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村居教案(专业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1:56:07
2023年小学村居教案(专业15篇)
时间:2023-11-30 11:56:07     小编:雁落霞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编写的一种具体指导教学的工具。编写教案前,教师应该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准备。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创新和个性化,以下是一些范本供大家学习参考。

小学村居教案篇一

根据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改写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绿树成荫,绿草铺在原野上,犹如一片无边的绿毯,小山村群山环抱,在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前,有一座简陋但朴实的茅草屋。

小茅草屋里有人带着醉意,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相互取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风烛残年的白发夫妻,老翁持着酒杯,坐在窗边,对老夫人笑着说:“老伴儿啊,咱们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走过近五十个年头,多不容易啊,要好好珍惜。”老妇人听了,微笑着,年上的皱纹舒展了许多,回应老翁道:“你这老头儿,都花甲之年了,还是像年轻时那么开玩笑,”随后笑了笑:“不过,我们也真的应该好好珍惜这段时光,你看三个儿子都长大了,大儿子和二儿子也能帮我们分担了,可爱的小儿子呀,顽皮又淘气,真给我们增添不少乐趣呀。”他们举起酒杯,不由自主地向窗外望去。老人的大儿子拿着生锈的铁锄,带着一顶斗笠,大汗淋漓,顶着骄阳在溪东豆田里认真除着杂草,这给以老翁与老妇人莫大安慰;二儿子拿着竹条,一条一条地编织着鸡笼;最令老人高兴的是他们的小儿子,瞧,他真在趴在溪边顽皮地剥着莲蓬呢。

多么和和睦睦,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啊,他们一定会幸福美满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村居教案篇二

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初读课文。

1、自由读题。(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小学村居教案篇三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小学村居教案篇四

如何在教学中挖掘弥漫在古诗词中浓郁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审美心境的第一步。而导语的情绪色彩应和诗词的情感色彩声气暗通。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告别了都市的高楼大厦、喧嚣与繁华,今天我们将一同去感受美好的乡间生活。紧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风景图,图上雅致、清新的田园生活,一下子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屏息凝视,从那专注的眼神看出他们已经沉浸在画面所描绘的情景之中。静观片刻,我对大家说:来到乡村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我感到乡村非常安静,静得能听见小溪轻轻流淌的声音。乡村非常闲适,没有都市的喧嚣、紧张。乡村生活非常静谧,人们无忧无虑地生活。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诗词所描写的意境。

古诗词的教学由于作者写作时间的特殊性,教者在教学中。首先应根据诗词所表达的不同意境来设计不同的导语或情境,使学生很快与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产生一种和谐的心向。

古诗词语言精炼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尽之意,同时古诗词非常形象,意与境和谐统一。可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定要对每一个词语都作确切的解释,这样做破坏了诗词所描绘的意境,连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也被破坏了。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学生不理解相媚好的意思,我就启发学生看图,并说:老两口在干什么?学生回答:老两口非常亲热,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老两口面色红润,老婆婆还有些害羞呢,他们亲热地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我接着说:是啊,三个字表达了这么丰富的内容,特别是一个媚字,把老两口的神态表情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给人美好的感受。这就是相媚好的意思。在理解翁媪时,我让学生根据字形猜一猜是什么意思,学生马上就明白,翁上面是一个公字,可能是老公公,而媪字左边是女所以可能是老婆婆。在理解无赖一词时,我说: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撒泼放刁,蛮不讲理的人称为无赖,这里是这个意思吗?可以看看图,想一想。我觉得是小孩调皮可爱。我接着说:是的,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区别,此时的无赖让人感受到孩童的天真可爱,这就是古诗词用词的魅力。

对古诗词的学习不能停留在对词句的理解上,还应该引导学生在懂得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把握诗词的整体意境,进而总体品味其中蕴含的感情,揭示的道理,从而得到熏陶,获得教益。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学生对词句的意思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请同学们闭眼,听老师有感情地吟诵。轻柔的音乐,加之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完全沉醉到词的意境之中了。于是,我问学生:来到村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我仿佛看到清清的小溪流向远方,河塘里面荷花竞相开放。我仿佛看到小溪边,一个顽皮的小孩正趴在地上,专心致志地剥莲蓬呢。我仿佛看到岸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草,还闻到了泥土的芬芳。我仿佛看到大儿子和二儿子在辛勤地劳作呢!我仿佛看到茅屋前,一对老夫妻有些醉意,正在说悄悄话呢!于是我追问:你听到老两口说些什么吗?同桌一个做老公公,一个做老婆婆试试,他们会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老头子,你看我们的孩子多懂事啊,他们在辛勤地忙着农活,我俩可以安享晚年了。有的同学说:老太婆,谢谢你,给我生了这么懂事的孩子,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只希望早点抱孙子哦!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笔者在把学生带人意境之后问道:假如此刻你到了乡村,你最想做什么呢?学生说:我最想像小孩一样,躺在草地上剥莲蓬吃,多悠闲。我最想静静地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白云,闻青草的芳香。我还想骑在牛背上,潇洒地吹着短笛,让笛声在田野中回响。我最想在小溪边垂钓,那多舒服。我也想到地里去耕耘,享受劳动的快乐。由于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储备,把学生带入了生活场景之中去想象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所以在学习这首词时,学生始终处于乡村生活的情景之中,勾起了他们对词中生活的无限向往,表达出的情感也真切而朴实。

小学村居教案篇五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

1、给画配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步骤:

一、原型启发,感知词文。

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

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

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哪时候写的。“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那么,这首词又是讲述的什么呢?)。

4.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5.学生练读。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老师要郑重纠正刚才的错误:我们班中男同学和女同学一样棒。)。

二、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1.刚才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2.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小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老师把学生说的打在大屏幕上。)。

3.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这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同学们真是会学习。

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词义,老师根据这首词画了几幅连环画。请同学认真看,可能会对大家理解词有所帮助。(出示图并范读)。

5.看了这几幅图,同学们可能理解了这儿其中的几个词语,可能有几个还不够理解,

6、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向后面的老师请教。

7.你又理解了什么?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的?

8.词语都理解了,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整首词是什么意思。(说得非常通顺连贯,老师相信你能读得和说的一样好。)。

(太美了,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三、朗读成颂,领会诗情。

1.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感觉到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

2.指名学生说,并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3.老师也感觉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最有情趣,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先展开想象,然后小组内讨论一下,等一会请同学上台表演。

4.指名学生表演,其它同学补充,并随机板书。

(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向往,我们就用连环画的形式把它再现出来吧!)。

四、再现诗境,启发吟唱。

1、请同学们把连环画拿出来,根据你对词的理解、对词中田园生活情趣的感悟和看图后的想象,给连环画配上文字说明。每组可以合成一本完整的连环画,看看那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写好了到老师这儿来加上封面。

2.请最快的一组同学上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其它同学可以补充。

3.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段段生动的语言,老师忍不住想放声高歌。因为在古代每首词都有固定的曲调,都可以用来吟唱,可惜许多曲子都失传了,老师把这首词填进了一首熟悉的曲子,同学们想不想听听。

4.还想不想听,老师再换一个曲子来唱。这首曲子同学们可能比较熟悉,如果你想唱可以跟老师一起唱。

5.这么多同学想唱,那就把这首词填进你熟悉的歌曲中唱一唱吧。

6.谁来来唱给大家听一听。

7.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下课)。

家作:回家把这首词唱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村居。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请注明出处!

小学村居教案篇六

1.学会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游戏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课前咱们先玩个游戏,游戏名字叫:对对碰,碰对了的小朋友是最棒的。

幻灯片出示:

离离原上草——

野火烧不尽——

春眠不觉晓——

夜来风雨声——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不知细叶谁裁出——

2、指名对以上诗句(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一句多叫几个同学对)。

3、齐读这些诗句。

4、同学们知道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哪个季节的吗?(春天)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1、出示多媒体课件(绿草、飞鸟、河堤、杨柳、农房、炊烟、儿童、纸鸢等)

2、板书课题:村居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生字的读音。

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

1.指名读古诗,说说自己是怎么读出诗歌的韵律美的。

2.引导看图,诵读诗句,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句,边读边想像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了头,小草还高兴地说:“春天真美呀!春风姑娘的手真温暖呀!”

生2:我仿佛看见了黄莺鸟儿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还唱着欢快的歌儿。

(2)是呀!这就是“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3:我仿佛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儿竞相开放,仿佛听到了虫子的歌唱。

生4:我仿佛看到了柳树姑娘垂着长长的辫子,在风中翩翩起舞。

师:这时你想起了哪句诗呀?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拂堤杨柳醉春烟

(3)、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请同学们把这美用你的朗读给读出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4)、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

生:他们放学后早早回家,忙着在春风中放风筝呢!

师:你怎么知道的呀?

生:我是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两句诗中知道的。

师:真会读书的孩子呀!知道从诗句中找答案!

师:你喜欢放风筝吗?

生:喜欢!

师:请你把你的喜欢之情送进诗句中读出来,好吗?

生:读诗。

(多让几个同学读)

3、小结:春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一曲动听的音乐,也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就让我们伴着音乐把春天的美好给读出来吧!(齐读《村居》)

五、拓展延伸。

其实,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这里老师再送同学们几句。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六、总结

春天到了,花红了,草绿了,鸟儿唱着欢快的歌儿,鸭子们到水里嬉戏,孩子们也玩得正欢呢!多么美好的时光呀!让我们再次跟着诗人高鼎去感受着美好的春天吧。(齐读诗歌)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村居》。

2、和爸爸妈妈读其他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村居

小草——新芽

黄莺鸟——飞舞真让人陶醉

春烟——擦过——杨柳

读书的孩童——早回家——放风筝。

小学村居教案篇七

生背《春晓》。

2、师:咱们中国历来被成为是古诗的王国。请学生背古诗。

3、这些古诗给它配上曲子就特别好听。愿意来听一首歌吗?

4、师:听了这首歌,老师再给你看看这首词,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听完老师想听听你的感受。

5、播放《康熙大帝》片尾曲,听完有什么感受?

6、师读词。

同学们,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哪怕一个词。

生:壮观。

师:能不能说说怎么样壮观的场面?

师:这首词也让我们有心潮澎湃的感觉。知道作者是谁吗?猜一猜。

生:辛弃疾。

师:你怎么知道是辛弃疾的?

简介作者。

7、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手辛弃疾的词,这两首词风格迥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种特殊的问题,板书词。

2、听范读,要求:思考词与我们以往学习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3、交流不一样的地方,找到一点说一点。

(1)生:古诗字数相同,词的字数不同。

师:所以我们把词的句子叫做长短句。读的方法也不一样。谁来读一读?读错也不怕。

师:声音清脆,挺好听的。

(2)生:词分了段。

师:在词里不这么说,在词里叫片或者阙。上面的叫上阙,下面的下阙。读的时候上阙和下阙要稍微停一停。谁来读一读。

师:发现咱们班女孩子读书真好听。

(3)师:还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词先写词牌名。再写词名。

师:好极了,这不叫词名。词牌好名字之间也要空一点。再来读一读课题。

4、师: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读的这么好呢?自己小声读一读。

5、生读课文。

师:你在读课文的过程当中,你觉得哪个字音是难读准的?

生:刨。

师:这个字是多音字。

师:“莲蓬”我们平时要读轻声,但在词里要注意押韵,不读轻声。

6、你们知道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什时候写的吗?课前有没有查资料?记得一点说一点。

生:傍晚。

师:是不是傍晚等会我们学了就知道了。老师的意思是说这首词是在什么时候写的?

师介绍词的背景(你们听过上海和苏州人说话吗?上海人说话什么感觉?引出吴音)。

7、这首词里写了几个人?他们是什么关系啊?

生:父母、大儿二儿小儿。

师:翁媪是什么意思?

8、看到这五个人给那你的印象是什么?

生:相亲相爱。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相媚好。

师:相媚好是什么意思?

生:小儿子很调皮。

生:我喜欢二儿子和打儿子,他们帮父母分担压力。

师:看来这首词不难理解。谁连起来把这首词的意思说一说?

指名回答.

师:现在两个人把这首词呃意思说给对方听。

生:青翠的小草。

师:我觉得青翠还不是很适合,莲蓬应该是初夏,应该是很茂盛才对。

生:人们很勤劳。

师:送他一首诗,你想到哪一首诗了?生背《锄禾》…………..

生:仿佛看到了一朵朵翩翩起舞的荷花。

师引导学生背“接天荷叶无穷碧……”

10、师出示“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为什么用无赖?

师:看这个“卧”,能不能换躺、趴?

生:不生动、乏味。

师:更显得他的调皮啦,这样的孩子你喜欢吗?谁来读一读?

指读两名,齐读。

11、你还看到什么了?

生:老两口用家乡话聊天。

师:同学们,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同桌说一说。

生:我们真幸运啊!大儿子和二儿子这么懂事,小儿子真可爱。

师:我们只听到说话内容,但是没有看见表情。那两个同学来演一演?

学生表演。

师:同学们,你们从他们的表演中你感受到什么啦?

生:生活无忧无虑,儿子很孝顺。

师出示“醉里”,指导朗读。

12、同学们,这首词里还有一幅画呢!师引读。

生:小溪。

师播放小溪的声音。

师:我们不仅听着老两口说话的声音,还听着溪声,还听见这鸟叫(播放)。

指导朗读。

13、难怪词人用了个醉字,同学们,谁醉了?

师:先说说老两口为什么醉了?

师:这幅画仅仅五个人吗?还有谁?辛弃疾也醉了,他为什么醉了?

14、老师也醉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能背的就背一背。

1、这首词和上课时的词放在一起读,你有什么发现?

小学村居教案篇八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散、归、趁”3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同学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同学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一、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身的学习符号标志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

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同学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身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同学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小朋友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

3、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防纸鸢

4、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5、指名读、齐读。

6、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

重点引导同学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7、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8、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将你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

9、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一边用诗歌表达自身的心情。

四、背诵全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小朋友们也将自身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只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学村居教案篇九

2.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背诵课文是重点。难点是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读背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景象的古诗。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村居》就是诗人高鼎描写春天农村景致的佳作。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出示挂图(绿草、飞鸟、河堤、杨柳、农房、炊烟、儿童、纸鸢等)或多媒体课件。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

1.请同学读古诗,提出你想问的问题。

2.引导看图,体会诗境、质疑,指导朗读。

“草长莺飞”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

“拂”轻轻地擦过。

“春烟”春天里农家的炊烟。

“醉”沉迷,陶醉。

指名说说从这两行诗中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指导朗读:(“”表示轻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他们放学后早早回家,忙着在春风中放风筝呢)。

“纸鸢”风筝。

“东风”春风。

“趁”利用(时间、机会等)。

指导朗读:(“?”表示重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五、想象画面,朗读背诵。

1.分组练习朗读。让我们设身处地,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自己反复朗读,再在小组内轮读,相互评议。

2.自由背诵这首诗。

3.指名背、齐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回忆诗中描写了春天农村什么样的情景,并说一说。

2.朗读课文。

二、指导认字形,并写字。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抽卡片读等多种形式)。

烟  趁  纸。

2.师生共同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烟:左右结构,左边是“火”,右边是“因为”的“因”。

趁:与“珍”比较,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纸: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氏”,下面不能多写一点。

3.鼓励学生用生字组词语,尽量多组几个。

4.指导写字。

烟、纸,左窄右宽。趁,“走”字最后一笔捺画要写得平、长一些,“ ”的下面三撇要写正。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教师巡视,及时肯定或纠正学生的书写)。

四、背诵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说完后可以试着写下来)。

六、扩展练习。

春天的农村还有哪些景象?请同学们利用星期天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办一份手抄小报。

板书参考。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探究活动。

举行一个诗歌朗诵比赛。先在小组里比,再在全班里比。

小学村居教案篇十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板书设计。

4村居。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教学中,从旧知导入,即复习了所学知识,又点明本课又是一篇写春天的诗。结合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意,为有感情朗读做准备。

加强课堂训练意识,重视读与说的结合,突破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传授,对课文的重、难点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讲解,但教学效果却未必令人满意。本.教案设计是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进行说话训练,从而突破难点。

小学村居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多媒体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1、学习一句。

1)指名读上半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地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上半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下半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句。

2、学习二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小组去读这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字形,提出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自由练习。

4、组词。

小学村居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板书设计。

4村居。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教学中,从旧知导入,即复习了所学知识,又点明本课又是一篇写春天的诗。结合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意,为有感情朗读做准备。

加强课堂训练意识,重视读与说的结合,突破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传授,对课文的重、难点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讲解,但教学效果却未必令人满意。本.教案设计是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进行说话训练,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会认4个新字。

2.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背诵课文是重点。难点是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读背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景象的古诗。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春天,万物复苏,景色优美,许多诗人都曾留下过赞美的诗篇。谁愿意背几首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村居》就是诗人高鼎描写春天农村景致的佳作。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出示挂图(绿草、飞鸟、河堤、杨柳、农房、炊烟、儿童、纸鸢等)或多媒体.课件。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

1.请同学读古诗,提出你想问的问题。

2.引导看图,体会诗境、质疑,指导朗读。

“草长莺飞”――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

“拂”――轻轻地擦过。

“春烟”――春天里农家的炊烟。

“醉”――沉迷,陶醉。

指名说说从这两行诗中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指导朗读:(“――”表示轻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他们放学后早早回家,忙着在春风中放风筝呢)。

“纸鸢”――风筝。

“东风”――春风。

“趁”――利用(时间、机会等)。

指导朗读:(“・”表示重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五、想象画面,朗读背诵。

1.分组练习朗读。让我们设身处地,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自己反复朗读,再在小组内轮读,相互评议。

2.自由背诵这首诗。

3.指名背、齐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回忆诗中描写了春天农村什么样的情景,并说一说。

2.朗读课文。

二、指导认字形,并写字。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抽卡片读等多种形式)。

烟趁纸。

2.师生共同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烟:左右结构,左边是“火”,右边是“因为”的“因”。

趁:与“珍”比较,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纸: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氏”,下面不能多写一点。

3.鼓励学生用生字组词语,尽量多组几个。

4.指导写字。

烟、纸,左窄右宽。趁,“走”字最后一笔捺画要写得平、长一些,“”的下面三撇要写正。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教师巡视,及时肯定或纠正学生的书写)。

四、背诵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说完后可以试着写下来)。

六、扩展练习。

春天的农村还有哪些景象?请同学们利用星期天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办一份手抄小报。

板书参考。

4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探究活动。

举行一个诗歌朗诵比赛。先在小组里比,再在全班里比。

小学村居教案篇十三

教材分析:

这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正在春光中陶醉。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绘出了明媚的乡村春景,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春天

春天来了,大自然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象。瞧,春天多美呀!

1、欣赏春天的美景图片(出示大屏幕,配乐)

2、看到这么美的大自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有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呢?(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3、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将自己在春天里的所见所想用一首首脍炙人品的诗记录了下来。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随着清代诗人高鼎,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4、简单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做好记号。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风筝上的生字读准,让风筝飞起来吗?(指名认读幻灯片风筝上的生字)

重点指导读“莺、趁”。

3、同学们真能干,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把它们收回来吧!

4、进行自学,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

5、互相交流。

6、师指导记字方法:编顺口溜、熟字加偏旁、熟字减偏旁、形近字对比等。

三、品悟古诗,感受春天

1、让我们随着生字宝宝回到课文,再读读古诗吧!

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色?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师引:美丽的二月,草芽儿长出来了,杨柳绿了,鸟儿也叫起来了,这样的景色美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一、二句。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3、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想去做什么呢?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指名读、齐读。

5、设置情境谈话:

(1)小山村孩子,你们村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说。

(2)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你最喜欢去做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你能读读这首诗吗?(读出孩子的快乐、欢畅)

6、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快乐的心情,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齐读古诗)

7、古诗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呢!听,多美的歌声。(出示大屏幕,播放古诗新唱《村居》)

师带领学生拍手齐唱古诗。

四、背诵全诗,欣赏美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师检查,指名试背。集体配乐吟诵。

4、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老师为你们喝彩,奖励一首歌给我们听。让我们在动听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歌曲:《春天在哪里》)

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同学们可以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美。

五、课外活动,寻找美

1、美美地把古诗读给家人听。

2、读课外书,查查还有哪些写春天的古诗。

3、到大自然中去,看看你身边的春天是怎样的?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学村居教案篇十四

1.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等多种方式理解词句,理解词意,并能够背诵。

2.感受到词人所营造的安适恬淡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感受田园生活的纯朴和情趣,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师:他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赫赫有名,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传奇英雄:在战场上,他所向披靡,英勇善战;在文学的园地里,他著作颇丰,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有许多人追随他,形成了文学史上著名的“辛派词人”。他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农村度过的,其间写下的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词作,也深受人们的喜欢。今天我们学习的《清平乐村居》,便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篇。

2.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时边板书边说“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所以中间要空一格)要把课题读好,你认为要注意什么?你能给大家提个醒吗?(“乐”的读音,词牌与词题中间要略有停顿)。

3.读题。

4.“村居”你能理解吗?(乡村人家)从“村居”一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过渡)那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里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文,来读读这首词,一起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自读课文。

3.指名读,师生评,再齐读。

三、二读课文,读出节奏。

2.指名读,师相机评价引导。

四、三读课文,熟读成诵。

1.师:这46个字的词,老师可以不用看书,就能背诵出来,你们能背诵出来吗?想超过老师吗?那我们来比一比。要求:要读出节奏美感。

2.指名背诵。

五、学生质疑,理解词意。

2.质疑。(如果学生能解答,可让学生说说你怎么知道的)。

3.老师点拨。(重点:吴音;卧剥莲蓬)。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

翁:看图,谁是翁?柳宗元的《江雪》中说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翁”就是指年老的男子。

媪:看看部首?明白吧!图上只有一位女性。指的是年老的妇女。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基本上每个词的意思解决了,可是要把它完整地说出来还不太容易。因为古人为了压韵,常常会打乱词序。没关系,试试看。(是哪一家的白发夫妻二老,带着酒意操着吴语两人谈得很亲热)。

无赖:这个词的意思最有意思。它和我们现在平时说的“无赖”意思相同吗?究竟是什么?看看插图,这个小“无赖”在干什么?能用词来形容他吗?对,我们可以把“无赖”当作“顽皮”、“调皮”说。

……。

(你有一双慧眼,找到了这首词中最有分量、最值得研究的字眼了。)。

4.理解了意思,这样读来就更加有味道了。我们男生先来读读看。女同学也来试试。

六、读课文,读出画面。

2.学生试着边低声吟诵,边想象画面。

3.指名学生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

*没有世俗的侵扰,怎能不悠然自得?

*这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呀!

*小儿虽然顽皮,可是我们看看他的眼睛,你能够读出他的——专心、认真。谁说我没事情做,我这不是正在干活呢?难怪词人最喜欢他呢!孩子的魅力无人能抵挡呀!

……。

4、你觉得哪一句最有情趣?为什么?(一老一少)……。

5、小结:

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词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词人亲切,可爱的孩童又让词人身心愉悦。他是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词的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词人的情境。

4.配乐朗诵。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南宋杨万里的诗《四时田园杂兴》。对照注释读一读,想想老师为什么要把这首诗推荐给大家。

2、小结: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延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对宋词有了新的感受,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宋词中尽情遨游,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今天我们跟随着辛弃疾来到了宋代的农村,和他一起感受到那里的田园风光,一起领略了那里的民风淳朴。我想对于我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城市人来说,心灵也受到了一次享受。

八、作业:抓住空白,展开想象,扩写句子。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在表现手法上与国画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古诗词语言含蓄,给读者留下许多空白,也就有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再读读词,联系插图,加上想象,把最打动你的景或最喜欢的人用几句话写下来。或能不能把你认为最有情趣的句子,通过你的想象使它变得更加具体呢?比如“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也多了起来,老爷爷笑着对老奶奶说:……”当然,你也可以写乡村的景色,还可以写大儿、二儿、小儿。

【意图: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并把内在的言语转为书面语言。】。

清平乐村居(改写)。

乐余小学五(3)茅宇婷。

从前,有一对老夫妻,他们住在一所低矮的茅屋里面。他们的生活虽然很清苦,但是他们感到很幸福、快乐,因为他们有三个孝顺的儿子。

夏天到了,池塘里开出了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它们有的已经盛开了,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碧绿的荷叶配上粉红的荷花,真可以用一句诗来描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正是一幅安居乐业的景象啊!”辛弃疾看到这情景,不由得感叹道,“如果我们宋朝的老百姓都能这样生活,那该多好啊!

小学村居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板书设计。

4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教学中,从旧知导入 ,即复习了所学知识,又点明本课又是一篇写春天的诗。结合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意,为有感情朗读做准备。

加强课堂训练意识,重视读与说的结合,突破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传授,对课文的重、难点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讲解,但教学效果却未必令人满意。本教案设计是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进行说话训练,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会认4个新字。

2.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背诵课文是重点。难点是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读背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景象的古诗。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就是诗人高鼎描写春天农村景致的佳作。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出示挂图(绿草、飞鸟、河堤、杨柳、农房、炊烟、儿童、纸鸢等)或多媒体课件。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

1.请同学读古诗,提出你想问的问题。

2.引导看图,体会诗境、质疑,指导朗读。

“草长莺飞”——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

“拂”——轻轻地擦过。

“春烟”——春天里农家的炊烟。

“醉”——沉迷,陶醉。

指名说说从这两行诗中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指导朗读:(“——”表示轻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他们放学后早早回家,忙着在春风中放风筝呢)。

“纸鸢”——风筝。

“东风”——春风。

“趁”——利用(时间、机会等)。

指导朗读:(“·”表示重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五、想象画面,朗读背诵。

1.分组练习朗读。让我们设身处地,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自己反复朗读,再在小组内轮读,相互评议。

2.自由背诵这首诗。

3.指名背、齐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回忆诗中描写了春天农村什么样的情景,并说一说。

2.朗读课文。

二、指导认字形,并写字。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抽卡片读等多种形式)。

烟  趁  纸。

2.师生共同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烟:左右结构,左边是“火”,右边是“因为”的“因”。

趁:与“珍”比较,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纸: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氏”,下面不能多写一点。

3.鼓励学生用生字组词语,尽量多组几个。

4.指导写字。

烟、纸,左窄右宽。趁,“走”字最后一笔捺画要写得平、长一些,“ ”的下面三撇要写正。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教师巡视,及时肯定或纠正学生的书写)。

四、背诵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说完后可以试着写下来)。

六、扩展练习。

春天的农村还有哪些景象?请同学们利用星期天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办一份手抄小报。

板书参考。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探究活动。

举行一个诗歌朗诵比赛。先在小组里比,再在全班里比。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67993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