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对阅读过程中感悟和启示的记录,是对自己思想发展的一种呈现。在写读后感时,我们不仅要进行表面的描述和评价,更要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情感。如果你正在为写读后感而苦恼,不妨看看下面的范文,或许能为你解决困扰。
童心读后感篇一
人生是一座美丽的百花园,而童年就是那一朵最特别的花;人生是一场美好的梦,而童年是梦里独一无二的片段;人生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而童年是其中最美的篇章;人生是一支高亢的歌,而童年是歌中最动人的旋律......而《小王子》则是一本让我更加真正懂得童年可贵的书,一本教会我们爱与责任的书,一本百读不厌的书。
如果你问一个小孩,“有一座小别墅,门前有一簇簇的紫丁香,房子里有精美的摆设,屋顶上有鸽子在低飞盘旋......它美吗?”孩子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哇!这难道是公主和王子的城堡吗?”如果你用同样的问题问大人,大人会说:“哇!这该值多少钱啊!”就这样在大人手中孩子无穷无尽的美好幻想被捏得粉碎,有多少大人能聆听孩子的心声,又有多少大人可以陪孩子进入他的梦境,感受孩子在“太空漫步”,在花园唱歌,在广场奔跑的快乐。
如果你告诉大人长大后希望自己变成白雪公主遇到心爱的白马王子,大人们会说做梦,白日做梦;如果你说我也想变成圣诞老人,驾着雪橇为全世界的小朋友送去圣诞礼物,大人们会说幻想,纯粹是幻想;如果你告诉大人你想和老虎成为朋友,大人们会说别想那些没用的、乱七八糟的......
我希望全世界的爸爸、妈妈、老师以及所有的大人都能听听孩子的心声,我们并不是完美的小孩,我们希望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一群真正懂我们的大人,别忘了你们也曾经是个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孩。让我们一起聆听小王子,守望成长,静听花开,让我们把这纯净的文字读给每一个孩子和曾经是孩子的大人,用温暖的童话轻触心底的温暖。
公众号:向日葵的魔法城堡。
童心读后感篇二
这是海中的一个小岛,海龟把生的蛋埋进沙滩里,深度恰到好,既不容易被鸟们要现,也不至于小龟无法爬出。
小龟爬出了蛋壳,一步一步爬向海的怀抱,空中呼啸着“啾啾”的声音,小龟菲菲看着空中盘旋的鸟儿,她看得入神,忘记了时间。她张开短小的前腿,想请鸟儿来作客,结果站不稳,跌在了坑中,四脚朝天的她拼命挥舞着自己的腿,她翻了过来,发现只剩她一人了,连最好的朋友露露也离开了。她探出头来,看到露露快进海了,想招呼一声,突然,一只鸟飞了过来,露露不见了,被鸟叼走了,菲菲心里笼上了一层悲哀。
于是她继续朝海爬去了,到了海边,眼看要进入海里了,她惊讶地发现旁边有一个小黑点,奇怪的是这个黑点越来越大,她停了下来,但马上想到了露露的悲剧,她后腿一蹬,然后头和腿缩入壳中,龟壳带着她一个骨碌滚进了海中。
海里真是奇妙无比,多彩的珊瑚,软绵绵的水草,同她一样背着壳的小东西们,这一切都吸引着她,她在这里流连忘我。时间不早了,菲菲感到了饥饿,但不知道吃些什么,就吃了点沙土,感觉腹中有了东西。一觉睡醒,她感觉四肢无力,腹中疼痛,她感觉一些东西从体内涌出,她晕倒了。
苏醒后的她很虚弱,十分疲惫的她知道了海底这最寻常的东西不能吃。她又尝了一下海草和其他的一些东西,无论从口感还是从味道来说都比昨天吃的要好,她想这应该算是食物。她还学会了捕捉一些弯曲着身子,身上一节一节的,头上生出两根细长的虚的玩意,这家伙跑得很快,不难捉,但很好吃。
多年内,菲菲与章鱼搏斗,穿越峡谷大迁徙。这么些年来,菲菲长成了一只经验丰富的海龟,在鲨鱼口中的她颇为壳上与腹部的伤痕而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如今,她也成了母亲,怀着自己的蛋爬上了沙滩,她仿佛想起来小时的她。那时的她稚气未脱,欢迎凶狠的鸟类来作客,她把蛋埋藏好,回到了大海。
暖和的一日,壳里爬出了小龟,眼望着大海,他们头上,是盘旋的海鸟。
童心读后感篇三
心理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语。说它熟悉,因为在上学时就已经接触过这门学科,而且感觉在工作中也一直用着它。说它陌生,虽然一直在用,但又觉得掌握的不透彻。暑假中再次重温了《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让我再次体会到特级教师张新华的教学魅力。张兴华,著名特级教师。他长期从事小学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进行数学教学心理研究,逐步形成了基于儿童学习心理的数学教学流派。
曾经,有人认为,小学的数学嘛,应该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可依,真正进行了数学教学之后我才发现,数学教学并不如他人想象中那么简单,而真正要教好数学更是需要付出一番努力。阅读了张老师的《儿童学习心理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现在我真正地感到“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其中有太多的专业知识值得我们学习、钻研,有时觉得很简单的事物越是值得我们去研究!
这本书张老师从《知识的形成和习惯》、《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技能的形成与培养》、《智能的发展》、《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培养》六个方面进行阐述,每一章节张老师都结合了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案例,细致分析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并对如何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读后收获良多。
刘墉先生在《中国学生的通病》一文里面提到:中国学生“好奇但不爱发问”“有问题往往拿去问同学,却不去问老师,因为他们怕自己的问题幼稚,惹得同学笑话;又怕问的东西简单,显得自己浅薄;还怕问得太多,让人觉得爱表现”。想想说得还很有道理,学生比较喜欢“老师发问他思考”。在高年级,甚至有个别学生喜欢“别人发问,别人思考,别人回答,我听听”的情况。那这些学生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喜欢被别人牵着走。在《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中,张老师说“发现问题更重要”。因为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推动实施实施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问题的提出是求知者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储蓄,主动地、新颖的'、独特的、个性感知的展示。美国衡量教育标准之一: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的“有问题”。若把老师问住就算成功。布鲁纳认为:“学习者不应是新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生从会发现问题到发现有质量的问题是一个逐步前行的过程,是需要进行长期指导,反复训练的。
1、提供发现问题的示范。
学生是从模仿开始的,如果教师善于提认知水平高的问题,学生会以教师为榜样,发现的问题质量也较高。因此,教师要言传身教,不仅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的发现问题做出示范。长此以往,在教师的熏陶下,学生潜移默化,发现的问题自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
2、要发现得有价值。
问题的发现要“准”、要“精”。对认真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提问,要鼓励学生对一些查阅资料也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多提问。在学生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不仅要及时的表扬,还要让学生将发现问题的过程与其他同学分享,让更多是学生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3、教师要起到好的指导作用。
学生发现的问题可能在表述上不够准确,在把握上可能也不够精准。此时,教师要进行适时地点拨,指导学生把握关键。在学生闪烁思维火花,却是“雾里看花”时,教师的启发会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积极引导,把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应用于课堂教学,为促进课堂更精彩的生成服务。
书好似读完、看完,但我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书中谈到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值得我们再次回味,再次思考。惟有反复不断的阅读,细细体会,用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才能更多地理解儿童,走近儿童,走进儿童的心理。
童心读后感篇四
我读了很多课外书,其中最有趣的一本课外书的名字叫《爱心爆米花》。
这本书讲述的故事是:大个子老鼠很爱吃爆米花,鼠妈妈每天为大个子老鼠准备十颗爆米花。一天,大个子老鼠一边吃爆米花一边看图画书,忽然他发现爆米花少了两颗。他通过侦查,发现是一只小鸟偷了他的爆米花。大个子老鼠就请小个子猫帮他把偷爆米花的贼抓住。小个子猫爬到树上准备抓小鸟时,发现原来偷爆米花的小鸟是一只鸟妈妈,正在用偷来的爆米花喂五只饥饿的鸟宝宝,大个子老鼠让小个子猫放弃了抓偷爆米花的小鸟。
第二天,大个子老鼠将妈妈给准备的爆米花放在碗里,并在纸条上留言:这是大个子老鼠送给鸟宝宝的爱心爆米花,请随意享用,千万别客气!
大个子老鼠虽然特别爱吃爆米花,但是他发现鸟妈妈偷爆米花是为了喂鸟宝宝,于是他就把爆米花送给鸟宝宝随意享用,大个子老鼠送给鸟宝宝的是一份爱心。我们要向大个子老鼠学习,用爱心和实际行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童心读后感篇五
小学生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其生理、心理上仍处于不成熟时期,对于相对抽象的数学问题,仅仅用形象的思维方式并不能完全解决抽象特别是稍微复杂一些的数学问题,并且,由于其他学科,特别语言的理解障碍,使得他们在理解数学问题时更难以恰当到位。有时他们只依靠某些简单的关键词汇理解或解决问题,但这并不能帮助他们完全理解抽象的数学现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恰当地运用某些方法和工具如学具、教具与及适当的语言鼓励等都能比较好地引导小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转变为抽象思维。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有效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恰当地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知识,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例如在“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多媒体动画出示游乐园的一角:摩天轮、转转椅、缆车、大风车、小火车等的运动,学生一边观看屏幕一边用手势表示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并根据运动方式分类。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感知以及亲身的体验中,理解和掌握了物体的两种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
我们通过形象操作、感受,直观地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符合“感知——表象——概念”的儿童认识规律。这样可以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数学的基本概念,并在大脑中逐渐形成具体而形象概念并向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从事物的表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方向协调发展。
童心读后感篇六
李贽所谓的“童心”在我的理解中类似于思想史中孟子所说的“赤子之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庄子所说的“真我”(今者吾丧我),禅宗所说的“平常心”(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文学史中陆游所说的“诗家三昧”(诗家三昧忽现前)。从思想上讲,童心是一种返照虚静的内心灵明、返璞归真的境界;从文学创作上讲,童心是一种忘却小我、摒除我见、精神与天地交的境界。
陈鼓应先生在《庄子今注今译》的序言中说:“但是,像历代儒家那样转移到政治层面,所谓「移孝作忠」,塑造圣王式的人身崇拜,就必然导致儒术与专制政体相互温存的局面。而宋明儒家所虚构的道统意识,使权威体制、独断主义更加牢固,在这个层面上,我永远无法接受。”儒家思想发展到宋明理学时虽然为其补全了形而上的成分,但是到底不是儒学发展之初固有的从内自产生的内容,而是借鉴了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因此发展到后面不免会产生僵化而将形而上的存在固定化,并且将之和形而下的东西挂钩,试图用形而上的存在来规定形而下的东西。然而儒家形而上的东西又是在形而下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这种沟通形而上和形而下,即天和人的思想,是从西汉董仲舒正式提出“天人感应”“天赋人数”开始的。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给予了中国哲学、美学和文学以特定而强大的生命力,尤其表现在中国圆融、和谐的审美观念和统一、委婉的审美形式中。但是天人合一也的确使得中国人习惯将天事和人事联系起来,于是产生了天理规定人事的现象。在这个模式中,人是作为同天进行交流的一方,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因此人的主体地位总要让渡一部分给天。天的完满和人的不完满要求人在其中必须要向天学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人的主体性。
李贽生活的时代,宋明理学的发展已经到了禁锢的阶段,有些积重难返的味道。人事必须要符合天理,人的主体性几乎丧失殆尽,然而文学作品总是要求人要在作品创作中占据极大的主体地位,不能被一些额外的因素束缚。如果被太多的外在因素束缚,就不大可能能创作出太优秀的作品。正是为了抛却外在无关因素的干扰,让自己进入一种迷狂的、艺术思想迸发的境界,许多文学家,尤其是诗人选择一些特定手段,如李白的嗜酒,还有一些近代诗人选择吸毒。李贽讲的童心,在我的理解中就是不要让太多的外在因素干扰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充分让自己的艺术思想得到展现。所以老子强调“涤除玄鉴”,宗炳强调“澄怀观道”。要使内心清明、空灵,如果有太多的束缚,就创作不出文学作品来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哲学家、文学家论证消除外在因素干扰、类似于童心的观点。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庄子说“今者吾丧我”。也有许多诗人至老还保留着一颗童心,绝少外在因素的干扰,如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的“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陆游的“不知弄笔东窗下,正和渊明乞食诗”都是这样。
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一代必有一代之文章,如果厚前代之诗词而薄今日之戏文,实在是很不智的事。其实李贽之前,杜甫早就论述过这个问题,他针对当时人重汉魏,轻时人的风气,倡导“历代各清规”,并且批判了那些不懂得“当时体”的人轻薄批判“初唐四杰”的现象。任何的文学都是发展的,因此在审视文学发展的时候一定要将文学史看成是活的文学史,是变化的文学史。
中国人素来喜欢厚古薄今,似乎古代的就是好的,而且是愈古愈好,近来的东西就不如古代的,所以有许多人托古改制,亦有许多人托古作伪。这一点可能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流思想鲁文化的保守有一定关系。然而向心力再强大的思想中,必然生发出离心力。李贽的思想可以看作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发展的离心力的一种表现。他批判六经,认为六经“大半非圣人之言”。其实这种看法早在魏晋就有人提出类似的观点。魏初荀粲提出“六籍乃圣人之糠秕”,“六籍”就是六经,他的依据主要是《论语》中子贡的一句话:“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第五》)可见这种思想并非李贽原创,更早就有人提出。魏晋玄学想出来弥补“夫子之言性与天道”的办法是引进《老子》《庄子》,而李贽想出的办法是恢复童心。恢复童心就不能被外界无益的因素干扰,然人存于世,又怎么可能不被外界影响。李贽提出的办法是人生来就有童心,后来一点点被外界磨灭,这是需要你主动护持童心,再去研习,研习日久,则童心又会回复。这显然是受到孟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的影响,同样与庄子的“心斋”“坐忘”“以明”“虚室生白”、禅宗的“坐禅”“入定”殊途同归。
综上,我认为“童心说”对于宋明理学已经僵化的儒家思想的状况是一种冲击,是新时代下儒家思想内部爆发的一次思想革命,是对儒家思想的一次新的解读,也是对文学思想的一次解放和创新。尤其是其中指出的创作应该秉持一颗童心的观点更应该为我们所重视。
童心读后感篇七
在以往的假期中,我阅读的都是教师专业成长、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之类的书籍。今年暑期阅读了张兴华老师的《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这本书专业性极强,使我深受启发。研究儿童学习心理的很多,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也很多,而对两者结合起来研究的却为数不多,张兴华老师就是其中一个。
儿童学习心理,是我们所有老师考量一切课堂教学问题的逻辑源头。只有充分了解并掌握儿童学习心理,才有可能从学生出发,制定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案。从张老师的这本书中不难看出,儿童学习心理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如此的广且合理。例如在循环小数的教学中该如何强化感知,张老师强调小学生获得新概念在很多情况下都要经历首次感知的过程,首先教师让学生不断试商,充分感知“除不尽”这一情况。接着对学生的感知进行诱发和导向,扩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异,引导学生把“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一循环小数的核心内涵抽象出来。最后通过语言的导向,引导学生深入地感知。此时,学生对循环小数的本质意义已经积聚了充分、准确而全面的感性认识,即可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概括,展开抽象思维。
儿童学习心理对数学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反之,数学教学对儿童学习心理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两者应该相辅相成。在第四章智能的发展,张兴华老师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智能,张老师就直觉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联想、自学能力的培养等六方向进行的研究与总结。一个问题的逆思维引导这一教学实例我看得颇有感触,当学生因对题中“剩下的梨正好是原来两筐的重量”一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都拘泥于先要求出剩下梨的千克数,又觉得不好算的时候,教师引发学生“反过来想想”,诱导学生由剩下的联想到拿走的,不仅使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强化了“反过来想想”的逆向思维的意念。不难明白,教师适时的引导、启发,能使学生的思路及时地转换到直接相反的进程,逐步使学生形成逆向思维的能力与习惯。
张老师对于学术的执着深深地触动着我,这本书再版时,张老师又对原版进行了增删和整合,也许有人觉得这没什么,可是对于一位七十岁的人来说这意味着对学术的精益求精、对智慧的尊重。这本书值得我们学习的太多,值得我们研究的也太多,我将继续研读。
童心读后感篇八
前一阵子,妈妈和我一起从草丛里捉了好几只蜗牛,让我有机会认真观察了蜗牛这种虽不起眼、但很有趣的小动物。
蜗牛虽然名字里有一个牛字,但它和我们平常所见的“牛”差别可大了。因为它不是哺乳类动物,而是软体动物。
蜗牛的长相可奇怪了:整个躯体包括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在蜗牛的头部,一前一后长着两对像天线一样的触角,前面的小,后面的大,大触角的上端有两个黑黑的小圆点,这就是它的眼睛。蜗牛没有鼻子,在蜗牛背上小房子的入口处有两个小洞洞,一个是呼吸用的“鼻子”,一个是排便用的。蜗牛的背上还有一个螺旋形的壳,就好像是背着一座小房子,妈妈说:“蜗牛房子的花纹大多是向右旋转的。”我仔细瞧瞧捉来的几只蜗牛,它们背上小房子花纹还真的都是向右旋转的。蜗牛没有骨头,全身几乎都是肌肉。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之一,它嘴里牙齿的像搓菜板一样,一排排细细小小的,我很想看看它的牙齿,可惜拿了放大镜也看不清楚。妈妈说,需要专业的工具才行。
蜗牛的行动方式也真的很奇怪:蜗牛没有腿,它整天背着它的房子,伸出柔软的身躯,用扁平的像吸盘一样的足,缓缓地向前蠕动,它在爬行的时候,身后都会留有透明的粘液,等到干了的时候,就会在地面上留下一条透明的带子。蜗牛是个贪睡能吃的家伙。它不喜欢太阳,它会躲在荫凉的地方休息、睡觉,而且晚上是蜗牛最喜欢的时间了。我家的几只蜗牛都是在晚上,妈妈从草丛底下、或是叶子背面捉来的'。树叶、野菜都是蜗牛喜爱的食物,不过它最喜欢我摘的新鲜的细芽嫩叶了。蜗牛还是个胆小的家伙。它一边慢慢地散步,一边东触触西碰碰,一遇到会动的东西,它就赶紧把身体缩回小房子里。
妈妈常批评我的速度比蜗牛还慢,那蜗牛到底爬得有多慢呢?我就和妈妈一起用四只蜗牛做起了实验。我把它们放到白纸上,用三片草叶子在它们前面诱惑,蜗牛们受到美食的诱惑,都努力向前爬。其中三只蜗牛有点偷懒,爬爬停停,只有一只蜗牛最勤奋了,一直在爬。我把这只蜗牛的爬行路线用红笔划出来,用尺子一量,它居然一口气爬了21分钟、65厘米,平均每分钟3厘米多。
我还请妈妈上网帮我查了很多蜗牛的资料,比如蜗牛的壳破了,它也不会死掉的,它的壳有再生能力,破了的壳过一个月会慢慢恢复成原来的样子。蜗牛背上的小房子也有很多形状的,有的是宝塔形、有的是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
蜗牛虽小,但通过观察蜗牛,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观察。
哈哈,这学期的科学课真是一门有趣的课。
童心读后感篇九
今天终于把心理学经典实验书系之儿童心理学读完了,这是我寒假给自己定得一个任务,在寒假快要结束时完成了,心理很高兴。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缘于自己对儿童心理学的一点喜爱,接触心理学还是上师范时的事儿,当时就觉得心理学是个挺有趣的学问,于是就喜欢上了。接触这本书还是年的春天,这本书是中国教师报年推荐十大图书之一,书是学校买的送我们的,当时拿到这本书翻了一下,发现书里写得都是些心理实验,当时就想读,没想拖了快一年了,现在终于把它读完了。
这本儿童心理学写了8大部分的内容,涉及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诸多方面,比如儿童知觉动作的发展,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发展,儿童情绪发展,儿童道德发展等。本书的最大写作特色是所有的关于儿童心理学知识的介绍都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心理实验来实现的。书中一共写了64个儿童心理实验,因为有这些有趣的实验,所以这本书读起来不算吃力,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因为有了实验作为参照,让人读了容易理解。每一个实验的写作方式都相似,先写实验介绍,再写实验应用。
×完这本书,我感觉似乎这本书的名字应该改为婴幼儿心理学,因为书中很多的实验都是以婴幼儿为对象,实验的内容多为揭示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现象和规律。例如整个第三部分儿童感知觉与动作发展,介绍的内容都是地婴幼儿的看,听,动作等现象的实验和研究。这些内容感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不是太大。自己读了最有感觉或者说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有帮助的是第8部分内容:儿童道德发展。道德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应该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高层次内容,第8部分的实验对象多为学龄儿童,所介绍的知识例如: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习得与矫正,角色扮演促进助人行为,严厉的教育会制造谎言等。与自己的工作还是联系比较紧密的,自己也能从书中得到一些育人的方法。
教育学生从善应该是德育的原则之一,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必做的事之一。为了让自己的学生能够从善,每一个老师也都绞尽脑汁,“十八般武艺”,“七十二般变化”,老师们都用上了。这些方法有的有效,有的无效,有的对某一个人有效,对其他人无效,有的开始有效,用多了就无效……儿童心理学这本书中就介绍了这样一种教育学生积极从善的好方法——角色扮演。这一方法经过美国心理学家斯陶布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验证了的。具体说来,角色扮演就是引导儿童担当别人角色的教育方法。它能向儿童提供各种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情境,通过人际或社会互动,再现儿童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人际或社会难题。它使儿童以参与者或观察者的身份,卷入这种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做出相应的反应。而由扮演所引起的一系列言语或行动、理智或情感反应,又成了他们道德探索的直接经验。借助这些以验,学生可以去探究和识别自己及他人的思想感情,洞察和理解自己及他人的立场、观点和感受,形成解决人际或社会问题的技能和态度。怎么样在自己的工作中应用这样的方法?其实就是要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不能光凭一张嘴,而应该放手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人,将广阔的弹性空间释放给他们,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智慧,获得道德品质的提升。
总的来说,儿童心理学是一本挺不错的书,书中有许多理论如果能与自己的教育实际结合起来,应该能使自己的工作能上升一个台阶。
关于教育的三个常规问题,我想教师重在思考怎么教的问题。因为,教什么的问题有课程纲要和教材的明示,为什么教的问题那是职业的使命,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满足社会需要,只有这怎么教的问题,才是职业化、专业化的根本所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怎么学,怎么学得更好,是教育研究和行动的出发点和主要依据。其中,如何抓住教育契机,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而不让孩子错过教育良机,又是一个十分严肃的命题。
边玉芳等人编着的儿童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年4月版)中,列举了许多中外今昔的经典实验,从实践到应用分析,我感受到教育契机十分重要,许多例证都指出了一个大略的时段(年龄段),显得有些宏观,谈到的启示和建议也较抽象。者能够提醒读者,启发思考,引发相关联想,从而指导和影响实际。那么,陷于日常琐碎事务中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否达到要求,积极抓住契机给予适当的反应施教,很耐人琢磨。
首先,教育肯定存在教育契机的问题,其中不乏实例,教师也都认可,不必赘述。
其次,教育契机是否要激发创造,自然是应该的。只是,教师积极自主地引发教育良机是上策。这是责任所在。该如何创造教育契机呢?如果能够把创造契机和实施教育并行同时完成,肯定是上上策。更多的时候,我们是要有意无痕地创造,然后在水到渠成时引导学生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所以,教育契机的出现,看似偶然,也是必然的。这样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顺应并接纳对方的终极的或阶段性的状态。如果要向下猛药,那有风险,要慎之又慎。我认为,“塑造”如此,“矫正”亦如此。例如矫枉过正的策略,最好作为创造契机的策略,而不好作为矫正的办法。因为,给教育对象一个心理上的舒缓的过渡阶段,是以人为本,否则容易出现逆反的现象。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抓住契机施教。最好的办法和途径是教育对象能够自我教育,其次是同伴互助,再次是师长引导,在活动中实现教育目标。
尽管儿童心理学一书谈得更多的是儿童的教育,其实有许多观点和策略也适合青少年。本文前半部分好像主要针对德育方面,其实教学方面也同样存在契机问题。在每节课、每周教学安排中都有教育契机问题要解决。在听课时,常有这里的异议。他或她怎么不这样说呢?要是那句话能够这样说多好,那样教学情境肯定就又是一番模样,效果会大不一样的。如此之类,遗憾多多。排除其中个人风格的原因,其实这里有许多遗憾,都是身在其中的授课人没有抓住教育良机的遗憾。
那么,如何处理才能够避免或者少些遗憾呢?教师加强学习,多反思多实践,做有心人,在相互学习中不断积累教育智慧,提高专业化水平,是正确的道路。学会创造良机,抓准契机施教,是其中重要的内容。这一直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
别让孩子错过受教育的良机,是责任,是使命。我们要努力提高相关专业技能,不辞使命,加强自主实践研究十分重要,这是可以自己独立去做的一件事情,得来也比较实在。加强教学反思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今天,我再次细细品读了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学一书。书中认为儿童入学的学习准备,除了生理准备,还有心理准备,心理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有些儿童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常常不是为了学习,而是由于学校的外表现象的吸引。例如,学校的校舍、桌椅、墙上的图画、很多同学在一起等等。有些儿童不能或不愿按老师的指示进行学习,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粗枝大叶地去完成。对于在学习态度上还没有准备好的儿童,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办法由系统地来进行必要的教育工作。例如,用具体的范例来鼓励儿童学习,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儿童参加班上的共同活动,培养他们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工作愿望,教会他们把学习和游戏区别开来,在学习时专心学习。
书中让我明白了“建立关系”的重要性。在我以前的观念里,好像只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了才会建立所谓的关系。其实与他人建立关系是儿童期最关键的任务之一,也是最早的任务之一,理解关系的形成是理解儿童发展的根本。而儿童关系的最初依赖于家庭关系,家庭作为一个系统不仅仅是它的组成部分的总和,而且是一个凭借自己本身的资格而存在的有活力的实体。影响儿童适应的是家庭的功能,而不是家庭结构,抚养环境的质量才是最具决定性的,最持久的影响。儿童的发展是在人际关系的环境中发生的,关系主要是在家庭的环境中出现的,人际关系的质量决定了适应。从出生开始,儿童就预先被适应成要与他人形成关系。依恋关系在婴儿期出现,在随后的几年里从反射式的行为模式发展的高度选择性的,有计划的和灵活的反应系统。发展与同伴形成的关系也很重要,但是这和与父母的关系不一样。与其他儿童的交往帮助学得许多社会技巧,帮助形成儿童的社会身份,同伴合作也能促进智力发展,被排斥的儿童尤其有以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危险。
书里特别强调儿童的情绪发展。情绪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东西,它被认为对社会适应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它在人际关系中起重要的作用。情绪有生理基础,是人类的天赋的一部分。新生儿就是通过情绪来满足自己生理上的需求。让儿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若不能习得这种技能会给他以后的社会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个能力的发展就是将看护人的外在控制转移为孩子的自我控制,这个过程要持续整个儿童期,并且涉及到学习许多调节自我情绪及其表达的策略。
儿童心理学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分对儿童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使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儿童。在拜读之后,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说话,把自己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
童心读后感篇十
在儿童医务工作方面,一个儿科的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掌握医学知识,而且也要了解儿童心理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特别是在对于儿童精神病上的治疗,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显得重要。
在儿童文艺工作方面,儿童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要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这样学习儿童心理学是必要的,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符合儿童的口味。
在儿童社会工作方面,如儿童广播工作者、儿童玩具制作者等等,他们如果掌握和体会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就可以更好地开展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在儿童成长教育方面,父母单单是有着一种良好的教育愿望是不够的。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必须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在儿童医务工作方面,一个儿科的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掌握医学知识,而且也要了解儿童心理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特别是在对于儿童精神病上的治疗,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显得重要。
在儿童文艺工作方面,儿童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要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这样学习儿童心理学是必要的,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符合儿童的口味。
在儿童社会工作方面,如儿童广播工作者、儿童玩具制作者等等,他们如果掌握和体会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就可以更好地开展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童心读后感篇十一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和少年儿童朝夕相处是一种最大的快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美好生活要靠他们去创造,远大的理想要靠他们去实现。现在接受教育的孩子毕竟是孩子,因为他们还处于一切尚未定型的成长期,所以才需要关心爱护,需要教育培养,我就对如何做好教书育人谈一些体会。
一、把关心帮助孩子当作一种母爱。
教育是民生之基,尤其是对儿童的教育。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学习。只有对孩子保持一片爱心,才能呵护一颗颗童心。没有爱心,童心无以滋润;没有童心,爱心亦无所依托。少年儿童稚嫩的心灵不仅需要知识的启蒙,更需要爱心的抚慰。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在孩子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誉为家中“小皇帝”。他们的学习生活需要我们去照顾和改善。
按照学校规定全乡小学五、六年级要集中到乡中心校寄宿学习,由于许多学生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家庭,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有的常常想家,甚至流泪,情绪低落,成绩滑坡。为了使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我便主动去安慰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逆境中不消极、不自卑,在困难面前不沮丧、不泄气,以乐观向上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我还时时处处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每天三顿饭是否吃饱了,冬天晚上睡觉冷不冷,夏天晚上睡觉有没有蚊子。不论是夏天还是冬天每天早晨始终坚持与学生一道参加体育锻炼。如果有孩子生病了就及时送往医院,病情不严重,就请医生开些常用药,如果学生没有钱便主动垫付,病情严重就与家长迅速取得联系,建议尽快到条件好的医院就诊。
随着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群众越来越多,很多父母亲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亲朋好友,“留守儿童”已成为社会问题。我班本学期有58人,其中:有39人的父亲或母亲、甚至父母亲常年在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我便主动了解学生家长的通信号码,经常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尽管如此,还是有极少数孩子不但成绩不好,还染上了恶习。如班上有一女生,连续几次拿了班上同学的东西,我便主动打电话给她父母亲,了解原因,把她请到我办公室,进行耐心说服教育,后来,班上再也没有类似现象发生。
二、把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种主要责任。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预期目的,积极推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俗话说,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德育必须从小培养,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习惯,无论是道德习惯还是学习习惯。
由于现在的孩子父母绝大多数在外务工经商,受委托的亲友只能照顾到孩子的温饱,孩子的第一学校――家庭;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都是名不副实,家庭教育的欠账太多了,我们教师应该主动给他们补上。教育孩子要以父母般的心真诚对待,教育他们从小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培养他们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从爱劳动、爱动脑、勤动手、上好每一节课、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做起,培养他们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从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战胜每一个困难做起,培养他们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三、把给孩子传授知识看作是一种快乐。
在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今天,学生、家长、老师对考试分数可以说是顶礼膜拜。一以贯之用分数来衡量老师和学生,老师压力大,学生压力更大,特别是学生,纯粹是背离教育宗旨。我认为分数是衡量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但绝不是惟一标准。对教师来说,不要以分数取人,对所有孩子都一视同仁,对他们的未来抱有同样乐观的态度,因为分数固然重要,但培养身心健康、品德良好的人更为重要。我认为正在成长的孩子更多的只是存在个体上的差异,而不能单纯地以学习成绩来判定他们的优劣。无论是成绩优秀的,还是成绩一般的甚至较差的,都同样对待。俗话说,山中树木有高低,十根手指有长短。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是很正常的,有的是基础上的原因,有的是环境上的原因,有的是智力上的原因等。对待成绩差的学生从不讽刺、挖苦、歧视,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孔子说“有教无类”,少年儿童在人生道路上刚刚起步,他们未来孕育无限的可能性。有的孩子可能学习成绩好一些,有的孩子虽然成绩稍差一些,然而在其他方面都可能颇有才华。现代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帮助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走上属于自己的路,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尽其才,从这个意义说,教育对所有的孩子应该是平等的。如本学期五年级学生李广平、冉雪艳、赵嫒等成绩基础比较差,开始还有些厌学表现,通过耐心引导,现在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效果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
总之,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新教育观念,拓宽知识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学生的情操。牢固树立服务学生和家长的意识,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认真履行职责,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童心读后感篇十二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9。
《幼儿的感觉与意志》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作者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中的每一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研究,最后把这些观察和研究记录整理成书。
2.宝宝也是哲学家:学习与思考的惊奇发现。
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
出版:浙江人民20xx-9。
这本书与汗牛充栋的“育儿宝典”最大的不同,就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充满情感与智慧的视角,从一种崭新的角度去欣赏童年的丰富性与重要性。
3.儿童与情绪。
作者:哈里斯harris。
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10。
《儿童与情绪:心理认知的发展》主要讲述了,如果要去爱、帮助、说服和反对他人,我们必须要知晓他们的所想和所需,人类的互动依靠的是“一种心灵理论”。这一理论的重要部分就是理解情绪,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我们为何欢乐或不安,就不能真正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
作者:邱莉。
出版:北京师范20xx-9。
《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儿童发展》结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逐步深入对高素质师资的诉求,旨在提升新师资培养质量,培养未来的人民教育家,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改革。《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儿童发展》在内容方面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童心读后感篇十三
我读了《感动童心》的100个人物故事。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生犹如过眼去烟。有人却把这短暂的生命之歌谱写得灿若星辰,他们用行动体现了生命的意义,用深情抒发了生命的美好……我们之所以被感动,是他们的人格、精神以及坚持不懈的追求……。听过乌鸦反哺的故事,因小乌鸦的心存感恩,而觉得这个外表丑陋的小生灵竟焕发出无与伦比的光彩。
听过《聊斋志异》的故事,为狐仙们心存感恩,而觉得这些小动物竟显得如此美丽多情。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因为心存感恩,原本普普通通的故事,竟然变得美丽动人。对太阳的“感恩”,那是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感恩”,那是我们对蓝得一无所有的纯净的一种认可;对草原的“感恩”,那是我们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叹服;对大海的“感恩”,那是我们对兼收并蓄的一种倾听。只要心存感恩,一粒干瘪的种子也能萌芽,最终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森林;只要心存感恩,一条涓涓细流也能壮大,最终汇集成一片蔚蓝的大海;只要心存感恩,即使坚如冰山的民也能融化,最终荡漾成一丝吹绿柳梢的春风。
无论你生活在逆境或是顺境,只要你心中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你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感恩吧!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爱,只是缺少感悟爱的心灵。爱的模样万千变化;爱的方式精彩纷呈;爱的滋味苦辣酸甜……或轰轰烈烈荡气回肠,或平平淡淡清新如茶,或轻柔绵延如歌悠扬,或沉默无语深邃如海……放逐一颗感恩的心去体会,总有一种爱会涌入你的心底,叩响你宁静的心扉,总有一种感动将润湿你的双眸,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藏……“努力”是成为“天才”的资本,“拼搏”是“天才”的动力,“智慧”是“天才”的基础。
没有后天的努力,没有忘我的拼搏,没有时代的智慧,就算是一个天才,也只是一座未开采的金矿罢了!
童心读后感篇十四
今天我要带大家去游览一座“童心城堡”,而这座“童心城堡”并不是一座城堡而是一本书,而作者是以为要探索童心的人,那就是杨红樱阿姨。
而故事就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在一个平凡的小女孩孟小乔生活中出现了一位叫蜜儿的仙女来做她的保姆,当孟小乔读六年级的时候她转到了一所红宫学校,而故事就在这发生。在这里我看到了可以用尾巴走路、坐在教室上课、听了童话故事也想人一眼落泪的鱼。我看到了双臂变成一双翅膀成了人头鸟的学生们在球形教室上课的.情形。在这座童心城堡我看到了许多奇怪的景象,而在我的童心城堡中也有一些故事发生在中间。比如:有时面对一个花纹繁杂的墙就会想着会不会某一些线条拼接起来就是一个奇怪的东西,当我睡觉望着天花板的灯时想着会不会有一道以奇异的光闪出,如果有球形教室那该有多好就不会有老师可以叫同学当墙角罚站。我觉得童心就是那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童心城堡因为大家都经历过童年。而有一些人忙碌的生活就如同泥土将他们心中那座童心城堡慢慢埋没了。
童心读后感篇十五
心理学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
学习护理心理学之时,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前会厌烦电话里父亲母亲隔山隔水的唠叨,会因为同学之间处事不快而大动干戈,会觉得似乎受委屈的总是自己却很少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而在学习护理心理学之后,才学着多多关注他人。也许那些是我们的至亲至爱,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当我们用公正、公平的心态去考虑问题后,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和谐,与环境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
每个人处在不同的年龄,心态,处事,行为活动也必然有所不同。而处在大学阶段的我们,心态的自我调整尤显重要。诚然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各不相同,有人性格乐观,积极向上;而有人沉默寡言,消极忧伤。因此学习心理学则必不可少。
因为每个人都是感性动物,所以在面对一些重大灾难时一般都会产生不良消极情绪。特别是遇到连续挫折时,比如考试不理想,同学关系不好,又生病了迟迟不愈……我们会抑郁,焦虑,忧伤,难过。因此要学会关心他人和自己。特别是未来,我们会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他们因为生病产生消极心态,而读懂病人的心,给予最真挚、最热情的帮助,给病人以心灵的寄托更显重要。有同情心,有爱心,让病人充满信心,将有益于疾病的治疗,有益患者着恢复健康。
心理学对个人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每个人都会遇到心理方面的困难,自身的学习,会让面对的困难不再显得无计可施。自我调节,心理暗示,找人倾诉均是排解心理障碍的方法。用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难过或是不快的事情,给自己以勇气,给生活增添一份阳光。
童心读后感篇十六
儿童心理学从一开始就采用了观察法,并且正是依靠这个方法才取得成就的。观察法是反映客观的方法,但是也极易混入主观因素。所以,观察法应该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相配合。
2、实验法。
实验法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观察法,可以不改变对象而只改变观察的工具,这就是把观察法和自然法结合起来,即自然实验法。
3、临床法。
临床法在处理病态心理的儿童时,可以根据结果来倒推原因,研究病态儿童的某种典型行为,预料他们能够适应哪些生活,并且在对正常发展的儿童的生活及教育指导上,具有重要意义。
童心读后感篇十七
今天,姑姑送给我一本书,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阿姨的书--《童心城堡》。
她把童话写的是那么令人向往,那么令人着迷。故事主要是说在一座学校里,有一个神秘的女老师,而在学校的草地上,有一块十分神秘的地方。那个地方就在学校的一堵墙的里面。在里面,有一个童心城堡,只有拥有一颗童心的'人才能进去。而且,哪里的一切都是神秘的,都是令人向往的。在哪里有许多好玩的地方。但是在这座城堡中,也有看起来十分危险但是当你自己去经历是却并不危险的地方,就想刀山,当你真正踏上去时,锋利的刀尖就会收起来,可当你过去后,那刀尖就会再伸出来。
读完了这篇故事,我知道了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这样的地方,只要你永远有一颗童心,你就永远都能进到里面去。
我觉得童心城堡是一个可以磨练自己意志力的地方,也是自己心里的一块秘密领地,是一个存放童心和梦想的地方,但是我觉得,童心城堡是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就算别人想那也拿不走。最后,我想对你们说:“童心城堡也许会随着你的长大而变得越来越难进,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的去里面看一看,因为你会从里面得到许多东西的。”
童心读后感篇十八
七彩童心七彩的童年,伴随着七彩的童心,滋润着七彩的童心。有酸甜苦辣的味道,也有赤橙黄绿的绚丽色彩。描绘出一颗无颜缤纷的七彩童心。
记得有一次,妈妈送我去画国画,我正在画室里自我陶醉地画着《竹叶青青》这幅画时,哪知有一个很玩皮的小弟弟,在我沉浸在创作中时竟跑到我的画纸上作了点“文章”。我好像跟他没什么“仇”呀!他也很狡猾,居然在我那张大画幅的角上画了一个猪头。我正在作画根本没有注意,而站在后面的大哥哥大姐姐早就笑得差点喷出鼻涕。当我完成这幅作品后,正要举起画来欣赏一番,突然发现我的“辉煌杰作”上有一个猪头,青青的翠竹和猪头相映成趣。我无语,我的心血居然被一个猪头毁灭了,看着遭到摧毁的画作,当时彻底崩溃。正当我准备责问的时候,老师过来了,他发现了这个猪头,大发雷霆质问谁画的时候,大家憋足了气没有笑,一声不吭。终于,大家都憋不住了,狂笑起来,只有那个小弟弟没笑。老师一看,当然知道是谁干的了。老师平时不爱生气,所以也没追究,可是,看着我的精心画作,看着小弟弟无知无畏的表情,我的报复心上来了,发誓一定要报复他。天哪,后来竟阴差阳错,以假乱真,我真把那位小弟弟的.衣服弄脏,他那雪白的衬衣被我染成紫色的衣服了。唉!这回肯定死翘翘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还听我慢慢道来:
原来刚刚平息了一场**,老师便开始教育我们了,恰在那时一个电话打来,老师出去办事。老师走了,我自由了,也有报复那个小弟弟的机会了。事不宜迟,计划开始!我先故意走到他身边,碰掉他一支毛笔。哈哈!他果然上当了,弯腰去拾毛笔了,我趁机拿起饮料装做准备倒下去的样子,但我认为这还不够吓到他,就又装作已经倒在他头上的样子。当他一抬头,饮料竟“哗”地一下子全都真的倒在了他头上、衣服上,立刻就目不忍睹,大家再次轰堂爆笑,我呆了,当时头脑一片空白。本来,只是想吓吓他,自己满以为瓶盖是盖紧了的,就放心大胆地往下倒。可是,没想到,瓶盖没盖好......唉!真是天意弄人啊!原本是准备吓一吓他的。没想到我竟然开“染坊”了,给他的衣服“染”了一回色。老师的表情有啧怪,同学们的表情有可笑,小弟弟的表情有委屈。而我,看着小弟弟的狼狈,想着爸妈平时教导的尊老爱幼,心中感到非常的惭愧。画作画的不好了,可以重新再来;但我对小弟弟的伤害却造成了。我上前拉着小弟弟的手,努力帮他擦拭身上的饮料。真诚地说:对不起!
童心读后感篇十九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心说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们走在“不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的教育改革年代,操练着琴棋书画,摆弄着dv电脑,表演着谈唱说跳,可谓是使出浑身解数,只为一个目标——为浇灌一代新苗茁壮成长而努力不懈!是的,教育需要勇于表现,敢于突破的你;教育渴望推陈出新,富有创新的我;教育呼唤多才多艺,锋芒显露的他;教育还召唤胸襟博大,有情有爱的她……带着一份激情,拖着疲惫的身躯,我静静地拜读了李贽《童心说》。
“童心说”是李贽文艺思想的核心,“童心说”的进步性在于道出了一切作品发端于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受这条客观规律,富有幻想的自由奔放的浪漫主义色彩与不平和的情调,带有资本主义的萌芽的新特质,具有个性解放的鲜明特点,具有强烈的唯物主义色彩,它把人的思想从道学束缚下解放出来,开启了一代新思潮和文学的新风尚,无论在理论上或创作上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向。
李贽在《童心说》里反复强调着童心,“是童心者,绝假存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无论古今,“童心”都是人最美好最真实的情感,凡事率性而为,展现着人“质本洁”的一面。可惜一直保有童心的人终究太少,世人总爱躲在虚伪的面具后熙熙攘攘,点缀着无根的繁华。有趣的是,李贽并没有直接鞭挞程朱理学,而先由文章说起,又文及人,最后切中要害:既然“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既然要不拘一格做文章,既然六经、《语》、《孟》非圣人之童心而发,那么那些假道学还有什么存在和学习的理由呢?嬉笑怒骂并不强烈,却让人在痛快中体味到作者童心之余豁然开朗,不禁然会心一笑。这篇《童心说》正是李贽童心所发的“古今至文”虽然经历了似水流年的轮回,依旧是“如花美眷”。我不清楚李贽写《童心说》是在入狱前还是入狱后。
总之,我相信一个坚定的民主者不会因为狱中的摧残而消磨盛气。虽然卫道士猖獗、假道学横行,真正的拥有童心的智者其理想却会永放光辉。世界总会在绝境中给我们一份惊喜。正如卫道士眼皮底下出现了《牡丹亭》、《水浒传》这类“诲淫诲盗”的书,物欲横流中也会有一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呼唤。怀着奇文共赏的心情读着《童心说》,深深感动于李贽的至诚,就像曾经感动于钱钟书、白先勇的“童心未泯”。于是,我也以童心来抒发对这篇《童心说》的感受。愿我这支拙笔能延续那种冷硬背后的姹紫嫣红,纵使和似水流年的轮回相距甚远,当凝眸往昔时,也不负自己的.那一份赤诚与童心。幽梦遇屈子,“清”“醒”谁共遣?中华民族是个历尽苦难的民族,可是,被异族蹂躏,尚可宽慰;可悲的是被自己的文化折磨而停滞不前。“万能”的统治者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对民众进行思想控制。大多方法居然还很奏效,连最为苛刻的程朱理学竟纵跨南宋明清三代直到今天影响依然残存。我不得不惊叹数百年前中国民众的承受力了,同时也越来越敬佩李贽们无与伦比的勇气。
民主者们透过八股文和文字狱编织的幽暗帷幕,制造了隐隐约约的光亮,尽管不知这微弱的光能和黑幕抗争多久,但只要这光亮持续着,必然会给后继者们以信心和进取的源泉。如今的现实可能要令李贽们失望了,中国貌似走向了民主主义道路,历史渊源却已植根太深,进步的每一步都伴随着鲜血斑斑。那份四百年前呼唤的“童心”在今天“犹抱琵琶半遮面”,虚假的面具似乎比一份赤子情怀更符合流俗的需要。写文章无病呻吟者如过江之鲫,社会交往中两面三刀者更是不在少数。“童心”已被物质深埋(尽管我不愿承认),“皆醉”、“皆浊”人多势众,“独醒”、“独清”孤掌难鸣。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永远保持年轻心境,懂得把童年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教师。儿童的天真、率性是最宝贵的。童心没有伪善,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孩子的笑最天真、最自然和最灿烂。孩子的天真是人生不可能再得的财富,是至真至美的人性花朵,也是人类未来的最纯、最净的温床。童心是童年生活最真实的镜子,天真无邪,纯洁无瑕,未受污染。只有童心,敞开胸怀接受;只有童心,才能满怀兴趣探索;只有童心,才能袒露内心世界;只有童心,才能毫无掩饰的外露。育人的关键是育心。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身要保持年轻的心境。父母要像回到童年时代一样,努力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成长,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父母应尽可能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按照自己选择的路走下去,并适当地加以引导,真正做到“把童年还给孩子”。
童心读后感篇二十
我喜欢孩子,喜欢小孩子的可爱纯真的笑脸,也许是缘系于此,1988年,我走进了幼儿教育这片绿土地,一晃20xx年过去了.在这20xx年的工作中,我真切的感受到我们的工作不是什么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体味了许多常人难以体会的甘苦。20xx年的时光在平凡和平静中悄然逝去,没有留下什么骄人的成绩,没有做出什么惊人的壮举,但直到今天,我依然还坚守在这里。我不敢说十分热爱这份工作,我更不敢说为之付出了多少,但正是这平凡和朴实中,我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诠释这一个普通幼儿教师存在的价值。
说到教师的职业道德,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样一些词儿: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但我觉得新时期的幼儿教师还应具备活泼开朗性格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以及融入集体的团队精神。
当老师最大的幸福是给你机会去创造学生,拥有了这份幸福的权利,面对孩子们,心中便有了一份沉甸甸的心愿:我要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特点的方法,通过各种有趣的途径,使他们健康成长、愉快学习。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需要你付出太多的耐心、细心、时间与热情,往往在你苦口婆心的教育了半天,他们在短短几分钟的“风平浪静”后,又闹了个“天翻地覆”,心中便增添了许多烦躁和无奈,有时真的不想再管他们,但每每看到孩子们那纯真的脸蛋,所有的烦恼便烟消云散了。幼儿园的工作繁琐、压力大,但我都坦然地去面对,可以说每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孩子。排除追逐名利、拈轻怕重心理,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声声至真至纯的“老师好”使我感受到了孩子们莫大的依恋与信任,我时时刻刻注意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公平公正的去爱每一个孩子,我愿我的爱奉献在我这片挚爱的土地上,我愿我的爱能感化每一个我教过的孩子.
童心读后感篇二十一
冬季的骄阳如同犯了错的小孩,总是现身得迟而缓。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和迷雾,映在我的脸上时,本想在难得的静谧中多睡一会的我,只得睁开惺忪的双眼。清醒之后,凝视着这熟悉却又陌生的光,在极短的时间内坐到了桌前,将功课一一排开,今天的任务不轻,我轻呼一口浊气,坐在冰冷的椅子上,准备开写。作业是永远也写不完的,时光却是在奋笔疾书间偷偷地溜走了——就像童心。
疲倦的我想出去走走。
漫步于林阴道,望着稍显僵硬的松树,丝毫没有感受到“松枝一何劲”的壮骨,怕是那万丈豪情,已在时光荏苒中,被岁月消磨殆尽。路的尽头,有几个不畏严寒的小孩在林间穿插,游戏着梦幻般的童年。玩累了,几个孩子围成一团,其中一个胖胖的女孩大声问道:“12加3等于几?”孩子们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看他们拨弄手指,一脸严肃的样子,我亦陷入沉思,我曾经做过的这些动作是在何时被抛弃?“15。”一个戴帽子的男孩卯足了劲地喊出,稚气萦绕的小脸为这肃杀的寒冬绘上了几分久违的春意。在其他孩子羡慕的眼神中,在那空灵无邪的眼眸下,是一颗还未被时光打磨的童心。
小学是接受启蒙教育的时段,也是童心接触世界的.初期,它多活泼啊。和主人一起思考最简单的运算,一起欢喜一起愁,等待主人飞快地写完作业,等待和其他的心一起继续未完成的游戏。世界似乎与以前一样,它也懒得去想。只是渐渐的,主人的作业变得越来越多,游戏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它像是失去了往日的自由。每当它想提醒坐在桌前埋头深思的主人“你已经很久没有笑了,咱们很久没有玩了”看到的却是它不懂的数学符号。欲言又止的滋味不好受,这颗涉世未深的童心,第一次变得忧郁。不过好在每逢周末,它还是可以去见见昔日的玩伴的,一起说悄悄话、一起捉迷藏,这多好。于是,它学会皱着眉毛等待周末的降临。
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中学以后,童心倦了,因睡眠不足而倦,因解题、背书而倦。人生中的第一次排名从这里开始,它始终无法理解,昔日的玩伴为何只因一张没有温度的表格就疏远了自己。为了能与他们在一起,为了少挨父母的一次骂,为了能让老师对自己笑一次,它把一切闲余贡献给了作业,当它达到了目标之后,那曾经坚如磐石的身体变得如同一滩烂泥,毛孔中灌满了寂寞。时间的藤蔓织成现实的牢笼,一颗跃跃欲试的心就此被缚,一段年华从此平庸。再后来,它知道了高考这个词,还知道有无数人为在这场考试中得到一个好成绩,甘愿将他们的心葬下深渊。童心害怕极了,整日在担惊受怕中度过,日益憔悴。一年之后,它发现镜子中的自己是如此陌生,从自己身上无法找到一丝从前的特征,希望破灭,它哭了,哭得凄凉而绝望。人生无再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冷清的冬晨,我凝望这些孩子嬉戏的时候,死水无波的眼眸中还能荡起一丝温暖的涟漪,当初的那些疑问早就了然于胸。
童心读后感篇二十二
今天我终于看完了在图书馆借回来的杨红樱写的《童心城堡》了。这本书很好看,我只用了三天就看完了。
我最喜欢书里蜜儿老师了,她是一个仙女,她的`学生都很喜欢她。她会魔法,深知学生的心理,很受学生们欢迎。在校庆日那天,她把学生和家长交换身份,让家长们当一天的学生,让他们感受一下坐在教室里上课,其实也有家长会在听课的时候睡觉,知道当学生也不容易。
我也喜欢龙校长的勇敢,在童心城堡,为了见到蜜儿,他上过刀山,下过火海。还有孟小乔,她乐于帮助动物,宁愿冻僵自己的脚,也要保护小动物。
作者杨红樱的想象力很丰富,书里有用尾巴走路、坐在教室里上课、听了童话故事也像人一样因感动而流泪的鱼,还有双臂变成了两只大翅膀,成了人头鸟的学生们在球形教室里上课、在夜空中飞行的情形。里面还有生动有趣的插图呢。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我期待着它的续集。下次去图书馆我还要借杨红樱的书来看。
童心读后感篇二十三
今天我要带大家去游览一座“童心城堡”,而这座“童心城堡”并不是一座城堡而是一本书,而作者是以为要探索童心的人,那就是杨红樱阿姨。
绝故事就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在一个平凡的小女孩孟小乔生活中出现了一位叫蜜儿的仙女来做她的保姆,当孟小乔读六年级的时候她转到了一所红宫学校,而故事就在这发生。在这里我看到了可以用尾巴走路、坐在教室上课、听了童话故事也想人一眼落泪的鱼。我看到了双臂变成一双翅膀成了人头鸟的学生们在球形教室上课的情形。在这座童心城堡我看到了许多奇怪的景象,而在我的童心城堡中也有一些故事发生在中间。比如:有时面对一个花纹繁杂的墙就会想着会不会某一些线条拼接起来就是一个奇怪的`东西,当我睡觉望着天花板的灯时想着会不会有一道以奇异的光闪出,如果有球形教室那该有多好就不会有老师可以叫同学当墙角罚站。我觉得童心就是那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玖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童心城堡因为大家都经历过童年。而有一些人忙碌的生活就如同泥土将他们心中那座童心城堡慢慢埋没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85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