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教案(精选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5:10:06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14篇)
时间:2023-11-30 15:10:06     小编:飞雪

教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调整,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是教师备课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教案范文的分享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南辕北辙教案篇一

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一、谈话。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质疑。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小组选代表发言)。

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我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我们小组给“恳”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学生发言:我发现这里有问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我认为这里不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而应该是“季梁”不明白。

三、读书,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诚恳:非常真诚。(学生自己的语言)。

固执己见:别人的话都不听,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的话)。

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小组推荐一人:不是季梁不明白,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季梁告诉这个朋友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

师:为什么刚才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生:因为课文表达的不够清楚,给他改一改就可以了。

把“他”改成“我”。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楚国就会越远。

我觉得在“不明白”的后面加一个冒号=、一个引号就更明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我还能再改,在“我”的后面加“为什么”把句号换成问号就更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为什么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是学生的平干得到满足)。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明白了:我们要听别人的劝告。

我补充:如果别人说的对,我们就要听别人的劝告。

体会寓意:

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假如季梁的朋友们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就要及时的改过来,不要太固执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错了,就永远不会把事情做好。

六、评价:

南辕北辙教案篇二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三年级学生已学习并了解了寓言这一文章体裁,这篇文章内容简单,较好理解。。

二、说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c: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三、说教学理念。

这节课我主要的在探究中段的阅读教学。三年级是个特殊时期,由低段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阶段的过渡时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我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重视字词学习 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这样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怎样学习寓言的方法,让学生以后在自学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词中,理解“辕”和“辙”中学生是通过查字典理解的,抓住课文南辕北辙的那个人的心理了解寓意。

3、在《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点,我在设计中让学生小组内竞赛看谁读得最好,设计以导演演员这样的环节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力争本课教学中体现由“师教生学”转变为“师生互学”“生生互学”;“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表扬鼓励,用使学生对学习寓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古希腊哲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课堂上我设计当导演,当演员这样让学生喜欢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激qing,用尝试给人物加上动作、神态描写来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努力实现这样的一种课堂学习状态:学生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眼发光,小嘴常开,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为完成本课的目标,我设计以下6个环节:

一、课前谈话,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

教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不少寓言故事吧,谁能说说你都读了哪些?

1、学生回忆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举例说一说。

生1:我读过拔苗助长和守株待兔。

生2:我读过龟兔赛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唤起他们对旧知的回忆,为后面教师直接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做了铺垫。)。

2、教师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及发展史。

生:我感到太意外了,我还以为只有几百年呢。

生:真没想到,它在我们国家已经有这么长时间的历史了,太了不起了。

多数学生举手。

(设计意图:教师介绍寓言的发展史,激起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赞叹之情,使他们更加喜欢阅读这种文学体裁。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使学生对寓言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

3、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简要介绍南辕北辙这个故事的梗概。

生:愿意。

(设计意图:把对新内容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体现了联系旧知建构新知的教学理念。)。

二、初读故事,解决字词问题。

1、认识“辕、辙”.

a、请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后,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b、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辕、辙”的生字卡片。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

c、教师出示辕和辙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师: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板书:北)。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

1、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

生:我不理解“盘缠”这个词。

师请其他学生当小老师帮助理解这个词。

生:我不懂“把式”。

生:好车夫。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当今教育之必须。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得到发挥。教学中教师请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帮助理解,这一过程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在全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又及时加以点拨,使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很好的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中)。

1、学写“盘缠、硬”。

a、教师讲解并示范这三个字。

师:来,请伸出食指,我们一起写一写。先写盘,它是上下结构,上面的舟占田字格的中上部位。底下的皿字底写的扁一些,这样整个字看起来就稳重了。缠的左边的绞丝写的窄一些,右边别写成厘米的厘。硬字可以这样记:比石头更硬。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三个汉字在音、形、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之处,分别加以示范指导,使学生对每一个汉字的掌握做到扎实、有效。)。

b、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并加强写字姿势的指导。

师请学生端端正正的在田字格纸中书写。巡视过程中,教师对写字姿势及习惯好的孩子进行表扬,以暗示其他孩子。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表扬与暗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将受益非浅。)。

三、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教师: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

指名回答。(故事的最后一段话)。

1、课件出示重点句:“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学生自由读,并根据这句话谈读出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师:也就是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贴楚国的图片)谁能帮我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指名贴马车图。

师问大家:是相反吗?生:是(师在两幅图的下面板书:相反)。

教师继续问:读第一句,知道了什么。

生2:坐车人很固执。很愚蠢。

2、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

课件出示:

1、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3、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3、请两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帮助叙述。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读感悟,琢磨,加上情境表演中教师对不同人物语气的指导,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了解逐步深入。)。

教师: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当生出现两种答案:能和不能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

4、学生分组辩论。

(设计意图:课前充分的预设不但使教师在面临生成的问题时临危不乱,而且能及时抓住这一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潜移默化的得到了训练,使问题的答案逐渐变的明朗,使学生的思考成果得到了验证。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原来还是如此愉悦,还可以如此轻松。)。

5、课件出示:(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带的盘缠越多,就越到不了楚国。)学生齐读。

教师对辩论进行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坐车人的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因此,无论他的条件多好,也只能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设计意图:教师精彩的结语不但使学生的辩论圆满的结束,而且又一次将学生引入对故事的理解中,此时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不言自明。而通过理解故事内容,达到理解寓意的目的也水到渠成,极轻松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6、面对坐车人,你想说些什么?

指名回答。

3、师提出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个别学生不愿努力,却期盼着通过抄袭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设计意图:在对古代故事意犹未尽的的欣赏中,古今联系再次理解“南辕北辙”。学生不仅懂得了道理,还明白了今后应该怎样做。)。

南辕北辙教案篇三

过程:

齐读课题,能读地轻快点吗?指读指读,闭着眼睛说出这个成语,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吗?要求:声音读出来,第二个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有的同学读完第一遍,已经读第二编了。

读两遍的举手,请你读第一段,看看谁听的最认真,奖励读第二段。

指读第二,第三段,第四段有点难读,请你想一想,其他也想一想。

生读,你再想想,他很——奇怪,你能读出奇怪的感觉吗?他怎么都想不通。齐读。

我觉得还不够奇怪,你再试试看。有点了,你再试试看。眉头都皱起来了。是啊,齐读。

你读得最认真了,奖励你读第五段。

奖励你读第六段。这时候你——更奇怪了,再读。。

奖励你读第八段。我有点不明白了,什么是好把式?

生:驾车的本领很好。

如果一个人是划船的高手,我们就叫他——划船的好把式。……讲解好把式。

两个同学齐读第九段。

看来有点难读,我们和他们一起读读好不好、

齐读。

再请你读一遍,有进步了。

奖励你读第十段,有个轻声词语,请你全出来。了“盘缠”读。谁知道盘缠的意思?

生:铜钱,银两,

放到家里的钱叫盘缠呢?

生:出去旅游身上带的钱。

木管聚焦,看眼睛亮,板书“盘缠”,解释多用舟为工具,缠在要脚尖。缠绕读,头顶上有个小点不要忘了,写三遍,看谁写得最好,奖励读最后一段。有一个人头抬得最高,有的用脑子挤了挤。字写得很漂亮啊。有同学多写一遍。

看看谁拿书最漂亮,他好,他好,奖励大家齐读。

这个故事好玩吗?有趣吗?你把最好玩的地方读出来。

生:读最后一段。

师: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桌子很硬,硬要往北走是这个意思吗?

生:倔强、执意。

朋友劝了他几次?

生:三次,画下来。

这个人回读了几次?

生:还是三次,波浪线画下来。

接下来高难度的挑战,谁能把朋友的提醒背下来,谁能把这个人的话背下来,我一会就请他表演。

谁挑战:

我们评价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听得最认真得到下一次表演机会。

我要请一个人扮演两个角色。用扮演朋友,又扮演这个人。

生齐读前三段,请一个同学表演。

再练练谁能超过他,我大拇指送给他。

生练习。

这个人想去楚国,朋友劝他……导读。归结。

故事学完了,木管聚焦到老师这里,你读懂了什么呢?你想对南辕北辙的人说什么呢?

生:我想说,他到不了楚国。

生:我想说……。

生:我想说……。

生:我想说……。

生:我想说……。

生:他准备了很多盘缠。

生:他忘了准备地图,搞不清方向。

师:准备很充分,目标很明确,原因就在于方向走错了。对了,这个成语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准备再充满,目标再明确,搞不清方向也会成功。

你刚才表演了故事的中间部分,你再练一练,把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也加上去。

南辕北辙教案篇四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动作”能成为语文教学中高效的辅助手段。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利用表演这一形式,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教学《南辕北辙》时,我就把表演引进课堂。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后。我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利用表演来帮助学生理解。

师:下面,我要请同学来表演《南辕北辙》这个故事,谁愿意来?(这时,有的学生举起了手)。

师:下面,就请林超来扮演季梁,灿皇扮演朋友。(这两位学生上讲台时还有些拘谨)下面的同学是导演,由我们大家共同来导演这场戏《南辕北辙》。

(学生表演)。

师:xx同学表演得真好,把朋友演得活灵活现。(这时,xx高兴地乐开了花)。

(表演的学生乐在其中,观看的学生津津有味)。

点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崇“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又是三件事”,“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在陶先生的教学思想中“做”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表演就是“做”的一种具体表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学生成了“主角”,教师成了“配角”,这种形式既大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又切实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心理学家盖兹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表演正是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学生为了表演好,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一下,必须读好“剧本”--课文,必须将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故事的情节了解得清清楚楚。这样一来,学生读书、思考的积极性就自然产生了,对课文内容也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知不觉中,“我要学”的意识被唤醒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次次的尝试表演中,对课文内容熟悉、理解一次次加深,也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南辕北辙教案篇五

执教了南辕北辙一课,教后感受颇深,特将感想整理如下:。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比如:辕和辙的教学,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式的课件,以备需要时使用。课堂上,学生真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就将课件展示出来,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辕和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应该说,是课前充分的预设,使我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自己的教学。

2、自主感悟与适时引导贯穿整堂课的学习中。

现代的课堂教学既屏弃一味把学生当成吸收知识的容器的接受式学习,又反对大撒把的所谓的自主学习。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教师的适时引导应有机结合在一起。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我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请两名同学上前来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经历了很多,有了如此丰富的经历,也使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扎实,充实。

寓言《南辕北辙》的教学首先以理解课题中的“辕”和“辙”入文,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点出“南辕北辙”的意思的两个句子,读读体会。以为课文基本是对话,所以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对读来体会人物的特点。同桌对读,熟悉课文后,师生第一次对读,教师读朋友,学生读坐马车的这个人。教师在读时,把文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读后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理解朋友的竭力相劝,和反衬这个人的固执,不听劝。师生的第二次对读,角色交换,教师在读时,省去三个“没关系”。学生认为这样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个人的顽固、傲慢和不虚心,因此补上三个“没关系”,再读课文。经过这两次的对读,学生从人物的言行中体会了人物的特点,既读熟、学懂了故事,又提高了理解能力,寓意的理解也水到渠成。最后让学生同桌再对读,加深理解。

这则寓言故事出自战国时候,魏王想去攻打赵国的邯郸,季梁听到这个消息后,连忙从半路折回,衣服褶皱了也来不及烫洗弄平,满头的尘土也顾不得掸掉,匆匆忙忙去谒见魏王。他先说了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故事讲完,又对魏王讲了这样一段话:“如今,你一动就想称霸为王,一举就想取信于天下,依仗着大王的国土广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以扩充疆域,抬高声威,大王这种不合理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了。正好比想到楚国去而向北走一样。”教师把这个寓言故事的出处跟学生一读,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课后,很多学生来打听书名,来借书阅读。我想这已很好地达到了教师的预期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引导高年级学生阅读更深层次的书籍。

昨天学《南辕北辙》,说到那个人能不能到楚国时,大部分的学生纷纷摇头。忽然,一双小手举起来了,是班长,他站起来大声说:“老师,他能到楚国。”学生哗然。我不动声色:“说说你的理由。”他理直气壮地说:“因为地球是圆的,背道而驰,花的时间会多一些,但最终是能到楚国的。”我笑了,这个观点,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到过,是一位老师提出来的。我问学生:“你们赞同吗?”学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有的疑惑不解。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地球,确定了两个地点。学生恍然大悟。我又问他们:“那是不是说这个人这样做就可行了呢?”学生议论纷纷,很快,几个孩子就站起来反驳:“这样做,会花费许多不必要的钱和时间,是不可行的。”“这样做,是浪费。”

看学生对课文理解得差不多了,我说:“那我们来分角色读吧。”没想到学生却不赞同,他们说要来表演。看他们兴致勃勃的样子,我同意了。学生们马上分小组演起来。我看看他们表演的情况,选了两个比较好的来演给大家看。没想到学生又有提议,要男女生比赛。他们表演得兴高采烈,然后根据课文内容给表演的同学提了一些意见。

我的课堂比较民主,学生很喜欢提出自己的看法,我喜欢这样的课堂。

学习《南辕北辙》这则寓言,当我提出疑问:那个人错在哪儿时?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他错在方向和目的相反;他明明是要到南方的楚国去,车子却向北开,背道而驰,怎么能达到呢?可以看出学生读懂了课文,理解了寓言的寓意,我表扬了这些回答问题的同学。这当中,有一个学生喊了一声:“我认为可以到。”虽然声音不大,可我听见了,我赶紧让他起来说说自己的想法。他说:“因为地球是圆的,他一直走,绕着地球跑一圈不就能到楚国吗?”他还没坐下去,就有同学说:“那要多少年啊?有那么多盘缠吗?”那位学生反驳道:“课文里说了盘缠带得多呢!”另一位学生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我认为他不能到楚国。因为课文里讲他一直往北走,而要绕地球一圈是要改变方向的。”面对这些思维活跃的孩子,我觉得答案的对错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了。我是这样对他们说的:“这个故事发生的春秋战国时代,那时人们还不知道哥伦布,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还以为地球是一个方的平面。现在通讯发达,都成为地球村了,因此同学们的眼界开阔,知识丰富,能对南辕北辙提出自己的疑问,这种敢想敢说的行为是很非常可贵的。”

南辕北辙教案篇六

一、交流导入。

1、同学们,喜欢读成语故事吗?可以讲给大家听听吗?

2、小组内交流自己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请1———2名同学到前面介绍。

二、初读感知,愉快识字。

1、利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然后标出生词并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愉快识字。可以组长领读可以开火车读可以做猜字游戏等等。

4、检查识字情况。

三、精读感知,体会道理。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估计孩子对于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不够明白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楚国就越远。

2、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弄明白朋友的对话。

3、请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读对话。

4、请1—2个小组到前台分角色读,然后评价。

5、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6、合作表演,然后说说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7、说说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理解。

四、师生话收获。

比如:

1、我又学会了一个成语。

2、我知道做任何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

五、拓展作业。

1、请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南辕北辙的事例吗?与小伙伴交流一下。

2、课下继续阅读《成语故事》,准备开一个成语故事会。

南辕北辙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能写好10个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意义。

教学建议:

课文依照《战国策》体例,用对话形式叙述。正因为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所以学习本文应当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反复朗读,在读中体味,读中感悟。本文适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演。

在学生理解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去楚国的人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学生有感而发,文章的`寓意也就在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中明确了。

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事情是“南辕北辙”?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让学生当堂举出例子可能比较难完成,这个问题可以暂时留下来,让学生以后注意在生活中观察,什么时候谁发现了,就可以讲一讲,大家在一起评判。

在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的独立性。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不再视为难点,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课堂上要腾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学生能借助汉字的构字规律独立识字。

拓展习题:

一、读一读,填一填,相信你能行。

()地问()地说()跳。

()地笑()地看()走。

二、照样子,写一写。

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虽然——————,可——————。

相关资料:

魏王欲攻邯郸。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返,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君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是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摘自《战国策》魏策四)。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交流搜集的成语故事。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南辕北辙》。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小组内读书,交流识字方法。

3、检查识字效果。

(1)读词语。

(2)读生字卡片,可练习组词。

三、再读感悟。

1、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评价。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5、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并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6、全班交流。

7、体会寓意。(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方向错了,就会适得其反)。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求写的字。

2、说一说哪个字最难记?你怎样记住?

3、教师指导。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南辕北辙教案篇八

数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质疑。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小组选代表发言)。

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我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我们小组给“恳”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学生发言:我发现这里有问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我认为这里不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而应该是“季梁”不明白。

三、读书,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诚恳:非常真诚。(学生自己的语言)。

固执己见:别人的话都不听,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的话)。

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小组推荐一人:不是季梁不明白,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季梁告诉这个朋友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

师:为什么刚才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生:因为课文表达的不够清楚,给他改一改就可以了。

把“他”改成“我”。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楚国就会越远。

我觉得在“不明白”的后面加一个冒号=、一个引号就更明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我还能再改,在“我”的后面加“为什么”把句号换成问号就更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为什么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是学生的平干得到满足)。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明白了:我们要听别人的劝告。

我补充:如果别人说的对,我们就要听别人的劝告。

体会寓意:

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假如季梁的朋友们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就要及时的改过来,不要太固执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错了,就永远不会把事情做好。

六、评价:自我评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南辕北辙教案篇九

故事讲的是有一个人,要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了很多盘缠,雇了上好的马车,请了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却往北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看准自己想去的方向才能行动,如果反方向而行,那么,再好的条件也会受到阻碍,因此,做事情要三思而行,不能盲目行事。

南辕北辙教案篇十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1、认识十三年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一、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

1、解题。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

2、自学。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

(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

(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习。

(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辙,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往后推,给学生机会去观察发现然后再说)。

以一颗宽容的心给孩子提供充分的交流时间,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正是新课改的魅力所在,在我教学《南辕北辙》一文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好”!我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上课后,进入教室看到的是学生们期待的目光,兴奋的表情,原本想搪塞一下大家,因为还要学习生字,怕耽误时间,使教学内容完不成,但面对同学们这种激情我又于心不忍,于是狠了狠心让学生上台表演,王雪蓓扮演去楚国的人,杨雅淇扮演朋友,她们的表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俩人没有一丝扭捏,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相当到位,她们表演的乐在其中,观看的学生津津有味。她们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热烈的'掌声,也许是得到的大家的鼓励,也许是被大家的热情所感染,俩人自告奋勇的又要交换角色再演一次。等到她们演完后,我赶紧扭转话题:“从她们的表演中你们明白了什么呀?”

“这个人永远也到不了楚国”。

“方向与目的地不同,根本到不了楚国”。

同学们按部就班的按照我期待的方向发展,我暗自庆幸自己的“机智”,谁知意外发生了:“老师,我觉得这个人最后能到了楚国”平时不爱发言的王俪烨冒出了一名。

随后教室里传来了几声笑声,我不动声色,“为什么呢?说说你的理由。”她理直气壮地说:“地球是圆的,他一直走,绕一圈,就到了楚国。”这时有的同学也随声附和着,同意俪烨的看法,但也不部分同学不同意。

“这个人还没到楚国,他的钱不花光了。”

“他还没到楚国,就老死了。”

大家分成两派,争得不亦乐乎。看到“乱”成一片的课堂,我只能维持秩序了。

“看来古人写的这个故事确实非常有趣,咱们先不讨论这个人是否能到达楚国,先来说说从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

“事前先明确自己的目标。”

“无论做什么事要多动脑筋。”……。

在同学们的回答声中,一节课又结束了。虽然这节课没有把预定的内容上完,但通过这节课让我真正明白了,要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必须善待学生,以宽容充斥我们的课堂,给他们发言的机会与时间,这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南辕北辙教案篇十一

1、出示课件,读:

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刻舟求剑拔苗助长井底之蛙。

叶公好龙滥竽充数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杯弓蛇影买椟还珠。

班门弄斧纸上谈兵望梅止渴。

2、你知道这些都是什么?

3、寓言在我国已经有3千多年的发展史了。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南辕北辙。

4、仔细观察“辕”“辙”,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随机出示辕和辙的课件,解释: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辕就会指向哪个方向。而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车辙就会往哪个方向延伸。

南辕北辙从字面上讲就是什么意思?理解得真好,那这个成语说的究竟是怎样一件事呢?

2、指名检查朗读。

3、反馈:课文讲了哪几个人?谁南辕北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他南辕北辙的行为吗?

4、课文中也有一句话非常肯定地概括写了他南辕北辙的行为,请找一找。

1、课件出示故事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自由读,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引导:楚国是他要去的——(目的地),往北走是他的——(实际行动),这就是说——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板书:南北目的行动)。

你还从哪个词读懂了什么?“硬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断一下,他到底知不知道楚国在南边,明明知道在南边,却硬要往北走,从“硬要”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固执、很愚蠢、无知、不听劝告)。

朗读句子。

2、他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却如此固执地往北走,他有什么理由硬要这样做呢?请读读文中朋友与他的对话,划出坐车人的理由。

3、反馈交流理由,随机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并板书。

4、他就是认为自己有这样优越的条件,所以即使朋友再三的劝他,他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自以为是”)。

5、请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个人当坐车人,读出他的“固执”,另一个人当他的朋友来诚恳地劝一劝他吧!——指名分角色朗读,随机指导。

坐车人:抓“没关系”读出他的自以为是,无知。

朋友:三个句子都是什么句?换成陈述句怎么说?哪句好?为什么?指导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预设一:我觉得他往北走,就会走到俄罗斯。

预设二:我觉得他一直往北走,到了一个大海边,过不去。

预设三::他可能走到一个三叉路口,前面被挡住了。

预设四::我觉得他往北走,也可以到达楚国呀,因为地球是圆的,走了一圈也可到达楚国。

引导有没有可能。(第一个环游地球的人是葡萄牙的麦哲伦,他当时坐的是什么?在联系地图,北边是什么?)。

7、那将会是多么可悲的下场!古时候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坐车人的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他这样的一意孤行,导致的结果是:

出示句子,齐读:谁都知道,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他离楚国也就越远。

这句话重复出现了哪个词?前三个“越”强调了什么?后一个“越”强调了什么?(结果适得其反。)(板书:条件越好离目的越远)。

8、现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结果。随机提供关联词来说说。(虽然…但是…尽管…可…无论……都……不管……都……即使……也……)。

9、此时,你想对那个坐车人说些什么?

(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10、再次读题,南辕北辙字面上是说——实质上就是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就会越远。)形容这个意思的还有一个成语:背道而驰。

1、早在2000多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看动画。

2、明确复述要求:

(1)说清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恰当地运用作者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

(3)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态度自然。

3、学生自由练习。

4、指名讲,点评。

南辕北辙教案篇十二

一、激趣导入。

1、交流搜集的成语故事。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南辕北辙》。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小组内读书,交流识字方法。

3、检查识字效果。

(1)读词语。

(2)读生字卡片,可练习组词。

三、再读感悟。

1、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评价。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5、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并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6、全班交流。

7、体会寓意。(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方向错了,就会适得其反)。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求写的字。

2、说一说哪个字最难记?你怎样记住?

3、教师指导。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南辕北辙教案篇十三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师:谁能说说你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指名回答)。

生1:我知道的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生2:我知道的有《亡羊补牢》、《掩耳盗铃》《愚公移山》。

生3:我知道的有《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南辕北辙》。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看看其中蕴含有什么样的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前参与情况,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1、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

2、师: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朋友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3、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

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

师:辕: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同桌分角色读,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分角色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1、学生准备。

2、指名展示表演。(三名学生上台表演,一名演去楚国的人,一名演他的朋友,另外一名演车夫。)。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1、师: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我们不能向去楚国的人学习。

生2:我们应该听别人的.劝告。

生3:行动和目的要一致。

师:行动和目的相反,即背道而驰,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的。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事情。(同桌交流)。

3、师: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生:行动和目的要一致。

师:行动和目的要一致,才能达到目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把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南辕北辙教案篇十四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地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1、认识十三年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一、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

1、解题。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

2、自学。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

(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

(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习。

(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辙,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往后推,给学生机会去观察发现然后再说)。

以一颗宽容的心给孩子提供充分的交流时间,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正是新课改的魅力所在,在我教学《南辕北辙》一文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好”!我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上课后,进入教室看到的是学生们期待的目光,兴奋的表情,原本想搪塞一下大家,因为还要学习生字,怕耽误时间,使教学内容完不成,但面对同学们这种激情我又于心不忍,于是狠了狠心让学生上台表演,王雪蓓扮演去楚国的人,杨雅淇扮演朋友,她们的表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俩人没有一丝扭捏,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相当到位,她们表演的乐在其中,观看的学生津津有味。她们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热烈的掌声,也许是得到的大家的鼓励,也许是被大家的热情所感染,俩人自告奋勇的又要交换角色再演一次。等到她们演完后,我赶紧扭转话题:“从她们的表演中你们明白了什么呀?”

“这个人永远也到不了楚国”。

“方向与目的地不同,根本到不了楚国”。

同学们按部就班的按照我期待的方向发展,我暗自庆幸自己的“机智”,谁知意外发生了:“老师,我觉得这个人最后能到了楚国”平时不爱发言的王俪烨冒出了一名。

随后教室里传来了几声笑声,我不动声色,“为什么呢?说说你的理由。”她理直气壮地说:“地球是圆的,他一直走,绕一圈,就到了楚国。”这时有的同学也随声附和着,同意俪烨的看法,但也不部分同学不同意。

“这个人还没到楚国,他的钱不花光了。”

“他还没到楚国,就老死了。”

大家分成两派,争得不亦乐乎。看到“乱”成一片的课堂,我只能维持秩序了。

“看来古人写的这个故事确实非常有趣,我们先不讨论这个人是否能到达楚国,先来说说从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

“事前先明确自己的目标。”

“无论做什么事要多动脑筋。”……。

在同学们的回答声中,一节课又结束了。虽然这节课没有把预定的内容上完,但通过这节课让我真正明白了,要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必须善待学生,以宽容充斥我们的课堂,给他们发言的机会与时间,这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72871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