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授课教案(精选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04:23:23
五年级授课教案(精选21篇)
时间:2023-11-29 04:23:23 小编:书香墨

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有力支撑。教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编写的一种教学计划,它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掌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步骤,让我们能够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教学。编写完美的教案需要教师全面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合理安排教学步骤。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授课教案篇一

教学要求:通过理解课文,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被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并说出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联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初步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在学习过程中。

教学难点: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构想:教学中要根据预习要求布置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可从检查预习开始,了解学生对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是否有所理解。本课篇幅较长,要突出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含义比较深的重点词句,一定要指导学生准确理解。

教具准备:投影片、录音带。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从课题看,作者是谁?与鲁迅有什么关系?

3、简介:鲁迅及当时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思考:想一想课文讲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

(2)回答问题。

a、在追悼会上。

b、谈《水浒传》。

c、谈“碰壁”

d、救助车夫。

e、关心女佣。

2、默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初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指读课文第1段。思考:这一段若分为三层,应怎样分层?你能说初每层的意思吗?

(1)学习第一层,“我”当时对鲁迅先生是怎样的认识?

(2)学习第二层,“我”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看到什么?

(3)学习第三层,讲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3、自学课文第2段。

(1)各自朗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段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3)“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听到“我”张冠李戴地乱说的?是什么意思?

(4)听了伯父这句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伯父好像是开了一句玩笑,就使“我”从此读书就不再马马虎虎了。)。

(5)从这件事,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

4、练习朗读第二段。

四、总结课文。学习了这两段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熟读全文。熟读课文,想想课文一、二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继续学习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重视学生阅读时不同的感受)。

2、提出自学要求,自学第3段学习第三段,

(1)事情是由什么引起的?

(2)鲁迅先生是怎样谈起“碰壁”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3)“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把鼻子碰扁了”?

(4)从鲁迅开玩笑说的这句话中,从中体会到什么?

(5)“恍然大悟”?“我”恍然大悟,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6)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三段。

(7)指名分角色朗读。

3、提出自学要求,自学第4段学习第四段。

(1)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鲁迅是怎样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的?找出读读,体会到什么?

(3)帮助受伤车夫后,鲁迅的心情怎样?小声把写鲁迅心情的这段话读读。

(4)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些什么?

(5)从鲁迅当时的表情、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四段。

4、学习第五段,指名读这段。

(1)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3)说明了什么?

三、总结全文。鲁迅先生为什么受到那么多的人的爱戴?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第三课时。

一、熟读全文。

1、学生分小组熟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件小事?

2、同位俩互相说说几件小事的内容。

二、领会表达。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讨论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再说说第一部分和后面的几部分有什么联系。

3、“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课文中再找出一些有含义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体会。

4、读有关段落,思考: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表现在哪里?(结合二、三、四段的内容说明。)。

5、“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6、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出示投影)。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小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的人,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文中有四个字组成的词要比较多,如“张冠李戴”,找一找,抄写下来,并选其中的两个造句。

作业设计。

1、完成思考练习1、2题。

2、查找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五年级授课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3、感受本文详略得当、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品质和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文中具体事例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生2:花山在什么地方?

生3:毛主席在花山发生了什么?

二、生字学习。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让学生齐读,再自由记忆。

3、检查记忆情况。

三、自由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全班交流。

1、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呢?谁来说一说?

明确讲了三件事: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边说边板书)。

2、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课文当中去把三件事认真地读一读,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出来。

3、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现在再把你画出的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在旁边简略地写一写。

四、精读课文,潜心领会。

虽然我们没有见过主席的音容笑貌,没有听过他铿锵有力的声音,但这篇文章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主席。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位主席的一言一行带给我们的感动吧。

五、总结:

毛主席做的是解放全中国的大事,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毛主席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可以看出他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虽然工作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些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

五年级授课教案篇三

一、教材解读: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重难点:

作为生活在水网地区的农村孩子,学习本文,理解课文中的关于“我们”对于水的渴望之情,体验缺水时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是一个难点,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1、板书:水。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尽管有时候水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但是,更多的时候,人们是需要水的,特别是缺水一些的地方,水就成为了一种极为珍贵的东西了。

作者生活在缺水的地方,小时候对于水有着怎样特别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读懂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各个自然段的内容。

(二)检查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朗读。

勺子膝盖水窖储藏钥匙。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读通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是从那些方面来具体说明的?

2、课文可以分成几段?请你用双竖线把它划分出来。

3、交流:

课文是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句话来写的。

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写的:

(1)挑一担水要走十公里路,排一个小时队;。

(2)人们盼望下雨,可以尽情洗一个澡;。

(3)用一勺水淋浴却也给我们带来了难以言语的快乐。

四、精读课文第一段。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1)“珍贵”是什么意思?作者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为什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好好读一读。

(2)交流,出示句子:

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读一读句子,体会水的珍贵。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你是怎么理解这一句话的?

五、课堂小结:

水,对于我们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因为太多了。但是同学们,你知道吗?我国其实缺水的地方很多啊。如课文中所说的,在哪些地方,水实在是很珍贵的东西。

读完了课文,你会有更深读了解的。

六、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精读二、三两段,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对作者在雨水中洗澡和夏天淋浴时的欢快的心境的描写,认真加以体会,感受缺水之苦。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懂得水是生命之源,要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读。

课文是围绕那一句来写的,从几个方面来写水的珍贵的的?

在如此缺水的情况下,我们最盼望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能够体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读一读,加深感受。

2、交流:

(1)“期盼”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近义词吗?(“期待”、“期望”)。

(2)为什么要期盼下雨的日子呢?

“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3)从那里看出我们洗澡的痛快呢?

“在雨中奔跑踊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先是……然后……”这不用可以吗?。

(小孩自然是最按捺不住的,然后有所拘束的大人也忍不住了,经不起这痛快的洗澡的诱惑了。)。

3、有感情朗读,体会孩子洗澡时的痛快,感受水的珍贵。

三、精读课文第三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段(3-6)找出写水珍贵的句子,重点研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边上。

2、交流:

(1)出示: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水之珍贵,轻易不可享用。)。

(2)我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母亲给我们的“淋浴”的,仔细阅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注意母亲的动作,体会我的感受。

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水之珍贵,夏天骄阳似火,我们“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母亲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我们舒服的大喊大叫。)。

从这超乎寻常的痛快中,分明让我们每感受到洗一次澡有多不容易,水有多珍贵。

3、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四、练习。

1、给课文中插图配一段说明文字。

2、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应该是“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谈谈自己的感受、理解。)。

五年级授课教案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二、教学重点: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四、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齐读课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2)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交流已有知识。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大屏出示词语,自由读、开火车领读。理解不懂的词语。

2、学习委员汇报早读课检查的课文朗读情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两推碾子)。

2、师生共同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思考:你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把。

你感受最深或特别喜欢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简略地写出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六)、作业布置。

五年级授课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

2.感情读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并能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复述故事。

3.联系上下文,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重难点:

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方法:自我领悟法、口语表达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了解孙膑、庞涓的相关情况;三十六计;教学课件。

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故事的起因。

重、难点: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生回答。

生尝试回答。

师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计——围魏救赵。(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读后质疑)可能提出的问题:

(是谁围魏救赵?他们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去了解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去感受大军事家孙膑的智慧。

二.初读课文,梳理过程: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总来认识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逸痹佯怠兼惶盔溃。

(1)带拼音读。

(2)去拼音读。

(3)找生读、正音。

(4)找易错字。

词语: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

稳操胜券丢盔齐甲溃不成年落荒而逃。

(1)齐读。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

师:同学们扫除了文字障碍,请同学们再读这个故事,完成老师出示的问题:

课件出示: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孙膑投状、齐军大胜。

(1)生a、b回答,并指名起止段落。

(2)师归纳,总结。

师:了解了转魏救赵的经过,我相信同学一定会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a。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师:战国时期为什么会有围魏救赵这一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问题答案。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故事的起因?这还要从头说起。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生简要讲述)。

师:魏国野心勃勃,一向心想吞并赵国,到底魏国的军队是一支怎样的军队?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用美丽的波浪线画出相应的语句,说自己的理解。

生回答。

生:讨论。

师:出示魏、齐、赵在国间的位置关系图,引出成语“唇之齿寒”

师小结:严峻形势让齐国必须出兵救赵,赵而魏军如此强大,已将小小车间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齐国想去解救邯郸并不是一件易事,怎么办呢?只能智取,于是就出现了“围魏救赵”这一计。

作业:

抄写生字词2遍。

自主学习课文其它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情读文。

2.了解孙膑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3.深长能利用成语复述故事。

重难点:感受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要求基本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研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师:齐国要救赵国,把这一使合交给了田忌和孙膑,咱就来了解一下这两位。

师简介:田忌、孙膑及孙膑和庞涓两人之间的恩怨。

师:孙膑和庞涓的斗争又开始了。救赵国而不去赵国都城邯郸,偏要去魏国都城大梁,这是孙膑使的哪一招呢?田忌起初有什么打算?后来又采取了什么办法呢?请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田忌和孙膑的对话:

师:(同学讨论)如果齐国军队依田忌之计直奔邯郸这次救援会是什么结果?

(邯郸已被包围,危在旦夕,不等齐军赶到就要失守,若那时齐军再去,打了胜仗的魏军必然士高气涨,加上本身就非常强大,而齐军远道而来,军队疲惫,若与魏军硬拼,胜负难料)。

师:孙膑主张直取大梁,请同学们再读第7自然段孙膑的话,看孙膑的计谋如何?

师:谁能用一个词语形容:(绝妙)。

师:以此看孙膑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胸有成竹、稳操胜券,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足智多谋且对自己的战术充满信心的人)。

师小结: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孙膑是在充分考虑了魏军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乘虚而入、直取大梁”的计谋。他对田忌说的话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难怪田忌会心服口服,立即下令大军直奔魏国。

(2)学习第三部分(4-12自然段)。

师:我们从田忌和孙膑的对话中已经了解了孙膑的计谋,那么,他的计谋是如何实施的呢?他是直接将齐国的军队拉到魏国国都大梁了吗?请同学们带着老师的问题,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

课件出示自读提纲:

孙膑是臬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安排两个无名将领去攻打襄陵,一方面可以掩护齐军主力向大梁进发。另一方面“无名将领”的战败,可让庞涓入松警惕。正因为庞涓放松警惕,孙膑的计谋才得以实施)。

生:结合课文回答。

师:孙膑出其不意的举动令魏军人心惶惶。孙膑的计策不仅从体力上打败了对手,更从心里上战胜了对方,魏军与最初攻打赵国时有了天壤之别,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已大大下降。然而,足智多谋的孙膑并未真去攻到大梁,他是怎样的?结果如何?我们继续往下看。

师:请同学自读第四部分。

师:1.孙膑设埋伏的地方为什么要选在桂陵?

2.精疲力竭的魏军在进入孙膑的埋伏圈后是个怎样的状况呢?

生:据课文回答。

生:反馈。

生:据理解回答。

四.讲述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1.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孙膑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分析、因势利导、足智多谋)。

2.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3.读了这个故事,老师想给大家提个更高层次的要求,利用成语复述故事。

4.全班交流总结三十六计。

五.作业。

1.课后练习题。

2.课余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年级授课教案篇六

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图片)。

孩子们,你们读懂了什么?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废墟只是几处啊,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呀!你们知道圆明园有多大吗?347公顷。

师:一公顷相当于多少平方米?

生:10000平方米。

师:你算一下有多少万平方米?

生:3470000平方米。

师:估算一下我们的学校有多大?

生:200多平方米。

师:你说这么大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大一个教室?

生:大约10000多个。

师述:法国大作家雨果在这封信中提及的“世界奇迹”是指——圆明园。是的,它就是140年前,在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板书:圆明园)这座园林现在还有吗?没有了,它被毁灭了。今天老师就带领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图片出现废墟)。

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把课题书写完整。毁的笔顺要特别注意。

齐读课题。再读。

二、检查生字词,整体感知。

出示: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瑰宝精华。

掠走销毁灰烬损失不可估量。

自由读。

个人领读。

(仔细观察,第一组都是描写什么的?圆明园内景色的词语)。

(第三组呢?描写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造成的损失的词语)。

请再仔细观察,作者用了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造成的损失的程度?——不可估量。是的,谁能告诉我这个词语的意思呢?——不可计算的损失,无法统计的损失。你的预习很充分。圆明园的损失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去统计。

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三、细读文本。

五年级授课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结合重点词句,感受在“会飞的蒲公英”中寄托的作者不断追求新的理想,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描述,猜一猜。“初夏时节,风儿轻轻吹过山坡,一朵朵长着圆圆脑袋,白白茸毛的花,便随风轻盈地飞了起来。”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蒲公英)这正是我们山里人最常见的一种的花。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会飞的蒲公英。

2、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泛读课文。

要求:用心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思考: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2、汇报。学习1~3自然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蒲公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里看出来?

(3)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色的牵牛……有何用意呢?(衬托)。

(4)从妈妈对蒲公英的描述中,你能看出什么?

板书:妈妈的希望。

(6)师:这一蜕变的过程在作者的笔下,横穿成线、竖串成串,纵横交错成了一张知识的网,这网就在你语文书69页上,打开书看一下。请同学们结合知识网的思路提示,快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重要或让你感受深刻的词语、句子等。

(7)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三、阅读感悟。

师:就让我们沿着作者记忆的路线边走边看。

1、汇报填表。哪几段是写小学期间的事?这部分中你是结合哪些词句理解的?

(2)看到我从学校里有所收获,妈妈又什么样的表现呢?

课件出示:妈妈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那目光追随着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妈妈看到我开始起飞,很高兴。)。

从妈妈的目光中,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件件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看出妈妈对我的成长感到很满意。)。

2、汇报填表。哪些段落是写中学期间的事?把你对这部分的理解和大家一起分享。

(1)课件: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

(2)找出这段中的动词,从这些动词中,你能看出什么?

3、汇报填表。

(1)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梦想实现,最难忘是临别前的一个黄昏。

(2)重点指导朗读第8段。

(3)妈妈的水彩画是怎样一副画面?妈妈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4)从妈妈的画里,我读出了什么?

4、大学毕业后。汇报填表。

(2)纵观全文,蒲公英飞向广阔天空的过程,恰恰是我从山里走出去,闯荡世界的过程,实际上作者是借物喻人。这种表达的手法叫象征。同学们可以学习这种写法,运用到写作中。

蒲公英象征着山里的孩子,那么只是象征作者自己吗?从哪里看出来?

(3)读最后一段,弄清:象征千千万万的山里孩子。

反问句结尾,增强表达效果,引人深思。

四、感悟提升。

(2)说一说。(不懈的努力,人生的追求)。

(3)师:你们是山里的孩子,而我是山里的老师,最为一名大山里的老师,我也有一份静静的期待,期待着你们呢每个人都如雄鹰般振翅飞翔,搏击长空,去追寻理想的那片天。

五年级授课教案篇八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教学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我能借助注释,自学与同学交流,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我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三、教学程序: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二)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每读一句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画面?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2)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赋予它美好的情感并流畅地描述出来。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以“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允许有自己的感受。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地进行引导。

(四)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梅子留酸软齿牙,

收篙停棹坐船中。芭蕉分绿与窗纱。

怪生无雨都张伞,日长睡起无情思,

不是遮头是使风。闲看儿童捉柳花。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默写《稚子弄冰》。

2、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主题画张手抄报。

五年级授课教案篇九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生大多喜欢美丽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讲授法。

一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

(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

(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

(3)朗读的指导。

a.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

(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五年级授课教案篇十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

2.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中,我们又领略了毛泽东又是一个平常人,有着和常人一样的情感世界。今天我们继续走近毛泽东,了解和认识工作中的毛泽东。

2、揭示课题。

3、质疑,教师归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感受情怀。

1.课件出示师生共归纳问题: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2.学生按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4.全班交流。

四、浏览全文,领悟写法。

1、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写得详细。因为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这一中心。)。

2、你还了解到毛泽东的哪些故事?结合资料汇报。

2、总结:通过这一课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文章。

五年级授课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读课文,从中感受中国地质队员的拳拳爱国心和献身精神。

3.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形象以及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用简洁语言说说课文大意。

2.学习科学家为科学,为祖国,为人民勇于探索,甘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查找有关南极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南极风光,引入课题。谈话导入(出示课件)。

神秘的南极不仅美丽,而且还蕴藏着许多矿藏资源。这些深藏的资源等待我们的科考队员去发掘它。让我们随着科学考察队员的足迹到南极去看一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要求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

2运用自己学过的批读方式,写出自己的感受。

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感受。

2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加深感悟。

1“我”考察的文森峰是什么样的地方?找出有关语句。

出示课件:重点语句生细细品读。

(1)文森峰,没有人烟,没有生命,人称“死亡地带”。那里山势险峻,海拔高度为5140米。

(2)即使夏季,气温都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因而终年被冰雪覆盖。

2读后讨论:既然是考察,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文森峰”这个死亡地带?

(南极环境恶劣考察队员的工作条件艰难等衬托作用)。

3思考:全文围绕哪个中心词来写?(骄傲)。

4那么,谁骄傲?祖国为什么而骄傲?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反馈。

(1)“我”是第一个登上南极的女科学家。

(2)“我”在艰难环境里,以事业为重,以理想为荣。

(3)“我”克服困难发现铁矿战友们登上文森峰。

(4)无私奉献的精神。

5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谈体会)。

五总结。

师:文森峰这个死亡地带,没有人烟、没有生命,山势险峻,终年冰雪覆盖,冰原随时可能吞没地质队员的生命。但是当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时,南极科学考察的队员不畏艰难险阻,心中始终装着的是祖国,想着的是为国争光。所以我们要高呼——骄傲吧,祖国!

六延伸。

读文后,你有什么话想说?(提示:可以对科考队员说,可以对南极说,可以对祖国说。)。

五年级授课教案篇十二

1、知道幼儿园及公园里的花草、树木很美,是给大家欣赏的,每个人都要爱护他们。

2、能做到不采摘花朵、树叶。

教学挂图《花儿好看我不摘》。

1、感受园内春天的景色,激发幼儿爱花的情感。春天到了,我们的幼儿园真美,你最喜欢什么?这些花好看吗?你喜欢这些花吗?为什么?这些花是谁种的?为什么种这些花?小结:幼儿园的花是叔叔、阿姨种给大家看的,有了花,幼儿园就会更美丽。

3、欣赏儿歌。教师有表情地朗读。

小结:叔叔、阿姨在幼儿园、公园、大路旁种了许多美丽的.花、让人们欣赏它们、喜爱它们,小朋友也爱这些花,但我们只能看、不能摘。[附]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公园里,花儿开,红的红,白的白。花儿好看我不摘,大家都说我真乖。

五年级授课教案篇十三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了解、积累表示时顺序的词语。

2、让学生认识、理解、积累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

3、读懂短文意思,了解读书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让学习积累,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通过自主认读学字学词,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通过读短文引导学生感悟读书的妙处,激发读书的兴趣。

小黑板、挂图。

第1课时。

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认读,正音。

2、想一想从各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

(1)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只是表示不同的时间。

(2)横着读每一行词语时,左右两侧词语是一一对应的,表示同一时间段。

(3)竖着读每一行词语或横着往下连读每一行词语时,会发现表示时间的推移。

3、小组交流。

4、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5、拓展:边读边想象画面。

二、读一读,用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自由读句子。

2、读通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想一想这三句话有什么共同特点?

3、小组交流。

第一个句子去掉”却”字,感觉和原句有什么不同?(表示转折和强调之意)。

鼓励学生自己朗读,体会另外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语的作用。

4、全班交流(几个表示转折的词语能互相换位置吗?)。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这种形式的句子,体会表达效果。并会自己选词造句。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古诗文名句。

2、教师简单介绍含义。

3、练习背诵。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想一想读书有什么”妙”?

2、把稳重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小组交流。

3、鼓励学生质疑,组织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弄懂词意,如”不得要领””对质””逸闻轶事””故作高论”等。

4、引导学生再读,讨论交流:短文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对题目的理解是怎样的?

5、默读思考:读书究竟有什么妙处?把印象深刻句子画下来,谢谢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

五年级授课教案篇十四

通过抓关键词,交流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受,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想象仿写,初步学习细节描写;

通过小组合作、对比想象,了解反衬法的妙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水的珍贵,知道节约用水,体会母亲的勤俭持家,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通过三个生活场景的品读与感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反衬法,学习细节描写;

教学准备:

学生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多种方式朗读,体会水的珍贵,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初步了解反衬法,学习细节描写;

养成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一、复习导入:(4分钟)

出示一组词语,指生读;巩固多音字,易读错词。

自由交流读书感受,顺势引导,用一个词概括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锻炼用词语概括感受的能力,并引导下一步教学)

基本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苦”、“乐”、“珍贵”、“缺水”等,顺势把苦、乐、珍贵板书到黑板上。

交流读书方法:我们读书就是这样,有了基本的感受后,还应把自己的感受,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表达出来。然后再看看作者是用怎样具体生动的来表述的。

二、精读感悟:(默读5分钟,交流指导朗读15分钟,其中第一3分钟,第二雨中5分钟,一勺水7分钟)

默读课文,找到关于水的三个场景,标画出表现水的珍贵的词句,印象特别深刻的词,可用三角号标出。如果有了感受还能用一两个词语表达出来,写在书边上,那你还养成了读书做批注的良好习惯。

2、读完后,小组内交流标画的词句,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交流顺序灵活调整)

(1)、十里挑水

(小结:从取水的不易,我们可以看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而且作者巧妙地借助几个数字,就把村里人取水的不易,形象的表现了出来。除了数字,作者还借用了村里人的一句话,同学们齐读,指一学生说出感受)

(2)、雨中洗澡

引导抓住:“光溜溜”、“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享受”、“抚摸与清凉”、“吃”谈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大人们也加入了,更突出村里人对水的渴望。

再指生读,当读不好时,老师语言铺垫,指导学生读出村里人洗澡时的快乐

作者用了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孩子们雨中洗澡的快乐,衬托出了村里人对水如此的渴望,也表现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一勺水冲凉

同学们读标画的词句,抓住:“缓缓”、“滑过”、“倾注”、“吸吮”、“抚摸”等,读出四兄弟对这一勺水的享受。

这一勺水就能带来如此的快乐,说明平时连这些水有吗?

作者用了细节描写,像是慢镜头一样,把这份快乐一点点的享受,慢慢的享受。

让我们也慢慢的咀嚼这段文字,品味这段文字,享受这段文字,跟四兄弟一起慢慢分享这份快乐!

一起来慢慢的读,想象着读。

这一勺水就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快乐,说明平时连这一勺水都没有,人们对水是无比的渴望,而且母亲享受得到吗?“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说明什么“水的珍贵、母亲的伟大,母亲为家精打细算!”

(如果学生说不出,老师可这样引导:雨水澡带给了人们过节似的快乐,可是,这快乐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在这骄阳下劳动的人们的感觉是……(快要风干了)而四兄弟呢?(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

狗尾巴草真的被晒干了吗?是谁给了狗尾巴草生命之水?指导读。

小结:作者用了十里挑水、雨中洗澡和一勺水冲凉的生活场景的描写,突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中心。

(备注:如果学生说出了很多文辞很好,但不是自己教学的重点时,引导读正确,然后积累下来就可以了,略处理)

过渡:可是,极度的缺水,明明给村里人带来的是无言的苦,作者却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来写雨中洗澡和一勺水冲凉的快乐呢?(小组讨论,指生说)

三、感悟写法,拓展提升

1、雨中洗澡和一勺水冲凉的有水之乐,反衬了平时的无水之苦;以乐衬苦,正是平时非常的缺水,所以才非常的渴盼水,所以当有水“的时候,才有那么多的欢乐;(2分钟)

2、 直面旱区(3分钟)

配乐欣赏图片,直面感受水的稀少。

欣赏完,说感受,(1分钟)

先让学生说,后写;写完,简单交流。(写2分钟,交流2分钟)

四、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做一期节约用水的手抄报;

推荐阅读:《一碗水的愤怒》、《一滴水有多苦》,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

五、板书设计

27、水

最珍贵

十里挑水 雨中洗澡 一勺水冲凉

(细节描写)

反衬

苦 乐

五年级授课教案篇十五

将一个正方体摆放在墙角处,会有几个面露在外面?若将4个正方体按不同的摆法摆放在墙角,又会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呢?今天我们将探索其中的规律。

1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关于求物体的表面积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2.掌握求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的方法。

重点:能计算出多个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

难点:探索堆放正方体个数与露在外面的面的规律。

自研课本第20~21页。

学习新知一:堆放在墙角的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分析:摆放在墙角的4个正方体中,最里面的正方体有()个面露在外面,其它3个正方体各有()个面露在外面,即一共有()个面露在外面。

也可以这样想: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3个不同的角度观察,每个角度分别能看到()个面,一共有()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一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问题2:若将这4个正方体换一种方式摆放,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呢?你还有哪些摆法?

小结:摆法不同,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

学习新知二:找规律。

问题1:按课本所示方式水平摆放。1个正方体有个面露在外面,2个正方体有个面露在外面,比1个正方体增加个露在外面的面,3个正方体有个面露在外面,比2个正方体增加个露在外面的面,以此类推,6个正方体会有个面露在外面,每增加一个正方体就会比前一个正方体增加个露在外面的面,n个正方体按这样摆放,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问题2:将以上正方体竖直摆放,1个正方体有个面露在外面,2个正方体有个面露在外面,比1个正方体增加个露在外面的面,3个正方体有个面露在外面,比2个正方体增加个露在外面的面,以此类推,6个正方体会有个面露在外面,每增加一个正方体就会比前一个正方体增加个露在外面的面,n个正方体按这样摆放,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问题3:思考21页第3题,找出其中的规律是什么?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归纳总结】。

五.实战演练,我最棒!(完成课本第22——23页的“练一练”)。

六.课堂总结,整理学案。

五年级授课教案篇十六

1、借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义,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认识什么是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4、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的意义抽象的过程。

渗透平衡和等量(谈体验)

一、激情导入

出示天平,(见过天平吗?在那里见过?有什么作用啊?)根据天平的状态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让学生想办法得出让天平两边平衡)。

二、探究新知

1.对不同的式子进行分类(不要有任何要求)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组汇报分类的想法。小组之间在倾听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本组的想法。

让小组的代表说说自己组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

3.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分类进行小结:像这样的用等号连接左右两边的叫做等式。像这样的这一类叫方程。板书课题。(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

4.小组探究“什么是方程?”(先观察式子,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5.小组汇报各组的想法。在各组倾听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6.教师在学生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7.生举例。

8、师举例,让学生说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9、通过刚才的几道算式,让学生说说对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0、判断两句话: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11、画图表示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练习

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看图列方程。

3.根据题意列方程。

四、拓展延伸

1、谈谈自己在知识和情感上的收获。

2、送给同学们一个方程:天才+x=成功。

五年级授课教案篇十七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等词语。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有关松鼠的ppt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谜语:头像小老鼠,尾像降落伞,常在树上住,忙着摘果子。是一种什么动物?(学生回答:松鼠)。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松鼠(板书课题)。

1、昨天,老师请大家搜集了有关松鼠的资料,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大家的收获!

2、请同学向全班介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独立的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的学生。同时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

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外形上介绍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完成课件中的填空。)。

松鼠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双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擦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这段话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出了松鼠的外形特点。

2、教师小结:这段话采用先总后分的形式,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外形,同学们要记住这种写作手法。

第二部分(2——5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以及繁殖、换毛等。

1、从吃、活动、住分析松鼠的生活习性(出示课件)。

学生总结:(板书)。

外形。

2、吃:松子、榛子、橡栗、鸟蛋。

生活习性活动: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

住: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松树上,窝暖和安全。

3、分析“住”时,鼓励、组织学生学用“先……再……然后……;既……又……”造句。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1、熟读课文,背诵一段你最喜欢的自然段。

2、摘选本课优美的词语写在本子上。

3、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第二课时。

继续学习课文:

1、喜欢小松鼠吗?把你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学生朗读课文。

2、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先让学生读词语,(出示提示词语)。

漂亮乖巧驯良清秀。

矫健敏捷机警玲珑。

光滑帽缨闪闪发光。

灰褐色向上翘着格外漂亮。

4、小组讨论:

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相同:《松鼠》与《鲸》都是说明文,都是以准确说明为前提的。

不同:

(3)从语言的风格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5、介绍一下作者及其作品。

作业:

1、根据老师上节课布置回去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去写一写。

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小动物吃食时的样子,睡觉时的样子,游戏时的样子,喜欢做什么……并学会把小动物写活。(生动、形象)。

2、完成“百年学典”《松鼠》这一课相应的练习。

五年级授课教案篇十八

1、初步了解古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2、欣赏团扇的扇面画,提高审美能力。

3、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

4、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一、设置情境,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扇文化

1、教师演示课件。

2、学生欣赏有关团扇的古诗、古画及相关介绍。

3、教师板书课题。

二、讨论交流,了解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交流团扇的资料,并思考团扇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

3、继续演示课件,介绍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三、讨论分析,感受扇面画的形式美感

1、继续演示课件,提出活动要求:

(1)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

(2)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

3、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评述。

4、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四、制作团扇,根据扇面的形状合理安排画面

1、指导学生剪出团扇的形状。

2、观察教材小训练中的两个扇面,说说哪个扇面更美?为什么?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

4、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

4、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展示作品,自由欣赏,自由交流。

2、自评、互评。

3、多媒体欣赏折扇的扇面画。

五年级授课教案篇十九

1. 知识目标: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能力目标: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长(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换算。

3、观察(石块土豆)的形状,与长方体或正方体比较引出不规则物体(并板书)。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规则物体吗?

石块和土豆再比较,哪个物体更不规则,指出今天我们就来测量石块的体积。(板书)

二、实验操作,测量石块体积。

1. 拿出桌子下面的测量工具,根据给出的测量工具,各小组想好测量方案,该做哪些工作(分工)。分工协作:

方案一,取水,测量底面的长和宽,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用底面积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块的体积。(注意点:水的量应适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刚好能让石块浸没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就可以了。)

2. 小组汇报各自做法,老师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适量的水:升高部分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加满的水:溢出的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

真不错,大家测出了石块的体积,请把水倒回水桶,下面小组交换一下测量工具,重新测量石块的体积,来验证一下测量的结果是否大致相同。

预设一:小物体---直接有量杯测出体积。

预设二:把石块先放入容器,往容器里加入水,直到水高过石块,测量水的高度,把石块捞出,再次测量水的高度,把容器的底面积乘两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预设三:当装的水过高时,我们可以把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加水溢出的水的体积也能求出石块的体积。

预设四:有称重的办法求石块的体积,把我们量出的石块称一称,看重多少,再根据这对数据求出任意大小石块的体积。

三、巩固提高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不错,有些方案老师也没能想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我们来看看小黑板的题目怎么做。

1. 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生独立完成。)

2. 测量一颗跳珠的体积。

数25粒跳珠,放入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量杯中,根据水面升高的情况测量出水的体积,再算出一颗跳珠的体积。(学生实验并计算出体积)

四、总结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学会了求石块的体积,我学会了怎样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学会了把一个物体转换成另一个物体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年级授课教案篇二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的表达方法。

3.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三个生动的事例,从中明白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多媒体、和礼貌有关的名言。

1.孟子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要求我们尊重他人,待人有礼貌。讲礼貌是我们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今天我们继续来谈谈礼貌。

师边板书课题,边指出要注意的字形,学生跟着书空。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这是一篇说理文,明白了说理文的结构是:提出看法、证明观点、得出结论。

2.一开始作者提出的看法是——生读“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出示——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学生齐读。

2.关键句去掉关键词还会读么?会背了么?齐背。

3.道理找到了吧?会读了吧?会背了吧?懂了吧?那好,下课。为什么?都会的东西还要老师干什么?那还要学点什么呢?启示就一句话,读——(道理),把一句话变一篇文,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还要学习的。

过渡:那我们就要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把一句话变一篇文,又是如何用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让人心服口服的呢?我们来好好研读这三个事例。

1.学习三个例子。

(1)第一个例子。

指名读。

有一个地方要再读,出示——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指名一个男生读后指导朗读感悟——“吼道”这是什么态度?“呔,老头儿!爷问你”这样说话叫什么?如此粗暴的态度,这样的出言不逊,难怪老人很生气,还骂牛皋是“冒失鬼”。

过了一会儿,抗金名将岳飞也来问路了,出示——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指名女生读。岳飞问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这样问路才是——(彬彬有礼)。所以老人耐心地给岳飞指路。

看来有没有礼貌,结果截然相反,这真是——出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学生齐读)。彬彬有礼、和和气气就能得到帮助。看来还是有礼貌好啊。

读完这段话,我们来看看这段话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先举事例再做评价。还有两个例子,会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继续往下读。

(2)第二个例子。

学生齐读。

在现实中,有时候人与人之间出现矛盾,互不相让,结果是很糟糕的,我们来演一演。

其实,这件事还可以是另一种情景,我们再来演一演。

刚才的两种情形哪个令人心里窝火?哪个令人心情舒畅?可见——齐读。(出示: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3)第三个例子。

指名读。

朱师傅刮伤了周总理的脸,所以这个朱师傅——深感不安,不安的是——生接答(接两三个),没想到,周总理文雅地说——生读,和气地说——生读,宽容地说——生读,文雅、和气、宽容,这就是——彬彬有礼。出示: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生齐读。

2.总结写法。

这三个例子有力地证明了一开始提出的看法,而且最后得出了结论。(出示最后一段),齐读。这就是一篇完整的说理文了。

1.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我们对别人讲礼貌了,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谅解和好感么?(出示一副没有礼貌内容的漫画)让学生简单说说内容。

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举一个关于你们的例子。

2.分享有关礼貌的名言警句。

有礼貌不一定总是智慧的标志,可是不礼貌总使人怀疑其愚蠢。——兰道儿(英国作家)。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赫尔岑(俄国哲学家、作家)。

彬彬有礼是高贵的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温特(英国画家)。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一写你礼貌待人的事。

3.在家里宣传动员,让家人都做讲礼貌的人。

五年级授课教案篇二十一

1. 学会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折”;理解19个新词语的意思,能用“逐步”“无忧无虑”造句,领悟“可是”在语句中表示的转折作用,能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一段话。

2. 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1、 品词品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运用摘录法概括两段课文的段落大意,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体会猫难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课外阅读老舍的文章数篇,初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2 、布置学生观察猫。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并给课文分段,完成作业第一、二题。

1、 板书:猫。知道猫吗?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猫?

2、 指名说。

3、 揭示课题。

(1)如果学生能说得比较细致,就及时予以鼓励:你真会观察!已经学会了和大作家老舍先生一样去仔细地观察事物了。揭示课题。

(2)如果说的只是粗线条的:你们所说的猫如果要老师画出来的话,我就画不出来了,因为你们没有把猫的形象说具体、细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是怎么样的。揭示课题。

4、 齐读课题。

5、 说说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

1、要求:

(1) 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记记新词的字形,联系上下文想想词义。

(2) 读读想想:你喜欢这些猫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3) 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

2、 交流反馈

(1) 做作业本第一、二、三题。做完后集体交流反馈。

(2) 你们喜欢这些猫吗?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 说说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

第二段:第4自然段

第二教时

精读课文,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的可爱,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 自由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 指名说。

方案一:学生能直接说出“猫的性格的古怪”。

1、 知道“古怪”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猫的性格特别,难以捉摸)

2、 再反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写了猫的性格的古怪的?

3、 集体交流

指名说。每说一处,教师投影出示。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充分利用老师、优秀学生的示范朗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读美,读出感受。(加点词语为教师板书)

a、 猫很老实:很乖、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b、 猫很贪玩:出走一天一夜、任凭……也不……、要不……怎么……呢?。

c、 猫很尽职:闭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不可……。

d、 猫高兴的时候温柔可亲:蹭、抓痒、踩梅花、丰富多腔地叫唤。

e、 猫不高兴的时候一声也不出:无论……

f、 猫很胆小: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g、 猫很勇敢:不要说……就是……。

4、 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

想说吗?(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看看课文上事怎么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5、 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 。

6、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1)比较:(男女生分别读一句)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读出了什么感情?(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喜欢的语气。)

(2)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指名读这句句子。

(3)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谁能来模仿一下猫捉老鼠的样子。体会“尽职”、“闭息凝视”的含义。

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7、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8、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24168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