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确定。教案的编写要注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编写教案时的注意事项,请大家一起来看看。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一
边缘心情。
萨克斯演奏的《goinghome(回家)》曲中,多媒体教室宽大的屏幕上,地球从灿烂星空中向我们飞来。教师旁白:
“这是地球,是目前所知唯一有着生命物质的星球,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当今世界各国最关心的三大问题是人口、资源和环境。而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最大最重要的环境就是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音乐《爱的协奏曲》中,屏幕上地球旋转,分别幻化出“青山”、“绿水”、“蓝天”、“草原”图像。学生甲旁白:
“青山、绿水、蓝天、草原……,这才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看着这郁郁葱葱的山,看着这碧波荡漾的水,看着这写着白云的蓝天,看着这牧着牛羊的草原,我们都会想出一个字,那就是‘美’。这不,在碧波荡漾的小河边,远处,绿色的漩涡里漾着青春的歌,荡着生命的曲;近处,碧荷高擎,托起万千支红焰。我的心情,就像那一只红蜻蜓,飞呀飞,飞到河中央,停落在快乐的水草上。水草也舒展着自由的身体,仿佛在遐思远想……”
现代钢琴曲《命运》中,屏幕上的地球,演变成一个表情痛苦的漫画头像。学生乙旁白:
“美,应当是永恒的,可美丽的家园也有痛苦的时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地球的环境却一步步地恶化了。山不再是郁郁葱葱,而是沟沟坎坎;水不再是清澈见底,而是浑浊一片;那飘逸的云,那娇艳的花,那绿色的浓荫,那肥美的牧草……,烟消云散,一去而不复返。科学家统计,现代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百分之三十来自于恶化的环境,如果不尽快改变环境,这个百分比还会提高。一百多年前,北美大陆曾飞翔着五十万只美丽的新鸽。当时的人们曾戏谑说:‘美洲的天空是新鸽的翅膀。’可是,当人们发现了新鸽的食用价值后,唯利是图的商人毫不犹豫地把它们推向餐桌。谁也没想到,短短的一个世纪后,也就是十年前的一天,最后一只新鸽在辛辛那提动物园悲惨地死去,一个物种,一种生命,从此从地球上消失,我们再也见不着活着的它了。科学家预计,到本世纪末,将有30万到100万种动植物在地球上绝迹……”
ヒ衾帧段按蟮睦渡》中,屏幕上沉沦的地球被一双双手托起。学生丙旁白:
ァ俺て谝岳矗人们总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宠物,可以任意宰割自然,向自然无限制地索取。所幸的是,今天,人们总算明白了,破坏自然环境,将使人们受到惩罚。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有中国等113个国家参加,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规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呼吁世界各国保护并改善赖以生存的环境。我国政府为了保护环境、造福后代,制订了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令。我们张家港市更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口号,并力拔‘全国环境保护先进城市’头筹。值得指出的是,保护环境不单单是政府行为,更主要的是要依靠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这是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道出的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动人一例。而我们起码可以做到这些:不抓青蛙,不吃青蛙,与卖青蛙的人作斗争;节约用水,特别是节约公共场所的用水;植树节,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户外去植树;开展‘家庭禁烟’活动,不让爸爸抽烟;做一个废旧塑料袋循环使用袋……”
ズ铣《明天会更好》中,屏幕上演示灿烂星空中旋转自如的地球。教师旁白:
ァ拔椅青山绿水们歌唱/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望无垠的大地是我的舞台/驻足聆听的有来去自如的云彩/我就是为讴歌这绿色的家园匆匆而来/当风吹拂参天大树的叶片时/我觉得我们的诗行也该发出那种/动人心脾的沙沙声/我就是为讴歌这绿色的家园匆匆而来/当月朗照明净如镜的湖面时/我觉得我们的诗句也该闪亮那种/熠熠动人的光彩//……//我为青山绿水们歌唱/其实就是歌唱/我们自己的未来”
--这是一堂音乐课吗?这是一堂地理课吗?这是一堂生物课吗?……不,都不是。这是笔者上的一堂主题班会兼作文课。这堂课的题目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ッ挥醒细竦奶宀谩u獠唬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几乎所有的表达方式学生都用上了;没有完整的结构,依照多媒体软件上的四个程序(“美丽的家园”、“痛苦的地球”、“拯救大自然”、“美好的未来”),学生即兴旁白,就像唱卡拉ok那样,轻松自然;没有限定的字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滔滔不绝也罢,片言只语亦可,说不完整会有旁的学生补充……有的只是学生课前所作的资料准备、书面准备以及心理准备。
/vbb/?threadid=753。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论坛(/vbb/)。
-教学疑难(/vbb/?forumid=2)。
--说说教学模式(/vbb/?threadid=1633)。
说说教学模式。
我们这里上课一定要遵照固定的模式,是这样的:
一、出示目标(当然你可以在之前进行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三、局部分析。
四、整体评价。
五、布置作业。
大家说说这样的利弊!谢谢!
__________________。
常恨人生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语文课应该是精神的自由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
常恨人生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俺几乎不能再看什么模式啦。
有点反感。
盖凡模式,都是僵死的东西。
任何模式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创造者的个人特征,无视学生学识水平、年龄特征、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无视施教者性格、气质、文化修养和知识结构等诸方面的差异,有意猎奇,削足适履地照搬某种模式,肯定不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也肯定无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与其无所适从或作茧自缚,不如独辟蹊径。
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的爱大于恨。
让我的假小于真。
让我的所欲渐化虚无。
让我的付出渐近无倦。
其实老兄你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当我在备课的时候,一位多年从事高三教学的老师说:“你说的有道理,但是高考还是考路瓦栽夫人是资产阶级妇女啊”。
今晚与网上的一位老师聊天时想到,教师的个性与学生的个性二者怎么样融合的问题,看来又有论文可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
常恨人生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模式问题,我的看法--。
在教学中,不可能没有模式,也不可能只有一种或者少数几种通用模式!
关键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便宜活用、有效即佳!
至于“教师的个性与学生的个性的融合”,这个命题似乎不很确切!
简单的、孤立的“融合”,没有意义,也不可能。
从逻辑上讲,“个性”是什么?一“融合”,还叫“个性”吗?
我想,比较准确的提法,似乎应该是--充分利用和发挥师生的个性推动有效教学的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专家就是专家,说话就是有风度啊。
我们总希望少谈些模式,多研究问题的。
握手。
__________________。
常恨人生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怎么又是开个头,就不想深入了?
__________________。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我接着说吧。
个人的粗浅看法是:模式来自实践,是经验的积淀。
但是时间有时把经验的面貌会篡改得一塌糊涂。即使成为常规和模式的东西也会在新生事物面前遭遇尴尬。
但是对于新教师而言,旧有的模式有助于迅速适应环境,走近语文本身。
我更期望我们的青年教师能丢下这根拐杖,自己大胆飞翔。
我是不是像校长一样在说话了?
__________________。
常恨人生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看来校长大人还不糊涂。
向你致敬!!!
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的爱大于恨。
让我的假小于真。
让我的所欲渐化虚无。
让我的付出渐近无倦。
呵呵,絮影居然真的把我当成校长了,在你的心里我的地位已经开始升级了。
我们学校没有教研室,所以很多理论上的问题无法得到更新,你们那有吗?
__________________。
常恨人生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有没有教科研室有什么关系?这里不就是大教科研室么!
__________________。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俺们学校老师都是各自为政。
各科老师们几乎没有在一起研究过有关教学的什么东西。
不过在应付检查、写报告的时候声称“**教研组”
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的爱大于恨。
让我的假小于真。
让我的所欲渐化虚无。
让我的付出渐近无倦。
这里是大教科室,说法豪迈,大气啊~~~~~~~~~~。
我们希望这里真的是交流探讨的大会堂~~~~~~~~。
其实我们学校的教科研也是各自为政,自己搞自己的,只要论文,不要过程。
这是不是现代化学校的悲哀啊?
__________________。
常恨人生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不过话要说回来,教育科研,在相当程度上确实是个体性较强的活!
现在的问题是,在学校里,单枪匹马,很少能成气候的。
网络给我们很好的机会!
__________________。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合作是越发重要了,无论科研还是教学。
网络确实可以加强交流,但是,时间、空间、计划、步骤、反馈这些与科研相关的东西是网络的硬伤。
再则,真正在网络上由陌生人组合研究课题的毕竟不多,至少我还没有听说过。
不和陌生人轻易说话,即使说话,也不说真的。这可能是隐藏我心里最想说的话,不知道其他同人如何看待。
__________________。
常恨人生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df-xue老师啊,我们是不是陌生人呢?你前面的那些帖子都是假话吗?
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的爱大于恨。
让我的假小于真。
让我的所欲渐化虚无。
让我的付出渐近无倦。
絮影实在。
其实我之所以那么说,是代他人言的。我总不能说别人是虚伪的吧。
责任自己来挑了。
__________________。
常恨人生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谁说我们不能在网上合作呢?
我昨天要帮同学写篇论文,因为时间很赶,我求助于神瑛和忍神,他们给我找到了很有价值的资料,今天我就交差了。我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合作啊!
__________________。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艾,都是我的错啊,一棍子打倒一船人啊`~~~~~~~~~。
阿弥托福~~~~~~~~~~。
__________________。
常恨人生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教学模式与“鞋子”
看到大家在讨论“教学模式”问题,我突发奇想。
我觉得,如果说教学内容是“脚”的话;那么,教学模式就是“鞋子”。
鞋子的作用确实很大,不仅能保护脚,有时还能使脚更好的发挥功能---比如说田径场上的跑鞋。更何况鞋子还有“包装”的功能,女士的高跟增了美,男士的革履添了帅。教学模式也同样有以上作用。
然而,形式是要为内容服务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脚永远比鞋子更重要!
60年代强迫全国的语文老师都穿一双“凯罗夫”牌的鞋子显然是荒唐的'。
而如今很多姑娘为了穿名牌磨破了脚或者在山路上穿高根鞋扭伤了脚,也同样是没有正确的处理脚与鞋的关系。
上人的比喻很是精辟。
我再烂造一比喻:如果是教学是把学生送往彼岸,那教学模式应该是我们一起乘坐的船了。船有大有小,有古典的也有现代的,有手动的也有机械的。我们老师在渡口的时候,常常要面对这样的选择,选择怎样的船。有的人只要有船,就轻易上去,也有的在寻找,更有甚者,自己在造船。
__________________。
常恨人生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两个比喻都很妙!
__________________。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我交代: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生活中我都不是一个100%诚恳的人,我只是努力的做到给予和汲取,我们没见过面,但不是一般的陌生人,在这儿我觉得我所得到的信任比在生活中要多的多,我为此而感动,把我最好的拿出来与大家共享,把我阴暗的一面藏起来或是虚伪的表现出来:)。
我是年青教师,除了那些不能现成的拿来用的东西现在基本上不缺什么啦,我会在实践中慢慢的总结并积累经验,但我最想得到的还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因人、环境而异,但并不是说没一套在大部分地区都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我希望能找到,大家能提供给我这和一套模式,让我在实践中把它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真正成为自已的教学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
简单的最好。
教学模式异象一把剑:先用玄铁重剑,再用桃木轻剑,最后无剑。
__________________。
简单的最好。
既然是模式,就肯定是死的东西;
不是死的,固定的东西怎么会叫做模式???
丐上人老师的比喻真是说到家了。
我这里不免要重复:
人家的鞋子,你穿不得;
人家的衣服,你也穿不得。
即使是自己,也不一定要死守什么模式,
就如你不会终年穿着某一件衣服一样!
恪守别人的模式,唯别人的模式是从,
多平庸之徒,难成大器!盖多为东施效颦也!
语文教学的的形式上,还是多一些随意性的好!!!!!
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的爱大于恨。
让我的假小于真。
让我的所欲渐化虚无。
让我的付出渐近无倦。
真理是越辩越明啊,我们已经可以在“教学模式是个个死东西”上形成共识了。
神瑛的话也不无道理,有的鞋子我穿合适,你穿也可能合适,只要我们的脚大小差不多(医治脚气的鞋除外)。不是说每个老师都有一套模式的。
__________________。
常恨人生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我们学校也没有什么教研组,也是各自为政。
这个教学怎么搞的上去,哎--------。
这里就是我们的教研室。
aimin老师的提法很好,我们这里就是一个很好的教研室。
希望能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把我们的教研工作做的有声有色!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一、通过反复朗诵,理解本诗内容。
二、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表现抽象感情的方法。
三、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乡爱国之情,明确祖国的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教学设想。
一、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二、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乡愁”中的形象及寓于其中的感情。
三、通过写作训练(续写、仿写)并借助作者的其他诗歌作品,深化这一主题,并让学生学习以形象写抽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来当导演”。导演的任务是设计一个电影短片或者戏剧小品,表现的主题是“乡愁”。也就是让你通过几个简单的镜头或者简短的故事情节来表现游子思念故乡的情怀。
(写信、寄信;一轮明月,哼唱歌曲,辗转不眠,梦回故乡;夕阳西下……)。
评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看看诗人余光中是怎样用诗歌的形式、组合了哪几个镜头来表现他浓烈而深远的乡愁的。(演示文稿1出示课题)。
二、指导朗读。
(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感情凝重……)。
(演示文稿2,放录音)请同学们听朗诵录音,可以小声跟读。
全班齐声朗诵。
指一生朗诵。师提供配乐。(演示文稿3)。
试背诵这首诗。
二、我们知道,学习诗歌,朗读很重要。刚才大家已经读得不错了,但是更重要的是深入地感悟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大家理解得怎么样了呢?我们可以从诗中了解到作者哪些生活情况?(作者本人曾经说《乡愁》是很“写实”的诗。请同学们根据这首诗说说作者的简单生活经历)。
(演示文稿4:余光中的生活简历)。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大致经历和诗中的内容基本相同。正是由于作者有着这种独特的生活经历,所以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弥漫着浓浓的乡愁。
全诗分四节,每节都有“乡愁是……”的字眼,但是每节诗所表达的具体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一样的呢?(生思考,回答,简评)。
(演示文稿5:感情线索与主题)。
大家看屏幕,也就是说,这四节在形式上是并列的,但在感情的抒发上却不是并列的.,而是由个人的生活经历、家庭的悲欢离合到民族情感、国家统一,由小到大,层层深入的。
那么,作者的这些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同学们是从诗里的哪些关键词语看出来的呢?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明确:正是由于作者借助了这几个能够引发读者丰富想象的典型形象,作者才能够以短短的四节诗就告诉了我们极为丰富的内容;它们使诗歌的语言更加凝练。
另外,我们知道,乡愁是一种抽象、复杂的感情,它看不见,摸不着,难以感知。于是作者就把这种感情倾注于邮票……这几个具体想象中,这样,就使乡愁变得可知可感,具体形象,又很含蓄、委婉。用形象说话,这也是写诗的一个重要要求。事实上,这种化抽象为形象的写法,我们以前也遇到过,我们叫它借物抒情,或托物寄情。
好,下面就让我们由这四个典型形象生发想象,再一次品味诗中那浓烈悠远的乡愁吧……请同学们齐读全诗。
三、续写。(演示文稿6,配乐)。
我看,我们还是为余老先生做点什么吧。请同学们顺着作者的思路,为《乡愁》续写一节,要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提示:时间、形式)。
小组内交流,讨论,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续写的诗。
(从形象的选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续写)。
余先生如果知道大家如此理解他的游子情怀,为他续写出这么精彩的诗句,一定会倍感欣慰的。看大家写的那么好,老师也不由心动,也想说几句,好吗?(演示文稿6配乐)。
同学们一定会衷心祝愿余老先生能在有生之年叶落归根,在家乡安度晚年。事实上,(演示文稿7:余光中照片三幅)老先生在1992年就回到了阔别43年的家乡,后来又先后七此回到大陆讲学,游览,圆了他几十年的还乡梦。
但是我们知道,在海峡对岸,绝不是只有余光中先生一个人在思念故土,千千万万的台湾同胞,只要是稍有良知,有谁不时刻思念家乡、眷恋祖国呢?极少数的台独分子企图分裂祖国,搞什么“公投”,搞什么“就职演说”,他们违背了两岸人民的意愿,伤害了炎黄子孙的民族感情,最终是必然要失败的!
生:……。
师:台湾回归,祖国统一。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为祖国的文明进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这样,台湾才能早日回归,祖国才能真正实现统一。
四、小结。
1.(演示文稿8)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借助具体形象表现抽象感情的方法,理解了乡愁这首诗所表达的思乡爱国之情,懂得了祖国的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五、作业:仿照《乡愁》的形式,以生日、理想、人生、母爱、幸福等为题,写一首小诗。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四
1、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通过活动,对清明节有印象。
二、准备。
扫墓图片(献花、植树、送食)、清明节的课件。
三、过程。
1、谈话导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桃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小动物也出来晒太阳了,还有轻轻的风)。
师: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2、介绍清明节。
明节就是去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3、清明节扫墓。
到了清明节呀,人们就要去拜祭死去的亲人,你们知道怎样拜祭吗?(引导幼儿说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的。
(1)播放图片。
(2)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人们把最美的花献给亲人,有的给他们敬酒,还有的通过植树,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告诉他们你很想念他们)。
4、清明节的习俗。
通过播放课件,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五
一、课前激趣,融洽师生关系。
师:上课之间,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各自的身份。你们的身份是什么?
生齐答:学生。
师:我的身份是什么?
生齐答:教师。
二、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生齐答:孔子和《论语》。
师: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记录孔子和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一直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典籍,他既是我国历史上做课本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也是我国历史上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大家有兴趣来了解这本书吗?生齐答:有兴趣。
三、初读课文,了解作者作品。
师:好,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部分章节--《论语》十则。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请对照注释朗读《〈论语〉十则》。(生放声朗读)。
师:大家读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子曰”是什么意思?
生齐答:孔子说。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子曰”呢?
生1: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师:《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封建时代人人必读的书。请大家拿出我们预习时所做的读书卡,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多媒体出示“作者作品”读书卡)。
(讨论交流,填“作者作品”读书卡)。
生2: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鲁国人,他长期从事私人讲学,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回到鲁国。
生3: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生4: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誉为“贤人”,文中说到子路、子贡都在72位贤人之列,孔子去世了,这些人为他守了3年的墓。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徒弟的言行书,由若干篇组成。全书今本486章,本文选取了10章。虽只是一个零头,但也可看出这本书形式上的特点,分为两个方面:1、关于学习态度及方法的;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这样写体现了“古为今用”的原则。
生5: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四、读准节奏,读出文言韵味。
师: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请大家再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释读准字音。
(生朗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遍,看看你是否读准了字音。
(一生范读课文)。
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1:第一则中的“说”同“悦”,应读作“yue”;第五则中的“女”同“汝”,故读作“ru”。
师:“女”在这里为什么读“汝”?
生2:因为它是通假字。
师:什么叫通假字,谁来说说看?
师:看来同学们还不太理解“通假字”。我来给大家讲讲:我们的文字是漫漫发展起来的,最初没有这么多字,文字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说话的需要,怎么办呢?就用一个字来表达多种意思。这种用一个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文言现象叫做“通假”。
生3:《童趣》中的“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中的“强”同“僵”。
生4:举一反三。
师:你知道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吗?
生5:孔子。
师:好,注意了平时的课外积累。孔子在本文中也提出了许多学习和做人的秘诀,请大家细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文言的韵味。读准了节奏,文言文就读懂了一大半。大家可分四人为一小组互读互评,将不太理解的字词找出,抄写到你的“难句理解”类读书卡上,然后小组讨论。读书时看谁摇头晃脑摇得好。(多媒体出示“难句理解”读书卡)(生摇头晃脑地读)。
师:刚才,我看见同学们在下面读得摇头晃脑,听起来很有韵味,谁上台来摇一摇呢?
生6:(摇头晃脑地)朗读第1则。师:很有味道,如果坐在那把椅子上,戴上一幅老花镜,就更像老先生了。
生7:(踱着方步)朗读第3、4则。
师:他是一个踱着方步的孔子。
师:我们一起读一遍,好不好?
生齐读。
师:有没有小组解答不了的问题提出全班讨论?
生8:前几则比较好懂,第八则意思我不太理解。师:哪一组的同学能帮他讲解一下?
生9:曾子说:“士人不可以没有宽广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理解这一句话并不难。这一则中有一个关键词“弘毅”,可用换字办法来解释,即“刚毅”“强毅”;有的可用加字办法来解释,如“任(任务)重(重大)而道(路程)远(遥远)”。
生10:成语。
师:大家能不能从文中再举几个例子?
生11:温知知新。
生12:见贤思齐。
生13:学而不厌。
生14:循序渐进。
师:有的同学已将这些成语写在了读书卡上。《论语》中的成语非常丰富,大家下课之后可设置一个“《论语》与成语”专题进行摘抄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多媒体出示:《论语》与“成语”读书卡)。《论语》是为现代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我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下面来看一看。(网页显示《论语》中的成语。)。
师:其实除了成语,还有许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脍炙人口。下面请就你最喜欢的几则当堂背诵。看谁背得最多最快。要求背出文言文的韵味来,而且谈谈你的感受,提出你的问题。
生16: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师:这样理解还只是字面上的意思,那更深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17:只有经过艰难困苦的考验,才能知道一个人的意志是不是坚强。也就是古诗所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师:还有哪些同学来背、来读?
生18:(背诵“曾子”篇)这句话是说:人都要有坚强的意志,要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即使是付出了什么,那也是值得的。
生19:学习态度类、学习方法类、思想品德修养类。
五、读后思辨,读出个性见解。
师:在上一节课的自由背诵中每个人的喜好各不相同。因为每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阅读体验自然也不尽相同。读着你最喜欢的语句,你是否读出了一份智慧,读出了一个自我呢?请大家再品读这些语句,联系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见解。要探究,就应该先找到探究的钥匙。(1)“说”与“乐”有什么区别?哪个程度更深?(2)“有朋自远方来”干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3)“人不知”的“人”是谁?“知”意思是“了解”吗?像这样的问题还有许多,大家可以充分展开讨论。
(生再读背课文。)。
生1:我特别喜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格言。因为我有一些体会。有时候,我不喜欢做一些事,但有的同学硬要我去做,为了不影响同学间的友谊,我只好顺从了。我真想把这句话送给他。师:看来,你与孔子的思想发生了碰撞,产生了共鸣。下来,你可以与他更深入地交流。
生2:我特别喜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因为读了这句话,我想到了我们校门口的牌子上的“每日三问--今天,我的学习进步了吗?我的身体进步了吗?我的品德进步了吗?”如果我们每天都能这样问问自己,那我们就会不断进步。
师:看来,同学们理解很深,真正读出了智慧,读出了个性。
六、合作探究,自主实践活动。
师: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获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我在读《论语》时,我的思绪就常常穿越时空走进孔子的那个时代,也许正因为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任重道远精神,才与众弟子无间隔地坐而论道,使那些学说成为中国数千年绵绵不绝的浩然正气。我想,孔子这样做时,一定没有认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师。他不过是一个童心未泯又热爱艺术且善于思想的真诚人罢了。与其说喜欢孔子的学说,不如说更喜欢孔子这个人。孔子的真诚坦荡,仍然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品质。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课后广泛地搜集资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张、他的性格、他的为人等等方面,充分占有材料后,以我心目中的孔子为题,写一份读书报告。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植根于我们的心灵,伴我们成长。
七、观看网上文献资料片《文化巨人--孔子》第九集《中庸至德》(/2550/jrkz/)。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六
提高学生在自我实践中理解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项目名称:感悟艰苦。
初一语文课本上完第二课《紫膝萝择布》后,我让学生预习第三课《挖荠菜》,结果第二天就有部分学生反映课文中“我”对荠菜的特殊感情不好理解,课文第2自然段不讲荠菜的事,却从“馋”字说起,认为是不是离题了?对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但在高兴的同时,又有点担心。因为,学生提到的这些问题是本课的难点,如果我上课只是就课文内容讲授的话,学生不好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了解一下情况,决定在全班开展一项活动,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难点。
我决定在上新课前,先在思想上统一认识.让学生当一当小记者,走访一下,搞一次调查研究,每人回家以自己的家长为采访对象,或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一下旧社会的艰苦,写一写自己对艰苦的认识,从中感悟艰苦,具体要求是:1、以日记的形式写一篇或几篇采访手摘,整理心得。
2、根据各人对艰苦的看法不同,可以分不同兴趣小组,也可以单独一人,在家庭、社会上来访自己的亲人。
3、将搜集到的资料加以筛选、梳理、整理成各种小册子,分衣、食、住、行等几个方面专题集合。4、若是收集的资料来源不是采访得来的,心得末要列出资料来源。5、有条件的话,可以把旧社会当中拍得照片或有代表性得物品来充实自己的采访手稿。宣布完这个决定后,在同学们激动新奇的喧闹中,我强调了在这次采访活动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切记采访的对象是自己的亲人,要注意陌生人,要防止别人以接受采访为由套近乎,要注意人身安全。
2、在采访的过程中,切记注意不能只注意听故事,要作好笔录,若遇到旧社会生活中许多不理解或好笑的地方,切记要注意询问的语气和口吻、碰到有些问题长辈不便谈的,切记不能耍孩于脾气,过分要求自己的长辈。
4、若碰到不会做或不便做的事情,要注意向别人求助,例如:过去某些生活用具的制造与使用,既可以自己学着制造,也可以请老一辈有经验的人做一个模型。
5、采访得来的重要物品,如照片等,一定要妥善保管,使用完之后,切记要归还。
6、采访的时间是节假日、星期天,每天晚上等等,但要注意不能忽视了其它功课的学习。
任务布置下去了,三天后;我家访时检查了几位同学的采访手摘,了解。
到班上有23位同学开始着手了,并有一定的进展。虽然大多数只写了一点。
点,最多的七页,例如:
程珊同学:6页;采访对象:爷爷、奶奶。
内容较为丰富,分衣、食、住等方面,但形式较为单一,只是以故事的形式记载的.其中有的部分还是空白,一问,才知道有的字不会写,有的地方爷爷、奶奶是以土话叙述的,难以成文。好在她能抽时间查宇典,翻资料加以整理。
看来在采访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不少,为了激发大家的采访热情,我把学生的手稿逐一检查,表扬了他们的积极性,并辅之以讲解,介绍了一定的记载方法,并让他们谈谈当小记者的收获,谈谈对旧社会艰苦的理解,鼓励他们把采访活动进行下去,向全班同学展示了部分同学的成果,大加赞赏,并买来精美的笔记本,作为奖励,评选他们为“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者”。此外,把收集到的有价值的物品,在学校借用一间劳技室里办一个小型的展览馆,让收集到物品的同学当解说员,给同学一一介绍,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这类活动极大的刺激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为了给学生们足够的采访时间,晚上不再给学生们不知其他语文作业。
二十天过去了,全班交上来了63份手稿,83%以上同学按时完成了采访任务。
翻阅学生的笔记本,尽管有些地方不满意,但我被同学们的积极参与的精神所感动,随后我请几位班干部和热心学生帮我把这些手稿整理分类,选用其中的典型材料,按衣、食、住、行等方面归类,一一作了记录,由于缺乏经验,大部分同学记的是流水帐,没有自己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但能初步理解艰苦。
学生对这次活动的收获表示满意,冯静娴同学在心得中有这样一段话: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世界的接班人,应该在不断学习进步的同时,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一味的讲究吃、穿,同时,应该多体谅和理解父母。如果有一天,我的父母把我带到田间挖荠菜,我绝不能把它当作有趣的游戏,因为我认为那是体验生活。
活动结束了,我的预想目的达到了,在我满怀信心准备上《挖荠菜》的同时,我又让同学们领到了一份惊奇:我请了一位参加了长征的老同志讲了一个“艰苦”的故事。《挖荠菜》一课圆满结束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是同学们理解了“我”对荠菜的特殊感情,也明白了从“馋”写起并不离题,而是另有深意,同学们更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无论童年怎样,是吃荠菜长大,还是喝牛奶吃面包长大,人类得到幸福的途径是相同的,那就是“珍爱生活”。
二是同学们学会了节约,不乱花零花钱了,更可喜的是一部分同学拿节约出来的钱去帮助一些家庭较困难的同学,班上的学习气氛浓厚,同学们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以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卫生问题、大手大脚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班上还自发成立了“废纸回收站”。我很满意这次实践活动,学校也给予了较高评价。
【案例分析】。
上面所描述的是武汉市新洲区邾城二中开展的探究实践活动之一,是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尝试,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是较成功的,主耍基于以下几点:
一是综合性学习的选题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选题《感悟艰苦》是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有教材中的课文《挖荠菜》作基础,同学们采访笔录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扫清了障碍,另一方面同学们对艰苦有一个更深的认识,理解了上一辈与下一辈不同的生活经历、明白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问题,使同学们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未之不易,他们这一群花朵不必像“一小萝卜头”一样,拥有艰苦的牢狱学习,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动手写作能力等基本能力,切合学科实际,体现了学科特点,在兼顾综合性的同时突出了“语文性”。
二是教师的角色分得清、在这次活动中,,教师既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如提出了具体的写作要求和要注意的问题等,又是一个活动的监督者和鼓动者者:如“检查进展情况”、“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等.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自创性,实践性、探究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是重视了用评价手段促进活动的效果。
虽然如此,但这次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应该改进的地方,首先评价方式中采用物质奖励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值得注意。其次、这次实践活动的普及面不够,对于部分没有参与同学缺乏正确的引导,长此下去,会有部分学生把这类实践活动不当回事,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影响。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七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教学又很难把握,虽然也有一些人对此进行了研究,但却没有人能找到一条普遍适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本人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经过摸索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拿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课文范例作文教学。
在每上一篇课文时,我都强调它是一个例子,可以从中学到有助于写作的一些知识。例如《老杨同志》,重点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学习本课之后,便让学生及时练习人物描写;《俭以养德》,重点学习“驳论与立论相结合的写法”,便让学生练习写驳论文。这样就能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课外练笔辅助作文教学。
课外练笔往往是语文教师布置的一项常规作业,如果利用的好,那么将对作文教学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这方面,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以鼓励为主,少批评。在给学生练笔下评语时,多找其优点和长处,并加以表扬。每期选几篇优秀或有某一方面长处的文章作范文,采用轮换制尽量让多一些的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水平就容易提高。
尽量帮学生发表作文。语文不像数学那样容易检验对错,也很难有成就感,学生努力了一段时间后不见成效,就会放弃。而经常帮学生发一些文章会激发其写作兴趣,促其写作水平提高。同时,还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向外投稿。
三、作文批改,形式多样。
其实,作文教学的重点还在作文的批改。批改除了上文所说的应以鼓励为主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教师的精批细改和面批。这是常规的方法,也是比较有用的,但面对大量的作文,这样做费时费力且效果不明显,往往是出力不讨好,事倍功半。
作文互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互改作文可以安排在课堂上,将学生的作文打乱散发,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评改标准,学生按所给标准评改。这样做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在批改别人的作文时,会特别认真仔细地去发现其不足之处,这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写作时就不会再犯。同时,学生还学会了怎样修改作文,这比教师当面批改要强得多。
四、多次重写,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作文批改过后并不就完事了,还要让学生重写。如果有可能的话,实行多次重写,直到比较满意为止。文章是改出来的,多次修改之后,文章的质量就上去了,在向外投稿,容易发表,也就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也就容易进行。我班坚持如此而为,确起到良好的效果。
当然,作文教学这块园地还有待大家去开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方法如何,只要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就行了。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胚.岂.痴.婴.窘”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问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精神。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并结合这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
2.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在人长大或变老以后,常常会回想起童年的事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板书:童年的发现)。
二.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我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
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3)自己是否也有过童年的发现。
2.小组合作学习。
三.抓住重点,读悟结合。
重点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a.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之所以有这个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1)有疑就问,(2)反复思考,(3)大胆想象。
b.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3自然段。可以先自由分角色读,再指名分角色读,评价后再练习。
2..举例说说你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1)。根据课文,说说“我”的发现使“我”面临着什么?
(2)。说说你知道的其他例子。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选择觉得有趣的段落读一读。
2.说说自己是否也有过有趣的发现。
3.总结全文: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侯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正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板书设计:
发现规律--受到误解--明白道理。
.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九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2、深刻理会作品通过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过程与方法1、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与生的亲和力。2、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并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难点:1、深刻理会作品通过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2、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并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法学法:诵读法;学生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等。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分钟)父爱、母爱,亲情无限。在我们身边,永远流淌着家人的关爱。是啊,世界上最纯净的东西,就是亲情……因而,爱,在文人笔下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感悟一下人世间那份浓浓的亲情。二、解题:(1分钟)(过渡语:我们先来看标题。)项脊轩,作者的书斋名。有人说是作者九世祖归道隆所居之处,作者将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也有人说是言书斋窄小,如同人的项脊。志,也作记,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三、课文,感知文本(13分钟)1、检查预习,合作交流(5分钟)(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工作。)要求: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解决课文中的字词句疑难点。2、听读课文,初步把握情感(8分钟):(好,停下来,现在,要求同学们在扫除字词障碍的基础上。)要求:小组展开交流合作,指定一名组员朗读,其余组员认真听读,校准读音和断句,同时思考黑板上的两道题目。思考:1、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基本内容。明确:一间小屋,两种情感,三位亲人。2、本文的'文眼是那句?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四、品读(赏析艺术特色)(20分钟)(喜和悲是人世间两种最普遍的情感,但是要使这两种最常见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引起读者的深深共鸣,并非易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文本,体会作者独特的匠心。)探讨:1、项脊轩是本文的标题,那么作者笔下的项脊轩是个什么样子?有何作用?明确:小屋与作者内心感情的联系:第一,此轩牵系着归家的几代人,而且都是作者最思念的人;第二,小轩牵系着自己和家族的许多事,小轩的变迁反映了家族命运的变化;第三,小屋是自己喜悦与悲哀、希望与梦想的见证。小屋环境--暗示是家道的衰败;修葺小屋--反映自己学业上的勤奋,暗示并反衬自己的不得志;诸父异爨--直接描写家道的衰败,抒发怀念往昔思念亲人的感情;四次遭火--以往都有神护,现在呢?反而破败不保。反衬家庭现在的不幸;妻至轩中--抒发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小结: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对于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于亲人的深沉怀念。此文处处写小屋,实际上是处处在写自己的感情,小屋成了全文思想感情的一个绾结,成为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这就是托物寄情的手法。2、黄宗羲说:“予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这就是说归有光善于选取家庭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你是否有同感,结合文本试作分析。明确:都运用了细节描写。都是选取了生活中的琐事、平凡的场景、质朴的口语来抒写深沉的情感。看似不经意的随笔,却是苦心经营的结果,这就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大师级手笔。五、比读(体会匠心)(10分钟)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项脊轩,为作者书房,“室仅方丈”,也是一个陋室。试将本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六、课堂小结: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叙琐屑之事抒情,托普通之物寄情,处处不明写情,却满纸抒情淋漓,使人感慨万千。状物、怀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正如王锡爵所说的“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之思溢于言表”。因此,我们不必非得写惊天动地的大事,曰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只要你用心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定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七、布置作业:同学们学以致用,打开你智慧的双眼,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会父母亲的浓浓深情,写一个百来字的片段。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十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2、深刻理会作品通过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过程与方法1、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与生的亲和力。2、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并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难点:1、深刻理会作品通过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2、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并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法学法:诵读法;学生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等。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亲情,是一支古老的藤,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和对往事的缠绵。凝聚着过去、现在、未来。亲情,是一条金丝带,让心相拥,让爱汇集。历史分不开,岁月剪不断,天涯咫尺紧相连。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去感悟人世间那浓浓的亲情。二、合作探究一读,明情事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划出本文的文眼句。】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非常正确。同学们将这一句齐读一遍。】2、【由文眼句看来,作者在本文中重点抒写了自己或喜或悲的情感。现在给大家2分钟时间,小组内展开讨论:看作者喜的是什么?悲的又是什么?讨论好了的小组请举手示意。】明确:喜指轩室之美及读书之乐;悲有叔伯分家、母亲早逝,祖母亡故,妻子离世。【概括得很精准。】二读,品情味【现在,我们已经明了作者所叙之事,让我们一起来倾听配乐朗诵,品品其中蕴含的情味。】黄宗羲评此文时说:“予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是说归有光善于选取家庭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感人肺腑。同学们是否有同感呢?各小组展开讨论,结合文本试作分析。参考一:老妪说亡母事【幼年丧母是人世间一大悲痛,也许,对于正沐浴在母爱中的你们,很难感同身受,但是母爱的深沉、对母爱的眷念是相通的,因而那慈母的声声叮咛能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同学们,让我们深情地将这部分齐声朗读一遍。】参考二:祖母望孙成龙【捕捉生活中平常的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的音容笑貌,传情达意,看似平常普通,实则扣人心弦。哪位同学能模仿祖母的语气来读一读。】参考三:妻说家有阁子【中年丧妻是人世间的又一大悲痛,不幸的归有光又遇上了,接连的打击,真是哀莫大于心死。男同学们,请你们酝酿好自己的感情,将这部分齐声朗读一遍。】【小结:看来,最能拨动我们心弦的还是那不老的亲情。作者正是通过选取生活琐事,借助细节描写,运用清新质朴的语言来抒发深沉的悼亡之情。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扣人心弦。这就是散文创作追求的境界,也是古人所说的“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三读,探情源【是啊,亲情是人世间最温馨、最珍贵的,紧紧缠绕于我们心间,一旦失去,就会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留下永恒的伤痛。人们常说:“时间是最好的疗伤剂”,归有光8岁丧母,12岁祖母亡故。可是时隔多年,回想起几位亡故的亲人,仍是肝肠寸断。看来,令作者痛苦不堪的不仅仅是那不老的亲情。下面,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品读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去做一番探究。】作者笔下的项脊轩几经变迁,各是什么样子?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小屋环境--暗示是家道的衰败;修葺小屋--反映自己学业上的勤奋,暗示并反衬自己想借读书博取功名,振兴家族的志向;诸父异爨--直接描写家道的衰败悲凉之情;四次遭火--以往都有神护,现在呢?反而破败不保。反衬家庭现在的不幸;【小轩牵系着自己和家族的许多事,小轩的变迁反映了家族命运的变化;小屋是自己喜悦与悲哀、希望与梦想的见证。此文处处写小屋,实际上是处处在写自己的感情,小屋成了全文思想感情的一个绾结,成为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这就是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三、课堂小结: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叙琐屑之事抒情,托普通之物寄情,处处不明写情,却满纸抒情淋漓,使人感慨万千。状物、怀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正如王锡爵所说的“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之思溢于言表”。因此,我们不必非得写惊天动地的大事,曰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只要你用心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定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同学们,打开你智慧的双眼,用心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会生活中的浓浓亲情,并用你们文字永远的定格下来。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十一
教案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4.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教案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教案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记一件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学会列作文提纲。
二、教学重点:确定写作材料,列好作文提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习作要求:按事情发展顺序列提纲、作文,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2、懂得作文的步骤。
3、确定要写的一件事,能列好作文提纲。
课前准备:回忆生活中难忘的事情、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2、交流。适当板书。
二、确定材料。
1、比较事情,哪一件更难忘?
(1)。没听妈妈的劝告,把钱放在浅兜里,结果跑丢了。
(2)。不听爸爸的话,在火车站乱跑,与爸爸失散,急得爸爸差点犯了心脏病。
(3)。不遵守交通规则,骑车闯红灯,被警察批评。
(4)。不遵守交通规则,翻跃隔离栏杆,后背被铁签子划破,缝合了十几针,留下了一道明显的疤痕。
2、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以上所举四个事例,都可以称得上难忘,但是比较起来就可以发现:1、2虽然事出原因都是不听家长的话,但所犯错误造成的结果不同,程度不同。所以2要比1难忘。3、4虽然事出原因都是不遵守交通规则,但一个只是被警察批评,另一个是以“血”换教训,显然,后者比前者令人难忘。
3、从材料中选择最难忘的,而且是真实的写在草稿本上。
三、列提纲、指导方法。
1、要想把文章写得清楚、明白,应该按一定的顺序写。可采用倒叙、顺序、插序的手法,先编写提纲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方法。
2、自学习作提示,初步列好作文提纲。
3、交流,及时指正不足。
4、学习范文《阿姨送我上医院》,列出提纲。
5、对照课文,查漏补缺。(经过部分的提纲要列具体一些)。
提纲只是一个框架,要想写得好,还要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尤其要抓住它们的变化来体现情感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突出中心。与此同时,如果再能抓住某种事物作为线索,那么文章将更精彩。例如:有一个小同学写雪天骑车带人造成了表哥骨折这件难忘的事,就抓住了看车、骑车、推车、撞车这个线索,同时又抓住了高兴、得意、难过这些情感的变化,使文章有声有色,富有感染力。
同学们,不妨你也试着来写一写吧。
四、开始作文。
1、学生列好提纲,开始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继续作文,完成习作《一件难忘的事》。
2、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进一步明确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1、学生继续作文,教师巡视了解列提纲、作文情况。(所列提纲能不能发挥最大作用)。
2、选评佳作和有问题的作文。
评议的标准:(1)选事是否准确;(2)是否按事情发展顺序列好提纲;(3)事情的过程是否写具体。
板书:一件难忘的事。
选取事例(难忘)。
列提纲:按事情发展顺序,主次分明。
整体感觉:真实而不虚伪,具体而不罗嗦。
(这次习作教学的难点是写出这件事为什么是难忘的,所以选材是关键,着力指导。)。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写话题作文的能力,学会选材,并从选材中。
总结作文的立意。
2、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语:有句话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作文看成做一顿饭的话,做饭就得先有米,同学们其实个个都是“巧妇”,但苦于没有米或者只有很少的米,所以不能做出一顿可口的佳肴,今天老师就带了些米来送给大家。
二、听配乐散文,并找到散文中包含的美丽。(多媒体辅助)星星穿梭于黑夜,闪烁的星光使得黑夜变得美丽;阳光沐浴的花儿,绽开的鲜花是美丽的;成功伴着汗水,开心的微笑是美丽的……美丽如一株小草,随处可见,只要你敞开你的心扉,学会感悟,便发现了美。
当我们在校园里努力耕耘,获得收获时,那份收获是美丽的;当我们在外已久,踏上归乡之路时,父母的笑容是美丽的;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朋友给予真挚的鼓励时,困难也是美丽的……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了校园,在阳光下,有一对朋友握手言和,这样的画面是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融入着友谊,融入着宽容;公园湖边,一对老人牵手走过,笑容中透着无尽的温馨与从容;青绿的草地上,一个孩子正在蹒跚学步,身后是一位年轻母亲欣慰的笑容。于是,心灵在美丽中晃动,希望在美丽中萌芽,生命在美丽中充实。感悟美丽,你会发现天原来这么蓝,水原来这么清,风原来这么柔和,这个世界原来真的很美丽。
三、关于选材,给学生讲故事。
(一)地震中的爱(多媒体辅助)。
1、四川地震袁文婷的故事。
2、地震中妈妈舍命护子的故事。
3、请同学们听完故事后谈感受,并总结出这种美丽是因为爱。
(二)轮椅上的深情(多媒体辅助)。
黄舸的感恩之旅,学生读故事,谈感受,总结出这种美丽是因为懂得感恩。
(三)残缺中也有美丽(多媒体辅助)。
1、舞蹈《千手观音》中的领舞邰丽华的故事:无声世界演绎完美。
的艺术。
2、残奥冠军何军权,失去双臂,身残志坚的故事:残缺中演绎拼。
搏和坚持。
3、总结:懂得顽强的拼搏,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美丽是因为。
精神的可贵。
四、总结立意(多媒体辅助)。
正向思维:
1、景色美丽。
2、外表、外形美丽。
3、心灵美丽,内在美,品质美、内涵美。
4、人生美丽、生命美丽、情感美丽。
5、社会风气、道德风尚美丽。
逆向思维:
6、有时,善良的谎言也很美丽。
7、偷换概念:____也很美丽.
(平凡、朴素、小草、残月、风雨、苦难、失败、放弃……)。
五、即兴话“美丽”,时间一分钟。
六、作业: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十四
总结作文的立意。
2、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
学生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有句话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作文看成做一顿饭的话,做饭就得先有米,同学们其实个个都是“巧妇”,但苦于没有米或者只有很少的米,所以不能做出一顿可口的佳肴,今天老师就带了些米来送给大家。
多媒体辅助)星星穿梭于黑夜,闪烁的星光使得黑夜变得美丽;阳光沐浴的花儿,绽开的鲜花是美丽的;成功伴着汗水,开心的微笑是美丽的……美丽如一株小草,随处可见,只要你敞开你的心扉,学会感悟,便发现了美。
当我们在校园里努力耕耘,获得收获时,那份收获是美丽的;当我们在外已久,踏上归乡之路时,父母的.笑容是美丽的;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朋友给予真挚的鼓励时,困难也是美丽的……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了校园,在阳光下,有一对朋友握手言和,这样的画面是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融入着友谊,融入着宽容;公园湖边,一对老人牵手走过,笑容中透着无尽的温馨与从容;青绿的草地上,一个孩子正在蹒跚学步,身后是一位年轻母亲欣慰的笑容。于是,心灵在美丽中晃动,希望在美丽中萌芽,生命在美丽中充实。感悟美丽,你会发现天原来这么蓝,水原来这么清,风原来这么柔和,这个世界原来真的很美丽。
1、四川地震袁文婷的故事。
2、地震中妈妈舍命护子的故事。
3、请同学们听完故事后谈感受,并总结出这种美丽是因为爱。
黄舸的感恩之旅,学生读故事,谈感受,总结出这种美丽是因为懂得感恩。
1、舞蹈《千手观音》中的领舞邰丽华的故事:无声世界演绎完美。
的艺术。
2、残奥冠军何军权,失去双臂,身残志坚的故事:残缺中演绎拼。
搏和坚持。
3、总结:懂得顽强的拼搏,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美丽是因为。
精神的可贵。
1、景色美丽。
2、外表、外形美丽。
3、心灵美丽,内在美,品质美、内涵美。
4、人生美丽、生命美丽、情感美丽。
5、社会风气、道德风尚美丽。
6、有时,善良的谎言也很美丽。
7、偷换概念:____也很美丽.
(平凡、朴素、小草、残月、风雨、苦难、失败、放弃……)。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十五
课题:《黄河颂》。
时间:3月15日星期二上午第一节。
班级:初一7班。
教师:张亮。
教师:大家想一想,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体现在哪里?
学生:中国人讲究道德,民族精神就包含在道德里面,比如受灾群众受到支援。
学生:很多方面都体现出来。
学生:中华人民不可能屈服于别人的精神。
教师:你想到哪些。
学生: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们,但是我们用大刀把日本赶出中国。
教师:他的发言使我想起一首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事东北抗联的歌。
教师:所谓的民族精神有很多,今天只想讲一个,之前,有一件我记忆深刻的事件。将近前,一位帝王,在位的46年众进行了46年的战争,对手是匈奴。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在秦始皇的时候就骚扰中原,但是秦始皇只好修筑长城。在汉武帝之前的两位皇帝都受到匈奴的骚扰。在战争中涌现出卫青霍去病等英雄,使中原士兵扭转了对匈奴作战的劣势。在这位皇帝去世之后的23年,匈奴最后瓦解。一部分迁入中原,一部分逃往欧洲。
我又想到:的那场大水,刚才有同学说过了。这看出了中华民族是歌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民族。那场大水淹没了中国广大地区。但是无数官兵无数群众日以继夜地修筑大堤抵御洪水。记忆最深地是一棵小树在洪水里摇摆,一个孩子在上面抓着,抓了一天两夜。国家领导人在洪水泛滥之际也来到了洪水泛滥之地,一位领导人说:中华民族有能力战胜一切困难。我也是这样看的。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黄河颂》,创作于1938年,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进行全面侵华,而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对外不抵抗,但是人民却要抵抗,如东北抗联,如杨靖宇烈士,几天几夜不吃饭都要打鬼子。他牺牲之后,日本人解剖他,胃里有的只是棉絮!
于是,中国全面走上了抗战道路,如松沪会战等等。国民党正规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今天,我们就随着《黄河颂》,走进那段悲壮激烈的历史里面去。我们先感受一下。
(教师播放vcd《黄河颂》)。
学生:(无语)。
学生:感受到非常雄伟壮观。
老师:其他同学有和她一样的吗?举手。
学生:我从歌词里面感受到雄伟壮观。
教师:说说歌词?
教师:大家觉得他读的时候体现出民族精神没有?
学生:没有。
教师:他说景色“秀丽”,大家觉得对吗?
学生:不是。
教师:还有其他同学再试一下吗?
同一个学生:有。
教师:好,再给你一个机会读出他的雄浑壮阔。
学生再次朗读。
教师:他感受到了这种雄浑的气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多少英雄都再黄河的怀抱中产生。不过我对他的朗读还有一些建议:其实作品开始:我站在黄河之巅,直到劈成两面,都是作者看到的黄河的景色。不过刚才他朗读的时候语速太快,有些停顿没有体现。
现在我来给大家朗读一下,注意一些断句。
(教师朗读)。
教师:现在大家一起朗读。
(学生朗读)。
大家看看,惊涛拍案,是一个切面还是一个全景?
(学生有争议-)。
教师:我觉得还是一个切面,写出了黄河之水的汹涌壮丽,这是一个近景(板书)。
之后作者写了……。
学生:远景。
教师:对。从昆仑山到黄海之边。路上是九曲连环,有同学知道九曲连环的意思?
学生理解困难。
(学生朗读)。
教师:后面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三次。
学生:啊,黄河。
(学生讨论)。
教师:如果要概括部分的话,是不是应该找每节重点词语?你们发现没有?
学生:发现了,
呢认为这里哪个词是重点?
学生:摇篮。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
教师:其他的同学呢?
学生:(无语)。
教师:我觉得刚才她的思考是正确的,因为它是从黄河的历史来谈黄河的'作用的。我们的文明是从黄河起源的,传统文化中,黄色就是一种比较高贵的颜色。不仅因为黄河的水是黄色的,还有黄色的土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
教师:第二部分的关键词?
学生:屏障。
第三个部分?
学生:滋长,榜样,哺育,精神。
教师:所以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大家同意吗?
学生:同意。
所谓黄河的精神应该是什么样的精神?
学生:顽强坚韧勇往直前。
板书:
近景。
第一部分:“望”
远景。
1,历史贡献。
第二部分:“颂”2,军事地位。
3,滋长中华民族的精神。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十六
生命的圣神,不可侵犯;生命的活跃,不能怀疑;生命的长久,不可猜想;生命的平等,无所质疑;生命的灿烂,取决于你是否有勇气去前进。
世人常说,生命有限,人生苦短,自己快乐就好。生命的确有限,人生的确苦短,但生命的价值是靠自己换来的。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只有胸怀远大的理想抱负,才可除去错误的人生观。
国际巨星、各国总统或其他有声望的人物,他们的生命很辉煌,很灿烂,好似永远都光芒四射,绚丽的让人睁不开眼睛。可凭什么有些人只能当一个仰慕者,凭什么仰慕者的生命不能像他们一样灿烂?就凭仰慕者不够有勇气,不愿朝着自己的理想勇敢的前行。
与其坐在台下默默无闻,不如从自己身上寻找令人羡慕的闪光点,之后将它进行强化、强化、再强化。慢慢的,自己身上的缺点被掩盖,而优点却耀眼夺目。这时候,自己与以前可就大不相同,你是做别人仰慕的人而不是你去仰慕别人。
在向梦想前进时,你时常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挫折与恐惧,因为这是一条很艰辛的道路,可以说永远也走不完。有勇气者大可把梦追寻到底,因为勇气可以打败一切。好比人们常说的:虽然苍天为你关闭了一扇门,但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所以,虽然苍天给了你困难,但却赐予了你无限大的勇气。
生命短暂,却可以很辉煌灿烂,关键在于你究竟有多少勇气。
生命灿烂,勇敢前行!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十七
曲线的美在于自然。雄伟的山峦是曲线,滔滔的大江是曲线,皎洁的明月是曲线,人类的历史是曲线,流光溢彩的鲜花是曲线,早晨第一缕温暖的阳光是曲线……一切万物皆是曲线构造的'美。
让我们和曲线牵手,尽情享受它独特的美,让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来释放自己的美,让一切事物都来追求美。
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注定要在舞台上演绎着缤纷的世界。每个人都会在这个舞台上完成各自的一支独特的舞曲,而台上的舞伴,就是那条神秘的曲线,直到音乐停止,心跳停止,这条道路也就走到尽头了。在这条人生曲线上,舞动着得意者的欢欣,失败者的泪水,顺利者的喜悦,受挫者的苦恼。一切好的坏的事物在这条曲线上面谱写成一首和谐而又华丽动听的乐章,一个个动听美妙的音符构成一条带有色彩的曲线在来回的舞动着,弹奏出一首充实而又优美的乐曲。这是每个人人生中属于自己独特的天籁之音。这就是人生。正因为这条人生的曲线才使得生命充满活力,丰富多彩,充实而又有意义。
在生命萌动之初,你在人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你可以享受着一切。但这一切并不一定是美好的,它会带给你不同的体验,让你享受着不同的乐趣。这就是人生的曲线。
当我们跌倒的时候,也许太过紧张,太过害怕而彷徨,而不知所措。当我们遭遇挫折时,也许太过灰心,太过失落而忧心忡忡,而闷闷不乐,曲线就是我们的朋友。亲爱的,当我们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是朋友们给予我们很多很多的鼓励。鼓励我们坚强,重新站起来,重新付出,重新拼搏。是它,是曲线让我们历练得更加坚强。
而在生命的终结之际,你可以留下一切,也包括那条优美的曲线。这条曲线是你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痕迹,它是你存在过的最好的证明。这整个生命历程中有付出有接受,这才是生活的独特之处。付出了艰辛,接受了美好,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正如小溪付出了它甘甜清澈的血液,但它接受了雨水的恩赐,大海的拥抱;高大伟岸的树木付出了参天的树荫,但它接受了人们的浇灌,鸟儿的祝福;流光溢彩的鲜花付出了它丰富多彩的脸庞点缀世界,但它接受了阳光的洗礼,雨水的滋润。人生亦是如此。
在面对生活挫折时我们应该微笑的吟唱生命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有太多的曲折,不必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失去了它的广阔;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失去了它的壮丽;大山如果失去了曲曲折折,重重叠叠,就失去了它巍峨高大的形象。如果人生一味的去追求两点一线,一帆风顺的成功,人生就会变得空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曲线牵引着我们冲向最高峰,和曲线牵手,体验生活,感受着阴暗、光明、凄凉、寒冷、温暖、积极和力量,享受它与众不同的美。如果你想有美好的人生,就请和曲线交朋友吧!和曲线牵手,让它牵引着你划出一行行和谐的音符,奏响生命的乐章。那么请让我们以一副全新的面孔和一窗明亮透彻的心境与曲线牵手吧!
在夜晚辽阔的天空里,北斗七星眨巴眨巴着眼睛,构成一条闪亮的曲线,比钻石更加耀眼,更加光彩夺目。让我们和曲线牵手,尽情地沐浴在它那耀眼的光芒里吧!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十八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夏天的景色和各种树叶、小草的变化,初步知道夏天到了。
2了解夏天的特征,萌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活动前让父母带幼儿去公园帮助观察夏天的景色和各种树叶、小草的变化散步活动时引导幼儿观赏幼儿园的风景。
谈话活动----欣赏图片----布置墙面。
(一)谈话活动:
a、前几天我们在公园园里看到了大树、小草有什么变化?
b、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看到的事情。
(二)欣赏图片。
1:夏天来了。哪些小动物出现了。
2、河里有什么花。
3、看看我们的穿着,有什么变化吗?--夏天到了,天气变热了,小朋友们穿上了薄衣裳。
4、与幼儿一起进行总结(可以用小朋友的语言来创编)。
--夏天到了、天气热了。
--蝉儿叫了了、荷花开了。
--小朋友们换上了薄衣裳。
(三)布置墙面。
涂色,共同布置。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到户外、在家里也寻找夏天还有哪些变化,(如吃冷饮、开空调)感受大自然的变化。
反思:在活动中发现小班幼儿对夏天的前期经验还很少,分不清季节和季节的特征,对夏天的景物了解不多,如:不知道蝉,也从没见过,但从谈话中能发觉幼儿们对树、树叶、小草的观察很仔细,知道他们到夏天都有些什么变化了,我想知识需要积累,尤其是对小班幼儿,如果在主题结束时再进行一次类似总结性的这样活动,效果一定会更佳。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十九
1、
学习
话题
作文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把握话题作文的写作要领。2、指导学生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
认真审题,把握话题作文的写作要领。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
同学
观察能力强,生活
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
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人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善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比如话题“风”,你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你还可以联想到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你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金庸热、韩寒热等等;你甚至可以联想到假如你是风,假如你遇到风等等。
话题作文既然是应试作文,总得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感觉,得—个好的分数。因此,写出特色、写出新意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径”,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立意上要有特的感悟,不入云亦云;选材上要有独到的眼光,不陈题旧话;构思上要独具匠心,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语气上要有独到的魅力,不平铺直叙泛泛而谈。
记得有人说,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自信。而我恰恰缺少的,就是它。每天努力的学习,每天故作开朗,为的就是用成绩证明自己是很棒的,让自己真的相信一点:我是有实力的。
有的时候,耳边是不断缠绕着的声音,它高傲的嘲笑我说:你放弃吧,放弃吧。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内心的声音,但是我害怕了,害怕了……放弃,是放弃手中的笔,还是睡眠的时间?是放弃遥远的梦想,还是暂时的劳累?是放弃我自己的,还是放弃父母的希望?的确,我失败过很多次,很多次让父母伤心,但我还是背负着他们的责任,我不能在他们选择放弃我之前放弃自己。
我相信,人总是怕被忽略的感觉。于是我发誓要做到最好,尽最大的力量去成功,我只想不被周围的人“抛弃”。只是怕那些目光,如果过多的是失望,我会突然没有了
勇气
。记得小的时候,我觉得难过,我会讲给妈妈听;等我长大了,我却只能讲给日记听;但当我终于在日记上无从下笔时,我知道我心底里的压抑是没有人能够听到的。从小面对的就是考验,从小就要做出选择:是要画笔,还是要钢笔?我知道青春的画纸是昂贵的,它至少需要“颜料”,而我的世界,应该是黑白的,因为黑白色让我无心于其他
。于是我放弃了我彩色的梦想。想念小时候拿着彩色的蜡笔的小女孩,她是不是还蹲在我的记忆里石板上,描绘着她的梦想呢?我怕有一天,那些消失掉的梦想,从此加上了文字。记得初三那年,我们终于被取消了上音体课的权利,看着低年级的小孩排队走向教室,手里是课本,嘴里唱着当天学会的歌,我久久地驻足忘记了走路,还有那些操场上流着汗水的男生,我看到他们的眼睛里是青春的希望。
可是我还是习惯了下来,窗外是黑暗的夜幕,屋里是明亮的灯光,我在黑白之间闭上了眼睛,低下头去是白纸,抬起头来是黑板,充斥在这一黑一白之间的,就是我注定逃不了的责任。我选择微笑面对,我选择坦然接受,我选择了……不后悔。
这是成长的考验。像一条路,我只走一次,无论远方是
怎样
的荆棘丛生,无论每一步我走的如何步履维艰,无论是挂着泪还是挂着笑,无论是伤痕累累还是力不从心,我知道:成长是一场又一场的考验,失败是一次又一次的起点。手中。以手为话题教案篇二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荒诞派戏剧的艺术风格及本剧在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地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西方现代文学流派的客观的评价观,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
3、心理目标:调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戈多的含义。
2、理解本剧的主题。
三、教学设计:因为民族的文化积淀不同,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要联系法国文学发展史进行引导。
四、教学手段:flash课件。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1953年,有一出十分怪诞的戏剧在巴黎的巴比伦剧场上演,欣赏者和反。
对者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那场面虽然比不上一百多年前雨果的剧作《艾尔纳。
尼》引起的争论那样激烈,却也在观众和评论家中间引起轰动。
这出剧就是用法语写作的爱尔兰人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出乎一。
般人预料的是,《等待戈多》竟然赢得了挑剔而又猎奇的巴黎观众,连演了30。
0多场。以至于人们在街头、地铁、咖啡馆、办公室,到处都在谈论这出戏,甚。
至当人们打招呼时问:“你在干吗?”有人竟然回答:“在等待戈多”。
二、分角色表演课文:
课文节选部分只有两个人物,爱斯特拉冈,弗拉吉米尔。(一般的设计可能是先介绍作家与作品,荒诞派戏剧艺术特征,我想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先获取感性的材料,抽象出理性的规律。)。
三、学生质疑。
由学生提出问题,全体讨论。
1、戈多指什么?
作者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
西文评价家有的认为代表上帝,有的认为代表永生、理想和幸福。
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才会引起人们的共鸣。
2、两个流浪汉在做什么,有什么用意?
他们是人类的象征,软弱而无力,无法改变生活,充满了空虚和绝望。
3、本剧的主题是什么?
一般的西方评论认为,《等待戈多》的主题是“等待”。贝克特在剧中所揭。
示的世界是荒诞的、残酷的、不可思议的。而在这个荒诞的、残酷的、不可思议。
的世界中,人的处境是尴尬的,人的寻求和期待是无望的。戈多应是人们正在等。
待的某种希望,但这种希望老是不来,或者说,老是答应要到明天才来……于是。
希望也渐渐变成了无望。
四、深入理解探究(借助资料和网络)。
1、贝克特:(1906~)爱尔兰小说家、戏剧家。长期居住在法国,兼用英、法两种文字写作。生于都柏林一中产阶级家庭。曾学意大利文、法文,当过教师。1938年长篇小说《莫非》出版。同年定居法国,二战时参加了法国抵抗运动。1942年又一长篇小说《瓦特》出版,之后又有长篇小说三部曲《马洛伊》、《马洛纳之死》、《无名的人》。剧作有成名作《等待戈多》(1952)以及《结局》(1957)、《啊,美好的日子》(1963)、《喜剧与小戏数种》(1972)等。在它的作品中找不到具体的社会主题,最突出的题材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无望的寻求和期待所进行的思考和描绘。他认为“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是纯正的艺术”。所以有人称他的小说是“反小说”,戏剧是“反戏剧”或荒诞派戏剧“。他被公认是法国荒诞派戏剧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等待戈多》被视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评语是:“他的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2、荒诞派戏剧:
(1)荒诞派戏剧一般没有故事,不讲结构。
(2)剧中没有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3)舞台形象支离破碎。
(4)语言非理性,非逻辑,混乱、矛盾,不合语法,枯燥重复。
3、讨论为什么本剧法国人看得如痴如醉,在中国上演时观众走了一大半。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探讨荒诞派产生的原因,生存的土壤)。
五、总结升华:
每个人都在等待什么,现在大家说说你的等待。
你所等待的一件事,一个人,一段美好的生活,一张录取通知书等,我们和作者的、等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我们的等待是希望的代名词,而作者是一个无望的等待,绝望的等待。
六、开阔眼界。
1、阅读全剧。
2、阅读荒诞派戏剧的有关文章。
七、由学生朗读两首诗结束本课的学习。
《等待戈多》。
伊沙。
实验剧团的。
小剧场。
正在上演。
《等待戈多》。
左等右等。
戈多不来。
知道他不在。
没人真在等。
有人开始犯困。
可就在这时。
在《等待戈多》的尾声。
有人冲上了台。
出乎了“出乎意料”
在令人振奋。
此来者不善。
乃剧场看门老头儿的傻公子。
拦都拦不住。
窜至舞台中央。
喊着叔叔。
哭着要糖。
“戈多来了!”
全体起立热烈鼓掌。
等待戈多。
一出戏1953年。
在巴黎上演。
掌声把巴黎掀翻。
掌声一直拍下去拍到地球的。
另一面。
巴黎人的掌心变红。
地球人的掌心出汗。
一棵枯树下的两个流浪汉。
寂寞给枯树注入了水分。
两个流浪汉围绕着。
一个中心。
促成这出戏的上演。
两个流浪汉分别拥有。
世上最漫长寂寞时光的一半。
两个流浪汉。
在长长的道路和时光里走。
在长长的寂寞和等待里走。
两个流浪汉他们在树下一动不动。
他们进入蓝色星球上的某个黄昏。
某个黄昏身旁这棵枯树。
突然生出了叶片。
某个黄昏。
流浪汉变成了聋子和哑巴。
变成了快乐的宇宙人。
一个男孩儿来报信说:
”戈多今晚不来了。"。
两个流浪汉等待一个。
叫戈多的人。
一棵枯树下的两个流浪汉。
寂寞给枯枝注入了水分。
注入冥冥之中的处境和命运。
戈多就在这颗蓝色星球上。
就在茫茫宇宙里像一粒灰尘。
宇宙里的人都在等待。
等待叫戈多的那个人……。
/vbb/?threadid=4318。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二十一
应神瑛老师之邀,本人整理出自己的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也不能说是成功之法,只是对自己的作文教学经历的回顾、一些自己对作文教学的看法,也是对自己的一个反思,借此找出成功的方法、失败的原因,让以后能做得更好。
作文教学经历。
刚出来当老师的时候,在作文教学上也没有什么方法,根本上没有上过什么作文指导课,作文教学只是自己出个题目给学生写,批改后就评讲,就是这样子。直到有一次测验,很多学生的作文都没完成,他们都说不够时间写,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的速度,也是为了应试,我决定要学生在一节课40分钟内完成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每一周都设一节这样的快速作文课,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是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500字的作文,但是质量却不太好,空洞,千篇一律,完全是为了在应试中确保作文有一个不高又不低的分数,这种做法特别适合中下层的学生。但长久这样做就会使学生很厌倦,会磨灭学生对文学的爱好。学生也真的跟我说很烦这样的作文课。自己改作文也改得烦了。
于是,这一节快速作文课就改为自由作文课,一节课时间不变,但内容、体栽和字数就不限定。同时还上了第一节作文指导课,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学生,向学生强调“我手写我口”,一节课时间自己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自己独特的东西。学生的思路也活跃了,能够放开来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学生在作文中也写出了很多心里话,让老师更为了解他们,而在批改的时候很多不是针对作文而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提到的生活上、学习上的问题,感觉就是在跟学生进行心灵交流,于是就有了“评语的评语的评语的评语”,这样跟学生的距离更近了,也更容易开展工作。
此外,还注意随时给予学生激励,在进行自由作文课后,一有优秀的作文、有创意的作文就马上给予表扬,突别是中下层的学生,语言顺畅了,意思表达清楚了,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都适时给予表扬。我感到这种做法非常有效。举两个例子:
其一,有一个学生写的作文语言很不通顺,碰巧有一次我读了他的作文出来,大家都说不知道他在写什么,都说给他打20分算了,而我却说,虽然写得不好,但他都能坚持去写,这种精神是可佳的,最后给他打了60分,并鼓励他继续写下去。终于有一次他的作文虽然写的是流水帐,但意思表达得都算清楚,我又当众读了出来,同学们听了后都说知道他写的是什么了,马上给予他高度的评价,他的进步有目共睹,也就激励了很多学生,像写《自由作文》的那位让老师头痛的学生,这个事例对他的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二,一篇优秀的学生诗作《老师,我想对你说》,这篇诗作已发在论坛上,df_xue和絮影萍踪老师都说不错,我自己也觉得写得非常好,于是我把它编为31课,用了一节课来学这首诗,这首诗确实很有感染力,又是他们自己写的诗作,学生们学习的兴致非常的高,而且还把它背诵下来了。学了这首诗,学生的写作欲望更强烈了。
以上这两个例子对学生们起了一个很好的激励作用,我又为他们编了一本他们的优秀作文集,经常用一节课时间跟他们讲评、欣赏他们自己的习作,学生写作的热情更为高涨,写诗、写散文,编故事,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景象,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几点体会及看法。
1激励以增强写作动机、增强自信,培养写作兴趣形成写瘾。以上已陈述,从略。
2作文批语进行心灵交流。做到既教作文,又教做人。又能促进师生间的良好关系。论坛上已有专门的讨论,从略。
3作文教学不能孤立进行,应与阅读、朗读等紧密联系起来。这里就谈谈朗读吧,我是比较重视朗读教学的,经常在早晚读下到班上组织学生读书,因为教两个班不能兼顾于是就选定一个班,经常去抓他们的朗读和背诵。通过朗读读出文章的韵味情致,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还能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很多学生都说读那些优美的文章诗词,都有一种很爽快的感觉。朗读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够起到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两个平衡班比较,抓朗读的那个班涌现出的优秀作文明显多于另一班。
4紧密联系生活,随时捕捉写作题材,让写作做到遇事而发应景而生。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后,有学生经常在课余写些东西,有时还拿来给我看,而我看后发现,这些习作的质量明显高于课堂上写的作文,问他们原因,他们说这些作文是有感而发的,于是让我想到写作应遇事而发应景而生!这个学期我打算试试一个新的做法看行不行:
/vbb/?threadid=2335。
[我的作文教学经历(论坛精华帖)]。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二十二
(一)。
一、习作指导。
如何写好一件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是这一讲的主要话题。
作家孙云晓在一次谈作文时说道:“作文的成功在于一个‘真’字,失败在于一个‘假’字。”同学们写作文时首先要求实、求真、求新。既不能抄编套,也不能落俗套。
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坚持与生活结合。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一定意义上讲,写作文就是写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写好作文。谁的生活丰富多彩,谁的爱好兴趣广泛,谁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由此看来,要想写好记事的作文,同学们就要热爱生活,获得真知识、真经验、真感受,这就解决了作文的第一大难题“苦于无米之炊”、“没的可写”。我们就可以变“没的写”为“有的写”,有写不完的新鲜事,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怎样写好记事的文章呢?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事情要真实,选材要新颖。
写真实的事,不仅是作文的要求,也是做人的要求。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才能印象深、感受多,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真切感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充满矛盾、充满温馨、充满情趣。我们要从亲身经历过的,亲眼看到的感受最深的那些平凡小事中选取那些具有浓郁生活气息、能体现强烈的时代精神风貌,又最能反映自己个性特色的事例来写,要“小中见大”地反映事情的意义和情趣。
例如,一位同学选择了这样的材料:大年三十晚上看完春节晚会的节目,家庭模特大赛开始了。通过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参加比赛的服装,表演时的神态、动作,以及当时热烈气氛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这场模特大赛的确是反映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心,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生活观念不断改变这一主题。
这篇作文的选材是多么新颖、有趣呀!
2、事情过程叙述要清楚、明白。
不仅选材好,还要把内容写好。首先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交代清楚。只有把“六要素”写清楚,才能使文章结构完整,读起来清楚明白。
至于“六要素”在文章中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格式,要侧重于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围绕中心还要巧安排。
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叙事的文章最忌不分轻重、不分详略,平铺直叙,写成流水账。我们说,文章要围绕中心写,开头、结尾一条线。
写事时,还要学会巧安排。
怎样使用材料,确定详略;怎样布局谋篇;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都要通盘考虑巧妙安排,这样才能变化写作角度,努力跳出框框,写出别具一格的好作文。
二、佳作欣赏。
一个冻柿子。
这件事已经过去五年了,但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记得那是盛夏的一天,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下午回家时,我已是酷热难忍,大汗淋漓了。脑子里想的只是冰棍,便急匆匆地奔向冰箱。
打开冰箱,我如饥似渴地寻找着冰棍。“嗯,这是什么?”我惊奇地脱口而出。在冰棍旁边,一个硬邦邦,上面带着白霜,皮红红的,既不是橘子,也不是苹果的东西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急忙把它拿了出来,关上了冰箱门。我拿着这个硬邦邦的东西问:“妈妈,这个硬东西是什么呀?能吃吗?”妈妈看了看我手中拿的东西说:“这个是柿子,能吃。但得化了才能吃。”“怎么化呀?”我又问。“放在碗里过几个小时就化了。然后用勺子把皮捅开,刮里面的汤吃。”妈妈慢条斯理地说。“啊,要那么长时间,我可等不了!”我嚷道。
“唰——”一个想法从我脑里闪过:我何不把柿子泡在开水中?这样不就化得快了吗?对!就这么干!我在一个洗菜盆里倒上了暖瓶里的开水,放在地上,再把这个硬邦邦的柿子扔进水盆中。
我喝了口凉开水,就出去玩了,等我回家想起柿子的时候,才慌忙跑进厨房,凝视着这个柿子:摸一摸,比刚才软多了,闻一闻,有股怪味,我想柿子这玩意儿可能就这味吧,它的皮还红红的。哈!柿子化了,我迫不及待地把柿子从水盆里拿出来,用水冲了冲,放进碗里。我捧着碗,跑到妈妈面前问:“妈妈,能吃了吗?”“行,能吃了!”妈妈说。我“扑哧”一勺子捅进了红扑扑的柿子。
“哎呀!”我惊叫起来,“妈!这柿子心儿怎么黑了?还能吃吗?”不知怎么的,刚才拿出来还红红的皮,现在怎么也都黑了?我站在那儿十分尴尬,哭笑不得。妈妈走过来一看,笑得合不拢嘴,说:“冻柿子得用凉水拔,不能用热水泡。冷热相差太大,起了化学反应,所以柿子黑了!”妈妈说完,又一次哈哈大笑起来。
我呆呆地站着,原来一个好端端的柿子,让我这么一折腾,成了黑不溜秋的一摊“泥”了。
事情虽然过去五年了,但是每当想起吃冻柿子这件事,还觉得非常有趣。原来这都是我急于求成、不按规律办事的结果啊!
点评。
作者小时候用热水泡冻柿子之事,既有趣味又有一定的意义。当读者在为一个小孩子的幼稚行为捧腹大笑时,会从中体会到孩子们的认识能力是在生活经验的积累中逐渐提高的。
小作者善于观察生活,积累材料,所以此文做到了选材新颖,中心突出。
(二)。
教学目标。
1、会比较具体地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初步学会仔细地观察图画,并且会展开合理的想象。
3、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能在行动上落实。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插图,比较具体地把事情经地写清楚。
教学难点:依据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示习作题目,明确写作内容。
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指名读“习作要求”。
2、回忆本学期哪次作文要求也是“比较具体地写出事情的经过”。(《这件事》)。
3、这次习作有什么新要求?(一是仔细看图,理解图意;二是展开想象,化静态画面为动态的语言、动作。)。
三、指导观察,口述图意。
1、请同学们看图,图上画着什么时间?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
2、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什么?想象:小朋友为什么要去倒饭?
3、爸爸、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
(可联系的内容:(1)门外插秧的农民伯伯。粮食来得不容易:耘田--除草--施肥--收割--打谷--轧米;(2)学过的古诗《锄禾》、儿歌《白米饭和花衣裳》;(3)计算:以一人一天浪费一粒米计算,全国就要浪费十二亿粒米,约有五万六千多斤。)。
4、小朋友会怎么说,怎么做?(合理想象)。
5、这篇文章应按什么顺序写?哪些内容要写具体?
参考提纲:
起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略)事情发生的原因:倒饭--菜不好(或已吃饱等)。
经过:爸爸、妈妈:劝阻(做)教育(说)(可设置情节,如爸爸发。
(详)小朋友:明白道理(说)火,妈妈耐心教育。)。
结果:吃掉剩饭或放着一一餐热热再吃等。
(略)。
四、指导口述图意。
1、依据参考提纲及习作提示,自己口述。
2、指名口述,集体评议。
3、同桌互说互评。
4、指名优等生口述,集体再评。
第2课时。
一、复习:这篇文章写时要注意什么?
1、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2、经过部分分几步写具体。
3、看图作文要展开合理想象。
二、学生打草稿,教师巡回指导。
三、指名读草稿,集体修改。(经过是否具体?想象是否合理?
四、同桌互改,再自己修改草稿。
五、誊抄。
(三)。
一、教学目标:
1、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记一件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学会列作文提纲。
二、教学重点:确定写作材料,列好作文提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习作要求:按事情发展顺序列提纲、作文,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2、懂得作文的步骤。
3、确定要写的一件事,能列好作文提纲。
课前准备:回忆生活中难忘的事情、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2、交流。适当板书。
二、确定材料。
1、比较事情,哪一件更难忘?
(1)。没听妈妈的劝告,把钱放在浅兜里,结果跑丢了。
(2)。不听爸爸的话,在火车站乱跑,与爸爸失散,急得爸爸差点犯了心脏病。
(3)。不遵守交通规则,骑车闯红灯,被警察批评。
(4)。不遵守交通规则,翻跃隔离栏杆,后背被铁签子划破,缝合了十几针,留下了一道明显的疤痕。
2、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以上所举四个事例,都可以称得上难忘,但是比较起来就可以发现:1、2虽然事出原因都是不听家长的话,但所犯错误造成的结果不同,程度不同。所以2要比1难忘。3、4虽然事出原因都是不遵守交通规则,但一个只是被警察批评,另一个是以“血”换教训,显然,后者比前者令人难忘。
3、从材料中选择最难忘的,而且是真实的写在草稿本上。
三、列提纲、指导方法。
1、要想把文章写得清楚、明白,应该按一定的顺序写。可采用倒叙、顺序、插序的手法,先编写提纲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方法。
2、自学习作提示,初步列好作文提纲。
3、交流,及时指正不足。
4、学习范文《阿姨送我上医院》,列出提纲。
5、对照课文,查漏补缺。(经过部分的提纲要列具体一些)。
提纲只是一个框架,要想写得好,还要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尤其要抓住它们的变化来体现情感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突出中心。与此同时,如果再能抓住某种事物作为线索,那么文章将更精彩。例如:有一个小同学写雪天骑车带人造成了表哥骨折这件难忘的事,就抓住了看车、骑车、推车、撞车这个线索,同时又抓住了高兴、得意、难过这些情感的变化,使文章有声有色,富有感染力。
同学们,不妨你也试着来写一写吧。
四、开始作文。
1、学生列好提纲,开始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继续作文,完成习作《一件难忘的事》。
2、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进一步明确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1、学生继续作文,教师巡视了解列提纲、作文情况。(所列提纲能不能发挥最大作用)。
2、选评佳作和有问题的作文。
评议的标准:(1)选事是否准确;(2)是否按事情发展顺序列好提纲;(3)事情的过程是否写具体。
板书:一件难忘的事。
选取事例(难忘)。
列提纲:按事情发展顺序,主次分明。
整体感觉:真实而不虚伪,具体而不罗嗦。
(这次习作教学的难点是写出这件事为什么是难忘的,所以选材是关键,着力指导。)。
以手为话题教案篇二十三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的情感,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时时关注自己的生命,关怀别人的生命。指导学生学会写好话题式作文。
教学重点:搜集大量的有关生命力的资料,选择典范例文,启发学生思考生命。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方法:先读材料,后点评。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时间之轮已跨越世纪门槛。站在世纪的门槛上,人们终于认识到“发展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可以说,生命这样一个严肃而又寓于深刻哲理内涵的古老话题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倍受全人类的关注。
a材料示例:
来自生活深处的典型现象——。
1、生命极其珍贵而伟大。
生命的出现,是经过大自然无数年的演变才发生的,任何一个微小的自然条件的改变,都有可能扼杀生命于摇篮中。生命出现后,又从单细胞生命经过漫长的变化,出现了更复杂的生命形式。而最终拥有更高智慧、高级情感的生物人类的出现;更体现了生命的伟大。在茫茫宇宙中,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他有生命存在的星体。就目前说,我们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
2、生命因信念极其顽强、坚韧。
5月20日晚9时,一场山洪将新疆巴音乌素矿矿井冲毁,一股巨大的水流直灌井底,将13个在井底干活的工人冲倒,淹没,只有青年工人杭平抓到一截一米多长的圆木,顺水向巷道深处漂去,一直漂到700米深处的采煤区。杭平上到一块一米见方的干燥地带,拧亮矿灯,光影里看到不远处一头井下拉煤车的骡子被卡在狭窄的道口。最初的两天,除了喝水,还试着啃那圆木上的树皮,还试着嚼皮带,但他都失败了。大约过了四五天之后,他将饥饿的目光投向了与他相依为命的骡子。他移动极度虚弱的身体,拿铁锹绊住骡子的腿,让骡子在挣扎中溺水死亡。接着把铁锹在石头上磨快,来剥骡子的皮,又把自己的眼镜片打碎,用玻璃一点一点地割肉吃,因为他不能嚼,翻江倒海的恶心几乎将他置于死地。几天后,肉开始变味,他把割下的肉泡在水里,反复搓洗,只到洗净才敢吞食。为了保持体力和热量,他将自己的行动降到了最低限度。他躺在地上,无数次地想,我还活着,我要活下去。就这样他一直到了6月23日早晨8点钟,这时,他抚摸自己的身体,胳膊枯瘦如柴,胸肌已塌陷,摸一摸肚子,已能触到脊梁骨了。在这三十四天中,两台水泵以每小时近200吨的.抽水量日夜不停地旋转着,随着水位的下降,救援人员从井下抬出了12具尸体。当救援人员发现杭平还活着的时候,这使所有闻知此事的人都充满了好奇,都感到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奇迹”。
3、战胜生命绝望的力量在于生命本身。
有一天傍晚,他心烦意乱地走到悬崖边。
他觉得生活无聊而平淡,年轻的心已不愿负担人世的孤独和艰辛。他感到周身的血液如禁锢在坛子里的葡萄酒,有一种要把坛子冲破的冲动。于是,他把脚轻轻凌空一提。
忽然,有什么独特的声音传来,他不禁侧耳静听。噢,是婴儿的哭声,在这荒山野岭,生命依然高高在上。顿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袭来,他一把推开诱他自杀的死神,循着啼声和灯光奔去。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260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