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犯罪法班会教案范文(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3:11:18
最新犯罪法班会教案范文(12篇)
时间:2023-11-30 13:11:18     小编:FS文字使者

教案的评价标准应该明确,能够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解决。通过阅读教案范文,教师可以了解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犯罪法班会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二、教学过程:

1、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第一组:文字资料:"弱智儿遭虐待死亡"。

图片:"三缺一,凑个手"。

第二组:图文资料"老师打学生耳光"。

图片:地摊"游戏"莫伸向孩子等。

学生分析,老师归纳,说明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造成的身心伤害。

2、学生分组讨论:

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现象?(10分钟)。

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

包括如下内容: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而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如果要制止这些现象,必须通过立法,用法律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三、揭示主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

案例分析:他们竟向同学连捅70多刀。

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凶残?

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

浙江省少管所调查表明,大部分因杀人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看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武侠英雄。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现。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则是做一个有钱人。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

据公安部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绝对值增加,近几年每年查获15万。比1986年增加1倍。

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这方面来说,也必须加强立法,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现在请同学们谈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

(同学发言后,教师归纳。)。

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板书)。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我国现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所以,制定关于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板书)。

(2)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板书)。

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板书)。

此项原则的意义: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救济、恢复已经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板书)。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内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荣誉和肖像等。人格尊严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码权利。宪法规定?quot;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严,就谈不上保护。

第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板书)。

各项保护措施都要适应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有效。

第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简称教育原则。(板书)。

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达到保护的目的。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道理: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必要性。两个具体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四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典型例题。

1、四川省成都市某镇的经济状况不差,但每到开学之际,总会出现学生流失现象。这年秋季开学后,又有6个该上初三的学生没有到学校上课。学校先后出动数十人次给家长及学生本人做动员工作却毫无效果。为孩子们的前途忧心忡忡的学校再三考虑,将这6名学生家长推上被告席,请求法院判令这些家长承担让孩子接受教育的责任,并缴清拖欠的书本费和杂费。

阅读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

(2)为了解决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我国颁布了哪些相关法律?

分析与解答:

为了考察学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这一教学重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设立此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材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迫切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国家给予特殊关注。事实证明也只有法律才能切实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2)为了打击一切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国先后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

2、多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对象的有:

a、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b、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婴儿、幼儿、儿童、少年。

c、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未满18周岁的青年。

d、所有婴儿、幼儿、儿童、少年和未满18周岁的青年。

分析与解答:

未成年人的涵义是要求学生记忆的知识目标之一,设计此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学生对此知识点的正确理解与掌握。

答案:bc。

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分析与解答: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记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案要点:

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这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首先应当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目的和我国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简称教育原则。

习题精选:。

1、选择题:

a、义务教育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保护妇女和儿童合法权益法d、民法通则。

2、组织学生观看我国首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电影《为了明天》,并写出观后感,利用课上时间进行交流或者出一期板报,评出优秀作品。

3、结合本课内容,组织学生到当地法院的少年法庭进行旁听,或者到当地的拘留所、少管所参观,观看违法人员的改造情况,让违法人员讲述他们的违法经历,即所谓的“污点教育”。分析这些违法人员违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自己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犯罪法班会教案篇二

1、知识方面使学生知道有关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律规定,知道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方面使学生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教学方式活动教学法。

先学后教,在学生自学预习的基础上,初步掌握课本观点,获得感性认识;再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深化认识;老师在此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澄清观点,掌握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并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三)教学构思。

1、温故知新回忆身边的侵害和保护各来自哪里?

2、导入新课幻灯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说明:在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同时,青少年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必要条件(外因条件),要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还要未成年人自身的配合(内因条件),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引出讨论的话题:我们青少年如何——幻灯片: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老师:大家慢慢长大,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也多了,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社会是复杂的,很多生活中的小事,不起眼的东西,也可能成为别人侵害你的手段和工具。

老师:身份证,它是我国公民身份的唯一证明,是十分值得重视和保护好的,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就可能会使自己遭到侵害。

幻灯片:看看身份证老师:完成预习练习:课本第93页案例1,李明所受到的侵害就是因为没有好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份证。

这是一类情况,等大家领到身份证以后也许能体会得更深刻一点。还有一类情况是与我们关系十分密切的:

学生表演小品“聊天”。

边看边思考:小品中冯健文同学的“网上交友历程”里,存在哪些问题?

(结合课本第93页案例2,学生总结,老师最后归纳)老师:以后上网交友就要提高警惕,保护自己,以小品中的案例为戒。这里给大家一点建议:

幻灯片:“中学生上网规则”

(1)遵守中学生守则,不到网ba上网服务的营利点上网。

(2)要善于网上学习,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所创造的条件,学习并掌握获取、传递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本领。

(3)不浏览不良信息,一起监督网络、检举不当网站暴力的泛滥。

(4)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不恶意攻击网站。

(5)时刻提高警惕,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不随意约会网友。

(7)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8)要有益身心健康,注意上网时间不能太长,听从家长或指导老师的劝告,不沉溺于虚拟时空。

老师:引起大家尤其是女生们的注意了:女生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往往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实施侵害的对象,所以对于女孩子来说,更应该保持高度警惕。

这里为女生们设计了一份自我保护建议,可是还不完整,仅仅开了个头,请同学们分组讨论1分钟,发挥聪明才智,继续写下去。

同学“开火车”讲出所讨论结果。

幻灯片:

(1)上学、外出结伴而行。

(2)不去偏僻的地方。

(3)……(请女同学齐声朗读)给女生的自我保护建议:

幻灯片:给女生的自我保护建议:

(1)上学、外出结伴而行。

(2)不去偏僻的地方。

(3)不去营业歌舞厅、录像厅、通宵电影院等潜伏不安全因素的地方娱乐。

(4)不与陌生单独会面。

(5)不搭乘陌生人的车辆。

(6)面对侵害,沉着冷静,积极寻求帮助,敢于抵抗,记住罪犯的特征并即时报案。

(7)自尊自爱,不穿着过于暴露的衣物。

(8)不卑不亢,把握好交往的程度。

学生作答。

老师:总结,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让侵害发生,把它拒之门外。如何把侵害拒之门外啊?提高警惕!所以,这是自我保护第一步。

幻灯片:提高警惕提高警惕,是指在侵害发生前,就将其拒之门外,是有遇见防范侵害,而非补救性的。

学生:用智慧!

幻灯片:用智慧保护自己用智慧保护自己,是指在侵害发生的时候,使用得当的方法使自己脱离险境或者将损失降到最低。

老师:引导,用智慧保护自己和提高警惕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作答,老师总结(发生之前与发生的时候)。

分析课本第96页四幅图,“你想到了哪些脱险的好办法?”

1、请同学分析四幅图中,哪些属于自然侵害,哪些属于不法侵害。

2、重点讨论遇到不法侵害的解决方法。

学生讨论,并且发言。

老师:老师将刚刚学生讲的东西作总结,并指出:好好保护自己,必须学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然而从大家刚才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险境中发挥智慧,主要考虑以下问题:

幻灯片:青少年在遭受不法侵害,实行自我保护时,应当注意。

(1)分析双方力量对比,在力量悬殊时应暂时妥协,事后报警(第95页案例2)。

(2)有效利用周围环境。

(3)机智求助他人。

(4)主观心理的调节。

(5)把自身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

(6)避免无谓的激怒对方。

老师:回顾,身边的保护除了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以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是国家立法。引导学生想一想学过的有关法律。

幻灯片: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老师:强调青少年积极学法用法的意义,特别强调《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国家专门为保护青少年而立法的,与大家息息相关,大家要有意识地去学习它们,利用它们保护自己。

学以致用:

自教育部颁发加强中小学生安全保护工作的有关文件以来,市教育局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强调学校应积极预防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青少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作为中学生你遇到下列情形时,应该怎么办?请你分别为下列片段拟一条警示语:

(1)“包吃、包住、包玩,五折优惠!”网吧老板请你上网。

警示语:拒绝不良诱惑,警惕网吧陷阱。

(2)放学路上,遇见红灯,与你同行的同学说:“冲过去!我们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

犯罪法班会教案篇三

1、使每一位同学能预防并纠正不良行为。

2、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一)、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学校因素:从学校方面来看,一些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疏于管理、教育,有的教育方法不当,动辄训斥,造成这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辍学,有的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家庭因素: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也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放任型家庭使未成年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必要的管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溺爱型家庭易使孩子任性娇纵,我行我素;粗暴型家庭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自暴自弃;一些家长自身行为不良,更容易使未成年人从小养成不良品格和行为。

自身因素:从未成年人自身来看,你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在不良因素影响下,容易走上歧途。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1、言语粗鲁,经常谩骂他人,好说谎话,满口脏话;

2、举止轻浮、衣着不整,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强行索物,哥们义气;

3、结交哥们、姐们,过度打扮,衣着暴露;

4、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迷恋网吧;

5、学业:旷课、逃学、成绩忽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

1、预防纠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2,、认真学习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3、树立自尊、自强、自律的意识。

4、增强明辨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5、增强用法维权意识。

6、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结束语:希望同学们能以此为戒,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努力做到:自尊自强、自信自立,遵规守矩,严以律己,真正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最后祝愿每位学生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总之,遇到不法侵犯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巧妙应对,要敢于揭发检举,善于和不法行为作斗争。同学们还要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犯罪法班会教案篇四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以下几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案例:某校学生小明的父母工作都很忙,没时间管他的学习和生活。小明自从在网吧迷上电脑游戏后,变得无心上学。上初中后,经常迟到、早退、旷课,还恶意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学校对他进行了记过处分。小明与在网吧结识的“兄弟”一起勒索几个小学生,公安机关对他实行了拘留3天处罚。但小明不思悔改,还是常与这帮人纠结在一起闹事。一次,在勒索过程中,把一个学生打成重伤,小明被人民法院判处了有期徒刑2年。

(1)小明哪些行为属于违纪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违纪行为:经常迟到、旷课、早退、恶意扰乱课堂教学秩序。

一般违法: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勒索小学生,纠集他人闹事。

犯罪:把一个学生打成重伤。

(2)小明由违纪到违法再到犯罪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可能演化成犯罪。

犯罪法班会教案篇五

1、使每一位同学能预防并纠正不良行为。

2、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学校因素:从学校方面来看,一些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疏于管理、教育,有的教育方法不当,动辄训斥,造成这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辍学,有的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家庭因素: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也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放任型家庭使未成年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必要的管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溺爱型家庭易使孩子任性娇纵,我行我素;粗暴型家庭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自暴自弃;一些家长自身行为不良,更容易使未成年人从小养成不良品格和行为。

自身因素:从未成年人自身来看,你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在不良因素影响下,容易走上歧途。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1、言语粗鲁,经常谩骂他人,好说谎话,满口脏话;

2、举止轻浮、衣着不整,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强行索物,哥们义气;

3、结交哥们、姐们,过度打扮,衣着暴露;

4、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迷恋网吧;

5、学业:旷课、逃学、成绩忽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

1、预防纠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2,、认真学习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3、树立自尊、自强、自律的意识。

4、增强明辨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5、增强用法维权意识。

6、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结束语:希望同学们能以此为戒,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努力做到:自尊自强、自信自立,遵规守矩,严以律己,真正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最后祝愿每位学生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总之,遇到不法侵犯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巧妙应对,要敢于揭发检举,善于和不法行为作斗争。同学们还要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犯罪法班会教案篇六

1.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知道生活中的平安隐患还真不少,有火、电、气方面的、有食品、交通方面的,还有学校生活方面的。由于有的同学的平安意识不强,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贪玩、逞强开玩笑等等原因,这些隐患酿成了许多悲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天有一个班(40多人)的未成年人在意外伤害中丧身,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命是最珍贵的,我们一定要树立平安意识,增强防护能力,使自身健康、平安地生长。所以掌握一些防火、防触电、防煤气泄漏,防学校伤害事故……这样的防护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课前,大家搜集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就让我们用手中的资料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吧。我们分为五个大组,第一组是防火、第二组是防触电、第三组是防煤气泄漏、第四组是防学校伤害、第五组是防其他……同学们根据手中的资料,自由组合,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把讨论的结果写在文明花上,在全班同学中交流。让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合作最好、讨论最快、发言最精彩。

2.同学小组合作,学习防护知识。

犯罪法班会教案篇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资料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公民必须遵循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做人的根本。诚信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对孩子一生的行为准则都是有益的。纵观当今的学校,受社会中不良现象的影响,有许多不诚信的现象在悄悄上演,谎话连篇、言行不一、背信弃义、朝令夕改的事情常常发生。有些学生,意识不到诚信的意义和重要性,因而,需要开设以“诚信”为主要资料的班会课,来矫正孩子的认识和行为。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诚信,什么样的行为是诚信的行为,讲诚信的重要意义以及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辨析本事、组织本事、行为准则确定本事。

3.培养学生诚信的行为习惯,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诚信伴我行。

1.阅读课外书,搜集“诚信”故事。

2.排练小品《诚信摆渡人》。

3.搜集诚信格言,熟读记诵。

(一)诚信意义大追踪。

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诚信”这个词,你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吗?

全班同学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得出解释:

诚信:诚实、守信用。

明白了诚信的意思,谁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诚信:做人要讲究诚信。

诚信:我们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诚信:诚信是我们做人的准则。

诚信:不讲诚信的人是可耻的。

诚信:古今中外,有好多讲诚信的伟人。

设计意图:从“诚信”的意思入手,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词的原本意义,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明白什么才是诚信,为后面的明理导行做下良好的铺垫。

(二)诚信故事大家讲。

主持人甲:诚信,简而言之,就是诚实和守信用。

主持人乙:诚信的故事不胜枚举,请听——。

1.《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的老婆要到街上去,小儿苦恼着,非要跟妈妈一齐去。妈妈对小二说:“乖,你不去街上,等妈妈回来给你杀猪吃。”小儿果然不哭不闹,欢乐地玩耍去了。曾子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后,见曾子正在杀猪,十分生气:“我只可是是哄孩子的,你怎样能当真呢?”曾子说:“我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如果不讲信用,孩子也会将这一点学会的。为了教育好孩子,我们不能食言。”

2.《司马光诚对买马人》。

司马光为了专心致志著书,提议家里人把马卖掉。家里人找好买主,谈好了五十钱的价格。司马光明白后,问家里人:“买主知不明白这是一匹病马?”家里人摇头。司马光告诉家人,必须和买主说实话,家里人不一样意:“哪里有生意人都说实话的?”司马光说:“我们要做诚信的人,必须要告诉买主实情。”

主持人甲: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了千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指名学生畅所欲言。

主持人乙:司马光的诚信故事也感动了我们,你又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伟人的故事有感召力,许多的伟人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将伟人的真实事例娓娓道来,不仅仅让学生明白了诚信的重要,还能够在明理中导行。

(三)诚信小品大家演。

《诚信摆渡人》:一位小伙子学成归来,他身上背着六个行囊,分别是“健康”、“美貌”、“学识”、“金钱”、“权利”和“诚信”。来到一座江边,准备过江。江边仅有一位戴着斗笠的老大爷,坐在一艘小船上。谈好了价格,摆渡人老大爷就载着小伙子向对岸摇去。刚到江心,狂风骤起巨浪滔天,摆渡人对小伙子说:“你的行囊太重了,必须丢掉一件。”小伙子毫不犹豫地把“诚信”丢掉了。小船轻快了不少,小伙子以为能够安然无恙了。谁知摆渡人纵身一跳,进入了江里。小伙子着急了“你不摇船,我怎样过江啊?”摆渡人说:“你连诚信都丢了,你还过江干什么?”不一会儿,摆渡人捞起了“诚信”,还给了小伙子。小伙子从此诚信一生。

主持人甲:两位同学的表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主持人乙:小伙子的“诚信”失而复得,对此,你们有什么对小伙子说的吗?

学生充分发表对自我的看法。

设计意图:小品的表演,活跃了班会课的课堂气氛,在同学们的表演中,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加深了对诚信的认识。学生的畅所欲言,深化了主题。

(四)诚信事例大调查。

主持人甲:诚信,不是一句口号,我们要付诸行动。

主持人乙:遇到以下的情景,你该怎样办?我们来看“诚信大调查”。

1.写作文时,好朋友王涛在偷偷地抄作文选,看到这件事,你会()。

a告诉教师。

b装作没有看见。

c立刻制止王涛的这样行为。

2.放学的路上,你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几张银行卡、一沓现金,你会()。

a留下现金,丢掉钱包和银行卡。

b将所有东西交给学校。

c站在原地,等失主回来。

3.给钢笔装墨水时,一不细心将墨汁溅到了前面同学的白衬衫上,之后,你会()。

a视而不见,赶快收拾好墨水瓶继续写作业。

b对前面同学实话实说,请求原谅。

c和前面同学据理力争,我也不是故意的。

4.周末出去玩,我一不细心将邻居家的小弟弟撞倒了,我会()。

a赶快扶起小弟弟,向他道歉。

b赶快溜之大吉。

c反唇相讥,是小弟弟先撞到我的。

根据供给的事例,让学生说出自我所选的答案,并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设计意图:班队活动的深化主题环节十分重要,它决定着班会活动是否成功。这一环节呈现的四个事例,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该如何做,题后给出了备选的答案。在思想斗争中,学生必须会选择“诚信”的那一项。

(五)诚信格言大比拼。

主持人甲:诚信的格言多如天上的繁星,你采撷到了哪一枚?

主持人乙:下头我们分组汇报你收集到的诚信格言。

学生在小组中练说,指名回答,教师用课件出示格言。

你打算用哪一句作为自我的座右铭,请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设计意图:座右铭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学生用诚信格言作为座右铭,学生必须会在铭记中、在对自我的剖析中,让诚信的作风一向伴随身边。

诚信,是一个恒久弥新的话题。诚信是一种完美的品格,诚信像我们的双眼,离开了它,我们的眼前将是漆黑一片。诚信犹如人们的双脚,离开了它,我们寸步难行。诚信之于我们大家,至关重要,须臾不能离开。这节班会课,我们先从诚信的意义入手,再讲述了古人的诚信故事,之后表演了小品,进行了诚实事例辨析,最终用诚信格言作为自我的座右铭,圆满结束了本次班队活动。在螺旋递进和层层深入中,我们明白了诚信的必要性,就让我们从此刻做起,从今日做起,用诚信作为摆渡船,载着我们一齐驶向人生完美的未来。

犯罪法班会教案篇八

一年级八班全体师生。

教师节主题班会——学会感恩。

1、在庆祝28个教师节之际,使学生知道教师节的来历。

2、介绍古往今来名人尊重教师的故事。

3、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我”想对老师说。(自制教师节心意卡)。

4.促成师生良好情感,使学生懂得感恩。

1.猜一猜。

2.教师节来历。

同学们知道了教师节是每年的九月十日,但是教师节是怎么来的,你们知道吗?

3.感受师爱。

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

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

是谁——把调皮的我们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

是您!老师!

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谁——把幼小的我们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师!

您的保护让我们健康成长。

1.介绍喜欢的一位老师。

(我最喜欢的老师是....老师,我想对你说....)。

2.学唱《我爱米兰》。

刚才同学们介绍的一位位自己喜欢的老师,深深地打动着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也感动了我,老师为培养下一代呕心沥血、默默地奉献着,有一首歌“我爱米兰”,情真意切地把老师比作米兰,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播放:我爱米兰。歌词:老师窗前有一棵米兰,小小的黄花藏在绿叶间。它不是为了争春才开放,默默地把芳香洒满人心田。……老师窗前有一棵米兰,小小的黄花朴素又平凡。它不是为了赞扬才开花,悄悄地用青春把祖国装点。啊,米兰,像我们敬爱的老师,我爱老师就像爱米兰……)。

在古代没有教师节,但是有很多尊师故事却广为流传:

(1)北宋学者杨时尊师好学,一次他和同学去洛阳拜见老师程颐。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来到老师门前,只见老师在打瞌睡,他们不愿打扰,就静静地肃立在门前的雪地里。程颐醒来看到他们,连忙让进厅堂,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这就是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谈谈“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尊敬老师你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交流)。

五、总结词。

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懂得尊敬师长,学会感恩,在二十八届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对所有老师说一句“敬爱的老师,我们感谢你!”

犯罪法班会教案篇九

两卡犯罪是指以银行卡和身份证明为工具进行的犯罪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校组织了一场以“两卡犯罪”为主题的班会。通过参与班会,我深深认识到了两卡犯罪的危害性,并且学到了如何有效防范此类犯罪行为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我对这次班会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首先,在班会上,我们了解到两卡犯罪是如何进行的。通过介绍真实案例,我们了解到犯罪分子通过盗取他人的银行卡和身份证明来实施犯罪行为。他们以冒用他人身份为手段,通过盗取银行卡密码和转账账户等方式非法获取他人财产。这种犯罪行为不仅损害了受害人的权益,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我们深刻认识到,两卡犯罪不仅是针对个人的违法行为,更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一种严重破坏。

其次,班会中我们学到了如何有效防范两卡犯罪。首先,我们要保护好个人的银行卡和身份证明。不轻易将银行卡和身份证明交给陌生人,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其次,我们要妥善保管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和转账密码。密码应该设置复杂,并且定期更换,以免被犯罪分子盗取。此外,我们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不随便泄露个人信息。例如,在互联网上购物或注册账号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

再次,班会中我们学到了如何收集有效证据和报警。如果发现银行卡丢失或发现他人盗取个人财产等情况,我们应该第一时间报警。报警时,我们要提供准确详细的信息,协助警方进行调查取证。同时,我们要及时备份重要文件和存储照片等资料,以备日后调查和追回相关财产时使用。我们要学会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环境,留意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防范。

最后,在班会中我们感受到了班集体的团结和力量。在此次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我们共同提出了问题,并且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汇集了大家的智慧和想法。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通过加强班级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我们将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对抗两卡犯罪,建立一个和谐与安全的校园环境。

总之,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我对于两卡犯罪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学习到了有效的防范方法和技巧。我相信只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就能够预防和遏制两卡犯罪的发生。我将以这次班会为契机,积极宣传班会中所学知识,提醒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关注和防范两卡犯罪,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

犯罪法班会教案篇十

1.经过小视频、图片、故事和诗歌,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明白亲情的无私和伟大,从而懂得感恩父母。

2.经过活动,明白感恩父母的方式,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幻灯片、小便利贴、视频、音乐。

一、观看视频,激趣导入。

二、观看图片,回忆过去。

(播放孩子们小时候的照片)。

三、分享成果,领悟感恩。

师:同学们,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当然就没有我们自我;这些道理都很浅显,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能理所应当地“享受”父母的“服务”,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何为感恩,相信同学们都对此有必须的理解,此刻请同学们分享我们搜集好的感恩故事、感恩诗歌。

四、感恩父母。

思考: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还是有部分学生觉得没意思,我们可否有想过此时的父母在做什么?观看父母的工作图片,让孩子们感受父母工作的辛苦。

1.小组讨论:感恩父母的方式有哪些?师:同学们,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个微笑,一点提高,都是对父母的爱的一种无声的表达方式。

2.播放录制视频:家长对孩子们的寄语。师:听了两位家长对孩子们的寄语,相信我们都已有所感触,有位作家说:父母衰老了,是因为我们长大了。他们额上的皱纹是我们刻的;他们的白发,是我们亲手所染。我们一天一天的长大,而父母却一天一天地衰老。

五、感恩在行动。

师:相信此刻,你肯定有许多话想对你的父母说,请大家把话语写在我们的心形小便利贴上,写好后,好好保存,放学后带回家亲手交给父母。后天(5月12日)就是母亲节了,请在这一天为母亲做一件事。孩子们,懂得感恩的人是欢乐的,愿我们都能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犯罪法班会教案篇十一

识记:

(1)我国指定法律的主要方式。

(2)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特征之一。

(3)法律的含义。

理解:

(1)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表面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重要的特征。

(2)列举实例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的目标。

运用:

对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护法,谈谈个人的体会和认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能正确理解法律等一些较为抽象的。

概念;培养初步的辨证思维能力,能正确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为思想觉悟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3.思想觉悟目标。

(1)认识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2)认识法律与道德有密切关系,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

教学重点。

(1)法律的含义。

(2)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教学难点。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检查。

1.回忆上节课内容。

从几个方面进行。

1)前言讲了什么?

2)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的一是什么?

3)两个概念:国家的治理依法治国。

2.教师强调上节课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强调初二对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要求。

导入新课。

犯罪法班会教案篇十二

第一,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第二,对犯罪人的理解。

第三,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的关系。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犯罪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2.个体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的理论3.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分析。

4.犯罪心理学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案例1.1心理学特征描述。

布鲁塞尔博士对纽约炸弹狂的15点推论心理学特征描述(psychologicalprofile)。

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客观性。

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一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犯罪人地各种行为表现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优点: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资料真实可靠。

是指使用标准化测验量表来测量犯罪心理特点的方法。

4.实验法。

是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以了解心理现象因果关系的方法。

5.案例分析法。

就是选择典型的各类案例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犯罪人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方法。案例1.2玛丽的“圆周假设”

三、非实验性数据因果关系推断的方法。

第二章现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第一节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概况。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1.潜意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2.人格结构学说以及人格发展理论。

3.本能论。

4.焦虑论。

三、弗洛伊德的犯罪观1.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

2.对犯罪行为的防治。

四、阿德勒的犯罪观1.犯罪的原因和动机2.对犯罪的防治。

五、其他学者对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

1.运用潜意识理论分析犯罪人的无意识犯罪动机。

3.运用人格发展理论分析犯罪行为。

4.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来解释犯罪人的心理。

六、精神分析犯罪理论的评价贡献:

第一,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生物学因素在犯罪行为中的巨大作用第二,大大扩展勒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第三,引起我们对犯罪人早期经历的关注局限:

第二节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犯罪行为。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概述。

二、社会学习理论。

1.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3)攻击行为的保持和自我调节机制。

三、其他学者的研究。

四、对行为主义犯罪理论的简评。

第三节道德认知发展与犯罪。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道德两难问题。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模式。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前习俗水平。

第二阶段工具性目的与交换阶段第三阶段人际和谐与遵从阶段。

习俗水平。

第四阶段社会和谐与制度维护阶段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原则阶段。

三、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与犯罪。

四、简单的评价。

第三章犯罪心理的静态分析第一节生物学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生物学因素及其特征。

二、遗传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1.家族史研究2.双生子研究3.染色体研究。

四、神经生物及生物化学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个体的人格倾向与犯罪心理的形成1.需要和动机2.价值观。

二、个体的人格特征与犯罪心理的形成1.性格与犯罪心理2.气质与犯罪心理。

第三节社会环境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第四节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是一个复杂、有机的整体系统。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系统中各因素之间具有层次上的差异。

第四章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模式1.渐进式2.突发式3.机遇式。

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犯罪情境1.侵害对象2.现场条件3.现场气氛。

二、犯罪心理的良性转化1.犯罪心理良性转化的条件2.犯罪心理良性转化的类型。

第五章犯罪动机第一节需要与动机。

一、需要的概述1.需要的概念。

(5)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动机概述1.动机的概念。

第二节犯罪动机及其形成。

3.犯罪动机的功能激发指向维持和调节4.犯罪动机的分类。

5.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

二、犯罪动机的形成。

第三节犯罪动机的转化。

第四节犯罪动机的特殊形式。

一、不明显的犯罪动机1.少年犯2.精神病犯罪人。

二、激情犯罪的动机。

第六章人格与犯罪第一节人格概述。

一、什么是人格1.人格的涵义。

第二节犯罪人格。

一、什么是犯罪人格1.犯罪人格的涵义。

犯罪人格是犯罪人特有的导致其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种严重的反社会人格。

2.犯罪人格的形成。

二、有关犯罪人格的研究。

1.使用人格测验量表对犯罪人格进行描述2.采用访谈法对罪犯犯罪人格的研究。

3.从大量研究中归纳出与犯罪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

三、研究犯罪人格的意义1.理论意义。

第七章不同主体犯罪心理分析第一节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一、女性犯罪的心理基础1.认知特点2.情感和意志特征3.个性特点。

4.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特点5.犯罪处遇上的特点。

三、女性犯罪的心理分析1.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分析2.女性财产犯罪的心理分析。

一、吃亏心理。

二、攀比心理。

三、“补偿”心理。

四、掩盖心理。

五、享受心理。

六、贪婪心理。

七、侥幸心理。

八、随大流心理。

九、冒险心理。

十、蒙混心理。

一、初犯心理分析1.初次犯罪的心理状态2.初次犯罪的动机。

二、累犯心理分析1.累犯的人格特征2.累犯的心理特征。

三、惯犯心理分析1.惯犯的心理特征2.惯犯的行为特征。

第八章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上)。

一、财产犯罪概述1.财产犯罪的概念及类型2.财产犯罪的特征。

二、盗窃犯罪心理1.盗窃犯罪地点的选择2.盗窃犯罪的心理特征。

三、诈骗犯罪心理1.诈骗犯罪的一般特点2.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3.诈骗犯罪中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心理互动。

二、杀人犯罪心理1.杀人犯罪的一般特征2.杀人犯的心理特征。

一、性犯罪概述1.性犯罪的概念及类型2.性犯罪人的一般特点。

4.强奸犯罪中被害人问题的有关研究。

第九章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下)。

一、邪教犯罪概述1.邪教的含义。

2.邪教犯罪的概念与范围3.邪教犯罪的特征。

一、毒品犯罪概述1.毒品的含义。

2.毒品犯罪的概念及类型3.我国毒品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第二节毒品犯罪心理案例:一个吸毒者的心理变化轨迹。

一、计算机犯罪概述1.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及类型。

4.计算机犯罪人的人格特征。

第十章过失犯罪心理第一节过失犯罪心理概述。

第二节引起过失犯罪的客观诱因。

一、情境因素1.自然方面的意外情境2.社会方面的意外情境。

二、舆论因素。

三、工具因素1.使用熟练工具2.使用陈旧工具3.使用高科技工具。

第三节过失犯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二、过失犯罪人的心理特征1.过失犯罪人的认知特征(1)认识上存在错觉。

三、过失犯罪人的不良行为习惯1.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2.技术操作中的不良习惯。

案例:锅炉工忘关气阀,致人烫死案。

第一节概述。

一、什么是群体。

是指这样一些人,他们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使有效地相互作用在持续性、广泛性和融洽性上达到密切地程度,并自身形成一个内部准则,知道价值地实现。

二、群体的分类1.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2.大群体和小群体。

四、群体犯罪的概念和类型。

一、群体归属感。

二、从众。

三、服从。

四、去个性化。

五、模仿和感染。

六、群体无意识理论。

二、团伙犯罪1.团伙犯罪的概念。

2.团伙犯罪群体形成的心理原因3.团伙犯罪中角色心理分析。

三、有组织犯罪。

四、集群犯罪1.集群犯罪的概念2.集群犯罪的特点自发性狂热非常规短暂。

3.集群犯罪的过程。

第一节概述。

二、变态心理的形成原因1.变态心理的生物基础。

2.心理因素在变态心理产生中的作用3.心理变态的社会文化根源。

第二节人格障碍与犯罪行为。

一、人格障碍概述1.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结构某些成分过分或畸形发展无自知之明相对稳定,顽固。

三、人格障碍犯罪人的法律责任能力。

第三节性变态与犯罪行为。

一、性变态概述1.性变态的概念2.性变态与人格障碍3.性变态与性犯罪。

二、性变态与犯罪1.性变态者违法犯罪的特点2.性变态类型与犯罪。

三、性变态犯罪人的法律责任能力。

第四节精神病与犯罪行为。

(5)脑外伤精神病与犯罪行为。

三、精神病人的法律责任能力。

第一节概述。

测谎仪“polygraph”——多道生理心理描记仪。

3.现代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出现与发展4.当今心理测试仪的前沿研究。

二、常见的犯罪心理测试方法相关/不相关问题测试法(r/ir)控制问题测试法(cqt)紧张峰测试法(pot)犯罪情景测试法(gkt)。

第十四章罪犯心理矫治。

第一节概述。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内涵及其在改造中的作用1.什么是罪犯心理矫治。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操作体系。

三、罪犯心理矫治的组织实施。

第二节罪犯心理评估技术。

一、什么是罪犯心理评估。

是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是评估者根据心理测验的结果,加上调查、观察多得到的多方面的资料,对被评估的罪犯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特征做出有意义的解释和科学的价值判断过程。

三、心理测验的实施方法1.准备2.施测3.收尾。

四、罪犯心理评估报告的一般格式案例:关于罪犯李威的心理评估报告。

第三节罪犯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

一、什么是罪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1.罪犯心理咨询2.罪犯心理治疗。

三、罪犯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和技术1.精神分析疗法。

案例:精神分析疗法在罪犯心理矫治中的应用2.行为疗法3.理性情绪疗法。

三、罪犯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与方法1.通过评估确定干预对象。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69835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