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学原则和方法在具体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要编写一份完美的教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果你需要一些关于教案编写的指导,以下是一些教案范文,供你参考。
奶奶的白发的教案篇一
《奶奶的白发》一课选自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1课,课文主要描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课文有7个二类生字,9个一类生字,并出现3个新偏旁。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的7个二类生字,正确书写9个一类生字,学习3个新偏旁。
3.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一、二两句。认识到长辈为抚养我们成长所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要尊重、关心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感悟课文语言,内化课文语言。
难点: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对话。
教学图片、辅助教学课件
两课时
1、 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读通,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工整地书写。
2、板书课题:奶奶的白发
(1)“发” 这个字平时见过吗?它还有一个读音呢。
(2)书空,口头组词。]
3、质疑:看看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呢?
1、根据要求自读课文
2、出示拼音词语,指名朗读。
傻孩子 望着 操心 抚摸 吭声
指着 一半 好玩 抬头 让开 怎么 给
3、出示长句子,指导朗读
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
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
1、指名分句子朗读。]
2、指名分小节朗读。
3、说说,通过听或者读,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1、请自学书本中的笔顺表。
2、学生主动识字。说说你已经记住哪些生字了?(可练习给二类生字注音,也可以练习看拼音写一类生字)
3、教师板书三个新偏旁,请学生上来写出相应的生字。
4、指导学生书写。
1、巩固复习生字词。
2、讲解课文主要内容,背诵课文。
3、完成练习。
1、完成补充习题第一题。
2、反馈交流,它们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练习册第二题)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这位奶奶什么样?(她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白发)
拓展训练:你能仿照这个词语说说这些景物吗?(出示麦田、蓝天、油菜花、桃花,引导学生说出碧绿碧绿、瓦蓝瓦蓝、金黄金黄、粉红粉红等abab式词语。)
4、看到这满头白发,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对啊,这也是文中的小朋友想问他奶奶的问题。 小朋友是怎么问的?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好奇地问)
5、好奇什么意思?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吗?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我们一起用好奇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齐读)
6、指导背诵:谁上来演一演?
2、奶奶平时为你做了哪些事?学生自由说。(教师适当点拨:你看,奶奶就为你增添了白发。)
3、奶奶现在是为了你,过去又是为了谁?(爸爸)
根据学生所举事例,教师引说【每天】......,渐渐......长大了,........花白了, 后来.....出生,......【又每天】......,渐渐......长大了,.........雪白雪白。
4、看到这满头的白发,你有什么想说的呢?(自由练说)看看文中的小孙子说了什么?
6、多么懂事的孩子呀?你想跟他一样吗?谁来演一演奶奶和孙子。
7、指导背诵:同桌互演。指名上台演一演。
8、补充练习:完成补充习题第2题。
语文练习册 —— 补充阅读《棉鞋里的阳光》
奶奶的白发的教案篇二
1、根据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精读课文,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来体会长辈为后代的成长付出许多艰辛和劳累,懂得从小要孝敬长辈的道理。
2、学习生字:玩,记忆字形,在比较中明字义。
1、出示词语,指名正确朗读。(带拼音)
指着 一半 怎么 说着玩 抬起头 让你操心 还会
吭声 傻孩子 望着 操心 抚摸
2、去拼音指读
3、回忆上节课提出的三个问题。
(1)出示问题指读。
(2)表扬善于思考勇于提问的三个同学。
(一)奶奶的白发是怎样的?
1、学生自由读文,找出有关词语。
2、出示:雪白雪白。
a、说说什么叫“雪白雪白”?
b、读好这个词,强调十分白。
3、课文中“我”是用什么语气问奶奶呢?
a、理解“好奇”指很奇怪,很新奇,想知道原因。
b、出示句子,用好奇的语气读好“我”说的话。
c、出示画面,为画面配话、(练习背诵)
(二)奶奶的头发为什么变白呢?
1、学生自由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原因。
2、具体说说我是怎样让奶奶操心。
3、除了为我操心,奶奶还会谁操心呢?
出示句子:“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
a、指导读句子。
b、说说奶奶为爸爸操过什么心?
4、小结:爸爸小时候让奶奶操心,长大后还让奶奶操心。
她现在又要操孙子的心。所以奶奶的白发变成雪白雪白的了。
5、出示:我低下了头,没有吭声?
a、什么叫“没有吭声”?
b、“我”为什么低下头,不吭声,心里在想什么?
c、师:多懂事的孩子,一起读好这句。
(三)奶奶的白发还会变黑吗?
1、出示小作者的话:
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读出疑问的语气)
2、讨论说理由。
3、针对学生分歧引导学生领悟:我们虽然不能让奶奶的头发变黑,但我们可以使奶奶高兴,快乐,经常保持愉悦的辛勤。
4、师:如果我是奶奶,你们如何让奶奶高兴呢?
学生各抒己见。
5、出示最后两句话: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笑了。
a、奶奶听了我的话,做了什么?
b、理解“抚摸”是疼爱地摸着我的头。
c、读好这一句。
游戏:逗长辈笑。
(教师扮演奶奶表演为孙女倒水,帮孙女盛饭,刷碗,腰酸腿疼等情节,请学生演孙女(子)如何让奶奶高兴。)
1、分析字形,怎样记忆
2、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
3、反馈学生的书写,进行评议。
4、口头组词,明字义。
5、选词练习:星期六 我们一家吃 ( )早饭,就去公园游( )。
奶奶的白发的教案篇三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还语文课堂于“真”“实”。您可以通过本文底部的“下载”来下载本文的文档。
现在的语文课,越上越不知道怎么上了。”这成了我们许多语文老师的经典独白。难怪,语文课不是像白开水那样乏味无聊,就是像有人所说的那样:目前的语文教学得了“多动症”,课堂上,学生唱歌,跳舞,表演,画画……一应俱全,美其名曰:“多种学科的整合。”或者发起了“高热”:自主热,合作热,多媒体热……热度是越来越高,可教学效率却越来越低。作为与新课改同步的低年级语文老师,我更深切地体会到形式花哨的语文课堂不利于孩子们的发展。那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理想的,值得我们追求的呢?我认为应该简简单单上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说:“简单语文是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拥有语文。它追求真实、朴实、扎实、有效。”“求真务实倡简,讲求实效”,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所追求的。
一、追求一个“真”字。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一个“求真”的课堂。
1、抒真情。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这是由语文的人文性和情感因素决定的。国标本教材上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产物。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创设情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动态,用自己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走入情境,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将自己真实的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使师生之情,作者之情融为一体,而不是那种做作的虚情,矫情。课堂上,学生与老师、同学、文本之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对话,在一次次的对话中,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高潮,从而让那种源于儿童本性的真情在课堂上流淌。我在教《奶奶的白发》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长辈为后辈付出了艰辛与劳苦,让学生懂得要尊重长辈,孝敬长辈,我是这样设计的:从看图入手,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我”听到“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是什么心情,再让学生说说此时此刻,“我”会想什么呢?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一说。教室里小手如林,个个争着发言,有的说:“我放学不认真做作业,让奶奶操了很多心。”有的说:“每天早上,我不好好吃早饭,也让奶奶操心了。”有的说:“我平时不听奶奶的话,有时还要和奶奶顶嘴,我真不应该呀!”有的说:“奶奶还要每天帮我洗衣服,真是很辛苦。”……“是啊!‘我’有这么多的事让奶奶操心,奶奶的头发能不变白吗?那‘我’今后该怎么做呢?”我问。有的说:“我要帮奶奶做一些家务事,让奶奶轻松一点儿。”有的说:“奶奶累了,我要替奶奶捶捶背。”有的说:“以后,我要听奶奶的话,不再让奶奶生气了。”还有的说:“我还想到了,我们不光要听奶奶的话,还要听其他长辈的话。我们要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再操很多心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孩子们懂得要尊敬长辈,听长辈的话,激发了学生的真情,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促进了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
2、育真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诚然,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和创新能力是有意义的,但尊重并不等于盲从。国标本语文教材多是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典范文章,其中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教育。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事物和问题的看法不全面,有时甚至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例如:《狐狸和乌鸦》一文,很多学生都认为狐狸骗走了乌鸦嘴里的肉,狐狸很狡猾,但有个别学生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狐狸通过动脑筋,想出了种种办法,最终骗走了乌鸦嘴里的肉,它很聪明。应该说,这个学生的认识是有偏差的,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这种出现认识上的偏差也是很正常的。我们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同时,更应该注意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不能让孩子错误的认识和想法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在此时,我就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去引导、点拨,我让学生围绕狐狸是“狡猾”还是“聪明”进行辩论,孩子们认识到:狐狸善于用心思考、竭力想办法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采用欺骗的手段,是不道德的行为,因此,狐狸是狡猾的。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时,我们教师应及时地进行引导,让课文中蕴含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构建他们的精神世界,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着力一个“实”字。
随着语文课改的推进,很多教育专家审时辨势,针对语文课堂出现的目标分散,内容庞杂,教法花哨,形式主义盛行等问题,提出了改革的主张。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教育要坚持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的统一。《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实”。
1、读实在。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的确,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加深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当然,“让学生自己读”,并不是随随便便地要学生去读,而是实实在在地读,这个“读”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每次“读”都有要求,或要求学生去背诵、记忆,或要求学生去想象、表达,或要求学生去判断、分析,提出疑问,发表见解,表述观点。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感受,自己归纳,允许学生对一篇文章多元地、多义地理解,只要是正确的、合理的都可以得到教师的肯定。在《咏华山》一文的教学中,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师:课文怎样写华山高的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描写华山高的句子。(学生找句子)生:啊!华山真高哇!(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华山的高)师:华山的高还可以从其他地方看出来吗?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找一找。(学生们自由读书)一会儿,有学生回答: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我指名请学生上台指图:谁来说,远远近近的山是哪些山?这些山高不高?学生回答之后,师:华山和这些山比呢?(生:还要高)师:句子里哪个词能看出来?(生:脚下)师指图:远的、近的,那些山都到了脚下,头顶上就是蓝天,华山这么高,是这些山中最高的。谁能读好这种感觉,让大家都感觉到华山的高来。(先读好“都在自己脚下”,读好高,再齐读这句话。)师:还有吗?生答后出示: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师:“山腰”在哪里呀?老师简笔画山后:谁来画一画山腰间的云朵?平时我们在哪里才能看到云朵?(生:天上)师:只有在天上才能看到的白云现在才飘到了山腰间,这华山怎么样?(生:高)师:高得超过了白云,到了天上,所以太阳也变近了。(指图)好象就在头顶(或身边)。师:华山怎么样?(生:高)师边点红或加点“那么近”“朵朵白云”。谁能读好“高”,把大家带到山顶。相机指导学生朗读。师:除了高,你还感到华山怎样?(生:美)指导读出高读好美。
可见,让学生自己读,在读中能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能感受课文的意境,感受语言,感受思想,感受它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2、练扎实。
即语文课应注重实效,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该训练时就要大胆训练,该讲解时就要主动讲解。随着《课程标准》中淡化“训练”,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在课堂上,许多老师不敢“训练”,整堂课,让学生感悟来感悟去,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弱化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但没能悟出什么东西来,就连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长此下去,怎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触摸语言,才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人文性才能彰显出来。小学阶段是基础的基础,理应抓住工具性不放,通过工具性渗透人文性,这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色。正如《课程标准》所说:“语文教学注重语文的感悟、积累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见,属于基本技能的东西,如:听、说、读、写等等,还是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一位教师在教《晚上的“太阳”》一文时,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心情,如:抓住“搓着手”让学生做动作,让学生说说从“搓着手”这个词感受到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出爸爸的无奈与着急。再如:当学到手术成功后,教师让学生看图,观察每个人脸上的表情,体会心情,出示了这样的句式练习:爸爸说:“。”妈妈说:“。”引导学生用上合适的词语进行句式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课堂上,我们应该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训练”与“感悟”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让“训练”与“感悟”并举,有机融合,训练之中有感悟,感悟之时有训练,真正让语文学习实在起来。
3、求朴实。
场面热闹,形式花哨的语文课终究不长久,我们应该追求那种朴素、自然、真实、有效的课堂。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小稻秧脱险记》这篇课文,在理解杂草的蛮横无礼时,并没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而是抓住了重点的词语,如:抓住了“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等词语进行演读,让学生理解杂草是如何抢小稻秧营养的,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指名读、配乐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于老师只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朴实、扎实又有实效的课堂。可见,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追求一种新的境界,那就是语文课要上得自然、朴实,让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让个性化的读书感受交汇碰撞,真正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三、提倡一个“简”字。
当前的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复杂,形式多,花样多,让人觉得热闹繁华。然而,一堂语文课热热闹闹的,却看不到扎扎实实的训练,也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这样,怎么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删繁就简,把“”真“实”还给语文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吧!当然,这种“简”并不是简单无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单一,而是将教学目标单纯化,将教学内容精简浓缩,力求“简而精,单而丰。”课堂上,多一些“语文”,少一些“关于语文”的东西,课堂情境相对稳定,而不是像走马灯那样频频转换。我觉得一堂“简单”的语文课,应当是:
1、教学内容简约。
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艺术地处理教材,合理地运用教材,科学地补充教材。该写就写,该读就读,该背就背,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如:教学《冰花》一文时,由于在我们南方很难见到冰花,为了让学生真正能体会到冰花的美丽多姿,我先让学生说说冰花美在哪儿?当学生回答:“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我就让学生画一画宽大的树叶和柔嫩的小草,学生画完后师生进行点评,之后,让学生欣赏像宽大的树叶和柔嫩的小草的冰花图,学生自然便理解了这两种形状的冰花;当学生回答:“像丰满的牡丹……”我则让学生先欣赏牡丹图片,然后,将牡丹图片与像牡丹的冰花图进行对比,这样直观形象,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了冰花的美丽多姿。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朗读,让一幅幅美丽的冰花图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欢乐的泼水节》一文,我则抓住能够表现泼水节欢乐的词句,如:“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唱着歌跳着舞赛龙舟放烟火”……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让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气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升华。
2、教学过程简洁。
正如于永正老师说,有人请教台湾著名教授王财贵怎样教语文,他说:“跟我读!”我们应该少一些语文教学环节的一环扣一环,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环节,突出重点。
3、教学媒体简便。
也就是说,教学媒体要简单方便,运用得恰到好处,让教学媒体为教学服务,为语文教学增光添彩,锦上添花,而不是在语文课堂上作秀。国标本上有很多描写优美景色的文章,如《咏华山》《美丽的蝴蝶谷》《鸟岛》……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这些地方没去过,很难想象出文中所描绘的景色。此时,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如:录象、图片……就可以让孩子们一目了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课文的意境,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千万不要一拿到课文就动不动使用多媒体,让多媒体影响课堂教学,成为累赘。
4、教学语言简练。
教师要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如:《欢乐的泼水节》一文,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文中的情境,感受傣族人民的欢乐气氛,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引读课题后,师:“盼啊,望啊,等啊,这一天终于来临了,傣族人民又是怎样准备泼水的?”学完第二自然段总结时,师:“勤劳的傣族人民在泼水中向往吉祥、如意、幸福,此时的傣族人民完全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让我们也去参加这欢乐的泼水节吧!”学完第三自然段总结时,师:“的确,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傣族人民是那样的欢乐,怪不得人们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让我们跟着这群不肯离去的人们,一起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吧!”……这样的过渡语,虽然语言简练,但赋有启发性,并能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可以给学生学习的提示,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受到感染,产生情感共鸣。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请把“真”“实”还给我们的语文课堂,让我们在“求真务实倡简,讲求实效”上下功夫,做好语文课堂“咬文嚼字、培养语感、揣摩写法、领悟神韵”的本职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这才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真义所在!
奶奶的白发的教案篇四
1.学会9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认识“心”字底和“八”字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两幅课文插图;轻音乐;生字卡片等。
1.老师板书“白发”,指名读。(相机为“发”正音)
2.老师:你们见过谁有白发?(依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完善板书:奶奶的白发)
3.指导读好课题。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小朋友听后说说指导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及时纠错正音,如:好奇、吭声、怎么、抬起头等。
4.学生默读课文,分别找出我和奶奶的画,并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例如我的画用三角标出,奶奶的画用圆圈标出,小朋友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一标)
5.同捉分角色练读对话,边读边体会我和奶奶说话时的情感。
6.指名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小朋友们仔细听,并好老师一起评一评:
(1)什么地方读得特别好,请他们再读读,为大家作示范;
(2)什么地方读得不够理想,也请他们再读读,让他们作改进。(邀请几对同桌来读,达到对教材充分熟悉的程度)
1.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情感。
(1)体会第一处重点句:
a.小朋友,当我问奶奶为什么她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时候,奶奶笑着告诉我:“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老师边说边出示文中插图1和奶奶的话)
b.指名读这句话。
d.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注意奶奶说话时的表情。
e.小结:奶奶为了我和爸爸十分操劳,才有了这满头白发。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想?(小朋友充分想象,体验“我”当时的情感)
(2)体会第二处重点句:
a.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及相关句子:
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
b.指名读句子,小朋友说说自己的体会。
c.指导读好这句话,可加进我说话时的动作,同时体会我的天真以及我对奶奶的关心。
2.演练整篇对话。
(1)小朋友,你们能像刚才一样,加上动作和表情把整篇对话演一演吗?
(2)先请小朋友分角色在小组里演一演,别忘了加上动作和表情,老师也参与表演。
(3)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比一比哪组表演得最棒。师生一起担当评委,并给优胜组颁发奖品。
3.小结:
奶奶对我充满疼爱,我对奶奶也无比关心,这种情感是多么感人啊!相信每个小朋友也能像文中的'我一样孝敬奶奶、爷爷、爸爸、妈妈。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几个。读给同伴听听,告诉他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
2.出示自己认为难记的字,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帮助记忆。
3.媒体先后出示“怎”和“兴”的写法,学生仔细观察后,按笔顺先在书上描红,而后写在习字本上。
4.实物投影学生作业,学生观察并评价,最后达成共识:
(1)“怎”是上下结构的字,上窄下宽,横画间的距离要韵称。写“心”字底,关键是写好卧钩。
(2)“兴”是“八”字底,“八”字的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
5.剩下的字,请小朋友看清字形,记住笔顺,然后认认真真地写。每个字都先在书上描红,再在习字本上写两遍。
小朋友,为了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再那么操劳,不再很早就生出白发,让我们回家后就帮着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吧!并且请小朋友以《我为**做家务》为题,向别人介绍你所做的事。
奶奶的白发的教案篇五
阳光早已来到我的房间,照在窗前的那盆虎皮兰上。片刻,我起了床,因为今天要回奶奶家。
吃过早饭,坐上车,沿着那条窄小的乡间的小路,走向奶奶家。周围,到处是绿荫,到处是花香。漫山遍野的瓜果,翻起一波又一波的金浪。一阵阵秋风吹来,远处的小屋越来越近。“呼——终于到了。”我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奶奶坐在门外的板凳上,手里拿着土豆,正在削皮。一见我来,便停下手里的活,连忙把我们迎进屋里。
推开门,院子里的鸡鸭便蹦蹦跳跳地跑了出来。院子里几乎一尘不染,除了墙角的那棵榕树。奶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急忙说:“奶奶带你去逛集市,走。”
在回家的路上,奶奶背着我,我趴在她的背上,眼前的白发若隐若现。我天真地问:“奶奶,你的头发为什么白色的呢?”奶奶放下我,摸着我的头发,对我说:“奶奶小时候的头发和你一模一样的,不过老了自然变白了。”说完,又背起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在奶奶的背上,看着白发若隐若现。眼眶不禁湿润了,泪水模糊了眼前的白发,滴在奶奶的背上。
奶奶的白发的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认识“心”字底和“八”字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本课拟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两幅课文插图;轻音乐磁带;写字软件;生字卡片等。
一、激情导入。
1.老师板书“白发”,指名读。(相机为“发”正音)。
2.老师:你们见过谁有白发?(依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完善板书:)。
3.指导读好课题。
二、读中感悟。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小朋友听后说说指导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及时纠错正音,如:好奇、吭声、怎么、抬起头等。
4.学生默读课文,分别找出我和奶奶的画,并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例如我的画用三角标出,奶奶的画用圆圈标出,小朋友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一标)。
5.同捉分角色练读对话,边读边体会我和奶奶说话时的情感。
6.指名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小朋友们仔细听,并好老师一起评一评:
(1)什么地方读得特别好,请他们再读读,为大家作示范;
(2)什么地方读得不够理想,也请他们再读读,让他们作改进。(邀请几对同桌来读,达到对教材充分熟悉的程度)。
三、入境悟情。
1.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情感。
(1)体会第一处重点句:
a.小朋友,当我问奶奶为什么她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时候,奶奶笑着告诉我:“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老师边说边出示文中插图1和奶奶的话)。
b.指名读这句话。
d.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注意奶奶说话时的表情。
e.小结:奶奶为了我和爸爸十分操劳,才有了这满头白发。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想?(小朋友充分想象,体验“我”当时的情感)。
(2)体会第二处重点句:
a.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及相关句子:
我抬起头,望着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
b.指名读句子,小朋友说说自己的体会。
c.指导读好这句话,可加进我说话时的动作,同时体会我的天真以及我对奶奶的关心。
2.演练整篇对话。
(1)小朋友,你们能像刚才一样,加上动作和表情把整篇对话演一演吗?
(2)先请小朋友分角色在小组里演一演,别忘了加上动作和表情,老师也参与表演。
(3)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比一比哪组表演得最棒。师生一起担当评委,并给优胜组颁发奖品。
3.小结:
奶奶对我充满疼爱,我对奶奶也无比关心,这种情感是多么感人啊!相信每个小朋友也能像文中的我一样孝敬奶奶、爷爷、爸爸、妈妈。
奶奶的白发的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认识10个字。会读指定的词语。
2、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9、奶奶笑了。
二、朗读课文。
1、学生小声的朗读课文。
2、指生朗读课文,你还能读得更好吗?
3、你还能读得更好吗?
三、利用生字表自学生字。
1、利用音节认读。
2、说说记字方法,口头组词。
生:区别“升”不在。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忆的?
3、认读。
(1)卡片认读一类字。
(2)词语。
4、指导书写:说说字的.笔画顺序,说说怎样才能写好?
(1)笔顺跟随自学。
(2)观察范字描红、书写。
(3)比较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搭配词语连一连读一读。
讲苹果放下奶奶。
拿故事照顾书包。
2、做语文练习册。
五、课堂小结: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奶奶的白发的教案篇八
《奶奶的白发》一课选自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1课,课文主要描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课文有7个二类生字,9个一类生字,并出现3个新偏旁。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的7个二类生字,正确书写9个一类生字,学习3个新偏旁。
3.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一、二两句。认识到长辈为抚养我们成长所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要尊重、关心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感悟课文语言,内化课文语言。
难点: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对话。
教学图片、辅助教学课件。
两课时。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读通,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工整地书写。
(1)“发”这个字平时见过吗?它还有一个读音呢。
(2)书空,口头组词。]。
3、质疑:看看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呢?
1、根据要求自读课文。
2、出示拼音词语,指名朗读。
傻孩子望着操心抚摸吭声。
指着一半好玩抬头让开怎么给。
3、出示长句子,指导朗读。
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
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
1、指名分句子朗读。]。
2、指名分小节朗读。
3、说说,通过听或者读,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1、请自学书本中的笔顺表。
2、学生主动识字。说说你已经记住哪些生字了?(可练习给二类生字注音,也可以练习看拼音写一类生字)。
3、教师板书三个新偏旁,请学生上来写出相应的生字。
4、指导学生书写。
1、巩固复习生字词。
2、讲解课文主要内容,背诵课文。
3、完成练习。
1、完成补充习题第一题。
2、反馈交流,它们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练习册第二题)。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这位奶奶什么样?(她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白发)。
拓展训练:你能仿照这个词语说说这些景物吗?(出示麦田、蓝天、油菜花、桃花,引导学生说出碧绿碧绿、瓦蓝瓦蓝、金黄金黄、粉红粉红等abab式词语。)。
4、看到这满头白发,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对啊,这也是文中的小朋友想问他奶奶的问题。小朋友是怎么问的?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好奇地问)。
5、好奇什么意思?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吗?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我们一起用好奇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齐读)。
6、指导背诵:谁上来演一演?
2、奶奶平时为你做了哪些事?学生自由说。(教师适当点拨:你看,奶奶就为你增添了白发。)。
3、奶奶现在是为了你,过去又是为了谁?(爸爸)。
根据学生所举事例,教师引说【每天】......,渐渐......长大了,........花白了,后来.....出生,......【又每天】......,渐渐......长大了,.........雪白雪白。
6、多么懂事的孩子呀?你想跟他一样吗?谁来演一演奶奶和孙子。
7、指导背诵:同桌互演。指名上台演一演。
8、补充练习:完成补充习题第2题。
语文练习册——补充阅读《棉鞋里的阳光》。
奶奶的白发的教案篇九
1.老师板书“白发”,指名读。(相机为“发”正音)。
2.老师:你们见过谁有白发?(依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完善板书:奶奶的白发)。
3.指导读好课题。
二、读中感悟。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小朋友听后说说指导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及时纠错正音,如:好奇、吭声、怎么、抬起头等。
4.学生默读课文,分别找出我和奶奶的画,并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例如我的画用三角标出,奶奶的.画用圆圈标出,小朋友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一标)。
5.同捉分角色练读对话,边读边体会我和奶奶说话时的情感。
6.指名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小朋友们仔细听,并好老师一起评一评:
(1)什么地方读得特别好,请他们再读读,为大家作示范;
(2)什么地方读得不够理想,也请他们再读读,让他们作改进。(邀请几对同桌来读,达到对教材充分熟悉的程度)。
三、入境悟情。
1.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情感。
(1)体会第一处重点句:
a.小朋友,当我问奶奶为什么她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时候,奶奶笑着告诉我:“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老师边说边出示文中插图1和奶奶的话)。
b.指名读这句话。
d.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注意奶奶说话时的表情。
e.小结:奶奶为了我和爸爸十分操劳,才有了这满头白发。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想?(小朋友充分想象,体验“我”当时的情感)。
(2)体会第二处重点句:
a.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及相关句子:
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
b.指名读句子,小朋友说说自己的体会。
c.指导读好这句话,可加进我说话时的动作,同时体会我的天真以及我对奶奶的关心。
2.演练整篇对话。
(1)小朋友,你们能像刚才一样,加上动作和表情把整篇对话演一演吗?
(2)先请小朋友分角色在小组里演一演,别忘了加上动作和表情,老师也参与表演。
(3)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比一比哪组表演得最棒。师生一起担当评委,并给优胜组颁发奖品。
3.小结:
奶奶对我充满疼爱,我对奶奶也无比关心,这种情感是多么感人啊!相信每个小朋友也能像文中的我一样孝敬奶奶、爷爷、爸爸、妈妈。
四、自主识字。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几个。读给同伴听听,告诉他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
2.出示自己认为难记的字,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帮助记忆。
3.媒体先后出示“怎”和“兴”的写法,学生仔细观察后,按笔顺先在书上描红,而后写在习字本上。
4.实物投影学生作业,学生观察并评价,最后达成共识:
(1)“怎”是上下结构的字,上窄下宽,横画间的距离要韵称。写“心”字底,关键是写好卧钩。
(2)“兴”是“八”字底,“八”字的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
5.剩下的字,请小朋友看清字形,记住笔顺,然后认认真真地写。每个字都先在书上描红,再在习字本上写两遍。
五、实践延伸。
小朋友,为了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再那么操劳,不再很早就生出白发,让我们回家后就帮着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吧!并且请小朋友以《我为**做家务》为题,向别人介绍你所做的事。
奶奶的白发的教案篇十
扩词。
让()()()。
抬()()()。
说说下面字的笔顺。
半怎。
让跟。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练习的形式,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本课学习的生字和偏旁,学生独立完练习。)。
1.自由读全文。
2.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句子读出来谈谈你的体会。
3.组织全班的朗读比赛。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分角色朗读。
4.读完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谈体会加深阅读的感受,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雪白雪白一半……一半……(爱)。
不再让奶奶操心。
对于这样一篇以“亲情”为基调的,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练习实际体会长辈对自己无私的.爱。让很多学生说一说平时在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自己做的事情,让学生从这些点点滴滴得小事中感受到长辈对自己不求回报的爱。同时引出练习里的“情深似海”、“恩重如山”两个成语,让学生看着字面意思想一想成语的含义,孩子们都能说得出来。
虽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他们的回答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生1:我妈妈整天为我操心,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妈妈每天都要耐心地把我作业本上写得不好的字擦掉,让我重写,经常会陪我很长时间。
生2:我在学校生病不舒服的时候,爸爸不管在哪里,只要一接到我的电话,总是很快地赶到学校,接我去看病。
生3:我的爷爷很关心我,爷爷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但是每天都来接我放学。
生4:我妈妈很为我操心,因为我成绩不好,妈妈把工作辞了,一心来照顾我,辅导我的学习。
生5:我们只要双休日到爷爷奶奶家,他们一定会做很多好吃的来招待我们。
……。
孩子们人小心不小,他们用自己灵动的心去纪录下生活中感动他们的点点滴滴,也许他们说的,现在还做不到,还会继续让很多人为他们操心,但只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他们也会让周围的人像课文中的奶奶一样,“操心并快乐着。
奶奶的白发的教案篇十一
1、学习9个生字,会写“怎”、“玩”和“会”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地朗读课文。
识字、写字。
讲授法。
ppt课件、生字卡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中的奶奶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读这一课题时要注意什么?(第二个“奶”字和“的”都读轻声;“白发”的“发”是多音字,应当读第四声)领读课题、ppt展示“发”字的多音字组词。
过渡:我们来读一读课文里的奶奶是什么样的,跟我们的奶奶一样吗?带着以下几个问题,用2分钟自由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出示读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有不明白的'地方应及时做好标记。
(3)标出自然段。
(4)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过渡: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2、出示生字,学会给生字组词。
(1)生字:指半给怎吗玩抬让会。
发吭傻跟望操抚。
(2)逐个学习:a.指名拼读生字。
b.全班拼读。
c.去掉拼音齐读生字。
(3)学习反馈(游戏环节):a.开火车(读生字)。
b.摘苹果(给生字组词)。
c.青蛙蹦蹦跳(读组词)。
过渡:经过一番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生字词的认识已是了如指掌!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师:听了大家的读书声。真是振奋人心!老师有两个问题想问大家。
(1)这是谁跟谁之间的对话?
(2)请把表示奶奶说的话用“____”画出来,表示“我’说的话用“﹏﹏﹏”画出来。
过渡:好学的同学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奶奶和“我”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别着急,我们下节课再深入学习课文。
1、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2、教学新偏旁。(“心”字底、“王”字旁、“人”字头)。
3、交流识字方法。(结构、部首、书写特点)。
4、你能想出方便记忆的识字顺口溜吗?
a.乍得心碎。b.王是元首。c.“云”上站一人。
5、组词。
6、师范写,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7、反馈写字情况。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我”
奶奶。
奶奶的白发的教案篇十二
1.老师板书“白发”,指名读。(相机为“发”正音)。
2.老师:你们见过谁有白发?(依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完善板书:奶奶的白发)。
3.指导读好课题。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小朋友听后说说指导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及时纠错正音,如:好奇、吭声、怎么、抬起头等。
4.学生默读课文,分别找出我和奶奶的画,并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例如我的画用三角标出,奶奶的画用圆圈标出,小朋友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一标)。
5.同捉分角色练读对话,边读边体会我和奶奶说话时的情感。
6.指名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小朋友们仔细听,并好老师一起评一评:
(1)什么地方读得特别好,请他们再读读,为大家作示范;
(2)什么地方读得不够理想,也请他们再读读,让他们作改进。(邀请几对同桌来读,达到对教材充分熟悉的`程度)。
1.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情感。
(1)体会第一处重点句:
a.小朋友,当我问奶奶为什么她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时候,奶奶笑着告诉我:“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老师边说边出示文中插图1和奶奶的话)。
b.指名读这句话。
d.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注意奶奶说话时的表情。
e.小结:奶奶为了我和爸爸十分操劳,才有了这满头白发。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想?(小朋友充分想象,体验“我”当时的情感)。
(2)体会第二处重点句:
a.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及相关句子:
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
b.指名读句子,小朋友说说自己的体会。
c.指导读好这句话,可加进我说话时的动作,同时体会我的天真以及我对奶奶的关心。
2.演练整篇对话。
(1)小朋友,你们能像刚才一样,加上动作和表情把整篇对话演一演吗?
(2)先请小朋友分角色在小组里演一演,别忘了加上动作和表情,老师也参与表演。
(3)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比一比哪组表演得最棒。师生一起担当评委,并给优胜组颁发奖品。
3.小结:
奶奶对我充满疼爱,我对奶奶也无比关心,这种情感是多么感人啊!相信每个小朋友也能像文中的我一样孝敬奶奶、爷爷、爸爸、妈妈。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几个。读给同伴听听,告诉他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
2.出示自己认为难记的字,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帮助记忆。
3.媒体先后出示“怎”和“兴”的写法,学生仔细观察后,按笔顺先在书上描红,而后写在习字本上。
4.实物投影学生作业,学生观察并评价,最后达成共识:
(1)“怎”是上下结构的字,上窄下宽,横画间的距离要韵称。写“心”字底,关键是写好卧钩。
(2)“兴”是“八”字底,“八”字的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
5.剩下的字,请小朋友看清字形,记住笔顺,然后认认真真地写。每个字都先在书上描红,再在习字本上写两遍。
小朋友,为了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再那么操劳,不再很早就生出白发,让我们回家后就帮着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吧!并且请小朋友以《我为xx做家务》为题,向别人介绍你所做的事。
奶奶的白发的教案篇十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8个生字,两和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新偏旁,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和劳累,懂得要尊敬长辈,不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准备:幻灯;小黑板;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力求读通每句话,长句子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找出不懂的地方,用记号表示出来。
2.学生装自由练读。
3.交流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指名读后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2)交流课文的朗读情况。
指名读纠正读音;齐读。
(3)男女生分段朗读课文。
(4)师范读课文,说说课文大致内容。
4.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
1.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
2.教学新偏旁。
怎:心字底。
兴:八字底,下“八”有什么区别?
3.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4.指导书写。
5.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和劳累,懂得要尊敬长辈,不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读词语。
2.读拼音,说出偏旁名称。
3.指读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2.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3.“雪白雪白”是什么意思?
(1)两个“雪白”强调了什么?
(2)指导说说“abab”的词语。
(3)依照“雪白雪白”填空。
我们的国旗()的。地上的小草()的。
田里的稻子()的。天空()的。
4.指导朗读。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其它同学用“---”线画出写奶奶的句子。有“~~~~~~~”画出写“我”的句子。
2.指名读写奶奶和“我”的句子。
3.(出示重点词句)“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的,一半是你给的。”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看图:奶奶说这话时表情上怎样?是在责怪爸爸和“我”吗?
(3)指导朗读。
4.听了奶奶的话,“我”为什么低头不说话?
5.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时候,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齐读第二自然段中的第5句话。
6.为了不让奶奶操心,“我”会怎样做呢?
7.指导朗读奶奶第二次说话和“我”的话。
8.奶奶听了“我”说的话,为什么会笑了?带着高兴的心情读最后一句话。
9.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0.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
2.说说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五.指导背诵。
1.(出示挂图)同时投影显示?
一天,奶奶---笑着对我说(),我低下了头(),奶奶说()?我抬头,望着---说()?奶奶(),笑了。
2.边看插图边看提示语练习背诵。
3.自背,同座位互背,齐背。
板书设计:
雪白雪白一半----一半-----。
不再让奶奶操心。
奶奶的白发的教案篇十四
知识和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相关的段落。
2.学会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读书,产生阅读的激情。
2.在想、述、演、议中内化语言的神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对策:图文结合来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挂图、实物投影。
修改:词语卡片。
一、复习检查。
修改:(出示词语卡片)指读词语。
开火车读,分小组读,齐读。
1、猜字谜。
(1)两点一撇在上方,长长一横住中央,下面“八”字底,一副高兴样。()。
(2)伙伴去掉一人,剩下多少。()。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奶奶笑着说:“这白发,()是你爸爸(),()是你()。
二、入境悟情。
1、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情感。
(1)体会第一处重点句:
a.小朋友,当我问奶奶为什么她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时候,奶奶笑着告诉我:“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老师边说边出示文中插图1和奶奶的话)。
b.指名读这句话。
修改:“雪白雪白”是什么意思?
两个“雪白”强调了什么?
指导说说“abab”型的词语。
仿照“雪白雪白”填空。(出示投影片)。
我们的国旗()的。地上的小草()的。
田里的稻子()的。天空()的.。
d.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注意奶奶说话时的表情。
修改:小结:奶奶为了我和爸爸十分操劳,才有了这满头白发。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想?(小朋友充分想象,体验“我”当时的情感)。
(2)体会第二处重点句。
a、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及相关句子:
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
b.指名读句子,小朋友说说自己的体会。
c.指导读好这句话,可加进我说话时的动作,同时体会我的天真以及我对奶奶的关心。
2、演练整篇对话。
(1)小朋友,你们能像刚才一样,加上动作和表情把整篇对话演一演吗?
(2)先请小朋友分角色在小组里演一演,别忘了加上动作和表情,老师也参与表演。
背诵指导。
1、提出背诵要求,各自练习背诵。
2、指名试背,请很快记住课文内容的小朋友谈谈记忆方法。
3、小结:要理清脉络,记住关键词语,反复诵读记忆。
修改:
1、(出示挂图)同时投影显示:
一天,奶奶……笑着对我说(),我低下了头(),奶奶说()?我抬起头,望着……说()?奶奶()笑了。
2、边看插图边看提示语练习背诵。
3、自背,同座位互背,抽背,齐背。
三、实践延伸。
小朋友,为了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再那么操劳,不再很早就生出白发,让我们回家后就帮着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吧!并且请小朋友以《我为**做家务》为题,向别人介绍你所做的事。
四、片段训练。
1、按要求写字。
写出三个带心字底的字:()()()。
写出三个带提手旁的字:()()()。
写出三个带足字旁的字:()()()。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这么怎么。
(1)我的书()会不见了呢?
(2)()多的书,我拿不动。
吗呢。
(1)你去过北京()?
(2)他在教室里干什么()?
写出反义词。
白——()远——()上——()。
低——()有——()难过——()。
板书设计:
孝敬老人。
让他们少操心。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475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