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教案编写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简练,条理清晰,便于教师实施和学生理解。这些教案范文涵盖了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内容,希望广大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借鉴和改编。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一
通过阅读,了解动物的出生,知道动物会长大。喜欢读书,培养阅读的兴趣。
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
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见材料制作)。
集体。
1、向幼儿提问:乐乐去看过什么动物。
2、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讲故事《乐乐去看小花猫》:
有一天,爸爸跟乐乐说:“我今天带你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原来爸爸要带乐乐去一个朋友的家,那个人的家里养着几只猫,有的是灰黑色的,有的是黄色的。
有一只大猫刚刚做了妈妈,它生了5只小猫咪。乐乐看见3只小猫咪正在吃猫它的奶,有两只小猫咪吃饱了正在睡觉。
乐乐问爸爸:“我可以把小猫咪带回家吗?”爸爸说:“小猫咪刚出生,它们都需要猫它的照顾。你能当猫妈妈吗?”乐乐摇摇头,爸爸还说:“如果小猫离开了猫妈妈,猫妈妈和小猫都会很伤心的。”
乐乐又问:“爸爸,你可以再带我来看小猫咪吗?”爸爸说:“可以啊,你可以看着小猫咪长大。小猫咪像你一样,会慢慢长大的。”
3、向幼儿提出问题:你知道小猫是怎样出生、长大的吗?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
4、并将自己找到的信息与小朋友分享。
5、与幼儿一起阅读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帮助幼儿了解:狗和猫的.宝宝会先在它的肚子生长发育,然后才会出生。
6、出示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请幼儿把“妈妈”和“宝宝”正确地配对。
能知道动物会长大。
喜欢阅读图书。
本活动的几个过程可以分几个环节进行,如:过程1、2可以利用过渡环节,提出问题;过程3请家长配合在家进行;过程4、5、6可以在班级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开展。同时,过程4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搜集的信息的情况,利用早晨谈话的时间持续进行。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二
1、通过探索、操作引导幼儿发现盐水能使蛋浮出水面。
2、鼓励幼儿胆表达、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3、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探索意识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喜爱。
重点:通过探索、操作发现盐水能使蛋浮出水面。
难点:尝试表达、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1、故事引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蛋宝宝历险记》。一天,天气真好,许多蛋宝宝出门去玩。它们看看花,看看草,真高兴呀!走到小河边,一个蛋宝宝说:“哎呀,天气太热了,我去洗个藻。”说着“扑通”一声跳进了小河里。哎呀不好了,蛋宝宝一下子沉到了水底。它声喊:“救命呀,救命呀!”小天使听到了赶紧飞来,在池塘里撒下一种神奇的东西,蛋宝宝慢慢浮上来了,得救了。蛋宝宝们真高兴!
师:你们知道小天使撒下的是什么吗?
2、幼儿操作。
(1)介绍材料和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探索,观察蛋宝宝在水中的变化。
3、交流分享。
教师引导幼儿讲一讲:
(1)加在水中的糖和盐那里去了,初步了解它们在水中会溶解。
(2)哪个杯子里的`蛋宝宝浮上来了,你在里面加的是什么。
小结:原来盐溶解在水里以后能让蛋宝宝浮上来。
4、师操作了解在水中要加很多盐才能使蛋宝宝浮上来。
5、延伸:出示鸭蛋宝宝,它也想在水中游泳,小朋友能不能它,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
一、目标:
1、通过探索、操作引导幼儿发现盐水能使蛋浮出水面。
2、乐于表达、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3、培养探索意识和动手操作努力。
二、准备:
1、水杯、鹌鹑蛋、小勺每人各一份,放入操作盘中。
2、盐一盆,抹布一块,每组一份。
3、鹌鹑头饰一个。
4、清水一盆,空盆一只(备用)。
三、过程:
1、故事引题:
2、试一试蛋宝宝到底有没有得救,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就知道了。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讲一讲教师戴鹌鹑头饰,引导幼儿讲一讲:
1)蛋宝宝有没有得救?是谁救了他们?
2)盐哥哥在哪里呀?
小结:原来盐溶解在水里以后能让蛋宝宝浮上来。
4、延伸:在区角里再来试一试还有没有别的东西溶解在水里后也能让蛋宝宝浮上来。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三
1、初步了解动物妈妈和宝宝的生活方式及习性。
2、能说出喜欢的小动物的名称,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3、感受动物之间的亲情。
谈话。
1、出示《小动物的妈妈》挂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看一看,图上都有谁呀?
教师:小猫找不到妈妈了,很着急,你能帮帮它吗?
还有一些小动物也着急了,我们帮它们找一找妈妈吧。
辨认。
1、幼儿观察、区分动物幼年和成年时候的不同。
教师:小猫和猫妈妈长得一样吗?它们有哪些一样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小袋鼠和袋鼠妈妈长得一样吗?
小鸡和鸡妈妈长得一样吗?鸡妈妈的头上有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区分青蛙和蝌蚪的不同。
教师:青蛙妈妈的宝宝不见了,你们知道青蛙妈妈的宝宝是谁吗?
它的宝宝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我们把它找出来吧。
小蝌蚪和青蛙长得一样吗?
它们和妈妈长得一样吗?
本活动在幼儿对动物有一定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通过辨认一些动物宝宝和妈妈,初步了解他们的不同特点,感受动物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亲情。
活动前,教师可通过收集图片、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等多种方式丰富幼儿的经验。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区分动物成年与幼年的不同,如个头大小、尾巴长短、皮毛颜色等,并为幼儿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在进行青蛙与蝌蚪时可借助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说出青蛙的特征。活动后,可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饲养让小动物,让幼儿萌发爱护动物的情感。
此外,本活动的操作环节,也可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完成。还可在美工区提供《蛋宝宝穿新衣》操作单,引导幼儿进行涂画与装饰,完成作品。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四
1、会沿着边线胆地撕纸。
2、发展小肌肉的动作。
学会撕贴纸的.方法。
幼儿用书《动物妈妈生宝宝》、胶水、抹布等。
1、配对游戏:
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今天,来了许多的动物宝宝,它们的妈妈是谁呢?请你们来给它们找一找。”
师生共同检查检查操作的正确性。
2、撕纸贴画:
(1)教师介绍制作的基本方法。
(2)强调两手要贴近,沿着线条慢慢撕。
(3)幼儿学习沿边线撕纸。
(4)教师巡回观察幼儿学习情况,加强个别指导。
3、作品交流:
(1)介绍自己为哪个宝宝找到了妈妈。
(2)教师表扬有进步的幼儿。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五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语言活动动物宝宝找妈妈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通过阅读,了解动物的出生,知道动物会长大。
2.喜欢读书,培养阅读的兴趣。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2.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
3.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见材料制作)。
1.向幼儿提问:乐乐去看过什么动物。
2.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讲故事《乐乐去看小花猫》:有一天,爸爸跟乐乐说:“我今天带你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原来爸爸要带乐乐去一个朋友的家,那个人的.家里养着几只猫,有的是灰黑色的,有的是黄色的。
有一只大猫刚刚做了妈妈,它生了5只小猫咪。乐乐看见3只小猫咪正在吃猫他*的奶,有两只小猫咪吃饱了正在睡觉。
乐乐问爸爸:“我可以把小猫咪带回家吗?”爸爸说:“小猫咪刚出生,它们都需要猫他*的照顾。你能当猫妈妈吗?”乐乐摇摇头,爸爸还说:“如果小猫离开了猫妈妈,猫妈妈和小猫都会很伤心的。”
乐乐又问:“爸爸,你可以再带我来看小猫咪吗?”爸爸说:“可以啊,你可以看着小猫咪长大。小猫咪像你一样,会慢慢长大的。”
3.向幼儿提出问题:你知道小猫是怎样出生、长大的吗?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
4.并将自己找到的信息与小朋友分享。
5.与幼儿一起阅读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帮助幼儿了解:狗和猫的宝宝会先在他*的肚子生长发育,然后才会出生。6.出示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请幼儿把“妈妈”和“宝宝”正确地配对。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六
活动过程:
1、配对游戏:。
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今天,来了许多的动物宝宝,它们的妈妈是谁呢?请你们来给它们找一找。”
师生共同检查检查操作的正确性。
2、撕纸贴画:
(1)教师介绍制作的基本方法。
(2)强调两手要贴近,沿着线条慢慢撕。
(3)幼儿学习沿边线撕纸。
(4)教师巡回观察幼儿学习情况,加强个别指导。
3、作品交流:
(1)介绍自己为哪个宝宝找到了妈妈。
(2)教师表扬有进步的幼儿。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七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理解课文内内容,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启发法、朗读法、表演法。
图片、vcd光碟、投影仪。
1课时。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板书:
(二)放动画片,激情引趣。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它们在路上都遇上了谁?教师板图。(鲤鱼乌龟青蛙)。
(三)学习课文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板图(小蝌蚪)。
(2)指名读,全班同学做动作表演。体验快活含义。
(3)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它们看见谁了?同桌一块儿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板图(小蝌蚪长后腿)(迎)放幻灯演示。
(4)指导朗读。
(5)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汇报你读后知道了什么?板图(小蝌蚪长前腿)(追)放幻灯演示。
(6)指导朗读。
(7)听了乌龟妈妈的.话,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师读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这时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找到妈妈后它们是怎么做的?板图(小蝌蚪尾巴变短,)(游)放幻灯演示。
(8)指导朗读。
(9)齐读第六自然段。小蝌蚪长成青蛙后每天都干什么?
(三)戴头饰表演:
(四)引申扩展,进行思想教育:出示图判断对错。
(五)练习、巩固: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腿,又过了几天,____变短了,成了_____。
2.青蛙四条腿,____嘴巴,鼓着_____大眼睛,披着碧绿的______,露着雪白的______。.
(六)布置作业:
1.回家后探究一下,一只青蛙一天能捉多少害虫?
2.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八
1、初步了解动物妈妈和宝宝的生活方式及习性。
2、能说出喜欢的小动物的名称,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3、感受动物之间的亲情。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小动物的妈妈》挂图(见教具盒)。
《动物宝宝》游戏卡(见教具盒)。
《找妈妈》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
谈话。
1、出示《小动物的妈妈》挂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看一看,图上都有谁呀?
2、操作《动物宝宝》游戏卡,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妈妈。
师:小猫找不到妈妈了,很着急,你能帮帮它吗?
还有一些小动物也着急了,我们帮它们找一找妈妈吧。
辨认。
1、幼儿观察、区分动物幼年和成年时候的不同。
师:小猫和猫妈妈长得一样吗?它们有哪些一样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小袋鼠和袋鼠妈妈长得一样吗?
小鸡和鸡妈妈长得一样吗?鸡妈妈的头上有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区分青蛙和蝌蚪的不同。
师:青蛙妈妈的宝宝不见了,你们知道青蛙妈妈的宝宝是谁吗?
它的宝宝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我们把它找出来吧。
小蝌蚪和青蛙长得一样吗?
交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宝宝和妈妈。
它们和妈妈长得一样吗?
操作请幼儿帮助《找妈妈》操作单中动物宝宝找到自己的妈妈。
本活动在幼儿对动物有一定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通过辨认一些动物宝宝和妈妈,初步了解他们的不同特点,感受动物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亲情。
活动前,教师可通过收集图片、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等多种方式丰富幼儿的经验。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区分动物成年与幼年的不同,如个头大小、尾巴长短、皮毛颜色等,并为幼儿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在进行青蛙与蝌蚪时可借助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说出青蛙的特征。活动后,可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饲养让小动物,让幼儿萌发爱护动物的情感。
此外,本活动的操作环节,也可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完成。还可在美工区提供《蛋宝宝穿新衣》操作单,引导幼儿进行涂画与装饰,完成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都充满了热情,教学中幼儿从什么都不知道到几乎成了一个小博士的自豪和自信,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学习。使幼儿不仅知道动物的出生方式,还了解了什么是卵生动物,什么是胎生动物,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九
能自己学着做练习。
1、教师提问看看书上都有哪些小动物,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宝宝的妈妈时谁吗?它们的妈妈在哪里?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示范动物宝宝找妈妈将它们连线,幼儿尝试自己练习做。
3、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助,并根据幼儿水平的不同也可提出不同的干预方式。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十
1、任意弯折电线,胆表现富有创意的造型。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电线站起来。
3、培养幼儿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的精神。
1、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胶皮电线若干。
2、透明胶带、橡皮泥、积木、瓶盖、米土豆、泡沫、黄沙。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口袋,你们猜猜里面装了什么呢?
2、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3、请幼儿从口袋里摸出电线,提问:这是什么?像什么?电线有什么用?
二、看一看,引导观察想象。
1、电线会传电,有了电线可以使灯亮起来,可是今天刘老师要用电线来变魔术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
2、教师将电线弯曲成“o”形,问:看看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像什么?
三、玩一玩,鼓励创造表现。
1、师:今天老师为家准备了许多既安全又好玩的电线,下面小朋友也可。
以用电线来变魔术。
2、幼儿自由结伴弯曲电线,教师观察指导。
3、师:你把电线变成了什么?
四、做一做,启发思考探索。
2、幼儿自由讲述让电线站起来的方法。(如借助胶带、插入彩泥等)。
3、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橡皮泥、积木……你们可以试试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让电线站起来。
4、幼儿尝试操作,让电线造型站立起来。
五、评一评,保持探索兴趣。
师:今天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许多办法让电线摆出了各种造型,其实除了今天小朋友变的各种造型外,还可以变更多有趣的造型呢。小朋友回去以后还可以再试一试,变一变。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十一
1、通过阅读,了解动物的出生,知道动物会长大。
2、喜欢读书,培养阅读的兴趣。
3、 《跟动物做朋友》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2 — 13页。
4、 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
5、 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见材料制作)。
学习领域:
形式 :集体
1、 向幼儿提问:乐乐去看过什么动物。
2、 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讲故事《乐乐去看小花猫》:
有一天,爸爸跟乐乐说:“我今天带你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原来爸爸要带乐乐去一个朋友的家,那个人的家里养着几只猫,有的是灰黑色的,有的是黄色的。
有一只大猫刚刚做了妈妈,它生了5只小猫咪。乐乐看见3只小猫咪正在吃猫他*的奶,有两只小猫咪吃饱了正在睡觉。
乐乐问爸爸:“我可以把小猫咪带回家吗?”爸爸说:“小猫咪刚出生,它们都需要猫他*的照顾。你能当猫妈妈吗?”乐乐摇摇头,爸爸还说:“如果小猫离开了猫妈妈,猫妈妈和小猫都会很伤心的。”
乐乐又问:“爸爸,你可以再带我来看小猫咪吗?”爸爸说:“可以啊,你可以看着小猫咪长大。小猫咪像你一样,会慢慢长大的。”
3、 向幼儿提出问题:你知道小猫是怎样出生、长大的吗?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
4、 并将自己找到的信息与小朋友分享。
5、 与幼儿一起阅读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帮助幼儿了解:狗和猫的宝宝会先在他*的肚子生长发育,然后才会出生。
6、 出示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请幼儿把“妈妈”和“宝宝”正确地配对。
1、 能知道动物会长大。
2、 喜欢阅读图书。
1、 本活动的几个过程可以分几个环节进行,如:过程 1、2 可以利用过渡环节,提出问题;过程 3 请家长配合在家进行;过程 4、5、6 可以在班级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开展。同时,过程 4 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搜集的信息的情况,利用早晨谈话的时间持续进行。
2、 在图书区投放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供幼儿自己选择。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十二
通过阅读,了解动物的出生,知道动物会长大。喜欢读书,培养阅读的兴趣。
初步了解其特性。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跟动物做朋友》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2—13页。
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
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见材料制作)。
形式:集体
1、向幼儿提问:乐乐去看过什么动物。
2、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讲故事《乐乐去看小花猫》:
有一天,爸爸跟乐乐说:“我今天带你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原来爸爸要带乐乐去一个朋友的家,那个人的家里养着几只猫,有的是灰黑色的,有的是黄色的。
有一只大猫刚刚做了妈妈,它生了5只小猫咪。乐乐看见3只小猫咪正在吃猫他*的奶,有两只小猫咪吃饱了正在睡觉。
乐乐问爸爸:“我可以把小猫咪带回家吗?”爸爸说:“小猫咪刚出生,它们都需要猫他*的照顾。你能当猫妈妈吗?”乐乐摇摇头,爸爸还说:“如果小猫离开了猫妈妈,猫妈妈和小猫都会很伤心的。”
乐乐又问:“爸爸,你可以再带我来看小猫咪吗?”爸爸说:“可以啊,你可以看着小猫咪长大。小猫咪像你一样,会慢慢长大的。”
3、向幼儿提出问题:你知道小猫是怎样出生、长大的吗?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
4、并将自己找到的信息与小朋友分享。
5、与幼儿一起阅读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帮助幼儿了解:狗和猫的宝宝会先在他*的肚子生长发育,然后才会出生。
6、出示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请幼儿把“妈妈”和“宝宝”正确地配对。
能知道动物会长大。
喜欢阅读图书。
本活动的几个过程可以分几个环节进行,如:过程1、2可以利用过渡环节,提出问题;过程3请家长配合在家进行;过程4、5、6可以在班级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开展。同时,过程4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搜集的信息的情况,利用早晨谈话的时间持续进行。
在图书区投放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供幼儿自己选择。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十三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1”和“许多”。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鸡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鸡木偶一个。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3、鸡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鸡蛋还给鸡妈妈。看看鸡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
(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整个过程的设计以“蛋”为主干线,贯穿整个活动过程,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我的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没能对不积极参与游戏的个别幼儿给予鼓励。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十四
1、通过故事欣赏、指点画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2、学习用多种颜色进行手指点画。
1、教具准备:
(1)桌面木偶:未上色的鱼妈妈一只、鱼宝宝若干,海底世界布景;
(2)红、黄、蓝颜料、抹布、每组一份;回形针、绳子每人一份;
(3)范例若干;
(4)录音机一台,歌曲《捉鱼》磁带一盒。
2、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己熟悉歌曲《捉鱼》;
(2)幼儿己有初步的指点画经验。
3、《捉鱼》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4、大小、颜色不同的三角形若干。
5、娃娃、餐具教学过程:
1、观看故事表演并欣赏配乐故事《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
(1)观看故事表演并欣赏配乐故事。
(2)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简单提问。
2、指点画:“鱼妈妈”和“鱼宝宝”
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自由欣赏教师的范例。
启发幼儿从颜色和排列方式等方面谈谈鱼妈妈和鱼宝宝穿的衣服。
以鱼妈妈的口吻请幼儿为鱼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大胆点画,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点出有规则的“鳞片”来。
提醒幼儿使用抹布,注意保持桌而和衣物的清洁。
提供海底世界布景,让先完成作业的幼儿带着鱼宝宝“去旅行”。
听音乐《捉鱼》玩游戏,提醒幼儿跑动时注意不碰撞。
1、音乐角:启发幼儿在玩《捉鱼》游戏时用上不同的鱼游动作,
2、美工角:引导幼儿用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拼贴《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并添画泡泡。
3、操作角:提供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让幼儿练习按图形特征排序。
4、娃娃角:提供娃娃、餐具等供幼儿游戏。
一、我给爸爸做领带。
鼓励幼儿先挑选好图案或色彩,摆放在要装饰的`领带上,然后再用浆糊粘贴。
2把设计好的领带挂在墙壁上进行展览,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离园时,把领带带回家,给爸爸亲手戴好。
数学:点卡排序教学目标:
1、复习认识点卡,并能按顺序给3以内数量的点卡排序及匹配实物。
2、继续学习正确整理操作材料教学准备:教学具若干教学过程:
一、集体活动:给爸爸领带排队。
1、学习将点卡按数量从小到多的排列分别出示三张点卡,这张点卡上有几个圆点,请个别幼儿点数。出示标记图:谁会在红线上给领带点卡排队,想想哪张点卡在最前而,哪张点卡跟在后而,边排边说:几点的点卡请你排在最前面,几点的点卡请你跟在几的点卡的后面。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操作。
2、对应匹配实物卡片:爸爸的图书出示三张卡片,看看是什么?每种有几只,请个别幼儿点数验证。爸爸的书要和点卡做朋友,一木书和几的点卡做朋友?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操作,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小动物的朋友找的对不对。
二、小组活动:
1、给爸爸领带点卡。
2、给爸爸送饼干。
3、摆书木三。
活动评价。
1、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集体检查卡片排列的顺序和按量匹配的是否正确。
2、引导幼儿观察材料的摆放的现状,表扬整理的好的幼儿。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十五
1、知道母鸡会下蛋、孵小鸡。
2、巩固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的快乐。
1、母鸡生蛋的视频,小鸡破壳而出的视频或图片。
2、小鸡图片若干,大点数卡两套。
3、分别画有1条虫、2条虫、3条虫的卡片若干。
(1)模拟母鸡下蛋的声音,引导幼儿自由交流:这是谁在叫?鸡妈妈在做什么?
(2)组织幼儿观看母鸡下蛋的视频,指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出鸡妈妈下了几个蛋。
(3)引导幼儿操作《点数鸡蛋》,教师巡回指导。
2、帮助找小鸡。
(1)幼儿观看小鸡破壳而出的视频。
教师:一天天过去了,我们来看鸡妈妈在做什么?鸡蛋有什么变化呢?
(2)组织幼儿到贴有小鸡图片的草丛中与同伴一起玩"找小鸡"游戏,并交代游戏规则。
(3)幼儿分享交流:我找到了x只小鸡。我在图卡上贴了x个圆点。
3、捉小虫喂鸡。
(1)将小虫的图片随意洒落在地上,引导幼儿玩游戏"捉小虫"。
教师:小朋友们帮鸡妈妈找到了小鸡宝宝,鸡妈妈真高兴,现在她还想请大家帮忙,捉些小虫送给饿了的小鸡宝宝吃。
(2)幼儿动手捉"草地上"的小虫,鼓励幼儿说自己捉到了几条虫。
(3)引导幼儿将捉到的小虫送给鸡宝宝吃,要求一只小鸡吃一条小虫,两条小虫的卡给两只小鸡吃。
1、音乐区:学唱《老母鸡》。
2、美工区:涂色,添画"鸡的一家"。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十六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的方法画鱼鳞。
2.在绘画过程中,感知大点和小点以及点和面的关系。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每组红、黄、蓝颜料各一盒,两块湿抹布。
2.幼儿每人一张纸(画有大鱼和小鱼的轮廓)。
3.范画一张,画有不同动态的大鱼和小鱼。
活动过程:
一、幼儿认识“鱼妈妈和鱼宝宝”。
二、尝试给“鱼妈妈和鱼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
1.教师示范手指点画的方法:用大拇指点大点画大鱼身上的鱼鳞;用食指点小点画小鱼身上的鱼鳞。点出有规则的鳞片。
2.幼儿尝试手指点画的方法。
师:我们把手指头伸出来,用手指点一点,给大鱼和小鱼们穿上彩色的点点。
3.幼儿作画。
幼儿在画纸上进行手指点画。引导幼儿在鱼妈妈和鱼宝宝身上点出大小不等和排列有规则的鳞片。
三、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相互欣赏自己的作品,教师作简单评价并给予表扬。
活动反思与建议:
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最后的结束部分让所有幼儿送鱼妈妈和鱼宝宝去参加海底世界的舞会,让幼儿体验到了操作活动结束后所带来的快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喜欢美术活动。因为太久没有上课,对于课堂的把握不是很好,不过整个活动幼儿积极性很高,创作的作品也很漂亮。
小百科:鱼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十七
活动区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集体教学活动,更符合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幼儿书面语言的学习,主要包括字学习和阅读学习。传统的观点是不赞成幼儿时期进行识字和阅读教育,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可以对婴幼儿进行有效的识字与阅读教学。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来说,单纯利用字卡,图片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是不够的,因此我制作了“袋鼠找妈妈”教具。
我创编的“袋鼠宝宝找妈妈”的识字游戏,很适合小班幼儿。不仅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发展了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交往能力。
废旧纸盒、袋鼠妈妈的大图片、正面是字背面是小袋鼠的字卡若干、塑料袋、即时贴、针线
1、先将袋鼠妈妈的图片,小袋鼠字卡图片压膜。
2、在袋鼠妈妈肚子上用针线把塑料袋缝上,当作袋鼠的大袋子。
3、把纸盒贴在袋鼠妈妈背上,用纸做的草装饰在盒子上。
应用年龄和地点:适合于2―4岁幼儿使用,可以作为教师活动时的教具,也可以投放在语言区,识字区供幼儿操作。
识字区:幼儿拿着有袋鼠宝宝的字卡,念出来袋鼠宝宝身上的字,再去找袋鼠妈妈。把字卡放进袋鼠妈妈的袋子里。这样袋鼠字宝宝就找到妈妈了。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十八
1、认识、区别黄、绿两种颜色,并能一一对应找到相同的颜色。认识、区别大小。
2、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妈妈和孩子间的亲情。
1、纸版树叶胸饰一份。
2、纸箱一个(内装有各一大一小的黄、绿色树叶)、玩具推车一辆、布一块
3、大小、颜色(黄、绿)不同树叶若干
4、情景表演
(一).通过树叶宝宝找朋友,引发幼儿兴趣,初步认知黄、绿两种颜色以及大小。
1、通过魔术表演的形式,出示装有各一大一小的黄、绿色树叶的纸箱。
- 小朋友,老师呀,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仔细看哦!
(推车出现,揭开布,变出箱子)-想不想知道箱子里有什么呀?(想)
2、请个别幼儿上前到纸箱里摸树叶,并各自说说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树叶(颜色),并通过比较,初步有大小的概念。
(摸树叶的时候,请在座的幼儿用双手蒙住眼睛,待树叶出示后再睁开)-这是什么呀?(树叶)-什么颜色的?(绿色,黄色)-那我们就叫它绿(黄)宝宝。
-都是绿(黄)色的树叶,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大小相同吗?哪个大?哪个小?
-那我们也可以叫他们什么呀?(大宝宝、小宝宝)-他们都是树叶妈妈的孩子,树叶妈妈有黄宝宝、绿宝宝、大宝宝、小宝宝,真开心呀!
(二).树叶妈妈找孩子
1、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瞧,谁来了呀?(树叶妈妈)"秋天到了,天气真好呀,树叶妈妈带着她的树叶宝宝们,到外面来玩了!"(教师扮演树叶妈妈出来走场一次)-"秋天到了,起风了。"树叶妈妈伤心的说:"我是树叶妈妈,风好大,我的树叶宝宝们一片一片地往下掉,都飞走了,我真想他们,谁能帮我找到我的树叶宝宝呢?"(边说边将树叶洒落下来)
-小朋友想了那么多办法,都很聪明!那我们试着帮树叶妈妈把树叶宝宝捡起来,呆会儿,等树叶妈妈来得时候,还给她吧!
3、幼儿动手捡树叶。
(三).幼儿将捡到的树叶到操作台上进行计算排列。
1、对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2、分别请幼儿说说捡到树叶宝宝的数量或是颜色、大小。
3、树叶妈妈出现"我的宝宝在哪里?"
4、幼儿将树叶宝宝还给树叶妈妈。并请幼儿区分颜色还到树叶妈妈的口袋里。并用礼貌用语与树叶妈妈招呼。
在情景化的教学中,能很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计算活动对幼儿来说,比较枯燥,因此在选材上选择了比较情景化的内容。再结合本月的主题"落叶飘飘",让孩子通过树叶这个载体来比较感性的认知颜色,同时也知道秋天树叶由绿变黄的自然特征。在计算活动中还穿插了幼儿讨论的环节,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通过语言的表述来体验亲情。我还将整个计算活动延伸到紧接的体锻活动中,预设了一个"大风与树叶"的体育游戏,通过游戏巩固和加深幼儿对颜色的认知与区别。这次计算活动整合了语言、常识与体育,体现了"二期"课改对整合性课程的要求。
好的方面:1.条理清晰,选材较好。2.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兴趣浓。3.教具准备充分。
不足之处:上课过程中,幼儿兴趣太高,纪律有点乱。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十九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来看。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特定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并通过游戏“找蛋”“还蛋”来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1”和“许多”。
活动准备: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
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二十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1"和"许多"。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一、找蛋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二、还蛋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整个过程的设计以“蛋”为主干线,贯穿整个活动过程,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我的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没能对不积极参与游戏的个别幼儿给予鼓励。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二十一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来看。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特定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并通过游戏“找蛋”“还蛋”来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1”和“许多”。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二十二
沙包若干、带绳的纸篓或者竹筐若干。
一、出示沙包。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沙包”宝宝,和大家一起做游戏。
二、教师向家长和小朋友示范游戏玩法。
1、一名教师将纸篓捆绑在腹部前面,扮作可爱的“袋鼠”,站在“小河”对岸。
2、另一位教师扮作小朋友,手拿“沙包”宝宝,站在河的另一岸指定圈内。
3、小朋友在指定位置将“沙包”宝宝抛入爸爸或者妈妈身上的纸篓内,爸爸或者妈妈尽力用纸楼接住沙包。注意活动过程中,宝宝不能离开圈,爸爸、妈妈可以走动,但不能掉入河中。在规定时间内看谁接的“沙包”宝宝多。
三、游戏进行。
请小朋友和爸爸或者妈妈站到小河两岸,进行游戏。
五、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及其“袋鼠”妈妈贴红花,活动结束。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二十三
1、感知秋天里树叶的变化,知道有的树叶会变黄飘落。
2、根据树叶的外形特征寻找相应的大树。
3、体验用树叶做游戏带来的乐趣,体验大树妈妈与小树叶的亲情。
1、银杏叶、梧桐叶、杨树叶若干。
2、自制大树妈妈:银杏树、梧桐树、杨树各一棵,上面贴有几片树叶。
1、谈话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北风一吹,小树叶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今天树叶宝宝来到了我们这里,想让小朋友帮个忙,好吗?(好)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片树叶,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目的:活动一开始,我直接请幼儿观察小树叶,简洁明了,同时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幼儿观察树叶,了解树叶的不同特征。
师:谁来说说,你手里的小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它像什么?
(幼儿发言)
师:我们看,这个小朋友的树叶是黄色的,它是梧桐叶吗?
师:谁知道它是什么树叶?(银杏叶)
师:拿银杏叶的举起来。
小结: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杨树叶是绿色的,像一颗心;梧桐叶是枯黄的,像小朋友的手;银杏叶是黄的,像扇子。
(目的:幼儿观察的小树叶是自己捡来的,事先有了一些对这三种树叶的了解,能让幼儿有话可讲。在讲述小树叶的特征时,我采用小树叶像什么的方法,激发了幼儿的想象,调动了幼儿讲述的欲望,幼儿积极参与,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了解了杨树叶、梧桐叶、银杏叶这三种树叶的特征。)
3、出示自制的"大树妈妈",幼儿帮助小树叶找"妈妈"。
(1)"小树叶找妈妈"。
幼:会很伤心;会很着急;会哭的……
师:哦,那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幼: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妈妈;送他们回家……
师:好,老师这里有三棵树,她们分别是这些树叶宝宝的妈妈,现在就请小朋友看清自己手里的小树叶,然后帮小树叶去找"妈妈",送到大树"妈妈"的脚下,送树叶宝宝时可以说:"xx树妈妈,这是你的树叶宝宝"。
(幼儿自由帮小树叶找大树"妈妈",将树叶放到相应的大树下面,教师在一旁观察,提醒幼儿边送边说。)
(2)师幼共同检验。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帮小树叶找到妈妈呀?
幼:找到了。
师:那你们是怎么找到的呢?
幼:看大树妈妈身上的叶子找到的。
师:小朋友真聪明,那送小树叶时你说了什么?
幼1:杨树妈妈,这是你的树叶宝宝。
幼
2、梧桐树妈妈,这是你的树叶宝宝。
幼
3、银杏树妈妈,这是你的树叶宝宝。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有没有帮小树叶都找对妈妈。(如果有找错的,请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帮助改正。)
师:小树叶找到妈妈了,真开心啊!它们谢谢小朋友们。
(目的:小班的幼儿天真、可爱,我以游戏的形式,请小朋友送小树叶到大树"妈妈"脚下,激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这不仅是给这三种树叶分类,巩固幼儿对三种树叶的认识,又是激发幼儿的情感,让其体会树与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使幼儿体验到游戏带来的乐趣,及帮助别人的快乐。另外,我要求幼儿送小树叶到大树"妈妈"脚下时,用语言讲述,这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也能给幼儿锻炼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小朋友们知道了,秋天小树叶会变黄从大树妈妈身上落下来,那么有没有什么树到了冬天小树叶还是绿绿的,和大树妈妈在一起的呢?小朋友回去时在外面找找吧。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篇二十四
秋天来了,幼儿园的地上,飘落了许多树叶,户外活动时,孩子们会随手拾起地上的树叶玩一玩。树叶是哪来的呢?原来是离开了大树妈妈,偷偷跑出来“玩”了,后来这些树叶宝宝就找不到妈妈了,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树叶宝宝找妈妈》。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情景化教学,从幼儿的生活环境入手,让孩子在捡树叶、说树叶、送树叶的过程中,获得有关归类的经验,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活动目标:
1、认识区别大小、颜色不同的树叶,并尝试按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
2、能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1、经验准备:已有过按物体颜色分类,按大小分类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师自制的大绿树叶、小绿树叶、大黄树叶、小黄树叶若干。
3、布置背景图(有四棵大树的树林,树上分别有标记,树叶散落在地上。)活动过程:
师:咦!是什么声音啊?(师扮小树叶哭)啊!是树叶宝宝在哭啊!(边说边指着地下的树叶)你们知道树叶宝宝为什么要哭吗?幼:……(树叶宝宝找不到妈妈了)
师:你们看,这里有这么多的树叶宝宝找不到妈妈了,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找妈妈吧,好吗?幼:好。
师:现在请每个小朋友到树林里来捡一片树叶,然后把它捧在手里。幼:(到树林里捡树叶)师:请宝宝们先回座位。
(评析: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一起捡树叶,为下一环节说树叶做准备。)
师:谁来告诉我,你捡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幼:……(绿的,黄的)师:那我们把它叫绿(黄)宝宝。
师:看看这两片树叶宝宝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拿出两片大小不同的绿或黄树叶。)幼:……(大小不一样。)
师:那我们把大的叫大宝宝,小的叫小宝宝吧。
幼:……(大绿宝宝,小绿宝宝,大黄宝宝,小黄宝宝。)
(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跟你边上的好朋友说说你捡的树叶叫什么?幼:(与同伴说说。)
(评析: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从颜色、大小上对树叶进行描述,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总结归纳出有四种不同的树叶宝宝,为下一环节送树叶回家做铺垫。)
师:小树叶离开妈妈很久了,想妈妈了,我们一起把树叶送回家吧。你们看,树林里有四棵树妈妈,那你们能帮树叶宝宝找到妈妈吗?幼:能。
师:那你们送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树叶宝宝和妈妈是不是长得一样的,长得一样的树妈妈才可以送给她。
幼:(送树叶宝宝回家。)
师:小朋友真能干,都帮树叶宝宝找到了妈妈,那到底找对了没有,我们一起来看看。幼:(如有找错的,说出理由,并重新帮它找妈妈。)
师:树叶宝宝都回家自己的家了,大树妈妈说谢谢你们帮我把宝宝送回家。
(评析:送树叶宝宝回家,幼儿活动兴趣高涨,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送的过程中,获得归类的经验。)
教师可以为幼儿多准备一些树叶,在区角活动时,可以把这些树叶也一起送回家。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697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