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是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应该完成的任务之一。教案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风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篇一
【学习目标】:
1、理解数轴的三要素,能画数轴。
2、能将有理数表示在数轴上,同时也能读出数轴的点所表示的数。
3、能理解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的大小关系,并利用它来比较数的大小。
【学习重点】:认识数轴,画数轴,并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候课朗读】:有理数的分类。
【学习过程】:
一、学习准备。
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_________;零既不是_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但它是_________。
2、正数,负数通常可以用来表示具有_________意义的量,请同学们读出教材p43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你能在温度计上标出150c,-200c的位置吗?若把温度计水平放置(或把书横放过来),我们可以发现温度计上既有正数,零,也有_______。因此我们也能将一个有理数用图形表示出来。
二、解读教材。
3、数轴的概念。
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_________(叫做_________),选取某一长度作为_________,规定直线上_________的方向为_________(用箭头标出),就得到下面的数轴。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篇二
一、学习与导学目标:
情感态度: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学习,促进交流,激发兴趣。
二、学程与导程活动:
a、准备活动:
1、师生游戏“唱反调”:我们知道在小学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就是负数。现在我说一个正数,你们给它添上“-”号说出来,我如果说一个负数,你们反过来说出对应的正数。+3、+1、-1/2、-18.4、0.75,学生很快说出-3、-1、1/2、18.4、-0.175。
2、上述“唱反调”的两个数3与-3,1与-1,-1/2与1/2……,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何?可建议生择两组在数轴上表示以后作答(在原点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真可谓从原点背道而驰“唱反调”)。
提问: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4的点有几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归纳: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b、学习概念:
1、像3和-3,1和-1,-1/2和1/2这样,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给它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名称合适呢?生:互为相反数,师:很好,我们把上述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number)。也就是说3的相反数是-3,-3的相反数是3。可见: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
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a”可读成“a的相反数”。
2、在数轴上看,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关于原点对称)。
3、从上述意义上看,你看如何规定0的相反数更为合理?
商讨得:0的相反数仍是0,即0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
c、应用举例:
1、两人一组,一人任说一个有理数,请同伴说出它的相反数。
2、如果a=-a,那么表示数a的点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a=?(a=0)。
3、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就得到这个数的相反数,同样地,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如:-(+5)=-5,-(-5)=5,-0=0。
4、化简下列各数p124练习,你愿意继续尝试化简下列各式吗?
+(-2/3),-(-2/3),-(+2/3),+(+2/3)。
你能试着总结规律吗?(括号内外同号结果为正,括号内外异号结果为负)。
5、若a=-5,则-a=;若-x=7,则x=。
三、笔记与板书提纲:
课题应用举例中的2。
活动引例应用举例中的4(学生练习)。
概念。
四、练习与拓展选题:
1、教科书p18/3;。
2、如图是正方形纸盒的侧面展示图,请你在正方形内分别填上6个不同的数,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写出满足条件的一种情形即可)。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篇三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例1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数轴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1.在下面数轴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篇四
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体会到转化的思想。对于求解较复杂的方程,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的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2、难点: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时,有时要添括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
2.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见课本)。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解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步骤。
补充例:解方程(x+15)=-(x-7)。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0页,练习1、2。
四、小结。
1.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2.掌握移项要变号,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切勿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项,另外分数线有两层意义,一方面它是除号,另一方面它又代表着括号,所以在去分母时,应该将分子用括号括上。
五、作业。
教科书第13页习题6.2,2第2题。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教学重点:对概念的理解及对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难点:总体概念的理解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二、新课。
1.抽样调查的意义。
在上述问题中,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全面调查花费的时间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寻求既省时又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叫抽样调查。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3.抽样的注意事项。
下面是某同学抽取样本数量为100的调查节目统计表:
表中的数据信息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来描述。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篇六
1.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示自己的思考结果。
本堂内容的重点是七巧板的制作和拼摆,难点是拼图所要表现的几何图形,对已学过的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有机联系和语言表达。
引导活动讨论
引导:意在教师讲解七巧板的历史,七巧板制作的方法。
活动:人人参与制作七巧板,拼摆七巧板的图案。
讨论:对自己所拼摆的图形与同伴交流,与全班同学交流(利用多媒体工具)与老师进行交流。
启发式教学
先用多媒体显示各种已拼摆好的动物,交通工具,植物等等然后介绍它是由怎样的一副拼板拼摆而成的(不一定要七巧板)。紧接着就介绍七巧板的历史,制作方法,让学生制作一副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利用所做的七巧板拼出两个不同的图案,并与同伴交流,与全班同学交流,与老师交流。
(1) 你的拼图用了什么形状的板?你想表现什么?
(2) 在你的拼出的图案中,指出三组互相平行或垂直的线段,并将它们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3) 在你拼出的图案中,找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并将它们表示出来,它们分别是多少度。
通过学生的展示,教师作适时的评价,树立榜样,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介绍老师制作的3副游戏板,并用多媒体显示十几种的拼摆图案,通过生动有趣的图案,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提出你还有材料吗?有信心凭自己的智慧制作一副游戏板吗?意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可由附近的同学四人小组制作完成)。
由四人小组制作的游戏板,拼摆二个不同图案,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全体同学,用语言表示拼图所表现的内容,与所学的知识的联系,呈现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知识。
通过制作七巧板及游戏板进一步学会了画平行线段、垂线段、找线段中点的方法,通过拼摆丰富了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空间观念和观察、分析、概括表达的能力。
利用20cm20cm的硬纸板做一副游戏板,利用它拼出5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并把它画下来,布置教室的环境。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会把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能说出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3、了解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能画出数轴。
4、会比较数轴上数的大小。
【知识讲解】。
一、本讲主要学习内容。
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2、零的位置和地位。
3、有理数的分类4、数轴概念及三要素。
5、数轴上数与点的对应关系6、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
其中,负数的概念,数轴的概念及其三要素以及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是重点。负数的意义是难点。
下面概述一下这六点的主要内容。
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
把大于0的数叫正数如5,3,+3等。在正数前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5,-3,-等。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低于海平面-155米表示为-155m,亏损50元表示-50元。
2、零的位置和地位。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它是自然数。它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在数轴上分隔正数和分数,甚至可以表示始点,表示缺位,这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3、有理数的分类。
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正整数。
整数零正有理数。
有理数负整数或有理数零。
分数正分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篇八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重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同上.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观察屏幕上的温度计,读出温度..(3个温度分别是零上,零,零下)。
问题1:。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总结一下,用一条直线表示有理数,这条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说出含义就可以)。
小游戏:。
在一条直线上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规定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按老师发的数字口令回答"到"游戏前可先不加任何条件,游戏中发现问题,进行弥补.
总结游戏,明确用直线表示有理数的要求,提出数轴的概念和要求(教科书第11页).
三.动手动脑学用新知。
1.你能举出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温度计,测量尺,电视音量,量杯容量标志,血压计等).
四.反复演练掌握新知。
教科书12练习.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5,-2.2,-2.5,,,0.
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问题1先给出情境,学生观察,思考,研究,表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满足的条件可以先不必明确,基本能明确就可以,在后面逐步明确.
游戏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数与点的对应关系,并知道要想在直线上表示数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数轴的正确画法和要求.
练习中注意纠正学生数轴画法的错误和点的表示错误.
1.数轴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2.数轴的作用是什么?
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
1.在数轴上,表示数-3,2.6,,0,,,-1的点中,在原点左边的点有个.
2.在数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o向负方向移动1.5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xx。
a.b.-4c.d.
(2)你觉得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大小与点的位置有关吗?为什么?
总结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总结,教师完善。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篇九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3x-2x-=-l。
5x2-3x+1=02x+y=l-3y=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解方程3x-[3(x+1)-(1+4)]=l。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页,练习,l、2、3。
四、小结。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五、作业。
1、教科书第12页习题6.2,2第l题。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篇十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篇十一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3x-2x-=-l。
5x2-3x+1=02x+y=l-3y=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解方程3x-[3(x+1)-(1+4)]=l。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页,练习,l、2、3。
四、小结。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五、作业。
1.教科书第12页习题6.2,2第l题。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篇十二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1、重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2、难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一、复习。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二、新授。
分析:等量关系;a盘现有盐=b盘现有盐。
检验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1、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
(1)参加搬砖的初一同学和其他年级同学共65名。
(2)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
(3)初一和其他年级同学一共搬了1400块。
2、求什么?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搬砖?
3、等量关系是什么?
初一同学搬砖的块数十其他年级同学的搬砖数=1400。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1、2、3。
四、小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能表示问题含意的一个主要等量关系,对于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设元),再将其余未知量用这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并检验是否合理。最后写出答案。
五、作业。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篇十三
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
定义。
三要素。
应用。
数形结合。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
比较有理数大小,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
在理解并掌握数轴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数轴,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篇十四
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数轴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根本依据。数轴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数轴,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关于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篇十五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重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同上。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观察屏幕上的温度计,读出温度。.(3个温度分别是零上,零,零下)。
问题1:。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总结一下,用一条直线表示有理数,这条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说出含义就可以)。
小游戏:。
在一条直线上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规定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按老师发的数字口令回答"到"游戏前可先不加任何条件,游戏中发现问题,进行弥补。
总结游戏,明确用直线表示有理数的要求,提出数轴的概念和要求(教科书第11页)。
三。动手动脑学用新知。
1、你能举出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温度计,测量尺,电视音量,量杯容量标志,血压计等)。
四。反复演练掌握新知。
教科书12练习。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5,-2.2,-2.5,,,0.
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问题1先给出情境,学生观察,思考,研究,表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满足的条件可以先不必明确,基本能明确就可以,在后面逐步明确。
游戏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数与点的对应关系,并知道要想在直线上表示数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数轴的正确画法和要求。
练习中注意纠正学生数轴画法的错误和点的表示错误。
1、数轴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2、数轴的作用是什么?
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
1、在数轴上,表示数-3,2.6,,0,,,-1的点中,在原点左边的点有个。
2、在数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o向负方向移动1.5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xx。
a.b.-4c.d.
(2)你觉得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大小与点的位置有关吗?为什么?
总结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总结,教师完善。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篇十六
2.学习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并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3.通过具体的例子感受一些常用的相等关系式.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1)某校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去年购买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去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________;今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________;三年总共购买的数量是_________.
解: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那么,。
设计(1)是让学生感受列代数式是列方程的基础.
去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________;。
今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________;。
根据关系: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关系式: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列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并得________________.
系数化为1得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量等于各部分量的和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
〖探索2〗。
(1)把一些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若这个班级有x名学生,则这些书有_______本.
(2)把一些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0本,若这个班级有x名学生,则这些书有_______本.
解:设这个班级有x名学生,。
根据第一关系,这批书共_________________本;。
根据第二关系,这批书共_________________本;。
这批书的总数是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不同的式子应该相等.
熟悉这些关系有助于列方程.
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怎样解这个方程?
归纳: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这也是我们列方程经常用到的相等关系.
〖练习〗。
1.(1)同样大的实验田,喷灌的用水量是漫灌的25%,若漫灌要用水x吨,则改用喷灌只需_________吨.
解:设第二块地(漫灌)用水x吨,。
第一块地(喷灌)用水________吨.
根据关系:两块地共用水300吨,可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得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
p79.练习,p84.1,6。
〖补充作业〗。
1.按要求列出方程:。
(1)x的1.2倍等于36;(2)y的四分之一比y的2倍大24.
2.某厂去年的产量是前年的2倍还多150吨,若去年的产量是950吨,求前年的产量.
根据去年的产量是950吨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解得__________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52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