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安排和整理的结果。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下面是一些教学设计精华的教案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案评课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读书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互相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前置自学提纲:
一、读。标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做到正确、流利,有能力的同学达到有感情。
二、划。用“——”划出本文中的生词并多读几遍。
三、注。尝试给生字注音。(课后双横线里面的生字)。
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组词。
四、查。(将所查答案写在课本相关位置)。
理解以下词语:汲取陡峭发颤攀爬。
五、思。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在课本相关位置做好标记或批注。)。
2、不懂的问题有:(在课本相关位置写清问题)。
六、拓展。
蒲公英的基本资料。
第一课时。
一、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检查课前搜集有关关于本课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讨论、交流、汇报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2、板书课题。(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二、自学课文,合作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组内同学合作,检查生字读音,相机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
3、指名分节接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4、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精读自悟,边读边想。
(一)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1)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画画天都峰(课件显示天都峰的高和陡。)。
6、根据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第二段。
7、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天都峰的高与险,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提名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想象“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
6完成练习第二、三题:(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2)选择“奋力”和“终于”练习说话。
5、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爸爸的话,需要他们反回来继续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
三、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用“终于”写一段话。
2、感情朗读全文并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案评课篇二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2、读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法与学法:
师:品析重点词句法。
生:读议法、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拿出生字、词语卡片,小组内互相认读、正音。
2.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3.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4.理解重点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汲取:吸取。
四、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五、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分读每个自然段,并说说各写了什么?
2.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
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3.分角色朗读课文。
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案评课篇三
教学目的: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又高又陡。
奋力向上互相鼓励战胜困难。
相互道谢。
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案评课篇四
《爬天都峰》一课既是前面大纲中的教材中有的一篇课文,也是我们新课程中有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在这一课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有课前进行了预习,也可以称作简单的自学。要求是:
1、自己读一遍课文,把生字、词语和自然段。
2、再读课文,把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把生字和词语记住。并且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再读课文,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以下形式说一下。(什么时间,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4、再读课文,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并试着自己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自己有课前进行了自学,如果学生能够自己把课文预习好的话。上课就事半功倍了。课堂上,老师对生字和词语进行听写,检查过关(过不了关的让组长下课后再听写过关,直到全部过关为止),这就节省了不少时间。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比如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并在范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在朗读到“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体会到天都峰的陡和险。在学习我和老爷爷相互的激励话语上面,我重点抓住了老爷爷和小作者的对话进行体验。让学生把下面两句话中体验:“小姑娘,你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以及在体会爸爸的话中知道我和老爷爷是从别人身上得到力量的。“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到这里学生就能够全部的体会到课文的用途和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了。
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案评课篇五
在上周的星期三,我和陈明理老师调课,为的就是能听一听何老师的一节课。因为三年级正好是课改,拿到教科书,我大概看了看,所有的课文都改变,识字量增多,课文篇幅较长。在课堂教学上,我进入了困境,因此我带着学习的心态走进了三(2)班。
从总体上看,我觉得40分钟的课有头有尾很完整。要详细的说,我觉得何老师的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其中课文的第二段是描写天都峰的高与陡的,小作者看到这么高的山时,心里是很害怕的,还担心自己爬不上去。教师虽然抓住了高与陡,但是没有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只是教师带过就完了。我觉得本段可以做重点段来品读,因为只有通过天都峰的高与陡,才能显出爬山的辛苦。教师没有让学品读就自己带过了,而本段的读很少,在我的记录中,只有全班读一次和一个学生读。我觉得读得太少了,而学生读的.也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可以范读,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我觉得这样就更好了。再者,在老爷爷与小作者的对话时,教师虽然要求学生画出他们的对话的句子,但是教师没有走下讲台检查学生的情况。整堂课,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读的少。我觉得,教师要是能多多引导学生读的话,整堂课就很完美了。以上是个人观点,听课是为了互相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案评课篇六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案评课篇七
在文章的人文性方面关注更少了,而在字词的学习上做了很多的文章,花了很大的力气。每篇课文的生字学习,读认扩词就要花半节多课的时间。并且有时还要选取一些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展开训练之后学生的速度不快,而我又想训练得到位一些,所以两堂课就顾及不了人文性的一些思想教育了。但我觉得我的路是走对的。尤其是在教学《爬天都峰》后,更让我坚定这种上课的套路。在教学中,我们选取了这样三个训练点,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在孩子们充分朗读第一小节之后,我问孩子一个普通的问题:天都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孩子们立刻得出——高、陡。我之后并没有停留在这样的理解上,而是引导孩子去探讨,作者怎样写的原先前面一句是说特点的,后面一句是举个例子的。“高”的特点,课文举了“在云彩之上”的例子。我话锋一转,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有特点的事物,我们也来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
池塘里的水很深,天空中的小鸟飞得很快,学生思路开阔,畅所欲言,不时有好的句子冒出来。我想这种练习时对学习“总分”句式的铺垫,对写作有必须的帮忙。
二是补一补课文中的一个空白点。在爬天都峰的描述中,作者写了自己是怎样爬的,“手脚并用”、“像猴子一样”等,但老爷爷是怎样爬的,课文中并没有写出来,我又安排了一个训练,让孩子们谢谢老爷爷怎样爬的,同学们想象丰富。
老爷爷左手扶着铁链,右手住着拐杖,眼睛盯着石级向上爬;
老爷爷弓着身子,吃力地迈着脚步,爬得气喘吁吁的;
老爷爷一边拉着叔叔的手往上爬,一边嘿哟嘿哟的为自己鼓劲。
这个训练是需要孩子们进行合理的想象,并且放开思路才能够完成的。
三是学习了课文的三次对话之后,让孩子们再次补充对话。
这次对话不但是一个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让孩子们填出我与老爷爷对话的提示语,有助于孩子对“我”与老爷爷的情感的定位,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说出了这篇课文的主旨:在困难面前要有信心,有勇气,要相互鼓励;只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勇于尝试就能够获得成功等等。真是一石两鸟啊!
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案评课篇八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自制词语卡片。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欣赏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文本。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小组内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3、交流收获和问题。
三、细读文本,解决问题。
1、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3、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大郡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画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5、交流:
6、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案评课篇九
例:爬(爬山)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山。
(五十个同学只有三两个举起了小手)。
生1:爬(爬山)我和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生2:居(邻居)我和谢凝是邻居。
生3:苍(白发苍苍)我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一起去爬天都峰。
师:哇,你说得好极了,你用的生字可真多啊,看来你是一位造句专家。
(举手的有所增加)。
生4:我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奋力地爬上了天都峰顶。
师:表扬他。我不得不佩服你,你真可说得上是一个小小的语言家。
(举手的同学超过半数以上)。
……。
教学反思:
第三,在每一节课堂里都注重学生的说话造句能力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这班孩子很聪明,但孩子不举手,不愿意发言,有些孩子站起来半天都等不到他一句话。但如果像每一节课这样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后,把孩子说话的欲望调动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说得好的表扬鼓励,说错的地方教师巧妙指导,做到不伤孩子自尊,自信心,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就能得到充分地锻炼。会说,就一定会写,这样常期不懈地训练,孩子的写作水平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案评课篇十
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2)字形难点。
(3)理解词语。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大郡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画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向峰顶爬去。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课文。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案评课篇十一
1、同学们,二年级时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你们还记得黄山有什么吗?黄山不仅有奇异的巨石,还有险峻的山峰呢,而黄山最高最陡的山峰就是天都峰。
2、板书天都峰
4、天都峰简介。
1、用朗读将字宝宝、词宝宝送回课文中吧,将字音读准,将句子读通。
2、同学们,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人物、地点、干什么。
3、第二自然段。
(1)天都峰有什么样的特点?
(2)用横线将课文中第二自然段描写天都峰特点的句子画出来。
(3)用三角形标出描写天都峰特点的关键字词。
(4)有感情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
(5)面对险峻陡峭的天都峰,我心里肯定特别,这时我在想什么呢?
4、自由朗读3—5自然段。
(1)正在这时候谁来啦?
(2)老爷爷说了什么?
(3)为什么老爷爷要用一个“也”字呢?
(4)为什么我也要用也呢?
(5)分角色朗读,读出疑惑之情。
5、齐读6—7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两个自然段写什么?
(1)我和爷爷爬天都峰。
(2)我是怎么爬的,用横线画出来。
(3)在横线中用三角形标出关键词。
6、
(1)我和爷爷为什么要互相感谢?
(2)我在爬的过程中在想什么?老爷爷在想什么?
(3)你从爸爸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案评课篇十二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案评课篇十三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2、会背第二自然段。
3、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天都峰的险,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理解爸爸的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爬天都峰》,上课前我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词语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笔陡铁链发颤鲫鱼背白发苍苍手脚并用汲取勇气居然决心终于。
1、抽生读。
2、齐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现在谁告诉大家1。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抽生)。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1、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互相鼓励爬上峰顶的。
2、理解爸爸对我和老爷爷说的话。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
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画出相应的词句。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圈画相关词句,体会峰之险。
2、抽生反馈。(抓重点词句分层次指导朗读)。
3、谁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天都峰的高和陡呢?
(1)、指名读。
(2)、强调加红线词语读。
(3)、强调加点词语。
(4)、强调加三角的词语读。
过度:看着就叫人发颤的天都峰,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这真是一件难事啊!
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二)】。
朗读一老一小的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对,咱们一起爬吧!”
1、小组自由朗读对话。
师:从两个“也”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第一个“也”字强调了老爷爷对我这个小女孩爬这么险要的天都峰有点怀疑,同时也有几分敬佩;(抽生读出老爷爷对小女孩的敬佩之情。)第二个“也”字强调了小女孩对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爬这么险要的天都峰有点怀疑,说怀疑还不如说是小女孩对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老爷爷表示羡慕和敬佩。(抽生读出小女孩对老爷爷的羡慕与敬佩之情。)(最后一句话是老爷爷说的,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2、抽生带着理解分角色朗读对话。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三】。
之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1、齐读。
2、谈体会。
3、带着体会读。
【课件出示一老一小的对话】。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感谢您!”
1、默读。
2、反馈(我和老爷爷的勇气都是从对方身上得到的。)看到这一老一小互相道谢,爸爸不由得赞叹到:
【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这句话是爸爸对“我”和老爷爷的赞叹,他赞叹我和老爷爷都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这句话也是对全文的总结,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互相鼓励、战胜困难。(顺势板书:互相鼓励、战胜困难)。
师:课文题目是《爬天都峰》,作者为什么在写爬山的经过之前重点写天都峰的高和陡呢?
(写天都峰的高和陡是为下文描写爬山的艰难和体现人物的品质做好了铺垫,在写法上这叫衬托。)。
背诵第二自然段。
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案评课篇十四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学习××××××××××。
读中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相互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方法。
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生字卡片,有关黄山的资料、图片等。
二 次 备 课
1.收集黄山(天都峰)的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天都峰。
2.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并记下不懂的地方。
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谈谈对黄山(或天都峰)的初步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自主识字。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集体开火车认读。
(3)交流识字方法。
3.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自悟,多读多想。
(一)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由学生印象最深的部分入手)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读后的感受。
2.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用简笔画画出你心目中的天都峰。
3.评价学生画作,让学生做到评价有理有据。
重点抓住“在云彩上面哩”等词句进行评价、指导。
4.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后评价、交流。
5.图文对照,进一步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6.齐读本段。
(二)合作学习三——五自然段。
1.出示课文三——五自然段。
2.自由读,边读边想:两个“也来爬天都峰”,让你读出了小姑娘和老爷爷怎样的想法?
3.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4.师生合作检查学生分角色朗读情况。
5.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鼓励,坚定爬上天都峰的决心的。
(三)师生合作学习六、七自然段。
1.出示六、七自然段,齐读。
2.抓重点词语理解感受。
“终于”,他们都爬到了山顶。从“终于”一词中,你能想到他们在爬山中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吗?指导读“……一会儿……一会儿……”
老爷爷在爬山过程中又会怎么做?课文中没写,你能写出来吗?(学生简单练笔,可以写一两句话,也可以多写几句)
3.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抄写下来。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八——十自然段。
1.出示课文八——十自然段。自由读。
2.理解感悟。
“汲取”是什么意思?爸爸为什么说我们一老一小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
3.分角色读这三段话。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1.小组内自主练习。
2.小组展示读,评价交流。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自由认读,观察字形。
2.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辫、勇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4.展评学生书写情况。
五、布置作业,拓展深化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根据收集到的黄山资料,合作出一期板报。
3 爬天都峰
终于
奋力
我 汲取 老爷爷
犹豫
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案评课篇十五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板书:
又高又陡。
奋力向上互相鼓励战胜困难。
相互道谢。
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案评课篇十六
关注内容:《爬天都峰》一文写了假日里“我”和爸爸爬天都峰的事。课文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作者先用一句话交代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接着写了“我”在山脚下仰望天都峰心里发颤,遇到老爷爷互相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然后写“我”手脚并用奋力攀登,终于爬上峰顶,最后写在峰顶上与老爷爷相互致谢。课文2—7自然段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我”从不敢爬到最后爬上去了的过程清楚的写了出来。
关注对话:本文与一般记事类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所不同,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写爬天都峰的过程上,而是侧重叙述了爬山前后的人物对话,这样安排有助于表达面对困难,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一主题。
关注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本文的课后题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第一题要求学生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梳理课文的叙述顺序,让学生明白要把一件事写清楚,必须注意叙述顺序。第二题通过精读课文2—7自然段,让学生了解作者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爬山过程写清楚。
关注插图:课文的插图背景是陡峭的天都峰,“我”和老爷爷在天都峰脚下相遇,一老一少正互相鼓励。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与险,懂得爬天都峰对着一老一少来说是巨大的挑战理解,两人都需要从对方身上汲取勇气和力量。
关注字词:
假日云彩石级发颤
年纪奋力猴子纪念
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
1、认识“级、链”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级、链”等8个字,会写“假日、云彩”等12个词语。
2、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级、链”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级、链”等8个字,会写“假日、云彩”等12个词语。
2、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介绍背景,揭题导入
1、导入新课:
2、教师引导: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正音。
3、教师提问:请你借助关键词句,说说课文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后一题)
4、教师引导:在作者和爸爸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5、课件出示: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
三、认读、书写字词。
1、词语闯关
2、认读多音字“相”
3、学写生字。
四、课后作业
1、在练习本上抄写本课生字词,注意书写正确,行款整齐。
2、边读课文边想:课文是怎样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回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提问: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二、走进重点段落,学习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1、学习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至七自然段。
3、学习第八至十自然段。
三、课后作业
1、书写课后词语各两遍
2、阅读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想想课文是怎么把奶奶“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
1、开课前先简介黄山天都峰,再配以图片,使学生对天都峰有初步的了解,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印象:天都峰险峻笔陡,爬上去非常艰难。
2、课文中有些生字笔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对于字词还应该比较注重,多投入一些精力在其中。如“颤”字要强化记忆,“攀”字可根据字形来理解等。
3、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弄懂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了解作者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爬山过程写清楚。如果课上有时间,可以利用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继续让学生感受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如果没有时间,可以留成课后作业。
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案评课篇十七
板书,生书空,齐读课题。
师:要爬这座山,你都做了哪些准备呀?(拍一拍书)。
生1(会意,纷纷举手):我查了一些不懂的词语。
生2:(抢着说)我读了好几遍课文。
生3:我勾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
……。
生读课文。
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小女孩去爬天都峰的事。
生2:我有补充。这篇课文讲的是放暑假,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刚开始不敢爬,后来看老爷爷也来爬山,就敢了。
师:你补充得真好!那刚才大家读给自己听时,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在这句话里,我从“白发苍苍”这个词语体会到老爷爷年纪很大了。
师:(拍生肩,微笑)抓住了“白发苍苍”这个词语体会,真好!
生:“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从这句话知道了天都峰非常高。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云彩在上面已经很高了,峰顶还在云彩上面,就更高了。
师:说起来头头是道啊!(生笑)天都峰这么高,你看到了么?
生一愣,随后会意,笑,举手。
生:“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我从抬头这个词体会到天都峰太高了,要仰着脖才能看到。做抬头的姿势,其他生笑。
师:真是身临其境啊,那咱们都来仰头说说:“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生仰头惊叹。
生1:老师,我觉得作者说的话有问题。
师赞许,带询问的神情。
生1:峰顶在云彩上面,抬头望又怎么能看见呢?
师:你问的很有道理,同学们看看你对他们的话有什么看法?
生2:我觉得刚才、同学说得有道理,是不是该改改。
师:我们听听这位专家的宝贵意见。
生笑后略一思索:“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被云彩遮住了,,我都看不见哩!”
其他生笑。
师:我想我们应该为他的反应迅速而鼓掌,你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3:我刚才看了一下课文的插图,我觉得应该能看见,因为云彩是薄薄的,不是紧紧的为在山顶。
生4:我也觉得能看见,有一回我去爬山,到了山顶云彩像雾一样。
师:胜不骄,败不馁,是真正的勇士。刚才同学们的辩论,使我想到了李白的那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山顶云雾缭绕,隐隐约约,依稀可见。
生点头。
师:那咱们带着刚才的理解在发出惊叹。
生读。
生:老师我不明白笔陡的意思。
生:我知道笔陡是陡峭的意思。
师:你能告诉他你是怎么知道的就更好啦。
生:查字典。
生2:也可以换个词试试。
生3:我是拆开想的,笔是笔直,都是陡峭,连起来就是笔直陡峭的意思。
师〔举起笔〕:这么直上直下的,陡。
生:我从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也体会到天都峰很高很陡。
师:你体会得真好,我相信你读这个句子也一定能读出又高又陡的感觉。
生读。
师:不错,要是我们看到这么高这么陡的山,会怎么样?
生1:哇噻,太高了我能爬到山顶吗?
生2:我腿肚子都软了。
师:就带这种感觉读出天都峰的高、陡。
生热情高涨的读。
师:刚才我们谈的是看到山的感受,读课文时还有其他感受吗?
生:我从第六、七自然段体会到爬山很辛苦、很艰难。
师:你看大家都很想听听你是怎样体会的。
生:我是从“奋力”、“手脚并用”这几个词体会到的。
生:“攀着”也说明他们爬山很费劲。
生:读第六、七自然段。
生1:我想读一读。
生2:我想表演。
师:谁能详细的给大家描述描述,当个现场的解说员。
生3:描述。
生4:我也想表演。
师:你还说出了当时的想法,真好。
生5:我是想象的。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山峰呼呼的刮着,我的手都被勒红了。还是满头大汗。
生6:我也可以换一个词,是“气喘吁吁”。
师:〔与其握手〕:我也想到了这个词,叫不约而同。
出示投影。
生想象填写。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爬呀爬,那老爷爷又是怎么爬的呢?
安排小组活动。
各组选代表说。
生1:老爷爷的白发在风中晃动,他爬几步就要歇会儿,喘口气,她累得腰酸背痛,有时还咳嗽一下,可他还是一个劲儿向上爬。
生2:老爷爷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往上爬,一会儿抬头望望我,一会儿又咬着牙、低着头,奋力向上爬。
生3:我们组还是表演。
师表扬:你演的老爷爷象极了,我们终于爬上山顶时,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欢呼雀跃。
师:除了胜利的喜悦,没别的拉!
生思考。
生1:老爷爷为什么要拉一拉我的小辫子?
师〔走过去轻轻地拉一拉这位同学的小辫子〕,你善于思考,老师喜欢你。
生笑。
生2:我原来很害怕,后来为什么又这么起劲儿?
生3:爸爸为什么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看来胜利还没有冲昏我们的头脑,有问题就会有收获。
板书:汲取力量。
老师相信大家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生读书。
生1:读7、8自然段对话他们都是受到对方鼓励有勇气爬天都峰的。
生2:读3、4、5自然段的对话,我觉得从这里更能体会到他们是怎样有其爬山的。
师出示投影。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师:好好读读,看从这个也字你能读出什么?
生比较读。
生1:老爷爷的意思是,小朋友,你这么小也敢来爬天都峰。
生2:老爷爷想,这小孩儿,胆子这么大,敢爬这么高的天都峰。
生3:小孩和老爷爷一样,也是觉得老爷爷的胆子大。
生4:小孩也不敢相信,老爷爷这么大岁数了,还来爬这么高的山。
师:那把这种半信半疑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
投影出示。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爬吧!
师:现在老师是记者了,老爷爷你怎么敢爬这么高的山哪?
生:小孩都敢,我这么大岁数了,连孩子都不如吗?
生:小孩子不怕困难,我老头子也不能怕!
师:小朋友,你不发颤了,为什么?
生:是老爷爷的精神鼓舞了我,给了我力量!
生:是老爷爷给了我勇气!
师〔牵左右生的手〕: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吧!
师生齐读。
师:这回谁知道怎样汲取力量?
生1:就是受别人的鼓舞。
生2:就是从别人那里得到勇气。
生3:吸取别人的优点。
生4:吸取别人的长处。
师:你从别人身上汲取过力量吗?
生思考。
师提示:爸爸、妈妈、同学、老师。
生1:我从妈妈身上汲取到力量,有一回,妈妈生病了,她还坚持上班,我很受感动,我上学也尽量不请假。
生2:爸爸爱看书,我就向他学习,身时候都要看书。
师:我们可以模仿着爬天都峰这一课把你汲取力量的故事写下来,老师也会从你身上汲取到好多力量,因为你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时,你是最棒的。
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案评课篇十八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板书:
又高又陡。
奋力向上互相鼓励战胜困难。
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案评课篇十九
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运讨论法和感情朗读理解课文。
课件、小黑板。
二课时。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教师介绍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用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
2、认读多音字“假、都”。
3、提名分节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读后想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画出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句;教师投影出示:
2、小组讨论,一部分一部分的学习课文,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全班讨论,老师再补充解答。
四、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5、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
五、布置作业。
1、自己学习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提名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学习新课。
1、“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6、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三、完成练习第二、三题。
四、布置作业。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816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