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教案中班(优秀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7:49:13
细菌的教案中班(优秀17篇)
时间:2023-11-30 07:49:13     小编:雅蕊

教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制定的具体指导方案,它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依据。在编写教案时,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案范文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创新和改进教学的思路和实践案例。

细菌的教案中班篇一

(1)温度。细菌对低温的耐受性较强,大多数细菌在液态空气(-190℃)或液态氧(-252℃)下可保存多年。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大多数无芽胞菌在100℃煮沸时立即死亡,而有芽胞的.细菌对高热有抗力,如炭疽芽胞可耐受煮沸5-15分钟,湿热灭菌比干热效果强,因为湿热灭菌渗透性大。

(2)干燥。大多数细菌的繁殖体在干燥空气中很快死亡,有些菌如结核杆菌对干燥耐力强,在干痰中保存数月后仍有传染性,干燥不能作为有效的灭菌手段,只能用于保存食物,但细菌在湿度15%、真菌在湿度5%时,均不利其生长,因此干燥的食物可保藏相当一段时间而不坏。

细菌的教案中班篇二

一、教材简介: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单元的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细菌》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了“细菌的形态”的知识之后,自然要想到细菌的结构,因此本节微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内容是《细菌的结构》。

二、设计理念:

我在设计这一堂微课时,主要从八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新事物容易产生兴趣的特点出发,直截了当导入课题,然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老师展示细菌的图片聚焦细菌的结构特征进行讲解。通过教师展示“细菌、动植物细胞图片”比较三者的不同,一步一步将“细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不同”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突破“细菌的结构”这个重点问题。通过教师展示“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突破“细菌的营养方式”这个重点问题。通过问题的形式面向学生,让学生聚焦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完善构建的知识框架,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

设计特色是力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知识直观具体化,降低学生认知难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推断分析,锻炼学生逻辑思维。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在多思考、多观察、多参与的过程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体验过程、感悟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一定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注意力容易转移,而且细菌结构看不见,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细菌的结构图片和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因此本节课我将细菌的结构图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图片相比较,将细菌营养方式展示给学生,将思维的可视化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细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

教学难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六、教学用具。

有关细菌、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图片和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一、细菌的结构。

提出问题:

1.细菌的结构有哪些?

2.细菌是否由细胞构成?.如果是,它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

3.回忆动植物细胞,有哪些结构?

4.比较细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什么异同?

出示学生思考的问题:

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试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

总结要点: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叶绿体、液泡。

观看细菌结构图回答。

填写细菌、动物、植物细胞结构比较表,突出重难点。

思考、回答问题、根据三种细胞的不同,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问题导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自主观察对比,主动获取知识。

强化学生图文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

二、细菌的营养方式。

播放植物、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

教师从中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掌握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观看视频思考、回答。

视频有助学生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的重点问题。

效果检测,引领提升。

练习。

展示有梯度的课堂练习。

做练习。

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和深化。

归纳总结,深化认知。

总结拓展。

总结本节知识点。

归纳知识点。

学会总结。

板书设计。

一、细菌的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二、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教学反思。

该微课针对我校生源不是很好的实际情况和细菌看不到的特点,面向学生,聚焦学习过程,关注个性差异,采用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模式,聚焦知识点讲解,呈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八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学科中的作用,教师展示细菌、动植物细胞结构图片、细菌视频,让学生获得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的知识,体现思维过程。发展了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符合新课标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事实证明,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细菌的教案中班篇三

细菌也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接触、消化道、呼吸道、昆虫叮咬等在正常人体间传播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社会危害极大。

另一方面,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细菌也有着广泛的运用。

细菌的教案中班篇四

本节课的缺点是:对学生的放手力度不够,总担心学生学不会,吃不透,老师讲解过多,以后应更着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另外本节课学生的活动量不足,如果能够让学生亲自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结构估计效果会更好,但也比较费时间,课堂上不容易掌控。

细菌的教案中班篇五

细菌》这一课题是人教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生物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部分,第四章的第二节,下面我从五个方面阐述说课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所以必须以前面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的知识为基础,细菌的营养方式需要植物体内的叶绿体以及光合作用的知识来引导,细菌的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又必须有显微镜的知识,而学习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才能为理解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续前辅后的作用。本课安排在学习了动物、植物细胞的基础上来进行,通过与动物植物细胞的比较来进一步学习细菌的结构。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菌类是分解者,菌类虽然多数个体较小但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菌类和动物植物一起构成了整个生物界。

(二)、本节的学习目标及依据:

依据: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及学生实际。

知识目标:

1、让学生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现需要以技术的进步和精细的实验。

做基础;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思考,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德育目标:

1、通过点出日本侵略者惨无人寰的行径激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的认识,减少细菌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二、教材处理:

(一)学情分析:

由于班内学生成绩相差悬殊,且初二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注意力容易转移,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不失时机的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计:

本节课安排一课时;课堂教学中,应通过阅读细菌的发现史,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介绍巴斯德的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讨论题“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在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在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描述出细菌的基本结构特点。同时要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对“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

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是通过分裂完成生殖后,教师可以利用技能训练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细菌个体小但数量很多”这个说法的认识。在学生了解了细菌是如何度过恶劣环境的内容后,可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一、二题的讨论和交流,然后,让学生回忆人的呼吸等内容,思考并回答练习第三题,发展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二)学法:

1、通过学生对“细菌的发现”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上述教法的指导下,利用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归纳知识结构,思考分析,得出结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掌握学习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的实施:

(一)新课导入:采用抗战期间日本人以细菌作为生化武器导入新课:日本人用抓来的中国人来做细菌试验,使无数的中国军民惨遭毒害;从来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细菌。

的发现:从学生阅读书本资料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注意小结,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通过对列文虎克发现细菌和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这段的阅读,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成功需要以技术的进步和精细的实验做基础,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三)细菌的形态结构:

本部分通过观察挂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细菌的三型,通过具体的数字形象的比喻理解细菌个体的大小。通过和老师一起绘细菌结构图,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然后再通过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细菌的比较来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四)细菌的生殖:

通过计算让学生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之快,四个小时后100个细菌将繁殖成25600个通过这一活生生的数字引起学生注意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并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强调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而是休眠体,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从而认识细菌的适应能力强,分布广泛。

(五)练习巩固。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了细菌相关知识,为了反馈课堂掌握情况,让学生对课后p61的技能训练和练习进行知识巩固。最后让学生绘制细菌结构图,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一、细菌的发现。

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2、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二、细菌和形态和结构。

1、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2、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3、营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共生)。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细菌的教案中班篇六

1、请幼儿用显微镜看不洁食物上的细菌。告诉幼儿如果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这些细菌也会跑到我们体内。

2、请幼儿说说哪些食物是不干净的。如小摊上卖的食物、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过期的食品等。

3、小朋友不要买小摊上的食物,(教案出自:教案网)因为路上来往的车辆使尘土飞扬污染了食物。另外,小摊上有些食物没有经过卫生检验。有些小朋友喜欢卖小摊上的食物,这是很不卫生的。

4、小朋友知道如何判断食物是否过期?

5、购买食物时要注意看它的保质期,如果超过保质期,就不要购买,也不要吃过了保质期的食物。

6、小结:幼儿吃东西时一定要注意它是否卫生,不卫生的东西不能吃。

细菌的教案中班篇七

其实本节内容在八年级上学期已详细的学过一遍,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依然是重难点,而且距离之前的学习间隔时间也比较长,所以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原有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真正掌握知识,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本章的重难点就是这三种微生物的分类,及它们各自的细胞结构(单细胞、多细胞、无细胞结构)、生活方式、生殖方式等。在本节课中需要明确向学生强调以下的知识点:

(2)根瘤菌也是单细胞的细菌,但是它和根瘤共生,有固氮作用。

细菌的教案中班篇八

1、了解细菌的多样性,知道细菌对人体的益处和害处。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显微镜,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了解细菌的.特点。

1、请幼儿用显微镜看不洁食物上的细菌,告诉幼儿如果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这些细菌就会跑到我们身体里面。

2、请幼儿说说哪些食物是不干净的。不干净的食物如变质的食物、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过期的食物等。

小结:变质的食物、不卫生的食物、过期的食物都不能吃,因为这些食物都不符合卫生标准,人吃了会生病。

二、细菌的分类。

看幼儿用书提问:图片上都有什么?

小结:细菌分有害菌和有益菌,左边图中是食物放坏了,变质了,长细菌了,吃了会生病,这种细菌叫有害菌;右边的图中画有酸奶、葡萄酒、面包、馒头等食物,这些食物中的细菌对身体有好处,可以帮助消化,这种细菌叫有益菌。

三、找细菌,学分类。

请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细菌,是有益菌还是有害菌。如沙子里、厕所里、蛋糕里等。

四、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1、教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细菌,如果我们吃东西时没有洗手或洗得不够干净,就会把细菌吃进肚子里,会肚子疼,会生病。

2、学习“五步洗手法”。

“湿”:打开水龙头,将手淋湿后关紧。

“搓”:打肥皂或洗手液,手心手背搓干净。

“冲”:打开水龙头,把手冲干净。

“捧”:用手捧水冲水龙头后,关紧水龙头。

“擦”:用自己的毛巾把手擦干净。

细菌的教案中班篇九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第四章第一节。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该章的要求是学生能够描述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同时倡导学生学会培养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科学方法。用培养基培养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是认识细菌很真菌是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这对于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物教学中将涉及的“菌落”“培养基”和“接种”等重要的生物术语会起到铺垫的作用。这一节也对下面学习细菌和真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的实验探究中,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细菌和真菌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处不在,从而更深的认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根据课程标准我的授课思路也基本按此展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分布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交流经验,体验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很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操作过程,才能理解和掌握细菌和真菌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教学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很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难点的依据: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现学生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初二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身边发生的现象,发展思辨能力,关注学生心理状况。教师在活动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小组讨论法: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说学法。

学习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理论依据: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的各项活动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复习上节学习的内容,并简单提问。(5分钟左右)。

导入新课:(2~3分钟)通过直观观察的方法进行导入。事先准备一个长毛的的馒头,抛出问题,馒头上长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揭示馒头上长的是青霉的菌落,那么什么是菌落?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相同吗?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讲授新课(30分钟):

(1)通过导入引入课本66页菌落的概念,让学生仔细阅读67页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区分ppt上哪些是细菌的菌落哪些是真菌的菌落。

(2)引导学生仔细阅读67页科学方法中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出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五个步骤。

(3)在理解五个步骤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完成68—69页探究实验,并分别找出一名代表回答探究实验的过程,并请同学进行互评,最终通过课件教师进行总结探究实验流程。

(4)通过探究实验引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条件,并让学生在70页勾画出相应的重点。

(5)在课堂小结的基础上完成ppt上的自我检测和课后练习。

(6)对自我检测和课后联系所表现出来的的问题进行解惑。

(7)最后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请同学自行列举出怎样的环境含有细菌和真菌多,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可以防止细菌和真菌的侵染,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板书设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观察菌落。

2、实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4、布置作业: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素质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作业是:完成课时练第五节的基础满分练和提能测试。

八、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是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了教学。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要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细菌的教案中班篇十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简单了解细菌的粗浅知识,知道细菌很小,但是作用很大。

2、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让幼儿明白洗手可以杀死很多有害细菌。

3、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图片、香皂、水龙头、毛巾、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说说什么是细菌,导入课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细菌吗?细菌有什么样子的?会怎样影响我们的身体呢?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了解细菌的外部特征。

这些呀,是人们在显微镜下面观察到的`细菌在放大了很多的情况下的图片,真正的细菌是很小很小的用人的肉眼是看不见的。

3、启发幼儿讨论什么地方会有细菌?

二、主体部分。

2、教师提问:手上的脏东西是什么呢?怎样才能消灭这些脏东西?

3、我们一起来洗洗小手吧!看看谁的小手洗的最干净?

4、怎样才是最正确的洗手方法呢?

手指缝隙也不能放过,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用自己专用的毛巾擦干就行了。

三、结束部分。

1、细菌很小但是也很有用,有的能给人们带来麻烦,让我们生病。但是,有的细菌被我们聪明的科学家利用起来变成了有用的药品,食品还有日用品。我们人的身体里也有很多有用的细菌。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知道有用的细菌和有害的细菌是什么样子的。

3、小结结束。

细菌的教案中班篇十一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是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了教学。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要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细菌的教案中班篇十二

1、人类面对不断而来的困难和挫折,要心平气和的斗争到底,这样才能为人类的进步作出杰出的贡献。

2、学习本文机智趣味的口头表达,认识口语交际的特点。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2、了解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3、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主题。

怎样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态度的认识。

讲解分析法。

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思考引题:

假如世界上的细菌全部被消灭,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

二、作者简介:

郑也夫:1950年8月生于北京,男性,汉族,无党派,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简历:1963--1968北京八中读书;1968年7月--1977年1月黑龙江建设兵团八五二农场务农;1978年4月--1979年7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1979年9月--1982年7月中国社科院宗教研究所读研究生,获哲学硕士;1982--1994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1991年获副研究员职称(其中1985--1986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读书,获社会学硕士);1994--1998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工作;1998--2004人民大学社会学系,1998年获教授职称;2004--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学术著作:《西方社会学史》(能源出版社,1987)、《代价论》(北京三联书店,1995)、《信任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杂文集:《礼语·咒词·官腔·黑话--语言社会学丛谈》(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走出囚徒困境》(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轿车大论战》(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游戏人生》(海南出版社,1997)、《忘却的纪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三、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分五个小组完成以下问题:

1、扫清字词障碍。

不计其数摄()取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反刍()不可匹敌得天独厚繁衍()。

赤手空拳不可思议觅()食一以贯之。

不卑不亢不温不火束手待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2、归纳文章的结构层次。

4、这篇演讲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5、读完这篇文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四、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以上问题。

第二课时。

一、检查引题(听写字词):

不计其数摄取名副其实当之无愧反刍。

不可匹敌得天独厚繁衍赤手空拳觅食。

不可思议一以贯之不卑不亢不温不火。

束手待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二、思考分析,把握文章的主题:

1、关于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根据自学发言,教师版书总结):

第一部分——认识细菌。

xxxxx细菌的性质和特征xxxxx。

(1)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

(2)细菌无所不在;。

(3)细菌在世界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4)细菌的生存策略。

第二部分——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

(1)为求生存选择寄生;。

(2)启示:心平气和斗争到底。

2、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师生共同探讨,寻找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

(1)列数字;(2)作比较;(3)举例子;(4)打比方;(5)分类别。

3、思考讨论:

(1)举例说明这篇演讲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师生小结:通过讲故事,形象比喻,拟人化写法,形象命名,接通日常化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手法。

(2)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师生小结:

(a)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

(b)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的书面词汇。

(c)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3)怎样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态度的认识?

提示: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4、探究本篇演讲的主题。

通过有关病毒,寄生的科学知识的生动介绍,希望人民以科学的态度,健康的心态,以精神意志上的从容应对,对待人类面临的病患危难。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词语的品味和积累。

2、小作文:谈谈我对这篇文章的认识。

细菌的教案中班篇十三

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是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了教学。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要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细菌的教案中班篇十四

1.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辩证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5.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的共生。

三、教学难点。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如:链球菌,各种癣,等。

3、与动植物共生(共生)如:地衣,根瘤等。

六、作业。

1、腐烂的水果往往散发出洒味,这主要是由什么菌引起的()。

a、霉菌b、蘑菇c、酵母菌d、甲烷杆菌。

2、引起人感染臂癣、甲癣、足癣的生物是一种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是()。

3、饮用水是否符合标准,通常通过测定水中的数下列哪种菌群数来确定()。

a、酵母菌b、乳酸菌c、大肠杆菌d、霉菌。

细菌的教案中班篇十五

细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

能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板书设计示意框图(第一课时)。

第二节:细菌。

细菌的发现:法国人巴斯德,巴氏消毒法。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细菌的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2、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叶绿体)、未成形细胞核。

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芽孢。

时序。

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用生活实例引出细菌的发现:“夏天吃剩的肉汤过一段时间会变质,我们知道是因为里面有了细菌,那么,细菌是从哪里来的?”“手上如果不洗,就会有许多细菌。那么细菌又是从哪里来的?”

细菌个体是不是很微小,人的肉眼看得见吗?

用什么仪器可以看见细菌?

细菌很小,为什么分布却十分广泛?

1、提问:“夏天吃剩的肉汤过一段时间会变质,我们知道是因为里面有了细菌,那么,细菌是从哪里来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思考:。

你对科学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巴斯德要是没有雄厚的知识基础,能作出这个简单而精彩的实验吗?并指导学生和自己的学习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认同知识的学习,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道理。

2、细菌的形态如何:。

“细菌很小,究竟有多小?我们能不能看见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课件指导学生观察与思考。指出:“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十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人的肉眼看不见细菌,只有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指导学生通过对比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菌,说出细菌的几种形态:杆状、球状和螺旋状等。

3、细菌的结构怎样?它和动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

提问引入:“细菌有不同的形态,那么这些不同的形态的细菌其内部结构是不是也不同?”

指导学生观察课件,观察顺序可由外到内,看各有什么结构?

再将细菌的结构图与动植物细胞的图片放在一起,让学生仔细观察看有什么不同,观察顺序还是由外到内。并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4、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先复习动物细胞是什么营养方式,细胞是什么营养方式?为什么不同?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是自养方式;而动物细胞内无叶绿体,无法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异养方式。

5、细菌的生殖方式。

提问:细菌非常小,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水分、温度、有机物丰富,有的还需要有氧。为什么细菌分布却十分广泛,可以说无处不在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并讨论其原因。

播放细菌生死的录像。提问,让学生总结出细菌的生殖特点。

细菌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生殖的?

适宜的时候,多长时间分裂一次?

当环境不良时,细菌会形成什么结构?

细菌为什么会无处不在?

6、技能训练:。

计算细菌的数目,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

细菌的教案中班篇十六

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5、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四)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

二、说教法。

以观察、自学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演示、阅读等法。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说学法。

通过观察,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有关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特点的知识,使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进行探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提示帮助本组设计完善的方案,最后组织各小组汇报交流方案。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提前一个课时布置探究实验,让学生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案,鼓励学生提出多种不同的方案,并进行小组分工。设计实验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实验。对本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初步的小结,得出初步结论。

(二)、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等相结合。

(三)、教学步骤:

导言观察讲述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总结练习。

(四)、板书设计: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细菌。

一、观察菌落。

真菌。

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泛。

细菌的教案中班篇十七

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展示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

制定实施方案、交流活动的计划及展示观察记录的表格。

下课后半小时内将在各自环境中已接种的培养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

布置设计探究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设计对照组。巡视和指导、参与设计,及时激励。

每组发给两套有培养基的培养皿。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61663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