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具备条理清晰、语言简练、操作性强的特点。教案的编写应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教学环境的创设。教案是一种教学设计方案,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规划和总结。要编写一份完美的教案,首先需要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溶液的形成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趵突泉泉水的特点,激发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渗透园艺文化,拓展思维,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小泉的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对喜欢的部分说说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节读课文。
2、说说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趵突泉的哪些美景?
二、讲读课文。
1、学习1-2小节。
(1)自读。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3)说说趵突泉泉水的特点。
(4)讲解“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5)齐读1-2小节。
2、讲读第3小节。
(1)指名读第3小节。
(2)思考:大泉给你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3)多媒体欣赏大泉,说说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大泉的壮观?
(4)讲解重难点句子。
(5)自由读第3小节,交流读读最喜欢的句子。
3、学习第4小节。
(1)自读,找找这小节描写了几种小泉的姿态?
(2)选择最喜欢的姿态,交流读。
(3)想想小泉还可能有哪些形态?(从我们学校的景物方面思考)。
(山茶花、广玉兰叶、桃花、瓜子黄杨……)。
(4)画一画小泉的姿态。
(5)用比喻句说说。
(小泉一会儿冒出好多个水泡,挤在一起向上冒,真象一朵朵盛开的山茶)。
(6)说说对这些小泉总的感受。
(7)齐读第4小节。
三、巩固练习。
1、分组朗读课文。
2、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1《趵突泉》第二课时由本站会员分享,,请注明出处!
溶液的形成教案篇二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药匙。
食盐。
糖
硫酸铜晶体。
现象。
结论。
活动与探究(二):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现象。
水
碘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结论。
动与探究(三):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水
乙醇。
活动与探究(四):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试管内加入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
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植物油、洗涤剂。
拓展训练。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矿泉水是溶液,蒸馏水是纯水。
溶液的形成教案篇三
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难点:溶液概念的建立;溶解与乳化的区别。
教学工具。
多媒体;实验仪器试剂,准备蔗糖溶液、食盐水、果汁各一杯。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海洋图片,由海洋中蕴藏着大量的物质,而我们又看不见他们的存在入手,引入我们要探究的课题—《溶液的形成》。
1、探究实验一:老师演示蔗糖分子溶解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些固体跑哪里去了?观看物质溶解的微观模型图,相互讨论。
设计意图:设置真实的情景,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学生亲身体验,并设置悬念,激发好奇心。
师生互动1:
(2)观察溶液是否分层,得出溶液的另一个特征;。
(3)。
问:形成的溶液是否还能溶解其他物质?
答:能(不能)。
老师给出答案并说明原因。
(4)问:此时的液体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答:混合物。
总结:通过上述探究得出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
思考:如何判断一种液体是溶液?
溶液概念的建立,注意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体验,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思想,遵循了由宏观到微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师生活动2: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总结出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强化对溶液特征的理解。感性认识向理性知识的过渡。
师生活动3: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学生根据实验桌上准备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填写表格,得出结论(老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学习对比实验方法。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
师生活动4:引导学生发现——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常见的溶剂;两种液体(不包括水在内)互溶时,将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等内容。
设计意图:把握溶质、溶剂判断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液中充当的角色可能不同。
师生活动5:既然已经知道某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区分,再引导学生进行溶液命名的探究,说出命名的原则,根据原则让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练习与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2、巩固练习:
课后小结。
学生回忆,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总结。
溶液的形成教案篇四
新课改实施以来,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使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使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把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学习,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科书设计的重点,全面、辩证地反映学生发展、社会需求以及学科内在规律这三个要素对教学设计的整体要求,在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合理设计教学设计。 《溶解度》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实验从观察比较食盐和砂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进一步理解溶液所具有的特征。通过对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探究,旨在于让学生理解溶质在某一溶剂中溶解具有一定的限度,意在指导学生根据问题讨论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通过对“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问题的自主研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探究分为两步。第一步: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这是学生们在观察了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探究过食盐在水中怎样溶解得快之后常会提出的问题。那么,一杯水里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呢?这就是本课第二部分要重点探究的问题。第步:一杯水里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学生们两人一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一份简单的研究计划。随后,各小组一边实验,一边做活动记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班上交流研究结果。
本课没有什么知识难点,操作技能也比较简单。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理解的不够细致,只求了解个大概,故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错,理解不到位,容易出现知识性错误,包括在处理和回答问题时仍运用生活语言回答问题,与所学的化学知识脱节。我的设想是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研究活动过程,抓住本质,深刻理解随着溶解的进行,溶液组成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教学反思:
一、 这节课的研究问题不是由我生硬地提出而是创设情景以演示实验和谈话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想要亲自动手研究的问题,这样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其实让学生真正科学地经历过程并非易事,学生在课堂热热闹闹地活动起来,并不等同于真正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形无神的活动不是我们所倡导的,关键是看你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发挥作用,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自身行为的主导者、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人,无论得到的答案是对或错,都应当是调查研究的结果。我这节课的设计正是给学生大量的时间一勺一勺的加食盐,边搅拌、边观察、边记录,让学生真正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三、这节课设计时没有告诉学生应该用什么方法研究,具体怎样操作,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只提出了50毫升的条件,怎样制定研究计划都交给学生充分讨论。这给学生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提供创造空间。
四、这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合作交流和汇报修改的活动,学生研究计划的制定、实验活动的开展、实验结果的讨论、汇报都是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实现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溶液的形成教案篇五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药匙。
食盐。
糖
硫酸铜晶体。
现象。
结论。
活动与探究(二):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现象。
水
碘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结论。
动与探究(三):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水
乙醇。
活动与探究(四):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试管内加入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
试管是否干净 。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
水、植物油、洗涤剂 。
拓展训练。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矿泉水是溶液,蒸馏水是纯水。
溶液的形成教案篇六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化学药品中认识一些溶液的实例。通过对物质溶于水等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理解溶解的过程及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学生通过水和油的小实验,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
课题。
授课人。
吕芳。
学校。
江苏省天一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式。
仪器、药品。
烧杯、玻璃棒、试管、药匙、蔗糖、食盐、碘、水、高锰酸钾、汽油、洗涤剂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我们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曾用到许多溶液如 。
h2o2溶液能分解产生氧气,紫色石蕊溶液遇酸。
会变红色。在化学实验室里你还曾用过或见过。
哪些溶液?
[指导分析]。
出示四瓶溶液:h2o2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些溶液有哪些共同点?
[设问]。
(1)什么是溶液?溶液就是含水的液体混合物吗?
(2)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1)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
(2)你能解释蔗糖、食盐、碘逐渐消失的原因吗?
[分析解释]。
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na+和cl-向水里扩散,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间隔中,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溶液。
在酒精分子的作用下,碘分子均一地分散到酒精分子间隔中,形成碘的酒精溶液——碘酒。
放多媒体动画:蔗糖溶于水,食盐溶于水。
学生讨论回答:
agno3溶液、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澄清石灰水……。
讨论回答(1)都含有水。
(2)都是混合物。
(3)都是液体。
(4)都是澄清透明的。
在试管里加入少量药品,充分振荡,观察解释。
蔗糖 食盐 碘。
水 水 酒精。
学生阅读理解溶液、溶质、
溶剂的概念。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增强学生对溶液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通过回忆微观粒子的运动理解溶解的过程。
二、教案。
[板书设计]。
均一性。
澄清。
第九单元溶液。
特征。
溶液。
外观。
透明。
稳定性。
1、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组成。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
液
2、乳浊液——洗涤剂乳。
化功能——清洗油污 。
溶质 溶剂。
(固、液、气) (液)。
溶液的形成教案篇七
周二中午第三节在九年级四班我上了这节课,恰逢里庄中学的老师来听课,总体感觉,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1、学生参与面比较大,学生自主学习落实比较到位,小组展示还比较充分。
2、制作的课件简洁实用,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而不是让课间牵着老师和学生走。
3、达标练习环节新颖,使用了“摘星啦”抢答形式,而且给学生留出了足够的思考时间,然后老师再说“开始”,在答题时追问步步紧逼,提升了课堂的深度。
1、演示实验没有做(我有点懒——准备一个实验最少两节课的时间,再说这个实验用品实验室也不全)只放了实验视频,学生虽然从视频中有了清晰的直观认识,但是毕竟不如做实验好。
2、学生预习不是很充分,小组合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于概念个别同学掌握的不是很牢。
3、对于“学困生”关注不是很到位。
总之,现在的课我觉得是越来越难上了,需要思考和提升的地方太多了,这段时间我的研究目标是既要落实学生的思维深度,又要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既要让课堂热热闹闹,更要让学生多一些沉淀。
溶液的形成教案篇八
1、教学前反思:
在本次授课中,我首先展示了各种颜色的溶液,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设计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又可以顺利的引出新课中溶液的概念。课堂中涉及到难以理解的微观过程,都用播放动画的形式使学生克服难点,了解知识的本质。学生在形成了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之后,又引入了悬浊液、乳浊液以及乳化作用的概念,将化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化学,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积极学习化学的情感。
对于乳化现象,教材涉及的内容不多,要求也比较低,因此把此块知识点附在整堂课最后的位置,让学生对乳化作用有初步的认识即可。最后通过几个针对关键知识点的练习题,考察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了本节内容,达到了教学目的。经过课前的努力反思与调整,使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学后反思:
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溶质、溶剂的判断还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碘酒、石灰水、稀盐酸这个三种溶液的溶质,容易出错;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现出对实验本身的兴趣浓厚,但是对实验现象的归纳总结能力比较薄弱,应当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对于溶液的用途,学生有很多切身体验,课堂中用教师讲解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使课堂气氛显得死板。
因此,可以通过讨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总结出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对这一课进行全面反思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溶液的形成教案篇九
一、选择题:
1、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单质的是()。
a.石灰水b.泥水c.碘酒d.牛奶。
2、一种液体是否是溶液,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
b、一种物质被分散成分子或离子均匀进入另一种物质里。
c、液体是均一的、稳定的`。
d、长期放置不分层。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溶于水是扩散过程,所以溶解都是要吸热的。
b、溶液中只可以有一种溶质。
c、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含糖少。
d、条件不改变时,溶液放置多久,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4、向图中的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a.活性炭b.氯化钠c.硝酸铵d.氢氧化钠。
二、简答题:
1、写出下列溶液中溶剂的名称。
碘酒,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硫酸铜溶液,医用酒精。
2、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的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1,你的预测;
因素2,你的预测。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社会实践:调查干洗衣服的原理。
布置作业:课本33页3、4题课后记:本节内容既贴近生活,又有一定的悬念,学生学完本课后感到收获很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溶液的形成教案篇十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药匙。
食盐。
糖
硫酸铜晶体。
现象。
结论。
活动与探究(二):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现象。
水
碘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结论。
动与探究(三):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水
乙醇。
活动与探究(四):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试管内加入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
试管是否干净 。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
水、植物油、洗涤剂 。
拓展训练。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矿泉水是溶液,蒸馏水是纯水。
溶液的形成教案篇十一
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初步了解溶液的重要应用。
3.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4.知道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5.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6.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1.溶液概念的建立。
2.溶解与乳化的区别。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品] 实验仪器、药品、用品,教学媒体等
由溶液章图切入课题,引入新课(板书: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
1.学生实验:向实验桌上盛有2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药匙蔗糖或食盐,用玻璃棒搅拌(教师巡回指导)。
2.师生活动1(建立溶液的概念):
(1)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两种物质“消失”的原因。
(3)帮助学生分析(体验)溶液的特征。
(4)建立溶液的初步概念。
(5)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几种物质也可以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6)建立溶液的完整概念。
3.师生活动2(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2)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3)总结出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1.溶质+溶剂 溶液)。
4.师生活动3(填写表格,让学生掌握溶质溶剂判断的一般方法):溶液 溶质(溶解前的状态) 溶剂(状态)
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固体) 水
碘酒 碘(固体) 酒精
稀硫酸 硫 酸(液体) 水
稀盐酸 氯化氢(气体) 水
5.师生活动4:
引导学生发现——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常见的溶剂;两种液
体(不包括水在内)互溶时,将量多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
2(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
入到2-3ml的水中。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师生活动1:引导学生对比自己所做的三个实验,总结得出——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4.教师实验:将1-2粒碘、高锰酸钾、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汽油中。
5.师生活动2:对比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媒体)。
溶质 溶剂 溶解情况
碘 水 碘难溶于水
碘 汽油 碘溶于汽油
高锰酸钾 水 高锰酸钾溶于水
高锰酸钾 汽油 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
植物油 水 植物油难溶于水
植物油 汽油 植物油能溶于汽油
总结得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板书:影响溶解的因素:溶质、溶剂等]
3(酒精能否溶于水?)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2.要求学生在所做过的三个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验证。
3.学生交流设计方案。
4.学生实验(在实验前提醒学生:滴加酒精的过程中不要振荡,滴加结束后振荡;要留心观察振荡前后的现象)。
5.教师总结:如果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还会发现酒精和水这两种物质能以任意比互溶。
4(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1.学生实验:观察3号试管中的液体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的现象。
2.学生实验:向3号试管中滴加2-3滴洗涤剂,按照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的顺序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3.比较浑浊液体1和浑浊液体2(媒体)。
溶液的形成教案篇十二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化学药品中认识一些溶液的实例。通过对物质溶于水等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理解溶解的过程及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学生通过水和油的小实验,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
课题。
授课人。
吕芳。
学校。
江苏省天一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式。
仪器、药品。
烧杯、玻璃棒、试管、药匙、蔗糖、食盐、碘、水、高锰酸钾、汽油、洗涤剂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我们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曾用到许多溶液如。
h2o2溶液能分解产生氧气,紫色石蕊溶液遇酸。
会变红色。在化学实验室里你还曾用过或见过。
哪些溶液?
[指导分析]。
出示四瓶溶液:h2o2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些溶液有哪些共同点?
[设问]。
(1)什么是溶液?溶液就是含水的液体混合物吗?
[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1)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
(2)你能解释蔗糖、食盐、碘逐渐消失的原因吗?
[分析解释]。
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na+和cl-向水里扩散,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间隔中,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溶液。
在酒精分子的作用下,碘分子均一地分散到酒精分子间隔中,形成碘的酒精溶液——碘酒。
放多媒体动画:蔗糖溶于水,食盐溶于水。
学生讨论回答:
agno3溶液、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澄清石灰水……。
讨论回答(1)都含有水。
(2)都是混合物。
(3)都是液体。
(4)都是澄清透明的。
在试管里加入少量药品,充分振荡,观察解释。
蔗糖食盐碘。
水水酒精。
学生阅读理解溶液、溶质、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增强学生对溶液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通过回忆微观粒子的运动理解溶解的过程。
二、教案。
[板书设计]。
均一性。
澄清。
第九单元溶液。
特征。
溶液。
外观。
透明。
稳定性。
1、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组成。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
液
2、乳浊液——洗涤剂乳。
化功能——清洗油污。
溶质溶剂。
(固、液、气)(液)。
溶液的形成教案篇十三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洗衣服入手,展开实验探究,层层深入。学生兴趣较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新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体现了化学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探究,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一些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够准确,语言表达还缺乏逻辑性。这就提醒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尽可能地让学生把自己所想的用完整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受时间限制,本来学生有一些问题和疑惑想问,但教师没能给与充分的时间来解答,是本节课的不足。
总之本节课设计思路是好的,可能有些地方处理得不尽人意,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溶液的形成教案篇十四
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讨论式教学法。
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天平、量筒。
药品:硝酸钾、水蔗糖。
[演示实验]用a、b两个烧杯各取50克水,烧杯a中加入5克蔗糖,烧杯b中加入10克蔗糖,并用玻璃棒搅拌至蔗糖全部溶解。
2、两种溶液哪一种浓一些?哪一种稀一些?为什么。
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溶液组成有几种表示方法,初中先学习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定义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这两种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板书]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投影]例题1、见课本。
[讨论]例题1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为多少克?
[板书]。
解:溶质的质量分数=。
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讨论]。
1、在14%中的100与溶解度概念中的100克的含义是否相同?
2、在14%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占多少?
[引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实验,实验内容如下,用a、b两个烧杯各取9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再向a烧杯中加入10克硝酸钾,向b烧杯中加入10克水,并用玻璃搅拌至全部溶解。
[讨论]。
1、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
2、在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克?
4、上述形成的两种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小结]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本课知识小结]。
1、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2、理解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
重点难点根据溶解度求溶液中溶制裁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相互换算的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用品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
1、什么叫溶解度?溶解度强调哪些方面?
3、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设问]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要件、找出区别和联系?
[投影]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条件。
一定温度。
不定温。
状态。
饱和。
可饱和可不饱和。
计算式。
单位。
克
无
[引入并板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s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
[投影]例题2(见课本)。
[板书]解例题2。
[投影]例题3。
指导学生分析、讨论质量分数计算公式的变形,如何计算溶质、溶液的质量。
[板书]解例题3。
[提问]如果我们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和操作呢?
[板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
1、计算。
2、称量、量取。
3、溶解。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对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的概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它们之间的换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对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有了初步的了解。
溶液的形成教案篇十五
2.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外界条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饱和溶液的概念。
实验用品。
试管、酒精灯、试管夹、氯化钠、硝酸钾、蒸馏水,投影仪、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演示〕实验。
在各盛有10ml水的两支试管里,分别缓缓地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固体,边加入、边振荡,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保留试管里的溶液,供下面的实验用)。
〔讲述〕此实验说明,在室温,在。
10ml水里,氯化钠或硝酸钾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板书〕饱和溶液。
〔讲述〕在上面的实验里,在室温下当氯化钠或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当氯化钠或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了。
〔板书〕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讲述〕在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板书〕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外界因素。
〔演示〕实验二。
〔演示〕实验三。
给(实验一)里盛有氯化钠溶液和剩余氯化钠固体的试管缓缓加入水,边加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氯化钠固体有什么变化。再加水振荡,直至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
〔讲述〕这两个实验说明,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的量的情况下,原来的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溶剂里,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显示投影卡片:
〔小结〕定性特征,一般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溶液的形成教案篇十六
概念: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的体积数。
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
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
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
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
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
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则越小;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低。
溶解度曲线: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化学反应现象。
1、镁条燃烧: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烟。
2、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3、铜丝加热: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产生白光、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硫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热、有刺激味气体生成、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7、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8、白磷燃烧: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斑斓。
9、甲烷燃烧: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10、铁钉放入稀硫酸:有少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
11、镁条放入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迅速溶解,放出热量。
12、co还原氧化铁: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3、cu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蓝色沉淀生成。
15、c和cuo高温加热: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6、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变红。
17、加热通入co2的红色石蕊溶液:红色变为紫色。
18、co2通入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大理石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0、na2co3粉末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1、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22、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23、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铁器除锈。
24、黑色cuo放入稀硫酸中: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溶液的形成教案篇十七
《溶液的形成》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题的内容。第一课时,从内容上看,不存在什么难点,但这内容是溶液的开端,也是对后面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重要基础,也为下学期酸、碱、盐这重要内容打下基础。所以,这个开头如果开得好,对后面的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来说,没什么经验,很多方面还是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这一节课教学中的实验活动设计,获得大家一致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在整节课中不会过于单调。上下过渡流畅,课堂衔接好;讲练结合;以上都是我应该在往后的教学继续保持的优点。
1、概念构建——对于溶液来说,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得到溶液的形成过程的描述、均一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并不容易,必须在此下功夫。课堂上我没处理好溶液的形成过程,而是急于让学生得到。其实这是构建中的一难点,我可以先得到这一过程,而通过不断地补充实验让学生理解。这样的效果可以更直观。
2、溶液命名——对于常见溶液中,溶剂是水的命名规律并没有处理好。这个内容处理方法可以更加直观,从开始常见的溶液命名出发,通过对比找出差异,再得到规律的处理,可以大大降低难度。
3、评价单一,尤其是语言的评价,过于单一,缺少表扬和赞美的语言。还有一些知识上的小细节没有注意到位,语言严谨性有待提高,如实验中所用酒精浓度是95%的溶液而不是纯酒精,应该向学生解释下等。总而言之,这一节课让我一下成长了,我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断改正,不断进步。
溶液的形成教案篇十八
尊敬的林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溶液的形成》,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是一节课前说课。
溶液是物质共存的一种状态,是中学化学遇到的一类分散体系。在下一单元里将要学习常见的酸和碱,有关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溶液里进行的,要学好这些内容,就很有必要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溶液的有关知识,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也正好为下一单元的学习提供知识准备。
本课题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第一部分主要是使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辨证关系。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设置了三维的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
2.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1.初步了解生活中溶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通过实验和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的科学探究态度。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
重点: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思维特征: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观察现象、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直观生动实验是学生最喜欢、效果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本节课学生以分组实验和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方法。
这是本节课所需要的教学器材。
溶液的形成教案篇十九
一、选择题:
1、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单质的是()。
a.石灰水b.泥水c.碘酒d.牛奶。
2、一种液体是否是溶液,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
b、一种物质被分散成分子或离子均匀进入另一种物质里。
c、液体是均一的、稳定的`。
d、长期放置不分层。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溶于水是扩散过程,所以溶解都是要吸热的。
b、溶液中只可以有一种溶质。
c、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含糖少。
d、条件不改变时,溶液放置多久,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4、向图中的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a.活性炭b.氯化钠c.硝酸铵d.氢氧化钠。
二、简答题:
1、写出下列溶液中溶剂的名称。
碘酒,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硫酸铜溶液,医用酒精。
2、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的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1,你的预测;
因素2,你的预测。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社会实践:调查干洗衣服的原理。
布置作业:课本33页3、4题课后记:本节内容既贴近生活,又有一定的悬念,学生学完本课后感到收获很大。
溶液的形成教案篇二十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化学药品中认识一些溶液的实例。通过对物质溶于水等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理解溶解的过程及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学生通过水和油的小实验,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
课题
溶液的形成
授课人
吕芳学校江苏省天一中学
知识目标: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引导-----探究式
仪器、药品
烧杯、玻璃棒、试管、药匙、蔗糖、食盐、碘、水、高锰酸钾、汽油、洗涤剂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我们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曾用到许多溶液如
h2o2溶液能分解产生氧气,紫色石蕊溶液遇酸
会变红色。在化学实验室里你还曾用过或见过
哪些溶液?
出示四瓶溶液:h2o2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石蕊溶液、70%的医用酒精
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些溶液有哪些共同点?
(1)什么是溶液?溶液就是含水的液体混合物吗?
(2)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1)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
(2)你能解释蔗糖、食盐、碘逐渐消失的原因吗?
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na+和cl-向水里扩散,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间隔中,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溶液。
在酒精分子的作用下,碘分子均一地分散到酒精分子间隔中,形成碘的酒精溶液——碘酒。
放多媒体动画:蔗糖溶于水,食盐溶于水。
agno3溶液、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澄清石灰水……
讨论回答(1)都含有水
(2)都是混合物
(3)都是液体
(4)都是澄清透明的
在试管里加入少量药品,充分振荡,观察解释。
蔗糖 食盐 碘
水 水 酒精
学生阅读理解溶液、溶质、
溶剂的概念。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增强学生对溶液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通过回忆微观粒子的运动理解溶解的过程。
二、教案
[板书设计]
均一性
澄清
第九单元 溶液
特征
溶液
外观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透明
稳定性
1、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组成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
液
2、乳浊液——洗涤剂乳
化功能——清洗油污
溶质 溶剂
(固、液、气) (液)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84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