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池上教案(精选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8:48:17
古诗池上教案(精选21篇)
时间:2023-11-29 18:48:17     小编:温柔雨

教案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要素。教案的编写应注意到教学环境和资源的利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池上教案篇一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无论从诗句内容还是在学诗体验上,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另外结合教材图文并茂、诗句韵味优美适于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营造学诗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两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由背诗活动,营造学诗的氛围,实现自然过渡,相机板书课题。)

2、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本文两首诗的特点,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把观察与说话结合起来,感悟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对话平台

初读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指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紫”应读“平舌音”、“川”应读“翘舌音”;“瀑”由“三点水”加熟字“暴”组成、“炉”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火炉取暖。”的方法记忆等,教育要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

(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识字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为研读诗句,体会感情打下良好的铺垫。)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流、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及时巩固认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写字的水平和良好习惯。)

研读

1、自学诗句。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4、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尊重学习的学习主动权。启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

悟读

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

3、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或挂图,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说发现,说理解,说体验,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中,感悟诗句,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读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有趣经历。)

诵读

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朗朗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永恒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了语言积累,从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对话平台

回顾

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自读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

3、指读诗句。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如:“翠”读“平舌音”,“泊”读“bo不要发成be的音等。

(挖掘学生识字经验,引导主动识字。加强识字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多渠道识字的良好习惯。)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气,抓实抓好。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感悟

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

2、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

3、组内交流。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如:“含”“东吴”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创设情境,变“话”为画,有机地转化学习活动,在学生想画、说画、赏画、评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句的大意,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但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画画”不是活动的主体,只是理解诗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费过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偏离重点,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诵读

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

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

古诗池上教案篇二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并会默写。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诗人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提起母亲,一提起家乡,我们倍感亲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吟诵母亲和家乡的`诗句。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一)一读,初读全诗,了解诗意。

1.出示诗题,简介作者。

通过预习,你知道《泊船瓜洲》的作者是谁吗?

(1)这道诗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

(2)简介王安石的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宋代人,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地方官,后来两次担任宰相推行变法改革,是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再读全诗,读清字音,标画出生字。

3.指名读诗,纠正字音。

4.引导学生了解全诗的大意。

(1)知诗人:宋,王安石。

(2)解诗题:分析“泊”的含义。

(3)感知诗意:诗人船泊瓜洲,离钟山近在咫尺,却回不去,于是感叹吟诗,写他在月光下眺望江南,怀念家乡金陵。

5.小结学习方法:初读知诗意。

(二)二读,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1.诗人泊船瓜洲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他是怎样描写的?请读全诗,用“——”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画出寓有深情的词语。

2.抓住质疑处,运用多种方法解疑。

3.理解本诗的特色。

前两行看是写眼前景象,但在诗中却饱含深情。所乘之船就在瓜洲停靠,却不能回金陵去,可见诗人怀念家乡的感情是十分浓厚的。

4.小结学习方法:细读品诗句。

(三)三读,精读全诗,想象意境。

2.学生扮演诗人,讲述想象到的情景。

3.小结学习方法:精读想诗境。

(四)四读,品读全诗,领悟诗情。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情。

3.小结学习方法:品读悟诗情。

(五)五读,熟读全诗,练习背诵。

1.反复练习吟诵,注意音调、停顿,读出节奏韵味。

2.当堂练习背诵,并练习默写全诗。

3.小结学习方法:熟读能背诵。

三、总结全诗,扩展训练。

四、作业。

1.总结古诗五读法。

2.预习《游子吟》。

古诗池上教案篇三

《游山西村》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村的风光习俗,展现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图画。赞扬了农民的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3、理解关键词的意思,反复诵读。

4、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让学生课上易于观察,读懂诗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准备: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采用“古诗接龙”的`方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

二、学习《题西林壁》。

1、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你认为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可先让学生找出“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变化。

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3、结合学过的《画杨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组交流汇报。

三、变换角色、交流认识。

1、扮演苏轼,可问其他同学“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2、做一次采访者,可问苏轼“为什么写这首诗?”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同学和身边的事物呢?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四、学习《游山西村》。

1、陆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看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感受到农人纯朴、田家盛情,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2、你是通过那个字感受到农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五、用优美的语言具体描绘想象到的情景。

1、美酒加盛情让人沉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柳荫深深,鲜花簇簇让人迷恋;前行的路就在这美景之中。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陆游眼中的景色。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举例子说一说。

作业布置。

必做【同步达标】:

选做【创造实践】:

自己出一期手抄报。主题是:走进诗歌。

古诗池上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教学《静夜思》,学会生字,理解“疑、举、思”等字的意思。

2、背诵并默写《梅花》一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在古诗的学习中体会《静夜思》一诗中体现出来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简短谈话,引入课题。

1、齐读课题。

2、释题。

3、介绍诗人生平。

二、自由读《静夜思》。

1、学生字。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朗读特点。

3、读通诗句。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试读,评议。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3、跟录音读课文。

4、试读、评议。

四、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

2、学生试解。

3、教师补充更正。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第二句:疑:好象。好象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第三句:举:抬。抬头望见了明亮的月光。第四句:思:思念。低下头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4、连起来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五、背诵全诗,体会感情。

1、诗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为什么感觉像撒在地上的霜?

2、静夜是深夜,为什么深夜诗人还没睡?

3、诗人这样想念、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该怎么读出思乡之情呢?

4、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读。

5、背诵全诗歌。

六、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教学(梅花)学会诗中的5个生字,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读背全诗3体会梅花的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二、听课文录音。

三、理解诗义。

1、学习12两句。

2、正确朗读两句。说说带点字的意思:数凌。

3、说说两句的诗意“墙角边有几枝梅花,因为正毛着严寒独自开放”

4、学习34句。

5、正确读。

6、理解带点字“遥为。

暗”。

7、试说两句的诗的意思“远远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飘来。”

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五、指导背诵。

古诗池上教案篇五

1、能根据诗句,进行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课时。

1、听老师读古诗。

2、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1、让学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字或词。

2、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1、用自己的话说说“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2、练习背诵,默写课文。

3、听老师读古诗。

4、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4、让学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字或词。

5、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6、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1、用自己的话说说“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古诗池上教案篇六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生字卡片,词卡,录音机,磁带。

(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春天怎么样?

2.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看一看书,谁能读准确?

板书:春晓.村居(区分“春、村”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3.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1)加笔画、加偏旁组字。

自一首十一古古一居亡一忙因一烟口一知。

(2)换笔画,换部分组字。

读一诗对一树一村睡一眠闪一问一间一闻屋一居。

醒一醉亲一童外一处岁一多放一散。

4.读词语巩固读音。

两首古诗冬眠到处见闻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散步。

(三)正确流利的读古诗。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四)重点理解《春晓》,感悟意境,:

1.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唐代诗人:孟浩然)。

2.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根据学生质疑。

可适当引导:

(1)晓:是天刚亮的时候。“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2)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3)闻:就是听的意思。

(4)啼:就是叫的意思。

3.请学生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听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2)教师描述,引领大家读。

教师: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什么?

学生:春眠不觉晓。

教师:刚一醒,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叫声,声音真好听。

学生:处处闻啼鸟。

教师: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又被风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学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自由练习背诵。

(4)学做小诗人,到前面朗诵,教师为学生配上音乐。

(5)集体背诵。

(四)板书设计。

春晓村居。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找朋友。

诗chu村san。

首sh6u醉zui。

处shi散cui。

2.读一读,说一说。

诗诗人。

闻见闻。

古古往今来。

1.学习古诗《村居》,练习背诵。

2.指导写字。

3.学习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实物展台,生字卡片。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抽读生字卡,复习生字读音。

2.背诵《春晓》。

3.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谁已经背下来了,可以背给大家听。

(二)理解古诗。感恬·意境。

1.谁告诉大家这首《村居》是谁写的?(唐代诗人:高鼎)。

2.这首诗写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春天里,同学们放学后,一起放风筝的景象)。

3.古人管风筝叫什么?(纸鸢)。

4.颂读古诗,练习背诵。

(1)自己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跟读《春晓》有什么不一样?(停顿不一样,这首诗是在每行的第四个字后面稍作停顿)。

(2)同桌互相听读,鼓励学生边读边表演。

(3)上台背诵,展示。

(三)指导写字。

1.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要写好哪几个字?读一读。

古声多处知忙。

2.学生描字,说一说哪个字最难写?教师具体指导。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写时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写成一左一右。

处—强调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捺要拉长包住上面的笔画。

3.其余的字学生自己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利用实物展台评说。

古—横要写长稍鼓一些。

声: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边的口要写得稍低一些。

忙;强调“心笔顺:

(四)课后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亲手做个风筝放一放。

2.也可以将现成的风筝拿来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课外读背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与大家交流。

推荐:徐俯《春游湖》朱熹《春日》。

苏轼《春宵》韩愈《晚春》。

(五)板书设计。

春晓村居。

{六)课堂作业设计。

1.练习写好本课生字。

2.填空,再读一读。

(1)()()闻啼鸟。(3)花落()()少。

(2)夜来风雨()。(4)()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池上教案篇七

1.反复诵读并背诵二首古诗。

2.理解古诗主题及表达的感情。

3.学习诗作精巧的构思、新奇的比喻。

重点:理解诗的主题及思想感情。

难点:诗作精巧的构思、新奇的比喻。

一、自主学习。

1.王勃,字_______,_____代诗人,与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合称“____________”,作品有《_______________》,著名的散文是《_______________》。

代表了他诗歌方面的成就。

3.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天涯若比邻:_____________无为在歧路:_____________。

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

4.给下面诗句划分节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合作探索。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处,并勾勒出两处的地理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颌联诗人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急转,变为劝勉。作者不愿将伤感流露出来,因而心思急转。换了个话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颈联作者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用散文化的语言写出这两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联作者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不要在告别的岔路口像少男少女那样用手帕抹眼泪,免得让人笑话。

这是一首_________,表达了诗人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但全无世俗态。字里行间体现了一种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的胸怀,体现了高远的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二)已亥杂诗。

写作背景:诗人龚自珍生活在封建社会快要崩溃的时代。他渴望改革,写了许多文章,指出许多办法,但不被重视,被迫辞官回家。当时正值己亥年,在回家途中,他陆续写了315首绝句,回忆了他平生经历的哀乐,这些诗集结成册即为《己亥杂诗》。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

1.第一、二句抒写了作者辞官离京时的_________。“浩荡”修饰“离愁”写出了“离愁”_________。“白日斜”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增添了一种____________的感觉。诗人知道此次一别实际上就等于永远告别朝廷、告别仕途、告别京城,所以产生了一种永远离开仕途的______________之感。

2.第三、四句诗人移情于物,赞美落花、赞美新生命: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落花”“护花”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象征。诗人以花___________,表达了对_________________的执着追求。

3.陆游也曾以落花自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龚自珍的思想境界更显高远。

三、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这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比一比谁背得更快。

四、学(教)后收获。

古诗池上教案篇八

目标: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认识4个生字。

能力:背诵四首古诗。

情感: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诗境。

重点:朗读背诵四首古诗。

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教法:读中领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挂图、课件、资料。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读熟诗句:

1、读准字音。

2、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让学生体会怎样才是读诗,为下一步诵诗奠定基础。

三、读懂诗意:

1、让学生自己对照时候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在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

2、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要求学生把各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体会诗境: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在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语言描绘出来。

一、组织教学。

二、朗读抒情:

1、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

2、配乐朗读,在朗读中加深体会,获得审美感受。

3、在朗读中自然成熟。

三、欣赏解读: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诵读。

五、积累内化:

1、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背诵四首古诗。

2、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

板书:

晚日。

晚春江情寄友人远山晚景绮丽。

春草怀恋家乡。

望乡。

古诗池上教案篇九

同学们,你们非常喜欢古诗,也会背不少,不知大家是否熟悉这首诗。

1、自学会认字。(大声读,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读出“没”的两个读音)。

2、分组学习会写字。

(1)读准字音,分析字形。

(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如:编儿歌,画画,形象记忆等方法。

3、汇报分组学习情况,说说记住了哪几个字,是使用什么方法记忆的。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最难记。

5、针对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想办法解疑。

可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以下几个字。

舟:笔顺是。

君:强调第二笔横,要写长些,右边要出头。

渔: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鱼”。

粒:左右结构,左边米字旁,“米”作偏旁时捺变成点,右边是“立”。可联系字义与生活实际记忆。

者:第四笔撇要写长些。

1、学生看课后会写字表,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希望老师帮你写好哪个字。

3、通过重点指导“舟”的书写笔顺。请学生着重观察“皆”字的间架结构。

1、看音写词。

heiabudanuzheilii。

()()()()。

2、建立“我的词语库”,给本课会认字组词。看看哪个同学组的词最多,就评为“组词能手”,老师发给小奖状。

古诗池上教案篇十

课型:新授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读懂诗句。

2、体会诗人在江上行船的所见、所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的大概意思,并能体会诗句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幻灯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背诵几首古诗,朗读几句诗人李白写的诗句,说说自己学习古诗有什么感受。

2、导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喜爱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一次,他来到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的天门山,面对眼前的景物,产生了奇特的感受。他把这种感受写下来,这就是本课的第一首古诗。

3、出示诗题。

4、读题,试讲诗题,并说明自己是怎样知道诗题意思的。

二、自读自悟诗句的大概意思。

1、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要求把字音读准,练习有节奏的朗读。

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默读思考,整体感知诗句的大概意思。

(1)重点理解“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2)默读,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有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3)小组交流。

3、出示诗句,再请几个小组代表读一读,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点。

三、感情朗读。

1、指导朗读。

2、读过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再想一想,你的这种感受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四、练习朗读并熟读成诵。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2、指名背诵。

五、布置作业。

1、熟练的背诵《望天门山》。

2、把诗句默写在课文插图上。

3、课下自学李白的诗。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天门开。

碧水回。

青山出。

孤帆来。

教后记:教学这首诗,通过让学生看图片,学生真正理解了诗句,感受到了李白诗的豪放。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了解《题西林壁》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弄懂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内容。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题西林壁》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

教具准备: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背诵第一首古诗:《望天门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诗,板书:题西林壁。

1、用自己的话说题目的意思。介绍作者:苏轼。

2、出示投影片,读初《题西林壁》。

指名朗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指导学生借助注释逐句理解。

(1)同桌互相解释词句的意思。

(2)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着重指导以下词语:

岭,指连绵起伏的山岭。

峰,巍然耸立的险峰。

远近高低,讲诗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

2、指名学生讲解全诗大意。(庐山从正面看,是一道连绵起伏的山。

岭;从侧面看,是一道巍然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象。不认识庐山的真实面貌,那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原因是什么呢?

结合投影思考回答。

结合这句话体会它蕴含着一个什么道理呢?(讨论发言)。

(现实生活也是复杂的,如果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那也旧象身在庐山之中一样,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不可能全面的认识事物。

3、指导朗读。

4、学习生字。

(1)说说写“缘”字要注意什么。

(2)书写生字。

三、作业。

1、背诵《题西林壁》。

2、预习《三峡之秋》。

板书设计:横。

古诗池上教案篇十一

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创作。

1、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2、通过为古诗配画,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配画《咏柳》(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受。

1、老师这里有一首特别喜欢的'诗。(出示课件《咏柳》)。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3、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三、学生创作。

b、画面内容与诗中关键字相对应表达出诗的意境(2)着色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五、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绘画作品更棒。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歌词配画。

古诗池上教案篇十二

1、教学《静夜思》,学会生字,理解“疑、举、思”等字的意思。

2、背诵并默写《梅花》一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古诗的学习中体会《静夜思》一诗中体现出来的意境。

一、简短谈话,引入课题。

1、齐读课题。

2、释题。

3、介绍诗人生平。

二、自由读《静夜思》

1、学生字。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朗读特点。

3、读通诗句。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试读,评议。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3、跟录音读课文。

4、试读、评议。

四、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

2、学生试解。

3、教师补充更正。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第二句:疑:好象。好象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第三句:举:抬。抬头望见了明亮的月光。第四句:思:思念。低下头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4、连起来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五、背诵全诗,体会感情。

1、诗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为什么感觉像撒在地上的霜?

2、静夜是深夜,为什么深夜诗人还没睡?

3、诗人这样想念、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该怎么读出思乡之情呢?

4、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读。

5、背诵全诗歌。

六、总结。

1、教学(梅花)学会诗中的5个生字,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读背全诗3体会梅花的风格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一、启发谈话

二、听课文录音

三、理解诗义

1、学习12两句。

2、正确朗读两句。说说带点字的意思:数 凌

3、说说两句的诗意“墙角边有几枝梅花,因为正毛着严寒独自开放”

4、学习34句。

5、正确读。

6、理解带点字“遥 为 暗”。

7、试说两句的诗的意思“远远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飘来。”

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五、指导背诵。

古诗池上教案篇十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

3.能解释指定的诗句中带点词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4.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联系已知,理解这两首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能背诵。

2.掌握本诗中的生字。

3.能根据自己的已知,发挥充分的想象,理解这首诗。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绘山光水色的古诗,这两首诗都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瀑。

2、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四个山名。同学们有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老师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三个生字的音。

2、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那些词语不理解。

(讨论:“烟”这里指云雾。可以观察插图。山峰上经常云雾缭绕,太阳光照射在云雾上,就呈现出一种美丽的紫红色的'光彩,这就是“紫烟”。由于“紫烟”轻轻飘动,所以诗人说“生紫烟”。“生”,在这里就是发生,产生的意思。“生紫烟”就是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字用的特别好?说理由。

小结:这个“生”之用的特别好!他活生生地画出了香炉峰上的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让学生看图想象画面)也许香炉峰正是由此得名。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远远看去。水道,河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大河挂在山前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指导看图帮助学生理解、想象。

(这个“挂”字形象的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说明山势陡峭,水流得又急又快)。

3、读三、四行诗句。哪些词语还需要提出讨论?

(“飞流直下”写水流地飞泻。“三千尺”,不是一个确数,是一种夸张的写法。形容瀑布极长,挂的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样?引导想象,进入意境。

教师进一步引导想象:山是绿的挂在绿色总的瀑布是白色的,山顶紫色的雨雾缭绕,颜色多么绚丽夺目;再加上静止的山峰,飞流的瀑布,正是动静相配,这画面多么神奇!诗人看呀,看呀,看入了神,嫌这样的描写还不够尽意,又用一个“疑”字展开想象。

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疑是”是可能是的意思。“九天”是天的最高一层。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那个字用的最好?

(“落”与“挂”一样用的精巧。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落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阿!)。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这首诗通过“生”、“挂”、“飞”、“落”等词的形象描绘,不难看出,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的写法和奇特的想象,紧紧抓住山崖的陡峭,瀑布的湍急,云烟的缭绕等特点,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写出了庐山瀑布喷涌而初、倾泻直下的磅礴气势,从而给人以祖国山河壮美的感受。

6、诵读诗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1)让学生找出每行诗中应读重音或轻音的字。

(2)要求读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赞颂、热爱之情。

7、练习背诵。

五、指导书写。

“瀑”“疑”要写的左窄右宽。

“瀑”的右下方不是“水”

练习用钢笔描红这首诗的生字。

六、作业。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古诗池上教案篇十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古诗池上教案篇十五

一、复习设计说明: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文的学习是青少年了解民族传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的捷径。《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明确要求,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古今优秀诗文。本期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我进行了一些探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教学故诗的复习设计。

二、教学目标:

1、体会诗的'意境及作品风格。

2、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

3、学生作品——仿诗。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活动:

1、复习以前所学古诗词。

2、指生朗读或背诵所学古诗。

3、分类复习如写景、说理等类的古诗。

4、自主、合作、探究、赏析理解古诗的意思。

5、讨论、探究古诗词特点。

7、学生作品展示。

8、互评互改仿写古诗作品。

9、作业:默写制定古诗背诵篇目。

(二)学生活动:

1、复习以前所学古诗词。

2、指生朗读或背诵所学古诗。

3、分类复习如写景、说理等。

4、自主、合作、探究、赏析。

5、讨论、探究古诗词特点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7、学生作品展示。

8、互评互改仿写古诗作品。

9、作业:默写制定古诗背诵篇目。

四、教学反思。

古诗词很好的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有双重叠韵,有平仄相对,通过演唱,学生可以深切地感受汉语的那种节奏感、韵律感,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复习古诗词的教学目的:

1、继续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体悟纯文学艺术和流行文化互相融合的精妙,增强对诗歌艺术的亲和力。

2、通过古诗词的复习,学生做到:读一读,感受美;鉴赏美;看一看,理解美;写一写,创造美。

3、提高艺术鉴赏水平,积累古今诗词。

教学方法:吟诵——翻唱——仿写。

注重实践,注重体验。

本堂课复习目标设计的意图在于: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让学生体会诗情画意,吮吸文明智慧,激发自己创作诗歌的热情。让学生仿写古诗词,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造,从而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古诗池上教案篇十六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学生能借助注释了解诗文大意,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礼物,想不想看?(配乐《春节序曲》,播放关于春节的各种图片,如包饺子、贴春联、拜年等)。

2、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而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只用了28个字就把这么热闹的场面写出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元日》。(板书:元日齐读课题,解释“元”的含义)。

二、初读古诗,读准节奏,学习生字。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自读古诗。(出示自读要求:一、读准字音;二、读通句子;三、读准节奏。)。

2、指名读,师生评议,纠正字音。

3、再读,教师指导,划分朗读节奏。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教师范读。(“/”表示朗读时要短暂停顿)。

(2)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几个画面?(3个画面)。

4、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齐声读)。

(1)你知道为什么要放爆竹吗?(古人燃放爆竹是用来吓跑妖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宁。到了宋朝,人们用鞭炮替代了爆竹,但仍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他们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2)新年的鞭炮声告诉我们:旧的一年结束了,哪个字可以看出来?(除)。

5、看吧,天上的烟火、亮光,地上的红爆竹,那一刻,怎能不激动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1)齐读,用快乐、激动的心情朗读。

(2)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

(3)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场景吗?(如辞旧迎新、万象更新、喜气洋洋)。

6、生看画面,师描述:放完爆竹送走旧年,在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人迎着暖洋洋的春风,品尝新年的第一口酒!(课件出示:春风送暖入屠苏)。

(1)再读这句,哪一个字值得我们品味?(暖)说说你的理解。(爆竹声中辞旧迎新的快乐;喝了酒心里暖洋洋;小孩子长大了感到快乐,青年人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心里有了责任感,老年人非常幸福,健康长寿,心里高兴。)。

(2)再读诗句,读出你体会到的“暖”。

同学们,这是新年美好的第一天!初升的太阳把明亮耀眼的光辉洒向千家万户,人们都出门迎接朝阳。迎着红日,人们喜洋洋地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此时的场景给你怎样的感觉呢?(温暖的阳光,生活更有希望)。

7、课件出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指名读、齐读。(读出充满希望的感觉)。

(2)男女分组赛读。

(3)从“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古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在用新的桃符换下旧的桃符。)。

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串户,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同学们,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吧!

三、课堂延伸:交流春联。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春联。(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春联,全班齐读。

3、教师指导书写课后生字“旧、符”;生写,师评价并随机展示。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吗?(4月5日前后)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扫墓和踏青出游的日子。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一诗中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今天,让我们跟随诗人去看看吧。(板书:清明)。

2.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二、初读古诗,探究初成。

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读出韵味和节奏。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2)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

(3)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中的词语和诗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

三、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1、学习古诗第一句。(课件出示古诗1、2行)。

(1)指名朗读,学生评议,教师指导。

(2)课件出示重点词“清明、纷纷、欲断魂”的解释,并配相应图片。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4)指导朗读,读出诗句的意境。

2、学习古诗第二句。(课件出示古诗3、4行)。

(1)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想找人问问哪儿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2)想象当时的情景(雨纷纷,欲断魂,遥指,杏花村),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句的意境。

3、教师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

4、思考: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怀念逝世亲人)。

5、自由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6、学生小结学法:

解题目—知作者—释诗句—懂诗意—品诗味。

第三课时。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在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无尽的思念之情,诗人王维就写下了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课件简介诗人王维。

二、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1、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2)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

(3)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中的词语和诗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

2、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重阳节的资料,谁来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课件出示重阳节简介)。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课件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与诗句相对应的图片,读完这句诗你有什么感受?

(2)谈话过渡:诗人写这首诗时,正在长安谋取功名。身处举目无亲的“异乡”,每逢佳节,作客他乡的思乡怀亲之情,就更加强烈了。

(3)让我们带着思念之情来朗读吧!(男女读、小组读)。

2、课件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

(2)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佩戴着茱萸登高,遗憾的是唯独缺少了我一个人。)。

3、感受古诗的韵律:古诗文有一个特点,具有韵律美,我们可以通过停顿和重读把它表现出来。

课件小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齐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古诗。

四、记忆识字,书写指导。

1、课件出示会写字,学生自主识字。

2、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独”的部首是“犭”,“异”的上半部分是“巳”。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板书]。

元日春节热闹欢快。

清明清明节断魂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思亲、思乡。

本课三首古诗都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很强。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再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以不同的诵读方式去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交流读完古诗的感受,体会古诗的意境。

古诗池上教案篇十七

1、认识“客、何”等8个生字。会写“舟、乘”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热爱家乡,珍惜友情的真挚感情。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多元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诗题。

1、揭题。

师: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5课――古诗两首。请看第一首――《回乡偶书》(课件打开)。

二、自主学习,初解诗意。

1、(1)看课件,猜猜是什么诗。(从书法作品中认字、猜字激起学习汉字的兴趣)。

(2)再出示正楷的字体的《回乡偶书》。

(3)不会的字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集体汇报交流。

(1)个别读――正音――齐读。

(2)质疑――解疑,看插图理解“鬓毛衰”。

(3)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品析诗句深悟诗情。

读诗,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出爱家乡的感情?边读边品析。

1、你读这首诗时,头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出示“儿童笑问”这个课件,想象画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

四、熟读成诵,进入诗境。

1、指名读、分组读,教师指导读出感情。

2、配乐练习读。

3、你觉得能读好了,请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4、名读。学生评议。老师适时点拨。

5、你能不能很快背下来?背诵《回乡偶书》。

五、书写指导:音客。

客:中间不要写成“文”。

音:第二横写长写些,“日”字写方些。

六、拓展延伸,自学古诗。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有两首,我们学习了《回乡偶书》的第一首,体会作者眷恋家乡以及忧伤之情。老师这有第二首,同学们自学,细细体会作者又要抒发一种什么情怀。大家可借助字典和其他资料自学。(出示课件)。

《回乡偶书》第二首。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古诗池上教案篇十八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课件演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评价:(指名3个学生)。

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

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课件变红字“残阳、瑟瑟、可怜)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最爱动脑筋;产生问题能解决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问?大胆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你们看!(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1-2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你是结合第四句话读懂了“可怜”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的美?

评价:(指名3—4个学生)。

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

他描绘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给你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试试吗?

我听出你对这幅美景的喜爱——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

因为你能读懂,所以读出韵味来了。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古诗《鸟鸣涧》)。

一、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二、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三、总结拓展。

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我这里位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白居易《江楼月》……。

同学们,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

板书设计:

暮江吟鸟鸣涧。

残阳。

江边美静山中月夜。

古诗池上教案篇十九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

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山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强调“泛”“尽”的意思?

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绝句。

唐杜甫。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曾几。

心情变化。

古诗池上教案篇二十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古诗池上教案篇二十一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重点:认识字词、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意境。

:2课时。

第一课时。

1、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1、自由读题。(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1、师范读。(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1、指名拼读生字。(领读)。

(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自由记生字。

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舍—古读—诗对—树—村睡—眠。

闪—问—间—闻屋—居醒—醉亲—童外—处)。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一首儿歌冬眠到处见闻。

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散步。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

3、学生自由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1、指导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师范读。

自愿读。

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2、背诵古诗。(指名背、小组背、齐背、师生对背等。)。

1、口头扩词:

古声。

多处。

知忙。

2、书写生字“处、知、忙”。

3、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的笔顺,并逐一指导。

处:半包围结构,捺要拖长、“包住”。

知:左右结构,“口”在右边偏下。

忙;左右结构,“竖”要垂直且稍长。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班里开展一次放风筝活动。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48012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