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选自 蝶恋花全诗(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8 07:53:04
蝶恋花选自 蝶恋花全诗(15篇)
时间:2023-03-18 07:53:04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蝶恋花选自 蝶恋花全诗篇一

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 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一海市,翱戴三山,顷刻随轮至。

宝月圆时多异气。

讹诈光一颗千金贵。

《蝶恋花》词牌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之情为多,似此词以健笑写景,而能大气包举,摄人心魂,观之词史,实为罕见。海岱是作者的任所链水军的一座名楼,并不太高,而在词人笑下,此楼竟同杜甫笔下"一览众山小"的泰山没什么两样,可以"千古""下瞰秦淮"。那么这到底是人间的高楼还是仙山的琼阁呢?看了"广寒宫阙,"熬戴三山"这些语句,我们真会觉得如在仙境!那澄流通空明的水,那奇诡的海市蜃楼,那"带异气"团孄皓月,即一字一句是其是实,又超迈。意象是那么的玲珑,真令人服其凌云健谈。

蝶恋花选自 蝶恋花全诗篇二

蝶恋花

赵令畸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①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②香一缕,宿酒醒迟,恼③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④路。

注:①止:通“只”。②沉烟:点燃的沉香。③恼:撩惹。④西江: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

8.结合词意,简要赏析“啼痕止恨清明雨”一句。(5分)

9.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8.几朵残存的红杏,依稀还带着雨痕,就像啼哭的人儿一样,正在憎恨那残酷无情的清明雨。(1分)这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借花写人,(2分)写出了词中人物对青春将逝的感伤之情。(2分)

9.①感叹青春将逝之情(或:伤春惜春之情),如“啼痕止恨清明雨”写惜春伤春之情;②孤独寂寞之情,如“人在深深处”和“尽日沉烟香一缕”写出主人公的孤独寂寞;③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如“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写出对远人的思念。(每点2分,共6分。)

这首抒写闺中怀人之情的词,语不多,情无限,写得清超绝俗,澹雅疏秀,别具一格。

上片首句写冬春之交闺客佳人“欲减罗衣”,却又踌躇起来,因为她感到此时寒意犹未消去,暗示了女主人公因气候变化无常而最难将息的心情。“不卷珠帘,人深深处。”虽未直接说出闺中人的心绪,却画出一位佳人惆怅自怜之态,使人隐隐感受到她心中的愁闷。

以下两句点明女主人公愁闷的表层原因——清明时节的连绵春雨。这场雨,不仅使气候“寒未去”,“欲减罗衣”不能,更重要的,它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雨打花枝,落红无数!所以,帘虽未卷,而女主人公十分关切庭院中的花儿,迫不及待地问询:“红杏枝头花几许?”当然,不消问,她也料到娇艳的杏花定然会遭到的命运了。她仿佛看到那枝头稀稀拉拉几朵残存的红杏,依稀还带着雨痕,像啼哭一样,憎恨那残酷无情的清明雨呢!当然花儿哪有悲与恨,只不过是人的感情折光而已。但按其情绪之剧烈程度看,闺中人因此而啼哭而憎恨,看来不像是一般伤春、惜花的意绪了。词是中女主人公之“止恨清明雨”,当别有感恨。人世间有许多人和事有如花儿般的美好,结果却被一场无情“风雨”破坏了。“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这两句词实是颇富有象征意味的。

词之上片,将女主人公惜花伤春的意绪表达得颇为动人。

过片三句,转写闺中人内心极度的凄寂和苦闷。“尽日沉烟香一缕”,她终日对首一缕袅袅香烟出神,深闺之寂寞冷清和人的百无聊赖可想而知。“尽日”,即李清照所说“愁永昼”也。尽日苦坐愁城,无法排遣,唯有借酒浇愁。“宿酒醒迟”,可见恨深酒多,以致一时难醒了,而醒来仍然是空对“沉烟香一缕”而已,此种境遇何等难挨!“恼破春情绪”,关合上片惜花恨雨,极力渲染出一个“愁”字。

结尾两句点出女主人公愁思重重的深层原因——佳人怀人心事。“飞燕又将归信误”,她多么希望春燕给她带来远人的信息,而它们却如史达祖笔下那“便忘了,天涯芳信”的双燕,非常令人失望。于是她只好空对屏风怅望:“小屏风上西江路”,淡烟流水的画屏上画的正是通往西江之路,回想当初心爱之人正是从这水路远去的!歇拍写出了闺人佳人对心上人的一往情深,读之令人感到意犹未尽,一咏三叹。

《草堂余正集》评此词结句曰:“末路情景,若近若远,低徊不能去。”这一评语,极为准确,精炼地概括出此词含蓄蕴藉、语婉意深的风格。

蝶恋花选自 蝶恋花全诗篇三

【年代】:宋

【作者】:周邦彦——《蝶恋花》

【内容】:

月皎惊鸟栖不定。

更漏将阑,轳辘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

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

露寒人远鸡相应。

【作者】: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懂音乐,能自作曲,向来被认为是北宋末年的大词人。其词多写男女之情,讲究形式格律和语言技巧,对词的发展颇有影响。有《片玉词》。

【注释】:

轣辘:井上的汲水器。金井:井的美称。

炯炯:明亮闪光貌。

阑干:横斜的样子。

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斗柄尚见,喻天未破晓。

【赏析】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词。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表达得历历如绘。破晓时别离情状,缠绵悱恻,写情透骨。别恨如此,遂不知早寒九为苦矣。两人执手相别后,惟见北斗横斜,耳边晨鸡唱晓,内心益觉酸楚。

黄蓼园《蓼园词选》:按首一阕言未行前闻鸟惊漏残,轣辘响而惊醒泪落。次阕言别时情况凄楚,玉人远而惟鸡相应,更觉凄惋矣。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唤起”句,形容睡起之妙。

王世贞《艺苑扈言》:美成能作景语,不能作情语;能入丽字,不能入雅字 以故价微劣于柳。然至“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其形容睡起之妙,真能动人。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送别,景真情真。“月皎”句点明夜深。“更漏”两句,点明将晓。天将晓即须赶路,故不得不唤人起,但被唤之人,猛惊将别,故先眸清,而继之以泪落,落泪至于湿透红绵,则悲伤更甚矣。 以次写睡起之情,最为传神。“执手”句,为门外语别时之情景,“风吹鬓影”,写实极生动。“去意”二句,写难分之情亦缠绵。“楼上”两句,则为人去后之景象。斗斜露寒,鸡声四起,而人则去远矣。

此作将别前、方别及别后都写得沉着之至。

蝶恋花选自 蝶恋花全诗篇四

尝爱西湖春色早。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

且趁余花谋一笑。况有笙歌,艳态相萦绕。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写春之作。通过描写作者前后两年游赏颍州西湖春景的不同感受,形象地表现了他中年以后的放旷达观情怀。语言平白通俗,上片寥寥数句,把春光流逝,时光如飞的感觉明晰地表达出来。下片尽抒旷放之情。春光即逝,年华已老,但并不枉自感伤。

我曾爱西湖的春天来得早。冬雪才消,小小的桃花枝头笑。转瞬春光过去了,如今是绿叶成荫红花少。

剩下的花儿还妖娆,抓住时机看个饱。何况有美女笙歌供一笑。只可惜老来的风情不及从前好,听你开怀畅饮人醉倒。

①蝶恋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枝》。晏殊词改今名。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尝爱:曾经爱。尝:曾经。西湖:此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

③腊雪:冬雪。方销:刚刚融化尽。

④绿暗红英少:谓红花大多已经凋败,所剩无几,满眼所见都是绿叶。红英:红花。唐·韩琮《暮春浐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⑤谋:图谋,营求。

⑥艳态:美艳的姿态,指酒席上的歌妓。

⑦风情:风月之情。此处是作者自称年已老去,没有了少年时的风月情怀。

⑧剩把芳尊倒:只管将酒杯斟满。剩把:只管把。芳樽:精致的酒器。亦借指美酒。

这首词作于熙宁五年(公元107年)的春天(一说熙宁四年),此时作者已经退居颍州。之前曾多次赏游西湖,第一次欣赏西湖春景是在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初春时节,那年正月,他奉命由扬州移知颍州,“二月丙子至郡”,即去游西湖,“乐西湖之胜,将卜居焉”。这首词首句“尝爱西湖春色早”就是指这一次。他第二次游赏西湖春景是在第二年晚春。词中“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云云,指的就是第二次,时年四十四岁。

上片写作者第一次于早春时节赏游西湖的情景。西湖之春来得早,去得快,蕴含时光易逝的遗憾。“尝爱西湖春色早”直抒胸臆,以西湖早春与暮春相对比,表明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早春虽是“腊雪方销”,乍暖还寒,但“已见桃开小”,预示好景在前,风光无限。而暮春却是“顷刻光阴都过了”。“倾刻”句表明在作者的感受中,美丽的春天一下子就过完了,很快就看到那绿叶苍翠成荫、红花稀少凋零的暮春了。这种感受中作者伤感的不仅仅是春天过快地逝去,他伤感的是韶华和生命如这春光一样无情而逝,充满了悲怆的味道。只余“绿暗红英少”,没有什么可期待的了。这同下片“老去”构成对应,使人明白他为什么喜爱早春了。上片作者描绘了一幅早春图:冬天的雪刚刚消融,桃花就蓓蕾初绽,显得特别美丽可爱。西湖的春天可谓既来得早又很美丽。不过,在此时的作者眼中,美丽的西湖春景稍纵即逝。

下片以阔达的胸怀宽慰自己,抒发作者趁有余年以及时行乐的心态。“且趁余花谋一笑”的“余花”,表面是指“红英少”,但实际是指作者余年。虽有“笙歌”、“艳态”“萦绕”周围,但已无“风情”可言,只能任人斟酒,以谋一醉。即使光阴易逝,也要把握现在的美好,快乐地生活,所以趁着西湖还有几朵余花,赶紧欣赏。何况此时身边还有佳人在吹笙歌唱助兴呢。这是作者自我宽解之辞,词情转为旷达。然人老了,无论怎么样尽情畅饮,但毕竟不如少年风情,不可能再有少年时的浪漫豪放情怀。“老去”句,词情又一转,旷达中又有几分无奈。

全词乐景入笔,词情由乐而哀,变而为旷达,转而为无奈,将迟暮之人赏春时的复杂心情表现得细致人微,形象生动。

蝶恋花选自 蝶恋花全诗篇五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轻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如张九龄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孟郊《古怨别》:“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而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当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吗?后来,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怅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杂的内蕴。

下片写登楼望远。“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驰骋想象,作者亦当是朱颜尽改。而从结构上看,碧树尽凋,野外才能变得格外空旷,作者也才能骋目远眺。这样,“凋碧树”又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的一种必要的铺垫。“独上西楼”,正面点出“独”字,与上片的“双飞”遥相照应,是章法谨严的又一实例。“望颈,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于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笺” 二句。“彩笺”与“尺素”都是指代书信。二词重叠使用,一则是表示寄书意愿之热切,二则表示欲书内容之繁富。“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作者另词有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踏莎行》)另诗亦有句:“鱼书欲寄何由达,山远水长处处同。”(《无题》)措辞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长。

徐育民《历代名家词赏析》:作者工于词语,炼字精巧,善于将主观感情熔于景物描写之中。菊愁、兰泣、幕寒、燕飞、树凋、西风、路远、山长、水阔,这一切景物都充满了凄楚、冷漠、荒远的气氛,从而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从词的章法结构来讲,以时间变化为经线,以空间转移为纬线,层次井然,步步深入。

《宋词名篇赏析》:这首《蝶恋花》写出了闺中人秋日怀人的气氛,而没有堆金垛玉,铺排锦绣。是他深婉含蓄、“风流蕴藉”(王灼《碧鸡漫志》)词风的一首代表作。

王国维《人间词话》: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境”。(按:这是用来作比喻,说对于大事业大学问,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师:宋朝是读书人的天堂,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由黄金屋,

生:书中自有颜如玉,

师:猜一猜,这是谁写的诗句?

生:不知道

师:这是宋真宗赵恒御笔亲作,叫《励学篇》,传布天下,这首短短的篇章,迷醉天下多少读书人。十年寒窗人不知,一朝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天下闻。讲述晏殊的传奇经历,14岁中进士,一路攀升,官至丞相。人称富贵宰相,门生有范仲淹、欧阳修等大佬。

师:“太平宰相”晏殊,他和所有人一样,也有着这样无奈的人生困惑。写过一名句叫无可奈何花落去,

生:似曾相识燕归来。

师:花落,归燕很自然的景物,加了 “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两词,惋惜与欣慰交织一起,蕴涵着一种生活哲理:一切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它消逝,但消逝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重现,生活不会因为一种美好事物的消逝变得一片虚无。写得真好。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首代表作,《蝶恋花》,这首词蕴含着怎样的故事和情感呢?

(师生共同朗读《蝶恋花》)

师:读了这首词后,我们似乎看到词的背后站着一个人,一个怎样的人?

生:一个很美丽的女子,想自己的丈夫。

生:是个女子,想的不一定是丈夫,可能是情人。

师:反正有一点达成共识,词中的主人公是女的。她在想人,为何不是男的?

生:整首词基调比较感伤,哭哭啼啼的,情绪很忧伤,是男的不太适合。

师:在古代的乱世,有从军征伐,在所谓的盛世,有徭役摊派,每当自己的丈夫被迫离开家乡,远离自己时,对于很多的家庭妇女来说就成了很大的打击。她们的愁苦是显而易见的,而这就为思妇诗词最初产生提供了素材和依据。

师:哪里可以看出女子的感伤和愁苦?

生:槛菊愁烟兰泣露中,秋菊笼罩在愁烟中,烟是不会愁的,兰花好像在哭泣,不是兰花在哭泣,而是女子在哭泣。

师:感时花溅泪啊。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啊?庭院中种着兰花,菊花,

生:很敏感,很高雅,有品位。自己就是空谷幽兰,无人欣赏。

生:这里的景物能渲染气氛、塑造女主人公形象。

师:能懂艺术,感情很细腻的女子。那整首词的词眼是哪三个字?

生:离别苦

师:离别对女子的伤害尤其大,女子天生就是生活在感性之中,生活中这么多的忧愁叠加在一起,让人神志有些恍惚,时空观念和一般人不一样,整首词在时空方面很有自己的特点。能不能把词中的时空的词语补充完整?

生:槛菊愁烟兰泣露,前面加上早上的庭院,有露水,有寒烟,时间是早上。

师:你说的很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还有吗?

生:明月不谙离别苦,是晚上,

师:哪一天晚上,地点是

生:昨晚,地点就是女子的闺房,看到了月亮。整夜照着。

师:由早上的庭院回忆昨晚的闺房。还有吗?

生:昨夜西风凋碧树,昨天晚上的高楼所感到的,

师:昨晚是明显的,是高楼吗?

生:也是女子的卧室,闺房。

生:因为后面说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今天早上,否则,在晚上怎么望?

师:由昨夜的闺房又回到今早的高楼,顺着写可不可以?顺着怎么写?(学生自由谈论)为何时空在她眼中是颠倒的呢?

生:倒着写表明一种心境,离别苦的极度伤痛,让一个很文雅的女性的生活该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师:白天不懂夜的黑,时空转换还是围绕三个字

生:离别苦。

师:这样的时空处理是独具匠心的,这是一个容易受伤的女子,离别之苦,太深,太重了,所以第一句中看花好似哭泣,看上去很无理,实际是很有道理的,无理就是有道理。(出示曹雪芹写的《石头记》(即《红楼梦》)第七回里,宁国府资深老仆焦大醉骂主子:“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

师: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很不合常理,因为焦大是醉人醉语。“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正活现出焦大的醉态。红白颠倒恰显出大作家的功力。

师:你看最无理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明月不谙离别苦,明月是美好的事物,而女子说不懂我的痛苦,

师:什么手法?

生:拟人

生: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不了解离恨之苦,很自然;既如此,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

师:这说明什么?

生: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煎熬的痛苦,

师:怨明月穿户。还有吗?

生:燕子双飞,

师:你能想象燕子双飞的情景吗?(学生回答)

师:我们一般人看到是怎样的心情?

生:很高兴,开心,感到自由。和春天的气息。

师:而这里的女子是

生:不高兴,燕“双飞”更反衬出女子人之“孤栖”。后文中说独上高楼,这里成双成对,而我孤独无依。倍感凄凉。

师:当我失恋时,走过的都是一对一对的,而卿卿我我的男女,我就很不爽。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貌似没关系的句子来读一读?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两者有没有关系?

生:没有

师:但这个敏感的女子可能在想,燕子怎么就这样飞走了呢?这是为什么呢?

生:似乎是因为罗幕轻寒,忍受不了飞去。

生:写燕子的感觉,就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寒也是心里的寒意。

师:看似无理实则极妙。还有吗?还有无理的吗?

生:下面是一句很夸张的手法,西风凋碧树,风不可能一夜之间,把树叶吹光,还是绿叶。在秋天,树叶是黄色的,枯萎的。

生:这就是夸张,就是绿叶,风也可以吹干净。是说风的猛烈和强劲,还有女子整个晚上没睡着。

师:凋零的难道仅仅是叶子吗?

生:不,还有我的一颗心。

师:太恐怖吧,太血腥了吧。诗仙李白写过,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超震撼。对女人来讲什么最重要?讲老实话。

生:相貌

师:凋零的是

生:容颜和自己的青春。

师:为何易凋零?

生:离别苦。

师:我们继续讨论有关女子的无理的句子?

生:独上高楼是可以理解的,但天涯路能望尽吗?显然是望不尽的。很无理。

师:要不要望?

生:要

生:望是一种期望,盼望,哪怕是绝望也还是要望。

师:中国古代的女子似乎和望有缘,连天上的牛郎织女也是隔银河相望,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晓。

师:望断天涯也很无理。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天涯。

师:如果是在现在,我望不到你,我给你发伊妹儿,qq,加微信,而古人是只能写写信,假如让你写信,会怎样写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讨论交流)(出示两首思妇之作)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槨。

管道昇(1262~1319),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自幼聪慧,能诗善画,嫁赵孟頫,册封魏国夫人,擅画墨竹,笔意清绝。又工山水、佛像、诗文。

(出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这两句是说这些都丢开不必再说了,只希望你在外保重。)

师:这就是所谓的彩笺和尺素,一个浪漫似火,一个平静如水。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师:整首词用时空颠倒和无理极妙,写出了敏感、哀怨、深情、执着思妇的离别苦。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蝶恋花选自 蝶恋花全诗篇六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少妇试穿金丝缝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

此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综》等都题作“离情”,而《草堂诗余别集》还注云:“一作春怀”。由此看来,这些恐均非原题,是后人据词作内容添加的;此外,“春怀”与“离情”确也概括了词作的主要内容。从词作的内容与风格来看,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婚后不久,夫妻小别,李清照独居时。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开首三句,词人放眼室外,由春景落笔。但见初春时节,春风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复苏,嫩柳初长,如媚眼微开,艳梅盛开,似香腮红透,到处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词人前期生活虽然没有大的波折,但以其独具的才情、细腻的情感,以及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悟、强烈的关注,常有出人意表之想。表现在词作里,就是经常慧心独照,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暖日晴风”似还不足以表达春天到来的特征,而紧接以“柳眼梅腮”(此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则使到来的春天更直接、更形象。李商隐在《二月二日》一诗中有“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苏轼在《水龙吟》词中描绘柳叶情状是“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看来女词人受此启发,抓住两个极具特点的事物,写出春天的生机。第三句的“已觉春心动”,从语意上看,是对春天来临总的概括,实亦是自己怀春之情已动之流露。词人游春、赏春,目睹良辰美景,必有所思,这句也暗启后二句词人所抒发的情思:“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女词人的细腻、敏感的思绪与感悟进一步强化,面对如此大好春光,自然便联想到自己独处深闺,孤栖寂寞,这与往日和丈夫赵明诚一齐把玩金石,烹茗煮酒,赏析诗文的温馨气氛形成强烈反差。一个“谁与共”,道出此刻词人内心的苦涩。紧接着词人用一个细节来进一步形容自己内心的苦涩,泪水流淌,脸庞上的香粉为之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觉得头上戴的花钿也是沉甸甸的。

词作的下片,词人以细微的笔触,紧承上片末句,着重刻画自己具体的闺中寂寞生活。“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春暖天晴,春装初试,然而词人却足不出户,去观赏那美好的春景,却斜倚在山枕上,以致把精美的钗头凤给压坏了。“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称山枕。词人不出户观赏春景,是因怕良辰美景触引伤感之情,二是表明其心境郁闷,慵懒至极。一个“损”字,也暗示词人慵懒、无精打彩。末二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愁本无形,却言“抱”,可见此愁对其来说有多“浓”,多重,更何况是“独抱”,此情更是难堪。“无好梦”,是说现实很寂寞无聊,想在梦中去寻求慰藉,但却始终无法进入梦乡,直至夜阑人静之时,仍剪弄灯花,以排遣愁怀。“犹”字写活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情态。此外,剪弄灯火,古时妇女常藉以卜数夫君之归期。这两句写得极为细致、生动,看似毫不经意,如叙写生活本身,实是几经苦炼,没有生活经历和深厚的艺术功力是无法写就的。清词论家贺裳评这两句为“入神之句”(《皱水轩词筌》)。

蝶恋花选自 蝶恋花全诗篇七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晴迴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释:作者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已垂老,这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

(1)联系全词及写作背景,你从“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中读到哪些隐含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解析] ①园林富丽,春色迷人,但“似此”二字却流露出这好风景已与自己无关的感受。因为词人遭遇贬谪外放,虽然重回汴京,又到旧时园林,但已物是人非,词人临老,妻子过世,再无欣赏“好风景的心情了。②“流落归来”看似轻轻一笔,却内涵丰富,概括了词人七年的迁谪生涯,包蕴无穷的辛酸。

(2)把上下阕对照读,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

[解析]主要艺术表现手法:以上阕的乐景反衬下阕的哀情;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赏心悦目,令人留连;但词人对之只是“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境况凄凉孤寂,苍茫暮色与垂老之人,令人悲徊不已。情景之间形成强烈反衬。(或“写景设色愈是富丽,就愈反衬出词人心情的黯淡凄凉”)

其他答案:象征手法(或比喻手法)。首句写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象征(比喻)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天晴虽可喜,但夕阳黄昏义可悲,这又比喻了被贬之人被召固然 可喜,但人生已垂暮又可悲的现实。

[诗词简析]

此词借景抒怀,表达了词人流落异地之悲、老大无成之慨,以及无幸遭贬的苦闷、压抑,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凄苦之情。原词之墨迹保留至今,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

起笔“小雨初晴迴晚照。”富于象征意味: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暗寓作者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终见天晴固然可喜,可是夕阳黄昏,亦复可悲。这亦喜亦悲之情,全融于这初晴晚照之中。接下来“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二句更需玩味。楼台本已巍峨壮观,叠下“金翠”二字状之,气象更加富丽堂皇。如此金碧辉煌的楼台,沐浴于晚照霞辉之中,其倒影又映现于荷池之水面,楼台本身与其倒影,遂构为一亦实亦幻的庄严景观。难怪《宣和画谱》称王诜“风流蕴藉,真有王谢家风气”。“杨柳垂垂风袅袅。”词人更以如画之笔,渲染出池塘上一片春色。杨柳垂垂,原是静态;风袅袅,则化静态为动态,姿态具动静相生之妙。“袅袅”二字极美。从其手迹可见,此二字真是姿媚无限,笔意之美,与词情相得益彰。“嫩荷无数青钿小。”歇拍承上文芙蓉沼而来。时值春天,初出水面之嫩荷,宛如无数青钿。至此,盎然春意触目萦怀。

过片“似此园林无限好。”将上片作一绾结。园林如此富丽,春色复如此迷人,确乎可说无限之好。应知此园林非指别处,就这位驸马之府邸。王诜词中曾一再对之加以描绘。句首“似此”二字,已暗将此美好之园林与自己之间推开一段距离。“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流落”二字,写尽七年的迁谪生涯,所包蕴的无穷辛酸,又岂是“归来”二字所可去之以尽。重到了旧时园林,已物是人非,经此重谴,词人临老,妻子下世,园林纵好,也只能是“心情少”了。韵脚之“少”字,极含婉厚重,有千钩之力。词情至此,由极写富丽之景一变而为极写悲哀之情,真有一落千丈之势。“坐到黄昏人悄悄。”黄昏遥承起句晚照而来,使全幅词有绾合圆满之妙。更重要的,还于以时间之绵延,增加意境之深度。坐到黄昏,极言其凄寂况味。更应添得朱颜老。结句纯为返观自己一身之省察,词情更为内向,悲感尤为深沉。园林依旧,朱颜已改,人生到此,复何可言。

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皆可喜之景,亦皆可慰人心。然而词人却只是“心情少”,无法摆脱悲哀。而写景设色愈富丽,则愈反衬出其伤心怀抱之黯淡。中间具一大跌宕、大顿挫,笔势变化有力,是此词又一特色。抒情结构的巨大转折,与情景之间的强烈反衬,都是表现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足可玩味。苏轼《与子由论书》诗云:“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此词以流丽之景伤心怀抱,以婉约之笔寓硬转之势,正是具有东坡所论之一种特美。

蝶恋花选自 蝶恋花全诗篇八

《草堂诗余正集》评此词结句曰:末路情景,若近若远,低徊不能去。这一评语,极为准确,精炼地概括出此词含蓄蕴藉、语婉意深的风格。

蝶恋花 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深深处。

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

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这首抒写闺中怀人之情的词,语不多,情无限,写得清超绝俗,澹雅疏秀,别具一格。

上片首句写冬春之交闺客佳人欲减罗衣,却又踌躇起来,因为她感到此时寒意犹未消去,暗示了女主人公因气候变化无常而最难将息的心情。不卷珠帘,人深深处。虽未直接说出闺中人的心绪,却画出一位佳人惆怅自怜之态,使人隐隐感受到她心中的愁闷。

以下两句点明女主人公愁闷的表层原因清明时节的连绵春雨。这场雨,不仅使气候寒未去,欲减罗衣不能,更重要的,它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雨打花枝,落红无数!所以,帘虽未卷,而女主人公十分关切庭院中的花儿,迫不及待地问询:红杏枝头花几许?当然,不消问,她也料到娇艳的杏花定然会遭到的命运了!她仿佛看到那枝头稀稀拉拉几朵残存的红杏,依稀还带着雨痕,像啼哭一样,憎恨那残酷无情的清明雨呢!当然花儿哪有悲与恨,只不过是人的感情折光而已。但按其情绪之剧烈程度看,闺中人因此而啼哭而憎恨,看来不像是一般伤春、惜花的意绪了。词是中女主人公之止恨清明雨,当别有感恨。人世间有许多人和事有如花儿般的美好,结果却被一场无情风雨破坏了。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这两句词实是颇富有象征意味的。

词之上片,将女主人公惜花伤春的意绪表达得颇为动人。

过片三句,转写闺中人内心极度的凄寂和苦闷。

尽日沉烟香一缕,她终日对首一缕袅袅香烟出神,深闺之寂寞冷清和人的百无聊赖可想而知。尽日,即李清照所说愁永昼也。尽日苦坐愁城,无法排遣,唯有借酒浇愁。宿酒醒迟,可见恨深酒多,以致一时难醒了,而醒来仍然是空对沉烟香一缕而已,此种境遇何等难挨!恼破春情绪,关合上片惜花恨雨,极力渲染出一个愁字。

结尾两句点出女主人公愁思重重的深层原因佳人怀人心事。飞燕又将归信误,她多么希望春燕给她带来远人的信息,而它们却如史达祖笔下那便忘了,天涯芳信的双燕,多么令人失望!于是她只好空对屏风怅望:小屏风上西江路,淡烟流水的画屏上画的正是通往西江之路,回想当初心爱之人正是从这水路远去的!歇拍写出了闺人佳人对心上人的一往情深,读之令人感到意犹未尽,一咏三叹。

蝶恋花选自 蝶恋花全诗篇九

蝶恋花

宋·晏殊作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鉴赏

析晏殊这首《蝶恋花》,可着一“愁”字,这是一种什么样愁?词中已明确告诉我们了,是离别之愁。古今写离愁诗词多如牛毛,那此词有何独到之处,以致能脍炙人口。因为它能融细腻与宏阔为一体,不仅写出愁之真、之深,而且写出愁之变、之动。本词中所写之愁,不管是意蕴内涵,还是其呈现方式,均在不断流动变化着,对比分析词上下片,这种变化体现得很明显。如果说词上片对愁刻画是内倾幽深,那么词下片对愁展现则是外向悲壮,这种格调变化有力地提升了词品质内涵而区别于一般写离愁别恨诗词。

词上片,作者寄愁于景,通过槛菊、兰花、月光等意象渲染离愁之苦,这种情感呈现方式是含蓄,幽微,非常真切。“槛菊愁烟兰泣露”,传神在“愁”、“泣”二字,用拟人化手法隐约透露主人公内心情感。试着将这二字改成“绕”和“滴”,就韵味全无了。“燕子双飞去”、“月光穿朱户”,这些景象触动抒情主人公内心隐秘处,使其内心愁绪弥漫扩散,彻夜难眠。

内心之愁实在无法装盛了,那就只好设法排解,于是很自然地有下片“独上高楼”举动和“欲寄彩笺兼尺素”愿望。“望尽天涯路”似乎为情感宣泄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但天涯路尽头是什么呢?除了虚空还是虚空,这使主人公内心之愁更深更浓了。欲寄书信,却又是山长水阔,无处可达,更使内心之愁带上一点悲凉甚至悲壮色彩了。

“曲尽幽微,富于变化,境界宏阔,格调高远”是晏殊这首《蝶恋花》过人之处。

蝶恋花选自 蝶恋花全诗篇十

蝶恋花·春景

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注释

①“蝶恋花·春景”,原本无题,傅本存目缺词。

②“花褪残红”:褪,脱去,小:毛本作“子”。

③“子”,毛本误作“小”。“飞”,《二妙集》、毛本注“一作来。”

④“绕”,元本注“一作晓。”

⑤“柳绵”:即柳絮。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诗:“往年同在莺桥上,见依朱阑咏柳绵。”

⑥“何处无芳草”句:谓春光已晚,芳草长遍天涯。《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⑦“墙里秋千”五句: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恼,犹撩也。……,言墙里佳人之笑,本出于无心情,而墙外行人闻之,枉自多情,却如被其撩拨也。”又卷一:“却,犹倒也;谨也。”“却被”,反被。唐·胡曾《汉宫》诗:“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多情:这里代指墙外的行人。无情:这里代指墙内的佳人。

赏析

本词是伤春之作。苏轼长于豪放。亦最擅婉约,本词写春景清新秀丽。同时,景中又有情理,我们仍用“何处无芳草(知音)”以自勉。作者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本词下片所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的片段,然后未必有什么寄托。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约词。王士祯所说的“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花草蒙拾》指出本词与风格婉约的柳永词不相上下。

“花褪残红青杏小。”褪对旨颜色变浅或消失。开头一句描写的是暮春景象,句意为:暮春时节,杏花凋零枯萎,枝头只挂着又小又青的杏子。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然后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绿水环绕着一户人家。然后这两句又描绘了一幅美丽而生动的春天画面,但缺少了花树的点缀,仍显美中不足。“绕”字,曾有人以为应是“晓”。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两句大意是:树上的柳絮在风的吹拂下越来越少,春天行将结束,难道天下之大,竞找不到一处怡人的景色吗?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然后几近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蝶恋花选自 蝶恋花全诗篇十一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露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注释】

鸂鶒(xī chì):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

【译文】

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转眼天晚,风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简析】

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转眼天晚,风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赏析】

她们的衣着颇与文献记载相符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四六《乐考》云:宋时教坊有采莲舞队,舞女们均衣红罗生色绰子(套衫),系晕裙,戴云鬟髻,乘彩船,执莲花。这里词人只是抓住舞女服饰的一部分,便把她们的绰约丰姿、婀娜舞态勾勒出来,笔法至为简练。暗露双金钏一句写得更好,富有一种含蓄的美、朦胧的美。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露,闪闪烁烁,便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若是完全显露出来,即毫无意味了。以下两句分别写采莲姑娘的动作和表情,在明白晓畅的语言中蕴藏着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感情,语浅意深,以俗为雅。以荷花比女子,在唐宋词中屡见不鲜。李珣《临江仙》云: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陈师道《菩萨蛮》云:玉腕枕香腮,荷花藕上开。但它们都离开了荷塘的特定环境,没有具体的形象作为陪衬,而且格调不高。这里的照影摘花花似面,俗中见雅,形象逼真。它的精神实质是较高雅的,可以娱悦和陶冶人们的性情。就意义来讲,这句话写的是采莲女子先是临水照影,接着伸手采莲,然后感到花如人面,不忍去摘。由于层次多,动作性也很强,故很容易揭示人物的内在感情。芳心只共丝争乱一句,便是表现人物的内心矛盾。芳心,是形容姑娘们美好的心灵。丝字指采摘莲花拗断莲梗时从断口中拉出来的丝,即温庭筠《达摩支曲》所云拗莲作寸丝难绝的丝。随事生发,信手拈来,以此丝之乱拟彼心之乱,构想绝妙。

下片采莲船在风浪中颠簸、挣扎,有的竟被风浪冲散,似乎只剩下一个采莲姑娘。鸂鶒滩头风浪晚七个字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鸂鶒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接着词笔转而写采莲姑娘寻找失散的伙伴。露重烟轻,是具体地描绘暮色。此时天幕渐渐暗下来,暮色苍茫,能见度极低,也许失散的伙伴相去不远,但采莲姑娘却找不到她们。其焦急之情,仓皇之状,令人可以想见。

根据隐隐歌声归棹远 一句来看,她们已快乐地回家,当然是找到了;而离愁引著江南岸,则似若有所失,又像是没有找到。

蝶恋花选自 蝶恋花全诗篇十二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2]危楼:高楼。

[3]黯黯:迷蒙不明。

[4]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5]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6]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7]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

伫倚危楼风细细。说登楼引起了春愁。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象象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联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下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掉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词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了。

蝶恋花选自 蝶恋花全诗篇十三

张先

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

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

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

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此词将旷怨之情融入柳寄离情的境界中来表现,表情达意极为含蓄。全词将咏柳与写人熔于一炉,通过叙写伊人风尘中横被攀折之苦,移入人家后有所改变而仍有不满一事,塑造出一个浑然一体的动人形象,展示出一段曲折哀惋的特殊情事。

上片谓从外间移来了一株小小杨柳,将它栽种后院,从此它就脱离了横遭攀折飘零之苦。言下之意颇为自得。杨柳垂条轻盈袅娜,诗词中常与美人纤腰互为比喻。此处说学舞宫腰就将杨柳拟人化,开篇便宛然有一个歌女兼舞女的形象。学舞云云,可见其年尚小,不特二月青犹短的形容而然。这样,移柳之事似乎暗示着一个小歌女脱离风尘,进了人家宅院,于是境遇大变: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灞陵亦作霸陵,乃汉文帝陵寝所,长安东,附近有灞桥,自汉唐以来均为折柳送别之地,残丝乱絮抛置之多,不言自明。二句暗示歌女脱离为人随意作践的境地,有了一个好心的主人扶持。

过片几叶小眉寒不展,以杨柳嫩叶比美人之眉,仍是继续前面的拟人,连下句依然显现着那个小歌女的形象。叶儿寒不展,状歌女颦眉情态,表明她心绪不佳。莫唱《阳关》四字暗示出离别情事。《阳关》,曲辞即王维名作《送元二使安西》,乃送别曲也。与谁离别呢?看来便是前述那位好心的主人了,他将外出,故伊人依依难舍。真个肠先断的肠与眉一样是柳的借喻。末二句进一步点明断肠原因,兼寄词人的感慨。其中代用了唐人雍陶《题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的名句。那柳丝似乎条条尽是离人怨苦的具象了。

蝶恋花选自 蝶恋花全诗篇十四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代: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译文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鉴赏

欧阳修这首诗词清新恬美的言语浸透着凄婉;深沉细腻的情感流露着无奈;含蓄委婉的表达透露着卑微。一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更是千古名唱,此中真意,自是难以辨言。

词上阕以“庭院深深深几许”起句,点明女人所处环境“庭院”,而三个“深”字的叠字运用更形象地描写出女人所处环境之“深幽”。这三个字不仅写出“庭院”之幽深更写出了女人内心的幽深孤寂。词人紧接又用“杨柳”、“堆烟”、“帘幕”这些意象将女人内心之凄之怨刻画的淋漓尽致。其中“堆”字尽道杨柳之密,烟雾之浓。试想女人在庭院独上高楼放眼遥望茂密的杨柳萦绕着浓浓的雾霭仿似一幅水墨画。奈何如此美景却寻不见丈夫的踪迹,眼前景物狠心地阻隔了她的视线,内心无端升起无限悲凉来。虚数“无重数”与“几许”相呼应,暗示阻隔视线的岂止是“杨柳”、“堆烟”、“帘幕”那么简单。女人因何望夫?丈夫到哪里去了呢?既不当兵也不从商而是“玉勒雕鞍游冶处”。丈夫在外风流快活而自己却只能独上高楼凝眉空望,叹息楼台之高让自己看不见章台路。后两句点名女人内心凄婉、空怨的原因。女人明知丈夫在外风花雪夜,但内心还是怀有期盼,哪怕只看见丈夫离去的背影也好,奈何这点要求也能以满足,只得独自忍受着深院的冷漠寂寥。

下阕则是女人内心世界引发的感伤。“雨横风狂三月暮”,其中“横”和“狂”直接点破女人那异常不平的内心世界。三月的春风细雨原本极其温柔,然而这里雨不是“斜雨”而是“横雨”,风不是“煦风”而是“狂风”,原本美丽的“三月”却饱含着一份无情。“暮”字足见女人等待之久,或许一天,或许一年,或许一辈子。多情的等待换来的却是无情的深深庭院里的不尽的黑夜。“夕阳无限好”,女人已无意黄昏,一个“掩”诉尽她内心的凄凉。“无计留春住”看似“无计留春”实则是感叹女子容易容颜易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青春未逝况且如此,青春流逝那还有什么盼头呢?此情此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日日期盼着良人,奈何良人却无意家中,成天风花雪夜在外头鬼混;日子一天天过去,自己的青春也一天天消逝,自己又凭什么期盼良人回心转意呢?内心油然升起无限寂寥、感伤、无奈之情来。女人公最后只能寄情于“落红”,自己恰如那凋谢的落花一去不复返,再无人想起她那令人怜爱的容颜。“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泪即是为花也是为己,或许是花的残败触动了女子的心事,或许是女子自感身世怜花垂泪。“不语”则表现女人内心孤寂无人理解的愁苦。“乱红飞过秋千去”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伤。

整首诗词在艺术、情感上浑然天成,上下两阙情景交融,相互呼应,女人的卑微地位,柔弱的内心世界及对男子强烈依附心理被描写的细微深入,词人为我们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庭院深处怨妇形象。

蝶恋花选自 蝶恋花全诗篇十五

宋代

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这是一首抒情词,写的是作者在夜间出外散步时的所见所闻和引起的一系列感慨。

词的开头就点明了散步的时间和地点:水边平地,刚过清明的暮春之际。作者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为春光将逝而感伤,因而在夜间不愿就寝,索性出门跑到水边空旷之地独自徘徊。“数点”两句是他的耳闻目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吹来的春风拦住而听不见了。“约”字炼得极为出色。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艨胧不明,一个“淡”字用得形象而生动。“云来去”三字不但形象鲜明,而且把约住雨声的风的作用也表露出来了。这两句,上句是耳闻,下句则是目见,行笔错落有致。

下片起句却是从嗅觉得来。刚过清明,正是桃花杏花盛开之际,值此月夜,轻风送来花香,沁人心脾。由于是朦胧月色,红的桃花白的杏花自然看不分明,只是“依稀”可见,而花香也只能感觉是暗中送到。作者在这里用的是白描手法,却极真实。下面“秋千”两句,曾影响了以后的苏东坡。苏轼也用《蝶恋花》调,其下片就从李词脱胎而来。苏词云:“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唐宋年间流行秋千游戏,富贵人家多设置秋千取乐。此时作者闲步水边,风声、月色、花香触动情怀、引起遐想之际,忽然听到近处有妇女在打秋千,传来一阵阵轻声笑语。作秋千戏者说些什么话虽听不真切,但不断飘来的莺鸣燕啭,对他来说却是一番刺激。从结尾两句,可知作者因意中人不在身边,以致经常使他魂牵梦萦。今夜出来漫步,也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一寸”指心之所在。,一颗心总是思念对方,牵动情怀千头万绪,因而感到人间虽然广阔无边能容纳万物,可是竟没有一个可以安排自己的愁绪的地方。一副彷徨无告之态可掬。作者其所以因春暮而感伤,月夜出来在水边踯躅,从词的终拍两句可以找到答案。

这首词是典型的婉约词,是当时词风影响下的产物。虽无积极意义,但写景鲜明。写情真切,以景人情,情景交融,极其自然。而词中不用典故,语言浅近,读起来委婉动人。所以,此词在艺术表现上有它的特色。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7866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