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写总结时,我们要注重逻辑和结构的合理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我们的意思。这些总结范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思路,可以帮助我们撰写出更出色的总结。
随笔五年级篇一
倘若一个近视眼一天能够拥有摘下眼镜看这个世界的勇气之时,他会发现这个世界竟那么像一位印象派大师所绘的杰出之作。尤其是夏的夜。待大地熟睡时,我还依旧醒着。噢,方才刚跟几只无聊的小蚊子作了斗争,可是人多力量大嘛,结果我输了。于是索性将那在夜晚看来确乎是白色的淡粉色窗帘拉开,坐在窗台边,贪婪地享受着夜的幽静,浑然不顾自己乱蓬蓬的头发,以及对面给人感觉阴森森的居民楼中的几丝光亮。
眼下这只越战越勇的蚊子显然有些不知从何下手了,它在一旁“嗡嗡”地闹着,被我胡乱的几下挥手早已吓得不知去向了。
月亮睡了,睡得香极了。旁边的还未听够故事的星星还眨着期盼的大眼睛,一直睁到天明,待其完全融入温暖的阳光之中。
然后,在这个安静的城市中,一个个故事又以其独特的方式上演了。
随笔五年级篇二
老师说明了游戏规则:“用乒乓球拍运送乒乓球,运的时候不准用手碰乒乓球。要经过重重障碍,如乒乓球掉了就要重新走。限时为1分钟。
游戏开始了,起先的几位同学都没有通关,到了我,我心里很紧张,生怕乒乓球掉下去,我拿着放着乒乓球的乒乓球拍小心翼翼的通过障碍,不心急,终于,我通过了终点。时间刚刚好。老师奖励了我9个果冻。
接下来,同学们都很顺利,全都通过了全关。陈莉琳用的时间最短。获得了2包果冻。
第三个游戏是“词语接龙”游戏。
老师说:“由班长来说第一个词语,接下来,同学们要排好队接。游戏不算难,只要同音字就行,如果5秒接不上就要表演一个节目。”
“游戏开始!”班主任笑眯眯的说。“游行。”“行动”“动作”小衣一时没回过神来,所以没有接上。同学们要她唱歌,小衣双手放在后面,唱道:“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衣唱完后,大家都拍起手来。
最后,有5个同学没接上,只获得了鼓励奖――2个果冻。其他同学获得了5个果冻。
放学了,同学们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随笔五年级篇三
回想至今夕,亲爱的自己,你到底得到些什么?又失去些什么?反反复复,得到便会失去,我宁愿不要得到过,至少就不曾失去过。
这些年,我失去过朋友,体会过冷淡;这些年,我看透过友情,体会过将心比心不容易;这些年,我收获了善良与包容;这些年,我感谢亲情;这些年,我了解过爱情。
那些年,我体会过的人情冷暖,尝过的酸甜苦辣,这些都是我一辈子难得的经历,我还会继续经历下去,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一笔一笔的文字故事,这些年,我会好好珍惜一切,善待一切,做真实的自己,去活得漂亮!
待岁月安好,最初的自己归来可否?
随笔五年级篇四
在田地间漫步,阳光炽热得,你会发现,那些挂在秸秆上冒着红须的玉米棒子,已经让阳光给烤熟了。于是,田野之间便悄悄吹来了一股收获的微风,玉米叶子也随风擦出一声声响。
咣当,一个成熟的玉米棒子从农夫的手上掉进背篓里,他的脸颊上,是被这个季节忙碌催发的汗水。
弹着悠悠的调子,蝉儿依旧在枝头上高高地歌唱着这个夏天。只是人已不再是那个无所耕事的少年,经过这么多年岁月的历练,对生活有了一份担当。
驻留在生命的弦上,哼着自己喜欢的调子,唱作自己喜欢的歌曲,与阳光来一场不期而遇。七月,那些美妙的`故事,有着那些美好的向往。
住在枝头上,心里洒满了阳光,生命因而饱满,灵魂因而完满。尘世,不过是永恒了彼此一段不期而遇的时光!
慢慢卸下生活的担子,冰凉的生活总是要靠近阳光才会温暖。这个七月,唯美着一些生命的感受。
在乏躁的日子里寻找新鲜感,却不背弃最初的信誓旦旦。你会发现,追逐的脚步没有终点;你会感慨,时光,有时妩媚,有时也会黯淡。
从没有见过彩虹的我,这么晴朗的天,我希望你那边会是晴朗满园,彩虹满天。当然,这并不是能够寄达的祝愿,只愿,这边的天同你那边的天;甚至更艳!
七月,哪一天都是晴天。一个晴天,就是一张笑脸,七月,是快乐组成的乐园,蝴蝶翩翩,还有爱做梦的少年。
蝉声里容易让人困倦,一不留意,就在自家的凉椅上半倚着梦一回。阳光鼓吹着四周的万物,不知不觉,那个挨窗的矮树又长高了一截,让那个习惯在窗里向外探望的人,不得不将双脚踮高了一些。
经常上地里干活的人,皮肤都晒黑了。回到家总是被人开玩笑:你是从非洲赶过来的?
他当然不是从非洲来的,他和我们一样土生土长在这里,接受命运,虔诚地与阳光同行。
随笔五年级篇五
曾几何时我满怀激情登上这神圣的三尺讲台,看着下面一双双透亮天真的眼睛,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只是一股脑的全部告诉他们。可是事情并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等一节节课堂教学成为你生活的节奏、习惯以后,自己的热情在被无情的岁月消磨。不知什么时候起,面对学生脾气渐长,尤其是在学生无从应答、答非所问时更是火冒三丈,渐渐的学生学乖了,课堂上在没有林立的小手,很少有洪亮的声音。现在很多教师一起交流时总是说:我的学生都是“哑巴”,会回答也不举手,不会回答也不举手。为什么大家都有这样的困惑呢?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做法谈一些体会,共勉。
一、尽量不要让学生遗憾。
课堂教学就是通过一个个问题展开实现目标的,问题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面对几十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的针对不同学生的提问就至关重要。实践中我总是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把较难的问题留给中等生,对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创新性的问题留给优等生,这样各得其所,不给学生造成遗憾或是尴尬。这样做解决了大多数学生的担忧。但是这样的提问方法对所有的学生来说,尤其是中下等生是不公平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学生之间的谈话:
“那个问题太简单了,老师怎么就不提问我呢?偏偏给我了一个难题,老师就是偏心眼。”
“那个问题老师夸她有创新,其实我虽然学习成绩没有他好,我觉得我的想法也和他差不多,可是老师就是不给我说话的机会。”
我想,学生的说法并没有错,难道在某一个问题上也许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何必拘泥于定势思维。有了这样的想法我就马上在课堂上实践了,面对同样的问题我这样问:
“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对于刚才的回答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这样的提问给了其他同学表现自我的相同机会,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我开始关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的设计、呈现、预设、生成等一个个细节,尽可能的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尽可能不让每一个学生遗憾。在我的课堂中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是均等的,绝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
二、学生应该受到尊重。
面对许许多多老师的困惑,我常常这样对他们说:“教学中的任何问题都是教师的问题,学生是没有错误的,如果你一定要‘归罪’于学生,那只是你找到了一个发泄情绪的借口而已。”
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以及个人性格、学习经历的差异,在课堂上的表现就各不相同,也正是如此而课堂才多姿多彩,也正是如此课堂才需要每一位教师用一生的时间挑战。我们要尊重课堂中的人、事、物,尤其是这些鲜活的生命更值得我们教师去尊重,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是平等的,具有相同的人格。但是很多的教师还没有彻底的角色转换,还是凌驾于课堂之上,主宰着课堂的一切,对学生颐指气使。回答问题是教学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面对学生回答不出抑或答非所问,教师常常语出惊人,“笨蛋!”“别人能回答下来,你怎么就不行呢?”……指责、挖苦接踵而至。就这样教师一次次挫伤着学生积极回答的信心,慢慢的学生就干脆不举手了,因为谁也不能预料到自己回答以后会有怎样的后果,何必自取其辱。
“让学生体面的做下去。”这是我深刻反思自己教育行为以后对自己所说的一句话,而且我也相信这句话将伴随我走过一生。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们都要认可,哪怕就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是一个简短的词语;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我们要有包容的胸怀,指出错误的同时尽量从其他方面找到值得表扬的东西加以肯定;当学生缄默不语时,我们更要等待并加以关心,给予额外的引导,尽量让他回答出哪怕一点点;当学生答非所问,我们也要充分运用教育智慧化解危局;……学生能够感受到你的关心,会感激你的支持,感恩你的包容。他们在这种和谐包容乃至被尊重的氛围中,自我表现的欲望会被无限的放大,课堂中不再有担心与惧怕,不再有沉默与对抗。
三、学生需要教师的等待。
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冬去春来需要等待……世界有太多的事情是需要等待的,学生的转变也需要等待。学生转变需要教师的首先转变,当教师转变时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不同的人适应时间长短不同,因此我们要等待。很多时候学生对教师的突然转变充满怀疑,他会慢慢的观察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态度,推测自己会受到怎样的对待。这时我们更需要耐心与等待,用“坚持”来面对学生的等待,最终学生会相信我们的。
等待的过程是一种酿酝,一种孕育,虽然饱受煎熬,但是当课堂充满激情不再沉默时你就会体验到快乐。这不仅是一个教学的成功,更是我们在不断的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我要说教育需要教师用心,更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砺,不断成长,不断创造!
随笔五年级篇六
《一座城池》是我最近看,世界百态包括令人深恶痛绝贪官污吏;久禁不止色情活动,日渐冷漠人情冷暖,荒诞无稽无知想法都浓缩在这一座城池,和我们生活环境一样真实。
看时候,常会因一些描述而捧腹大笑,那是韩寒幽默,更是他描写事物荒唐让我们觉得可笑,但是笑过之后细想一下,这些都是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原型。高尚人有,无知人有,心胸狭窄,自私自利更是大有人在,只是韩寒会将一个人性格综合起来,拥有了那么多面具,那人物本身就更矛盾,情节就更离奇,这也许就是艺术手法给我们错意,但现实仍旧是现实。
随笔五年级篇七
时间匆匆,恍然发现开学竟有这么长时间了,这段时间和同学们的打打闹闹果然定格在曾经了。今天去玩,忽然看到了一朵枯萎的小花,灵感突现,写此随笔。
到这个学校,自己再也不是昔日高高在上的女王,因为每天看人眼色行事,讨好的说话,我已变成了个阶下囚。每次与那个自称是我闺蜜的人吵架,都是我道歉,我搞不懂自己哪儿做错了,或许一开始就不该来吧。只是因为觉得英雄能屈能伸,所以对人家那样容忍,却不知,自己根本不是什么英雄。
最近心情太烦,上面那段的确很短,但是我最想说的,说不成就写下来。
这里婳儿,爱清新的文字,(虽然写不出来)各位,承认我是第一次进,虽说不想再做那所谓的阶下囚,但还是要朋友,其实我的性格还是蛮开朗的,只是因为心情问题,忧郁了许多吧。
今天写完这篇,明天就是另一个自己,在的开始,嗯。
随笔五年级篇八
在以后求职,我一定会向这位聪明求职者学习,学习如何捕捉对方需要。
再例如,如何让孩子不尿床?就让他自己挑一张属于他自己床,这是他需要,有了这个需要,文中男孩就不会随便尿床,因为里面有他尊严,他得到了自己想要东西,就会顺从你话,这样道理很简单。
简单到就好像一个婴儿哭,为什么要哭?肚子饿?那你就喂她吃奶。想睡觉了?那就安静哄她睡觉。这是婴儿需求,只要你满足她到需要,她便会乖乖停止哭闹,这样比你用千言万语来得实在和有用。
随笔五年级篇九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而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帮助孩子们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知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建趣味、和谐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的语文教材,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化。要想让学生一堂课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开始上课的时候常常觉得力不从心,觉得孩子总是不是那么认真的听课,不能那么专心,开小差,常常半路停下来处理课堂纪律问题。反省觉得是自己纪律没抓好。后来看了一位老师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才有所感悟,这位老师在里面写到“在我们班上课,孩子想开小差都难!”因为她足够的自信自己的课孩子一定愿意听。我开始反思课堂纪律不单是孩子的问题,更多的也是老师的问题,正如所说“我拿什么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开始注重提高课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备课。你的课有激情,同学们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带动,所感染;你的课有意思,同学们才乐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课堂,走进乐于学习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备课、认真备课,不备好课,不进课堂。
三、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同时自己也要多读、多看、多思考。
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同时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或是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看过的书;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三年级的新增内容--作文,让他们把写读书笔记当成习惯积累,也当成一种练笔。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的论断。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学生素质的提高对老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平时应该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更要重视新教材中参考资料的学习,因为这与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渊博的知识,是每一位老师教好书的关键所在。
随笔五年级篇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主要体现在朗读训练没有找准“着眼点”、朗读情感未激发、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指导等问题。本文谈谈可行的方法:
1。未成曲调先有情——准备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要把好文本的“脉”,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语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要选好训练的“点”。“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路径,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细观名师课堂,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体现在能根据文路找到独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从课文中抽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式的朗读指导和品读训练。我们在朗读指导过程中也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朗读训练也更有效。
2。轻拢慢捻抹复挑——指导篇。
2。1静思默想酝酿情感。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在阅读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慢慢地读,静静地读,边读边思考,遇到重难点可以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停下来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读下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学生在读中把一颗颗稚气、晶莹、澄明的心灵放飞于语言的天空里,从而产生或喜或悲、或怒或乐、或爱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便为进一步感情朗读奠定了情感的基础。因此,学生只有思考得充分了,感受得深了,朗读才会散发出灵动的气息。
2。2读书如见感同身受。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
2。3技巧指导,锦上添花。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只是徒劳。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3。大珠小珠落玉盘——展示篇。
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除了课前悉心准备、课堂上有效指导外,课余组织学生开展朗读展示活动,可以增强展示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满足感,促进朗读的积极性。而更多学生则会在榜样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激起朗读的欲望,“我也可以读得这么好”、“我可以读得更好”等念头在学生的脑中闪现,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朗读水平的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是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这便是语文课朗读所应追求的境界。若要追求这一境界,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功夫,寻找有效的方法,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随笔五年级篇十一
昨天星期一,我上完第一节课,刚走到楼下,就有两个老人互相搀扶着来找我,孩子的奶奶拉着我的手,请我多多教育他们的孙子,说到伤心处,两个老人潸然泪下,让我于心不忍,心情也沉重起来。因为之前这个孩子四年级也是我教过的,所以对他的情况还比较了解。他有一个既特殊又贫困的家庭,爸爸是一位哑巴,幸好有一手木匠的技术,收入基本稳定,全家不至于潦倒到不能生活。妈妈是个外地女子,之前在老家结过婚生过子,现在又回老家去而不返了,只是偶尔打电话来问问孩子的情况。爷爷糖尿病,严重肥胖,眼睛近视得厉害,戴的眼镜镜片厚得像酒瓶底,加上并发症,他一条腿已经瘸了,走路极为不便。奶奶年迈,田里的活家里的活全靠她一人,还得操心老爷子的病和孙子的成长。这个孩子呢,基础不是很好,四年级时,他的爷爷奶奶特地到学校找我谈了家里的情况,让我多关心他,还硬要各塞一百元给我和另两位老师,我们如何能收呢,恨不得要再捐点给他才好(后来为他申请了贫困生补助)。四年级时,我对他真的很关心,课堂上常喊他回答问题并及时鼓励他,怕他因为家庭心理有阴影,经常和他谈心,问他学习和生活上有没有困难,他也很尊重我,听我的话,语文进步很大,最后考得还不错,他爷爷说很满意,特地打电话来谢谢我,只是英语不成绩不太理想,暑假里还请了一位老师帮他补课,每天早上送中午接,下午送晚上再接,因为奶奶不会骑电动车,全是他那身体不好的爷爷,一天四次,顶着烈日酷暑。他们告诉我,这孩子不懂事,双休日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出去玩,根本不往学习上靠,周日和同伴出去一直到晚上六点多钟才回来,让两人老人在家又担心又着急,回来后不但不知错,还对爷爷说“我不怕你”,老人气得没办法了,才到学校来找我的。我一听,心里这火直往上窜,答应老人我一定会找他谈谈的,让老人放心,有事就打我的电话,不要再专程跑来了,他家离学校挺远的,这孩子平时坐校车上学。把两位老人送走后,我真的想立刻就去把他叫来教训一顿。我总以为,爷爷奶奶的苦与累,对他的操心与疼爱,爸爸的心酸与辛苦,他应该懂得并且体谅,不是有句古话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吗?为什么他却不是这样呢?但我又想,孩子毕竟是孩子,从上学期的情况来看,他的本性还是纯真善良的,现在只是一时认识不到爷爷奶奶的苦心吧,我劝自己还是先冷静下来,不能急躁。第三课英语(因本校教师缺编,我兼任英语,真担心误人子弟呢,唯有自己先认真学,再认真教孩子们了)我还是照常上课的,课上见他听得认真,回答积极,还表扬了他。
午休,一直在琢磨着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而又不伤害到他呢。到了下午,有我的一节品德课(又是我的课,我还真是多才多艺呢,苦笑,自嘲),我灵机一动,还不如利用这节课,对他也顺便对同学们进行一次教育。我想到了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个游戏,决定从游戏入手,效果应该比空洞的说教好得多。上课了,我迈进教室,问好后,我神秘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品德课不学书上的内容,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拿出笔和纸。”同学们一听,炸开了锅,边拿纸笔边兴奋地议论着。我说:“游戏开始后,不可以再议论,也不可以看别人写的内容,谁违规谁出局。”顿时教室里安静了下来,我说:“请写出你生命里最重要的五个人。”同学们纷纷拿笔写了起来,一脸轻松,他也是。我说:“同学们,由于他们的照顾与陪伴,你们是幸福的。可是,生活又往往是残酷的,有时,我们不得不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生死相隔,现在死神将夺去这五人中的一人的生命,而选择的权利在你手中,请划去你将告别的第一个人!”学生们有的不知所措,有的毫不犹豫,等了有一分钟左右,我又让他们再次划去两个人,孩子们有的下不了手了,但是又不能不划,在那里犹疑着不动笔,也有的眼含泪水动笔了,我不动声色地从走道里注意了一下他,他把“爷爷奶奶”划去了,留下了“爸爸妈妈”,这也应该是大多数孩子的选择吧,这可与我原本的游戏目的有所不符呢,我临时决定增加一个环节--“告别”。我说:“命运之神知道他们是多么地舍不得离开你,也知道你是多么地留恋他们,所以他决定给你们三分钟的告别时间,让你们把心中最想对他们说的话写下来,他一定会代为转达。”我拿出手机,用音乐来渲染感伤气氛。时间有限,学生们略一思考,都动笔写起来。时间一到,我让孩子们轻轻读一读,有的眼含泪水,有的女同学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有的同学难过地趴在桌子上,默默无语……他的表情也没有了先前的轻松,一脸沉重,然后我说:“同学们,如果不是在‘生离死别’的时刻,你们能说得如此动情吗?生活里不只有幸福和温暖,它有时很残酷,甚至在一瞬间就可能夺去我们亲人的生命。幸运的是这只是一个游戏,我们还来得及珍惜最爱最关心我们的亲人。你们准备怎么做呢?”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我要帮爷爷奶奶做些我能做会做的家务活,减轻他们的负担。”有的说:“家里人最操心的是我的学习,从今天起我一定努力,不让他们失望!”……他们的发言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我鼓励他也站起来说说他的想法,可惜他好像不愿意,所以我没有勉强,但从他的小脸上,从他的眼睛里,我看到了羞愧,也看到了决心!果然,接下来的几天他没有让我失望,作业越来越认真,上课也很专心。我悄悄打电话给他的家里,爷爷奶奶都说这几天回来像变了个人似的,懂事多了,我请他们要多多鼓励孩子,表现好了就要及时表扬。孩子就是孩子,难免犯错,我们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及时帮他们擦去心灵的灰尘,挖掘出他们本真的善!
随笔五年级篇十二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让学生来理解课文。教学目标定位好后,如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成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这篇课文作为我在教研组的公开课,我细细研读课文,在备课中,第二自然段的写作特色之一我定位为虚实结合。
出示句子:“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前半句是实写迎客松的姿态,后半句是通既交代了“迎客松”名字的由来,又通过联想迎客松的姿态表现出它的热情好客、欢迎远客的形象,让人倍感亲切。课上,我直接在写法指导中,向同学介绍了虚实结合的方法。随后在小练笔环节中,我设计了通过观看黄山的其他一些有特点的松树,让学生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写你最喜欢的松树。虽然学生能通过对课文的模仿,能简单的通过比喻写出松树的姿态,但在联想虚写中,写的总让人觉得欠缺些什么,要么直接没有用到比喻,直接用拟人的手法写松树。
在随后的课后的研讨中,同组老师向我指出,虚实结合虽不错,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不是那么到位,不如将写作方法的指导直接改成“比喻联想”,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到位,比喻和拟人不至于混淆,而且让学生可以在后面的练笔中,利用这样的写法,通过指导,进行仿写,这样就更好的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语言运用的要求一致。学生对文章中比喻联想的写作方法也可以掌握的更加细致。
对于修辞手法较多的文章中,要求学生能分清用的是何种修辞手法,也十分重要。《黄山奇松》这篇课文的比喻和拟人非常多,甚至一句中,既有比喻,又有拟人,如: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这一句就是讲比喻、拟人、排比三种修辞手法结合在一句中。如果不加以知道,学生可能会认为这一句只有排比,在讨论《黄山奇松》的“奇”中,也不能忽视对修辞手法的指导。如“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这一句是拟人句,但我们一般的指导方式就是让学生了解,有比喻词的,一般我们就默认为比喻句,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会认为这是一句比喻句,但是实际上,这确实是一句拟人句,而非比喻句,“好像”一词只是作者的一种联想,在这里并不是比喻词。如果通过上面的写法指导,让学生了解到是比喻和联想相结合的写作手法,那这里的理解,学生必然会更加的自然,更加的透彻。
一堂课永远不能做到完美无缺,而这些缺陷给了我们无限提高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样的空间,我们的教学工作势必会更上一层楼。
随笔五年级篇十三
在备这节课时,我想了很多,比如学生会提哪些问题,当提到这些问题时我该怎样引导他们,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难点或困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会出现什么情况等等。可以说,在备课时我考虑得内容还是比较多的。但这节课真正上下来,我发现之前备课时所做的一些预设和实际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情况是有差异的。
1、少讲多练。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黄山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授课时将这三大名松的特点分解得支离破碎,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你最喜欢其中哪一大名松,它奇在哪?学生自学后来进行介绍。可以读课文,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特;也可以用书上的句子或结合课外的资料补充介绍。接着让学生在充分自学、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在全班进行汇报。但这节课上下来后,我发现这段的教学还是显得比较琐碎,按照一个松、一个松的进行学习。尽管课堂的学习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在朗读方面也很有感情,但作为教者的我还是没有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现在想想,其实对于第二段的学习,可以把学生分为三大组进行,喜欢迎客松的就学习有关迎客松的句子,喜欢陪客松的就学习有关陪客松的句子,喜欢送客松的就学习有关送客松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在大组内学习,互通有无,既可以加强对文章语言文字的理解,又可以补充课外搜集资料上的信息,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2、要合理利用教材。
三大名松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及风格。学完课文后,请了几个学生试着用几个词来概括三大名松的特点,发现学生还是一知半解。教学中,尽管我将三大名松的奇特、与众不同处在小结语中概括了,但实际上学生可能并没留意。至于它们的独特之处,我觉得还是需要明确概括。在学习送客松时,我也只是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姿态独特”、“枝干盘曲”及“天然盆景”作了相应的解释说明,却忽视了引导学生看图,进一步比较与它形态相似的迎客松之间的区别。迎客松是坚毅挺拔,如同好客的主人一般伸出手臂作欢迎状,而送客松是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仿佛在与人们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所以对教材,我还没做到很好地进行开发和利用。
3、合理安排时间。
在教学迎客松的相关内容时,不知不觉中花了很长的时间。为什么?因为迎客松最负盛名,它是美丽黄山的象征,所以有很多的学生都比较喜欢迎客松,与此同时我在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环节也相应的安排了很多读、说的内容,如,读出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读出它的姿态优美,并且还补充介绍了一些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所以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花费了较长的时间。导致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受到了一些影响。倘若能处理好时间的安排,我相信教学的效果会更进一步的。
随笔五年级篇十四
每一次讲课都是一种历练,在评课议课中学习,在不断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这是前段时间执教《黄鹤楼送别》时的深切感受。
这是一篇“文包诗”,文章是古诗的背景,古诗是故事的浓缩。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三方面。为了理解得更深刻些,我搜索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阅读了多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赏析,自认为胸有成竹。但在试讲时,暴露出诸多问题:
1、引导孩子们读文体会两位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后,汇报时有孩子直奔文章末尾,打乱了我的教学思路。赵老师告诉我,交流时要有调控。
2、教学语言随意,要求读,展示时却让孩子演,有些为难孩子们。王老师告诉我每一步的教学要干什么必须心中有数。
3、对学生的评价语起不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
4、对教材的理解没有高度……。
经过多次修改和推敲之后,我登上了公开课的`讲台。读诗,解诗意,想意境,悟感情,虽然每一步的教学我都清清楚楚,但教起来总感觉有点费劲,教学时间前松后紧,教学任务完成不充分。要老师告诉我,诗题的理解花费时间过多,可以在回顾课文内容之后顺便解决。另外,教学过于理性,侧重古诗,朗读课文时间少,有些教学环节重复。这些点评实实在在,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接下来,两位师傅和我一起分析哪些环节出了问题,该怎么问,怎么导。每试讲一次,我都要征求同组教师的意见,并反思自己的教学。四次试讲,四次反思,我的教学思路逐步明朗,教学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都心中有数。又一次面对外校的听课教师,我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心中无比高兴。因为我明白每一次登台不仅仅是对自己和孩子们负责,更是对学校负责。
在磨课中成长,感谢帮助我的领导和老师,实验小学真的是个大熔炉!
随笔五年级篇十五
父母是孩于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呢?下面我就结合半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作为班主任应有效地进行家访或电访(电话访问)。
对学生进行家访或电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一般开学初班主任就要开展这—项工作。这项工作开展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配合,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学生的一个好机会,更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
这学期开学初我对班内23个同学进行了家访或电访。在家访或电访过戏中,着重在学生面前树立家长的威信,力求在家长心目中产生“若没有家长的配合,对子女的教育将会更困难”的感受。从而让家长有一种被重视的心理反应,锻长自觉地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同时,在家长面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
在工作中,这23个同学若发生纪律问题,却能很好地取得家长的配合,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较明显。而没有进行过家访或电访的学生,若产生纪律问题,想取得家长的配合,却要另花一番功夫。
当然,对学生进行家访亦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不宜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去家访。在这学期的家访中,其中有十多个家长在我一踏入其家门就问我“是否其子女在学校犯了什么错误”。长期以来,班主任的家访工作有所失误——要不就是不进行家访,要不就是等学生犯错误时才匆匆忙忙向家长“汇报”。这样在家长心目中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小孩犯了错误时才来家访。我认为,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应该贯彻在每个学期的教育过程中。在家访时宜采取闲聊的方式进行,在日常交谈中取得应有的效果。不宜过于严肃,更不宜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去家访。
2、班主任宜个人进行家访,不宜多人集体家访。班主任在家访时,目的就为了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取得家长的支持,若班主任个人单独去进行家访的话更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若集体家访会给家长一定的心理压力,并且会给家长不良的感觉——这只不过是学校工作的一种形式。因此,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通过班主任单独的家访,能够与家长建立私人感情,从而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3、家访时宜树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在家访中班主任宜与家长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不宜过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而削弱家长对子女的信。
二、认真筹备好家长会,充分发挥家长会的教育作用。
一般来说,每学期将会召开一次家长会。好好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可以大面积地争取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家长会是一次集中学生家长到校进行的一次会议,利用得好,可使家长在短时间内了解学校的各种教育意图和家长应配合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可对学生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教育。
当然,若组织不好,会提供让家长们集体发牢骚的机会。所以,在组织召开家长会时,班主任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2、班主任应该在家长会进行当中,控制好整个会议进程,不要让家长过多去发泄平时的不满,从而造成负面的影响,而对班主任工作产生不良的效应。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控制议程中,多举些与主题有关的正面事例来引起家长的思考、讲座从而让家长达成必须想办法教育子女的共识。在这学期的家长会上,我针对本班某些家长如何教育子女而取得较好效果的典型事例加以介绍,使家长们有圈套的收获。
五年级班主任教育随笔【第二篇】:教师要学会倾听。
观决定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就应,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机会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听听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215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