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专业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8:55:16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专业20篇)
时间:2023-11-30 18:55:16     小编:琴心月

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教案的编写要体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英语教案,希望对教师备课有所帮助。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篇一

3、深刻理解山里孩子的淳朴和勤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学们,你们和山里的孩子交过朋友吗?他们都喜欢干些什么?

1、这节课,老师也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山里的孩子,你瞧,这他就向我们走来了----(多媒体出示、配乐朗诵第一小节)。

2、找重点句。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呢?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出示重点句)。

3、读重点句,你会发现什么?

为什么说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4、出示学习提示。

1、小组学习。

(1)轻声读课文。

(2)找一找文中哪些具体事例体现写了山里孩子的勤劳。

(3)边读边按顺序用(1)(2)(3)......标出。

2、反馈。

(一)学习5、6、7小节。

1、学生说具体的体会到勤劳的事例,

2、找出课文内容读出来,并说出从哪个词中体会到勤劳。

如沉甸甸、捧出山柿子。

3、在读这一段,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山里的孩子不仅勤劳还很淳朴。

是啊,这是一个多么勤劳淳朴的山娃!

4、学生说从采药材中体会到。

理解积攒的意思便体会到了勤劳。

5、学生说7小节能体会,从汗水和泥渍中体会到。

(1)女生读第7小节。

(2)说说撩、揩的意思。

(3)自读这一节,你读出了什么?(抿着小嘴微笑,劳动不怕累)。

那么请你也抿着小嘴对老师笑一个,是啊,你们可真是勤奋的孩子。

(二)、学习第4小节。

1、学生说从这段体会到勤劳,读出相关句子。

2、出示动词填空。

3、请学生自己换着读一读,体会动词的'准确性。

4、请学生小组研究读,从中你能读出什么(对路熟悉,路很远)。

5、指名读,看谁能读出轻快,读出熟悉的感觉。

6、齐读。

山里的孩子就连这蜿蜒的山道都是如此的熟悉,真不愧为勤劳的孩子。

(三)、学习2、3小节。

1、学生说事例。

2、反问:为什么这里也能体会,我们怎么也看不出?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说出理由。

4、自读这段,想想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拟人的写法)。

5、出示句子比较。

读句子说不同----读出不同。

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

6、小组合作学习。

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

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

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鸟儿。

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7、品读句子。

自读个别读齐读。

8、学习第3小节。

(1)学生说事例和理由。

(2)同桌一起读句子发现疑问。

为什么说袅袅升起的炊烟是妈妈高高扬起的手臂?

(3)你能用动作把他表示出来吗?(动作表演理解)。

(4)男生读句,女生表演。

(三)学习第8小节。

是的,这是一个多么勤劳的山娃,使我们情不自禁的说道。

1、齐读: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2、去掉哦字自读最后一句,体会有何不同。

3、说说哦的含义。

4、在齐读这一句。

1、认识了眼前这位山里的孩子,那自己跟他比一比,想对山里的孩子说些什么呢?

2、学生说体会。

3、朗读诗。

老师也有很多话要对这位山里的孩子说。千言万语汇成一首诗。

《山娃子》。

归来了,山娃子。

带着一身的汗水、泥渍,

带着一路的雨露、晚霞,

归来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田地,

山风、小溪、鸟儿,是您亲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是您梦的小径。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里盛着一座大山。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写下要对山娃说的话。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篇二

教学要点:

图文结合,进一步学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略)。

2、分别指名朗读课文。

二、图文结合,深入学文。

1、看图上燕子的外形,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课文通过哪几方面来写燕子的外形的?用了哪些词语?

(羽毛--乌黑、光滑漂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

2、再看图上画的春天的景色,学习第二段。

(1)理解“阳春”的意思。

(2)自由读,划出描写春天特色的.词语。

(3)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春天的景色的?

(4)课文用了哪些恰当的比喻来描述春天的特色?看图体会比喻的意思。

(用“赶集似的”和“盛会”比喻春天万物生长、百花争艳的景象。)。

(5)熟读第二段后试背诵。

3、看图,观察近似燕子活动的情况,学习第二段。

4、观察图中燕子休息的情况,学习第四段。

5、学生讨论归纳中心,教师指正:赞美美丽的春天。春天使大地回春,万物生长,百花争艳;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春天给人们带来了生气勃勃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趣。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篇三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淘气可爱。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和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养过猫吗?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对它的感受吗?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也非常喜欢猫。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老舍笔下的猫。

板书课题《猫》。

2、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指名让学生读。

二、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1、检查: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几只猫?主要从几方面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小、大既然小猫更可爱,我们先来学习描写小猫的这一部分内容。

2、出示自学指导(一):把作者喜欢小猫的句子画出来,注意读出感情。学生自学两分钟。

3、指名回答、板书。淘气。

朗读指导“生气勃勃”和“天真可爱”。

过渡: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洋溢着淘气与生气,他长大以后又怎样的表现,下面自己学习长大了的猫。

4、出示自学指导(二):作者为什么说大花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谁也不理,它什么“都怕”,可又很“勇猛”,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学生自学四分钟。

三、检查交流,深入探究。

1、课文开头一句就告诉我们:“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表现在哪几方面呢?听老师读课文。

课件展示:猫在睡觉,猫出去玩,猫等老鼠。

指名回答,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课件出示句子,其中“说……,的确……可是……”加着重号,强调“可是”的作用,并且在读中体会。

3、说他古怪吧,可是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也谈不上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拟人、喜爱)。

谁能用读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

3、下面的内容又讲了猫怎么古怪,你觉得哪几句能概括自然段内容,层次怎么分,详略怎么安排,用的什么表现手法等。

指名回答,板书。温柔可亲一声不出怕、勇敢。

4、指导感情朗读,注意停顿和语调。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留心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小淘气。

老实、贪玩、尽职。

大、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喜爱。

怕、勇敢。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篇四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弄清翠鸟的捉鱼本领与它的外形关系。

3课时。

课文挂图或幻灯片。翠鸟彩色拼图。

一、指导预习。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幻灯或标本)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理解下面的词语:鲜艳、疾飞、锐利、饲养、玲珑。

(三)学生自学课文。

(四)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词语。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二)教师出示翠鸟拼图的单个部分图形,要求学生拼成翠鸟图。

1.教师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翠鸟各部分的着色图形),让学生辨认。

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

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三、熟读课文。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篇五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针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怎样理解词语”,在本课教学时应力求落实此项目的训练,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教学时以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为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弄清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是有关系的。如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起小鱼?与翠鸟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有直接关系。同时也要告诉学生,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有特点,而是由于它身体各部分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查字典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查字典,学习生字,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翠鸟》教案3》。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查字典理解字义。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二、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篇六

1.读中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活动特点,感悟作者孕育在字里行间的真挚感情,并从中受到感染。

2.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以下词语:鲜艳、绣满、疾飞、锐利、小巧玲珑、注视、陡峭。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3自然段。

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用最响亮的声音说今天我们要学习哪篇课文?(板书:翠鸟)教师边板书边提示“翠”字的写法。

2.让我们悄悄地走进一片芦苇地,去看看可爱的小翠鸟。

请大家闭上眼睛,听,溪水还哗哗哗地响着呢!溪边长满了茂密的芦苇,芦苇上停着一只小翠鸟……(师配乐朗渎课文)。

3.放映图像让学生说说看到的小翠鸟是什么样的。

综合同学们的述说,请你们用一个词来概括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教师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外形美丽活动敏捷)。

4.赶快读书吧,课文中的小翠鸟更美。

初读想象,我们从课文中提取了最重要的语言材料,知道了小翠鸟外形美丽,活动敏捷。但这只是最概括的印象,翠鸟的外形究竟怎么漂亮,它的活动是怎样的敏捷,我们还需要到课文中去读去体会。大家在读书的过程中看看哪些字、词、句子可以说明翠鸟的美丽和敏捷的特点。

(评点:通过创设情境、听读想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捕捉课文最重要的语言信息——外形美丽,活动敏捷,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朗读体会,品读词句。

(一)分发读书卡,选择其中的一个特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并完成以下任务:

1.把最能突出特点的词摘记下来。

2.找出最能突出特点的句子反复读一读,看能读出什么。

3.把不理解的词句或不懂的问题摘记在卡片上。

(二)学生选择其中的任一段落,边读边画边摘记。

(要求学生对不懂的问题互相请教,从中获取信息。对仍不懂的问题可在全班交流时解决。)。

(评点:让学生进行有选择的学习,是新课程尊重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体现。一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二是自主选择学刁方法,三是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四是自主进行学习交流,实现同伴互勘。)。

(三)交流品读,体会特点。

学生选择句子,反复地、有滋有味地进行练读。

(评点: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捕捉最能证阳翠鸟外形荚和捕鱼本领高的句子进行重点朗读,由面到点,层层推进,读得有层次。)。

2.用读来展示翠鸟的美。

(1)学生读出写翠鸟外形美的句子,通过朗读展示小翠鸟的美。

(3)学生依次说出每—部分的颜色,教师结合学生所说,屏幕分步显示翠鸟每一部分的色彩,并结合理解橄榄色、绣满、赤褐色、鲜艳等词。

(4)再读体会语言美。

闭上眼睛,再一次听一听写羽毛的句子,看有什么新感受。

(教师绘声绘色地读)。

说说现在浮现在你们眼前的还是一只可爱的小鸟吗?(是一个围着花绿头巾,穿着浅绿外衣、红色衬衫的小姑娘了。)。

你们是从课文哪些语言材料获得这一印象的?(围巾、绣满、外衣、衬衫)。

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赋予这只普通的小鸟这身打扮?(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翠鸟的喜爱)。

(5)背读喜欢的句子。自由背读后再分小组比赛背诵。

3.比一比,看一看,哪一只“翠鸟”捕鱼本领高。

(1)读出写翠鸟捕鱼的句子,评价哪一只“翠鸟”捕鱼本领大。

(2)屏幕显示句子:有时小鱼刚刚隐约可见,翠乌就蹬开桅杆,像箭一样飞过去……。

(3)学生交流提出的问题,并在交流中体会一系列用词的准确、生动。

(4)再读句子,背诵。

三、一起去看看小翠鸟的家。

1.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小翠鸟的家在哪里。(结合理解“陡峭”一词,体会“住处隐蔽”的特点)。

2.通过“愿望”“失望”“希望”三个词语的比较运用,体会用词的准确。

3.朗读体会。

四、总结语。

这节课我们仔细学习研究了翠鸟,知道了翠鸟有美丽的外形,有敏捷的行动,连翠鸟住的地方我们都知道了。你们想想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板书:细观察)作者十分喜爱翠鸟,对它进行了长时间的仔细观察,又注意了抓住特点写具体的写法,还注意运用富于变化的'表达方式。希望大家要认真学习这—写法,并且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篇七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赤褐色、衬衫、疾飞、泛着、吹泡泡、锐利”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爱的自然段。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启发学生弄清翠鸟的外形与它的行动特点和生活习性之间的联系。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鸟,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翠鸟。

(二)学习课文。

引导学生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

(3)标出自然段,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找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交流自学情况。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讲了什么?

(2)逐句理解:

指读。翠鸟的小爪子有什么特点?

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翠鸟羽毛鲜艳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作者在写翠鸟羽毛时,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翠鸟的眼睛有什么特点?嘴呢?

(3)齐读这段话。这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4)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5)指导背诵。

(三)布置作业:熟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篇八

4、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翠鸟的美丽、可爱、机敏,理解作者的观察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翠鸟的文字资料、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翠鸟图片,指名介绍翠鸟外形;

2、全班齐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三段。

1、出示课件,学生观看翠鸟捕鱼的过程;

2、找出描写翠鸟捕鱼的段落,并指名读;

3、各组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二、三段;

4、各组进行交流,教师结合学生所讲进行指导;

5、朗读比赛,师生进行评议;

6、有感情地朗读二、三段。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学生进行爱鸟教育。

四、知识拓展,学生结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疑问,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业。

五、播放歌曲《小鸟,小鸟》。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篇九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2、初步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3、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形象。

初读课文。

初步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一、揭示课题。

1、读课题。什么是背篼呢?

2、读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插图说说背篼是什么?

为什么课文要用背篼做题目呢?

3、学写“篼”字。

二、自学课文。

按五步学习法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

1、同桌互查生字词读音。(抽查读读写写、组词)。

提出不懂的`词语全班讨论。

2、把难写的生字词写一分钟。考考同桌。

3、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4、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回答课后第一题。(在书上做上记号)。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五、巩固练习。

1、自由朗读课文。

2、作业本1—3题。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篇十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三、教学反思。

1、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2、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同学们自己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们进行男女生比赛读”。最后一自然段的“我听你读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别人读读,猜猜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3、读写结合,写出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城西小学朱雪琴。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三、教学难点。

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四、重、难点解析。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五、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翠鸟和芦苇的标本、挂图或幻灯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的录像片或课件。学生收集有关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方面的资料。

2、教师引导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进一步弄清楚每一句、每一段写了什么。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翠鸟小巧、美丽、可爱的样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鱼的动作。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始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这个基础上,把个人读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讲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讨论。特别要注意,发言、讨论不可脱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直观性的教具可以结合使用。

3、指导朗读、背诵:

根据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想象、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指导朗读,采取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议论、理解相结合,在读中感悟。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

背诵在理解和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先弄清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及句子的顺序,可以板书重点词语,帮助学生记忆。

4、关于“思考、练习”:

第二题是为了帮助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培养想象力和表达力。第一组第二个句子比第一句多了一个“疾”字,第二组第二个句子比第一句多了“像箭一样”,都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第三题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知道多读和摘抄好词佳句是积累语言的常用的方法。选做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作画,可以把画得好的画办一期墙报,作为“我喜欢的鸟”语文活动课的一项内容。

5、关于识字写字:

“衬衫”二字的左边均是“衤”旁,注意与“礻”相区别。

“脱”与“锐”左边不相同,注意加以比较。“衬”,读翘舌音,“饲”,读平舌音。

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较多,书写时,应注意结构的匀称。

6、课后拓展:

以“我最喜欢的鸟”为题,在语文活动课上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外形、活动特点、生活习性,以及怎样保护鸟类的常识。

六、教学中出现的情况。

1、分析翠鸟捕鱼的3、4两段时讲不清楚,特别在字词上,学生找不出来,好象是又好象不是。比如“蹬”的近义词。

2、3、4段的朗读指导效果不大。

3、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七、反思。

1、教学方法可能太老式,提问不恰当:

陈旧的一问一答太多,应采用问题式探究。

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作为发现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学生有尝试的欲望,探索的愿望,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展这种探索心理。问题式探究是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引导、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我们所说的问题式探究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问答式教学。应该是教师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尝试,比较,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究解答疑问,在疑问解决的同时发现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的一种反复的思维训练的过程。问题解决不是最终目的,整个探究过程才是核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沉浸在问题情境中,探究性学习得到了落实,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会提出一个个具有学生味和个性特点的问题,闪烁出具有学生味和个性化体验的精彩回答,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2、阅读指导注重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只有这样,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如“看看该怎么读,争取把它读好。”另外,朗读也是一种极具个性的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便一样,朗读的方式也肯定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他读得最好”,这样的评价激励了一个,扼杀了一片。“你今天发挥了最佳水平。”“你很有自信心!”“我很佩服你的胆量。”“勇敢些,只要把自己的最佳水平发挥出来就行!”“为点评小专家送上掌声。”老师不断地鼓励,引逗,使底下的同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竟相朗读和评议朗读,获得了阵阵掌声。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受到有效激励后的学习与工作的效能是激励前的三到四倍。在阅读中,当人的身心处于激活状态时,大脑会把意识的、潜意识的一切与文字内容相关的储备充分提取起来,勾连贯通,进行意想融会,意会整合。在这种状态下最容易产生顿悟和灵感,言语的、思想的创造性浪花常常会不断飞溅。课堂教学更需要我们走进儿童的心灵,走进儿童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也许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更新、更美的境界。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篇十一

1、读通课文。

2、读准“攒”、“撩”、“揩”、“抿”等生字,理解“炊烟袅袅”、“田埂”等词语,认清“蜿蜒”的字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尝试背诵有关段落。

4、初步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的美和山里孩子的勤劳朴实美,抓住“美”来理解课文。

(2)揭题。

(板书:背篼)后理解。从字形上看,你认为背篼是什么做的?

(竹、藤、柳条等做成,可以背在背上运送东西的'篼。)见过背篼吗?请同学板画。

(3)齐读课题。

(4)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大声读课文,想办法把文章读通顺、读正确。能干的尝试读流利。

(2)反馈。

(选择性朗读,特别是课文第7自然段。)。

重点读准“炊烟袅袅”、“揩去”、“积攒”。

机动板书:揩、攒、撩、蜿蜒等。

大家都很会读书。你愿意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吗?我这里有配音乐的朗读,还有图,请你边听边看,想象一下描绘的画面。

(3)教师配音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4)谈谈听后的感想。

美丽的夕阳下,这个勤劳的孩子回来了。

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说一说、找一找,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随机点拨(板书):晚霞美山风、小溪、鸟炊烟。

这里有这么一段话(出示小黑板):“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谁来读一读?再请你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两者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好好读读,体会一下或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拟人手法表现欢快、喜爱之情。)。

反馈。个别说。你能用实践来证明吗?很会思考,一起来试试。齐读。

a、大家都很善于发现美,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自由读——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交流——随机指导。

b、一个人就这么有感情,四人小组的力量就更大了。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感情朗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朗读方式,如:分角色读、表演读……鼓励创新。

c、交流。

d、有感情地齐读。取长补短,结合想象,配乐朗读。

(1)、尝试背诵。

(2)划下你喜欢的句子,尝试背诵。

(3)反馈。

(4)《作业本》第4、6题。

板书:

4、背篼(图)。

生字晚霞美山风、小溪、鸟炊烟。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篇十二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2、学会13生字;理解19个新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全面理解课文重点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点。

投影片课文录音。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小小一个兜,宝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裤兜,你猜它是什么兜?

2、揭题,学习“篼”字。

3、《背篼》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

二、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用课题扩充法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什么时候)(谁)(用“背篼”干什么)。

2、按三项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字词。(基础较差)。

(2)提出难读、难写、不理解的字词。

字音重点:梢、攒、渍、背、盛。

字形重点:篼、撩、揩。

检查词义:蜿蜒依依送别积攒田埂。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读后的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勤劳。

4、学习“学习提示”。

(1)投影出示: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找出课文重点句。

三、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一、围绕重点句,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读课文重点句,导入:这个勤劳的孩子回来了。自由读,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同桌互说。

2、句子比较,体会感情。(投影出示)。

(1)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

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2)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

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

(3)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鸟儿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比一比,体会表达的方法和情感有什么不同。

3、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理解“炊烟袅袅”。

4、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

5、听到妈妈的呼唤,孩子怎么做了?默读第4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动词很多:.拐、绕、走、跨、走、走)。

6、感情朗读,小结。

二、围绕重点句,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导入:山里的孩子已回到了家,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

2、朗读5——7自然段,谈谈读后的感受。

3、山里的孩子多么勤劳,多么懂事。他不但帮助家里打柴,还采集药材,积攒学费,同时不忘爱护邻家小弟弟。你有什么话对他说?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

4、理解重点句:背篼里装的是什么?

比较句子:

背篼里盛着满满的柴火。

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这两句话有什么关联?作者用第2句话来赞扬这个孩子,好在哪里?(前一句写了作者看到的事实,是“一次”,是平实的记叙;后一句写了作者的联想,是“许多次”,是“习以为常”的',是指整个童年辛勤地背柴火,点出背篼里柴火的象征意义。)。

5、小结:山里的孩子,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打柴、采药材,他是多么勤劳啊!

三、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四人小组交流。

3、个别交流(评议)。

4、集体读。

四、回顾学习过程与方法,小结写作顺序。(课文按山里的孩子归来的顺序,先写大山的孩子,背着柴火回来;再写大山的孩子回到自家的小院里;最后作者赞扬了大山孩子的勤劳童年。)。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5、6题。

1、交流:勤劳、孝顺、爱学习、爱他人。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集体交流疑难点。

3、听写词语。

二、自读课文,欣赏语句。划下优美词句,试背。指名背诵部分语句。

三、背诵全文。

1、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课本剧表演。

5、集体背诵。

四、城市里的孩子与这些山村里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1、仿写练习:

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哦,城里的孩子,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希望自己有一个怎样的童年?围绕上面的重点句,写一段话。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本》第3、4、7题。

教学后记。

为了深入理解课文,启发学生想象课文第5-8节所描写的情景,然后用动作、语言表演出来,学生兴趣较浓,效果较好。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篇十三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惹人喜爱;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得洁净、艳丽。课文以小鸟的活动为线索,以小鸟的目光来观察空中的景色,符合儿童心态,体现了童话特点,课文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儿童喜爱,要注重指导进行朗读,背诵,启发学生想象,进行语言积累。课文字里行间充满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喜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鸟的心情,抓住重点词语重点指导读好第二自然段。

2、说话训练:模仿重点段,用句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说话。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云的美和变化快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培养学生爱观察,爱思考,爱幻想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中领悟云的变化、云的美。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云房子(读课题)。

2、小朋友,刚刚下了一场大雨,太阳公公还来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有一些就留在天上了。这些云儿被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鸟看到了,它们说:

哇,这么多白云!谁会像小鸟一样说?白云真多呀,谁再来读。白云这里一朵,那里一朵,一片又一片,真多!齐读。

3、这么多白云,小鸟们最想做什么呢?

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你也能像小鸟一样说一说吗?指名读。

请你们响亮地告诉其他小鸟。齐读。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小鸟儿心灵手巧,说干就干,不一会儿,云房子造好了。我们来看看小鸟们造了怎样的云房子。

出示:

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自己轻轻地读一读。

2、小朋友,你喜欢小鸟造的哪座云房子?

学生分句读好,我喜欢……。

(1)傻傻地横着多可爱呀。谁也喜欢的?

(2)美美地开着真漂亮啊。谁也喜欢的?

(3)这座楼房真高呀!谁也来读。

(4)大礼堂宽敞又明亮。喜欢的小朋友来读。

(5)才住得下一只小麻雀,可真小呀。谁喜欢这座小房子的?

3、谁能把这些云房子全部向大家介绍一下。

4、小鸟们造了这么多漂亮的云房子,小朋友也很能干,一定能造出更多更好看的云房子。你们会造哪些云房子?小组讨论讨论,简单画一画。

5、填空:

(1)我造的云房子像()。

小组里的同学一起说说你们都造了哪些云房子?

(2)我们造的.云房子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三、学习第三、四小节。

2、师:我是一只喜鹊,造好了一幢像花儿那样的云房子,让我去邀请小伙伴来玩一玩。

(1)你好,小黄鹂!(你好,喜鹊)我刚造好了一幢云房子,请你到我家去做客。(好的)那我们走吧,我给你带路。

(2)我去邀请了小黄鹂来做客,有小鸟来邀请我吗?

(3)小百灵:你好,喜鹊!(你好)快到我家来看看吧。

3、可爱的小鸟们,你们还想邀请谁去做客?请赶快行动吧!(学生活动)。

4、小鸟们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就是叽叽喳喳叽叽喳。指读。

四、学习最后一小节。

出示:

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只剩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

2、这个句子很长,听老师读,注意在哪里稍微停顿一下。范读。

3、指名读,齐读。

4、你还能说一个()的太阳。

一片()的蓝天。

5、有云房子的天空很美,没有云房子的天空也很美,因为蓝天就是小鸟的家。

6、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这小节。

五、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

六、课外拓展。

天上的云各种各样,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想象。平时,我们可要做个有心人,多注意观察。

课后观察白云,仿照课文第二节,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说一段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篇十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布鲁斯屡败屡战不懈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三、四小节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幻灯片。

一、导入课文。

指名说说。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布鲁斯王子非常勇敢)面对敌人的.侵略,布鲁斯王子能够带领军队英勇地抗击,说明他非常地爱自己的国家。

谁来把这句话读好?

指名读。

齐读第一小节。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布鲁斯王子英勇地抗击侵略军结果怎么样?他当时又有什么样的想法?边读边思考。

结果?指名表演唉声叹气。(七战七败,负伤)板书:七战七败。

此时他有什么想法?(对战争失去了信心)板书:几乎失信心。

理解几乎。比较句子:(幻灯片)。

对这场战争,他失去了信心。

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2)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2、王子七战七败,几乎失去信心时,他又有何所见所感?请大家快速地读读课文第三、四小节。

哪些句子是描写了王子的所见?

3、出示句子: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蜘蛛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这一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齐读句子。

4、这段话是描写蜘蛛结网的过程,读了以后你此时的感受是什么吗?

练习填空:

一阵大风吹来,丝,网()。蜘蛛()扯起细丝()结网,()被风吹()。就这样(),(),()次,都()结成。可蜘蛛并不(),照样()。

这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你们以前有没有读过、听过有关这方面的名人名言?能说给同学们听吗?

送佳句:教师出示有关名人名言,齐读,进一步领会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志者事竟成。

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失败乃成功之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7、过渡:看到了这一切布鲁斯王子――感动极了。

哪儿看出他感动极了?(猛地跳起来、喊道)他当时会怎么想的?

是啊,他太激动了,让我们也来激动地喊一回。(我也要干第八次)。

(三)学习第三部分。

1、过渡:他四处奔走,招集打散的军队时,准备进行第八次战争,此时他会遇到什么困难?自由读课文,思考。

小小组之间讨论,指名交流。

是啊,面对七战七败的结果,士兵们也几乎失去了信心,布鲁斯王子怎样才能动员士兵参加第八次抵抗?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2、布鲁斯王的第八次抵抗――成功了。板书:八次战斗终获成功。

3、齐读、读出赞美之情。

三、小结:

(1)布鲁斯王子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完全失去信心,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启示或鼓舞,都还有重新振作起来的可能。

(2)朗读课文。

板书:

七战七败。

几乎失信心。

受到启发。

下定决心。

八次战斗。

终获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篇十五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林海就是指美丽的大兴安岭。那么,大兴安岭为什么被称为林海呢?谁来根据板书说说看:

板书:岭多。

13、林海、林多、花多。

2、这节课,继续学习这三个部分!

二、学习岭。

1、先请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细细体会:岭是怎样的?

2、岭的哪一个特点你印象最深?再读课文,感受一下!

3、那么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岭的温柔,划出有关的句子。

4、一位置讨论:从这些句子中,你是怎么体会到岭的温柔这个特点的?

讨论读句谈感受再读欣赏美。

5、小结:从同学们的体会,我们体会到了岭的温柔。在句式上,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岭的温柔。

板:句子表达方式。

6、幻灯出示:

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看不完看不厌那么多条岭。

(1)自由读,比较不同。

(2)读读,感受语气有什么不同!

(3)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什么?

(4)再次读读,体会美。

7、找找作者在表达上,还有哪些地方突出了岭美?

8、自然段朗读指导!

三、学习林部分。

1、读读这个部分。

2、用同样的方法尝试学习这个部分:

划句子读句子谈感受朗读欣赏美。

3、句式体会:

幻灯出示: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就像海边上的浪花。

(1)自由读,比较不同。

(2)读读,感受语气有什么不同!

(3)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什么?

(4)再次读读,体会美。

4、小结:大兴安岭绿树万顷,犹如碧波滚滚,的确是林海,真美啊!

下面让我们用朗读再来领略一番。

四、学习花的部分。

1、学生自学。

2、交流。

引导点拨:

幻灯出示:

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花丛里还隐藏着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3、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4、从其他的句子能体会到作者对兴安岭的赞美吗?

5、以读加深感悟。

五、学习总印象。

1、从刚才的学习,你体会到大兴安岭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

3、配乐读1-5自然段!

六、全文小结。

附板书:岭多而温柔。

13、林海、林多而绿。

(亲切、舒服)花多而美。

句子表达方式。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篇十六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还正确读写,并能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述方法。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篇十七

1.听写词语。

宁静器官汪汪危险海参。

攻击反推力迅速后退钢铁。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同学们的课后复习,相信大家对这篇课文已经比较熟悉了。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这篇课文,用心感受海底世界。

1.学习第1自然段,思考第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设问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点明这篇课文要讲的是大海深处的情况。

2.学习第2~6自然段,思考问题。

(1)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话是全段的中心句,用对比的手法衬托出海底的宁静。

(2)第3自然段排比句的运用旨在说明什么?

明确:这句话说明了海底有各种声音。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用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声音,而这些声音说明海底世界的生机勃勃、景色奇异。

(3)第4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这里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4)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个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海藻的形象具体可感。

3.学习第7自然段,思考第7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段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总述海底世界的美丽、富饶。

小结:这篇课文用生动、准确、具体的语言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动物、植物和矿产资源,从中我们知道了:海大,浩瀚无边;海深,深不可测;海里的宝藏,无穷无尽。海底有动物、植物,也有矿物,是人类的资源仓库。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篇十八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披文入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一访诸葛亮”。

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让学生说,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

(二)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深入学习课文,完成填表。(把表格发给学生。)。

一顾。

二顾。

三顾。

怎样一个人刘备。

(言、行、神态)。

问……又问……。

失望而回。

张飞。

(言、行、神态)。

失望而回。

(1)如果对张飞感兴趣,找出描写张飞的言行的句子填入表格。

(2)如果对刘备感兴趣,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神态的句子填入表格。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回,了解学情。

2、研读刘备、张飞的句子。(按学生回答的顺序讲)。

(1)研究刘备的同学交流。

按学生交流的情况分别投影,重点落实字词,这些句子要具体讲,认真读,读出感情。随机板书:斥责张飞、下马步行、阶下恭候、赶紧谒见。

学生另外找出的有关刘备的句子,让学生说说读读就可以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2)研究张飞的同学交流。

用同样的方法投影出示,读读议议,可以看出张飞是个怎样的人?

(3)文章主要是写刘备,但同时也把张飞写进去了,这是否多余?分小小组讨论。

然后交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点拨,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随机板书:反衬。

(4)对比朗读,愿意朗读张飞的读出他的莽撞无礼,愿意朗读刘备的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三)课外延伸,激发兴趣。

引导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尤其是这篇课文的有关章节,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篇十九

1.学习课文,了解大兴安岭的美景及产生的联想。

2.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林海》。下面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思路,学完了第一自然段,请大家回忆: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的感觉是什么?

生:作者来到大兴安岭的感觉是亲切、舒服。

师: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这种感觉。

板书:亲切舒服。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大兴安岭的?

生:作者是从岭、林、花三方面描写大兴安岭的。

板书:岭、林、花。

师: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了解大兴安岭的美景及作者产生的联想,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练习感情朗读。

1.师:请一位同学读写“岭”的段落,大家思考:岭有什么特点?(一名学生读写岭的段落)。

生:岭的特点是多和温柔。

板书:多温柔。

师:作者怎样抓住岭的特点写的?请你按照读句子、抓特点、谈理解的步骤来说说自己的见解。

生:“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我从“的确很多”可以看出岭多。

生:“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我从“多少”看出岭多,还从“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看不完”,看出岭多。

生:“……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我从“大不一样”看出大兴安岭的温柔,因为秦岭是雄伟、险峻的,而大兴安岭和它大不一样。生:“……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我从“点”看出岭的温柔,因为它们的差别不大。

生:“……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我从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看出大兴安岭的温柔。

(师加示意图说明)。

生:“……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我从“看不厌”看出了大兴安岭温柔的美。

生:“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我从“每条岭都温柔”,看出大兴安岭的温柔。

生:“……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我从“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看出岭非常温柔。

师:自由练读并读出感情。

(学生自由练习读第二自然段)。

生:为什么绿得难以形容?

生:为什么只有画家才能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

生:为什么第一应夸落叶松?

生:为什么把白桦比作浪花?

生:为什么用“闪烁”一词?

生:为什么要把林比作海?

生:为什么只写“深的、浅的、明的、暗的”这几种颜色?

〔评:从提出的问题看,学生的确在认真地动脑筋读书了。〕。

师:大家提得都特别好,做到了积极动脑。

下面老师提一个问题:林的特点是什么?

生:林的特点是绿而像海。

板书:绿、像海。

师:请小组协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并且讨论:林哪儿像海?

学生分组学习讨论。

〔评:注意发挥学生的群体优势,进行合作。〕。

学生汇报:

生:“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可以看出林像海一样的浩大、一望无际,广漠。

生:“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可以看出林如海,有波浪,因为岭很温柔,林又很多,连成一片,像海的波浪。

生:“多少种绿颜色啊: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可以看出林像海一样,颜色有变化,非常多。

师:文中只有深的、浅的、明的、暗的四种颜色吗?〔评:照应学生的质疑。〕。

生:不是,这里包含了许多许多种颜色,像海一样。因此说难以形容。

师:为什么只有画家才能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评:这个问题也是学生提出的。〕。

生:因为画家对颜色特别敏感。

师: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生:“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可以看出林像海,因为落叶松太多了。这也是第一夸它的原因。

生:“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可以看出林像海,因为林海也有浪花。

师:你体会得真好,那么你能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用“闪烁”一词?

〔评:再次用学生的质疑提问〕。

生:海面在阳光下会闪动、会发光。白桦树在阳光下,如遇风吹,树叶摇动,也会反光,所以用了“闪烁”。

师:所以这里不仅写出了林的静态像海,还写出了林的动态像海。

〔评:教师像讨论会的主持者,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自己练习朗读,准备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学生练习读第三、四自然段。请学生个人读。

再请愿意读的同学起立读。

3.这么美的地方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多而温柔的岭,绿而像海的林,同时想一想那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观看录像。

4.花有什么特点?

生:花的特点是数量多,多姿多彩。

板书:繁绚丽。

师:默读,自学第五自然段。作者是怎样抓住花的特点,表达亲切舒服的思想感情的?练一练,用有感情的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学生自学。

师:下面请一组同学读。

讲评。投影并重点分析:“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生:兴安岭像一位爱美的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穿着绿色的衣服,白色的裙子,还穿着绣花鞋,实在是太美丽了。

师:俊俏、清秀,真让人感到……。

生齐答:亲切舒服。

师:请同学读出这种感觉。

学生个别练读体会。

师:作者此时置身于大兴安岭,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岭,岭上是一望无际的绿海,无风时,温柔宁静;有风时,波浪起伏;浪花翻滚,加上脚下的多姿多彩的花,兴安岭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使作者真切地感到了亲切与舒服,并由衷表达了自己热爱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赞叹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思想感情。

板书:爱、赞、景色美。

让老师和同学们合作,一起读出这种感觉。老师读各自然段的第一句,大家接读。

师生合作朗读。

(三)这时作者不仅看到了兴安岭的外在美,还想到了它内在的美,作者联想到什么?

生:作者联想到了木材。

板书:木材。

师:请男生齐读第六自然段,找出写内在美的句子。

投影:“兴安岭的可爱——”板书:美不空洞师:读句子,结合上下文谈理解。

生:“有多少省份用过”

生:“大至……,小至……”

生:“它的千山一碧……”

生:“于是,……”

师:所以说,大兴安岭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板书:贡献大。

师: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读出赞美之情,读出亲切与舒服。

学生齐读。

(四)更使作者感到亲切舒服的是什么?

师:请女生齐读第七自然段,大家找出写亲切舒服的句子,并准备结合上下文谈理解。

生:“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

投影:“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

结合课文谈理解。

生:“日益密切”的意思是一天比一天更加密切。

生:“亲切之感更加深厚,……”

生:“我们伐木取材,也……”

生:“我们不仅取宝,也做……”

投影:“我不晓得——”

请学生读。

板书:兴国安邦。

师:请结合上下文理解。

生:“兴国安邦”的意思是使国家兴旺、安定。

生:造林护树,科学研究,对祖国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生:兴安岭不仅对现在的祖国建设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我们的子孙后代都有深远意义。因此作者此时的亲切与舒服又有了更深的含义。

师:这里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爱,练习读出这种情感。

学生练读句子。

(五)总结。

师:《林海》一文,老舍先生抓住环境特点,从岭林花的美景,写到木材,再到林场,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以大兴安岭为代表的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歌颂,对为祖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兴安岭的热爱和赞颂,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爱。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篇二十

老舍先生的《林海》一文,可谓是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作。我们在一次次亲历学习的过程中,总有一种“读你千遍也不厌的感觉”。而今,当我和我的学生用新课程的理念去诠释“她”的美味时,更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与舒服”感。所以,笔者尝试在语文阅读课后续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引领学生再一次走进这一片“林海”,一睹她的神韵,并结合现实进一步感受老舍先生笔下这一片绿的“真谛”。

1、充分挖掘潜藏在教材的内在信息,使课堂学习的信息转化为新的互动资源,使学生能动地学习,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并开展自由合作、双向交流、集体讨论、书写体会。

2、通过“游览、观赏、赞叹、联想”等方式对文本的知识进行再造与重构,使原有的的文本内容得以更加丰满,引导学生对语文课程内涵的进一步把握,多元解读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结合网络资源,对教材进行创新和开发,使教材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不断生成丰富生成新的学习内容,深层次地激发学生参与读写实践的兴趣,掌握实践的方法,培养读、思、写的习惯,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提升人文精神。

4、努力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氛围,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语文学习与读写活动结为一体,做到课内外延伸,学科间融合。

六年级学生。

学生:

2、收集有关大兴安岭的资料。

3、制作大兴安岭的风景幻灯片。

4、准备抒情的音乐。

老师:

1、准备大兴安岭的录相。

2、有关的大兴安岭水与火的图片及资料。

游览、访问、访谈、朗诵、练笔等。

2课时。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生:交流。

(估计学生会提出去大兴安岭游玩或参观)。

1、师:老师非常高兴能听到同学们那么多心灵要求,这也是对知识永不满足的追求。接下来老师就满足大家的要求,带大家去兴安岭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当然,你可以和你的小伙伴结伴而“行”,也可以单独而“行”,还可以邀上老师作“向导”。

(播放无声录象)。

生:观录象,自由交流。

2、师:这次林海之游你总该满意了吧!

生:发表意见。

(估计学生有不少意见:如录相的效果、音乐较差,没有作解说等。)。

师:那怎样能使我们的林海之行有特色,有情趣呢?

生:交流。(配乐、加解说词等)。

3、师:那我们就自由组合成小小旅游团,先为这林海之旅配上自己喜欢的音乐,并在团内选出一位“导游小姐”为我们作介绍,当然别忘了给自己的旅游团取个响亮的名字。赶快行动吧!

(重播录象)。

生:自由组成团队,活动。

师:巡回检查,鼓励。

4、师:先请——旅游团出发,其他团队成员可以随游,也可以随团作采访。

生:各小组争先介绍游况。

5、师:看来我们的林海之旅真是受益多多呀!我们得评一评最导游和最佳记者。

生:小组评选。

(练笔说明:课后,整理串写导游词。)。

1、师:欣赏了林海的旖旎风光后,对林海你一定更添了一份敬意和崇敬吧!

生:集体交流。

2、师:是呀,走一回林海就会有一份新的真切感受。看,我们的老舍先生不也有同感吗?让我们一起倾听老舍先生及那些到过林海的名人大家对林海这一片土地的心声吧!

生:分小组即兴朗诵《林海》片段及有关大兴安岭的诗歌、散文。

3、师:听了他们对林海的真情表白,你或许也诗意盎然,心头涌动了吧?

生:自由表达、畅谈。

4、师:听了我们一位位小小诗人、小作家的精彩诵读,老师更想高歌一曲。来,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师生合唱《在那高高的山岭上》)。

(说明:这里安排诗歌创作的环节。)。

三、赏林海,悟林海。

1、师:欣赏了同学们深情并茂的诵读,享受了激情昂扬的林海之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已经不是林海单一的美,而是一种广阔的美,长久的美,立体的美,永恒的美。

看,我们的同学也把这片绿,这种美留在了心底。有请课外采风组成员上台演示他们的林海之作。

生:电脑操作演示文稿、图片。

(其他成员观赏、交流)。

2、师:张张精美的图片更验证了大兴安岭的“万古长青”、“千山一碧”的内涵,同时更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美得并不空洞”的含义。真的,她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相信大家更愿意倾听她的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说明:这里安排一个给图片配文的环节。)。

四、说林海,道林海。

1、师:掌声欢迎“故事大王”上台。

生:介绍大兴安岭的由来、传说。

2、师:对于林海,你也收集到不少资料吧!

生:向全班介绍兴安岭的特产、矿产、面积、林木等。

3、师:此时此刻,你的心中一定又有新的、不同的感受了吧?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都可以表达。

生:同学自由上黑板书写。

4、师:我们把这份情、这份爱一起分享!

(生读自己的内容)。

(说明:这是一个根据资料编写解说词的环节。)。

1、师:同学们,从你们的身上,老师仿佛感到了那片林海正在勃勃生长,变的越来越苍翠,越来越绵延。可是,就在17年的五月,大兴安岭却遭遇着一场空前的灾难。

师出示文字:

一九八七年五月六日,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火灾。大火造成的灾难及损失都是空前的。在这场持续二十七昼夜的大火中,一百零一万公顷(其中有林面积七十万公顷)地面惨遭火劫,八十五万立方米木场存材被烧,六万多人无家可归,他们的房屋被夷为平地,从塔河到古莲的几百公里铁路沿线被大火洗劫一空,二千四百八十八台各种设备,总长一千三百四十米的六十七座桥梁,四百八十三公里的通讯线路,二百八十四公里长的输电变电线路,三百二十五万公斤粮食,六十一点四万平方米房屋,一百九十三人的生命,在一场大火中灰飞烟灭。受灾群众一万零八百零七户,五万六千零九十二人,受伤二百二十六人。

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的十九分之一从地球上永远消失。这场大火改变了大兴安岭森林面积居中国之首的历史地位,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亡最多,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特大灾难。

(师出示火灾图片)。

2、师:同学们,大兴安岭仅遭此劫吗?

生:自由交流有关森林乱砍、生态破坏、嫩江水灾等资料。

3、师:同学们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生:交流。

4、师: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

生:交流。

生:集体研讨。

也许此刻你的心里有许多的想法,许多的建议,能告诉大家吗?

生:自由献计献策。(写公益广告、给环保局长写信、写体会等)。

7、师:那我们就在课后把你的想法付诸行动吧?

(说明:这是一个多元性写作的环节。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特点自由发挥写作的才能。如:写公益广告、给环保局长写信、写体会。)。

六、总结活动,升华活动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了美丽的林海风光,又一起回顾了大兴安岭水与火的灾难,相信我们再一次看到“林海”、看到“大兴安岭”这些文字时,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感受了!

是呀,一道美丽的风景是亲切与舒服的,可是就在人们的不经意间却变得可怕、悲哀,但愿我们能看到永恒的美丽、永恒的亲切、永恒的舒服!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78676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