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提供教师教学的基本框架和教学过程的详细步骤。在编写教案时,应根据课堂时间的安排,适当控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深度。下面是一些优秀教案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领袖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周总理逝世无限悲痛,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课文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一段“等灵车”的场面,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热爱和怀念周总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紧扣语言文字,体会人们失去总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生对当时当地的情景缺乏感性的体验,所以对首都人民送别总理灵车时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学生听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复习导入:
1、师述:刚才,我们听的这首诗,是为了怀念总理而作的。你们从课外书、网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总理的故事,请你讲述给大家听好吗?(说说最令你感动的地方。)。
2、学生交流:(可回忆《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手术之后》等学过的课文,让学生讲述《周总理的睡衣》、《一束鲜花》等故事,感受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精神。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的基础。)。
3、教师板书: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4、师深情讲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噩耗传来,全国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泪水浸透了。当时,“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下了道道禁令,不许人们去悼念,不许人民缠黑纱、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总理的遗体送去火化后,灵车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要途径长安街。一清早,人民群众冒着严寒,扶老携幼,挤在长安街的人行道上,含着巨大的悲痛迎送总理的灵车。
下面,让我们随着录音《十里长街送总理》回到令人难忘的那一天,看看这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
(二)放录音,看录像。
问:听了录音,你的心情怎样?
(三)释题:(出示课题)。
1、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题的意思?(谁在干什么?)。
2、“长街”指什么地方?(横贯北京东西的长安街)。
3、“十里”写出什么?(街长)这么长的街都挤满了人,说明什么?(人多)这么多人来送总理,说明了什么?(总理深受人民爱戴)。
(四)学习第一段:
师:人们知道总理的灵车要经过长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长安街上,从早晨等到中午,从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读第一段,找出能说明人民爱总理的词句。
2、交流: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从“两旁、挤满、望不见头、望不见尾”看出人多。)。
(2)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的方向。(三个“都”说明人们爱总理的心情是一致的,为失去总理而感到悲痛。)。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吗?
(这两词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热爱、崇敬周总理这一点是统一的。)。
c、青年夫妇呢?(板书挤下探着张望)。
d、少先队呢?(板书泪痕满面扶着踮着望着)。
3、你能想象―下他们当时的心理和语言吗?
4、你还读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渲染气氛,好比天也与人同哀,写出人们悲痛的心情。)。
5、在十里长街上挤满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说说吗?是有人叫他们这样做吗?(自发的)。人们为什么这样做?(表达对周总理的哀悼)。
5、指导朗读。
6、教师小结:课文通过对老奶奶、青年夫妇、少先队员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7、归纳段落大意:
(1)出示投影:
第一段写谁?他们怀着怎样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等灵车”这一感人场面,让我们知道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爱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完成作业上(1、2、3题)。
3、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教学第二、三段,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第一段,进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肃穆,长安街格外沉寂。成千上万的人缠着黑纱、佩着白花,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他们带着泪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总理灵车的到来。
2.学习第二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按“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的方法来学习。
(3)学生交流,边朗读边体会。
重点体会: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无声地指挥”“不约而同”:写人们看到总理灵车一致的举动,从而间接写出人们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对总理的无限热爱。
“眼睁睁”写出了人们望着灵车缓缓前行,想留却留不住的那种无可奈何的神态,表达了人们共同的心愿:希望灵车停下,多看一眼总理。
“顾不得”既反映了人们十分珍惜这一去不返的历史时刻,又表现了人们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浑然不觉。
(4)试着设计一道填空题,加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例如人们的身体――,眼睛―――,泪水――,都是为了能。
冬日的寒冷不再可怕,人们――;长时间的等待不算。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二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领袖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周总理逝世无限悲痛,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课文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一段“等灵车”的场面,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热爱和怀念周总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紧扣语言文字,体会人们失去总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生对当时当地的情景缺乏感性的体验,所以对首都人民送别总理灵车时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学生听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复习导入:
1、师述:刚才,我们听的这首诗,是为了怀念总理而作的。你们从课外书、网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总理的故事,请你讲述给大家听好吗?(说说最令你感动的地方。)。
2、学生交流:(可回忆《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手术之后》等学过的课文,让学生讲述《周总理的睡衣》、《一束鲜花》等故事,感受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精神。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的基础。)。
3、教师板书: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4、师深情讲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噩耗传来,全国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泪水浸透了。当时,“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下了道道禁令,不许人们去悼念,不许人民缠黑纱、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总理的遗体送去火化后,灵车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要途径长安街。一清早,人民群众冒着严寒,扶老携幼,挤在长安街的人行道上,含着巨大的悲痛迎送总理的灵车。
下面,让我们随着录音《十里长街送总理》回到令人难忘的那一天,看看这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
(二)放录音,看录像。
问:听了录音,你的心情怎样?
(三)释题:(出示课题)。
1、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题的意思?(谁在干什么?)。
2、“长街”指什么地方?(横贯北京东西的长安街)。
3、“十里”写出什么?(街长)这么长的街都挤满了人,说明什么?(人多)这么多人来送总理,说明了什么?(总理深受人民爱戴)。
(四)学习第一段:
师:人们知道总理的灵车要经过长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长安街上,从早晨等到中午,从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读第一段,找出能说明人民爱总理的词句。
2、交流: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从“两旁、挤满、望不见头、望不见尾”看出人多。)。
(2)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的方向。(三个“都”说明人们爱总理的心情是一致的,为失去总理而感到悲痛。)。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吗?
(这两词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热爱、崇敬周总理这一点是统一的。)。
c、青年夫妇呢?(板书挤下探着张望)。
d、少先队呢?(板书泪痕满面扶着踮着望着)。
3、你能想象―下他们当时的心理和语言吗?
4、你还读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渲染气氛,好比天也与人同哀,写出人们悲痛的心情。)。
5、在十里长街上挤满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说说吗?是有人叫他们这样做吗?(自发的)。人们为什么这样做?(表达对周总理的哀悼)。
5、指导朗读。
6、教师小结:课文通过对老奶奶、青年夫妇、少先队员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7、归纳段落大意:
(1)出示投影:
第一段写谁?他们怀着怎样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等灵车”这一感人场面,让我们知道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爱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完成作业上(1、2、3题)。
3、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教学第二、三段,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第一段,进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肃穆,长安街格外沉寂。成千。
上万的人缠着黑纱、佩着白花,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他。
们带着泪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总理灵车的到来。
2.学习第二段。
(1)过渡:人们从早上等到下午,从下午等到傍晚。夜幕开始。
降下来,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这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按“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的。
方法来学习。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柱着、洋槐、耐心、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了解首都人民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
从人民送别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柱着、洋槐、耐心、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和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教师:1976年1月8日对全中国人民来说是个悲痛的日子,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了,举国上下一片悲痛。周恩来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担任政府总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高尚的品质,赢得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崇敬和爱戴。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集在长安街送别周总理的灵车,出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感人一幕。(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情景剧。)。
2.作者目睹这感人的场面,写成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十里长街送总理》。(板书:十里长街送总理)。
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课下搜集的有关总理的事迹资料,并简单谈谈对总理的印象。
4.老师简单小结。通过教师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做铺垫。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
3.认真读读课文,看看插图,想象一下当时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在最使你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谈谈自己记忆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取长补短,提高自学能力。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易读错的字的读音。
3.组词练习。
拄( )槐( )耐( )挽( )饰( )。
柱( )魁( )奈( )晚( )蚀( )。
腮( )洲( )陪( )倍( )部( )。
鳃( )州( )培( )赔( )剖( )。
检( )验( )阅( )矫( )骄( )。
捡( )脸( )悦( )娇( )侨( )。
四、理清课文脉络。
1.小组讨论,课文的四个自然段主要讲了几个意思。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加以指导。
(1)灵车到来前,人们等灵车。(1)。
(2)灵车到来时,人们望着灵车想念总理。(2—3)。
(3)灵车过去了,人们不肯离去。(4)。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配乐课文朗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气氛,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
(写灵车到来前人们等灵车的情景,反映了人们怀念总理的感情。板书:等灵车)。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人们对总理的怀念之情?边读边在书中勾画。
(训练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和动脑、动手的习惯。)。
3.学生学习后,互相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两旁”、“挤满”“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些都说明在长安街等灵车的人非常多,而三个“都”说明人们都为悼念总理而来。在阴冷的天气里,这么多的人来送别总理,说明总理深受人民的爱戴、尊敬。(板书:崇敬,爱戴)。
(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老奶奶年岁那么大了,行动不便,拄着拐杖来长安街送总理,可见她非常尊敬总理。“焦急”是说老奶奶盼望早点见到总理灵车。“耐心”是说老奶奶无论等多久,也要等到总理的灵车。“焦急而又耐心”表达老奶奶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
(板书:焦急,耐心)。
(3)“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样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挤下”,“踮着”等词语反映了青年夫妇、红领巾深切怀念总理的心情。
(板书:怀念)。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理解,相互补充,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指导、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
4.教师小结: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代表了长安街两旁的所有人,他们“焦急而耐心”的心情代表了所有人的心情。
5.朗读练习。
六、布置作业 。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四
总课时。
3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先回答问题再概括出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本文各段大意。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
3、理解句子中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5、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领袖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先回答问题再概括出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本文各段大意。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周总理逝世无限悲痛,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
具
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
学
过
程
第1课时。
一、揭题创设情境。
教师有表情的叙述: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就是我们最敬爱的周总理。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不朽的贡献,深受人民敬爱。这样一位伟人离我们而去,怎不叫人悲痛?1976年1月11日下午,百万群众冲破了“四人帮”的阻挠,自发聚集在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在泪雨和哀号中,向徐徐而去的灵车沉痛地告别。
这是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尽管我们没能亲眼看到这感人的情景,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动人的课文,会把我们带入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中去的。
(板书课题)。
二、边观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边听配乐朗读的课文,使学生进人情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生自学。
1、出示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读课题,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3)作者选取哪几个场面叙述这件事?读一读,说一说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
2、检查生字新词。
(1)检查字音:槐、踮、腮、泣。
(2)检查字形:妻、穆。
(3)检查部首:丈、矫。
(4)理解词义:灵车、前导车、挽幛、庄严、肃穆、眼睁睁、矫健、苍茫。
3、讨论三个思考题,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四、完成《作业 本》第1、2题。
第2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课文,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给这段话分层,并看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2、分析例句,揭示学法。
(1)作者用哪几句话写人多?用“”划下来。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圈出重点词。
(3)师生共同理解词语意思。
“两旁”、“挤满”、“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讲人多。
(4)反复朗读,体会所要表达的感情。(亿万人民怀念总理,爱戴总理。)。
(5)小结学法:在读课文中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
3、依据学法,理解词句含义。
(1)比较句子: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人们缠着黑纱,佩着白花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之处?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三个“都”字写出了人们同样的服饰、神情,表达了人民同样的心情--对总理由衷的怀念和哀悼。)。
有感情地朗读这个长句子,背诵出来。
(2)理解老奶奶的“焦急而又耐心”。(“焦急而又耐心”,是表达人们心情的重点词语。“焦急”,是盼望能早一点看到总理的灵车;“耐心”,是说不管要等多久,也一定要看到总理的灵车。)。
(3)理解青年夫妇的“挤下、探着、张望”。(说明人多,青年夫妇的迫切心情。)。
(4)理解少先队员的“泪痕满面”。(少先队员对周总理的热爱之情并不亚于成年人,更进一步反映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崇敬与热爱。)。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概括段意:首都人民怀着沉痛的心情在长安街等待总理灵车的到来。
5、背诵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要求按“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的方法来学习。
2、讨论、交流,并结合进行朗读指导。
(1)“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是说目光紧随灵车,希望能多看一会儿。
(2)“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无声地指挥” 、“不约而同”说明大家的表现非常一致,从而间接写出人们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对总理的无限热爱。“眼睁睁”写出了人们望着灵车缓缓前行,想留却留不住的那处无可奈何的神态,表达了人们共同的心愿:希望灵车停下,多看一眼周总理。“顾不得”既反映了人们十分珍惜这一去不复返的历史时刻,又表现了人们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浑然不觉。
3、就在这长安街上,看到此情景,人民群众想到了什么?批指导感情朗读。
(由十里长街送总理,想到十里长街见总理。昔日见总理的幸福,更增添了今天失去总理的悲痛。)。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归纳段意:灵车来了,人们眼望灵车,无限想念总理。
三、作业 :
1、完成《作业 本》第3、5题。
2、背诵课文第一段。
第3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人们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又如何?默读第三段,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
2、学生交流,重点体会:
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表达发人们不忍与总理永别,希望多看一眼,希望总理永远与我们在一起。)。
3、如果此时此刻,你也站在长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会怎么想?
4、灵车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的站着、站着。”对这一行动,你是怎么体会人们的情感的?(说明不们沉浸在失去总理的巨大悲痛之中,进一步写出人们缅怀总理的深情。)。
5、指导朗读这一段,概括段意:灵车过去了,人们久久地望着,好像在等待总理回来。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归纳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结合课后第三题带点的词语来体会,
2.通过理解人们是怎么做的,体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说明了什么。结合人们等灵车、望灵车、追灵车的动作、神情来体会。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只要学生读得入情入镜,仿佛自己置身于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人流之中,就一定能体会到失去总理的悲痛,对人民的好总理无比崇敬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
《作业 本》第4题:划出课文中使用“反复”的句子,体会人民送总理的心情,知道反复的作用,仿写一句话。
板书设计 :
等灵车焦急 耐心 崇敬。
望灵车心情 沉痛 爱戴。
送灵车牵动 奔跑 怀念。
教
学
后
记
1、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对本课来说尤为重要。
2、课后组织学生搜集一些悼念周总理的诗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五
崇敬。
望
不约而同。
爱戴。
送
希望。
停
怀念。
(难舍难分)。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致力于由感悟到释放,情归课堂。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我利用朗读这一法宝,抓住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制订了“激情导入——用情欣赏——用情诵读——用情诉说——用情书写”这一教学流程,充分运用评价策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在“看、听、读、说、写”中充分领悟文本内涵。
情感是阅读教学的根。由于时空的差距,学生难以入情,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交流有关总理感人事迹的材料,这样,学生一开始就对总理有了感性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在“用情诵读”这个重要环节中,我利用引读、导读和齐读等方式来牵引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同时利用课件展示,做到多媒体信息与文本内容的优化整合。此时,学生已有一吐为快之感,顺理成章地过度到后面的教学环节。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本课教学,课堂容量较大,可把阅读材料放到课后进行;学生的自主发挥欠少,差异性也不能很好体现;如何在课堂中引进质疑问难;如何让读写有机在课堂中结合等等也有等研究提高。
我们要始终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充分的感悟文本。课堂上,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学生能问的,让学生问,学生能写的,让学生写。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深刻体悟课文。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如果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提高了。的确,只有让学生在心灵中受到震撼,在言语上受到启发,这样的动才是语文教学理想的境界。
附原文。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六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根据这一目标,我利用朗读这个法宝,通过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抓住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制定了“激情导入--用情欣赏--用情诵读--用情诉说--用情书写”这一教学流程。通过“看、听、读、说、写”体会文本内涵,充分体现情感的力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中含着的意思。
2、了解首都人民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的真挚感情。
3、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注重学生朗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并对学生进行虚实、轻重、缓急的朗读指导。
2、教师通过导读和引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领略文本内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灌注一个“情”字,表达对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革命前辈、缅怀革命前辈、学习革命前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想象当时人们送别总理的场景,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如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指导学生有情感地朗读,真正领会文本所表达的内涵。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生:收集有关周总理感人事迹的材料。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交流课外收集有关周总理的感人事迹的材料。(由各小组长汇集本组材料在班上交流。)。
师:多好的总理呀!临死前想到的还是祖国、人民。然而,他却与世长辞了,离开了他亲手耕耘的这片热土,离开了他日夜牵挂的祖国、人民。人们将永远记住这个悲痛的日子--1976年1月8日。看吧,长安街上已挤满了男女老少,他们为您送行来了!(课件出示当时人们送总理的电影片段。)。
生齐读课题。
二用“情”欣赏。
师:人间自有真情在。让我们带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和分别亲人的依恋之情来欣赏这篇课文吧!待会儿请你们说说听懂了什么?(课件出示配哀乐朗读材料,并配上当时人们送总理的电影片段。)。
老师相机评价、板书。(从文字内容上:送行的人多、行动一致等;从神韵情感上:崇敬、爱戴、怀念、悲痛等。)。
三用“情”诵读。
1、初读入情,总览全文。
生带着崇敬、爱戴、怀念之情自由朗读课文,再看看电影片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解疑。
2、精读悟情,理解词句。
(1)指名读第一段,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师:老天也收敛起昔日的笑容,露出悲哀的神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通过景物描写来侧面烘托人们悲痛的心情。所以,这句话应读得低沉、缓慢。(朗读方法提示。)。
师范读,生再读。
师:你把哪些词读得重些?为什么要这么读?(理解重点词句。)。
生:挤满、都、焦急、耐心、挤、探、踮、望……。
师相机板书:等焦急耐心。
(2)抽小组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人们等啊等啊,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
抽一个小组读第二自然段。
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像有谁在无声的指挥”、“不约而同”。
师:到底有没有指挥?是什么在指挥?“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在课文里具体指什么?
生:……(板书:望不约而同)。
(3)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引:人们望着灵车,勾起对总理无限的回忆,又平添了几分悲痛。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老师相机引导。
师:你们不因为新中国有这样的总理而骄傲吗?你们不因为新中国有这样的总理而自豪吗?前面这几句读时速度逐渐加快,语势逐渐加强,声音再大一点,让总理知道我们新世纪的红领巾也在怀念他。人们越是回忆总理过去光辉的业绩,心情越是悲痛、怀念,所以,最后一句应读得低沉、缓慢。
(4)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齐读这一段。
师:人们目送灵车远去,心里是怎么想的?时间能停下来吗?表达人们什么样的情怀?
师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希望停难舍难分。
3、再读扬情,回顾全文。
多让人爱戴的总理啊!让我们再送总理一程吧。
齐读全文,能背诵的同学看着老师的手势背诵。(课件再次出现送别总理的电影片段。)。
4、情感共鸣,再读诗歌。
多让人崇敬的总理啊!临终前他说:“要把我的骨灰洒遍祖国的五湖四海,我要踏遍祖国的每个角落,看到祖国的新面貌。”
师生齐读阅读材料《周总理,你在哪里》(根据诗歌内容课件出示周总理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工作的画面。)。
四用“情”诉说。
师:多让人怀念的总理啊!难道你们不想对总理说些什么吗?请尽情的表达吧!
师相机评价:多懂事的孩子啊、多有情感的孩子啊……让我们永远记住周总理吧!
五用“情”书写。
板书设计。
等焦急耐心崇敬。
望不约而同爱戴。
送希望停怀念。
(难舍难分)。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致力于由感悟到释放,情归课堂。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我利用朗读这一法宝,抓住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制订了“激情导入--用情欣赏--用情诵读--用情诉说--用情书写”这一教学流程,充分运用评价策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在“看、听、读、说、写”中充分领悟文本内涵。
情感是阅读教学的根。由于时空的差距,学生难以入情,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交流有关总理感人事迹的材料,这样,学生一开始就对总理有了感性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在“用情诵读”这个重要环节中,我利用引读、导读和齐读等方式来牵引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同时利用课件展示,做到多媒体信息与文本内容的优化整合。此时,学生已有一吐为快之感,顺理成章地过度到后面的教学环节。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本课教学,课堂容量较大,可把阅读材料放到课后进行;学生的自主发挥欠少,差异性也不能很好体现;如何在课堂中引进质疑问难;如何让读写有机在课堂中结合等等也有等研究提高。
我们要始终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充分的感悟文本。课堂上,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学生能问的,让学生问,学生能写的,让学生写。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深刻体悟课文。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如果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提高了。的确,只有让学生在心灵中受到震撼,在言语上受到启发,这样的动才是语文教学理想的境界。
附原文。
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大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作者邮箱:ranmengchun@。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七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和一些句子的浅层意思。
2、感知内容,理顺思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想象当时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周总理的课文?
启发回答:《温暖》、《飞机遇险的时候》、《难忘的泼水节》。
我们都知道周总理一直以他崇高的品格,博得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到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本课的生字词:柱着、洋槐、耐心、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挽幛。
3、学生互相提示书写易错的字。
槐:易丢撇折点。
饰:左面不是“布”,也不是“市”。
4、区分同音、形近字,口头组词:
柱州陪检矫。
拄洲培捡骄。
5、解释词语的意思。
矫健:强壮而有力。
肃穆:严肃而恭敬。
五洲四海:指世界各地。
(三)默读课文。
1、看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
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
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
第二段(2—3)望灵车,忆总理。
第三段(4)送总理,心相随。
2、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子,在小组里讨论学习后,把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3、指名按段落读课文,要求熟练通顺。
(四)作业 。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2、把你认为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附:板书设计 。
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
第二段(2—3)望灵车,忆总理。
第三段(4)送总理,心相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
2、体会人民群观众对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1、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1月11日,当首都人民听到总理遗体火化的消息时,上百万群众冒着严寒,聚集在长安街至八宝山的路旁,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最后送别自己的总理。只见长安街两旁,万民肃穆哀泣。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当时的长安街上,与首都人民一起送一送总理。
(二)回忆。
上节初读课文时,各段各写了什么?(板书)。
(三)新授。
人们在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时心情怎样?
板书:悲痛。
的确,首都人民为自己失去这样好的总理而痛心。
1、提问:从送总理情景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
2、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表达对总理热爱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先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师生共同品析关键性的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体会以下几句:(投影出示句子)。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这两句话是写来送总理的人多。“挤满了”形容人行道上的人密密麻麻,非常多;“男女老少”说明来的人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说明站在长安街两旁送别总理的队伍很长。这么多人自发地到长安街来送别总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与敬爱之情。
(2)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将三个“都”字抽出来,让学生比较两种说法的表达效果。
(3)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说明老奶奶年老体衰,但她仍要来向总理告别。“焦急而又耐心”写出了老奶奶盼望早点看到灵车,哪怕等的时间再长。这句话以老奶奶为代表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人民群众等待总理灵车的心情。
(4)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让学生抓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体会思想感情。
(5)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这句话写的是灵车过去了,人们的心跟灵车紧紧相连,不忍总理离去。“希望时间能停下来”为的是多看一眼总理的灵车。表达了人们迫切希望能看一看总理的强烈愿望。
注意:在品味句子的含义和情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在学生交流体会的同时,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1)指导朗读,注意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语速要慢,语调要低沉。
(2)教师范读,个人读,集体读,师生对读,配乐读。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试着背诵,然后分段指名背诵。
附:板书设计 。
等灵车。
十里长街送总理望灵车无限悲痛。
送总理无限怀念。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八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真实具体地记述了1976年1月11日首都人民聚集长安街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其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具体讲了灵车到来之时,人们眼望灵车想念总理的悲痛场面。教学中我根据这两段课文内容的特点,或紧扣关键词,或巧设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紧扣“不约而同”这一关键词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在学生自读完这一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出示“不约而同”,指导学生理解它的意思。(没有约定而行动一致)。
2、课文里讲哪些人没有约定而行动一致?(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选取的人物很有代表性,老人、青年、小孩,其实他们就代表了全国人民)。
3、他们的哪些行为一致呢?(引导学生找出“站直”、“摘下”、“望着”等动词,体会人们对总理的哀悼之情)。
4、他们的行动一致到什么程度?(重点理解“好象有谁在无声地指挥”)。
5、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对总理的爱戴、哀悼之情)。
6、指导学生带着对总理的爱戴及失去总理后悲痛的心情读这一段内容。
这样,抓住关键词,牵一“词”而动全“段”,步步深入,环环紧扣,避免了提许多琐碎的问题,教学效果很好。
抓住“想”字,巧设练习,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用引读法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人们眼望灵车时所想到的。
师: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生接……)。
师:陪着毛主席——(生接……)。
师: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生接……)。
师:看到他——(生接……)。
师:然而今天——(生接……)。
2、人们想到了这些,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
出示练习:
我想到了_______。(联系学过的课文《温暖》)。
我想到了_______。(联系学过的课文《周总理的睡衣》)。
我想到了_______。(联系学过的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这样设计,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有关写周总理的课文进行发散性思维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升华,从而更好地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九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领袖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周总理逝世无限悲痛,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课文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一段“等灵车”的场面,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热爱和怀念周总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紧扣语言文字,体会人们失去总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生对当时当地的情景缺乏感性的体验,所以对首都人民送别总理灵车时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学生听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复习导入:
1、师述:刚才,我们听的这首诗,是为了怀念总理而作的。你们从课外书、网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总理的故事,请你讲述给大家听好吗?(说说最令你感动的地方。)。
2、学生交流:(可回忆《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手术之后》等学过的课文,让学生讲述《周总理的睡衣》、《一束鲜花》等故事,感受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精神。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的基础。)。
3、教师板书: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4、师深情讲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噩耗传来,全国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泪水浸透了。当时,“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下了道道禁令,不许人们去悼念,不许人民缠黑纱、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总理的遗体送去火化后,灵车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要途径长安街。一清早,人民群众冒着严寒,扶老携幼,挤在长安街的人行道上,含着巨大的悲痛迎送总理的灵车。
下面,让我们随着录音《十里长街送总理》回到令人难忘的那一天,看看这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
(二)放录音,看录像。
问:听了录音,你的心情怎样?
(三)释题:(出示课题)。
1、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题的意思?(谁在干什么?)。
2、“长街”指什么地方?(横贯北京东西的长安街)。
3、“十里”写出什么?(街长)这么长的街都挤满了人,说明什么?(人多)这么多人来送总理,说明了什么?(总理深受人民爱戴)。
(四)学习第一段:
师:人们知道总理的灵车要经过长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长安街上,从早晨等到中午,从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读第一段,找出能说明人民爱总理的词句。
2、交流: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从“两旁、挤满、望不见头、望不见尾”看出人多。)。
(2)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的方向。(三个“都”说明人们爱总理的心情是一致的,为失去总理而感到悲痛。)。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吗?
(这两词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热爱、崇敬周总理这一点是统一的。)。
c、青年夫妇呢?(板书挤下探着张望)。
d、少先队呢?(板书泪痕满面扶着踮着望着)。
3、你能想象-下他们当时的心理和语言吗?
4、你还读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渲染气氛,好比天也与人同哀,写出人们悲痛的心情。)。
5、在十里长街上挤满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说说吗?是有人叫他们这样做吗?(自发的)。人们为什么这样做?(表达对周总理的哀悼)。
5、指导朗读。
6、教师小结:课文通过对老奶奶、青年夫妇、少先队员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7、归纳段落大意:
(1)出示投影:
第一段写谁?他们怀着怎样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等灵车”这一感人场面,让我们知道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爱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完成作业上(1、2、3题)。
3、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教学第二、三段,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1.复习第一段,进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肃穆,长安街格外沉寂。成千上万的人缠着黑纱、佩着白花,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他们带着泪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总理灵车的到来。
2.学习第二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按“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的方法来学习。
(3)学生交流,边朗读边体会。
重点体会: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无声地指挥”“不约而同”:写人们看到总理灵车一致的举动,从而间接写出人们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对总理的无限热爱。
“眼睁睁”写出了人们望着灵车缓缓前行,想留却留不住的那种无可奈何的神态,表达了人们共同的心愿:希望灵车停下,多看一眼总理。
“顾不得”既反映了人们十分珍惜这一去不返的历史时刻,又表现了人们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浑然不觉。
(4)试着设计一道填空题,加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例如。
人们的身体--,眼睛---,泪水--,都是为了能。
冬日的寒冷不再可怕,人们--;长时间的等待不算什么,人们--;满面的泪水顾不上擦,只要能。
(5)就在这长安街,看到此情景,人民群众想到了些什么?
(6)是啊!这些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然而今天总理却已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我们再也看不见他那矫健的身影,听不到他那爽朗的笑声,这更增添了人们心中的悲痛。
(7)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3.学习第三段。(1)总理与人们心连心。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人们在人行到上奔跑。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又是如何?(2)默读课文,在读中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3)学生交流,重点体会: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表达了人们不忍与总理永别,希望多看总理一眼,希望总理永远与我们在一起。)。
(4)如果此时此刻,你也站在长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会怎么想?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十
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大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十一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领袖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周总理逝世无限悲痛,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课文录音,课文教学挂图。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通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一段“等灵车”的场面,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热爱和怀念周总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紧扣语言文字,体会人们失去总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生对当时当地的情景缺乏感性的体验,所以对首都人民送别总理灵车时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
课前组织学生听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复习导入 :
1、师述:刚才,我们听的这首诗,是为了怀念总理而作的。你们从课外书、网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总理的故事,请你讲述给大家听好吗?(说说最令你感动的地方。)。
2、学生交流:(可回忆《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手术之后》等学过的课文,让学生讲述《周总理的睡衣》、《一束鲜花》等故事,感受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精神。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的基础。)。
3、教师板书: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4、师深情讲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噩耗传来,全国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泪水浸透了。当时,“四人帮”xx集团下了道道禁令,不许人们去悼念,不许人民缠黑纱、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总理的遗体送去火化后,灵车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要途径长安街。一清早,人民群众冒着严寒,扶老携幼,挤在长安街的人行道上,含着巨大的悲痛迎送总理的灵车。
下面,让我们随着录音《十里长街送总理》回到令人难忘的那一天,看看这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
(二)放录音,看录像。
问:听了录音,你的心情怎样?
(三)释题:(出示课题)。
1、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题的意思?(谁在干什么?)。
2、“长街”指什么地方?(横贯北京东西的长安街)。
3、“十里”写出什么?(街长)这么长的街都挤满了人,说明什么?(人多)这么多人来送总理,说明了什么?(总理深受人民爱戴)。
(四)学习第一段:
师:人们知道总理的灵车要经过长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长安街上,从早晨等到中午,从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读第一段,找出能说明人民爱总理的词句。
2、交流: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从“两旁、挤满、望不见头、望不见尾”看出人多。)。
(2)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的方向。(三个“都”说明人们爱总理的心情是一致的,为失去总理而感到悲痛。)。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吗?
(这两词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热爱、崇敬周总理这一点是统一的。)。
c、青年夫妇呢?(板书挤下探着张望)。
d、少先队呢?(板书泪痕满面扶着踮着望着)。
3、你能想象—下他们当时的心理和语言吗?
4、你还读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渲染气氛,好比天也与人同哀,写出人们悲痛的心情。)。
5、在十里长街上挤满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说说吗?是有人叫他们这样做吗?(自发的)。人们为什么这样做?(表达对周总理的哀悼)。
5、指导朗读。
6、教师小结:课文通过对老奶奶、青年夫妇、少先队员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7、归纳段落大意:
(1)出示投影:
第一段写谁?他们怀着怎样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等灵车”这一感人场面,让我们知道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爱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六)作业 :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完成作业 上(1、2、3题)。
3、背诵第一段。
(一)教学目标 。
教学第二、三段,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
1.复习第一段,进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肃穆,长安街格外沉寂。成千上万的人缠着黑纱、佩着白花,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他们带着泪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总理灵车的到来。
2.学习第二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按“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的方法来学习。
(3)学生交流,边朗读边体会。
重点体会: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无声地指挥”“不约而同”:写人们看到总理灵车一致的举动,从而间接写出人们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对总理的无限热爱。
“眼睁睁”写出了人们望着灵车缓缓前行,想留却留不住的那种无可奈何的神态,表达了人们共同的心愿:希望灵车停下,多看一眼总理。
“顾不得”既反映了人们十分珍惜这一去不返的历史时刻,又表现了人们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浑然不觉。
(4)试着设计一道填空题,加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例如人们的身体——,眼睛———,泪水——,都是为了能。
冬日的寒冷不再可怕,人们——;长时间的等待不算什么,人们——;满面的泪水顾不上擦,只要能。
(5)就在这长安街,看到此情景,人民群众想到了些什么?
(6)是啊!这些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然而今天总理却已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我们再也看不见他那矫健的身影,听不到他那爽朗的笑声,这更增添了人们心中的悲痛。
(7)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3.学习第三段。
(2)默读课文,在读中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
(3)学生交流,重点体会:
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表达了人们不忍与总理永别,希望多看总理一眼,希望总理永远与我们在一起。)。
(4)如果此时此刻,你也站在长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会怎么想?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4、小结学法,总结全文。
5.作业 :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十二
1、板书课题。
2、同学们,这一课讲得是周总理去世后,人民群众与他告别是的感人情景,你知道周总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请同学们根据以前学过的文章回答问题。)。
3、教师简介周总理的生平。
二、放送课文录音,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提出听录音的要求:
(1)小声跟读录音。
(2)思考:你能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方面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学生讨论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在长安街两旁迎候中总理的灵车,向敬爱的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想:课文开头第一句话交待了什么?(天气)通过写天气,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的悲痛心情)。
2、同位讨论:
(1)课文哪些词句可看出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人非常多?(两旁、挤满、望不见头、望不见尾)引导体会:望―人们急切盼望见到灵车的心情。
(2)这许多人的心情都一样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三个“都”写出佩戴意志、动作一致、沉痛悼念总理的心情也都一样。
3、那么,课文具体写了哪些人物?(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
4、等灵车时,人们的神态、动作、心情是怎样的?
(1)老奶奶:满头银发、拄着拐杖、背靠树、焦急而耐心。从这可以看出什么?(对总理的热爱)。
(2)青年夫妇:抱着、领着、全家出动、挤下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
(3)少先队员:相互扶着肩、踮着脚张望(心情也是焦急而又耐心)。
(4)教师小结:这种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是长安街上所有男女老少等灵车的共同心情。反映了人民群众失去周总理的悲痛心情和对周总理的热爱。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
4、接下来课文讲的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读课文。(灵车到来时的情景)。
(1)课文怎样写灵车的样子?给你的感觉如何?(庄重、肃穆、缓缓而行。好像总理也舍不得离开人民群众远去。)。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们极其沉痛的心情?动笔画下来。并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出句子中的含义。
a、人们的心情悲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人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灵车,盯着灵车,生怕错过了这及其短暂的时刻,因为这是人们最后一次看周总理,都想多看一眼,写出了人们对周总理的热爱、思念。)。
b、好像有谁在无声的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好像有谁在无声的指挥”说明什么?(表现非常一致)。
当时,并没有人指挥,事先也没商量,但是当灵车缓缓开来时,大家都怎样?(不约而同、脱帽、站直、望、哭泣着)。
为什么“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因为每个人都想把灵车看清楚,多看上两眼,生怕擦泪水耽误了望总理灵车的时间。)。
5、感情朗读表现悲痛心情的句子。
6、再读课文,同位思考、讨论:人们望着灵车,想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突出了什么?(更增添了今天失去总理的悲痛。)。
7、默读课文,思考:灵车慢慢地过去了,人们又是怎样做到?心情怎样?
理解:
牵动――表面上讲人们的心随着灵车而动。实际上时说人们的心跟总理紧紧地连在一起。
(2)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引导体会:你怎样理解“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的?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人们希望周总理的逝世不是事实。希望能永远同总理在一起。)。
四、回读全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要求学生思考: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五、教师总结。
这篇课文,记叙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冒着严寒,聚集长安街迎候总理灵车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表现了人民无限热爱无比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人民因失去总理而极度悲痛的心情。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十三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有浓重感情色彩的语文文章,课文记叙的是千千万万人都知道的事件,即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送别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课题暗点了文章的中心,也照有照显的情感色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首都人民群众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激发学生敬爱与关怀周总理的思想情感。
2、能概括段落大意,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认识课文昨连段成篇的。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级第二段。
教学重点:
能概括段意,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认识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想象首都人民送总理的悲壮场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1976年1月8日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医院病逝了,噩耗传来,举国悲痛,人们都冲破四人帮的重重阻力,佩戴黑纱,在11日请清晨,首都百万群众自发地2订在灵车从北京医院驶向入宝山公蓄途经的长安街两侧,等待着总理的灵车。含着巨大的悲痛与总理最后告别,今天,我们就记下当时那难忘场面后一篇课文。
2、提示课起。板书:
提问:送,送行、送别。都是什么意思?
(不舍分离、不放心、友情深双都活着。)。
提问:你从课题中的送体会到一种什么情感?(周总理虽然逝世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今天,首都人民多么希望仍然像过送总理出国访问那样来送。表现了人民热爱总理、怀念总理之情。)。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写的,可以分成几段?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按灵车到来的时间顺序写的,可分成三段)到来前(清晨)―――到来时(夜幕降临)–––––远去(夜色苍茫)。
板书: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
4、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要求尽量有感情。思考:这一段深课文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几层意思?
为什么这么分?层与层之间有什么联系?
(可分为三层意思(1)天气阴冷;(2)总写人多;(3)分别写了老、中、青三。
祖代表人物。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
(2)仔细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表达人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练习有感情朗读。
(3)找出描写天气和人和人多的词语,谈体会并说说应该怎样读。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表现出人们的心情沉重,用压仰的语气读。写人多的词:挤满、不见头、不见尾、说明周总理深受人民的爱戴,人发群众不顾天气阴冷,不约而同地来到长安街上送别总理。)。
(4)第4句中有一个共同的的字是什么?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是个都字,说明人们的动作一致,心情一致,表达了人的无限热爱周总理、.怀念周总理的心情。)。
(5)为什么说人的'即焦急,又耐心、这不是互相矛盾吗?(焦急表达了人们恨不得马上看见总理的心情,耐心表现了时间再久,也要等下去的心情,共同表达了人民群众与总理决别时的深刻情感。)。
板书:心悲痛。
(6)有感情地朗读读第一段,总结段意:人们怀悲痛的心情,等待周总理灵车的到来。
5、学习第二段。
师:首都万万人民群众怀着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央泪雨与衷号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临,总理的灵车终于到来了,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按不同内容分层。
(第一层:人们看到的;第二层:人们的心情;第三层;人们想到的。)。
(2)指名第一层:人们看到什么?
(灵车的样子、装饰、给人一种离肃穆、庄严的感党。)。
(3)指名读第二层,思考:当时人们是什么样的心情?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从不约而同眼睁睁无声地指挥等词中体会到总理的灵车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全国人民都深深地爱戴,怀念周总理。)。
师:当时人们望着总理的灵车,想着总理那矫健的身躯即将化为灰烬,心急如焚,然而又没有办法留住敬爱的周总理,眼睁睁这个词把人的这种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板书:心欲碎。
(4)指导朗读,用低沉的语调,轻声慢读。
(5)人们望着灵车想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陪毛主席检阅,迎送国际友人,体会到总理工作繁忙辛苦,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说明总理经常出现在人民群众中间,和人民心连心。)。
师:同在长安街上,同是一个总理,同样的人民群众,产生这样的联想是自然的,回顾当时幸福情景,更曾加了今日的悲痛。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并试背诵。
(7)总结第二段段意。
灵车来了,人们眼望灵车,回忆起总理的光辉形象。
(8)齐读、试背第二段课文。
6、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找出描写人的动作,心理的词句。谈体会。
(牵动:拉动,好像总理的灵车把人们的心也拉走了,灵车每往前一步,人们的心情就增加一人分悲痛,望着远去的灵车,人们的心都要碎了。)。
(2)指导朗读,总结段意:
灵车远去了,人们久久不肯离去。
7、人民群众在长安街上迫总理灵车的实况录相。
8、总结全文、提问:全文总的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十四
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
第二段(2—3)望灵车,忆总理。
第三段(4)送总理,心相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
2、体会人民群观众对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1、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1月11日,当首都人民听到总理遗体火化的消息时,上百万群众冒着严寒,聚集在长安街至八宝山的路旁,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最后送别自己的总理。只见长安街两旁,万民肃穆哀泣。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当时的长安街上,与首都人民一起送一送总理。
(二)回忆。
上节初读课文时,各段各写了什么?(板书)。
(三)新授。
人们在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时心情怎样?
板书:悲痛。
的确,首都人民为自己失去这样好的总理而痛心。
1、提问:从送总理情景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
2、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表达对总理热爱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先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师生共同品析关键性的`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体会以下几句:(投影出示句子)。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这两句话是写来送总理的人多。“挤满了”形容人行道上的人密密麻麻,非常多;“男女老少”说明来的人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说明站在长安街两旁送别总理的队伍很长。这么多人自发地到长安街来送别总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与敬爱之情。
(2)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将三个“都”字抽出来,让学生比较两种说法的表达效果。
(3)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说明老奶奶年老体衰,但她仍要来向总理告别。“焦急而又耐心”写出了老奶奶盼望早点看到灵车,哪怕等的时间再长。这句话以老奶奶为代表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人民群众等待总理灵车的心情。
(4)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让学生抓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体会思想感情。
(5)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这句话写的是灵车过去了,人们的心跟灵车紧紧相连,不忍总理离去。“希望时间能停下来”为的是多看一眼总理的灵车。表达了人们迫切希望能看一看总理的强烈愿望。
注意:在品味句子的含义和情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在学生交流体会的同时,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1)指导朗读,注意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语速要慢,语调要低沉。
(2)教师范读,个人读,集体读,师生对读,配乐读。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试着背诵,然后分段指名背诵。
附:板书设计。
等灵车。
送总理无限怀念。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和一些句子的浅层意思。
2、感知内容,理顺思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想象当时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周总理的课文?
启发回答:《温暖》、《飞机遇险的时候》、《难忘的泼水节》。
我们都知道周总理一直以他崇高的品格,博得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到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本课的生字词:柱着、洋槐、耐心、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挽幛。
3、学生互相提示书写易错的字。
槐:易丢撇折点。
饰:左面不是“布”,也不是“市”。
4、区分同音、形近字,口头组词:
柱州()陪()检()矫()。
拄()洲()培()捡()骄()。
5、解释词语的意思。
矫健:强壮而有力。
肃穆:严肃而恭敬。
五洲四海:指世界各地。
(三)默读课文。
1、看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
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
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
第二段(2—3)望灵车,忆总理。
第三段(4)送总理,心相随。
2、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子,在小组里讨论学习后,把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3、指名按段落读课文,要求熟练通顺。
(四)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2、把你认为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附:板书设计。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十六
一、谈话导入。
2、导入新课,读课题。
3、多媒体展示,播放录象,渲染气氛。
4、听音乐,配课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5、带着深情初读课文。
二、以语言创设情景,发展情感。
1、指导学生理清楚层次。
2、鉴赏词句,体会,通过语言的描述、分析、加深理解。
3、阅读“等灵车”一段,启发:
a、等灵车是在一个怎样的天气里?为什么要写天气?
b、人们上以怎样的心情、神态等灵车的到来,你能具体描述一下吗?
c、为什么只举一位老奶奶、一对青年夫妇和一群红领巾?
重点抓住理解“焦急”、“耐心”
三、以音乐创设情景,升华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体会。
四、复习。
1、表演当时的场景。
2、模拟第1自然段写一个场面。
(1)通过天气描写衬托心情。
(2)对场面进行总的描写。
(3)中景画面的描写。
(4)抓住不同代表人物特点,表现共同的心情。
第2学时。
一、以画面如情景。
1、出示人们等灵车的画面就,复述等灵车的情景。
2、导语激情:
人们盼望着,终于灵车缓缓驶来,此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唤起形式对总理的崇敬之情)。
二、以内容激情感。
1、阅读“望灵车”一段。
(1)这一段如果用画面来表现,描绘了几幅画面?
(2)看见灵车人们心情、神态怎样,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理解“无声的指挥”
(3)为什么人们这样悲痛,他们想到了什么?
(4)你还能回忆起总理生前为人民操劳的饿事情吗?
2、阅读“追灵车”一段。
(1)人们为什么要追灵车?理解“牵动”
(2)灵车远去了,人们为什么还站着,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你能描述一下吗?
三、以朗读再现情感。
四、以背诵沉淀情感。
五、拓展练习。
阅读、评议〈一月的哀思〉。
[板书]。
等灵车焦急而又耐心。
――无声的指挥。
望灵车――不约而同崇敬、爱戴、怀念。
追灵车牵动。
[知识]。
1、了解首都人民送别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抓住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技能]。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十七
启发回答:《温暖》、《飞机遇险的时候》、《难忘的泼水节》。
我们都知道周总理一直以他崇高的品格,博得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到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板书课题。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十八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领袖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周总理逝世无限悲痛,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课文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一段“等灵车”的场面,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热爱和怀念周总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紧扣语言文字,体会人们失去总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生对当时当地的情景缺乏感性的体验,所以对首都人民送别总理灵车时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学生听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复习导入:
1、师述:刚才,我们听的这首诗,是为了怀念总理而作的。你们从课外书、网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总理的故事,请你讲述给大家听好吗?(说说最令你感动的地方。)。
2、学生交流:(可回忆《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手术之后》等学过的课文,让学生讲述《周总理的睡衣》、《一束鲜花》等故事,感受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精神。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的基础。)。
3、教师板书: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4、师深情讲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噩耗传来,全国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泪水浸透了。当时,“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下了道道禁令,不许人们去悼念,不许人民缠黑纱、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总理的遗体送去火化后,灵车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要途径长安街。一清早,人民群众冒着严寒,扶老携幼,挤在长安街的人行道上,含着巨大的悲痛迎送总理的灵车。
下面,让我们随着录音《十里长街送总理》回到令人难忘的那一天,看看这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
(二)放录音,看录像。
问:听了录音,你的心情怎样?
(三)释题:(出示课题)。
1、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题的意思?(谁在干什么?)。
2、“长街”指什么地方?(横贯北京东西的长安街)。
3、“十里”写出什么?(街长)这么长的街都挤满了人,说明什么?(人多)这么多人来送总理,说明了什么?(总理深受人民爱戴)。
(四)学习第一段:
师:人们知道总理的灵车要经过长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长安街上,从早晨等到中午,从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读第一段,找出能说明人民爱总理的词句。
2、交流: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从“两旁、挤满、望不见头、望不见尾”看出人多。)。
(2)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的方向。(三个“都”说明人们爱总理的心情是一致的,为失去总理而感到悲痛。)。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吗?
(这两词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热爱、崇敬周总理这一点是统一的。)。
c、青年夫妇呢?(板书挤下探着张望)。
d、少先队呢?(板书泪痕满面扶着踮着望着)。
3、你能想象―下他们当时的心理和语言吗?
4、你还读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渲染气氛,好比天也与人同哀,写出人们悲痛的心情。)。
5、在十里长街上挤满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说说吗?是有人叫他们这样做吗?(自发的)。人们为什么这样做?(表达对周总理的哀悼)。
5、指导朗读。
6、教师小结:课文通过对老奶奶、青年夫妇、少先队员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7、归纳段落大意:
(1)出示投影:
第一段写谁?他们怀着怎样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等灵车”这一感人场面,让我们知道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爱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完成作业上(1、2、3题)。
3、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教学第二、三段,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第一段,进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肃穆,长安街格外沉寂。成千上万的人缠着黑纱、佩着白花,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他们带着泪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总理灵车的到来。
2.学习第二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按“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的方法来学习。
(3)学生交流,边朗读边体会。
重点体会: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无声地指挥”“不约而同”:写人们看到总理灵车一致的举动,从而间接写出人们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对总理的无限热爱。
“眼睁睁”写出了人们望着灵车缓缓前行,想留却留不住的那种无可奈何的神态,表达了人们共同的心愿:希望灵车停下,多看一眼总理。
“顾不得”既反映了人们十分珍惜这一去不返的历史时刻,又表现了人们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浑然不觉。
(4)试着设计一道填空题,加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例如人们的身体――,眼睛―――,泪水――,都是为了能。
冬日的寒冷不再可怕,人们――;长时间的等待不算。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十九
1、 学会12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
2、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领袖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周总理逝世无限悲痛,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课文录音,课文教学挂图。
2课时
1、通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一段“等灵车”的场面,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热爱和怀念周总理。
重点:紧扣语言文字,体会人们失去总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生对当时当地的情景缺乏感性的体验,所以对首都人民送别总理灵车时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课件
课前组织学生听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1、师述:刚才,我们听的这首诗,是为了怀念总理而作的。你们从课外书、网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总理的故事,请你讲述给大家听好吗?(说说最令你感动的地方。)
2、学生交流:(可回忆《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手术之后》等学过的课文,让学生讲述《周总理的睡衣》、《一束鲜花》等故事,感受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精神。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的基础。)
3、教师板书: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4、师深情讲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噩耗传来,全国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泪水浸透了。当时,“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下了道道禁令,不许人们去悼念,不许人民缠黑纱、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总理的遗体送去火化后,灵车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要途径长安街。一清早,人民群众冒着严寒,扶老携幼,挤在长安街的人行道上,含着巨大的悲痛迎送总理的灵车。
下面,让我们随着录音《十里长街送总理》回到令人难忘的那一天,看看这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
问:听了录音,你的心情怎样?
1、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题的意思?(谁在干什么?)
2、“长街”指什么地方?(横贯北京东西的长安街)
3、“十里”写出什么?(街长)这么长的街都挤满了人,说明什么?(人多)这么多人来送总理,说明了什么?(总理深受人民爱戴)
师:人们知道总理的灵车要经过长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长安街上,从早晨等到中午,从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读第一段,找出能说明人民爱总理的词句。
2、交流: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从“两旁、挤满、望不见头、望不见尾”看出人多。)
(2)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的方向。(三个“都”说明人们爱总理的心情是一致的,为失去总理而感到悲痛。)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吗?
(这两词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热爱、崇敬周总理这一点是统一的。)
c、青年夫妇呢?(板书挤下探着张望)
d、少先队呢?(板书泪痕满面扶着踮着望着)
3、你能想象—下他们当时的心理和语言吗?
4、你还读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渲染气氛,好比天也与人同哀,写出人们悲痛的心情。)
5、在十里长街上挤满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说说吗?是有人叫他们这样做吗?(自发的)。人们为什么这样做?(表达对周总理的哀悼)
5、指导朗读。
6、教师小结:课文通过对老奶奶、青年夫妇、少先队员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7、归纳段落大意:
(1)出示投影:
第一段写谁?他们怀着怎样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
这节课我们学习“等灵车”这一感人场面,让我们知道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爱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完成作业 上(1、2、3题)
3、背诵第一段。
教学第二、三段,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情朗读课文。
1. 复习第一段,进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肃穆,长安街格外沉寂。成千上万的人缠着黑纱、佩着白花,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他们带着泪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总理灵车的到来。
2.学习第二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按“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的方法来学习。
(3)学生交流,边朗读边体会。
重点体会: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无声地指挥”“不约而同”:写人们看到总理灵车一致的举动,从而间接写出人们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对总理的无限热爱。
“眼睁睁”写出了人们望着灵车缓缓前行,想留却留不住的那种无可奈何的神态,表达了人们共同的.心愿:希望灵车停下,多看一眼总理。
“顾不得”既反映了人们十分珍惜这一去不返的历史时刻,又表现了人们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浑然不觉。
(4)试着设计一道填空题,加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例如人们的身体——,眼睛———,泪水——,都是为了能。
冬日的寒冷不再可怕,人们——;长时间的等待不算什么,人们——;满面的泪水顾不上擦,只要能。
(5)就在这长安街,看到此情景,人民群众想到了些什么?
(6)是啊!这些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然而今天总理却已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我们再也看不见他那矫健的身影,听不到他那爽朗的笑声,这更增添了人们心中的悲痛。
(7)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3.学习第三段。
(2) 默读课文,在读中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
(3) 学生交流,重点体会:
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表达了人们不忍与总理永别,希望多看总理一眼,希望总理永远与我们在一起。)
(4)如果此时此刻,你也站在长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会怎么想?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4、小结学法,总结全文。
5.作业 :
作业 本第4题。划出课文中使用“反复”的句子,体会人民送总理的心情,知道反复的作用,仿写一句话。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二十
2、指名读本课的生字词:柱着、洋槐、耐心、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挽幛。
3、学生互相提示书写易错的字。
槐:易丢撇折点。
饰:左面不是“布”,也不是“市”。
4、区分同音、形近字,口头组词:
柱()州()陪()检()矫()。
拄()洲()培()捡()骄()。
5、解释词语的意思:
矫健:强壮而有力。
肃穆:严肃而恭敬。
五洲四海:指世界各地。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二十一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有浓重感情色彩的语文文章,课文记叙的是千千万万人都知道的事件,即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送别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课题暗点了文章的中心,也照有照显的情感色彩。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首都人民群众“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激发学生敬爱与关怀周总理的思想情感。
2、能概括段落大意,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认识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3、能有感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概括段意,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认识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想象首都人民送总理的悲壮场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1976年1月8日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医院病逝了,噩耗传来,举国悲痛,人们都冲破四人帮的重重阻力,佩戴黑纱,在11日请清晨,首都百万群众自发地2订在灵车从北京医院驶向入宝山公蓄途经的长安街两侧,等待着总理的灵车。含着巨大的悲痛与总理最后告别,今天,我们就记下当时那难忘场面后一篇课文。
提问:送,送行、送别。都是什么意思?(不舍分离、不放心、友情深双都活着。)。
提问:你从课题中的“送”体会到一种什么情感?(周总理虽然逝世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今天,首都人民多么希望仍然像过送总理出国访问那样来“送”。表现了人民热爱总理、怀念总理之情。)。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写的,可以分成几段?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按灵车到来的时间顺序写的,可分成三段)到来前(清晨)―――到来时(夜幕降临)–––––远去(夜色苍茫)板书: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
4、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要求尽量有感情。
(可分为三层意思(1)天气阴冷;(2)总写人多;(3)分别写了老、中、青三祖代表人物。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
(2)仔细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表达人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练习有感情朗读。
(3)找出描写天气和人和人多的词语,谈体会并说说应该怎样读。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表现出人们的心情沉重,用压仰的语气读。写人多的词:挤满、不见头、不见尾、说明周总理深受人民的爱戴,人发群众不顾天气阴冷,不约而同地来到长安街上送别总理。)。
(4)第4句中有一个共同的的字是什么?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是个“都”字,说明人们的动作一致,心情一致,表达了人的无限热爱周总理、.怀念周总理的心情。)。
(5)为什么说人的即焦急,又耐心、这不是互相矛盾吗?
(“焦急”表达了人们恨不得马上看见总理的心情,“耐心”表现了时间再久,也要等下去的心情,共同表达了人民群众与总理决别时的深刻情感。)。
板书:心悲痛。
(6)有感情地朗读读第一段,总结段意:人们怀悲痛的心情,等待周总理灵车的到来。
5、学习第二段。
师:首都万万人民群众怀着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央泪雨与衷号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临,总理的灵车终于到来了,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按不同内容分层。(第一层:人们看到的;第二层:人们的心情;第三层;人们想到的。)。
(2)指名第一层:人们看到什么?(灵车的样子、装饰、给人一种离肃穆、庄严的感党。)。
(3)指名读第二层,思考:当时人们是什么样的心情?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从“不约而同”眼睁睁”“无声地指挥”等词中体会到总理的灵车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全国人民都深深地爱戴,怀念周总理。)。
师:当时人们望着总理的灵车,想着总理那矫健的身躯即将化为灰烬,心急如焚,然而又没有办法留住敬爱的周总理,“眼睁睁”这个词把人的这种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板书:心欲碎。
(4)指导朗读,用低沉的语调,轻声慢读。
(5)人们望着灵车想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陪毛主席检阅,迎送国际友人,体会到总理工作繁忙辛苦,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说明总理经常出现在人民群众中间,和人民心连心。)。
师:同在长安街上,同是一个总理,同样的人民群众,产生这样的联想是自然的,回顾当时幸福情景,更曾加了今日的悲痛。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并试背诵。
(7)总结第二段段意。灵车来了,人们眼望灵车,回忆起总理的光辉形象。
(8)齐读、试背第二段课文。
6、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找出描写人的动作,心理的词句。谈体会。
(“牵动”:拉动,好像总理的灵车把人们的心也拉走了,灵车每往前一步,人们的心情就增加一人分悲痛,望着远去的灵车,人们的心都要碎了。)(“追着灵奔跑”表现了们对总理的怀念与眷念。想再看上总理最后一眼,悲痛难忍的心情,是时总理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情况,)。
板书:心相随。
(2)指导朗读,总结段意:灵车远去了,人们久久不肯离去。
7、播放亿万人民群众在长安街上迫总理灵车的实况录相。
8、总结全文、提问:全文总的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附:板书设计课后练习:
1、组词:槐()挽()泣()陪()魁()搀()拉()部()。
2、从下面的词语中找出八组近义词,填在()里。庄严沉痛慈祥等待庄重。
焦急移动身躯着急缓慢悲痛身体慈善缓缓等候挪动。
()–––––()()––––––()()–––––()。
()–––––()()--–––––()()–––––()。
()–––––()()––––––()。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设计篇二十二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读懂句子含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学好本课的生字新词。
3、会背诵课文第一段。继续培养学生的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体会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热爱怀念革命领袖,懂得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才会永远怀念他的道理。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读懂句子含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全心全意大利地为人民服务,深受人民的爱戴。1976年1月11日,周总理的灵车从北京医院驶向八宝山革命公墓,途经长安街,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上街为总理送行,含着巨大的悲痛向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记叙的就是当时的真实情景(揭题)。
2、理解题意。
课题中哪一个词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事情?“十里长街”指出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初步谈感受。
1、配上哀乐录音,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1)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2)听了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间相互交流。
3、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4、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带着课后习题1的问题,默读课文。
2、检查、交流。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回答课后习题1的问题,板书: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
四、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习题第1题和第5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一、二段;背诵第一段;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2的第1小题。
2、再读课文,思考:首都人民“等灵车”的场面是怎么写的?(先总后分)。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3的第(2)小题。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5、背诵指导。
先总写人多,抓住重点词语“挤满”、“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都--都--都--”;再具体写有代表性的三代人: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一对年轻夫妇——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2的第2小题。
2、再读课文,按“望灵车”、“想总理”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两个部分。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3的第(1)小题。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3)集体朗读。
三、课堂练习。
1、概括出第一、二段的段落大意。
2、书面完成课后习题3的第(1)(2)小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2的第(3)小题。
2、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3的第(3)小题。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二、再配乐朗读,完成下列填空。
1、课文记叙了,反映了。
2、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写得最使自己感动?把它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3、质疑问难。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人民无限爱戴和怀念周总理的感情。
三、课堂练习。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参考资料:
二、关于周总理。
周总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县,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因患癌症病逝,终年78岁。1976年1月11日,周总理的灵车驶向八宝山革命公墓。课文记叙的就是当时的真实情景。
四、关于课后题。
第1题:答案见“关于教材理解”
第2题:第一段写送别周总理的人们,他们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在等候总理灵车的到来;第二段写灵车开过来了,人们眼望灵车,向总理默哀、致敬、怀念总理;第三段写灵车开过后,人们追着灵车跑,灵轩远后,人们又静静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第3题:(1)是人们对周总理沉痛悼念和无限崇敬的心情。在“无声地指挥”“不约而同”说明了每个人的心情都是同样的悲痛。
(2)表面上看,这两个词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悼念、崇敬周总理这一点上是统一的;“焦急”是老奶奶要急于见到周总理的灵车,“耐心”是指不管等多久,也要等下去。
(3)因为人们心中无限悲痛,不忍心让周总理的灵车离去。这反映出人们对周总理的沉痛悼念和无限怀念之情。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599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