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程写作小论文课程小论文范文(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3:07:04
最新课程写作小论文课程小论文范文(14篇)
时间:2023-11-29 13:07:04 小编:灵魂曲

总结是我们对过去一段时间经历和收获的记录和概括。总结要客观真实,不应该掩饰问题,也不能吹嘘自己的成绩。下面是一些智者们的名言警句,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课程写作小论文课程小论文篇一

按照学校要求,我们从20xx年xx月开始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相关工作,行进至今,终于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部学术作品,为美好的大学生活抹上了最后的一笔。回想写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真是感慨颇多。

一开始,总觉得写论文对于没有经验知识浅薄的我们来说是那么困难的一件事。所幸的是,我们的论文指导老师x老师专业且极富责任心与耐心,一路走来给了我们不少的指引。也是x老师的教导让我对论文写作有了新的理解:它绝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过程,更重要的是从中提升自己的学习与分析总结能力,并树立严谨的学术钻研精神。对于论文写作的正确理解让我在写作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收获更多。

写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上学期主要进行选题的讨论与确定以及资料的收集,本学期则进入写作的关键时期。在整个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并进行相关的思考,让我增长了不少的知识,也让我学会多角度的看待分析问题。当然,在这里还必须感谢曹老师不辞辛劳的每周都与我们进行论文内容的讨论与指导。帮助我们在迷茫的时候走出困境,走出自己的定势思维。一路走来,论文改写了好几次:开始时是大纲内容冗杂重心不明确进行修改;之后是对内容上不必要的重复进行删减;也曾因为重要词汇措辞不当进行改进;还有因对概念理解错误各小节划分缺乏逻辑进行的重新推敲?每一次的批评与改进,都让我对自己的选题有进一步的思考与理解,就这样,在曹老师的精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我的写作思路由浑浊变得清晰,内容由空泛变得充实,语言由粗糙变得相对精炼,格式由业余变得规范。通过这次毕业论文的写作,我不但加强了对专业知识的更深入的理解,还学会了检索信息,收集材料,电脑排版,论文格式等多方面知识,更加学习到了曹老师那种严谨认真、务实规范的治学之风。这是我四年大学极为重要的一课。

本次论文的写作,让我增长了知识和技能,也让我明白,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抱着务实谨慎不怕困难的态度,精益求精。当然,在本次的写作过程中,也让我感受到了自己作为本科生在知识与实践经验上的匮乏,管是对于我所研究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是金融学的其他知识,我们所要学习的都还有太多太多!作为天才学子,我们决不能停止学习的步伐,在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中,依然要抱着学海无涯的求知态度不断完善与提升自己。

课程写作小论文课程小论文篇二

论文摘要:高校田径教学出现开课难的困境。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普通高校开设田径课程的现状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分析,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使田径教学在普通系学生健身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引言。

长期以来,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大多仍然以竞技项目,而忽视了田径运动的健身性、娱乐性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近年来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自由选课使田径课走入困境。通过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及研究改革教学形式与方法,以适合大众健身的口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自觉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1、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内容。

课程写作小论文课程小论文篇三

是其本质特征。观点和材料是相辅相成的,论文的价值体现在论题的价值,论题的价值又通过材料的论证体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就会形成一篇很好的科技小论文。

六、文稿写作常识。

为了减少编辑发稿时的困难,也为了减少论文排版时的差错,作者在撰写科技小论文时,还要注意掌握一些文稿写作常识。

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问题:文稿用标准稿纸书写清楚(或者用电脑打印)。每格一字,标点单独占一格。不需排印的说明文字一律用铅笔标注。书写时应使用规范的简化字,防止错别字,更不要杜撰生字。除成语、古文和引用文献的数字外,一般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公元的世纪、年、月、日、时、分、秒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不能简写成)。五位以上的数字可用“亿”、“万”作单位。四位以上的数字连写,不用分节点;外文字母、化学符号等要写得端正清楚。外文应用印刷体书写,大小写必须分明,并用铅笔标明玩儿文种,正斜体和上下角标。此项内容请以中学教材中的写法为准,化学结构式中各个线条位置的排列必须准确;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应另行居中书写,并使用规范字体;使用规范的标点和其它的符号。书写时,破折号占两格、省略号占两格、连接号占半格,其余符号占一格。并注意顿号、逗号、冒号、分号、引号的书写位置;文稿中涉及到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文字叙述中用法定汉语名称;文稿中的表格应由作者填写清楚。表号和表名一般在表前,说明在表后。同一表格另页再写时,前面应注明“续表”字样。表内文字末尾不加标点符号,回行顶格;文字能叙述清楚的内容,一般不用插图。使用插图必须起到图文并茂的作用。要注意文字与插图的衔接搭配,插图均应按序编号。

-->

-->

-->

-->

-->

-->

-->

-->

-->

-->

-->

-->。

课程写作小论文课程小论文篇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美术界对于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和创作水平,我报名参加了美术论文写作课程。通过这门课,我对美术论文的写作技巧、知识结构以及学术规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和内容、学习方法和体会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对同学们对于美术论文写作的提高有所帮助。

首先,这门美术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十分合理,涵盖了从基础和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全过程。在课程初期,老师详细介绍了美术论文的写作特点和基本结构,引导我们理解学术论文的重要性和规范要求。接着,老师分析文献查阅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实例进行操作演示。这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如何准确、有效地查找和评价学术资源。在这个阶段,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例如如何使用各类学术数据库和检索工具,以及如何筛选和评估文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其次,在课程的中期,我们开始进行实际的论文写作训练。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多个具体的论文题目,并对每个题目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解读。在写作过程中,老师不断给予我们指导和建议,并及时对我们的作业进行批改。通过老师的指导和批改,我们不断改正和完善自己的论文,逐渐形成了系统化和逻辑性的论文结构。此外,老师还组织了小组讨论和互评活动,促进我们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这些实际操作和讨论的机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真实和丰富的学术环境,帮助我们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学习方法上,我发现了一些有效的途径和技巧。首先是多读多写。通过阅读大量的学术论文和专业书籍,我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并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思路。同时,多写可以增强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条理性。其次是注重方法和实践。不同的学术领域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和习惯,掌握这些方法和实践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因此,要多尝试不同的写作方法,实践不同的写作方式,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能力。

课程的收获和体会是我对美术论文写作课程的最大感受。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美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和知识结构,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写论文需要我们深入分析问题,有条不紊地进行思考和整理,这对于提高我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非常有帮助。此外,课程还要求我们注意学术诚信和规范,这对于塑造一个诚信和负责任的学者形象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美术论文写作课程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它不仅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还提高了我们的学术素养和专业能力。通过课程的安排和内容的设计,我们了解了美术论文写作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学会了如何查找和评价学术资源,掌握了实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因此,我相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可以在美术论文写作方面有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课程写作小论文课程小论文篇五

针对高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院组织教师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作如下改革:

1)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制定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不同阶段,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对专业和职业了解不同等因素,造成学生对专业兴趣的差异,结合这个特点,采取阶段式实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逐步培养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对低年级学生,专业课程所需的基础知识尚未建立,学生对软件的认识也比较肤浅,工具才开始接触,实验内容应以兴趣性、相对的简单为主,能够吸引学生,而教学方法应以较详尽的引导式教学为主。与低年级学生相反,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工具的使用也比较熟练,也具有一定的开发经验,这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应以职业岗位案例教学为主,让学生有设计实现案例的成就感,通过职业岗位技能增加其学习兴趣,而教学方式以指导式教学为主。

根据软件高职培养目标,软件高职的实践教学的内容要来自于社会,来自于生产第一线,而不只是学习现成的技术知识。实践教学不可能以一种纯粹的“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或“学科中心课程”的形式出现,必须对它们进行一定的整合,而整合的模式又是多样的。如何有效的整合专业课程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来提高学生兴趣将成为高职课程探索的新的研究视点。

2)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建议专业课程在实验室上课,这样的话,老师讲过一些抽象的概念后,如果能在计算机上进行演示,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做到边学习理论边进行实践,保证理论和实践的连续性,让学生及时得到实验内容的训练。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

另外,对于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录像工具录制下来,方便学生课下参考。比如一款叫《屏幕录像专家》的软件,可以录制操作过程视频,以及同步的讲解过程和操作说明音频,以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参考,让讲课内容和实践结合更紧密。

3)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并举,提高实践效果。

在软件高职实践教学的教法上,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划分为随堂小竞赛、实验教学、阶段模拟实践、课程设计、课外实践和实际项目模拟训练几种形式。随堂小竞赛可以基于课堂讲述的基本知识点,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小题目,让学生随堂训练;阶段模拟实践可以对该阶段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设计一些功能相对完整的题目,让学生课堂模拟测试;课外实践可以根据课程特点,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实现;实际项目模拟训练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跟着老师的项目或者自己接的实际项目),体会真正的项目开发。

所有这些方法,都必须进行检查、评比、计分,否则很难落到实处。这样就必须充分发挥实验教师和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制定有效的检查、评比、计分措施,并坚决进行执行。同时,指导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实践环境施教、因生产单位的发展需要施教,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和模块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个性意识。另外还要积极采用合作式实践教学方法、竞争式实践教学方法、集“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法。

4)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培养。

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综合项目训练来完成,最好能够反映生产实际和岗位要求,有条件的安排到对口的生产单位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没有条件的,可以利用暑假,集中1个月左右时间进行综合的项目实训,让学生按软件工程的流程进行一两个完整的项目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在校内完成原来需要在企业试用期内才能完成的工作经验的积累。

另外,建议专业课程都设置课程设计,如果课时不允许,应安排相应的课外实践,或者课外项目实训,并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自设性的内容,让学生有针对的去解决一个生产实际问题,设计出总体方案,实施其全过程等。

5)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全面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中必须注意加强素质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也不能忽视,全面素质教育主要通过素质体系中的显性实践环节和隐性实践环节来完成。素质教育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关键内容,是长期的、持久的、耐心的、灵活多样的教育过程,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在各种实践性环节中都必须显现出来。比如:代码规范、文档书写、沟通表达等基本素质。

3结束语。

在我国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形势下,加强软件高职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目前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的思路,该方法在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学院06、07级学生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对软件高职实践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其他高职专业的实践教学也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范林。高职教学方法改革浅见[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9(3):59―61。

[2]佘学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整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1):570―572。

[3]滕英岩。关于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5,7(2):106―107。

课程写作小论文课程小论文篇六

2000年中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其中明确指出本科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要求英语专业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完成长度为3000—5000个单词的论文。毕业论文是学生取得学位资格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完成本科阶段任务的标志性作业。但是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写作能力低,语法错误多,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自主查找文献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论文写作过程进行调查并提出写作建议。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本科2010级学生,共发出80份问卷,收回80份问卷,其中76份为有效问卷。问卷涉及指导老师的选择、论文准备情况、论文的选题、写作过程中的困难及解决方式、教师的指导及建议等方面。

2。1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选择

我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环节采取师生双向选择,那么,学生在选择指导老师时会考虑哪些因素,对于这一问题的调查,我们给出了多项选择,a。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b。指导老师的科研能力;c。指导老师的严格程度;d。和指导老师的私人关系;e。个人兴趣方向;f。随便。从调查结果来看,有69%的学生和71%的学生在选择时会首先考虑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方向;也有48%的学生把老师的科研能力纳入选择因素;33%的学生会对指导老师是否严格有所顾虑;29%的学生会认为和指导老师个人关系如何比较重要;只有8%的学生在选择时态度随便。

2。2论文的准备情况及选题

这一部分问卷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学生前期毕业论文的准备及选题的个人主观认识和态度。90%的学生认为从论文的准备到写作再到定稿都需要有老师的强化指导;76%的'学生不清楚如何查找文献,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在选题上,87%的学生选择最好是指导老师制定论文题目;只有23%的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论文题目。这个结果说明了学生在论文写作前对于毕业论文环节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在即,找工作是大事,对论文只是敷衍了事,能够拿到毕业证就行,这也导致他们在论文准备阶段就出现了消极的情绪。

2。3写作过程中的困难及建议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差,所以论文写作过程中会遇到相对较多的困难。32%的学生在写论文时改过一次题目,甚至7%的同学改了几次;其中改题目的原因,79%的同学写作时发现题目太大,不好把握,另外41%的学生认为相关文献难找,还有16%的同学就是论文写到中间写不下去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75%的学生认为内容缺乏创新,46%认为老师指导力度不够,另外33%认为缺乏科研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也提出了建议,67%的学生认为在大学三年级开设论文指导课比较合理,学生认为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没有经过相应的训练,对写作没有经验,往往不知所措。

通过以上调查,独立学院学生在毕业环节面临很多困难。为了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教师应该积极应对,探究改革途径。

3。1强化学生论文写作意识,提前准备

提高论文质量,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做好准备,并付诸于行动。加强学生对毕业论文环节的重视,真正让学生能从论文写作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查找文献的能力,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从低年级开始就有意识的跟学生多交流论文写作方向的问题,让学生及早发现自己的兴趣方向所在,多接触科研文章,告诉学生查找文献的方法。尽早收集相关材料,通过阅读掌握撰写论文的技巧和规范。

3。2科学制定培养方案,加大指导监督力度

就独立学院学生基础情况而言,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我院已经开设了此门课程,但是在上课的时间和课时量上还有待商榷。这门课程定在大四上学期,学生实习完回来开课,只有16个课时。其实,开始上课的这个时间,学生都已经在进行论文写作了,前期的写作方向选择,论文选题都在大三下学期进行的,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前期了解不够,准备不够,误打误撞随便开题,到后面写作过程中遇到更多困难。笔者在上课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同学尽管都已经开始写作了,但是对于自己论文的方向,论文究竟要如何写还一无所知。怎么样科学的设定课程计划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也要加强指导导师的辅导和监管力度,要求导师认真耐心的指导学生写作,多与学生沟通,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3。3加强管理和写作规范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学校应该加强毕业论文环节的管理和规范。系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明确此环节的重要性,分别编写论文写作指导教师手册和论文写作学生手册,规范论文的指导和写作,建立起一套质量监控体系,让指导老师和学生都能够遵守相关规范。另外,还可购买相关检测软件,对于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学生给予处分,并责任到指导老师和教研室主任。对于学生在论文写作的每一个阶段的表现加以量化,而不是在论文答辩时给一个笼统的分数,保证毕业论文环节的公平、公正性。只有通过学生、指导老师、学校的共同努力,毕业论文的质量才能真正提高,达到质的飞越。

[1]朱传礼,林浦生。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外语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

-->

-->

-->

课程写作小论文课程小论文篇七

在新的课程计划中,德育活动在活动课程中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反映了国内教育界已认识到德育活动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从目前全国各地中小学德育实践来看,活动课程的引入不仅为那些早已在实行但又无法正常纳入到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活动提供了一种使其系统化、正规化的结构框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打破长期以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学科化德育模式带来了希望。

一、德育活动应成为德育主要的教育形式。

我国教育界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以思想政治、思想品德、社会及历史等为主的德育学科课程体系,在传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系统性道德知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尽管道德认识能给学生提供未来行为的认知图式,它们在学生头脑中却往往只是以知识形态存在而不是以能影响学生的行为即成为学生品性的一部分的观念存在的。也就是说这样的道德知识对个体在具体道德情景中的行为影响是很小的,只有在个体价值观念单一、不能或无须作出独立的道德判断和选择的情景中,它们才会成为行动的线索。而对处在变革与多元化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由于影响其行为的因素十分复杂,因而仅有道德知识这一行为线索并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道德行为,这是学科式德育课程教学效果低下的根本原因。因为道德行为的产生除了需要认识的支撑之外,更需要行为动机(情感)的激发,需要对情景的认知和判断及对自身行为的自我监控等。

而德育活动课程则通过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真实的道德情景和道德冲突,通过学生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仅把抽象的道德原理和规范以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对道德情景的自主判断能力,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和自觉的参与意识,这就有可能使学生的道德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念和品性,从而使学生在未来遇到相似的情景时受到类似情感的触发而引起道德行为动机。杜威认为,这种使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的统一中跟别人发生适当关系的教育方式,是最好的和最深刻的道德训练。因此,德育活动对于学校德育工作来说具有极大的价值,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方面具有学科教育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主导形式。

但是,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不一定能保证人们作出相应的道德行为,而且即使有做出道德行为的意愿(动机),也不一定就能引发正确的道德行为。这就好像是人们懂得制造飞机大炮的原理却不一定能真的制造出来一样,这里还有许多工艺问题、技术问题。同样的,能否做出恰当的道德行为也存在着类似制造工艺技术的道德技能问题,如怎样表达同情和关心以正确地帮助别人,如何通过协商以避免冲突达成公正公平,怎样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等,都涉及处理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怎样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和行为等技能问题。也可以说,一个正确的道德行为既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还包含着适当和熟练的道德“技能”。毫无疑问,这样的技能通过刻板的说教是很难获得的,就如学游泳而只在岸上听取理论讲解一样,一旦真的下水很可能会被淹死,学科式德育课程的缺陷也在于此。德育活动由于是以个体和集体的各种具体活动和行为展开的,活动过程本身就是各种行为技能的运用和学习过程,因而德育活动课程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而且也特别适合于道德行为技能的培养和获得。

总之,德育活动课程有着学科课程无法实现的功能,与德育学科教育也有着很大的互补性,事实上,它们对学生道德品质中的不同方面起作用。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应当注意两方面的协调和衔接工作,就目前的学校德育实践来看应更加注意德育活动课程的建设,这对规划和建立完善的学校德育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二、德育活动课程目标的确立。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明确指出了活动课程应“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在《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中也阐述了活动课程和德育活动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这对建立完善的学校德育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从课程设置的要求来看,德育活动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仍然不明确,在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和学校进行的德育活动也缺乏应有的理论框架,这对中小学开设德育活动课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甚至混乱。因此对如何进行德育课程目标设置及活动内容的构架等的研究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重视能力的培养是新的课程计划的重要特征。这一思想也在各科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得到了体现,这可以说是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一大进步。由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活动为基础,并且也只能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因而活动课程的提出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培养目标上的这一转变。德育活动课程无疑也是为了满足德育目标上的拓展,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自主自制能力、是非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等。这一思想对目前各地开展的有关德育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对计划中所提出的晨(夕)会、班队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学校传统活动等的改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依据传统的以学科教育为核心的知识与能力划分方法来确定德育活动课程目标的思想,虽然表面上解决了知行脱节问题,而实际上还脱离不开传统的德目主义德育观,甚至会滑向枯燥的行为技能训练,同样难以解决学生遇到的或未来会遇到的各种道德困境。事实上,知识与能力相加还不等于真实的道德行为,更不等于道德品质,因为道德行为总是与情景相联系的,而且也只有与情景相联系才能产生激发行为的.动机和情感。笼统地以能力作为德育活动目标是不适合于德育特有的内在规定性,也很容易使活动课程所具有的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受到威胁。因而,我们认为在确定德育活动课程目标时必须对道德行为中的能力作出分析。

在学科教育中,知识与能力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能力作为一个比知识和技能包容范围更广的假设结构,既包含知识,也包括知识的运用。但我们在学科教育强调能力的培养实质上是只强调知识的运用,是一种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这说明,在学科教育中所说的能力大多只涉及人的理智领域,本质是由一些规则或操作程序构成的。而在人们的道德领域,并不缺乏这样的规则和操作程序,但并不能像学科教育那样一旦形成就很容易迁移,并能在另一种情景中得到贯彻,如学校中学生的道德表现与他们在家庭与社会上的道德表现有着很大的反差。这不仅说明传统的学科式道德教育是有缺陷的,而且也说明了道德行为与情景之间的密切关系。因为在道德行为中既包含认识和解释道德情景的认知技能和进行具体行为的操作技能,也包含属于情感领域中的动机和情感因素,而这种情感性因素在形成一种行为的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与解决一道智力难题是完全不同的。换句话说,要实现道德行为的迁移必须同时完成行为者认知、操作(动作)及情感三方面的迁移,而其中情感及其体验又起着核心的作用,因而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中有关道德、良心或社会化、价值之类的是在“情感行为”的概念下进行阐述的。这也正是无法通过灌输来实现的教育目标,但在人们自觉自主的活动中却能得到比较好地展现。

然而,我们也绝不能期望所有学科课程无法解决的问题,活动课程都能很好地解决。比如,要想把道德行为能力进行分割培养,让德育活动课程只解决所谓的“能力”问题是不可能的。无论是作为情感行为,还是作为一种判断推理,道德行为都依赖于特定的情景,离开具体的情景和条件去判定某个人的行为是否道德是不可能的,因为对中小学生来说并不存在抽象的道德行为,所以不能离开具体的情景去培养道德行为,所以不能离开具体的情景去培养道德行为能力,也不能把道德行为能力分解开来分别培养。这在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实践中也暗示了这一点,他从开始推崇的所谓的新苏格拉底法转向所谓的新柏拉图模式(即以类似于以色列集体农庄通过团体进行道德教育的公正团体法)并不只是方法上的转换,实质上说明了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的转变,即从关注抽象的道德推理能力转向培养解决具体的道德问题的能力。这与我们一贯强调的集体教育思想的实质是相通的。

所以,我们认为,德育活动课程应以培养解决具体的道德问题、处理各种现实的道德情景的能力为目标。这种定位不仅符合活动课程实践性、开放性的特征,而且也符合德育的要求,符合能力培养的要求。可以说,培养解决具体的道德问题和处理各种现实的道德情景能力,其实是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能力结合起来了。比如,当学生面对某个具体的道德问题时,他必须通过分析、推理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行为,而解决某个具体道德问题的能力必然需要交往能力、自主自制能力等。因而这种定位与课程计划并不矛盾。只不过课程计划中所提出的各种道德行为能力是针对具体的活动而言的,而作为课程目标这些能力显然过于微观了,对课程研制是不利的。

解决具体的道德问题的能力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要求,这是整个学校德育目标的总的出发点,正如杜威所说的,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的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运用真实的道德情景及现实的道德问题的道德活动本身就是学生参与社会的一种直接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他们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会有积极的作用。在国外有一种针对社会适应不良或有缺陷的中小学生设立的预备性课程(preparecurriculum),就是以改善学生解决具体道德问题的能力为中心目标设计的,其中包含人际技能训练、情景知觉与判断能力训练,情景调控能力及自我评估能力的训练等具体内容,而且这些训练完全是以活动方式展开的,值得我们借鉴。

三、德育活动课程的内容构架。

德育活动课程的内容不应是过去一些零散的德育活动,如晨(夕)会、班团队活动等的简单组合,也不应是德育学科课程的实践补充,而应当依据德育活动课程目标来构架。这样既可以达到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的目的,也可以使德育活动课程具有自身的逻辑性和课程体系,并改变目前许多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开设的随意性。

德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确定各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道德问题和道德情景以及各种道德行为所包含的相应的行为技能和情感表达与体验技能。因此,我们认为,德育活动课程内容构架的关键是选择有针对性的、符合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道德问题和道德情景,然后以此为基础设计反映学生道德实践和社会需要的德育活动。根据学生日常接触的具有典型意义的道德问题和道德情景可以构成一个横向的各种德育活动主题,而根据学生道德发展的规律以及学生适应现实和将来的社会生活的要求,可以设计一系列的纵向的德育活动。也就是说,根据主题的需要及学生年级水平,可以把某一德育主题设计成具有前后衔接关系的系列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处理道德问题和道德情景的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因此,德育活动的构架从形式上来看可以设计成系列主题活动或者综合活动,这种形式也便于随时调整和增删活动内容,使德育活动课程能有较强的包容性和灵活性,能随时反映学生的道德实践需要和社会现实的要求。

在设计具体的德育活动过程中,需要抽象出各种处理现实的道德问题和道德情景的能力,这是最为复杂和困难的。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这些方面也包含着道德认知的成分。

一是道德交往能力的培养。皮亚杰曾说过,道德上的自律只能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水平表现出来。实际上个体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以与其他人形成的各种权益关系体现出来的。社会交往能力不仅是实现人际互动的基础,也是形成处理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情景的基本技能。处理学生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实质上都与学生的交往能力密切相关。在上面提到的预备性课程中,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也被认为具有关键的作用。

二是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是目前学校与家庭都比较容易忽视的德育内容。但是劳动是个体将来参与社会的最基本手段,也是构成学生品德的重要内容。通过劳动可以培养学生思想信念、锻炼道德意志品质,所以马卡连柯曾说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人们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发展。即使是最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也是培养人遵守纪律、培养人对别人的义务感的重要手段,能使一个人养成尊敬父母、兄弟姐妹和同学的习惯。而且由于劳动具有具体的物质和活动形态,也特别适合于活动课程的要求。当然这种劳动活动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劳技课或劳育。

三是道德自律能力的培养。道德自律能力包括情绪自律、价值自律和行为自律等许多方面,而个体的自我调节和监督能力则是促成自律的最核心的要素。儿童道德发展从他律向自律过渡实质上是儿童自我调节和监督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道德上自我调节和监督能力的发展不是通过灌输或者自然成熟就能实现的,而只能通过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逐渐内化而来,因而是德育活动课程的重要任务。

四是自我权益的维护能力。我国的德育历来强调集体的利益,而不重视个体的需要,尤其是对儿童的教育更是如此。但实际上不懂得个体权益及其界限,就谈不上尊重他人和集体的权益,仅有集体主义教育而看不见学生个体的德育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在历史上和现实的宗教极端主义中都有深刻的教训。因而在运用集体的德育力量的同时,必须充分地考虑个体的权益(包括法律上的权利)。柯尔伯格极力推荐的“公正团体法”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努力达成‘公正’和‘团体’之间的平衡”,在运用集体力量的同时,保护个体学生的权利,促进其道德发展。

五是道德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道德情感是推动道德行为的动力,没有对他人情感的体察和对自我情感的反省能力,就不可能有道德活动的需要;没有道德情感的行为也不能说是道德行为。

应当指出,上述能力本身并不构成德育活动课程的内容,它们只是设计德育活动的线索。在具体的活动中,它们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也就是说解决具体的道德问题常常需要上述各种能力的结合。还应指出,活动课程真正的生命力在于它在设计教育活动时的灵活性和现实感。因而我们绝不希望上述的内容能包括德育活动课程的全部能力要素和内容,实际上也不可能。

课程写作小论文课程小论文篇八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在不断的变革,就必然要求教育也不断变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也对教育提出了很多挑战。教师想在这场滚滚而来的课程改革中占据主动地位,就应与时俱进,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课程改革的浪潮,迎接新课程所带来的全新挑战。本文就新课程进入校园,进入课堂谈点看法。

一、新课程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1、要有开放的胸襟和敢于自以为非的精神。

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性的开阔地,它让因循守旧者困惑,也给真正的改革者释放了智慧的源泉。以往,只要有现成的教材,捧一本教参就可以轻车熟路地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因为课程总是换汤不换药。如今,课程标准不那么具体那么精确了,却多了些弹性空间;而教材,也不再是经典,只是教学使用的材料了。这才让习惯于以教材为目的的教师感到困惑了。因此我们说观念转变是课改成败的关键。

要想取得课改的成功,就要不断吸收新思想,树立新观念,而要吸收新思想,树立新观念,必须有开放的胸襟和敢于自以为非的精神。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总要触及过去的观念。有些多年积累的"经验"可能要被否定了,习惯的做法可能不宜再用了,甚至连自身的"威风"也要减下去几分了,又没有现成的新方法可以随手拈来。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新课程要求我们要用质疑的目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路对教学现状经常进行反思,并进行不断的创新。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智慧,新的教学智慧是要改造传统的教师权威。

近年来讨论的学生主体性、教师角色转换、自主建构性学习、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等问题,如今都将在改革中落实。教师在"死守"或"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上,首先要作出抉择,要适应新课程。就要与旧观念决裂,短时间内,教师的内心或许会有点心慌意乱,行动上也会无所适从,但从长远的方面来看,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课程的实施。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能否尽快调整自己的思路,能否尽快在新课程占有一席之地,能否站在课程改革的制高点,考验了我们当代教师的学识与智慧。

2、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我们自己也要学会与其他老师合作。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叫做《天堂和地狱》。据说,有一个天真的小孩子不知天堂和地狱为何物,便去请教一位哲学家。哲学家把孩子领到一个很深很深的池子旁。小孩子看到,池子旁坐着一群瘦骨嶙峋的老人,老人们用很长很长的勺子在池中舀肉汤喝,从汤中吸取营养以维持生命。哲学家告诉孩子:这便是地狱。

紧接着,孩子又跟随哲学家来到另一个地方。同样的池子,同样的肉汤,同样的勺子,所不同的是,这里的老人们个个红光满面,神采飞扬。哲学家说,这就是天堂。同样的的池子,同样的肉汤,同样是人,但天堂与地狱有天壤之别,差异何在呢?原来,地狱里的人老死不相往来,自己舀汤自己喝,费时费力,营养不足,精神疲惫。天堂则相反,你舀汤给我喝,我舀汤给你喝。省时又省力,营养充分,身体健康。

二、新课程教师角色变化。

1、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产生"我要学习,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想法后,及时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如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后,紧接着是一系列的自检、互检、他检、师检的检查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起到及时督促学生成为主人的作用。

二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个宽容、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三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有时为了使学生学有所得,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订得低些,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实现。如有一次我接手了一个班级,这个班级的作文能力很差,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先请学生听念范文,然后写下来,同学们听与写的过程中,感觉符合自己的实际,愿意写。

如果不这样,硬逼着连听写都有困难的学生作文,他们便失去兴趣,索性不写,效果反而更糟。等学生学会了写作文后,我们可以再一点点引导他们往高处攀登。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助平等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在辅导后进生时我们应该别忘叮嘱自己:我是在帮助学生学习,我是学生的助手,我要有耐心。我们应该坚信学生脑子里有好学上进的一面,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对面,强制、逼迫学生去学习,结果往往和学生搞得很僵,使得师生心里都不愉快。我们应该坚信每位学生不仅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应耐心地到学生中去寻找助手,努力与学生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引导者,一定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个学生同等参与讨论的机会。

在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是关心,是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学生的智力不同,家庭情况也不同,我们不能搞"一刀切",让所有的学生都去够同一高度的桃子。一刀切,切出来的只能是失败和沮丧。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和偏见。对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期望值不能过高。硬要他们考一百分,就等于要求小指长得和中指一样长。这是不现实的。如果十个手指头都一般长,那就不叫手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丰富多彩的个性。

社会的丰富多彩也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国家需要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80%以上将要成为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劳动者。这样想来,我们就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就不必逼着100%的学生都去按统一的模式进行高难度训练了。让学生也认识到:升学是人才;当数学家、文学家是人才;当工人、经商搞个体经营,干得踏踏实实,干得出色也是人才。

三、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

1、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书本知识为本位,即教师教学就等同于教书,学生学习就等同于读书。这种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那么,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进行以书本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即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索学习、研究学习。当前课堂教学应从实际出发,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行为和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力量源泉。

2、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本位,即教师以教为中心,学生学围绕教转,严重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个人认为,教师备课必须备学法,不要以"教会"为目的,而要以学生"会学"为目的。一位教师教学生学习"上、下、沙"三个生字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笔顺偏旁上。"竖――――横――――横――――上"、"横――――竖――――点――――下"、"左边三点水,右边少――――沙",这样教学,学生只能凭借机械记忆学习识字、写字,学习难免枯燥乏味。而且,学习效率也不会高。结果当老师让学生听写的时候,就有两个学生把"上和下"给颠倒了。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我们不能不从学习方法的角度进行反思。假如老师这样教"上"和"下":上和下的长横代表地平线,一竖、一横像不像长在上面的一棵小树?一竖、一点像不像长在下面的树根?小树当然要往上长,树根当然要往下长。假如老师这样教"沙":沙,我们在海边或者河中才能看见,水少之后,才能看见沙。这样学习识字,要让学生忘掉是困难的。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先进的学习"生产力"。大家都熟悉点石成金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金子固然重要,但点石成金的方法比金子还重要。联系到教学,便会得出方法比知识还重要的结论。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传统的教学多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我很欣赏这个观点。叶老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令人遗憾的是,课堂教学中真正重视学法指导的却不多见。例如,对于大段知识的掌握,有些教师充其量只能从应试的目的出发,强调某某题考试已考过多次,很重要,要记牢。至于怎么记,即是学生的事情,教师是不操这份心的。

3、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正视教材的相对性,开放教材,充实教材,超越教材,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力凭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死"握教材不放,预设的教案也将是灵活的、有弹性的,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大胆地开发和创造,使师生达到共同创造、共同提高的目的。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它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前所未有、施展才华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教师应抓紧机遇,知难而上,为国家的基础教育贡献应有的力量。

课程写作小论文课程小论文篇九

美术教学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单调反复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开展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自觉主动地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相互依靠,通力合作,培养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学习中不要把成人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感受,自己实验,自己解释,自己评价,进行探究学习。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理解,在探究中创新,形成勇于实践、善于思考、敢于探索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学七年级美术第13册第14课《建筑之美》一课时,我在上课前一周给学生分组并布置了作业,要求每组学生都要搜集关于建筑的资料,包括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每个小组都要形成一个有特色的资料库。上课时把这些资料拿出来大家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主性,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但加深了对建筑之美的理解,还学会了一项本领―――搜集整理资料,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是受益无穷的。

二、与其他学科整合,加深对美术的认识。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学习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或在单一的文化中讨论和分析美术作品,而是从不同文化背景中衍生出美术文化,还包括音乐、地理、历史、语文等更为广泛的文化。在这种情况中不仅要使学生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的表现形式,还要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例如,1.与音乐相结合。在教学七年级美术第13册第3课《用线条表现》一课时,让学生欣赏不同的音乐,如《命运》《金蛇狂舞》《步步高》《蓝色多瑙河》等,让学生用线条表现出不同音乐的不同特点,体会音乐与美术之间的相互联系。

2.与语文相结合。在教学七年级美术第14册第3课《花的畅想》一课时,在教学中与语文相结合,让学生说出与古今文人雅士赞美、表现花的诗词,并且可以根据这些诗句进行花的表现和创作,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除此之外,还与生活相联系,了解各种花所代表的含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在教学七年级美术第14册第13课《图片魔术师》一课时,让学生利用电脑中的图像编辑软件photoshop,尝试把一幅图进行变行、添加文字图案、进行不同的组合等。不仅让学生应用到了计算机的知识,更让学生体会到先进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捷与创新。

三、依循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定:“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都要求教师具有比以前更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搜集和听取教材编写者的提示,领会编写意图,尤其要注意从总体上和原则上把握教材的思路和特点。能够根据自己对教材独立的理解和判断,并根据学生需要来调整教学策略,还要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际教学条件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农村中学,有些特殊的学习用品学生不易获得,于是,我采用了变通的原则,依然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好玩的陶艺》一课,因为陶泥需要专门去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课下发动学生自己和泥来代替陶泥。事实证明,学生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有很多学生甚至开玩笑地说:“老师,我都有很多年没和过泥了,现在又找到了小时候的感觉。”就连平时不喜欢动手的学生也忙得热火朝天。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评价多样化,建立合理评价机制。

在义务教育阶段,评价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美术课程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促进美术新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由于教学方式的多种多样,评价也必然是多角度的。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发展功能和激励作用。对于学生,教师应多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只要学生能参与进来,都应给予鼓励;肯定学生的长处,针对性地指出不足。鼓励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对自己和他人作出正确评价,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让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每一堂美术课的评价都应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为辅,再加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

在我的美术教学评价中,从来没有“好”与“坏”之分。我在作业评价中,除自评、师评之外,还用到了学生的互评。通过互评,我感觉到,对于给其他同学的评语,学生们写的都很好,也没有出现“好”或“不好”的简单评价。

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还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我们的收获还会更多,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也就一定取得圆满成功!

课程写作小论文课程小论文篇十

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主观的心理世界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认清了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陷,明了了自己的潜力所在,为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指明了方向,心理学教会我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心理学教给我如何适应纷繁社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成长的技能与技巧,让我能够抱着一份平淡与坦诚去面对现实中的人与事。

但性格中敢为性的一面注定我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我不固守书面理论,尽力尝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印证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并能很好地做到灵活变通,在实践中将理论提升为符合现实情景的操作性的技巧。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展现一个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让我不拘泥单纯的理论和盲目的实践。

多次社会实践经历,如营销策划,车展设计,也证明和表现了我较高水准的组织策划和沟通协调能力,显示了相关的问题解决及管理能力。

现在我已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实践,我需要更大的展现自我的舞台。社会为我提供了,我也清楚在这个舞台上充满了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

我已准备好了接受挑战,迎接机遇!微笑面对每一天,我的前途是光明的!

课程写作小论文课程小论文篇十一

结合有关心理学知识和方法,本人自我感觉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考虑,本人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良好,与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所追求的目标可取,情绪基本稳定,意志健全。

从自我意识特点考虑,我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自己主见,不随波逐流,但遇到大事有时会犹豫摇摆,受他人暗示影响。本人逆反心理和依赖心理较弱,开始尝试着以成人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分析社会现象,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标。虽然自我控制愿望强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

从情绪特点考虑,本人情绪体验丰富多彩,有少儿时的天真活泼,也有成人的深思熟虑。随着知识水平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的自控能力加强,但还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在外界刺激下,虽能克制自我,但有时仍易冲动,不能够很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时容易感情用事。在某些场合和特定的问题上,本人常常文饰、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

从气质特点考虑,经过简单的气质测验,本人偏向于多血质和粘液质。本人活泼生动,热情积极,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喜欢交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佳,容易感动,很少发脾气,但感情不易流露。善于克制忍让,心胸较宽,不计较小事,能够容忍委屈。当情绪一旦被引起时,能形成强烈稳固而深刻的体验,持久力强,三思而后行,稳重但以被他人左右,敏感性强。在学习和工作中,是各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工作效率较高,认真严谨,能够承担长时间的繁重工作,始终如一,想干的事情未完成,可不吃饭不睡觉。办事力求稳妥,不做没把握的事。遵守组织纪律,开会学习不打扰别人,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生活制度。当厌倦时,只要休息一下,便会立刻焕发精神重新以很好的状态投入。本人敢于冒险,喜欢挑战自我,希望挑战难度大、问题复杂的事情,但缺乏细心。当讨论和研究复杂问题时,喜欢摄取不同观点,希望别人能重复几遍。有时会有骄傲情绪,觉得自己要比被人机智和灵敏。善于交际、待人亲切的我容易交上朋友,但友谊常不稳固,缺少知心朋友。做某一项事情,能集中注意力,但不能很快转移注意力至另外的事件。

从性格特点考虑,本人能够面对和接纳现实,客观评价和接收自己、他人和社会,有较广阔的视野,就事论事,热爱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独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对善恶的区分态度较为明朗,有适度的幽默感和创造性。

从大学生能力方面考虑,本人认为自我的自学能力、数理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组织协作能力、空间认知能力、创造能力都还可以,但仍需不断加强。

二、自我提升计划。

大学一年级,转变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时思想观念,从心态上定位好大学生这个角色。在大规划下做好小计划,合理预期困难与结果,确定大学目标与发展方向,初步了解社会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大一学习任务相对轻松,在学期初已参加了学校学生会外联部和中文学院团委组织部,既可学习技能又可以提高自己的组织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技巧,拓展人际关系,又能提高自我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以后社会就业练好兵。同时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兼职当学生助理,有利于做事情注重细节,调整心态,面对工作不顺与小挫折时能及时应对反思,完善自我。并且利用闲暇时间在图书馆看心理和策划管理相关的书籍,听听各种类型的讲座,特别是与心理教育有关的知识讲座,做好心理课的笔记,在预习和复习中提高心理学方面的认知,多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文化,增强自己的知识和内涵,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精彩,为自己未来的生活铺好道路。在注重心理的同时,还要重视体质锻炼,通过体育选修体育舞蹈和课余的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和提高自我的身体素质,而且能有效防治自我存在的某些心理卫生疾病,对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效果。

大学第二年,拓展自我的地平线。考虑清楚毕业后是立即就业还是继续深造,了解相关的信息与活动,并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主,通过参加竞选学生会或其他社团组织的学生干部,以更深层次地挖掘自我潜力,勇于承担责任,锻炼能力。并开始尝试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职业的相关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同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参加一些类似与成功心理素质、自我革新能力、学习工作能力、交际公关能力、潜在智慧开发、口语表达能力、个人组织能力、创业经营等方面的训练课程,培养健康自信的自我形象,充实自己。

大学三年级,专注本科知识学习同时关注职业发展前景,为自己打好就业的的基石。细分可能的选择,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确定自己的就业大体方向,和老师同学交流求职体会,学习各种就业技能,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加入社会网络,向有经验的'师兄师姐了解求职情况与社会动态,增强自我的社会综合能力。在面临就业与学习的双重压力下,寻找合适的倾谈对象讲述大三世界发生的点滴,找到合适渠道释放自我,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计划好自己的时间,自我鼓励与暗示,增强心理素质。

大学四年级,因为临近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和就业技能,搜集公司信息,有选择性地到进行面试获取就业机会,同时注意完成本科阶段的各种学习任务。在撰写专业毕业论文或各类学术文章时,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同时总结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为正式求职做好事前备战。在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时,更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自我,审视社会现状,确定自我发展方向,做好人生规划,与老师等经验人士交谈获取更多信息同时纠正自我误区,提升自我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学习本门课程的收获与建议。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任何人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我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认识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规划问题等等。心理学,加强对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用科学的渠道使我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通过掌握心理知识和对各类心理现象的解释分析,有效地加深自我认识,促进自我完善,提高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同时能够一定程度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矫正,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有助于广外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专多能、双高两强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国际通用型人才。心理学让我们更全面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我们不仅在学业上而且工作的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成就。通过心理学中对自我的全面认识,使我们对我们自身意识、情绪、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优缺点有了系统客观的认知,并有助于我们健全人格,提高自我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心理学中的各个章节都从理论讲述、分析理解和应对措施方面详细清晰地为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着。成熟的人格,并不意味着我们所在追求的人格完美,但对人生的价值、态度、责任以及生活方式、思维习惯、道德情操、义利观念都有一套较为稳定的态度取向和行为表现。因此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懂得了要深刻地体验自我,准确地评价自我性格;有意识地调整自我,积极塑造良好个性;勇敢面对自我,克服性格弱点。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通过心理学学习,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完善,有利于全面提高21世纪人才质量,更好为社会发展服务。

课程写作小论文课程小论文篇十二

时光如水,口月如梭,转眼间四年的本科求学生活即将接近尾声。回想起这四年的学习生活,有感恩、有收获、有辛酸、有无助、有不舍,而我又将面临一个新的人生转折。值此毕业来临之际,我的心中有着莫名的情绪,有太多的感谢,有太多的感慨。

在本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论文的写作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对学术饱满的热情及其豁达的人格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这些使我受益匪浅,但由于本人资质愚钝,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一直让恩师费心,也因为多种琐事的烦扰,即使恩师多次耳提面命,我依然精力不济,虽己尽力完善论文但仍感有负恩师重望,恳请谅解。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您带给了我一种新的生活态度,每每上您的课都让我感到了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情,让我不再浮躁。这种治学的态度并将成为我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动力。

在攻读本科的这四年里,我有着一直关心着我的老师们。三年来讲师的悉心指点,以及给予我的真诚指导和无私帮助,非笔墨所能表达,只能铭记于心默默祝福。

同时,非常感谢我的同学们,在学习期间他们给了我许多帮助。四年的时光因为有了大家的陪伴而显得分外珍贵。这里要特别向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18位同学表示感谢,是他们使我愉快地度过四年本科生生活。

还要向一直以来支持我完成学业的亲爱的家人表示感谢。不论是读研期间还是最后的论文撰写期间,家人的关爱与鼓励总能温暖我,使我无惧一切困难,全力以赴的向着我的梦想前行。

最后,向在百忙之中评阅本论文的各位专家们献上我最衷心的感谢!

课程写作小论文课程小论文篇十三

引导语: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财政学课程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现阶段,财政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少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转变这种局面,《财政学》课程建设中应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作为基本立足点,使传统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转变成实践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为了成功实现这一转型,必须在《财政学》课程建设以及改革实践的全过程中都贯穿这种实践能力培养理念,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1教学目标定位。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课程改革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相当于行动的导向和指南针。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需要掌握的能力不同设置相应的专业教学大纲,主要分为非财政学专业以及财政学专业,而且应该从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也就是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不同能力编制教学计划,这样才可以有效确保教学计划的针对性、有效性。

1.2教材整合。应该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合理整合、重构财政学教材体系以及教材内容,使财政学教学不仅能够满足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也可以满足非财政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其次也便于教师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设计的前沿性、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充分体现出来。

1.3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财政学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财政学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财政学教学过程中应有机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以及现代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方法,避免传统教学手段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4教学过程优化。学校应积极建立实验实训平台,同时应构建课外学习交流平台,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明确定位合理的教学目标,进一步优化、改革教学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提高财政学教学效果。

财政学课程教学的授课对象不仅有财政专业学生,同时也包括非财政专业学生,但是对于不同授课对象,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也具有不同的要求。具体而言,对于财政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财政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观察、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对于非专业财政学专业学生来说,最主要的能力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相对而言能力要求相对较低,只需要掌握最为基本的财政理论知识,学习相关的财政制度,了解相关的财政业务操作方法及流程。为此,财政学教材章节结构应区分一般知识介绍以及具体实践介绍、理论介绍以及制度介绍,在教学体系上不仅要便于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也应该就学生的不同知识需求,合理调和专业教学需求以及非专业教学需求。其次,应克服财政宏观理论以及微观理论“两张皮”的弊端,将财政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有机结合。尤其是需求突出财政学实践课程方面的内容。

在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财政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拓宽、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财政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尤其是对于专业学生来说,对于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重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一些现实的经济典型案例使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自己学习的财政理论知识解释这种经济现象。而且应该以案例的方式提出一些现实存在的财政发展问题,并且引导学生总结、探讨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们对财政理论知识的理解,向学生们介绍一些国家的财政法律法规及政策、大体的财政运行状况,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实际财政工作的感性认识。如果是具有较高教学价值的案例,可以通过搜集网络、图书以及报刊中的相关信息资料,并且将其应用于课堂实际教学指导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

课堂讨论环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不仅可以提高财政学课堂教学氛围,加强教学互动,也有利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而且,通过课堂讨论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抽出2-3个课时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堂讨论。其次,教师应定期让学生们撰写小论文,让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科学研究及理论分析能力。通常情况下,财政学专业学生要求应写2-3篇2000-3000字左右篇幅的小论文,在学生写完后教师应及时评阅,并且给出客观的评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出一些财政发展的热点问题和学生们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们踊跃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们申报本校的科研项目,并且组织学生们多参加一些社会调查类科研项目,当然教师也需要全程指导学生们的调研,可以是小组辅导方式,也可以是讲座方式。如果发现学生在科研调查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应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多提供一些阅读书目让学生平时多阅读、多学习,还可以利用周末、长假、暑假等比较空闲的时间进行专题调研,如果有比较好的文章可以发表。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很多高等院校已经开始慢慢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在财政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实验实训平台加强学生实践,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财政学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财政综合信息系统、财税综合模拟实验室、税收实验室、税控防伪信息系统等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设计仿真模拟情景进行教学。比如,可以在实验室中引入不同公共管理部门在财政管理方面的实际操作流程设计政府会计、政府采购实务操作、政府预算模拟流程实验、税务稽查模拟实验等仿真模拟操作。其中,关于政府预算模拟的相关流程实验还可以具体划分为财政支出管理系统、财政收入管理系统、部门预算编制等三个部分。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生动性以及具体性,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其次,财政学课程教学应积极建立知识拓展平台。因为财政学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知识容量较大,课堂上的授课内容非常有限,因此必须将课堂学习向课堂外延伸。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络建立一个专门的财政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也即是财政学课程网络,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站在线观看关于财政学的授课视频,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外“充电”,针对性的补充自己的弱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彻底弄懂在课堂上没有弄懂的问题。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站论坛相互讨论,当然也可以和老师们随时交流,一旦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咨询老师。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社会调查。比如,针对“高等教育的个人回报率”、“农民负担”、“农村费税改革”、“我国政府用于高等教育投资的利益归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公交线路调价问题研究”、“农村义务教育状况”、“城市公园资金筹措机制证”等问题都是比较好的社会调查专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财政改革过程中的难点、热点,将财政知识和社会服务联系起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传统财政学教学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代社会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偏差,并没有发挥财政学教学的作用。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能力培养型财政学教学模式,不仅符合经济学科的特点,也正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现代财政学教学中应坚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教学导向,不断优化教学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财政专业人才。

课程写作小论文课程小论文篇十四

1灾难护理学“新”而未“兴”

护理人员参与灾难医疗应急救援,必须了解灾难的特征和规律,救援中的管理、应急处置、基本护理技能等系统知识,其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度将对灾难救援成效产生直接影响。在目前的护理本科教育中,学生通过学习临床护理学等基础护理医学,已经掌握了基本护理技术,但如何将基本护理技术与灾难护理管理学及灾后心理援助等相关内容相结合,从而使灾难护理的目标和重点得到强化的教学经验仍旧匮乏,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灾难护理学“新”而未“兴”的特点。

2紧扣核心内容开展灾难护理学教学。

同灾难医学类似,灾难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其教学一方面必须在有限的课时里纳入核心理论内容,包括灾难医学知识、灾难护理管理学及灾后心理援助等内容;另一方面需增加相应的实践操作。

灾难护理学课程核心内容涉及3大体系和8个方面:3大体系指灾难前期准备、灾难发生期应急、灾后重建期保健等;8个方面包括灾难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灾难应对预案、灾难应急救援护理基本要素及流程、各项急救护理的基本技术、现场检伤分类与后送、灾区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灾难心理救援、常见灾难的应急救援(核、化、生、地震、火灾、水灾)等。以江苏大学为例,针对灾难前期准备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交通事故、水灾、地震、矿难和泥石流、重大传染病等伤情特点,涉及灾前防灾准备、急救常备药物和物品的配置和使用等;灾害发生时突出应急,包括救灾技能,如:如何自我防护,确保救援工作安全、有效、快捷;如何与其他急救人员配合对伤员作出正确和快速的检伤分类,防止过度分类或分类不足;如何对危重伤员实施现场急救、快速转运、记录伤情等;灾后重建期,如何配合防疫部门做好食品、饮水卫生,传染性疾病的管理,以及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进行自我心理康复及针对灾民的心理调控等。

2.2课程以实例结合模拟设计。

灾难护理学的理论授课中,可针对课程重点选择性地列举图片和实例,以加深学生对灾难护理学的直观理解,但又避免过度刺激造成心理阴影。例如:江苏大学在涉及地震灾难的教学中,选择的实例以近期国内外发生的地震为主,图片以灾难后环境为主,尽量不涉及受灾群众;教学内容包括防震常识、人员生存环境、后续灾难救援及灾后重建等,还特别从管理属性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如涉及脆弱性的技术、社会、管理属性等[3];在常规理论教学中积极模拟现场环境,提出可能存在且会影响灾害救援的问题,例如:区域的药品、物资储备不足、物流不畅通、应急机动力量反应不够迅速等,当以上情况发生时,如何开展有效护理活动,避免加剧灾难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等。

3以教育系统设计指导和优化教学。

教育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systemsdesign,isd)是教育各领域最常采用的模式,同样适用于灾难医学教育[4]。isd的基础是传播、学习和教学等三方面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属于系统论,问题面和需求面是教学分析中的两个方面,通过以上综合设计找出最佳解决方案。isd的工作流程是分析———设计———发展———实施———评价,通过系统安排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创立学与教的系统,实现教学优化、促进学习者学习的目的[5]。

3.1明确学习目的与目标。

isd首先需明确学习结果,即学习目的或目标。作为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教学目的概括性地将一系列相关的教学目标组成一个说明教学意图的系统,是某一阶段、时期学校教学规范,不可随意变更。江苏大学针对灾难护理学的教学实践,提出“灵活性、实用性、科学性、延展性”的授课理念,以达到培养高级灾难护理人才的目的。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接受教学后应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进行具体而明确的表述。教师根据需要可加以调整、变更,教学策略具有较大灵活性,教学目的稳定,而教学目标灵活。例如:由于“使护理人员掌握灾难的护理工作的相关技能”的目的太抽象和笼统,可能造成理解的不统一,因而对教学过程、结果的评估与测量起不到指导作用。教学目标则明确、具体,如“护理人员在灾难救援现场要快速配合医生进行检伤分类”。因此,灾难护理学教师在具体分析教学内容之前,第一步必须弄清楚教学目标是什么,即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什么。

课程设计是教师在授课前进行教学目标、学生现状、教学过程、预期结果、是否存疑等诸多方面的预设和思考。从而使学生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和拓展相关能力。例如针对“灾难中大量伤员的急救管理”课程,考虑到学生中可能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在授课的初期阶段引入大量的管理案例,并逐渐与灾难医疗救援管理相结合,在阐述灾难前中后的不同时期内管理的内容与侧重点的同时,围绕灾难中大量伤员的特点展开论述,以凸显管理对灾难救援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对灾难管理的认同感与学习力度。确立灾难护理学的教学过程就是选择合适的方法给学生讲课,如讲座、技能操作、讨论、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法的选择需考虑授课时间、学生数量、学生的基础水平、教育资源、教育预算等因素。教师可在正式授课前,给其他讲师或教学组成员试讲,以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明确灾难护理学教学工作不能局限于课堂内,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传媒、internet网络等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灾难护理学的兴趣,使知识范围进一步拓展,但对于如何借助新兴媒体开展灾难知识教育还需不断探讨和摸索[6]。在完成理论课程后,安排2~3学时的实践课程,如模拟某一灾难现场(如地震、火灾等),由学生扮演救援组织者、检伤分类人员、救治与转运人员、心理援助者、灾后防疫人员等,使学生尽可能通过演练灾难应急救援的基本流程,切实体会并对理论授课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价教学是立足教学目标,按一定规则对学、教的过程和资源进行价值判断,描述和确定教学效果,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学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在教学结束时行总结性评价。在灾难护理教学中,笔者对理论性的问题行书面考试或使用口头回答;对操作技能,如护理流程、心肺复苏的基本生命支持、自我保护等使用模型考核,在带教老师的监督下进行临床操作。笔者对灾难护理学课程的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平时成绩、实践课程、理论考试等,各取一定的权重,分别为30%、30%、40%。理论考试突出重点的同时,平均分配其他知识点,还安排设计型题,如设计某一灾难场景的救援护理,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课程的考核以学生对灾难护理整体流程的把握,明确灾难救援中护理人员的分工和职责为主要目标,加深灾难医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考核中着重考查的内容包括:灾难护理学基本概念、个人防护技能、防护装备的使用、灾难应急护理的基本流程、现场检伤分类、常见灾难的处理原则、心理救援原则和基本方法等[7]。

综上所述,目前江苏大学灾难护理学的教学涵盖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施教过程、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除此之外,尚需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灾难医学等学科教育工作者的先进教学思路与方法,如可借鉴和学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杜博士pbl整合教学法[8],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应力争使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质量更符合国际潮流,在探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灾难护理学教育模式的过程中,以更加全面、综合的教学手段培养灾难护理人才,达到有效应对灾难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38630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