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兵教案(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1 07:00:04
菩萨兵教案(实用18篇)
时间:2023-12-01 07:00:04     小编:MJ笔神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基础,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传授知识。编写教案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师应该清楚自己希望学生通过这堂课学到什么知识和能力。下面是一些优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阅读这些教案范文,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帮助大家更好地编写教案。当然,具体的教案编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这些范文仅供参考。

菩萨兵教案篇一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这首词刻画了一个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的形象。

2、作品是如何通过意象来营造视觉之美的?

明确:“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

“金鹧鸪”等意象全篇充分利用了意象的具体感,通过文字传递个读者无穷的想象,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3、赏析“鬓云欲度香腮雪”一句中用字的妙处。

明确:“鬓云”指女子象流云的鬓发“香腮雪”指女子那香而白的,娇美无比的脸庞。

“度”将一种动态注入静态的描摹之中,使诗句平添了几分生机。再加上“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

明确:“画蛾眉”应是表现女主人公一种爱美的感情和那种“为悦己之荣”的心态,但“懒”字把她怅惘若失的情态传达出来,女主人公的萧疏的意态在娇慵之状的描写中跃然纸上。“弄”反复摆弄欣赏的意思,它把女主人公千回百转,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表现出来了。“迟”又呼应了前面的“懒”字,又进而渲染了女主人公无情无绪的神态。

5、“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表达了什么?

明确:写出女子容颜的美丽动人,表现了她自鸣得意,精神饱满,联系她的境遇,不禁让人想到红颜易老,青春难驻,象花一样易开易落。

6、“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鹧鸪双双,反衬女主人公的孤独。用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女主人公内心的寂寞空虚。女主人公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却是双双成对的金鹧鸪不仅给她哀怨的心绪添上几分酸楚和难堪,也点出了她所追求的正是那种双双对对的理想。

7、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写一个女子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以至穿衣的一系列动作。从中展现出它的处境和心情(深闺寂寞,幽怨相思)。

菩萨兵教案篇二

生:他们会想,这回我们弄错了,我们遇上的是一群好兵,是为我们着想的队伍。

生:他们会说:“从来没有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生:他们会说:“赶快回家吧!好好地招待这些菩萨一样的兵……”

……。

师:大家说的都不错,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来演一演,把藏民当时所想、所说、所做表演出来,演出他们的惊奇、欣喜和感激。

师:先四人小组试着演,一个同学演放哨的藏民,其余3人演躲在山上的藏民。

学生四人小组表演,气氛较为热烈。

师:好,老师请一组小朋友上台来表演,看谁演得好。

生1:(急急匆匆地走向同伴……)同胞们,我们全都搞错了,大家快出来看呀,这些兵在为我们种地,你们看,他们把我们的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我们的地整治得平平展展,大家快回家吧。

生2、(走出来往下望去……)真的!我们这回遇上了好兵了,咱老百姓这回有好日子过了。

生3、4(也赶紧走出来)快,赶快回家吧。我们得好好地招待这些兵呀!

……。

师:那当他们见到了朱总司令和战士时,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请你们接着表演。

生1:你们是菩萨派来的吧,我从来没见过像你们这样好的军队。快到屋里来坐一坐,喝口水歇一歇。

生2:你们不但不拿我们的东西,还帮我们种地,太谢谢你们了!这是我自己种的红枣,你们拿去尝尝吧。

生3、4:呜呜呜……大声哭了起来。

……。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评一评,他们演得怎么样?

生a:他们演得都很好,就是看不懂,好好的,怎么哭起来呢?

生3、4:我们是感动得哭。

生b:我认为感动得哭起来不应该这样大声地哭,而是热泪盈眶,说不出话来的样子。

生c:我觉得他们演得不错,把藏民当时惊喜和感激都演出来了。就是还可以适当再加一些动作表演。

……。

在语文的教学中,如果把表演带入课堂,一改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主动参与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展示学生的才华。在教学《菩萨兵》这篇课文中我尝试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收获。

具体体现在:

1、以演代讲。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喜欢的演一演的形式,让学生来演一演藏民当时的所想所言,深切地体会当时藏民们的心理、神态、语言,不知不觉化解了“菩萨兵”这一难点。特别“你们是菩萨派来的吧”这一句符合人物特点的话,虽见平常,却可见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之深。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想像,把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与诠释,通过表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请学生演一演藏民见到红军会怎么做,怎么说,这就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从多个不同的侧面去思考,拓展思维的空间。在学生独具匠心的表演中,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尝试合作学习。学生的个体学习是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可以发挥课堂教学的群体功效,为学生成功学习提供帮助。在让学生演一演时,让学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试着演,既发挥了集体的功效,又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一部分不善表现自己,或胆怯的学生也得到训练。

3、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表演之后,让学生评一评演得怎么样,在评的过程中再一次引导学生感悟了课文,进一步探究学习,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次。在愉快的评议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感悟文本的能力。

菩萨兵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唐五代词的有关常识。

2、通过对“温词”的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讨论本词是否有所寄托。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唐五代词概述:

1、花间词派:以唐温庭筠、前蜀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温词秾艳华美,如簪花仕女,如富丽堂皇牡丹,“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疏淡清秀,如淡妆美人,如清新明丽芙蓉,“显而疏”,易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2、二主一相: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操,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李璟和李煜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拓展了唐五代文人词的艺术境界,开掘了唐五代文人词的抒情深度;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成了他们“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冯延巳词善于以阔大境界、层进手法写柔情,从而营造出一种浩浩莽莽的意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二、作者介绍: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他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

三、结合注解,理解词意: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四、赏析:

1、这首词的韵脚有哪些?如何构成听觉之美?

答:韵脚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褥”“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于听觉之美。

2、词中的物象有哪些?如何营造视觉之美?

答:物象有“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错彩镂金,精致绵密,构成富于视觉美的境界。

3、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4、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答:肖像、动作(细节)、着装描写。

例如“懒起画蛾眉”中“懒”字把她此时此地那种怅惘若失的情态传达出来;“弄妆梳洗迟”中“迟”字进而渲染她无情无绪的心态;“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双双金鹧鸪”,实际是反衬,她独处深闺。满怀惆怅,“双双金鹧鸪”不仅给她哀怨的心绪添上几分酸楚和难堪,也道出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五、作业:

1、背诵全词。

2、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关练习。

菩萨兵教案篇四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一、导入。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自己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1、藏胞们为什么要躲红军呢?(害怕)。

他们害怕到“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引读)。

你怎么读这句话。

2、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朱德急到什么程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急坏)。

藏民的躲藏并没有影响红军的休整,为什么种总司令却急坏了?(担心藏民在深山受苦)。

试试把朱德当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三、教学2~5自然段。

自读课文2~5自然段,你能从朱德总司令和翻译的这两次对话中感受到什么?

1、“这么多天了,藏胞们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换个说法怎么说?哪种说法效果更好,更能表达出这是朱总司令着急的心情?

谁会读。

长时间呆在深山,吃住条件都十分恶劣,朱德同志担心藏胞们受不了。说这句话时,朱总司令带着什么样的感情?(着急、担心、关切)。

我们读的时候也要带着这样的感情。

你能试着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吗?

翻译为什么要叹气?(没有成功劝他们回来)为什么会说藏胞“真糊涂”?(不知道红军跟反动军队不一样)。

“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句话怎么理解?

藏民同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当红军到来时他们又误认为是反动军队又回来,藏民对红军不了解。

4、这些话里的那一句能看出朱总司令很理解他们?(这也怨不得他们……)。

指导朗读。

5、这一次朱总司令没有再派人去找藏胞了,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帮藏胞把地……(引读)。

6、前一次急得是担心藏民们在深山受苦,这一次急的是什么?(节气不饶人,怕耽误了藏胞的“春耕”,来年就要挨饿了!)。

可见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十分关心藏胞的疾苦。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2~5自然段。

四、教学6~7自然段。

我们的红军和欺压百姓的反动军队是不一样的,为了让藏民们能回来,为了能改变藏民们对红军的认识,朱德总司令动员红军战士们为藏民们进行春耕。在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说了这么一番话:

指名读。

1、自己读一读,你觉得可以怎样读?并且说出你的理由。

a、“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朱总司令要求红军把藏族同胞当亲人一样看待)。

“尽心尽力”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度?(在春耕时不能有一点马虎,要非常认真)。

把这些词去掉能体现出这种感情吗?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更要把感情投入进去。

b、“要让红军的种子~结果……”这句话表面上是在指什么?(春耕)。

但又不仅仅是指春耕,还指什么?

通过自己的行动是藏族同胞消除误解,从而支持和拥护红军,使红军真正把根扎在藏族同胞的心上。

这里用上省略号有什么意义?(永远长存,不会消失)。

2、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引读)。

“热火朝天”是一种什么景象?你能使使用这个词说句话吗?

五、教学8、9自然段。

这些种子终于发芽了,这在藏族同胞眼睛上的乌云也被红军的真诚所驱散了。

1、齐读8、9自然段。

2、当他们看到红军所做的一切,终于留下了感激的泪水。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会想什么?

3、引读:他们说:……。

庙里的菩萨是什么样的?(善良、慈祥)。

藏民们大多是信佛教的,菩萨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

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敬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藏民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这是他们由衷的话语,让我们好好的疤这句话再读一读,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六、总结课文。

藏族同胞之所以称红军是“菩萨兵”,是因为他们发祥红军与反动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红军为他们耕种土地、打扫院子,对他们像亲人一样,所以他们发自内心地感激红军,称红军是“菩萨兵”!

让我们也满怀着感激把课文读一读。

七、布置作业(课后迁移)。

菩萨兵教案篇五

教学方法。

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

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在晨阳的映照下金光闪闪忽明忽灭,蓬松如云的鬓发将掩未掩到雪白的脸颊,臃懒地起身后画起漂亮的眉毛,迟迟地梳理打扮。

插上头上的花饰,仔细地在镜子的前后照来照去,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穿上新贴图案的绣花丝绸短袄,那图案上是成双成对金色的鹧鸪。

2.概括上下片所写内容。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

下片:梳妆打扮的过程。

三、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发言。

1、找出词的韵脚,再前后读一读,说说在语感上有怎样的听觉之美?

明确:韵脚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襦”、“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于听觉之美。这就是词这种文学作品特有的音乐美。

2、词写了哪些意象?想一想作品如何营造出视觉之美的.?

明确:篇中写了“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美好的环境,柔美的鬓发,雪白的肤色,美丽的装饰,美妙的女子,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3、“双双金鹧鸪”和前面哪些写照相照应?又有怎样的含义?

明确:“双双金鹧鸪”与“懒”和“迟”相照应,见物生情,顾影自怜,孤独哀伤。

4、词中的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又有怎样的情怀?

明确:篇中女主人公并非“无情”,只是她的“情”深藏不露,偶尔从“懒”、“迟”的动作中轻轻逗出,不经意地又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淡淡映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客观而论,此词表面所写不过一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及其慵散无聊之心绪、自矜自怜之情怀,描绘了一幅唐代宫廷仕女图。其深层含义,可以联系到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含蓄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5、赏析“度”字的妙处。

指导:

a.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什么“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试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五、六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b.结合上片中的“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你能感受到这首词的意境特点吗?

孤独寂寞。

c.这首词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7.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你同意吗?说说理由。(此题言之成理即可)。

8.理解艺术风格: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四、作业:背诵全词。

菩萨兵教案篇六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

【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胞、耕、藏、段、区、播”,理解新词“同胞、糊涂、动员、尽心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听说过长征吗?谁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与大家说一说。

2、(补充红军长征资料)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1935年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的战士们空着肚子,穿着单薄的衣服,后有国民党追兵,上有飞机大炮的轰炸,但他们靠着坚强不屈的精神走过了到处是沼泽的茫茫大草地,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打败了追击的国民党军队,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很苦,一直受地主,国民党的军队的剥削,欺压,但红军纪律严明,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

3、长征途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其中的一个。

4、同学们,你们知道菩萨是怎样的吗?(板书:菩萨)学生交流。(比喻心肠慈善的人)说说对兵的理解。(板书:兵)。

5、质疑:“菩萨兵”是谁?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听录音读课文。

2、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思考提出的问题。

3、检查自学。

(1)出示:藏族同胞糊涂。

a指名读准字音。

b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有多个民族?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56个民族56枝花,56个民族是一家。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所以说藏族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胞是月字旁。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同胞?住在中国台湾的——台湾同胞,海外的的——海外侨胞,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心在何方,始终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骨肉相连,血脉相通。

c本课指藏族同胞糊涂,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说他们糊涂呢?

这一段中还有两个生字:段(一段……)区(半包围结构)。

(2)出示:朱德春耕动员。

a先说一说你了解的朱德。看图,再看文字介绍,你看到了怎样的朱德?(他是一位南征北战,戎马一生,建立赫赫战功的大元帅,还是一位平易近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司令。)。

b耕这个字的左边是耒字部,用这样的农具在井字形的农田里劳作。

c“动员”本周一升旗仪式上,周老师动员大家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你还知道在哪些情况下进行动员?找一找在春耕前朱德总司令的动员,读一读。(出示第6自然段)。

(3)出示:尽心尽力干干净净平平展展。

a听了朱德同志有力的号召,战士们又是怎样做的?

b读词,“尽心尽力”是什么意思?

c找一找“干干净净、平平展展”在哪一句中?

d完成填空的院子。

的土地。

听同学读,发现用上“干干净净平平展展”这样的叠词效果更好。还有哪些这样的词?

e这一切又是谁干的?读:红军尽心尽力干干净净平平展展。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选择你认为读的最好的一个自然段读一读。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怎样的事。(看词语)。

(四)写字。

最难写的是藏——横长高高写上面,撇点略短分两边,横平撇长要摆正,里面藏有一个“臣”,斜勾主笔拉拉长,撇尖点短相呼应。

(五)教师小结:

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教学内容】菩萨兵第一课时(三年级语文)。

【教材简解】。

接触这个标题就让人产生一种新奇感,我们听说过步兵、炮兵,还没有听说过菩萨兵的。菩萨和兵是怎么联系到一块的?菩萨兵是指什么样的兵?为什么叫菩萨兵?同学们看到课题一定会提出许多问题。这给人留下一个悬念。

这个题目是有些古怪,但它讲述的故事却很感人。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到达藏民居住的地区以后,在藏族同胞对他们有误解的情况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一样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体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关心人民利益,以人民为亲人的崇高宗旨。“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这是藏胞由衷发出的赞叹。这既点题,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菩萨兵教案篇七

题解:菩萨,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而朱总司令带领士兵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所以藏胞们赞颂红军是菩萨兵。

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与感激的事。全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层次清楚,语言生动。篇末点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留有余味的作用。文章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怎么受得了呢?”使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跃然纸上。“这也怨不得他们”反映出朱德对藏胞深深的理解。

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估计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品质,课上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学会在习作中通过语言表达心声。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后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1.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藏族翻译糊涂糟蹋热火朝天节气菩萨。

(1)出示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2)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3)齐读词语。

(4)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糟蹋:本课指侮辱。

翻译: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本课指做翻译工作的人。

糊涂: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

热火朝天:比喻群众性运动或工作达到热烈、高涨的境界。

3.各自轻声读课文一遍。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分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习评议。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指名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课文后第三题。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1、自己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藏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害怕红军躲进了深山,朱德很着急。)。

1、“这么多天了,藏胞们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换个说法怎么说?哪种说法效果更好,更能表达出这是朱总司令着急的心情?

谁会读?

长时间呆在深山,吃住条件都十分恶劣,朱德同志担心藏胞们受不了。说这句话时,朱总司令带着什么样的感情?(着急、担心、关切)。

我们读的时候也要带着这样的感情。

你能试着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吗?

翻译为什么要叹气?(没有成功劝他们回来)为什么会说藏胞“真糊涂”?(不知道红军跟反动军队不一样)。

“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句话怎么理解?

藏民同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当红军到来时他们又误认为是反动军队又回来,藏民对红军不了解。

4、这些话里的那一句能看出朱总司令很理解他们?(这也怨不得他们……)指导朗读。

5、这一次朱总司令没有再派人去找藏胞了,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帮藏胞把地……(引读)。

6、前一次急得是担心藏民们在深山受苦,这一次急的是什么?(节气不饶人,怕耽误了藏胞的“春耕”,来年就要挨饿了!)。

可见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十分关心藏胞的疾苦。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2~5自然段。

我们的红军和欺压百姓的反动军队是不一样的,为了让藏民们能回来,为了能改变藏民们对红军的认识,朱德总司令动员红军战士们为藏民们进行春耕。在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说了这么一番话:

指名读。

1、自己读一读,你觉得可以怎样读?并且说出你的理由。

a、“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朱总司令要求红军把藏族同胞当亲人一样看待)。

“尽心尽力”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度?(在春耕时不能有一点马虎,要非常认真)。

把这些词去掉能体现出这种感情吗?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更要把感情投入进去。

b、“要让红军的种子~结果……”这句话表面上是在指什么?(春耕)。

但又不仅仅是指春耕,还指什么?

通过自己的行动是藏族同胞消除误解,从而支持和拥护红军,使红军真正把根扎在藏族同胞的心上。

这里用上省略号有什么意义?(永远长存,不会消失)。

2、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引读)。

“热火朝天”是一种什么景象?你能使使用这个词说句话吗?

这些种子终于发芽了,这在藏族同胞眼睛上的乌云也被红军的真诚所驱散了。

1、齐读8、9自然段。

2、当他们看到红军所做的一切,终于留下了感激的泪水。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会想什么?

3、引读:他们说:……。

庙里的菩萨是什么样的?(善良、慈祥)。

藏民们大多是信佛教的,菩萨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

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敬的菩萨,这是对红军最高的评价,藏民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这是他们由衷的话语,让我们好好的疤这句话再读一读,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藏族同胞之所以称红军是“菩萨兵”,是因为他们发祥红军与反动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红军为他们耕种土地、打扫院子,对他们像亲人一样,所以他们发自内心地感激红军,称红军是“菩萨兵”!

让我们也满怀着感激把课文读一读。

菩萨兵教案篇八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9/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投影图片,生字卡片。

1,看投影,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

2,板书课题,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1,自学。

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生字词,不懂的词语用线画出来.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2)齐读词语.

(3)说说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糟蹋:侮辱.

热火朝天:比喻群众性运动或工作达到热烈,高涨的境界.

3,分段指名读课文.想每段告诉我们什么。

4,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自由读.

2,指名说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读出感情.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书后第三题.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3,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秀品质.

能运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一个活动场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画出有关的语句.

1,指名读.

2,第二段体现了朱德的'什么心情怎样读。

3,第五段朱德对藏族同胞的一片爱心的句子是(指名读),该如何读.

4,分角色朗读2-5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的词语.

4,你能通过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1,自由读.

3,交流上面的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朱德: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

藏民:躲跑返回流泪。

菩萨兵教案篇九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9/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一个活动场面。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看投影,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

2、板书课题,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

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生字词,不懂的词语用线画出来。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2)齐读词语。

(3)说说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糟蹋:侮辱。

热火朝天:比喻群众性运动或工作达到热烈、高涨的境界。

3、分段指名读课文。想每段告诉我们什么?

4、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第一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书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默读全文,想: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画出有关的语句。

三、继续精读课文2—5自然段。

1、指名读。

2、第二段体现了朱德的什么心情?怎样读?

3、第五段朱德对藏族同胞的一片爱心的句子是(指名读),该如何读。

4、分角色朗读2—5段。

四、精读6、7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的词语。

4、你能通过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五、精读8、9自然段。

1、自由读。

3、交流上面的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菩萨兵教案篇十

1、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2、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

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一课时。

1、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

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在晨阳的映照下金光闪闪忽明忽灭,蓬松如云的鬓发将掩未掩到雪白的脸颊,臃懒地起身后画起漂亮的眉毛,迟迟地梳理打扮。

插上头上的花饰,仔细地在镜子的前后照来照去,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穿上新贴图案的绣花丝绸短袄,那图案上是成双成对金色的鹧鸪。

2.概括上下片所写内容。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

下片:梳妆打扮的过程。

1、找出词的韵脚,再前后读一读,说说在语感上有怎样的听觉之美?

明确:韵脚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襦”、“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于听觉之美。这就是词这种文学作品特有的音乐美。

2、词写了哪些意象?想一想作品如何营造出视觉之美的?

明确:篇中写了“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美好的环境,柔美的鬓发,雪白的肤色,美丽的装饰,美妙的女子,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3、“双双金鹧鸪”和前面哪些写照相照应?又有怎样的含义?

明确:“双双金鹧鸪”与“懒”和“迟”相照应,见物生情,顾影自怜,孤独哀伤。

4、词中的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又有怎样的情怀?

明确:篇中女主人公并非“无情”,只是她的“情”深藏不露,偶尔从“懒”、“迟”的动作中轻轻逗出,不经意地又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淡淡映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客观而论,此词表面所写不过一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及其慵散无聊之心绪、自矜自怜之情怀,描绘了一幅唐代宫廷仕女图。其深层含义,可以联系到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含蓄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5、赏析“度”字的妙处。

指导:

a.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什么“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试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五、六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b.结合上片中的“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你能感受到这首词的意境特点吗?

孤独寂寞。

c.这首词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7.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你同意吗?说说理由。(此题言之成理即可)。

8.理解艺术风格: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菩萨兵教案篇十一

课文主要写红军长征途中朱德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行动赢得他们的信任,被藏胞称为“菩萨兵”。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记述了事情的前后经过,条理清楚。主要通过朱总司令的语言反映他和红军对藏胞的一片深情。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所以我将目标定位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抓住朱总司令的语言体会红军对藏胞的关心和爱护,体会军民间的鱼水深情。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而在他的语言中,“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是理解的难点。

1、注重背景资料的补充。因为课文讲述的故事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所以在课前和学生一起了解了长征、红军等历史背景,藏族人的宗教信仰。学生知道藏民大多数是信佛的,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菩萨在藏民心中有着很神圣的地位,藏民把红军比作菩萨,这是对红军最高的评价。这些内容的补充对学生理解藏胞把红军称为“菩萨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紧扣人物语言,以此为教学的主线。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了朱德同志与翻译的`三次对话,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去感受朱德同志对藏胞的关心,对春耕被耽误的急切心情,弄清“急坏”的真正原因。引导学生集体读、分角色读、个别读,边读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让学生对朱德总司令、红军战士从内心产生敬意,从而理解藏胞称朱德与红军战士为“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兵一样的兵”的含义。

3、引导学生结合上写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新课标要求第二学段“能练习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借助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文中“尽心尽力”“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等都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这些重点词句,我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相结合来进行理解,这也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做法。

1、从朱德的“急坏”为突破口而展开教学。学生只有真正了解了究竟朱德在急什么,才能理解朱德时时处处为藏胞着想的品质。

2、人物对比,感受不同。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朱德和翻译的话,了解翻译对藏胞的埋怨,感受朱德处处为藏胞着想的品质。

3、想像说话,体会深情。文中有一副插图,我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想像说话,体会藏胞与红军战士的深情,为最后的一句话“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做铺垫。

第一环节:出示学生熟识的孙悟空和菩萨图片唤起学生对菩萨救苦救难的印象,一是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为理解文本做一点铺垫。检查字词认读既是对一课时教学效果的检查,也是为学生顺利走进文本扫清障碍。

第二环节:紧扣朱德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急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默读找出相关语句,很容易就能发现朱德的“一急”。学生分角色朗读朱德和翻译的对话,既是通过对比感受朱德为藏胞着想,也是为了理解“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翻译埋怨藏胞误会了红军,所以翻译找不回来。也为后面突破难点做准备。朱德的第二次语言点明了他“急坏”的的二层原因。耽误春耕节气,来年会挨饿。理解了朱德“急坏”的原因,很自然出示他的第三次语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尽心尽力”正是因为红军“尽心尽力”为藏胞种地,才让藏胞消除了误会,悄悄返回家园。对比前面翻译找都找不回来,现在自己回来了,学生就理解了藏胞对红军误会的消除。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自然就明白了红军种下的不仅仅是一颗颗粮食,他们把自己对藏胞的关注种到地里,收获了藏胞的信任,突破教学难点。这时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像说话,重点理解“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

在我的课堂中有以下几点做法是值得继续坚持的:

1、语文课堂生活化,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没有依靠工具书和老师的讲解,将字词句的理解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上下文联系起来,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

2、以读代讲,以读促讲。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利用读这种手段基本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突破学习的难点。

几点不足:

1、个人教学语言不够精炼,环节之间的时间分配没有把握好,导致学生没有了在课堂上写字的时间。最后的写字环节被迫变成了课外作业。

2、因为时间关系,本课教学缺少课堂总结。

菩萨兵教案篇十二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

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学情分析:

估计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品质,课上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学会在习作中通过语言表达心声。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讲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

菩萨糟蹋藏族一段同胞反动朱德翻译糊涂。

不饶人哪怨不得春耕挨饿播种干干净净。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读讲课文,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讲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3、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4、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5、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深知藏民疾苦的感情和对藏胞的一片爱心。

6、分角色朗读。

三、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交流所画词语。

4、出示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引导理解含义:表面讲春耕,实质是要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说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四、读讲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

3、感情朗读。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

板书:

朱德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

藏民躲跑返回流泪。

菩萨兵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9/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

投影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投影,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

2,板书课题,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

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生字词,不懂的词语用线画出来.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2)齐读词语.

(3)说说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糟蹋:侮辱.

热火朝天:比喻群众性运动或工作达到热烈,高涨的境界.

3,分段指名读课文.想每段告诉我们什么。

4,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第一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书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3,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一个活动场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默读全文,想: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画出有关的语句.

(三),继续精读课文2-5自然段。

1,指名读.

2,第二段体现了朱德的什么心情怎样读。

3,第五段朱德对藏族同胞的一片爱心的句子是(指名读),该如何读.

4,分角色朗读2-5段.

(四),精读6,7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的词语.

4,你能通过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五),精读8,9自然段。

1,自由读.

3,交流上面的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七),作业。

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板书:。

朱德: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

藏民:躲跑返回流泪。

菩萨兵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了解唐五代词的有关常识。

2、通过对“温词”的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讨论本词是否有所寄托。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唐五代词概述:

1、花间词派:以唐温庭筠、前蜀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温词秾艳华美,如簪花仕女,如富丽堂皇牡丹,“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疏淡清秀,如淡妆美人,如清新明丽芙蓉,“显而疏”,易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2、二主一相: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操,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李璟和李煜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拓展了唐五代文人词的艺术境界,开掘了唐五代文人词的抒情深度;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成了他们“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冯延巳词善于以阔大境界、层进手法写柔情,从而营造出一种浩浩莽莽的意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二、作者介绍: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他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

三、结合注解,理解词意: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四、赏析:

1、这首词的韵脚有哪些?如何构成听觉之美?

答:韵脚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褥”“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于听觉之美。

2、词中的物象有哪些?如何营造视觉之美?

答:物象有“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错彩镂金,精致绵密,构成富于视觉美的境界。

3、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4、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答:肖像、动作(细节)、着装描写。

例如“懒起画蛾眉”中“懒”字把她此时此地那种怅惘若失的情态传达出来;“弄妆梳洗迟”中“迟”字进而渲染她无情无绪的心态;“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双双金鹧鸪”,实际是反衬,她独处深闺。满怀惆怅,“双双金鹧鸪”不仅给她哀怨的心绪添上几分酸楚和难堪,也道出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五、作业:

1、背诵全词。

2、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关练习。李华。

菩萨兵教案篇十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9/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秀品质。

能运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一个活动场面。

投影图片、生字卡片。

:两课时。

1、看投影,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

2、板书课题,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1、自学。

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生字词,不懂的词语用线画出来。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2)齐读词语。

(3)说说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糟蹋:侮辱。

热火朝天:比喻群众性运动或工作达到热烈、高涨的境界。

3、分段指名读课文。想每段告诉我们什么?

4、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自由读。

2、指名说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读出感情。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书后第三题。

画出有关的语句。

1、指名读。

2、第二段体现了朱德的什么心情?怎样读?

3、第五段朱德对藏族同胞的'一片爱心的句子是(指名读),该如何读。

4、分角色朗读2—5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的词语。

4、你能通过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1、自由读。

3、交流上面的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板书:

朱德: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

藏民:躲跑返回流泪。

菩萨兵教案篇十六

《菩萨兵》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由于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对红军与藏族同胞之间的深情,学生又缺乏一定的生活和情感基础,因此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

介绍红军长征的历程,引出课题。随后紧扣课文的最后一句,理解课题中的“菩萨”,并质疑,让学生带着“为什么藏胞称红军为菩萨兵呢”这个问题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

二、朗读感悟、深入学文。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藏族同胞听说又有部队开进自己居住区,便躲进深山不敢露面的原因。引导学生想像藏胞们吃尽的苦头,指导学生读好本节的最后一句话,突出朱总司令的“急”。

1.紧扣朱德司令的话,引导体会他对藏民的关心。

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2~5小节,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边读边找出体现朱德司令着急担心的词句,多读读,多品品,揣摩人物的心理,然后组织学生再次交流。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了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反问句想象藏民在深山中的生活,紧扣“这么”、“还在”、“怎么受得了呢”朗读体会由于长时间待在深山里,吃住条件十分恶劣,朱德担心藏胞受不了。接着紧扣感叹句,引导学生揣摩朱德的心理活动,进一步体会朱德司令对藏胞的无比关切。从而引导学生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司令的着急与担心。交流到第五小节时,我先抓住“怨不得”,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朱德司令表现出的深深的体谅。接着紧扣“节气不饶人”、“赶紧”、“抢”等词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朱德司令急藏民所急,想藏民所想,关心藏胞疾苦的爱民情感。再次让学生联系上文交流藏民躲的原因,从而过渡引出翻译的话:“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乌云遮住眼睛的理解,进一步理解藏胞是因为不了解红军,把红军当成了反动军队才会躲进深山。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朱德司令的两段话后,朱德和他带领的红军关心藏民疾苦,就像菩萨一样有着救苦救难的心肠。让红军像菩萨一样的为民着想的形象深入学生的脑海。

2.抓住红军帮助藏胞春耕一事,进一步体会红军对藏胞的关爱。

教学6~7小节时,我让学生带着“朱德是这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试着体会人物的感情,揣摩人物的心情。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抓住“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等词句,指导学生读好朱德司令的话,体会朱德对藏胞的关心和爱护。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进一步体会朱德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藏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要让红军一心为民的形象在藏胞的心中开花结果。随后紧扣“热火朝天”,引导学生朗读。这样丰富了课文的内容,同时红军为民着想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也逐渐高大,丰满。

3.深华感情。

教学8~9小节时,我先让学生朗读想象藏胞为何会流下感激的泪水,体会藏胞对红军的感激,然后引导学生紧扣:“干干净净”、“平平展展”,借助课文插图,想象藏胞返回家园后和红军相见时的感人情景,并进行说话训练。在此基础上,引出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说说对“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藏胞对红军的感激与信任之情。

上完课后,仍有许多遗憾。比如:以读为本体现不够,生本教育还没有实施到位。

针对问题,学生读书,第一段中补充背景资料,抓住“急”来读,怎么急?为什么急?学生自读2-5段,明白急的两个原因,一、山上受不了。质疑:受不了什么?生1没有粮食。生2生病没有办法治。生3有野兽。生4山上寒冷……学生在猜测中明白了朱德的当心,与人物进行了心灵的沟通。二耕地没人种。有学生插嘴说今年不种明年种呗,我指导学生在读书,通过“节气不饶人”理解了春耕的重要。当学生联系自己看电视和看书了解的知识,知道了国民党反动势力对藏民的欺侮,有联系感激的流泪,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敢回来?学生在阅读7、8段中了解了原由,最后感情自然提升到流泪说着“……菩萨一样的兵……”。

课尾拓展:朱德和藏胞们各说了什么?试着在小组中演演。

《菩萨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也是我在宾山小学301班顶岗实习上的第一课。文章讲述了朱德总司令在长征途中,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的故事。尽管课前我下足功夫准备了教案并经指导老师沙老师精心修改,但无论是课堂效果还是现场教学的节奏、细节的把握上值得反思的方面还较多。

一、教学设计:备课时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挖掘课文中可把握的线索,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

以课题为切入点,问孩子们文中的“菩萨兵”指的是什么人?这也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手段之一。那为什么要把朱德率领的军队称为“菩萨兵”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精读课文。

2.主体品读。课文学习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感悟朱德总司令说三段话。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2-5小节,多读读,多品品,揣摩人物的心理,然后组织学生再次交流你从朱德总司令和翻译的两次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悟,教师指导朗读,在读中激发情感,最终达到让红军像菩萨一样为民着想的形象深入学生的脑海。

二、教学反思:指导老师现场听课指导,上完课后沙老师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给我进行了详细指导,列出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值得反思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案要熟记住,切忌照本宣科。教学语言起到小结、过渡的作用,看着本子说,跟学生没有交流的话它就起不到这些作用。

(二)课堂用时既要保证重点,又要保持均衡。课题中“菩萨”两个字讲的时间太长了。字音字形一带而过即可。建议现场板书,今天我们来学第七课,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在写的过程中把字形解决:菩萨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这个萨就是我们学过的拉萨的萨。(一边写嘴巴里一边说就可以了)写完后哪个同学读课题,再一起读,一读而过。学字词这里面花了20分钟要压缩。一般要留10分钟写习字册。多音字藏在第一行出示了那就可以把它学掉。多音字要有副板书,先指导笔划,两个读音写下来,包括组词。交流容易写错的字,特别难写的要在田字格里板书。一类二类字分开学,一类用红色字,二类用蓝色。

(三)注意课堂调控,区别对待难易点。扩词是全面开花的,这里面课前要预设一下,那些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简单的词,不需要每个都给它组词,难组的进行指导。组词也可以在教课文的时候随机渗透的。学生有的时候的回答不一定正好是你想要的,比如“这么多天了,藏胞们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朱德司令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说这句话时,学生只说出了焦急,关心他体会不到,这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一个学生说焦急,好,那你把这份着急的心情给读出来。引导:你还有不一样的体会吗?除了体会到朱总司令那种着急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从这份焦急当中所流露出来的就是对藏胞的关爱。

(四)课堂要善于引导。学生读书的时间不宜短。学生读书不到位的时候要注意引导。“这么多天了,藏胞们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有的小朋友读得语速很慢,人在着急的时候语速肯定是偏快的。引导:你看,他用这样的语速去说话,你感受到了焦急吗?再请小朋友读如果还是不够,那老师就要范读了,该范读的时候就要范读。

(五)调节好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请孩子评价别人读得好不好,孩子多是指出别人哪里读错了,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先肯定别人好的地方,再给别人提建议,这样呢,能让人容易接受。到了三四年级回答问题必须是一段话。不光要说是什么,还要说为什么,还包括你的想法。

总之,值得教学总结提高的实在是还有很多,我相信在指导老师的精心培养下会不断进步。

菩萨兵教案篇十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一、复习。

1、复习生字词。

2、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引入:朱总司令为什么急坏了?读课文的2~5自然段,用“~~~~”画出来。

(一)学习第二段(2~5自然段)。

1、边读边交流:

(1)一急:“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a、你读懂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板书:在山里受不了)。

b、以上的句子换为一般的句子,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会受不了的。

c、指导有感情朗读。

(2)二急:“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这话是什么时候说的?(板书:节气不饶人)。

b、“节气不饶人”说明了什么?

c、从这句话里,你又可以看出什么呢?从哪个词看出来?(板书:抢种)。

d、有感情朗读。

(二)学习第三段(6~7自然段)。

导入:朱总司令急在心上,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1、自读6~7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说。

3、理解“尽心尽力”和“热火朝天”,用“尽心尽力”并造句。

4、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四段(8~9自然段)。

1、齐读。

2、思考:(1)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三、全文。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复述故事。

四、布置作业:1、听写课后词语。2、用“尽心尽力”造句。

菩萨兵教案篇十八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充分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预习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到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

1、教师评价各组6号听写生词情况。

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觉着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怎么样,从课文中哪里看出?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语句,谈一谈你们的'认识和感悟。

一组同学感情朗读2、3自然段,谈自己的认识。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二组同学感情朗读4、5自然段,谈自己的认识。本组其他同学说说4题(1)的理解。

三组同学感情朗读6、7自然段,谈自己的认识。本组其他同学说说4题(2)的理解。

四组同学感情朗读8、9自然段,谈自己的认识。本组其他同学说说4题(2)的理解。

3、从以上内容,你们觉着军民之间的感情怎样?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五组同学感情朗读。

六组同学比赛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能把课文复述下来吗?

七组复述课文。

6、藏胞们返回家园,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平平展展的土地后,会说出怎样的话语呢?

八组、九组展示。

7、这课有一个新成语“尽心尽力”,会能用它说句话。

十组展示。

8、学习语言描写的两种形式和对话描写的方法,练习语言描写和对话描写。

十一组展示语言描写的两种形式。(课前写在黑板上)。

十二组展示对话描写。(课前写在黑板上)。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85002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