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6:52:22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模板13篇)
时间:2023-11-29 16:52:22     小编:LZ文人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清晰地了解教学目标和任务,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自我评价,促进他们的学习反思和成长。通过阅读和分析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设计的要点。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明白各种植物的种子是不一样的,并能区分。

2、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

3、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习惯和体会成功的喜悦,激起下一次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1、事先搜集有关植物生长的资料和图片。

2、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若干。

3、花盆、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说说植物是怎样来的?请哦跃然把自我的想法说出来。

二、幼儿讨论:植物为什么会长大?怎样才会长大?

三、幼儿进行小实验:植物无根和有根实验。请幼儿看看实验中哪种植物没有死,了解根的作用。

四、幼儿做种植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六、请幼儿把各种植物的种子记录下来,并能对号入座。

活动延伸:鼓励用各种各样的种子拼出漂亮的图案。

环境创设:

1、举办种子图案展。

2、在种植角种几棵易活植物,便于幼儿观察。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篇二

3、区分液体和固体,知道液体和固体可以相互转化。

2、人均纸、笔一份。

1、认识物体的俩种状态——液体 固体。

教师有意拿瓶水,让幼儿观察水的形态,晃一晃它会流动,它没有固定的形状。所以只能装在瓶子里,它倒在杯子里就是杯子的形状。

教师又有一拿了一箱积木,取出一块来,摸一摸,捏一捏,让幼儿仔细观察,积木各自都有自己固定的形状,大小也不会变化。

b、教师小结:有一定形状还有一定大小【大小不会变的】这种物体叫做固体。它们的状态叫做固态。如;石头、梨、金属。没有一定形状【形状会改变】。有一定的大小这种物体叫液体,它们的状态叫液态。如:水、酒精、油。

2、区分液体和固体。

a、小朋友我们帮幼儿园的超市重新理理货吧!将是固体的物品放在左边的货架上,将是液体的物品放在右边的货架上。

3、了解固体和液体可以相互转化。

小朋友有些东西常温下是固体,经过高温会变成液体。我们买些实物回活动室试验一下吧。【听音乐坐回自己的位置。

a、试验一:将蜡烛点燃,然后倾斜滴在纸上会变成水成了液体。

小结:常温下蜡烛是固体,经过高温熔化变成液体,滴下后温度又恢复到常温,所以蜡烛液体又变成了固体。

b、试验二:将糖倒入温水中晃一晃,糖会全部化在水中变成糖水,变成液体。

小结:糖是固体通过放入温水它会熔化到温水中成了液体。

小结:雪糕在冷冻的状态下它是固体,在常温下它就会变成液体。

小朋友有时固体可以变成液体,液体可变成固体,快把你知道的画下来吧!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篇三

1、了解各种水果的特点,尝试归纳及区分。

2、知道水果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家长资源:事先联系幼儿妈妈。

2、幼儿对水果的外形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3、各种水果的图片。

一、说说水果

(价值分析:对活动感兴趣,了解各种水果的名称、功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孩子们,今天我带来了许多水果宝宝,看看都有谁?

2、你最喜欢吃哪些水果,为什么?

小结:原来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营养,外形也不一样,可以补充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

二、水果找家

(价值分析:了解各种水果的营养与特点,尝试归纳及区分。)

1、这些水果宝宝离开家已经很多天了,他们都很想回家了。让我们来把他们送回家吧。这里有三幢房子,第一幢房子是让有柄无叶的水果住的,第二幢房子是让有叶无柄的水果住的,第三幢房子是让既有叶又有柄的水果住的。

2、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哪些水果应该住在第一幢房子里?为什么?先跟自己好朋友说说。

3、哪些水果应该住在第二幢房子里?为什么?

4、哪些水果应该住在第三幢房子里?为什么?

5、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帮他们找到家的?

小结:小朋友们都帮这些水果找到了家,是根据它们对我们人类的不同的作用来找到他们的家的。我们还发现有些水果有两个家,像琵琶既可以住在第一幢房子里,也可以住在第三幢房子里,因为它既有叶又【大班体育教案 http:///daban/tiyu/】有柄。(其它的例子根据实际情况补充。)

三、画画找找

(价值分析:进一步拓展其他水果的特征并尝试归纳与区分。)

2、幼儿操作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篇四

1、学习观察比较物体下落的现象,对物体的下落现象感兴趣。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物体落下的现象。

智慧苹果6个、托盘5个、记录单多于幼儿人数、相同的白纸人手一张、沙包、瓶子、纸杯、水果网、蛋糕盘、小手绢、瓶盖等若干、彩笔4盒。

一、导入环节"这是一个沙包,请你仔细看,它怎么样了?"

1、教师操作沙包从空中落下。

2、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什么东西落下来,它是怎么落下来的?

3、奖励1个智慧苹果"你们真是一群认真观察、大胆表现的孩子,奖励你们1个智慧的苹果。"

二、挑战游戏一-----探索两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有什么不同

1、猜一猜出示沙包和小手绢,帮助幼儿理解同一高度、同时的含义。

猜一猜,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会怎样?

2、教师验证幼儿猜想,引导幼儿观察它们下落的速度及路线。

3、 教师示范在记录纸上用符号记录结果。

如:用圆圈代表沙包,正方代表手绢,在它们下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他们下落的样子与速度。

4、幼儿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你们也可以选两样不同的东西,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仔细观察它们落下时有什么不同,把看到的结果记录下来。。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找一个碰不到小朋友的地方试一试。"

5、展示记录单,学习多种记录方式。

1)教师提问不明白的地方,请问:xx小朋友,这个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间提问你对谁的记录不明白,可以向老师刚才那样提问。

3)小结幼儿的记录方法。

6、奖励智慧苹果为了表扬你们遵守规则、物归原位的好习惯,奖励你们2个智慧的苹果。

三、挑战游戏二----探索相同的纸不同的下落方式。

1、教师示范一张纸飘落,提出问题。

谁能用同样的纸和我比赛,让你的落下的和我不一样。

2、幼儿人手一张进行实验,教师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孩子和她比赛,鼓励其他孩子创新出不同的方法。如:我只和第一位想出不同办法的小朋友比赛。

3、 幼儿回座位,请几名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4、奖励3个智慧苹果

5、为了表扬你们积极动脑,想出与别人不同的办法去实验,奖励奖励3个智慧苹果。

四、由智慧苹果引出牛顿的故事。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随时观察物体落下的现象。

活动中第一次尝试,探索发现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在这一环节老师没有给幼儿提过多的要求,只是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比较、自由和宽松的探索氛围,这样能便于幼儿自由尝试,简单的尝试后,孩子们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落下来,并且有的快有的慢。孩子们的发现,我就紧接着提给孩子问题:到底什么东西落得快?什么东西落得慢?幼儿进行第二次尝试,按物体下落的速度进行分类,和幼儿进行集体验证后,根据幼儿掌握的情况,老师提出一个发散思维的问题:“除了老师给你准备的东西外,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落得慢?什么东西落得快?”孩子们的回答很丰富,有的说:树叶落得慢,石头落得快......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分类活动,幼儿对落得快落得慢的物体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重一点的物体落得快,轻一点的物体落得慢。老师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不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更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经验。但在这里有一个知识难点,幼儿认为物的轻重决定它下落的速度,这是幼儿探索的结果。也是幼儿感性经验的反应。对幼儿的回答,我没有下结论,而是给幼儿一个新的问题,给幼儿提供第三个尝试机会,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知道了物体下落的速度除了与自身的重量有关,还与形状、大小有关,这次探索是本活动中最精彩的探索,我用启发性语言脱像了**给幼儿提供了方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了迁移,我对幼儿进行了肯定和鼓励,是每一个幼儿获得了成功感,把幼儿的探索活动推向了**。

在整个活动中,我把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放到了首位。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主体作用。活动延伸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给幼儿提供了继续探索的方向。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篇五

幼儿天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精力充沛,富于幻想,源于孩子们对手影、皮影等光射作用的好奇,对物体变化的好奇,因此,我们预设了《科学放大镜》主题活动,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入手,和他们一起探索光、影、旋转、变化的奥秘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幼儿在观察、发现、操作、探索等活动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到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从而形成积极探索、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发现、操作、探索等活动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让幼儿认识到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从而形成积极探索、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感知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成像的不同。

2、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

3、知道有些物体能溶于水。

4、初步感知仿生学的原理。

5、了解视觉暂留现象。

6、初步了解复制的方法。

(三)技能目标:

1、学习用弯折的技能,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电线立体造型。

2、学习立定跳远及变化花样玩绳。

3、掌握用剪刀剪硬质物品的技巧。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篇六

1.在活动中让幼儿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有大月小月之分,同时知道2月是个特殊的月份,只有28或20天。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看年历,知道年历上每个部分所包含的意义。

3.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同时启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白板课件一份,人手一份年历纸

一、白板上出示新年老人,引出话题

师:播放新年好的背景音乐,激起幼儿兴趣,你们猜这是谁呀?(幼儿猜测)

师:这是新年老爷爷,他有12个调皮的娃娃,可是现在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我们一起来帮新年老爷爷找一找好吗?(运用透视工具和小朋友一起寻找)

二、通过操作,认识年历的组成

1.认识月份娃娃。

出示第三张页面。请幼儿观察月份娃娃排队的规律,说说自己的见解。

师:为什么他们要站的这么整齐,而且都要按照新年老爷爷规定的位置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运用,让幼儿感知月份娃娃逐渐淡化而年历逐渐出现的过程)

师:唉~这些娃娃排好队后变成什么啦?(幼儿回答)

师:一起排好队后就变成了一张年历了,所以呀新年老爷爷的这些娃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月份娃娃。而且他们是从小到大排好队的。我们一起说一遍吧。

2.认识大月和小月以及知道2月份的特殊性。

师:那为什么这些月份娃娃会穿上不同的衣服而且要按照规定的位置排好队呢?我们来看一下他们身上穿的数字衣服就知道了。(出示第四张页面)引导幼儿发现绿色月份娃娃身上的数字衣服是1~31,而红色月份娃娃身上的数字衣服是1~30,最后感知黄色月份娃娃身上的数字衣服只有1~28。

师:所以新年老爷爷还给穿不同颜色衣服的月份娃娃取了个名字,数字是1~31的就叫大月,说明这个月有31天,就是穿绿色衣服的,我们一起看看是哪几个月份呢?那么把数字是1~30的叫做小月,说明这些月份只有30天,就是穿红色衣服的,我们一起来说说是哪几个月份。

师:黄色衣服的月份娃娃呀最特别,数字只有1~28,有时候呢也会是1~29,我们看看今年的二月份是1~几呢?幼儿说出。

师:这么多的大月小月排在一起,要是我们身边没有年历怎么知道大月小月呢?老师有个好方法。

出示页面五:请小朋友把这边的手(右手)拿出来,握紧拳头,然后点数月份,骨头高起来的月份呢就是大月,凹进去的地方呢就是小月。我们一起来数数看:一月大,二月小,三月大……这个方法到底准不准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现在是4月份请小朋友数一数,他是大月还是小月。幼儿点数拳头。点好后回答。

师:到底对不对呢?教师点拳头表示四月份的位置,弹出4月份的的月历,请幼儿验证对不对。

3、认识星期。

幼:数字,红色,黑色的幼:有大写数字,还有字……师:那为什么数字会有两种颜色呢?想不想知道里面的小秘密啊?幼儿:想。

教师点击红色数字部分,出来快乐的星期天的图片。原来呀,这些红色数字表示什么呀?(表示是休息日,星期六星期天)我们一起来找找这个月哪些天是星期六?哪些天是星期日呢?幼儿自主寻找讲述。

师:这个月呀,我们还过了一个节日,有谁知道是什么节日?是几号呢?

幼:清明节,4曰5号师:是吗?那你来找找4月5号在哪里?你点一下这一天,看看会出来什么?幼儿点击4月5号处。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篇七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液体流动的现象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看到和接触到的,例如喝水时水从饮水机中流出;炒菜时需要将油从油壶中倒出;洗手所用的洗手液会在掌心滑动,此外,洗澡所用的沐浴乳、洗碗所用的洗洁精、幼儿每日必喝的牛奶......种种液体流动的现象在幼儿的生活中比比皆是。研究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最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根据幼儿所发现的液体流动速度不一样的现象,设计一节有关液体流动的科学活动,能大大激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和理解的能力。

大班的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科学常识,对于身边的科学现象有了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活动环境和实验条件,让幼儿进行验证。在大班科学活动《比比谁流得快》中教师选择了水、食用油、洗手液这三种幼儿日常生活最常见的液体。幼儿通过认识感知――猜测结果――初次试验――深入实验来发现不同液体流动速度不一样的现象并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原因,初步树立幼儿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研究的习惯,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1.感知水、食用油、洗手液的特性,探究液体流动速度与黏度的关系;

2.能用符号记录实验的结果,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3.体验实验操作的乐趣,尝试小组合作的形式。

教具:有关液体流动的视频、大记录单三种、记号笔

一.由视频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在片子中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引出液体的概念――会流动)

二.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水、食用油、洗手液三种液体的特点。

1.猜猜我是谁?(幼儿通过看、闻、摸、摇等进行猜测,教师强调不要用嘴巴尝)

2.分析三种液体的共性;

3.分析三种液体的差异性;

4.在大表格一《液体黏度记录表》中用幼儿建议的符号或图形记录液体的黏度。

三.幼儿猜测讨论:水、食用油、洗手液谁流得更快?

1.全班幼儿进行讨论:谁流得更快?

2.发动讨论:用什么符号、数字或图形来记录液体的速度?

3.教师在大表格二《液体速度猜想表》中记录下幼儿对三种液体流动速度的猜测。

四.初次实验操作,验证猜测――跑步比赛

1.教师介绍小组分工方式。

师:要想知道谁跑得快,那就来比一比。现在就让我们来进行一场“跑步比赛”。请小朋友们来认识一下我们的三位运动员。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由小朋友们回答)

师:我们每组的小朋友都要进行分工。比赛时需要一位裁判员发出口令并记录下三位参赛选手的成绩;还需要另外三位小朋友作教练,分别带它们参加比赛。你们谁愿做教练员/裁判员?(让幼儿讨论并请小朋友们分别站起示意)我相信小朋友们待会儿做实验时一定能做到友好分工、团结合作。

2.教师提出实验的要求(公平,要同时跑)

师:裁判和教练员们,你们觉得运动员在起跑的时候要注意听什么声音呀?(口令/一二/......)

师:如果有运动员偷偷地提前起跑了,你们觉得公平吗?(不公平)

师:裁判员和教练员们,你们有信心进行一场公平的比赛吗?(有)

3.幼儿进行实验操作,教师予以协助。

五.幼儿交流试验记录并尝试得出结论

1.每组推选一位小朋友,拿着本小组的记录结果到前面交流。

2.教师引导幼儿开展讨论:为什么这三种液体的流动速度不一样呢?

六.再度进行实验操作,对结论进行验证

1.各组选用不同的操作材料,再度进行实验验证。

2.每组推选一位小朋友,拿着本小组的记录结果到前面交流。

3.教师在大表格三《液体速度与黏度关系表》中记录下幼儿的结论。

七.延伸活动

下次请小朋友们想办法帮助跑得最慢的液体跑快一些。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篇八

为配合“远离禽流感”的宣传,我园设计了“病毒”这一科学活动,指在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

1、运用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幼:小朋友生病了,禽流感为什么会生病?传染的禽流感?

幼:因为感冒、怕冷、缺少锻炼,得禽流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幼:病毒二、播放病毒有关资料

1、在显微镜下你看到了什么?

幼:细菌?不知道是什么.

2、你们观察到的是病毒,那什么是病毒呢?我们请医学院的叔叔给我们讲解一下好吗?

幼:不许禽流感病毒进入我们身体内、多锻炼、开窗、不到疫区、大预防针,幼儿制作宣传图片。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来预防禽流感的传播,其他的人还不道,你想用什么办法来告诉他们?(讨论:可以给他们看图片,给他们看预防禽流感的录象,可以直接说给他们听。)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图片有笔请你们来做宣传广告,告诉大家怎样预防禽流感,好吗?(分组合作宣传图)

现在让我们来做健康小卫士,每个小朋友贴上标志,让我们去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吧!幼儿拿着宣传画出活动室。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篇九

1、通过调查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桥,讲述桥梁的名称,感知桥的形状及组成,了解桥的发展史。

2、通过阅读《幼儿用书》认识各种各样的桥梁,初步感知桥梁的建筑结构,知道桥的作用。

3、对桥梁感兴趣,积极参与桥的话题讨论。

4、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构建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家长帮助孩子一起完成调查表并收集一些桥的图片。并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桥梁。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3、制作桥的发展史的ppt。

(一)、展示《桥》的调查表,引导幼儿说说各种各样的桥。

1、幼儿与同伴交流

2、在集体中交流。

师:现在谁来介绍你调查到的桥?

(二)、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认识各种各样的桥。

1、教师:这是什么桥?你知道它的名字吗?它是什么形状的?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带领幼儿逐页地观察画面,感知不同结构特点的桥梁。

引导幼儿认识独木桥、木桥、铁索桥、拱桥、公路桥、铁路桥、钢架桥、斜拉桥、立交桥等。

(1)、按建桥地点来分,可分成架在河面上的桥和架在陆地上的桥两类。

(2)、按建桥材料来分,可分成木桥、石桥、铁桥、钢筋混凝土桥等几类。

(3)、按桥的形态来分,可分成桥中间有桥墩的和没桥墩的两类。

2、向幼儿介绍中外比较著名的桥梁。

师: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有名的桥?

例如:伦敦桥、美国金门大桥、中国江阴长江大桥以及日本明石海峡桥等。

(三)、引导幼儿讨论各种各样的桥梁的用途。

2、幼儿开展讨论,说出自己的发现和认识。

3、小结:桥梁的最初功用是用来跨越江河的。如今,除了架在江河上的桥以外,还有架在十字路口的立交桥、人行天桥。这些桥不仅保证了道路的安全畅通,而且已成为现代城市的漂亮建筑。

(四)引导幼儿观看ppt,了解桥的发展史。

2、幼儿观看关于桥发展史的ppt,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经验。

(五)活动延伸

如果你来设计一座桥的话,你想怎样设计?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篇十

1、 激发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主动探究的愿望,并从中体验快乐。

2、 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幼儿感受气球里的空气往外排出时会产生反作用力,探索吸管的不同与气球速度的关系。

3、 学习做气球船,提高幼儿用透明胶固定气球和吸管的能力。

活动准备:小河,吹好的气球一个,气球若干,剪刀,透明胶和吸管,毛巾。

1、 小实验“气球船”。

——小朋友们看一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气球)

——这些气球有什么不一样吗?

——今天老师想用这些气球小实验,看看他们在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 讨论幼儿观察的现象,教师总结。

——小朋友刚刚看到了什么?

3、幼儿尝试做气球船,教师给与引导和支持。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气球船的制作方法。

——老师今天为你们准备了气球、吸管、透明胶、剪刀和毛巾。现在请小朋友上桌做一个漂亮的气球船放到小河里试一试。

——教师个别指导幼儿用胶带和放到水中引导幼儿观察速度不同。

——刚才老师做的气球船时小朋友发现了气球船有吸管排气才能在水上行驶,现在小朋友仔细观察水池中你做的气球船和别人的气球船有什么不同。(气球船的速度为什么不一样呢?)

——小朋友说的真好,吸管粗的跑得快,细的跑得慢。

——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说为什么气球插上吸管排气时就能在水中行驶呢?

——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我们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4、 放录像,师幼共同寻找“气球船”的原理。

——刚才我们看了录像了,谁告诉我你看到火箭是怎样升空的?

——是靠向后排出气体才向前运动的。

——小朋友现在想一想我们的气球船为什么能在水里行驶呢?

——老师告诉你们,这两种现象是一个道理叫“动量守恒”。

5、小结:师幼共同尝试做气球火箭。

——请小朋友到水里拿出你刚才做的气球船给他吹满气,捏住先不发射这次我们来个飞行比赛大家一起发射。

——幼儿吹气球

——预备齐——发射。

科学活动:绳子的用途

温州第四幼儿园:金笛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篇十一

1、了解潜水艇下沉、上浮与鱼鳔的关系,乐于探究其中的奥秘,初步感知仿生学的原理。

2、欣赏有关潜水艇的录像,进一步了解潜水艇潜水的过程与简单原理。

3、想象创造各种各样的潜水艇,发展大胆想象的能力及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制作好的潜水艇模型、吸管、纸鱼、气球、橡皮泥、胶带、铁块、剪刀、装满水的盆。

1、教师做“纸鱼”游泳实验,引发幼儿探究兴趣。

(1)请幼儿讨论;鱼为什么会游泳。

(2)出示一条纸鱼,演示鱼游泳的过程。把气球放在纸鱼的肚子里当鱼鳔,通过给气球充气、排气观察鱼上下沉浮的样子。让幼儿说出鱼鳔的用处:鱼有了鱼鳔,就能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想浮起来时就在鱼鳔里充满空气,想沉下去休息时就排掉鱼鳔里的空气。

2、引导幼儿探索潜水艇下沉、上浮的秘密。

(1)组织幼儿自己玩潜水艇,想办法使潜水艇上浮、下沉。

(2)分析讨论为什么潜水艇能够下沉、上浮,知道潜水艇是模仿鱼鳔的原理制作的。

3、观看有关潜水艇的录像片,进一步探索潜水艇的奥秘。

4、拓展思路:用手工制作、绘画、粘贴、拼搭的形式来表现想象中的潜水艇。

(1)在潜水艇的全身都安装小圆桶,使潜水艇浑身上下都是枪。

(2)幻想画:我乘潜水艇遨游时光隧道。

(3)把潜水艇做成鱼的形状,这样的潜水艇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4)插上翅膀,制作会飞的“潜水艇”。

(5)安装四条腿,变成机器人的“潜水艇”。

了解更多仿生学的相关知识。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篇十二

1、通过“捉泥鳅”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认 识到“物体表面光滑的摩擦力小…”的科学知识。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活动准备:泥鳅若干条,音乐磁带一盒,南瓜叶、棉手套、 废手帕、筷子、棉布、沙子、其他植物的叶子若干、一次性手套若干。

一、引导幼儿认识泥鳅。

1、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群小客人,知道是谁吗?提示一下:身体是长长的,整天在水里游、泥里钻?猜猜看是什么?(幼儿猜测)

2、师:你们猜得对吗?看仔细了,他们要出现了。(教师揭开盖布)

提问:它们是什么呀?原来是一群小泥鳅来我们班上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呀,小泥鳅长什么样子?(幼儿围观,自由说一说)小泥鳅来我们班上多开心呀!它们在盆里高兴的游呢?我们也一起来学学小泥鳅。(师生共同学小泥鳅游泳的动作)

二、设置情景,鼓励幼儿第一次尝试捉泥鳅。

1、 师:这么多的小泥鳅挤在一起,我们小朋友看得可不清楚,这样,偶老师抓几条起来让你们多瞧瞧好吗?(教师操作)

2、 师:咦,偶老师怎么抓不起来呀?谁来帮帮我?(请个别孩子帮忙抓泥鳅)

3、幼儿出现困难,

师:小朋友一起去帮帮偶老师的忙吧!可别让泥鳅掉到地板上哦!(幼儿第一次尝试)一只手不行还可以两只手!

4、活动后,要求幼儿擦擦手。

三、总结尝试结果。

1、师:(安顿幼儿坐下后)小朋友,你们在捉泥鳅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秘密?为什么泥鳅会抓不起来呢?(幼儿回答)

2、师:既然泥鳅这么难捉,我们用什么办法才能更好的把泥鳅抓住呢?(鼓励幼儿讨论,并个别交流)

师:谁来把自己想到的好办法告诉我们大家.(幼儿个别交流)

四、幼儿借助别的物体(毛糙)抓泥鳅。

1、师:小朋友你们想得真好,偶老师都没有想到,还可以借这么多的小工具帮忙,那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用那些小工具帮忙呢?快过来看看,都有哪些小工具呀?(逐一出示,幼儿认识)请你们动手试试看,能不能抓起来!

2、幼儿再次操作。(教师指导)

3、师:你是请什么小工具帮忙的?成功了吗?(怎么抓起来的)!(记录操作结果)

4、师:为什么这些小工具抓不起来呢?(抓得起来呢?)

5、得出结论。

五、引导幼儿了解泥鳅身上黏液的作用。

1、师:刚才我们在抓泥鳅的时候,发现泥鳅身上有滑溜溜的东西,偶老师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泥鳅身上滑溜溜的呢?你们知道吗?(幼儿自由说——个别说)

2、教师总结泥鳅黏液的作用。

师:原来泥鳅身上那滑溜溜的东西这么神奇,那除了泥鳅有这样的本领外,还有什么动物也有这样的本领?(幼儿交流)

六 、游戏结束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们真能干,连泥鳅这么滑的东西都能抓起来,我们一起来表扬表扬自己,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庆贺一下。(幼儿玩游戏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篇十三

本设计试图借助蛋壳这样一个孩子们熟悉的物品作为媒介,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操作活动中,让孩子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对于孩子来说,活动结果的获得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学习探索的方法,并享受探索的乐趣。

1。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3。简单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勘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壳(分成两半)、铅笔、水、吸管、透明胶带纸、纸条(三条,长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纸条)、小积木若干。

2。教师操作材料:桌面教具一套、记录表、投影仪,有关桥梁、隧道、圆屋顶等的图片。

1。激发兴趣,引导幼儿操作感知。

(1)故事《小鸡出壳》引出问题:小鸡是怎么啄破蛋壳的?

(2)启发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发现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时,蛋壳很容易被啄破的现象。

(3)师:试试用笔尖啄蛋壳的另外一面,看看会怎么样?引导幼儿通过操作,验证相同力分别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产生的不同现象。

2。实验: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1)将水分别滴落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引导幼儿观察两种不同的现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2)幼儿操作:将水滴落在蛋壳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现象。

(3)教师出示图l,作简单小结:我们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变小。

3。知识迁移,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像“︿”的物体?

(2)运用实物投影仪,向幼儿介绍有关拱桥、圆屋顶、隧道等的图片,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4。幼儿继续探索,并学习用简单统计魄方法记录探索的结果。

(1)给幼儿一个河流模型和三张纸条,启发幼儿尝试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桥,用小积木代替拱桥所受的力来进行测量,并记录观察的结果。(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例:(图2)

(2)帮助幼儿比较分析几种桥的受力程度,让幼儿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3)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帮助幼儿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

5。延伸扩展: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2)请幼儿用笔画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相互交流。(此部分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大班幼儿已有较强烈的寻求问题答案的意愿,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原有的经验会受到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就要寻找合适的媒介物来成为连接幼儿原有水平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桥梁。在该活动中,教师巧妙地借助了蛋壳这样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利用蛋壳凸面受力和拱桥桥面受力原理相同的特点,让幼儿把在蛋壳受力实验中获得的经验自然地迁移到拱桥上去,从而弄清拱桥受力大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44821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