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的论文(优秀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3:49:13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的论文(优秀18篇)
时间:2023-11-30 13:49:13     小编:紫衣梦

总结是一种对自己的负责和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分享和帮助。如何写好一篇议论文是许多人感兴趣的问题,下面给出几点参考意见。下面是一些关于提升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的论文篇一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人们生活由此发生巨大改变,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一方面政府的信息管理系统会受到互联网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攻击行为的影响,进而使得正常运营无法进行。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会在互联网上进行非法信息的传播,甚至会对一些非法的站点进行访问,这样互联网秩序就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此外,内部网络会出现滥用资源的情况,进而严重泄漏某些信息,这些会严重影响部门的运行。所以网络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利和弊是同时存在的。这个度需要我们进行合理的把握,对于计算机网络应当进行合理的运用。我们应当明确的是,计算机网络在开放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将一定风险带给人们,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而这也是人们非常关注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原因。

计算机的特性包括共享性和开放性,用户从中获得了极大的便利,其中不仅包括快捷的服务,也包括一定的安全问题。我国在开展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网络信息发布作为管理重点,这样能够使计算机免遭各种攻击。很多实践表明,安全隐患存在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实际当中安全问题由两种类型构成,分别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可用性和完整性,和针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工作的各种特性。

(一)信息安全监测。

信息安全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有效开展这项工作能够收获良好的'效果。通过新安全监测能够将网络系统的脆弱性和网络信息资源开放性之间的矛盾冲突消除,同时,这项工作中还能够使网络信息安全相关人员将网络安全隐患源头更快的发掘,进而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关键数据的及时恢复就能够很快实现[1]。

(二)信息访问控制问题。

信息访问控制问题是整个计算机的核心和基础,实际当中通常会对信息资源使用方和信息资源拥有方的网络通信访问进行控制,也就是说资源信息的发布与个人信息进行合理的存储是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系统最重要的一点[2]。

二、计算机网络管理存在安全问题的原因。

(一)缺乏完善的网络管理体系。

实际当中很多因素都会对网络管理性能造成影响,其中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是最主要的原因,他需要具有非常完善的分布结构。集中行使的网络体系通常具有比较简单的管理模式,这样对于网络信息的管理以及相关数据的统计是非常不利的。反过来,非集中的网络管理体系通常具有非常强的分散性,其中不利于高级管理工作的执行和开展是存在的主要缺点,这样管理工作也无法正常进行。网络工作人员应确保网络的安全性,急需的解决的问题就是网络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如果要进一步推动网络管理安全水平和管理平台收集信息速度的提升,就必须不断完善网络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执行网络管理技术[3]。

(二)网络管理技术的配置落后。

在网络管理中,需要管理人员一直更新资源、更新设备、创新技术。现代网络管理中,应当及时淘汰一些比较落后的配置设施。网络管理的核心就是网络配置管理,要想推动网络配置的提升,就必须要进行管理技术的更换,也就是应当确保设备的技术性和先进性符合要求,这样才能够实现配置的提升,提升网络管理水平。实际当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就是确保企业资源信息库的安全,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和实现网络资源的所有功能[4]。

(三)网络管理排除障碍的技术落后。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人们从中获得的好处越来越多,但是网络管理技术应用企业却一直面对网络故障这一问题。很多网络个管理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无法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管理企业只有通过及时的发现和排除这些问题,才能够保障安全稳定的网络运行。所以必须加强网络管理排除障碍的技术,一旦网络软件停滞,那么正常工作处理就无法正常进行,及时有效的额沟通解决也就无法实现,进而会对网络工作进度造成一定影响,企业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所以为了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推动网络管理技术能力的提升[5]。

(一)合理配置防火墙。

防火墙的存在能够起到隔离作用,它能够有效的防护和控制网络内容信息与外部之间的交流。实际当中还可以通过安全防范手段检测网络之间相互传播的信息,同时进行相关安全及审查制约点的供应,然后对是否可以互通进行分析,这样在受到一些非正式授权的信号威胁时网络信息才不会受到影响。配置防火墙是计算机网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另外还应当合理监控网络通讯执行访问尺度,对计算机网络控制进行强化,只有在访问人数以及计算机数据处理明确后才能够进入到网络系统中,阻拦那些不被允许的人或者是非法分子,另外及时阻拦数据能够避免*客等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破坏。防火墙本质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网络安全机制,在实际当中已经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6]。

(二)安全认证手段。

数字信封技术能够有效保障信息的保密性,保证信息完整性主要是依靠hash函数实现的。通过一些列的数字时间实现信息的有效性。实际当中非常关键的技术还包括数字签名技术,为了认证每个人的身份,我们还可以运用的技术还有ca认证技术[7]。

结语: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计算机网络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但是在计算机网络运行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和阻碍,保障计算机安全已经成为经济活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在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过程中,应当认真分析计算机网络运行中产生安全问题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源头并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保障计算机网络的有序运行。本文对计算机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本文还存在一定局限,希望行业人员能够加强认识,强化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为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2]王伟.关于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的几点思考[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4:39.

[7]王昉.关于科技创新共享平台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95.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的论文篇二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重组、优化,将政府服务从人工服务转变为电子服务,以形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提高政府事务处理效率,以便为社会、为人民全方位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电子政务信息包括多个机构模块,主要有门户网站、主站点、网络平台、办公系统、信息管理系统、邮件管理系统等。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中包括有关政府的信息和国家机密的核心,所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非常重要。然而网络环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环境,存在着不确定的网络安全风险,电子政务网络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攻击,极有可能会为政府的数据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所以分析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系统建设非常重要。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的论文篇三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受到很多因素的威胁,为了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

(一)隐藏ip地址。要想攻击计算机系统,**就必须获取ip地址,然后可采用攻击手段进行攻击,**主要通过网络探测技术获取用户ip地址。为了防止受到**的攻击,可采用代理服务器对ip地址进行隐藏,在这种情况下,**并不能够获取真实ip地址,他们所获取的地址为代理服务器ip地址,有利于确保计算机运行的安全性,使用户ip地址有效隐藏。

(二)做好信息加密保护工作。网络加密有多种方法,其中包括链路加密、端点加密、节点加密。链路加密可确保节点间链路信息的安全性;端点加密有利于保护系统内数据,确保源端用户至目的端用户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节点加密可保护传输链路,对目的节点、源节点两者间的传输进行保护。在实际加密设置操作中,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加密方式进行选择,确保信息安全。

(三)提高网络系统设计的可靠性。为了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可靠,就必须全面分析网络系统,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就局域网而言,以太网所有节点可对局域网内两个节点通讯数据进行截取,为了获得以太网数据包,仅仅只需监听任一节点,并对数据包进行分析,便可获取关键信息。

(四)鉴别用户身份。用户进至系统前,网络管理者要鉴别用户身份,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内。针对合法网络用户,网络管理者要给予登记,并明确用户资源访问权限,提醒用户在登陆系统时,设置难度系数较高的密码。

(五)防火墙设置。网络防火墙技术属于互联网设备,可对网络内部环境进行保护,防止非法访问的情况发生。防火墙技术可以有效检查传输数据的安全性,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监督,明确网络通信是否通过许可。根据使用技术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过滤型、地址转换型、代理型、监测型等几种类型。代理型防火墙处于客户端、服务器两者间,可阻挡两者数据流,及时发现非法入侵现象,如果客户端需对服务器数据进行获取,则需将请求发送至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可索取数据,并通过客户端,将数据传输给用户,防止网络数据受到外界侵袭。监测型防火墙可主动、实时监测不同层数据,能够对外部网络攻击情况进行检查,同时也可防范内部攻击,可有效提高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3结语。

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使人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网络攻击会导致企业出现巨大经济损失,也会致使用户信息被泄露。

参考文献: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的论文篇四

完善的安全服务设施可以为电子政务网络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实现网络安全以及保证带着你政务网络高效、安全运行的基本条件。电子政务网络基础安全设施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1.1完善网站访问身份验证机制。

网站能否满足用户的访问需求需要经过系统安全措施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收,只有身份验证通过才能进行访问,如果用户身份没有得到验证,则此时的系统防火墙变化发挥作用,识别假的用户信息并不予服务,所以用户身份验证是电子政务基础安全策略的一个关键问题。

2.1.2加强网络设备管理。

网络设备的有效管理对网络安全有着重要影响,而建立一个比较容易管理的、可操作性强的网络首先要加强网络设备管理,有必要时赋予部分网络设备一些可信的识别码,以便对网络设备的访问权限和访问位置进行管控。

2.1.3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安全是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核心问题,所以要保证信息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以便用户可以从系统上获取可信度高的、未被修改的信息数据。

2.2充分利用安全技术保证平台安全。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除了加强基础安全服务设施建设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当前的安全技术和安全产品以进一步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例如网络攻击检测技术、漏洞检测技术、通讯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等,各种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可以有效防御网络攻击、控制用户权限、预防信息泄露或者被破坏,可以为电子政务网络创建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

2.2.1数据交换安全性。

电子政务网络系统的日常工作中需要进行网络数据交换,不论是外网数据交换、专网数据交换还是内网数据交换都非常频繁,而数据传输与交换也是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环节,所以需要采用有效技术措施来保证网络数据交换的安全性,例如采用物理隔离网闸实现不同安全级别网络之间的安全隔离,以保证网络数据的安全交换。

2.2.2网络域访问控制。

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不仅要对系统内部设备进行访问权限控制,同时也要对远程接入设备进行限制,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确保网络的安全性。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vlan技术对网络范围进行顾虑,进而实现对网络域访问的控制。

2.2.3通讯加密。

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中包括大量保密性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加强网络环境安全防范的同时还需要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例如利用ipsec、api等技术来实现重要数据的安全通讯。

2.2.4防御网络病毒。

网络病毒是导致网络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因此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防范更需要作用病毒防御工作,采用防病毒软件对整个网络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控,所采用的防病毒软件要与网络环境设计相兼容,并具备自动升级能力,以灵活应对病毒的变异。

3结论。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不断完善,目前正向层级化、宽带化方向发展,极大的提高了事务处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网络系统安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对于电子政务网络系统来讲,更需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通过分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确保系统安全性,以保证国家安全,保证人们利益。

参考文献:。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的论文篇五

摘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所指的网络系统软件、硬件与系统内数据得到有效保护,不受到外界恶意因素的干扰,防止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遭到泄露、更改与破坏,确保系统能够正常、有效、可靠运行。目前,计算机的应用非常普及,该技术的引入改变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网络上包含的资源非常丰富,有利于人们及时获取所需资源,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便捷。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网络也具有安全风险,在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要防止计算机网络受到外界侵袭。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非常广泛,人们的生活、工作对计算机网络均有着较高的依赖性,不过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受到很多因素的威胁,例如部分**利用网络漏洞攻击计算机网络,非法获取用户的数据信息。部分**甚至还设置了病毒程序,恶意修改用户数据,致使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

1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为逻辑安全,所指的就是在网络环境内,数据信息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其二为物理安全,所指的就是防止人为破坏、丢失而运行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对计算机运行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非常多,包括人为因素与偶然因素,具体内容如下:

(一)病毒。

计算机病毒会破坏计算机程序,对计算机使用具有很大影响,且病毒程序能够自我复制,具备寄生性、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触发性等特征。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较多,可通过复制、传送数据包等途径传播,在计算机使用期间,计算机病毒可通过闪存盘、移动硬盘、光盘、网络等途径传播。

(二)计算机系统漏洞。

在操作系统编程期间,程序员可能会发生操作失误现象,导致系统出现漏洞。实际上,要想完全避免漏洞的难度非常大,任何操作系统都存在一定漏洞。**可利用计算机系统内存在的漏洞攻击计算机,这对计算机运行的安全性构成了很大威胁,可使计算机网络被破坏,引发严重后果。

(三)**攻击。

**攻击手段包括两种,分别为破坏性攻击、非破坏性攻击,严重威胁着计算机运行安全性。非破坏性攻击仅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操作系统,无法获取系统内的数据信息,通常使用拒绝服务、信息炸弹的攻击手段。

(四)网络管理者缺乏安全管理意识。

现阶段,网络架构复杂程度较高,部分网络用户对网络安全运行情况并不关注,他们更加重视网络服务。除此之外,在网络运行管理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网络管理者缺乏安全管理意识,设置的登陆密码比较简单,且缺乏安全配置,极易被**攻击。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的论文篇六

广播电视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与网络相结合已成为必然。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广播电视舆论方式也越来越多,为广播电视的.发展拓展了空间,然而网络作为一般双刃剑,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其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于广播电视而言,其计算机网络安全要求非常高,一旦计算机网络出现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同时还会错误的引导人们的舆论,进而不利于我国社会的稳定。面对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我国广播电视在与计算机网络结合发展的道路上,不仅要善于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推动广播电视的更好发展,同时还要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工作,加大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进而确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安全。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的论文篇七

[摘要]随着电子政务系统的广泛应用,电子档案管理也遇到了各种新的挑战。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当前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从电子档案的文件归档、安全保障、整合共享、档案移交、以及全程管理和前端控制之间的矛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电子政务系统中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几点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的论文篇八

网络环境为一个开放的状态,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外界干扰,进而会发生安全事故。建立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对保证信息网络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安全系统应具有完整性、保密性以及不可否认性特点,即保证信息来源、去向以及内容的准确性,并且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发生泄露或者扩散等情况。另外,不可否认性即确定消息发送以及接收者无法否认自己操作行为。为有效防御网络系统应用过程中遇到的攻击行为,需要重点做好防火墙、漏洞扫描、防病毒以及入侵检测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网络设备以及线路自身的可靠性[1]。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各项安全设备进行统筹分析,构建一个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性。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的论文篇九

[摘要]目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与经济的迅速腾飞,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融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

数据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数字编程、语言功能的提升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有鉴于此,房屋档案管理系统将进一步开发与完善,以跟上时代潮流。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的论文篇十

计量管理系统的运行计量管理系统的运行分为四个部分:主服务器对操作员端的管理、主服务器对单位a内用户的管理、主服务器对子服务器的管理、子服务器对bi内用户的管理。其运行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主服务器对操作员端的管理体现在流程控制0上,当任务下发至计量室,通过操作员软件,可以接收装备,更新装备状态;当计量完成后,软件将反馈任务完成情况。另外,专业计量室的设备、人员出现变动时,可通过操作员软件向主服务器发送请求,更新主服务器数据库。主服务器和单位a内用户属于同一局域网,通过网络可以实现主服务器对a内用户的直接管理,同时用户可以直接向主服务器提交送检申请和设备状态查询请求,主服务器接收到用户请求后,调用数据库信息,将结果反馈给用户。主服务器与子服务器是网络物理隔离的,单位a与单位bi通过公共网络传递数据。在单位a与bi中分别设置接口计算机,服务器与接口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过光盘传递,接口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过公共网络传递,各子服务器相互独立。单位bi拥有独立的局域网运行体系,各子服务器可以对其对应bi内用户进行直接管理,用户也可以向子服务器提交送检申请和信息查询请求,子服务器调用子数据库数据,将结果反馈给提交申请的用户。综上,本文计量管理系统分三级进行管理。主服务器对单位a内用户及计量中心操作员进行直接管理;子服务器对单位bi内用户进行管理;计量中心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对各基层计量机构的直接管理及其对应bi内用户间接管理。软件系统数据运行和实现本文计量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软件界面的开发,二是对数据库软件的开发。软件系统层次图如图2所示,软件界面为表现层,数据库为数据逻辑层和数据层。

软件系统数据运行方式如下:当工作人员进行软件界面操作时,系统软件通过软件界面接口,调用数据库语言,经过数据逻辑分析、处理,对服务器数据库进行数据访问,结果数据再返回到软件界面,并显示出来。数据库应定时备份,防止出现数据库损坏导致的数据丢失。数据库和备份应分区存储,并设计数据恢复功能,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与数据库的稳健性。由于java编程工具使用简便,面向对象特性高,支持组件技术多,跨平台特性好,本系统软件操作界面拟采用java进行编程;mysql数据库是一种开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响应速度快,多线程支持度高,多用户支持性能好,系统的安全性和健壮性高,并且有大量的软件资源可以使用,本系统数据库软件拟采用mysql编制。213系统软件运行流程本文计量管理系统软件运行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系统软件的运行分为:数据库对计量申请的处理、对信息查询请求的处理、对信息更新请求的处理。当系统软件接受请求后,根据请求类型识别请求种类。当请求为计量申请时,根据计量能力分为计量技术机构(包括计量中心和基层计量技术机构)计量与外送计量,计量完成后信息发送至数据库,并在软件界面上显示;当为查询请求时,根据查询条件在数据库中筛选信息,将结果在软件界面上显示;当为更新请求时,将更新数据发送至数据库,将更新后的结果在软件界面上显示。

关键技术与实现途径。

(1)计量管理系统的分级管理基层计量技术机构位置分散,设备数量大,与计量中心处于网络物理隔离的状态。本文设计了分级管理模式,在基层计量技术机构设置子服务器,对其所属用户进行管理。而计量中心通过管理基层计量技术机构,从而实现对基层用户的间接管理。

(2)物理隔离网络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传递计量中心与基层计量技术机构之间的网路是物理隔离的,无法直接进行信息交互和信息传递。本文利用公共网络,在每个单位加设一台接口计算机,利用该计算机刻录光盘,实现主服务器与子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互和信息传递。

(3)软件的分级设计本文计量管理系统采用了四个级别软件的设计思路。这四个级别软件为:主服务器软件、操作员软件、子服务器软件、用户软件。这四种软件分别对应了计量中心主服务器、计量中心专业计量室、基层计量技术机构、用户。以上软件设计合理,满足各单位的需求。

(4)数据库安全设计本系统对不同用户设置了不同的权限。主服务器管理员对数据库操作拥有最高权限,其他人员对数据库操作部分受限。防止了无关人员对数据库有意或无意的破坏。数据库备份采用分区存储方式,定期对数据库备份,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容错性。另外增设防火墙,防止数据库受到病毒入侵。

本计量管理系统解决了多重物理隔离网络间的数据交互与数据传递。本系统符合计量系统实际需求,自动化程度高、自动报警功能、提醒设备送检;实现了计量中心对计量体系设备管理、人员信息管理、资料管理以及计量流程的控制;便于计量信息统计与分析,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的论文篇十一

开发一步方便信息的查找档案信息资源的迅速增长和社会利用率的频繁变化给档案信息系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准确、全面、系统地将档案储存与利用,使资源有效浓缩储存,提供查找运用是现代化档案管理系统的特点,而传统运用中,档案工作者面对众多档案信息,完全依靠手工。

因此,在今后的档案资源加工中,应尽可能地利用现代技术,弥补手工操作的不足,注重房屋管理系统的现代化开发。

通过对档案资源的深入加工,有利于传递和查找数据浩大的信息,有利于使内容繁琐的档案信息资源简洁、明了。

如此,可以缩小技术应用,通过对数字资源的加工,提高档案存储的密度,缩小档案体积,规避某些小型化、密集化、规格化的复制品,进、传递与利用。

1、房屋管理系统构建的发展状态。

房屋管理的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年前很多地方和单位都已经定制了各自的档案馆信息化的具体时间表,有些地方业甚至早就进入了实习使用阶段。

然而由于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意义、重要性当时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外加房屋档案管理工作相对于物流、房产交易等相对滞后,导致很大一部分商业房产只把其放在一个浅显的层次。

近来,房屋档案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愈多公司的使用下获得了更大的重视。

如今伴随业务数据的'挖掘和需求,一套安全可行的网络应用系统初见规模。

2、房屋管理系统构建的形势分析。

房产档案信息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档案原件的管理、档案的扫描和档案文件的管理。

其中档案数据的管理则是由档案原件、档案扫描件和档案数据构成。

档案管理系统是一种特殊的媒介,其通过查询、统计、管理、记录进行部门业务的接口,利用数据库发展录入、存放、查询以及管理信息源。

而其中的录入、查询、统计与注销则是管理模块的最基本部分。

档案原件具有不可替代性,包括长期保存、编排方便、快速查找和防止篡改等特点。

扫面原件与相互监督有利于防止内容的篡改,为用户与工作人员减轻负担。

同时数据资源的明确,编排工具的效率化,规避了原件的磨损,软件的自动跟踪则提高了工作效率,把库房管理简单化。

档案扫描通过存储图片给用户带来了方便,简单的鼠标点击就代替了过去长时间的等待。

扫描层次的管理,运用扫描编程与高速扫面议解决了曾经浩如烟海的档案处理。

当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员管理工作也不可忽视,在今后的工作中,系统对档案录入、扫描、接收、注销、保存等所有业务活动,都要明确记录,认真考核。

3、房屋管理系统构建的现代化意义。

房产档案管理系统通过对房屋档案进行数字技术处理,建立了档案图书库,数字信息化档案卷内目录信息,实现房屋档案的计算管理和应用。

该系统给档案接收、管理和利用提供了平台,使服务更加人性化,给编辑者和使用者带来了便利。

3.1运用带来多层次功能。

开设了及档案接收、查询、上架、扫描、库房管理、索引打印、档案录入、修改、档案借阅等多方面为一体的功能,设置了房屋预警系统,通过产权登记,产权登记促进决策的进行,建立了基本信息库与档案管理系统,同时以扫描为切入点,进行了图片报表化,实现了档案的电子系统的监测。

在房产档案管理中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实现房产档案的现代化,强化了房产档案开发利用工作。

应用计算机技术把房产档案的静态信息动态转化,不断收集各种房产档案信息,从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开发利用工作。

3.2运用拓展新技术。

通过二维码技术,使扫描粘贴一体化,方便了档案的调节、入库的选择。

采用计算机模拟电子库房,通过对库房整理,使档案位置清晰,便于精确定位,把编号与位置号码对应,有效地避免了档案移库,同时也节省了库房的空间。

把涉及的操作进行日志式的整理,完备操作系统,保留操作痕迹,保障操作的安全性。

通过数字和图像扫描把档案存储在数字服务器上,减小翻阅纸张的不便,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业务的相互交流与沟通。

利用先进技术把图片压缩,一方面保护图片质量,另一方面大大的节约了图片的存储空间。

4、房屋管理系统的未来开发方向。

4.1扩展档案规划范围。

全面推进档案规划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项关乎技术应用、信息整合的多方面相互配合的系统工程。

档案管理应该详尽记录。

换句话说,原有的归档范围既不能涵盖其全貌,也不能用户有全面确的了解。

所以,当前应根据社会多样需求的特点,补充、扩大档案归案范围。

通过这些档案材料真实反映其个性化发展特征,更好地服务社会。

4.2发挥创新潜能。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档案材料不仅要关注过去,而且要善于发现、详尽记录可能发展的潜能,特别要重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商档案可以尽可能提供了心理健康资料,形成了更多关于情商方面的文字材料。

笔者认为,应该注意收集和整理,形成能准确反映多方资料的文字档案,为社会提供多方面认识世界的窗口。

结语。

房产档案现代化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我们应多层次、全方位的规划与完善。

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功能得到加强,传输方式越来越灵活、便捷,为其在房产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和普及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们要进一步优化资源,开发房产管理,力求给用户带来方便,促进资源共享,追求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翠萍.充分利用学校档案信息资源[n].贵州政协报,2000,20(1):4.

[2]杨利平.学校档案要为德育工作服务[n].中国档案报,2001,18(2):3.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的论文篇十二

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信息产业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特别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软件产业更是得到长足发展,从国内外软件产业的发展情况来考量,针对软件系统的开发均将局部问题作为着重点,当前市场上,对开发管理整体解决的产品还较少,因此,针对软件开发管理系统来讲,应从多元化角度予以设计。

关键词: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设计。

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种软件的实际需求及所存在复杂程度不断提升,然而一些软件在可靠性方面也随之显现,导致原来的开发设计,对当前人们的现实需求,不能给与较好的满足。针对软件开发管理的最终目的来讲,实质为促使润健能够依据原来计划相应进度、成本及质量顺利运行及完善。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提升,在软件开发进程中管理学细想也开始慢慢渗入,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联系越来越密切的状况,人们自身的当前需求也就是在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主要需求。

1多元化需求下的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

1.1国外技术研究现状。

国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研发起步较早,种类较多且产品线也比较长,然而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多为注重局部问题的解决,现就ibmrational系列产品为例进行探析,该产品生产公司为ibm,在当前相关软件当中,算为一款在整体上较为完整的产品,可将其划分为五部分,即:其一,需求分析。从本质上来讲,其为一种对文档进行管理的工具,主要为uml建模给与相应支持;其二,设计与构建。从实质上来讲,其为uml建模的工具;其三,软件质量保证。其用处为实施代码分析,并应用在产品测试中;其四,软件配置管理。主要用于配置管理及工单的实现;其五为项目及过程管理,主要用于项目管理及过程管理。另外,除此产品之外,还有borlandstarteam及sablime系列产品等。对上述产品综合分析可知,如果软件产品在具体的集成度方面存在较高状况,则其覆盖面与之成正比关联,但是,从软件开发管理框架角度来考量,其仅仅对其中的局部问题及环节予以涉及,在各个产品之间始终处于独立状态,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结合,项目则在软件开发及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开发管理方面则很少进行设计,这些产品仅能在一些较大规模企业中得到运用,虽然功能严谨,但是在灵活性方面则相对缺乏,国内一些企业运用上述产品,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至此,诸多软件产品在国内很难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1.2国内技术研究现状。

随着近些年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软件企业在具体的软件开发管理领域进行了更为深入、全面的研究及探索,代表企业有北大青鸟及背景视锐达等,相比与国外企业,国内企业对配置管理方面作为研究出发点,但是在设计软件开发管理方面的内容则比较有限,实质上以多元化软件开发相应管理系统在国内仍然处于一定空白状态,现就jbrm需求管理系统予以考究,此产品顾名思义与需求管理相关,主要作用为,对辅助于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可实施五部分划分,即:其一,需求信息管理。主要运用文件夹等方式,能够为用户验证和查找提供更多便捷;其二,需求动态管理。通过对软件需求实施动态查询,为管理人员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及软件开发人员就项目进度进行掌握等提供便利;其三,需求变更管理。通过对项目范围扩展进行控制,以按需分配的形式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并对准确文档予以提供;其四,需求追踪。其方式主要有逆向或正向,通过控制需求,以此达更好利用需求之目的。针对软件开发管理,不管管理方式还是相应管理对象,其与国外同种类型的辅助工具相比较,在本质上并没有较大差距,但是从辅助的效果来考量,均存在比较明显的局限性。

2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具体内容及技术路线分析。

2.1管理系统具体内容。

该系统在覆盖面较广,其中主要对软件管理涉及较多,通过结合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并有效运用项目管理相应辅助作用,以此,实现企业开发管理目的,在软件开发当中,对其过程进行优化,研发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软件,从而为实现企业规模化生产,在技术方法提供更好支撑。针对该管理系统,其功能模块为三部分,除了在项目管理功能模块当中,其所涵盖的项目管理及配置管理外,还有软件功能自动化模块当中,其所包含的测试自动化、需求管理及设计管理,除上述内容之外,还有在企业管理功能模块当中所涵盖的过程管理、合同管理及客户管理,这些功能模块相比于企业管理软件、项目管理工具及独立运行的系统辅助工具,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当中针对软件开发管理所应该具备的相应特点给与和充分考虑,其将企业管理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有机结合项目管理功能,并充分运用软件工程所具有的辅助功能,提供一种具备系统化和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2.2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研究的技术路线。

该系统以六大技术路线应用状况下予以完成,第一,以soa技术为基础,由于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在具体的规模及功能上均得到有效扩展,因此,针对软件的应用来讲,其也应具备相应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soa能够实现分解系统的作用,重新编排服务,针对系统所遇到的灵活性及可扩展性方面的问题能够给与有效解决。针对运用soa架构来讲,其将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其中,针对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相应伸缩性及实用性,利用服务的定制及装配予以完成,对软件企业实际需求予以充分满足。第二,webservices为基础,采用soa予以辅助,兼容不同类型系统,实现soa架构构建;因此,在实际应用在中,能够将系统间数据进行转换,并能实施数据解析;第三,以rui技术为基础,其主要以浏览器为基础所设计的一款富用户界面,就其外观来讲,形同于应用程序界面,然而却能够实现系统在服务功能方面的增强作用;第四,以j2ee标准为基础,运用该标准对系统的分布式结构进行设计,在对系统软件在独立性方面得到保证的状况下,对系统基础软件部署相应灵活性给与增强,不仅能够将软件研发及系统维护方面的成本给与有效降低,还可达到系统质量不断提升的效果。第五,以数据库为基础,系统平台需要将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此外,还需要管理在系统开发当中所产生的大量数据,有效的数据能够实现系统研发成本降低的效果,因此,为了促进性价比的最大提升,可在研发当中运用大数据,以此针对软件开发管理当中相应需求给与适应。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的论文篇十三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管理水平逐渐提高,已步入到崭新的发展阶段。由于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固有模式的束缚,事业档案管理工作各方面的问题日益突显。面对这种情况,发展电子政务,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已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主流,也是一种必然趋势。以此,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在新时代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事业单位的发展。首先事业单位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事业单位是我国信息管理的重要机构,但在日常工作中,领导者忽视了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明确岗位职责,并落到实处。其次,缺乏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办公设备,降低档案信息数据的错误率,提高工作效率。但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为了减少办公设备方面的成本支出,没有定期更换硬件设备,办公设备落后,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档案管理的客观要求,无法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自身的作用。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不注重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也没有优化利用已有的档案信息资源。最后,事业单位不具备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已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不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专业化的技能,档案管理不规范,经常出现各种问题。事业单位也没有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档案管理水平极其低下。此外,档案信息保管存在安全隐患,安全性较低,无法充分展现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策略。

1.优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体制。在新时代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已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中之重,需要统一领导与协调,使相关的政务信息价值取向、流动更加明确。为此,需要不断优化已有的档案管理体制,完善已有的业务流程,和电子政务建设相融合,不断促进事业单位办公的自动化、信息化。

2.不断拓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职能。在日常工作中,事业单位要对档案管理信息进行数字化设计,检查归档的电子文件,需要不断延伸监督指导工作,在监督管理电子档案文件的同时,还要提前对电子档案文件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比如,鉴别、筛选,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职能的拓展埋下伏笔。在此基础上,需要和对应的政务中心取得联系,全面了解文件中心的客观需求,及时提供相关文件,使档案文件在文件中心的地位日益突显。此外,需要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充分利用电子政务优势,对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之间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向社会大众提供各方面的政务信息,满足社会不同领域在政务信息方面的客观需求。

3.逐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实现是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前提,能够对档案原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的道路上,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手段,把相关的物质载体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还构建全新的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管理各种档案信息资源,提高它们的利用率。此外,以电子政务管理方法、流程为纽带,不断优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形式,需要统一规范事业单位档案数据管理库中不同类型文件格式等,并对不同类型的文件、档案内容等方面做出统一的规定。要以事业单位自身的运营情况为纽带,以信息化管理标准为基点,制定可行的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使档案信息更加规范、标准。

4.构建有效平台,实现资源有效整合。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是建立事业单位已有平台基础上的,档案管理平台、整体平台之间属于对立、统一的关系,需要严格按照档案管理流程、业务内容等进行,并遵循相关的原则,比如,动态原则、拓展原则,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改革工作进行客观、科学的战略规划。就档案资源有效整合来说,离不开事业单位管理软件的应用。在优化改革的道路上,要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这个发展平台具有的作用,实现档案资源的优化重组,比如,档案信息数据的归类。

5.重组档案管理组织架构。在新时代下,信息化对档案管理工作有着较大的冲击,必须走上改革的道路。改革档案管理本身的同时,也需要对其背后的组织架构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最直接的方法是:把网络信息技术人才纳入到对应的组织架构中,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更具安全性。同时,还要培养专门的信息化、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化的管理技能,还要能够熟练操作档案管理信息平台,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引入新时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并以绩效激励制度为纽带,提高档案管理者的能动性、创造性。以此,使档案管理人员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提供优质的服务。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下,改革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发展电子政务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对档案信息资源还是进行专门的管理,进行必要的加工、提取,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减少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能够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它能够减少档案管理的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便于档案信息资源的修改、查阅、传递等,使档案资料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以此,使事业单位不断向前发展,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韩英.关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与优化发展分析[j].办公室业务,,21:93.

[3]葛影.浅议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电子化[j].中国市场,,28:126+139.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的论文篇十四

摘要: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规范一般采用非形式化方式描述,易产生二义性。

本文从电子政务系统的概念入手,针对电子政务系统的特点,采用形式化方法(petri网)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建模,为系统设计者提供一种既明确又便于理解和掌握的系统整体架构,帮助设计者查找系统设计中的漏洞或缺陷,验证系统的活性、安全性、公平性和正确性等动态行为性质,使其更加规范、有效、合理。

在电子政务系统建模的基础上,综合成本建模技术对建立的政务系统进行绩效评估。

关键词:电子政务;模型;绩效评估。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的论文篇十五

网络监控系统模块可以分为多个分项,如用户登录、用户管理、单位管理、网络连接监控、网络流量监控、危险数据报警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等,不同模块功能不同,相互之间具有一定联系。例如系统登录模块,操作人员将用户名、编号、密码等信息输入到登录界面,然后通过与数据库内信息对比一致,允许进入系统,相反会显示信息错误,拒绝进入系统[2]。网络流量监控模块,即主要对网络流入流出数据进行监控,包括流入流出数据总量、速度、最高速度、平均流速等。

2.2输入输出设计。

2.2.1输入设计。

要保证系统输入数据的正确性,系统设计时应遵循“简单性、最小量、早检验、少转换”原则,对统计报表与数据库内容选择相同设计形式。通过delphi中数据存取组件建立应用程序实现数据库的连接,保证用户在任何输入界面输入数据均可以对应数据内字段,满足信息输入需求。

2.2.2输出设计。

输出设计时需要综合分析用户需求,遵循易操作原则,提高交互界面的友好性。系统信息录入、数据检索以及统计分析通过交互界面完成,利用delphi专门设计统计分表报表进行打印[3]。其中,对于打印硬件的设计,应能够直接通过各类型显示终端、多媒体设备完成显示输出,以及能够利用各类型打印机完成文件的打印输出。

2.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目的是提高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存储,分为规范化设计、数据、实体、关系的完整性设计、建立数据库实体与对象以及数据库设计文档等。java应用到数据库设计,为一种数据访问机制,可以提供统一接口来访问各类型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应用程序来实现与数据库的稳定连接。本文分析系统,数据库设计共包括两个部分六个数据表,一部分为本地数据库,包括网络流量表、本机详细表与网络连接表。另一部分为远程数据库,包括网络流量表、网络连接表、单位表以及用户表。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的论文篇十六

计量管理系统的运行计量管理系统的运行分为四个部分:主服务器对操作员端的管理、主服务器对单位a内用户的管理、主服务器对子服务器的管理、子服务器对bi内用户的管理。其运行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主服务器对操作员端的管理体现在流程控制0上,当任务下发至计量室,通过操作员软件,可以接收装备,更新装备状态;当计量完成后,软件将反馈任务完成情况。另外,专业计量室的设备、人员出现变动时,可通过操作员软件向主服务器发送请求,更新主服务器数据库。主服务器和单位a内用户属于同一局域网,通过网络可以实现主服务器对a内用户的直接管理,同时用户可以直接向主服务器提交送检申请和设备状态查询请求,主服务器接收到用户请求后,调用数据库信息,将结果反馈给用户。主服务器与子服务器是网络物理隔离的,单位a与单位bi通过公共网络传递数据。在单位a与bi中分别设置接口计算机,服务器与接口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过光盘传递,接口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过公共网络传递,各子服务器相互独立。单位bi拥有独立的局域网运行体系,各子服务器可以对其对应bi内用户进行直接管理,用户也可以向子服务器提交送检申请和信息查询请求,子服务器调用子数据库数据,将结果反馈给提交申请的用户。综上,本文计量管理系统分三级进行管理。主服务器对单位a内用户及计量中心操作员进行直接管理;子服务器对单位bi内用户进行管理;计量中心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对各基层计量机构的直接管理及其对应bi内用户间接管理。软件系统数据运行和实现本文计量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软件界面的开发,二是对数据库软件的开发。软件系统层次图如图2所示,软件界面为表现层,数据库为数据逻辑层和数据层。

软件系统数据运行方式如下:当工作人员进行软件界面操作时,系统软件通过软件界面接口,调用数据库语言,经过数据逻辑分析、处理,对服务器数据库进行数据访问,结果数据再返回到软件界面,并显示出来。数据库应定时备份,防止出现数据库损坏导致的数据丢失。数据库和备份应分区存储,并设计数据恢复功能,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与数据库的稳健性。由于java编程工具使用简便,面向对象特性高,支持组件技术多,跨平台特性好,本系统软件操作界面拟采用java进行编程;mysql数据库是一种开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响应速度快,多线程支持度高,多用户支持性能好,系统的安全性和健壮性高,并且有大量的软件资源可以使用,本系统数据库软件拟采用mysql编制。213系统软件运行流程本文计量管理系统软件运行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系统软件的运行分为:数据库对计量申请的处理、对信息查询请求的处理、对信息更新请求的处理。当系统软件接受请求后,根据请求类型识别请求种类。当请求为计量申请时,根据计量能力分为计量技术机构(包括计量中心和基层计量技术机构)计量与外送计量,计量完成后信息发送至数据库,并在软件界面上显示;当为查询请求时,根据查询条件在数据库中筛选信息,将结果在软件界面上显示;当为更新请求时,将更新数据发送至数据库,将更新后的结果在软件界面上显示。

关键技术与实现途径。

(1)计量管理系统的分级管理基层计量技术机构位置分散,设备数量大,与计量中心处于网络物理隔离的状态。本文设计了分级管理模式,在基层计量技术机构设置子服务器,对其所属用户进行管理。而计量中心通过管理基层计量技术机构,从而实现对基层用户的间接管理。

(2)物理隔离网络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传递计量中心与基层计量技术机构之间的网路是物理隔离的,无法直接进行信息交互和信息传递。本文利用公共网络,在每个单位加设一台接口计算机,利用该计算机刻录光盘,实现主服务器与子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互和信息传递。

(3)软件的分级设计本文计量管理系统采用了四个级别软件的设计思路。这四个级别软件为:主服务器软件、操作员软件、子服务器软件、用户软件。这四种软件分别对应了计量中心主服务器、计量中心专业计量室、基层计量技术机构、用户。以上软件设计合理,满足各单位的需求。

(4)数据库安全设计本系统对不同用户设置了不同的权限。主服务器管理员对数据库操作拥有最高权限,其他人员对数据库操作部分受限。防止了无关人员对数据库有意或无意的破坏。数据库备份采用分区存储方式,定期对数据库备份,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容错性。另外增设防火墙,防止数据库受到病毒入侵。

本计量管理系统解决了多重物理隔离网络间的数据交互与数据传递。本系统符合计量系统实际需求,自动化程度高、自动报警功能、提醒设备送检;实现了计量中心对计量体系设备管理、人员信息管理、资料管理以及计量流程的控制;便于计量信息统计与分析,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的论文篇十七

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渗透,不仅改变了人类具体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它的出现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信息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和威胁。一旦计算机网络发生安全问题,势必会造成信息泄露,给人们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尤其是企业内部重要的信息,且情况严重时将很可能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崩溃。因此,为避免病毒等入侵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就必须采取有效的入侵检测方法,设计出相应的入侵检测系统。

1入侵检测相关概述。

所谓入侵,指的是一切试图对资源的可用性、完整性和机密性等产生危害行为的统称。它既包括发起恶意攻击行为的人(恶意攻客),也包括对计算机网络与系统造成危害的各种行为(计算机病毒、木马等)。而入侵检测则指对所有入侵行为的识别与诊断。其具体操作是对计算机网络等中的若干关键点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通过该分析结果对网络中是否存在攻击对象或违反网络安全行为的迹象进行判断。入侵检测所使用的软件与硬件组成了入侵检测系统。它具有必须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安全分析,并从中得出有用的结果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的功能,比其他网络安全工具具有更多的智能[1]。

2入侵检测的主要方法。

2.1异常检测法。

异常检测法主要用于检测用户的异常行为及其对计算机资源的异常使用。使用这种检测方法需要建立相应的目标系统和用户活动模型,以便通过该模型对系统与用户的实际行为进行检测,从而对用户行为是否对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具有攻击性进行判断。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检测未知攻击模式的能力,但误报率高、检测结果准确性差,使得其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2]。此外,必须对计算机网络与系统中合法授权用户的行为等正常特征进行精确的定义、对非法与合法代码与数据之间的界限进行精确的划分,是当前异常检测技术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

2.2混合检测法。

混合检测法是对异常检测法与滥用检测法两者优点的综合利用。由于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互补关系,因而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弥补的检测效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体入侵检测的性能与效率[3]。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的论文篇十八

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恶意攻击行为更为频繁,攻击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如病毒、木马、蠕虫等,网络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互联网正面临着新的安全形势。实践证明,实时分析并检测网络流是加强网络安全的有效方法。入侵检测系统(ids)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可以对网络环境状况进行积极主动、实时动态的检测,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在保障网络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入侵检测系统主要通过判断网络系统中关键点是否正常运转以实现对网络环境的检测,其不但能够有效地打击网络攻击,还能够保证信息安全基础结构完整,实施保护互联网的安全。目前网络安全机制正在从ipv4向ipv6过渡,网络的安全性也在不断增强,深入分析ipv6安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ipv4向ipv6过渡中存在的问题。

ipv6安全机制是ipv4安全机制的强化,与ipv4相比,ipv6安全机制的网络结构更为复杂,应用范围更为广阔,但是ipv4向ipv6的过渡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渡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严重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ipv4向ipv6过渡中的问题,尽量减小对网络安全的不良影响。

1.1翻译过渡技术。

采用翻译过渡技术,必须关注翻译对数据包传输终端的破坏情况与网络层安全技术不匹配这两个问题。保护网络正常数据传送是网络层安全协议的主要职能,网络层协议中的地址翻译技术主要用于变更传送数据的协议与地址,这就容易使网络层协仪的地址翻译与网络安全协议出现冲突,使网络环境的安全面临威胁。

1.2隧道过渡技术。

隧道过渡技术并不重视网络安全,其自身特点也使网络易遭受攻击,安装安全设备的网络应用隧道技术后,会影响原有的安全设备运作,并且在数据经过隧道时,隧道也不会检查数据,这就给恶意的数据提供了进入正常网络的机会,严重威胁网络安全。

1.3双栈过渡技术。

双栈过渡技术是网络层协议的一种,两个网络层协议在一台主机上同时运行是其特点。但是同时运行的两个网络层协议在技术上并无联系,而且容易出现运作不协调的问题,导致网络安全存在漏洞,易被攻击者利用。但是与翻译过渡技术和隧道过渡技术比较,双栈过渡技术的安全性能要优于上边的两种技术,网络安全性相对较高,有其自身优势。

2ipv6的特点。

ipv6是一种新型互联网协议,是ipv4互联网协议的革新。ipv6可以有效解决ipv4中存在的漏洞与缺陷,其改进方面主要体现在地址空间、ipsec协议、数据报头结构、服务质量(qos)方面。其中数据报头结构和ipsec协议是影响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方面。

2.1数据报头结构的更新。

与ipv4数据报头结构相比,ipv6简化了ipv4的数据报头结构,ipv6的40节数据报头结构极大的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此外,ipv6还增加了选项报头、分段报头、认证报头等多个扩展报头,入侵检测系统必须首先解析ipv6报头才能进行协议分析。

2.2ipsec协议。

与ipv4相比,ipv6中还应用了ipsec协议,其可以有效实现网络层端到端的安全服务,并且ipsec协议中的两个安全封装载荷和认证头协议可以自由组合。ipsec协议实质上是对ipv6传输数据包的加密,这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但是由于其对ipv6的报头也进行封装,入侵检测系统在进行检测时必须了解ipv6报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否则难以进行检测行为,这严重影响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正常运行。

3ipv4、ipv6入侵检测技术特点。

以往技术多采用模式匹配技术,针对数据包和攻击数据库进行匹配对应是该模式的典型特点,这种模式特点是以数据库对应的情况来依次判断是否存在网络攻击。而现在,检测系统入侵的技术手段为bruteforce、aho-corasick-boyer-moore等典型模式匹配算法。被定义为识别并处理那些以ipv6网络协议恶意使用网络资源的攻击者的技术,为ipv6入侵检测技术。ipv6与ipv4有很大的区别,两者在程序上不兼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入侵技术的'检测变得问题繁多。首先,两种协议在数据报头上变动明显,以往在ipv4上能用的检测产品在ipv6上无法直接使用。在使用ipv4协议的情况下,tcp头部紧紧连接着ip头部,不仅如此,他们的长度还是确定不变的。这样的连接模式和设置使得检测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简便。然而,另一种协议方式即ipv6却与此有很大的不同,它的这两个头部并不紧接,长度也不固定,在其中间还往往会有别的扩展头部等。经常见到的有路由选项头部等。尽管该协议下,数据包对应显得很复杂,若是防火墙没有完全读懂数据包则会发生不能过滤的情况,这在某些时候使得入侵的检测工作变得更加复杂。科研攻关人员目前已经针对ipv6协议下的接口函数做出了相应的科学的新改动。其次,在进行端到端的传输工作时,若为ipv6则ids会由于无法解密而直接导致解读不了数据,此时的ids不能有效的继续工作。虽然采取ids数据包解密能够较为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但这种解密情况下的安全又成了新的问题,对其是否可靠,时间会给予准确的答案。

3.1双栈入侵检测系统的实现。

ipv6协议解码功能是实现双栈入侵检测的关键性因素。协议解码分析通常分为第二层、第三层。第二层主要是以太网,然而第三层的则大为不同,它不仅包含ipv4包类型,还同时兼有ipv6包类型,甚至还具有隧道方式。协议解码在数据结构、属性的基础上,注重数据包对号入座,一一对应。ipv6协议解码功能如图1所示。进行协议解码的首要步骤是抓包并解包,并且在解包时完善对应信息包。分析各个模块,以此判断是何种包,区分数据包是属于ipv4还是属于ipv6是至关重要的。在此之后,存档以太网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进行下一层解析,在第三层数据解析时包头结构是着重分析的对象。

3.2在ipv6环境中的nids模块设计。

数据采集、分析,然后是结果输出,这三个方面组成了整个nids系统。对科学要求的cidf规范完全符合。这个系统由数据包捕获的各种模块结合而成。

3.3nids模块功能。

(1)数据包捕获模块数据包捕获模块在整个系统中居于关键地位,它是系统的基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该模块的具体作用在于从以太网上获取数据包,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的系统,有相对性的捕获,相比之下,捕获方式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2)协议解析模块协议解析是该模块的核心作用,该模块对数据层层分析最终得到解析目的,在此基础上分析是否有入侵情况以便进行制止防御。(3)规则处理模块提前制定的入侵规则存入库中,它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整个入侵系统的性能。规则设置的越多越完善,对于入侵行为的检测就越精准。(4)分析检测模块查证是否有入侵行为发生是该模块儿的重要作用,该模块和规则库若匹配成功则证明系统正在遭受入侵。(5)存储模块存储信息和数据包是该模块的具体功能。有效储存信息对于系统对入侵行为的分析具有极强的帮助作用,储存的数据可供事后分析等。(6)响应模块响应模块是入侵行为的响应处理,它的响应能使防火墙及时对入侵行为进行制止和防御,是系统防御不可或缺的盾牌。

引用:

[1]邓生君,沈鑫,叶昭辉.一种基于ipv4/ipv6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框架设计[j].电子世界,.

[2]肖长水,谢晓尧.基于ipv6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70895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