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密码读后感(优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23:00:12
课堂密码读后感(优质21篇)
时间:2023-11-29 23:00:12     小编:紫薇儿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书中的内容。如何写一篇有深度、有观点、有个人色彩的读后感?小编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素材。

课堂密码读后感篇一

在放暑假时,学校向我们推荐了《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这本书,读过之后,我觉得这样的书籍对于我们来说就像一个指南针,为我们的教学道路指明了方向。

首先,我个人认为要想使自己的课堂达到高效,教师要花时间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材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并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预案,以便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其次,要想使自己的课堂达到高效,应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开始,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于老师告诉我们:在课堂上,想要生产快乐,就得充分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这一点,我和于老师产生了共鸣。在二年级《会说“对不起”》这节课的最后,我安排了写道歉信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你和同学之间有没有过矛盾或做错事而没有及时道歉,或道歉不够诚恳的?现在就请你拿出刚才老师发给你们的纸,我们一起来写一封道歉信,写完后折起来,信外面写别人的名字,里面写自己的名字和要说的话。我又以“邮递员”的身份把信发放了下去。最后我又让收到道歉信的同学和写道歉信的同学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这节课学生学的开心,老师教的舒心。

最后,我有一个深深的感受,那就是作者的恒心毅力。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对于读书,这点我觉得自己做的很不够,觉得工作忙,没时间读书。于是我选择在晚上睡觉前留出一部分时间,可以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思考我可以做到。可每天写一点往往做的不好,我们在课堂中会遇到很多生成性问题,下课后处理作业或其他事情,没有及时记录下来,丢失了反思的时机。于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不写”又如何成长呢?作者每天给自己定下了读书的任务、写作的任务,不管多晚多疲惫,都坚持完成,《发现高效课堂的密码》就是这样坚持写下来的。我想,这坚持来源于作者的追求,因为心中有梦,所以才不停息脚步。我自己是最缺乏坚持的,记得当时看到叶澜教书说过的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两年的教学反思,就有肯成为名师。”当时我也有写教学反思的冲动,可是后来就放弃了,我感觉到坚持做一件事,真的很不容易。

读完此书受益匪浅,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中虽然已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些经验与于老师有共同之处。有些却又不同,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以致用,我坚信: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只有我们自己肯努力,才能真正感受到教育的精彩。

课堂密码读后感篇二

当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时,才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成绩。这是我在这本书中感悟最深的一段话,以生为本,因物而论,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来观察我们的课堂,把握好教学细节中的度。

“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教育口号,但其关键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授受度步调要一致才可能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有放慢自己的脚步去适应孩子的进度,却让孩子加快步伐来适应自己的进度,在这种超越自身能力的过程中,孩子不但对散步丧失了兴趣,还学会了依赖父母来达到目标,课堂上的类似现象出经常发生在我们老师身上。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非常努力,但学生不参与,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仍为零。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真实教育意义的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剂,因此,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从目标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接受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进度。因此课堂效率需要教师的努力,需要学生的参与,但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学习,减少教师教学进度与学生学习进度的差距。

学生欠交作业,抄作业的现象普存在,有时甚至一些科代表也有这种现象出现,当出现这种现象时,我们应理性地追问自己,当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抄袭作业时,究竟是他们没有能力完成作业,还是他们不愿意完成作业呢?如果学生没有能力完成作业,哪教师应该怎样做呢?如果是学生不愿意完成作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果简单地把学生不完成作业归因于学生学习态度不好,既可能冤枉了学生,又可能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学生不愿意学习,如果是原初学习态度出了问题,哪是需要批评的,有可能在批评中就转变了学生的态度。如果是过程学习态度出了问题,哪么需要的就不再是简单的批评了,而是诊断与帮助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古语提醒我们,如果要做好某事,前提是准备好做这件事的工具,而且要掌握做这件的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缘积极的学习兴趣而积极的学习兴趣是对学习过程内在享受,这种享受是由良好的学习方法带来的,而学习兴趣也只可能由良好的学习方法产生,为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我们的教育首要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应该怎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第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课堂上,老师要让自己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要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寻求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组织者和领路人,成为学生表达观点、倾诉情感的知音。第二,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应该是高质有效的。可以说,一位教师的课讲授得很出色,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教学,那么这一节课一定是一节失败的课。一节有效组织的课堂教学也就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任何一节课都要以组织教学开始,并贯穿于课的始终。所以我们要学会课堂教学的各种组织方法和策略,并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师有效地教学,学生有效地学习。第三,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人文真诚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熟悉学生的差异,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多角度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多元化的答案,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准确地评价学生可能出现的五花八门的回答。

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并不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课堂,也不是学生个人习得学科知识的课堂,而是教师与学生借助课堂教学这一活动与平台,在教师的精彩教学之中,在学生学科知识的习得过程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与知识共享的乐趣的课堂。”是的,就是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才是精彩的课。

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

文中提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并不是看课堂教学过程如何,而是看课堂教学产生的学习结果如何。不管课堂教学过程多么丰富多彩,多么受学生欢迎,如果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难以理解,难以接受,那么这堂课也是低效的。不管老师上课讲了多少知识,也不管是怎么讲解知识的,最终的判断标准应该是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从上面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课堂效率等于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的乘积。两个因数都达到最大的时候,乘积就是最大的。因此要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率,肯定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努力和投入,教师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学生只管个人的学习接受度而不顺应教师的教学进度,都很难让课堂效率最大化。作为一门学科,体育课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作为体育课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在平时的体育课实践与同事们的交流学习中,我认识到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因此,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其次,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通过教与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实践效果是明显的,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其次、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第三、为体育课堂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密码读后感篇三

要改变课堂的现状,不仅需要一线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努力,更需要一线教师和关注课堂的人,对课堂教学本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有更为明晰的把握。

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它是为教育目标而存在的。课堂的有效性是判定课堂品质的'第一要素,学生不仅要学得好,还要考得好。所以教师要力避只关注每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对于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与逻辑却视若不见。这好比使学生拥有了一堆砖,学生却不得不忍受无屋可居的痛苦。

如果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忽略学生作为人的存在,那么学生也有理由不把教师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这样的课堂还能够有效地传承知识吗?教师可以把学生强制留在课堂中,但除了激发他们的兴趣,则无法让他们主动地听课或练习。要取得好成绩,就一定得对教师的课有兴趣。

3、莫让课堂止于安静。

课堂的动与静本身,并不是评价课堂的标准,而是要看它们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对于课堂动与静的调控,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进行智慧的设计,而不能仅依靠其个人权威。要让学生根据教学过程做到动静有序。

4、以学生为师。

平时的教学中,只有教师也以学生为师,才会主动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只有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才有可能走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才会既愉快又有成就感。

5、以同事的课堂为友。

日常教学生活中,要以同事的课堂为友,而不是以同事为友。以同事的课堂为友,会有两大好处:一是教师会尊重同事的劳动成果,更乐意向同事的课堂学习,这在心理上比向向同事学习更容易让人接受;二是教师不是把听课、评课当作一项任务,而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所以,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最大的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最佳的效益。

比照自身,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总是认为自己看了一些教学之类的书,总结了一些实际教法,也收集了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也进行过研究,但今天看了周教授的《课堂密码之序》,则让自己的内心更为羞愧了。

课堂密码读后感篇四

6月16日,我有幸听了于春祥老师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的报告,感触颇多。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一直疑惑什么才是真正的道德课堂?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听了于春祥老师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后,才觉得豁然开朗,解开了我心中茫然,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报告分为“课堂信仰密码”、“课堂模式密码”、“师生关系密码”三大内容。于老师以有条不紊的逻辑,以在和我们拉家常般的平实的语言,在循循善诱中带着读者一步步揭秘高效课堂:沟通知识、生命、生活之间的额联系,是课堂效率的应然内涵。正如于春祥老师所言,课堂因展示而精彩,生命因表达而快乐。听完报告以后,我对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想法。

备课时对目标的确定、内容的安排、方法的选择、场地、器材的运用要做充分的思考与准备,并结合五年级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把“过程与方法”融入到课堂中,设计出具体可测的目标。

针对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布置学生学习,把学习目标通过问题给学生提出来,学生在提前预习或学习时,在解决老师所布置的问题的同时,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展示是高效课堂最具革命性的课堂独创。课堂展示要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展示,然后在课堂展示,展示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展示是学生智慧的展现,学生的能力和自信得以升华的同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在新世纪没有创造能力,就只能在别人身后爬行。教学最本质的规律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存,教会学生钻研,教会学生创新,促使学生由原来的“学会”变为“会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与归宿——学生独立探究和创造力得到发展。

在学生展示以后,进入生质疑、纠错,师生质疑及师生点拨阶段,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在学生知识生成的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很重要,而教师点拨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引导学生找到的匹配新知识的原型和学生真正的原型相距多远。点拨互动让课堂智慧在挑战中生成。

课堂检测是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了解学习目标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在形式上可以多样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到精练有趣实用固定练习和随机练习结合个人和小组参与结合精心设计。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哪些同学已达到了学习目标,哪些同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下一步教学教师可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予以帮助。它还可以检测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的备课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往往估计不足。进行了课堂检测之后,教师才能发现备课中的不足,才能及时的调整方法,改变教学策略,从而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

感谢于春祥老师,让我再一次深度思考我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明确了努力的方向。让我们一起在课堂上开行一列“动车组”,即小组合作学习,相信它会把学生带进一个理想的境界。

课堂密码读后感篇五

暑假里,我阅读了周彬博士的《课堂密码》,书中那些对课堂教学实践的个性化的解读,那些经典的教育言论、深邃的教育思想、艺术的教育技巧,让人惊喜,让人豁然开朗,也让我深思揣摩。让我带着新的姿态和视野去重新审视自己不太乐观的初中数学课堂的教与学现状,更让我带着前所未有的勇气去实践。

通过阅读学习,我对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似乎有了一些认识。仔细想想,课堂的有效似乎已经涵盖了课堂的有趣。也就是说,课堂有趣与否,本身就应该是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部分。形成这样的认识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为了追求课堂的有趣,教师往往热衷于用频繁的问答来制造学生“积极参与”的热闹场面,教师滥用提问时,使许多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充斥课堂。二是学生的参与只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手段。一些教师将教案视为固定的剧本,自己是演绎剧本的导演和主角,根据这份“剧本”中“剧情”发展的需要,设计几个需要学生参与的活动作为“点缀”,学生没有主体地位,仅是“课堂表演”中的一个配角。这样的课堂不可能激发学生产生“我要参与”的内在需要,即使参与了课堂,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参与。我以为有趣课堂并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只是实现课堂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课堂中“有趣”是“有效”的前提,“有效”才是“有趣”的真正结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趣味性和有效性结合在一起。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改善学生课堂参与的对策。

要想教得又好又快,就意味着教师不能总在课堂上做低水平重复的事,不能做无用功。在教学中,采取了预习提纲的方式,现在看来还是比较有效的。上课前,先学生提交上来的预习提纲后,就明白哪些地方该重点教,哪些地方可以点到为止,哪些问题是学生中的个别问题,哪些问题是学生中的群体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学生懂了的而教师还在教,学生没有懂的教师却一带而过的情况。有效教学的前提应该是富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不是在任何教学内容上都精打细算。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课堂上,老师要让自己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要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寻求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组织者和领路人,成为学生表达观点、倾诉情感的知音。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进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要舍得花时间打好基矗只有基础打扎实了,你才有可能加快课堂教学。我在教七年级新生时,前一个月都在慢慢地抓学生基础,学生能力提高后,我才逐渐提高教学进度,事实证明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有些能力较好的学生,在课堂常常“吃不饱”。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在排座位时,可让这些学生分散到班级的各个角落,让他们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向部分学习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讲解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即能提高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成绩,又能使自己在讲解中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课堂是鲜活的,如何把握课堂密码,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更加有效,需要在讲台上辛勤耕作的老师们用心去追求和探索。但愿如周彬博士所说:“希望这本书能够让大家的课堂变得更有趣一点、更有效一点。

课堂密码读后感篇六

暑假里,我阅读了于春祥老师的《发现高校课堂密码》,书中句句真言,文字富含哲理,又不乏风趣幽默,在觉得有趣的同时也让人收获颇多。书本封面上印着两行醒目的字“一位草根教育专家的课改宣言,一份高效课堂完整解决方案”,是的,于老师是一位“草根教育专家”,他坚持研究与学习,诠释了高效课堂的密码。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读了于老师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后,才觉得豁然开朗。何谓“高效课堂”?作者认为:高效课堂是在新的课堂观、效率观基础上诞生的,它与传统课堂单纯以分数为旨归,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分数的效率观大相径庭,而是主张在课堂上要演绎“生命的狂欢”,生命活力与课堂效率的偕同共振才是高效课堂的价值所在。这本书致力于高效课堂本质与规律的研究,共分十三章,每段文字中,都有作者独到的视野和观点。

于老师文化底蕴深厚,在“高效课堂大揭秘”一章中,他提出“课堂乾坤大挪移”,令人耳目一新。他认为:学生是“天”,教师是“地”,“地”永远不与“天”争精彩,而是以“天”的精彩作为自己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真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才是师者最大的精彩!《易经》的启发之于课堂,竟是如此贴切。诸如此类文化与哲学于一体的阐述,书中比比皆是。许多课堂哲理,教育规律,就靠于老师如是的文化解读,让人印象深刻。

于老师认为,课堂的艺术,就是动与静的艺术。他将高效课堂“生命狂欢”的基本形式界定为“六动”——动手做,动脑思,动眼看,动耳听,动嘴议,动身演。反对以教师的动,替代学生的动;以教师的动,强迫学生的静,从而将“动”、“静”阐释得淋漓尽致。他还突出强调了“板演效应”,提高记忆效率。

于老师提出的“零界现象”也值得我们反思,“课堂医案巧拾零”能够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零关注、零起点、零阅读、零书写、零生成、零体验、零疑问、零批评、零板书、零作业,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中要避免的。面对当前课堂上老师一味激励“零批评”的现状,作者给出了临床诊断书。他认为:课堂需要激励,但却不能拒绝批评,学生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责任。当然批评应该建立在尊重、理解、责任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学生如果天天生活在激励的赞美之中,他们的性格将会变得脆弱。在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时,教师要注意频率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激励失之严谨,不提倡过多地采用“物化”的激励性评价方式。由此,我想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激励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让学生将优秀变成习惯,而不是为了图表扬才表现优秀。

作者的课堂“动车组”理论也独特新颖,为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有效引领。他还对小组合作的价值、操作路径、使用方法等做了详细的讲解。正是由于于老师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课改追求,才把高效课堂诠释得如此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正是他痴迷于高效课堂多年来的心血和经验之谈啊!

于老师精于课堂细节的研究与推敲,生成了许多理论的精彩,作者在第九章里用一些实实在在的课改叙事,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的是非对错,通俗易懂,让我们在里面或多或少捕捉到自己抑或他人的影子,从而改变自己的观念,再付诸于自己的课堂实践之中。

于春祥老师还说:“高效课堂功夫在课外。”我想,教师应该把读书、写作、反思当成一种习惯,当成一种生活状态。教师素质提高了,学生自然会受益。而对于学生来说,只要真正注重其素质的培养,应试会是相当轻松的事。只有坚持读书,坚持反思,坚持创新,我们才能感受到教育的精彩。

反思我自己,在自己从教几年的时间里,我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比如,每次作业我都会认真批改,有错的,我也会及时让学生订正,对他们严格把关,有些学习程度不好的学生,我在课下会专门地辅导他们。每次上完课,我并没有急着回办公室,而是走到学生中间问问他们的听讲情况,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我还会走过去再跟他们讲一讲,争取让他们掌握住每天所学的知识,增强想学习的自信心。但是教育学生光教给他们知识就够了吗?当然不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学生,我会用无声的行动教育学生,从我做起,率先垂范,见到地面上有垃圾,我会主动地捡起来,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会自觉地把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箱。

课堂密码读后感篇七

“密码”,本身就是一个激发人们好奇心的词汇,看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周彬的《课堂密码》一书,不由得就随手翻了翻目录,书中阐述了作者关于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共分为五辑,分别阐述了“打造有效的课堂”、“营造有趣的课堂”、“塑造有序的课堂”、“课堂中的学生”以及“课堂中的教师”。能让自己的课堂兼顾“有效、有趣、有序”,这不正是每个教师所梦寐以求的吗?难道书中真的有这样的密诀?于是,带着疑问和期待,认真地阅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文中提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并不是看课堂教学过程如何,而是看课堂教学产生的学习结果如何。这一点我很赞同。不管课堂教学过程多么丰富多彩,多么受学生欢迎,如果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难以理解,难以接受,那么这堂课也是低效的。不管老师上课讲了多少知识,也不管是怎么讲解知识的,最终的判断标准应该是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从上面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课堂效率等于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的乘积。两个因数都达到最大的时候,乘积就是最大的。因此要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率,肯定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努力和投入,教师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学生只管个人的学习接受度而不顺应教师的教学进度,都很难让课堂效率最大化。作为一门学科,语文课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作为语文课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在平时的语文课实践与同事们的交流学习中,我认识到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因此,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乐,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其次,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通过教与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实践效果是明显的,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了语文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其次,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促进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读完这本书,使的感触最深的是:一堂好课,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含量,还必须有高度的趣味性,书中写道:“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并不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课堂,也不是学生个人习得学科知识的课堂,而是教师与学生借助课堂教学这一活动与平台,在教师的精彩教学之中,在学生学科知识的习得过程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与知识共享的乐趣的课堂。”是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才是精彩的课,知识的传承过程不应是死板的,而应是在人与人之间灵动地流传,充满着温情和欣喜的。

课堂密码读后感篇八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自己的教学总不敢放手,读过这本书后才懂得了“二八”教学律:即一般情况下,课堂上20%的属于重点、难点的内容需要教师教,而80%的内容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学掌握的。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教”是建立在“学”的需要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动态生成”。这里强调的“学”绝不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凡是没有教师指导参与的“学”往往是低效的。“教”也未必就是教师的专利,所谓“兵教兵”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的方法。回忆自己的教学,要么是一直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么是置之不理、一放到低,这两种极端都是严重错误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所说的是“伙伴效应率”:在班级授课制的环境中,学习不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伙伴互助的过程,且往往会因为伙伴之间知识与能力的对称更容易形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会效果。以往的教学中,自己总认为学生年龄小,还不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只是让同桌两个人互相讨论,从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束缚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今后教学一定引以为戒。

有句话教做细节决定成败,高效课堂亦然。读了此书才知道了高效课堂的15个细节:关于目标的三个细节是:要恰当、要具体、要可测;关于预习的三个细节是:要温故、要分层、要方法;关于展示的三个细节是:先组、后班、多样;关于点拨的三个细节是:互动、生成、示范;关于作业的三个细节是:精选、分层、限时。纵观这15个细节,如果教师把握好了,课堂也就高效了。

读了此书才知道了高效课堂的两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到你的课堂上找不出一个不学习的学生;第二种境界就是整个一节课学完了,不管是多少人,老师一定要清楚,谁会了,谁不会,谁什么地方不会,老师能够一口清,这才是真正的“堂堂清”。

高效课堂的秘诀,不一定非得创新,回归课堂的本质和规律,应该是当务之急。

课堂密码读后感篇九

当双手接过《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这本书后,我首先被那句简介——“一位草根教育专家的课改宣言,一份高效课堂完整解决方案”所深深吸引,我禁不住心生赞叹。因为作者于春祥老师本身就是一位一直实践在教学一线上、时刻未曾脱离过课程改革的“草根教育专家”,是一直活跃在我们临淄教育一线的优秀教育专家,他时时用他质朴但发人深省的语言和文字对我们的课堂进行深入的指导,因此他对我们的高效课堂的打造才更有发言权。他对“高效课堂”的完美阐释是极有权威性的,是令人心悦诚服的,是令我们所要围绕深入锻造的课堂典范。他发现了像我们这样的一类学校老师的最近发展区。

细读此书,感受于春祥老师从实战角度进行的高效课堂的“大揭密”:课堂教学规律的探寻,神奇杜郎口的有效解读,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教学常规的保障,课堂教学模式的解构与重建,都涉及高效课堂核心问题。文章大多采用教育叙事的方式,娓娓道来,透彻阐释,智慧引领,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细致关注与哲学解读,强烈的人本思想,浓厚的文化思辨在润物无声地引领我们“发现”并践行着高效课堂密码。

面对当前课堂上老师一味激励“零批评”的现状,作者给出了有力的说服。他认为:课堂需要激励,但却不能拒绝批评,学生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责任。当然批评应该建立在尊重、理解、责任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学生如果天天生活在激励的赞美之中,他们的性格将会变得脆弱。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时,教师要注意频率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激励失之严谨。由此我想到: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激励和批评教育学生时千万不要走入极端,批评鼓励要抓好“度”。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将优秀变成习惯,而不是让孩子把优秀变成仅仅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

作为一位长年实践在课改一线的教育专家,于老师在“信息化生态课堂理论与模式构建”一篇提出了“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用以指导老师们的教学。“三维目标记心间,学展点练四连环。没有学、没有展,紧闭尊口不发言。有了学、有了展,师生一起再点练。课堂原本很简单,模式一变一重天。”我觉得,作者的“建构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为一线教师提供了“进入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路径,而“进入课堂教学模式”是模仿、学习阶段,入门后再“适时整合研究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终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风格。我认为我们学校的语文课堂应该在“出模”后的基础上再不断的提升、整合,继续不断超越自己!

对我们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于老师阐述了其高屋建瓴的建议和做法。正像朱永新老师所说的那样,“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生的发展”,可见教师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每天读书、写作、反思,则是教师发展的必经之路。于老师在“美丽指数最大化定律”中提到,教师要重视气质美丽,学会用文化化妆。于老师援引了法国的一项研究:“爱读书的女人不易发胖,显得年轻”。在这一文章磨,于老师劝告我们:“朋友,当你走出美容厅之后,别忘了找个地方静心读书。”这一点,在我公公的身上极有体验。在退休十余几年来与书为伴的日子里,虽然公公已经71岁高龄,但他的心态却一直像年轻人一样青春阳光,甚至更过之!我想这一切,都与读书密不可分。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言:读书是女老师最好的化妆品,是男老师最好的名片。

研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这本书,并且深受启发教育之后,我暗下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不断学习,不断地寻求教学规律,有意识地运用教学中的规律。我要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学,要让自己明明白白地教!

课堂密码读后感篇十

借助暑假的闲暇时间,我认真阅读了于春祥老师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受益匪浅。书的封面是这样一句话:“一位草根教育专家的课改宣言,一份高效课堂完整解决方案。”再配以黄色的封面,看起来特别温馨。于春祥老师坚持研究学习,坚持课堂教学改革,让教师们成长很多。细读此书,我感受到了于老师对高效课堂的深入解读与阐述,书中的文章大多数采用教育叙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对我们教师起到了循循善诱的引领作用。令我非常钦佩。

那么高效课堂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我根据自己读完后的理解浅谈下自己的感受。

密码一,明确什么是高效课堂?简单地说,高效课堂就是在单位课时内所产生的最高效率和效益的课堂。这种高效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上,学生的学应该是高效的,老师的教也应该是高效的。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知识才是更重要的!

于老师告诉我们:“课堂上指望一个老师带四五十个学生,再苦再累也不会带出高效来,一旦把小组变成一个个‘动车组’,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反思自己的课堂,还是有些趋向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机会少一些。今后的课堂上,一定让学生有更多的小组合作,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己获取知识。

密码二,怎样让学习变得快乐?于老师告诉我们:在课堂上,想要生产快乐,就得充分满足学生预习和表达的欲望。因此,课堂上应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自主地进行学习,获取知识,这样就能大大的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习变得快乐!

密码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现在的课堂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学了,学生都希望有自己展示的舞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要我学”到“我要学”。这样的课堂,想不高效都很难!

于老师的书中有很多很多的定律,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于老师的文字清新隽永,蕴含哲理,激励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走在研究,实践高效课堂的路上。于老师的这本《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为我们开启并实践高效课堂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教师上好一节课不容易,学生学好一节课更不容易,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享受快乐。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做到实践高效课堂,其实高效课堂并不神秘,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享受课堂,享受快乐吧!

课堂密码读后感篇十一

因为现在的教师,即使他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他的“课外功”不够,还是算不了一个“好”教师,仅仅因为他教的学生的成绩没有那些“课外功”十足的教师教的学生的成绩来得好。呜乎,悲哉!人人都清楚,这十足的“课外功”要耗去一个教师的多少精力和时间,他哪会有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学生和教材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更不用说通过阅读来提升教学理念来。

回想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业余时间里,自己有足够的精力看些教育和教学书籍及杂志,当然还有不少的专业杂志。在上班时间里,备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我总是能找到时间找学生谈心。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从容,有条不紊,也从来没有喊过一声“苦”“累”,因为那个时候,真不觉得苦和累。自己真是把教书这个职业当作自己“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一生”的事业了。

至于学生,他们有时间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做好事”“文艺汇演”“参观工厂”“学农”等等,而这些活动表面上看是占了学习时间,实际上却是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所有这些让他们懂得: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学习时学习,娱乐时娱乐。那个时候我们学生的英语课本没有现在这样厚,学生要记要背的单词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可是,他们的英语基础和语言能力却要比现在的`学生好得多。学习的兴趣也是自然的而不是逼出来的。

然而,现在的教师,早上6:30到校,“督促”学生早读或称作“早辅导”白天上课、备课、做课件、改作业、教育学生充斥了他们的每一天。说实在的,连备课也不可能做到每次认认真真了,更不用说有时间好好地研究学生和教材了。

即使想找学生谈谈心,也不忍心占用他们的时间了。早自习?要早读,不忍心打断他们;课间?一天至少8节课,总不至于课间可怜的10分钟也去占用,而且很多的时候是不到10分钟的,老师有拖堂的或提前上课的,自己累点没有关系,但真不忍心;午间?一大堆的作业放学前要上交,又不忍心占用他们做作业的时间。所以,除了不得不处理的问题,随时随地解决,能省的“谈心”就省了,不能省的就“硬着心肠”占用他们的早自习、课间或午间时间了。

傍晚5:30回家,那是一种怎么样的脚步?灌铅似的!记得一年青教师的妈妈问她女儿的一句话:“你们老师都有没有‘家’,他们烧不烧饭,吃不吃饭?都这么早上班,这么晚下班。”是的,要不是老公工作轻松,我可能很多的时候会饿肚子。因为很多的时候“累”超过了“饿”。可想而知,一个“累”超过“饿”的人当他回到家里时会作出什么选择。弄吃的还是“睡一会儿再说”?往往这“睡一会儿再说”,即使醒来也不想再起来了。有过不少这样的经历。这样一种状态,怎么可能会有精力看书?即使有心看书,不一会儿就会睡着。

至于现在的学生,学校里上课,做作业,到了家里继续做作业。正像我儿子说过的:“反正我做好了作业也不能玩,那就慢慢做了。”所以,很多的学生混着时间做作业。哪来以前学生“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学习时学习,娱乐时娱乐”的境界?学生和老师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真的好怀念以前的日子,可能真的是老了,也许是精神上的富足没有心情去追究物质上的贫乏,那时候,没有现在吃得好也没有现在穿得好。而现在物质上的富足却掩盖不了精神上的缺失。吃好,穿好,却总觉得心里面少了些什么。前几天散步时碰到以前学校的一个同事,他今年已经退休。我们摇着头谈现在的教育,感慨颇多!

又扯远了,大概又是一种老了的表现吧!今天食堂老板说的一句“你太老了”又一次提醒我真不该是还有理想和追求的年纪了。那是年轻人的事,记得80年代有一首歌里有句歌词:“有人喜欢你,只是因为你年轻”。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很少有东西可以左右我们的了,为了对得起自己就多做些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吧!我非常认同这种说法:“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虽然我已经走不了多远了,但总可以走下去。那就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走到哪就算哪!

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也为了自己教得轻松还是得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课堂密码》封底周彬说了下面这些话:“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

当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时,才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成绩。”

课堂密码读后感篇十二

我从未去过西藏。

从幽深的峡谷到陡峭的悬崖,从繁茂的树林到广袤的草原,从圣洁的雪峰到静谧的冰湖,从一碧如洗的万里苍穹到茫茫不见天日的浓雾和遍及山间湖畔金碧辉煌的寺庙。

这是我向往的西藏。

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这本书,作者用120万字描绘了一个宏伟、壮丽、神秘的西藏——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追寻藏传佛教及西藏千年隐秘历史真相的巨著。

书中主角作为藏獒的狂热爱好者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个陌生人送来的一张模糊的神兽紫麒麟照片后,使他方寸大乱,从此带着自己的信仰与使命踏上了寻找紫麒麟的充满危险曲折离奇的征途,而这条征途的终点是一座从“朗达玛禁佛”时期就消失在世人眼中的历史文化宝库——帕巴拉圣庙。

从横穿可可西里到深入喜马拉雅雪山深处,从藏獒“紫麒麟传说”到灵獒“海蓝兽传奇”,从宁玛古经秘闻到格萨尔王史诗,从公元838年西藏最黑暗的禁佛时期到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两次派人进藏之谜。这些情节并非像玄幻小说那样胡编乱造,而是基于西藏那些鲜有人知的藏传佛教隐秘的真相。

书中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只是120万字会让人会觉得背景太过宏大,其实是因为我们对西藏主角的了解少之又少。千百年来,西藏一直被一种神圣而又神秘的氛围所笼罩,直到今天,谁又能真正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作者为写作该书,钻研了600多本相关书籍,完完全全为我们展现了圣地西藏的雄奇风光。

《藏地密码》一书对西藏的历史、文化、地理做了精彩的描述,它如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又一个动人心魄的传说。作者勾勒这里有的是惊心动魄的等待旷世的沉寂。那种苍凉而又充满柔情、严酷又不失生机的美可以把你带入灵魂出窃的冥想之中,沉醉而不思归路。

主角卓木强巴作为书中最复杂也最令人敬佩的人,为了追寻梦想,他被人陷害,耗尽家产,曾中断过他的寻梦之路,但心中令他热血沸腾的梦想让他坚定了信念,重新踏上了寻梦之路。

作者勾勒出一个完美的藏人的形象,他有着入世的心和出世的梦,他是现实的守望者,是虚幻的.追梦人。

追梦路上,永不停歇。只要梦想还在,路就在前方。

课堂密码读后感篇十三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课堂密码》一书,本书就像是解开课堂现象的密码,透视出了掩藏在课堂背后的谜团,指导着教师对自己的课堂实践,指导着教师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正如周博士所说:“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利和体力管制学生”。深刻剖析了当前课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周教授说,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更不要把课堂止于安静,要以学生为师,以同事的课堂为友。

一、打造有效课堂:

现实的课堂效率为什么不高?并不是学生不想学习,而是因为学生的接受度跟不上教学进度,就像孩子跟不上父母的步伐一样。不调节教学进度适应学生的接受度,而是要求学生适应自己的进度,最终会使得教学进度超过学生的接受度,使学生不愿上学、不愿听课,从而课堂效率降低,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教师不反省自己的教学,而是责怪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或是学习能力差。其实,课堂的效率实质,是教学与学习的协同共进,只有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接受度步调一致,才能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学生需要什么要的底色:

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时,还需要非学科知识为他奠定亮丽的:“智识底色”;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还需要课外活动为他奠定“智能底色”;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时,还需要日常生活为他奠定阳光的“智慧底色”。没有了这些“底色”,学生的一切都将毫无生机与希望。所以,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外在的线索拓展与知识相关的领域,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提供更多的启示物。就像陶行知说的“生活即教育”,教育本来就是服务于生活的。

三、善待学生的“无知”

第四辑课堂中的“学生”中提出要善待学生的“无知”。学生的无知跟我们的饥饿感相类似。我们经常为了填补学生的“无知”,而迫不及待的帮助学生囫囵吞枣式地学习学科知识,这样他们不但不能理解知识,反而会占领了他们继续学习的空间,又消耗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当我们苦口婆心地把课讲了几遍后,学生还是一知半解,而我们也肯定产生怎么教也教不会的烦躁心情,书中指点我们,要我们必须接受事实,探究学生为什么会无知,不要责怪、斥责学生,而是尽量想办法改变事实,把学生的有知确立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善待学生的无知,不但要有宽容学生无知的度量和改变学生无知的智慧,还需要有宽容学生无知的勇气与改变无知的责任感。

四、与学生结盟和“与教材为敌”

如果要让教师在课堂上焕发生命活力,就需要教师与学生结盟,共同去征服教材展现知识的世界,并在征服教材的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到活动的乐趣,让自己享受到体现教育价值的幸福。所以,教师就教师,教材就是教材,教师若成为教材的化身,也就丢失了自己。“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并不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课堂,也不是学生个人习得学科知识的课堂,而是教师与学生借助课堂教学这一活动与平台,在教师的精彩教学之中,在学生学科知识的习得过程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与知识共享的乐趣的课堂。

教学是教师的主要职责,课堂教学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在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当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密码读后感篇十四

《藏地密码》真的是本很优秀的书,我一看到它,我就会没了魂儿似的,天天把它捧在手里。他讲的,非常类似于我们的人生,有苦有甜,有友情也有奸诈。

藏6讲的故事,可以说,是一段痛苦的人生成长期:在藏6中,主人公卓木强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由于他们这支队伍,是暂时性的,而他们的探险时间过长却没有结果,只得解散。那是卓木强巴的一个梦想——寻找紫麒麟!但是,就在这时候,他一手辛辛苦苦创立的天狮集团训敖厂破产了。也是这时候,就因为有他以前的那些队友重新聚在了一起,重新拾起了卓木强巴的梦,这,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

自打小时候起,我就是一个依赖性极度强的一个孩子。正因为这样吧,小时候的种种梦想都破灭了:钢琴、舞蹈、主持……不是因为被那些同学瞧不起,就是因为太艰难而放弃。

假如,我能坚持下去练钢琴,我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连区区五线谱都不认识;假如,我能坚持着去学舞蹈,我现在可能会站在舞蹈的舞台上;假如,我能潜下心来学主持,我现在可能是一名“小主持人”……但是,当我看了这本书,到我看到那几页震撼人心的文字时,我才知道“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这样的道理。如果,我能像现在这样坚持着练唱歌,努力地学五线谱,那我小时候的很有可能就会实现;如果,我不会因为别人嘲笑我而放弃,那很可能我们的角色就会转变……可是,现在知道,已经太迟了。

我,现在喜欢着唱歌,不想退出合唱团,就是因为,我在合唱团付出的点点滴滴和那些美好的记忆,使我会打败困难,重新站在我的“舞台”。

读完我的文章,你懂什么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了吗?

课堂密码读后感篇十五

读了《课堂密码》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帮助,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新的理念。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但有时候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也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感觉很迷惘,读了这本书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境界。

《课堂密码》是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走近课堂,不走进课堂,才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需要成绩,但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当我们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我们才可能在有序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成绩。

《课堂密码》从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五个方面打开“课堂困惑”之门,让我们深深感觉到: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以学生为师,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既愉快又有成就感;以学生为友,在平等友好的氛围中教学,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课堂上,为什么有的学生总给老师制造麻烦?为什么有学生听课走神?为什。

么学生会沉默不语?为什么学生不听老师的话?刚开始上课时,学生都还乐意听老师讲课,过了二十分钟后,还能够聚精会神的学生就越来越少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之所以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我相信并不是因为学生天生就不想学习,而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就像孩子的步伐无法跟上父母的步伐一样。因此我们要努力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是指学生在单位学习时间里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在此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学习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都是考量课堂教学效率的必不可少的指标。所以,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并不在于教师有无完成教学内容或者完成多少,而是学生有无从中学到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为何教师总是忙而无功。因为教师忙于传授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兴趣。学科。

教学的困惑在于,为了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就必须将学科知识肢解为知识点,让学生逐点学习与掌握。因此,不管在学期初,还是在学期中与学期末,只有站在学科教学的高度,始终盯着让学生掌握系统化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教学目标,再在每次课堂教学中努力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点,才能避免虽然学科教学赢得知识点上的胜利,却偏离了最终的学科教学目标的情况。学校是帮助学生学习得更好的地方。学生学习得更好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学生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二是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了。如果只是对学生的短期学习成绩负责,前者肯定最重要;如果对学生的长期发展负责,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负责,后者肯定更重要。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需要学校与教师的眼界,又需要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系统驾驭,远比训练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点更为困难;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又远比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更为重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其实,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定要相互照顾对方的进度,将最大量的教学进度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将最大量的学习接受度用于促进教师的教学进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效率。教师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概念,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率”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师还要具备反思的意识,持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今天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吗?学生和我在这45分钟里学到了哪些知识或技能?哪些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如此“各取所需,各有所得”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

虽然教师课前认真备课,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上课沉着、自信的去面对学生,但不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没能深挖教材和拓展教材,更没能预想到在课堂上有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随机应变,那也不算有效课堂教学。因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有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才能实现各取所需,各有所得的有效课堂教学。

通过读这本书,我的收获很大,我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能有更大的提高。我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有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课堂密码读后感篇十六

《藏地密码》这本书让我一下子想起来曾经看过的《狼图腾》,那书曾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对狼这动物产生了好感,尤其对西藏这个神圣而又神秘的雪域高原怀有向往之心和虔诚的仰望,让我有一种想去西藏的冲动。

我把《藏地密码》1—8全部读完了。书中对西藏的佛教、传说及历史详细地进行了介绍。藏传佛教、藏獒、西藏传说、民间传诵的隐秘历史、史诗、藏族地区神奇和无限美景都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完美的聚合。小说不仅混合了谋杀,侦探,解谜,悬疑,追捕等元素,又加进了大量西藏史、宗教史、象征学等文化佐料。读后让我对西藏的认识又进了一步,尽管我个人认为故事中仍旧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很值得一读的。不读故事的惊险曲折,只读故事中对大自然的那种唯美的描写,就深深打动了我。

在这惊心动魄的"长征"路上,他们遭遇了各种匪夷所思的事物,历尽生死,终于慢慢接近藏地古老历史的真相——藏地灭佛,难以计量的佛门法器珍宝典籍被忠诚的僧侣艰辛转移。多少年来,闻风而至的探险家和国家级考察团,只留下了通往雪山的背影……《藏地密码》要追寻的,正是关于藏传佛教隐秘的真相。

同时,我也被卓木强巴那执着、坚持的的精神所感动。卓木强巴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弃亿万家产于不顾,他是多么的富有激情、自信、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他有着常人难有的毅力,许多难以想象的磨练他都克服了。我想,他寻找紫麒麟的路途一定比唐三藏西天取经的路艰难的多。心中又生起了对卓木强巴的崇敬之情,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去学习。

或许我们一生都无法遇到这样的故事,但是我们应该用一生去追求,追求自己坚定的梦想,追求卓木强巴这种顽强的精神。

课堂密码读后感篇十七

读过很多本毕淑敏著作,但我似乎真的是不厌其烦。而这次,读其新书《心灵密码》,感到作家把关怀的精力,已经触及到了人的心灵深处。阅读这样的书,宛如清冽的山泉,可以洗刷心灵的疲惫与惶然。

众所周知,心灵本没有密码,但密码无处不在。在《心灵密码》中,毕淑敏将其师从心理学大师研修心理学的精深体会,与她开办心理诊所以来进行心理咨询诊疗的典型案例、精彩故事和优美的文字融为一体,讲述了每个人生命中都会面临的共同事件和共同感受,如生离死别、情爱怨仇、成败悲欢、喜怒哀乐;还讲述了许多人遭遇过的心理痛苦,以及许多人正在经历着的现实困惑。毕淑敏希望,这本书有一种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动和反思的力量,有一种励志的作用。

书中,毕淑敏用那敏锐的目光、宽厚的心怀,睿智的文字,讲述着女人、情感与家庭。如在《我的恋爱为什么总是无疾而终》里,作家借主人公梓怡的故事,最后。

总结。

道:“如果你有很多美丽的照片,请不要把自己的家变成展示这些照片的博物馆。那无意中将是一种排斥他人、唯我独尊的信号,说明你的世界里充满了你,让人却步。高傲自恋的女人,在让人欣赏的同时,会让人远离。男人和女人都对高度自我的人,敬而远之。”这些缠绕在我们身边的琐事,或提醒人们关注感悟幸福,或引发思索、联想,令人生出无限美好的情愫。

毕淑敏的书中,有的只是生活,真实而美丽。她不像学究们舞文弄墨,不像教授们高深说教,不像时评家语锋犀利,不像青春写手愤世嫉俗。诸如在《让女人丑陋的最根本原因》里,作家写道:“女人会不会因为心理不健康而变丑,我不敢打包票。因为心理不健康而导致身体上的病患,却是千真万确的。为了不得病,为了不变丑,人们只有更多地让爱意充满心扉。”这样的文字,折射着女性水样的光华,如一剂心灵处方,文火清蒸,给人恰到好处的滋养。

除了以上,毕淑敏还对人类的命运进行探究,对深层的人性进行审视。比如在《向一个小斑点致敬》里,作家提出:“人到了最后的关头,能够完成的,就是在身边咫尺之遥的范围内极简单的动作了。我由此想到,如果你有什么要说的话,一定要尽早说,不然就无人能听到。如果你有什么要做的事,要趁着血脉充盈之时赶快做,不要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刻,作家所描摹和传达的意境,或者是因为我们见惯不怪的麻木,或者是因为压根儿就没想到,总会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与惊愕,拓展了我们的思维,获得一种阅读的快感。

能力。蒙田说过,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认识自己。解读心灵的密码,了解自己,是一切成功的基石。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毕淑敏说的“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幸福愉悦的感受也是如此”。名医很多,作家也很多,但作家兼医师的人不多,能治病又能医治心灵的人也太少,毕淑敏做到了,而且还做得很好。毕淑敏用她温馨的感悟与思索,激发着我们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读该书最大的收获就在于此。

课堂密码读后感篇十八

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追寻藏传佛教及西藏千年隐秘历史真相的探险巨著。千百年来,西藏一直被一种神圣而又神秘的氛围所笼罩,接受着全世界范围内对其怀有向往之心的人们的虔诚仰望。即使在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不可避免地成为大众谈资、文化符号的今天,我们依然对这片土地的历史知之甚少。这本姗姗来迟的探险小说,用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西藏这一千年来最隐秘的故事。

一个偶然巧合的机会,我看到了这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的长篇探险悬疑小说。在它被冷落了几个月后,当我在空闲之余翻开第一页后,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

《藏地密码》的作者依托于至今仍有神秘感的西藏文化与西藏地理,找到了在真实与虚拟间往返叙述的自由。《藏地密码》中至少涉及了三个似是而非的知识系统:藏重佛教的历史与传说;藏獒的知识与传说;最后一个是青藏地理及探险。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写作功底,将藏传佛教、藏獒、西藏传说,民间传诵的隐秘历史、史诗、藏地奇景等完美的组合在一起。

当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个陌生人送来的一张模糊的神兽——紫麒麟的照片后,使他方寸大乱,从此踏上了寻找紫麒麟的充满危险曲折离奇的征途,而这条征途的终点是一座淹没在历史中的历史文化宝库——帕巴拉圣庙,而紫麒麟是这个神庙的守护者。卓木强巴始终坚信,终极藏獒紫麒麟不只是存在在神话传说中,更是存在在现实中,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找到,他坚持的原因基于他对藏獒深深的从心底真诚的爱。在这条路上,除了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甘愿追随他的几个特训队的朋友(唐敏、张立、岳阳、巴桑、吕竞男、亚拉法师),更有他的敌人——极其邪恶无人性然而又财力雄厚、神通广大、技艺高强的外国掠夺者。(莫金、索瑞斯为首的一伙人)。

为了寻找紫麒麟,卓木强巴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凶险,都没有放弃,没有放弃目标,没有放弃朋友。面对着无边的黑暗和看不到任何希望的绝境仰天长啸:“我是不会放弃的!”用张立的话说:强巴少爷真的很憨,或者很傻,但就是那种执着,令人心甘情愿地追随下去,那是一种可以创造奇迹的力量。

为了寻找唐涛留下的黑色笔记本,强巴少爷和张立在横穿可可西里时因遭到莫金的追击,造成吉普车翻车爆炸,他们所有的物品都化为灰烬,只剩下一个二十公斤的汽油桶和随身的衣服,在零下十几度的冰原,七级的风夹冰带雪,唐敏还发着高烧,他们被困在了可可西里腹地——方圆八万平方公里的无人区。在这里卓木强巴尽自己所能,帮助了灰狼三兄弟,因为诚心诚意的帮助,他得到了灰狼三兄弟馈赠的极其珍贵的骨笛。正是这只骨笛,在他们后来与绝顶聪明的狼群激战时,在千钧一发之际,让群狼嘴下留人,空留不甘。

他们遇救后,跟随胡杨队长在冰山溶洞追击盗猎者,被狠毒的敌人引到了仓鼠洞里,那是转瞬就可以把人吃的只剩下骨头的成千上万的小动物,为了躲避它们他们被迫吊在冰桥上,靠的是手里的一根安全绳,上面是扑面而来的仓鼠,下面是掉下就丧生的地下暗涌,在生死关头,因为强巴少爷的不放弃,在最后关头,他们等到了前来救援的胡杨队长。所以,张立认准了强巴少爷,跟定了他。

在亚马逊丛林,在操兽师索瑞斯的操控下,他们在游击队员的重重围追下,又遇到了杀人蜂,游击队员被杀人蜂活生生的屠杀,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刮骨之痛,在这种情形下,卓木强巴脱下衣服,裹住了岳阳,而自己却赤身裸体暴露在杀人蜂之下,如果没有库库尔族的人搭救,必死无疑。所以岳阳也是认准了强巴少爷,刀山火海不放弃了。而库库尔族的巴巴——兔,首领蜜熊——利爪之所以出手援助,是因为,卓木强巴小组一行人在进入亚马逊丛林之前,在普图马约采购物品时,在冰吧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与他们有了短暂的友谊,使他们在与巴萨卡手下的人激战时印第安人出手相助,更让他们遭受杀人蜂袭击后被他们所救。在库库尔族领地疗伤的时候,强巴少爷看到了不叫的狗,得到了巴巴——兔小姐的芳心,在神坛上听到了巴巴——兔唱的圣歌,这为他们在将来寻找战獒的征途中又迈进了一大步。

在叹息森林,他们在自己都困难重重下救了中毒后已经昏死过去的探险家肖恩,正是肖恩在他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让他们躲过了一个个致命的危险。在生命之门,他们救了被莫金、索瑞斯困在灰河地狱里的公布村最优秀的猎人多吉,在多吉的全力协助下,他们找到了地狱之门的出口。在倒悬空寺他们经过了无数个凶险的机关,九死一生后发现并关闭了总机关,当他们以为危险离他们而去的时候,大意之下强巴少爷和多吉被最后的决斗场困住,只有十五分钟的时间,在这里只有战胜所有对手的一个人才能生还,打开机关的方法是将对手的脚砍断,多吉心甘情愿自己砍断了自己的脚,在亚拉法师的帮助下,卓木强巴在最后一秒种脱离了紧紧困住它的枷锁,在最后关头被法师拉出了石门。

由于强巴少爷对藏獒深深的喜爱,他曾经在达玛县结识了冈日普帕和他视为女儿的`雪獒冈拉——灵獒海蓝兽,他们在寻找帕巴拉神庙的最后征途中,为特训队发现正确的方向取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冈日普帕和灵獒海蓝兽—————岗拉也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好似冥冥中真的有天意,很多事情发生得很突然,一步步走下去,好人真的似有上天眷顾,在危难中能逢凶化吉,用迷信的说法,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却不知道那是一个人自身的精神和信仰所带来的福。正因为如此,在这支由专家组成的探险队伍中,不起眼的强巴少爷不仅是这次行动的发起者和资助者,更是一个精神领袖,每个人都以他为核心而凝聚在一起。他总是在提醒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不会放弃梦想,明天,会更有希望。这是一个为梦想而执著的人,这是一个用自身行为感召他人使人追随的人——我们的强巴少爷。

这是我看完这部书最深的体会,有梦想才不会被打垮,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是挡不住的人格魅力。无论多么凶险之地,无论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不放弃目标,不放弃朋友,才能被大家相信依靠,在关键时刻才有上天眷顾。

然而,就在他们距离神庙那样近的时候,为了大家的生命,卓木强巴他不得不放弃,他宁愿放弃自己的梦想也不能舍弃朋友的性命。在他的一念之间,众人经历了各种艰险后最终捡回了一条命。

梦想没有了,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为了资助这次行动,他花光了上亿资产,存折里只剩下不足三位数。他把自己的公司托付给自己最信任的手下,而童方正设计了一个大阴谋,把卓木强巴的天狮獒犬驯养基地霸占成为自己在上海的方正养獒集团公司,留给他的是2000多万元的债务,童方正一直不肯与卓木强巴见面,却把他在上海的租住地址公布到网上,使很多受骗上当的人找上门来对强巴殴打漫骂,他所欠的债务何止书面上的2000多万,而是天价啊!敏敏因为赌气不再接他的电话,爱情离他而去;特训队被迫解散,曾经患难与共的朋友各奔东西;在生命之门他中了蛊毒;他已经知道自己只有一年的生命了,什么都没有了,他只能醉生梦死。

如果最后是这种结局的话,对好人也太不公平了,幸好作者在卓木强巴准备和那些玉石俱焚的时候,让他的那些患难与共的队员在最后关头出现他的周围,他们是被他的精神和人格感召而来,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荣誉再和他一起去实现他们共同的梦想的。

这是我看这本书的又一个体会,能打垮自己的只有自己,如果你自己不把自己打垮,那么就没有人能打垮你!在任何时候不要全部托付你的信任,那是对可以信任的人。如果对方是小人,你就不能是君子,否则,你会伤的体无完肤,所以,还要长一双慧眼,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因为有的人是无心的,他只有利益。对恶人的善就是对好人的犯罪。既然他可以害你,就不要指望他良心发现,再给你一根救命的稻草。

再没有比《藏地密码》更为玄怪的现在传奇了,它用文字的魅力为读者呈现出一系列的精神大餐,让我们欲罢不能,特别是作者的那种“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想象驰骋,令我们惊羡不已,给我们不断的惊喜,情节跌宕起伏、构思精巧,环环相扣,是一部非常值得阅读的好书。

课堂密码读后感篇十九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我从事教师这一行业已有两年的时间了,教师是我自毕业后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我热爱我的学生,热爱这种教书育人的使命,因此,在我看来,教书已不再是一份工作这么简单,我早已把它当做我自己的事业,当做一种生命的追求。在我从事教学的这两年,一直是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完成本职工作,在每次上课前,哪怕挑灯夜战,都要备好每堂课,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高效的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我从事教学以来,我一直在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的高效,听的开心”,但有时效果并不佳。我本身性子较为急躁,加上内心又特别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好好听讲,一旦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有说话、做小动作、走神这些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时,心里就特别的生气,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让我对学生这种违反课堂纪律的当场就勃然大怒,事后也采用多种惩罚措施,如批评、教育甚至是与家长谈话,但学生仍然不能很好地改正自己的缺点,课堂教学秩序仍然不见好转,于是,我不断的反思、拷问自己,到底是哪方面做的不好,到底是哪个细节出现问题?让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好好听课就有那么难吗?读了周彬老师的《课堂密码》后,我顿时幡然醒悟。

《课堂密码》有段话是这样的:“几乎没有学生会故意违反课堂纪律。问题在于,他们要么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么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课堂欲望。我们禁止学生做某事,不代表学生就不会做这事了,最重要的是,我们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怎么进行课堂管理:教师需要反省自己的课堂管理方式,需要服务于学生群体,而非管制学生个体;要寻找学生调皮的原因,而非责备其态度;要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而非禁止学生做什么。是的,想让注意力集中45分钟,对一个成年人尚且不易,对孩子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我们要尊重孩子爱玩这个天性,这是我们教学的基础和前提,现在的孩子大都是90后,有的甚至是00后,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种叛逆的个性,很多时候越是强求他们做某件事,他们内心的抵触情绪越重,特别是在听课这种要求具有高度自觉性的事情上,我们教师要做的,不是去单方面的对他们列出禁令,不是靠强制性的惩罚措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而是要改进在的教学方式,使其更加充满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其更加易于孩子接受。课堂管理最成功的境界,就是发掘学生群体的力量来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课堂管理最失败的境界,就是对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无能为力。如果要按照周先生的这个定义来划分,我的课堂管理无疑是处于最失败的境界。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要构建积极的课堂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以情唤情。倡导站在学生那面的教育。站在学生的那面,并不是去纵然他们,而是接受学生的现状,理解学生的现实。站在学生那面,就意味着教师既不可能直接改造学生,也不可能替代学生,而是做学生的欣赏者与鼓励者。教育一个人,并不是让你去改造他,而是让你去塑造他。改造时站在学生的对面,挑出学生身上的刺与不足,然后再为学生嫁接上美丽的花朵;塑造是站在学生那面,通过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力,改进学生身上的不足,从而在学生身上培育出美丽的花朵。在课外时间中,教师要多与学生接触,多参加和多组织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抓住一切机会与学生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了解了学生的心里真正的想法,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因地制宜,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期望,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并且愿意听教师的话,从而树立教师的权威;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时代在发展,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的学生,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个主体地位,在授课方式上要准备足够的多的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要学会引导学生掌握寻求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只有让孩子真正懂得这个课程的重要性,才能让他们从内心自发的遵守课堂纪律。万一仍然碰到有学生思想不集中、低声讲话或做小动作的话,也请记住响鼓不用重锤,切记采用大声呵斥等这种伤害孩子的自尊方式,我们可以从目光暗示、动作指引、冷却制动等几方面尝试,保护好了中学生特别在意的自尊与面子,他们自然会感激,自然会诚服地听从老师的教导。总之,对学生的处理,要以情字领先,从语意到行为都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关爱他,使其主动配合教师的课堂管理。

第二,因材施教。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授受步调要一致才可能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有放慢自己的脚步去适应孩子的进度,却让孩子加快步伐来适应自己的进度,在这种超越自身能力的过程中,孩子不但对课程失去了兴趣,还学会了依赖父母来达到目标,课堂上的类似现象经常发生在我们老师身上。读了这本书让我真正明白了,课堂教学主题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哪怕教师备课再努力,但学生不参与,这种单向度的努力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仍然不佳。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真实教育意义的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只是学生的助摧剂,因此,课堂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的努力,需要学生的参与,但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合作,减少教学进度与学生学习进度的差距。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鼓励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成绩,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根据学生目前的优势与成绩来设定教学目标,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二步;让课堂教学还原学生优势与成绩的获得过程,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三步。课堂教学并不是来教训学生的,更不是用学科知识塞饱学生的无知,而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使用自己优势与成绩的方法,通过自己的优势与成绩的拓展,来填补自己因为年轻而拥有的幼稚与无知。良好的学习态度缘自积极的学习兴趣,而积极的兴趣是对学习过程的内在享受,这种享受是由良好的学习方法带来的,而学习兴趣也只是可能由良好的学习方法产生。

第三,学习他人经验。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听课就是向其他教师学习的重要方式,不但可以丰富自己课堂经验,还可以修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缺点,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在这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我遇到过无数次的听课,包括被别人听课和去听别人课两种情况,在被别人听课时,除了紧张的备课与演练外,就是在意别的老师对我的课的评价,在听别人课时,过多地寻找他们的缺点,忽视了他们课堂上闪光的东西,听课应该听什么呢?周先生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听课人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批评上客人的缺点是什么,而是去发现上课人优点是什么”,也就是说听课主要是为了吸取其他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迅速让自己成长。竭力去发现上课人的优点,谦虚地询问其课堂优点产生的原因,并向他学习,这是课堂观察中上课人与听课人最为良性的互动模式。在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优点之后,要学会反省自己课堂的劣势与不足,不能单靠别人成功的经验来填补自己课堂上的劣势,应该在借鉴的基础上,拓展出自己课堂优势,奠定好厚实的课堂教学基础,才能让我迅速成长起来。

作为一名新教师,需要学习的教学经验太多了,书中提及的许多课堂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为我解答了我两年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很多困惑与不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一门艺术,不但要总结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得失,还要经常拜读优秀的教学素材,从前人积累的经验中吸取智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学习、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力争让自己成为学生寻求知识、吸收知识、热爱知识的引导者,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在的能力基础上,尽量拓展自己的课堂优势,使其达到趣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

课堂密码读后感篇二十

有一天,宋老师接着向我推荐《藏地密码》,说这是描述藏文化和藏獒的一本书,与前者有些类似。回到济南就去了山东书城购买了《藏地密码》,一共十本。

在济南工作日的晚间,健身房锻炼后,就捧起《藏地密码》开始啃读,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藏地密码》1—4读完。《藏地密码1》从一张照片说起,引发出一串串神奇的故事:紫麒麟传说、巴桑的回忆、横穿可可西里、史前冰川惊魂记、笔记之谜、帕巴拉神庙是否存在?在看完《藏地密码1》后,我就已经被书中神秘又曲折的情节深深地吸引并打动了,作者何马厚实的文学功底及渊博的藏地知识让人佩服!

当我再阅读3和4的时候,才发现此书并不是完全在写关于寻找藏獒的故事,作者真正的目的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藏传佛教的历史,犹如带领阅读者进入一幅从未展开过的西藏千年隐秘历史画卷。千百年来,西藏一直被一种神圣而又神秘的氛围所笼罩,接受着全世界范围内对其怀有向往之心的人们的虔诚仰望。

即使今天西藏已开放为全球旅游胜地,成为大众谈资、文化符号,我们依然对她的历史知之甚少。而《藏地密码》为我们揭开了西藏神秘的面纱,带领我们走向西藏,走进那神秘的古代文明,走进那跌宕的佛苯历史,《藏地密码》要追寻的,正是关于藏传佛教隐秘的真相。

在这惊心动魄的"长征"路上,最让我感动的是主人公卓木强巴那种执着、坚持的精神,在当今社会里,很难再有这种不为名利钱财而耿耿忠于自己理想的商人了,而他却为了自己的理想弃亿万家产于不顾,他是多么富有激情,多么自信,是一个勇于追求自己理想的年轻人。追求目标达成的坚定精神,遇到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都是现代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应该具备的品质。

也许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遇到这样的故事,但是,我们却终其一生都应该去追求,追求自己坚定的梦想,追求这种顽强的精神。

课堂密码读后感篇二十一

《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周彬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分为五个部分,即: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作者主要观点如下: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以学生为师;以同事的课堂为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更多的方法与策略,还需要优化自己的课堂结构。

第一讲。

时间:

地点:多功能教室主讲:刘成良。

内容:第一辑:打造“有效课堂”

一、课堂因“联合”而“有效”

真正有效率的教学,不但要求教师上好课,更要求教师有把课堂联合起来的能力。

(一)一堂课的思维陷阱:孤树终难成林。

不应该抽象地谈课堂教学,而应该更长远地看待课堂教学问题。当我们从整个学科教学来看时,当我们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看时,才有可能更加公正、更加科学和更加有效地审视具体的课堂教学。

(二)课堂教学的“纵向串联”

1、为了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教师往往把学科知识拆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来教。这就为学科教学带来了三个问题:(1)拆分后的若干个知识点是不是已经涵盖了整个学科知识。(2)学生学习的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不是相当的。(3)学生应该如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点还原为完整的系统化的学科结构。

2、把系统化的学科知识拆分成若干个知识点,究竟如何拆,拆完后如何。

有重点地教,这就依靠教师的教学智慧。

2、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后,如何系统化,一方面需要老师的指点,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的“横向并联”

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科教师需要把各自的课堂并联起来,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促进学生有效率地成长、全面地成长的目标。

二、学得好,还要考得好。

(一)从“知识储存”向“知识提取”的转变。

当前的知识竞争不再是知识储存量的竞争,而是知识提取量的竞争。

(二)“知识提取”对“知识储存”的工具功能。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知识储存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越是简单,学生的知识提取就越是困难;逻辑越是清晰,学生提取知识越容易。

(三)为了“知识提取”的“知识储存”

当我们强调知识提取在教育结果上的价值时,既强化了教师帮助学生储存知识、提取知识的责任,又强化了学生提取学科知识的责任。

三、为何教师总是忙而无功。

(一)深陷课堂教学的“忙碌之井”

从课堂教学能力向学科教学能力的转变,需要课堂教学经验在量上的积累,但更需要教师学科能力在质上的突变。

(二)踏上学科教学的“理性之路”

衡量自己有没有学会一本书的标准:当你看书的封面时能够把目录写出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40%;当你看目录时能够把书中的要点写出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60%;当你看着知识要点能够把细节想起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80%;如果你还能够把这本书的知识进行重组并灵活应用,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90%以上。

(三)打开教育教学的“展望之窗”

1、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掌握学科知识点,教师以训练者的身份面对学生。

可能最有效;

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化的学科知识,教师以教学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

3、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

四、课堂结构=学科深度×教育广度。

(一)学科深度:是内容的艰深还是理解的深刻。

对于学科深度有两种理解,一是指内容的艰深,二是指理解的深刻。教师在学科知识上要有深度,并不是要求教师在学科知识的内容上要艰深,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要深刻。在内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师,就越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就越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就越能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二)教育广度:是“人在学知识”还是“学知识的人”

1、对于教育广度也有两种理解,就是把学生当做“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专业选手),还是当做“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业余选手)。

2、从“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立场出发,就意味着必须把学生当做一个整体的人来对待,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一是学科教师要全面地爱护与关心学生;二是力求让“书面化的学科知识”生活化;三是要从学生的知识原点出发,引导学生走到学科知识的终点。

(三)课堂结构:深度与广度的均衡配置。

1、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更多的方法与策略,还需要优化自己的课堂结构。

2、课堂结构应该是学科深度与教育广度的均衡配置。

五、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

(一)作为一种任务的教学进度。

保持一定的教学进度,是开展课堂教学的起码任务。这就意味着教学进度是否完成是工作态度问题,而教学是否有趣或者是否有效则是能力问题。

(二)作为一种结果的学习接受度。

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非常努力,但学生不参与,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仍然为零。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真实教育意义的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剂。换而言之,教师的主导只是服务于学生主体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已。因此,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从目标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接受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进度。

(三)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的共生。

课堂效率等于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的乘积。课堂效率需要教师的努力,需要学生的参与,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合作。要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率,肯定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努力与投入,但在教师与学生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相互照顾对方的进度,才是最佳的选择。教师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学生只管个人的学习接受度而不顺应教师的教学进度,都很难让课堂效率最大化。

(四)学校管理对课堂效率的制约与促进。

六、从“因材施教”到“因教施学”

(一)因材施教的路能够走多远。

教师向学生传授教材和考纲要求的知识,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加大了“因材施教”的难度;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与学校规章制度对教学进度的安排,大大降低了“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二)因“学生”施教与因“教材”施教之别。

“教什么”是指教学内容,符合科学的特征,具有可以重复与可以迁移的特点;“怎么教”是指教学手段,符合艺术的特征,具有个性化与即时性的特点。

七、别让课堂教学止于“学科生活化”

教师主导的课堂往往是学科生活化的课堂,学生主导的课堂应该是生活学科化的课堂。课堂教学不应该止于学科生活化,还应该以学生自己理解与掌握学科知识为目的,需要老师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学生生活学科化的过程。

八、莫让“学生成长”受阻于“有效教学”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教学技能技巧,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出艺术性。

1、跳出自我看学科。

2、跳出学科看教学。

3、跳出教学看教育。

第二讲。

时间:

地点:多功能教室主讲:刘成良。

内容:第二辑营造“有趣课堂”

一、是学生失序还是老师失趣。

(一)“失序”背后隐藏的“失趣”

1、要判断失序与失趣何为因何为果,有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就是因总在果之前。

2、判断失序与失趣何为因何为果的另外一个标准,就是看调皮学生人数的多少。

(二)兴趣先行的学科教学。

教师只要将趣味性与教学性融为一体,就可能真正开发出课堂本身的乐趣来。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前提是让学生觉得听课有意思,就是我们讲得有趣、有意义;然后让学生听课过程中因为有趣而不断前行,或者是因为前行而越来越有意义,最后还得确保学生听课所得能够换回较好的成绩,最好还能提高他们继续学习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就是学科知识趣味化。

1、学科教学只是学生习得学科知识的一种辅助手段,真正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是学生自己对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

2、有利于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素包括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知识组织形式。

3、学科教学就是辅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辅助”二字主要表现为如何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更有趣。

4、课堂教学是学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老师是设计与搭建这座桥梁的工程师。

二、以“有趣课堂”实现“有效课堂”

作秀的课堂让学生觉得好玩,但却没有真实的收获;求知的课堂让学生有真实的收获,但却觉得吃力。

(一)有趣与有效的“二元对立”

课堂上的有趣与知识上的有效是一对矛盾。如果投向了课堂的有趣,就难免牺牲知识的有效;如果投向了知识的有效,就难免牺牲课堂的有趣。

(二)课堂有趣对知识有效的支持。

课堂有趣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地方吸引过来的外在兴趣,这种兴趣有比较价值,但并不一定有内在价值;另一个是真正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内在兴趣,这依赖于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对逻辑与思维的把握与练习。这两种兴趣缺一不可,但绝不应该仅止于第一种兴趣。

(三)知识有效对课堂有趣的转化。

不管做什么事,真正能够巩固兴趣的,一定是这件事能够为你带来有价值的东西。除了用外在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外在兴趣之外,更为核心的是用学科知识的有效掌握来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内在兴趣。

(四)课堂有趣与知识有效间的互换条件。

1、在学校管理中,对课堂教学给予足够的宽容与期待,是促进课堂有趣与知识有效互换的前提。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反思与总结,是促使课堂有趣与知识有效互换的主体保障。

三、考试成绩=学科兴趣×学习方法×学生智商。

(一)“应试体制”并不等同于“应试教育”

1、目前通过高考与中考来实现“取士”的目的,任然是必要的。

2、有了应试体制,并不一定会形成应试教育。

3、应试体制既有可能催生素质教育模式,也可能催生应试教育模式,真正的决定者不是应试体制,而是掌控并参与学校教育过程的人。

(二)觉得学习成绩的要素及其功能。

1、影响学生学习的要素包括学生智商、学习方法与学科兴趣。

2、在这三大学习要素中,最难改变的应该是学生智商,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可改变的要素。我们不能改变学生的智商,但能够改变学生对待自己智商的态度与使用它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学习成绩的前提。

3、在学生的学习要素中,最容易改变的是学生的学科兴趣。学生对某一学科喜欢与否,很少以其专业价值为标准,一般是以之是否对他们的胃口为标准,在这一点上,学科教师的教学风格甚至学科教师自己的生活态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课堂活动×教师定力=课堂活力。

(一)有了活动并不一定有活力。

1、课堂活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设计得到位,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但如果设计不到位,反而会降低课堂效率。

2、要让学生在整堂课中都保持学习活力,这并不是课堂活动的形式,而是课堂活动的目的。

3、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活动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关键得看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之后的收获与表现,而不是看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活动程度。

(二)用课堂活动展现教师定力。

(三)用教师定力提升课堂活力。

1、只有教师拥有了更系统的学科观、更生态的方法观,才可能让课堂焕发出真正的活力来。

2、活动只会让人动起来,而一系列的活动才会对人的塑造产生教育意义。

3、课堂活力总是以教师的定力为基础,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支撑课堂教学的教师素养与能力如何,也就是教师的定力如何。

五、“与学生结盟”和“与教材为敌”

(一)教学并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

(二)不要因捍卫教材而丢失了自己。

(三)不要因拘泥于教材而变得教条。

(四)不要替代教材而成为学生的敌人。

(五)课堂的主要矛盾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材的内容深度之间的差距,次要矛盾应该是学生学习模式与教师之间的差异。

(六)教师有三种定位:其一,团结教材而进攻学生;其二,团结学生而进攻教材;其三,成为课堂中的陌生人,看学生与教材恶斗不止,而自己坐看“风景”。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不会选择第三种,选择第一种情况的占绝大多数,选择第二种情况的占极少数。要进攻教材,教师就要掌握三项本事:读透教材、补充教材与批判教材。成功的课堂,就是教师带领着学生,富有智慧地读透教材、补充教材与批判教材,而不是对着教材顶礼膜拜。

六、用“学生德育”提升学科教学。

对学科教师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学科是对教育功能的分化,即教师只对学科教学负责;另一种观点认为,学科是对教育功能的延伸,即教师不但要教育好学生,还要对学科教学负责。

(一)“学生德育”在“学科分化”中滑落。

(二)学科教学在“压力与功利”中前行。

教育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对学生学科知识的授受,我们称之为传授;二是对学生学科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称之为教学;三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我们称之为教育。

(三)让学科教学从“学生德育”起步。

1、要恢复学科教学的教育性,就必须让让学科教学从“学生德育”起步。

2、学科教师并不是学科知识的化身与代言人,而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帮助者。

3、只有教师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过着真实生活的人,才有可能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并用它来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

七、学生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底色。

(一)让学生记住并理解知识,最好的方法不是让学生只学习这些知识,而是拓展与它们相关的领域,为学生理解与接受它们提供更多的启示物。

(二)人不可能让学科知识独立于生活知识之外,也不可能让学习生活孤立于日常生活之外。

(三)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时,还需要非学科知识为它奠定亮丽的“智识底色”;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还需要课外活动为它奠定灿烂的“智能底色”;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时,还需要日常生活为它奠定阳光的“智慧底色”。没有了这些“底色”,学生的一切都将毫无生机与希望,包括学科学习。

第三讲。

时间:

地点:多功能教室主讲:刘成良。

内容:第三辑塑造“有序课堂”

(一)课堂管理有两个核心目的:一是避免发生或者消除影响班级有序学习的事件,可称之为维持课堂秩序,这是消极课堂管理;另一是通过合作学习凝聚班级合力,在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可称之为促进课堂合作,这是积极课堂管理。

(二)为何需要课堂管理,原因有:

1、要维持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要帮助学生掌握并学会使用学习方法;

3、要调动学生集体力量提高学习效率;

4、要通过纪律教育形成课堂学习秩序;

5、要通过学习诊断减少学生的违纪行为;

6、要避免与诊治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

(三)课堂管理最成功的境界,就是发掘学生群体的力量来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课堂管理最失败的境界,就是对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无能为力。

(四)怎样进行课堂管理:

1、教师需要反省自己的课堂管理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群体,而非管制学生个体;

2、要寻找学生调皮的原因,而非责备其态度;

3、要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而非禁止学生做什么。

二、凭什么让学生听你的话。

1、师生关系经历了师权“神”授、师权“智”授、师生平等、生尊师卑四个历史阶段。

2、教师搞好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对教师的敬畏之情。

3、师生平等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在生尊师卑的年代里,教师为了搞好教育教学,首先得讨好学生,其次是让学生对自己产生敬畏之情,最后才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5、教育教学能力才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

三、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起来。

(一)缺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主动参与,就不可能完成学习内容从搞懂了向理解了、从理解了向会应用的转变,更难以做到将学科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学科结构。

(二)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变得自主起来,在当下就必须有付出成本或者作出长远投资的勇气。

1、学校对教师的期待与宽容是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的制度保障。

2、教师的教学勇气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起来的教学前提。

3、学生的课堂参与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起来的认知基础。

四、课堂教学何以为师生共享。

(一)学校教育应该以学生学习潜能为基础展开,但学生学习却应该主动适应教师教学。

(二)在班级授课制下,“因材施教”难度极大。

(三)只有我们理性面对学生的学习个性,才可能既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又尊重学生群体的学习特征,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群体的“因材施教”。

1、只有对学生进行“能力分组”,我们才有可能对学生群体进行“因材施教”。

2、对学生群体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时,学生的认知风格与学习风格是不容忽视的。

3、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真正的共享点,既不是让老师适应学生个体,也不是让学生个体适应教师,而是教师适应学生群体,而学生也要主动地向学生群体靠拢。

五、对教学负责才是真的对学生负责。

1、追求教学的轻松与幸福,才是课堂发展的基本方向。

2、要创造一种高效的教育教学,教师们的辛苦付出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甚至只是最基本的条件,还需要太多富有教育智慧的条件。

3、衡量课堂教学的效率,既不能只以教师的功劳为标准,也不能只以教师的疲劳为标准,应该以以功劳为分子、以疲劳为分母形成的比例为标准。

六、是学生“态度不好”还是教师“方法不好”

(一)学习“原初态度”与“过程态度”之别。

1、觉得学生能否学好的因素有很多,但觉得学生是否开始学习的因素只有一个——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

2、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两种即:原初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态度。

(二)学习方法对态度的“蚕食”与“巩固”。

良好的学习态度缘自积极的学习兴趣,而积极的兴趣是对学习过程的内在享受,这种享受是由良好的学习方法带来的,而学习兴趣也只可能由良好的学习方法产生。

(三)学法指导:学科教学的方法之路。

1、学法指导包括以学习为核心的三项工作,即解题方法的传授、学习方法的引领与学习过程的指导。

2、和学生谈论学习中的成就与挫折,教会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的短期成本与长期收益,指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这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七、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化动为静”

(一)尽可能让学生静下来,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

(二)要让学生在课堂中静下来,有三种方法可以使用:

1、采用科学的方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分转化为学生静下来的本能成分;

3、采用科学的方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分消耗或者过滤掉,把保留下来的具有较高浓度的静下来的本能成分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八、环境的育人功能胜过教师。

影响学生人格的要素,有遗传、环境与情境。教育对这三个要素的影响程度决定着教育塑造学生人格的空间。

九、日常教学生活有规可循吗?

(一)要走进日常教学生活的深处,更为关键的是老师要认识与探索自己的“教学思维地图”,并在现实的教学情境中优化与修正它。

(二)支撑教师日常教学生活的“教学思维地图”就是我们的若干教学。

假设,是我们对教育教学自认为正确的观念。教学假设包括模式假定、规范假定与因果假定三种。

(三)组成教师“教学思维地图”的基本假定主要有三个要素。

1、社会与学校的教育习俗与传统。

2、学校的规章制度与教育政策,它是教师必须遵守的教学规则。

3、教师自己的教学知识与教学经验。它是直接决定教师教学行为的要素。

第四讲。

时间:

地点:多功能教室主讲:刘成良。

内容:第四辑课堂中的学生。

一、善待学生的“无知”

(一)“无知”蕴藏着更大的“有知”。

(二)教育从对“无知”的宽容起步。

教育不仅仅是填补学生的无知,还要选择适当的时间,为学生填补适当的内容。

(三)从无知到有知的教育之道。

1、善待学生的无知,并不是说要漠视学生的无知,也不是说要急于消除学生的无知。

2、要宽容学生的无知,就得对学生的无知有正确的认识。

3、在课堂中宽容学生的无知,并不意味着要纵容学生的无知。

4、在课堂中善待学生的无知,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循序渐进。

5、善待学生的无知,不但需要教师有宽容学生无知的度量和改变学生无知的智慧,还需要教师有宽容学生无知的勇气与改变学生无知的责任感。

二、用宽容为教育开路。

(一)站在学生对面的教育。

(二)让理解走在教育的前面。

(三)站在学生那面的教育。

1、站在学生的那面,并不是去纵容他们,而是接受学生的现状,理解学生的现实。站在学生的那面,就意味着教师既不可能直接改造学生,也不可能替代学生,而是做学生的欣赏者与鼓励者。教育一个人,并不是让你去改造他,而是让你去塑造他。改造是站在学生的对面,挑出学生身上的刺与不足,然后再为学生嫁接上美丽的花朵;塑造是站在学生那面,通过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力,改进学生身上的不足,从而在学生身上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2、如果教师站在学生那面,教学设计就要根据学生的经验与知识来展开,这更容易让他人看到学生的智慧,它并不直接体现教师的能力,而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与学习有效性来予以展现,但是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而非作秀的教育。

三、让学生越学越自信。

(一)透过“当下的成绩”看学生“长远的信心”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学习潜力等着我们去开发。

(二)在“积极归因”中寻找“学习自信”。

1、把学习成就归因于内在的、可控的与稳定的学习因素,可以提高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水平。将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与教学要求相比,学生可能永远都处于失败的境地;将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与他过去的知识储备相比,他永远都在取得进步。

2、把可以解决的学习问题归因于内在的、可控的因素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归因于外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

(三)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归因策略。

要让学生好好学习,就需要教师与学生面对事实,用成就来证明学生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面对学生学习上的成功与失败时,究竟是选择积极的归因方式还是消极的归因方式,决定着学生对待未来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四、莫给学生变差的机会。

(一)差生的存在是必然的。

只要你用一个标准衡量学生,不管这个学生群体的总体水平是高还是低,都必然会区分出若干优生与差生来,差生的存在与评价机制有关,不同的评价机制就会产生不同的差生。

(二)差生的形成是偶然的。

(三)莫用差生“存在的必然”遮蔽“形成的偶然”。

其次,探索形成差生的多种可能性原因,为避免形成差生寻找方法与策略;

最后,教师要用更好的教学方法与更高的教学品质去吸引学生,以此来帮助他们避免沦为差生。一言以蔽之,莫给学生变差的机会。

五、成人是如何误解孩子的。

(一)早恋是因为性早熟还是因为父辈关爱的缺位。

孩子们彼此间形成的爱并不是成人所理解的爱情,而是父母关爱的一种替代品,是父辈们真诚关爱缺位的产物。

(二)选美是“成人模仿秀”还是对“孩子美”的追求。

成人在面对孩子世界时,更多的是一种武断,而不是理解;是一种抵制,而不是尊重。作为成人,我们可能漠视孩子的世界,也可能承认孩子有自己的世界,但无论如何我们没有赋予孩子世界应有的地位。孩子们并不是要占有美的东西,而是更着力于对美的追求。

(三)是“为孩子而教”还是“为教师与学校而教”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交给他们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主要责任,而积极地用所学方法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则是学生的主要责任。为了教出好学生,首先应该着力于培养好老师。

六、别让学生因“评价”而远离学习。

学习评价有两个直接的功能,一是证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另一是查明学生遗漏了多少知识。

(一)基于威胁的学习评价最终让学生远离学习。

(二)基于支持的学习评价才会让学生走进学习。

(三)发挥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支持功能。

学生成长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扩张自己的优点来发展自己,另一是通过弥补自己的缺点来发展自己。不管在态度上,还是在技术上,前者都更占优势。

(四)发挥学习评价对学生的诊断功能。

教师通过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面来帮助学生,往往比否定学生的消极面来诊断学生,更有利于发挥学习评价的影响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并不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而是对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的诊断。诊断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智慧,需要非常明确的指导、非常清楚的问题解决办法。

七、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

(一)被“学科考试”挤压的“学生优势”

对于学生而言,教育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发现并发展学生的独特优势,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发展功能,它注重对学生独特优势的发现与培育,是开放与多元化的;另一是根据学生的独特优势对学生进行评价与筛选,我们称之为教育的筛选功能,它注重对学生特定优势的测量与鉴别,是封闭与单一化的。

(二)立足于学生优势的教育力量。

学生学习的前提,是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有学习的潜力和能力。

(三)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

1、鼓励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成绩,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2、根据学生目前的优势与成绩来设定教学目标,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二步。

3、让课堂教学还原学生优势与成绩的获得过程,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三步。课堂教学并不是来教训学生的,更不是用学科知识塞饱学生的无知,而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使用自己获得优势与成绩的方法,通过自己优势与成绩的拓展,来填补自己因为年轻而拥有的幼稚与无知。

第五讲。

时间:

地点:多功能教室主讲:刘成良。

内容:第五辑课堂中的“教师”

一、让教师的课堂找到回家的路。

我们只有走进教师群体,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与同事进行交流,并对他人课堂教学进行观察与学习,我们才可能真实地反省自己,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成功的地方继续成功,在失败的地方避免失败,从而找到超越自我与超越课堂的方法与策略。

二、以他人的课堂为镜。

(一)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经验。

竭力去发现上课人的优点,谦虚地询问其课堂优点产生的原因,并向他学习,这是课堂观察中上课人与听课人最为良性的互动模式。

(二)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

在观察他人的课堂时,重要的是学习他人的课堂经验;在反省自己的课堂时,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课堂经验。

(三)反观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

(四)探寻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种课堂教学”。

三、用自己的理念听他人的课。

(一)“听别人的课”是为了“建设自己的课”

课堂观察追求的目的,并不在于品味与鉴别他人的课堂,而是如何更好地建设自己的课堂。

(二)“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学习”

课堂教学的深度,并不在于如何站在教师立场上设计与策划,使课堂变得花枝招展,而在于如何让课堂变得简洁而有力,从而易于被学生理解与接受。

(三)“怎么教”服务于“教什么”

“教什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而“怎么教”凌驾于“教什么”之上则是课堂“华而不实”的典型表现。

(四)“从教学有效”到“教师成长”

课堂观察的目的既不是对他人的课堂进行鉴别与改造,也不是装饰或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而是优化听课人与上课人的教学理念,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

四、听课听什么。

(一)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方面六个要素。

(二)教学目标科学、清晰、适当。

1、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既包括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

2、教学目标包括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目标设定,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清晰性。

3、教师在预测学生的学习目标时,要从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出发,结合教材对学生的要求,提出可以为学生所接受的学习目标。

4、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间的关联与互动,是成就成功课堂的重要因素。

(三)教学指导方式的丰富性。

1、多种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2、多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

3、多种方式使得教学内容更为生活化。

4、多种方式适合有差异的学生群体。

(四)教学过程的清晰度。

1、教学设计的清晰度。

2、学生感受到的教学清晰度。

3、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

(五)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1、广度(指班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比例)。

2、深度(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理解问题的程度来判断并通过学生上课时眼神的力度来确证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

3、梯度。

(六)学习成功率。

1、学习目标达成度。

2、教学计划实现度。

3、课堂教学拓展度。

(七)课堂思维深度。

五、如何有效地观察他人的课堂。

(一)课堂观察的准备与进入。

1、在上课前十分钟左右到上课的教室。

2、尽可能借到教材,至少能够与某位学生共用教材,以便了解教学内容及前后知识联系。

3、在上课前找好一个不显眼的位置,并准备好课堂观察所需要的资料。

(二)课堂观察的体验与记录。

课堂观察的重点是课堂体验。只有摘要式的重点记录才能够起到沉淀课堂体验与深化课堂体验的作用。

课堂评估要从课堂框架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课堂教学内容的上下衔接、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等宏观方面来展开。

反思自己的课堂时,最重要的不是通过迁移上课人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技巧来改造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而是从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的角度,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课堂逻辑,重构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构。

六、教学境界:从“学科学化”到“艺术化”

1、教师要想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晋升到科学阶段,甚至提升到艺术阶段,就必须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接受教育理性的批判。

2、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理论的阅读与学习,对自己的学生经历与学习经历的反思与批判,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检讨与反思就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此时教师的教育教学已经进入了科学化阶段。

七、健康课堂:把科研做在远离课堂的地方。

八、在协作备课中成就教师专业成长。

1、组织年级备课组教师在备课前集体讨论教材教学。

2、每位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所有内容进行备课。

3、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备课内容进行反思与优化。

4、对教师课后整理过的备课内容进行评选,并将优秀的备课内容汇编成册,供以后的学科教师学习与采纳。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54798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