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指教师为指导学生学习某一门课程而编写的教学设计文稿,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等环节。编写一份好的教案,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编写教案时,你可以参考这些范文,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和创新。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一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等。在地图上能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四、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五、教学难点: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2、海峡的概念及其重要作用。
六、课型。
新授课。
七、说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启发,互动,提问。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学会分析地图,及时动手记笔记。
八·教学工具。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九、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居住在这个美丽星球上可是我们真的了解它么?接下来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探索和了解地球吧。同学们,你们知道的中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谁呢?(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那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又是谁?(杨利伟)。
播放ppt,展示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的图片。提问:看这张图片有没发现什么特点?
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步骤一:世界海陆分布。
教师:翻开课本26页,我们一起来看下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学生:(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教师;通过看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我们是不是清清楚楚的看到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快速记忆,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
教师提问:观察地球仪说明,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世界海陆分布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的,而是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边说边在地球仪上指示)。
学生:(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目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3、教师:下面阅读下书本“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部分,谈感想。
学生:略。
(目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首先,读课本图2.5,认识下“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
(课件展示)大陆:指地球表面面积广大的大陆块;。
半岛:指陆地延伸进海洋的部分;。
岛屿:指与大陆分离,面积较小的陆地;。
海洋:面积广大且包围大陆的水系。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二
教材: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地图出版社)。
一、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目标: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的全求意识。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玩游戏。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做游戏、统计、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地图上。
设计意图:借助文、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5、教学内容:学习七大洲。
教学活动:借助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在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引导学生勾画大洲轮廓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大洲有完整的认识。
6、教学内容:学习四大洋。
学生活动:读图,观察讨论,给四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的分布。
三、板书设计:
1、地球、地球。
2、海陆面积比: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海峡。
4、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分布、轮廓。
5、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四、教学反思:
2、要指导学生多读图,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3、本课要按排学生一定的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
初中地理试题之加拿大。
【—试题之加拿大】,加拿大是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科技水平且能源与资源充足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制主要依靠自然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30%)。
1、北美洲的气候以初中英语()。
a、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b、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d、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北美最大的河流是()。
a、田纳西河b、哥伦比亚河。
c、密西西比河d、马更些河。
3、加拿大的人口集中分布在()。
a、太平洋沿岸b、北冰洋沿岸。
c、五大湖区和圣劳伦斯河流域d、大西洋沿岸。
4、中国和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相比,相似的是()。
a、主要河流流向一致b、主要平原分布在东部沿海。
c、降水都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少d、主要山脉走向一致。
5、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工业区是()。
a、东南部工业区b、西部工业区。
c、西北部工业区d、东北部工业区。
6、拉丁美洲最北部的高原是()。
a、圭亚纳高原b、墨西哥高原。
c、巴西高原d、巴塔哥尼亚高原。
7、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脉b、阿尔卑斯山脉。
c、安第斯山脉d、昆仑山脉。
8、世界上水量最大、河流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a、尼罗河b、刚果河。
c、亚马孙河d、密西西比河。
9、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是()。
a、刚果河流域b、亚马孙平原。
c、东南亚的马来群岛d、澳大利亚东侧。
10、巴西大量出口的农产品有()。
a、玉米、咖啡、甘蔗b、大豆、可可、水稻。
c、小麦、大豆、可可d、咖啡、甘蔗、大豆。
11、位于东十二区的轮船于5月4日上午10时向东驶入西十二区,这时船上的时间是()。
a、5月4日10时b、5月5日10时。
c、5月3日10时d、5月4日11时。
12、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
a、新西兰b、巴西。
c、澳大利亚d、秘鲁。
13、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属()。
a、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b、萨瓦纳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d、萨瓦纳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14、澳大利亚主要出口的农矿产品是()。
a、铁矿、锡矿、小麦、羊毛b、小麦、羊毛、煤、石油。
c、铁矿、煤矿、小麦、水稻d、铁矿、煤矿、小麦、羊毛。
15、澳大利亚的居民和城市主要集中在()。
a、东南部沿海b、西南部沿海。
c、东北部沿海d、西北部沿海。
总结:加拿大是世界十大贸易国之一,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是世界上拥有高生活品质的国家之一。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三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记住海陆面积。
通过阅读教材配备的各种地图特别是“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通过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因为有了地球知识的和图知识,教材配备了14张各种类型图,设计了多个从图中直接读取 地理信息的环节。
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 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 教学任务。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
对于七大洲三和四大洋部分,以读图为主:
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
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 。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世界海陆分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以下两个内容:1、海陆面积的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或陆地占29%,海洋占71%);2、海陆分布的大势,即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这里应补充说明一点,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配有14张分布图、示意图、比较图。在 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地图、图表,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由于图较多,设计问题不但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也要注意系统性、层次性。
第三部分为选学主要介绍了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一内容安排在这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紧接上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说明了七大洲、四大洋这一海陆轮廊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为第三节讲述地形变化、海陆变迁、地震和火山等知识打下基础。有关板块运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是 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为此课文首先介绍了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为讲述板块运动作了铺垫。
教材安排了一段的阅读材料,介绍了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魏格纳原先德国的一为位年轻的气象学家。传说他从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转向对大陆漂移的研究,并且坚持不懈,直至为此而献出生命。这段阅读材料蕴涵丰富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还可使学生受到地壳“活动论”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 教育。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的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读故事,谈读后感,找证据,用魏格纳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来学习他的学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读图训练方面,可引导学生读三幅不同地质时期的海陆分布图,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 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读书:为什么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从板块学说的角度做出解释:
(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 教学重点〉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洋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4.通过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形式进行科学史的 教育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教材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
〈 教学过程〉:
(引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先不要早下定论,还是看看地球的基本面貌以及海陆的分布。
( 板书) 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总结 板书)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组织讨论:你认为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的地球更象水球。而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
总结: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你能把他们区分出来吗?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学生活动)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
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并回答:
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学生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总结 板书)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
它被大陆分割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 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
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
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3)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洋,海洋的中心部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总结 板书)四大洋:大洋、海、海峡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四
在地理环境的学习中,一个基础性的目标就是认识地球的海陆分布。从内涵上来看,海陆分布包括两方面,一是纯自然的状况,即海陆分布的特点;二是认为的划分,即七大洲和四大洋。
学情分析。
1、知识经验分析。指学生对学习新内容之前具有的基本的、前提性的知识与技能的分析。
3、学习态度分析。泛指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愿望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兴趣,也直接影响他们的能力发挥、潜能激发、知识建构、态度形成、价值认同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方法与过程:
1、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各大洲的分布特点及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作出合理解释的成对分布状况,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七大洲的分布及其分界线。
2、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1、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2、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五
在地理环境的学习中,一个基础性的目标就是认识地球的海陆分布。从内涵上来看,海陆分布包括两方面,一是纯自然的状况,即海陆分布的特点;二是认为的划分,即七大洲和四大洋。
学情分析。
1、知识经验分析。指学生对学习新内容之前具有的基本的、前提性的知识与技能的分析。
3、学习态度分析。泛指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愿望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兴趣,也直接影响他们的'能力发挥、潜能激发、知识建构、态度形成、价值认同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方法与过程:
1、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各大洲的分布特点及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作出合理解释的成对分布状况,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七大洲的分布及其分界线。
2、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1、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六
(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活动探索式教学
活动一:
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
小结并提出问题:
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活动三:
1、出示各大洲轮廓图片,在黑板上挂出相应的世界海陆分布图。
2、请每小组同学选派代表逐一介绍其名称、由来,面积排序,并用磁钉钉在底图相应的.位置上,同时说出相应位置的四大洋名称及面积排序。
通过观察地球仪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相连的大洲及其分界线(亚-非)
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北冰洋)
3、被三个大洋围绕的大洲?(北美、亚洲)
4、被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南美、非洲)
5、被五个洲围绕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
6、既有热带,又有温带,还有寒带的大洲是?(亚洲、北美洲)
7、练习一笔画世界
8、在世界简图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名称
9、《同步训练》练习题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七
2.大陆与大洲。
3.洋与海。
二、海陆的形成。
1.大陆漂移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过程。
[出示地球仪]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
引入新课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那么,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八
本节是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因为有了地球知识的和图知识,教材配备了14张各种类型图,设计了多个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的环节。
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教学任务。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九
本节教材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图文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和大洲的界线并认识各大洲的轮廓。四大洋: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等基本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已初步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学生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界线。
2.能力目标:
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十
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讨论法、举例分析法。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1.名称及轮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教师引导: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学生分组讨论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先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来学习大洲的轮廓。
教师示范:教师在图上作示范,启发学生如何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轮廓特征,勾画大洲轮廓。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剪好的七大洲轮廓简图,学生说出它们的洲名。
学生活动:试勾画一个大洲的轮廓简图。
[过渡]知道了七大洲的轮廓后,我们来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2.分布及位置。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两位同学回答。
教师提问:请大家认真阅读图2.6,回答一组抢答题:
a、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b、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c、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教师追问:请大家认真观察七大洲分布图和图2.7,抢答:
a、哪些大洲的陆地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b、哪些大洲仅以运河或海峡相隔?
教师启发:刚才我们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对分布,各大洲的轮廓大都是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座的同学都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只要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说不定这个奥秘将来就能被你们揭开。你们有没有信心?我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追问:这个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很好,那怎样确定呢?
教师指导:在“世界地形图”上以非洲为例用经纬网确定大洲位置。
教师提问:
a、非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回归线)。
b、非洲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南回归线)。
c、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中部)。
d、哪条特殊的经线穿过非洲大陆?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0度经线、西部)。
e、请注意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的位置。
教师示范:边讲边在经纬网底图上贴上非洲的轮廓图。
教师引导:知道这种方法后,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贴亚洲的轮廓图。
教师提问:
a、亚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极圈)。
b、亚洲南端的岛屿被赤道穿过没有?(被穿过)。
教师示范:贴上亚洲轮廓图。
教师解释:教师边贴南极洲轮廓图边解释:由于地图的绘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在这幅图上,经线画成了平行的,所以位于极点附近的南极洲的面积和形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
教师总结: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上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怎样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四大洋。
教师引导:根据对大洲的学习,你们认为认识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追问:那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教师引导: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称后,还需要了解什么呢?(四大洋的位置)。
教师追问:怎样确定四大洋的位置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对,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指图)。
教师提问: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读图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上来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总结: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启发学生小结:
b、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d、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e、怎样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g、确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巩固练习}。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为了检查大家的学习情况,我要请一些同学来在电脑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图练习,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请4~5位学生上来完成拼图练习,其他学生边看,边完成教材3l页的活动4。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
{小结}。
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师讲述:这些知识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用,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一、地球?水球?
1、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十一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岛屿、大陆、大洲、半岛及大洋、海和海峡;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众多概念的理解、众多地名的记忆
地球仪、“世界地形图”、“世界海陆分布图”及以它为底图的各大洲轮廓剪成的图片,并为每张学生桌上准备一个小地球仪。
1课时
读图启发式、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主要内容教法、学法、目的
导入新课
1、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
2、他为什么说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地球”,而应改名叫“水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观察地球仪和“世界海陆分布图”
1、海陆面积哪个较大?
2、比例大概是多少?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水球”的印象,为后面的讨论作铺垫
讨论
1、加加林说得有没有道理?
2、是否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
开放性地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放在讨论后阅读,更能使学生理解“地球”名称的来源,激励他们去探究人类未知的领域
观察地球仪
1、地球上海陆分布是否均匀?
2、联系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划分的“旧知”,看哪个半球陆地大些?
3、通过地球仪演示归纳:任一半球,海洋陆地
通过观察,分析海陆分布大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读图
2、出示“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岛屿、大陆、大洲、半岛及大洋、海和海峡图2.5(景观图)。
生动直观,可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得到准确的概念;通过想象,又可把概念迁移到地形图(平面图)上。
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形图”
1、让两个学生上讲台分别在“世界地形图”、地球仪上指出七大洲的位置
2、分别找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上的大洲;
3、读“世界地形图”,找出各大洲的分界
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游戏
1、出示各大洲的轮廓图片,在黑板上挂出相应的“世界海陆分布图”底图
3、游戏二:比一比,看谁把七大洲在黑板的底图上拼得最快
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各大洲轮廓、相对位置的印象
记忆、训练
1、观察七大洲面积的大小;
2、投影七大洲面积数据,看谁能又快又好地记住大小顺序;
3、老师示例谐音记忆:亚非美(北美)男(南美)是南极欧阳(大洋洲)
适时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形图”
1、七大洲各被哪些大洋包围?
2、分别在“世界地形图”、地球仪上指出四大洋位置;
3、比较四大洋面积的大小。
指导学生根据大洲的位置记忆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归纳总结。
在“世界地形图”、地球仪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反复训练,加深印象。
课堂作业
完成填充图册上的相关练习及时巩固新知。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十二
1、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学习的持久性差。
2、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归纳能力差,空间概念不强。
3、学生初步具有读图、识图、使用地球仪的能力。
4、具备小组合作的意识。
1、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和概况。
2、本课目标:
1)能够说出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例。
2)能够在图上识别出大陆、岛屿、半岛。
3)能够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并在图上或地球仪上找到它们的位置,能识别七大洲的轮廓。
1)通过大洲大洋位置的学习,增强空间概念。
2)能够运用地球仪和地图解决问题。
1)形成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及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式,结合的强大功能,学生提供多感官的学习途径。
学习方式主要为探究、合作、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1、改变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2、有效的实现与学科的整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交互,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3、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学习的收获。
1、课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参与程度、交流合作、信息再现、各组之间的竞争情况等。
2、课后:根据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的情况进行评价。
1、本课中应用实现分组选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运用动态图片创设教学情境,运用静态图片突出教学的直观性。
3、应用flash软件制作交互性拼图,体现教学的灵活性。
4、改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学准备阶段
文字资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知识进行细化。
1)来自扫描,如:东西半球世界地图;
2)来自教学软件,如:世界海陆分布、亚欧分界等;
3)来自互联网,如:地球自转的gif图像;
4)自制图像,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大陆、半岛、岛屿图等。
把本课教学内容分解为四部分:
1)大陆、岛屿、半岛;
2)大洲名称、轮廓;
3)大洲位置;
4)大洋及其与大洲的位置关系,以问题式呈现给同学。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练习竞赛题。
1)用acdsee和photoshop进行图像制作和处理。
2)用powerpoint进行整体设计制作。插入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设好链接。特别是有一些图片出示后,要回到原页面,这就要设好返回链接。
3)用flash制作
a、拼图课件,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加上计时器的运用,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b、“比一比”计分板,按键可实现各小组得分的增减,最后获胜的小组还可以赢得“桂冠”。
4)与数字地球进行链接,实现资源共享。
(二)教学实施:
1、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地球在宇宙中转动的图像,并配以,创设情境,把学生自然的带入课堂。以加加林描述的“蓝色星球”引出地表的海陆例。
2、学生两人一组,运用地球仪,用数据采集的方法,统计海陆比例。学会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
3、出示本节课题“大洲和大洋”,从学生认知角度。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十三
知识目标: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能力目标: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阅读图文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目标:通过培养学生读图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材内容及分析】。
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部分的教学,以读图为主: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播。
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概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它,进一步观察它、熟悉它,更好地认识它――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师:同学们,你能在图上分辨出这些地理事物吗?
[展示]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海峡。
二、读图分析,提高能力,合作探讨。
[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讨论]我们生活的星球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得地球更像水球。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
[读图]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师: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生: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师:你能根据开始时老师所讲的概念把它们区分出来吗?
[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生: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
(清晰地展示地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好的区域概念,更好地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一个生活能力的提高机会)。
师:在读图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生: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生:(学生读图讨论后回答)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师:(教师指导读图)我们是如何来划分大洲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将几条洲际分界线找出来。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师:请同学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顺口溜在教学中的巧妙安排,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一些知识要点)。
师: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知道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它被大陆分割成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再次重复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生:洋,海洋的中心部;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三、主动思考,归纳体系,知识提炼。
师: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教材后的活动内容以及练习册上的练习。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十四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1、请一位黄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4、各小组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
2、各大洲大小比较示意图。
3、亚洲与欧洲、非洲分界图。
4、北美洲与南美洲、亚洲分界图。
5、各大洋大小比较示意图。
6、“一笔绘五洲”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十五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的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读故事,谈读后感,找证据,用魏格纳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来学习他的学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读图训练方面,可引导学生读三幅不同地质时期的海陆分布图,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读书:为什么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从板块学说的角度做出解释:
(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十六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十七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记住海陆面积。
通过阅读教材配备的各种地图特别是“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通过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十八
《大洲与大洋》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关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我们总结在研发过程和试验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供参考。
“地球水球”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通过引进我国航天员的资料这些与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时事材料,能够极大地吸引同学们的眼球,也能加深记忆。分小组学习、探究海陆的分布规律,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加强同学们的记忆,起到较好的效果。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这个环节的读图非常重要,所以投影上放出了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一方面培养同学们的读图能力,另一方面加深了同学们的记忆。
这节课是地理知识的教学,而且比较直观,选择的素材也好,课件制作实用,在上课过程中又灵活处理了一些环节,效果好。不过如果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效果会更好。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十九
对于七大洲三和四大洋部分,以读图为主:
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
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二十
本节课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学得较为轻松,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整个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习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我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明确,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
一、课堂教学精彩剪辑:
甲同学:我认为应该叫“水球”,因为全球海陆分布中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全球71%,我们常说“少数服从多数”就应该叫“水球”。
乙同学:我认为应该叫“地球”,因为全球海陆分布中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只占全球29%。我们常说:“物以稀为贵”就应该叫“地球”。
a同学: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目前我们主要生活在陆地上,陆地对我们人类来说又非常重要,因而应该叫“地球”。
b同学:21世纪被称为“蓝色的世纪”,人们将向海洋进军,变海洋为人类的第二家园,所以应该叫“水球”。
c同学:老师我认为应该叫“气球”,因为地球表面有一个保护它不受伤害的大气层,而且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也是大气层的杰作,应该叫“气球”。
d同学:老师我认为应该叫“足球”,用脚在陆地上行走。
e同学:老师为什么要叫“什么球”呢,我说:‘球’表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我想叫“earth星”,既继承了“地球”的历史,又和其它星球统一。
课后的思索:
我最初只是想通过海陆分布比例的差异去认识地球的名字“水球”好还是“地球”好,孩子们的思维潮水一旦被调动起来想法真是五花八门,我惊叹他们集思广益后的异彩纷呈,让我越发感觉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思维震荡场景,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百家争鸣”中最大限度扩大了知识的外延,同时在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中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
(二)一场拼图游戏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为了让活动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冥思苦想,在海陆分布的教与学中“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位置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怎样能在乐学中学会是我的着眼点,游戏竞赛比较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于是我着手准备:
教师明确比赛规则:
a、先是小组讨论学习;
b、在每大组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上台拼图;
c、计时:用时最短为胜。
d、不许带地图册或教材到黑板前拼图,在拼图的过程中不能回到座位上,发现问题,派另外学生代表来修改。
课后的思索:
课上实施这种比赛教师的组织者、激励者身份尤为突出:教师计时要公平公正。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调整学生们拼图时的一些心理反应:有些同学不敢出头露面,教师要鼓励他们“自古英雄少年”,“勇者先行”;有些同学嘲笑别人,自己在下面品头论足,却没勇气到前面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就提起纸上谈兵的赵括;有些同学仓促上阵,我及时提醒,“冷静思考,计划得好才能做得好。”教师对比赛的结果评价要把握分寸,注意多肯定优点但也要兼顾不足,同时提出期望。
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活动中彰显个人的长处与短处,正确面对;虽然有大部分同学不能到前面拼图,但他们在参与,关注同学拼图过程中的得与失,有的看出问题后开始指指点点,有的自己冲到前面去……在大家齐心合力不断修正的过程中熟悉了七大洲的空间位置。这样的活动不用求快,要求稳,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激活大脑的思维,震荡出自己的智慧,从而在活动中真正有收获,这种获取知识的快乐也会令人回味无穷的。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二十一
第三部分为选学主要介绍了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一内容安排在这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紧接上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说明了七大洲、四大洋这一海陆轮廊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为第三节讲述地形变化、海陆变迁、地震和火山等知识打下基础。有关板块运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为此课文首先介绍了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为讲述板块运动作了铺垫。
教材安排了一段的阅读材料,介绍了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魏格纳原先德国的一为位年轻的气象学家。传说他从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转向对大陆漂移的研究,并且坚持不懈,直至为此而献出生命。这段阅读材料蕴涵丰富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还可使学生受到地壳“活动论”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二十二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总结板书)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组织讨论:你认为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的地球更象水球。而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
总结: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你能把他们区分出来吗?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学生活动)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
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并回答:
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学生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总结板书)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
它被大陆分割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
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篇二十三
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3.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具准备}。
东西半球投影图、世界政区投影图、七大洲面积和轮廓投影图、用吹塑纸自制的七大洲轮廓简图、经线和纬线绘制成平行的经纬网底图、写有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称的卡片、七大洲分布的拼图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引入新课。
[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上次我布置大家回去看新闻联播,大家都看了没有?大家注意到没有,两位播音员身后是一幅什么样的背景图?(学生回答略)在这种地图上就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这种地图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要用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进行新课。
一、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
1.名称及轮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教师引导: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学生分组讨论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先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来学习大洲的轮廓。
教师示范:教师在图上作示范,启发学生如何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轮廓特征,勾画大洲轮廓。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剪好的七大洲轮廓简图,学生说出它们的洲名。
学生活动:试勾画一个大洲的轮廓简图。
[过渡]知道了七大洲的轮廓后,我们来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2.分布及位置。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两位同学回答。
教师提问:请大家认真阅读图2.6,回答一组抢答题:。
a、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b、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c、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教师追问:请大家认真观察七大洲分布图和图2.7,抢答:。
a、哪些大洲的陆地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b、哪些大洲仅以运河或海峡相隔?
教师启发:刚才我们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对分布,各大洲的轮廓大都是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座的同学都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只要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说不定这个奥秘将来就能被你们揭开。你们有没有信心?我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追问:这个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很好,那怎样确定呢?
教师指导:在“世界地形图”上以非洲为例用经纬网确定大洲位置。
教师提问:。
a、非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回归线)。
b、非洲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南回归线)。
c、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中部)。
d、哪条特殊的经线穿过非洲大陆?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0度经线、西部)。
e、请注意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的位置。
教师示范:边讲边在经纬网底图上贴上非洲的轮廓图。
教师引导:知道这种方法后,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贴亚洲的轮廓图。
教师提问:。
a、亚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极圈)。
b、亚洲南端的岛屿被赤道穿过没有?(被穿过)。
教师示范:贴上亚洲轮廓图。
教师解释:教师边贴南极洲轮廓图边解释:由于地图的绘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在这幅图上,经线画成了平行的,所以位于极点附近的南极洲的面积和形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
教师总结: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上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怎样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四大洋。
三、四大洋。
教师引导:根据对大洲的学习,你们认为认识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追问:那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称后,还需要了解什么呢?(四大洋的位置)。
教师追问:怎样确定四大洋的位置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对,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指图)。
教师提问: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读图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上来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总结: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启发学生小结:。
a、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b、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d、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e、怎样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g、确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巩固练习}。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为了检查大家的学习情况,我要请一些同学来在电脑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图练习,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请4~5位学生上来完成拼图练习,其他学生边看,边完成教材3l页的活动4。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
{小结}。
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师讲述:这些知识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用,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布置作业}。
回去以后请思考一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你可以在第二节中找到答案,请做好预习。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858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