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要编写一份完美的教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目标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掌握教案编写的技巧和要领,是每位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一教案篇一
1.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2)能力目标
1.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1.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一、情境引入
1.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 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 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一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相关的减法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算式。
2、填空。
9+()=149+()=17。
14-9=()17-9=()。
9+()=139+()=16。
13-9=()16-9=()。
3、口算卡片。
二、口算练习。
第6题、第7题。
(1)课件出示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2)同桌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快。每人选做一行,然后交换。
(3)校对,有错误的说说计算过程和顺序。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8题。
(1)课件出示题目。
(2)引导学生读题,让学生找找条件和问题。
(3)看着图练习说图右边的三句话。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第9题。
(1)课件出示题目。
(2)引导学生读题,让学生找找条件和问题,要求学生完整的表达题意。
(3)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明确单位名称:只。
进行小结。
四、总结评价。
1、引导小结。
说说练习后有什么收获。你有哪些体会。
2、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读一读思考题,交流、明确题意。
启发讨论(必要时结合画图表示)。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一教案篇三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本课教学中提出了“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且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回顾---情景导入---引导探索---解决问题---总结提高------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用替代物模拟实验”本课例基于学生的原有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摇奖出发:激趣引探,明确规则,举行摇奖,缺少工具?探究替代,导入新课。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实践操作,进一步营造和激发学习过程积极的心理氛围。例题选取,基于教材,而又超越教材,着以生活色彩,附以社会背景。德育渗透,丝丝缕缕,潜移默化,不失时机。整个教学活动: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小组合作,活动开放,成果共享。旨在让学生放飞思维,寻找替代物的乐趣,感受数学之美,切身体会,了解替代物的意义,体验数学价值。教学中,应以合作探索为主,利用集体的力量,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想象力,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从而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二)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可以用替代物模拟实验的意义与方法。
2、会选用适当的替代物进行模拟实验。
3|、培养实验习惯,掌握实验方法,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理解合作共享和支援帮助等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养成观察,探究事物的习惯.
(三)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过程.
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自主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回顾-------情景引入---引导探索---解决问题---总结提高---交流评价”。
1、回顾:对前几节知识的复习与辨析。
2、情景导入: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摇奖出发:激趣引探,明确规则,举行摇奖,缺少工具?探究替代,导入新课。
3、引导探索.:注重对学生合作交流过程的指导帮助,养成他们正确的学习习惯,不制约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解决问题:通过实验以后,学生心中一定还会有很多疑问和困惑,如实验结果为什么不尽相同?任何图钉的钉尖触地的机会都是一样吗?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寻找到答案,给出圆满的解释。
5、总结提高:教会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会总结一节课的要点并随堂巩固,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数学习惯。
6、交流评价:要求学生课外交流实验结果和实验方法,相互借鉴补充,进行课外拓展,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一教案篇四
1.口算。
卡片出示前面学习的加法题,学生口答得数并选几题说说怎样算的。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去小兔家做客,和小兔一起学习6、5、4、3、2加几的加法。(板书课题)。
1.学习例题。
讲述:小兔子家门口还种了许多蘑菇,小兔子正提着篮子在采蘑菇呢。
(1)小兔子的蘑菇是怎么种的呢?小兔子问了大家一个什么问题呢?(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提问:你能帮小兔解决这个问题吗?
(3)学生独立思考并和同桌交流计算6+5的思考过程。
(4)教师指名学生交流并板书各种不同算法。
学生回答。
师:做题时,用自己会做的和喜欢的方法做就行。
2.教学“试一试”。
下面就用你最喜欢来的方法来计算一下小兔子蘑菇上的这些题目吧。这些题目就是我们书上第94页的“试一试”。
6+6=4+9=5+8=。
学生先在书上独立计算,完成后请学生任选一道题说说是怎么来做的。
教师注意倾听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及时评价。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小兔子还为大家准备了好多水果。(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图。)。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全班汇报。
要选择一道题目问:你们是如何来列式的?如:我看到有两堆樱桃,左边一堆有4个,右边一堆有8个,一共有12个樱桃。4+8=12。
2.“想想做做”第2题。
讲解,遇到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除用凑十法外,还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来计算。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这些加法。
出示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在书上写得数,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及时评价。
4.“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计算,将得数写在书上。
(2)教师出示本题的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5.“想想做做”第5题。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并读题,然后完成列式计算并交流。
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用凑十法计算比较简便,遇到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除用凑十法外,还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来计算。
6.“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先在书上每题加法算式后写出得数,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涂色。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一教案篇五
3,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5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
1, 0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
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
本课作业 教科书第7页习题1.1 第1,2,4,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 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一教案篇六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算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已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用和小动物捉迷藏的形式出示5以内的数的分与合卡片,让学生猜小动物们身后藏的数字。(设计意图:小学生比较喜欢小动物,用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复习旧知,既为本节课的学习辅垫,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几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师结:原来有3人在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4、学写算式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算式(设计意图:利用主题图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算法: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让学生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了,也是对简单数量关系的渗透)。
5、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提问:要算出一共多少人,就是把左边1人和右边2人怎样呢?
(3)追问:把1人和2合起来,可以写出什么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算出得数。(设计意图:有前一例题的基础,这里可以简单一些,并且多进行同桌交流,给每个人更多的锻炼机会)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6、小结“3+2”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1+2”呢?可能怎样算它们的得数?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3、送信游戏(“想想做做”第5题)动物王国国王送来了许多奖品,要想得到奖品,必须把信送对(准确计算出信封上的加法算式)(设计意图:课将结束,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把本题设计成答对题得奖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把加法计算从看图算到脱离图进行计算,从计算到课堂都达到了高潮)。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再次带学生回忆加法的含义、加号、等于号,算式的读法,加法的作用)。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一教案篇七
1、认知目标: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初步理解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2、能力目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本领带小动物们安家,并相互说一说它们住在哪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3、情感目标: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
知道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海的变化真大啊!很多小朋友都搬了新家。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亚和小巧也搬家了,住在一栋新房子里。他们邀请欢欢和乐乐去做客,我们去瞧一瞧!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师:这栋房子里住了哪些人?对!他们都住在一栋房子里。欢欢和乐乐先要到小巧家去做客。听!欢欢正在问乐乐:“你知道小巧住在哪里吗?”乐乐怎么回答呢?我们听仔细了:“太简单了!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
所以他说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我们要像乐乐一样把话说完整,先说哪一层再说哪一面的房间,一起说一遍“小巧住在??”。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把刚才欢欢和乐乐的对话再说一遍。
师:会吗?乐乐要考考我们,听好了:“小朋友,你们会不会用上中下、左中右来说一说其他人住在哪里呢?”这幅图在我们书上,请你们看着书小组内两人一组,一个演欢欢提问,另一个演乐乐回答。
师:现在老师请每组派两个小朋友来演欢欢和乐乐。注意别的小朋友提过的问题就不要再提了。
三、针对练习,巩固新知。
1.师:乐乐说小朋友们真棒!这回轮到欢欢要考考大家了。请你圈一圈,谁住在紫颜色的房间中?(讲评第一题)师:会吗?请做书上第2大题。
2.师:刚才是告诉我们房间,让我们圈出谁住在里面。这回反一反,告诉你一个人,请你把他的房间涂上颜色。有问题吗?请做第3大题。
3.师:欢欢说小朋友们真厉害,他和乐乐又想了许多问题要难倒你们,怕不怕?这些问题是第4大题,请你们小组内轻轻地说一遍。
师:我们来开小火车。
4.师:最后我们来做抢答题。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才能回答问题,答对者拿一颗五角星,答错者扣一颗五角星。预备开始!
(1)谁住在小丁丁的左面,小巧的的右面?(小淘气)。
(2)谁住在小胖的右面,小亚的上面?(亮亮)。
(3)谁住在小丁丁的下面,康康的上面?(外婆)。
(4)谁住在亮亮的左面,小巧的下面?(小胖)。
(5)谁住在小胖右面的、下面的房间里?(康康)。
(6)谁住在康康上面的、左面的房间里?(小胖)。
(7)谁住在外婆下面的、右面的房间里?(小亚)。
(8)谁住在亮亮左面的、上面的房间里?(小淘气)。
(9)谁住在外婆下面的、旁边的房间里?(小玲和小亚)。
(10)谁住在外婆上面的、旁边的房间里?(小巧和小丁丁)。
四、公开练习,联系实际。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一教案篇八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
新知识点:
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要求: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平面图形的拼组
一课时解答平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新知识点:
1、 十几减9的口算。
2、 十几减8、7、6的口算。
3、 十几减5、4、3、2的口算。
4、 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
1、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
1、 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3、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教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发展个人的学习潜能。但是学习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
4、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根据学生特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习,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5、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一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向意识。
2、在经历探索判断方向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用语言描述物体方向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谁能指出我们教室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找一小组的学生分别站在教室的四个方向。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第1题:。
1、谁能说一说我们学校的大门朝哪个方向?
2、和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第2题:
学生回答,完成填空。
第6题:按规律写数。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找出3组数的排列规律,并在全班交流。
11,21,,,51,(),(),(),91。
20,40,(),80,()。
100,95,(),85,80,()70。
实际观察:
观察太阳升起的位置,指出东方。
指出太阳落下的方向即西方。
南和北分别是哪个位置?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一教案篇十
课题阅览室第二课时备课人。
教学。
1、课题跳绳。
教学。
2、出示图片:
小松鼠捡了一大篮子松果,它吃了25个,篮子里还剩17个,谁知道小松鼠原来有几个松果?25+17=42(个)。
3、告别了小松鼠,来到湖边,湖里的荷花粉红粉红的,一只只蜻蜓在空中飞舞,它们在找自己最喜欢的`花朵,咱们帮它们找一找。独立连线p64看图连线。
4、快来看那边,大象妈妈正在考小象呢?
小象:我今年3岁。象妈妈:你出生时我29岁。
你们知道象妈妈今年多少岁吗?29+3=32(岁)。
5、看那只淘气的小猴在干什么?给小鹿量身高。
小花:92厘米小点:73厘米小黄:比小花矮,比小点高。
小黄可能多高?请选择:(56厘米73厘米80厘米95厘米)。
6、几只笨熊想玩跷跷板,快来算一算,算好后帮它们把跷跷板画好。
7、数学活动:
淘气哥哥拿着20元钱去买玩具,他可以买什么?
出示图片:玩具枪:11元玩具汽车:21元洋娃娃:18元。
玩具熊:13元拼图:7元积木:9元球:5元。
小组讨论:有几种买法,每种买法花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猜猜我是多少?
(1)我比38大17。38+17=55。
(2)我减13就是60。60+13=73。
(3)我加上20就是52。52-20=32。
()()()()()()。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一教案篇十一
数学在我们平常人眼里都是一门难学的科目,为大家整理了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借鉴!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复习:
1、把下列图形或图案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 2 3 4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 ( )
2、教师出示风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风车)
3、你们喜欢风车吗 ?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钉、小棒、纸)你知道风车的风叶是用什么形状的纸做成的吗?(正方形)
1、你们说的很对,做风车的风叶需要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已经和我们见过面,是个老朋友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这节课我们继续约会这些老朋友,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
2、请大家拿起一张神奇的长方形纸,像老师这样指一指上边。谁知道和上边相对的`变在哪里?对了,我们边指边说下边。我们可以说上边下边叫对边。
(用尺量、用绳量、对折)我们选择一种方法来证明一下。这样上下对折,发现了什么?(上下对边一样长、上下对边相等、上下对边完全重合)
4、请你观察长方形里还有另外一组对边吗?(有,左右对边)凭你的观察,左右对边的长短怎么样?(相等、长短一样)现在我们有没有方法证明左右对边相等?一起来像这样左右对折,发现了什么?(左右对边一样长、左右对边相等、左右对边完全重合)
5、 通刚才两次对折,我们可以概括地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遍我们动手验证的结果。(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对折。学生边说边做动作)请你上来做老师的合作伙伴。看看这个角和这个角叫对角,我们这样折这叫沿对角线对折。看,还有另外一对对角,再沿对角线对折,你发现了什么?(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板书;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遍我们动手验证的结果。(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7、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折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折痕,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变成了4个同样大小的小长方形,正方形变成了4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
也就是说,一个图形可以变成很多个同样的其他图形。
8、请同学们再拿出一张神奇的长方形纸,谁有办法把它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把一条短边和一条长边重合)右边多出来一个什么图形?
(长方形)轻轻地剪掉长方形。看,神奇的长方形纸里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利用刚才的经验,把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又变成了什么?
(四个小的三角形)
很好。请小朋友把手放好,摸摸耳朵仔细听,小手放好看老师。(表扬表现好的小组) 刚才我们用一张神奇的长方形指变成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又把正方形指对折再对折,变成四个小三角形,等一下又要用剪刀轻轻剪开。剪的时候注意,这里有一个中心点,减的时候不能剪刀中心点,剪出三角形边的一大半就可以了。然后拿起三角形的一个角往里捏,留下一个角再往里捏……,看看做成了什么?(风车)
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你的风车,如果有困难同桌帮忙做一下。
快让你的风车转动起来吧!观察风车转动时是什么图形?(圆形)
9、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做风车的过程中你都发现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原来啊,图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你想知道图形中跟多的秘密吗?我们一起快乐的摆一摆吧!收好风车,下课时装饰教室。
10、你想玩拼图吗?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请拿出学具盒里的长方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用这样的两个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图形?
拿出正方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
用相同大小的4个正方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拿出三角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
小组合作,用4个 三角形卡片, 拼一拼,能拼出什么图形?
用9个三角形卡片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你能用一个圆剪出一个正方形吗?
你能用多少根小棒拼出这些图形?
(展示学生拼组作品)同学们的想法真多,你们真棒!
1、接下来我们来变个魔术吧!请同学们轻轻把书翻到28页,看做一做。
你会用一个圆形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请小小魔术师们动动脑筋,按照书上的步骤剪一剪。指生边说边做,说明每一步图形的变化。
(把圆形对折,变成两个半圆形,再对折,变成四个扇形,在扇形两边的端点描出点,连成线,减下去就变成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们真是太聪明了!
2、哎呀,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我想用两种颜色的三角形拼成一幅漂亮的装饰画,可是我对自己设计的图案不太满意。
你们愿意帮助设计一些漂亮的团吗?
拼图比赛
(出示29页第1题)学生动手拼图形。互相交流欣赏,展示。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同学们学的很投入,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拼成的图案,你们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展示七巧板拼图)
用正方形纸设计地砖铺成图案,比一比谁拼出的图案又多又漂亮!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一教案篇十二
这部分教材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习得的基本技能之一。我把这一部分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中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这两节课的内容整合到第一节课,集中教学计算方法,再安排练习课进行巩固复习。我比较了苏教版和北师大教材,发现用14-9作为例题最为合适,先从实际问题引入14-9,再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探索算法。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学会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小棒等。
一、创设情境。
在寒假里,婷婷、明明和小兰三个好朋友参加了社区的游艺活动,拍了不少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
在这幅照片上,你们收集到哪些信息
二、自主探究。
1、要知道“有几个圈没套中”,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14-9
2、14减9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借助你手边的学具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再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讨论)
3、学生汇报,随机板书:
预设:
a、一个一个的减;
b、做减想加,9+(5)=14,14-9=5
c、14-4=10,10-5=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先减4减去4后还要减几,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d、10-9=1,4+1=5
提问:10是哪来的为什么要用10-9
板书:14-9=5
4101
+5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4、质疑:
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对这些方法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5、练一练:
用你喜欢的办法计算13-8,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课间休息)
三、巩固提高。
1、口算(开火车)。(课件四)
13-6=14-8=15-7=
18-9=11-8=12-7=
2、小鸟找家。(课件五)
(1)观察图画,注意房子上面的数字。
(2)你想帮哪只小鸟找家
(3)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谁来想办法帮助它
(4)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鸟,那么我们大家就来给这只小鸟添一个家,好吗
(学生齐答:15-9=6,课间添一个房子,小鸟回到了家)
(有条理的板书:11-9=2,12-9=3,13-9=4,14-9=5,15-9=6,16-9=7,17-9=8,18-9=9,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看图列式。(课件六)
详见教材p16。
4、发散练习。(课件七)
()-()=7
四、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当我说接下去要做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坐得端端正正,因为我说过我喜欢请守纪律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习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一教案篇十三
1.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会9+x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9+x的进位加法。
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计算机、课件、小棒。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
秋天来了,各种水果都成熟了,小动物们到果园里摘苹果.快看,它们回来了!
出示图片:摘苹果。
2.教师提问。
(1)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2)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
(二)引入课题。
1.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解决“一共有几个苹果”的问题.
2.教师提问。
(1)谁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2)怎样列式?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一)动手操作。
1.教师提问:“9+5”到底应该怎样算呢?
2.动手操作。
用红颜色的圆片代替小兔摘的苹果,用黄颜色的圆片代替小猪摘的苹果,把自己的。
想法摆一摆、说一说.
3.小组交流想法。
4.教师提问: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汇报?
(二)小组讨论。
刚才你们用了那么多的方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三)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参加采摘活动的还有许多其它的小动物,你们想看看他们的收获吗?
2.出示图片:草莓、梨。
3.教师提问。
(1)谁能说说图意?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2)怎样解决?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巩固.
(一)出示图片:算一算。
小动物们还有一些数学问题想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你愿意吗?
(二)出示图片:肯德基餐厅。
1.经过一天的采摘活动,小动物们很饿了,他们来到了动物肯德基餐厅.请你帮助小动物选择一份套餐(包括一份主食和一份小食品),并计算出你所选择的套餐要花多少钱.
2.全班汇报。
3.发散思维:假设现在我想任意地选取两种食品,比如:一个巧克力圣代8元和一份薯条5元,你能帮我算算要花多少钱吗?说说你的想法.
四、小结:这节课你们上的高兴吗?有什么收获?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并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探索、猜测验证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与他人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交流。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应表现为:创设情境——建立模型(探索交流)——解释应用。本节课通过创设小动物采摘水果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适时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理解凑十法的意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创设了购买肯德基食品的生活情境,学生通过自己选套餐的数学游戏活动,实践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习惯。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目的。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一教案篇十四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含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
3.创设发新书的真实情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小棒 课件
活动一:发新书
(一)创设发新书的情境,引入新课. 【演示课件发新书】
师:同学们说对了,他在帮老师给同学们发新书!他好像在想着什么!你们看出来了吗?
生:他在想这些书够不够!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你们说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新朋友引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进行热爱集体的思想教育.)
(二)利用情境,引入新课,提出并解决问题.
师: 同学们一致认为够了,那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生1:假如他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有20人,这些书就正好,可是他们班男生和女生都不到20人,所以肯定够了!还剩下两本呢!
生2: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19人,我还知道我们班一共有38个人,如果把书给我们都够了,那他们班比我们班人少,也一定够!
生:18+19=?
师: 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先自己试一试,再和你们小组的伙伴说一说.
师: 那么,19+18 到底等于多少?我们该怎么算呢?老师相信你一定有办法!
(三)学生汇报:
生1:我是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10+10=20,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9+8=17;再把这两个得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多少人,20+17=37.
生2:我是用19先和18的十位上的10相加,19+10=29,29再和剩下的8相加,29+8=37.
生3:我是先把19看成20,这样算起来会觉得简便一些,用20+18=38;把19当成20来算,多加了1个,这样算出38后,要把这多加上的一个给减去,38-1=37.
师:这些都是不错的口算方法,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就可以用哪一种方法来口算,相信除了这些方法,你一定还有别的好方法,不妨在课后告诉你的小伙伴!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们还可以用学具盒中的小棒!
师:同学们试一试吧!
师:有同学提议: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怎么样?自己有信心做对吗?好,试试看吧! (生自己动手用竖式来计算.)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叙述自己竖式计算的过程,教师对满十进一的写法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学生的方法还是很多样的!随后,一起解决到底怎样计算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动,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促使他们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利用小棒突破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直观体验,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648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