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成功的教案还应该包含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辨认方向教案篇一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挂图。
学具:制作方向板的纸板。
课时1。
教学过程。
切入举偶。
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熊现在站在哪里?(学校)。
那么,在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哪些建筑呢?
大家真聪明,你能填出下面四个建筑物的准确方向吗?
体育馆在学校的面,商店在学校的()面。
医院在学校的()面,邮局在学校的()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初步了解大致方向。
(1)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请仔细观察,在学校的周围还有哪些建筑物?
先自己找一找,再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这些建筑物又在学校的那个方向呢?请你仔细想一想。
2.议一议。通过议一议及亲身体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1)说一说。
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2)议一议。
谁说得对?为什么?
(3)教师小结。
在学生议一议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明确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3.做一做。
在做一做中,进一步明确八个方向。
用你手中的学具制作方向板。
学中做。
1.试一试。
利用方向板。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那位同学。
3.练一练。
完成书中练一练。
板书设计。
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小学二年级数学辨认方向教案篇二
师:(圆片对折两次)你能像老师这样折一折吗?试试看。
生:它是尖尖的。
师:接下来,从这个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再从这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说说这又是什么感觉呢?请你说。
师:对的,这是直直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纸片轻轻夹到书中。
师:他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伙伴——角。(板书课题:角)
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闹钟
师:像角这种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大屏幕,小剪刀、三角形、小闹钟都跑出来了,它们都说自己身上藏着角,巢老师就是找不出来,你能帮巢老师找到它们身上的角吗?学生口答或是直接指出角,课件逐一显示物体面上的角(剪刀开口处有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角)
师:老师把它们身上的角画下来了,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
师:继续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留有时间,学生仔细观察)那么多想说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小朋友,谁有发现的?请你说,还有什么?
师:是的,每个角都有一个点,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顶点。(齐读:顶点、角的顶点)角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做边,(齐读:边)这一条直直的线我们也把它叫做边。(同时在相应的位置板书顶点、边、边)我们通常用小圆弧作为角的标记。看一看,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儿呢?请你说,这是(顶点)?这是?(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这个角,谁来说?很好,谁来指一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你来。说的真好。
师:想知道巢老师是怎样画出这些角的吗?好的,小朋友们,要看仔细哦。先画。(顶点)再画?(对,两条直直的线)这是顶点,这就是边。你能学着老师的样画出一个角吗?拿出作业纸,试试看。
画完了吗?画完了就坐正。谁能将黑板上的这句话补充完整?问:角有()个顶点()条边。(板书这句话,多指名几位学生回答)
师:(课件出示)下列图形是角的在()里画笑脸,不是角的在()画哭脸。第一个……(重点讲述第二题)
师:你们的速度真快,老师必须送个你们个大拇指。
总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一定要注意看是不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还要看这条边是不是直直的。
过渡:为了感谢小朋友的帮忙,小蜗牛特地带来了礼物盒要送给大家,可是,它把密码忘了,盒子打不开了。你愿意帮它找回密码吗?小蜗牛说啊,只要你们能数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就能找到密码了,有信心吗?拿出作业纸,自己完成第二题。
师:这个可不容易哦,我们要先判断它是不是角再来数一数,做完了还要记得再检查检查。重点讲述第一题。
师:第一个图形有几个角?1个,同意吗?你上来指一指。还有吗?还有呢,你来指一指,一共3个。有谁反对?请你说。你说的真清楚,你来指给大家看看,哪条不是直的?有几个角?正确答案只有1个。
总结:我们在找角的时候,也要记住了,角有尖尖的,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师:密码是什么?盒子打开了。
过渡:小蜗牛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五角星,你喜欢吗?老师在这个面上找到了许多的角,你能找到吗?别着急,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下面仔细听,听巢老师是如何介绍这个角的。我找到的是这个角,这是角的顶点,这是它的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你学会了吗?你能像巢老师这样介绍你所找到的角吗?好的,你来介绍。说的真不错。谁还找到了不同的角?你来介绍。声音真响亮啊。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能很快地找到图形中的角,其实,我们的身边处处存在着角,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找一找:和你的同桌找一找,我们的课桌上和教室内哪些物体的面上藏着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同桌互相帮忙。小朋友,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请你上来指一指。(纠正学生指角方法)学生若指出课桌的面、铅笔盒的面、黑板的面上有角就指出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的角是有区别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生活中如果做出尖尖的角就可能伤害到别人,所以工人叔叔就想办法将它磨圆了。
小学二年级数学辨认方向教案篇三
1、巩固所学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出连加的算式,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3、总结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规律。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有关0的乘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 3 = 12
( ) ( ) ( )
3、谈话: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挂图: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
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指定5名以上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挂图:第二幅图
老师想问问大家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结论:1和任何数相乘,得数就是这个数。
0和任何数相乘,得数都是0。
1、 提问
(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说得对?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
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
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2、 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
(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3、自主练习第4、5题。
4、自我检测:我学会了吗?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1+1=3 13=3 0+0+0=0 03=0
学生能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进行联系,学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规律时,很容易总结出规律,但在具体做题时个别学生还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结果搞错,应让学生多多练习,加以巩固。
小学二年级数学辨认方向教案篇四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能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游戏法。
挂图、投影仪、卡片
一、复习旧知:
1、指名说一说地图上怎样确认东、南、西、北?
2、教室的东、南、西、北各在你的哪一面?让学生指一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老师这有一张我们灵武的某个街道的平面图,有一位老爷爷送孙子从学校出来,迷失了方向,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助这位老爷爷辨别方向。
板书:辨别方向。
生:愿意。
师:同学们各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帮助这位老爷爷辩清方向。
三、自主尝试,探究兴趣。
1、从已知引入,激发兴趣。
(2)完成填一填。
体育馆在学校的( )面,商店在学校的( )面,医院在学校的( )面,邮局在学校的( )面。
2、探究新知,辨别其余四个方向。
师:你认为图书馆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生:北西方向。
生:西北方向。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图书馆在学校的北面,又偏向西面,所以是西北、北西也对,但习惯上叫西北。
师:你说的很对,也很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3、合作交流:
小组商量:其它的三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4、巩固新知。
全班交流拐角四个建筑物的方向。
四、引出方向板。
师:同学们以后如果迷了路,有什么办法能很快辩明方向呢?
生:看太阳、北极星、指南针
师:我还有一个方法,能很快辨别八个方向,同学们想不想学习呢?
生:想。
(1)教师出示方向板,介绍方向板的用途,然后给每人发一个方向板(给定一个方向),根据刚才的辨认结果,在方向板上试着填写出其它的七个方向。
(2)同桌互相纠正方向板,填写正确的互相给一个喜欢的奖励。
五、运用方向板。
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向板,指一指教室里的八个方向。
3、做游戏:(教师给学生发一些卡片,根据卡片上的内容,找相应的位置并进行评价)
4、同桌交流:说一说教室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有哪些物体?
六、巩固提高,深化新知。
1、指名说:
2、小组交流。
a、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 b、大致在北京的东北方向。
c、大致在北京的东南方向。 d、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七、教师小结:
2、同桌互相评价本节课的表现。
八、布置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到操场上看一看,记一记校园内各方向分别有些什么?(可以用文字写也可以画出来)下一节课我们比一比谁观察的仔细,谁辨别的准确。
1、整个教学能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教师始终没有指明新知,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新知。
2、教学能抓住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利用老爷爷迷路这一情境,让学生帮助老爷爷辨别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3、本节课的设计具有层次性,先让学生找出正东、正北有哪些建筑物,然后引出四个拐角的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再由辨认一个方向、一个物体或人到辨认一个方向有几个地方或人,层层深入,使学生学习的新知不断深化。
4、教学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让学生找朋友、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操场的各个方向有哪些物体等,让学生学会辨别方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不但学会在教室内、地图上辨别方向,而且还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辨别方向,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能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小学二年级数学辨认方向教案篇五
(老师们,我想首先对人教版教材关于统计这块知识的编排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展望。)
各册的目标定位:
一年级目标:
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会用画正字或自己喜欢的方法收集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图,并学会以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二年级上册目标:
继续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以一格表示两个单位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二年级下册目标:
1、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年级下册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我认为本册的教学内容有三大看点:
看点一: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略:例1(教学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1)是在前面学习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设计了测量体重的情境,通过统计全班同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时的体重,先分别用单式统计表表示,再引出复式统计表。
(2)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的填写可让学生自主探索后合作交流,最后全班进行讨论达成共识,明确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联系和区别。
(3)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尤其是第3问,要让学生多发表想法,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同学提出合理的建议,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祥细说明:例1中出现了复式统计表,它是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设计了学生熟悉的检查身体的情境(如上页图)。首先统计学生刚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和现在的体重情况,并把数据填入单式统计表中,然后提出:如何在一个统计表里表示呢?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设计的三个问题中有一个发散性的问题: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可在观察的基础上独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用正字记录法,本册教材中没有再出现提示,在学生收集两年的体重数据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点拨。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填写单式统计表的基础,在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张复式统计表中时,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有一定的空间,首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写,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根据统计表回答的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统计表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如,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化建议等,从而明确统计的作用与意义。
2、做一做安排的是对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人数的统计,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在复式统计表中给出了一个班级参加四种课外小组活动的人数,其余的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本班或其他班级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然后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讨论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看点二: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
略:例2(认识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通过统计某路口20分钟过往车辆的数量,使学生经历收集随机出现的数据的过程,并学习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方法表示数量,并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2)没有条件进行现场统计的学校,可通过放录像或做游戏的形式进行统计,统计时注意用画正字记录,便于用1格表示5个单位。学生可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统计图,如果在统计过程中出现不是整5的数据,可在条形图上方把数据标明,条形图位置要基本准确。
(3)回答问题,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第4小题要让学生多发表想法。
教参详细说明:例2是在学习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某路口过往车辆数量,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使学生体验动态的统计过程(如上页图)。从数据来看,当在一条比较宽阔的马路上统计20分钟后,所得到的数据比较大,教材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用每个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呢?太麻烦了,怎么办呢?这是例2的一个重点内容。
教材中虽然给出了过往车辆的数据,但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做具体处理,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现场收集,也可以用播放录像的形式让学生记录、采集数据。在记录数据时,教师要明确要求用正字记录法,对得到的数据,教师可有意识地加以整理,便于用一个表示5辆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看点三:注意渗透根据统计结果进行预测的思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这么一个细节,在例二中一共有四个问题,其中最后一个问题是:
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这在以前是不曾出现的。这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我认为这是一种知识上的递进,它通过一步步的培养学生对统计的结果提出问题,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预测,逐步让学生明确统计的结果带来的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统计不仅可以呈现事物的状况,而且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还可以发现事物内部的规律,预测事物发展的情况,指导以后的工作。不论国界和所从事的工作,一些基本的统计观念却是人们普遍应当具备的。
英国的peterholmes在1980年提出统计观念表现在5个方面:(1)数据的收集;(2)数据的记录与表示;(3)数据的提炼;(4)数据与概率的关系;(5)对数据进行解释并作出推断。
统计观念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的收集、记录和整理能力;(2)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并由此作出解释、推断与决策的能力;(3)对数据和统计信息有良好的判断能力。
我想本册比较关注的就是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并由此作出解释、推断与决策的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对此的安排如例2及后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2、3、4题,让学生根统计结果预测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什么车?根据五年级比二年级近视的人多,根据一周每天电视机销售情况和学生需要增添什么图书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教学的时候可让学生大胆猜测,并说明猜测的理由,使学生明确根据统计图表可以进行简单的预测,以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
(1)可分三课时
课时一:106页的例一和108页的做一做
课时二:109页的例二和111页的做一做
课时三:112、113页的练习二十二
(2)各课时目标
课时一:1、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方法。
2、探索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3、让学生感知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课时二:1、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初步掌握绘制统计图的方法(1格表示5个单位)。
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预测。
3、进一步体会统计图的决策作用。
课时三:1、通过练习进一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
2、进一步掌握简单复式统计表填写和一1格表示5个单位的统计图的绘制。
3、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起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2.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3.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4.注意让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有待认真深入思考后写)
小学二年级数学辨认方向教案篇六
1、引导学生学会读简单的统计图表,学会从统计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表示1个单位)及统计表。
3、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使学生会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预测。
使学生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那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呢?那老师调查一下都谁喜欢看卡通片呢?还有别的节目吗?呀!老师忘了刚才调查的情况了?怎么办哪?好!我们就来看看这张统计图。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获取信息,也就是怎样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板书:读统计图表
1、读统计图
(1)读纵向统计图。
课件显示“二(1)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小组内交流
这幅统计图告诉你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
a、“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是这幅统计图的名称。
b、横着看:新闻、卡通片、体育、电视剧、歌舞等词表示节目名称。
c、竖着看:左边从下往上依次有0、1、2、3、、、、、、13,这些数代表具体的人数。
(或每行都有13个格子,1个代表1个单位)
左上角“人数”一词还告诉我们这里使用“人”做单位名称。
d、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最喜欢某种电视节目人数的多少。它的特点是能直观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e、直条用不同颜色表示,相邻节目之间的空格是为了更直观、更鲜明地表示各个数量,同时也起了美观作用。
举例说明怎样根据直条的高矮读各个节目的最喜欢的人数。(配合课件演示)
(2)读横向统计图。
(介绍横向统计图。
(获取信息。
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再与同伴交流,看谁从图中了解的信息最多。
(全班交流。
(讨论。
如果班上要组织单项体育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会最受欢迎?为什么?
2、读统计表
课件显示课本第88页“某地1995~20xx年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
(1)指导观察,获取信息。
让学生认真观察,再在小组内讨论: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又想到什么?
(2)全班集体交流。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
a、“某地1985~20xx年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是这张统计表的名称,它告诉我们本表的统计内容。
b、统计表的第一行是年份,从1985年开始,每隔5年统计一次。
c、统计表的第二行是这个地区安装电话的部数。
d、从表中看1985年安装电话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5年统计一次,电话数量逐年增加。
(分别解释其数量)
(提出问题
现在这个地区可能有多少部电话?
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3、认识统计图、统计表的作用。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到了统计图表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
下面,我们就来实际地体会一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要进行调查的一些简单要求。(大屏幕显示)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你们小组同学的睡眠时间。
2、用你喜欢的方法作记录。
3、根据你的记录制作统计表、统计图。
4、组内交流你的统计图表。并选出代表汇报。
全班汇报、交流。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辨认方向教案篇七
教材第113~119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课件。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二)复习推理。
1.复习推理(一)。
(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2)思考: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习推理(二)。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辨认方向教案篇八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好吗?
揭示课题:认识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
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师: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
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4.练一练。
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
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
生2:角在变大。
师:再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小)。
生:角在变小。
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学生操作,教师注意指导)。
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学生操作)。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二个例题。
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最大。
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
生1: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
师:到底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师:你有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
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
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
生:第四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为什么第一个图形中只有1个角。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请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在书上填空。
师:比较填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
生2: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师:是的,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师:八边形呢?
生:八边形有8条边、8个角。
师:下面的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生:第一个角最大,第二个角最小。
师:你会比较第三个角和第四个角的大小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小学二年级数学辨认方向教案篇九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好环境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更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所以“环境教育”已纳入学校教学工作之中,特制定本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为确保“环境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有序的进行,学校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环境教育工作进行及时的组织检查。
“环境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并能感受到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知道保护环境也是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环境教育与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息息相关,每一位任课教师就是“环境教育”的任课教师。根据环境教育具体内容各任课教师教学任务如下:
1、全体任课教师教学任务。
为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任课教师要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全方位的受到环境教育。全体任课教师要在自己所担任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要有教案。
2、科任教师教学任务。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课任教师除在本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之外,要收集整理有关保护生态,节能减排,应急避险,健康生活观念及知识等方面内容,形成教案并授课,各任课教师选择环保的内容尽量不要一样,教案更不能雷同。
1、“环境教育”课程课时与班队课程,课时整合,各任课教师在本学期内完成自己所担任的教学课时任务。
2、任课教师要备好课,有完整的教案。
3、各任课教师合理安排好上课时间,并在学期末上交自己所担任的全部“环境教育”课时教案。
1、各年级以班为单位,本学期组织开展一次以《保护生态环境争做生态公民》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的主题要鲜明,内容要突出,有环保教育意义。
2、学校组织的活动。
(1)环保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将组织学生参加“绿色志愿者清扫日”到社区清扫白色垃圾,刷洗不法的小广告及宣传活动。以学校带动社会公民具有环保意识。
(2)环保宣传活动,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窗、板报以环境教育为主题进行宣传。
1、各任课教师认真备课,讲课,随机听课。
2、本学期举行“环境教育”优秀教案评比活动。
每一次开展的活动前学校制定活动要求和评比条件,活动后进行总结,评比、表彰。
20xx3年9月。
小学二年级数学辨认方向教案篇十
目的:
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重点:让学生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
目的:
1、让学生参与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活动,比较熟练的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除
法;
2、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
学意识;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能有条理地思考,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目的: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使学生能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位确定其他的三个方位。
3、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并能在平面图上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目的: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会恰当地选用长度单位,发展空间观念。
目的:
2、使学生初步学会乘法和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
3、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学会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实际问题,并能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简单的解释,体会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
目的: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1秒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认识几时几分。
难点:接近整时的时刻认识。
目的:
2、让学生在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在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熟记这些乘法口诀,学会计算表内乘、除法范围内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目的: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所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目的:
3、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培养统计意识,能用方块统计图表示问题的解决,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目的:
4、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 学 措 施
1、对于“认识除法”和“口诀求商”的教学:提供现实的数学活动素材;给予广阔的自主探索空间;组织多样的讨论交流活动;赋予数学的深层思考机会。
2、对于“加和减”的教学: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入规则的学习;在主动的实践操作中发现规则;在多样化的算法比较中提升规则;在认知结构的构建中完善规则。
3、对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认图形”的基本手段是折、减、拼;利用图形进行直观思考是“观察物体”的核心环节;理解量的实际意义是“量长度”的重要前提;描述和交流是“位置与方向”的有效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辨认方向教案篇十一
1、学生掌握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1、乘、除两步运算的方法。
2、理解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例4主题图。
1、创设情境。
出示例4。
儿童商店情景图。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指名)。
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2、合作探究。
小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
小红问:“你应付多少钱?”
要求应付多少钱怎样来计算?小组讨论。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列式计算:12÷3=4(元)。
4×5=20(元)。
做一做:
请学生说图意。
每6盆花可以摆一个图案,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说给别的小朋友听听,然后独立写出来。
二、巩固练习。
1题:出示矿泉水图。
指名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计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题:说图意、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3题:气球图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2÷3=4(元)4×5=20(元)。
小学二年级数学辨认方向教案篇十二
新授。
1、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
2、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的认识。
3、学生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本节课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厘米。由于厘米这个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课中安排的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厘米的'风丰富表象,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理解1立尼究竟有多长。
一、学前导学。
1、前置作业:
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测量时有许多不方便,也不准确。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到统一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尺子,来测量。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一、认识直尺。
1、小组交流: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全班汇报。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
(3)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宽度是()厘米。(取整数)。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厘米。(取整数)。
三、自我检测。
课本第6页练习一1——3题。
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下量。
四、变式练习。
1.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拿出不同长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3、看图填空。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628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