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法,进而提升个人素质。有效的记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方法吗?以下是一些经典案例,供大家思考和参考。
综合说课稿篇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儿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为儿童青少年创造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空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他们每天在校的学习都和课桌椅密不可分,究竟每个学生应该坐多高的椅子合适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正不知不觉的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更丰富广泛的信息正通过网络,便捷的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
怎样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实际活动中,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好“实践”与“应用”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实践中信息技术对解决问题是有利的、有效的,逐步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增强信息意识。“我坐多高的椅子合适”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结合网络技术在学生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运用高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唤起学生关注自我、关注自身成长。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两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基础,能够有组织的开展小组研究活动,网络技术的使用对于他们也比较熟悉了,上网查找资料是学生经常使用的搜集信息的手段。但是,用米尺测量采集数据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的,需要老师的适当指导。综合以上几点我将活动的目标定为:1、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及运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米尺测量的方法及用计算机筛选数据的方法。3、引起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生长发育状况及热爱科学的情感。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选择适合的课椅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坐姿,减少防止近视和脊柱弯曲的发生。那么每个人究竟坐多高合适呢?活动开始首先我请两名同学坐讲台上的椅子,高个子坐矮椅子,矮个子坐高椅子,强烈的对比引起学生对椅子的关注,并展开讨论,长时间坐高矮不合适的椅子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得出容易疲劳和身体正常发育两个方面的影响,认识到椅子和我们的关系之密切和研究“我坐多高的椅子合适”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由此引出今天活动的课题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活动开始前首先请学生明确,课题中的“我”指的就是“自己”。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应该坐多高的椅子。因此,活动引发出查找相应标准的需要。用什么方式查找相应的资料呢?方式方法很多,首先由学生自由思考,提出自己查找的方式。此环节中我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查找的途径,有网络和文字资料,还可以咨询现场的老师。真正开始查找活动前先指导学生使用模拟网络,学生在了解了课堂上具备的资源后分组开展活动,有使用网络的、有翻阅文字资料的,学生需要大致的浏览全部信息,再针对活动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查找,筛选出哪些资料能够帮助解决今天的问题。本环节的设计突出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可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开展活动。每种方式中都包含了大量和椅子相关的信息,信息量之大需要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筛选,在筛选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对信息进行系统的思维加工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的意识。
通过学生的分析,最终筛选出两条不同的信息,这两条信息看上去似乎都能够解决问题,而且,真正能够更精确的解决问题的那条信息中还没有具体的答案,这样设计是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引起学生的辩论,说明自己的观点和支持这一信息的原因。学生需要通过比较与讨论进一步来确定能更精确的解决自己坐多高的椅子合适这个问题的依据,通过学生的辩论,最终得到统一意见,确定研究的依据:合适的椅高应略低于小腿一厘米左右(穿鞋)。确定研究依据后,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测量的标准,也就是从哪量到哪的问题。首先请学生思考,尝试解读标准的含义,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统一正确的测量标准。明确后,引导学生将标准迁移到实际的测量,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米尺进行实际测量。同学之间互相量一量,为了数据更精确,建议学生反复的多测量几次。培养学生细致、精益求精的态度。学生再根据标准里的内容,将测量到的数据减去一,计算出自己适合的椅高。将这个数据报给小组长,小组长操作电脑,打开excel表格将组内同学的数据按照序号输入表格。虽然最终的答案并不难得出,但由此而提升了学生在实践中思维的参与程度。
为使活动进一步深化,真正将课堂上的知识和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我又向学生提出了如何验证你们目前自己所坐的椅子是否合适的问题。学生自然的想到量一量椅子,参照测量示意图学生开始测量自己的椅子,有了前面测量的经验,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并且较准确的得到这次的数据,将活动推向深入。两个数据都得到后,学生只需要进行简单得比较就可以知道自己现在坐的椅子是否合适了。教师再利用电脑表格里的筛选功能,对符合条件的数据进行筛选,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了excel软件,学生体验了输入数据、集合数据、分析数据等一系列的计算机操作活动,通过比较、筛选又发现了一个现象,现场大部分学生坐的椅子不合适,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再次展开思考,讨论解决的策略和方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活动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今天整个研究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今天活动收获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途径和步骤。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活动更深入地开展,将今天收获的知识迁移到学习生活的其他方面,建议学生用今天研究问题的方法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拓展环节的设计旨在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活动中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希望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收获知识方法与技能的同时,真正的关注到自己,懂得恰当的使用计算机资源,尊重科学,学会合作。
综合说课稿篇二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执教的《发明的技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想发明》中的内容,是属于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中的一节方法指导课。下面,我针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做如下说明。
小发明活动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作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实很多学生都希望参与到小发明活动中来,但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所以本节课我的设计是引导学生探究适合学生发明创造的发明方法和技巧,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创造发明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能认真地把它学好。因此只有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来。由于这是一节方法指导课,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中间课,对比开题课的导入不是那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先让学生回顾知道了哪些发明方法,交流后老师的一句话“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适合我们发明创造的几种发明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因为前面学生已经了解到发明方法有好多种,到底哪几种是适合他们自己的,他们肯定想了解。
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的时候老师通过课件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交流它们都是根据什么发明创造出来的,总结出第一种发明方法——仿生法,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利用仿生法发明的物体,加深对仿生法的理解。在进行组合发明法的探究时我先以一个谜语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出示一些利用组合发明法发明的物体的图片,总结出第二种发明方法——组合发明法,在交流完生活中利用组合发明法发明的物体后让学生将老师提供的一些材料利用组合发明法进行组合发明,然后交流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学生提出创意还存在的缺点,然后经过小组的再次讨论找出缺点并进行改进;在探究缺点改进法时,交流完生活中利用缺点改进的物品后再次让小组合作找出生活中还存在缺点的物品进行改进,最后进行创意交流。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发明来源于生活,发明要有实用性,要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发明并不难,发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勤于动手就会有创新就会有发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互相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也得以提高,并且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创意存在的问题,在小组的合作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并且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自主性。
课的结束我让学生对这节课进行总结,谈收获。通过谈收获对本节课进行一个回顾、反馈。最后我用一句激励的话语:“这节综合实践课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创新的脚步没有停下来,让我们沿着这条发明之路继续走下去,相信将来的科学家、发明家一定会在我们班诞生!”这句话的目的是激励学生不断地进行发明创造,不要只限于课堂中的一点知识。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认识得以提高。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设计的简单说明,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综合说课稿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早期阅读《我要大公鸡》,活动来自于省编教材的中班主题活动。
1、说教材《微笑》是一个幼儿早期阅读故事,语言简练,讲述了胖胖想得到张伯母家的大公鸡就要答应张伯母的要求:收集五十张不同的邮票。最后,胖胖成功了。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了解实现愿望的`不同方法。但是,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要想实现愿望,都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
我选择这样的题材有两方面考虑:一是提升幼儿语言能力,二是通过阅读,使幼儿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明白要实现愿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选用合理的办法。。
2、说学情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将对幼儿今后语言的运用有很大的帮助。根据《纲要》所述,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阅读(早期阅读)四个方面。根据这四个方面,我对本班孩子的语言能力进行了评估,发现他们对文学作品欣赏较少,对早期阅读的兴趣还不明显。倾听能力进步最大,到了中班上学期,已逐渐转向有意识的倾听。表述能力最弱,对一些连贯性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困难。
当班上的孩子看到别的同伴带来一样有趣的玩具或自己没有的玩具或书本,就想占为己有。占有的方式也很野蛮:有的用抢,有的用打,有的用偷偷翻他人的书包,因此我选择了这节阅读课。通过阅读,使幼儿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明白要实现愿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选用合理的办法。
3、说目标根据中班幼儿的语言水平、年龄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知识目标:阅读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
能力目标:讨论实现愿望的不同办法。
情感目标: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感基调,感受达成心愿的快乐情绪。
学法。
1、说教法。
散文以情感熏陶为主,因此,我采用了讲述法:在优美的音乐辅助下,运用恰当的语言、语速、音量,完整讲述童话故事内容。直观演示法:运用优美的flash课件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陶冶美的情操。提问法:通过解释性提问、假设性提问等,鼓励幼儿积极动脑。
2、说学法。
观察、讨论、发现、表述,最后是操作练习,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3、说准备。
a、自制多媒体课件、优美的音乐。
b、可移动的音符、房子、信的卡片。
c、空白圆形卡片若干(男女颜色分开)、油画棒。
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展示玩具激发兴趣、阅读《我要大公鸡》、朋友共同分享三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教师出示漂亮的大公鸡玩具激发幼儿兴趣。
漂亮的物品大家都喜欢,运用一个玩具让大家开动脑筋--想得到要运用什么合理的办法?不仅激发了幼儿讨论问题的积极性,还让幼儿学会如何用合理的方法得到喜欢的东西。
1.提问:这是什么玩具?你想要吗?
只有一个,你想得到要用什么方法?
2.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选出合理的办法。
3.今大我请来一个和你们年龄相仿的朋友胖胖,他也有个动物朋友大公鸡。他拥有这个好朋友可是经过了一番努力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听听故事吧!
(二)阅读《我要大公鸡》。
给幼儿提供自己阅读的机会,很有必要。它可以让幼儿自主地去认读画面内容,在活动中获得有关的信息。阅读前提出适当的阅读要求,这一环节很重要,这样可以保证幼儿在一个安静地环境中阅读图书,还可以逐渐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阅读时没有声音。
(2)阅读时一页一页地翻看,学习按顺序自己阅读。
(3)看书时要像小学生一样身体坐正,眼睛注视图书使幼儿初步在幼儿自己阅读的基础上,采用分段理解并加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一页页地翻阅图书,利于幼儿了解故事发展的进程,正确理解画面的内容。
引导幼儿完整阅读,使幼儿对故事内容有个完整的概念。运用指读的方法能进一步吸引幼儿阅读的注意力。
(三)请幼儿拿出自己的玩具,和朋友共同分享最后一个环节运用了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玩具的方法,是故事内容的延伸。也继续帮助幼儿巩固了要想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要如何努力才能拥有,体验达成心愿的快乐情绪。
要求:拿出自己的玩具想想: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应该怎样得到?如何用合理的方法得到?引导幼儿继续巩固实现愿望的不同方法。
1、注重情感基调的渲染。
活动调动了幼儿的看、听、说、动等多种感官体验,来体验愿望实现带来的快乐。明白要实现愿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选用合理的办法。
2、注重多维游戏的互动。
这不是一节单纯的语言活动,在语言学习中,我加入了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体现了一种师幼交融、生生交融、物我交融的互动状态。
3、注重知识建架与撤架。
中班幼儿仿编短句是有难度的。在第一次仿编时,我提供了可移动的图片,给幼儿建立一个支架,幼儿根据图片里展现的内容仿编短句。多次练习之后我会撤掉框架,不提供图片而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生活经验仿编,体现了递进性,发展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4、体现了教育的多元和整合。
多元指的是语言、社会、艺术、科学领域的知识内容,这些领域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整合的,这使得活动更具综合性的特征。如在语言交流中传递关爱的社会性教育,在绘画中巩固语言的知识性学习,在音乐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舞蹈中交新朋友,体会微笑的力量。
综合说课稿篇四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关爱小鸟》。
本课题是属于综合实践活动中自然探索领域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从事有益的活动,研究解决或试图研究解决他们自己认为感兴趣、有价值的问题。其关键是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索,去经历,去感受。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活动本身。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感能力和认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对鸟类各种资源有所了解,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提炼子课题等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鸟意识和环保意识。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小鸟的情感,在活动中了解鸟类各种资源,以及小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爱鸟意识和环保意识,能对身边伤害小鸟的行为提出制止。
1.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使学生有话可说,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营造氛围。
2.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在与小鸟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到小鸟的可爱,构建一个真实互动的课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保护鸟类、保护环境的重要。
3.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只是担任主持人角色,在活动过程中适时调控。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1.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实现以小组活动方式为主,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体验、分享、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2.倡导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与学习兴趣,给学生表现自己,分享学习成果的机会。
活动一: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师:请同学们欣赏图片,谈感受;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鸟的世界,去关爱小鸟,保护小鸟。
同时板书课题:关爱小鸟。
活动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在我们这个地区,又生活着哪些鸟类呢?
2.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有哪些?
3.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学生通过对照活动单的独学、对学、群学提出了想研究的问题,并且根据选题要求筛选、提炼出了几个子课题。
活动三: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师:小主题与大主题的区别:
回顾本节课内容,如何关爱小鸟,进行思想教育。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环保小卫士的!
综合说课稿篇五
这是一本有趣的西方绘本,其中蕴含了许多对儿童发展有价值的东西。本教学活动把平常单一的语言活动多样化,试图在看图讲述和动手游戏的过程中扩展幼儿思维,引导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1、能理解画面表达的意思,并用语言进行描述交流。
2、能创造性的用绳子进行艺术创意。
3、喜欢分享阅读感受,有继续看书的欲望。
课件、绳子若干。
一、用看图讲述的形式,让幼儿用语言对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进行描述。
1、出示封面,通过教师提示引起幼儿兴趣。。
指导语: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你知道“克里克塔”是什么意思吗?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
2、出示图1,介绍主人公路易斯奶奶。
1)指导语: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位老太太,露易丝,这是露易丝奶奶,她的丈夫去世了,她一个人生活。但她有个儿子,在遥远的地方研究爬行动物。(通过幼儿对爬行动物的理解,扩大幼儿知识面)
2)你知道什么是爬行动物吗?猜一猜,老奶奶的儿子会研究什么爬行动物呢?
3、出示图2,介绍老奶奶的儿子和爬行动物。
指导语:现在知道老奶奶的儿子研究的是那种爬行动物了吧-----原来是蛇,蛇是爬行动物。
4、出示图3,讨论老奶奶怎么得到蛇的?(老师抛出问题,让幼儿找到答案,培养幼儿观察思考的能力)
1)指导语:你看到了什么?蛇是哪里来的?
2)指导语:(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打开的盒子)原来蛇是儿子寄信一样寄给老奶奶的。
3)指导语:老奶奶会怎样对待这条蛇呢?(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5、逐幅出示图4、5、6、7,观察老奶奶给蛇喂食、做床,织毛衣,蛇给来来拿书等。
1)指导语:老奶奶给蛇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猜猜是什么?
2)指导语:小蛇克里克塔逐渐长大会帮奶奶做事了,它会帮奶奶做什么事呢?
二、纸绳创意。(从幼儿多方面兴趣出发,增进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扩展幼儿思维)
1、出示图8,了解老奶奶的职业。
2、出示图9,请幼儿创造性的用纸绳进行数字造型。
三、设疑延续(设疑,下一步幼儿将自己的想象画出来在与小伙伴交流,激发幼儿继续看书的欲望,)
出示图10,指导语:图上的人是谁?小偷想来干什么呢?那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回去想一想,把后面发生的事情用画画的形式画出来,下一次我们继续看这本书后面的内容。
综合说课稿篇六
我校共有学生836名,每周5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课间活动就是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生活内容。
学生们课间有的稳坐教室看书;有的在教室里疯跑,有的在狭窄的楼道内打乒乓球,一度造成拥堵事件,有的在院子里追逐打闹浑身灰尘满头大汗,……由于学生年龄小、安全防范意识弱、是非判断能力差,这些活动往往让人十分担忧。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全校学生课间生活状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安排课间活动,有选择的向大家推荐几种既有趣、有意义,又健康安全的课间活动,因此我组织学生进行这次以“我的活动我做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
1、学生经历观察、调查、采访等活动,了解同学们课间活动的现状。
2、通过深入讨论分析知道各种课间活动的利弊,树立正确的课间活动认识。
3、不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愿望,提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和研究策略。
根据本次活动的特点,我设计了“主题提出、制定方案——信息收集——实践探究——成果展示”等四环节。并采取“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参与为辅,以活动为载体,问题为主线的组织活动方法。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课时安排:
1、确定主题
(1)谈话导入。
a、除了学习以外,你最喜欢哪些运动或游戏?
b、这些运动或游戏主要在什么时候进行?
c、校园最近比较流行什么游戏?
d、你对大家开展这些活动有什么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假发学生兴趣?
(2)提炼主题。
根据谈话进程提出若干个主题,经过全班讨论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
2、按照现有学习小组适当合并组成较大的小组,全班分成三组。小组名称根据小组成员的意愿自由命名。
3、指导编写活动方案。
在这一环节教师对活动时间安排、地点选择、活动准备、研究方法等方面加以一定的指导。执笔人员要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着手编拟方案。(课件出示)
第二阶段:课间观察、信息收集
课时安排:
第一部分 课间活动观察研究
1、课前活动:
发放课间活动观察记录表。(见课件)
教师提出要求:每人连续观察记录3天的不同地点的课间活动情况。学生可以独立或结伴进行。
2、小组汇总梳理。
(1)每个人把自己三天来观察记录表提交小组,进行分类统计。
(2)写出初步的观察记录报告。 (见课件)
教师提出问题
1、 这些活动安全吗?
2、在什么时间开展什么活动合适?
3、这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4、是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适合不同年级的学生?
学生根据最近的观察作答。
第二部分 问卷和采访
(1)学校的同学们对课间活动有什么看法?
(2)可以通过什么方法了解呢?
设计意图: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集思广益。探寻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a 问卷调查活动
(1)引导学生根据低、中、高年级设计不同的题目。
(2)编制题目。
(3)按照分工到各班进行问卷调查,并收回所有问卷调查表。
(4)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撰写报告。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汇总报告的文本格式:(见课件)
b采访活动
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写出采访计划。
2、引导学生根据低、中、高年级设计不同的采访题目。
3、编制采访话题。
4、按照分工到各班进行采访活动,并把采访结果记录下来。
5、对采访结果进行汇总,撰写报告。
教师指导写出采访报告文本格式(见课件)
第三阶段:实践探究、信息处理
课时安排:
教师组织学生对学生的观察、调查、采访等活动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1、各组汇报各项活动的情况。
2、小组之间进行补充、质疑、评价等。
3、师生互动交流。
预设话题:
a、你认为课间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b、课间活动的地点有讲究吗?
c、大家在课间都在进行什么活动?这些活动对我们都适合吗?
d、推荐几种有趣的、安全的、健康的活动给大家。
e、你能够给学校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f、你能给其他小组提出在研究课间活动中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4、小组讨论,围绕刚才的话题进行充分探究,为最终成果的形成做准备。
成果提示:
围绕课题每人制作一份手抄报;
每个小组根据小组研究的实际情况写出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
向学校分年级推荐几种大家喜欢的课间活动项目。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成果展示
课时安排:
1、成果展示
(1)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形成成果。
(2)各组展示小组中较好的成果,并进行汇报陈述。
(3)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或对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鼓励评价。
(4)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2、过程评价。
(1)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情况。
(2)也可以对小组中其他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
(3)填写活动过程评价表格。
3、教师总结本次研究活动。
综合说课稿篇七
阅读是个体精神对象化的过程,“个体精神对象化”不会凭空产生,具体的文本内容便是凭借。阅读中,只有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感知、触摸和揣摩、品味语言文字,才有可能与作者、与文本对话,共鸣,分享,才有可能使个体精神得以投射或提升。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用读、述、思、品、赏、写等感性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亲近文本,用心阅读,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生成体验,生成智慧和思想。
教材分析:
《天鹅的故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两个故事:一是两只天鹅互相依存,在暴风雪严寒的冬天,雄天鹅用双翼守护着受伤的雌天鹅,直到两只天鹅一起冻死,为了作为永久的纪念把它们制成了标本。另一个故事是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学生朗读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好材料,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得到情操的陶冶,受到做人的教育,意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根据新课标,让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反复体会、感悟,阅读时能品词、析句,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学情分析:
这是一片篇幅较长的文章,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阅读障碍,对于重点、难点较难把握,需要长文短教。而学生经过前一段的阅读训练,大多数能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这堂课也需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读、圈划中感悟文字,通过不同层次的读来实现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在反复的读、圈划中感悟文字,谈谈在不同要求的朗读时体会到的内容,并能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3、情感与态度: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受到爱鸟护鸟、保护生态的教育。
依据教材的特点,重难点确定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故事;感悟天鹅相依为命、互相依存、勇敢拼搏的精神,受到爱鸟护鸟、保护生态的教育。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在反复的读、圈划中感悟文字,通过不同层次的读来实现教学目标。
方法:三单元阅读教学法。
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质疑讨论,然后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拔,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感悟、诵读、练说。
在认知阅读环节中主要训练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归纳能力,并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做适当评价。
在理解阅读环节中,引导学生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在反复的读、圈划中感悟文字,促使课文内容的研讨更加深入。
拓展阅读环节中,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注意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积累的结合,并使学生受到爱鸟护鸟、保护生态的教育。
综合说课稿篇八
《动物怎样保护自己》是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是通过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观察、研究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并且能找出其有些动物相似的保护方法,归纳起来,并且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并能拓展延伸。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开展对动物的研究活动,引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广泛兴趣。
2、通过观察思考、查阅资料、小组研讨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合作创新的精神与能力。
3、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和生存而采用的一些自我保护方法,体验动物自我保护的奇妙,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1、活动重点。
本活动的重点是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查找资料,归纳总结出自己研究这类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学生可以上网,可以阅读书籍,可以互相询问,然后自由填写表格。学生自己获取资料,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必然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动难点。
对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进行归纳和分类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这一步我还是设计了表格,让学生对动物类似的保护方法进行分类、汇总,并总结到一起,然后小组同学给这种保护的方法起名字。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和小组同学共同商讨,发挥集体的智慧,在他们自己起名字、归类的活动中突破了本活动的难点。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活动开始时,我先播放几张幻灯片。第一张是变色龙在不同环境中的图片,让学生比较其中的相同与不同。学生能通过其形态和样子感觉到是同一种动物,这样引出变色龙通过变色保护自己的本领。然后我由出示枯叶碟和竹节虫的照片,学生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他们,学生通过细心的观察,从他们不易发现的触角和足判断出他们是小动物而不是植物。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渴望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然后我由让学生表演了一个《鸵鸟巧妙逃生》的小品,然后采访了“鸵鸟小姐”,让她说一说,她发现猎人后在做什么?通过学生的表演,让学生了解到鸵鸟保护自己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这时我让学生介绍他们了解到的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学生有的介绍,课前调查好的还展示了自己的调查表格,和自己资料的来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分组研究,资料共享。
从同学的汇报中,学生简单了解了动物自我保护的某些知识后,我说:“看来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还是水里游的,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在自然界更好的生存下来,他们保护自己的办法真是多了。现在我们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研究:“水世界”、“陆地动物”、“飞禽之家”和“昆虫家族”。你想研究哪类动物,就坐到哪排微机旁边。”这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由组合成小组。这时有的小组的学生人比较多,有的小组的人相对少些,但这并不影响学生的研究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只有在兴趣中才能学的更好。
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以后,我给每组的同学发了“动物自我保护方法”表格,让学生填写。鼓励学生通过相互交换资料、查找书籍或者上网的方式获取资料。为了避免学生盲目上网,我还给出了几个相关网站。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取资料,还可以和小组同学研讨,共同填写好表格。
学生在填写好表格后,进行汇报。这样通过学生的讲解,就将动物自我保护的有关知识教授给其他同学,变教师的讲解为学生的探索,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使他们的创造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同一时空自主的提取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汇报完毕后,我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相似之处,指导他们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时我又发第二张表格,让学生进行汇总归类,并让孩子自己给归纳的方法起名字。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这时,我并不要求学生归纳的和书上讲解的一样,只是锻炼学生的一种能力,并且懂得如何和其他同学合作、分工,发挥集体的力量。学生汇报时,对有新意的名称要即使给予鼓励,给他们成就感,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
小组学习,使每个学生动脑动手,拓宽思路,产生独自一人难以想到的新方法、新主意,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
3、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在活动要结束时,我说:“动物的这些方法也给了人类很多提示,你们想想战士在作战时怎样保护自己的?”这样,学生立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广泛的举例说明。将这种自我保护方法自然的由动物方面转移到人类的活动中。让学生知道,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生存。号召同学们也应该学习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让我们更健康的成长。然后我有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研究人类模仿这种方法进行了自我保护的方法。
本次活动的导入利用幻灯片出示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给动物自我保护方法做归纳和定义还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小组的合作学习,探讨研究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另外学生在课前就开始收集资料,课堂上又继续收集整理,这样提高了学生获取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一次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综合说课稿篇九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而破坏性地震会给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目前的教育现状可以看出,学生的成绩是第一位的,而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对孩子进行自护、自救方面的教育,还没有很好的落实在教育教学中。现在的学生,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任何事情都有父母包办代替,自理能力特别差,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更是束手无策,所以,汶川地震中才会使学生的伤亡人数占很大的比例,学生不能用已有的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所以本节课就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体会一下地震的应对措施,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用知识保护自己的生命。
根据这一教材编排的目的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目标是:
知识目标:
1、简单了解地震的形成。
2、了解地震发生前有什么预兆?
3、知道遇到地震我们应该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模拟自救活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避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德育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教学难点:形成地震的原因。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在“观察、查找地震的前兆、探究地震的形成、体验地震来临时的应对措施”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借助汶川地震这一人人关心的话题入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愿意用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让灾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用多媒体课件和扣人心弦的音乐,来拨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三)合作性
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与其他课程,如果学生不对本课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的话,就没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会使你的课堂事半功倍。
学生准备
1、在课前两个星期,安排每个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和地震相关的资料。
2、课前两天指导每个学习小组就地震的形成、地震前的预兆、以及地震来临时采取怎样的办法来保护自己三个问题细致研究,再次进行处理信息、整理资料,并填写身处环境不同、采取不同方法的调查表,做好汇报交流的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教师对学生研究的三个问题也要充分的查找资料,为灵活驾驭课堂做好充分准备。
一、导入新课
教学一开始,我就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汶川地震发生时的影片。让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看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地震与应对。
(这一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二、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
1、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利用两块木板(一块厚的,一块薄的),在教师的要求中 亲自实践,了解地震的形成。
2、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后,让小组成员根据教师的刚才的三个环节的实践,总结出自己的发现:
(1)折断厚的细木片用力大。
(2)折断薄的细木片声音响。
(3)这一现象与坚硬的地壳在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时造成断裂和移动的原理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时实验中时双手产生力量,而地震时是地球内部产生力量。
教师总结:地震是地球内部力量使坚硬的地壳产生断裂和移动而造成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希望同学们不要恐慌。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震的形成,感受地震带来的巨大威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正确对待地震。)
四、了解地震的危害
(本环节不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但是他是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才会激起学生了解地震前的预兆和保护自己的方法的欲望。)
五、了解地震前的预兆
让同学们汇报,你了解到的地震前的预兆,更好的避免灾难的发生。
1、通过汇报,教师总结:
地震异常的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2、以地下水异常和生物异常这两种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现象,所以我让学生做细致的了解。
如:(1)地下水异常包括哪些现象,并课件出示人们总结的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2)生物异常
主要让同学们了解动物反常的情形,通过人们总结的顺口溜了解地震前的预兆。
(此环节让学生提前预知地震预兆,减少灾难的发生。切实做到用学过的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
六、地震时的应对
这是本课的重点:为了避免汇报形式的单调,我将采取三个步骤来完成本环节的教学任务
1、亲身体验,评价中学习逃生方法。
每一个学习小组派一个学生出来参与。假如在这个课堂上忽然发生地震,你会选择什么地方躲避?并采取各种评价方式:本组同学评价、其他小组同学评价和请本小组的学生评价本小组代表的躲避方法是否合理。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参与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总结出首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在室内的逃生办法。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课前调查表中的不同环境下,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3、结合汶川地震中被埋压学生的逃生经验,学习逃生方法。
教师适时补充汶川地震中被埋人员表现勇敢的事例,感染通讯,让他们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
此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尝试、体验活动,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又很好地落实了本课的重点。
板书讲究简洁、明了,同时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本节课我只板书头脑冷静 灵活应对八个字,告诉学生逃生的方法。
地震与应对
头脑冷静 灵活应对
综合说课稿篇十
动画片以简洁明了、活泼可爱、夸张生动、充满幻想的特色,倍受人们喜爱。出示视频:
学生天天看且百看不厌,家长却出现担忧等问题。出示视频:害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形成近视眼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根据标准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与家长的担忧等,我们决定以《动画片》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上网查资料、调查、采访的研究方法。
(2)通过调查、采访、上网查资料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动画片的种类、制作方法、发展史,明白看动画片的利与弊,学会有选择,有目的地收看动画片。
2、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自主地上网查找、调查、采访,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在活动中锻炼口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目标
(1)在小组活动中,锻炼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体验到与他人交流,分享成果的快乐。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创新的科学意识。
两学期
本次说课,我重点说一说这次活动的实施过程,在说的过程中,我会插入一些视频,由于视频是学生拍的,不够专业,声音、图片不够清晰,请大家谅解。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动画片的热情。
2、通过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子课题,制作小组的活动方案。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确定研究的主题。
我首先播放不同种类的、学生们喜爱的动画片(出示视频),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通过商议,确定主题为《走进动画片》。(出示视频)
关注学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针对动画片,学生们提出自己感兴趣或想研究的子课题。(出示视频)
经过筛选、梳理,形成了子课题。(出示视频)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选择活动小组和信任的小组长,(出示视频)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制作活动方案相当困难,在实施中,我注重对活动方案进行方法指导和示范,并利用课件直观地解决填写中的困难。(出示视频)
在小组讨论制定活动方案时,教师不停地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出示视频)
学生经过互评、质疑、不断地修改,完善各小组的活动方案,使活动方案能有效地指导小组的活动。(出示视频)
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着手进行准备,打算开展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指导和实践,初步学会上网查找资料、问卷调查、采访的研究方法。、
2、小组合作整理,交流资料及汇报展示的内容和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自主性、过程性。要体现综合实践课程的特性,我充分关注学生的亲身实践,注重方法指导。
(1)活动开展落实,形式多样。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各小组成员踊跃地开展了活动:上网查找资料,采访、实地调查。通过跟从,我发现上网查找资料的同学做的很好。由于计算机的普通运用,上网查资料的同学在家长的帮助下,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请看种类组家长给自己孩子拍下留作纪念的视频。(出示视频)在小组汇报中,孩子们获得了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出示照片)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各小组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采访这一活动形式难住了孩子们,我决定以采访为主题开展一次方法指导课。
(2)活动前进行方法整体指导。
我首先播放一条石花电视台记者采访我校名师的视频,看了记者采访的过程后,小组展开了讨论,通过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出了采访方法。(出示视频)
各小组重新设计采访提纲,孩子们相互鼓劲,准备再一次采访。(出示视频)
制作组采访石花电视台工作人员(出示视频)。
通过电视台工作人员的介绍,学生们也想制作一部简短的动画片,通过我的指引,信息技术老师帮助学生实现了愿望。(出示照片)
(3)活动中进行方法个别指导。
利与弊小组从网上获取了看动画片的利与弊的资料,但还想了解身边人的真实看法,但不会制作调查问卷表,我对这一小组进行了个别指导。(出示视频)
学生拿着自己的调查问卷表向自己的同学、家长进行发放。(出示视频)
(4)活动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深入研究。
发展史组的同学从网上查找了从早期到现在的动画片的发展史,可谓是资料多多,个个沾沾自喜,自认为最先完成了任务。我发现这一问题后及时对他们进行了引导:从资料中你发现了什么?还打算研究些什么?最终学生们从资料中发现我国动画片衰落与鼎盛期,并查找出衰落的原因,打算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现给每一个学生。(出示视频)
(5)实地考查,注意安全。
喜爱动画片组的同学密切联系生活,想在生活中实地考查不同人群对动画片的喜爱程度,我大力支持学生们的想法。
外出前我对学生作重要强调:一是注意小组成员的人身安全,二是活动过程中要文明有礼貌,三是可以请家长指导老师跟从。
学生们走进了社区、家属楼,询问了不同年龄的人喜不喜欢看动画片;学生们走进了服装店、商场,发现了很多动画片商品,并拍下了很多图片,收集了很多动画片商品。(出示视频)
(6)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反思。
利与弊小组的同学通过上网查找,调查问卷等收集了很多看动画片的利与弊的资料,在小组汇报中出现了分歧,通过指导,学生准备开一个小小辩论会。(出示视频)
通过辩论,得出了看动画片不仅有利也有弊,要有选择地看。小组通过商量,要让全校的同学都明白自己亲身体验的道理,决定以《倡仪书》的形式进行宣传。
在这一活动中,小组成员刘伯奕参予了整个活动,得出了自己看动画片的真实感受。(出示视频)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群策群力,把文字资料收集成册,图片、视频资料存于电脑中,并开始策划汇报的内容、形成及小组成员的分工。
活动目标
1、各小组选择多种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做到表达流畅,自然大方。
2、当其他小组汇报时,能做到耐心倾听,学生欣赏、评价。
这次成果展示活动形式多样,生动逼真。请看各小组精彩部分回放。
种类组:让学生欣赏了不同种类的动画片,并进行了有奖回答。(出示视频)
发展史组:展示了小组成员制作的手抄报 。
制作组:展示了自制的简单动画片。
喜爱动画片组:展示收集得动画片“商品”,精彩的模仿秀。
利与弊小组:致家长的一封信,解决了家长的担忧。倡议书让全校学生明白要合理看动画片。
第四阶段 总结评价阶段
活动目标
1、通过评比最佳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评比最佳队员,培养学生相互欣赏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3、通过活动延伸,激发学生不断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热情。
我们开展了评选最佳小组。(出示视频)
评选最佳个人。(出示视频)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和老师的综合评价,我们最终评出了两个最佳小组和3名最佳队员。
学生自我评价:(出示视频)
家长评价:(出示视频)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选择主题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要当好学生的指导者。
3、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也存在着不少困惑。
在活动中,由于学生人数多,不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在活动中,由于安全问题,教师不能充分放手,限制了部分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在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并把理论运用于教学中。同时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宣传,让综合实践课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会开展的更加生动、活跃。
综合说课稿篇十一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包饺子》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说明: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诞生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三条线索,把握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设计了这堂充分体现劳动技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综合实践课的真实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课的设计中,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
本节课我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准备阶段,第二课时是动手包饺子、品尝饺子,主要活动是通过小组合作擀皮、包饺子,创作饺子作品,分享劳动成果并谈感受。
1、通过包饺子,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利用饺子的不同形状进行综合构思、合理拼配、组成创意饺子作品。
3、通过活动加深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4、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应用和想象力的发挥完成饺子作品,体会学会包饺子的乐趣。
5、通过小组分享劳动成果、畅谈感受体会劳动的不易和喜悦。
6、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掌握包饺子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难点:掌握擀饺子皮和包饺子的技巧。
2、教师带领学生去菜市场买菜和肉,并指导学生拣菜、洗菜、切菜。
3、教师辅导学生和面、拌馅。
4、学生向父母学习包饺子。
我通过启发引导、操作演示、分解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步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喜洋洋》乐曲,并出示一幅饺子图,借机道出:除夕之夜,爆竹声声,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象征团员的饺子,真是温馨、幸福。今天,大家想不想学学包饺子?接着,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谈谈包饺子的工序,随即板书四大步骤: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
(设计意图:伴随着快乐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话语,一下字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包饺子的工作室,使每一位同学都成了小小饺子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畅谈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包饺子的工序,更为包饺子打好了基础。)
(二)掌握方法 提升创新
由于课前和面、拌馅的工作已经就绪,所以我将擀皮、包饺子的方法作为重点讲授:
1、学会擀皮 掌握包法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了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图片,让学生看图并联系生活分别说说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即把和好的面揉成一个个小面团,再用力搓成直径约3—4厘米的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小圆柱体,撒上面粉、压平,用擀面杖擀成圆而薄的饼。这样,一个饺皮就擀成了。包时,将饺皮放在手心,在饺皮中间放上饺馅,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将饺皮对折后捏合。
(设计理念:实践是理论的指导,为了更好的掌握包饺子的方法,我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图片,代替了枯燥、生硬的说教。)
2、总结注意事项
根据以往包饺子的经验,我先让学生谈谈擀皮和包饺子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在大屏幕上总结出注意事项让学生齐读领悟。
(设计理念: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学生集体的智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包饺子方法。)
3、激活灵感 引发创新
为了能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增强创作饺子的欲望,我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形状独特、样子逼真的饺子图,有三菱饺子、鱼饺、葵花饺、蛤蜊饺,学生欣赏着一幅幅饺子作品图,口中连连称赞,不停的发出惊讶感叹之声,脸上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神情。我趁热打铁,展开包饺子比赛。学生在包的同时,我巡视、指导、协助学生完成。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会有好的作品。多种多样的饺子图为激发学生灵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在借鉴的基础上经过我的提示,再通过进一步加工、改进、推陈出新,包出了有自己创意的饺子。)
(三)作品展示 体验成功
利用投影将各小组的饺子作品向全班展示,并由小组长向大家介绍饺子的形状,拼出的图案、作品的名称。有的组拼出一盘开口笑饺子,有的组为作品起名葵花朵朵开,还有的饺子作品被命名为五谷丰登。饺子作品既有创意又有深刻含义。我对学生的劳动成果我分别给予充分肯定。如对第一组的饺子作品我是这样评价的:“瞧,你们的作品既有借鉴,又有创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你们真是活学活用啊。”
学生看着一盘盘来亲手做的饺子作品,更是兴高采烈。最后大家一致推举出最佳创意奖的获得者。此时,同学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激动。
(设计理念:本环节中,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做,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集思广益,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
(四)品尝成果 畅谈感受
学生看着这一盘盘自己包的饺子垂涎三尺,当我宣布把饺子下锅时,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品尝着香味四溢的饺子,心中更有一番感慨。借此,我抓住机会,让学生畅谈感受。有的说:“原来包饺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以后可要在劳动技能方面多锻炼。”有的说:“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就是比平时香,我心里真是太高兴了。”还有的说:“通过活动,我明白了收获是要付出代价的,劳动最光荣。”还有的说:“包饺子是一件高兴的事,尽管辛苦,但苦中更多的是甜。”课堂中满是学生饱含深情的话语。
(设计理念:学生的情感在此升华,让本次活动的意义在此沉淀。)
(五)提出希望 延伸活动
在学生说出活动感受的基础上,我又营造了一个师生沟通的机会。“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掌握了一种劳动技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多动手、勤动脑、争取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设计理念:此时此刻,活动止,但行动不止。简单的总结,不但给学生有明确的生活指向,更有利于以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综合说课稿篇十二
“综合实践”这一课程的设置能使学生通过综合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并使这种兴趣与精神转化成持久的情感与态度。“综合实践”学习领域的总体特征为拓展性、探索性、创造性,因此学习内容的开发与课题的设定都体现这一特征。《走进花的世界》一课的教学研究即由此而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对自然、社会的认识,能从自己周围的生活和自身的经验中获得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逐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围绕“花”这一主题,以丰富、多样、开放的内容文字、学生活动场面等,揭示了“综合实践”学习领域的主要教学要求和线索。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感官对花卉进行观察,了解一些花卉的基本知识(包括种类、特点、作用。)而且通过本次活动,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主体参与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自然界奇妙的事物和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新知、与他人合作、主动探究、积极参与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调查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将为大家展示的是我和我校的四年二班学生共同完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花与我们的生活》成果汇报展示课.从活动过程的设计来看,本次活动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会实践调查研究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
下面就整个活动作具体说明:
《花与我们的生活》的这个研究主题,仔细研究后我认为以自然界常见的花卉为活动对象,设计观察、调查访问、交流、实践、活动、延伸等活动,我个人认为综合实践课的设立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科技、科学知识,研究得多么深,而是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身心、能力得到提高才是目的。所以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点,添加了颂花、成果展示、实践等活动,开展一系列探究花卉的活动,并努力做到学科整合,集常识、语文、信息技术、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为一体,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这个主题我是分为四个阶段来完成的,分别是导入激趣、调查整理、汇报展示、扩展延伸。
1、作为教师都知道导入环节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综合实践课更是要通过本环节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所以我的导入课是选择在学校的电脑室来完成,首先我先为学生提供了中国十大名花的图片,(出示幻灯片)从视觉上来调动学生,果然让他们发出了美的惊叹,接着通过学生的调查,蓦然发现原来生活中平常的花并不平常,自己对花的了解很少,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探究热情,最后再让他们自己利用网络搜索和花有关的内容,为确定小的研究主题埋下伏笔,学生从网上和身边生活中来进行搜索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他们基本上是从花的种类、花的作用、花的特点、观赏之外的作用、甚至是颂花等几个方面进行汇报的,这也与我提前的预想基本一致,分组工作较顺利地完成,但是通过这种形式我也发现大多数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不强,必须在老师或少数同学的帮助下才能完成搜索任务,这一点也是今后让学生锻炼加强的地方。
2、上过综合实践课的老师都知道调查整理这一阶段的实施是决定了是否会产生有效的研究成果的重要环节,但他也是最难开展的环节,学生的研究方向过散,也不太会整理搜集来的资料,作为老师大多身兼其他学科,也没有很多的精力进行细致指导它,我只能利用课上时间一个一个小组来指导,没有指导的同学可以在本组独立研究或先写其他学科的作业。通过这样的作法学生的研究方向性更明确,资料更符合本组的汇报主题,老师也能及时的了解每个组的情况,给予知识上、技术上、资料交流共享上、以及汇报形式上最适当的帮助。另外,在指导中我发现学生在为汇报做准备时采用的方式多是口头读资料,所以我在课上反复强调汇报的形式是要把你的资料生动的表现出来,让同学们感兴趣乐于接受才行。
3、在汇报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欣赏各种花卉的图片,讲讲花的名字和有关花的故事来增加学生对花的感性认识,引发了学生爱花之情和对花的了解。通过大量的搜集调查,让学生掌握了有关花的知识,从而也为学生的学习氛围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融入了花的海洋、花的世界给人以视觉美感,使学生得到了美的熏陶和感染。
1、上课的过程还比较蒙胧,现在在探索阶段,所以上课的尺度不能很好把握,不知道这个主题的学习需要几课时,虽说自己可以放宽,但总不能看到学生没全部学好,又多一课时,这样下来,其他的主题就不能进行教学,紧张的三周下来就不能把所有主题学完。怎样分配这个尺度,一个学期制定几个主题比较合适?还得继续尝试。
2、在学生调查研究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有些吃力,需要教师给与很大的帮助。
虽然问题还存在,但我们已经看到可喜的一面,通过整合,学生的观点已经慢慢在改变,而且学生确实学到很多东西,知识点非常丰富,用“开心快乐”一词来形容学生学习一个个有趣的主题的心情,已经理所当然了。主题学习的千变万化,确实能抓住儿童的好奇心。
综合说课稿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寻访永州八景成果展示课。(出示课件)
永州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隋代以前称为零陵,为湖南四大古郡之一。境内因潇水、湘水汇流,自古又称潇湘。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和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和历史文化于一身。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十年,写下了《永州八记》等千古名篇。从此,永州便成为后人寻幽访古、旅游观光的佳处。学生通过寻访永州八景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永州文化,深切地感受家乡永州的神奇魅力。
这堂成果展示课我将从教学理念、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教法学法、教学反思等方面向大家进行汇报。
(出示课件)本堂课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创设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开放性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我所教的五年级九班的孩子们,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活跃,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在生活中乐于探索,在学习中乐于合作。但是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合作中充满热情,却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这节课在目标的确定和方法的指导方面,我尽量与孩子们多沟通,引导他们选出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孩子们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永州八景,关注永州的历史和文化,并为本堂成果展示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来体现。(出示课件)
知识目标:
通过对永州八景相关资料的查找、整理与展示,了解永州八景的具体位置、历史故事及现状。
能力目标:
一是在活动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是学会在活动中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
情感目标:
一是通过交流、汇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形成保护家乡景点,建设家乡的意识;
二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三是形成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
本节课内容是研究性学习的后期结题阶段,通过成果的展示和交流,一是可以体现课题研究的价值,使课题组成员享受成功的体验;二是可以实现研究成果共享;三是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和学会欣赏别人的机会。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出示课件)是让学生通过成果展示更加热爱家乡,同时引起社会对家乡文化的关注,而难点则是指导学生运用各种形式进行合作,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在活动开始之前,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孩子们上报的内容确定汇报次序。其次,每组编写好汇报提纲。最后由各组自主确定主讲人。
这节活动展示课的基本思路是(出示课件):“吟诗文赞永州”—— “观图画识永州”;——“同畅游赏永州”——“齐保护建永州”。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紧扣教学目标,每个环节都注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积极、和谐、快乐的互动中完成这堂课。本堂课我的讲解不超过15分钟,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活动展示。
接下来,请随我走入课堂。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这是宋代诗人陆游赞美永州的著名诗句。有人说,走进永州,如同走进一条多姿多彩的文化长廊。永州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历代文人都曾写下许多赞美永州的诗文。诗文组的孩子们被一首首优美的诗和一篇篇生动的文章吸引了,决定在“吟诗文赞永州”这一环节,以诗歌朗诵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通过诗歌朗诵这一形式,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激发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永州文化的初步了解。孩子们的表现多精彩,请看。(出示课件)
在“观图画识永州”这一环节中,图片组的孩子们在诗的氛围中准备为我们呈现一组精美的图片,感受永州八景的旖旎风光。(出示课件)孩子们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搜集到永州八景的图片,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会了制作ppt课件,小组同学分景点进行图片展示和简短的介绍,并展示了他们实地考察拍到的图片和采访的录音资料,孩子们还把实地考察过程发生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合作的乐趣在这一组得到充分体现。
此时,我很感动,感动于孩子们的认真和执着,这点点滴滴都是他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所以,我们才有机会追随着古人的遗迹,徜徉于如诗如画的锦绣潇湘之中。
第三个环节“同畅游赏永州”。导游组的孩子们首先统计好调查问卷,从问卷中获得了相关信息,他们认为永州八景作为旅游资源,可以宣传,值得开发。于是,孩子们在展示前针对自己喜欢的景点准备了导游词。在汇报交流课上,组员们扮演小导游的角色,推荐了几个值得一去的景点。这种汇报形式很新颖,既训练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令所有同学都跃跃欲试。(出示课件,教学实录)
一段段精彩的讲解,让大家不禁喜欢上了这些小导游。我的内心也被激起层层涟漪。永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同时也有令我们深感痛心的地方。行动组的孩子们用其独特的眼光和行动,告诉我们身为永州人应该怎样保护八景,如何把文化传承下去。
在“齐保护建永州”这一环节中,行动组的孩子们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分工合作,办了一期以永州八景为主题的手抄报,并写下了一篇《回龙塔的自述》控诉人们对文物的破坏,组员们对于保护永州八景,给区政府的领导写了建议书,并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号召同学们为保护和宣传永州八景出一份力。一起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出示课件)
孩子们的想法那么独特,多么富有创造力啊!
最后,针对孩子们活动中的展示,我将他们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制作了课件进行播放,让孩子们分享活动体验,获得小小的成就感,激励他们更有信心地继续开展活动,并鼓励孩子们提出新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诗文组的同学想把搜集到的一些经典诗文背下来,并建议老师把其中的几首教给全班同学。图片组的同学想把他们拍摄到的图片进行整理,在学校进行展出。行动组的同学关注时事动态,他们了解到10月27日,省旅游局的领导对永州八景中的回龙塔、萍岛、愚溪进行了考察。孩子们认为应该要把永州八景及永州文化推向社会,吸收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行动中来。而导游组的同学跟老师建议,通过建立博客或者专题网页将永州八景这一寻访活动继续开展下去,可以根据八景的地理位置,设计最佳的旅游路线图,为游客“永州八景一日游” 提供方便。孩子们这些新奇的想法在课堂上擦出智慧的火花,让我非常惊讶。同时,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态度,让我深深地感动,我为孩子们鼓掌,为孩子们喝彩。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也收获了许多:
1、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入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区实践、探究,自主学习,通过亲身实践获得了直接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
2、欣赏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将活动中的体验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出来,始终把自己定格为一名观众,把主体空间留给学生。
3、学校、社会、家长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持与参与,保障了活动有序地开展。
永州是一本书,期待您的翻阅;永州是一幅画,期待您的欣赏;美丽的永州,期待您为她揭开神秘的面纱。(出示课件)永州欢迎您!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综合说课稿篇十四
下面我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园广播站》这一主题活动的活动成果展示阶段的说课。
首先,我介绍一下这个主题的活动背景:校园广播站是广大师生选择学习、娱乐,以及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电波在校园生活学习中做出积极的影响,同时让学生的能力特长有所展示。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个节目,广播站的内容丰富多彩,每天的十分钟广播节目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如何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利用学校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比较出色地完成广播任务呢?以更好地为学校的广播站出谋献策呢?于是《校园广播站》的活动主题就产生了。
1、知识目标:通过采访了解校园里各种与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有关的事件和趣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组织、合作能力和语言组织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校园,关心集体的感情。
三、说b教法学法
1、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在学习本课时,学生通过观察、采访、体验,学会策划一次广播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也感受到了广播给大家带来的乐趣,自己从中也得到了乐趣。从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自主性
综合实践的实施要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课的学习,教师以校园广播这个学生每日所熟悉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生体验广播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和优美的音乐,来拨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3、合作性
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和其他课程不同,如果学生不对本课内容作好充分准备的话,就没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会使你的课堂事半功倍。
1、学生准备:
采访校园广播站负责人,了解广播站的基本操作方法,收集校园各种的信息并进行整理、运用,写出初步的设计思路。
2、教师准备:
(1)搜集精彩广播片段;
(2)拍摄学生收集信息的不同途径的照片;
(3)制作课件。
1、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共同参与《校园广播站》。(师板书)
2、回顾上阶段的活动,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并加以说明,然后让学生说说对于广播有什么初步的了解。(这一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同时也对前阶段的活动再一次进行梳理,真正进入到广播员这个角色中。)
3、小组讨论,确定广播内容。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小组确定的主题及搜集的材料,进一步修改广播内容。(小组合作)
(2)、在模拟广播之前,请同学把好的建议和意见提出来和大家共享。
(3)、通过听录音,提醒学生在播音时的注意事项。
(本环节是个关键环节,只有学生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在对广播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出色地完成接下去的广播任务,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体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小组合作,完成广播任务。
教师首先创设情境,然后由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回报,其他成员配合。
并集体讨论,畅谈收获。
(此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尝试、体验活动,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又很好地落实了本课的重点。学生真正体验到作为一名广播员的辛苦和重要性,也感受到广播带给我们的乐趣。)
5、畅谈活动感受,填写收获卡,交流收获卡。
(每一次体验活动学生都会有所收获,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取长补短,既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种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6、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少,收获也不小。校园广播使我们的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的道德品质有很好的转机,让我们的学习渠道多了起来。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门校园广播将会给我们的校园增添更多光彩!
7、活动的拓展和延伸:
请同学们结合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以《我爱校园广播站》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得与失。并积极向学校广播站投稿。
总体来说,本方案的设计,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通过媒体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综合说课稿篇十五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和孩子们一起开发的主题是“聚焦全民健身热”,这个资源包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说明、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以及教学课件等。
下面我来具体介绍一下“聚焦全民健身热”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本节课是展示活动阶段的一节成果展示课,以子课题组汇报展示为主,通过多种手段展示活动成果,展示自我,体会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本节课也是我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点探索和体验。
从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而言。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他们已会提出自己感兴题的问题,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查找资料,获取信息。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问题的方法及策略,与人交往能力、对事物的简单规划能力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需要在有效的活动中逐步提高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1、与小组同学合作,为实践成果选择恰当的展示形式,会用报告、录像、统计图、调查表等方式组织成果展示。
2、在成果展示时,具有收集他人反馈意见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成果展示时,会倾听他人的发言,能适时进行评价、提问或补充。
4、在交流展示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增强健身意识。
4、评价任务设计。
5、主要教学流程:
回顾导入约5分钟,分组展示约25分钟,发展提升约10分钟。下面我来具体介绍。
因为前面学生已经有了“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流评价活动”的体验,所以这里我只是简单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后面分组展示的环节。
第二个环节:课前我与各组小组长进行了沟通,对他们的展示形式做到心中有数,并给予了一些建议和帮助,我们具体来看:健身年龄调查小组的同学随机采访了200人,采用分年龄段的方法,用形象的统计图为我们展示了他们的调查结果。并从网络上查找到20xx年的健身年龄结构,也制作成统计图。最后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让我们直观地看出参与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年轻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二为一,进行对比分析,是我给他们的一点建议。我感觉这样处理,可以让大家更清晰地看出比之原来,健身队伍的壮大和队伍的年轻化状态,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秘这种现象形成原因的热情和兴趣。
这是我协助他们制作的统计图。
健身原因探访小组的同学为我们呈现了他们精心录制的三段视频: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分别畅谈了自己参加健身的原因,最后由学生自己分析汇总。
【设计意图】其实退休老人参加健身,从很早以前就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我们现在流行的健身热最大看点是参加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越来越多,这说明人们的健身意识增强了。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通过对年轻人及中年人的采访,我们将触摸到答案的本质。
健身方式调查小组的展示形式可谓灵活多样,他们首先用图片的形式展示了人们喜爱的健身方式,然后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访问,并把结果汇总成统计表。最后通过小组同学生动有趣的体验作文来说明健身操等健身方式的兴起,才是全民健身热兴起的源头。
【设计意图】通过对健身方式的调查,让我们对全民参与健身的原因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同时,小组学生亲自参加健身操锻炼的有感之言,更是让我们对参与健身有了急不可耐的迫切。
健身与健康调查小组的同学通过制作精美的手抄报,调动大家参与健身的热情;通过录制的医生的建议,来了解正确的健身方法;通过集体拟定的倡议书,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健身中来。
【设计意图】健身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大多数人了解得并不全面。小组同学通过制作手抄报并共享,让大家了解了健身的诸多益处。同时为了防止进入健身误区,他们还通过采访医生,精心录制了视频。可谓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健身方面的指导。
第三个环节:畅谈体会,共享收获。
在分组展示环节,主要参与展示的是小组共同智慧的生成。大家探讨的也是与本小组调查内容有关的,那么个人在这个活动中的收获有哪些?我们在这个环节给予每个人交流展示的机会。
【设计意图】交流收获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学习方法,交流收获是为了互相借鉴与学习,交流收获是为日后的再学习指明提升自我的方向。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课题升华。
对活动进行总结的同时,肯定学生的付出与收获,会激励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轮的活动中来。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综合说课稿篇十六
各位老师好!
《奇妙的指纹》的主题是学生观察自己的指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拓印等手段重点对自己的指纹进行研究。通过写写画画、语言描述等记录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生成新的问题,不断尝试用新的不同方法去解决,使学生的学习带着问题不断向纵深发展,在不停的循序渐进地探究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
下面,我准备从设计思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评价设计、教学过程和课后探究等方面来谈一下这节课:
通过课前的指纹画欣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教学的整体性,因材施教,有序、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合作、探究中分析出人体指纹的特点,并能掌握分类等一些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注重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求知需要,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使他们自觉地建构关于指纹特点的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者和发现者,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
这一课属于自编教材,适合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习。这一课,学生对指纹的认识是从基本的观察活动开始的。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对指纹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接下来,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进行指纹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这就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比较。这样做除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分析、合作、探究等能力外,也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学生对指纹有了初步直观的了解后,引导学生根据指纹的特点对指纹进行分类,再了解指纹的用途。最后,再通过绘制指纹画让学生巩固本课知识,使学生感到学得有趣、有益。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每个人手指上都有指纹,但他们缺乏对指纹的细致观察,所以没有认识到每个人的指纹具有独特性。五年级的学生对探究活动充满了好奇与热情,但他们不具备探究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技能。例如:观察的方法、顺序等,一切技能仅限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所以教师要在观察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探究事物。
知识目标:
通过拓印和观察,了解指纹的三种基本类型:弓形、箕形、斗形。知道指纹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和实践学会拓印指纹的方法;
2、能有序地、细致地观察指纹;
3、能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作指纹画,激发学生研究指纹的兴趣;
2、通过观察研究指纹,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指纹的种类。
教学难点:怎样拓印清晰的指纹。
1、理论依据:时刻记住学生才是主体,老师只是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
2、评价方式: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我主要采用老师评价和自我评价这两种评价方式。
老师评价——能更好的了解听课状况、回答问题、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情况。以语言评价、及时评价为主。
自我评价——便于老师及时掌握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主要是采用手势反馈。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
欣赏指纹画,引入课堂。
自主探究,拓印指纹。
观察指纹,分组研究。
观看视频,了解应用。
自由创作,拓展应用。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教师为学生开启的第一道门。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更深层次的科学探究活动。因此,在本课的结尾部分,我还设计了课后探究的环节。一是“回去尝试为家人收集指纹,并保存好,与家人约定一年后再对照一下指纹有没有变化。”二是“研究一下自己脚趾的趾纹,看一看你脚趾的趾纹和手指的指纹有什么相似或不一样的地方。”将探究又延伸到了课外,扩大了活动的探究范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了指纹知识与身边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主动回顾本课所提出的问题,把那些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研究方法在课后继续探究,逐步养成课后探究的良好习惯。
综合说课稿篇十七
提起《天线宝宝》,对于我们大人来说或许还有几分陌生,然而对于孩子来讲,却是再熟悉不过了。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更是兴趣浓厚,孩子通过看电视、玩玩具,已经与“天线宝宝”结成了好朋友,“天线宝宝”以其可爱的形象、憨态可掬的动作,深受孩子的喜欢,容易激发孩子们的情趣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新《纲要》精神指出:教学应关注来自孩子生活的、感兴趣的话题,因此,我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结合小班儿童发展的实际水平,选择《天线宝宝》作为我活动的题材。
首先我认为情绪在指导儿童行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愉快的情绪往往能激起儿童的共鸣,使儿童在活动中愿学、乐学、好学、小班儿童年龄在3岁半左右,处于涂鸦期、表现期,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喜欢明亮的色彩如、红黄蓝绿和有变化环境;因此,我制定的第一的目标是(一)引导儿童在进一步感知红、黄、绿、紫四种色彩的基础上,能乐意地表现自己。在技能上:鼓励儿童用棉签大胆涂色,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情感上:帮助儿童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教学重点:1、引导儿童在进一步感知红、黄、绿、紫四种色彩的基础上,乐于表现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2、鼓励儿童用棉签大胆涂色。
《纲要》中指出“幼师应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方式”。因此在本次活动中体现了幼师与孩子的交互主体性,采取相互尊重、协商、交流、共同构建的方式,并共同学习与成长。采用的教法有:
1、情景创设法:利用“天线宝宝”这个儿童喜欢的动画形象,将儿童引入到活动中,非常适合小班儿童的年龄特点,极大地调动起孩子探索的欲望。
2、演示法;:通过vcd的演示,我为儿童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并通过演示使儿童掌握了棉签作画的技巧。
3、观察指导法:此教学方法是针对儿童在。
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幼师可以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它体现了幼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本次活动我主要分四部进行:第一,活动一开始老师就请儿童闭上眼睛带他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并提问“这是哪里?原来是天线宝宝的家,他家可美啊!”这里幼师通过vcd的演示,努力为儿童创设一个美妙的天线宝宝乐园,引起儿童兴趣,使之在身临其境中产生追求美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
第三、让儿童寻找和天线宝宝身上相同的颜色。老师引导儿童请你们找找自己身上和别的小朋友身上有没有和天线宝宝一样颜色的。小班儿童对事物进行观察也比较薄弱通过此环节也初步培养了儿童的观察能力。
第四,给天线宝宝涂色。小朋友这么喜欢天线宝宝我们也来变成天线宝宝,在幼师适当的指引下,让儿童选择自己喜欢的天线宝宝进行涂色。儿童在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下,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事物,自由涂色,老师巡回指导,对一些不够大胆的儿童以积极的鼓励。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环节,主要采用讲解和示范突出教学难点;通过儿童的实际操作、老师个别指导突破难点。
结束部分:和天线宝宝跳舞。让儿童体验成功后的愉悦。
综合说课稿篇十八
作为一名综合实践课的老师,我深知相对于其他分科课程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更大的困难性和挑战性,因为它是一门没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课程,是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
乒乓球活动是在全校活动的大背景下开展起来的,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学校乒乓球特色文化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了本节课。通过本节跳跃的国球综合实践的开题课,调动了学生想要探究的浓烈兴趣,明白为什么要探究,怎么探究,学生更加热爱乒乓球运动,各项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乒乓球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本节课,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使学生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的最佳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呆板的书本,超越传统的课堂,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面向社会、面向自然,在多维的时空中,发挥了学生的灵活性,提升了学生对自我、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与实际体验,增强了综合的实践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非老师强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必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这是由“综合实践”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本节课,首先使学生意识到乒乓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产生对乒乓球的好奇心;然后在第一个环节中,激发他们对乒乓冠军的敬佩之情;最后,坚定学生学打乒乓球并研究有关乒乓球问题的决心。
摸底调查中,没想到孩子们对乒乓球的了解是如此之多,他们对乒乓球运动具有浓厚的兴趣,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们不仅会自主地将提出的很多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还能够整理出要研究的子课题的名称。本节课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选题、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自主合作的兴趣,又品尝到了探究过程中成功的喜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是一种使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出发,基于自身兴趣,选择和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访问有关工作人员并做好调查记录,并尝试自己整理资料。以前的综合实践课夯实了基础,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问到“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进行研究时”,学生会很快地说出查阅资料、上网搜集、询问老师和父母等多种调查方法。活动伊始,学生能够很快地制定出简单的研究计划,在活动中能够熟练运用以前所学过的研究方法,保证了这个环节顺利、流畅地进行。
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本节课上,我把学习和活动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地尊重学生,自愿结合小组,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选择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在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后,教师对学生的选题进行有效的归类和指导,然后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主题。这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益的。此次活动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从主题的选定到小组成员,从制定计划到调查研究,教师只是对各组成员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是活动的真正策划者。
在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活动当中,真正去实践去思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获得了哪些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能否体现其个性化与创造性……只有这样,综合实践活动课才能真正体现出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
本节课较好地为孩子们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题的研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同时又互相协助,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理解、宽容、合作、分享,学会客观分析与辨证思考,逐渐提高了合作与创新能力。纵观整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
1、教师的课堂语言可以再简练一些,多一些指向性。学生在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教师重复了学生的想法,耽误了时间,以致后面环节时间比较仓促。精炼教师语言,是一项耗时的“工程”,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磨练。
2、虽然教案经过了精细的准备,但是上课时还是有些紧张,一个活动与另一个活动之间的衔接显得不是那么自然,有时忘记过渡语了。比如在展示完活动计划后让学生说收获,这两者之间的过渡不够流畅,而且由于时间的关系,说收获的时候感觉比较仓促。上课期间,我还出现了几次课件操作的失误,快结束的时候课件不知道什么原因又回到前面的内容里。
3、学生课堂的表现很不错,基本达到了全员参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再及时恰当些。由于平时教学忽略了评价的重要性,本次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很多,生生之间的评价似乎也很单调。老师的评价语言如果能够再多一些激情,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更大的提高。
上好一节综合实践课需要教师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但是我将继续认真搞好综合实践学科的研究与实践,多多探讨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虚心好学、埋头钻研,让学生更加喜欢综合实践课。也许我的课堂不是完美的,但我相信我会做得更好!
综合说课稿篇十九
《早餐与健康》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教材中的内容。编排这一内容是让学生明白吃早餐对人体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试图通过这堂课对早餐与健康的关系有所了解,并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学会初步的早餐搭配,树立吃放心早餐,营养早餐的意识,从而使明白早餐与健康的重要意义,形成科学用好早餐的习惯。
学情分析
早餐对人一天的工作学习都很重要。我通过了解我班学生吃早餐的情况,发现学生对吃早餐有一定的认识,但因为种种原因,有不能坚持吃早餐的,更有早餐吃的不合理的。所以,提出研究早餐的学问,来探讨早餐营养的搭配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情况,我把这堂课的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技能目标:
1. 认识各种各样的早餐食物,知道它的营养成分与作用。
2. 了解早餐与健康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调查能力,分析调查中所获材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比较、实践,使学生在探讨早餐的营养搭配问题过程中,明白早餐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设计、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吃早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早餐与健康的关系,掌握合理的早餐搭配的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与其他课程,如果学生不对本课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的话,就没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会使你的课堂事半功倍。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1、带来自己喜欢的各种早餐食品。
2、调查早餐中常吃的食物的营养成分。
3、填写教材中的调查表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早餐与健康的关系,掌握合理的早餐搭配。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学习本课时,学生“结合自己的早餐、当营养师亲自搭配早餐、设计一周的早餐食谱”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合理搭配早餐。在这些实践的活动中使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创设情境,亲自搭配早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合作性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出合理搭配早餐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说一说今天的早餐吃了什么?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更容易点燃他们的研究热情。)
(二)了解学生早餐现状
请小组同学交流调查到的同学们吃早餐的情况:通过调查表中的三个内容,
早餐的地点
每天经常吃的食物
不吃早餐的原因
总结出:
1)有些同学就餐的环境不卫生,虽然食品种类很多但是营养不均衡。
2)通过调查了解到吃早餐的意识不够,由于各种原因不吃早餐
(三)探究危害
1、根据学生存在的早餐营养不均衡、不吃早餐的现状,学生汇报危害。
2、请不吃早餐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总结:
不吃早餐、或者营养不均衡的早餐的危害分为:短期危害长期危害
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资料和同学们的现身说法中,把不吃早餐所带来的危害进行梳理,让同学们在头脑中比较深刻的认识到不吃早餐的危害多,激发学生合理搭配早餐的欲望。
(四)合理搭配早餐
这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分两个步骤来完成:
1、了解早餐常吃食品的营养价值
(1)请大家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食品的营养价值。
(2)例如:豆类、肉类、水果、奶制品、蛋类等食物的营养价值
2、课件出示五谷类图片:蔬菜、水果类鱼、肉、蛋类脂肪
老师做简单介绍营养价值,让学生明白早餐占全天营养摄入量的三分之一。每天的早餐应该把这些食品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才能保证身体正常的发育,保证身体健康。
此环节,学生交流各自学习收获,在交流中,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碰撞,不断产生出创新的火花。
(五)实践运用,争当小小营养师。
(2)请小组代表介绍个小组搭配的早餐,说出这样搭配的原因。
其他小组的同学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指导科学饮食、合理用餐的方法
早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要真正食物的营养成分,科学合理地用好早餐还是有一点难度,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管是经历成功还是失败,都将进一步激发起他们更深入研究早餐和健康的热情。
(3)练习运用,巩固所学:请你开一周早餐菜单
利用掌握的关于营养方面的知识。建议爸爸妈妈怎么安排你的早餐,填写表格。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汇报之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早餐以自我为中心,愿意吃什么,家长买什么,所以安排一个开放度比较大的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梳理。养成良好的吃早餐的习惯。
板书讲究简洁、明了,同时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本节课我只板书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八个字,告诉学生早餐与健康的重要性。
早餐与健康
合理膳食 均衡营养
综合说课稿篇二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探讨这门课程。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进行《我为母校留本书》的说课。
课标指出:在主题选择中要注重学生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不能选择与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内容。
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生活的最后一年,面临毕业,孩子们对母校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那么如何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向母校汇报自己的成长足迹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想法,经过慎重选择,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最后决定收集六年来的文字稿件、成绩收获、精彩瞬间,经过整理,编制成成长书册,留给母校作为纪念。用自己在学校的成长经历,为学弟、学妹提供借鉴和帮助,于是《我为母校留本书》的活动主题初步形成。
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一本书的基本编辑制作过程,设计制作一本书;在活动中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运用、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通过活动的开展,加强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感受每本书的来之不易,更加爱书、惜书!
1、联系学习活动,利用校内的各种资源。
首先学生和老师就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的校园、图书室、微机房等都为开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努力开发校外课程资源。
校外资源存在的形式较为广泛,如家庭调查、采访身边的作家等等,都是学生开展活动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
“我为母校留本书”主题活动分为四个阶段,整个活动大约需要40天的时间。
下面我介绍一下本次主题活动的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这一阶段,马老师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确定活动主题:我为母校留本书。并将信息技术课程有效融入到本次主题活动中,即创作时尚、动感、充满个性的电子书。
第二步:讨论一本书由哪些主要部分组成以及确定书的主题。交流得出可以围绕校园四季、校园趣事、回忆母校、感恩、励志等方面表达自己对母校的眷恋之情。然后根据兴趣爱好进行分组、组内分工。
第三课时,马老师主要指导学生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在这一阶段,教师侧重于策略上的指导。如:认识一本书由哪些元素组成,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每小组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组内成员如何分工等。强调每个小组之间、每个成员之间既要有分工、更要有合作,要体现团队精神。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包括“活动的策划、方法指导和阶段交流研讨”。
这一阶段,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次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这个阶段,马老师主要分以下四步进行:
1、向学生推荐一款常用的、简便易操作的电子书制作软件-------iebook,并让学生熟悉此软件的操作界面。
2、小组成员根据组内书的主题进行收集、整理文字和图片资料。
3、分工合作,完成各自负责的工作,编辑电子书,教师在编辑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4、进行中期交流。
今天,各位领导和老师观摩到的《作品展示模板的使用》就是此阶段的一节方法指导课,课上马老师主要分了以下五大环节。
(一)活动回顾,引入新课。
一开课,马老师就对前期的活动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通过师生谈话:“为了让我们的电子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我们的编辑之旅”,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我为母校留本书”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设计既是对学生前期活动成果的肯定,又直奔主题,以精炼的语言揭示了本节课的活动目标。
(二)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让学生欣赏利用iebook软件中的《作品展示模板》编辑的作品。紧紧抓住了学生好奇好动和天性中对美好事物向往的个性特点,创设出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此模板的优点----图文并茂后,更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了至高点。
(三)、方法指导、实践操作。
此环节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马老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认识展示模板中的所有元素,分清哪些元素与主题紧扣,必须修改。找出图片与文本的一一对应关系。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与判断能力,马老师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接下来,马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演示了一张图片与对应文本的图文合并操作,在教师细致明了的方法指导下,学生一目了然,并独立进行此项操作。教师又从美学视角引导学生欣赏、交流,从小组成员的作品对比中总结可以从图片、文本、背景三方面进行具体修改、美化。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马老师根据课标要求,大胆放手,层层推进,让学生个体、小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体验、享受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展示分享、互动评价。
(五)总结收获,活动延伸。为学生今后的活动指明了方向。
在这一阶段,教师侧重于对电子书编辑的方法指导。因此,教师要全面的上好方法指导课,还要对学生在前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疑难进行解惑,挖掘新的问题或生成新的目标为下一步的活动指明方向。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与交流,总结与评价。
《我为母校留本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教师主要侧重于档案袋评价,除了方案、调查表、采访记录、活动照片、反思日记外,还注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
第四阶段:活动延伸。
1、六年级学生交流阅读其他班级部分小组的书籍,对书籍的制作进行评价,甄选有代表性的书籍。
2、在学校周一升旗活动上进行赠书仪式,倡议全校学生多看书、爱惜书籍。
《我为母校留本书》活动的实施,为学生的儿时记忆提供了最珍贵的存储平台,提升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与鉴别。
经过3周多的活动,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查找、搜集、动手的能力,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更加热爱学校、珍惜友谊的情感。同时,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学生对所获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学会了欣赏别人。
1、小组之间应该随时交流制作经验,教师应鼓励将更多的个性元素加入到作品中。
2、邀请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寄语孩子们:大胆创作,奋发向上。
1、课程的规划。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我们深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和开发,确定了各年级的活动主题。
三年级:好习惯伴我成长。
四年级:大棚蔬菜的栽培技术。
五年级:校园里的植物朋友。
六年级:我为母校留本书。
2、课程的管理。
(1)严格按照国家的课程设置,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学校成立综合实践领导机构,副校长张海军和政教主任胡晋峰带头分别担任六2、三2、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位教师,都要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紧扣年级主题,对学生的活动主题、项目确定、活动过程进行指导。
3、课程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成立小组活动评价档案袋。一份完整的学生档案袋应该有过程档案袋、展示档案、评价档案三个部分组成。过程档案包括学生的活动构思、调查采访记录、活动成果;展示档案收集学生用来对外展示的优秀作品及资料;评价档案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
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还会不断的学习改进,力求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恳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综合说课稿篇二十一
幼儿教育是素质的教育,要求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纲要中要求我们“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教育幼儿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而《奇妙商店》这一教材既是通过讲述动物们之间发生的变废为宝的故事,达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它的内容深动形象,贴近幼儿的生活感知,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共识,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对于教育幼儿爱护环境,扩展幼儿想象力,尝试变废为宝不显得枯燥,而十分自然和有趣,体现了语言、社会、艺术等多方面内容的相互渗透与整合,符合大班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能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我确定本活动目标为: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笑呵呵、不好意思、和蔼、不解、精美”。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或得成功的感受。
(3)激发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行为。其中,重点为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新词;难点为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激发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行为。
依据幼儿园活动的特点,为了给幼儿提供健康、丰富
的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我制定出以下的活动准备:
1、情景设置:设置商店情景,摆放故事中由废物变成的宝。
2、材料准备:大象伯伯及各角色的木偶;幼儿收集的废物;小推车一部;剪刀、浆糊、透明胶等材料;人手一份评比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学法:
1、情景参与法: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此活动中,我设置了商店情景,并通过木偶表演,让幼儿参与故事发展的讨论,以此达到目标中理解故事的目的。
2、讨论法:讨论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分享。在这个活动中,讨论贯穿了整个过程,从活动开展时的对废旧物品处理的讨论到故事中废物能变成什么,变废为宝的价值及活动后讨论如何让人们都参与环境保护、变废为宝的活动中,整个过程体现幼儿的大胆探索与表达,形成探究式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3、表演法:表演在此活动中应用于对故事的完整了解环节,是通过让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自由表演来体会故事中表达的“笑呵呵、不好意思、和蔼、不解”等角色动态,达到更好地了解把握故事内容的目的。
4、操作法:教育提倡应材施教的开展,在此活动中我鼓励
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能力与经验选择合适的废旧材料,尝试通过制作来实现自己的设想,既满足幼儿动手的需要,又是对活动教育意义的一次提升,变“知”为“行”。
5、评价展示法:每个幼儿都有展示自我的需要,操作后的教师印花评价及成果展示,既是对幼儿这种需要的满足,又是对幼儿劳动成果的一种肯定,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就感,使之更乐于参与这一有意义的“爱护环境、变废为宝”的活动中。
(一)讨论废物的处理,激发活动兴趣。
在此活动中,我设计让幼儿手推废物车入场,讨论里面装了什么?小朋友们要把这些废物怎么处理?从而肯定幼儿可行性的初步构想,又为故事的引出埋下铺垫。
(二)理解故事。
在此环节中,我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讲述故事,提问幼儿回答的单一、呆板的形式,而是让幼儿参与故事的发展,具体即通过间断性启发插问,引导观察“谁来到奇妙商店?他们带来了什么?”,想像猜测“大象伯伯会把桃核、西瓜皮、葡萄籽、各色废纸变成什么?”,及把小马的问题“用漂亮的礼物换取一堆废物值得吗?”抛给幼儿讨论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理由,了解幼儿的价值观。再引出大象伯伯的回答,借此纠正和教育幼儿,让幼儿知道爱护环境、变废为宝是一种崇高无私的行为。让幼儿在形成对大象伯伯尊敬的同时,把这一观念转化为自己言行的榜样。
通过参与故事发展的讨论,
幼儿已获得对故事初步的认识,但这时的认识是片断的。因此,我在幼儿参与故事发展讨论的基础上,又引导幼儿与老师一同来完整地讲述故事,在讲述的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演,借此体验故事角色神态,既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又达到学习应用新词的目的,完成教学的重点。
(三)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在此环节中,我设计以“小动物们都把废物交到了奇妙商店,大象伯伯忙不过来了,请小朋友帮忙”的形式,让幼儿参与“变废为宝”的行动中,鼓励幼儿大胆选择材料,想象制作,实现自己的设想。大胆寻求帮助,通过相互协作及教师给予合适的引导,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满足与成功。
而在制作后,鼓励幼儿分享与交流“我用什么废物变成什么礼物”,让听课老师协助用画红花的形式,对幼儿的作品从选择材料是否合适、变出的东西是否有创意、制作牢固、美砚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既发展了幼儿大胆交往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幼儿付出劳动的一种肯定,体现生生、师生间的知识与互动。
(四)结束环节,延伸教育目的,使爱护环境、变废为宝成为幼儿自觉自律的行为,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
在此环节中,我不对幼儿进行简单的环保教育,而是让幼儿参与“怎样让大家都参与爱护环境、变废为宝的活动”这一讨论中,引伸出如:设计宣传大海报、进行环境评比、举办变废为宝义卖活动等延伸性活动。使活动不停留在单一的一堂课上,而成为系统连续性的实践活动,以真正达到让幼儿自觉自律,做好环境小卫士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507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