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菩萨兵教案(专业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1 06:20:03
2023年菩萨兵教案(专业15篇)
时间:2023-12-01 06:20:03     小编:灵魂曲

教案应该具备合理的教学步骤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教案的编写需要与其他教学资源结合,提高教学效果。请大家继续往下阅读,看看以下教案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效果。

菩萨兵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唐五代词的有关常识。

2、通过对“温词”的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讨论本词是否有所寄托。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唐五代词概述:

1、花间词派:以唐温庭筠、前蜀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温词秾艳华美,如簪花仕女,如富丽堂皇牡丹,“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疏淡清秀,如淡妆美人,如清新明丽芙蓉,“显而疏”,易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2、二主一相: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操,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李璟和李煜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拓展了唐五代文人词的艺术境界,开掘了唐五代文人词的抒情深度;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成了他们“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冯延巳词善于以阔大境界、层进手法写柔情,从而营造出一种浩浩莽莽的意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二、作者介绍: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他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

三、结合注解,理解词意: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四、赏析:

1、这首词的韵脚有哪些?如何构成听觉之美?

答:韵脚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褥”“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于听觉之美。

2、词中的物象有哪些?如何营造视觉之美?

答:物象有“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错彩镂金,精致绵密,构成富于视觉美的境界。

3、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4、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答:肖像、动作(细节)、着装描写。

例如“懒起画蛾眉”中“懒”字把她此时此地那种怅惘若失的情态传达出来;“弄妆梳洗迟”中“迟”字进而渲染她无情无绪的心态;“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双双金鹧鸪”,实际是反衬,她独处深闺。满怀惆怅,“双双金鹧鸪”不仅给她哀怨的心绪添上几分酸楚和难堪,也道出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五、作业:

1、背诵全词。

2、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关练习。

菩萨兵教案篇二

过程与方法以课堂为阵地,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拓展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重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教学设计。

一、检查旧知(5分钟)。

二、个性化导入(1分钟)。

三、作家作品及背景介绍(2分钟)(见学案)。

四、整体感知(5分钟)。

1、齐读课文(参照课后诵读提示)。

2、译文:凡是到过江南的人都说江南的风光无限美好,离家远游的人只愿跟着江南一起苍老。春天的江水清沏澄碧胜过春天,这时躺在画船之中细听雨声悠然入眠。

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一轮明月,洁白的双腕像凝满霜雪。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五全诗赏析(30分钟)。

1.赏析上片:“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这两句意思是: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明确:这两句抒情。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游人客子,却想在江南终老,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这两句意思是:江南春水澄澈,比蓝天更蓝碧,在这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

明确:这两句写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背诵上片内容。

2.赏析下片“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明确: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须:必定。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其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明确: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背诵下片内容。

3思考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明确:“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意闲适。“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皮肤之白皙、细腻,因为卖酒女子用手打酒,手臂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所以作者对皓腕加以特写。

4思考:有人说《菩萨蛮》最后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是从侧面反映江南美,也有人说这两句是写词人有家难归的愁苦之情,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请结合全词进行分析。点拨(1)我认为第一种说法更合理。本诗真切表达了作者赞美、留恋江南风物的意思。“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风物何其秀丽与惬意;“垆边人似雪,皓腕凝霜雪”,那可人的曼妙女子肌肤雪白,似乎慑人魂魄。作者是不是感喟,还是终了这锦绣江南得了,所以此句是从侧面反映江南美。

(2)我认为第二种说法更合理。从字面上理解作者的意思是人未老时(落叶归根),不要回到故乡,那里或许已经不是当年的美景。看到了不是徒增悲伤吗?当时作者的家乡,战事连连,已经不复江南水乡的温柔模样,他正是思念着家乡,想回去,却又想到此时的家乡已经满目疮痍,又不忍回去。

5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白居易的三首词。

白居易这三首词表现了极丰富和极深厚的情感,真可谓是词短情长。从内容方面说,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从结构方面说,这组词的写法几乎完全一致:即头两句为点题,中间两句为对胜景、胜事的描绘,末尾以呼应开头作结。它很明显受到民歌的影响,既具有回环复沓的美,又富有清新活泼的情调。

6、比较鉴赏:韦庄《菩萨蛮》与白居易三首《忆江南》意境上的异同。

韦庄的《菩萨蛮》显然顺承了白居易的《忆江南》。两人的词都用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了江南风光秀丽的图画,并融进了深深热爱、依恋江南的感情。不同的是,韦庄的词在表现依恋江南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白居易的词是用清丽淡雅的语言勾勒江南山水,而韦词则把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纳入其中,“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更有了一种冶艳的意味。可以说,白词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江南山水图”,而韦词则是一幅“江南仕女图”

六、整理背诵2分钟。

李洪波。

菩萨兵教案篇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9/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一个活动场面。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看投影,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

2、板书课题,问:什么是?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

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生字词,不懂的词语用线画出来。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2)齐读词语。

(3)说说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糟蹋:侮辱。

热火朝天:比喻群众性运动或工作达到热烈、高涨的境界。

3、分段指名读课文。想每段告诉我们什么?

4、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第一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书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默读全文,想: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

画出有关的语句。

三、继续精读课文2—5自然段。

1、指名读。

2、第二段体现了朱德的什么心情?怎样读?

3、第五段朱德对藏族同胞的一片爱心的句子是(指名读),该如何读。

4、分角色朗读2—5段。

四、精读6、7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的词语。

4、你能通过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五、精读8、9自然段。

1、自由读。

3、交流上面的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

七、作业。

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板书:

13、

朱德: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

藏民:躲跑返回流泪。

菩萨兵教案篇四

教学方法。

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

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在晨阳的映照下金光闪闪忽明忽灭,蓬松如云的鬓发将掩未掩到雪白的脸颊,臃懒地起身后画起漂亮的眉毛,迟迟地梳理打扮。

插上头上的花饰,仔细地在镜子的前后照来照去,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穿上新贴图案的绣花丝绸短袄,那图案上是成双成对金色的鹧鸪。

2.概括上下片所写内容。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

下片:梳妆打扮的过程。

三、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发言。

1、找出词的韵脚,再前后读一读,说说在语感上有怎样的听觉之美?

明确:韵脚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襦”、“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于听觉之美。这就是词这种文学作品特有的音乐美。

2、词写了哪些意象?想一想作品如何营造出视觉之美的.?

明确:篇中写了“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美好的环境,柔美的鬓发,雪白的肤色,美丽的装饰,美妙的女子,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3、“双双金鹧鸪”和前面哪些写照相照应?又有怎样的含义?

明确:“双双金鹧鸪”与“懒”和“迟”相照应,见物生情,顾影自怜,孤独哀伤。

4、词中的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又有怎样的情怀?

明确:篇中女主人公并非“无情”,只是她的“情”深藏不露,偶尔从“懒”、“迟”的动作中轻轻逗出,不经意地又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淡淡映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客观而论,此词表面所写不过一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及其慵散无聊之心绪、自矜自怜之情怀,描绘了一幅唐代宫廷仕女图。其深层含义,可以联系到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含蓄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5、赏析“度”字的妙处。

指导:

a.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什么“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试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五、六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b.结合上片中的“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你能感受到这首词的意境特点吗?

孤独寂寞。

c.这首词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7.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你同意吗?说说理由。(此题言之成理即可)。

8.理解艺术风格: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四、作业:背诵全词。

菩萨兵教案篇五

1、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2、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

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

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在晨阳的映照下金光闪闪忽明忽灭,蓬松如云的鬓发将掩未掩到雪白的脸颊,臃懒地起身后画起漂亮的眉毛,迟迟地梳理打扮。插上头上的花饰,仔细地在镜子的前后照来照去,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穿上新贴图案的绣花丝绸短袄,那图案上是成双成对金色的鹧鸪。

2.概括上下片所写内容。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

下片:梳妆打扮的过程。

三、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发言。

1、找出词的韵脚,再前后读一读,说说在语感上有怎样的听觉之美?明确:韵脚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襦”、“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于听觉之美。这就是词这种文学作品特有的音乐美。

2、词写了哪些意象?想一想作品如何营造出视觉之美的?

明确:篇中写了“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

“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美好的环境,柔美的鬓发,雪白的肤色,美丽的装饰,美妙的女子,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3、“双双金鹧鸪”和前面哪些写照相照应?又有怎样的含义?

明确:“双双金鹧鸪”与“懒”和“迟”相照应,见物生情,顾影自怜,孤独哀伤。

4、词中的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又有怎样的情怀?

明确:篇中女主人公并非“无情”,只是她的“情”深藏不露,偶尔从。

“懒”、“迟”的动作中轻轻逗出,不经意地又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淡淡映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客观而论,此词表面所写不过一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及其慵散无聊之心绪、自矜自怜之情怀,描绘了一幅唐代宫廷仕女图。其深层含义,可以联系到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含蓄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5、赏析“度”字的妙处。

指导:

a.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什么“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试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五、六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b.结合上片中的“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你能感受到这首词的意境特点吗?

孤独寂寞。

c.这首词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7.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你同意吗?说说理由。(此题言之成理即可)。

8.理解艺术风格: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四、作业:背诵全词。

菩萨兵教案篇六

重点句子:

1、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

2、一天,朱德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3、朱总司令说:“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4、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5、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看到红军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的时候,全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主要内容:

《菩萨兵》课文主要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的事。

一、案例。

在教学《菩萨兵》的最后一部分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师:当藏在山上的藏民看到部队在为他们种地时,他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

生:他们会想,这回我们弄错了,我们遇上的是一群好兵,是为我们着想的队伍。

生:他们会说:从来没有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生:他们会说:赶快回家吧!好好地招待这些菩萨一样的兵。

师:大家说的都不错,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来演一演,把藏民当时所想、所说、所做表演出来,演出他们的惊奇、欣喜和感激。

师:先四人小组试着演,一个同学演放哨的藏民,其余3人演躲在山上的藏民。

学生四人小组表演,气氛较为热烈。

师:好,老师请一组小朋友上台来表演,看谁演得好。

生1:(急急匆匆地走向同伴)同胞们,我们全都搞错了,大家快出来看呀,这些兵在为我们种地,你们看,他们把我们的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我们的地整治得平平展展,大家快回家吧。

生2、(走出来往下望去)真的!我们这回遇上了好兵了,咱老百姓这回有好日子过了。

生3、4(也赶紧走出来)快,赶快回家吧。我们得好好地招待这些兵呀!

师:那当他们见到了朱总司令和战士时,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请你们接着表演。

生a:他们演得都很好,就是看不懂,好好的,怎么哭起来呢?

生3、4:我们是感动得哭。

生b:我认为感动得哭起来不应该这样大声地哭,而是热泪盈眶,说不出话来的样子。

生c:我觉得他们演得不错,把藏民当时惊喜和感激都演出来了。就是还可以适当再加一些动作表演。

二、反思。

在语文的教学中,如果把表演带入课堂,一改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主动参与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展示学生的才华。在教学《菩萨兵》这篇课文中我尝试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收获。

具体体现在:

1、以演代讲。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喜欢的演一演的形式,让学生来演一演藏民当时的所想所言,深切地体会当时藏民们的心理、神态、语言,不知不觉化解了菩萨兵这一难点。特别你们是菩萨派来的吧这一句符合人物特点的话,虽见平常,却可见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之深。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想像,把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与诠释,通过表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请学生演一演藏民见到红军会怎么做,怎么说,这就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从多个不同的侧面去思考,拓展思维的空间。在学生独具匠心的表演中,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尝试合作学习。学生的个体学习是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可以发挥课堂教学的群体功效,为学生成功学习提供帮助。在让学生演一演时,让学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试着演,既发挥了集体的功效,又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一部分不善表现自己,或胆怯的学生也得到训练。

3、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表演之后,让学生评一评演得怎么样,在评的过程中再一次引导学生感悟了课文,进一步探究学习,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次。在愉快的评议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感悟文本的能力。

菩萨兵教案篇七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这首词刻画了一个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的形象。

2、作品是如何通过意象来营造视觉之美的?

明确:“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

“金鹧鸪”等意象全篇充分利用了意象的具体感,通过文字传递个读者无穷的想象,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3、赏析“鬓云欲度香腮雪”一句中用字的妙处。

明确:“鬓云”指女子象流云的鬓发“香腮雪”指女子那香而白的,娇美无比的脸庞。

“度”将一种动态注入静态的描摹之中,使诗句平添了几分生机。再加上“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

明确:“画蛾眉”应是表现女主人公一种爱美的感情和那种“为悦己之荣”的心态,但“懒”字把她怅惘若失的情态传达出来,女主人公的萧疏的意态在娇慵之状的描写中跃然纸上。“弄”反复摆弄欣赏的意思,它把女主人公千回百转,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表现出来了。“迟”又呼应了前面的“懒”字,又进而渲染了女主人公无情无绪的神态。

5、“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表达了什么?

明确:写出女子容颜的美丽动人,表现了她自鸣得意,精神饱满,联系她的境遇,不禁让人想到红颜易老,青春难驻,象花一样易开易落。

6、“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鹧鸪双双,反衬女主人公的孤独。用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女主人公内心的寂寞空虚。女主人公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却是双双成对的金鹧鸪不仅给她哀怨的心绪添上几分酸楚和难堪,也点出了她所追求的正是那种双双对对的理想。

7、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写一个女子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以至穿衣的一系列动作。从中展现出它的处境和心情(深闺寂寞,幽怨相思)。

菩萨兵教案篇八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9/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投影图片,生字卡片。

1,看投影,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

2,板书课题,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1,自学。

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生字词,不懂的词语用线画出来.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2)齐读词语.

(3)说说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糟蹋:侮辱.

热火朝天:比喻群众性运动或工作达到热烈,高涨的境界.

3,分段指名读课文.想每段告诉我们什么。

4,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自由读.

2,指名说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读出感情.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书后第三题.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3,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秀品质.

能运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一个活动场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画出有关的语句.

1,指名读.

2,第二段体现了朱德的'什么心情怎样读。

3,第五段朱德对藏族同胞的一片爱心的句子是(指名读),该如何读.

4,分角色朗读2-5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的词语.

4,你能通过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1,自由读.

3,交流上面的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朱德: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

藏民:躲跑返回流泪。

菩萨兵教案篇九

1、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2、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

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一课时。

1、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

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在晨阳的映照下金光闪闪忽明忽灭,蓬松如云的鬓发将掩未掩到雪白的脸颊,臃懒地起身后画起漂亮的眉毛,迟迟地梳理打扮。

插上头上的花饰,仔细地在镜子的前后照来照去,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穿上新贴图案的绣花丝绸短袄,那图案上是成双成对金色的鹧鸪。

2.概括上下片所写内容。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

下片:梳妆打扮的过程。

1、找出词的韵脚,再前后读一读,说说在语感上有怎样的听觉之美?

明确:韵脚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襦”、“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于听觉之美。这就是词这种文学作品特有的音乐美。

2、词写了哪些意象?想一想作品如何营造出视觉之美的?

明确:篇中写了“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美好的环境,柔美的鬓发,雪白的肤色,美丽的装饰,美妙的女子,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3、“双双金鹧鸪”和前面哪些写照相照应?又有怎样的含义?

明确:“双双金鹧鸪”与“懒”和“迟”相照应,见物生情,顾影自怜,孤独哀伤。

4、词中的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又有怎样的情怀?

明确:篇中女主人公并非“无情”,只是她的“情”深藏不露,偶尔从“懒”、“迟”的动作中轻轻逗出,不经意地又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淡淡映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客观而论,此词表面所写不过一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及其慵散无聊之心绪、自矜自怜之情怀,描绘了一幅唐代宫廷仕女图。其深层含义,可以联系到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含蓄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5、赏析“度”字的妙处。

指导:

a.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什么“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试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五、六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b.结合上片中的“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你能感受到这首词的意境特点吗?

孤独寂寞。

c.这首词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7.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你同意吗?说说理由。(此题言之成理即可)。

8.理解艺术风格: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菩萨兵教案篇十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充分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预习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到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

1、教师评价各组6号听写生词情况。

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觉着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怎么样,从课文中哪里看出?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语句,谈一谈你们的'认识和感悟。

一组同学感情朗读2、3自然段,谈自己的认识。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二组同学感情朗读4、5自然段,谈自己的认识。本组其他同学说说4题(1)的理解。

三组同学感情朗读6、7自然段,谈自己的认识。本组其他同学说说4题(2)的理解。

四组同学感情朗读8、9自然段,谈自己的认识。本组其他同学说说4题(2)的理解。

3、从以上内容,你们觉着军民之间的感情怎样?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五组同学感情朗读。

六组同学比赛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能把课文复述下来吗?

七组复述课文。

6、藏胞们返回家园,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平平展展的土地后,会说出怎样的话语呢?

八组、九组展示。

7、这课有一个新成语“尽心尽力”,会能用它说句话。

十组展示。

8、学习语言描写的两种形式和对话描写的方法,练习语言描写和对话描写。

十一组展示语言描写的两种形式。(课前写在黑板上)。

十二组展示对话描写。(课前写在黑板上)。

菩萨兵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9/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

投影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投影,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

2,板书课题,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

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生字词,不懂的词语用线画出来.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2)齐读词语.

(3)说说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糟蹋:侮辱.

热火朝天:比喻群众性运动或工作达到热烈,高涨的境界.

3,分段指名读课文.想每段告诉我们什么。

4,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第一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书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3,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一个活动场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默读全文,想: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画出有关的语句.

(三),继续精读课文2-5自然段。

1,指名读.

2,第二段体现了朱德的什么心情怎样读。

3,第五段朱德对藏族同胞的一片爱心的句子是(指名读),该如何读.

4,分角色朗读2-5段.

(四),精读6,7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的词语.

4,你能通过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五),精读8,9自然段。

1,自由读.

3,交流上面的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七),作业。

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板书:。

朱德: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

藏民:躲跑返回流泪。

菩萨兵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唐五代词的有关常识。

2、通过对“温词”的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讨论本词是否有所寄托。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唐五代词概述:

1、花间词派:以唐温庭筠、前蜀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温词秾艳华美,如簪花仕女,如富丽堂皇牡丹,“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疏淡清秀,如淡妆美人,如清新明丽芙蓉,“显而疏”,易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2、二主一相: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操,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李璟和李煜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拓展了唐五代文人词的艺术境界,开掘了唐五代文人词的抒情深度;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成了他们“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冯延巳词善于以阔大境界、层进手法写柔情,从而营造出一种浩浩莽莽的意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二、作者介绍: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他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

三、结合注解,理解词意: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四、赏析:

1、这首词的韵脚有哪些?如何构成听觉之美?

答:韵脚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褥”“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于听觉之美。

2、词中的物象有哪些?如何营造视觉之美?

答:物象有“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错彩镂金,精致绵密,构成富于视觉美的境界。

3、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4、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答:肖像、动作(细节)、着装描写。

例如“懒起画蛾眉”中“懒”字把她此时此地那种怅惘若失的情态传达出来;“弄妆梳洗迟”中“迟”字进而渲染她无情无绪的心态;“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双双金鹧鸪”,实际是反衬,她独处深闺。满怀惆怅,“双双金鹧鸪”不仅给她哀怨的心绪添上几分酸楚和难堪,也道出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五、作业:

1、背诵全词。

2、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关练习。李华。

菩萨兵教案篇十三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

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学情分析:

估计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品质,课上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学会在习作中通过语言表达心声。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讲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

菩萨糟蹋藏族一段同胞反动朱德翻译糊涂。

不饶人哪怨不得春耕挨饿播种干干净净。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读讲课文,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讲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3、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4、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5、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深知藏民疾苦的感情和对藏胞的一片爱心。

6、分角色朗读。

三、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交流所画词语。

4、出示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引导理解含义:表面讲春耕,实质是要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说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四、读讲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

3、感情朗读。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

板书:

朱德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

藏民躲跑返回流泪。

菩萨兵教案篇十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9/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秀品质。

能运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一个活动场面。

投影图片、生字卡片。

:两课时。

1、看投影,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

2、板书课题,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1、自学。

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生字词,不懂的词语用线画出来。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2)齐读词语。

(3)说说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糟蹋:侮辱。

热火朝天:比喻群众性运动或工作达到热烈、高涨的境界。

3、分段指名读课文。想每段告诉我们什么?

4、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自由读。

2、指名说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读出感情。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书后第三题。

画出有关的语句。

1、指名读。

2、第二段体现了朱德的什么心情?怎样读?

3、第五段朱德对藏族同胞的'一片爱心的句子是(指名读),该如何读。

4、分角色朗读2—5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的词语。

4、你能通过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1、自由读。

3、交流上面的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板书:

朱德: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

藏民:躲跑返回流泪。

菩萨兵教案篇十五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一、复习。

1、复习生字词。

2、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引入:朱总司令为什么急坏了?读课文的2~5自然段,用“~~~~”画出来。

(一)学习第二段(2~5自然段)。

1、边读边交流:

(1)一急:“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a、你读懂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板书:在山里受不了)。

b、以上的句子换为一般的句子,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会受不了的。

c、指导有感情朗读。

(2)二急:“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这话是什么时候说的?(板书:节气不饶人)。

b、“节气不饶人”说明了什么?

c、从这句话里,你又可以看出什么呢?从哪个词看出来?(板书:抢种)。

d、有感情朗读。

(二)学习第三段(6~7自然段)。

导入:朱总司令急在心上,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1、自读6~7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说。

3、理解“尽心尽力”和“热火朝天”,用“尽心尽力”并造句。

4、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四段(8~9自然段)。

1、齐读。

2、思考:(1)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三、全文。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复述故事。

四、布置作业:1、听写课后词语。2、用“尽心尽力”造句。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84200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