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2:46:13
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8篇)
时间:2023-11-30 12:46:13 小编:XY字客

教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一种教学计划,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等内容。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准备一份教案了吧。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教案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案范例,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编写教案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掌握好这项技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教案的编写是教学过程的规划,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教案中的课堂活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互动性。教案范文的阅读可以启发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

教学后记:

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二

本单元以“遗迹”为主题来编排,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体悟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引发学生对古老华夏文明的关注、理解、热爱。绵延万里的长城,让我们感受到前辈的智慧,历经风雨的索桥,给300年后的人们传递着温暖,惊险的铁索桥,表达了战士们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白鹤梁的悠悠往事,牵动着后人珍惜古老文物的情怀,神奇的兵马俑,展示出艺术的迷人风采。一处处遗迹,浸润着民族的精神烙印。五篇课文,分别通过对联、故事、诗歌、记述、说明等形式展开对遗迹的描述,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从遗迹入手,追寻先人足迹,感受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浏览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感受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培养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长城赞》 2课时。

《索桥的故事》 2课时。

《我站在铁索桥上》2课时。

《白鹤梁的沉浮》2课时。

《秦始皇陵兵马俑》2课时。

辅导写考察报告2课时。

召开报告会2课时。

长城赞。

这是一副长对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在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课文,体会上下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以及深远的意义。积累优美词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扩大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重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中国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感受对联的上下对仗。

教学构想 鼓励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理解大意。课前让学生广泛地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课堂上要充分地引导学生交流资料,以此帮助学生理解长城的历史悠久及所凝聚的民族智慧。在理解的基础上,要重朗读,并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资料,按要求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小黑板,录音机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请文章脉络。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长城的知识,了解对联的常识。

学生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3、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二、初读课文。

1、放映长城的图片,播放歌曲《长城颂》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师范读对联。

2、指读课文,正音。

3、质疑。

三、精读课文,感受雄伟。

以“课文上下联分别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城?”为切入点,统领学习。

1、指名读课文的上联,思考:长城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从长城上你看到了什么?

3、有感情朗读上联。

4、指名读下联,思考:读了下联,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具体理解“跨峻岭、经绝壁、穿荒原、横瀚海”。

6、你还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长城的雄伟壮丽?

四、美读成诵,深切体味进行有感情地朗诵。

1、指导学生语气由舒缓到激昂,正确断句。

2、课前组织学生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板书课题后交流资料:如长城的长度、历史、在世界上的地位等,同时引导学生在查资料时要查阅具有权威性的资料。

3、找学生说说对对联的了解。

4、生自读,师领读。学生读课文,做到准确、流利。

5、生再读,指生读。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进行交流。如:巍峨丰碑、长龙烽垛、隘口。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在书上标出来。

交流:上联纵写(时间)长城的历史,赞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下联横写(空间)长城的气势,赞美长城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学生默读找出:起春秋,历秦汉,及辽远,至元明,上下两千年,感受修筑长城的历史悠久。

引导学生感受修筑长城所付出的艰辛,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行诵读。

默读下联,然后交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长城犹如一条奔腾的巨龙,跨峻岭、经绝壁、穿荒原、横瀚海,感受长城的雄伟壮丽。

通过这个问题,再次回顾长城东达黑龙江,西至新疆,南到湖南,北达内蒙古,时而遨游在崇山峻岭之间,时而穿行于戈壁莽原上,时而又休憩在沙浪翻滚的沙漠之中。

让学生结合下联后面的语句感受到这条象征中华文明古国的巨龙,跨越了中国的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纵横十万余里,起伏奔腾,其实壮丽磅礴,确实是人类的一大奇观。

学生练习,然后以同位互读,男、女声比赛读等形式促使学生背诵此文。

作业设计。

1、熟读成诵。

2、交流长城资料,小组合办手抄报。

3、查找有关古迹上的对联。

板书设计。

长称赞。

罗哲文。

上下两千年 巍峨丰碑 (时间)。

纵横十万里 壮丽奇观 (空间)。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复习,交流资料。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背诵课文。

二、交流资料。

1.交流有关歌咏长城的诗词。

2.交流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古迹上的对联。

三、默写课文。

在背诵的基础上,检查默写课文的情况。

1、指名背诵。

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四、体会对联的特点。

你发现这幅对联有什么特点?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清记叙顺序。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这幅长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义深远,表达了对我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

五、交流“我的视角”。

1、全班交流,填写“我的视角”。

2、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思考自己有什么独特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1)这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2)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接着指出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3)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如玉带,似明珠,最后指出长城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式的地位。

(4)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

六、教师推荐阅读:

《过八达岭有感》(明熊伟)。

《诗三首》(清魏源)。

《登万里长城》(清康有为)。

通过资料的共享,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长城的气势雄伟,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七、学生默写课文。同位互相检查。

改错。

作业设计。

1、《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2、预习下一篇课文。

3、读写结合小练笔。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长称赞。

第一小队 第二小队 第三小队 第四小队。

(标出加分情况)。

课后反思。

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启发下或借助查阅资料等途径,针对特定的问题提出相对科学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2、能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相关因素,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中提炼出可供研究的主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科学的猜想,并从中提炼出研究主题。

教学过程。

1、问题情境入手。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提出大胆猜想。

3、查阅(阅读)相关资料,引导他们进一步做出猜想。

这个环节是对以前自主猜测的补充和提升。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猜想并不是随意的瞎猜,我们还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

4、交流汇总各种猜测。

把大家的各种猜测汇集到一起,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小鱼生活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同时,也更有利于我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概念图的形式加以表示。

5、根据各种猜测,提炼研究主题。

学生猜测的每一个相关因素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研究主题。建议在提炼研究主题时,作为专题研究的各项研究主题,一定要内容明确、描述清晰、表达简洁,比如“关于…的研究”。

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提炼的研究主题进行罗列,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成功感。

6、课外延伸,布置学生课后继续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相关信息。

2、制订侦破方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小组研究与班级总的专题研究的.关系,树立合作意识。

2、能根据自己选择的研究主题制订可行的研究计划。

教学重点。

制订合理、可行的计划是研究取得成功的意识。

教学过程。

1、承接前一课所讨论的结果,进行专题研究总动员。新课一开始可以先了解学生通过课余时间了解到的新信息,调整或补充值得研究的主题,然后再进行专题研究总动员,并引导学生集体讨论班级总的研究计划。

2、引导学生分析和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并进行分组。真正可供研究的是各项研究主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简单分析一下各研究主题所需要的条件(比如,水温变化的影响,就需要三只能够控制水温的水族箱),然后按照各自的条件和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并根据各自的选择进行分组。

3、小组讨论各小组的研究计划。选择研究主题并分组之后,就可以参照班级总的研究计划的时间安排,商量小组研究计划。

4、交流并完善计划。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一下各自的研究计划,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计划。

msn(中国大学网)。

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实验研究法的有关知识,能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设计比较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

2、进一步查阅资料,积累相关科学知识,能尽量用周密地考察自己的研究主题所涉及的相关因素,并能在实验中设法控制这些因素。

教学重点。

必要的知识和理论准备是设计好实验的前提。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实验的经验和教训。教学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实验经历,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为设计实验方法上的准备。

在回顾和讨论实验经验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向学生推荐或讲解有关实验方法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实验与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对被研究物体进行研究的方法。因此,要进行实验研究,就必须考虑好实验可能涉及到的相关变量,并设法去控制这些变量。

2、分析自己的实验可能涉及到的因素。金鱼生活的环境是一个由水、温度、生物密度、食物、光照等因素构成的综合环境。因此,要保证自己的实验研究获得成功,就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如何控制这些因素,尽可能避免非关键因素对自己的实验研究造成不必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了解更多的关于金鱼饲养的经验和知识。为了突显科学学习和探究性,教学中我们没有必要把这些知识直接教给学生,可以引导他们继续去查阅相关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

3、讨论如何控制实验变量,制订实验方案。在充分的实验方法准备和科学知识准备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

这是一系列对比实验,每组实验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而要保证其他条件相同。比如,教材中选为范例的“放养密度的研究”,就只能改变放养密度,则水质、水温、饵料投放量等都要相同,否则就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这一过程是个难点,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指导。各小组实验方案也应让老师一一过目。

4、根据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醒他们列一个材料清单,然后再按清单上的内容去准备。

4、揭开金鱼死亡之谜。

教学目标。

1、能坚持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通过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数据。

3、能分析相关数据并做出判断和结论。

教学重点。

获取实验数据,并做出合理分析。

教学过程。

1、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首先让学生选定实验地点。每个小组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在教室里、科学教室或某个同学家里进行实验,然后按实验方案组装实验装置。应先把一切物质环境都准备好,然后再把金鱼放进去。在每组实验器材的旁边应设立一个实验标牌,上面写清楚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实验步骤,以及负责人等。

2、观察并记录数据。这是一个中长期的实验,所以应做好坚持观察一个月的准备。这项观察应与其他教学内容穿插进行。

为了尽量保证一些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进行定时观察,即在每一天固定的几个时间点去观察和记录数据。具体观察的时间点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避免与其他课程发生冲突。由于金鱼的生活还可能受到天气、气温等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我们还应提醒学生同时记录当时的天气、气温等数据。

在实验中,还应定时对金鱼进行适当护理。如换水、投饵等等,但这些护理工作必须遵循不扰乱实验条件的原则。比如在“放养密度的实验中,如果要换水,就必须都换,不然就使水质环境这一因素发生改变,势必影响到实验结果。

3、整理数据。经过大约一个月的观察,学生会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数据。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要整理这些数据,我们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从横向颧纵向的角度把这些数据进行罗列。然后再引导学生选取一个关注点,通过统计图表来描述它们。比如,把各缸金鱼的生活状态以天为单位,统计到一张表上(可参见教材p54);也可以选取呼吸这个关注点将各缸的数据进行统计。

4、分析数据。这里将引导学生分析整理后的数据,试图发现一些规律或付出结论。

msn(中国大学网)。

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按一定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教学难点:学生在议一议,评一评,分一分的活动中,切实感受到物体如何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时间:1课时。

第一课时分一分。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课时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设计新意:通过举例加深学生会按照标准分类。

教学准备:文具盒,铅笔,橡皮,尺等;学具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观察教材的插图。

提问:课桌上有些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应该怎样整理,各种物品应放在文具盒里还是放在学具盒里。

总结:这些物品可以按用途分类分成文具和学具两类。

引导学生把自己课桌上准备的学具﹑文具进行整理﹑分类。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是怎样整理的,分成了几个部分,各是哪些物品。

二、巩固与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识别画的各是什么动物。从左往右排列,上面一排是金鱼﹑狗﹑青蛙﹑海狮﹑鲸,下面一排是鹿﹑螃蟹﹑猴﹑松鼠﹑虾﹑小鸟。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说出这些动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把它圈出来;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则不要圈。

2、第2-4题。

先让学生讨论怎样分,确定分的标准后,再动手分一分。

其中第2题可以按食品和非食品分类,第3题可以按水﹑陆﹑空分类,第4题以按蔬菜和水果分类,也可以按它们不同的颜色分类。

三、总结评价。

要让学生观察﹑讨论,弄清按什么标准分,自己分一分。要根据习题内容和学生的需要,合理安排学生独立学习或合作完成。还要组织学生交流分类的结果和分类的思考。

板书设计:分一分。

学具盒水中交通工具。

文具盒陆上交通工具。

水里动物空中交通工具。

陆地动物蔬菜水果。

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篇六

第一单元《小手拉小手》一、教学内容:1、唱:《我们一起来唱歌》、《玩具进行曲》、《传、传、传》2、听:《玩具兵进行曲》3、动:《请你跟我这样做》、走各种图形、音乐游戏《传、传、传》4、拓展:文明礼貌习惯、感受常见的进行曲二、教学目标:1、体验踏上人生第一起跑线的新鲜感和幸福感,喜欢音乐老师,喜欢音乐课,体验音乐课带来的快乐,并能以愉悦的情绪学习音乐。2、乐于参加歌表演、音乐游戏、律动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并能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充分展示自己积极进取和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的对音乐的爱好。并能用“手拉手”的身体语言更好的表现音乐的情绪。3、用自然的声音歌唱,能整齐的演唱并背唱《我们一起来唱歌》、《玩具进行曲》能随着老师的琴声整齐的开始结束,随着歌曲和乐曲走一走,感受和表现音乐的情绪4、能认识课本中的几种学习音乐的标志。三、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唱《我们一起来唱歌》2、听歌曲、乐曲片段3、动《请你跟我这样做》二、教学目标:1、能用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流,乐于参加《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律动。体验音乐课所带来的快乐。2、学生基本能随着老师的琴声自然的唱歌,能够和大家整齐的演唱《我们来唱歌》,较整齐的开始和结束。3、在即兴填唱歌词活动中,学生能大胆自信的作自我介绍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小朋友们,我们已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谁来说说一年级的小朋友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2、一年级的小学生要结识许多新朋友,学许多本领。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见一位新朋友――音乐娃娃(在十个手指头上画上脸谱配上音乐)3、音乐娃娃: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音乐娃娃,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参观我们美丽的音乐世界4、先带大家去看一看钢琴、打击乐、播放各种熟悉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欣赏1、和老师正常交流2、跟音乐娃娃一起认识一下新教室3、随意的让乐器发出声音来,并欣赏各种音乐片段二、学习歌曲:1、随着音乐的节奏拍拍手,初步感受歌曲《我们一起来唱歌》的旋律2、请你们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模仿老师的节奏xxxxxxxxxxxx‖(好朋友的名字)我们一起来唱歌3、接龙的方法来朗诵歌词4、用听唱法教唱歌曲5、在空白处填上自己的名字来做自我介绍6、再次朗诵歌词,并填上好朋友的名字7、请完整演唱歌曲1、随音乐拍手2、模拟老师按节奏喊出名字3、接龙朗诵4、学唱歌曲三、音乐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1、跟着音乐走一走,播放一段音乐,每人创编一个动作在教师里走一走,音乐一停就站住不动,然后音乐再响起就换动作继续走2、按要求动作不能夸张,要符合音乐的节奏3、请走的比较出色的同学上来走给大家看一看1、跟音乐走一走2、自己创编各种动作随音乐走一走3、把自己的表演展示给同学看(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听:玩具兵进行曲2、唱:玩具进行曲3、动:随音乐走出不同的图形4、拓展:感受各种常见的进行曲二、教学目标:1、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玩具进行曲》2、能体会进行曲的风格,随着音乐能走一走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唱:玩具进行曲1、把你的漂亮玩具拿出来大家看一看,再把他们排排队2、请大家把你的玩具跟着我的音乐让它走一走3、请你模仿你自己的小玩具也来随着音乐走一走4、请你象录音机的小朋友一样一起来唱一唱5、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再来走一走(边唱边走)学生活动1、展示自己的玩具2具随音乐走一走3、自己随音乐也来走一走4、学唱歌曲5、模仿小动物走路二、听赏《玩具兵进行曲》1家再听一首曲子,结合刚才的歌曲想象一下,乐曲中表现了什么场景?2、用你的动作来走一走,看谁走的图形最漂亮,最清晰3、同学上来表演1、听音乐思考问题2、随音乐走图形3、表演三、感受常见的进行曲1你们觉得平时还有什么曲子你们听了可以象今天的《玩具》一样可以踏步走的吗?2、那请你哼唱一下3、也让我们来走一走1想一想平时所听过的进行曲2、踏步走(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1、唱:《传、传、传》2、动:音乐游戏《传、传、传》二、教学目标1、能用不喊叫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熟练的掌握乐曲的伴奏2、能用固定的节拍听音乐拍手,感受音乐的节拍.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教唱《传、传、传》1、播放音乐,请大家跟我做动作,(1)自己和自己做动作,一拍一个(2)和边上同学做拍手游戏(跟音乐)(3)老师到下面去和学生拍手,被拍到最后一个的同学与教师一起再传给其他同学(4)请学生自己来活动,用各种方法听音乐(5)唱歌曲,在游戏过后能很快唱出来(6)边唱歌曲边游戏学生活动1、听音乐跟老师做动作2、和边上同学做拍手游戏3、与教师一起做游戏4、演唱歌曲5、边表演边唱二、做游戏1、大家围成一个圈,边唱歌曲边传花,传到最后一个的小朋友要站起来介绍自己或表演节目2、就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各种表演都可以1、击鼓传花的游戏2、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比一比。

教学目标:充分进行比较,让学生参与比的活动,经历比的过程,能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充分进行比较,让学生参与比的活动,经历比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比长短、比高矮。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比长短和比高矮。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看图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或高矮,并能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出来。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教育学生帮助残疾人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看图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或高矮的比较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推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小红家去玩,我们先去她们家的客厅看一看吧。

二、新课。

1、出示客厅图。

同学们看一看,小红家的客厅里有些什么呢?

互相说说。汇报。

2、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比谁怎么样?

前面的吸管比后面的吸管怎么样?

黄裙子比蓝裙子怎么样?

前面的杯子比后面的杯子怎么样?

蓝花比红花长得怎么样?

3、小朋友真聪明,找到了这么多不一样长的和不一样高的,那我怎么样表示它们的长短或高矮呢?我们来看看白菜和茄子是怎么样说的?(师读题目要求)。

先来看两根吸管,长的画勾,短的画圈。第一根下面的方框里画什么?第二根吸管下面的方框里画什么?(师边说,生边画)。

下面的三个你们会自己比一比,画一画吗?自己动手试一试。

汇报,核对。

4、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三、练习(想想做做1-4)。

小朋友刚才表现得真好,小红想再请你们帮助她比一比,你们愿意吗?

1、第1题。

哪个人高?指名说。为什么不是一样高呢?

在高的下面画勾,矮的下面要不要画勾?学生自己画在书上。核对。

指出:我们要向扎辫子的女孩学习,关心、帮助残疾人。

2、第2题。

看图,从家到学校走哪条路近?为什么?

在近路旁边画勾。自己画在书上。核对,为什么远的路旁不用画?

指出:两个地方之间,直的路比较近。

3、第3题。

哪棵树的影子长?怎么看出来的?

在影子长的下面画勾。核对。

4、第4题。

比比下面动物的高矮,在最高的下面画勾,最矮的下面画圈。

学生自己画一画,核对。为什么有一个什么也不画?

四、小结。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比大小、比轻重。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比大小,比轻重,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看图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或轻重,并能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灵活的比较能力,初步的推理能力,简单的用语言叙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看图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或轻重,培养学生进行灵活的比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的比较能力,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去小红家的客厅里参观,通过比较发现了许多长短不一,高矮不一的东西。今天我们去小红家的厨房看看吧。

二、新课。

1、出示厨房图。

同学们看一看,小红家的厨房里有些什么呢?

互相说说。汇报。

2、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比谁怎么样?

白碗比蓝碗大,还是小?你怎么知道的?(看)。

草莓比苹果大还是小?用什么方法知道的?(看)。

辣椒比胡萝卜轻还是重?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手掂)。

胡萝卜和土豆比谁轻谁重?如果看不出来,用手又掂得不准确,还可以用支架来比一比。(支架)。

指出:我们比大小、比轻重,可以用看、手掂、支架的方法来比较。

3、们能自己比比,按要求画一画吗?大的画勾,小的画圆;重的画勾,轻的画圆。自己动手试一试。

核对。

4、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三、练习(想想做做1-4题)。

1、第1题。

比比下面套环的大小,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在最大的右面画勾,最小的右面画圆。

核对。为什么黄色的不画?

2、第2题。

哪个动物重?为什么?在它下面画勾。

核对。

3、第3题。

哪个球重?气球不是比皮球大吗?为什么反而比它轻?

在重的下面画勾。核对。

4、第4题。

在最重的下面画勾,最轻的下面画圆。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比较时,如果不能直接看出大小,轻重,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手掂、支架、天平、想)。

五、课后记。

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

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比较多少的方法。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

1、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2、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师: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

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九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

一、认数。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为“元宵节”,主要结合正月十五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安排。在寒假,小朋友们刚刚度过了欢乐、热闹的新年。虽然已经开学了,大部分孩......

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篇十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篇十一

二 教学目的 。

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培养探究兴趣。 。

3.背诵《水乡歌》,熟读《小山村》回答课后的问题。 。

4.自学故事、自读短文,理解内容。 。

5.培养爱问的好学习习惯。 。

三 教学重难点:没有拼音辅助认字是训练重点;记忆30个识记生字 。

四 课前准备:自制课件、卡片等。 。

六 课时安排 。

课时分配共6课时 课题 课时 。

《小山村》 2课时 。

《水乡歌》 2课时 。

语文天地 2课时 。

《小山村》第一课时 。

师: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小诗,看看别的小朋友怎样夸自己的家乡的。 。

二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认读生字词。 。

2 自主识字。 。

2) 齐读生字词,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领读。 。

5) 把生字从词里面抽出来,再进行认读。用游戏“摘蘑菇”。 。

6) 用“ ”组词。 。

3 再读课文,说说自己有什么进步。快速标出自然段。 。

三 再读,理解课文,感受家园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美。 。

新房子呢?河水是什么样的?新修的公路又是什么样的?看屏幕上放大的插图。 。

4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大屏幕出示填空: 。

五 复习巩固生字。快速认读字、词。 。

《小山村》 第 二 课 时 。

一 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轮读、指名读(主要针对那些学习稍困难的学生) 。

三 指导书写生字。 。

1 比较分析那些的字的字形、笔画、笔顺。 。

2 观察每个字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

3 范写,边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字。 。

四 作业 :1 练写生字。 。

2 整理识字卡,把“イ ミ 提手旁 ”的字归类,看看自己能人多少个。 。

《水乡歌》第一课时 。

四. 读课文,体会诗的意境美,学习语言。 。

1. 自己把课文读两遍,读通顺,遇到不流利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

2. 齐读课文,想想水乡什么多。读完后,用笔标出关键词。 。

3. 师生接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意境。 。

师:水乡什么多?生:水多。 。

师:什么样? 生:“千条渠、万条河……” 。

师: 水乡什么多?生:桥多 。

…… 。

六. 背诵课文。 七 质疑。 八 快速认读生字卡片。 。

九 作业 :“咱们的家乡什么多。”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夸一夸家乡的变化。 。

《水乡歌》第二课时 。

一 复习。认读生字卡片。指名认生字组词。 。

二 练习。说话练习:“我爱江南,因为……” 。

三 指导学生写生字。 。

3 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参考相关资料画一幅江南水乡的风光画(选作) 。

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篇十二

教材第24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及第25页练习六1-3题。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系统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要求每分钟完成8-10题。

5、完成练习六第1题,夺红旗比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6、完成练习六第2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运用退位减法表中的规律,掌握得数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的特点。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篇十三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7题,“拓展与实践”,“评价反思”等。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2、熟练地针对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导入。

1、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3)小结,板书关系.

2、基本练习:

通过上述两题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底面积相等、高相等与底面直径相等高相等之间的区别。

3、公式推导的深化理解。

(2)学生交流发言。

(3)教师引导:回忆推导过程,有什么收获?

二、实践应用。

1、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的合理搭配。

2、先实际测量,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

分小组测量并计算。

(1)每组先出示一个茶杯,量出有关的数据,算出茶杯的容积。

(2)给每组提供一个土豆,利用刚才的茶杯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出土豆的体积。

3、解决问题。

讨论解决第6题。

根据学生的解答教师质疑:

题目中所用的方法是不是用的硬纸板最少?

学生交流。

讨论解决第7题。

评议、交流。

4、完成探索与实践。

探讨、交流。

三、小结。

你有何收获?评价反思。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整理与练习。

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篇十四

设计思路。

回顾报告写法――确定报告主题――拟定计划书――搜集资料――撰写报告。

一、课前回顾。

二、确定报告主题,拟定计划书。

除此之外,你还有其他感兴趣的话题吗?

生交流,说明原因。

师:看来同学们的兴趣还真广泛,下面同学们可以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结成研究小组。

学生找伙伴。

师:同学们,在拟定计划书之前,请想想你们都要搜集那些资料,到哪去搜集呢?

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搜集资料的主要渠道是调查、访问、记录、摘录、网搜等。

师:下面请小组内的同学分好工,每人负责好搜集的资料,从哪一种渠道搜集资料,开始拟定计划书。

生分工,拟定计划书。

三、搜集资料,撰写报告。

利用课下时间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处理。筛选标准: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这个资料已由还是未有;资料中要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撰写时可以仿照《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分成四部分,努力做到问题明确,方法恰当,结论清楚。

报告可以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一个同学执笔,然后集体讨论修改,完成小组合作的成果。

教后记。

优点:学生喜欢利用课下时间搜集资料。

缺点:撰写调查报告有一定困难。

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篇十五

火红的枫叶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

同学们,学习了第一节课知道了些什么?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

(二)、进行新课:

1、数一数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为我们讲了些什么?

时间地点谁干什么。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懂了些什么?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枫叶很红,一片比一片红)作者的心情怎样?谁来读出这种心情。(从快慢、轻重上加以指导)。

4、作者找呀找,找到了最红的枫叶了吗?哪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谁来读这一段?其它同学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作者是怎样写出枫叶的红的?把写枫叶红的句子用“——”划出来,读一读。请同学们仿照课文“比……还……,比……还……”说一句话。

这一段除了写枫叶的颜色“红”以外,还告诉了我们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请用“~~~~~~~”把它划出来,读一读。枫叶的形状像什么?这种……像……的写法,我们叫它比喻,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比喻句。仿说比喻句。指导学生读、背喜欢的句子。

5、作者找来这火红的枫叶干什么呢?课文哪些段告诉了我们?抽生回答。

讨论:作者为什么给老师送枫叶而不送其它礼物呢?

(学生自由回答,自己亲手做的礼物最有意义;老师像枫叶火红火红的,装点着祖国的教育大花园……)。

比一比:作者的礼物和你送给老师的礼物,谁的更好?说出理由。

(三)、拓展升华:

你认为老师最需要学生的是什么?还有没有更好的礼物献给老师呢?在丰收的秋天里,除了教师的节日外,还有些什么节日,准备为他们送什么礼物呢?请同学们下来准备。

(四)、作业布置。

(三)。

妈妈,不要送伞来《妈妈,不要送伞来》是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教学中,我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小朋友的勇敢与快乐。可就在我认为可以为这节课圆满画上个句号时,我的结束语把我推向另一个世界。

师: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我觉得书上写雨点不会把我淋坏,是不对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都怪我只注意让学生空谈勇敢,而忘了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

师:你能说说原因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话甲子一下子打开了。

生1:对呀!平时父母和老师也不让我们淋雨呀!

生2:头顶着书包来跑,一点都不方便,哪还机灵呀!

生3:淋雨发烧后,不能上学,父母更操心,一点都不爱父母。

……。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我顿时哑口无言。可教学不能就此打住呀!生灌硬套,不是办法。我机灵一动,为何要在对错上打转呢?因此,我没有做任何自行评价,但我首先表扬了他们的积极主动,大胆质疑。

再引问:你能想出不让父母操心,又不会让自己生病的法子吗?

生:我自己准备雨具,放在书包里。

生:我跟顺路的同学合用一把伞回家。

生:大雨的时候,我先不回家,等雨停了再走。

……。

课堂上,五花八门的答案,层出不穷。也正因为这样,学生在争论中体会到与现实中的矛盾,在对与错的问题上,学会一分为二来分析,从而能灵活地变换角度地去思考。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能少些理论,多些情趣;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由;那么,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语文,而语文才能真正成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一、复小结引出新课,表示位置的时候,区域小,没有参照点时可以用数对表示,比如第一小题。区域大有参照点时要用方向表示,如第二问,可是在学校西北方向的建筑还有很多,比如水泵厂家属楼,锦山市民广场,西府加油站等等,怎样能更具体的表示出旗医院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二、新课探究。

1、出示课本情境图,说一说图中讲述的是什么事?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预设1:a市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怎样确定?(学生先说,说的不准确不完整。师:说的有道理,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a市东偏南30°是以a市为顶点,以正东方向为起始边,向南旋转30°的过程。)。

预设2:在图中怎样画东偏南30°?(这个问题稍后解决)。

预设3:是以谁为参照点的东偏南30°。(谁能回答他的问题?“a市”你们是这样想的吗?不错)。

预设4:台风中心在哪个大的区域内?(谁能回答他的问题?“a市及周边”你们是这样想的吗?你的想法与老师的不谋而合)。

先画出4个方向的方位图;再画出方向,标出度数;用一条。

线段表示一定的距离,标出图上的距离;标出各个名称。

想一想: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哪几点?方向、距离。

二、巩固练独立完成课本20页的“做一做”,再在小组里交流。

想一想: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哪几点?方向、距离。

四、我的收获与思考。

五、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具体位置:方向、距离。

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篇十七

1、复习三十三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及要求会写的四十九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好感情。

3、积累词汇和格言警句,自主识字。

4、复习反义词。

5、完成课后练习。

5、复习口语交际和写话,能安慰别人,赞美自己的家,并能正确欣赏、。

1、复习三十三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及要求会写的四十九个字。

2、复习反义词。

3、完成课后练习。

4、复习口语交际和写话,能安慰别人,赞美自己的家,并能正确欣赏、。

小黑板、生字词卡。

一、复习生字。

1、字音。

平舌音:祖、所、座、紫。

翘舌音:城、尚、战、转、衬、川。

前鼻音:战、缓、轮、冉、建、然、转、衬、川。

后鼻音:茫、城、尚、攻、涌、仰、屏。

三拼音节:缓、假、阶、所、建、转、座、川。

2、易错的字:海、志、赶、式、代、登、像、般、歌、飘。

二、积累词语:

1、读一读,比一比。

2、读一读,想一想。

(1)长城就像一条巨龙。

(2)瀑布像一座珍珠的屏。

3、读一读,记一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三、朗读、背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听写。

2、写一写,读一读。

前——()古——()。

危——()黑——()。

深——()多——()。

3、组词。

升()怀()观()。

什()坏()现()。

4、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长城就像一条巨龙。

瀑布像一座珍珠的屏。

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

5、想一想,说一说。

(1)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你看到了悬挂的五星红旗?

(2)在别人不开心的时候你怎样安慰他?

6、写话。

我爱——。

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篇十八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二单元复习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1、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

2、知道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和分布

3、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掌握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

4、掌握我国气候的三个特征,知道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5、了解黄河,长江的概况和开发治理情况。

我国气候的特征,长江,黄河。

教学挂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回忆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征。

板书:一、地形和地势特征

强调:重点掌握我国的地形剖面图,这是一个经常考察的内容,要能在上面找出各个地形区。

2、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国主要地形区,分组比赛。

板书:二、地形地势的分布

3、在我国气温分布图上找出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总结冬季和夏季的气温特点。

找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分析其位置和地形的关系。

复习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4、找出我国气候的三个特征: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

补充:这是本节一个重点内容,需要结合地图掌握每种气候的`位置和特点。

5、列表比较长江和黄河的概况

讲述:长江重点是开发,黄河重点是治理。

长江的开发:航运,灌溉,水能。

黄河的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

强调:这是另外一个重点内容,在以后的考试中经常出现,重点掌握两个水系图,和几个重点水电站的位置。还有长江的几个城市的位置。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分别代表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上黑板找地形,说特点。

冬季:越向北气温越低,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读图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季风区的界限。

在气候类型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分析其特点。

从发源地,入海,上中下游划分,主要支流,流经省份和地形区列表比较。

黄河水系图,长江水系图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69364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