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需要综合考虑教材、教育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差异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掌握教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以下是一些教案的实例供大家参考。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篇一
(1)知道如何推导出vt=v0+at。
(2)会应用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二、重点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加速度a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本节课将从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出发,研究在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文件大小:38k文件格式:doc下载地址: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篇二
体会学习运动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对于位移公式的建立,也可以给出一个模型,提出问题,再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
对于两个例题的处理,要引导同学自己分析已知,未知,画运动过程草图的习惯.。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篇三
与初中物理相比,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的阐述更详尽深入,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学习中首先要掌握阅读课本的正确方法,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内容比初中物理多,老师也无法像初中一样在课堂上将浅显的内容翻来覆去地讲很多遍,培养自学阅读习惯是良好的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学习方法.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课本中对物理概念的阐述是严谨周密的,在阅读中领悟和理解教材所表达的物理信息是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第一步.但大多数学生阅读物理书时都停留在对文字表面意义的肤浅理解上,由于阅读时未掌握物理概念的本意,导致无法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的和外延,也就造成了学习过程中的半生不熟现象.在教材中物理概念的文字叙述客观直白,表达了物理概念描述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我们在阅读时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和关键术语,防止理解跑偏.
2初中物理与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在习题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从初中物理到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解题计算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等学科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初中物理的解题只需用到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够了,可是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的解题中,由于牵涉到多个复杂的变量,就需要经常用到较复杂的多元多次数学方程式进行解题了.可是有些同学因为数学基础不好,在解题时就感到无法适应了.这就需要同学们以学好相关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巧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物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同时要结合数学推导过程,准确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公式、抓住问题的关键并采用正确的解题方法来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
3初中物理与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在思考问题方法上的不同。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课本对物理知识的宏观性和普遍性进行了更深入和更全面的介绍,目的是希望大家通过相对系统的学习,逐步形成较完整的物理思想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不局限于一维和二维空间,而是要发挥立体思维想象,结合教学过程中物理模型的电脑动画演示,构思三维物理模型,并且破除思维定势,以三维物理模型作为思考问题的依据.
同时,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因为考虑到低年龄同学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存在难度,课本中将很多物理现象理想和简单化了,而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的后续学习中,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课程对相关物理现象进行了适当的复杂化和真实化,使之更贴近真实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从简单到复杂的物理思考方式的转变,比如说在力的分解章节,就要巧用坐标系解决数值变量与方向变化问题,准确的找到问题的答案.
4初中物理与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
我们的中学教育一直被应试教育误导,学生长期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被动学习,这种“中国式”教育方式使学生养成了强烈的依赖性,自主思维能力差.为完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课程学习,更为了完成今后的大学学习,我们应尽力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主要措施有提高自制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养成课前对重点知识预习、课中带着疑问听课、做好课堂笔记、课后及时归纳总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篇四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体会学习运动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材分析。
教法建议。
对于位移公式的建立,也可以给出一个模型,提出问题,再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
对于两个例题的处理,要引导同学自己分析已知,未知,画运动过程草图的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两个公式的建立及应用。
教学难点:位移公式的.建立.。
主要设计:
一、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3、请同学自由推导:由得到。
4、讨论:上面讨论中的图像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求出或分析出哪些问题?
二、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一中第2部分给出的情况.若求1s内的位移?2s内的位移?t秒内的位移?怎么办,引导同学知道,有必要知道位移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2、推导:回忆平均速度的定义,给出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结合,请同学自己推导出.若有的同学提出可由图像法导出,可请他们谈推导的方法。
3、思考:由位移公式知s是t的二次函数,它的图像应该是抛物线,告诉同学一般我们不予讨论。
4、例题处理:同学阅读题目后,展示课件2,请同学自己画出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进而求解。
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教材练习六中第(4)题描述的情况,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看看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测量和记录,实际做一做,并和用公式算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一年级物理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篇五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1自然的引出推论公式,即位移和速度关系,通过思考与讨论对两个基本公式和推论公式做了小结,启发学生总结一般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涉及到五个物理量,由于只有两个独立的方程式,因此只有在已知其中三个量的情况下,才能求解其余两个未知量,引导同学思考和总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教材通过例题2,实际上给出了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特点,强调由两个基本公式入手推导出有用的推论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例题或练习题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画出运动过程草图,动手推导公式,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总结,配合适当的课件,加强学生的认识.在推导位移公式时直接给出的,在这里应向学生说明,实质上它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的推论.
教学重点:推论公式的得出及应用.
主要设计:
一、例题1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条件,,a,s,待求量.
2、请同学分析解题思路,可以鼓励学生以不同方法求解,如“先由位移公式求出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等.
5、用得到的推论解例题。
二、思考与讨论的处理。
3、如果物体的初速度等于零,以上三个公式是怎样的?请同学自己写出:
三、例题2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题,标出已知量、、,待求量为.
2、放手让同学去解:可能有的同学用公式(3)和(1)联立先解出a再求出t;也可能有的同学利用前面学过的,利用求得结果;都应给予肯定,也可能有的同学受例1的启发,发现本题没让求加速度a,想到用基本公式(1)(2)联立消去a,得到.
3、得到后,告诉学生,把它与对比知,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以当作一个推论公式应用,此公式也可由,将位移公式代入.利用求得.(请同学自己推证一下)。
4、用或解例2.
四、讨论典型例题(见后)。
五、讨论教材练习七第(5)题.
1、请同学根据提示,自己证明.
2、展示课件,下载: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见媒体资料)。
3、根据课件,展开讨论:
(1)1秒末,2秒末,3秒末……速度比等于什么?
(2)1秒内,2秒内,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3)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4)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平均速度之比等于什么?
(5)第1个1米,第2个1米,第3个1米内……所用时间之比等于什么?
探究活动。
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请你想办法测出自行车刹车时的初速度及加速度,需要什么测量仪器?如何测量?如何计算?实际做一做.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篇六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例题1自然的引出推论公式,即位移和速度关系,通过思考与讨论对两个基本公式和推论公式做了小结,启发学生总结一般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涉及到五个物理量,由于只有两个独立的方程式,因此只有在已知其中三个量的情况下,才能求解其余两个未知量,引导同学思考和总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教材通过例题2,实际上给出了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特点,强调由两个基本公式入手推导出有用的推论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法建议。
通过例题或练习题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画出运动过程草图,动手推导公式,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总结,配合适当的课件,加强学生的认识.在推导位移公式时直接给出的,在这里应向学生说明,实质上它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的推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推论公式的得出及应用.
主要设计:
一、例题1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条件,,a,s,待求量.
2、请同学分析解题思路,可以鼓励学生以不同方法求解,如“先由位移公式求出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等.
5、用得到的推论解例题。
二、思考与讨论的处理。
1、三个公式中共包括几个物理量?各个公式在什么条件下使用更方便?
3、如果物体的初速度等于零,以上三个公式是怎样的?请同学自己写出:
三、例题2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题,标出已知量、待求量为.
2、放手让同学去解:可能有的同学用公式(3)和(1)联立先解出a再求出t;也可能有的同学利用前面学过的,利用求得结果;都应给予肯定,也可能有的同学受例1的启发,发现本题没让求加速度a,想到用基本公式(1)(2)联立消去a,得到.
3、得到后,告诉学生,把它与对比知,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以当作一个推论公式应用,此公式也可由,将位移公式代入.利用求得.(请同学自己推证一下)。
4、用或解例2.
四、讨论典型例题(见后)。
五、讨论教材练习七第(5)题.
1、请同学根据提示,自己证明.
2、展示课件,下载: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见媒体资料)。
3、根据课件,展开讨论:
(1)1秒末,2秒末,3秒末……速度比等于什么?
(2)1秒内,2秒内,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3)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4)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平均速度之比等于什么?
(5)第1个1米,第2个1米,第3个1米内……所用时间之比等于什么?
探究活动。
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请你想办法测出自行车刹车时的初速度及加速度,需要什么测量仪器?如何测量?如何计算?实际做一做.
(1)课后作业的目的要明确:巩固课堂所学,进一步巩固考点。
很多学生做作业就特别被动,就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有一些题做错了,错因是什么?也不认真分析答案,更不用说与课题笔记做个对照了。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本身是一个复习的过程,是一个强化知识的过程,两者并没有割裂开,也不应该割裂开;两者是统一的,都是消化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
另外,课堂笔记中的一些口头作业也应该看看,比如老师课堂上让我们总结下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等等。有时候我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觉得听了一遍就认为掌握了,可在考试中考题略作变形,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课堂上老师讲过的题没有搞扎实,所以我说同学们要耐得住寂寞,把笔记认真看看,多看几遍,即使你觉得很无聊;不过对你的学习确实是有帮助的。
(2)平时做作业给自己限定时间,提高解题速度。
很多学生做题慢,平时做作业不着急,本来这道题五分钟就能做完,总习惯做十分钟,这样的不良习惯,一旦养成,考场上想提高解题速度都难。
提高解题速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计算能力,数学计算能力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也要抓起来。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特别是综合的解答题,最终都是要用数学知识(列方程组)来求解,计算错误扣分很严重,同学们必须强化数学计算能力,把常用到的数学知识做个归纳。比如,方程组的求解运算、公式的推导、等差数列、三角函数、求最大值等都要在课下最好下点功夫整理。
(3)注意前面知识点的复习。
物理考题非常综合,一道考题可能考到很多知识点,同学们都应该认可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题的这个特点。比如,我们学到磁场这部分的时候,还是要借助于力学中圆周运动、功和能等知识点来分析。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不好磁场或电磁感应,就是因为前面的力学部分内容全部都忘掉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在做作业前把前面需要用到的知识点,特别是自己前期没学明白的地方好好巩固下。利用课外琐碎的时间去复习这些知识点,养成经常复习、经常查漏补缺的好习惯。
(4)课下做作业有问题就要多与周围小伙伴们交流。
其实学生们之间相互提问、交流、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未必比老师讲课差。课下做作业时同学们遇到不懂的物理问题,多去问问他人,有时一道难题大家都不会做,可讨论着讨论着,大家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很有可能思路就有了。这种学习模式一点都不压抑,都非常主动,效果很好。
很多同学喜欢科比、梅西这些运动明星,可是他们在赛场外的努力,你又知道多少呢?之所以发挥好,是因为台下的十年功夫,没有谁能随随便便的成功!他们是我们的偶像,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篇七
这节课有两个比较难处理的问题:一是如何从自由落体这个很特殊的运动很好地过渡到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二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好刹车题型中题目给出的时间超出实际运动时间的问题以及它的处理方法。对于第一个问题,按照教材编写中体现出来的'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思路,可以由初速度为零而且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自由落体运动,先过渡到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一般值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此处可以安排伽利略斜面实验,最后过渡到最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画出运动简图帮助理解,首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可能有很多人得到错误的答案,然后在分析错误的基础上引出解题的关键。
书本的例题比较简单,在此应该让学生明确基本的解题思路与步骤。讨论2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难,很多学生计算得到的结果为负值。画出运动简图,分析运动过程,分析负值的物理意义,让学生明确该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求出实际运动时间。对于基础较差的班,在例题与讨论2之间如果能插入一题作过渡更好,插入的题目应该满足以下要求:已知初速度,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和实际运动时间,求末速度和位移。但是这样就占更多的时间,这部分时间应该可在前面的环节中省下来。对于基础较好的班不需要做此过渡,可以进一步做一道变式训练,加深对公式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规律的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篇八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例题1自然的引出推论公式,即位移和速度关系,通过思考与讨论对两个基本公式和推论公式做了小结,启发学生总结一般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涉及到五个物理量,由于只有两个独立的方程式,因此只有在已知其中三个量的情况下,才能求解其余两个未知量,引导同学思考和总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教材通过例题2,实际上给出了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特点,强调由两个基本公式入手推导出有用的推论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法建议。
通过例题或练习题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画出运动过程草图,动手推导公式,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总结,配合适当的课件,加强学生的认识.在推导位移公式时直接给出的,在这里应向学生说明,实质上它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的推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推论公式的得出及应用.
主要设计:
一、例题1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条件,,a,s,待求量.
2、请同学分析解题思路,可以鼓励学生以不同方法求解,如“先由位移公式求出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等.
5、用得到的推论解例题。
二、思考与讨论的处理。
1、三个公式中共包括几个物理量?各个公式在什么条件下使用更方便?
3、如果物体的初速度等于零,以上三个公式是怎样的?请同学自己写出:
三、例题2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题,标出已知量、待求量为.
2、放手让同学去解:可能有的同学用公式(3)和(1)联立先解出a再求出t;也可能有的同学利用前面学过的,利用求得结果;都应给予肯定,也可能有的同学受例1的启发,发现本题没让求加速度a,想到用基本公式(1)(2)联立消去a,得到.
3、得到后,告诉学生,把它与对比知,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以当作一个推论公式应用,此公式也可由,将位移公式代入.利用求得.(请同学自己推证一下)。
4、用或解例2.
四、讨论典型例题(见后)。
五、讨论教材练习七第(5)题.
1、请同学根据提示,自己证明.
2、展示课件,下载: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见媒体资料)。
3、根据课件,展开讨论:
(1)1秒末,2秒末,3秒末……速度比等于什么?
(2)1秒内,2秒内,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3)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4)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平均速度之比等于什么?
(5)第1个1米,第2个1米,第3个1米内……所用时间之比等于什么?
探究活动。
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请你想办法测出自行车刹车时的初速度及加速度,需要什么测量仪器?如何测量?如何计算?实际做一做.
如何提高做物理作业的效率。
(1)课后作业的目的要明确:巩固课堂所学,进一步巩固考点。
很多学生做作业就特别被动,就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有一些题做错了,错因是什么?也不认真分析答案,更不用说与课题笔记做个对照了。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本身是一个复习的过程,是一个强化知识的过程,两者并没有割裂开,也不应该割裂开;两者是统一的,都是消化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
另外,课堂笔记中的一些口头作业也应该看看,比如老师课堂上让我们总结下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等等。有时候我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觉得听了一遍就认为掌握了,可在考试中考题略作变形,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课堂上老师讲过的题没有搞扎实,所以我说同学们要耐得住寂寞,把笔记认真看看,多看几遍,即使你觉得很无聊;不过对你的学习确实是有帮助的。
(2)平时做作业给自己限定时间,提高解题速度。
很多学生做题慢,平时做作业不着急,本来这道题五分钟就能做完,总习惯做十分钟,这样的不良习惯,一旦养成,考场上想提高解题速度都难。
提高解题速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计算能力,数学计算能力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也要抓起来。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特别是综合的解答题,最终都是要用数学知识(列方程组)来求解,计算错误扣分很严重,同学们必须强化数学计算能力,把常用到的数学知识做个归纳。比如,方程组的求解运算、公式的推导、等差数列、三角函数、求最大值等都要在课下最好下点功夫整理。
(3)注意前面知识点的复习。
物理考题非常综合,一道考题可能考到很多知识点,同学们都应该认可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题的这个特点。比如,我们学到磁场这部分的时候,还是要借助于力学中圆周运动、功和能等知识点来分析。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不好磁场或电磁感应,就是因为前面的力学部分内容全部都忘掉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在做作业前把前面需要用到的知识点,特别是自己前期没学明白的地方好好巩固下。利用课外琐碎的时间去复习这些知识点,养成经常复习、经常查漏补缺的好习惯。
(4)课下做作业有问题就要多与周围小伙伴们交流。
其实学生们之间相互提问、交流、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未必比老师讲课差。课下做作业时同学们遇到不懂的物理问题,多去问问他人,有时一道难题大家都不会做,可讨论着讨论着,大家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很有可能思路就有了。这种学习模式一点都不压抑,都非常主动,效果很好。
很多同学喜欢科比、梅西这些运动明星,可是他们在赛场外的努力,你又知道多少呢?之所以发挥好,是因为台下的十年功夫,没有谁能随随便便的成功!他们是我们的偶像,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篇九
能力目标。
教材通过例题1自然的引出推论公式,即位移和速度关系,通过思考与讨论对两个基本公式和推论公式做了小结,启发学生总结一般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涉及到五个量,由于只有两个独立的方程式,因此只有在已知其中三个量的情况下,才能求解其余两个未知量,引导同学思考和总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教材通过例题2,实际上给出了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特点,强调由两个基本公式入手推导出有用的推论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用处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例题或练习题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画出运动过程草图,动手推导公式,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总结,配合适当的课件,加强学生的认识.在推导位移公式时直接给出的,在这里应向学生说明,实质上它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的推论.
:推论公式的得出及应用.
主要设计:
一、例题1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条件,,a,s,待求量.
2、请同学分析解题思路,可以鼓励学生以不同方法求解,如“先由位移公式求出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等.
5、用得到的推论解例题。
二、思考与讨论的处理。
3、如果物体的初速度等于零,以上三个公式是怎样的?请同学自己写出:
三、例题2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题,标出已知量、、,待求量为.
2、放手让同学去解:可能有的同学用公式(3)和(1)联立先解出a再求出t;也可能有的同学利用前面学过的,利用求得结果;都应给予肯定,也可能有的同学受例1的启发,发现本题没让求加速度a,想到用基本公式(1)(2)联立消去a,得到.
3、得到后,告诉学生,把它与对比知,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以当作一个推论公式应用,此公式也可由,将位移公式代入.利用求得.(请同学自己推证一下)。
4、用或解例2.
四、讨论典型例题(见后)。
五、讨论教材练习七第(5)题.
1、请同学根据提示,自己证明.
2、展示课件,下载: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见媒体资料)。
3、根据课件,展开讨论:
(1)1秒末,2秒末,3秒末……速度比等于什么?
(2)1秒内,2秒内,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3)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4)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平均速度之比等于什么?
(5)第1个1米,第2个1米,第3个1米内……所用时间之比等于什么?
探究活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篇十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vt2=2gs。
竖直上抛运动。
1.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式:h=v0t—gt2/2。
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v02/2g。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篇十一
7、应用训练。
一、引入:
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制作好“测反应时间尺”(在一约50cm长的尺有刻度的一面标上自由下落对应长度所用的时间)游戏。
师:一般情况下,刻度尺是用来测量什么物理量的?
生:测量物体长度的!
师:大家看到我手里的这把尺子了没有?我这把尺子跟普通尺子是不一样,有特殊的功能,它可以测量出你的反应时间。不信?我请几位同学上来试试。找几名同学上来做这个实验。可通过比比谁的反应时间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相信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这把尺为什么能测出人的反应时间呢?是根据什么原理呢?我可以告诉大家,尺子测时间的原理就是利用尺子下落过程中的运动特点制成的。而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就是尺子下落这样的运动。
师:像尺子下落这样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挂在线上的重物,如果把线剪断,它就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竖直方向下落。从手中释放的石块,在重力的作用下也沿着竖直方向下落。
师: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一样呢?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哪些量决定?请大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生:不同物体下落快慢应该是不一样的,下落快慢应该是由质量决定,质量大的下落快,质量小的下落快慢。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呢?大家看我来做几个实验。
演示实验。
1、将一张纸和一张金属片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结果金属片先着地。教师不发表意见,继续做实验。分别将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2、将刚才的纸片紧紧捏成一团,再次与硬币同时释放,结果两者几乎同时落地。
3、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纸片,一个捏成团,一个平展,则纸团下落快。
师:物体下落快慢是由质量决定吗?
生:不是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第2个实验和第三实验都说明了这个问题,特别是第3个问题,质量一样却下落有快慢之分。
师:那你现在觉得物体下落快慢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生:我想应该是空气阻力。
猜想。
师:如果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那么在没有空气阻力,物体的下落快慢应该是一样的,这种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验证牛顿管实验:
师:刚才的实验现象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在没有空气阻力即物体只受重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由静止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
师:1971年美国阿波罗15号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将锤子和羽毛同时释放,它们同时落在月球表面,这是通过电视转播过的。
二、自由落体运动。
师:物体若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由静止下落,它的受力情况有什么特点?
生:没有空气阻力,则物体只受重力。
师:很好!物理学中把这种只受重力作用,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在只受重力的情况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生:肯定不是,因为在地球表面大气层内,没有空气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师:说得很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下,自由落体运动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种理想运动模型。但利用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物理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空气阻力影响不大的落体运动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什么样才叫做阻力影响不大,就是阻力跟重力相比可以忽略。近似条件:一般情况下,密度较大实心物体的下落都可以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生:利用打点计时器。先选择一个物体,这个物体必须密度大,实心,体积不要太大,这样的话就可以把这个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接着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师: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将纸带的处理结果告诉我。
学生设计、操作并处理实验结果总结分析运动规律。
师:实验结论是什么?
生: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师:如何得出这个结论?
生:根据实验得到的纸带,我猜想它是匀加速运动。于是我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
来验证纸带,结果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个结论我们要牢记。
师:那再计算一下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
生:我所算得的结果在9.4左右,方向是竖直向下,因为物体是竖直向下匀加速的,所以加速度方向应该与速度方向相同,竖直向下。
师:其他同学的结果呢?
生:我的也差不多。
关键点提问。
师:大家用的是质量不同的重锤做的实验,为什么求出来的加速度结果差不多呢?
师:同学们刚才测量计算出来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做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精确的实验发现,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
1、纬度越高,g越来越大;
2、同一纬度,高度越大,g越小。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9.8m/s2或10m/s2,如果没有特殊说明,都按9.8m/s2计算。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b、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c、从静止开始下落的钢球受到空气阻力作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d、从静止开始下落的钢球受到空气阻力作用,因为阻力与重力相比可以忽略,所以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例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g是标题,有大小无方向。
b、地面不同地方g不同,但相差不大。
c、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样。
d、在地面同一地方,高度越高,g越小。
例3、ab两物体质量之比是1:2,体积之比是4:1,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求下落的时间之比,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
例4、质量为2kg的小球从离地面80m空中自由落下,g=10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落地?
2、第一秒和最后一秒的位移。
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下落的位移。
解:1、xx。
2、xx。
3、连续相等时间位移之比1:3,则位移为xx。
师: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位移速度关系以及位移与时间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总结:回答测反应时间尺的原理。
学生分析,自己回答。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篇十二
能力目标。
教材通过例题1自然的引出推论公式,即位移和速度关系,通过思考与讨论对两个基本公式和推论公式做了小结,启发学生总结一般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涉及到五个量,由于只有两个独立的方程式,因此只有在已知其中三个量的情况下,才能求解其余两个未知量,引导同学思考和总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教材通过例题2,实际上给出了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特点,强调由两个基本公式入手推导出有用的推论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用处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例题或练习题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画出运动过程草图,动手推导公式,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总结,配合适当的课件,加强学生的认识.在推导位移公式时直接给出的,在这里应向学生说明,实质上它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的推论.
:推论公式的得出及应用.
主要设计:
一、例题1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条件,,a,s,待求量.
2、请同学分析解题思路,可以鼓励学生以不同方法求解,如“先由位移公式求出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等.
5、用得到的推论解例题。
二、思考与讨论的处理。
3、如果物体的初速度等于零,以上三个公式是怎样的?请同学自己写出:
三、例题2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题,标出已知量、、,待求量为.
2、放手让同学去解:可能有的同学用公式(3)和(1)联立先解出a再求出t;也可能有的同学利用前面学过的,利用求得结果;都应给予肯定,也可能有的同学受例1的启发,发现本题没让求加速度a,想到用基本公式(1)(2)联立消去a,得到.
3、得到后,告诉学生,把它与对比知,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以当作一个推论公式应用,此公式也可由,将位移公式代入.利用求得.(请同学自己推证一下)。
4、用或解例2.
四、讨论典型例题(见后)。
五、讨论教材练习七第(5)题.
1、请同学根据提示,自己证明.
2、展示课件,下载: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见媒体资料)。
3、根据课件,展开讨论:
(1)1秒末,2秒末,3秒末……速度比等于什么?
(2)1秒内,2秒内,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3)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4)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平均速度之比等于什么?
(5)第1个1米,第2个1米,第3个1米内……所用时间之比等于什么?
探究活动。
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请你想办法测出自行车刹车时的初速度及加速度,需要什么测量仪器?如何测量?如何计算?实际做一做.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篇十三
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及相关概念,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从观察实验中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将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的能力,归纳概括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多层次考虑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真理的学习品质。
(4)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科学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科学的现实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领略科学的美妙与和谐,体验解决问题时的喜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协作精神。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篇十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速度与位移关系式的推导和应用过程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实例、例题和习题中物理过程的分析,使学生继续学习并习惯运用画运动示意图对物体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和描述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
杜辉。
1、通过解题过程养成学生规范化、程序化解题的物理学科的学习习惯。
速度与位移关系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对速度与位移关系式的理解与应用。
1、课堂引入。
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
杜辉。
规定了汽车通过该路段的最高时速.
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车速快就比较容易发生车祸?找学生亲自操作遥控汽车,并总结出个人体会。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速度与位移有关。
2、公式推导。
先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然后给出例题1:射击时,子弹在枪筒内获得加速度加速。已知a=5×105m/s2,枪筒长x=0.64m,求子弹出枪口时的速度。
让学生自己解决,同时提出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结果都不涉及时间t,我们可以将两个公式联立,消去t,就直接得到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然后让同学上黑板进行推导并展示结果。得到了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后让学生在将例题1用新的公式完成。提出问题,那种方法更好一些,然后给出例题2:
一个高山滑雪的人,从100m长的山坡上匀加速滑下,初速度为5m/s,末速度为15m/s,他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让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用不同的方式解决,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在不涉及时间的问题中,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解题更方便。
3.公式选择。
提出问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具体问题中应该如何选择?然后给出例题3:一辆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大小为2m/s2,求:
(1)汽车3s末速度的大小。
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
杜辉。
(2)汽车2s内的位移。
(3)汽车的速度减为零所经历的位移。(4)汽车8s内的位移。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最总由学生进行展示,总结,得到规律。在总结出规律的基础上补充思考问题:
学生解决后会发现本题结果有2个,这时提出问题:2个结果应该如何取舍?让学生讨论并总结规律。
最后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具体的总结,并完成补充练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篇十五
本节的内容是让学生熟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先是通过一个例题的求解,利用公式x=v0t+at2和v=v0+at推导出了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v02=2ax,到本节为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位移—时间关系、位移—速度关系就都学习了,解题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分析物理情景并画出运动示意图,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求解,并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解答后注意解题规律,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注意选取的题目应由浅入深,不宜太急,对于涉及几段直线运动的问题,比较复杂,引导学生把复杂问题变成两段简单问题来解。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篇十六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建议。
教材通过例题1自然的引出推论公式,即位移和速度关系,通过思考与讨论对两个基本公式和推论公式做了小结,启发学生总结一般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涉及到五个物理量,由于只有两个独立的方程式,因此只有在已知其中三个量的情况下,才能求解其余两个未知量,引导同学思考和总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教材通过例题2,实际上给出了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特点,强调由两个基本公式入手推导出有用的推论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例题或练习题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画出运动过程草图,动手推导公式,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总结,配合适当的课件,加强学生的认识.在推导位移公式时直接给出的,在这里应向学生说明,实质上它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的推论.
设计方案。
重点:推论公式的得出及应用.
主要设计:
一、例题1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条件,,a,s,待求量.
2、请同学分析解题思路,可以鼓励学生以不同方法求解,如“先由位移公式求出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等.
5、用得到的推论解例题。
二、思考与讨论的处理。
3、如果物体的初速度等于零,以上三个公式是怎样的?请同学自己写出:
三、例题2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题,标出已知量、、,待求量为.
2、放手让同学去解:可能有的同学用公式(3)和(1)联立先解出a再求出t;也可能有的同学利用前面学过的,利用求得结果;都应给予肯定,也可能有的同学受例1的启发,发现本题没让求加速度a,想到用基本公式(1)(2)联立消去a,得到.
3、得到后,告诉学生,把它与对比知,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以当作一个推论公式应用,此公式也可由,将位移公式代入.利用求得.(请同学自己推证一下)。
4、用或解例2.
四、讨论典型例题(见后)。
五、讨论教材练习七第(5)题.
1、请同学根据提示,自己证明.
2、展示课件,下载: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见媒体资料)。
3、根据课件,展开讨论:
(1)1秒末,2秒末,3秒末……速度比等于什么?
(2)1秒内,2秒内,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3)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4)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平均速度之比等于什么?
(5)第1个1米,第2个1米,第3个1米内……所用时间之比等于什么?
探究活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篇十七
(1)我们运用了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方法,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况入手,抓住影响运动的主要因素,去掉次要的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建立了理想化的物理过程——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是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用到。
(3)同学们要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知识的结论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获取知识和处理知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589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