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总结,我们可能会一直走在原地,而总结能够让我们在追求进步的路上不断超越自我。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欢迎大家阅读以下总结案例,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参考。
细胞增殖说课稿篇一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细胞增殖》、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现行人教版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第六章第一节、本节内容有细胞的分裂周期、细胞的有丝分裂两个主要的知识点、这是在前面学习了细胞结构、细胞代谢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为接下来要学习的细胞分化和细胞衰老做了一个知识性和结构性的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教材安排的顺序上来看、教材概括介绍了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接下来又介绍了细胞周期的概念、就为后面学习有丝分裂做了一个铺垫、这样的顺序就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关系的统一性。
2、学情分析。
从学习者学生方面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就知道了细胞增殖的方式是细胞分裂、并且通过之前课程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学会了总结对比的科学方法、此外、通过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的学习和习惯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日趋成熟、所以、本节课应注意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因此、我将以课本知识、生物学前沿知识为素材、以flsh动画和图片等直观的视觉媒体为载体、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之外、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将进一步锻炼他们获取信息、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说出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主要的物质变化。。
二、能力目标。
三、情感方面的目标。
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感受到细胞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并且学会用发张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2、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目标以及课程标准中的建议、我把本节的教学重点定为:细胞周期的概念以及有丝分裂过程。由于有丝分裂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的形态变化比较抽象、这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有丝分裂过程以及过程中物质形态及数量变化为教学难点。
为了使教学重难点能够得到更好的突破、本节课我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并且付之于多媒体展示法、问题教学法是源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它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有效的构建知识体系、最终得到情感上的体验、那么这个方法、就很适合在本节课中、让学生针对有丝分裂过程、进行自主探索性学习、综合以上的分析、使学生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是导课阶段、我会请两个身高差距比较大的学生走上讲台、以此为情景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个体的长大到底是由于细胞体积的增大还是细胞数目的增加、通过这样一个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这问题来引出本节的内容:细胞增殖。
接下来的新知探索阶段、我主要通过两个探索活动进行:
探索活动。
一、我将组织学生阅读教材112页内容、并且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细胞培养时间的表格、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说出细胞周期的组成并且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图示。最后我将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比喻细胞分裂期和分裂间期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知识体系。
探索活动。
二、我将播放有丝分裂阶段的flah动画、让学生按6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有丝分裂各阶段中物质形态变化、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其中的规律、并且以表格的形式将有丝分裂各个阶段染色体数目变化、dna数目变化、染色体形态等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最后让各小组以表格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并且评出优胜小组进行鼓励和表彰。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中的一个导入、两个活动、本节课的重难点就得到了有效的突破、那么接下来总结归纳阶段、我会组织学生、并让学生自己根据板书和课件上的知识框架、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做一个回顾、总结、并且谈谈他们自己的感想。课堂反馈方面我精心设置了几类题型、来考察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这两个目标的达成情况。情感方面的检测我将通过对他们课堂表现的观察、以及6人学习小组之间的互评来进行。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我是这样来安排教学实践的:
细胞增殖说课稿篇二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细胞的增殖”是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第六章第1节内容。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是在学生学习过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物质运输、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认识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和凋亡的过程。
细胞的增殖这一节包括: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四部分。它们是依次递进的关系: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才能理解多细胞生物的生长需要通过细胞生长和增殖实现,再进一步学习细胞增殖的方式。
其中“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是旧教材所没有的,对应《课标》的要求,属于了解水平,即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并且“活动建议”中提出“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此活动意在使学生通过模拟探究实验了解细胞分裂的必要性。尽管不是知识的教学重点,但却是一个较好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点。“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标》基本理念之一,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达到学做统一。
必修1模块侧重于通过观察和实验,将《课标》中要求的11项科学探究能力,按照合理的能力梯度顺序编排在不同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每项探究活动都有能力发展目标的侧重点。例如,在学习第二章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时,通过技能训练活动,侧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在第三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侧重培养“解释数据”的能力;在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学习中,利用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和探究活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侧重培养“确认并控制变量”的能力;在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中,利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活动,侧重培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等。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和“技能训练”都是为科学探究准备的,以细水长流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了解和练习的机会,有助于提高探究能力。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教学任务,我对教材中的模拟探究实验做了一些处理。教材定义“细胞大小”即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也就是说,教材希望学生探究的是“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同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而通常理解的“细胞大小”则是指细胞的体积大小。如果沿用教材的定义,容易增加学生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难度。于是,我采用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探究问题:“细胞的体积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
(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过细胞的基本结构,也具备计算体积和表面积等数学知识,并了解酚酞遇到碱性溶液会变成红色。因此,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能力基础)此外,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模仿、练习、部分独立设计、独立设计等阶段,所以,我一贯注重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刚开始以教师引领为主,学生模仿为辅进行探究,后来开展教师引导的,有不同能力侧重面的,学生部分独立设计为主的探究活动。经过有计划的训练,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逐步提高。此时,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基础,能够进行较完整的探究活动,自主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认知基础)而且,高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都处在提高期,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实验操作部分有浓厚的兴趣。乐于主动参与探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如果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推断“细胞体积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得出这样的错误结论:“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所以,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使他们信服科学实验的结果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基于上述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知识目标说出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能力目标。
(1)尝试设计可行性的实验方案,从而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锻炼运用数学分析、归纳和推理的方法处理及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自主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理解科学过程,最重要的是亲历实验和探究,这其中又以“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为基础。另一个教学重难点是“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因为,以实证作为判别尺度、以逻辑作为辩论武器,做出正确判断,得出正确结论是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应达到的一个重要的能力目标。关于突破难点的具体方法,我会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详细说明。
教法采取实验探究法教学。学法则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是我校正在倡导的新课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生物学科特色及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将教学过程分为三大部分:(创设情境进入课题、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我主要说明第二个部分。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展示方案,实验操作,分析数据四个环节。
提出问题采取教师直接提出探究问题的方式,为后面的重点内容节省时间。因为,作为普通校的学生,迅速、顺利地提出与本课题相符合的探究问题难度较大,并且这也不是本节课的重点。
然后向学生说明采用模拟探究的原因是:活细胞不仅微小,而且生命活动复杂,直接以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研究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存在很大的困难,况且只是想探究“细胞的体积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应该使问题简化。
设计展示方案设计展示方案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也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之一。“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既包括实验方案在科学性上是合理的、严谨的,又包括方案在现有条件下是可行的。那就需要克服这些困难: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想到用什么来模拟细胞并独立设计全部实验方案。学生象力丰富,容易设计出多种可行性低甚至是不可行的实验方案,而教师又无法在课上一一点评。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我进行了四个步骤的引导。
首先,提出具有难度梯度的三个问题:
1、用什么代表不同大小的细胞?什么代表被运输的物质?
2、怎样证明物质进入了“细胞”?以及深入到“细胞”的程度?
3、如何衡量物质运输效率的高低?
其次,介绍实验用具:含有酚酞的琼脂块、0.1%的naoh溶液、烧杯等。
再次,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实验材料,解决3个问题,从而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巡视全班,及时评价、点拨。【请看视频】。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所有组学生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同预期基本一致。只有个别组无法想到利用酚酞遇naoh变红的原理代表“物质运输进了细胞”,然而经过教师点拨后,也很快的设计出了实验方案。
最后,待讨论结束,请出一组学生展示设计方案,并组织、引导其他人评价、修正、完善该方案。【请看学生展示及修正实验方案的视频】。学生比较完整的补充、修正了实验方案,好于我的预期。至此,较顺利地突破了第一个教学难点。
实验操作有了完整的设计方案,学生更加清楚实验操作的流程。我强调了安全问题和需注意的细节后便示意学生动手操作了,并认真观察他们操作情况,及时指导、评价。【请观看实验操作情况的视频】。
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组学生将边长为2cm和1cm的琼脂块都切成了长方体,就与他们探讨:当琼脂块为长方体时,继续完成实验操作是否仍具有科学性?在达成了科学性不受影响的共识后,我鼓励他们“将实验进行到底”,并提醒了计算数据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析数据分析实验数据是本节课另一重难点,也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之一。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表中数据的纵向比较、横向联系,得出:“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减小,从而使物质运输效率降低,所以说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教师引导的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分析的质量。我的具体做法是:预先将教材中的表格增加出一列数据:“naoh扩散的体积”,以便降低求解运输效率的难度。
在学生整理完各项数据后,鼓励他们展示数据、说明实验结论,从而为下一步引导做好铺垫。【请看学生们整理数据说明实验结论的视频】。之后,利用问题进一步引导:随着琼脂块体积的增大,哪组数据的变化趋势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变化是一致的?你能否尝试着解释细胞越大物质运输效越低的原因?进而将分析的重点过渡到“运输效率”和“表面积与体积比”上,再通过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相同得出答案:随着细胞体积增大物质运输效率降低的原因是表面积与体积比在减小。由此,便总结出了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一个原因:也就是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细胞长大,随后,再向学生说明细胞核也是限制因素之一。
在修改数据表的同时,我将表中边长1cm和3cm的琼脂块对调了位置。这样琼脂块的排列顺序就变为自上而下边长依次增大,本以为变动后更有助于学生对比数据、得出结论。结果,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将这列数据误看成了琼脂块的编号,按照捞取时的顺序填表,致使所填数据与边长不对应,反而影响了实验结论的得出。由此我深深的体会到,课前认真分析、钻研教材,领会设计意图是非常重要的!
1、敢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体现出尊重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2、关注课堂的生成,并有一定处理。有一组学生将琼脂块切割成了长方体是在预设之外的,当时我不仅鼓励他们继续完成实验,还在分析数据时询问了该组的结论,同样是“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如果我能够请该组学生展示数据,既不会妨碍正常教学,又能利用数据处理过程复杂的现象说明实验的简便性原则,从而使本节课更加完美。
以上是我对本节教学内容的一些认识,若有不妥之处,欢迎各位老师指正,谢谢大家!
细胞增殖说课稿篇三
“细胞的增殖”是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大致分为“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四部分。重点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为例学习有丝分裂的知识,并通过比较,让学生观察并归纳动物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继而领悟出二者的相同点: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即是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
本节内容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物学习中起到了承下启上的作用。学生从前面几章了解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细胞增殖,学习起来并不会很陌生;同时,细胞增殖也是以后学习减数分裂,dna复制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规律的基础。本节内容更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明确细胞增殖对维持一切生命活动和延续种族的意义。
3、区分有丝分裂各时期,掌握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及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4、会区分动物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2、养成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3、能够利用多媒体获取生物信息。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学会从微观把握生物体的变化,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思想。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细胞周期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间dna、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本节授课对象为高一的学生:
1、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对有关癌症的知识也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
2、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较高,主动性强,再加上多媒体的使用,学生很容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高一学生归纳,综合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讲授法、直观教学法、点评—点拨法、自学导思法。
引导学生形成“感知—辨认—概括—定义—迁移”的概念学习模式。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更容易吸引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并且能够自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本节课中,以生命的起源和人体的奥秘提出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样设疑,既可以把细胞和个体联系起来,为将来学习胚胎发育和遗传变异奠定基础,又能回顾在细胞学说中认识到的细胞的来源。
(二)、观察现象,积累直观认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这个环节的实施必须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来完成。先连续播放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动画,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律。指出细胞周期的概念。提出问题“细胞周期的起点和终点为什么要以一次分裂完成时作为界限呢?”。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答案,找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时间特点。
多媒体展示各时期图像,由学生自己总结各时期的特点,使学生初步对各时期的细胞图像建立直观的认识。再通过表格,让学生归纳各时期的染色体和dna等的变化,师生共同总结填表。这样可以将全部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总结和统一,使学生将刚刚获得的知识系统化。
(三)、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
学生在课堂小结后,进行课堂反馈。
2,该反馈中所选题型难度加大,学生仍能顺利完成,说明上述方法使用得当。其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两组学生到黑板贴图,将各时期图像排序,这样更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四)制作模型,演示说明,理解有丝分裂过程。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进行实践。可以利用剪刀、纸、彩笔制作立体模型,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平面模型。由于时间关系,各学习小组分别选择一个时期作为制作对象。完成后,各小组挑选作品评价,并让学生描述和演示他们完成的模型,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五)图像观察,自主分析,总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找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填写在表格项目中。通过观察比较,发展和完善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完成作业,找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dna和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可以作为本节的内容检验和练习来完成,以前面的实验和图像观察为基础,学生能够在作业题中完成dna和染色体的变化曲线,教师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要加以总结和强调。
(七)教师小结,联系下节内容,使知识具有连贯性。
本节课课堂教学内容较多,时间安排紧凑。教师课前必须对各环节做好充分安排,印发学案,布置预习。而学生是否做好了预习,是本节课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和达到理想效果的关键。本节内容十分抽象,微观,为此,我很注重课堂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通过课件演示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学生能很好的感受到细胞分裂过程是一个连续地、动态地过程。同时,我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了问题探究的方法,尽力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用探究式问题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分析、处理问题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等。但是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如何做好引导、指导工作,如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细胞增殖说课稿篇四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细胞增殖》是人教版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物(必修)1的《分子与细胞》这一模块的第六章第一节内容。这一节分两个课时,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细胞周期的概念和有丝分裂的过程及意义。本章的学习,是学生从前面几章了解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因此,本章的学习需要以前几章的内容作基础。另外,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概念与必修2中有关减数分裂的内容联系很密切,同时,有丝分裂作为细胞分裂的一种基本方式,是学生以后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定律的基础,也是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3)、概述有丝分裂的过程和各阶段的重要特征,尤其是dna和染色体规律的变化。
2能力目标:
1)尝试用模拟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凭借有丝分裂过程图,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构建染色体模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能力。
4)通过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讨论,使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通过细胞增殖过程的学习,树立科学的生物进化观点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2.教学难点。
(1)细胞表面积和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3、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1通过染色体模型观察与制作,设计模拟实验和制作动态的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2编顺口溜(例如:膜仁消失显两体)帮助学生记忆有丝分裂各阶段染色体的行为。
3利用曲线图形象化的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攻克重难点。
1、学情分析。
1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初中已有了较大发展但还不成熟,已形成了较好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
2学生初中时已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非常浅显,总体来说高一学生生物基础知识少,所以要充分利用前五章学生对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为基础,从培养兴趣方面展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法设计。
1)、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复杂,我会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及对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并引导学生用联想的方法把模拟实验结果迁移到真实细胞上。-------采用“探究—发现”
3)、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4)、模型教学法:利用自制的染色体等物理模型以及数学模型,以曲线描述数量变化规律,以图解突出重点。
课堂上采用自学法、讨论法、归纳法、模型构建法等,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对重难点知识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落实好教学目标.
设疑导入:通过图片与日常生活现象引出生物学问题,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创设问题情景,讨论“与鼠相比,大象的个体很大,是不是组成大象的细胞体积特别大?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等产生原因。
3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思考,培养质疑求实的态度,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探究兴趣。
新课讲授。
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探究实验(预习完成)。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规范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琼脂块表面积和体积之比,naoh扩散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注意要学生把模拟实验结果迁移到真正的细胞上。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分析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结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对面积也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细胞体积最小限度,是由完成细胞功能所必需的基本结构(如核糖体)和物质(如酶)所需要的空间决定)。
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引导学生回答一下问题:
(1)细胞增殖的意义是什么?细胞以什么方式增殖?
(2)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有哪些?主要方式是什么?
(3)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为那几个阶段?时间分配如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请学生回答下列图示中那些可以代表一个细胞周期?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理解各个阶段染色体的行为是关键。
(1)通过模拟动画,展示高等植物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动态图,让学生对有丝分裂形成一个整体连续的印象。
(2)分组让学生在课桌上也可以用橡皮泥、纸片等材料简单制作染色体模型来表示各个时期的变化,选取制作较好的进行展示。
然后老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绘图,逐步的示范讲解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变化,尤其要注意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同时配合使用染色体模型来表示染色体形态的变化。(如:间期时染色质呈细长的丝状。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染色体,并且每条染色体上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各个时期dna和染色体变化并用函数图象表示出。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各时期特点,可以借鉴一些顺口溜。
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归纳总结细胞增殖(板书设计)。
一、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三、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2、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反馈运用习题1、2、3、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联系学生所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认为上这堂课时,通过联系生活举例,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将模拟实验引入课堂,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尝试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模拟实验法。这种探究学习、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探索知识。
(3)本节内容抽象,难懂,我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整合优化,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细胞分裂的连续性。黑板绘图和染色体模型的应用又克服了多媒体转瞬即逝的缺点,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1)这节内容较多,教师要做好时间上安排,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对模拟实验方案的讨论可适当安排在课前预习阶段。
(2)教学过程中有太多的学生探究、观察、思考归纳等活动内容,时间较难把握。
细胞增殖说课稿篇五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细胞增殖》是人教版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物(必修)1的《分子与细胞》这一模块的第六章第一节内容。这一节分两个课时,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细胞周期的概念和有丝分裂的过程及意义。本章的学习,是学生从前面几章了解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因此,本章的学习需要以前几章的内容作基础。另外,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概念与必修2中有关减数分裂的内容联系很密切,同时,有丝分裂作为细胞分裂的一种基本方式,是学生以后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定律的基础,也是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3)、概述有丝分裂的过程和各阶段的重要特征,尤其是dna和染色体规律的变化。
2能力目标:
1)尝试用模拟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凭借有丝分裂过程图,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构建染色体模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能力。
4)通过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讨论,使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通过细胞增殖过程的学习,树立科学的生物进化观点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2.教学难点。
(1)细胞表面积和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3、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1通过染色体模型观察与制作,设计模拟实验和制作动态的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2编顺口溜(例如:膜仁消失显两体)帮助学生记忆有丝分裂各阶段染色体的行为。
3利用曲线图形象化的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攻克重难点。
1、学情分析。
1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初中已有了较大发展但还不成熟,已形成了较好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
2学生初中时已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非常浅显,总体来说高一学生生物基础知识少,所以要充分利用前五章学生对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为基础,从培养兴趣方面展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法设计。
1)、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复杂,我会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及对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并引导学生用联想的方法把模拟实验结果迁移到真实细胞上。-------采用“探究—发现”
3)、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4)、模型教学法:利用自制的染色体等物理模型以及数学模型,以曲线描述数量变化规律,以图解突出重点。
课堂上采用自学法、讨论法、归纳法、模型构建法等,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对重难点知识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落实好教学目标.
设疑导入:通过图片与日常生活现象引出生物学问题,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创设问题情景,讨论“与鼠相比,大象的个体很大,是不是组成大象的细胞体积特别大?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等产生原因。
3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思考,培养质疑求实的态度,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探究兴趣。
新课讲授。
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探究实验(预习完成)。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规范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琼脂块表面积和体积之比,naoh扩散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注意要学生把模拟实验结果迁移到真正的细胞上。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分析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结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对面积也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细胞体积最小限度,是由完成细胞功能所必需的基本结构(如核糖体)和物质(如酶)所需要的空间决定)。
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引导学生回答一下问题:
(1)细胞增殖的意义是什么?细胞以什么方式增殖?
(2)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有哪些?主要方式是什么?
(3)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为那几个阶段?时间分配如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请学生回答下列图示中那些可以代表一个细胞周期?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理解各个阶段染色体的行为是关键。
(1)通过模拟动画,展示高等植物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动态图,让学生对有丝分裂形成一个整体连续的印象。
(2)分组让学生在课桌上也可以用橡皮泥、纸片等材料简单制作染色体模型来表示各个时期的变化,选取制作较好的进行展示。
然后老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绘图,逐步的示范讲解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变化,尤其要注意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同时配合使用染色体模型来表示染色体形态的变化。(如:间期时染色质呈细长的丝状。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染色体,并且每条染色体上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各个时期dna和染色体变化并用函数图象表示出。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各时期特点,可以借鉴一些顺口溜。
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分裂期: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归纳总结细胞增殖(板书设计)。
一、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三、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2、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反馈运用习题1、2、3、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联系学生所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认为上这堂课时,通过联系生活举例,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将模拟实验引入课堂,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尝试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模拟实验法。这种探究学习、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探索知识。
(3)本节内容抽象,难懂,我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整合优化,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细胞分裂的连续性。黑板绘图和染色体模型的应用又克服了多媒体转瞬即逝的缺点,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1)这节内容较多,教师要做好时间上安排,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对模拟实验方案的讨论可适当安排在课前预习阶段。
(2)教学过程中有太多的学生探究、观察、思考归纳等活动内容,时间较难把握。
细胞增殖说课稿篇六
《细胞的增殖》是人教版必修1第6章第1节。本节内容较多,可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此次说课主要围绕第一课时展开。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四部分知识。在细胞增殖的三种方式中,有丝分裂是最主要、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它既是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同时也可为后续学习选修模块做好了铺垫。
要想上好一堂课,了解学生的情况也是必修课。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但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完善,对于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运用演示法,直观教学法和小组讨论等方法来进行教学,以此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主要内容。
1理解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及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概述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细胞形态特点。
2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在探究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为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1、新课导入。
我会展示大象和老鼠的图片,并提问学生一系列的问题:大象和老鼠体型大小不同,它们的细胞大小又是怎样的细胞会不会无限长大我们由一颗受精卵长成现如今的我们原因是什么由此引入本节课的课题:细胞的增殖。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2、新课教学。
在这一环节主要讲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四部分内容。
对于第一部分的讲解,我会采用演示实验法,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并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完成书上所给出的表格,待实验做完之后结合着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随后共同总结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及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利用琼脂块类比细胞,通过颜色变化来模拟物质在细胞中的运输速率有利于学生更容易理解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摒弃了满堂灌的教学思想。
对于第二部分的教学,首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及其体内的细胞更替去认识细胞增殖。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之后,通过设疑: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是如何保持其遗传特性的稳定呢细胞增殖包括哪几个阶段由此引出细胞增殖一般包括物质准备阶段和细胞分裂两个阶段。之后,通过动画说明细胞分裂有三种形式,并强调有丝分裂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从而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接下来,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予以突破。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flash动画图,先让学生明确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为了研究方便人们又将分裂期划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由于此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在讲解时我会依次给大家播放各个时期的动画,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思考,讨论各时期的细胞变化特点及染色体形态特点,同时会结合挂图进行直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会分别总结出各个时期染色体形态变化的顺口溜。待学生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有清晰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并及时组织学生对比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让学生在头脑中自主构建整合出思维导图,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有丝分裂的过程及意义。
关于无丝分裂这一部分,利用动画给大家简单讲述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最后,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会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绘制出来,这样,内化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绘图能力。
3、课堂小结。
以问答的形式共同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4、布置作业。
上网搜集各种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形态图,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真正的增加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其由学会顺利的过渡到会学最终达成乐学的程度。
为了突出重点,简单直观的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设置了如下的板书。
细胞增殖说课稿篇七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细胞周期。
2、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区别各时期细胞分裂图。
3、概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4、绘制各时期细胞简图。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区别各时期细胞分裂图;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方法:讨论比较。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导入新课【提问】:1、大家知道人体大约有多少个细胞构成?
2、人体是有什么开始发育而来的?
3、从受精卵到这么多的细胞,是通过什么过程来完成的?
4、人体中的细胞形态也是不同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细胞形态多样?
细胞增殖说课稿篇八
【知识】: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了解)。
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理解)。
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了解)。
【技能】: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重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难点)。
ppt幻灯片、探究活动的vcd或者实验材料。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探讨: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不同生物体体积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细胞数量造成的,还是细胞体积造成的呢?引导:如果大象的体积是老鼠的1万倍,大象的细胞也是老鼠的一万或者几千倍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例外:人的神经系统的发育,主要是由于细胞体积的变化)。
进行思考和讨论,发表观点。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多细胞生物个体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细胞数量的差异。
分析细胞为什么不会无限变小的原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思考问题,师生进行谈论。
学生进行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
学生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细胞周期概念:细胞分裂活动具有周期性,什么是周期性?提出问题,细胞分裂后会造成细胞内物质,特别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减少吗?说明细胞周期分为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阶段。过渡到分裂间期。
间期和分裂期经历时间的比较,得出结论: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概念;细胞间期细胞的生命活动:强调dna的合成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的复制)——回顾染色质的组成(dna和蛋白质),用板画形式描述染色质丝的复制。
引导学生思考:分裂间期的生理意义是什么(遗传物质的复制)、分裂期的生理意义是什么(遗传物质的平均等分)。
思考问题,作出反应。
观察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时间比例图,得出结论。
教学项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播放动画,让学生对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有感性的认识。
前期:展示图片,比较间期和前期的变化:染色质螺旋,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出现,核仁、核膜消失。归纳为“两出现两消失”展示图片,明确姐妹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染色质、dna、着丝点等名词的概念和之间的关系。
后期:展示图片和引导性填空题,指导学生观察和阅读,说出后期细胞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强调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末期:展示图片和引导性填空题,指导学生观察和阅读,说出末期细胞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归纳为两消失三出现。
再次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画,进行巩固。
展示动物细胞和植物有丝分裂图片,以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两种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动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以及细胞质分裂的方式。
完成引导性的填空题。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并对中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并对中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并对后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并对末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观察图片,进行讨论和阅读。回答问题。
以表格形式,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染色体数目、着丝点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等进行对比。并对染色体数目、dna分子数目,染色单体数目作出变化曲线。
有丝分裂的意义。(把概念拆开,细化,联系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分裂期,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表格。
无丝分裂的实例、过程。强调没有出现染色体(不等于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
(略)。
细胞增殖说课稿篇九
“细胞增殖”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6章第1节的内容。它与前面所学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核——代谢活动的调控中心,高尔基体的功能,中心体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细胞增殖及其意义、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其中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和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通过模拟探究实验可使学生明白细胞分裂的必要性。其中有丝分裂是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还是学生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甚至是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举例说明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2、能力目标。
(1)尝试用模拟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2)运用数学分析、归纳和推理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3)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
(4)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3、德育目标。
(1)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2)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3)养成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高,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他们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他们在初中曾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是在当时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是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策略。
本节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很强,比较抽象繁杂,所以课前我会指导学生预习和搜集有关资料,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认真思考和记笔记。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推理等方法分析问题。
关于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我安排了一个模拟探究实验,这个实验操作过程简单,但是,实验后的讨论题却有相当的思维力度,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好实验数据,能够让学生采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结果迁移到真实细胞。通过模拟探究使学生了解了细胞增殖的必要性,明白了生物体的生长还要靠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数量。
在讲有丝分裂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逐步演示与黑板板图相结合的方式分步讲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认识和分析一个生命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即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还可以用图形描述特点,用图解突出重点,用曲线描述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验证生物学知识等。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2、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讨论法相结合。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3)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和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由旧知识导入新课。
提问:从细胞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
与鼠相比较,大象的个体很大,是不是组成大象的细胞体积特别大?
评价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
不是,主要是因为大象体内的细胞数量多。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
引导学生分析课前布置的模拟探究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使学生学会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
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学生充分理解了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使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思考,并且会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通过对“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的讨论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等。
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
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教师通过模拟动画逐步展示高等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动态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在黑板上进行有关板图。
在间期,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染色体复制后可形成姐妹染色单体,由于染色体呈细丝状,在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楚。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本身的数量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dna数量加倍,每条染色单体各含有一个dna。
在前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细胞核中出现了什么、什么消失了”,并且要学生知道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在中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关于赤道板,要让学生明白是由于它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而得名,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个结构。
在后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形成两套数目和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在末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细胞核中什么消失了?什么重新出现了?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了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细胞增殖说课稿篇十
1、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2、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3、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4、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尤其是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1、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2、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识图和绘图能力。
1、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2、通过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细胞都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基础。在细胞的生命周期中,一个新形成的细胞要经历生长、分化以及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其中也有些细胞始终保持分裂增生能力,不发生细胞的.分化过程。在细胞增殖这一部分中,有丝分裂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是真核生物细胞增殖的方式。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因此不可能象真核细胞那样进行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中,有丝分裂是最主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的增多就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无论是单细胞真核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他们各种形式的无性生殖也是通过有丝分裂完成的。这将在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再进一步阐述。有丝分裂还是学习减数分裂的基础,而减数分裂知识又是学习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由此可见有丝分裂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讲透,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有关知识。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认识和分析一个生命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还可以用图形描述特点;用图解和表格突出重点;用曲线描述量的变化规律和趋势;通过实验观察、验证生物学知识等……。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常用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细胞增殖说课稿篇十一
“细胞增殖”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6章第1节的内容。它与前面所学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核——代谢活动的调控中心,高尔基体的功能,中心体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细胞增殖及其意义、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其中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和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通过模拟探究实验可使学生明白细胞分裂的必要性。其中有丝分裂是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还是学生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甚至是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举例说明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2、能力目标。
(1)尝试用模拟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2)运用数学分析、归纳和推理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3)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
(4)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3、德育目标。
(1)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2)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3)养成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高,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他们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他们在初中曾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是在当时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是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策略。
本节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很强,比较抽象繁杂,所以课前我会指导学生预习和搜集有关资料,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认真思考和记笔记。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推理等方法分析问题。
关于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我安排了一个模拟探究实验,这个实验操作过程简单,但是,实验后的讨论题却有相当的思维力度,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好实验数据,能够让学生采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结果迁移到真实细胞。通过模拟探究使学生了解了细胞增殖的必要性,明白了生物体的生长还要靠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数量。
在讲有丝分裂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逐步演示与黑板板图相结合的方式分步讲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认识和分析一个生命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即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还可以用图形描述特点,用图解突出重点,用曲线描述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验证生物学知识等。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2、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讨论法相结合。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3)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和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由旧知识导入新课。
提问:从细胞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
与鼠相比较,大象的个体很大,是不是组成大象的细胞体积特别大?
评价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
不是,主要是因为大象体内的细胞数量多。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
引导学生分析课前布置的模拟探究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使学生学会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
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学生充分理解了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使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思考,并且会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通过对“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的讨论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等。
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
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教师通过模拟动画逐步展示高等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动态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在黑板上进行有关板图。
在间期,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染色体复制后可形成姐妹染色单体,由于染色体呈细丝状,在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楚。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本身的数量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dna数量加倍,每条染色单体各含有一个dna。
在前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细胞核中出现了什么、什么消失了”,并且要学生知道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在中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关于赤道板,要让学生明白是由于它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而得名,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个结构。
在后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形成两套数目和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在末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细胞核中什么消失了?什么重新出现了?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了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细胞增殖说课稿篇十二
1、简述细胞周期。
2、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区别各时期细胞分裂图。
3、概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4、绘制各时期细胞简图。
有丝分裂的过程,区别各时期细胞分裂图;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讨论比较。
教学程序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导入新课【提问】:
1、大家知道人体大约有多少个细胞构成?
2、人体是有什么开始发育而来的?
3、从受精卵到这么多的细胞,是通过什么过程来完成的`?
4、人体中的细胞形态也是不同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细胞形态多样?
细胞增殖说课稿篇十三
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区别各时期细胞分裂图。
概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抽象过程在脑中具体化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以后更抽象的生物学知识。
2.通过对染色体模型的制作,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有丝分裂意义的学习,体会生物自身发展的规律,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2.建立起生物学基础理论,保持对生物学的兴趣,这样可以维持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难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导学法、传授法、讨论法、flash动画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3min)。
【教师活动】。
展示大小长颈鹿的图片,引导思考:在图片上你发现了什么?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
回答:两者个体大小不同。
【教师活动】。
归纳阐述:两者个体大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成年长颈鹿的细胞数目比幼年的要多,而细胞数目的增多是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学生活动】。
回忆细胞间期的物质变化,准备学习新知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周围的实例入手,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理念。
环节二:小组探究,动手模拟(约12min)。
【教师活动】。
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便于描述呢,我们把有丝分裂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我们这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形式,老师先播放有丝分裂的四个时期的视频,观察视频后结合书本上知识各小组分别讨论分配到的时期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并我们的模型来模拟一下。
【学生活动】。
细胞增殖说课稿篇十四
1.1本节内容的地位该节是现行人教社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物》(必修本)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内容,“细胞增殖"是讲述细胞的一种生命现象,只有了解了这一生命现象,我们才能让学生逐步认识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例如生物体的生殖和发育,生物体具有的遗传和变异,所以本节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了解生物生命现象的细胞学基础。“细胞增殖”之所以作为本章乃至本册的难点,就是因为这一知识非常地抽象化,没有具体的实物模型,又不是我们生活中所见,因此,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我们直接示意这是本章中的难点,引起注意。
1.2教学重点和难点“细胞增殖”一节主要向学生展示的是有丝分裂——生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分裂方式,结合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重难点突出,有渗透力和感染力,本节重点内容就是让学生理解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由于细胞分裂这一现象的特殊性——整个过程是一动态变化,要让学生具体把握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内部的变化,特别是遗传物质的变化,从而让学生明确细胞的周期变化,这一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1.3教学目标本节内容为两课时(1课时为讲授课、l课时为实验课),通过这一节的讲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及特点,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应用有丝分裂的知识去解答一些理论问题或解释一种生理现象。例如根据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而得知该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构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遗传物质是相同的,在进行组织培养时,无论取生物体哪个部分的分生组织获得的植株是一样的,诸如此类的,都是有关有丝分裂知识的运用。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怎样指导学生有效地掌握并灵活运用呢?在学习本节知识的时候,归纳记忆,找到规律,重点难点应重点识记,对于有丝分裂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察力);利用口决巧记各时期变化特征(列表归纳,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准确识别分裂图像(例题解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间期的关系(设计动画、具体展示装片、说明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为什么占多数)由这几个方面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养成一种由观察现象_解决问题_总结体会_知识提升的学习习惯,另外我们可以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增添学习热情,以cai课件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去了解、掌握从而灵活运用。
3.1引言引言应重在精彩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于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伊始,我先给学生列举几种有关细胞增殖的常见现象,以调动学生思维的活泼性,然后课件显示幼苗的生长,让学生通过现象分析本质从而引出细胞增殖。
3.2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重点的讲解,启发引导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cai课件演示细胞周期的有关动画,明确指出细胞的分裂、分裂间期,再结合学生的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出细胞周期特点,注意适时启发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实现探究式教学。
3.3有丝分裂的过程(重难点突破)对于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出和突破,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cai课件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示了它的魅力,通过flash动画演示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让学生对细胞有丝分裂有个整体了解,然后动画慢放,分析归纳各个时期特点,此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归纳,动画背景音乐鼓掌以示肯定。
结合学法指导,师生共同画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以及dna的变化,cai课件展示此过程,此过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从而实现了难点突破。
3.4测试补漏,cai课件展示习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得到应用,另外通过检测可以知道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了解学生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专题巩固练习。
说课重在一个“说"字,突出一个“课"字;是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其他教师讲述自己对某节课的教学设想及其教育理论,同时和其他教师相互切磋教学构思的一种教研活动,精彩的说课,无不体现着说课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特长。
细胞增殖说课稿篇十五
2、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区别各时期细胞分裂图。
3、概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4、绘制各时期细胞简图。
教学重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区别各时期细胞分裂图;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讨论比较。
教学程序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导入新课【提问】:1、大家知道人体大约有多少个细胞构成?
2、人体是有什么开始发育而来的?
3、从受精卵到这么多的细胞,是通过什么过程来完成的?
4、人体中的细胞形态也是不同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细胞形态多样?
细胞增殖说课稿篇十六
本节课内容包括: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真核细胞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这些内容中,真核细胞细胞周期的概念以及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及染色单体的变化特点。本节内容是在掌握前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细胞分裂的方式、过程等内容,为《生物的生殖与发育》中减数分裂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材处理。
因为本节内容新的概念多,知识点较难,又是微观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这部分知识的重难点,我认为内容的组织要层层递进。本节课对着丝点、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关系的理解,是突破难点的关键,所以将这部分内容提取出来,在学习细胞分裂各时期特征之前呈现给学生。
3、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几乎为零(因为初中不中考而且间隔了两年没有学习生物),所以,要象对待初学生物学的学生那样对待。牵涉到初中学过的知识要进行补充,另外要从培养兴趣方面展开教学。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课改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实现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细胞增殖的基本方式,细胞分裂对于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和延续种族的意义。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掌握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尤其要重点掌握染色体和dna分子的规律性变化。通过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学习和比较其异同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归纳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前准备,课堂观察交流,互动讨论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特点和染色体规律性变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生命物质是运动的、变化发展的和量变与质变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细胞和生物体;通过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记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主要变化特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中使用图及模型等直观教学。采用表格式,坐标式突破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数及dna含量规律的难点。抓住染色体变化的复制—浓缩—排列—分裂—平分的这条线索,解决学生记忆分裂时期细胞核变化特点的困难。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运用函数图象、表格的形象化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深化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紧紧围绕师生互动,一些既定的、已成的生物学知识采取教师的讲授,如:染色体及染色单体的知识;而凡是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的内容采取从分析事实,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的方式,由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分析、总结,自己得出结论,如:细胞增殖的概念、方式及意义;比较简单的但含义深刻的问题采取自学、思考问题、习题反馈等多种互动形式进行学习,以强化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如:细胞周期的知识;对于比较抽象的有丝分裂过程,采取多媒体展示的flash动画进行直观教学,采取以图引导、学生归纳的方式进行突破,如: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情况。最后,以一段教学片作为知识的梳理和小结。
本节课主要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师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交流,总结相关内容,通过习题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提高课堂效率,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根据教材中有丝分裂周期图文,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周期的含义,讨论分析其特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细胞分裂的方式、意义及无丝分裂过程的特点。教师指导下,学生分析并列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及dna含量变化表格,通过及时检测、提问等方法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
引
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最小单位。科学家在纵观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时,又发现了如下事实。(多媒体展示)。
事实一:刚出生的婴儿细胞与成人细胞大小差别不大,但数量却相距甚远。如:婴儿细胞数量约为1012个,成人约为1014个。
事实二:绝大部分生物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提出问题:请你猜想:
1、新的细胞是怎样产生的?
2、它所含的遗传物质和原有的细胞一样吗?
学生动脑回答老师的问题。
1、新的细胞是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
2、新的细胞与原有细胞一样,遗传物质也应该一样。
3、对单细胞生物来说,分裂就是生殖,对多细胞生物来说还与生长、发育等有关。
对学生的回答、探。
究能力作出激励性的相关评价。鼓励。
学生积极思考,勇。
于探讨。
学生因此增强求知欲,提高。
了兴趣。
新
课
讲
授
(一)。
细胞。
增殖。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课课题并归纳出细胞增殖的概念、方式、意义。
:亲代细胞以分裂的方式产生子代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增殖。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教师展示3种分裂方式图片,特别强调: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多细胞生物体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体细胞的数目,所以,我们今天的重点内容就是学习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
识记并理解相关知识。通过对细胞分裂方式图片的观察,构建对有丝分裂方式的初步印象。
评价学生的阅读分析、思考、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生物学学习方法。
(二)。
有丝。
分裂。
教师活动:展示问题及图片;阅读教材关于细胞周期的文字,结合细胞周期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1)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吗?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所持续的时间一样吗?
(2)一个细胞周期的起点、终点各是什么时候?
(3)细胞周期涉及的两个阶段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设计一个细胞周期识别的题目,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4问引入下一个知识点。
学生通过回答前3个问题得出:细胞周期概念。
细胞周期特点:间期在前,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在后,占细胞周期的5%——10%。
学生通过实战演练,加深对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在时间上差异的理解和识记。
学生通过思考第4问,可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集中精力学习。
对学生问题的回答进行评价。对学生知识的现学现用进行表扬。对。
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问题的能力。
2、细胞分裂间期和细胞分裂期(铺。
垫观察内容)。
观察现象及记录结果。
教师展示问题:分裂间期应该为分裂期准备什么物质才能使分裂后的细胞保持不变?
进一步提问:分裂期均分的主要物质是什么?
我们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应着重观察细胞的什么结构呢?(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教会学习方法)。
学生思考回答:准备物质——dna和蛋白质。
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对染色体的知识讲解上。
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表扬,激。
励学生学习兴趣。
知识铺垫:多媒体展示,教师讲解染色体、染色单体的知识。教师活动:展示有丝分裂的fiash动画,让学生观察各期的变化,思考除了可见的细胞形态变化外,相关遗传物质数量的变化(假设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dna分子数为2n)。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空表格展示,引导学生将观察的结果填入表格。
观察动画、描述细胞形态的变化、观察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
学生口述观察现象及观察结果。
对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描。
述能力及时评价,
并对学生观察不到位及表述不清的地方及时纠正。
3、有丝分裂的意义。
师生共同总结: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而在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对师生的配合、学。
生的合作进行正面评价,鼓。
励学生合作学习。
小结。
教师多媒体展示,以一段连贯影片梳理并结束今天的内容。
学生观看影片,对知识进行温习。
评价学生观看的态度。
本节课在教学实践中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由于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不一,精心设计了多种师生互动模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自学,习题反馈;学生观察,描述观察现象;教师讲述;影片回顾等,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课堂可见学生充分动脑思考、动嘴讨论、动手比划,一个学生的答错,可以引来很多学生的质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一目了然,课堂效率很高。是一节真正体现课改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力培养的生物课。教师的教态和教学基本功,如:普通话、调节课堂气氛能力、对学生的及时、有效的激励评价,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是:有些细节处理不够好,比如:有一个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没有及时给予肯定,这样可能致使其他同学也没有及时得到明确的答案,同时鼓励激发性的语言偏少,略显单调。另外,课堂教学内容稍嫌过多,在有丝分裂过程的观察描述过程中,给学生思考、整理、归纳的时间不充裕,学生回答得不是很好。如果将dna分子数、染色体数及染色单体数换成具体数字或者放到下一课时,教学任务会减轻,教学效果会更好。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870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