截止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336公里,其中乡村公路里程达到2959公里,78%的乡镇通上等级油路或泥碎路。20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投资9600余万元,带动地方经济投入增长13%,促进了旅游业、农业产业化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城乡经济互动呈良好发展态势。

具体做法。

(一)广泛宣传发动。农村群众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受益主体,也是农村公路的建设主体和依靠力量。各乡镇党委、政府通过召开党员干部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大会,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群众加深对“无路不富、路畅快富;交通不畅,经济难上”的认识,充分调动和保护人民群众发展交通的积极性,形成自觉自愿修路的氛围,把党委、政府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决心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能够最大限度承受多少投资投劳任务进行调查,90%以上的群众自愿人平投资50-120元,100%的干部自愿人平捐资100-200元。

(二)加强组织领导。县委、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交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计委、财政、监察、交通、农机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坚持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督促。各片区、乡镇均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及建设指挥部,并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分管领导专门抓的责任制,负责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指挥协调等工作。县委、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内容,并出台了农村公路建设相关优惠政策。相关职能部门在公路占地、林木青苗补偿、房屋拆迁、采砂取石等方面加强协调配合,努力为农村公路建设营造良好环境,确保建设顺利推进。

(三)创新投入机制。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我们采取国家投、地方筹、社会集、银行贷、财政挤、群众投等多种形式,多渠道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是发动群众投资投劳。坚持“群众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使用公开”的原则,实行换工互助、任务包干、责任到户的建设机制,发动群众修建。沙河片区通乡油路建设按照“乡镇打底子、交通铺面子”的建设办法,仅半年时间群众自发投资近100万元用于路基建设。二是向社会各界募集。各乡以党委、政府名义,向在外工作人员及外出务工人员寄发信函,利用工商协会动员工商业主积极出资修路。燕山乡籍的宁波东海舰队独立师政委方继尤看到乡上的公开信后,立即回电并给予1万元的现金支持。西安打工的八庙乡村民岳小权,除投劳外再捐资5000元修建油路。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争取交通专项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扶贫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县财政设立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专户,积极推行“以奖代补”,弥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不足。

(四)强化建设管理。通过严把“三道关口”,一是严把规划设计关。全县农村公路由县交通局严格四级公路标准统一勘测和编制规划,报县人民政府、市交通局核准后实施。二是严把施工材料关。对水泥、石灰、沥青等外购材料,凭出厂合格单提取样品,由市公路工程检测中心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三是严把工程技术和造价关。坚持合理造价和工期,严格基本建设程序,按技术规范施工作业。逗硬坚持项目业主法人制、设计使用年限终身制、社会公开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建立起“交通行业指导,社会质量监理,村民代表监督,施工单位自检”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建设质量,促进农村公路建设健康发展。

几点体会。

第一,坚持民主决策,是搞好农村公路建设的前提。农村税费改革后,投入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瓶颈。只有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村民自治”,把老百姓组织起来,通过群众自己对是否同意修建农村公路、对人平该筹多少钱、投多少劳以及对选择招投标单位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核心问题进行决策,形成投资投劳决议,变“政府要我修路”为“我要修路”。实践证明,群众自己决策要办的事,他们是有积极性的。金盆乡金盆村3天时间群众就交了油路集资款1万多元。沙河片区通乡油路路基改造过程中,高塔乡红庙村500多名修路民工每天往返40多公里,中午在工地上嚼方便面,喝山泉水,确保按期按质按量完成了改造任务。

第二,坚持民主管理,是搞好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各乡都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民主管理小组,由每个村召开村民大会推选一名热心公益事业、懂管理、会算账、责任心强的村民代表行使管理职权。一是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各乡在信用社开设了农村公路建设集资专户,使用加盖乡人民政府公章、乡长私章以及民主管理小组组长签字的专用收据,由老百姓自觉到乡信用社交款。凡1000元以上的工程费开支,必须经民主管理小组审核后,方能入账,确保每一项资金都用在刀刃上。二是加强群众投资投劳任务分配管理。主要是分配使用好改造路基工程群众的投资投劳。各乡由民主管理小组核算好工程量,并按工程的大小、人口的多少,将改造任务公平、合理地分到村社和农户。三是加强工程材料管理。民主管理小组全程参与工程材料的购买、运输,并负责按工程实际用量和进度进行核发,建立起严格的出入库专账,严防工程物资“跑冒滴漏”。

第三,坚持民主监督,是搞好农村公路建设的保证。一是严格工程造价监督。整个投标过程中都始终吸纳群众代表参与,每个乡都有3-5名村民代表参加了对投标单位的邀请,对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查、参加正式开标会以及与中标单位签合同等。沙河至大河通乡油路建设通过招投标,共比预算价节约工程款34.6万元。二是严格资金使用监督。对建设管理费严格控制在工程总预算范围以内,管理费开支必须经民主监督小组审核,严禁超标支付;对筹资额度、用了多少、用在何处,一律张榜公布,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监督,防止将修路资金挪作他用。三是严格工程质量监督。工程施工每一环节都由交通部门进行技术指导,由监理公司进行工程监理,各村村民代表全程监督。凡是未按图施工、未按程序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停工、返工,直至合格为止。四是严格工程竣工验收决算监督。民主监督小组全程参与工程竣工验收决算,审计、监察部门加强对工程建设费用的监督,增加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透明度。五是严格施工安全监督。乡、村、社、农户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每个村确定1名安全巡察员,重点加强对爆破物资、实施爆破以及施工作业监督,确保施工安全。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一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我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重要途径.为学习和借鉴先进省市的经验,加快我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全面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我委组成了调研组,先后赴上海、浙江学习考察,同时与济南、烟台、威海、潍坊市计委及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通过学习考察,既开阔了视野,也增强了加快我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紧迫感.

作者:省计委调研组作者单位:刊名:山东经济战略研究英文刊名:shandongeconomicstrategyresearch年,卷(期):2003“”(8)分类号:关键词: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二

地区生产总值平稳增长。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6亿元,增长12.6%;工业生产继续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96422万元,同比增长71.7%;增加值完成21089万元,同比增长39.1%;利润、利税分别完成2251万元、30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1.5%、55.9%。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45839万元,同比增28.8%,增速同比下降28.9%。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全县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24万元,同比增长14.7%。财政收入增速迅猛。全县全部财政收入完成5569万元,同比增长83.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58万元,增长10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944万元,增长7.4%。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65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3元,同比增长22.4%。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性矛盾突出,龙头企业支撑不足。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缺少龙头企业。在产业结构方面,产业层次低,原材料、初级产品加工业比重大;产业链条短,缺乏拉动力。在产品结构方面,技术含量、附加值低,多是“配角”的中间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少,创新能力弱,行业增加值率低。在组织结构方面,家族制小企业有一定比重,而且用工制度不规范,人员流动性大,部分私营企业目前就业人员结构多以家族为主,现代企业相对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大部分工业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方式、生产水平已定型,不进行科技及生产工艺的改造,电耗较高,节能降耗任务艰巨。工业人才严重不足,由于我县工业企业地理位置较为偏僻,难以吸引高技术高素质人才。多数工业企业创业人才少,管理人才少,人才外流现象日益突出,一些发展较快的企业已经出现招工难、招技术工更难的现象。管理、技术人才的缺乏,使得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能力较弱,自主开发能力更是落伍。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扩张“做大做强”和发展产业链已成为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龙头、骨干企业对工业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更加明显,然而我县就缺少这样的大企业、大集团,进而影响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固定资产投资任务依然艰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投资结构决定了未来一定时期的生产供给能力,投资在当前保增长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稳定剂”和“助推剂”作用。投资是我县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较强。虽然目前全县投资增速仍在高位运行,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仅为45839万元,绝对量在东部10县中占第9位,增速为28.8%,在10个县中排名第9位,比东部10县平均增速29.94%低1.14个百分点,增长后劲问题需要引起关注。今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继续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尤其是土地、环保、技术、安全等准入标准更高,程序更加严格,这大大增加了项目前期工作量和项目争取的难度。截止目前,我县仍没有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后续项目储备数量不足,必将削弱全县后期投资增长的后劲。

(三)服务业的总量规模偏小,发展层次不协调。尽管我县在发展服务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其落后的发展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大多数商贸服务型企业规模仍然偏小,个体商贸品种单一并且形不成市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重点不突出,没有形成品牌优势,缺乏市场竞争力,资源配置集聚功能不凸显。从事交通运输、仓储、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娱乐业等服务业行业绝大部分是个体户经营,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目前个体经营户占我县服务业比重较大,但存在规模较小、经营管理较差等问题,市场竞争稍微激烈,就会自然倒闭。同时个体经济资金不足,在融资上困难重重,成为制约个体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非营利行业绝大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靠财政支撑,财政收入的增长乏力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发展。信息传输服务业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业务已趋饱和,无线宽带、光纤到户等通信网络新兴业务只在县城发展到位,农村市场拓展不足,影响到该行业的发展。服务业部分行业税收增长幅度小,直接影响服务业的发展。

三、发展建议。

(一)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实施大集团战略。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县域工业经济。进一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广辟筹资渠道,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投资硬环境,提升园区品位。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效应,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工业园区集中,推动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优化工业布局,形成产业集群,以促进全县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施大集团战略,加快企业做大做强。引进和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是我县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支持和鼓励现有企业,特别是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加强服务和引导,扶优扶强,全力培育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努力催生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

(二)深入开展项目攻坚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招引一批工业大项目、新项目入驻工业园区,膨胀投资规模。同时要加快签约的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产见效,以带动我县工业经济总量的增长。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的发展对拉动全县经济增长,在今后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县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主要支撑点,做大、做强服务业。尤其把发展新兴服务业作为重中之重。使新兴服务业逐渐代替传统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营利性服务行业,应进一步规范其税收的缴纳,增加应缴税金的力度。营业税的增长能够准确反映这些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进一步引起重视。对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等非营利性行业,努力扩大其就业岗位,提高劳动报酬。政府应进一步加快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使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实现较快发展。交通运输业做为我县重要的传统服务行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显著。在促使其快速发展的同时,更要拓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空间,将我县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优化和升级,形成有组织成规模快速畅通、便捷高效的优质现代化物流业。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三

土们岭镇位于九台市东南25公里,长、吉经济带中段,长吉公路、铁路横贯全镇。幅员面积214.36平方公里,镇辖16个行政村,114个生产小组,总人口2.85万人,有耕地5976公顷,林地989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其中镇区为88.5%),是一个交通便利,风景奇秀的山区乡镇。镇、村、社三级干部220人,有致富项目的占20%,项目类别主要是养殖业(猪、牛、兔)、种植业(粘玉米、中草药)、运输业。

1、公路、铁路:长春至图们的铁路,长春至吉林公路(北线)横贯全镇(45—62公里之间),本镇距长春市45公里,距吉林市55公里,距九台市25公里。

2、客运情况:九台至土们岭客班车每日28次(单程),日均客流量450人左右,长春至吉林、九台至吉林及其它经过客班车日均60班次,承载客流量约为70人次,每月逢五逢十为土们岭商贸大集,逢集市时客流量较平日稍有增加。

3、物流情况:由于本镇地处长、吉两市中间,逢集时,很少有长吉两市人员、车辆来赶集。

1、粮食产量:全镇在册耕地5976公顷,全部是旱田,年均粮食产量57,700吨。

2、绿色产品:土们岭地区山脉连绵,属于长白山余脉,因此,特色山珍丰富,如:山野菜系列、松仁、榛子、核桃、蘑菇等,分布春、夏、秋三个盛季。当地经营山珍加工、销售的业户百余户,规模较大的有利达食品加工厂,恒利农产品加工厂、金穗山庄山珍加工厂等,年生产销售200吨以上。

1、禽类存栏:全镇禽类存栏总数达17万只,年销售禽类45万只,主要销往德大、金锣集团和吉林市。

2、生猪存栏:全镇禽类存栏8600头,其中规模饲养户2800头,产品主要销往金锣集团、德大集团、天景集团。

1、本地人数:35人,外地人数8人,其中吉林市2人。

2、从事项目:粘玉米、山野菜。

1、本地劳务输出情况:

年均输出780人,xx年底,输出总量达3768人。xx年1—6月中旬,新输出124人。

2、在吉林市劳务情况。

(1)建筑工人:40人(2)家政7人(3)服务业14人(4)工商业3人。计64人。

1、本级财政收入(年内)670万元。

2、人均收入4160元(因电厂征地,收入增加幅度大)xx年3350元。

3、来自吉林市的收入约为9.2万元。

1、产业园区情况:畜禽养殖小区6个,专业屯20个。

2、品牌情况:利达产品加工厂注册“碧子兰”牌山野菜系列产品,恒利农产品加工厂注册“土们岭”牌农村产品。

1、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在全镇范围内建设粘玉米特色种植、中草药种植、猪、牛、兔养殖园区20个,完善专业村6个,专业屯20个,结构调整比例达到55%,社会总产值达到12亿元,财政全口径收入达到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xx万元,劳务输出总量达7000元。

2、发展思路:依托天景基地、金锣集团、华能九台电厂,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促进劳动力输出总量,促进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础。

(一)更多地建立劳务输出联系站,促进本区位劳动力输出。

(二)九台市各乡镇及各村领导干部,仍然存在本位主义思想,一贯把目光瞄向长春市,而忽视吉林市场,因此,产品销售受到局限。险能力;市、县两级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和大宗农产品建基地、强龙头、育市场、创名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乡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广都昌县周溪镇围绕珍珠产业组建经济共同体的好做法,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放小额贷款,通过贴息、融资、财政垫付等形式,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要恢复、健全全市统一的农技服务机构,组建、充实农技队伍,建议借鉴湖南省的做法,对县、乡从事农技推广等公益事业的服务机构实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扶持,同时引导、规范一批面向市场的农技服务性实体和经营性中介机构组织。

5、从建立激励机制上提供乡镇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制订乡镇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总体要求,加大对乡镇发展的协调调度。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便于操作的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乡镇干部激励奖惩机制。把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议对全市乡镇经济年度财政收入达到5千万元,或在此基础上连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标荣获红旗(先进)单位的乡镇(街道),其党政主要领导在职级上实行高配、经济上给予重奖;对在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干部,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干部调整中优先提拔使用;对那些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进、携手共创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四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县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内容的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我镇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xx镇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辖7个村,其中6个农业村,一个蔬菜村,76个自然屯,农业人口8853户3.47万人,农村劳动力.5万人。全镇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万亩,林地.5万亩,水田.85万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xx年全镇gdp总量9.5亿元,增长7%,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2.02亿元,增长%。全镇粮豆薯总产5.3万吨,粮食单产430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6%。日光温室发展到5栋,面积2.3万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2500个,面积6.7万平方米,年产蔬菜2.44万吨以上。畜牧产值实现.02亿元,比上年增长8%。xx年向县内外输出劳动力9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00元,比上年增长5%;农民人均收入达3646元,比上年增长3%。实行村财镇管,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xx年化解债务80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村屯公路383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所中学、8所小学,有3处晋升为省级标准学校,4处小学达到市级标准学校,2处小学实现了县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xx年在全镇7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镇两委47名干部平均年龄为45.4岁,大专以上文化7名,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中专40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xx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我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多数会员不缴纳会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xx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程度占50%,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以上文化程度仅占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xx镇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四、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镇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屯城镇化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农民自办文化扶持基金,引导农民发展民俗文化表演和地域风情旅游;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文艺演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16682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