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读者自身的感受和思考的总结与概括。在写读后感时要注意整体结构的合理安排和段落的衔接,确保文章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这些读后感范文表达了不同读者对同一本书的深度理解和情感共鸣,让人触动和感动。
爱尔克的灯光读后感篇一
哈立希岛上,姐姐爱尔克每夜每夜都燃着一盏灯。灯光就亮在她的窗前,她要用这灯光来给她航海的兄弟指路,她怕他那远航的兄弟找不到回家的门。可是直到可怜的姐姐爱尔克失望地进了坟墓,也没能等到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
1941年的巴金,是怎样的忧伤。他在眼泪和欢笑里找寻着同样一个和姐姐有关的忧伤记忆,在黑暗里,他也是满怀希望地在找寻着那盏能够指引他回家的灯光。他回来了,可是他的姐姐却已经死了。只留下“甜蜜的家”上,那永恒不变的“长宜子孙”四个冷冷的字无声无息地扑过来。
有时候我会这样想,也许阅读也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在文字里,我仿佛一直陪同着一位孤独的身影,彷徨在清冷的街道上。灯光一直在梦里出现,走过了很多很多路的那位孤独的寻梦人,他回到故乡,但没有找到他梦想的灯光,相反内心却更是一片黑暗。在所有记忆的深处,传来的是我和作者一样痛苦的叫喊。可是,即便是在某种痛苦的情绪里挣扎,我似乎也无法拒绝这样一种心灵的对话。也许,在无数次不同的文字里徜徉的我,其实也是为了找寻可以指引我走出黑暗的一盏灯。在阅读或者阅读之外寻找,我不知道这样的路有多长,我甚至不知道这样一条路是否真的可以引我找到那盏灯。但,我却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下去,不管是嘲笑还是蔑视,都无关我的抉择。
那时候,我不知道巴金,不知道有那位姐姐爱尔克的灯光,不知道人生的路有多漫长。很多年了,我再也不是那个会怕黑的无知少年了;很多年了,我懂得了很多事,我目睹了一幕一幕人生的悲喜;很多年了,或者经历或者旁观,我也在一次又一次自己和别人的欢笑与眼泪里将平凡的人生走过;很多年了,我终于知道,心灵在黑暗里迷路远比失掉生命本身还可怕;很多年了,我终于知道,一盏灯,对于奔走在漫漫人生路上的我,是多么的重要。
所以,我也在找寻一盏灯,一盏不会熄灭的灯。它可以指引我找到爱情,找到活着的意义,找到精神的家园。可是,我不知道,谁将会是那位不变的执灯人?姐姐爱尔克死了,可是她盼望的心并没有死掉。她那位再也没有回来的兄弟,在茫茫的大海里,在他活着的每分每秒里,是否还能遥望到那盏灯的光芒?回到故乡的巴金,他的姐姐早已死去,可是在悲伤的记忆里,他那颗找寻的心也没有死掉,他还可以看到爱尔克的灯光在他的心灵深处闪耀。
其实无论是生是死,爱尔克的灯光一直没有熄灭掉。在人生的大海里,它的光芒,永远是远航迷路的人归航的方向。
当我又一次深读巴金的散文《爱尔克的灯光》时,那微弱的灯光焚烧着深沉的黑暗,渐渐闪射一束灰蒙蒙的光线,散发一点细细小小的声响。那形状如豆如拳,那声音似泣似叹。继尔似浪翻涌,似星火燎原之势,在一片冉冉升起的红日中,却突然雷鸣般地爆响……是谁为夜行人点燃一线灯光?--是哈立希岛上的爱尔克点燃?还是18年前早已夭折的姐姐点燃?巴金的散文讲究写景、抒情、述事和寓意。此文在这四个层面上有机地渗透一起,而且形成情景交融,寓理寓事,事事关情的艺术效果,这便是古人所说的“象外之象”。从欣赏角度来说,在正常的社会环境里,我们要看作品的社会价值如何。而贯穿全文的“长宜子孙”便充满一种深刻折思的社会价值。这尤其体现在“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
我总认为情由诗内出,更多的时候我把这篇文章当作散文诗来欣赏,巴金文中象诗一样优美的句子太让我如醉如痴,使我在作家的神思和灵视中看到了为夜行人指点迷津而点燃的那束不灭的灯光。作者在文章开始所看到的“长宜子孙”四个字,是原样地嵌在那里,“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作家把“长宜子孙”的聚光点始终贯穿于全文的特殊位置中,从客观上讲父辈们艰辛创业,为子孙留下殷实的财富绝没有什么有悖伦理之处,但是在封建的梏桎社会,这个已流传几代的贤贵富家实实在在已变成了后代的地狱。“长宜子孙”变成了长害子孙,所以作者在低沉的悲愤中只能“自己又一次离开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述事和写景的目的在于抒发情感,抒发情感的同时也协调着意理,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因相生的,情似景浓,景以情显,意以情景交织而寓,非大家手笔不可为之。作家置身于世俗生活中又面向黑暗社会的反动政压抑,只能跻身于大众生活状态里孤独于这种社会之上。巴金伟大的散文胸怀使他的思想和灵魂同时与人间的黑暗对话,因而对生存的世界有所领悟,对生活世俗的超越站出自身并意味着作家的生活实践在经验世界里扩展,将全部情感在生活中反思,从心的最深处“慨叹着一个家族的盛衰”。巴金的散文一般都是采用曲笔和象征的手法。一桩事件,一段经历,或一种意念,都同个人的审美经验发生关联。
爱尔克的灯光读后感篇二
前段时间,我学习了一篇课文——《灯光》,我感慨万千。
《灯光》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郝副营长为了掩护主力部队突围,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郝副营长望了一眼图画,说:赶明儿我们胜利了,用上电灯了,让孩子们都能用上这么亮的灯光,该有多好啊!”郝副营长是多么不求索取,无私奉献啊!读到这里,我不禁惭愧万分。平时,长辈让我做点事情,我不是敷衍了事,就是索取报酬。课外,妈妈给我布置点作业,我不是叫苦连天,就是乱做一通。课后,同学来向我请教问题,我总是推三阻四,拖拖拉拉。
“这位年轻的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在电灯下学习,牺牲了性命。”他是多么伟大啊!可我还不珍惜。读到这里,我更加惭愧。平时,饭菜只要有一点我不满意,我就不吃。衣服只要有一点褪色,我就不穿。玩具只要有一点破旧,我就扔掉。我的草稿纸上,没有一页是满满的竖式,更多的是寥寥无几的算式。
《灯光》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爱尔克的灯光读后感篇三
我读了《冬夜的灯光》这篇文章后,很为那个小镇上那冬夜的灯光感动。荒凉的小镇,沉沉的冬夜,肆虐的风雪,陌生的道路,一个“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诊”的医生,在寒冷和黑夜中他感受了这里的人送给的温暖、友谊和乐观。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我们班里也有无尽的暖流。
那是我走进初中军训时,我和许多陌生的同学一起合作,大家在这五天里用顽强的意志,刻苦的拼搏精神坚持了五天。最后在比赛时,我们都有相同的心理——为“班级的荣誉”争光,整场下来可以说是没有丝毫的失误。虽然只是离成功差一小步(只拿了第二名),但是我知道每一个同学都努力做了。我想班级的团结、坚强、乐观、拼搏,这就是班级的.温暖吧!
还有一次,我们来到初中八周了。英语老师给我们考试,要知道这一张卷子我们考了两篇了,我只要不粗心百分之一万一百分。而这一次老师却说会有意外的奖励,就这样,开始考试……两天后,卷子发了下来,我是一百分,可这不足为奇,因为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是一百。可就在这时,老师就像变魔术一样变出了一个大酒瓶,老师往外一倒——一座饼干小山形成了,大家都馋的口水流下三千尺呀!一人一个,这香甜的饼干用它的酥给予了我们无穷的温暖!更是老师对任何一个同学的不放弃!对我们点滴进步的用心鼓励!
爱尔克的灯光读后感篇四
1947年秋,作者王愿坚还是一个战地记者。郝副营长是一名战斗英雄,虽然只有22岁,却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有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敌人的围墙。
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完了,郝副营长划着了一根火柴,借着微弱的光看一幅画:一个孩子在明亮的灯光下看书!“多好啊!有灯光真好呀!”他望着漆黑的夜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半小时后,战斗打响了!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了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但后续部队受到敌人炮火的阻击,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只好先退了出来!这时,黑暗中出现了一星火光。战士们借着这一星微弱的光芒冲进了围墙!这一仗,我们又赢了!
后来才知道,那是郝副营长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点燃了那本书。然而,火光让郝副营长暴露了自己,自己却壮烈的牺牲了!
唉!多感人的一件事呀!郝副营长为了能让孩子们在电灯下认真地学习,而自己呢,却还没能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假如,没有郝副营长,就没有现在明亮的灯光;假如,没有郝副营长,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假如,没有郝副营长,或许就没有中国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郝副营长,我知道,您一定在天堂看着我们!您看见了吗?现在的灯光如此的明亮!您看见了吗?我现在正在灯光下认真地学习!您看见了吗?外面街上的霓虹灯一闪一闪的,真得很漂亮!
现在,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电灯,但却没有人想过,现在我们能用上电灯,而其中有多少人为此而亡,那些革命勇士,名族英雄,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我们这些后辈的明天,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那些英雄是如此英勇,他们换来了我们的今天,所以,我们应该永远把他们铭记在心中!
爱尔克的灯光读后感篇五
我已经上六年级了。在六个春夏秋冬中,我不知学过了多少篇使我感动的课文,而最使我感动的还是《灯光》。
《灯光》这篇课文最使我受感动的是:在突击队和后续总部队失去联系的危急时刻,是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破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突击队和后续部队消灭了全部敌人,可是也因为这亮光,郝副营长暴露了自己,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我读到这里,热泪簌簌地顺着面颊滚落下来。
我们现在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难道还不应该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为祖国而献身的先烈们吗?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玩,老师叫我把一桶脏水倒掉,我撇撇嘴,很不情愿地去拎桶。这时,老师好像看出我的心思,拍拍我的头,和蔼地对我说:“那些先烈们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国家的富强,他们宁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你是一名少先队员,连这么一点小事都不想去做,应该吗?”听了老师的话,我感到脸上一阵阵发烧,赶忙拎起桶跑了。一路上我想,老师说得对,我连这么一点小事都不想做,太不应该了。这时郝副营长举起那本点燃了的破书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人家为了人民能过上好日子而不怕牺牲,我连这点小事都怕去做!唉!……我悔恨,悔恨自己的行为。
从那以后,我决心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郝副营长和为祖国献身的先烈们,是他们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我要好好学习,助人为乐,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
学习《灯光》这篇课文,我深受感动,也从中懂得了许多道理。每当我做一件事时,郝副营长举着燃烧的破书的一幕,便浮现在我的眼前,那火光为我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爱尔克的灯光读后感篇六
暑假里,我和妈妈每天晚上去广场上散步,每次散步时,我心里都会想“多好啊!”多好啊这句话并不是我说的,是我学过的一遍文章,《灯光》里的郝副营长说的:战斗前夕,郝副营长正倚着胸墙。借着微弱的亮光看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小孩,正在明亮的灯光低下聚精会神得看书。郝副营长看完后,深情地对旁边的战地记者说:赶明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半个小时后,战斗打响了,郝副营长为了给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于是点燃了那本书,同时也点燃了自己生命的火光。郝副营长就这样牺牲了,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能让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而他却没来得及见一眼电灯。
今天,我又看到霓虹灯在闪烁,我又想起了郝副营长的这句话:“多好啊!”忽然我听见几声蛐蛐叫,难道它也爱上了现在的幸福生活;难道它也爱上了这明亮的灯光;难道它也爱上了这一个个快乐的身影吗?广场上的小花和小草仿佛都在为现在的'幸福生活鼓掌,为现在的幸福生活感到自豪。咦,那一伙子人是要干什么呀?哦,原来是跳广场舞呀!
我来到水池边看到一条条在水池里游来游去,我不禁一笑,小鱼也在快乐的长大。灯光一直在闪烁着,它照耀着广场上的万物,照耀着人们快乐的身影。
如果郝副营长也能看到这些该多好啊!如果那写为人们利益而死的英雄们也能看到今天这宏伟的景象该多好啊!我们现在的小康生活,都是那些英雄们用无数条性命换来的。
让我们一起珍惜现在的辛福生活,好好学习,努力拼搏,做一个有作为的当代少年,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爱尔克的灯光读后感篇七
今天,我读到了一篇叫《灯光》的红色故事,令我深有感触。
文章讲述的是,一名战地记者经过天安门广场时回想起了战争年代牺牲了的年轻的英雄郝副营长。战斗前,郝副营长倚在墙边,划亮了一根火柴,照着一幅插图:一个孩子正在一盏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郝副营长是多么渴望这幅图的情景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啊!那电灯一按电钮就亮了,那东西一定很亮吧!
电灯在我们现在的年代,实在是太普通了,可是在战争年代,为了见上电灯,是郝副营长一生的愿望呀!如果没有前辈们的奋力拼搏,就没有今天兴盛的中国;没有他们的英勇牺牲,我们将生活在一个落后、无知、黑暗的世界里,我们将饱受战火纷争的痛苦。正是在一个又一个的郝副营长的`努力下,他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我们黑暗的生活终于迎来了光明,我们终于过上了拥有电灯的幸福、安定的生活。
同学们,让我们不负前辈们的奋斗,让我们从我做起,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吾辈当自强!
爱尔克的灯光读后感篇八
灯光是多么光明,多么温暖,我们所有人对灯光都非常熟悉,从没觉得这灯光有什么特殊,但当我读完《灯光》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人们是多么渴望能见到灯光。
这篇课文以灯光为线索,通过郝副营长给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道路而英勇牺牲的事迹,赞扬了革命烈士为了理想,为了下一代的幸福勇于献身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烈士的高度赞扬和纪念。当我读到“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未来的憧憬里”的时候,我感觉到郝副营长是一心要孩子们在光亮的灯光下学习,就算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也使我明白,我们之所以可以在那么亮的灯光下学习,是革命烈士拼命战斗,用性命换回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些用生命换回来的幸福。
又当我读到“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的时候,郝副营长那种勇于牺牲的精神更加使我感到我们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课文中,郝副营长是多么希望能见一面真的电灯,他是多么向往,他非常想让未来的孩子们用上电灯,让他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长大后成为有用之才。正是这种信念,让他心中产生了不惜性命而要革命胜利的念头,最后,战士们靠着郝营长点燃的一点亮光,使战斗胜利了,而郝副营长却牺牲了。
现在,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电灯,但却没有人想过,现在我们能用上电灯是因为有许多人为此而牺牲。那些革命勇士,民族英雄,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我们这些后辈的明夭,不惜用自己的生命作代价。那些英雄是如此英勇,他们换来了我们的今夭,所以,我们应该永远把他们铭记在心中。
爱尔克的灯光读后感篇九
《爱尔克的灯光》是巴金的一篇文章。作者通过姐姐的悲剧,以及关在家这个小圈子里而发生的许多悲剧,揭示了封建家庭囚禁了许多年轻有为的心灵,摧残了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从而从理性和感情上彻底否定了这一条“长宜子孙”的道路。作者高兴于自己走上了冲破封建家庭,“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的道路,认为这才是一条光明之路。下面是本站的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关于《爱尔克的灯光》的阅读原文及参考答案:
巴金。
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望地走了,向着来时的路回去。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里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十八年前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我离开这个城市、这条街的时候,我也曾有一个姐姐,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跟她谈一些外面的事情。我相信自己的诺言。那时我的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的新嫁娘,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的岁月。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这应该是一个“意外”。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我的哥哥用了颤抖的哭诉的笔叙说—个善良女性的悲惨的结局,还说起她死后受到的冷落的待遇。从此那个作过她丈夫的所谓温良的人改变了,他往一条丧失人性的路走去。他想往上爬,结果却不停地向下面落,终于到了用烟延续生命的地步。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个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十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
在这个我永不能忘记的城市里,我度过了五十个傍晚。我花费了自己不少的眼泪和欢笑,也消耗了别人不少的眼泪和欢笑。我匆匆地来,也将匆匆地去。我不会像我的一个姑母或者嫂嫂,设法进到那所已经易了几个主人的公馆,对着园中的花树垂泪,慨叹着一个家族的盛衰。几次走过这个地方,我所看见的还只是那四个字:“长宜子孙”。
“长宜子孙”这四个字的年龄比我的不知大了多少。这也该是我祖父留下的东西吧。最近在家里我还读到他的遗嘱。他用空空两手造就了一份家业。到临死还周到地为儿孙安排了舒适的生活。他叮嘱后人保留着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来的书画。但是儿孙们回答他的还是同样的字:分和卖。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这就是“家”!“甜蜜的家”!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
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满了留恋。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把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注:巴金(1904—2019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15.谈谈你对文中“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一句中“奇异的感情”的理解。(3分)。
15答:“奇异的感情”是面对“长宜子孙”这种封建思想十八年之久都不曾改变的惊讶,是一种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复杂情感。
16.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
答:
(2)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
答:
16.(1)运用排比的手法,生动地描写出作者再次走出小家,来到“广大的世界”的快乐心情,表现了作者对新生活满怀的信心和期待。
(2)“意外”二字加上引号,反映出旧式家庭中女性悲剧命运的必然性。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姐姐之死对自己的打击十分沉重。(每句3分,手法1分,效果分析2分)。
17.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长宜子孙”四个字,有何用意?(6分)。
17.作者在首段用“长宜子孙”四字引起对旧式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对人生道路的思索(2分)。所谓的“长宜子孙”恰恰是摧残子孙、囚禁子孙思想的枷锁。文中多次提及,强调指出其所代表的封建思想是顽固的,这四字是对封建势力的辛辣的讽刺(2分)。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封建势力的本质及顽固性的清醒认识,以及与旧家庭决裂,寻求光明的决心(2分)。
18.这篇。
散文。
中,作者写到了三种不同的灯光,分别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6分)。
答:
18.旧宅大门内亮起的灯光,象征着走向没落、崩溃的旧家庭、旧势力。
爱尔克的灯光,既象征着姐弟亲情,又象征着旧家庭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
心灵的灯光,象征着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6分,每点2分)。
爱尔克的灯光读后感篇十
夜阑深处,月光遍洒窗前,就像一种旋律流过心田,我独自一人向千丈那星星点点的灯火凝眸,似乎又看到了那个遗世孤立落寞的身影。
那是姐姐爱尔克的灯光,千百万年,她伫立在哈立希岛那块最接近大海的礁石上,点起一盏六角风灯,孤立而又寂寞地为她航海的兄弟照亮归乡的路。
任落霞摇醒老去的时光,思念安静得如长流的细水,时光眷恋她的容颜,她依旧在当年送别兄弟的渡口浅笑,只不过笑声中尽是恒古不变的苍凉。
如若,她放飞的'青鸟还未带来兄弟的消息,她会听着夜莺细碎的歌声,唤起过去深藏的记忆。那些没能发出的信笺,依旧安放在心底的某一个角落。
她无所畏惧地接受所有命运的挑衅,一日日点起孤灯空等。但她最后的命运就是接受命运。她回首张望想要挽留,月光却早已迷茫了渡口。
流年似水,光阴如画。时光的手总是温柔地轻抚着每一个日出日落,绕过每一个花开花谢的年华。她的人生已再没有多少光阴可以虚度,再没有多少年华可以蹉跎。
我不解:你已固执了千年,为何仍要再原地耗尽一生。
她如海般深邃的双眸极目远望:人生所有的智慧都蕴含在四个字当中:'等待'和'希望'。
爱尔克的灯光读后感篇十一
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但是它们的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十分亲切。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还是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依旧是十八年前的那些人把我送到门口,这里面少了几个,也多了几个。还是和那次一样,看不见我姐姐的影子,那次是我没有等待她,这次是我找不到她的坟墓。一个叔父和一个堂兄弟到车站送我,十八年前他们也送过我一段路程。
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满了留恋。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把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
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选自《语文报》)。
爱尔克的灯光读后感篇十二
生产复习实施方案主持词;随笔先进个人资格考试答复班会的报告随笔朗诵稿廉洁的说明书国培发言稿!作文推荐稿件了思想品德道歉信教学法协议的知识点管理制度乐府党课贺信,党课检测了工作打算颁奖寄语:文明说明书道歉信离职报告先进。
爱尔克的灯光读后感篇十三
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望地走了,向着来时的路回去。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里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十八年前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我离开这个城市、这条街的时候,我也曾有一个姐姐,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跟她谈一些外面的事情。我相信自己的诺言。那时我的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的新嫁娘,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的岁月。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这应该是一个“意外”。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我的哥哥用了颤抖的哭诉的笔叙说—个善良女性的悲惨的结局,还说起她死后受到的冷落的待遇。从此那个作过她丈夫的所谓温良的人改变了,他往一条丧失人性的路走去。他想往上爬,结果却不停地向下面落,终于到了用鸦片烟延续生命的地步。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个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十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
在这个我永不能忘记的城市里,我度过了五十个傍晚。我花费了自己不少的眼泪和欢笑,也消耗了别人不少的眼泪和欢笑。我匆匆地来,也将匆匆地去。我不会像我的一个姑母或者嫂嫂,设法进到那所已经易了几个主人的公馆,对着园中的花树垂泪,慨叹着一个家族的盛衰。几次走过这个地方,我所看见的还只是那四个字:“长宜子孙”。
“长宜子孙”这四个字的年龄比我的不知大了多少。这也该是我祖父留下的东西吧。最近在家里我还读到他的遗嘱。他用空空两手造就了一份家业。到临死还周到地为儿孙安排了舒适的生活。他叮嘱后人保留着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来的书画。但是儿孙们回答他的还是同样的字:分和卖。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这就是“家”!“甜蜜的家”!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
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满了留恋。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把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注:巴金(1904—),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爱尔克的灯光读后感篇十四
近日,我们学习了一篇极有教育意义的文章《灯光》。
文中,郝副营长在战前,依然画着火柴再看一副点灯插图,可以看出郝副营长有多么希望看到电灯,多么希望看到孩子们在电灯下读书、学习。这不由地让我想到我们这跨越世纪的新一代的人们,不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不珍惜先辈们用鲜红的热血换来的美好幸福生活。
郝副营长为让我们在电灯下学习。自己却在22岁的美好年华壮烈牺牲了。郝副营长舍己为人,是完全为人们利益工作的,是多么伟大啊!而我呢?我心中只有自己,好像地球都是围着自己转似的。心中只有玩耍,不管老师怎样教育自己,如何管教自己,总给老师添麻烦。
社会中,有许多人都看不起小小的一个电灯。电灯虽然很渺小,但它却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它虽然有价,但不平凡的历史却是无价的,现在,我只想声嘶力竭地喊一声:“同学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革命先辈的光荣成果。”
爱尔克的灯光读后感篇十五
在革命主义时代,许多战士为新中国捐献了自己的身躯,我们学了《灯光》这一课。副班长是多么英勇,他为了让孩子们在灯光下学习,用自己的生命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文中的郝副营长是个无私奉献、可以为了后人未来的幸福生活而贡献出自己的伟人。可令人惋惜的是这样一位深明大义的伟人,却已经英勇的在战斗中牺牲了。
他是为了后人过的幸福啊!他是为了战友平安啊!在黑暗的沙土集村子里,郝副营长看着他那本书上画的一个小孩在电灯下专心的读书。郝副营长心里不禁憧憬道:“多好啊!”。他也想让我们祖国的每一个孩子过上这种生活。从“多好啊!”这短短的一句话中却饱含着深深的情感的羡慕让人体会到郝副营长对革命事业胜利的信心。因为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的发达,这样才能给孩子们过上有电灯的生活。
突然国民党打来了。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的猛击。部队更是找不到突破口。可正在这无助的时刻里,正是他,正是那郝副营长,在这无比危难的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他憧憬的灯光的书。为战友照亮了前进的路。但自己被敌人发现,壮烈牺牲了。
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都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危急时刻,郝副营长挺身而出,用“生命之火”点燃了“胜利之光”实现了心中的理想。我们一定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以此告慰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们。
爱尔克的灯光读后感篇十六
巴金。
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望地走了,向着来时的路回去。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里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十八年前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我离开这个城市、这条街的时候,我也曾有一个姐姐,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跟她谈一些外面的事情。我相信自己的诺言。那时我的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的新嫁娘,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的岁月。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这应该是一个“意外”。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我的哥哥用了颤抖的哭诉的笔叙说—个善良女性的悲惨的结局,还说起她死后受到的冷落的待遇。从此那个作过她丈夫的所谓温良的人改变了,他往一条丧失人性的路走去。他想往上爬,结果却不停地向下面落,终于到了用鸦片烟延续生命的地步。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个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十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
在这个我永不能忘记的城市里,我度过了五十个傍晚。我花费了自己不少的眼泪和欢笑,也消耗了别人不少的眼泪和欢笑。我匆匆地来,也将匆匆地去。我不会像我的一个姑母或者嫂嫂,设法进到那所已经易了几个主人的公馆,对着园中的花树垂泪,慨叹着一个家族的盛衰。几次走过这个地方,我所看见的还只是那四个字:“长宜子孙”。
“长宜子孙”这四个字的年龄比我的不知大了多少。这也该是我祖父留下的东西吧。最近在家里我还读到他的遗嘱。他用空空两手造就了一份家业。到临死还周到地为儿孙安排了舒适的生活。他叮嘱后人保留着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来的书画。但是儿孙们回答他的还是同样的字:分和卖。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这就是“家”!“甜蜜的家”!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
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满了留恋。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把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注:巴金(1904—2005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问题一:
15.谈谈你对文中“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一句中“奇异的感情”的理解。(3分)。
答:“奇异的感情”是面对“长宜子孙”这种封建思想十八年之久都不曾改变的惊讶,是一种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复杂情感。
16.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
答:运用排比的手法,生动地描写出作者再次走出小家,来到“广大的世界”的快乐心情,表现了作者对新生活满怀的信心和期待。
(2)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
答:意外”二字加上引号,反映出旧式家庭中女性悲剧命运的必然性。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姐姐之死对自己的打击十分沉重。(每句3分,手法1分,效果分析2分)。
17.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长宜子孙”四个字,有何用意?(6分)。
答:作者在首段用“长宜子孙”四字引起对旧式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对人生道路的思索(2分)。所谓的“长宜子孙”恰恰是摧残子孙、囚禁子孙思想的枷锁。文中多次提及,强调指出其所代表的封建思想是顽固的,这四字是对封建势力的辛辣的讽刺(2分)。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封建势力的本质及顽固性的清醒认识,以及与旧家庭决裂,寻求光明的决心(2分)。
18.这篇散文中,作者写到了三种不同的灯光,分别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6分)。
答:旧宅大门内亮起的灯光,象征着走向没落、崩溃的旧家庭、旧势力。
爱尔克的灯光,既象征着姐弟亲情,又象征着旧家庭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
心灵的灯光,象征着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6分,每点2分)。
问题二:
1.“爱尔克的灯光”是西方经典传说,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个传说的大概。
4.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一盏像“爱尔克的灯光”一样为你守候的灯呢?
5.选文最后两段写道:“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说说你对这两段话的理解。
阅读答案:
1.“爱尔克的灯光”是欧洲古老传说,说的是姐姐爱尔克用灯给航海的弟弟照路,每晚都亮在她的窗前,最后带着失望死去。
2.提示:表达对亡姐的思念和对光明的执著追求。
3.写出了此次回家作者的失望,还有痛心。
4.提示:比如为你点起希望之灯,守候你成长的父母。
5.这是希望之灯,信念之灯,象征作者的生活信念和追求的理想。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369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