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专业2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6:44:19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专业24篇)
时间:2023-11-30 06:44:19     小编:BW笔侠

读后感是我们对书籍内容进行思考和反思的一种方式,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书中的主题和意义。写读后感时,可以适当引用书中的片段或插图,用以佐证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精华读后感样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一

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认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人从幼年期就应当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开始的习惯。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1978年,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说明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应该从小开始。

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长期、反复的训练,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训练可以使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稳固的条件反射,这种稳固的条件反射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人的这种生理机制决定了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矫正坏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地训练学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协同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学习时坐不住是很多孩子的一种不好的习惯。但是有一位妈妈非常有智慧,她用了一种区别强化的一个技术,对孩子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能够学习好。你1个小时站起来10回,是不是太多了?能不能让我看到你1个小时只站5回?孩子知道妈妈注意他了,就说:5回就5回,第二天做作业,果然只站起来了5回。妈妈说:哟,我儿子真了不起,一天就改了一半,进步太大了,我看你站4回也能做到。孩子说:4回就4回……慢慢地,孩子做作业时就不站起来了。这位妈妈还会用别的很多技术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例如,孩子特喜欢六点半看动画片,就给他约定:今天你做作业时站起来在3次以内,你就可以看动画片,超过3次,动画片不能看。这就是说,达不到某个标准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惩罚,这个惩罚一定要剥夺他最喜欢的事情,这个时候不能心疼孩子,这没关系。但是他达到这个标准之后,你就得奖励他最喜欢的事情。孩子通过这样的调整,慢慢地就习惯了,这位妈妈的经验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乌申斯基还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他的意思就是: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习惯培养。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二

“一个孩子乐观自信,不怕失败,活跃而有创造力,人们会说:‘这个孩子具有健康的人格。’若一个孩子缺乏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动攻击别人,人们会说:‘这个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碍。’”看到这一段,突然让我想起来曾参加了一次儿子学校组织的讲座--孩子的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作为家长的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孩子们的吃穿和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现代社会只有具有健康的人格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

教育工作这么多年,遇上过形形色色、各种性格的学生,有的活泼开朗、积极向上;有的内向、胆小、话少;也有的蛮横、惹是生非。前一类学生大部分是成绩优秀,人见人爱;中间的一类学生默默无闻,常是被教师忽略了的那一群;而最后一类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学生,让人头疼,究其原因,我认为这类学生的家庭教育都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拿我们班的周庆翔为例吧,虽然他不是家中的独生子(上有一个姐姐),可也是父母唯一的儿子,别视为掌中宝,从不舍得骂一句,更别说打了,以至于养成了他现在的这种目无尊长、不懂规矩的个性,老师常拿他无能为力,请其家长配合学校一起教育,家长也一口答应回家会好好教育,可每回都只是说说而已,第二天到校问他:“昨天回家你爸妈教育了你没有?”“没有。”只见他一脸的高兴。哎!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真让我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再次借用一下孙老师的话:“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真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好好地阅读一下孙老师的这本书。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三

拜读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我觉得这是一本给众多人的思想久远而深刻影响的一本好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本著作为我们任何年纪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精神食粮,是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书。闲暇时拜读孙老师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朱永新老师说:“云晓是一个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而我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在走进孙云晓世界的同时,也走了儿童世界。”我相信,有这样一本好书,它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会激励我们更加懂得我们教育人生的价值,认真阅读,一定会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会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会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巨大的精神力量。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读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使我更加体会到了书的魅力。孙老师的这部著作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带着我在各个章节中去明白育人的哲理。当你孤寂、彷徨时,孙云晓老师的这本书绝不失为一剂良药,读上一两节足以怡情。当你面对你的学生的顽皮、淘气,对他们束手无策,感觉你独处冰山雪岭,你读上两个章节,兴许会使你感到暖暖春意。读孙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会教你领略教育人生的真谛。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为了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我们要特别重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指导帮助家长,使家长向学校的教育观念靠拢。

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为此,我们一方面告诉孩子,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耐心和信心很重要,鼓励孩子告别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良好习惯;另一方面注重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比如说要培养孩子认真写字的习惯,每次安排写字都要检查孩子写字的姿势是否正确,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孙老师用了七个章节精辟论述了《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一主题。他以一个作家的细腻和敏锐,以一个文人的独立思维,去深入地观察相关的问题,去观察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他的文章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极具文学性和人文性。他的这一著作对我们做教育工作者来说,有着反复细读和品味的价值。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第四章做人的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长期以来,‘做人’似乎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读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必须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同情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好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以良好的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形成健康的人格。还有人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人能够获得精神的愉快,同时,生命的意义也在于人对社会的作用。”读孙云晓老师的著作正可以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把从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去勾画自己的教育人生。为自己所热爱的教育这一神圣事业付出血汗并甘之如饴,我认为,那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四

书中写到“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良好的习惯能促人进步,诱人发展,然而良好习惯的形成却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艰难地过程。

教育工作与产品制造截然不同,产品坏了可以报废,而对人的教育和培养如果失败了,损失的将是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教育无小事。任何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把“教书”和“育人”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精做细,落到实处。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习惯,我认为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参与性,要重视过程的循序渐进性,还要坚持过程的长期性。

从教学方面来看,教师应把教学过程中的小事做细、做全面,真正做到严谨细致。在备课中注意细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师生互动时间、问题设计、板书设计都要面面俱到,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环节,否则,可能导致一堂课的失败。上课过程要注意细节,学生的一举一动、课堂反馈都要仔细观察,适时调整课堂过程,以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布置和批改作业要注意细节,不能一味地贪多。要精批细改,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精讲多练。作业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制定对策,及时解决。

从育人方面来看,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展现自己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央视曾播出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相信大家都看过:小男孩看到忙碌了一天的妈妈还给姥姥打洗脚水,自己也摇摇晃晃地给妈妈打来洗脚水。许多问题不用说教。老师在学生面前言行不注意,随意乱扔垃圾等,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教师如果“不拘小节”,不能成为学生的行为楷模,那么,他的形象就难以在同学心目中立起来,学生带着诸多的心里困惑,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则不易养成。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心理状态的细节。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和眼神,都是复杂内可能及时制止一场纠纷,会避免一次可能的伤害事故,会阻止一次因年幼无知而误入歧途的人生悲剧。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例:刚入学时就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学生做作业认真仔细,形成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要看到学生身上一天一天的进步。进行鼓励。不要稍有不慎,先劈头盖脸一顿批评。逐渐又培养学生的良好思考习惯。不要一遇难题就溜之大吉。这些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循序渐进中形成的。当然,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包括学习习惯,还包括很多。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而习惯则是日积月累的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其他方面的习惯,都是这样,慢慢培养。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五

通过读书,让我明白了“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当然是好习惯,那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啊!由此也让我想起网上看到的一则短评:据说,上万日本人离开体育场,地上不会留下一片纸片等垃圾。就这一个好的卫生习惯、一点“小事”,让人们惊呼:日本人太可怕了,日本人没有理由不成功。

小事决定成功,如若家长和老师还在一味追求高分,只重视孩子智育的发展,想必要培养一个杰出的人才,那也是难事!因为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人、成功的基础。

养成教育怎样抓?怀仁一中的领导认为,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所谓“大处”,就是一切从培养合格的学生构想,而“小处”则是从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我也极为认同,特别是细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一真理!面对孩子,我们应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课堂上,要求学生坐姿正确,首先老师就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家长和老师的品格对学生构成一种巨大的影响力。这力量绝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挂在嘴上的信条,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对学生的教育。

教育无小节。在学生活动的世界里,教师应约束自己,不要以为是细枝末节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细枝末节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更具吸引力的。每个教师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教育的方法种种,在这本书中可谓包罗万象,如境教法、身教法、训练法、言教法、实践锻炼法、指导自我教育法、疏导法等等。

至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作为重点看了好多遍,特别是班上也有学习磨蹭的孩子,上课不专心的孩子,写作业马马虎虎的学生也不少,文中提到的妙招有种一开学就想在我的学生身上试试的冲动,是呀,读书真好,即学即用,如获至宝,相信我会将这本书长伴左右,因为书中的理论需要与我的实践相磨合,因为书中的方法需要借鉴并因生而宜作改动,因为书中的金玉良言还需要细细咀嚼,因为书中的思想还要不断地吸纳……看来一本好书也如一种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啊!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六

寒假时,我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被书中细致入微的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所感动,也着实让我感到身为教师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如果我们的学生在人生的最重要阶段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脑子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那么他们一定能够事半功倍,更快速地走向成功。

书中写到“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型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地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新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能促人进步,诱人发展,然而良好习惯的形成却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艰难地过程。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深思其中所强调的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对整个社会运行包括对教育领域的“教书”“育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教育工作与产品制造截然不同,产品坏了可以报废,而对人的教育和培养如果失败了,损失的将是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教育无小事。任何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把“教书”和“育人”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精做细,落到实处。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习惯,我认为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性,要重视过程的循序渐进性,还要坚持过程的长期性。

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有一个感受: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习惯养成的最高机制,是形成学生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这一点特别重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

从教学方面来看,教师应把教学过程中的小事做细、做全面,真正做到严谨细致。在备课中注意细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师生互动时间、问题设计、板书设计都要面面俱到,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环节,否则,可能导致一堂课的失败。上课过程要注意细节,学生的一举一动、课堂反馈都要仔细观察,适时调整课堂过程,以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布置和批改作业要注意细节,不能一味地贪多。要精批细改,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精讲多练。作业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制定对策,及时解决。

从育人方面来看,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展现自己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央视播出的一则公益广告表明:小男孩看到忙碌了一天的妈妈还给姥姥打洗脚水,自己也摇摇晃晃地给妈妈打来洗脚水。许多问题不用说教。老师在学生面前灰尘满面,抠鼻孔,掏耳朵,搔头皮,随意乱扔垃圾等,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如果“不拘小节”,不能成为学生的行为楷模,那么,他的形象就难以在同学心目中立起来,学生带着诸多的心里困惑,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则不易养成。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心理状态的细节。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和眼神,都是复杂内可能及时制止一场纠纷,会避免一次可能的伤害事故,会阻止一次因年幼无知而误入歧途的人生悲剧。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例:刚入学时就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学生做作业认真仔细,形成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要看到学生身上一天一天的进步。进行鼓励。不要稍有不慎,先劈头盖脸一顿批评。逐渐又培养学生的良好思考习惯。不要一遇难题就溜之大吉。这些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循序渐进中形成的。当然,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包括学习习惯,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习惯,都是这样,慢慢培养。

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一蹴而就,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须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图快。师生密切配合,教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必有成效。

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也便成了习惯,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历练成习,不仅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良好习惯不可缺少的通道。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而习惯则是日积月累的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七

在学校掀起阅读高潮的时候,我很有幸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写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人感到身为教师,身为人母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啊。这本书主要通过列举一些事例来讲述养成教育,整本书共分8个章节分别从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养成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及学生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和思维习惯的培训来阐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去实践养成教育。读完这本书感到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每个老师去读的书,更让我深深地感到习惯的养成必须要从小培养,并且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培养学习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我们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关系着他们一生。

对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人们有很多真知灼见: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一个好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等等。这些都很深刻地揭示了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成功的重要性。正如这本书封面上这句话“首先我们养成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是呀,回想自己的人生经历,的确是这样的。我有时经常会这样说:“如果我从小把字写好,今天就不回怕写不好字了;如果我从小就养成认真的习惯,今天在工作中就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了;如果我……。”诸如此类的话很多,说这样话的人也很多,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坎坷、挫折,有那么多让人失意的事情呢?其实仔细想想也就是因为我们身上有很多要改掉的坏毛病、坏习惯,如果我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那么今天我们肯定不会再有这么多让我们感到失意的事情了,今天的我们也将都会是优秀的,我们的国家也将更加繁荣富强、更加美好。

读过这本书后,让我明白了“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当然是好习惯,那会使人受益终身!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练习和强化。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最平凡的点点滴滴做起。小事决定成功,现在我们家长和老师还在一味追求高分,只重视孩子智育的发展,这样要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也是难事!因为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长、成功的基础。

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书中给了很多妙招,书中一些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非常具有实用性。比如:“孩子写作业马虎怎么办”“孩子浪费东西怎么办”“孩子任性怎么办”“孩子学习不专心怎么办”“孩子有不良的卫生习惯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平时在议论的学生常有的不良习惯,书中提到的实例以及解决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看书的时候我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有机会再担主科的话,我一定要用用这种方法,相信一定能有很大的成效。

有句古话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说从儿时的习惯就可以推测一个人未来的成就,所以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养成,也易于巩固,不良的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面对学生,我们应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作为教师我们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榜样。在学校里要求学生讲普通话,首先我们老师要讲普通话,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我们老师要做到,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特别娇惯,以为孩子小,吃饭穿衣都要帮着做,一些孩子会做的事情家长也帮着做,这样久而久之,孩子没有养成好的习惯,还滋长了他对父母的过分依赖,养成了他们不好的习惯。会造成这种后果其实是因为我们家长、老师的不放手,没有给孩子创造养成好习惯的条件。一颗小树,不经历风雨怎会长大呢!何况这是每一个人应该且必须的行为习惯,所以在生活中应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条件来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莱曾说:“播种思想,收割行动;播种行动,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割人格;播种人格,收割命运。”我会将这本书长伴左右,因为一本好书也如一种好的习惯终身受益。教育无小节。在学生活动的世界里,教师应约束自己,不要以为是细枝末节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细枝末节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更具吸引力的。每个教师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八

“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于习惯”。那就是说,倘若我们能看清并且改掉坏习惯,看清并且坚持好习惯,我们至少就能在人生路上得90分。关键在于看清自己。关键在于经常地“自我评估”。譬如一句西班牙谚语:自知之明是自我改善的开始。譬如一句中国人都知道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它可以影响人生的进程。

世间万物无穷无尽,有正必有反,所以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作为一个人当然会有坏习惯,但是如果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可是好习惯并非自然而成的,自然而成的常常是懒惰、生活无规律等等坏习惯。所以我们才要自我控制来培养好习惯,而且这样的培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勤奋是这条路的捷径。苏轼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可见毅力对于习惯来说有多么重要。

“小偷针,大偷金。”大家一定都听过的。这句话就形象地反映了习惯的作用。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有好的习惯,而一个有好习惯的人不一定能成功,但是若一个人有不好的、不良的习惯,那么他一定会失败。纵观历史,失败的人无一不是没有养成良好习惯而失足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人来说,蚁穴就是坏习惯、不良习惯。提前提防“蚁穴”,压住不良习惯的苗头,也不失为一种改变习惯的好方法。

在生命的途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有些人会在困难中迷失方向,而那些具有良好的习惯的人,往往会在困难中学会东西。这就是习惯,可是总而言之习惯真的是一个很广义的东西,我坐在习惯的肩上,用一双好奇的眼睛去预见大千世界。我一个人站在路口,等候着什么;身边的一片树叶落在长椅上,你也在等些什么吗?口袋里也只剩下一个硬币,就给我一份夕阳吧。格外得艳。我会发现,每一天的'习惯中,会隐蔽着所有的不相似。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九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是一本好书。作者孙云晓教授在本书中阐述了“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等系列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典型的教育案例,字里行间处处闪烁着一个教育专家独到的教育智慧。其中感受最深的是他说: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的最佳选择,应当从习惯培养开始。而小学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读了这本书,不但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读后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认真阅读,它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会激励我们更加懂得我们教育人生的价值,使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书中并不是一味的说教,既有必要的理论,又列举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孙云晓老师给我们培养习惯的诸多建议,如:“一分钟赞美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原则”“计划周密有条理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尊重的规律”等等这些措施科学合理,又简单易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特别对现在的小学生影响更大。可是我们都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随处可见,不做作业,随地吐痰,对人没礼貌,打架骂人等。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已经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为学校老师们的责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即如书中所说包括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

孙老师也曾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我不断反思”。愿我们将孩子的习惯培养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来,当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的确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给孩子一生财富;纠正孩子一个坏习惯,给孩子一生幸福。

我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教师,必须学好这些理念,并能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适时的渗透一点,抓住孩子的每一次教育契机,给予有效的引导。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十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十一

为了完成一学期一篇的读后感,更为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最近,特地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现已经读完了六个章节。

我觉得这是一本给人思想影响深刻,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书。闲暇时读读孙老师的着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同事,对待学生,对待自己正在牙牙学语的儿子。我不断地告诫自己,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儿子长大。朱永新老师说:“云晓是一个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而我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在走进孙云晓世界的同时,也走进了儿童世界。”

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比如说要培养学生不乱扔纸的习惯,班主任老师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施加压力,告诉他必须怎么做,否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直到养成习惯为止。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认真,坚持去做,别的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就是习惯的养成,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与坚持。另外我们学生的写字习惯,早读习惯等等,都要经过老师的强化,学校的督察等强化手段,达到一定的效果。“许多养不成习惯的教育,都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教育习惯比一般的教育失误更影响孩子成长”。(范_文_先_生_网)这都是孙云晓老师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非常机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孙云晓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联结。”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再次看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本书第四章讲做人的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长期以来,‘做人’似乎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读孙老师的这一名着,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必须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同情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好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十二

为了完成一学期一篇的读后感,更为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最近,特地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现已经读完了六个章节。

我觉得这是一本给人思想影响深刻,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书。闲暇时读读孙老师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同事,对待学生,对待自己正在牙牙学语的儿子。我不断地告诫自己,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儿子长大。朱永新老师说:“云晓是一个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而我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在走进孙云晓世界的同时,也走进了儿童世界。”

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比如说要培养学生不乱扔纸的习惯,班主任老师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施加压力,告诉他必须怎么做,否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直到养成习惯为止。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认真,坚持去做,别的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就是习惯的养成,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与坚持。另外我们学生的写字习惯,早读习惯等等,都要经过老师的强化,学校的督察等强化手段,达到一定的效果。“许多养不成习惯的教育,都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教育习惯比一般的教育失误更影响孩子成长”。这都是孙云晓老师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非常机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孙云晓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联结。”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再次看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本书第四章讲做人的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长期以来,‘做人’似乎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读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必须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同情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好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十三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是教育专家关鸿羽所著,他根据多年进行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科学实验的研究成果,写出了我国第一本养成教育系统著作。全书共分八章: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养成教育的内容、养成教育的途径、养成教育的方法、道德习惯培养、学习习惯培养、生活习惯培养、思维习惯培养。科学、严谨、新颖、实用,操作性强是这本书的特点,很适合小学教师阅读,更是低年级班主任推荐给学生家长的好书。

自古以来,很多学者都认为人格与习惯紧密相关。如明代的王廷相认为“凡人之性成于习”,清代王夫之也提出“习成而性与成”。有很多学者研究人格时,也直接使用习惯作为基础概念对人格的内涵进行界定。习惯所体现出来的人格中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特征,是组成人格特质的重要基础。习惯是人格特质的重要表征之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在北京11所小学的教育实验也表明,某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某些人格特质有促进作用,这些良好习惯的积累、繁华、整合和升华,必将对少年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为少年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健康的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而父母养育孩子,不仅仅是为了孩子成才,更是为了孩子成人。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能有效地促进儿童人格结构的优化,改变某些不良的人格倾向,使孩子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内容。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层次,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时期和小学阶段,而关键之关键是小学一、二年级。

来,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起来,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

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非常具体的工作。单靠班主任个人力量在学校班级里抓,肯定势单力薄。如果家长不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就算家长有意识要配合也不知从何下手,甚至还会有意无意的拆学校的台,背离学校的教育宗旨,起相反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学会让家长做教育的助手,要主动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假如能让家长配合学校一起抓养成教育,那么,对学生好习惯的形成一定大有裨益。

联想到几位教育得法之家长的经验介绍,希望对处于养成教育关键期的班级的班主任有所启发:

a家长:我们在孩子三岁后,就非常注意训练其生活习惯:晚上八点半收拾好自己的用具、玩具,九点前必须睡觉,衣服脱下后叠放整齐。早晨起床,随手就能拿到衣服穿好。洗漱、早餐后背起书包就可以上学。只有这样才不会耽误时间,也不会丢三落四。(生活习惯)。

b家长:我们夫妻两人是双职工,很晚才能回到家里。我们从孩子第一天上学起,就要求她在我们下班接她之前,在学校把作业先完成。这样回家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培养兴趣特长。我的孩子做作业很认真,发现做错题,会拿橡皮擦轻轻擦掉,再将橡皮屑吹干净,不留痕迹。做完作业后,她会从头到尾逐一仔细地检查一遍,然后将学习用品放回原位,所以从来不会说把学习用品漏在家,要家长给她送。(作业习惯)。

c家长:我们没什么文化,所以我在开学前要求我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并且告诉她学习是自己的事。我给她买了录音机,教会她使用。上学后,把孩子接回家就让她听录音读书。老师要求背书、默写,我们就让她先把课文背诵熟练,用录音机录下来,检查无误后再默写。不会的、易错的地方要反复默,达到熟练的程度。所以每次默写、填充课文都有好成绩。(背默习惯)。

d家长:我们全家都爱看书、看报,每个人都会在晚上自觉地安静看书学习。

平时聊天时都会告诉家人我看了什么书,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我们一家很愿意共同分享这种阅读快乐。我建议大家都要让孩子喜欢读书,但家长要费些心思为她挑选好书,因为幼年时读的书会左右其一生。(阅读习惯)。

e家长:我的孩子成绩不是很拔尖,但我的孩子很有自理能力,伍老师也说他很有管理能力。我们从小就注意他的生活习惯,能做的事我们绝不包办代替,哪怕他做不好,我们也只是在旁边教他怎样做会更好!(生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告诉各位老师,也请班主任转告家长:孩子养成的各种习惯决定着他的命运。人的各种习惯之间是互相影响、促进的,一旦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趋向稳定而形成性格时,孩子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有了良好的习惯,就不愁他不完成作业,也不忧他成绩不好。家长爱孩子没有错,但家长一定要转变观念,一切从教育出发,从孩子的一辈子考虑,千万不要只为眼前而溺爱孩子。

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班主任要提醒、指导家长们注意:

一、不要过分督促。总是被人督促才去学习,孩子就非常被动,慢慢会失去学习主动性。适当的提醒和督促是必要的,但督促是为了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注意讲究方法,提醒孩子注意当天的作业必须在九点前完成,尽早安排能让自己有更多自主的时间。家长不要按自己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以免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另外家长应学会长话短说,不必要的话不说。

二、多多表扬,树立信心。表扬是促进孩子成材的关键,家长要善于肯定孩子的成绩。如果你的孩子取得了好成绩,请给他一个拥抱、祝贺,买一本书或一套衣服作为奖励。淡忘孩子以前的不足,多看进步,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建立良好的心态,并且鼓励他做到信念永存、脚踏实地,这样,你的孩子一定能获得成功。

三、家庭教育贵在耐心。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形成一个观点,建立一个信念,养成一个习惯,都需要经过反复的教育和训练;矫正一个不良习惯,纠正一个错误观念,更需要长期的、耐心的教育。所以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长期抓,切不可“前松后紧”、“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耐性,要不怕反复,要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家庭教育的好办法很多,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如果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发火,结果只会是功亏一篑。

四、学会学习比考试高分更重要。考试不仅仅是考查知识,更是考查习惯。因此,不能把在考试中出错简单的归结为不认真、不努力。家长应和老师一起给孩子寻找原因:听课时否认真?不懂能否发问?平时书写是否整洁有序?学习方法不当还是不够用功?孩子上课不认真,请与老师一起分析:是会了?听不懂?还是没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服教育或补课。只有他想学才能学好,否则,只能是大家痛苦。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告诉班主任要指导家长(父母和祖辈)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提醒从细微处着手,从小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出现诸多问题的“要我学”变成由良好习惯支撑的“我要学”,即由被动变为主动。

培养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养成教育要让家长和我们一起抓。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十四

去年因为生孩子,所以接了初一年级13和14班,现在接手快一年了,觉得好习惯的培养,从小抓起最容易。于是我就在学校图书室寻找关于习惯培养方面的书籍。有幸的找到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这本书是我国第一本养成教育系统著作,科学,严谨,新颖,实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这本书第一章就介绍了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形成良好的习惯。我觉得很适合我,于是我就细细品读了第一、二章的内容----什么是习惯?使我对习惯有了更深的了解。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习惯改变人的一生。习惯能决定人的命运。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其实是说习惯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觉地、经常地、反复去做了。比如每天要刷牙、洗脸等。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

1.简单。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东西。习惯并不深奥,常常很简单。比如按时作息、遵守规则等等,其实都是做起来一点都不难的事情,难是难在坚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并且把最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了,就是不简单。

2.自然。自然就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为,这是习惯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做一件事情还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表明习惯并未真正养成。比如每天晨练30分钟,孩子要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孩子要是想都没想,自动地去锻炼,一天不锻炼就感到别扭,觉得浑身不舒服,这就叫养成习惯了。

3.后天性。习惯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有的习惯是很自然、不费什么功夫就形成的,有的则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而养成同一种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也会因个体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差异。

4.可变。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形成后就很难改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即使是已经形成的很牢固的不良习惯,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也能发生改变。当然,这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来克服惯性的作用力。

5.情境性。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应。养成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孩子只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就懒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约。

1.按习惯的价值分,良好(积极的)习惯和不良(消极的)习惯。凡是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起积极作用,适应人的正常需要,且对人具有正向价值的一类习惯就是良好的习惯或积极的习惯。

2.按习惯的层面分,社会性习惯和个(个体)性习惯。社会性习惯多是强调与他人发生联系的习惯,通常体现为适应公共生活领域的习惯。如遵守交通规则、爱护环境、文明礼貌等。个体习惯则是社会个体所独有的习惯。如有人习惯早睡早起,有人习惯晚睡晚起;有人习惯早上锻炼,有人习惯晚上锻炼等。

3.按习惯的水平分,动作性习惯和智慧性习惯。动作性习惯主要是一些自动化了的身体反应和行为动作,比较简单,形成的时间较短,容易训练。如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洗脸等。智慧性习惯比较复杂,层次更高,需要较长时期的训练才能形成,这类习惯主要涉及的是思维方式、情感反应和心理反应倾向方面的内容。比如做事有计划、凡事三思而后行、实事求是、质疑等。

4.按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分,一般性习惯和特殊性习惯。一般性习惯与人的一般能力要求相一致,如善于观察事物、勤于思考等。特殊性习惯与特殊技能和能力要求相适应,如建筑师、艺术家等职业所需要的利用表象构图的习惯等。

5.按不同的活动领域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这是按照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领域来分的,还可以进行细分。比如学习习惯中可分出预习习惯、复习习惯、作业习惯,等等。

6.按出现的时间分,传统性习惯与时代性(现实性)习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习惯可以看成传统性习惯,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新习惯就是时代性习惯。

读后使我深深思考,教育工作与产品制造截然不同,产品坏了可以报废,而对人的教育和培养如果失败了,损失的将是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教育无小事。任何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把“教书”和“育人”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精做细,落到实处。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十五

我认真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我觉得这是一本给众多人的思想久远而深刻影响的一本好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本著作为我们任何年纪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精神食粮,是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书。闲暇时拜读孙老师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朱永新老师说:“云晓是一个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而我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在走进孙云晓世界的同时,也走了儿童世界。”我相信,有这样一本好书,它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会激励我们更加懂得我们教育人生的价值,认真阅读,一定会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会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会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巨大的精神力量。

孙老师用了七个章节精辟论述了《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一主题。他以一个作家的细腻和敏锐,以一个文人的独立思维,去深入地观察相关的问题,去观察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他的文章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极具文学性和人文性。他的这一著作对我们做教育工作者来说,有着反复细读和品味的.价值。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第四章做人的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长期以来,‘做人’似乎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读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必须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同情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好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十六

拜读了孙芸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我觉得这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本著作为我们任何年纪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精神食粮,是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书。闲暇时拜读孙老师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

书中并不是一味的说教,既有必要的理论,又列举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读起来感慨不己。我很赞成孙芸晓老师给我们的诸多建议,如:“一分钟赞美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原则”“计划周密有条理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尊重的规律”等等这些措施科学合理,又简单易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特别对现在的小学生影响更大。可是我们都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随处可见,不做作业,随地吐痰,对人没礼貌,打架骂人等。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已经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为学校老师们的责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即如书中所说包括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

当然,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教育的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我们一定要在这关键环节不让孩子掉队。因此,我们可以好好地学习,孙芸晓老师提倡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原则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学会关爱别人,结合学校的感恩教育,爱的教育再根据学科的知识教肓,有机地渗透爱心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感受爱,心中处处充满爱。不能老抱怨的学生多么不听话,多让人伤心。何不用抱怨的时间来思考用什么办法帮助和引导孩子的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从书中例举经验中可以发现,给孩子赞扬不能说些假、大、空的话,而要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更重要的是,必要时还可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错误,不要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却用放大镜来看待孩子的缺点。

孙老师也曾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我不断反思”。愿我们将孩子的习惯培养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来,当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的确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给孩子一生财富;纠正孩子一个坏习惯,给孩子一生幸福。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十七

最近我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觉得很受益。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养成有多么重要。作为一线教师,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我的有限的'数学课堂中,我要培养孩子们以下的习惯:

首先,要培养孩子们认真听课的好习惯。一年级的知识没有多少,只要上课注意听了,他们就会学会。从以前的幼儿园到一年级,这个过渡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好动,不听课,说话,这是常有的事情,课堂上,常常利用简短的儿歌,或者利用榜样的力量等,引起他们的注意,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回来。

其次,要培养他们乐于提问的习惯。积极的鼓励孩子们提问,让学生多说、多做、多想,教给孩子们方法,使他们善于提问。

再次,要培养他们用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利用主题图,或者引导孩子们多观察题,让他们从中发现什么,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当然,在具体教育过程中也许不止能培养这些习惯,所以,我们要挖掘教材,多培养孩子们的习惯,让好习惯形成新索,让好习惯引领教育的未来,让好习惯引导学生走向光明的未来。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十八

转眼间,自己的孩子也即将接受正式的集体教育了,且不说三月份开始孩子会在幼儿园里学到些什么,但除了知识外就自己在生活的朝夕相处中要教会自己的孩子和学生些什么,也是我们这些80后父母、教师应该深深思考的,所以,借助假期带孩子忙里抽闲的工夫,我读完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若以一句话概述本书精髓,那就是:好习惯让人受用一生。

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认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人从幼年期就应当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其核心就是养成教育。书中提出了多种有益的教育方法与大量具有操作性的建议,这无疑能为处于困惑之中的教师和家长指点迷津。

作者认为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一项复杂而又具体的工作,因此要循序渐进,学校、家庭以及社会这三者要相结合、相一致,不可顾此失彼。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综合多种教育方法经过反复地训练才能形成,作者介绍了言教法、身教法、境教法、实践锻炼法、指导自我教育法、疏导法、正强法、负强法、制约法、评价法、活动法等十多种养成教育方法,分析了如何培养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思维习惯。最值得我思考与操作的有以下几点:

作者提倡“养成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他认为养成好的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养成坏的习惯则是贻害无穷,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较好的基础。同时他也认为教育的结果不能仅限于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思想深处发生重大的变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学生,抓住培养学生习惯的关键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初中为辅助,关键之关键是小学一二年级。对学生的教育不单单是说教,讲太多空洞的道理不仅无效,更会让他们感到厌倦,老师要起到榜样的作用,给学生们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学生们一起制定出适当的行为规范,最好是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们自己讨论、商量制定出规则,老师只起一个指导的作用,但规范一经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

我们都学过哲学,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烂熟于心。当各部分之间互相配合协调,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作用。就好比踢足球,每个人都只关心个人的得分,而不顾整体团队的优化配合,这个球队必输无疑。其实,教育也是这样,只有各方面的力量协调一致,才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合力,才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一方面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另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情况,争取做到家校双方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要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指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让学生从中受益。

作者认为,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长期、反复的训练,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训练可以使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稳固的条件反射,这种稳固的条件反射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人的这种生理机制决定了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矫正坏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地训练,切不能“前紧后松”,有些学生的坏习惯一时很难得以矫正,即使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也要相信学生的坏习惯一定能得到矫正。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帮助学生,看了该书,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育人理念,如“破窗效应”等,而且又一次让我好好的审视自己,督促自己不断翻阅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书籍,并将所学好的方法运用到我的教育方法上。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十九

本学期继续教育的内容是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为此我特意上书店购买了这本书。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中,我拜读了孙教授的大作,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让我感到身为教师,身为家长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书中语言简单,道理却很深刻,值得一读再读,一品再品!

我觉得这是一本给人思想影响深刻,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书。闲暇时读读孙老师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同事,对待学生,对待自己正在牙牙学语的儿子。我不断地告诫自己,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儿子长大。朱永新老师说:“云晓是一个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而我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在走进孙云晓世界的同时,也走进了儿童世界。”

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比如说要培养学生不乱扔纸的习惯,班主任老师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施加压力,告诉他必须怎么做,否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直到养成习惯为止。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认真,坚持去做,别的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就是习惯的养成,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与坚持。另外我们学生的写字习惯,早读习惯等等,都要经过老师的强化,学校的督察等强化手段,达到一定的效果。“许多养不成习惯的教育,都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教育习惯比一般的教育失误更影响孩子成长”。这都是孙云晓老师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非常机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孙云晓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联结。”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再次看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本书第四章讲做人的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长期以来,‘做人’似乎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读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必须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同情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好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二十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了这本书,不但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读后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认真阅读,它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会激励我们更加懂得我们教育人生的价值,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教你领略教育人生的真谛。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为了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我们要特别重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帮助家长,使家长向学校的教育观念靠拢。

孙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认真,坚持去做,别的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就是习惯的养成,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与坚持。早读习惯等等,都要经过老师的强化,学校的督察等强化手段,达到一定的效果。“许多养不成习惯的教育,都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教育习惯比一般的教育失误更影响孩子成长”。这是孙云晓老师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非常机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孙云晓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联结。”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再次看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本书第四章讲做人的习惯。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长期以来,‘做人’似乎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读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必须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同情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好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书中并不是一味的说教,既有必要的理论,又列举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孙云晓老师给我们培养习惯的诸多建议,如:“一分钟赞美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原则”“计划周密有条理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尊重的规律”等等这些措施科学合理,又简单易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特别对现在的小学生影响更大。可是我们都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随处可见,不做作业,随地吐痰,对人没礼貌,打架骂人等。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已经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为学校老师们的责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即如书中所说包括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说的简单一点,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本书从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展开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即: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我们可以好好地学习,孙云晓老师提倡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原则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学会关爱别人,结合学校的感恩教育,爱的教育再根据学科的知识教肓,有机地渗透爱心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感爱爱,心中处处充满爱。不能老抱怨的学生多么不听话,多让人伤心。何不用抱怨的时间来思考用什么办法帮助和引导孩子的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从书中例举经验中可以发现,给孩子赞扬不能说些假、大、空的话,而要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更重要的是,必要时还可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错误,不要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却用放大镜来看待孩子的缺点。

孙老师也曾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我不断反思”。愿我们将孩子的习惯培养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来,当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的确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给孩子一生财富;纠正孩子一个坏习惯,给孩子一生幸福。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有了一身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有了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会让人一生都不能放心,甚至不得安宁。所以我们可以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

既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习惯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培养良好习惯?孙云晓老师为我们提出了这样几条建议:首先要确定规范;第二条,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第三条,要遵守儿童的权利和参与;第四条,习惯培养人格化高于技能化。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二十一

通过喆妈公益阅读我很有幸试读了著名教育专家林格着作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我感到身为人母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本书被列为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幼儿园)的通用教程。读完这本书感到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每个老师、家长、孩子去读的书,更让我深深地感到习惯的养成必须要从小培养,并且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确实,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陶行知认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就像书的封皮上所写: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支配人生,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21天是个平均数,所以培养习惯重在一个月,关键在头三天。

一是态度问题;

二是性格问题;

三是熟练程度问题;

四是习惯问题;

五是考试焦虑问题。

一是认识马虎的`危害性;

二是学会自检,用验算法检查;

三是整理错题集,要写清楚是如何错了,是概念不清、用错公式还是抄写错了?

五是认真审题,注意埋伏;

六是学会“解剖习题”,找出给出的已知条件,可划出图形便于理解。

有个孩子从少养成了马虎的坏习惯,长大了当建筑师,在计算工地用料时,把砖的数量后面多写了一个“0”,结果工地的砖多运去9倍,盖完楼还必须用汽车往回运。仅这一项国家财产就损失了上万元。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纠正磨蹭的习惯”、“纠正没有目标的习惯”、“纠正不专心的习惯”,还详细介绍了要用自己的风格来学习,十种类型的学习个性,书中详细透彻的分析,对照问题发生的很多实例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第四章,在校学习的三大核心习惯,详细介绍了怎样进行课前预习、上课如何去听讲以及需要不需要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很有必要,我的孩子就很喜欢课外阅读,这一点我很欣慰,有时吃饭、上厕所都要捧着书看,但我担心的是书读了不少,但缺乏思考。对照书中的自测对照表格:我家的课外阅读只能评为及格: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常常是抓来就看;泛泛而读,不太有目标,阅读时很少注意重点;看看就算了,很少记忆。只有这样去课外阅读才能达到优秀:十分清楚阅读课外读本与读活课本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有针对性强,有方向,有重点;将所获知识与课堂知识融会贯通;有自己的阅读计划和安排;自觉记忆,掌握了很好的方法,并将所得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从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及操作、终身学习的五大习惯、在校学习的三大核心习惯、克服不良学习习惯、用自己的风格学习6个章节进行详解。有实例、点拨、建议、自我评估,是一本教育工具书,看后受益匪浅,是一盏引领老师、家长、学生具体怎样培养好习惯的指明灯。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二十二

读了关鸿羽教授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后感想很多,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研究室主任,兼任普教研究所副所长。而他写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是我国第一本养成教育系统的著作。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的封底页中写道这样一段话: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提问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科学家耐心地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知识就这些。”

从他的这本书中可以看出,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不是自然的。如果养成了不良习惯,要把它转化成良好的习惯,就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过程。为了不让孩子经历这种痛苦的磨练,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因为孩子的眼睛是最敏锐的,而且孩子往往具有“向师性”,他们会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所以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书中也提到了教师须达到的几点要求,在此写下以提醒自己:

1、以德育德。

2、以才培才。

3、以趣激趣。

4、以情动情。

5、以意炼意。

6、以性养性。

7、以行导行。

我读过此书,觉得自己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觉得每个孩子来到学校时都是一块什么都没有的土地,教师在上面播种什么都很重要,它关系到田地上将来会是果实累累或是杂草丛生,为了使孩子离开学校时都会是一幅美丽的田园画,我们教师就应慎重地种下每一颗种子,所以在平时我们就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良好的修养,给孩子起到一个好的模范作用,使他们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二十三

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或爷爷奶奶的溺爱,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很多,这些都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去让孩子改变。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习惯,这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来完成的工作。我读完这本书作了如下总结:

(1)我们必须明确告诉孩子的做法是对还是不对,让他能明辨是非,比如尊敬长辈、节约、按时起床、上学、写作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不要打架、破坏班机纪律、不玩火、不做危险性游戏。

(2)家长做孩子的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绝对的影响。孩子的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他们的分辨能力差,“近朱者赤,浸墨者黑”都听过这个道理。你让孩子做什么,家长必须首先做到。比如,教育孩子讲文明,家长就不能满嘴脏话。要求孩子学习要专心,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就不能干扰孩子,不能打扑克、看电视等。

教育孩子要认真,家长就不能马马虎虎,否则你的教育就不起作用。

(3)孩子犯错后,正确使用惩罚。家长要明确惩罚不等于体罚,有些家长迷信体罚,认为“不打不成才”,从根本上说只有“兴趣成才”“立志成才”没有“打骂成才”的。“棒打”只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惩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家长强制执行罚站、闭门思过。限制孩子自由。剥夺某种权力:不准看电视、玩游戏机。强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如抄课文、扫厕所等、不满足孩子的正当物质需求:该买的东西不买。

(4)现在有很多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没有时间观念,原因主要有:性格问题、缺乏应有的训练、对学习兴趣不浓等。克服磨蹭的办法有:通过讲故事让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让磨蹭付出代价,有的孩子磨蹭迟到,就让他磨蹭,到学校挨批评后第二天就会加快速度了。节约的时间归自己,每天让孩子写完作业后时间归自己,他为了多玩一会也会抓紧时间写作业的。制定严格的制度教孩子学会管理时间。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洗漱等家长要起模范作用家长凡是磨蹭,就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家长要珍惜时守时,讲求效率。

中国的古话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含义之一就是从儿时的习惯可以推测未来,好习惯能够造就人。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如果单从表面来看,它是一件小事,不引人注意,但是很多人就失败在不良习惯上。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这说明了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抽象地讲: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的知识积累、才能增长、极限突破等,都是习惯性动作、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由此看来,习惯决定着命运。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练习和强化。而抓良好的开端,则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展现自己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央视播出的一则公益广告表明:小男孩看到忙碌了一天的妈妈还给姥姥打洗脚水,自己也摇摇晃晃地给妈妈打来洗脚水。许多问题不用说教。老师在学生面前灰尘满面,抠鼻孔,掏耳朵,搔头皮,随意乱扔垃圾等,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如果“不拘小节”,不能成为学生的`行为楷模,那么,他的形象就难以在同学心目中立起来,学生带着诸多的心里困惑,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则不易养成。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心理状态的细节。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和眼神,都是复杂内可能及时制止一场纠纷,会避免一次可能的伤害事故,会阻止一次因年幼无知而误入歧途的人生悲剧。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例:刚入学时就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学生做作业认真仔细,形成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要看到学生身上一天一天的进步。进行鼓励。不要稍有不慎,先劈头盖脸一顿批评。逐渐又培养学生的良好思考习惯。不要一遇难题就溜之大吉。这些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循序渐进中形成的。当然,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包括学习习惯,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习惯,都是这样,慢慢培养。

书中的理论需要与我的实践相磨合,书中的方法需要借鉴并因生而宜作改动,书中的金玉良言还需要细细咀嚼,书中的思想还要不断地吸纳……看来一本好书也如一种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啊!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二十四

闲暇之余,认真拜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让我受益良多。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典型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处处闪烁出一个教育专家的教育智慧,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的教育经验和妙招,既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精神食粮,又让我们感到了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这本书在详细解释了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阐述了养成教育的特点、关键期、方法和途径的同时,又通过很多生动的小故事,介绍了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和操作方法,令人感慨不已。我很赞成林格老师提到的养成教育的方法,如“榜样法“、“体验法”、“持之以恒法”、“家校合作法”等等,这些方法措施合理,简单易行。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方法就是“反复训练法”。书中说道: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是的,对于习惯而言,反复训练,不断强化,才是实现转化的关键。由此我想到了一次家长讲座时听到的: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吗,让他重复33次,想改掉他的坏习惯吗,让他重复上百次。在平时的工作中,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也可以引导教师们坚持这样去做:首先保证训练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其次训练必须严而又严,只经过痛苦的磨练,才能养成好习惯;再次训练必须要求具体,这样学生才容易掌握要领;最后训练必须是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合,只有把内部的意志力与外部的强制力结合起来,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保障。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养成有多么重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养成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习惯,往往起缘于一件看似不经意的小事,但它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优质生活的能力。寻求最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的目标。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成绩;同时健全人格,学会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应该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读书真好,即学即用,如获至宝,我会将这本书常伴左右,因为书中的金玉良言还需要细细咀嚼,因为书中的思想还要不断地吸纳,因为书中的理论还需要与我的实践相磨合……看来一本好书也如一种好习惯——终身受益!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60080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