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每个独立发展的国家都曾在古代文明史中留下了自己的篇章。总结的过程中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使文章更具条理和连贯性。如果你还对总结写作有些困惑,不妨参考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总结范文。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篇一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他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它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散文,它通过三个小故事从不同的方面来谈对生命的认识,展示了生命的意义,并且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热爱生命,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联系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利用前面的课文已经引发了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这样可以减少本篇课文教学的难度。教学本课前,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发,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产生真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认识。《生命生命》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思想深邃。这类课文极容易上成道德课,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备课时,我首先把目标定位到“人文合一”的层面,不但凸现教材中处处流露的生命教育因子,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而且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体会,从而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浑然一体,进而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导入生命主题本课题比较特别,是两个“生命”词重复,这课题已经紧扣本单元主题“热爱生命”,所以我先通过复习17、18两课内容导入,既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又能顺利板出课题第一个“生命”。然后通过介绍杏林子引出课题第一段,又顺利板出课题第二个“生命”。分层次地板题,帮助学生层层深入思考课题。这时请学生读题,这里的读题目,不在于学生能理解多少,而在于让学生对课题的内涵初步有所感悟之余也和作者产生同一疑问,带着问题学下文。
在读书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是第一课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落实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需要老师使用有效的方法指导和训练。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以这两个问题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前半部分叙述了这三个事例后引发了杏林子怎样的感悟?”这时指导学生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既解决了课文“写什么”的问题,又理清了课文叙述脉络,即课文“怎样写”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理解内容的同时领悟表达方法,能更好的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和作者产生共鸣引领学生品读飞蛾挣扎求生的事例时当学生从“只要、就、稍”等词体会到飞蛾生命的脆弱从“挣扎、极力鼓动、跃动”体会到飞蛾珍惜生命后我设计了语言训练: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它会对自己说什么呢?学生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逃出去;我不能就这样死去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挽救自己的生命;我只要有一点逃出去的希望我也要争取;加油!努力!一定要从这里逃出去重获自由不能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一话题的设计既是一种想象说话的训练又是对飞蛾不言放弃、顽强抗争精神的言说。学生看似在替飞蛾说话实质在表达自己的心声于是文与人、蛾与己就此相遇交融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一致。
[出示幻灯片]生命。
生命。
生命……。
学生写到:生命是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生命是在田野里跳动的青蛙;生命是校园里开得火红的木棉花;生命是蚂蚁寻找食物的身影;生命是我们在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在孩子获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强烈体验就结课会停留在单纯的文本层面上,而设计了这个练习后等于轻轻推开生活的大门,把孩子从文本引入生活,因为一切的学习只有最终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才是有效的。接着老师说:“把我们刚才所说的连起来,就是生命的诗篇、生命的赞歌啊”教师如诗般的语言,神奇的点化着孩子们身边眼前的生命,孩子们似乎一下子就步入了一个神奇的生命林子。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篇二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1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闫文井,原名严文锦,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7年出版散文《山寺暮》。1938年5月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3、背景介绍: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3、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明确: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三、细读课文,思考人生:
明确: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2、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明确:这个练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观,学生对生命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欣赏中发现精彩的表达,并推荐给全班欣赏。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生命是什么?它是青藏高原上那辽远的天穹,它是峡谷中那激荡的长江水,它是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绿色。生命是一次性的筷子,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是徐徐升起的风筝,只能高飞岂能停滞,生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只能走下去,尽管你会摔倒我们的生命可以伟大,也可以渺小,但不管怎样我们要挺直生命的脊梁,把生命努力进行到底,善待生活、善待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大概就是生命的定义吧!
五、作业布置: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200字左右。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篇三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生命”这一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列举了三种生命现象,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了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
依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感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震撼、欲望、”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虽然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但是,游离于文本,脱离体验的体会只能是口号似的。因此,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点拨法这样两种教学方法,尽可能的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它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与生命之中,达到光凭学生自悟无法企及的高度。
说学法:那么学生如何学才能与老师的教和谐共进,相得益彰呢?根据《课标》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我采用:
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下面,请跟我一起走进教学过程,我主要从这四个流程来说说我的教学实施过程:。
1、在谈话中引入引发生命的思索。
2、在品读中感悟触摸生命的脉搏。
3、在思考中提炼聆听生命的拔节。
4、在生活中追问走进生命的林子。
(一)在谈话中引入引发生命的思索。
上课伊始,我板书“生命”二字,引出问题:生命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出示杏林子的照片,介绍杏林子是我国台湾的作家,在杏林子的眼里,生命到底是什么呢?并把课题补充完整,让学生找到题目的特别之处,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练读课题。这样设计,不在于学生能理解多少,而在于让学生对课题的内涵初步有所感悟,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索,同时放松情绪。
(二)在品读中感悟触摸生命的脉搏。
品读是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最佳方式。品读能使学生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和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品读,去达到“以读悟情,以读悟语”。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这节课中第二道流程的设计宗旨。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三个事例后,我采用了不同的品读方式来感悟这三种生命现象。
(1)联想品读感悟“生命的存在与重要”
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用课件出示这段话“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段文字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挣扎”、“鼓动”、“跃动”这几个词,通过动作表演,让学生感悟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我加强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紧接着,我出示一张飞蛾鼓动翅膀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它会对自己说什么?它又可能会对杏林子说什么呢?这一话题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丰富了文本,此时,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感受到了一只小小的飞蛾对自己生命的珍视,感受到“只要生命存在,它就是重要的,值得珍视的。”
(2)词语品读感悟“生命的不屈与向上”
李海林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因此,运用多种方法去触摸词语的的温度,点染词语的亮度,发掘词语的深度,可以让学生在深切的感悟中去发现、去体验。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用课件出示句子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我让学生反复的读,然后问孩子们:“在这段话中,哪个词语最能扣动你的心弦,最能引起你的共鸣?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读出来吗?孩子们有的抓住“冲破”,有的说是“不屈向上”,还有的说是“坚硬”,虽然他们抓住的词语不同,他们的朗读的情感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心里充满了对一粒小小香瓜子的敬畏。从词语的品读中,从他们诗一般的激情表达中,可以看出他们已体会到了种子那顽强的生命力,感悟到了“生命的不屈与向上”。
(3)激情品读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文章的结尾很理性,或者说是二十多年前流行的一些口号用语,比如“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等等。这些语言即使倒背如流,在学生心中也只是蜻蜓点水,那浅浅的涟漪更是这转瞬即逝。怎么突破这个难点呢?教学中我放弃了对最后一段的抓重点词语进行感悟的教学方法,而是把杏林子的生平引进课堂,结合“我一定要好好使用生命”这句话来体会。学生们听到生命的痛楚和不屈时,惊讶了;看到那残疾的双手,那与身等高的著作时,沉默了!沉默中他们把震撼写在了脸上。他们想不到这充满生命活力的文章竟然出自这样一位女性之手。想不到在剧痛折磨下的生命依然呐喊着要“好好活”!再一次拿起书诵读自然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孩子的动作变得轻轻的,我听到了刚才还有力的诵读突然间轻柔而又凝重了许多。这一环节的设计,让让学生深入地走进文本,悉心地体验文本,学生进一步地感悟到了严肃对待生命的杏林子精彩人生的意义。
(三)在思考中提炼聆听生命的拔节。
在品读感悟后我问道:是啊,生命到底是什么呢?这个一开始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现在能回答出来了么?在短暂的沉思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了,充满诗情的语言从孩子们的口中流淌出来。(课件出示)。
写完诗后,在配乐声中和学生一起诵读。我这样设计既是对文本内涵的深情阐发,又是对的学生情感基调的激情呼唤,更是学生对生命感言的自主抒发。接着,我又回到了课题:不同的人对生命有不同的感悟,我相信大家对生命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请你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化作标点,加在课题上。有的学生按课文内容加上问号和句号,有的按作者的感悟都加上感叹号……虽然最终没有标准答案,但孩子们在思索中又一次整体地领悟了文本,孩子对文本的思索,已经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课堂。
(四)在生活中追问走进生命的林子。
一切的学习只有最终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才是有效的,因此,在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作业: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写一首诗,也可以写一段生命的感言,还可以像作者一样写一件小事,让大家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这一环节,轻轻推开生活的大门,点化着孩子们身边眼前的生命,引导他们步入神奇的生命林子。
杏林子。
飞蛾求生——珍爱生命。
瓜苗破土——生命力是强大的。
静听心跳——严肃对待生命。
我的板书设计主要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可以使复杂内容简单化、明确化,把感性东西理性化,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归纳、感悟的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提倡人的生命与自身、自然、社会、他人的整体和谐,要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让我们一起去诗情追寻生命的林子吧。我的说课就到这儿,恳请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篇四
【说教材】: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他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它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散文,它通过三个小故事从不同的方面来谈对生命的认识,展示了生命的意义,并且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说学生】。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热爱生命,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联系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利用前面的课文已经引发了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这样可以减少本篇课文教学的难度。教学本课前,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发,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说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产生真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认识。《生命生命》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思想深邃。这类课文极容易上成道德课,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备课时,我首先把目标定位到“人文合一”的层面,不但凸现教材中处处流露的生命教育因子,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而且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体会,从而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浑然一体,进而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说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说教学过程】。
一、整合单元内容,导入生命主题本课题比较特别,是两个“生命”词重复,这课题已经紧扣本单元主题“热爱生命”,所以我先通过复习17、18两课内容导入,既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又能顺利板出课题第一个“生命”。然后通过介绍杏林子引出课题第一段,又顺利板出课题第二个“生命”。分层次地板题,帮助学生层层深入思考课题。这时请学生读题,这里的读题目,不在于学生能理解多少,而在于让学生对课题的内涵初步有所感悟之余也和作者产生同一疑问,带着问题学下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书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是第一课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落实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需要老师使用有效的方法指导和训练。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以这两个问题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前半部分叙述了这三个事例后引发了杏林子怎样的感悟?”这时指导学生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既解决了课文“写什么”的问题,又理清了课文叙述脉络,即课文“怎样写”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理解内容的同时领悟表达方法,能更好的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三、在说话训练中走近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引领学生品读飞蛾挣扎求生的事例时,当学生从“只要、就、稍”等词体会到飞蛾生命的脆弱,从“挣扎、极力鼓动、跃动”体会到飞蛾珍惜生命后,我设计了语言训练: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它会对自己说什么呢?学生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逃出去;我不能就这样死去,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挽救自己的生命;我只要有一点逃出去的希望,我也要争取;加油!努力!一定要从这里逃出去,重获自由,不能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一话题的设计既是一种想象说话的训练,又是对飞蛾不言放弃、顽强抗争精神的言说。学生看似在替飞蛾说话,实质在表达自己的心声,于是,文与人、蛾与己就此相遇交融,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一致。
[出示幻灯片]生命。
生命。
生命……。
学生写到:生命是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生命是在田野里跳动的青蛙;生命是校园里开得火红的木棉花;生命是蚂蚁寻找食物的身影;生命是我们在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在孩子获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强烈体验就结课会停留在单纯的文本层面上,而设计了这个练习后等于轻轻推开生活的大门,把孩子从文本引入生活,因为一切的学习只有最终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才是有效的。接着老师说:“把我们刚才所说的连起来,就是生命的诗篇、生命的赞歌啊”教师如诗般的语言,神奇的点化着孩子们身边眼前的生命,孩子们似乎一下子就步入了一个神奇的生命林子。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篇五
《永久的生命》,是近现代著名严文井作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散文知识,本文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品读分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更好的领悟生命的可贵,珍惜时光。另外,学生个性鲜明,但语文基础与语文能力较差,个体间学习水平差距比较大。重点难点的突破有一定的挑战。
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难点】。
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特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诵读品味为主,通过领读、比较阅读、齐读等不同的诵读方法,适当采用启发点拨法,完成本课教学。
2、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教师设疑提问与学生设疑解疑结合,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点。
3、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课文,自主探究,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冰心说,生命像一棵小树,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那么,在作家严文井笔下,生命又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求答案吧!
(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闫文井,原名严文锦,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7年出版散文《山寺暮》。1938年5月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3、背景介绍: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
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怎么理解第二段中“生命自身”的不朽?
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明确: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明确: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三、再读课文,思考人生:
明确: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2、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明确:这个练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观,学生对生命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欣赏中发现精彩的表达,并推荐给全班欣赏。
总结课文。
夕阳逝去,带来美丽的星夜;枯叶飘落,迎来晶莹的飞雪。辉煌或许不再,却能带来昔日的奋进,让拼搏重来;成功也许远去,却能洗去浮躁的外表;让生命重获一种充实的丰盈。
让我们共同在这铺满鲜花和荆棘的青春中前行,在乌云和太阳并存的天空下展翅翱翔,让我们的生命灿烂如花!
五、作业布置: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2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易逝建功立业。
生命永久珍惜时间奉献社会。
赞歌获得永恒。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篇六
1、在诵读的过程中,理清结构,感悟作者的情感。
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在老师的点拨下品味的语言特点,理解主旨。
理解的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
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一、导入文本,初读感知。
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
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儿这样阐释生命的意义:“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来感知作者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二、精读文本,理解内容。
听音频朗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思考回答:
1、文题是“永久的生命”,读罢文,你觉得作者在文中对生命持怎样的情感态度?
2、理清的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谈生命易逝。
第二部分谈生命神奇不朽。
第三部分赞美生命。
3。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作者从时间过去永不再回来谈起,谈到个体的生命容易逝去,人力不可挽回,让人无奈,这是“抑”;接着写种族的生命是神奇的,伟大的,充满活力的,“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这是“扬”,最后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层层铺垫,将对生命的礼赞之情抒发到极致,凸显主旨。
三、合作讨论,思考探究。
1、第一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作者在第二段中以“小草”“小牛犊”为喻,阐释了“生命自身的神奇”。小草卑微而柔弱,然而“春风吹又生”,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3、如何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
“凋谢”的是一个个个体,一朵朵花朵。“永存”的是生命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永远充满生机。
四、总结。
条理清晰,层层深入。
作者从时间过去永不再回来谈起,谈到个体的生命容易逝去,人力不可挽回,让人无奈;接着写种族的生命是神奇的,伟大的,充满活力的,“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层层铺垫,层层蓄势,水到渠成地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将对生命的礼赞之情抒发到极致,凸显主旨。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篇七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课《生命生命》。
一、说教材。
1、课文特点:
《生命生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单元是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的第一个单元,内容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的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这篇优秀的散文。作者以女性的细腻和和敏感观察寻常的生命现象引出对人生的思考,感悟生命的可贵,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关爱。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叶圣陶说“教材是个例子”。《生命生命》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养,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本单元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影响深远,特别是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根据本单元的安排,结合新课标“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本课安排了以下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文中三个事例所蕴含的内涵;
(2)学会品味精美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
(3)从不同的侧面思考问题,获得不同的感悟。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和讨论,形成一种活泼有序的课堂学习氛围。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增进学生阅读本文的体验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了体现新课标“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的理念,本课安排的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学习并尝试作者关注自然,思考人生,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增进学生对生命的体验和生命价值的认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味生命的顽强和美好,珍爱生命。
2、教学难点。
从三个事例中引出多角度的思考。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语文的形象感性的,入情入景的手段最容易帮助理解课文)、点拨法(四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有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在适当时候进行点拨,使他们学到仅凭自读自悟不可达到的高度)、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方式(在对话中表达、启发,效果好)。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
五、说学情。
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资料,其中包括杏林子照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并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平,以及作品。
六、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概述。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情感导入)。
2.整体把握,梳理脉络。(整体把握)。
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精读赏析)。
4.回归整体,升华情感。(回归整体)。
5.阅读推荐,课外延伸。(课外拓展)。
(二)、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1.出示课题,引出问题:生命是什么?
2.动画课件,创设情境:(师配音)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生命多么美好!(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其境,辅之以教师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对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发出由衷的赞叹)然后,轻轻的音乐响起,介绍杏林子的坎坷命运。通过一扬一抑,紧扣“生命”主题。就是这样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整体把握,梳理脉络: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并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导读赏析,品味语言: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首先交流“飞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在学生交流完自己的体会之后,教师适时引导: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极力鼓动双翅)再通过动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
当然,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思考:
以上两处点拨,我引导着学生从文悟情,实现把作者情,文本情向学生的情感迁移。
再如:研读“作者静听心跳”的事例中,出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畅谈体会之后:教师的引导同样体现在扣紧关键词语,引导加深体会。
(1)扣紧“糟蹋”“好好使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教师进一步点拨:现实中你看到什么人在糟蹋生命?什么人的生命活得有价值?学生这时能够说出,如有的人整天打麻将,看起来好像很轻松快活,其实他们在糟蹋生命,生命毫无价值。更多的人如司机,护士,警察等,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他们是“好好地使用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活得光彩有力。
(3)另外,还通过入情入境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感悟。体会出感情,才能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感情,能帮助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有感情朗读确实是阅读教学中的致胜法宝啊。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此时的回归整体,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重复,而是以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生命的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价值。
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你认为她的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顽强的毅力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执着,因为坚持而美丽……)。
那么飞蛾呢?香瓜子呢?
2.教师再引导:让学生联系身边的普通人,了解的名人、伟人,来说说生命还因为什么而美丽。
在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之后,教师深情小结: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视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活得有光彩,创造无限的意义。
3.让学生畅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悟与收获,升华情感:
学生经过与教师和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的点拨之后,都有了自己或深或浅的对生命的感悟。通过交流,升华了情感。
(五)阅读推荐、课外延伸:
七、板书设计。
杏林子。
飞蛾:挣扎求生。
应当珍爱生命。
生命。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
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香瓜子:砖缝冒苗。
有不屈不挠向上的精神。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篇八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随着课文的学习,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本文的作者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课文开头就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呢?”接下来作者不从正面回答,而是列举了三个事例:飞蛾求生、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倾听心跳。通过这三个事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
虽然生命短暂,但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通过文章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生命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这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书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四年级下期的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的识字和一定的阅读能力,能与同学一道对文本进行质疑、合作和探究,能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但是本文主题深刻,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文章内容特点、学生情况和课程标准提出的总目标,我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掌握“动弹、欲望、不屈、茁壮、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置有效的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本文语言简练,情味浓厚,运用情境教学法,切合文本的特点。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虽然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但大多只能停留在字面上,所以,教学本课,必须通过教师相机引导,适时点拨,点拨促悟,才能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
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读、思、议、品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学习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以及热爱生命的故事。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语。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
1、复习生字词。
二、交流学习事例1。
1、师:谁先来读第一个小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认为哪一幕最令你震撼?请你划出来。
2、师:你为什么感到震撼?
3、出示句子一: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篇九
1.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3.品读欣赏富有哲理的句子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2.品读欣赏富有哲理的句子,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
1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还记得七年级学过的《紫藤萝瀑布》吗?有同学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作家宗璞由花及人向我们谈了她对生命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再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略)。
3、背景介绍:
《永久的生命》是作家严文井先生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由个体生命易逝写到生命的永远不朽,最后揭示了生命的意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思考回答:。
1.划分课文的层次。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谈生命的易逝;第二层,谈生命的永久;第三层,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人生本就短暂,可作者为什么说是“永久的生命”?
(个体的生命虽然卑微、短暂,但生命在一代又一代地不断延续,蓬勃兴旺,整个人类的生命是永恒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珍惜生命,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回报生命,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三、精读课文,品赏语言:。
1.理解“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的。”
(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个体生命是“暂住”、“消逝”,人类生命是“永存”。表现了永久的生命这个主题。)。
2.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3.理解“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动图。
四、写法探究,全文总结。
(小组合作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
1.全文布局谋篇,条理清晰,层层深入。
明确:作者从时间过去永不再回来谈起,谈到个体的生命容易逝去,人力不可挽回,让人无奈;接着写人类的生命是神奇的,伟大的,充满活力的,“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层层铺垫,层层蓄势,水到渠成地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2.欲扬先抑的写法。
(1).讲解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是一种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2)明确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这是“抑”;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人类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这是“扬”;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3)举例欲扬先抑写法的范文。
(如《藤野先生》一文,先描写藤野先生“黑瘦”的外貌,“抑”;再从留级学生介绍藤野先生穿着“模糊”像“扒手”,“抑”。二次“抑”在结构上层层铺垫,为后面的“扬”蓄足气势。接着写藤野先生认真细致地帮“我”修改讲义,和蔼可亲地指出我讲义中血管位置细微的偏差,表现了先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循循善导的教学态度。这里的“扬”,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多姿,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生活简朴,为人正直,治学严谨的藤野先生。欲扬先抑的写法,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得更加酣畅淋漓。)。
3.比喻贴切。
明确:文中用“小草”、“小牛犊”作喻,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4.总结:
生命短暂,我们不能增加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五、积累素材,写作练笔。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富有哲理的古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2.请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有“永久的生命”的人物事件:
刘胡兰赴铡刀,董存瑞炸调堡,黄继光堵机枪,雷锋做好事……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年纪轻轻就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虽然他们个体的生命离开了我们,但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3.自然界植物给你的生命启示:
4.今天的作业:
请根据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分享,用具体的人或物写出你对生命的理解。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篇十
《背影》是写人记事散文,《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散文,《散文两篇》是议论性哲理性散文,《昆明的雨》是写景抒情散文。《永久的生命》这篇议论性的哲理散文,就是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永恒。学习这篇课文,要把握其双重属性,一是议论性属性,二是散文属性,这类散文往往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联系,根据以上教学理念,结合本单元的特点,本节课学习目标设定为:把握作者阐述的道理、品味文章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统编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对自读课文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自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读,把教读课学到的方法用到自读实践中,主要是泛读,不必面面俱到。而且我们自读课文文旁有“旁批”,文后有“阅读提示”,这些都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了指南。因此,我结合本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质疑解惑,畅谈感悟。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四大板块,即“静静的读——大胆的说——细细的品——积极的写”,指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四个环节感受文章所体现的生命的永恒,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语,品读赏析,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第一个环节:静静的读。
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因此,这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静静的.读,边读边体会作者阐述得道理,品味语言的魅力。
第二个环节:大胆的说。
自读课文要学生结合课文“旁批”和“阅读提示”质疑解惑、畅谈感悟。此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及时解惑,而老师只是适时、适法、适度的精讲点拨。在学生一次次的质疑解惑、畅谈感悟过程中,我们的学习目标也基本完成。
第三个环节:细细的品。
“1+x”群文阅读已逐渐语文课堂的一种趋势,那么联读将成为一种常态。在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我引导学生阅读了杏林子的《生命生命》,这也是一首对生命的颂歌,也有着丰富的内涵。通过联读,学生对生命的永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第四个环节:积极的写。
有了对生命更深刻的思考,我们就要用笔及时的书写下来。在此环节,我给了学生三幅,让学生结合对生命的感悟,写一篇100字的小片段。此环节的设置把学生只停留在对生命思考变成一篇篇的体会,从而高唱生命的凯歌。
总之,我们的课堂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是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甚至创造。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篇十一
在5.12大地震中,许多房屋都倒塌变成一片废墟,但就是在这片废墟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这些感动人心的故事让我们永远的铭记在心。
“轰"的一声,一所小学倒塌了,顿时,哭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传满了整片废墟。这声音让人听了撕心裂肺。
这个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片废墟中.今天,李老师真在给同学们上课,突然,一阵剧烈的震动把李老师惊呆了,李老师知道这是地震的前兆,就赶紧疏散同学们,最后,只剩下三个学生了,这时,一块巨大的石板掉下来,李老师为了保护这三个学生,用自己的身体保护这三个学生的生命。
当救援人员到达时,李老师的身子竟然被砸成了三段。
一位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三个学生的健康这是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篇十二
尊敬的位领导: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命生命》。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在整个第五组“珍爱生命”专题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同时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他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就是学习这篇课文所要悟出的生命的含义,结合这个学习主题和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板书设计。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地感悟和理解人生。
3、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其次是教学的重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人生。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第一步:课题的导入:
首先我引用了杏林子的一句名言作为开场白,很快地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自然而然的引入了课文的学习。
最后让学生在初步朗读课文题目的基础上过渡到课文内容的学习。
第二步:课文内容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诵读法。个人读、齐读、指名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并能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情境教学法。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仅凭想象难以有深刻的感受,因此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创设了,比如:假如你就是这只被作者握在手里的飞蛾,你会怎么做?如果你也是这颗香瓜子,你也会这么做吗?等多种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3、启发诱导法。四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有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在适当时候进行点拨,使他们学到仅凭自读自悟不可达到的高度。
4、自读自悟法。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问、读、思、议、品”的过程中理解感悟。
5、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篇十三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严文井。
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脑门上的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或者就是你那整个的青春。那些东西和那消逝了的岁月一样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已离开了你,就永不会再返回。即令你是一个智者又怎么办呢!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作主。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你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你如果曾经为什么事忧虑过,顶多你只能尽力地去忘却它,你却不能取消它存在过的印迹。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
然而,一切还都是乐观的。这是由于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这是一件平常的`事,也是一个奇妙的魔术。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欣喜地迎着春天的风,似乎对那过去的残酷一无所知一样。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跳着蹦着的小牛犊,它那金黄色的绒毛像是刚从太阳里取得的。
我不得不想到永久不朽的意义。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并不是一个暂时的东西。它仿佛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也许只是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了,但它是永远存在的。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这该是如何值得赞叹的一件事!
我的伙伴们,看起来我们应该更加勇敢了。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我们的心就应该更加光明。让我们以全部的信心喊出我们所找到的真理吧;没有一种永久的、不朽的东西能被那些暴君们杀害掉的!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永久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工作、以爱情来赞美它。它是一朵永不会凋谢的花,它将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以芬芳。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答:________。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答:________。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答: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答:________。
答案:
解析:
1.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4.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篇十四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本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她十二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是她以惊人的毅力笔耕不辍,先后出版多部文集。她还创办伊甸残障基金,为残障朋友服务。杏林子的一生,充满着艰辛与苦难,也伴随着她顽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生命态度。本文通过列举“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三种生命现象,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本文,让学生自己通过品析词句来理解文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含义,从而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基于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骚扰、动弹、震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背诵课文。
3、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明白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道理,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讲,生命教育是一个深刻而厚重的话题,因此,我把它确定为本次教学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本文的特点,我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学生充分地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2、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3、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来学习本篇文章。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通过《生命生命》这个题目,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挥,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
2、同桌互读,互相欣赏评价。
3、合作交流。小组成员轮流读,想一想作者列举了那几个生命现象。先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全体学生进行交流,对课文有初步认识。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要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自己读三个事例,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交流讨论,引发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独特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生命的顽强、作者用词的准确,激发学生从内心感悟生命的情感。
熟读课文后让学生默读,批注。重点关注自己理解得比较深刻的句段和含义深刻的语句,以及自己读不太懂的地方。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出了生命的顽强之美、勇气之美、不屈之美、向上之美、短暂之美、可爱可怜之美……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下面以三个句子的学习加以说明。
句子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教师点拨: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跃动”和“煽动、鼓动”有什么不同?体会“只要……就……”,“一伸手、稍一用力”……表达的感情色彩。最后学生朗读,读出生命顽强之美。其他学生点评、再读,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句子2: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教师点拨:联系香瓜子生长的环境,体会作者一连使用两个“竟”字的作用。相机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更深刻领悟课文传达的思想情意。理解文意之后进行情感朗读,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朗读,多次评议,完成学生与文本的反复对话。
句子3: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联系生活说说怎样是“好好使用”生命?出示名人名言予以辅助。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教师在学生汇报学习体会时,可相机点拨:飞蛾扑火,是因为它强烈地热爱灯下那一点点璀璨的光辉,——这是多么可敬的勇气之美!砖缝中的香瓜苗虽然只活了几天,可是它向我们展示的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的豁达境界。因此,要珍爱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创造生命的价值。
学生在理解中,由于受阅历的局限,可能只是停留在问题的表层。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可以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来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
杏林子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为人类作出了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她的朋友在她死后写了这样一首诗:
有一日/当我离去/且让我化做泥中芬芳/等候明春/作为第一朵出土的雏菊…………。
至此,对于杏林子,对于这篇课文,对于生命的价值,学生都会有一个全新的思考和认识。
最后,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激情朗读,读出对生命的珍爱。
引导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思想感情。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对生命的感悟,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课外延伸(1)出示杏林子的经典格言供学生欣赏: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是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只其貌不扬的毛虫,将蜕变成五彩斑斓的彩蝶。每一人的生命都可以歌咏出生命奇迹的奥秘。”(2)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敬畏生命》《我很重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珍爱生命。
倾听心跳。
通过这个简洁的板书,既能够比较清晰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帮助学生一目了然地感受文章的主旨,有助于他们整体理解课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篇十五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发问:生命是什么?接下来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飞蛾绝境求生、瓜苗从砖缝中长出、倾听心跳三个小故事,表现出作者杏林子对生命真谛的思考、探究与领悟,最后一节道出心声。向读者传递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光彩有力。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件小事看似浅湿,实则含义深刻;看似并列,实则层层递进。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生命是什么”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为此设计教学流程时,我紧扣文路,设计教路,铺垫学路,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情景导入,引发生命的思考;(二)品词析句,感受生命的跃动;(三)联系生活,欣赏生命的顽强;(四)亲身体验,领悟生命的责任;(五)叩问心灵,追求生命的价值。
本课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以下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生命的思考。
播放一组大自然生机盎然的图片,然后引用杏林子的话导入新课: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季节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看到与普通生命绝然不同的画面,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生命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看待生命呢?并自然引出课题“生命,生命”。
(二)品词析句,感受生命的跃动。
学生对生命有新的思考,就急于想从文本中找出答案,这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飞蛾求生的这个事例中感受生命的跃动,让学生划出令自己震撼的句子,重点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句中飞蛾求生欲望之强烈,显而易见,学生在“挣扎”、“极力鼓动”这些重点词语的朗读中,能想象出飞蛾为了一线生机使出所有力量,这时,老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飞蛾是在什么情况下挣扎求生的?通过品悟,学生明白飞蛾此时身处绝境,毫无生还的希望,然而追求生存的力量却又是如此强烈,让它奋力拼搏,飞蛾绝境求生给学生震撼与启迪:生命是如此重要。学生通过品词析句,真切感受到生命的跃动,为小飞蛾弱小生命在这逆境中挣扎求生而敬佩。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题时,学生便像飞蛾一样带着强烈求生欲望,呼喊出了“生命,生命”。
(三)联系生活,欣赏生命的顽强。
如果说,飞蛾的跃动是“求生存”,那么瓜苗从砖缝中长出则更多的是“谋发展”,这个故事中给学生的启迪应比绝境中求生的飞蛾更加深刻,为让学生欣赏到生命的顽强,更为深入的领悟生命,我引导学生回忆吃瓜子的经历,体验瓜子壳的坚硬程度,感受小小的瓜苗冲破坚硬的外壳,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再联系科学知识让学生联想植物生长的条件,这时老师结合句子:“它可以冲破坚硬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进行探究“小瓜苗拼命冲出外壳,冒出地面,也许只能活几天,你认为这样值得吗?”
此刻,我补充“黄山松”、“塔顶树”、“爬蔓”、“竹石”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图片,学生联系了生活场景,领悟到生命的不屈向上,这时老师再亲切与学生对话交流:“同学们,你现在对生命又有了什么样的理解呢?”带着对生命执着追求,学生再读课题时,香瓜子这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已不只限于对文本的认识,而是深入到内心深处。
(四)亲身体验,领悟生命的责任。
飞蛾、香瓜子这些小小的生灵用它们的顽强和努力证明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作为万物灵长的人,又应该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呢,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由物及人,从飞蛾绝境求生存,香瓜子砖缝谋发展的故事领悟,转入亲身体验中。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把手放在左胸上,和杏林子一起感受心跳,然后问:同学们你触摸到什么?有的说:摸到生命在跳动,有的说:感到生命力很强大,还有的说:拥有生命多幸福呀!
这时让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去告诉别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然后我再联系文本,适时拓展:介绍杏林子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资料。当学生知晓一个有着如此热情,对生命充满追求的人,居然是一个日夜饱受病痛折磨的残疾人,对生命更加敬畏。此时,师生一起带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深沉地齐读课题“生命,生命”。学生以文本的拓展,思索起生命,在亲身体验中知道必须承担的责任。整个教学过程,就变得更加立体丰满起来!
(五)叩问心灵,追求生命的价值。
在学生获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感受之后,我把学生从文本引入生活,联想到自己,让学生说说自己该怎样对待生命,学生结合自己了解的身残志坚的人进行交流,然后画面出示:攀登艺术顶峰的聋哑姑娘——“千手观音”;身残志坚的现代保尔——张海迪;先人后已的神州之花——文花枝;轮椅上的科学巨子——霍金;不惧暴力保卫圣火——金晶……从一曲曲生命赞歌中,我们再次回到了课始的那个问题“生命是什么呢?”文章题目重复出现“生命”“生命”含义又何在呢?然后让学生深深地叩问自己的心灵,我又该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谱写生命呢?让学生用:“可以……也可以……”的句式写话,畅谈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光彩有力。学生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已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课堂,在今后的人生中,将辉映出夺目的光彩。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一节课的教学,在贯彻新课程理念中,有三个鲜明特征:
(1)阅读文本,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阅读中感悟。文本中的飞蛾绝境求生、香瓜子的顽强不屈、倾听心跳的锵铿有力与学生心灵彼此交融,达到和谐统一。
(2)紧扣课题,逐层深入。生命含义丰富,意味深长,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存而不解,而是在反复回荡,在逐步深入中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最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理性上的认识。
(3)联系生活,注重体验。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走向生活。使学生对深刻的生命话题有更真切的感悟,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之中吸取到人生的营养。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篇十六
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生活在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中的弱女子。她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海伦・凯勒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人生中的短暂的一刻。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海伦。凯勒的三天安排:第一天,她要看人,看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她希望长久地凝视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莎莉文老师为她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海伦・凯勒要看到她面庞的轮廓,以便能够将它珍藏在记忆中。有视觉的第二天,她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她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她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下一天清晨,她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因为她坚信,对于那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海伦。凯勒想看到的事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这却只是一个很美很美的梦。
苦难铸就了海伦・凯勒坚强的性格。她作为一名残疾人却有着超过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的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达自己对求知的渴望和对人类的真挚热爱。
海伦凯勒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我们许多人可能都会感到惭愧。因为我们虽然拥有比她健全的身体,却常常对所拥有的东西视而不见。我们都要像海伦・凯勒学习,把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徒有一副强壮的'躯体。我们要珍惜所拥有,乐观向上地面对一切。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篇十七
《生命生命》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设问开头,通过写飞蛾拼命求生、香瓜子奋力生长和疹听自己心脏律动三件事的描写,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和善待生命,感悟出珍爱生命就要珍爱时间的人生道理。文章篇幅短,但句意深。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条: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学生珍爱生命就要善待生命和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理解三个事例所隐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好奇好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采用启发引导法进行教学。语文教学,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朗读比赛,做到人人参与,照顾后进生,避免了朗读时优生的专利局面。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用自己的血汗换来的东西才会珍惜。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学法。
教师出示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后再合作交流、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示交流。堂应不仅开放而有活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领略成功的喜悦。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楚简略,整篇课文作者采用设问的写法,提问、例举三个事例、悟出道理。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还是一篇写作的好范文。为了使本课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质疑导入,激起探究兴趣。
(二)出示问题自主探究。
1、学生读文、找含相关的重点句子,自主解答问题。
2、小组长组织成员交流讨论,发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集体智慧,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全班展示交流。
小组集体展示,交流对问题的答案和见解,生以“我认为”的语气汇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然后以“谁还有不同的看法”、“谁来补充”,有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平等的交流平台,和谐积极的交流气氛。教师完全充当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说一说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
(1)文中那些句子能令人感觉到一股生命的力量?(感情朗读)。
(2)作者为什么回放了飞蛾?(及我为什么会震撼?)。
(3)你在捉蜻蜓活捉其他昆虫时,他们是怎样反抗的,这种反抗就是什么?
2、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思考练习:
(1)找出文中写香瓜子生命力强的句子。(感情朗读)。
(2)一粒香瓜子令作者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3)写草生命力强的诗,谁背一背?
冲破()。
香瓜子没有(),没有()多么顽强的()!
不屈(),茁壮()。
3、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出示思考练习:
(1)从听诊自己心跳的律动你知道了什么?
(2)利用生命有哪两种方式?
糟蹋就是()。
我可以好好的使用(),也可以糟蹋()。利用了就是();糟蹋了就是()。
利用生命,我们就应该(),不应该()。
(四)归纳总结拓展。
作者从这三件事认识到了什么?
举例说“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的意思。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体现无限的价值?
飞蛾挣扎求生}。
瓜子不去生长}生命可贵,珍惜生命。
诊听心脏律动}。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篇十八
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闫文井,原名严文锦,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7年出版散文《山寺暮》。1938年5月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3、背景介绍: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3、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明确: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三、细读课文,思考人生:
明确: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2、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明确:这个练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观,学生对生命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欣赏中发现精彩的表达,并推荐给全班欣赏。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生命是什么?它是青藏高原上那辽远的天穹,它是峡谷中那激荡的长江水,它是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绿色。生命是一次性的筷子,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是徐徐升起的风筝,只能高飞岂能停滞,生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只能走下去,尽管你会摔倒我们的生命可以伟大,也可以渺小,但不管怎样我们要挺直生命的脊梁,把生命努力进行到底,善待生活、善待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大概就是生命的定义吧!
五、作业布置: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200字左右。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篇十九
《生命生命》这篇文章编排在鲁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六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生活对于任何人都并非易事”,进入初中阶段,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也将面对种种困难,这一单元的文章告诉我们怎样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不幸,是初一新生非常需要的,从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教材中的单元导读明确指出: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关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生命生命》写的都是寻常小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美好的人生。这篇散文,语多不赘,尽意而止,非常简洁,向你娓娓道来生命的真谛,学生认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可以在作文选材方面有所收获。
本单元是初中学段第一个单元,教学设计时一方面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体验,另一方面要注意到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要确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要努力形成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1、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
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根据本课的特点,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
意图。
(2)学习从平常小事中选取典型事例,以小见大的写法。
(3)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相关课外材料,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初读并不难懂,为了防止浅尝辄止,不但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意,而且要比较深入地研究课文,争取有更多的收获,所以把通过对三个事例的分析比较,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确定为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这个教学重点。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生命这个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较肤浅,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的问题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依据新课程标准这一教学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指导学生朗读: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本节课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语音准确,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力求使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在读的过程中辨析作者选材的精当,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启发点拨:初一新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待于养成,对新的教学。
方式也不够熟悉,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和组织者应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进行学习方法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1、朗读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
达的思想感情。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大胆发言,学会围绕中心明确表达自己的思考。
3、联系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通过各种形式获取有效信息,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开阔语文学习的思路。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篇二十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19课《生命生命》。
本文是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文章内涵较深,而我教学的对象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与生活经验都还不够,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为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意思。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主要目标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使生命有意义。其中目标2和目标3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师的准备:制作课件,其中包括杏林子照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学生的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平,以及作品。
首先,从显性方面看,有培养朗读、略读、精读、诵读等能力。
第二,从隐性方面看,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发展儿童的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能力。《生命生命》正是一篇感悟性极强的文章,它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因此,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能力,正是本文教与学的灵魂。
教法:情境教学法(语文的形象感性的,入情入景的手段最容易帮助理解课文)、点拨法(四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有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在适当时候进行点拔,使他们学到仅凭自读自悟不可达到的高度)、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方式(在对话中表达、启发,效果好)。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
(一)、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概述。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情感导入)。
2、整体把握,梳理脉络。(整体把握)。
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精读赏析)。
4、回归整体,升华情感。(回归整体)。
5、阅读推荐,课外延伸。(课外拓展)。
(二)、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1、出示课题,引出问题:生命是什么?
2、动画课件,创设情境:(师配音)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生命多么美好!(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其境,辅之以教师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对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发出由衷的赞叹)然后,轻轻的音乐响起,介绍杏林子的坎坷命运。通过一扬一抑,紧扣“生命”主题。就是这样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整体把握,梳理脉络: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并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导读赏析,品味语言: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在书上做上批注。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首先交流“飞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在学生交流完自己的体会之后,教师适时引导: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极力鼓动双翅)再通过动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
当然,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思考:
以上两处点拨,我引导着学生从文悟情,实现把作者情,文本情向学生的情感迁移。
再如:研读“作者静听心跳”的事例中,出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畅谈体会之后:教师的引导同样体现在扣紧关键词语,引导加深体会。
(1)扣紧“糟蹋”“好好使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教师进一步点拨:现实中你看到什么人在糟蹋生命?什么人的生命活得有价值?学生这时能够说出,如有的人整天打麻将,看起来好像很轻松快活,其实他们在糟蹋生命,生命毫无价值。更多的人如司机,护士,警察等,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贡献,他们是“好好地使用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活得光彩有力。
(3)另外,还通过入情入境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感悟。体会出感情,才能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感情,能帮助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有感情朗读确实是阅读教学中的致胜法宝啊。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此时的回归整体,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重复,而是以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生命的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价值。
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你认为她的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顽强的毅力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执着,因为坚持而美丽……)。
那么飞蛾呢?香瓜子呢?
2、教师再引导:让学生联系身边的普通人,了解的名人、伟人,来说说生命还因为什么而美丽。
在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之后,教师深情小结: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视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活得有光彩,创造无限的意义。
3、让学生畅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悟与收获,升华情感:
学生经过与教师和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的点拔之后,都有了自己或深或浅的对生命的感悟。通过交流,升华了情感。
(五)阅读推荐、课外延伸:
读一本好书,感受一段人生——推荐阅读杏林子的著作及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飞蛾求生,求生欲望。
香瓜子生,长生命顽强。
静听心跳,对自己负责。
1、搜集二、三条歌颂生命的名言。
这两条作业,是对课程的复习巩固与升华,布置适度而有价值。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你的聆听,欢迎您的指正。谢谢!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855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