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粗细中班教案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9:13:16
比较粗细中班教案范文(16篇)
时间:2023-11-30 19:13:16 小编:碧墨

编写好的教案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教案的编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教案的实施要注意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比较粗细中班教案篇一

年龄段和领域:中班数学领域。

1、能探究出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

2、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喜欢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在动手中体验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

能探究出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一、经验准备:

1、了解粗细概念。

2、感知生活中事物的粗细。

3、对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有初步了解。

二、物质准备:

1、精美课件。

2、制作腰带用的材料:彩纸、剪刀、展示板等。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小巧虎开商店”情境,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探究多种方法比较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

1、参观商店,发现货物的不同粗细,激发幼儿探究活动的欲望。

关键提问:今天小巧虎的心心商店开业了,听听他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商品的粗细不同,观察的真仔细。

2、幼儿选两样商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粗细。

老师小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一看、手握一握、瓶底对瓶底、套一套的方法进行比较粗细。

按照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进行排列。

教师小结:小巧虎是用了你们的方法把商品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排列整齐的。

(二)给客人爸爸妈妈宝宝制作腰带,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1、爸爸妈妈宝宝出场,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首尾相接量一量的方式制作一条腰带。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关键指导: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工具按照头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3、制作腰带后,在探究中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教师小结:腰带最长的是爸爸,因为爸爸腰最粗。腰带最短的是宝宝,因为宝宝腰最细,不长不短的是妈妈,妈妈的腰不粗也不细。腰带越长腰越粗,腰带越短,腰越细,原来长度与粗细也是有关系的。

4、了解不同的测量工具。

(三)寻找并比较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1、你寻找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

关键提问: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粗粗细细的东西?

2、欣赏生活中不同粗细事物。

教师导语:生活中有不同粗细的东西,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3、活动延伸。

师:在幼儿园、家中、商场中还有很多粗细不同的东西,我们就用今天探索到的测量方法,比较更多东西的粗细吧。

成功之处:

数学是一个抽象的学科,并不是所有孩子都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幼儿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节课的活动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小巧虎开商店”,孩子们在与小巧虎的互动中以及选商品的情节里,激发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的参与性极高很有热情,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中班幼儿对周围的科学事物都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但是对于幼儿来说粗细的感念并没有大小、长短那么清晰,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幼儿主动探究在前,我总结提升在后。幼儿在情境中自己动手玩一玩、比一比、看一看,探究出来比较粗细的方法以及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规律排序,我及时的小结和提升,给孩子充足的探究空间,探究出数学的奥秘。在有趣的情境中,我们真正找来了爸爸、妈妈和宝宝,三位都是真实的人物,激发出幼儿探究的欲望,在真实的测量和小组的共同操作中,探究出长度和粗细的关系。

在前几次的活动中,我提供了很多的测量材料,幼儿在操作时,无从下手,场面混乱而没有秩序,因为幼儿没有用过卷尺测量的经验,只是会简单的测量,所以在专家教师的指导下,我只提供了一种材料,就用一种材料来进行测量腰围,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够分工合作,较好的完成测量与比较的任务,对于测量工具的种类,在最后与孩子进行了互动和分享。

数学都是来源于生活,最后也要回归于生活,所以最后幼儿寻找并比较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加深对粗细的感念和比较粗细的方法。

不足之处:

幼儿在畅所欲言时,我应该多给孩子时间来发表想法,不要一听到幼儿说出答案时,就急于小结,多给幼儿说得空间。

老师的手势语可以适当的提示孩子,但如果太多就会感到有些繁琐,所以手势语应该适当。

再教设计:

在最后回归到生活时,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出示真实的事物,请幼儿用今天探索到比较粗细的方法进行比较粗细,从而再巩固目标,也能使幼儿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和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

比较粗细中班教案篇二

1、学习用简单的测量方法,比较出三者中最粗的、最细的物体,并能按粗细规律排序。(重点)。

2、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难点)。

3、主动探究多样化的测量方法,喜欢参与小组合作活动。

1、经验准备:幼儿事先已经有粗细的概念,会用粗细来描述看到的物体,如,细细的筷子,粗粗的木桩等,紫藤花粗细不同的枝干等;运用过常见的测量工具,如直尺等。

2、物质准备:带有编号1、2、3的圆柱;粗细不同的紫藤花枝干若干;各种测量工具若干:毛线、软尺、直尺等;即时贴条若干。

一、初步感受物体的粗细,鼓励幼儿运用手、眼等感官比较圆柱的粗细。

1、出示带有编号1、2、3的圆柱,引导幼儿尝试用眼睛看、用手摸等不同方法比较粗细。

提问:三个圆柱有什么不同?如何知道的?

3、小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两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两个物体之间可以比较粗细。

二、在掌握目测、手量方法的基础上,能比较出三个圆柱中最粗的和最细的物体,并能按从粗到细、从细到粗排序。

1、请幼儿为圆柱排序。

提问:请小朋友按照从粗到细给圆柱排序。从细到粗呢?

2、出示紫藤花枝干,请幼儿根据掌握的方法排序。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物体从粗到细、从细到粗的规律进行排序。

三、为紫藤花做腰带,探索运用毛线、软尺等测量工具测量紫藤花枝干粗细的正确方法,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1、出示测量工具,自由选择,分组探索使用方法。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教师引导幼儿正确测量。

小结:测量时,一端固定,将毛线或软尺贴紧枝干绕一圈,另一端到达固定处停止。直尺无法弯曲,所以无法测量。

3、请幼儿测量不同粗细的枝干,比较测量结果。

小结:粗的枝干腰围长,细的枝干腰围短。

4、为紫藤花做腰带,巩固习得的测量方法。

提问:你们看,我的紫藤花缺一条腰带,如何制作一条合适的腰带呢?(师幼讨论)。

幼儿分组制作,教师指导。

5、展示制作好的紫藤花腰带,幼儿分享交流方法,教师总结提升。

提问:请小朋友讲一讲你是如何制作的?哪个枝干的腰粗,哪个细呢?

小结:制作腰带时,先量出粗细,轻轻一折做出记号,将多余的部分剪掉。活动延伸:

互相测量小朋友的腰围,比一比,谁的腰粗。谁的腰细。

提问:紫藤花有粗有细,我们可以用目测、手量来比较,用毛线、软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出结果,那你们自己的腰围知道吗?回到班里互相量一量。

比较粗细中班教案篇三

活动过程:

一、谁粗谁细。

1.幼儿回忆粗细的已有经验。

孩子们,欢迎来到粗粗国和细细国。

2.初步感知粗细。

操作要求:小朋友,被大风吹乱的东西就在你们的椅子下面,等会儿请你拿出来仔细看一看,谁粗谁细,然后送到相应的地方摆好。

3.师幼共同检验操作结果。

小结:两种物品粗细明显的时候,用眼睛看一看就能比较。

二、最粗最细。

1.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连上句)咦,我这里有一根管子,你们觉得它是粗的还是细的?(粗的、细的)好,你帮我从这边拿一根管子,谁粗?你来再帮我在这边拿一根,谁细?跟他比我是粗的,跟他比我又是细的。

小结:原来粗细是比较出来的,而且是相对的,真有趣。那我们赶紧把这个重要发现告诉国王吧。

2.最粗和最细。

点击课件:国王的声音:哦,原来是这样,那我们就合并了重建家园吧!

点击课件:(抹去国界有声效)点击课件:我需要最粗的管子,因为我要修建一个大大的游泳池,装很多很多水。我需要最细的管子,因为我要用它来修建新的煤气管道。

第二次操作:小朋友们,国王需要什么样的管子?(最粗的、最细的)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粗细不同的管子(简单介绍管子),等会儿请你们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找出最粗和最细的管子,然后记录在表格上。最粗的打勾,最细的画圈,不粗不细的不做记号。小椅子不动,每人找一份材料,我们开始吧!(音乐,每一组指导套一套方法)。

(1)师幼共同验证记录结果。

时间到,赶紧带上记录表坐下来。出示大的记录表,你们都帮国王找到最粗和最细的管子了吗?三根管子中哪个最粗?(绿色水管是最粗的)是不是这根?打钩。哪个是最细的?(红色的皮管最细)是不是这根?(请幼儿找出做记号)。

那除了看一看,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请幼儿比较3个管子粗细)套一套,这个方法真有趣,最里面的是细的,最外面的是粗的,中间的是不粗不细。看来你们的记录结果是正确的,请把记录表放在椅子下面。

出示4根管子,刚才有个孩子的材料与其他人不一样,这2根管子你们都有,这种蓝色的管子有2根。它们谁粗谁细?(横着拿)现在你觉得它们是?一样粗的。原来粗细跟管子的长短或者颜色是没有关系的。你们可真聪明,除了用眼睛看一看,比一比、套一套、叠一叠这些方法来进行比较,等你们再长大一点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量一量,结果会更精确。

三、从粗到细。

1.小组合作,从粗到细。

有了你们的帮助,国王很快把新家造好了。点击课件:国王(小朋友们,我们想用不同粗细的管子排排队来装饰新房子,你们能帮忙吗?)(黑板出示房子各部位)这是房子的屋顶、门、窗户、烟囱,管子排排队,你觉得可以怎样排?(从粗到细或者是从细到粗)。好,等会儿请你们4人一组一起商量,把管子排排队装饰到空白的地方,听清楚了吗?四个人一组把管子从粗到细或是从细到粗装饰起来,小椅子不动出发吧(音乐)。

房子搭好了,屋檐,怎么排的?从粗到细。这里呢?烟囱呢?真是太棒了,国王很高兴。

四、粗粗细细。

1.找找比管子细和粗的生活物品。

那么在生活当中比这个管子细的东西有什么?那比这个粗的还有什么?

小结:在生活当中,有些东西做得粗有些东西做得细,都是为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出示大管道,老师这里有一个比手上这根管子粗很多很多的管子,对,很像毛毛虫的烟囱管,你们今天帮了大忙,国王想请你们到他的新家去做客。这个就是通往国王新家的通道,你们想去吗?我们赶紧一个跟着一个出发吧。

活动反思与意见。

本活动是在幼儿已认识、熟悉的基础上进行活动的。让幼儿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比较,在孩子想办法的基础上教给孩子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排序的办法。能按要求进行比较物体并排序,比如由细到粗或由粗到细的顺序把不同粗细管子进行排队。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活动中孩子都在围绕老师设计的思路走,缺乏自由探索的空间。

比较粗细中班教案篇四

1.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2.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二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词与某些概念建立联系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应该先让幼儿通过非正式的教育活动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经验,然后在正式的教育活动中指认和命名活动完成词与概念的匹配。

3.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4.该内容是幼儿以后学习相邻数和进行排序活动的基础。如果幼儿真正理解了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那么他们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1.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圆柱卡片等。

1、以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引导幼儿说出金箍棒能变粗、变细。

2、探索活动:

(1)请全体幼儿帮助老师将一些圆柱体按粗细进行分类,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的感性经验。(分类)。

(2)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3)请幼儿从地上拿起自己喜欢的一样东西,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进行比较,说出:“我的××比你的××粗”或“我的××比你的××细”,从而知道粗细是相对的。(比较感知,命名)。

3、集中活动:

(1)教师拿出笔、积木、可乐瓶,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2)教师出示圆柱卡片,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4、分组操作:

(1)将筐中的圆柱体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2)让幼儿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2)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5、总结:

(1)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

(2)我们也学习了按从粗到细的顺序进行排序。

6、延伸: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今天的计算活动是“比较粗细”,针对原本制定的活动方案我对今天的“比较粗细”这一活动进行了一番的反思:

1.从目标上说:

这个活动的目标制定不够准确,应该改为“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初步学习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从活动过程上说:

(1)在引入时,由于金箍棒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脱离,所以教师很难引导幼儿说出粗细二字,也在这一过程中浪费了一些时间。

(2)在探索过程中:这个探索过程是按照分类——指认——命名制定内容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以下以个问题。

a老师比较急躁,帮助指导的`老师直接引导幼儿做好了分类,让小部分能力弱的幼儿没有办法通过改错来认识自己的错误。

b在请幼儿帮助老师将圆柱体分类时,由于粗细两种圆柱体没有其他可以区分两种圆柱体的不同特征,以致在幼儿完成分类工作后很难用语言将自己的分类工作表述清楚。这里可以调整为将粗细不同的圆柱体贴上不同的颜色,以便让幼儿更容易表述清楚。

c在指认过程中,幼儿虽然已经能够指认出粗和细的物品,但他们对于粗细的概念依旧模糊,所用的词汇依然是胖瘦、大小,这时教师没有引导幼儿这里的胖瘦、大小应该表述为粗细,这给接下去的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d在比较命名过程中,因为怕孩子乱所以让幼儿拿完东西以后坐下跟旁边的小朋友比较。这样不仅浪费了起来、坐下的时间,也限制了幼儿比较的空间,他们只能和两位小朋友进行比较。应该调整为,幼儿拿起一样东西后直接站着和旁边的小朋友进行比较,这样比较的空间较大,一名幼儿可以和好几个幼儿进行比较,兴致也会更高。而且老师要求表述的语言比较长,可以缩短为“××比××粗”或是“××比××细”。

(3)在集中活动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急躁,在这一过程中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让幼儿进行粗细排序。如果活动的目标调整为初步学习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序,那么只要大部分幼儿能够初步地掌握这一种方法也就够了。让每一个幼儿都进行粗细排序的操作应该放在第二次活动中,并让幼儿从易到难,从少到多进行排序。

(4)操作活动:这一次的操作活动是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安排的,这样的安排是比较适合不同能力的幼儿学习的,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3.从总的活动过程上说:

(1)虽然在进行活动前,教师对于教材、幼儿都有进行一定的分析,但还是高估了幼儿,将目标制定得太高,以致于目标无法达成。

(2)教师的语言不够简洁,对于粗细的概念解释不够清晰,隐性浪费时间较多。

(3)整个活动的内容安排太多,在中班的20分钟内很难完成。可以调整为“认识粗细”和“比较粗细”两个活动来进行。

比较粗细中班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能发现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尝试用语言、多种身体动作表现排序方法。

2.通过操作活动表现物体排序的多种规律。

3.能与同伴交流自己排序的方法,体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课件ppt。

2.操作材料:不重样的四种图片若干。

3.音乐:郊游、操作音乐。

活动过程:

(一)郊游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呀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有趣的地方――动物幼儿园。(点击课件图一)。

2.教师:你去过动物园吗?看到了什么?

(二)创设情境,学习排序。

1.点击图二,发现彩旗间隔排序规律。

(a)幼儿观察,讲出彩旗的排序方法。如:红黄蓝,红黄蓝。

(b)幼儿用动作来告诉我们彩旗的排序的方法。如:拍头、拍肩、拍腿。

(a)幼儿观察,讲出动物的排队,如:一只老虎,两只兔子,一只老虎,两只兔子。两只小狗。(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设置填空的方法巩固幼儿的排序知识,提高幼儿的排序能力。)。

4.点击图四,分组自主学习小动物的排序规律。

(b)幼儿分组自主学习,说说小动物的排队规律,并用身体动作表现教师小结:动物幼儿园的小动物很能干,有规律的排好队,这种有规律的排队就是排序。我们可以用儿歌语言、动作来帮助我们学习排序。

(三)幼儿操作,巩固排序。

1.教师:动物幼儿园里还有许多的小动物,它们都非常欢迎我们小朋友,但是小动物们才刚刚上小班,还不会排队,它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助它们,你们愿意吗?(点击图五)。

2.教师出示操作材料,讲解操作要求::小动物们按一定的顺序,排出规律来。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

(四)互相介绍,体验快乐。

1.操作好的给老师、好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排序的。

2.教师:今天呀小朋友表现的真棒,会给小动物们有规律的排队,小动物们很高兴,谢谢你们!

3.教师: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我们也回家吧。在“郊游”音乐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数学区投放多种排序的操作材料,帮助幼儿进一步学习排序。

2.生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有规律的排序,欣赏享受规律美。

比较粗细中班教案篇六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1)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2)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伸: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比较粗细中班教案篇七

1、通过操作比较使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体验粗细的比较使相对的。

2、培养幼儿迅速排序的能力,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3、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1、粗细、颜色不同小棒3根。

2、每人一桶橡皮泥。

活动过程。

出示2根小棒,比一比,那根粗,那根细。再出示一根小棒,和刚才的2根小棒比较粗细,并引导幼儿说出谁最粗,谁最细。

二、体验粗细的相对性。

1、老师拿出一根小棒问:这根小棒是粗还是细?

2、引导幼儿讨论并得出结论:粗细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判断,粗细是相对的。

3、请个别幼儿上前将3根小棒进行粗细排序。

引导幼儿将小棒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的顺序进行排序。

三、搓小棍。

请幼儿拿出橡皮泥搓2根小棍,搓完后,比比两根小棍是否一样粗,那根粗,那根细,并拿一根和旁边的幼儿比比,看看谁的粗,谁的细。

四、操作练习:粗细排序。

1、请幼儿搓出许多根不同粗细的小棍,然后进行排序,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样排的。

2、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粗细排序的两种方法。

3、小结:粗细排序有两种方法,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

比较粗细中班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感知数量的多少,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掌握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能提高对比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理解数量7的多少不受大小、颜色、形状、排列规律的影响。

活动重点:

正确感知数量7的多少不受大小、颜色、形状、排列规律的影响,掌握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活动难点:

理解数量7的.守恒。

活动准备:动。

物图片,信封,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海豚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你们看谁来了?小海豚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海底世界要举行音乐舞会了,但是参加舞会有两个要求,第一是小动物们要组队参加,第二是每队必须是7个。你们听清楚有什么要求了吗?现在跟老师一起看看有那些小动物来参加舞会了。

二、利用ppt,学习7的守恒。

小结:鲨鱼很大,乌龟很小,但是他们都是7个,都能参加舞会。

小结:虽然水母颜色不一样,但数量是一样的,都是7个,都能参加舞会。

3、数量多少与形状无关师:小鱼也成群结队的游来了,有什么样的小鱼,它们能参加舞会吗?圆圆的小鱼有几条?长长的小鱼有几条?他们一样多吗?。

小结:虽然小鱼长得不一样,但每队都是7个,也能参加舞会。

小结:虽然小章鱼变换不同的队形,但它们的个数没有变化,还是7只。

三、操作小动物图片,巩固7的守恒。

小结:虽然每种动物的样子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排的队形也不一样,但它们都是7个。

四、活动结束小朋友们给小动物排的队形可真好看,小动物很高兴。小海豚说音乐舞会非常成功,谢谢小朋友们,小朋友再见。

比较粗细中班教案篇九

1、在探索活动中感受和比较物体的粗细,理解粗细是具有相对性。

2、尝试给5个以内物体按粗细进行正逆排序。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1、筷子、木棒、铅笔、彩笔、记号笔、蜡笔。

2、粗细不同的吸管若干,操作材料一人一份。

3、口袋一个(里面装有粗细不同的物体)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

(1)哪个粗?

(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三、活动结束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1、观察实物,区别粗细。

(1)教师出示筷子和木棒,引导幼儿观察哪根粗,哪根细。

(2)分别出示铅笔、蜡笔和记号笔,幼儿比较粗细。

(3)出示三支笔让幼儿比较最粗和最细。

教师小结:判断哪一种物体是粗还是细,一定要通过两样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才能区别它们的粗细。

2、摸一摸,比一比。

(1)教师出示"奇妙的口袋",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在口袋里有很多粗细不同的物品。

(2)做游戏"奇妙的口袋"。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一支水彩笔,请幼儿从口袋里摸一样比水彩笔更粗的物品,每个幼儿一次摸出一样的物品。

3、幼儿找找自己身上的部位,哪些是粗的,哪些是细的。

教师小结:手臂细,大腿粗;小腿细,大腿粗;手指头细,手臂粗;大拇指粗,小拇指细等。

4、尝试用5种以内的物体按正逆顺序排序。

(1)出示三种粗细不同的吸管,引导幼儿用吸管按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出来。(教师巡回检查)

(2)教师出示4个粗细不同的纸筒,请个别幼儿按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集体检验)

(3)发操作材料,让幼儿把5棵树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教师巡回检查)

(4)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演示自己的排序方法。如幼儿排对,教师给予鼓励。

5、教师小结:在给物体排序时,如果是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序,就要先找出最粗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来比较继续排。如果是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就要把最细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来比较继续排。这样就能准确的排出物体的粗细。

比较的物体比较少,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整体还不错。

比较粗细中班教案篇十

1、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1)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2)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比较粗细中班教案篇十一

活动目标:

1.能对5个以内实物按粗细排序,初步感知物体间的序列关系。

2.区别物体的粗细,学习比较粗细的方法。

3.能克服困难,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具备认识粗细的相关知识。

2.材料准备:彩色圆柱体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走蒙氏线。

2.线上游戏:抱大树。

请7名幼儿到台前,教师说:“三颗小树抱在一起”,这时三个幼儿一组迅速抱在一起组成“两株大树”,剩下的一名幼儿用手去抱抱这两株大树,告诉大家哪株树粗,哪株树细。

二、集体活动。

(一)教师示范演示。

1.比较实物,初步感知粗细。

教师出示两个粗细不一样的圆柱体,问:“哪个圆柱体粗,哪个圆柱体细?”

引导幼儿亲身感知两个圆柱体的粗细并进行比较。

2.教师出示五个红色圆柱体,进行粗细排序。

把五个圆柱体凌乱地摆放在黑板上,请幼儿通过目测找出最大的,依次从剩下的四个中找出最大的,直到最后一个,老师按照粗细顺序摆放。

总结:从这边往那边看是从粗到细排序,从那边看过来是从细到粗排序。(教师用手势来指出方向)。

(二)幼儿操作。

给每个幼儿出示5个红色圆柱体,让幼儿自由选择按从粗到细排序摆放或者从细到粗顺序摆放,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

三、结束活动。

1.收拾学具。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粗细,同时通过排除法依次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圆柱体,并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摆放或从细到粗的顺序摆放。也请小朋友今天回家后,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操作,看看他们会不会按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来进行摆放。”

3.师幼道别。

比较粗细中班教案篇十二

活动目标:

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教具:厚薄不同的书、纸、布若干。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分类活动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厚薄的感性经验。

(1)在来园活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用数学角里的材料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分类水平,如:“为什么把这支笔放在这个盒子里?”等。

(2)该分类活动是个别进行的,教师应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

2.通过指认活动帮助幼儿在词和有关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1)幼儿每人一份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

(2)听指令取出相应的物品。如“找出一张厚的纸。”“把粗的毛线举起来。”指令可由教师发出,也可让幼儿发指令,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向命名过渡。

(3)要求幼儿说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物体的粗细、厚薄的)。

3.通过命名活动使幼儿完成概念与词的匹配。

(2)让幼儿按指令介绍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请说说你盒子两根小棒的不同”。

4.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体验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根据语言标记分类。如:“请把粗的小棒放在红的`篮子里。”(2)向幼儿展示分类结果,让幼儿思考分得对不对。

5.通过讨论使幼儿理解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比较而言的。

(1)检查分类结果。如:“红篮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2)讨论: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进去,现在却是有的粗有的细。

6.通过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按指令作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如:“请你让盒子里的毛线变细”。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线变细,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线作比较。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7.通过智力游戏发展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2)这个游戏是让能力强的幼儿跳一跳,即使他们答不出,也会使他们在头脑中留下疑问,这对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理解传递关系是有益的。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比较粗细中班教案篇十三

活动目的:。

1.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活动过程: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1)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2)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伸: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不足之处在导入时没有安排好,选择以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们的兴趣是提起来了,但是有点太不接近我想达到的粗和细的目标,孩子们基本都围绕着孙悟空的金箍棒这个话题开心的说着,在我引到粗和细这个话题时,孩子们又开心的说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上,让我有点着急,我认为在开始这个引入时我应该选择简单又直入目标的导入,(1)可以用小动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为大房粗,小房细,(2)或者直接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物体请幼儿观察,让幼儿通过直观的目测理解粗和细的差异,(3)也可以通过做几个纸桶重叠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粗和细。

活动变变变中感觉做的还不到位,可以采取变变变变,粗粗粗、细细细,我之前采取的是变粗、变细,感觉好像有些太简单,不够有趣。活动中的教具不够充分,我应该每小组做一组粗和细的纸桶让幼儿自己再去观察、探索。

本次活动给了我警示,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应该深思再深思,不断的反省活动中出现错误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现失误。

比较粗细中班教案篇十四

活动目的1.能积极思考并且及时作出判断。

3.能正确运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的差异,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重点: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活动难点: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能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笔,瓶子等、幼儿用书。活动过程: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1)哪个粗?(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

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教师通过播放课件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活动延伸: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不足之处在导入时没有安排好,选择以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们的兴趣是提起来了,但是有点太不接近我想达到的粗和细的目标,孩子们基本都围绕着孙悟空的金箍棒这个话题开心的.说着,在我引到粗和细这个话题时,孩子们又开心的说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上,让我有点着急,我认为在开始这个引入时我应该选择简单又直入目标的导入,(1)可以用小动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为大房粗,小房细,(2)或者直接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物体请幼儿观察,让幼儿通过直观的目测理解粗和细的差异,(3)也可以通过做几个纸桶重叠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粗和细。

活动变变变中感觉做的还不到位,可以采取变变变变,粗粗粗、细细细,我之前采取的是变粗、变细,感觉好像有些太简单,不够有趣。

活动中的教具不够充分,我应该每小组做一组粗和细的纸桶让幼儿自己再去观察、探索。本次活动给了我警示,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应该深思再深思,不断的反省活动中出现错误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现失误。

比较粗细中班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4、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

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

比较粗细中班教案篇十六

1.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4)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5)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伸: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比较的物体比较少,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整体还不错。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79176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