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故怀念家乡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6:16:04
念故怀念家乡范文(18篇)
时间:2023-11-29 16:16:04 小编:飞雪

不同类型的作文要采用不同的写作方式和结构。如何正确看待失败和挫折是成长中的必修课,我们应该学会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念故怀念家乡篇一

分别”我是真正体会到了它的含义,每当看到别人合家欢乐时,我就有一种莫名的孤寂。

月到中秋分外明。今天是中秋佳节,一家团圆的节日,而我在哪里?远在异国他乡。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佳节不是重阳节,而是中秋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落谁家?落在我的祖国——中国,落在我的家乡——江苏,我多么想一眼就能望穿与我相隔千山万水的家乡——泰兴。我生在那里,长在那里,那里给了我太多太多的回忆。有我的兄弟姐妹,我想他们现在也如同我思念他们一般思念我吧!

以前我离家若干次,从未像今天这么思念过我的亲人,也许今天是别样的节日给了我别样的感觉!

家,家是什么?家就是离你心灵最近的地方;家就是你心头萦绕的那份永远的牵挂;家就是当你遇到暴风雨时避风的港湾。

曾经,家以一种氤氲的姿势站在我的记忆里。甚至可以说对于家,我从未有过一个完整、正确的定义。只知道,放学以后该回的地方就是家,吃饭时该去的地方就是家,困倦时,可以让你休息的地方就是家。

或许,我给了“家”一个太广泛的定义,以至于在即将离家读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时,我对我的那个呆了整整15年的叫家的地方竟没有一丝的留恋。取而代之的是对即将住校生活的向往。家?处处无家处处家喽!

进入学校,生活完全偏离了想象的轨道。第一天就觉得我期待的这种生活太累、太累,甚至说吃下食堂里的饭对我来说都成了一件极为辛苦的事。这才知道,家,一个那么温馨的地方。

曾经,我认为我是个坚强,适应能力很强的人,可我错了。人只有在单独面对自己的时候才是最真实的。我不坚强,真的,一点都不。当现实和想象有着遥远的距离的时候,我可以做的竟只剩下回忆。回忆奶奶的唠叨、爷爷的教诲,回忆叔叔送我上车后离去的背影,回忆弟弟身上香香的,痱子粉的味道。然后,以一种氤氲的姿势,站在风里,等待泪水的洗礼。最终,将回忆裁剪成最奢侈的烟火。

第一次打电话回家,听到奶奶那熟悉,仿佛就在耳边却又遥不可及的声音,我竟难过地、难过地哭了,电话那头,奶奶安慰的声音响彻耳边,电话这头的我早已泪流满面。急急忙忙挂掉电话。泪,像被冲垮的防洪堤里的水,止也止不祝于是,又想起离家时我认为不会留恋的人和事。记得顾湘在《西天》里说:“那些我们认为不会忘记的事,就在我们恋恋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忘记了。”是的,甚至说那些我们认为会忘记的事,也会在我们拼命遗忘的过程中,被我们深深印入脑海。真的,不管你到了哪里,家,都将是你永远的想念。

现在,我喜欢站在我们学校里最高的地方,举目向东看,一直向东,一直向东,我想看看家乡的向日葵开了没有。睡不着的时候,就出门看校园里黑色模糊的轮廓,偶尔散落在某个房间里昏黄的灯火。天亮的时候会抬头望天,想着那些移动的云朵会不会拼凑出一张记忆深处的面容,一瞬间可以让我丧失所有的语言,仓皇的、伤感的,田野里,有飞鸟扑闪着翅膀飞上高高的苍穹。

念故怀念家乡篇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支.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万里无云境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句子迷:

念故怀念家乡篇三

1、《慈母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归家》唐·杜牧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3、《乡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4、《京师得家书》明·袁凯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6、《闻雁》唐·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7、《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9、《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0、《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1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12、《竹枝》唐·刘禹锡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13《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隋·江总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14、《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5、《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思江南》唐·方干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17、《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渡江汉》唐·宋之问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9、《滞雨》唐·李商隐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20、《送吴十九往沅陵》唐·王昌龄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21、《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2、《村行》宋·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3、《望驿台》唐·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24、《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5、《南浦别》唐·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26、《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7、《人日思归》隋·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28、《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念故怀念家乡篇四

按照春节的风俗,每年的正月初二,我都会回老家走亲访友,拜年问好。这期间,与亲人叙旧的同时,也目睹到了一年来家乡的种种变化,这种变化正如刊登在报纸上的新闻所言,村民的房子是越盖越漂亮,日子是越过越红火,总而言之,都是喜人的变化,可是,从听到的一些发生在村子里的故事来看,才发现村庄光鲜亮丽的背后,埋藏着无限的怅然。

(一)。

我本来只知道,在西方世界里询问姑娘的芳龄是种不敬的行为,而最近在故乡得知,询问工厂大叔们的年纪,竟然也很是避讳,究其原因,竟是为了生存。

这些年,故乡的钢铁、煤炭等重工业企业相继组团式的倒闭破产,导致了大量的人员失业,现在唯一能够为村民提供岗位的企业是一家污染严重的化工厂,当然也是苟延残喘,处于垂死挣扎的状态。

化工厂的收入并不高,一个月也就一千多块钱,而且工作环境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也很大,年轻的人嫌挣钱太少,就趁年轻力壮,思维敏捷,纷纷外出另谋出路,至于那些年过五旬的`人们,毕竟在村子里生活了大半生,文化水平也较低,老来背井离乡已是不适,只能在化工厂里做份差事,领点薪水度日。

老工人们从五十多岁入厂干活,可能已经干了好多年了,但是当和人们说话唠嗑的时候,若有人很随意的问他们多大岁数时,他们还是很谨慎的回答如初,“我过了年五十多岁,身体还还好着呢!还能再干上几年呢!”虽然他们说只是五十多岁,可是样子终究骗不过别人的眼睛,头上已霜白的发,面上已深的皱纹,一看就像是六十岁以上,更何况他们不会保养,所以要比实际年龄显得还要苍老一些。然而他们极不愿承认自己的年龄上了六十岁,因为那样会被工厂辞退,失去微薄的收入来源。

隐瞒自己的真实年龄,在人们的印象里,是位高人尊的官员们惯用的维护自己仕途的手段,官员们想法设法隐瞒年龄,是怕失去令千万人膜拜的功名利禄,而那些老工人们被迫隐瞒年龄,怕的却是失去了劳动的资格。

(二)。

一个不会讲方言的孩子,当他长大以后,是不是真的有故乡?

和我小时候村子里过年的情形相比,如今年间村子里安静的甚至有些冷清,一个下午的时间,竟然没有听到一声零星的炮声,更没有看到三五成群嬉闹的孩子,大人们也感慨,现在的村里,孩子少的可怜,年味淡的难以回味。

不会讲方言的农村小孩,长大以后,他真的有故乡吗?故乡是每个人心灵上的依靠,而乡音是这种依靠最有力的支撑,因为从乡音里,你能在外面世界的茫茫人海里,分辨出谁是故乡人,能和故乡人在一起说上几句家乡话,对于他们来说,是心灵对故乡的一次回归。

村子里的房子可以越修越豪华,穷人可以勤劳致富,可是风土人情若遗失了,就再也难以找回那个味儿。我熟悉的故乡,正在悄然远去,我又该如何怀念,熟悉的故乡。

念故怀念家乡篇五

我不是一个很怀旧的人,离开故乡也不过8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对他的怀念却常常在不经意间蹦跳出来。一场细雨,几块石头,街上叫卖油茶的声音或是随便一点点曾经熟悉的东西,都会勾起我关于故乡的许多回忆,仿佛一不留神打翻了的醋坛子,那种滋味久久不能散去。

我的家乡是驻马店市九县一区中最平常最普通的小小县城之一,位于驻马店市正东方向。城区四周是宽阔的护城河,河堤两岸绿树参天,景色迷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城虽不大,但名胜遍布,传说很多。其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梁祝化蝶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

我的家就座落在这个城镇的最中心,屋前有棵和我的年龄一般大小的腊梅树。记得在我刚刚离开的时候,枝头刚刚吐出花苞,黄黄的,亮亮的,空气中弥散着淡淡的香味。给我送行的小伙伴一个个泪眼迷离。我的邻居是一位有着粗大嗓门的胡姓奶奶,她是一个心地善良、性格开朗的婆婆。她对她的两个孙子要求很严,几乎到了刻薄的地步。每天早晨不用看闹钟,六点半左右她的大嗓门会准时的吼向她的尚未起床的孙子。我知道自己也该起床上学了。

我家西面乘车大约有20分钟路程的地方,就是有着“亚洲最大的人工湖”之称的宿鸭湖。最开心的就是在夏天到来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我去湖边的浅水湾摸河蚌了。每摸出一个,我就会高兴的大喊大叫,然后会细细的欣赏、把玩,就有一种满足的成就感。赤足站在蓝蓝的湖水里,感觉着成群的小鱼儿轻轻的偷啄我的脚丫,痒痒的,酥酥的,那种惬意,让人久久难忘,不能自拔。

我家南面大约一公里的地方,就是东南亚最大的佛教圣地—南海禅寺。每年的初一、十五,成群结队的朝拜者就会黑压压的挤满诺大的一个寺,足有上万人。我偶尔在星期天的时候,和大人一起去那里玩儿。我不是一个佛xxx,去那里只是喜欢欣赏那一座座宏伟壮观、风格各异的寺庙建筑。尤其是那些栩栩如生的壁雕,看着就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出于好奇,我也去功德殿看那些善男信女们烧香拜佛的场面。在浓浓的香烟缭绕之中,看他们一个个虔诚的闭目朝拜、许愿祈福的样子,感觉很是无聊。倒是那里的嗡嗡的诵经之声,让我有些许的宁静和平和。

但更多的时候,我还是无法抵挡对昔日的老师、同学以及街坊邻居的怀念之情。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我在熟睡中梦见他们,梦见他们正向我微笑、挥手,喊我的名字。但无论我跑的有多快、多远,他们始终如幻象般在我面前,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我又气又急,一次次从梦中哭醒。

我不是一个很怀旧的人,但是对故乡的这份眷恋和向往之情,却已经深深的根植于我的生命之中了,而且与日俱增。就象一坛尘封的酒,历久弥香。

念故怀念家乡篇六

皎洁的月光,倾洒在每一个角落。

我踮着脚尖。

最后一次在这片土地上洒下真诚的泪水。

泪光的闪烁中。

我离开了。

没有欢送,没有人群。

在星光下,在月光下悄悄离开。

还记得那里的夜。

永远都那么安宁,静谧。

一次次出现在梦里。

让我直到天亮。

才发现枕巾已湿透。

迎着风,

我再次遥望那里。

夜空上。

繁星在闪烁。

念故怀念家乡篇七

在故乡的村子里,那是一段凉爽宜人的日子。我乘着亚热带的季风,避开县城闷热的天气,从五岁的稚童成长为十岁的女孩,而故乡是我一切依恋寄托的地方。冬天田野上略显肃杀的风,春天涓涓的溪水和粉红雪白的桃花,夏天荷塘里面或红或白的莲,秋天成片成片的金黄稻谷……笑声回荡在那个小小的坝子里,没有都市的繁华,没有山野的荒凉。

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和小伙伴撑船到荷塘中去采莲蓬荷叶dd前者是为了解馋,后者是为了女孩子最喜欢的dd美。

我们用大大的蚌壳将莲蓬锯木头似的从茎上面锯下来,之后就抢着剥莲子。现在想起我们以前那个饿虎扑食的样子都觉得很好笑,但当时这样却被我们引之为乐趣。“荷塘里那个采莲蓬,采到了莲蓬给姐妹吃。姐妹吃了不够味,下水采莲蓬哟喂……”这是我们以前采莲蓬的时候经常哼的一首歌谣,但现在我忘得差不多了,或许是长大了,再也不唱那“小孩子”的玩意儿了。可是没事的时候,我依然会把词串上调子哼哼,想想看我们怎么采莲蓬的,怎么会那么的乐在其中,那种感觉现在已经没有了。

“哈哈哈……贝贝,你唱得可不咋的!”欢欢一边笑一边说唱歌谣的贝贝。贝贝小嘴一撇:“哼!你啷个搞的,不会唱还说俺!”贝贝用我们的方言回嘴。听了贝贝俏皮的回答,我们,包括贝贝,都哈哈大笑起来。抬头一看,几十朵粉红粉红的荷花立在荷塘中。“看哪大伙儿,好多粉红色的荷花!”香荔欢快地叫道。贝贝半开玩笑地说:“准保是被俺们的笑声染红的。”“瞎说!”除了我,小伙伴们都对贝贝一阵哄笑。我却默默地说,是被我们的笑声染红的,我们红色的脸颊感染了荷花!

说说荷叶,无非就是那些圆圆的大叶子,我们经常摘一些棕榈叶子,搓成麻绳,扎在尖细的树枝上穿入采好的荷叶,做成很可爱的衣服。其中香荔做的衣服最好,不仅创新精神可嘉而且美观厚实。不过我们的家长不接受这些“土”衣服,所以我们只好在回家之前“销毁”荷叶衣服。

“耗子,给我拿根树枝来。”“你劳那什子干什么?用竹子就行了嘛!”“对喔!瞧我乐的……”“不张脑袋,哈哈……”“你个死耗子!”

村口有一株大榆树,树冠奇大无比,树干要九个8岁左右的小孩子才能合抱起来。听大人们说,这棵老榆树已经有几百年的寿命了。我看着一些被砍掉的枝条的横切面,发现一个个年轮依稀可见。这是轮回刻下的痕迹吗?我只记得我们几个小鬼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挑战这棵老榆树,总希望能爬到树顶一览乡村风光dd我忘了说,那棵老榆树已经有三十多米高了。所以,树顶经常记录着我们的期望,期望有一天能够爬到那里看一眼我们长大的村子,看看村子北边的池塘里有没有野鹜在游泳,看看荷塘里面的荷花开得够不够旺,哪家今天供了香火,又是谁在哪里干什么……当时老榆树在我们眼里无疑是与今天的天文望远镜同等级的东西。

春天,老榆树抽出鲜绿色的嫩芽,爆出一片热辣辣的生机。我们好奇地抬头在树下张望,甚至还想跳起来把嫩芽摘下来玩儿。当时只有我们的大哥志远能够到最矮的枝条,他总是折树枝给我们玩。我们挥舞着嫩树枝,掐下上面的嫩芽捣碎了玩。

夏天,远远望过去,老榆树似乎是一把巨大的绿伞罩在村口,任凭夏日的暴雨和烈日。我们就在老榆树给我们制造出的庇荫下尽情地嬉戏,老鹰捉小鸡,三个字……笑声回荡在晴空里,夏天的和风吹出了榆叶碰撞出沙沙的夏天之颂,好像老榆树也在为我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

秋天,榆叶枯黄,我们踩在榆叶铺成的地毯上,打滚,捉虫子。经常我们把枯叶拿来做叶模型,举着叶模型跑在秋天有些萧瑟的风里面,还是很快乐。

冬天,老榆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在寒风里挺立着,虽然偶尔有一些乌鸦在上面鸣叫,但这叫声可比春天喜鹊的叫声逊色得多。我们并不在意这些,还是一齐围在老榆树下,用枯枝烧火吃“烧烤”。

又是一年春天……。

老榆树总是给予我们最快乐的笑声。可是我总想,我们给老榆树施过肥浇过水吗?我曾经试着把老榆树的根挖出来,结果挖了一个上午,却没有找到最短的根源于何方。它能扎根于几米的地下汲取水分,难道我们应该浅尝即止吗……在和老榆树尽情嬉戏的时候,我们除了收获快乐收获成长,还收获了什么dd我始终不能忘怀遥望故乡。

觉得好玩,小时候喜欢在稻田里,看着一株株的晚稻,然后无拘无束地奔跑,奶奶怎么叫我我都不停。或者你会觉得当时的我很固执。但如果你是当时的我,也不得不被这无垠的金黄色吸引,用蹒跚的脚步奔跑,踩破大地让小草钻出头来。

童年对于我来说就是天堂,或许有些人的天堂就是一个荒无人烟的仙境,没有人来打扰,而对于我,天堂仅仅是一个字那么简单dd吃!

老家的稻田还依稀种了一些果树、玉米等等农作物dd当然在稻田里面是不怎么看得出来,只有细细寻觅才能见到踪影dd用老家方言的话说就是“杂种糊子”。于是我经常流连于稻田中,不仅为了金黄金黄那种吸引人的颜色,还为了我最喜欢的dd橘子、玉米。

随手摘一个橘子,剥掉橘子皮,就把甜津津的橘瓣放入嘴里,让甜甜的汁水流入我的心里。找点干树枝点个火,烤一些玉米,倒也是美味。

这一切,如果可以,我愿意重来,重新找回我失去的东西。

走了,明年,我还来看你。

念故怀念家乡篇八

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赏析】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廊,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

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王晓维)。

念故怀念家乡篇九

我的脚步,徘徊在街边。水泥森林里没有大自然的气息,只有忙碌的人们那沉重的呼吸声。这令我想起了故乡那片青青的荷塘。故乡的荷塘是很美的,朝雾晨露常伴随着荷塘一并醒来。青青的荷叶最先醒来,兜着调皮的露珠晃来晃去;小蜻蜓接着叫醒娇嫩而又可爱的荷花,粉嘟嘟的荷花被小蜻蜓的一吻惊醒了,伸了个懒腰,舒展开了修长的花瓣,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此时,总有一老一少两个身影慢慢走来,那便是我和年老却又矫健的婆婆。小时侯,婆婆常常带我去荷塘玩耍,并教我识别大自然里的各种生物。有时侯,我一马当先跑到荷塘边,呼吸那新鲜也杂带着清香的空气,当婆婆气喘吁吁地到达时,我则不知“天高地厚”地拍着手笑:“婆婆又输喽!”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在我呼吸时溜走了,在我与婆婆赛跑时溜走了,在我拍着手笑时溜走了……可我婆孙俩过得很开心。

步伐停住,思绪也断了。到家了,推门进去,望窗外已是夜晚了,夜就像一张铺满星星的毯子罩住了天空。我十分想念婆婆和我在一起的时光,想时空穿梭,回到小时侯,安安静静地和婆婆享受每一天每一天。当父母发出“同意”二字时,我差点没有灵魂出窍,飞去故乡向婆婆报喜讯。时间在我的指尖悄悄划过,我感觉暑假是那么遥远,无数个夜晚,我在床上难以入眠,一分一秒都过得那么慢,在虚幻与现实之间,仿佛开始了艰难的历程。

终于回到了故乡,七月的晴空,在太阳的照射下,朵朵云都夹杂着几分醉人的色泽,我多想拥抱它呀,因为我马上就能见到阔别多年的婆婆了。村边的杨柳,树皮已皱纹满面,也许婆婆也是这样吧!我来不及细想,我要把对婆婆说的话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心里。到了老家,才得知婆婆因身体每况愈下而住进了县医院。

晚上,我一个人去看了屋后的荷塘,因长久无人打理而闲置了。塘里已不再是荷叶青青了,而是枯黄一片。婆婆不在身边,空荡荡的。心里十分失落,听着虫鸣那凄美的音符,我的眼神黯淡下来。今后,婆婆也只能住在城里了,也许她再也不能陪我看荷塘了。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耳边又灌入了凄美的音符,此时我的心就像一块易碎的玻璃,一点就碎了。

也许,只有在梦中,我才能与婆婆一起赏荷塘。但我渴望一次,一次也好!我要和婆婆一起赏荷塘,对她轻声说那说不尽的话。

念故怀念家乡篇十

八年级孙睿。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深夜,是我最开心的时光,在梦中,一切不可能都会化为可能。但,这终究是梦。

清晨,被闹钟叫醒的我,只得回到这残酷,无情的现实。走进教室,这一张张生面孔让我心痛。你不会明白那种孤独到嗓子眼,想哭又怕没人安慰,咽下眼泪继续微笑的感觉。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今夕何夕,君已陌路。明明一天前,我们还在一起嬉笑打闹,一夜之间,一切都已改变。有些人,只有失去了,才发现她们从前的好。可有的时候,一旦失去了,就是一生。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现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其实,我也知道人要向前看。我也曾尝试劝自己:这世间,本就是寒来暑往,日出日落,所有的离合无非是散了聚,聚了散。

我们总要与孤独和解,唯有孤独永恒。既然不能回头,又何必念念不忘?得到的,不一定能长久。失去的,不一定不会再拥有!一切道理都懂,可分离的那一刻,每想起,却总让我热泪盈眶。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地方,不能触碰,一旦揭开,忧伤就如滔滔江水汤汤而来。如花少年,走着走着,就散了;似水流年,走着走着,就淡了;回头发现,你们不见了,忽然,我乱了。

前路还长,初心不忘。愿每个人都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念故怀念家乡篇十一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来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袁枚。

家在自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卢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髦已斑。

——刘著。

泊船瓜州。

宋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知何时找我还?

秋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道,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客中作(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念故怀念家乡篇十二

悉尼正值盛夏,家乡已然严冬。不可思议的是,头顶着异域的烈日,心里却想着家乡的火炉,回忆着火炉的魅力。

老家虽然最冷的时候也就0度左右,但常常是绵绵的雨伴着细细的风,让人感觉冷刷刷的。这时,农家的主要工作一般都完成了,粮食早已冬藏,稻田的紫云英悠闲地生长着。过年的腊肉也已烘好,正悬挂在火炉的上方接受烟火熏陶。

这时家乡的火炉是最热闹最温馨的地方,大人小孩,还有串门的邻居,以及偶尔来的客人,都围坐在火炉旁,各自说着旧事新闻,不时传出的哈哈声,让人心情愉悦,身体暖和。

家庭不管大小,生活不论贫富,家里的火炉是必不可少的。放火炉的房间叫火房,一般设在厅屋进门的第一个房间。火房是每家每户的客厅或议事厅。火炉一般是用红条石或烟砖砌成,等长的红条石4块,每块长约2尺,宽约5寸,高约3寸,拼成正方形。也有用砖砌成圆形的。火炉中间的地面稍微挖低一些,放些草木灰。火炉的正上方吊着一根通钩,通钩上经常挂着一把铜壶。通钩上方周围总是挂满了腊肉腊鱼。火炉靠里的一方常常堆了个大树蔸,这家伙明火不多,火种不断,边上再架上硬柴,炉火就特别旺。不论谁进得门来,主人都在火炉旁让座,男主人递烟,有旱烟杆铜烟袋,也有喇叭筒,当然后来改成香烟了。女主人则会泡上一杯茴香茶。有时男主人还不忘倒上一碗谷酒,围在火炉边的人一人一口,慢慢品着,话闸子也就扯开了。常常一座大半天,而且围坐火炉边的人也越来越多。谁家田的收成好,谁家孩子会读书,谁家养猪赚了钱,谁家准备明年种药材,谁家的媳妇贤惠漂亮,谁家的伢子做了上门女婿,一样样谈得兴致盎然。如果谁家有人过生日,乡亲们一般晚饭后都赶去拜寿,聚在火炉旁,主人请来眯子唱评,或光子讲传,直到大半夜大家才带着对评传浓浓的眷恋和对炉火依依的不舍离去。

任何时候,火炉总是真实的倾听者,同时也是家庭状况的反映者。勤劳人家的火炉边上总是整齐地堆码了足够的硬柴,炉火也常常是旺旺的,围着火炉坐的人也多;懒惰人家的火炉给人的映像是“冷火秋烟”,自然也就很少有人光顾。富裕人家的火炉上方一般都做有“烟斗”,也就是用木块做成四方锥形的样子,烟斗挂满了一块块的腊肉;贫穷人家一般连楼板都没有,烟斗就更不要说了,腊肉也就象征性挂几块。座在里面四处来风,烤火身前暖,风吹背上凉。

火炉的魅力,火炉的温馨令人神往。特别是大年三十夜的火炉更为慎重,也更具诱惑。我们那里讲究“三十夜的火,元宵节的灯”。三十夜的炉火旺,预示着来年的财旺人旺家兴旺。所以家家户户都早早准备着三十夜烧的柴火,少不了有过了三复的大树蔸和足够的硬柴,因为三十夜,全家是要“守岁”的。这时,该进的账也收了,要出的也盖清了,万一无法付的也早就挂好了账。一年的辛勤,一年的收获,这时都围聚在火炉旁。在外谋生的,遵循“有钱冇钱回家过年”的古训都回来了,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围坐在火炉旁,说着一年来的开心事,期望着来年的收成好。这天晚上再顽皮的孩子也不会遭到呵斥。从三十夜到初一是最讲究兆头的,据说小孩这时挨骂,一年都会挨骂的。

一般家庭都会在通钩上挂上铁炉罐。三十夜炆猪脚是一大特色,猪脚里掺些油豆腐或萝卜干。这时如果门外传来一声“请辞岁啊”,准是有人来了,父母连忙起身开门相迎,并且一定会留住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猪脚,才让离去。

客人离开后,离新年的曙光也就越来越近了。母亲安排我洗过年澡。在火炉旁放个大脚盆,倒上热水,炉火旺旺的,丝毫没有冬天的寒意。然后母亲会将我的外衣洗干净,在火炉旁烤干,为的是让我在新年穿上干干净净的衣服。

随后就是准备出天行的鞭炮了。母亲将早就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放在小竹篮里。不一会,鞭炮声由远及近,我跟在哥哥身后,跑到大门口,将鞭炮解散摆成长长的一线。我站在稍远的地方看着,双手捂住耳朵,哥哥点燃引线后,马上跑到我的身旁,身后“噼噼啪啪”声欢快地响起,声响处,闪耀着火光,飘拂着烟雾。我们拍着手,直到最后一个爆竹炸响。这时也有邻居点完鞭炮后来串门的,见面的第一句话由两个时辰前的“请辞岁”改为“请拜年”了。鞭炮声此起彼伏,直到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小孩子终究架不住瞌睡的诱惑,趴在床上枕着爆竹声,做着新年第一个甜美的梦。

家乡的火炉总是那么诱人,总是那么充满魅力,不知吸引过多少人,温暖过多少人。她给人以舒适,也给人以希望。春节过后不久,该干吗就得去干吗,各自留下让人回味的美好,带着让人追求的憧憬奔向远方。只是这火炉,在父母的侍弄下,长期地发出光和热,等待远行的儿女,等待远方的游子回归。

现如今,家乡的火炉好像没有了以前的影响力,山林的开发已没有那么多的能源喂养。取代的是烤煤火或电炉子以及空调。方便也干净,但怎么也找不到往日火炉的魅力了。

念故怀念家乡篇十三

诉诸所有人的忧伤久唱,风吹麦地,风在道路上久久怀念可爱的故乡。

——题记。

夜晚的灯光真是变幻莫测,五彩缤纷,让人深深陶醉在了其中。

突然,一刹光刺入我的眼睛。再张开时,首映眼帘的便是那翠绿色的田,一望无际,被风儿一拂便激起千涛海浪。走进又听见一首首交响乐,剥开一看,只见蚂蚱,蟋蟀,蝈蝈和一些不知名的昆虫。它们似乎并没有理睬我这个不速之客。一曲接着一曲的表演,使我陶醉在这其中。

我想去看看那条小溪,那承载着我对故乡的回忆。我卷起我的裤脚,将双腿浸泡在水中,那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触动着我每一个毛孔,触动着我心里对家乡的回忆。夏夜的声声蛙叫,便是小伙伴们聚集的暗号,一起在小溪旁戏水,在月光下的莹火虫,那长满胡须的苞谷,都曾是故乡里最美的诗篇。

走在乡间的路上,不仅十分触动了我的心儿而且这是我最想念的家乡啊!那如轻纱的风,那凄凉的水,那翠绿的田,那田中的交响乐,都是我所怀念的!

怀念家乡,而有关家乡的点点滴滴埋在了心头,一旦回忆起来,心中难以平静。

念故怀念家乡篇十四

我在城里生活已经快四年了。一天晚上,看到圆圆的月亮,我突然想起了学过的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啊,谁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呢?终于,趁一次放假的机会,我千里迢迢回到了我以前生活的家乡——一个边远的小镇。

小车在蜿蜒的马路上行驶,载着我满腔的热忱和期盼,终于到了小镇。

我一下车,愣住了,那一排排的瓦房呢?那嘈杂拥挤的小道呢?我首先看到的是那整齐干净的楼房,有的还有七八层高呢。这变化可真大啊!我又四处寻找,看到了以前我和爸爸最喜歡去的面馆,它重新装修过了,虽然店面看着陌生,可那老板和他的吆喝声还是那么熟悉。“小朋友,来碗面不?”我听到肚子应景地咕噜一声,对着他点点头。

吃完面,我沿着街道继续往前走,以前高低不平的街道现在成了柏油路,真漂亮。来到以前我最喜欢玩耍的十字街口,那里依旧热闹,旁边的农贸市场和超市里都熙熙攘攘的,好多人啊。最后,我去了位于街尽头的母校,它不再是以前那样老旧,完全变了个样,漂亮得我都快认不出来了。以前木质的门卫房现在变成了砖房,教学楼也增加了三四幢。操场上铺着的不再是石子和灰土了,而是塑胶。我想,现在的小朋友们一定不会再像我们以前那样,一上操场运动就灰尘漫天,像上战场。我的母校变化可真大!

虽然我依然爱着记忆里的小镇,但我更喜欢现在的小镇,因为它的变化让我惊喜。

念故怀念家乡篇十五

这些天西安老阴阴的,弄得我的心情也跟着阴阴的。好怀念家乡的秋天啊!这个时候虽然天气转凉,但现在应该是天高云淡,让人神清气爽啊!

以前一到休息的时候,我最喜欢坐在小院子里,看着《红楼梦》,旁边放一盘刚摘的小果子123(馋猫的最爱,而且我家刚好种了三棵果树),累得时候抬头看看天,有时候真的是一丝云都没有,只有碧蓝的天空和暖烘烘的太阳,有的时候可以看到多变的云彩,想象一下下一时刻它会变成什么样子。那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

初秋是那边最好的时候了吧!没有夏日那样要烤化人的太阳,也没有冬天地冻三尺的寒冷。有人会说春天呢?那不是应该是万物复苏,蝴蝶飘飞的季节吗?这样说肯定是没有在大北方待过。我家的春天,最明显的特征应该是风,飕飕的,刮的电线直响,等树上长了叶子已经是夏天了。

来西安这几年,一直都没有看到过那样的蓝天,那样令人心旷神怡的好天气。这里的秋天,除了淅沥的小雨就是闷死人的阴天,太阳十来天都不露个脸儿。处在林立的高楼中,抬头看看与楼同色的四方天空,真的非常怀念家乡!

念故怀念家乡篇十六

自我小时,父母来到上海打拼,事业有成后便在这定居。放假后才会回到老家,看看爷爷奶奶,让他们对我的念想得以实现,也满足了那时朴实无垢的我的玩乐之心。

那时候,与弟弟妹妹玩耍,走两步路停一下,找块干净地方跺下脚底的泥。当时的路都是泥泞不堪的,上面铺层石子或沙子就足够。而这几年回去,村里变了样,路都变水泥路了,在村口还有个“百姓大舞台”,供大家消遣娱乐。这里的大妈也跟上了时代,傍晚在广场跳着舞,一旁是给孩子玩乐的滑滑梯等器材,路过总是充斥着孩子的欢声笑语。

几年前,回到家乡,弟弟妹妹总是叫着“捉迷藏”“抓蚂蚱”,我也是应着他们,玩乐中也带着些欺负的心情,爬到门前那棵银杏树上躲起来,茂密的枝叶遮住了我的身影,他们苦苦没有头绪时,我再发出几声怪叫引他们过来,他们要不就是惊喜的叫道:“我找着你了!”要不哭丧着脸说:“你赖皮!不能上去!”我也是笑着下来继续下一轮。

今年过年时不一样了,他们对以前最爱的游戏没了兴趣,当我提起玩捉迷藏时,他们却指着村口,说:“去广场玩去。”我难免不由得失落。当我叫着他们出来吃饭,他们却抱着手机不肯离开。

我突然感到一种陌生的感觉,随着社会发展,比城市落后的农村也是进步起来,每个地方都宣扬着建设新农村,每个人也都与时俱进,没了往日的淳朴。孩子们也开始沉迷手机与游戏,忘记了当时没有这些东西,也是玩的快活百倍。回到这里,不仅是为了看看长辈,也是想远离都市的喧嚣,而如今两者越来越相近,回家也是没了几分期许。

如今这里的水泥地,以往还是一片片绿茵与孩子们的脚印;如今这里的几幢楼房,以往还是片田地;如今这里的广场与舞台,以往还是一片白果树林。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多便利,也带走了许多回忆。

发展是必要的,但望只留家乡一片净土,只有这样,才是我所怀念的故乡。

念故怀念家乡篇十七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题记。

时时感觉自己就象一只南飞的雁,本来生长在帝王之都北京,是命运将我带到了遥远的南半球,可是我的心永远向着北方,因为那里有我的亲人!

听着李健的《月光》,让我又开始思遥远的北京和亲人。

把古老的歌谣轻轻唱。

无论走到任何的地方。

月亮高高挂在了天上。

给回家的人照着亮。

快快回去见爹娘。

每逢佳节倍思亲,新年快到了,将杜牧的这首诗放在微信上,得到许多好友的回应,还有好友回了一首:“北方风景虽独好,身处南方更逍遥。南北交融,海天一处,至佳境”。忘掉北方乡思之苦。

墨尔本是盛夏了,北京进入了冬天,忽然记起,今天是冬至,北方的习俗是冬至吃饺子。每次探亲回北京,妈妈做的最多的是饺子,来到墨尔本之后,我最想念的也是妈妈的饺子。每年春节的时候,是妈妈自己把全家的饺子包好,让家人踏实看春晚。也是妈妈起得最早,把煮好的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今天,我吃不到妈妈的饺子,只能想象它们的味道了。

身处北京的同学们纷纷在微信圈里发祝福:

天岁寒,心转暖,心要快乐忧愁远。情谊深,温馨传,深深祝福送身边!

更有好友送上摄影佳作——“日南至,情思远”!夕阳下的北海、白塔,美的如此多情,以前竟然没有发现北京的雪景是如此之美!

还有同学在微信上分享了北京那些冬季最美的雪景,让我在遥远的南半球看到如此美丽的北京——白雪覆盖的故宫,景山公园的松柏雪海,雪中富有情调的什刹海,颐和园的残雪拱桥,远眺西山晴雪,潭柘寺赏雪听禅音,雪中的居庸关,以及布满脚印的最普通的胡同。这些美景让我心醉,让我心潮澎拜,情不自已。

北半球的冬至,是南半球的夏至,故乡那里冬雪飘飞,这里烈日炎炎。直到现在也不喜欢炎热的圣诞节,圣诞老人的故乡在芬兰,历史上传说,芬兰是最早迎接圣诞老人安居的故乡。芬兰和前苏联于1927年确定以拉普兰省“耳朵山”为两国通往北冰洋的国界线,芬兰的儿童故事大王玛尔库斯以此为灵感在电台讲故事时说,圣诞老人和两万头驯鹿一起就住在这座“耳朵山”上,正是因为有“耳朵”,圣诞老人才能在北极也能听到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心声。

我喜欢有雪的圣诞节,那才是真正的圣诞,就象我喜欢雪中的情人节一样,那鲜红的玫瑰在雪中越发艳丽。

一曲草原歌曲《鸿雁》,那样深情,那样悠远,那样豪情,那样乡思!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

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歌声远,琴声长,草原上春意暧。

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

曾经在多年前看过著名导演雅克?贝汉执导的一部纪录片《迁徙的鸟》,影片表现了鸟类在其迁徙中的旅程,唯美而感人,看到结尾我竞被那些鸟感动的哭了。电影开篇第一句话饱含深意——“飞翔对鸟来说不是人们想象的什么乐趣,而是为了生存而拼搏。它们要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许多困难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

对于我们这些北雁南飞的人,我们也同样经历了很多磨难,为生存而拼搏。可是我们永远忘不了家乡,那是我们永远眷恋的地方。

念故怀念家乡篇十八

故乡是每一个人的生命中最后的归宿,当然我也不例外。

故乡,对我而言,是空洞的。我出生在一个繁华的城市,父母在此经商,而我便跟着在此念书,我是一个中国人,但我每天都要和一群美国小孩在一起,自然而然的比其他中国小孩更懂英语,我的父母都是华侨,但由于我还是个小孩和其他的各种原因,使我从出生起便一直都没有怀念祖国,更不知道祖国是什么样的。我的出生并不在我的故乡,这也是我对故乡空洞的原因。

故乡,对我而言,是迷茫的。在我读小学时,父母才给我讲述祖国的发展与建设,而我的脑海中,也被一点一滴地灌输祖国的形势,这也逐步加深了我对祖国的印象。但毕竟听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没有亲身去经历、去感受的话,也是无法使记忆更深刻的。淡淡的描述,这也是我对故乡迷茫的原因。

故乡,对我而言,是忧伤的。夜晚,仰望西边的那片星空,我似乎看见了祖国那璀璨的夜晚,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涌上心头,那是一种忧伤之感,使我更加向往祖国的怀抱,但我却一点也无法感受得到。每晚,我仰望星空,以此来安慰我那忧伤之感。但那丝丝的安慰,又能阻拦多少我对祖国的向往。这也是我对故乡忧伤的原因。

还记得那一年春节,是我第一次踏上祖国的土地,一股兴奋的感情涌上了心头。对故乡的风俗,我更是兴奋的不得了。能在着春节的怀抱中,这也是我对故乡亲切的原因。

故乡,令我怀念,更令我陶醉。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43983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