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还应该具备灵活性,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案的编写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教案范文中的教学步骤和活动安排可以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启发。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角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教学过程:
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引入。
(1)动画(几何画板)显示:
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学生自己动手。
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配合,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
(3)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
2、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发现:
问题: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
由学生观察动画发现,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二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单元教学建议: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题目前后备课人丁香香。
教学。
目标。
1、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
重难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
准备挂图、小黑板。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这只小动物叫机灵狗,今天它准备去动物园看运动会呢!它来到动物园门口,咦,它看到了小动物们正在排队买票呢!
师:谁排在最前面呢?(小猫)那小猫的后面是谁呢?小马的前面是小猫,小马的后面是青蛙。现在谁能用前面和后面说一句话呢?(说法多样应鼓励学生多说,例:小马的后面是小狗,小鹿在小狗的后面,也在小马的后面。)。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前后"。揭示课题。全班同学跟着老师把课题读一下。
现在机灵狗也来排队,它现在排在那儿?(第5,还可以怎么说?)机灵狗的前面都有谁?小马的后面有谁?现在谁能用前后提不同的问题呢?提问的小朋友自己请一个小朋友回答。
二、通过对主体图的说一说、填一填感知前后的位置。
1、看跑步图说一说。
在教学赛跑图时,我让学生以"前后"为主题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之间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掌握知识在课堂上一展风采,大家各抒已见,互相借鉴,互为补充,这样不仅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习中,学生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这也是他们积极探索精神和强烈求知欲望的表现,我都满腔热情加以扶持和鼓励。
2、看赛车图填一填。
师:小朋友们,听说赛车场上的比赛可激烈了,我们现在就到那儿去看看好吗?赛车场上,小汽车你追我赶,1号车现在排第几名?5号车在几号车的后面,在几号车的前面?同学们说得可真不错,这些问题在我们课本的p56,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停顿)拿起铅笔,试着填一填。教师一句一句地念,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屏幕上的答案,一题一题地对,全部答对的同学请举手。真不错,现在把笔放下,把课本轻轻地合上。
巧设教学过程,创设了儿童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机灵狗买票参加运动会--观看小动物的跑步、赛比赛车--游动物家园等。这些情境的创设,贴近儿童的生活,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个个跃跃欲试,上课时干劲十足。
三、体会位置的相对性,加强对前后的理解。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的意识。
2、小动物们在大家的帮助下,很快地排好了队,这时,聪明的乌龟给大家提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它发现排在它前面的有4只小动物,在它后面有1只小动物,你们知道这支队伍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吗?你是怎么知道啊?说得很好。屏幕出示:乌龟的前面是……,后面是……。
从社会对未来新人的要求看,时代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数学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供思维发散的可能性。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一节课,同学们不仅学会前后,还懂得应用,排起队来又快又对。你们真棒!
板书设计。
前后。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上下备课人邹艳华。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教学。
重难点。
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
准备主题图、有关学具、剪刀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感悟、主动建构。
活动1:找礼物。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创设淘气生日前夜与爸爸对话的情景,淘气得知生日礼物“梦幻七巧板”爸爸已为自己准备好。
2.重点难点,主动建构。
淘气到柜子里分7次找出自己的礼物,学习新课,突破难点:
奥特曼猫。
闹钟小车。
书飞艇。
军舰飞机。
柜子中的物品分布图。
(课件)展示淘气和他的柜子以及淘气与爸爸的对话。
淘气:七巧板在哪里呢?
爸爸:七巧板分别放在7个不同的物品下面,我会提示你这7个物品的位置,你找对了一个物品,就能得到其中一块七巧板。
师:小朋友们能帮助淘气找到礼物吗?现在每个人手中都有淘气的柜子这张纸,请你认真听淘气爸爸的提示,把你找到的物品用一个圈圈起来,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圈。
7句提示语是:
1、它在小车上面,不是奥特曼哟。
2、它在飞艇下面,不是军舰哟。
3、它在下面。
4、它在奥特曼下面,书的上面。
5、它在小车和飞机中间。
6、它在猫下面,飞艇上面。
7、它在闹钟下面,军舰上面。
(孩子根据提示语中的1、2句找出物品,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感知上下位置关系。)。
(第3句“它在下面”的提示,跟上面两句都不一样,小朋友不知从何下手。有的孩子议论纷纷,有的抬起头,用迷茫的眼神望着我。孩子们有了想问清楚具体位置的强烈愿望。他们便自然发问。)。
生:它在什么下面?
师:我也不知道它在什么下面呀,我们能帮助淘气找到这样物品吗?(学生摇着头表示不能找到。)。
师:如果我们要帮助淘气找到物品,该怎么办?
生:(抢着回答)让淘气的爸爸告诉我们,这个物品到底在什么下面!
(学生体会到了:要说清楚一个物体的位置,必须先找到参照物。)。
师:那我们就来听一听,淘气的爸爸会不会告诉我们这个物品到底在什么下面!
(课件播放提示语)淘气爸爸:它在书的下面。
生:很找出第三个物品军舰。(得到第3块七巧板,生露出愉快的笑容)。
(紧接着,学生根据第四句提示语找出闹钟。正在学生高兴得到第四块七巧板的时候,老师突然发出疑问)。
师:为什么我们既可以说闹钟在花瓶下面,又可以说它在书上面呢?
(有了前面参照物的铺垫,对这个问题学生心中有了或多或少的想法,便开始分小组热闹的讨论起来)。
生得出:说它在下面,是跟花瓶比;说它在上面,是跟书比。
(后面5、6、7句提示语是孩子在突破难点后,进一步感悟“上下”的相对性。)。
(小朋友们圈对一个物品,屏幕上会飞出一块七巧板。全部凑齐以后,七巧板会完整的展现在孩子眼前,生日快乐的音乐响起,孩子倍感自豪。)。
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帮助淘气得到了心爱的生日礼物,听,他感谢你们呢!(播放淘气声:谢谢你们!)。
二经历活动、解决问题、主动发展。
活动2:找食物:
(课件)淘气找到了心爱的礼物,开开心心的睡着了,他正期待他生日的到来。第二天,小朋友们到场祝贺淘气生日快乐。他们玩了一会就到了中午,淘气妈妈说:“小朋友们,动动脑筋,自己到冰箱里找出今天要吃的食物。我会提示你们这些食物在哪里。”
a找出指定食物,巩固新知:
师:大家看(展示冰箱与小朋友找食物的情景),有些小朋友不会找,我们来帮助他们一起找,好不好?每个人都拿出自己手中的冰箱图,认真听淘气妈妈的提示,把找到的食物,用圈圈起来。老师请一个孩子到展示平台上圈。(课件同步对答案。)。
瘦肉烤鸭烤鸡。
牛奶鸡蛋汉堡。
番茄胡萝卜白菜。
草莓苹果梨。
生日蛋糕。
冰箱里的食物分布图。
淘气妈妈的6句提示语是:
1、它在汉堡上面,但不是烤鸭,也不是瘦肉。
2、它在牛奶下面,草莓上面。
3、它在草莓和梨的中间。
4、它在番茄和白菜中间。
5、它在最下面。
6、它在汉堡下面,梨的上面。
b自主选择、充分发挥:
师:你们真了不起,让淘气和他的伙伴们吃上了丰盛的午餐。你们喜欢吃什么?你能说出它的位置让大家都知道吗?说对了,会得到奖励哟。(生说对一样食物,屏幕上就全屏展示这样食物奖励孩子)。
生1:我喜欢喝牛奶。它在瘦肉下面,番茄上面。
师:他说对了吗?
生:对了!
师:好,奖励你一大瓶牛奶!(全屏展示动画牛奶)。
生2:我喜欢吃梨。它在白菜下面,苹果右面。
生3:我喜欢吃草莓。它在第4行的最左边。
……。
(这是学生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的回答已经能把位置与顺序完美的结合起来,描述位置的语言还涉及了前后、左右等。学生的兴趣越来越高昂,他们发现原来说出食物的位置并不困难,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说对就能得到奖励。)。
活动3:做游戏。
a摸一摸:
(课件)孩子们吃完饭,笑笑就提议做个游戏,叫摸一摸。
笑笑:你们听我的口令,然后快速摸出自己身体的部位。
师:我们也来一起做这个游戏,好不好?老师学着笑笑的样子来发口令,你们来摸。看谁摸得又快又准。
师:它在眼睛下面,嘴巴上面。
生:有的摸鼻子,有的摸耳朵。
生:对!耳朵也是在眼睛下面,嘴巴上面。不过鼻子在前面,耳朵在旁边。
师:谁愿意来说说,他回答得怎么样?
生:他回答得很好,说得很清楚,我同意他的说法。
(先是师生玩,然后生生在小组里玩,大家轮换发口令。学生玩得很开心,他们发现原来自己得身体上也有这么多得上下知识。老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了解孩子的表达与动作是否能统一。)。
b摆一摆:
师:看着小朋友们刚才玩游戏这么开心,我们再玩一个游戏怎么样?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摆。听老师的口令,把桌子上的东西摆到正确的位置上。
师:把铅笔放到文具盒的上面。
生:摆放物品。
师生做2次以后,在小组里做游戏。大家轮流发口令,其余人摆放。老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学生通过摆放,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形象的空间观念。
活动4:答趣题。
(课件)展现笑笑,她说:小朋友们,我有2个有趣的问题想问问你们,答对了有奖励哟!
师:请小朋友们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讨论起来。
师:大家想好了吗?
生:小兰家在5楼,笑笑家在小兰家上面一层,就是6楼;小红家在小兰家下面一层,就是4楼。
师:跟他的想法差不多的小朋友举手。我们看看笑笑姐姐怎么说的。
(课件)笑笑:你们真聪明,奖励你们一个小苹果!
师生教学程序同上。
三面向生活、升华提高、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生1:青蛙在荷叶上。
生2:小兔在草地上。
生3:草坪在蓝天下。
……。
淘气:小朋友们。你们真能干,找出这么多的上下问题!原来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呀。
(让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不知不觉感到数学无处不在。)。
板书设计。
上下。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左右备课人卓敬敏。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方向感。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2.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
重点正确判断“左右”
教学。
难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
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橡皮、文具盒、尺子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班的课,大家高兴吗?高兴的举起你的右手,和老师们打个招呼吧!
(二)知识探究。
活动一体验自身左与右。
师:刚才我们举起了右手,谁能说说你经常用右手做那些事?
生:写字,拿筷子……。
师:右手的好伙伴是谁呢?
生:是左手.
师:你经常用左手做那些呢?
生:压本子.拿碗……。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你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要求生边摸边说)。
生: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脚左右腿……。
师:我们的小朋友一下子发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说明你们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师:现在听口令,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体操游戏::(全体起立,跟着老师边说边做)。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把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把手藏起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举起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举起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肩膀抖一抖。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脚跺一跺。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把手放下来。
师:现在我们跟着米老鼠一起来做一做……。
(出示flash,和学生一起在动听的音乐中做一做)。
师:同学们做的真棒!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左右”的知识。
(板书:左右)。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两个字:左右。
活动二:找朋友。
1、猜谜找朋友(x)(全班交流)。
(1)说出“x”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猜“x”是谁?
(2)说出“x”的左边有a、b、c?右边有e、f、g?猜x。
(3)“x”的最左边是a,最右边是b。猜x。
2、分组交流。
找来一组孩子站在讲台上面,并让学生说一说。
(1)x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x的左边有哪些同学?右边有哪些同学?
(3)从左向右数第几个是谁?从右向左数第几个是谁?
活动三:摆一摆(小组合作)。
师:现在同桌两人自己来摆一摆,摆的时候遵守游戏规则:轻轻的拿出你的文具,同桌合作摆完之后互相说一说.
师:听要求,轻轻的收起你的文具,桌子上留下铅笔.橡皮和课本。
活动四:上下楼梯新课标第一网。
师:呀!我把米老鼠给忘了,走,我们去看看他在干什么?(课件展示)。
哦,他遇到困难了,赶快来帮帮他吧,他该怎样走?
师:上面有个小朋友要下来,他们会不会相撞呢?(小组讨论)。
师:让我们来实验一下吧.
(找4名学生两人两人分别在过道两边走,再返回.先问清上下楼梯靠哪边走?)。
如有生故意相撞,教育他们因为他没有遵守交通规则,所以就相撞了,就如行人,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起事故发生一样,我们上下楼梯,过马路该靠右走。
[从孩子们熟知的上下楼梯出发,引发矛盾,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三)习题设计。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学是谁?(“相邻”师要引导生理解相邻的含义,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说一说。)。
[数学回归于生活,这是我们学习的目的,让学生从熟知的座位中找一找左右。]。
2、一共有几辆车?(在解题过程中可能有多种方法如:从右向左数或用计算的方法等)。
[有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回到生活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师:好,闭上眼睛,回忆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左右。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教室备课人丁香香。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3、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
重难点。
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
准备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前我们仔细观察了自己的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词。有条理地描述。
小组间相互汇报。
指名说。
再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他们是坐在什么样的教室里。
看图说一说。
二、应用教学。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说说你家的客厅里都放着什么?
引导按顺序说。
说说你的小房间里放着什么?还有厨房间里都放着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说一说文具盒。
汇报交流。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一边指一边说。
学生交流。
3、游戏活动。
(1)到游乐园里去玩,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教室里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
说出位置,自己找。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我们的教室。
修改及补充内容。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1、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其关系。
2、进一步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能正确进行体积单位换算。
3、进一步理解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正,会应用公式正确灵活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表面积。
一、开门见山:
说明本节课复习内容
二、回忆知识点
1、回忆我们学过的相关知识,点名回答。
2、整理所学内容:
特征: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应练习
表面积:分别如何计算,以字母表示。相应练习
体积和容积:如何计算,统一公式,字母表示。相应练习
体积(容积)单位:如何规定,进率。相应练习
3、以一个鱼缸为例将这些知识串连起来复习:
介绍鱼缸构造。(这些银色的金属条就是角钢;)
根据提供的信息,说一说具体问题是求的什么?(说明:之前介绍过前后左右的面积就是侧面积。)
给出具体数据,根据上一步思考如何列式计算?(做到问题5时,问求水的体积与求鱼缸的体积一样吗?哪儿不同?有相同之处吗?)
4、提升练习
第2题,展开后出示展开图两个数据12时,分别对比原图问:这个12是原来长方体的什么?这个12呢?由此能想到什么?(底面边长就是12除以4等于3厘米)
三、机动练习
事先准备一些机动练习题。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四
1、使学生通过有序整理和复习表内除法,发现除法算式的一些规律,加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们的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通过有序地整理和复习,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卡片纸等。
一、新课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前几节课学的有关除法的一些知识吗?
(1)要计算除法算式的商需要请谁来帮忙?(乘法口诀)
(2)1-9的乘法口诀集体背诵一遍(共45句)
2、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把这些乘法口诀能解决的除法算式进行归纳和总结。
师:这么多的算式卡片怎样整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欢欢和乐乐是怎样整理的,请观察
生:欢欢,他是按得数相同来整理的,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2
师:乐乐又是怎样整理的呢?
生:她是按除数相同来整理的,这些算式的除数都是2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整理?(乐乐的比较好整理)
那我们就按乐乐的方法把卡片在桌上摆一摆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中的表格,组织学生观察。
(1)一共有多少张算式卡片?45句口诀为什么有81张卡片
生:每句口诀能写两道除法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比如(略)
(2)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数列的除数都相同,并且按照除数是1--9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
(3)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横行的得数相等,按照得数是1--9的顺序从上至下排列。
(4)整个看,你觉得哪行哪列比较特别?用自己的话总结
生:除数是1,商和被除数相同。举例
生: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2、游戏
组织学生根据写出的卡片进行下面的活动。
同学们真棒,下面我们利用这些卡片做两个游戏吧!
(1)同桌考一考
一名学生随意拿出一道算式卡片,说出算式,另外一名学生说得数。同桌之间互问互答,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2)看谁最会找
以小组为单位,找出得数相同的所有算式卡片。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十”第3题。
(1)观察教材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3)讨论交流,还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师:请在卡片中选一张关于信息的除法算式卡片,提问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集体总结。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五
教科书第33页。
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乐趣。
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和用数学来进行复习。
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和不退位减的算式?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师: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指名答,教师把要点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提醒同
学们注意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老师发个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题,就
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个4题)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反馈:得到8面小红旗的请举手。
第二题:啄木鸟诊所(4道有错误的竖式)
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得好又快。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
3.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并独立列式计算。
(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紧接着出示“10年后”这一条件,让学生思考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学生或许会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大38岁,一种是大28岁。
放手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解决矛盾。
达成共识:10年后,爸爸仍比儿子大28岁,因为爸爸长10岁,儿子也长10岁。
师: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六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以及验算的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的口算、笔算方法以及验算的方法;在计算时对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弄清联系和区别,加深理解,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1、做p12(1)直接写出结果。
集体订正。
选择几道题要求说说口算方法。
2、做p12(2)做第一组。
强调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
先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做完集体订正。说说上下两题在计算方法上的区别和联系。
3、做p12(3)做两题
做完后说说验算方法。
4、做p12(4)看懂题意。说说单价的意思。
直接填在书上。
集体订正。
5、做p12(5)先看图,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
小组交流,试着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6、课堂作业:p12(2)后两组,p12(3)剩下两题
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练习的同时不仅仅会做题目,还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做p12(6)出示题目,要求先算一算,然后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规律。
出示54÷18,让同学们根据刚才得出的规律进行试算。
2、做p13(7)看图理解题意。
做在本子上。
指名说说是怎样解决的。
3、做p13(8)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解决的。
4、做p13(9)看图理解题意。
小组先讨论准备怎样租船。
交流租船方案。
再讨论租金的计算方法。
交流,并选择较合理的方案。
(9只大船,2只小船最为合理)
5、课堂作业:p13(9)思考思考题。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七
《中国石拱桥》教案。
教学目的。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二学习有关举例说明的知识。
三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设想。
一借助课文标题,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利用讨论的方法,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三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训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教师板书课文题目:中国石拱桥。
二读课文(请几位学生读,或默读,也可以教师范读)。
提出要求:认真听读,然后给课文题目加上定语(教师在已经写好的板书“中国石拱桥”前加上“……”,成为“……的中国石拱桥”)。
三解决学生读课文中的疑难。
1.请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地方。要求:给每一段标上序号;提问题时,先说出是哪一段,再说是哪些语句。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是:
“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是什么意思?
[4][5][6][7]。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等的计算,在正确率和速率方面都达到基本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学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的训练,使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用加减和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多策略地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竞赛,评选出最佳小组。
1、口算:
(1)用口算卡片出示口算题,抢答。
(2)完成期末复习第16题。指名回答,集体校对。错的要找出错因。
2、笔算:
(1)用竖式计算第17题前面两竖。
(2)说说计算乘除法的注意点。
1、宣布得星规则:
(1)规定时间内发、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2)抢答时,能正确表达意思可得星,组内成员可以适当补充。
(3)其他组有不同想法,或需要补充,意思正确也可获得一颗星。
2、完成第19题:
(1)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花坛图,介绍花坛每条边的长度,估计一下,哪一个花坛的周围的栏杆最长。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2)验证估计是否正确,进行计算。(关注整个过程中的新异思维方式,及时给予肯定奖励星。)。
3、完成第20题:
(1)仔细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什么?学生独立解答。汇报做法,说说怎样想的?
4、完成第21题:
(1)说说你从表中获得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
(2)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解决问题。
(3)汇报结果与想法。
5、完成第22题:
(1)理解题意:从图上观察到什么?45座和30座分别是什么意思?
(2)独立思考用车方案,小组交流不同方案,比较异同和优缺点。
(3)小组汇报。
6、评出最佳小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学习情况进行思想教育。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九
1.结合情境,再次体会减法的实际意义。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减法问题并解答。
3.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寻找生活中的减法原型,丰富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理解减法的意义。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减法,你们能举几个例子说说什么时候用减法吗?
1、还剩下多少。
2、说一说。
(1)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4-1=3”来表示?
(2)同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说一说图意。
1、练一练第3题、通过观察连环画,先理解图意,再列出减法算式。
2、练一练第5题、通过观察小兔子拔萝卜的莲花花故事情境,写出减法算式。只要学生对所列算式解释合理,都应给与鼓励。
3、练一练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写数,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即铅笔的数量每次都减少1支。
练一练第7题,教师举出数字卡片,学生迅速找出能计算出对应得数的算式卡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书本与爸爸妈妈说一说5-1=4可以表示什么。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十
教科书第136页上面的第1~3题及练习三十一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周长和面积的对比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2、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它们的认识,进一步熟悉长度单位间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1、让学生指出自己的课桌面的面积和周长。
2、做第136页的第1题。让学生指出黑板的面积和周长并指名学生到讲台前用教鞭指一指。
通过指实物的面积和周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周长。
二、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概念。
(1)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1分米、1米实际长度。
(2)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
2、复习长度单位间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教师板书:1米=()分米=()厘米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
让学生回答()里应填几,教师用彩色笔板书出来。
(2)教师板书: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让学生回答()里应填几,教师用彩色笔板书出来。
(3)教师板书:30米=()分米=()厘米
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如何推想。
接着教师板书:42平方米=()平方分米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如何推想。
然后,让学生做练习三十一的第2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如下图:
15厘米
30厘米
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如何计算它的面积。然后指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其他学生在下面计算。计算完后,指名学生订正黑板上的计算,其他同学也检查一下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计算,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学生说出后,教师板书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并加上框。
2、仿照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复习方法复习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3题。
先让学生计算出表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入表中,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有什么不同。使学生通过计算同一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一步明确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四、混合练习
1、做练习三十一的第6题。
先让学生自己判断各题的对错。集体订正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第(4)题,如果学生判断有困难,教师可以画出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用两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它的长等于正方形的两个边长,宽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应等于正方形的6个边长。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应是6分米而不是8分米。第(5)题比较难判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清下面的问题后,再判断就不困难了。
(1)用8分米铁丝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3)周长是8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分米?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练习三十一的第4题。
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如果学生理解题意有困难,教师可以画出洒水车的工作示意图,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洒水车每分洒水的地面是一个长50米、宽8米的长方形,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计算。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5题。
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条件和问题。这道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要求1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能制造氧气多少克,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这个条件题目给了没有?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十一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2、33页的例1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教材选择学生熟悉的教室情境简要地呈现了“小数产生”的过程,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考虑到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教材选用了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的实质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教材通过将分米、厘米、毫米改写成米,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让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弄清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弄清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1.主要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先引导学生回忆毫米、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并用分数表示,再把分数化成小数,从而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类推、迁移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经典文学引入:你们熟悉《三字经》吗?我们来一起背几句好吗?《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意思是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教师从右往左板书:100001000100101)。
提问:从右往左看,10000、1000、100、10、1,接下去又是哪些数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意义”。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分苹果。
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十三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7题,“拓展与实践”,“评价反思”等。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2、熟练地针对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导入。
1、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3)小结,板书关系.
2、基本练习:
通过上述两题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底面积相等、高相等与底面直径相等高相等之间的区别。
3、公式推导的深化理解。
(2)学生交流发言。
(3)教师引导:回忆推导过程,有什么收获?
二、实践应用。
1、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的合理搭配。
2、先实际测量,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
分小组测量并计算。
(1)每组先出示一个茶杯,量出有关的数据,算出茶杯的容积。
(2)给每组提供一个土豆,利用刚才的茶杯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出土豆的体积。
3、解决问题。
讨论解决第6题。
根据学生的解答教师质疑:
题目中所用的方法是不是用的硬纸板最少?
学生交流。
讨论解决第7题。
评议、交流。
4、完成探索与实践。
探讨、交流。
三、小结。
你有何收获?评价反思。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整理与练习。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十四
1:知识与技能:了解利率调整的原因,知道如何是收益最大;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小组合作调查交流储蓄知识,解决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
3:情感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深化百分数的意义和运用,掌握百分数问题的解决办法。
教学难点:强调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自己或小组到家附近的银行做调查、网上调查。
教学用具:多媒体、堂上小组汇总用纸:
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体现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中,只要让数学扎根于生活这个肥沃的土壤,注意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选择那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能激发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内容,才是生动的最具创造性的素材。学生才会觉得自己的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开拓意识也才真正体现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复习引入。
2:利息是计算方法?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利息”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可以说“利息”也是我们生财之道。但是不一样的理财方式,带来的效益是不同的,那怎么样理财才能给我们带来尽可能多的回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生活与百分数》的联系。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调查最新的利率,了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
1:自己或小组为单位,汇报家附近银行最新的利率、国债和理财产品。
(给一个调查表学生自己填写,并用于小组讨论与汇总)。
2:汇报完后与课本11页的利率表进行对比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
(学生自己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
3:提出问题,你知道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吗?
(学生根据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再汇报)。
综合网络的结果,调整理利率的原因大体如下:
a:宏观调控经济发展规划。如:为了限制房地产过热,可以调高利息。
b:抑制通货膨胀,调高利率,引导储蓄,减少市场上资金的流动。
c:控制外汇汇率及外汇储备,调高利率,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增加有利于人民币的升值。
活动(二)利用调查的利率来给李阿姨设计收益最大的储蓄方法。
1:带着以上的问题,让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方法?
3:各小组补充?
4:开始计算。
5:小组汇报你选用了那种方法,并把答案算出来。(温馨提示:理财产品有很多种,越高回报率的产品存在的风险越大)(同时板书)。
6:学生自己看结果选取最优方案(尝试成功的喜悦)。
7:总结:确定储蓄原则:
能定期不活期,
能长期不短期,
能国债不储蓄。
8: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老师有1万元钱,有两种理财方式:一种是买3年期国债,年利率4.5%;另一种是买银行1年期理财产品,年收益率4.3%,每年到期后连本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3年后,哪种理财方式收益更大?(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活动(三)了解千分数、万分数。
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百分数,但你知道吗?除了百分数还有千分数、万分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6页,自己阅读学习。
1:交流感知;练习本自己写千分号、万分号!在规定的时间内看看自己能写多少个千分数和万分数!
2:尝试让孩子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千分数、万分数(自己准备好ppt展示)。
三:本课小结。
让孩子自己说说自己本课的收获,并回家分享给爸妈知道,自己的理财经验。
四:拓展练习:
结合自己调查的利率表,给自己的压岁钱设计一个合理的方案,供自己六年后上大学用,并算出到期后的本息,明天汇报!
板书设计:
生活与百分数。
整存整取国债理财产品。
a:1+1+1+1+1+1a:1+1+1+1+1+1a:一次6年。
b:2+2+2b:3+3。
c:3+3。
确定储蓄原则。
能定期不活期能长期不短期能国债不储蓄。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十五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选择正确读音。
三、完整词语。
()牙()嘴心()胆()()高()烈。
小心()()置之()()漫不()()。
四、在()里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前后搭配起来。
()的话语发扬()()地钻研。
()的感情维护()()地歌唱。
五、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他今天不来,我们的会议()会准时召开的。
2.一个人()要做到外表美,()要做到心灵美。
3.爸爸()有多忙,()要抽出时间来检查我的作业。
六、修改下列病句。
1.在“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主题班会上,李华首先第一个发言。
2.我们要继承和发挥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3.我爱看《中国少年报》《小学语文报》《儿童文学》等报纸。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敬爱的外公。
在我外婆的衣架上,(端端正正、整整齐齐)地挂着一个洗得发白的邮包。它看上去和普通邮包并没有两样,只不过用得时间过长。深绿色已经褪尽了。在这个平凡的邮包里曾装过不计其数的报刊、邮件。外公就是挎着这个邮包,从机关到部队,从工厂到学校,走千家串万户,把信件、报刊、汇款、包裹送到人们手中。
我的外公年过五旬,一道道皱纹爬上他的额头,两鬓也添了许多白发。但是他那乌黑发亮的眼睛,深嵌在慈祥的面庞上,却显得炯炯有神。他身材不高,常穿一身褪了色的邮政制服,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工作多年的老邮递员。
我外公十七岁就开始送信了,如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工龄。多年来,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夏季,烈日当头,外公顶着烈日挥汗如雨走街串巷;冬天,寒风凛冽,在漫长的雪地上留下他深深的足迹。人们看到他总是热情地送来毛巾和热茶。
我的外公工作多年,对周围的一些地方了如指掌,不知有多少疑难的“死信”在他手中“复活”了。
一次,邮局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信上用的是早已不用的解放前的`地址,邮局的工作人员试投多次,可总是找不到这个地方。有的人认为这封“死信’是不能“复活”了。外公看了看信封,说:“这封信一定是远隔重洋的人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让我试一试!”
清晨,天刚蒙蒙亮,他就上路了,直到已是万家灯火的时候,他才回家。一天,两天……一连半个多月,外公终于从小港码头一位搬运工人那里打听到了收信人的地址。
收信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几经搬迁,现在住在海云巷里。写信人是老太太从未见过面的孙子。
老太太小心翼翼地接过信,感动得老泪纵横,说不出话来……半晌,老太太擦干了泪水,连声说:“谢谢,太谢谢了!同志,是您使我得知儿孙们还活着的(确切、正确)消息,我做梦也没想到今天还能和我的孙子联系上。真是托共产党的福,托新社会的福啊!”
外公没有说什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背起邮包,又向另一家走去……。
1.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画掉。
2.给第3自然段加标点。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了如指掌:
小心翼翼:
4.画出描写外公外貌的语句。
5.“不知有多少疑难的‘死信’在他手上‘复活’了。”这句话中的“死信”是指_____。“复活”是指_____。外公能使“死信”“复活”的原因是_____。
答案:
一、桅杆、吓唬、瞄准、放肆、恬静、汹涌、蜡烛、幽静。
二、
三、龇牙咧嘴、心惊胆战、兴高采烈、小心翼翼、置之不理、漫不经心。
四、知心的话语,真挚的感情;发扬成绩,维护名誉;刻苦地钻研,纵情地歌唱。
六、1.在“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主题班会上,李华首先发言。2.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3.我爱看《中国少年报》《小学语文报》《儿童文学》等报刊。
七、1.划掉:整整齐齐、关切、正确。2.,。“”。,“,”。3.了如指掌:指外公对周围一些地方及其几十年来变化情况特别了解。小心翼翼:特别小心谨慎,指老太太对这封信非常珍视。4.第2自然段。5.“死信”指找不到收信人,无法投递的信;“复活”指经过努力,找到“死信”的收信人。原因是对周围一些地方了如指掌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十六
第一节最大公因数。
本节知识点:
如果数a能被数b(b不能为0)整除,a就叫做b的。
(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2.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3.最大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总结:
a.列举法:1.先找各个数的因数。
2.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因数。
3.确定最大公因数。
b.用倍数关系找: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小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c.用互质数找:两个不相等的质数,最大的公因数是1。
d.用相邻两个自然数找:相邻两个自然数(0除外)的最大公因数是1。
第二节最小公倍数。
本节知识点:
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解法二:短除法。
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求最小公倍数方法总结:
2.如果较大的.数是较小的数的倍数,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
例如:9和27的最小公倍就是27;。
27和54的最小公倍数就是54。
3.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9和5的最小公倍数就是45;。
27和8的最大公约数也是216。
第三节最大公因数和。
最小公倍数比较。
本节知识点:
求两个数的。
最大公约数求两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
相同点。
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直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同左不同点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左边数相乘)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一圈数相乘)。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区别:
希望提供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上数学二单元复习要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十七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直线是()长的,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
2.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这个点叫做它的(),这两条射线叫做它的()。
3.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成的角叫做(),是()度。
4.107°的角是()角,57°的角是()角。
5.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是35°,另一个锐角应是()度。
6.1周角=()平角=()直角。
7.直线、线段和射线中,可以量出长度的.是(),没有端点的是(),只有一个端点的是()。
8.钟面上有12个大格,时针走1大格是()度,1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较小角是()度,4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较大角是()度。
9.锐角()90°,钝角()90°而小于(),直角()90°。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同一平面内,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这三点可以画()条线段。
a.2b.3c.无数。
2.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
a.1b.2c.无数。
3.度量角的大小要用()。
a.三角尺b.直尺c.量角器。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十八
第一节最大公因数。
本节知识点:
如果数a能被数b(b不能为0)整除,a就叫做b的。
(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2.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3.最大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总结:
a.列举法:1.先找各个数的因数。
2.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因数。
3.确定最大公因数。
b.用倍数关系找: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小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c.用互质数找:两个不相等的质数,最大的公因数是1。
d.用相邻两个自然数找:相邻两个自然数(0除外)的.最大公因数是1。
第二节最小公倍数。
本节知识点:
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解法二:短除法。
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求最小公倍数方法总结:
2.如果较大的数是较小的数的倍数,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
例如:9和27的最小公倍就是27;。
27和54的最小公倍数就是54。
3.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9和5的最小公倍数就是45;。
27和8的最大公约数也是216。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十九
学习目标: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经历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的过程,明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从观察的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
学习过程:
一、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1.观察图形,理解题意。
题中的物体是由4个小正方体拼摆成的,前后共两行,前面一行有3个小正方体,后面一行有1个小正方体。通过观察,辨认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2.摆正方体,观察图形。
学生用学具照着书上图形操作,从不同方向观察,并且连线。
3.交流看法。
学生做完题以后,老师指名说说为什么这么连线。
4.教师根据书上图形,分析做题方法。
二、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
1.分析第一个图形。
照着书上图形摆小正方体,分别画出从上面、从左面、从前面看到的图形。
2、分析第二个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到的正方形,忽略距离的远近,拉在同一个平面上。
3.分析第三个图形。
总结。
规律:从同一位置观察由相同个数的小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看一看。
从左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前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2.易错题分析。
让学生摆一摆,看一看。从左面和从前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与左面、前面不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二十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一、复小结引出新课,表示位置的时候,区域小,没有参照点时可以用数对表示,比如第一小题。区域大有参照点时要用方向表示,如第二问,可是在学校西北方向的建筑还有很多,比如水泵厂家属楼,锦山市民广场,西府加油站等等,怎样能更具体的表示出旗医院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二、新课探究。
1、出示课本情境图,说一说图中讲述的是什么事?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预设1:a市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怎样确定?(学生先说,说的不准确不完整。师:说的有道理,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a市东偏南30°是以a市为顶点,以正东方向为起始边,向南旋转30°的过程。)。
预设2:在图中怎样画东偏南30°?(这个问题稍后解决)。
预设3:是以谁为参照点的东偏南30°。(谁能回答他的问题?“a市”你们是这样想的吗?不错)。
预设4:台风中心在哪个大的区域内?(谁能回答他的问题?“a市及周边”你们是这样想的吗?你的想法与老师的不谋而合)。
先画出4个方向的方位图;再画出方向,标出度数;用一条。
线段表示一定的距离,标出图上的距离;标出各个名称。
想一想: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哪几点?方向、距离。
二、巩固练独立完成课本20页的“做一做”,再在小组里交流。
想一想: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哪几点?方向、距离。
四、我的收获与思考。
五、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具体位置:方向、距离。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二十一
1.借助实际情境,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并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点: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教学难点;对直线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合作交流获取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彩笔、线条、图钉、小电筒、直尺。
一、谈话导入。
大家来看这是什么?(拿起学生的书,指向书的边),再看看这个,(再拿起学生的本、格尺,指向桌边等)。这些都叫什么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线的认识(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边、铅笔盒的边、门、窗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直的线。
二、让学生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
1、让我们看看书上的图,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三个图。
2、你能像书上那样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着画。
3、观察这三个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分别叫什么名?
4、这三种线都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如何读。
三、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1、请学生自己分别画出三种线,并用字母表示它们。
2、做教材17试一试的第一题。进一步体会直线和线段,并知道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但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试一试的第2题。让学生观察讨论发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四、巩固练习。
p17看一看量一量第1、2题。
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量一量。
五、小结。
今天学到什么?
反思:
本节课通过大量的实物让学生认识这三种线,再通过书上的情境图使学生提高认识,抽象出数学知识。虽然比较平淡,但学生掌握的还可以,可是对于直线在生活中没有找到实例,所以在此处教学时总有种英雄气短的感觉。
一、教学内容。
平移和平行(教材18~20页)。
二、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
三、重点难点。
1、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2、会画平行线。
四、教具准备。
小棒,长方形纸,方格纸,正方体,三角尺与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线的认识,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线。
引导学生观察同一个面上的二条线段,通过观察得出这二条线段不相交,从而得到平行线段。
(二)探究新知。
线段有平行的特点,那射线有这个特点吗?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得出平行射线。
那么有平行直线吗?让学生去想象,去思考!
我们知道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经常不说平行线段、平行射线、平行直线,统称为平行线。
(三)再次感受平行线。
1、观察书上的看一看寻找平行线。
做试一试(1)、(2)在书上找到平行线,并用笔画出来。
2、折一折。
3、说一说。
出示教材第19页说一说的三幅图片。
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的线,想一想这些图案中哪些线互相平行,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4、画一画。
你能画一组平行线吗?
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画一画平行线。
教师讲解利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学生再次尝试,各别辅导不会的学生。
(三)小结。
反思:
本节课前边进行的很顺利,到了画平行线时,出现了问题,我在黑板上画了好几遍,可是学生就是不会,三角板和直尺怎么也转不明白,自己对此处预设的也不到位,今后要加强动手操作的预设。
教学内容:
教材21~2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二条直线,大家观察一下这二条直线,会有什么发现?学生没有什么发现!
请大家将它们分别延长,你会发现,全都会相交于一点,即使没有相交的,如果本足够大,你想想它们会不会相交,学生肯定这个事实。爱思考的同学也许会提问:老师我画的是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教师要给予肯定,你真是爱思考呀,确实在同一个平面内,二条直线如果不平行的话,一定相交于一点。
二、垂直。
让我们观察一下这些相交线,在教室内找到垂直的线,(如房子一角,桌子边,文具盒及书本等)。
教师给出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让学生再次寻找垂直线。
那我们如何判断它们是否真的垂直呢?用三角板的直角可以判定。
让学生通过折线再次来感受垂直。
三、说一说。
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四、练一练。
1、我说你摆。
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
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画一画。
让学生尝试,然后教学画法。
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
六、小试验。
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七、小结。
反思:
有了前节课的教学,本节课教学起来就得心应手多了,学生接受的也比较好。尤其是课的开头,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都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争论。
教学内容:
教材24~2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准备: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
1、转一转,说一说。
(1)一人用活动角转出各种角,让同桌说一说是什么角。
(2)一人说一人转。
(3)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和角的组成部分。
2、认识平角和周角。
(1)师演示平角和周角,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角。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
二、试一试。
1、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上述图案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并找找图中有哪些角。
三、练一练。
1、说一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2、在点子图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让学生独立完,再小组交流。
四、你知道吗?
1、在生活中,除钟表外,还有不同用途的计量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围绕一个点旋转。
五、小结:
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学。
数学四册四单元教案篇二十二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问题。
3、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4、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的简洁性。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而本节课就是对之中描述方式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
3重点难点。
重点: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对表示未知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难点:用数对的形式来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问题导学。
(一)问题导学。
1、初步感知,明确列行。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下如何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板书:位置)。
这是11班上课时的座位表,你能说说张亮同学坐在什么位置吗?谁有不同的表述方法?
(学情预测:1、用“第几组第几座”来描述;2、用谁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3、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
师:在数学中,我们有规范的说法。竖排称之为列,横排称之为行,列通常情况下从左往右数。请你指出第一列,第二列。行通常情况下从前往后数。指出第一行,第二行。
(在确定列时,就是以观察者的左边为第一列。)。
师:现在你能用数学语言说说这个同学的位置了吗?
学生发现“第几列第几行”的表达更简单明了。
师再指图中的两个学生,说说他的位置:巩固第几列,第几行。
师:第4列第3行是谁的位置?
活动2【讲授】点拨助学。
(二)、点拨助学。
1、用数对表示位置。
师:老师用(2,3)表示这位同学的位置。你能看懂其中的含义吗?
表示第2列,第3行(读法相同)。
师:王艳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赵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她俩是不是坐在同一个座位上?(数字相同,但先后顺序不同,表示的位置不同)。
数对(6,4)表示的是王乐同学的位置,你能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吗?
2、拓展延伸。
师:为了研究方便,现在用方框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
我们可以把这个图继续简化,用方格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师:说出这一列同学的位置:(生说师写)(3,1)(3,2)(3,3)(3,4)(3,5)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用一个数对来表示这一列(3,几)引导(3,a)表示。
那这一行的同学该怎么表示?(a,5)(出示课件)。
活动3【讲授】交流互学。
(三)交流互学。
1、明确观察点。
师:现在我们回到教室,你能用数对表示班长的位置吗?
预测:(2,5)(6,5)。
生说各自的理由,师引导:要想看班长的位置,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面对面)请学生站到讲台上,说一说,第一列在哪里?班长的位置呢?指一生的位置说出数对。
2、说出数对,全班找到他。
3、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确定位置的例子,并说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比如:电影院的座位,第几排第几号(课件)。
活动4【测试】检测悟学。
(四)检测悟学。
1、用数对(3,2)表示果盘的位置,那么樱桃的位置在(,),苹果的位置在(,),西瓜的位置在(,),香蕉的位置在(,)。
学生观察图示完成练习。
2、下面是某学校教师家属楼的平面示意图。所在列就是楼房的单元,行就是楼房的层数。
出示:某学校教师家属楼的平面示意图。
(1)如果用(2,5)表示王老师家所在的位置,则宣老师加在(),马老师家在(),张老师家在()。
(2)姜老师家与马老师家住在同一个单元,又比王老师家高一个楼层,姜老师家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3、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学生独立完成,做题中遇到困惑可以问老师或者同桌交流。做完后,课件出示答案,问:对那道题有困惑?评价自己的完成情况()。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739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