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专业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1 03:54:10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专业17篇)
时间:2023-12-01 03:54:10 小编:翰墨

学会接受失败和挫折是人生中必须具备的品质,它能够让我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不断成长。写总结时可以使用一些符号或图表来增加可读性。通过阅读他人的总结作品,我们可以借鉴其优点和经验,进而提升自己的总结水平。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一

鱼肥果甜稻米香,金秋九月丰收忙。9月23日,中国亿万农民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的一个全国性的节日,是属于亿万中国农民的节日,是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__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亿万农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

"中国农民丰收节"虽然是亿万中国农民的节日,其主角是农民。但在庆祝丰收的同时,也别忘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战斗在农村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长期的奋斗与付出。笔者认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喜悦,还有那些超出丰收本身的感悟与体会。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齐头迸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等系列的政策举措不仅取得显著实效,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肯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农村干部群众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推动"三农"工作的内生动力得到不断激发。

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集中彰显。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尤其是通过持续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目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在_亿斤以上的水平,这是农业的基本面。正所谓手头有粮,心中不慌。特别是近年来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随着农村产业发展、产业融合、生态建设等工程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通过奋斗实现了就业增收、脱贫奔康。"中国农民丰收节"已经不是一般的节日,而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同时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农民正逐渐成为一种让人向往的职业。

信心、决心、恒心凝聚增强。早在20_年7月,__在吉林调研时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这"三个不能"表明了党中央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松劲的决心和态度。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广阔的农村大地呈现出一派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兴旺景象。为决胜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汇聚起磅礴力量。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轮廓初显。近年来,以加快新农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为引领,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高品质的绿色发展,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发展得到快速推进,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修复,农民创业就业增收提速,农村社会保障不断跟进,城乡发展不平衡有效改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集聚,为推进"五个振兴"夯实了基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蓝图正一点一点地变为现实。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二

农历秋分,我国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办好丰收节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这是一个属于亿万农民的节日,也是全国人民一同欢庆丰收,享受丰收果实的节日。放眼当下,正是秋粮收获的季节,祖国大地到处是丰收景象。数据统计,今年我国夏粮实现了十七连丰,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仅全国范围内小麦、稻谷的库存量,就足够全国人民吃一年。在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的秋分时节,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有利于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让我们以节日为契机,强化“爱农支农”鲜明导向。千百年来,农事最辛劳,农民最辛苦。中国农民的奋斗,顶天立地;中国农民的创造,惊天动地,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创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奇迹,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从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节气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我国首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特别是今年丰收来之不易,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东北地区夏伏旱、连续台风侵袭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挑战。全国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发扬伟大抗疫精神,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坚持抗灾夺丰收,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重大贡献。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要通过节日形式为农民点赞、呐喊、加油,更是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三农”工作,既让农民在经济层面享丰收、得实惠,也让农民在社会上被肯定、受尊重。

让我们以节日为契机,聚合“乡村振兴”强大力量。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概而言之,推进乡村振兴,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一方面,可以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让广大农民参与进来、投身进来,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亿万农民振兴乡村的热情和信心。另一方面,有利于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把各方面的力量、资源汇聚起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让我们以节日为契机,凝聚“厉行节约”思想共识。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正是开展丰收节活动的一个题中之义。“粮食丰收”是多年来持续稳定的农业面貌,但亮眼的成绩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粮食问题已经过关了,已经彻底解决了,决不能因此滋生自满情绪、产生麻痹心理。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世界各国都带来巨大冲击,也给国际秩序带来一系列深远影响。如果说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那么全球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更加启示我们确保粮食安全又有特殊的紧迫性。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持久和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约活动,不仅是一种必须,更应该是根植于我们每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一种精神,因为这是确保我们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保证。

农民渴盼丰收,市民需要丰收,国家更离不开丰收。农民丰收节,既是亿万农民庆丰收、晒丰收的节日,也是全社会享丰收、助增收的节日。我们坚信,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举办必将提振亿万人的精气神,汇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三

9月22日是农历秋分,也是第_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因此,丰收节里话丰收,办好丰收节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今年的丰收节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安徽省举办系列活动,采取1+6+n、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即办好20__。

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主会场活动、6个省级指导的庆丰收活动和n个各地各部门自主举办的特色庆丰收系列活动。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昼夜均而寒暑平。”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

岁稔年丰、天心月满。今年的农民丰收节更有其深刻内涵——从年初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到汛期的防汛保卫战,丰收来之不易,饱含心血。今年我国夏粮、早稻已获丰收,当前正是秋粮收获的季节,祖国大地到处是丰收景象。特别是克服了新冠疫情和洪涝灾害影响,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坚持抗灾夺丰收,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提供了稳健的基础支撑力量。小康之年庆丰收,意义十分重大,广大农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从未像现在这样彰显。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丰收节是农民的节日,也是全社会的节日,共庆丰收、共话增收、共谋发展,在繁荣乡村文化、拉动乡村产业、推动城乡融合等方面都发挥独特作用。借助于丰收节这一契机,不仅充分展示了“三农”发展的巨大成就、农耕文化的丰富灿烂、农民群众的时代风采、乡村振兴的光明前景,更是让全社会更多的人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丰收节设立的初衷和真谛所在。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9月22日,迎来“秋分”节气,也是我国第_届农民丰收节。

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乱,国家废兴存亡之本也。中华文明,既因农而起,也因农而兴,更因农而久远。国家史无前例地设立农民丰收节,不仅是一件重视农业、振兴农村、关爱农民的好事,也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辛劳耕作的酸甜苦辣,只有体验过才会知道。正是农民们那一双双布满茧子的手,才为我们的餐桌更添丰盛。从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农民丰收节”,成为继教师节、医师节、护士节、记者节之后我国第五个社会行业性节日,不仅是全社会对农民的一份尊重和感恩,也是对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美德的传承和弘扬。

20__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虽然新冠疫情,以及今年夏季多地发生的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粮食流通和农耕生产带来一些困难,但总体而言,超前谋划、应时而动、精准施策让中国粮食自给与保供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中国人的饭碗仍然稳稳地端在自己的手中。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珍惜饭碗牢牢端在手中的这份努力,倍加珍惜农民辛勤劳作的美好成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千古佳句至今读来,意义更加深刻。从丰收节里感悟劳动的精神、勤劳的意志,体味珍惜粮食的美德、节俭的风尚,积聚助力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强大合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精神的丰收,也是对千古佳句的身体力行。

精神的力量是最宝贵的力量。无论是抗疫精神,还是劳动精神、节俭精神,都是中华民族拥抱当下、创造未来的力量源泉。丰收的路上没有懒汉,复兴的征程唯靠拼搏。农民丰收节,也在启示我们,处在两个百年的交汇点,瞄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唯有靠勤劳双手,才能奏响奋斗之歌、赢得丰收喜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不妨走到丰收的背后,多看一看辛劳的过程、多想一想劳作的精神,让我们从中悟得更多宝贵精神财富,并将此运用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真正地对粮食节约珍惜,坚定地用勤劳和智慧双手干好每一件事情、每一项工作,为祖国繁荣发展,早日迎来“五谷丰登,秋香万里”的高光时刻而不懈努力!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五

金秋九月,亿万农民欢天喜地,迎来了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22日,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开幕式将在开封祥符区西姜寨乡拉开帷幕。据悉,此次开封主会场活动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着重突出生态特色、现代科技、农耕文化、创意休闲、新时代新农民新展示,充分展示现代农业新成果,美丽乡村新面貌,现代职业农民新形象。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一个属于农民但又关乎国计民生的节日。每年“秋分”,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都是收割的时候。这个节日的设立,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今年的“秋分”之际,祖国大地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袭等挑战后到处呈现出来之不易的丰收景象,令人无比欣慰。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的庆祝活动,将为绚丽的秋色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收的风景最“凝重”。从大自然的节奏看,秋天似乎就万木凋零。缺乏了生机,因而有“逢秋悲寂寥”的凄凉。但是,秋天又是收获的季节,那道沉甸甸的风景让人深思。诗人峻青说:“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秋收的独特风景,恐怕就在这“瓜果遍地”中。正因这些都是“农民”的事情,古代的“官方”及“上层人物”自然领悟不到,只凭自我感觉得出了“寂寥”的结论,唯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丰收”才有了节日,那一道道“胜春朝”的风景,才会那般的凝重,用老舍先生的而话说,“美得并不空洞”。

“山田望稔秋收近,暑月乘凉早起宜”,秋收的憧憬最“精彩”。爱国诗人陆游行走在山道上,闻着稻花的清香,听着阵阵的蛙鸣,不由吟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从稻花的清香里就能感受到“丰收在望”,更何况秋日里的“山田望稔”!勤劳的庄稼人虽然也“暑月乘凉”,但不会睡“懒觉”,日日“早起”作好收割的准备。这样的意境,恐怕也只有农民才体会得到。在今年的每一场“战斗”中,我们的党员干部充分发扬这种“早起”精神,带领广大群众战胜重重困难,迎来了多个层面的丰收。在这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多么“精彩”的丰收画面!

“春种遍地皆绿玉,秋收满仓尽黄金”,秋收的希望最“动人”。春华秋实,是大自然的规律,更是农民的希望。在农民心中,这个“希望”比其他的希望更“动人”,因为它涵盖了生存、发展的全部内容。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亮点是开封农业嘉年华项目,将以现代农业文化为主线,结合黄河文化、中原文化等向人们展示极具地域特色的农耕文明,打造以高科技展示,农业观光旅游,研学基地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样板。解密八朝古都,担当农业大任,这就是“满仓尽黄金”崭新的时代内涵,也是乡村振兴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推动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庆丰收,迎小康”,充分展示现代农业新成果,美丽乡村新面貌,现代职业农民新形象,是本次“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看点。通过丰富多彩活动,切实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在全社会形成关注“三农”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才是举行节日庆祝活动的初衷。节日年年过,今年又不同。经历了无数坎坷,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用不懈的拼搏换来的节日祥和,将浓墨重彩地绘出万众同心,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的时代“新图”!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六

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国迎来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22日,向全国亿万农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管仲就以这句话道出了粮食对于安邦固本的重要性。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们也创造了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2%以上人口的奇迹,这与我国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息息相关。

__说,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三农”问题连续多年被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农业税被取消、种地还有补贴,中国农民越来越幸福。而这次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进一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对农村的高度关注、对农民的高度关爱。

眼下正是秋收时节,放眼华夏大地,稻麦金黄、瓜果飘香,一派丰收的喜庆繁忙景象,格外迷人,这样的收获场景无疑是喜悦而幸福的,它不仅撑起了乡村的希望、撑鼓了农民的腰包,也撑起了14亿的口粮,丰富了国民的餐桌,更撑起了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希望。而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对8亿中国农民兄弟来说无疑是一种重大肯定和鼓舞,对于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享受大地丰收果实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感谢那些勤劳朴实的农民兄弟,感谢他们不辞劳苦、任劳任怨,为国家提供粮食安全保障。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要短板,城乡发展失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凋敝、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低下、农村青壮年劳力外流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这是各级党政部门在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党政部门的积极努力下,中国的乡村一定会越来越美、越来越有活力,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人人向往的人间乐土,中国的农民有一天也会成为人人艳羡的职业。祝贺中国农民丰收节,祝福中国乡村越来越好!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七

中国农民丰收节,于20设立(国函〔〕80号),节日时间为每年“秋分”。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节日设立。

农民是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广大农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央决定,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顺应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期待,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汇聚起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发端,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决心和信心。2018年6月21日,国新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基础条件。

活动工作。

活动组织。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具体工作由农业农村部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农业农村部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批复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加强指导,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遵循“务实、开放、共享、简约”的原则,坚持农民主体、政府引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展示科技强农新成果、产业发展新成就、乡村振兴新面貌。“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一个全国性的广大农民参与的节日。这个节日一定是很隆重的、很丰富的,在全国层面也会举办一些活动,但更多的是在地方,发挥地方的创造性。各个地方有自己的农事特点,无论是农耕生产方式还是农产品品类,都有自己的特点。不会全国统一搞很多的规定动作,主要让各个地方、让广大农民来创造。农业农村部会牵头组成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进行顶层设计,同时发挥地方创造。相信各地方的活动会各有特色、异彩纷呈。

活动原则。

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办节日。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农时农事,组织开展好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纷呈。突出地方特色,不搞千篇一律。我刚才讲,不会搞全国统一的规定动作,而是让地方去创造。二是坚持节俭热烈办节日。乡村风情不在奢华,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铺张浪费,要形成上下联动、多地呼应、节俭朴素、欢庆热烈的全国性节日氛围。我相信农民办节,节俭,而且一定会很热闹。三是坚持农民主体办节日。农民是丰收节的主体,农民广泛参与是关键,这是亿万农民的节日。所以,我们支持鼓励农民开展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农民的节日农民乐。四是坚持开放搞活办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综合性的节日,既是农民的节日,也向其他社会群体开放。所以,要用开放思维办节日,组织开展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助丰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动,还要举办各种优秀的农耕文化活动,让全社会、全民都感受到丰收的快乐。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八

农历秋分,神州大地迎来中国农民丰收节!民俗古风、现实意义和未来愿景在这个丰收的节日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粮食、土地、农业历来是生民之本、国家之基。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古风民俗中一个悠久的主题。遥想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在辛苦劳作之后迎来好的收成,心中升腾的喜悦可想而知。

因此古人在喜迎丰收时,常举杯庆祝,感恩祖先。如诗经中《周颂·丰年》一诗中写道:当“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即粮多仓满,酿出美酒,敬献祖先。

丰收之后古人也乘着酒兴,载歌载舞。如南宋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既“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又欣赏“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可能那时庆祝丰收与“春社”的风俗连在一起。

当古老的土地迎来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的规模、形式和深刻意义则超越千古、意义深远。

这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现在与社会各行从业人员相比,今天的农民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一个充分选择的职业。中国今天所推进的改革实践就是发轫于农民的敢试先行,以及改革进程中广大农民的能人辈出。随着改革的深入,将有更多的农民在改革中继续贡献聪明才智和首创精神,在广袤的土地上用勤劳和汗水收获先辈不曾想到的那份属于农民的骄傲!

这是中国农村的丰收节!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山清水秀的农村景色令人神往,心底的乡愁是离开故乡后几代城里人割舍不断的情怀,乡村振兴战略则是举国上下的努力方向,而当今无数的第一书记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力军。也许若干年后,象当年热衷“农转非”一样现在的城里人争着到农村落户兴业。

这是中国农业的丰收节!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来说,中国农业正在跨越现代化的门槛,逐步减轻甚或终将彻底摆脱自然和地理条件的制约,农业现代化构成中国现代化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现代农业社会中,叶肥苗壮可能无需过多依赖自然恩赐的规范操作,五谷丰登则是不必流淌很多汗水的智慧成果。

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沿续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符号,致敬农民、振兴乡村的里程碑,载入中华文明史册的华章,其份量确实很重很重!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九

20__年9月22日是第_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希望全国广大农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明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农历秋分,我国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办好丰收节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这是一个属于亿万农民的节日,也是全国人民一同欢庆丰收,享受丰收果实的节日。放眼当下,正是秋粮收获的季节,祖国大地到处是丰收景象。数据统计,今年我国夏粮实现了十七连丰,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仅全国范围内小麦、稻谷的库存量,就足够全国人民吃一年。在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的秋分时节,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有利于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让我们以节日为契机,强化“爱农支农”鲜明导向。千百年来,农事最辛劳,农民最辛苦。中国农民的奋斗,顶天立地;中国农民的创造,惊天动地,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创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奇迹,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从起,我国将每年秋分节气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我国首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特别是今年丰收来之不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东北地区夏伏旱、连续台风侵袭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挑战。全国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发扬伟大抗疫精神,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坚持抗灾夺丰收,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重大贡献。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要通过节日形式为农民点赞、呐喊、加油,更是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三农”工作,既让农民在经济层面享丰收、得实惠,也让农民在社会上被肯定、受尊重。

让我们以节日为契机,聚合“乡村振兴”强大力量。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概而言之,推进乡村振兴,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一方面,可以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让广大农民参与进来、投身进来,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亿万农民振兴乡村的热情和信心。另一方面,有利于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把各方面的力量、资源汇聚起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让我们以节日为契机,凝聚“厉行节约”思想共识。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正是开展丰收节活动的一个题中之义。“粮食丰收”是多年来持续稳定的农业面貌,但亮眼的成绩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粮食问题已经过关了,已经彻底解决了,决不能因此滋生自满情绪、产生麻痹心理。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世界各国都带来巨大冲击,也给国际秩序带来一系列深远影响。如果说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那么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更加启示我们确保粮食安全又有特殊的紧迫性。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持久和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约活动,不仅是一种必须,更应该是根植于我们每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一种精神,因为这是确保我们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保证。

农民渴盼丰收,市民需要丰收,国家更离不开丰收。农民丰收节,既是亿万农民庆丰收、晒丰收的节日,也是全社会享丰收、助增收的节日。我们坚信,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举办必将提振亿万人的精气神,汇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十

中国农民丰收节,于20设立(国函〔2018〕80号),节日时间为每年“秋分”。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节日设立。

农民是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广大农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央决定,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顺应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期待,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汇聚起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发端,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决心和信心。2018年6月21日,国新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基础条件。

活动工作。

活动组织。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具体工作由农业农村部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农业农村部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批复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加强指导,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遵循“务实、开放、共享、简约”的原则,坚持农民主体、政府引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展示科技强农新成果、产业发展新成就、乡村振兴新面貌。“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一个全国性的广大农民参与的节日。这个节日一定是很隆重的、很丰富的,在全国层面也会举办一些活动,但更多的是在地方,发挥地方的创造性。各个地方有自己的农事特点,无论是农耕生产方式还是农产品品类,都有自己的特点。不会全国统一搞很多的规定动作,主要让各个地方、让广大农民来创造。农业农村部会牵头组成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进行顶层设计,同时发挥地方创造。相信各地方的活动会各有特色、异彩纷呈。

活动原则。

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办节日。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农时农事,组织开展好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纷呈。突出地方特色,不搞千篇一律。我刚才讲,不会搞全国统一的规定动作,而是让地方去创造。二是坚持节俭热烈办节日。乡村风情不在奢华,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铺张浪费,要形成上下联动、多地呼应、节俭朴素、欢庆热烈的全国性节日氛围。我相信农民办节,节俭,而且一定会很热闹。三是坚持农民主体办节日。农民是丰收节的主体,农民广泛参与是关键,这是亿万农民的节日。所以,我们支持鼓励农民开展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农民的节日农民乐。四是坚持开放搞活办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综合性的节日,既是农民的节日,也向其他社会群体开放。所以,要用开放思维办节日,组织开展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助丰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动,还要举办各种优秀的农耕文化活动,让全社会、全民都感受到丰收的快乐。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十一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9月23日,是中国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是一件蕴涵人民情怀的好事,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展现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凝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农业问题是“国之大者”。食为人天,农为正本。历史一再证明,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求解乡村振兴之路的根本,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是关系全局的“国之大者”。我们必须看到,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始终把农民的主体地位放在心上,让农民有奔头、有希望。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一个百年大党的初心和使命。要让农民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有获得感,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有幸福感。党员干部对“三农”工作要找准坐标、找准方位、找准靶心,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三农”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定信心、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全力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

粮食安全是“全球性课题”。《20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55个国家和地区的至少1.55亿人因无法摄入足够的食物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近些年来,全球因新冠肺炎疫情、国际性冲突战乱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粮食产量受到重大打击,引发粮食不安全问题进一步严重。9月10日,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中国济南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世界各国应该加快行动,为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在应对粮食安全挑战方面为各国树立了好榜样并主动分享粮食减损经验和技术,为提高全球粮食安全水平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全国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年,中国粮食紧紧把握“良田、良种、良机、良技”四个关键点,保证了粮食的丰产丰收、连创新高,通过农民丰收节集中向世界展示中国粮食安全的“底气”。我们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不懈奋斗,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十二

金秋九月,稻浪流金,果蔬飘香。秋分之日,我们迎来了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2022年我国“三农”工作者勠力同心,克服了去年秋汛和今年夏旱等困难,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坚实支撑。

看口粮,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比上年增加143.4万吨,增长1%。;秋粮旺季预计收购量将达1.85亿吨。

看收入,农产品电子商务较快发展,农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7元,实际增长4.2%。

看产业,乡村富民产业稳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恢复向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900亿元、同比增长12.4%。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相比以往,今年的“三夏”因为秋汛影响显得极为特殊。去年秋季,河北以及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受暴雨。罕见的秋汛,使得2800多万亩的冬小麦没有按时播种下去,推迟时间之长、晚播面积比例之大,多年不遇。

为了打赢这场夏粮丰收战,我们做对了什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看来,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制定促弱转壮技术预案,并派出30多个小分队200多名科技人员下沉一线指导服务,挂图作战,身体力行。同时,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也为丰收打下了基础。

“今年夏粮小麦实现抗灾夺丰收,可以说是人特别努力、天比较帮忙。”7月14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在发布会上如是表示。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宋集镇宋集村,对种粮户宋兆平来说,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今年自家的小麦亩产竟然达到1350斤,总共收了2万多斤粮食。二是没想到今年小麦的价格也不低。“我种的全部是强筋麦,每斤卖到了1.55元,在收割现场就卖掉了一半多,剩下的一部分留作种子用,还有一部分留着自己吃。”

“今年小麦产量达到历史新高,以往平均亩产900-1000斤,现在户均达到1200-1300斤,个别农户亩产达到1600斤左右。小麦价格也从去年的每斤1.2元上升到了1.5元左右。产量高、价格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高。”村党支部书记刘香莲介绍。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夏粮主产区累计收购6180万吨,同比增加88万吨。其中,小麦5504万吨,早籼稻589万吨。

“在收购方面,今年夏粮收购呈现进度快、质量好、价格稳、市场活的显著特点。小麦收购价格维持在每斤1.53元左右,同比提高近0.3元,种粮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言人秦玉云说。

7月14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经济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副司长张国华表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较好,有能力、有底气、有条件应对外部冲击,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稳天下安,农业兴基础牢,农民富国家强。

秋日的吴越大地,沃野千里,铺绿缀黄,孕育着新一季的丰收。每天的19:40分,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华山镇赵屯村的陈厚武准时打开快手直播平台,为果农传授种植经验技术,带动果农利用科学的果树种植技术实现增收致富。

随着“互联网+”走进寻常百姓家,2002年,作为农学专业的大学生,陈厚武毕业后毅然返回家乡,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村民带来一些经济收入的改变。

2020年,陈厚武探索形成以“技术联创,带领技艺传承;产业联营,带强产业发展;代表群众联动,带动群众致富”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带”工作法,辐射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现如今,拥有315.8万粉丝的陈厚武已成了苹果树种植的“田秀才”“土专家”,通过现场授课和网络直播等方式,举办果树种植培训班,累计线下授课15场次,培训村民400余人,线上直播580余场,累计播放量破百万。

“我的人生信条就是用自己的技术照亮别人致富的道路,在未来,我们通过自己的技术,帮助全国一百万果农实现真正的增收致富。”陈厚武说。

“随着三农内容生态愈发丰富,互联网社区正在画出一幅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变美的崭新图景。”直播平台负责人尹彩琴表示,农技知识通过一部部手机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传播,随时随地帮助农民朋友解决种植养殖的难题,其目的就是要让大家的日子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在2022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上半年,乡村富民产业稳定发展,农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在产业带动、就业创业拉动下,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7元,实际增长4.2%。”

在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看来,要确保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就要致力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农业发展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微风吹拂,稻香扑面。走进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镇小常堡的稻田,种植着150亩水稻的村民王建军给自己算了一笔账,“今年每亩能产粮1400-1600斤,总产量21万斤-24万斤,按每斤涨了0.1元计算,能增收2万多元”。不同于以往粗放式种植销售模式,今年王建军和大伙与十月稻田集团旗下的五常市彩桥米业合作,通过集约化种植,订单化生产,乡亲们实现增产增收。

产业是根线,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农业的后续发展。距离黑龙江3000公里之外的四川广元市猕猴桃种植户们,同样体会到了供给侧变化带来的效益。

再过两周左右,广元市苍溪县桥溪乡红太阳猕猴桃合作社近300亩有机红心猕猴桃将迎来采收期。尽管今年高温干旱影响了苍溪猕猴桃的产量,但由于今夏阳光充足,口味品质依然保持了高水平,市场供不应求。

“虽然今年普通果产量有所减少,但经品种改良后,果实质量却提高了,价格也随之上涨,总体收入估计比往年还要多一些。”这几天,高坡镇珍子村村民杨勇清正忙着联系冷库、准备果箱、沟通物流,忙碌里透着喜悦。

“作为有机红心猕猴桃示范乡,桥溪乡1200户农户的1285亩猕猴桃受益于实现了果品有机认证,农户收入比往年增加了不少。“桥溪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全乡猕猴桃产值同比提高15%左右,预计人均每亩增收300元以上。

“打造中国强势农业千头万绪,必须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积极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张红宇认为,打造中国强势农业就是要以上述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春华秋实,不负耕耘,九州大地喜获丰收。辛勤与智慧如笔,千里沃野似帛,中国“三农”人正奋力描绘出一幅幅壮美的劳作画卷,展现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气象。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十三

虽然天空飘着绵绵细雨,却丝毫没有影响来自武汉三镇上千市民齐聚集江夏区乌龙泉街四村联盟茗泉谷,庆祝丰收的喜悦。上午10时许,伴随着三声丰收锣的敲响,20武汉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正式开幕。

丰收节现场,用五谷杂粮、辣椒南瓜等果蔬精心拼接出硕大的“庆丰收”“五谷丰登”字样的图案,吸引市民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会场两旁丰收市集70多个展位上,除了有茶叶、瓜果、大米、蔬菜等各类农产品,还展示荆楚汉秀、通草画、采莲船、草把龙等传统手工艺。在江夏金口生炸丸子展位前聚集了很多市民,传承人谢修文现场炸制肉丸,阵阵香味让人食指大动,不少市民在尝鲜后购买成品带走。

古石斧、古铁犁头、古镰刀等,武汉长庭陶瓷博物馆馆长余长庭一周前,就在自己馆藏库里搜寻与丰收节相关的老物件,为了丰收节,他特意带来了一批古农具,同时还有古熨斗、洗马刷、茶具酒具等老物件。

“庆祝丰收,肯定要穿的整齐,骑着马去参加活动,劳作了一夏天,还得围坐一圈喝茶、唱酒。”余长庭向参观市民讲评自己所带来的物件的理由。

英雄大武汉、万众庆丰收。今年的丰收节意义非凡,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防汛抗洪,武汉这座英雄城市一仗接着一仗打。一边舞台上,农民朋友带来民俗表演《草把龙》、舞蹈《大江大湖大武汉》、歌曲《好想看看你的脸》等节目轮番上演,一支支欢快轻盈的舞蹈、一首首热烈激扬的赞歌,展现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英雄城市的人民不屈的的精气神。

据介绍,这是武汉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连续第三年将主会场设在江夏。今年的农民丰收节,江夏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精心准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庆祝活动。“喜庆丰收”“乐享时光”“快乐农田”“亲密社交”等四大版块的庆祝活动多方位展示了江夏乡村振兴的新风采、新成就。除此之外,开幕式上还表彰了一批新农人代表,并发布了7条江夏乡村休闲游精品线路。

此次活动举办地全称为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街茗泉谷四村联盟都市农业产业园,位于武汉市江夏区中部,距离武汉市中心城区29公里。茗泉谷四村联盟都市农业产业园,涵盖乌龙泉街新农村村、新生活村、四一村和群建村,占地4万余亩,主景区核心区域约5千余亩,着力打造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3a级景区。园区已建成美丽村湾6个,还将新建美丽村湾4个,园内建有武汉市唯一的茶山绿道,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物产丰富,茶、蔬、瓜、果、稻、禽、花七大农业版块各具特色,这里“春有茶,夏有瓜,秋有果,冬尾巴(鱼)”,是一个四季皆宜的好地方。

据悉,今年武汉市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将一直延续到10月8日国庆长假结束。期间,将集中组织农产品展示、农民歌舞、农民体育赛事、农业科技服务及文创产品展示等一系列活动,全面展示武汉市、江夏区乡村振兴的新风采、新成就。其中,有以“丰收武汉”为主题的晒秋活动(9月19日-10月8日);有推广江夏本土特色的丰收市集(9月19日-10月8日);有各式各类的重点游乐项目及游客互动体验项目(9月19日-长期)。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十四

咚锵咚锵咚咚锵,敲锣打鼓的声音响起,这是家乡的第一个“农民丰收节”。

村委大院里几个穿红着绿的大娘,手拿彩扇,随着锣鼓,欢快起舞,个个笑靥如花。这便是农村最朴实的丰收节,也是第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

玉米田里,驻村第一书记伸手剥开一只金灿灿的玉米棒子,望着田里沉甸甸的玉米棒,他心里美滋滋的。穿过翠绿的黄瓜地,望着红绿相间的辣椒,紫黑的茄子压低了身子,长长的豆角挂满架子……这便是农村最美的风景,也是他驻村以来,看到的风光。这是他在这个贫困乡村的第三年,记得刚来时,田里的玉米苗都耷拉着脑袋,半死不活……如今……这样想着,书记不觉笑容满面,脚底生风。

街道两旁,家家的房顶上堆着小山一样的玉米,在阳光下发着金灿灿的光,有的家门口还放着小汽车。从田间巡视回来第一书记快步走向村部。

看到第一书记来了,阿隆拿着刚刚采摘的梨,请书记品尝。没错,正是第一书记的一手帮扶,才让今年的梨有了好销路。按照传统的方式,自己家的梨恐怕要卖到过年,贮藏不当还会坏掉不少。今年书记从县里请来电商技术人员,帮助阿隆打造了电商销售模式,销路再也不是问题了,自己也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这不,阿隆正搬着一筐梨让乡亲们润润嗓子……再走近,就是花花绿绿的人流,沸声震天的喧闹嬉戏之声漫延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一个孩子穿着鲜艳的黄色道具服,手拿两片绿叶,扮做玉米宝宝,呆萌可爱;一群活力四射的大娘敲着腰鼓,瞬间好像年轻了十来岁;几个年轻小伙正生龙活虎地舞狮子……书记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脸,用他已经不再细嫩的手,抚摸着孩子们的头,告诉他们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振兴家乡的事业。

驻村生活即将结束,看着各位乡亲的笑脸,一阵心酸涌上心头。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聚集来了,书记满怀深情地注视着大家,“这两年,为了脱贫,我们一起吃了不少苦。为了不再靠天吃饭,我们四方募资打了一口又一口深井;为了乡亲的瓜果不滞销,我们建立了电商平台,举办采摘节;为了村里的老人不孤独,我们筹建了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我们不断改善教学设施。今天,是我们庆祝丰收的日子,也是我们铭记自己奋斗历程的日子,更是牢记党和国家不忘关注我们农民的日子。”

农民丰收节,是一个乡村从贫困到振兴的见证,也是一个驻村书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村的缩影!请向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人民致敬!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十五

2018年9月23日,农历戊戌秋分,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万众期盼中隆盛而至、宏大启幕。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每年的秋分日这一天被确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国家层面专门为亿万农民设立一个法定节日,上下五千年,亘古开先河,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农耕文化积淀厚重、璀璨辉煌。从远古先民击壤而歌,到三千多年前甲骨文“年”字的祭谷表意,再到历久成俗的“籍田礼”,祝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传统习俗绵延不绝,一脉相承。中国农民丰收节之设立,传承弘扬了丰富而多彩的祈盼丰收、欢庆丰收的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传统,是提升民族精神的价值认同、礼赞亿万农民的卓著贡献、凝聚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扎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新民俗。“丰收节”蕴含着最鲜明的核心价值内涵,镌刻着最鲜活的“三农”情怀印记。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首个“丰收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赞扬亿万农民的伟大贡献,向他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良好祝愿。重要讲话饱含深情、字字珠玑、寓意深刻,对办好“丰收节”寄予厚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爱农亲民的博大情怀和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改革开放40年再出发的起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创设农民主体的专属节日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标志,更凸显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总书记温暖亿万人民的重要讲话和殷殷关怀,如十里春风,千年香醇,沁润心田,迅速传遍神州大地,激起强烈反响,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研究决定的,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40年前,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前途的改革开放,发端于农村。今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不可改变、不可动摇。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英明决策,是重农爱农、强本固基的重大举措,是顺应潮流、深得民心的伟大创举。首个“丰收节”后,总书记就来到“祖国粮仓”北大荒,“喜看稻菽千重浪”,双手捧起一碗米,再次强调抓好粮食生产、端牢中国饭碗不可须臾松懈。语重心长的谆谆告诫,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直抵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丰收节”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人民性特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举办“丰收节”是对亿万农民辛勤耕耘的致敬和礼赞,是顺应广大农民的新要求、新期待,让他们享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也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宏伟目标的实际举措。

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成功举办,是党中央英明决策得民心、顺民意、谋民利的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在首个“丰收节”来临之际,亿万农民欢欣鼓舞,3000多万农民现场参与了5000多场庆丰收活动,广袤的农村大地一片欢腾。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大山深处到辽阔牧区,从雪域高原到滨海渔场,普天同庆,举国共贺,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村敲响起欢庆的锣鼓。金秋时节真正成了全国人民的“丰收季”和“欢乐季”,充分展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现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和新时代的精神风貌。新疆库车县举办“园·缘·圆·援·愿”丰收节活动,数万名各族群众手拉手心连心齐跳民族团结舞。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今天的农民真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民的感情深,中央专门设立了农民丰收节,为农民的丰收喝彩,农民朋友更应该撸起袖子加油干,小岗村人民一定不会辜负总书记的嘱托,要为明天的幸福而奋斗。”社会各界备受鼓舞和振奋,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纷纷抒发喜悦心情,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点赞,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感情距离贴得更近了,激发起亿万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力量。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浓缩了数千年文明进程的精神内核和丰富内涵。“丰收节”天生具有农耕文化的基因,必须深入挖掘其农耕文化的根与魂,深刻阐释其时代赋予的精神文化价值。同时,必须注重节日符号、仪式与节日内涵的协和统一,实现塑形与铸魂并重,欢庆与教化并举,通过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营造新时代的核心价值体系、高尚道德情怀和奋发欢乐氛围,让节庆活动真正深入亿万农民的内心,从而获得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承载着亿万农民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柱。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新的民俗内涵和时代意义,以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方式、表现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让传统农耕文化活起来,兴起来,传下去,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特有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从而形成亿万农民的新民俗新风尚,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互动、相得益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于这样的目标宗旨,首个“丰收节”的组织指导工作秉持因地制宜、节俭隆重、农民主体、开放搞活的办节原则,采取了“1+6+n”(1个主场+6个分会场+各地系列活动)和“5个100”(100个特色村庄、100个品牌农产品、100个乡村文化活动、100个乡村美食、100个乡村旅游线路)的框架范式,精心策划设计组织各项活动,切实有效地引导各地在传承基础上开拓创新,呈现出上下联动、遍地开花、内涵丰富、喜庆热烈的特征,形成了农民节日农民办、农民节日农民乐、农民节日全民享的态势,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豪感、幸福感、获得感。56个民族的农民代表、全国“十佳农民”和北京郊区农民群众欢聚在设于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北京主场,欢天喜地迎丰收。胡春华副总理出席主场活动并致辞,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办好“丰收节”为契机,大力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彰显乡村价值,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浙江安吉余村、陕西杨凌、黑龙江绥化、安徽滁州、四川都江堰、广东梅州等6个分会场和各省欢庆活动好戏连台、精彩纷呈。河南、江西、湖南、内蒙古、福建等地举办插秧比赛、运粮竞技、赛猪赛马、抓鱼捉虾等活动,体验农事庆丰收。各地举办的活动中,引入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相交融的文化元素和过节方式,多样化、个性化、参与性、互动性特征明显。农民文艺演出、乡村美食品鉴、民俗文化表演、特色农产品展示和农民体育竞赛占有相当大比例。“丰收节”文化符号的设计也充分体现出了时代性,符合当代审美取向。由17个部委组成的组织指导委员会在全社会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推出了主题标识、主题歌、纪念邮票、丰收盛鼎、“丰收节”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成为宝贵的当代精品,也是一笔浓重的文化遗产。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在国家层面设立的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与各地原有民俗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继承和弘扬各地庆丰收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区域交流的良好媒介。丰收的欢庆民俗源于农民对土地的敬重和对劳动的热爱,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对乡土民俗的感动。首个“丰收节”特别注重农民主体和因地制宜办节日的原则,特别注重保护提升特色民间民俗传统,不搞千篇一律,不搞多的规定动作,把活动重心下沉到县乡村,下沉到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类农业产业园区和基地。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民族、各地域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文化环境不同,形成了多样化的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民风民俗,这些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色彩缤纷、风情各异、交相辉映、争奇斗艳,可以让人怀忆乡愁、回味流年、记住根脉,可以让人体认过去、珍视现在、创新未来。保护开发利用农业的多种功能和乡村的多元价值,是实现乡村“五大振兴”特别是文化振兴的着力点,也是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源动力。苗族的芦笙节、彝族的火把节、珞巴族的昂德林节、瑶族的耍望节、蒙古族的那达慕等等,是我国少数民族庆丰收习俗的典型代表。我们注重发挥相关政府部门和协会组织的协调作用,重点支持乡村特色节日活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护民族民间节日文化的多样性,引导各地办好有地域特色的节日民俗活动,把节庆活动作为展示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重要空间,以独具特色的节日品牌增强传统节日的吸引力。

各地的节庆活动突出了当地特色,主题鲜明,催生了一批民俗文化、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农业嘉年华等知名品牌。广西、贵州、湖北等地开展民族服饰巡游、饰物制作、民歌对唱等民俗活动,西藏、浙江、云南等地举办望果节、开渔节、新米节等传统活动,为千万家庭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农民无疑是“丰收节”的主人,让农民获得最快乐的节日体验,是我们始终不忘的初心。从实践看,各地各民族的农民群众庆丰收、享丰收、话丰收、晒丰收、赛丰收,真正成了节日的主角。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物产丰富、底蕴深厚,随着新时代新民俗的延伸和拓展,坚持突出农民主体,突出地方特色,坚持不懈一年一年地办下去,中国农民丰收节必将成为世界上最有特色、最聚人气、最富情怀、最具张力的农民节日。

培育节日市场,发挥市场对节庆的推动作用,是当代节庆活动的成功经验。通过政策扶持和凝聚社会共识,以“丰收节”促进产业大发展、市场大繁荣、环境大改善、文化大提升是组织实施节庆活动的目的初衷。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广大农民欢庆丰收、享受丰收的嘉年华,通过异彩纷呈的节庆活动,搭建了城乡互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平台,既打开市场服务市民丰富“菜篮子”,又帮助农民增收致富鼓起“钱袋子”,助力农产品优质优价、丰产丰收,从而让广大农民获得真金白银的经济收益和福利实惠。据调查,不仅农民想过丰收节,市民也想过丰收节。节日期间,城市居民纷纷回到乡村寻根溯源,体验农事之艰辛,享受农耕之乐趣,品味乡村之风情,乡村旅游占各地节庆活动的比例达到45%以上。社会各界通过品牌农产品推介、农产品网络销售、流通费用减免等方式,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为“丰收节”配套设计的庆丰收全民购物节,给农民带来了客流,产生了广告效应,提升了品牌价值,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异常热络。各大电商企业鼎力相助,阿里巴巴组织7万场农产品直播,京东开展1000场现场推介活动,苏宁近7000家门店全面参与丰收购物节,全国各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纷纷开展丰收大集促销活动,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200亿元。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让利农民、让利市民,也让全社会分享到丰收节的快乐。

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亿万农民庆丰收、晒丰收的节日,也是全社会享丰收、助增收的节日,必须注重开放思维办节日,注重发挥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聚集,为“丰收节”注入新动力,更广泛地提升社会认知。善用现代传媒,制造“舆论盛宴”,搭建社会参与平台,是“丰收节”开放办节的重要做法。统计显示,首个“丰收节”期间,新闻媒体通过专题报道、现场连线、vr直播等方式,充分展示各地的精彩活动。新浪微博197个与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的微话题,阅读量3天突破6亿次,其中共青团中央的“我和我的家乡”微博话题点击超3.1亿次。微博中的政务微博和网络大v表现活跃,热情宣传家乡、推荐农产品,微信中出现大量阅读量10万+的文章,丰收节成为朋友圈的热点焦点。央视综合频道开设《金秋时节庆丰收》专题节目,焦点访谈和新闻“1+1”制作专辑,文艺频道在中秋晚会设置丰收节板块,农业频道连续15天推出系列庆丰收节目,人民日报开设“秋收一线”专栏,新华社全媒头条播发《丰收,九月的味道》,农民日报刊发了《中国农民礼赞》,“丰收节”__与__合作推出大型在线访谈,进行全网直播等等。各大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宣传报道,使农民丰收节霸版刷屏,构成一道亮丽风景线,也向海内外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新成就新风采,大大提升了“丰收节”的社会共识。“丰收节”被网络选为2018年度十大新词语,被新华社评为2018年度国内十大新闻。国际社会对“丰收节”也广泛关注和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国际组织和数十个国家向我致以节日祝贺。

欢庆农民丰收节,是大国盛世的最强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员令,是激发农民群众和全社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新契机,是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的集结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办下去,让农民丰收节的庆典深入农村基层、深入农民心扉,将其打造成全社会认同的最热烈、最隆重、最有特色、最接地气的节日,打造成像春节一样全民参与、农民满意的新民俗,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的光荣使命。参与历史,创造历史,与有荣焉,幸甚至哉!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十六

9月22日是全国第三个“丰收节”,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这一重要指示后,今年的“丰收节”也有了不同寻常的内涵。更多的人关注到粮食安全这一重大课题,也有更多的人意识到粮食丰收的不易。在近年来全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低调务实的群体在为此默默付出。“丰收节”本就有感恩之意,在这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不同寻常的节点,更应怀感恩之心,念感恩之情,执感恩之礼。

感恩“种田人”,为“丰收”描摹底色。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国是人口大国,14亿人的吃饭问题需要解决,这是举世公认的难题,但在亿万农民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下,我们不仅解决了“口粮”问题,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广大农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幕后贡献者。中国农民历来有一些鲜明的个性:勤劳、坚韧、善良……这是区别于其他地区农民的显著特征。长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换来了五谷丰登,换来了仓禀实、天下安。尽管农业机械化在全面推进,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民仍是最辛苦的职业,也是最值得敬佩的职业。“丰收节”是农民的节日,应让农民成为主角,接受八方感恩与崇敬。

感恩“农技人”,为“丰收”提高成色。205月,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正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众望所归成为“国家推广大使”。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仅有6000余亿斤,40余年后的今天,这一数字已达13200亿斤,实现翻一番。这背后不仅有亿万农民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广大农技工作者的智慧和贡献。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广大“田秀才”“土专家”,扎根田间、无私忘我,为延续几千年的农业生产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依托这支庞大而又富于战斗力的农技人员队伍,全国农业亩均产出不断攀升、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在作物育种、田间管理、机械生产、智慧农业等领域,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急速缩小,为粮食连年丰收增添了科技和智力支撑。

感恩“助农人”,为“丰收”增添亮色。疫情期间,许多农产品面临销售难题,然而“直播带货”为这一问题带来转机。我们看到,“县长带货”“镇长带货”从一个陌生名词,短短几个月内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现象。不仅是直播带货,从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投入到支农、助农的大军中去,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后,振兴乡村、做强农业、富裕农民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过去,农业生产为工业化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现在,反哺农业的号角已经吹响。除了行政力量,很多企业、团体、个人也纷纷涌向富农、强农的一线,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增添了无尽力量,也让“丰收”更有底气、更有自信。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丰收节不仅应成为展示农村改革发展巨大成就的窗口,更应承担引导社会各界关注“三农”、支持“三农”、感恩“三农”的重任,让丰收节收获更多的“丰收”。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十七

金秋九月,亿万农民欢天喜地,迎来了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22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开幕式将在开封祥符区西姜寨乡拉开帷幕。据悉,此次开封主会场活动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着重突出生态特色、现代科技、农耕文化、创意休闲、新时代新农民新展示,充分展示现代农业新成果,美丽乡村新面貌,现代职业农民新形象。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一个属于农民但又关乎国计民生的节日。每年“秋分”,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都是收割的时候。这个节日的设立,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今年的“秋分”之际,祖国大地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袭等挑战后到处呈现出来之不易的丰收景象,令人无比欣慰。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的庆祝活动,将为绚丽的秋色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收的风景最“凝重”。从大自然的节奏看,秋天似乎就万木凋零。缺乏了生机,因而有“逢秋悲寂寥”的凄凉。但是,秋天又是收获的季节,那道沉甸甸的风景让人深思。诗人峻青说:“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秋收的独特风景,恐怕就在这“瓜果遍地”中。正因这些都是“农民”的事情,古代的“官方”及“上层人物”自然领悟不到,只凭自我感觉得出了“寂寥”的结论,唯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丰收”才有了节日,那一道道“胜春朝”的风景,才会那般的凝重,用老舍先生的而话说,“美得并不空洞”。

“山田望稔秋收近,暑月乘凉早起宜”,秋收的憧憬最“精彩”。爱国诗人陆游行走在山道上,闻着稻花的清香,听着阵阵的蛙鸣,不由吟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从稻花的清香里就能感受到“丰收在望”,更何况秋日里的“山田望稔”!勤劳的庄稼人虽然也“暑月乘凉”,但不会睡“懒觉”,日日“早起”作好收割的准备。这样的意境,恐怕也只有农民才体会得到。在今年的每一场“战斗”中,我们的党员干部充分发扬这种“早起”精神,带领广大群众战胜重重困难,迎来了多个层面的丰收。在这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多么“精彩”的丰收画面!

“春种遍地皆绿玉,秋收满仓尽黄金”,秋收的希望最“动人”。春华秋实,是大自然的规律,更是农民的希望。在农民心中,这个“希望”比其他的希望更“动人”,因为它涵盖了生存、发展的全部内容。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亮点是开封农业嘉年华项目,将以现代农业文化为主线,结合黄河文化、中原文化等向人们展示极具地域特色的农耕文明,打造以高科技展示,农业观光旅游,研学基地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样板。解密八朝古都,担当农业大任,这就是“满仓尽黄金”崭新的时代内涵,也是乡村振兴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推动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庆丰收,迎小康”,充分展示现代农业新成果,美丽乡村新面貌,现代职业农民新形象,是本次“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看点。通过丰富多彩活动,切实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在全社会形成关注“三农”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才是举行节日庆祝活动的初衷。节日年年过,今年又不同。经历了无数坎坷,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用不懈的拼搏换来的节日祥和,将浓墨重彩地绘出万众同心,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的时代“新图”!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81430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