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是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调控手段。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先梳理思路,列出要点,然后逐步展开。这些总结范文覆盖了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经验总结,对我们撰写自己的总结会有一定的启发。
自然之道教师说课稿自然之道篇一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观念看事物、看世界,而观念的对错,却从不去考虑,先入为主地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就是不作为,就是什么都不做。
《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学生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迪: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迪;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本科选用了“细读,精读,默读具体感知;讨论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什么寻用这种方法呢?本课是一篇丰富学生见识,使学生受到启发的文章。精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默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思考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这节课可知导学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知导学生以朗读来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中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对大自然,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借助本课的学习,对他们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有很好的帮助。
1、、引入“道”。
《 语文课程标准 》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所以,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个故事,让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成语?同学们很快猜出这个成语是拔苗助长。我随后又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说出了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从这我引出课题“自然之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述这个道理。
为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具体的感知,我又让学生听课文范读。学生听范读后再进一步读,边读边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教师在学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内容后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课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悟“道” 。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运用了演中促读,演中理解的方式。可爱的小海龟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假如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a.学习第三自然段。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描写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相机指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体会嘲鸫的心情。范写“啄”字。
b.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想想两者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他们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结果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龟,嘲鸫呢?并再次体会嘲鸫“颓丧”的心情。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设计了两个比较句子的题。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自由读6-7自然段。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_____地说:“___________。”
再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假如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假如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
3、使“道”深入学生内心。
《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我让学生想像,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同学们,假如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迪。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迪对大家说一说吧!根据学生发言,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使“道”深入学生内心。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并总结:大自然有一定的规律,比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以在鱼缸中生活,温室也难育参天大树,我们要尊重大自然,否则将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请看这是一只被圈养的老虎,管理者让它和一只牛关在一起,居然能和牛和睦相处,可见这只牛已失去了野性。南京著名生物专家吴琦老先生在会上直言抨击了逐年兴盛的商业类“虎牛相争”、“虎鸡相斗”行为,建议政府部门尽快放虎归山。让我们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这一课的教学中运用了表演法、朗读法、比较法、想象、揣摩人物内心、填空等多种方法力求在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在交流讨论中,在分析比较中学生受到启迪,更深入的感受到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更好地为自然服务这一思想。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表演,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目标。
自然之道教师说课稿自然之道篇二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作者一行九人在南太平洋一个岛上,从食肉鸟口中救了一只幼龟,使得成群的幼龟出巢而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人食的故事,使学生能从文中领悟自然之道,要遵循自然规律做事。
根据新课标,我制定了以下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生字。
技能目标:能复述作品大意,了解、把握文章内容,学会使用多种方法学习、理解重点词语,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情感目标:从文中得到遵循大自然规律做事的启示,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
我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采取以讲读法、谈话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并且以演示法等辅助教学。
我将通过讲读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并让学生在多种方式阅读下,理解课文中的遣词造句,以帮助学生老解决并巩固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采用谈话法,引起学生注意,顺着故事发展的顺序讲述课文,引领、点拨学生主动思考,体悟课文情感。对于文章第三段,我将采用演示法,让学生在演与评价的过程中理解课文。
三、说学法。
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多角度朗读,学生在朗读中以读悟感,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开拓思维。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理解课文和感悟课文并获得思想启迪。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学会联系上下文解决文中词语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从导课、初读课文、精读课文、感知课文、结课五个环节来进行。下面我来具体说一下各个环节:
1.导课环节。
我将采用单元导读,导入新课《自然之道》,提出疑问“大自然老师这次又给了我。
们什么启示?”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下一环节。
2.初读课文环节。
3.精读课文环节。
在这个环节,我将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对课文分段讲解,让学生分读各自然段并概括短意。在第二段点出词语“争先恐后”,为学生讲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然后提出疑问:“幼龟在经过沙滩的那段不短的路会遇到什么危险呢?”引起学生好奇心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三段,在这里我使用演示法,安排学生表演嘲鸫和幼龟,一位同学读旁白。通过演示使同学理解本段,并让学生评价表演的如何,来进一步分析、感悟此段的遣词造句。
学生在看到表演的惊险一幕后,我将安排学生一个小的说话,询问学生“如果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学生表达完自己想法后,引出作者一行人会怎么做?让学生自由读下一段,学生总结段意。下面通过分角色朗读,运用谈话法,让学生总结他们感觉向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此老师并不作出评价,因为每个学生想法不同,但大体会分为两种:一种是认为向导做得对,向导是一个好向导;一种则认为向导不好,人很冷淡等。
老师把这问题让学生留着,看看在学完整篇课文后大家还是原来想的这样吗?下面安排学生齐读课文第五段,概括大意,让学生自主学习,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老师在这里只需要引导学生,使用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鱼贯而出”。在讲解愚不可及是,先引导学会理解词语,在理解基础上再对比“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和“我们干了一件蠢事”两个句子哪个更好,原因是什么?这件蠢事在文中具体是什么事情,这件蠢事导致了什么后果。通过学生的好奇心,找学生读第六段,理解文中关键词“无遮无拦”感受幼龟的处境。
对于第七段,我将安排两学生表演一位向导和一位同伴救幼龟的场景,以演来促使学生理解文意。
对于文章最后一段,也是文章的关键段落,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向导的悲叹和向导的。
话,在学生齐读后引导学生分析食肉鸟饱食后的欢快与向导悲叹形成强烈对比爱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向导的话,讲述双重否定句,并让学生造句来巩固新识。
4、感悟课文环节。
回到课文第四段,让学生总结向导是什么样的人,解决上面留下的疑问,加深对文章理解。安排学生默读课文,简单复述课文内容并谈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5、结课环节。
总结文意和学生受到的启示,布置课下作业,学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对作者他们说的,写在作文本上,明天请同学展示。
五、我的主要板书设计。
幼龟无遮无拦向导。
争先恐后气喘吁吁若无其事。
欲出又止响彻云霄冷淡。
鱼贯而出悲叹极不情愿。
愚不可及震惊悲叹。
自然之道教师说课稿自然之道篇三
《自然之道》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到南太平洋一个小岛去旅游。他们的目的是观察幼龟怎样离巢入海,在观察中为救一只幼龟,没想到这是龟群的“侦探兵”,成千上万的龟群也爬向大海,因来了许多食肉鸟,造成幼龟的伤害。描写了众人与向导对此事的后悔之情。
通过本篇的教学,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之道。
这篇课文我准备了两个讲授,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生字;理清脉络,讨论段落划分。第二课时:复习生字,朗读课文,读后谈感受;教学课文,理解词语,总结全文。
我着重讲第二课时,针对可是的安排和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以下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2、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词语,体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情意;
3、基本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说教学要点。
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是重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本科选用了“细读,精读,默读整体感知;讨论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什么寻用这种方法呢?本课是一篇丰富学生见识,使学生受到启发的文章。精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默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思考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说学法。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这节课可知导学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知导学生以朗读来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说学生情况。
中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对大自然,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借助本课的学习,对他们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有很好的帮助。
六、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a、指名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拼读生字;b、进行默写填空。
you()龟zhen()察tui()丧qi()图。
我用这个方法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a默读课文带着以下的问题:
这个故事使你受到什么启发?一边读一边动笔划出成语,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b再次朗读课文,抓住重点段,精读。
我这里要求学生再次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内容,在读中把握理解字词。
问题:在朗读中注意刚才不理解的字词。
当向导救起那只幼龟,发生了什么事情?从中体会到什么?
向导一边走一边悲叹,向导为什么悲叹?从向导“悲叹”这个词中可以知道向导当时怎样的心情?(板书:后悔,惭愧)。
我这里采用分小组交流/指名回答讨论结果/学生先评/教师补充评。在这里,我抛出问题,放手让学生通过朗读,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然会弄巧成拙;让学生当小老师来评,提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能力,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点评进行补充。
(三)换词训练,理解关键词。
a、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成群的幼龟从巢口爬出来。
b、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通过这个训练,引导学生体会恰当的用词方法,培养学生的用词能力。
(四)课外拓展:
找出文中成语,用成语写一段话。
“争先恐后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成百上千气喘吁吁”等。
我用这个方法,让学生感悟文本表达,文本语言,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食肉鸟。
沙滩。
众人。
自然之道教师说课稿自然之道篇四
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学习本课,除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受到保护大自然,敬畏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探究自然规律的教育。因此在进行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加强与科学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学生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教学时,我以“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为导火线,引出什么蠢事?这个蠢事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以及“我”和同伴以及向导的思想感情变化。围绕着“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一中心句,从“救幼龟”,“害幼龟”,“受启发”三个版块进行教学。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的。
明白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以读促思,采用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抓重点词等方法,重点体会“我和同伴”的行为和“向导”的话语,揣摩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情境,感受领悟文章内涵,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两课时。
搜集有关乌龟的资料、小黑板。
1.“救幼龟”部分。
我首先抓住重点词语“踌躇不前”理解,并讲出当时幼龟的处境,诱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游客和向导的想法心情联系对比,突出救幼龟的常人举止。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朗读,在读中感悟,以读促思。
2、“害幼龟”部分。
这部分分四步:先是让学生充分的自学,画出感受最深的部分,简单写写感受。在集体讨论蠢事以及带来的后果,借助插图说说当时海岛上幼龟被啄的情景;接着从课文中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并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受启发”部分。
主要采用换位思考,让学生体会游客和向导的无奈和悔恨,逐步揣摩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自然之道教师说课稿自然之道篇五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自然之道》。
一、说教材。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说教法。
在教学时,我主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学生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本篇课文我准备用三个课时来完成,其三个课时目标大体是:第一个课时导入、生字教学及熟读感知。第二个课时感情朗读、教学课文及理解关键字词句。第三个课时是总结全文,领悟道理及读后感受。本次说课我着重讲第二个课时。
三、说课时教学目标。
1、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认识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之道,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将弄巧成拙。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从课文中发生的事件悟出“自然之道”。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说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
(1)引入“道”
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所以,新课开始,我会先讲一个人人晓知的故事《拔苗助长》,学生猜出故事的题目。随后提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引导学生说出了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从这我引出课题“自然之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述这个道理。
为了使学生能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会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的每一部分各讲了什么?(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语文阅读要求就是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精讲课的开始我都会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2)感悟“道”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运用了演中促读,演中理解的方式。可爱的小海龟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引导找出关键句“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从而提出这是一件什么样的“蠢事”?找到课文三、四、五自然段。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理解“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说说“嘲鸫”的动作,体会嘲鸫的心情。
(3)而在接下来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感悟朗读。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想想两者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他们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指名上台表演朗读,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结果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龟,嘲鸫呢?并再次体会嘲鸫“颓丧”的心情。
(4)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设计了两个比较句子的题。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课文第6、7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自由读6~7自然段。
填空练习加深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_____地说:“___________。”
再体会课文最后一段关键句向导的感叹,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
(5)使“道”深入学生内心(升华部分)。
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根据学生发言,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会大自然的规律,使“道”深入学生内心。
教师相机总结:比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以在鱼缸中生活,温室也难育参天大树,我们要尊重大自然,否则将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一只被圈养的老虎,在管理员的指挥下言听计从,可见老虎已失去了野性。大自然有自己的发展的规律,有它本身的生存之道,各类的动植物在大千世界中都有它生存的道理,都有它生存的原则,更有它避难的本能,如果人为的去破坏它,阻碍它,就会违背自然规律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自然之道教师说课稿自然之道篇六
一、说教材。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同学的见识,使同学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同学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学时,要引导同学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同学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过程。
1、引入“道”。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同学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同学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所以,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个故事,让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成语?同学们很快猜出这个成语是拔苗助长。我随后又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同学说出了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从这我引出课题“自然之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述这个道理。
为使同学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又让同学听课文范读。同学听范读后再进一步读,边读边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教师在同学概括完文章主要内容后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课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悟“道”。
为使同学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运用了演中促读,演中理解的方式。可爱的小海龟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a.学习第三自然段。请一名同学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描写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请两个同学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相机指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同学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体会嘲鸫的心情。范写“啄”字。
b.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想想两者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他们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同学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在同学充分读的基础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同学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结果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龟,嘲鸫呢?并再次体会嘲鸫“颓丧”的心情。
为使同学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设计了两个比较句子的题。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自由读6-7自然段。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_____地说:“___________。”
再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
3、使“道”深入同学内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我让同学想像,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根据同学发言,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使“道”深入同学内心。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并总结:大自然有一定的规律,比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以在鱼缸中生活,温室也难育参天大树,我们要尊重大自然,否则将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请看这是一只被圈养的老虎,管理者让它和一只牛关在一起,居然能和牛和睦相处,可见这只牛已失去了野性。南京著名生物专家吴琦老先生在会上直言抨击了逐年兴盛的商业类“虎牛相争”、“虎鸡相斗”行为,建议政府部门尽快放虎归山。让我们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四、说板书:
遵循违背。
保护伤害。
小海龟。
五、说课后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中运用了表演法、朗读法、比较法、想象、揣摩人物内心、填空等多种方法力求在同学充分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同学进行人文熏陶。在交流讨论中,在分析比较中同学受到启示,更深入的感受到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更好地为自然服务这一思想。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表演,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致力于同学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目标。
自然之道教师说课稿自然之道篇七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 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让学生交流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根据四年级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启示。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篇课文讲的是关于自然界的规律,内容相对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知识水平有较大的差距,我准备采用视频课件和谈话法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怎样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突出重点,精读研讨,落实词句段训练,指导有感情朗读;最后,总结升华,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明确做事要遵循“自然之道”。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本课的教学,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先了解每部分内容,再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的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文中描写作者和向导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采用对比、抓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把体会到的表现出来;通过交流感受或启示,拓展延伸,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我会用课件展示海龟蛋和小海龟出壳时遇到的各种危险情景;接着,我会让学生说说:你看了这样的情景,想说些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老师用 “有一个人,亲眼目睹了刚出生的小海龟被食肉鸟咬啄的情景,他会怎么做,你们想知道吗”来导入新课,随后,板书课题,让学生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1).带着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自然之道教师说课稿自然之道篇八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精读课文。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让学生交流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根据四年级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启示。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文讲的是关于自然界的规律,内容相对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知识水平有较大的差距,我准备采用视频课件和谈话法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怎样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突出重点,精读研讨,落实词句段训练,指导有感情朗读;最后,总结升华,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明确做事要遵循“自然之道”。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本课的教学,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先了解每部分内容,再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的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文中描写作者和向导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采用对比、抓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把体会到的表现出来;通过交流感受或启示,拓展延伸,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我会用课件展示海龟蛋和小海龟出壳时遇到的各种危险情景;接着,我会让学生说说:你看了这样的情景,想说些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老师用“有一个人,亲眼目睹了刚出生的小海龟被食肉鸟咬啄的情景,他会怎么做,你们想知道吗”来导入新课,随后,板书课题,让学生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1)、带着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自然之道教师说课稿自然之道篇九
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主要是通过课文来进行观察自然、保护环境的延伸和拓展。其中《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学常识为主的叙事文章。它以事情发展为顺序,讲述了我和同伴去旅游时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啄食。他们不顾向导的劝阻,让向导把幼龟放入大海,结果指使更多的海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截然相反的结果。
对于“自然之道”,由于年龄小,所读书籍少,使得这篇课文相对比较深奥。而向导的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解决这句话,就成了本课的难点,也是焦点。另外,本课在用词上一准确,充分体现了这类文章的写作特点;二精彩,尤其同义词的使用可以成为学生锤炼语言的一个切入点,所以在教学时,品词析文成为这堂课的一个能力训练点。观察想象,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成为第二个能力训练点。
根据种种表象,在课文精读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一个大问题入手,从整体把握,到句的品析,词的研读,而后归纳全文,得出结论,扣准中心,点明含义。具体操作有:
一解题入手。道的义项丰富,从解题入手,形成一个疑问:什么是道,自然之道又是什么,引领学生去读书。
二由感受入手,设置大问题。在第一课时完成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总结后,让学生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考虑:他们认为自己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对全文的理解。
三两次思维拓展。在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很多场面作者并没有细化出来。但这些场面对我们理解文章却有很重要的作用,适当再现这些场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所以在学生涉及到这几处的时候,我分别进行了想象思维的训练。第一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小海龟,把它放进大海。”在理解“极不情愿“的词意基础上,想象同伴们都可能说了些什么,以此来凸显向导的无奈。第二处,当许多食肉鸟朝沙滩上飞来时,想象沙滩上的景象,通过幼龟遭屠的景象再现,激发学生对作者一行人做法的反思:如果没有我们的涉足,海龟们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存活,而恰是我们的参与,幼龟们惨遭荼毒,震撼人心的事实让学生理解,违背自然的进程,不自作聪明的去干涉动物间的争斗,这就是自然之道。
四知识拓展。当学生了解了自然之道,再加以事实证明。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发生呢?学生会自然地想到诸如森林沙漠化,动物的圈养……从而激发学生去了解自然、探询自然规律的欲望。
五朗读训练点的设置: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天啊!”一个同伴叫起来,“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理解中逐步通过朗读体会出来,达到由表及里的读悟效果。
六写作点的训练。“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而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飞了过来,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作为重点句来品析。通过“探、欲出又止”体会幼龟的小心谨慎;通过“欲出又止、踌躇不前”体会同义词的妙用;通过“似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进行写作知识的点滴指导。
七阅读写作拓展。《猿和海龟》作为一辅助读物,加大学生阅读量。“旅游须知”作为习作训练点进行应用文体的接触训练。
自然之道教师说课稿自然之道篇十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自然之道》。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学时,我主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学生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本篇课文我准备用三个课时来完成,其三个课时目标大体是:第一个课时导入、生字教学及熟读感知。第二个课时感情朗读、教学课文及理解关键字词句。第三个课时是总结全文,领悟道理及读后感受。本次说课我着重讲第二个课时。
1、(在前一节课生字掌握及初读感知到的前提下)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认识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之道,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将弄巧成拙。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从课文中发生的事件悟出“自然之。
道”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说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引入“道”
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所以,新课开始,我会先讲一个人人晓知的故事《拔苗助长》,学生猜出故事的题目。随后提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引导学生说出了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从这我引出课题“自然之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述这个道理。
为了使学生能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会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的每一部分各讲了什么?(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语文阅读要求就是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精讲课的开始我都会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2)感悟“道”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运用了演中促读,演中理解的方式。可爱的小海龟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引导找出关键句“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从而提出这是一件什么样的“蠢事”?找到课文三、四、五自然段。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理解“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说说“嘲鸫”的动作,体会嘲鸫的心情。
(3)、而在接下来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感悟朗读。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想想两者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他们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指名上台表演朗读,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结果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龟,嘲鸫呢?并再次体会嘲鸫“颓丧”的心情。
(4)、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设计了两个比较句子的题。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课文第6、7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自由读6~7自然段。
填空练习加深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_____地说:“___________。”
再体会课文最后一段关键句向导的感叹,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
(5)、使“道”深入学生内心(升华部分)。
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根据学生发言,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会大自然的规律,使“道”深入学生内心。教师相机总结:比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以在鱼缸中生活,温室也难育参天大树,我们要尊重大自然,否则将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一只被圈养的老虎,在管理员的指挥下言听计从,可见老虎已失去了野性。大自然有自己的发展的规律,有它本身的生存之道,各类的动植物在大千世界中都有它生存的道理,都有它生存的原则,更有它避难的本能,如果人为的去破坏它,阻碍它,就会违背自然规律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自然之道教师说课稿自然之道篇十一
(1)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
(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鱼贯而出)。
(3)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
(5)一个劲地责怪自己,特别后悔。(后悔不已)。
(6)吃得特别饱。(饱餐一顿)。
2、选择练习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我"和同伴及一位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非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地(),结果让食肉鸟()。"我们"()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我们的行为真是()呀!
3、我和七个同伴还有一位生物学家向导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的目的是什么?(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2)(出示课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答案一:这只幼龟非常小心、谨慎、警惕。(找出相关的词语体会,体会小心,指名读,要读出小心谨慎的语气)答案二:面临着危险(找出相关的词语,再读这句话,要读出情况十分危急的语气)。
(3)教师:大家说的都很好,一个弱小的生命即将在我们眼前自己消失,善良的"我们"是什么心情?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文章的第4-8自然段!自由读,划出表现我们心情变化和情感态度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a、指名读句子:"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多么的……紧张、揪心啊、焦急)。
当我们为小幼龟焦急、紧张、揪心的时候,向导是怎样的态度?
b、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呢?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谁来试着读一读。要读出向导的`若无其事。
师:向导的心情是心平气和波澜不惊的,那向导又是怎样做的呢?
c、课件出示: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谁来读一下向导的做法。
师:极不情愿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遇到过极不情愿的事呢?
向导的极不情愿是因为什么原因?(我们的压力)。
我们没有来过海岛也没有亲眼见过食肉鸟吃小龟,看到这个场景必然要劝向导,现在老师来当向导,你们就是作者和作者的同伴,我们正在亲眼看到小幼龟的生命正受到威胁。看看谁能说服我这个向导把小龟抱向大海。
同学们,你们说服了向导,你们真厉害,掌声鼓励一下!
师:由于向导把小幼龟抱到大海之中,那只嘲鸫怎样了?
d、课件出示: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颓丧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我们怎么明白的?读有关幼龟出巢的句子。"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想象:幼龟此时会想些什么?(学生想象:向往大海、向往外面的世界等)。
自然之道教师说课稿自然之道篇十二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学生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引入“道”。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所以,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个故事,让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成语?同学们很快猜出这个成语是拔苗助长。我随后又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说出了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从这我引出课题“自然之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述这个道理。
为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又让学生听课文范读。学生听范读后再进一步读,边读边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教师在学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内容后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课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悟“道”。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运用了演中促读,演中理解的方式。可爱的小海龟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a.学习第三自然段。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描写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相机指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体会嘲鸫的心情。范写“啄”字。
b.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想想两者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他们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结果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龟,嘲鸫呢?并再次体会嘲鸫“颓丧”的心情。
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
3、使“道”深入学生内心。
自然之道教师说课稿自然之道篇十三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同学的见识,使同学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同学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学时,要引导同学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同学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引入“道”。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同学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同学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所以,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个故事,让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成语?同学们很快猜出这个成语是拔苗助长。我随后又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同学说出了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从这我引出课题“自然之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述这个道理。
为使同学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又让同学听课文范读。同学听范读后再进一步读,边读边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教师在同学概括完文章主要内容后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课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悟“道” 。
为使同学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运用了演中促读,演中理解的方式。可爱的小海龟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a.学习第三自然段。请一名同学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描写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请两个同学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相机指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同学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体会嘲鸫的心情。范写“啄”字。
b.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想想两者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他们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同学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在同学充分读的基础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同学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结果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龟,嘲鸫呢?并再次体会嘲鸫“颓丧”的心情。
为使同学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设计了两个比较句子的题。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自由读6-7自然段。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_____地说:“___________。”
再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
3、使“道”深入同学内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我让同学想像,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根据同学发言,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使“道”深入同学内心。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并总结:大自然有一定的规律,比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以在鱼缸中生活,温室也难育参天大树,我们要尊重大自然,否则将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请看这是一只被圈养的老虎,管理者让它和一只牛关在一起,居然能和牛和睦相处,可见这只牛已失去了野性。南京著名生物专家吴琦老先生在会上直言抨击了逐年兴盛的商业类“虎牛相争”、“虎鸡相斗”行为,建议政府部门尽快放虎归山。让我们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自然之道
遵循 违背
保护 伤害
小海龟
这一课的教学中运用了表演法、朗读法、比较法、想象、揣摩人物内心、填空等多种方法力求在同学充分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同学进行人文熏陶。在交流讨论中,在分析比较中同学受到启示,更深入的感受到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更好地为自然服务这一思想。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表演,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致力于同学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目标。
自然之道教师说课稿自然之道篇十四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是语文s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组中的一篇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科普说明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课文讲述了作者和同伴及一位生物学家向导,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观察南太平洋绿龟的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鹰啄咬时,不顾向导的劝阻,要向导把幼龟送入大海,而导致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从巢里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件事使“我们”感到震惊和懊悔。同时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常识和一定的阅读科普读物的能力。这篇课文的内容并不复杂,学生容易读懂。我在学生读熟课文,自学完字词,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深入学习海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2、能力目标:抓重点词句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心思想。
3、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懂得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就要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全文围绕小幼龟的命运写了人们的态度和表现,从人们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写出他们悟出的道理。因此,我在引导学生探究如何通过具体事实来说明道理,表达感情时,把学习的重点确定为:
1、把握我和同伴与向导感情的变化: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感悟“道”。教学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读代讲,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读书,反复阅读语言文字,领悟文本。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明白道理。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产生表达欲望时,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升华文本内容,从而达到全面把握、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入感悟文章内涵,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目的。当然,学生的自读自悟离不开教师恰当的启发与点拨,因此,我将按照如下的步骤,并借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读懂文本。
上课伊始,根据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我以复习生字词为目的引出学生说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然后引导:假设现在我们就是那一行游客,跟着向导一起上岛,看看在岛上我们都做了什么蠢事。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仔细读课文找出有关内容,细细体会。
出示课件,阅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
2、找出有关句子,说说自己是怎样愚不可及的?把你的体会批注在书上。
3、把你的体会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注: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自主阅读的体验,文我一体,用心读书,书入我心,我入书中进行有效阅读,感悟文本,并学会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触摸文本角色的情感脉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张扬学生个性。,)。
我先引导学生推敲文本中的“欲出又止”和“踌躇不前”两个词感受小绿龟的处境,读懂文本传递的信息。然后提出问题:试想一下,弱小无助的幼龟面对如此凶猛的天敌,又是啄又是拉,处境多么危险啊,此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这段话!学生通过读,充分理解这段语言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了: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紧接着,我引导学生想象补充,个性阅读文本,体会游客与向导截然不同的态度。我设计了四个引读问题。
1、如果你就在现场,面对这样紧张的一幕,你又会怎么做?那么同伴,向导又是什么反应?体会我、同伴、向导的对幼龟处境的不同态度。
在我们眼里向导是个什么样的人?(无动于衷、铁石心肠、无情、残酷)那我就要采访一下向导,看他怎么说?(我是中央台记者,我想问问你,你为什么要这么说?理解向导话中的意思)。
3、此时,我和同伴对向导所说的“自然之道”是怎么理解的?(不要管它,随它去吧……)。
4、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劝说向导)再分角色朗读。
“你得想想办法啊!”(焦急)。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若无其事)。
“不能见死不救”(责备)。
(这段设计,体现学生个性的阅读文本,体会文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想象中充实阅读体悟,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分享别人的智慧与成果,提高自己的认识,如能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更是阅读的一种乐趣。)。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教师范读,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画面读中想像,想象后再朗读文本,补充文本,通过读去填补文本中人物的情感、思想,通过想象让学生走进文本、甚至超越文本。)。
如:我在出示“不一会,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响彻云霄。”这段文字的同时,我还展示了食肉鸟啄食幼龟的动画,并配有食肉鸟响彻云霄的叫喊声,我问:看到这样的画面,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的心情如何?向导的心情呢?我们再把书读进心里:向导心里难受极了:(学生发挥想象填补心里的想法)。
是啊,向导心理难受极了,我们救了一只,却伤害了无数只。(板书:害)。
教师引读,学跟读:
终于,向导发出了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之前说的那句话(出示向导的话:“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齐读)还会指责他吗?现在你该如何体会“自然之道”的含义?(大自然生存的方式)。
课文读到这儿,孩子们(出示写话练习)。
假如我是葬身嘲鸫之腹的一只小幼龟,我想说……。
假如我是一只吃得饱饱的嘲鸫,我想说…。
假如我是亲身经历这件蠢事的作者,我想说……。
请选择一个写一写。
学生写完后交流,教师小结:我们都感受到了人如果遵循自然之道,就会保护幼龟,如果人违背自然之道,就会伤害幼龟。(板书:人违背遵循)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我们好心办坏事的故事。孩子们那,我们“我们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
为了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我还设计了拓展延伸内容,让学生内化“道”。师:回顾我们学过的课文,你还知道哪些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吗?我们之前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拔苗助长》《我要的是葫芦》《“打扫”森林》,都是讲自然之道的课文。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的自然之道的事例。
教师总结:其实,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存的规律,如果我们违背规律做事,就会得到与愿望相反的结果。如果我们遵循自然之道,就能与自然和谐共存。
出示课件: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和家长一起探讨有关自然之道的事情。
2、收集有关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过哪些启发,有什么发明创造的资料。
板书设计:
遵循救。
违背害。
人是万物之灵,自作聪明,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自然之道教师说课稿自然之道篇十五
上课伊始,根据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我以复习生字词为目的引出学生说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然后引导:假设现在我们就是那一行游客,跟着向导一起上岛,看看在岛上我们都做了什么蠢事。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仔细读课文找出有关内容,细细体会。
出示课件,阅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
2、找出有关句子,说说自己是怎样愚不可及的?把你的体会批注在书上。
3、把你的体会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注: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自主阅读的体验,文我一体,用心读书,书入我心,我入书中进行有效阅读,感悟文本,并学会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触摸文本角色的情感脉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张扬学生个性。,)
我先引导学生推敲文本中的“欲出又止”和“踌躇不前”两个词感受小绿龟的处境,读懂文本传递的信息。然后提出问题:试想一下,弱小无助的幼龟面对如此凶猛的天敌,又是啄又是拉,处境多么危险啊,此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这段话!学生通过读,充分理解这段语言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了: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紧接着,我引导学生想象补充,个性阅读文本,体会游客与向导截然不同的态度。我设计了四个引读问题。
1、如果你就在现场,面对这样紧张的.一幕,你又会怎么做?那么同伴,向导又是什么反应?体会我、同伴、向导的对幼龟处境的不同态度。
在我们眼里向导是个什么样的人?(无动于衷、铁石心肠、无情、残酷)那我就要采访一下向导,看他怎么说?(我是中央台记者,我想问问你,你为什么要这么说?理解向导话中的意思)
3、此时,我和同伴对向导所说的“自然之道”是怎么理解的?(不要管它,随它去吧……)
4、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劝说向导)再分角色朗读。
“你得想想办法啊!”(焦急)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若无其事)
“不能见死不救”(责备)
(这段设计,体现学生个性的阅读文本,体会文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想象中充实阅读体悟,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分享别人的智慧与成果,提高自己的认识,如能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更是阅读的一种乐趣。)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教师范读,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画面读中想像,想象后再朗读文本,补充文本,通过读去填补文本中人物的情感、思想,通过想象让学生走进文本、甚至超越文本。)
如:我在出示“不一会,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响彻云霄。”这段文字的同时,我还展示了食肉鸟啄食幼龟的动画,并配有食肉鸟响彻云霄的叫喊声,我问:看到这样的画面,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的心情如何?向导的心情呢?我们再把书读进心里:向导心里难受极了:(学生发挥想象填补心里的想法)
是啊,向导心理难受极了,我们救了一只,却伤害了无数只。(板书:害)
教师引读,学跟读:
终于,向导发出了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之前说的那句话(出示向导的话:“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齐读)还会指责他吗?现在你该如何体会“自然之道”的含义?(大自然生存的方式)
课文读到这儿,孩子们(出示写话练习:)
假如我是葬身嘲鸫之腹的一只小幼龟,我想说……
假如我是一只吃得饱饱的嘲鸫,我想说…
假如我是亲身经历这件蠢事的作者,我想说……
请选择一个写一写。
学生写完后交流,教师小结:我们都感受到了人如果遵循自然之道,就会保护幼龟,如果人违背自然之道,就会伤害幼龟。(板书:人违背遵循)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我们好心办坏事的故事。孩子们那,我们“我们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
为了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我还设计了拓展延伸内容,让学生内化“道”。师:回顾我们学过的课文,你还知道哪些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吗?我们之前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拔苗助长》《我要的是葫芦》《“打扫”森林》,都是讲自然之道的课文。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的自然之道的事例。
教师总结:其实,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存的规律,如果我们违背规律做事,就会得到与愿望相反的结果。如果我们遵循自然之道,就能与自然和谐共存。
出示课件: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和家长一起探讨有关自然之道的事情。
2、收集有关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过哪些启发,有什么发明创造的资料。
板书设计:
遵循救
人自然之道龟
违背害
人是万物之灵,自作聪明,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自然之道教师说课稿自然之道篇十六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与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与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学生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所以,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个故事,让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成语?同学们很快猜出这个成语是拔苗助长。我随后又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说出了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从这我引出课题自然之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述这个道理。
为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又让学生听课文范读。学生听范读后再进一步读,边读边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教师在学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内容后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课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运用了演中促读,演中理解的方式。可爱的小海龟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a.学习第三自然段。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描写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相机指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比较书写幼与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体会嘲鸫的心情。范写啄字。
b.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与同伴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想想两者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他们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结果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龟,嘲鸫呢?并再次体会嘲鸫颓丧的心情。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设计了两个比较句子的题。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自由读6-7自然段。
填空:理解我与同伴此时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_____地说:___________。
再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与创造潜能。所以我让学生想像,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与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根据学生发言,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使道深入学生内心。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并总结:大自然有一定的规律,比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以在鱼缸中生活,温室也难育参天大树,我们要尊重大自然,否则将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请看这是一只被圈养的老虎,管理者让它与一只牛关在一起,居然能与牛与睦相处,可见这只牛已失去了野性。南京著名生物专家吴琦老先生在会上直言抨击了逐年兴盛的商业类虎牛相争、虎鸡相斗行为,建议政府部门尽快放虎归山。让我们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自然之道教师说课稿自然之道篇十七
(1)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
(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鱼贯而出)。
(3)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
(5)一个劲地责怪自己,特别后悔。(后悔不已)。
(6)吃得特别饱。(饱餐一顿)。
2、选择练习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我"和同伴及一位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非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地(),结果让食肉鸟()。"我们"()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我们的行为真是()呀!
3、我和七个同伴还有一位生物学家向导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的目的是什么?(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二、分析课文:
(2)(出示课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答案一:这只幼龟非常小心、谨慎、警惕。(找出相关的词语体会,体会小心,指名读,要读出小心谨慎的语气)答案二:面临着危险(找出相关的词语,再读这句话,要读出情况十分危急的语气)。
(3)教师:大家说的都很好,一个弱小的生命即将在我们眼前自己消失,善良的"我们"是什么心情?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文章的第4-8自然段!自由读,划出表现我们心情变化和情感态度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a、指名读句子:"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多么的……紧张、揪心啊、焦急)。
当我们为小幼龟焦急、紧张、揪心的时候,向导是怎样的态度?
b、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呢?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谁来试着读一读。要读出向导的若无其事。
师:向导的心情是心平气和波澜不惊的,那向导又是怎样做的呢?
c、课件出示: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谁来读一下向导的做法。
师:极不情愿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遇到过极不情愿的事呢?
向导的极不情愿是因为什么原因?(我们的压力)。
我们没有来过海岛也没有亲眼见过食肉鸟吃小龟,看到这个场景必然要劝向导,现在老师来当向导,你们就是作者和作者的同伴,我们正在亲眼看到小幼龟的生命正受到威胁。看看谁能说服我这个向导把小龟抱向大海。
同学们,你们说服了向导,你们真厉害,掌声鼓励一下!
师:由于向导把小幼龟抱到大海之中,那只嘲鸫怎样了?
d、课件出示: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颓丧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我们怎么明白的?读有关幼龟出巢的句子。"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想象:幼龟此时会想些什么?(学生想象:向往大海、向往外面的世界等)。
(让学生说句子)1、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对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2、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3、不一会,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读了这些句子,你想对小幼龟说些什么呢?
(板书伤害,我们是因为什么才使这些小海龟受到了伤害呢?板书:违反)。
(5)1、随着事态的发展,()作者和同伴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谁来说说。
2、课件出示:"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那我们就带着一种后悔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3、谁来说说此时向导的心情呢?
4、生:我觉得向导也很后悔,还很着急,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
5、从哪个词看出他非常着急了,从赶紧,迅速这两个词中看出向导特别着急。
6、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谁来读一读。
7、谁来读一读向导的话。
(向导说的话:他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悲叹"的近义词是什么?换成"感叹"行不行?
3、如果去掉根本这个词行不行?(根本加重了向导后悔,自责的语气。)。
4、谁能读出他非常难过,自责的语气。
三、总结全文。
1、师:同学们想想,向导为什么明明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还把那个侦察兵抱向大海呢?
小结:同学们的猜想,都有可能正确,向导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他的目的都是想告诉人们:大自然是有规律的,我们要遵循自然之道。
(板书:遵循只有遵循了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幼龟。板书:保护)。
3、我们浏览一下全文,结合作者和同伴以及向导的思想变化,现说一说你对自然之道的理解。
4、在我们的生活中还会出现一些违背自然之道的事,谁知道,来说说。
5、作业:看看今天的作业:
走进大自然,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写出你的发现,或受到什么启发。希望大家认真完成,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结束语: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自然之道"需要我们去了解,"学习之道""为人之道"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啊,希望我们都在了解"道"的基础上,遵循"道",不要做出愚不可及的事!
自然之道教师说课稿自然之道篇十八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教材是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组织编写教学内容的。的确,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它告诉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会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最终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鱼儿在水中自由沉浮,人们由此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
只有明白了自然之道,向大自然学习,才可以遵循自然规律办事,这是我们人类在21世纪里的一个主题。而小学生好奇心强烈,对大自然怀有浓厚的兴趣。为此我们紧扣新课程“亲近自然,珍爱自然,热爱自然”的价值理念,我们师生共同策划了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2、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综合等思维品质。
3、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强化学生听说读写、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训练,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自开展调查与考察,体验课题探索的过程与方法。
2、通过研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和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学生通过和小组同伴的协作互助经历合作学习过程。
4、学生通过成果展示,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大自然,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激发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的兴趣,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3、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利用自然服务人类的意识。
4、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时时为生活,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特点:
1、四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活跃。
2、喜欢探索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关注的热情,对于大自然这一研究主题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3、性格活泼开朗,乐于表现自己,但比较以自我为中心。
4、对上网收集资料,社会调查,讨论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挑战跃跃欲试。
5、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基础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年龄阶段。
起始技能:
1、在以往的学习中,已具备了初步的小组合作经验和能力。
2、掌握了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可上网查阅资料。
3、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观察、想象、综合等相关解决问题的能力。
1、了解大自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1)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
(2)围绕大自然进行专题阅读,了解大自然,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3)发展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培养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1)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积累和丰富课外知识,开阔视野。
(2)积极主动参与到团队合作中,善于与他人交流沟通。
(3)在研究中敢于发表意见,有所发现或发明,播下勇于创新的幼芽。
4、1第三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大自然的启示》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各阶段设计。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1课时。
学生活动:
1、了解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的。
2、通过图书馆、网络等资料查找有大自然启示和仿生学的资料。
3提出自己的疑难和想法,小组交流课堂讨论。
教师活动:
激发兴趣,以四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为例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课时。
(一)提出和选择课题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及自己的兴趣提出相关的子课题。如:
(1)从灾害启示出要保护环境。
(2)从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得到启示,进行仿生学小发明设计。
(3)从动植物的生老病死(生命循环),明白了自然之道。
……。
教师活动:
1、揭示研究内容,定出主课题。
2、引导每个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条件。确定自己研究的子课题。
成立课题组。
学生活动: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者参与同伴的课题,建立学习小组。
2、讨论小组内的分工,确定各人的任务与目标。
教师活动:
1、选出可能性的课题,指导学生合理分组。
2、老师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工指导,明确细则。选出相应的负责人进行落实。
(三)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学生活动:
1、小组按实际情况,初步填写小组活动方案表格。
2、各组员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方面的图文资料。分头准备相关的资料。
3、交流、研讨,在小组中合作、沟通,解决困难,正式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教师活动:
1、设计小组活动方案表格,指导学生填写。
2、提供相关资源、条件和环境。
3、适当指导、点拔、交流经验,解决问题和困难。
4、及时反馈,进行活动准备阶段的小结。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课时。
学生活动:
1、准备。
(1)使用网络等媒体继续收集相关资料。
(2)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开展观察发现活动,小组内交流、研讨。
2、进行。
(1)填写评价量表。
(2)后续活动反思交流回顾主题活动过程,学会客观地开展多元评价。认识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展示成果,分享收获。
各小组以调查报告、读书会、图片展、手抄报、习作等形式呈现实践全过程,在班内交流展示、宣传成果,分享活动收获。
教师活动:
1、收集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如:提供关于受到动植物特性启示的建筑物或发明创造的相关资料。
2、给组长发放“活动记录表”,以用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集整理信息。
3、重视过程指导: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4、发放评价表,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开展自评和互评。
5、指导学生用文字、手抄报、ppt等形式呈现实践过程和成果。
6、引导小组交流展示、分享活动收获。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770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