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营销中的电力营销及电力服务论文范文(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6:04:06
电力市场营销中的电力营销及电力服务论文范文(14篇)
时间:2023-11-30 16:04:06 小编:HT书生

创新是指在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能够提出新思路和创造性解决方案。如何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发挥个人潜力是每个人都希望实现的目标。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优秀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启示。

电力市场营销中的电力营销及电力服务论文篇一

摘要:电力市场在社会不断进步与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在电力市场研究中,涉及的方面很多,其中较为重要的内容是电力营销,因为供电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营销活动的进行。如今电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供电企业如果还不转变思路,按照原来以产品为中心的方式谋求发展则进步空间很小。供电企业想要谋求更好的发展就要转变工作思路,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抓住目标客户,扩大市场。在供电需求越来越大的今天,供电企业经营规模也越来越大,现有的营销模式已经成为发展的制约。本文从电力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入手,分别阐述电力市场营销、电力优质服务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及水平提升方法。

电力市场营销中的电力营销及电力服务论文篇二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多年的电力工业,供电基本上以行政区划为界,一个行政区划范围内只有一个供应商(供电分公司),客户不能自由选择供应商,供应商也不能跨越自己的供电范围供电。

这一特殊现象造成电力职工工作作风飘浮,服务水平低下,思想观念落后于市场的变化,对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观念、价值观念和供求规律一片空白,由此造成劳动生产率低下,企业经济效益在低水平徘徊。

大多数企业迟迟不能实现由生产管理为主向市场经营为主的转变,以及从以计划用电为主到以电力营销为主的转变,重发轻供不管用。

官商作风、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依然存在。

2、管理方法陈旧。

供电企业产供销一体化的格局导致了管理方法的陈旧,以产定销,有多大能力就供多少电,而不是以电力销售为基点,按照客户的需求来组织生产和供应。

一些计划经济年代制定的法规、政策长期未变,不是从鼓励用电出发,而是如何计划用电和拉闸限电。

售电方法还停留在“坐等”上门,手续繁琐,负荷管理还未进入到市场预测、负荷预测。

对内缺乏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考核集中于年终内部市场的综合考核上,只有总体目标,缺乏完整的目标体系和分析,缺乏超前控制和同步控制的战略意识。

3、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的供电技术手段、管理水平远不能满足商业化运营要求。

无论是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以及经济手段的运用,都难以适应电力市场的需要。

在当前社会窃电成风,违章用电猖獗,拖欠电费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行政干预部分所占比例过多,反而削弱了法律的力量。

在技术手段方面,一是电力市场的监测手段落后,没有建立起负荷管理系统,电力销售的抄、核、收全过程未能实现自动化;二是业扩报装手段落后,从客户申请到报装接电、用户档案和合同管理主要靠人工来完成,同时由于机制不健全,未能形成业扩报装一口对外;三是调度手段落后;四是用电管理手段落后,报表分析、计量管理、抄表收费主要靠人工完成,在销售环节人工干预过多,造成分析失真、估抄、错抄、漏抄等现象时有发生。

1、更新观念,积极培育市场竞争意识和市场营销意识。

县级供电企业作为电力企业的最基层,应该刻不容缓地从发展靠国家、效益靠政策、管理靠行政手段的旧观念中摆脱出来,确立生产围绕营销转,营销围绕市场转,服务围绕客户转的全新观念,赢得客户信赖,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效益,树立商品和效益观念,如图1。

面对电费欠款现象,如何维护好自身利益,如何更快、更多地推销自己的商品--电力,应成为供电企业职工思考的热点。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目的是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和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

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营销管理系统。

县级供电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系统的技术进步,尽快建立以信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营销管理体系,形成管理、控制、查询、监督为一体的用电管理信息系统,抓紧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和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全力推广“一户一表”工程,大力推进自动远程抄表建设,完善自动化抄表系统,实现用电计量现代化;改革收费方式,逐步完善银行自动划拨,建立负荷监控系统、配电管理系统和用电查询系统,全面提高营销管理水平。

3、实施用电促销策略。

电力销售量由人们的用电需求决定,用电需求又取决于人们是否有用电的欲望,是否有购买的能力,也就是想不想买以及买不买得起的问题,另外还要解决能否买得到、向谁买的问题。

电价决定了客户是否“买得起”的问题,两网改造的效果决定了客户是否“买得到”,促销的主要作用就是激发人们用电的欲望,在买得起买得到的基础上产生多买的欲望。

注重买方需要,要以实现客户过渡价值、满足客户精神需要为导向,在企业的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上投本钱下功夫,使客户在购买电力与享受服务时有所增值。

4、加快电网改造,强化电价管理。

县级电网薄弱是影响电力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对农网进行改造,实施“两改一同价”工程,对于开拓电力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县级供电企业要抓住机遇,在农网改造中不但要保证质量,还要提高科技含量,加快进度。

同时,要改革农村用电管理体制和农村电价机制,全面推行“五统一”(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统一核算、统一考核)和“三公开”(电量公开、电价公开、电费公开),逐步实现“四到户”管理。

坚决杜绝“人情电、权力电、关系电”,取消中间管理环节,实现县乡一体化管理,建立统一有序的城乡市场营销管理秩序,积极开拓潜力巨大的广阔农村用电市场。

5、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为开拓电力市场培植人力资源。

要着重加强对营销服务人员的挑选、培训、激励和考核,形成一支高素质营销队伍,把市场营销工作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建立高素质的营销队伍,一方面在选拔营销人员时要高标准严要求,要舍得将文化、业务等素质好的人员优先选择到主要的营销岗位,并提高营销岗位的待遇;加强对营销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既要进行营销理论的系统培训,又要在营销实践中加大考核力度,不断选拔优秀的营销服务人员走上领导岗位,如图2所示:

总结。

在新的形势下,坚持“顾客至上,服务第一”,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简直增长为目标,通过现代化的市场营销,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电力服务,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统一,是电力企业及广大干部职工应树立的重要理念。

参考文献。

电力市场营销中的电力营销及电力服务论文篇三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电力营销观念已经不能解决当前电力市场需求侧的矛盾,电力营销已成为—个即传统又新鲜的课题,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逐渐成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这就要求供电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将生产经营活动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实行商业化运作,采取必要的营销策略,全力提升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以有效开拓电力市场。

所谓电力营销是指电力产品的生产、输送和销售,并满足电力客户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地使用电力产品,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而在当今社:会,电力市场营销的作用及地位日益明显,概括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营销关系供电企业存与发展。电力市场营销部门负责按国家统一制定的销售电价进行电能的销售,并担负着电费回收和线损管理的重要任务,营销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公司收益和市场占有率。

市场营销影响电力企业规划方向。在市场经济中,电力市场营销担负着电力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和为广大客户服务的功能,在电力企业年产经营中具有导向作用。

市场营销反映供电企业形象。电力市场营销涉及千家万户,建立面向市场,便捷高效,以客户为中心,协调统一的电力市场营销体制,是供电企业营销工作的重点,切实提高服务质量,缩短业务周期,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用电要求是营销工作的根本目标。

电力市场营销中的电力营销及电力服务论文篇四

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电力行业存在的垄断格局已经不复存在,电力市场不再是卖方市场,正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电力市场的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国的电企业要想在电力市场中占据有利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加强电力市场营销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此提出对电力市场营销实施项目管理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方面处于的困境。

(1)市场营销系统有待完善。很多电力企业虽然设有市场营销机构,但营销系统不够健全,营销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营销方案设计和策划人员,缺少一支优秀的营销队伍。市场营销的相关基础工作不到位,不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对电市场的消费需求没有进行详细系统的调研和分析,不能很好掌握市场的特征和规律,缺乏市场应变能力。

(2)缺乏服务意识。如今存在很大坐等客户上门的现象,没有提出能够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服务项目,所谓的优质服务只是停留在口号和宣传上,要实现真正的优质服务要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3)缺乏营销意识。受传统供电企业垄断经营模式以及电是属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短缺商品的观念的影响,现在有很多企业和员工都还没有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营销意识淡薄,以为坐等着就可以等到消费者主动上门。

电力市场营销中的电力营销及电力服务论文篇五

项目管理是指把项目方法、工程策划以及企业工作人员组合在一起,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及有限的资金预算和质量范围内完成各项工作的过程。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运用于市场营销,并取得了可观的实践效益。项目管理运用于电力市场营销策划当中是指依据电力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电力营销进行统一策划、控制、管理,并且结合项目的质量要求,对时间、资金投入以及环境进行评估和控制,进而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电力企业供电是一个开放式的生产过程,这就决定了项目中的每个成员都起着关键作用,都会给项目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把项目管理应用于营销活动当中,从开始阶段获取消费者信息到最后阶段的售后服务工作每个流程和环节都影响着营销成果。

(1)电力行业的发展态势有利于项目管理的运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改革和发展,电力行业的规模和效益都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如今由于我国的发电企业的区域垄断经营模式,几乎不存在什幺竞争对手,只用企业自备电厂才可能成为影响电力企业发展的因素,所以对电力企业来讲发展前景很广阔,对项目管理的实施有非常充分的资源条件。

(2)项目管理让电力市场营销更具有计划性。把项目管理思想应用于电力市场的营销中有利于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营销目标,并且可以把该营销目标作为项目目标,然后结合多方面因素对该项目进行资源配置,进而使整个电力市场营销方案的实施更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

(3)优异的技术条件支持。电力企业的技术环境包是指对设备、技术、材料以及工艺的开发和利用。当下电力企业采用综合管理技术作为企业的运营系统,以电力市场的运营规则为依据,是电力企业实现市场报价、市场交易、商品结算、合同管理、客户管理以及相关信息发布的重要技术条件。站在电力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需要从营销战略的角度上来实现,通过对先进科技的充分利用对企业运营、设计规划、客户关系等业务的有效管理。

2.3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划的项目化管理要求。

实施项目化管理是提高电力市场营销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电力行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实施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对电力市场营销活动进行目标分析、方案设计和制定、项目调控以及意见反馈等等管理工作,形成系统的电力市场营销管理模式。电力市场营销策略对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正确、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有利于企业资源的有效分配,结合用户用电的实际需要,推动电力产品的创新,提高产品质量,这是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保障。在营销策略的营销方案的设计和制定过程中,首先要作用市场调查工作,对用户的用电情况以及价格反映进行调查和分析,然后依次为依据制定出下一阶段的营销方案。

3结语。

电力市场营销主要是指电力企业在以满足用户用电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电力产品生产、产品输送、产品配送以及产品销售等活动以及活动过程中提供相应服务。电力市场营销属于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在企业的整体生产和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电力企业的所以生产活动以及经营活动都是为了满足电力的营销的各种要求而服务的。然而仅仅靠企业营销人员和企业领导来实现完成企业营销活动是不可能的,它需要企业所以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所以企业从上到下要注意强调营销意识,改变以往的市场观念,把企业的整个经营、发展思想集中在市场营销方向,通过制定有效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实现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亮.区域电力市场运营模式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庞博.电力市场运营理论与模式探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3]刘军.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优化探讨[j].现代营销(学苑版),(07).

[4]李林,李昊.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农电管理,(07).

[5]曾黎黎,粘中元.电力市场营销策略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3).

电力市场营销中的电力营销及电力服务论文篇六

在城市飞速前进发展的进程中,建筑业也同样获得了众多发展的契机,机会来到眼前,想要抓住,但伴随着机会的正是挑战。只有对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进行保证,才能使建筑行业在当下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有效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建筑工程的管理方式不能落后,应该将项目管理运用其中,在建筑工程中应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管理方式,与一般性的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有明显差异,可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现如今,更需要让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让项目管理提供了科学手段,如今建筑施工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让加强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的应用力度,对于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重要保障,逐渐使项目管理成为工程管理的的重要方向。无论在为持续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我们必须进行项目管理,掌握管理技巧,提高项目管理的应用己刻不容缓。

1.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问题。

1.1工程管理体系不完善。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都比较落后,无论是人员还是材料的管理都没有建立一个健全的执法体系。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不断的加大,但同时其施工管理和施工体系却没有进行同步发展。产生了较多的工程问题,同时一般会出于节约成本的目前的,在人员配备上不完善,在安全生产也不重视,不进行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岗位的设置和培训,施工中缺少人力和物力,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推脱责任,导致施工企业与项目部之间相互脱节,使安全监管不能顺利进行,监管和安全管理信息无法及时传达。所以,更需要加强对项目管理方式的应用,保证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工程管理体系。

1.2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在建筑工程中,由于进行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是在施工前临时组建管理队伍,其中统一性较差,管理人员之间的管理观念不存在众多差异,另外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同时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安全意识差。在工程建设前没有经过比较系统的培训工作,使其对工程的具体情况也比较陌生,进而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是产生一定的阻碍,进行对项目管理方式的应用更是力不从心。

2.1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在工程管理中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重视,在施工阶段,建立一个完整的以人为本的组织结构,同时进行完善的质量管理,着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科学合理德进行工程安排和管理,相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合理利用。使施工整体可以协调运作。建立合理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让项目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使其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专业性,提高其质量意识及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市政公用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管事业有效进行以及工程的高质量。始终持有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格按施工计划和设计要求进行建设,明确其工作职责。对于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骤该做什么,如何做法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加强管理阶层对于工程的领导监督,这类管理人员首先要了解建筑工程施工顺序和技术应用。绝不轻易造成改变,严格对施工资本的使用和材料消耗进行掌控,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无故拖延施工进度。

2.2规范科学管理。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需要采取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对材料以及设备等的管理工作,要始终贯穿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保证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水平。

2.3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进行对项目管理方式的应用,首先需要进行建立一个完善的相关管理机构,并在该管理机构中,对其中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权利以及职责进行严格规范,使其有效连接建筑工程各部门的有关工作,保证意见统一。更加有效的提高其工程的管理效果,保证建筑施工的`整体规范性,有利于提高建筑水平。并且,在进行选择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时,首先要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人员,保证其能够在管理机构中针对不同的工程管理进行制定出不同的管理措施,并且更为有利于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的应用。

2.4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

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需要首先从从建筑工程的相关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使其能够正确的引导建筑工程发展的正确方向,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时,能够保证管理措施的规范性。使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能够在规程划定和施工标准的双重标准下进行管理,进一步推动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另外,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时,更需要把项目管理的系列管理规章的落实制度和对工作人员的奖惩相关联,加强项目管理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并且规则制度符合工程需求,保证其科学合理性,使建设工程的管理人员真正能够较为主动的配合监督检查,主动将管理执行工作落实到自身。同时,加强奖惩制度的有关落实情况,使其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积极性。另外,进行创建文明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使文明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较高安全度和较高的工程高质量,同时,更加有利于对建筑工程在施工时需要的施工材料进行节约,有效限制施工成本增长。更加有利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人员进行项目管理工作,使项目管理在建筑施工中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提高建筑工程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我国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工作人员对其重视度不够等问题,使得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的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必须提高对项目管理的力度和强度,及时更新控制的手段和方法,培养高素质、值得信任的的工作人员,总之,项目管理可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发展,对其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工程复杂性所造成的问题,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项目管理应用不当的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质量,也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只有进行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从而建立起可靠安全的项目工程管理系统,才能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工程管理体系,带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飞跃,造福社会居民。

电力市场营销中的电力营销及电力服务论文篇七

科特勒营销理论已经得到许多国家学术界和实务界的认同,他的著作《营销管理》作为经典,已被很多企业吸收采纳。但是由于中西方国情的差异,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于是有些学者开始质疑科特勒的营销理论,认为其他一些理论,比如定位理论可以超越它。本文将在鲁建华的《定位理论—超越科特勒的营销理论》这篇文章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定位理论和科特勒营销理论的区别和联系。总体来说,笔者认为作者曲解了定位理论和科特勒营销理论,把这两者放在对立面。在《定位》那本书的前言,科特勒就说到:4p之前有一个重要的p,即是定位,定位影响着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所以说两个理论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笔者的观点是:定位理论和科特勒营销理论是在同一个体系里的,如果能把这两者相结合,对理论的发展及实践的指导都是很有利的。

二、对定位理论和科特勒营销理论的概述。

1.定位理论概述。

“定位”最早是由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所谓定位就是在潜在消费者心中找一个位置。确立这个位置可以使顾客有某一消费意愿时,首先考虑该品牌的产品。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认为“定位”是对大脑的定位,而不是对产品的的定位,它并没有改变产品本身,而只是在顾客心中占领了一个有利的地位。所以说定位理论的理论基础在于研究消费者心理,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寻求好的定位。定位理论首先得研究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特劳特在《新定位》一书中提到,大脑是不会改变的,大脑处理信息具有有限性和不可靠性,因此大脑憎恨混乱、不能处理全部信息,信息多了,大脑自然会丧失焦点。其次是实现定位的方法。定位理论认为,在我们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最好的办法是传送极其简单的信息。你必须消除歧义、简化信息。

科特勒营销理论是西方经典营销理论的代表,其基本内容是通过质量、服务和价值实现顾客满意,系统地阐述了营销策略,还根据全球经济、政治、技术环境的变化,对营销理念、传播工具、营销组合、营销方式等都作了大量的修改和增补,更加重视各种新营销技能的运用,增加了数据库营销、网络营销、关系营销、整合营销、差异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营销模式。科特勒也对定位进行了解释:定位是指公司设计出自己的产品和形象,从而在目标顾客心中确立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地位。科特勒的定位是“stp”营销战略中的一环,其开展的前提是对市场的细分并确定公司具体进入的目标市场,随后对这个目标市场可能存在的定位进行选择,形成自己的独特定位。

三、定位理论和科特勒营销理论的对比。

在对定位理论和科特勒营销理论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本文接下来主要是以鲁建华提出的九个超越为对象,进行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与鲁建华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鲁建华对定位理论和科特勒的营销理论的认识有些片面,以偏概全。

1.顾客导向和竞争导向。

鲁建华认为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定位理论的以竞争为导向超越了科特勒理论的以顾客为导向。首先,作者把竞争导向看作是顾客导向的超越就有失偏颇。应该说营销理论的发展已经跨越了以竞争为导向的时代。由于受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衰退和营销战等理论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都拼命争夺短暂的市场份额而忽视了顾客,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企业生存环境大大改变,满足顾客需求成为重点。其次,笔者认为科特勒理论并没有忽略竞争。科特勒《营销管理》一书中,从分析营销机会、发展营销战略、塑造市场供应品到管理和传送营销方案,都涉及竞争,而且第九章详细讲述了企业参与竞争的必要性和具体的竞争战略。再次,笔者认为定位理论以竞争为导向,把找出并打败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放在首位,显得有些偏激。我们引用下管理大师德鲁克的话:顾客是企业的基础,正是为了向顾客提供商品,社会才能将创造财富的资源委托给企业。企业要获取利润,要得到发展最重要的就是竞争优势,虽然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是它归根结底是来源于顾客的。波特在《竞争优势》这本著作里就提过: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

2.顾客需求和顾客心智。

超越之二的观点是定位理论对顾客心智的重视超越了传统理论对顾客需求的重视。定位理论认为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模仿能力也大幅提高,只要有一种产品开发出来,市场前景广阔,马上就有模仿者,企业的难点在于怎么使消费者从成千上万满足需求的产品里选择你的商品。所以说营销要立于更高的层次,不仅满足顾客需求,而且能占据顾客心智。但是笔者认为重视顾客心智并不能算是对重视顾客需求的超越。在营销学中,需求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需求=购买欲望+购买力。而心智的定义是指人们对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储存,通过生物反应而实现动因的一种能力总和。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心智是顾客之所想,需求是顾客之所行。这两者存在着一个先与后的关系,首先顾客的内心发生了变化,然后再付诸行动。定位理论开始重视顾客心智是对科特勒营销理论的发展,并不等于说顾客需求就不重要了。波特在《竞争优势》中也提过关注顾客需求的重要性:满足买方需求是商业经营成功的核心,是产业盈利能力的必要条件。

3.事实和认知。

超越之三认为认知比事实重要,笔者认为他所说的“没有事实,只有观念,没有真相,只有认知”这一观点非常不正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确实会有从众现象,受广告或他人评价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始终是该产品或服务能够顺利并持续销售的根本原因。短期内某些消费者可能会因为错误认知而导致错误的购买行为,可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会一直受骗。只要他们意识到产品或服务质量的真实状况,他们肯定会修正自己的行为,并告知周边的人。而且根据一个人能影响250个人的说法,没有事实基础的产品或服务不仅站不住脚,也会给企业自身带来危害。因此定位理论提出的认知之战,如果不以产品或服务的事实做基础的话,我认为是不可能指导营销取得胜利的。

4.与众不同和力争第一。

超越之四的观点认为企业要获得成功必须力争第一,他提出目前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繁多而且相似,而消费者面对的信息量和选择都越来越多,所以厂商想要获得巨大收益,就必须力争第一。确实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优先考虑那个第一的产品,但是人对产品的需求是分为不同领域,每一个领域有各自的第一,所以企业只要在该领域取得第一就能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而不是完全的力争第一。消费者总会认为行业领导者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艾里斯在《营销的两面》一文中也提到行业第一企业的优势来自于消费者认为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更好。

5.细化和分化及品牌和品类。

依据定位理论的观点,分化得出新的品类,而品牌是从品类中诞生的,所以这里把超越之五和六放在一起分析。鲁建华认为定位理论的分化超越了科特勒理论的细化,品类超越了品牌。笔者认为是针对不同的问题说的,细化是从巨大的市场里找出目标市场,而分化是从顾客的心智中找出新的品类。一个从顾客出发,一个从市场出发,把两者相结合运用才是帮助获得成功的有效方法。艾里斯和劳拉出版的《品牌的起源》用自然界物种不断分化,诞生出新品类的生命大树来比喻商业界的发展规律:品类必然分化,而分化诞生了打造品牌的机会。由此可知定位理论并没有否认细分,而是针对顾客潜在需求,在一个新领域分化出新品类后再打造新的品牌,获得该品类的第一。同时,分化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并不是管理者拍脑瓜子就能得出来的,所以笔者也不赞同作者说的“细分需要逻辑事实数据,而分化需要商业直觉和洞察力”。笔者认为分化不仅需要商业直觉和洞察力,也需要逻辑事实和数据,这样分化出的品类才能符合市场趋势。

6.广告和公关。

超越之七的观点认为公关是营销的主角,广告只是配角。该观点忽视了广告是从企业自身出发的',而公关被认为是客观的、可信度高的活动,两者是不可比的。,艾里斯与劳拉在新书《广告的没落和公关的崛起》中借助著名寓言讲述了打造品牌的道理“公关是太阳,广告是风,公关创建品牌,广告维护品牌”,这本书在广告和公关两个行业同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7]。这说明广告和公关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使用公关也应该做到言行一致,否则反而给企业带来负面效果。科特勒的营销理论还提出了关系营销和整合营销。当企业的广告效应减弱,促销成本居高不下,顾客的品牌忠诚度下降时,关系营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角度。顾客从交易的对立面变成企业的合作者,产品的造者。顾客购买商品时会和经销商、网站、服务维修人员等各个环节打交道,所以不仅是营销第一线的各职能人员,后方各个支持部门都要接受顾客导向观念,利用整合的力量一起来为顾客创造价值,选择整合营销。

7.管理与战略。

鲁建华认为定位理论把营销从市场管理层面提升到了营销战略层面。但是在阅读营销管理这本书时,笔者认为科特勒的营销理论并没有忽略战略的重要性,书中第二篇描述了企业应该从宏观环境、消费者市场、商务和它的竞争者中识别机会,制定实施战略计划等相关的内容。所以作者的说法比较片面。对于战略问题,确实有很多学者认为科特勒提到一些具体的战略模式和方法,在某些方面阐述非常详细,不过就整体而言论述不够,理论的系统性有所欠缺,与现在企业要求有一定差距。营销的战略和企业的整体战略既有相通又会有其具体的一面,如果营销战略简单照搬企业整体的战略显然是不行的。

8.理论和实践。

鲁建华的最后一个观点认为定位理论来源于认知并指导着实践,否认了科特勒营销理论来自于实践并指导着实践。总所周知,任何理论要具有科学性必须来自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而且随着环境的变化,理论也是不断完善的。科特勒的营销理论已经被不同国家大部分学者认同,并且在市场实践中得到证实。我认为,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指导营销的这两种主要理论的有效性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提倡定位理论和营销理论相互融合,优势互补。

四、结语。

不管是定位理论还是科特勒的营销理论,作为两门重要的营销理论,不应该是一种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理论。科特勒先生说过“营销并非一门静止的学问,而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定位理论同样如此,《定位》奠定了关于心智的理论基础之后,应对不同时期的竞争环境,定位大师们不断地发展了新的方法和观念。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我们在应用西方营销理论时,应该结合中国市场自身的特点,对西方营销理论批判吸收,既不盲从也不轻易否定,更不能因为遭受挫折而完全否认某一门理论。

电力市场营销中的电力营销及电力服务论文篇八

快乐管理实际上和积极的心理密切联系,而从当前管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上看,积极的心理主要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也就是积极的情感、积极的人格以及积极的社会组织架构。从主观的层面上看,积极的心理和个人的情感及人格紧密结合。主观积极的价值体验包含了很多方面,如幸福或者满足、乐观、希望等。这些方面不仅仅与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更和整个企业或者社会氛围等客观层面密切联系,形成了一种开发的流动系统。而从这一个方面看,企业要促进员工走向积极的心理状态,发挥快乐管理的潜能,所涉及的维度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工作环境的积极化。

企业要真正在内部实现快乐管理,就需要对企业的工作环境进行积极化的营造。积极的营造就是对工作环境所包括的精神环境以及物质环境进行改造,促进企业的员工逐渐形成适应和喜悦的心态。企业的员工过去对于企业的环境往往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状况,没有办法对于企业的工作环境进行选择。这种格局在当前经济知识化的大背景当中已经逐渐被社会淘汰。企业当中的员工和环境之间在新的时期里应该是有机结合的格局,特别是员工和环境之间是能够互相选择以及适应的关系,所以相辅相成,这一点和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企业要真正实现快乐管理,就需要对工作环境进行改造,让工作环境可以和企业的员工形成一种平衡的关系。当前的工作机会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越了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数量,因此,员工在面对不同的企业以及不同的工作岗位的时候,具备了更多的选择权利。因此,企业要真正吸引员工以及发挥员工的工作潜能,就需要有一种更为积极的工作环境,能够促进员工去了解并发挥出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企业的工作环境需要发挥出来自身的吸引力,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实现积极的心理引导,实现快乐管理,才能够在人才竞争当中逐渐获得优势,走向成功。企业的积极工作环境主要包含了物质方面的环境以及精神方面的环境。物质方面的环境重点是对于企业当中劳动者的生存需求进行满足,包括了企业对于基本工资的发放问题上,以及相关的工作器械等硬件设施。虽然在日常的企业管理当中,未必所有的企业都能够赢得更多的积极工作环境,但是对于基本的生存资料发放,仍然要认真以及有所保证,这也是企业实现快乐管理的基础。而企业的精神环境主要包含了企业的工作氛围以及相关的制度等。企业的领导者对于企业的工作氛围影响深远,而企业的工作应该是可以被控制的,并且能够积极向上的,并不是单纯实现企业领导者欲望的工具。

(二)员工人格的积极化。

快乐管理的模式当中,企业也应该在管理过程中,对于企业员工的人格进行积极化的塑造。每个人的人格都包含了两个方面,分别是其内在的人格和外在的人格。外部人格实际上是让他人进行了解的一个重要平台,而内部的人格相对较为内敛,所以是个人内在的精神要素。对于一般的员工而言,内部的人格和外部的人格实际上是并不一致的,即使是个人对于自身的人格架构认知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化,很难进行把握。不过即使如此,个人的内部人格和外部人格互相之间也具备一定的有机结合性。从日常的行为当中分析,员工个人的行为往往是个人人格外化的结果,个人的外在人格也会逐渐对内部人格形成渗透效应,所以内部和外部人格互相之间就形成了因果的联系。员工的人格虽然相对较为稳定,但是并不是完全不具备变化的,所以可以在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当中进行培养。对于员工日常工作上的自我定位上分析,员工一般在人格上会出现工作定位、职业定位和理想定位。在现实中,部分企业的员工并没有将个人的理想和企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纯粹只是将企业的工作作为一项谋生的途径而已。这样的一种人格定位很难让员工产生工作的积极性,也很难进行快乐管理。所以,企业在实施快乐管理的过程当中,就需要让企业的劳动者更加正确地认知自身的人格结构,但是企业不能够仅仅是对其行为自身进行类型的划分,而是从行为背后的内在本质进行剖析。所以,企业在进行员工道德人格积极化引导过程当中,要逐渐为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潜力提供一个更为积极的平台,摒弃过去单纯以物质利益作为工作动机的鼓励方式。性格归根到底是一种习惯,企业要擅长培养员工的心理习惯,慢慢让积极的外在人格转化成为内在的人格趋向,才能够让企业员工逐渐形成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最终自我调节,培养更为快乐的心理状态。

(三)员工情感体验的积极化。

快乐管理之中的核心就是快乐,而快乐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植入性思想感情。企业的员工可能会产生消极情绪,也可能形成积极的情绪,这样在行为上也会产生选择,可能会对某一种事物选择逃避,或者选择接近。因此,企业在实施快乐管理过程当中,要真正促进与企业员工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就需要更进一步在工作之中加入情感引导机制,让员工通过工作能够产生并且获取更为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能够让员工更加积极地参加到工作当中,从而实现个人和工作互相之间的统一。工作本身的内容以及结果都能够对员工产生这种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果企业的员工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只能够获得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那么其行为以及思想也会受到消极化的影响,从而出现一些逃避工作的情况。这种逃避的状况会让员工只是应激式地做出呆板的行为,但是不会在工作当中发挥个人的创新精神,对企业的竞争力以及企业的活力都会起到阻碍的作用。而企业要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才华,以及能够以各种可控渠道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对于企业情感积极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对于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模式产生广泛的影响,而且对于其自身而言也具备了扩展的效用,最终对企业的快乐管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日常的企业管理上看,企业员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主要是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个方面是员工对于积极的追求,也就是一种内在的人格动机;另一个方面是外在工作条件的积极化,这一方面是对于员工的外在积极行为形成了动机。这两点实际上需要进行有机整合。有机整合企业当中的积极外因和积极内因,这两个因素互相结合,最终成为一种乐观向上的方格,让员工在工作过程当中得到一种心理上面的享受。从这一点上出发,对于企业在日常管理之中应用快乐管理,能够获得更好的效用。

二、快乐管理的实质性基础: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当中,要真正转变传统企业管理过程当中的契约关系,就需要构建一种精神上面的联系和契约。企业在应用快乐管理的过程当中,快乐管理在实质上的基础仍然是一种员工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也只有在情感的共鸣上进行企业的管理,企业的员工和管理者之间才能够形成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快乐管理实际上比较重视企业员工和企业的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这种交流能够逐渐加深劳资双方的共识,从而对企业内部的结合构成关键性的基础。企业的管理者要在日常的管理过程当中实现管理快乐化,就需要感同身受,这一点不是单纯从换位思考进行突破,而是要从意识形态上相互联系,互相尊重对方的感受,由此整合企业的内部力量。企业当中无论管理者还是劳动者,都具备个人的为人处世的风格,在处理事情的过程当中也会出现不一样的状况。这一点从本质上看是每个人的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上面的差别,在看待事物以及处理事情上面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企业在实施快乐管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尊重企业中员工的个体差异,对个体差异特别是感受上的差异一定要有所掌握,真正做到对别人的尊重。尊重他人的情感基础就是信任,管理者不能够满腹狐疑,而是应该对企业的员工给予一定程度的信任,对员工进行了解,并及时为企业的员工提供各种机会及帮助,最终让员工能够更好地了解到企业对自己的关怀,这一点就是对企业员工归属感的培养,让员工在企业当中感受到快乐。情感上的共鸣是相互的,更是建立在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上的,企业的管理者不是对员工予以同情,而是让员工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情感,企业员工的情感也能够让管理者感受到,从这一点上让企业的情感流动更加顺畅。快乐管理的本质就是互相谅解以及互相关注,并且形成快乐对待人生的价值取向。由此可见,企业实现快乐管理,在塑造企业员工的积极心理之前,最为重要的就是让企业员工具备情感交流的基础,这种情感的交流应该形成企业的日常机制,让员工能够表达自我,最终在管理上不至于形成严重的压力,最终对企业的快乐管理形成坚固的情感基础。

三、结语。

每一个人在实施行为的动机和目的上,都是为了趋利避害,而快乐这种心理体验实际上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企业作为一个生产的机构,除了维持日常企业的正常运转,更需要实现积累和发展。因此,对于管理的优化非常关键,实施快乐管理相对于制度管理在管理成本上更加低,但是管理的效益上是相对较高的。所以,企业实施快乐管理是具备时代的价值。企业在推行快乐管理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单纯落在表面,而应该回归到本质,并且促进企业当中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最终让情感交流成为企业实施快乐管理的重要基础,推动企业员工和工作环境的积极化,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力市场营销中的电力营销及电力服务论文篇九

在电力市场供需状况发生明显变化之后,现行的电力体制暴露出一些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弊端。垄断经营管理的体制性缺陷日益明显,省际之间市场壁垒阻碍了跨省电力市场的形成和电力资源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的能力,国家决定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本文对电力营销战略的研究都是基于改革后电力管理模式进行的。

问题主要表现在供电电压合格率、供电频率、电力谐波三个质量指标的考核标准和完成情况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举个简单的例子,国际上发达国家对电压合格率的指标可以考核到居民家里的每一个用电插座,而我国目前只考核到10千伏母线。在过去,产品质量问题所引起的后果并不是很严重,也未对此引起高度重视,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客户对电能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要求逐步提高,高档家用电器不断普及,像高档家用计算机、空调等,而这些家电产品对供电质量指标的要求较传统老、旧家电对供电质量指标的要求则高得多。如果电压质量不合格,则会造成使用效果较差,使损坏可能性增大。

电力市场营销中的电力营销及电力服务论文篇十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确保电力的供应量,也应确保电力的安全运行。本文针对电力企业应急预案、增强电力应急管理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的重大意义。

当前电力供需仍然存在不确定的因素、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威胁始终存在、设备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尚不完善等,这都将对电力安全构成威胁,就需要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和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知识,加强对事故的分析预测,提高事前预防,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切实做到安全工作真抓实干,让安全推动企业的深化改革和保证经济的腾飞。

1.电力企业安全问题。

目前,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一些基层农村供电所或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器具和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许多已明显损坏的工器具仍在超期使用。该淘汰的没有被淘汰。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教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下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行中,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确保应急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就需要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建立起应急管理系统,其中的应急预案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成为了电力企业组织体系中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在电力企业的应急预案体系中,应急处置方案是基础。由于电力企业之间的生产规模、组织体系以及管理模式有所不同,那么所需要承担的风险系数也会各异。那么在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的过程中,要将关乎到电力企业风险的各项因素都考虑在内,其中涉及到电力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相关的岗位,从公司到班组,以至于岗位职能,都要将与之相适应的应急预案制定出来,建立起内在的逻辑关系,形成规范化动态运作的系统。由于电力企业的应急管理体系需要与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起衔接,因此,在具体执行应急措施的过程中,要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到属地为主,条块相结合的原则。为了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应急能力,要实施必要的培训工作。首先是应急基础教育,建立应急处置方案,将需要应急处理的事故的类型明确,将所要带来的危害程度做出判断,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在进行应急组织管理中,要对于每一位人员的`管理责任加以明确,并落实到位。所谓的应急管理,就是对于电力企业中所出现的安全事故,要迅速地制定解决方案,并做到措施准确到位。

3.1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要解决我国电力应急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首先就要从管理体系出发,完善管理体系,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电力系统管理体系,要以安全管理为中心,并采用科学技术来进行救援工作,将新技术用于在救援工作中,可加快救援速度,在短时间里完成救援工作,降低经济损失。另外,完善管理体系还要求做好电子预案、演练评估以及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保证应急管理系统可以顺利运行,相关的部门可以积极配合各项工作。完善管理体系,要求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并做好救援准备工作,确保救援工作可快速展开,从而降低经济财产损失。

3.2做大做强通信建设。

在电力应急管理中,通讯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现如今,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已经采用了新的通信系统,并且有些条件较好的电力企业,还建立了微波通信系统,当出现电力事故时,可采用语音电话来传达应急事件,指挥救援工作。现在,通信卫星公司也参与到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中,为其开设了卫星信道,急救工作便可通过卫星系统进行。另外,还可采用视频通信功能来掌握急救情况,指导急救工作,将整个急救情况通过视频或是图片的方式,传输给相关部门。加大通信建设,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急救工作在第一时间里可通过通信向相关部门传输急救信息,使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开展应急抢救工作,降低损失率。

3.3提高系统灾害水平。

在电力应急管理中,对应急救援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预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可有效降低事故损失。所谓的预测预警,指的就是对电力事故的时间、地点以及受难人数进行预测,然后结合灾害的与预报情况,及所采集的当地的各种信息,进行事故预测工作。在实际生活中,当电力设备损坏时,电力系统就不可进行灾害等各项工作的模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力企业相关部门要进行紧急预案,并且为救援人员开展演练培训,让救援人员参与到模拟故障当中,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灾害实验水平。电力故障进行预测,并且提高电力系统的灾害实验水平,让救援人员参与到模拟实验中,是提高救援人员救援技能,降低灾害最有效的途径。

4.结束语。

本文简要分析了电力企业安全同应急管理的关系,并论述了当前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做好风险应急管理,以确保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石斌.简论变电检修中断路器的维护[j].科技与企业,2014。

[2]朱文武.变电检修及维护措施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

电力市场营销中的电力营销及电力服务论文篇十一

我国的电力行业是垄断性行业,其主体是大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电力市场基本是卖方市场,即电厂发多少,用户用多少,而且由于用电指标的限制和电力建设的缓慢,形成了对用户的用电限制,因而造成经常性的限电拉路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基础设施投资明显加大,电厂电网建设有了飞跃发展。据统计,改革开放20年来,电力建设增长迅速,全国装机容量达2.7亿kw,是改革开放前的5倍。同时,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逐步规范,任何行业的垄断格局都将被打破,电力市场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为市场经济,电力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因此,国有电力企业必须要适应这种转变,迅速建立自己的市场。

我国城网一般实行供电企业抄表到户、收费到户,而农村是以县电力企业为实体,抄表收费到农村变压器的总表,以上部分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电价,但由于农村用电管理薄弱,一些地方“人情电”、“关系电”、“权利电”现象十分严重,有些地方层层趸售、个人承包电费、偷窃电现象严重,这些损失分摊到用户身上,造成电价成倍增长,如照明用电为0.327元/kwh,省限价为0.35元/kwh,但个别地方却达到1元/kwh以上,增加了农民负担,挫伤了农民用电的积极性,损害了用户利益,也损害了供电企业的形象。

2.2供电、配电工程贴费问题。

1)高昂的供电、配电工程贴费是制约地方电力发展的拦路虎。近几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起,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推动农村电力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目前,大部分农民的经济实力较为薄弱,在办理用电增容过程中,一次性交纳供电、配电工程贴费,一般负担不起,1996年初,我市胜芳镇轧钢行业异军突起,成为带动全市工农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兴旺制管厂根据市场预测,用户新装一台315lva配变,按每550元/kmh计算,仅贴费一项就达17万元,加上线路投资10万元,电费保证金5万元,合计32万元,农民一看要这么多投资,就打消了用电的念头。

2)政策的局限性。我国《电力法》颁布后,与之配套的《用电管理法》至今没有出台,而《供电营业规则》第33条规定,用户连续6个月不用电,也不申请办理暂停用电手续者,供电企业给予消户,终止其用电,以后再用按新增办理第26条规定,用户迁移新址不在原供电点供电的,新址用电按新装用电办理,这样就出现了因用户调整场地,交不起工程贴费而不得不停止用电的现象。

电力市场营销中的电力营销及电力服务论文篇十二

随着厂网分开、资产重组等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可替代电能的能源技术的发展,者用电需求的增长和多样化,以及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电力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电老虎”变成了“电保姆”,电力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更加明显,电力营销已成为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之一。电力营销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电力营销的各种战略就是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制定并实施的。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即认为人是世间万物的根本、根源,一切以人的需求出发,弘扬人本思想,理解人、尊重人、关怀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要求我们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加强电网改造和建设,完善供配电网络,适应广大客户用电发展的需求;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优质服务。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要求我们不仅要满足消费者需求,而且要主动发现、创造消费者需求,营业窗口通过与客户直接接触,发现客户对营业厅硬软件设施和用电业务的新需求,从而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要求我们把服务工作做在客户要求之前,用超前服务正确引导客户的消费欲望,正确树立客户的消费观念,不仅使客户满意,而且超越客户的心理期待,提高客户的附加价值。

一、营销。

《孙子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商家通过产品的包装设计、折扣让利等手段来促销,以打动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但电力由于它的无形性,消费者无法直观地接触到产品本身,只能通过用电的可靠性和便捷性,通过接受的电力和故障报修等服务,感受和体验电力服务,并做出相应的评价。所以,电力营销是一场攻心战,要以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刺激消费者的感观,波动消费者的心弦,使其从心理上对供电服务产生认同感和忠诚度。

一是贴近“自尊心”。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在营销策略组合中融入对消费者的尊重和人文关怀,才能实现消费者的高层次需求。电力营销也要贴近消费者的“自尊心”,使消费者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电力营业厅的服务人员应通过规范的言行、亲切的态度,热情接待每一位客户,在客户距离柜台1.5米左右时,起身微笑向客户问好,回答客户提问时面带微笑,客户离开时送上一句“慢走”;对待客户的问题,耐心解答,不厌其烦,当遇到情绪激动的客户时,首先稳住自己的情绪,认真倾听他们的抱怨,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客户着想,仔细给予解释,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尽快帮助客户解决问题。通过这些细节充分体现出电力企业对客户的.尊重和善待。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客户对电力服务抱怨,并不是真的有什么问题要抱怨,而是希望得到服务人员的热情接待,希望受到重视。所以,无论对待什么客户,我们都要一视同仁,提供热情周到细致的优质服务,真正把对客户的尊重放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中。

二是提供“定心丸”。电能的不可储存性决定了电能产、供、销于一体的经营模式,消费者购买电能的同时,还在购买一系列的电力服务,如业务受理服务、故障报修服务等。西方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购买服务的风险承担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在购买服务的过程中较之购买商品面临更大的风险性,可能会造成不愉快或自己不希望的后果,而这些后果都将由消费者自己承担。所以,电力营销必须尽量降低或避免消费者买电、用电的风险,提高购买电能的附加价值。例如,95598电力服务热线提供24小时用电查询和问题解答服务,确保了用户随时随地可获知自己的用电信息;电力员工行为“十个不准”规范了员工与客户接触过程中的行为,展现了廉洁自律、恪尽职守的供电人形象;供电服务“十项承诺”保证了客户申请用电后的供电方案答复期限和送电期限等;《国家电网公司行风投诉举报管理办法》保障了客户投诉渠道的畅通,督察办法的落实和跟踪处理系统的完善。这些举措给用户吃了“定心丸”,让用户放心用电,用放心电,赢得了用户的信任。

心胜为上,兵胜为下。电力企业只有抓住消费者心理,通过情感营销,给予消费者理解、尊重与关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才能赢得人心,获得良好的口碑,推动电力事业快速发展。

二、品牌营销。

品牌代表利益认知、情感属性、文化传统和个性形象等价值观念,是产品形象和文化的象征,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品牌效应能令企业从品牌溢价中获益,提高经济效益,获得竞争优势。

风险承担理论也指出消费者为了减少购买服务的风险,一般会采取以下措施:忠诚于满意的服务品牌、考察服务企业的美誉度和信誉度,听从正面的舆论领导者的引导等。可见,电力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就必须倾力打造供电服务品牌,利用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客户,并不断扩大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在社会上形成积极的舆论效果,给客户带来正面的感受,产生共鸣。

广电费“充值卡”、网上电费支付等缴费方式,缓解“缴费难”问题;加强95598电力24小时服务热线的服务功能;积极宣传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知识,及时发布供电服务和停电信息;提高故障抢修的反应速度,联动机制;利用同业对标,取长补短,改善服务质量;赞助公众事业,参加公益活动,赢得社会广泛赞同,提高企业美誉度。这些举措能够在不同方面树立企业认真负责的国企形象、规范真诚的服务形象、严格高效的管理形象、公平诚信的市场形象、团结进取的团队形象。优秀的品牌是一种软约束,像一把看不见的“尺”,使员工产生强大的心里约束,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员工的行为,督促员工不能损害品牌形象,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示品牌价值。

三、绿色营销。

在历史的进程中,人们亲眼见证了社会的发展,也亲身感受到环境恶化带来的苦果。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经济与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于是,绿色消费、低炭生活等概念应运而生。所谓绿色营销就是企业以环境保护为经营道德准则,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绿色营销的目的是要实现消费者、企业、社会和生态利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这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致的。

第一,宣传优质环保概念。电力企业是自然垄断性行业,竞争者似乎既不明显也不紧迫,但其实,只要替代品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相同或相似的核心利益,就能够形成对企业的事实威胁。煤、天然气、太阳能等能源都是电能的替代品或潜在竞争者。电能要树立其比较竞争优势,才能扩大市场份额。那么其比较竞争优势是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优势就是电能具有清洁、安全、快捷、环保的特点。当前,调整并优化能源结构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政策,使用电能符合国家的环保能源政策,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能源用户的重视。这是电力企业进行绿色营销的最佳时机。所以,电力企业一方面要加强电能环保特点的宣传,一方面要改善电能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电力用户提供优质环保的电力产品,以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比例。

第二,采取弹性灵活的价格政策。积极推行新的电价政策,处理好电度电价和基本电价的比例关系,在电价中考虑各类费用因素,建立灵活弹性的电价体系。细分目标市场,对不同用电性质的客户采取差别定价策略,争取到更大的市场份额。主要措施有:对大工业客户实行超基数优惠电价、丰水期季节折扣电价,稳定工业用电市场;拉大分时电价差,利用价格杠杆启动分时用电市场;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两时段电价,引导居民的合理用电;对冰蓄冷空调、蓄热电锅炉及其它蓄能设备实行分时段优惠电价。今年将在部分城市试点的阶梯式电价,也是一种弹性的价格政策,可有效抑制电力浪费现象,引导消费者节约用电,合理用电。

第三,采取多样化的促销手段。要抢占先机,开发潜在市场。随着科技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越来越多先进的家用电器走进百姓家庭。目前,家用电器照明基本上使用的是电能,而炉具基本还不是电力的市场。我们要加强对新型电器产品优点、特点和使用方法的宣传,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使用,同时帮助一些企业研发可替代非电产品的电器。要针对不同目标市场,采取不同的促销重点,例如,今后五到十年内居民生活和大型能源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用电潜力,因此可根据国家能源形势和政策,向居民重点宣传节能型照明灯具、电炊具、暖气、干衣等节能型家用电器,向电力客户推广蓄能型制冷制热设备、电锅炉、电空调等,同时加强对农村电力市场的研究,改善农村电能质量,占领农村用电市场。从满足客户需求到引导客户消费,从适应市场到引导市场。

电力市场营销中的电力营销及电力服务论文篇十三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酒店企业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成果影响着服务行业的发展。市场营销作为酒店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影响着酒店的盈利,是酒店企业能否长期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当前的酒店企业的市场营销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制约酒店的发展。酒店企业要找出新型的发展策略,冲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实现酒店的创新发展。

酒店企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一种,能够为顾客提供商品和服务。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资金,这就推动了酒店企业在我国的发展。酒店企业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之中会出现许多影响企业盈利的问题。优化市场营销策略是酒店企业转型发展的一个标志,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当前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盈利。

随着酒店企业的增多,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愈大。酒店企业缺乏营销竞争意识,感知不到竞争的压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酒店企业对于市场中的竞争对手并不敏感,觉得竞争对手的进步与酒店的发展无关,不能积极的做出应对措施,影响了企业的市场份额。营销成本作为企业的重要支出,对企业的经济利益有很大的影响。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也不足,在企业的营销中支出了大量不必要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盈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营销方式应该有所变化。但是实际的酒店企业管理中,企业的营销方式是陈旧、保守的,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客户的需要。酒店在没有建立健全的营销体系,酒店的宣传力度不够,不能吸引顾客前来消费,酒店企业的特色也不鲜明,无法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酒店企业之间互相抄袭、模仿营销方式,呈现出同一化的酒店营销,这就加剧了酒店行业的竞争。

1.3营销人才不足。

酒店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推动,在当前的酒店行业中人才不足的现象经常出现,一度让酒店企业的营销处于落后阶段。酒店在招收员工时,没有综合考量员工的素质,将素质不足的员工带入到企业当中。酒店对于员工的监管力度不足,很容易让员工产生懈怠的工作态度,浪费酒店的资源。酒店对员工的关心也不足,员工受到的关怀过少,导致了人才的流失。企业对于员工的意见不重视,打消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电力市场营销中的电力营销及电力服务论文篇十四

内容摘要:由于垄断经营方式的影响,电力企业几乎不考虑电力市场的竞争和占有,严重缺乏忧患意识。而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下,电力也已经成为了一种竞争商品,其中有同行业竞争,相关行业竞争,并且这样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电力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要有良好的、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这样才能提升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本文通过对电力市场营销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有效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发展,传统的电力市场营销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电力市场的需求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更是各式各样,使得我国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极速下降,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必须结合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市场营销方式进行创新,从而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电力市场,促进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一)营销价格问题。我国现行的电力销售价格形成的机制既不科学又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电力价格的分类不科学、电力价格的分类繁杂两方面。我国现在的电力价格基本上是按照电力的用途分类的,主要就是考虑到电压的不同和差距,并没有考虑到承载力和负荷率的问题,根本无法将电力企业在不同负荷率和承载力以及不同电压等级上的电力成本的差异性体现出来。目前,我国的电力价格的分类主要是按照电力的用途划分的,主要分为八大类,居民生活电力价格、商业电力价格、大工业电力价格、普通工业价格、农业生产电力价格等等,在相同类型的电力价格中,也会由于电压的不同或者产品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二)营销服务质量不高。在电力市场的营销管理过程中,营销的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力企业的全面发展,所以为了保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营销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必须要积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而服务水平和质量则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但是我国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由于缺乏严格管理和规范化制度的约束,从而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兴趣不足,对用户的基本信息资料的管理太过松散,以至于遗失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对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形成了严重影响。

(三)市场营销手段有限。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手段和方式过于单一,严重缺乏对电力和用户需求等各种情况的深度分析,电力市场的开发广度和深度严重不足,再加上缺少必要的技术支持,无法及时地掌握用户的实际用电情况,这就导致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手段不能适时得到创新和完善,从而呈现出单一的现象,无法更好地吸引消费者,进而影响我国电力市场的运行。

(四)缺乏完善的营销系统。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现状是大多数企业将营业部门作为营销机构,但是电力营销系统依旧不健全。电力营销的力量太过薄弱,在营销管理中,很多企业的营销人员数量过少,无法及时准确地完成很多工作。还有营销技术的支持系统也不完善,由于企业无法及时地掌握用户的用电状况及其中的变化,更是不能及时解用户的用电需求,从而渐渐缺乏对电力市场的感知和预测研究,进而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长久发展,以及电力市场的全面运行。

(五)对市场营销管理的认识不足。在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加强对业务的全面管理和开展,必须要对营销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的电力质量水平符合用户的需求。然而,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人员对营销管理的认识和了解存在严重不足,掌握也相当不完善,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电力销售,甚至出现了一定的电力质量和服务质量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了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还对电力市场的运行造成了不良影响。

(六)能源市场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我国传统的能源市场之间的竞争在逐渐强化,而且在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下,很多新能源得到开发和利用,这给电力资源的营销和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而电力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经济效益,保证电力市场的有序进行,必须全面提升综合实力,才能够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能源市场上占据有利的地位,才能够更好地应对能源市场的竞争。

(七)缺乏高素质的电力市场营销人才。电力市场营销的管理方面,呈现出整体队伍素质较低的不良现象。电力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电力企业想要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而电力营销人员是实现营销目标的关键因素,但是电力企业营销人员尚未对自家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状况有深刻正确的认识,这就使得电力企业在消费者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所以,电力企业必须要做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八)营销管理机制与信息化不相适应。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到来和信息化技术的更新发展,其已经开始涉猎到各个行业,而想要更好地使用这些信息技术,必须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管理。然而就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倍受传统电力管理制度的影响,再加上其中繁杂的管理环节,直接影响了营销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尤其是在用户的信息资料整理方面,这就导致了我国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机制和现代化社会、信息化时代的不相适应。

(一)优质产品策略。电力的质量是营销的基础,电力企业想要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就必须要加强对电力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电力企业在保证电力产品的优质质量上,可以尝试树立大的市场营销,符合国家的环保能源政策,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加大市场宣传力度,建立环保能源的品牌形象,以此吸引更多的用户。电力企业还可以通过电网等机构,提高电力的质量和可靠性,尽量满足用户的电力质量要求,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电力产品,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优化服务策略。在电力市场的营销活动中,企业应该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完善的服务,在最大程度上树立电力企业的良好信誉和形象,全面提升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在电力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电力市场的最终目的。完善优质的服务是电力企业实现综合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电力企业的外在形象,所以企业必须加强营销服务的整体质量,推动电力市场营销的快速发展。而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人员也要做到以市场营销观念为核心思想,全面为用户提供服务,让客户满意,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企业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

(三)创新管理策略。创新一直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理念,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更是市场优化服务的必要过程。电力企业想要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必须加强对营销管理的创新,而创新管理主要是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这也是最基本的,然后再经过制定创新制度,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相互结合,最终实现创新管理的目标。而前提是改善传统的营销管理策略和方式,在继承传统营销管理策略优势的基础上,创新管理策略,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用电消费方式。

(四)网络建设策略。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为电网改造和电力信息网络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根据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各项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促进城乡电网组织结构的平衡稳定,保证电能的质量和可靠性。建设网络信息系统,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电力信息的传输速度,还能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所以电力企业可以尝试从管理、技术、效益三大方面着手,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完善网络的改造。

(五)合理利用价格策略。电力企业在电力价格方面,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具体的、行之有效的策略。电力企业可以将那些不合理的收费进行规范化管理,取消那些不合法的随意加价,可以实行销售电力价格公告制度,透明化,全面实行一户一表的制度,减轻用户的经济负担。而且电力企业还可以尽量减少用电管理的中间层,做到由供电部门直接收费供电,避免层层加价,给用户提供最直接、最优质的供电服务。电力企业还应该实行批量折扣的电力价格策略,进行优惠打折,分时间段收费,这样不仅能够为用户节省用电经济,还能提升电力企业的销售量和经济效益。

(六)更新市场营销理念。我国电力企业为了实现全面发展,必须要对自身进行营销理念更新,这可以说是实现发展的主要前提。电力市场营销人员在营销的时候,不仅要做到出售产品,还要广泛宣传与电力相关的安全知识以及防范知识,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电力企业还可以对用电集中的地区进行安全用电意识培养,发放一些安全用电的相关资料,这样不断更新市场营销理念,不但能够提高服务质量,还能逐渐开拓电力市场。

(七)丰富市场营销手段。市场营销手段的多样化,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用电消费者,更能够为电力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电力企业可以尝试利用广告营销、人员推销等各种不同的营销手段,保证电力用户和电力企业之间的直接交流沟通,电力企业可以借此向用户传播电力服务、观念和电能等多元化的信息,建立一种稳定长期的销售与消费关系,形成固定的电力用户。与此同时吸引更多的新用户,增强用户对电力企业的信任感,实现双方共赢,并且在电力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为电力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八)提高电力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电力企业的发展得益于电力营销人员的综合实力,而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生产技术方面已经逐渐成熟,但是在营销上,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是比较欠缺的。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应该对在职的电力营销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相互传授和吸取经验,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而对于营销人员的招聘上,电力企业必须对应聘人员进行严格的考察,不但要考察基础理论知识能力,还要考核实践经验和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吸收到的营销人才适应电力市场的发展需求。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发展的格局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在督促着电力企业与市场相适应。但是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进而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尤其是在市场营销方面,电力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现状,采取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以此带动我国市场经济效益的提升。

作者:高维胜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舒畅.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问题及建议探讨[j].机电信息,,3。

[2]苏少勇.浅谈电力市场营销现状及策略[j].广东科技,,19。

[3]邱涵溪.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的策略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4。

[4]屠梅琳.新形势下的电力市场营销的策略探析[j].科技资讯,2011,32。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74356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