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系统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依据。教案的撰写要注重教学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在教案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学生的主动引导和启发式问答,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罐子声音教案篇一
1、能运用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重点:能运用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难点:让纸发出不同声音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个空瓶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再拿出一颗木珠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
2、谁能将这两个没有声音的东西变得有声音。请1个幼儿试试。
3、原来声音是可以制造出来的!那请你们动动脑筋,运用老师准备的这些材料发出声音来。
1、教师介绍材料,鼓励幼儿去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来。
2、幼儿进行分组探索,教师进行简要指导。如:让和“瓶瓶罐罐”、“各种纸”和“各种杯子”发出不同的声音。
3、说说自己的发现。
你是用哪些材料宝宝制造出声音的?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并进行操作演示。
1、请幼儿对每一种材料都试一下,重点引导幼儿让“各种纸宝宝”发出不同的声音。
2、请幼儿说说自己让“各种纸宝宝”发出不同声音的方法,并进行操作演示。
请幼儿猜一猜,不同水位的水杯发出来的声音是否一样?再听一听,辨别出不同的声音来。激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愿望,然后到教室里的操作区里再实验。
罐子声音教案篇二
1、知道耳朵能听声音。
2、感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3、学会保护耳朵。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小铃、铃鼓等,易拉罐若干,内装米粒、黄豆、纸团(操作材料略多于幼儿人数)。
2.空铁罐若干,黄豆、米粒、报纸若干。
3.小动物头饰每人一个。
一、感知声音
1.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让它发出声音。
2.听一听都有些什么声音?是怎么听到的?
二、倾听分辨不同声音
1.教师摇动铁罐,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是否一样。
2.分别将黄豆、米粒、报纸装入空罐子中,请幼儿倾听辨别,用手指出声音来源。
小结:耳朵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
三、怎样保护耳朵
1.没有耳朵会怎样?
捂上耳朵,教师轻声说话,感知听不见的不方便。
2.怎样保护耳朵?
(不要对着耳朵大声说话、不要让水流进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
1.到场外听一听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音。
2.除了游戏“谁的耳朵灵”外,还可带到空地上进行听辨音源的游戏。方法:幼儿戴上头饰遮住眼睛,教师敲击铃鼓或小铃,幼儿根据声音的来源朝相对应的方向前进。
小班孩子对周围事物感兴趣,但相对比较单一,选择与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声音,根据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将教育目标巧妙融入其中,使孩子们在真实再现的生活情景中,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发现、表达,提升经验。
罐子声音教案篇三
孩子们喜欢声音,特别喜欢制造声音,本活动正是符合孩子的这一兴趣点。让他们自由寻找物体敲击,他们会找到不同的材料,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然而孩子们的天性就是玩,他们会制造声音,但是不会关注声音、倾听声音,所以在预设活动的时候,还要特别引导孩子们在敲击物体的同时去关注它发出的声音,尝试模仿声音。让孩子们去倾听发出的声音,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敲击,这样比较有目的性。
1.让幼儿自主寻找周围环境中的声音。
2.发现用同一“工具”敲击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同。
物质:金属勺
经验:已有敲击乐器的经验。
1.教师手拿勺子敲敲自己的手心,发出“啪啪”的声音,教师再用勺子敲敲桌子,发出“笃笃”的声音。小朋友你们听,小勺子能在我们的身上发出不同的声音。
2.幼儿自由敲击勺子乐器。
1.现在勺子想去外面找声音,你们能帮助它吗?
2.教师带领幼儿在园内用勺子“寻找”不同的声音,仔细听一听它发出的声音。
3.小朋友敲不同的东西,声音一样吗?你发现了哪些不同的声音?
4.教师引导幼儿演示几种自认为最特别的声音。如勺子敲石头、勺子敲水、勺子敲勺子,等等。让幼儿发现敲不同的东西敲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5.玩勺子,感受勺子与不同物体碰触所产生的不同声音的效果。
6.加大探索范围,寻找不同材质的物体进行敲击,发现同一“工具”敲击不同的物体所发出的不同声音。
罐子声音教案篇四
1.感知和区分各种各样的声音,游戏中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了解声音与人的关系,让幼儿知道噪音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教幼儿养成不大声喊叫的习惯。
3.丰富词汇:振动、传播、噪音。
4.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1.大鼓一只,玩具小孔雀一只。
2.每个幼儿一件发声玩具:沙筒、手铃、口琴、小手风琴等。
3.录音机一架,录有各种声音的录音带一盒。
4.智力学具若干盒。
一、听听是什么声音
教师小结:声音是看不见的,只有用耳朵才能听到。
2.让幼儿听录音,并说出这是些什么声音。
3.启发幼儿说出平日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二、体验声音的产生
1.将玩具小动物放在鼓面上,击鼓,让幼儿看玩具小动物在鼓面上活动的情况,并触摸鼓面感觉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这个道理。(丰富词汇:振动)
2.幼儿边念儿歌,边用手摸摸颈部喉咙处,体验发声时声带也振动。
3.让幼儿玩发声玩具,使其发出声响,提问幼儿: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乐器发出声音的?
4.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寻找可以发出声音的各种物体,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幼儿体验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小结:物体振动能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了解声音的传播
1.教师请一幼儿到屋外拍手,让幼儿听后说出外面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2.教师用鼓声和手表声让幼儿体验和区分声音有大小之分。
3.教师小结:声音是可以传播的,声音大传播得远;声音小,传播得近。
4.考考小朋友:“小明想听远方爸爸的声音怎么办?”启发幼儿说出声音多种传播的办法。
四、玩学具找声音。了解声音与人们的关系
1.让幼儿到学具里找画面,说一说哪些画面中的物体能发出声音,发出什么声音?进一步感受声音的特点。
2.让幼儿讲讲喜欢听什么声音,不喜欢听什么声音,让幼儿了解“乐音”和“噪音”与人们的关系,懂得保护耳朵,养成不大声吵闹的习惯。(丰富词汇:噪音)
3.带幼儿到室外继续寻找“各种各样”的声音。(结束活动)
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罐子声音教案篇五
1.感知瓶子里装入不同是种子摇摆瓶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1.各种饮料瓶若干(塑料)。
2.大米,小米,绿豆,花生,玉米等。
1.认识种子:大米,小米,绿豆,花生,玉米等。
(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对种子知识的了解,生长环境,外形,口味等等。)
2.指导幼儿分别把不同的种子装入每个瓶子。
装入瓶子种子的多少以能盖住瓶子的底部就可以。
3.装入种子后把瓶盖拧紧。
4.分别摇晃瓶子,感知瓶子发出的声音。
5.两人一组玩,一人摇晃瓶子,另一人闭上眼睛,猜是什么种子发出的声音。
探索:为什么不同的种子发出的声音不同呢?
罐子声音教案篇六
1.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2.动脑为歌曲编创新词、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评价自己、评价他人,逐渐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教学难点:歌曲3/4、2/4变拍子的正确演唱。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
提示:感觉到有什么不同?(注:用课本右上角的拍踏方式)。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悉后,可以将学生分两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唱边走。
6.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如果自己感到满意,就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一朵大红花。
7、指导学生编创“中午好”或“晚上好”等歌词。
1.教师不加任何引导,让学生注意听音乐。
聆听后回答: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
2.教师可结合图片、幻灯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1、这是一段歌谣。可以按课本上的节奏读,可以编创读歌谣的节奏,还可以加入打击乐伴奏、表情、动作。
2、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分组编创,然后各组表演自己编制的不同节奏的歌谣。
3、歌谣可以处理成渐强、渐弱,表现孩子的走近又走远。
4、歌谣可以读成这样的节奏:()()|。
太阳天空照,(拍手)花儿对我笑,(拍手)()||。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拍手)。
罐子声音教案篇七
科学知识。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科学探究。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学科德育。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教学难点。
一、引入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第一栏。
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四、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六、板书设计。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课堂检测设计简答。
1、声音的三要素分别是:
2、如雷贯耳说明声音的: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
3、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他们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答案音调、响度和音色。2声音响度大。声音音调高。男的是低音,女的是高音,根据我们的经验,可以知道,女的音调高,男的音调低。而女的是伴唱,男的是主唱,我们知道,主唱声音要比伴唱大,所以,响度是男的大,女的小。
罐子声音教案篇八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在游戏中,感受声音的大小。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大鼓和小鼓图片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绿豆若干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四)、活动延伸出示两个瓶子,提出: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
罐子声音教案篇九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的声音,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
2.获得探索的快乐,感受打击节奏的乐趣。
1.装有大米、黄豆、核桃的罐子若干,空罐1个。
2.磁力板、桌子三张,椅子分三组摆好。
3.音乐《小动物的声音》《幸福拍手歌》伴奏音乐,标记牌3个。
1.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和罐子宝宝一起玩好吗?”
2.教师出示一只空罐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再装进几个核桃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
3.让幼儿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宝宝,自己摇一摇,听一听。
1.幼儿探索罐子发出的不同声音,为自己找朋友。
师:“罐子宝宝有声音了,听听里面东西一样吗?”
2.幼儿相互听取罐子的声音,找出自己的朋友,好朋友相互碰碰坐在一起。
3.老师摇有东西的罐子,让幼儿猜出老师的好朋友,好朋友相互碰碰放在一起。
4.幼儿自由操作找到自己的朋友。
1.出示放在罐子里三样东西的标记牌,听一听对应找出罐子里的三样东西:米宝宝、黄豆宝宝、核桃宝宝。
2.幼儿取回自己的罐子宝宝和老师玩游戏。
(1)师:“孩子们,拿好自己的罐子宝宝和老师玩警察叔叔红绿灯的游戏。”
告诉孩子们游戏的规则:警察叔叔是这样的,出示红灯时大家不能出声,警察叔叔翻过标牌,是哪个罐子宝宝谁就出声摇一摇。
(2)警察叔叔的指挥加快,孩子们随着加快反应摇动罐子宝宝。
3.老师清唱音乐伴奏,幼儿摇动罐子作出相应的节奏。
4.老师的伴奏不断加快,幼儿伴随着老师做出加快的摇动动作。
播放《幸福拍手歌》伴奏音乐,幼儿随着老师的指挥打出相应的节奏。
罐子声音教案篇十
《听听声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该课包括 “倾听周围的声音”及“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两个活动。(由于实验器材的缺乏,我把音叉换成了装水和不装水的两个啤酒瓶。)教科书设计这两个活动的目的是要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周围的各种声音,体验声音的多样性,感受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的不同。从而思考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为本单元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准备。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这对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生活基础。
2、学生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没有思考过他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等等问题。这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障碍。
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1、学生通过对声音的倾听,体验声音的多样性。
2、会运用语言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对听到的声音进行分类。
1、进一步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
2、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会运用语言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会运用语言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对听到的声音进行分类。
1、学生准备:装水和不装水的两个啤酒瓶、小锤、实验记录单。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感受游戏的快乐,思考:我们凭什么猜出了说话的同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目标“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照应。初步感受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引出课题。
倾听周围的声音
1、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教室内和教室外的声音。
2、老师通过课件播放一些声音,引导学生说出是什么物体发出来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
1、全神贯注地倾听教室内和教室外的声音。
2、倾听录音里的声音。
3、交流:听到了哪几种物体发出来的声音?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
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会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
听听啤酒瓶发 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
2、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敲击音叉,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高低。
3、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提问: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感受声音的强弱。
5、引导学生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
教师巡视指导。
1、认识音叉。
2、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感受音叉发出的声音的高低、强弱。
3、小组实验敲击两个啤酒瓶。对听到的声音进行描述和记录。
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通过敲击啤酒瓶,
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会运用语言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拓展
延伸
2、教师利用装水量不同的啤酒瓶演奏《摇篮曲》。
1、思考问题。欣赏音乐。
2、有兴趣的同学回家后可以利用啤酒瓶自制“啤酒瓶扬琴”。
激发学生对声音的研究兴趣。为本单元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罐子声音教案篇十一
安小静。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物体能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
3、声音有方向、远近、大小、高低的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观察并简单地区分各种不同的声音。
2、能对各种声音按自然声和人为声进行分类。
3、能区分和鉴别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
4、能建立声音和物体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能积极提出问题、想法和建议,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
2、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各样的声音及声音的变化”等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培养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物体能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
3、声音有方向、远近、大小、高低的不同,并能予以区分、鉴别。
(二)教学难点。
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能建立声音和物体之间的联系。
2、能区分和鉴别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教学准备:
(一)学具。
每组一份:小铃铛、橡皮筋、塑料杯、钢尺、装满水的水槽、吸管、小棒、笔套、塑料哨子、记录表。
(二)教具。
发声罐、各种声音的课件、口琴、装有不同量红水的玻璃杯。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
1、做“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2、导入课题,板书。
2、平时还听到过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
3、仔细听周围物体发出的声音。
4、给声音分类。
三、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
(一)学生明确研究内容。
(二)研究问题一:固体能不能发出声音?
1、认识实验器材。
2、学生实验,教师适时指导。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我们能说有些固体能发出声音,而且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研究问题二:液体能不能发出声音?
1、小组实验,汇报。
2、得出结论:液体能发出声音,而且同一水槽的水,运用不同的方法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四)研究问题三:气体能不能发出声音?
(五)小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出声音。全班齐读。
四、分辨声音的变化。
1、做游戏辨别声音的方向、远近、大小。
2、辨别声音的高低。
问:声音除了方向、远近、大小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演示:用7个装有不同量红墨水的玻璃杯,敲出美妙的乐音。
3、课外延伸,激发兴趣。
五、课堂总结。
1、通过本堂课的研究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题目,学生解决。
3、延伸:下课回去后,你准备做什么?准备怎么做?
罐子声音教案篇十二
经过两节对学生《声音》的教学发现,很多学生似乎对声音很熟悉,但真正意义的让他们讲讲什么是声音?却又无法言语,一是在于年龄小不会表达,二是没有系统的认知。本节课是通过不同发声物体来证明声音是有高、低、强、弱变化的。
振幅的含义对现阶段学生理解是有困难。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方法来证明和记录声音变化,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音量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感受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2、通过观察、发现声音强弱是由振动幅度决定,声音高低是有物体振动频率决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3)学生操作实验,观察、记录(4)交流、汇报实验结果(5)整理、板书。
(6)用“鼓”、“音叉”验证。是这样的吗?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展开新课。
学生鼓掌。
将学习的主体还给学生。
认真听注意事项。
培养合作意识。
三、总结。
音量的单位分贝。
操作实验。
避免以点概面,失去科学的意义。
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
填写实验记录表一(相同的实验步骤)。
音高的单位赫兹。
课外拓展:听听长短、粗细不同的物。
填写实验记录表二。
课后学生自己实验完成感受引起声音的变化因素不是唯一的。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音量。
振动幅度越大。
越强。
越小。
越弱。
音高。
振动频率越快。
越高。
越慢。
越低。
罐子声音教案篇十三
1、学会看谱合奏,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2、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元素,感受生活中的音乐。
1、创设厨房场景;事先拍摄录像:教师打击乐(两段);
2、厨房用具实物挂在kt板后;
3、录音机、伴奏音乐磁带、节奏图形卡。
1、逐一认识厨房用品。
我们到厨房去看看,厨房里有些什么?它们有什么用呢?
2、观看录像,欣赏厨房交响曲。
(1)欣赏录像
看录像里的这些厨房用品有什么用呢?
这些好听的音乐是用哪些东西演奏的呢?
(2)教师按幼儿说的出示实物。
3、教师小结。
原来这些厨房用品还能敲出这么好听的音乐。
1、教师录音:幼儿自由选择用具敲击。
3、对比听:老师为什么敲得好听呢?
4、教师小结。
演奏时要一起整齐地开始和结束,还要有节奏地敲,不能敲得很响。
1、介绍节奏谱,幼儿拍击节奏。
这是什么节奏?
2、学习轮流演奏。
出示图片节奏谱——这是谁敲的节奏?
3、听音乐看节奏谱学习合奏。
现在我们能听着音乐看着指挥合起来试试吗?
1、老师表演:锅碗瓢盆交响曲。
老师还用哪些厨房用品演奏?是怎么演奏的?
2、教师小结。
下次我们可以试试用这些厨房用具来演奏更好听的音乐。
在活动的开始,我们设置了“神秘的大箱子”这一教具,让孩子们来听音猜物,孩子们都争着回答,当我取出敲击的物体时,孩子们发现是盘子、勺子这些厨房用具,很是惊讶!原来,厨房里藏着这么有意思的声音。此时,我及时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让他们自由选择厨房用具来敲击,探索不同的声音。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在试教过程中也是修改最多的地方,原来我的设计是要让孩子自己总结出“清脆”和“低沉”,但试教后觉得效果不是太好,可能是源于幼儿词语的匮乏。现在活动中则改成由我直接给予幼儿答案,遗憾的是,活动过程中,幼儿对这两个词语还是感觉陌生。活动结束后,张老师提议;如果能让孩子们站起来说一说自己手中的用具声音是“清脆”还是“低沉”就更好了,可以加深幼儿对于形容词“清脆、低沉”的印象。节奏问好的环节其实是帮助幼儿复习接下来乐曲的节奏型。第一次试教后,老教师们提出了很多意见,比如:教师的节奏要抓准,语句要有完整性。再次试教时,我在这些方面就做了改动,比如“小朋友呀上午好”的最后一拍是否用延长音,欢迎客人老师的语句怎么说才能既完整又符合节奏型等等。接下来,我们运用手中的厨房用具来为乐曲《加油干》配器演奏,让幼儿自己来选择什么语句用什么音色,孩子们比较感兴趣,也基本能选出最和谐的演奏方法。最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把厨房用具送还到厨房里,从而结束了整个活动。
我们课题组选择节奏乐活动为切入点来做为幼儿秩序感的养成研究,那么,在节奏乐活动中,幼儿取放厨房用具、相互间的合作演奏、互相协调交换乐器、看着指挥演奏乐曲等等,就充分体现了幼儿的秩序感的养成。当然,由于自身的问题,活动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师的话语较多,对于幼儿的回答不能灵活地应对,指挥的动作不太规范等等。今后,还要在大家的帮助和指导下,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罐子声音教案篇十四
1、感受用常见物品制造声音的乐趣。
2、发现通过碰撞、敲击、摇动物品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3、敢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在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
4、学习使用"摇"、"敲"、"碰"等动词。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故事《熊宝宝的宝盒》,勺子、木珠、塑料盒、瓶子、豆子、积木若干。
一、听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熊宝宝的宝盒》,引发幼儿好奇与探索的愿望。
2、提问:"你们喜欢熊宝宝的宝盒吗?为什么";"熊宝宝的宝盒都有什么?为什么会发出声音?";"你们想不想也有这样一个宝盒呢?"
二、制造声音
1、观察材料,提问幼儿材料的名称。
"老师也有宝盒,看看一看里面都有什么东西?"
2、引导幼儿探究"用他们怎样制造出好听的声音?"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用两件物品怎样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的?""试一试其他东西看看能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三、分享与交流
1、教师请小朋友演示他们的发现。
"你们真能干,制造出了那么多好听的声音,哪个小朋友给大家表现一下,你是怎样制造出好听的声音的?"
2、引导幼儿归纳:用敲一敲、摇一摇的方法,可以制造出好听的声音。
孩子们通过“动脑想、动手做、用眼看、用耳听”了解到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兴趣和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同时也教会了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整节活动孩子的兴趣很浓,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与快乐。
罐子声音教案篇十五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乐于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
2、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stse目标:能举例说明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声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音乐。
音乐好听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你能找到哪些地方有声音吗?(播放课件,找声音)。
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好听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倾听声音。(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2、实验:
(1)实验指导:
你也可以用身边的其他物体来试一试,然后把它也填写在报告单中。
(2)实验:
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实验一下吧,别忘了填写实验报告单呀!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1)学生汇报(用实物投影展示)。
大家看,不论是什么物体发出了多么不同的声音,它们产生了一个共同的现象——振动,由此可见,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由物体振动)。
4、应用:
我这里有一面锣,想让它发声该怎样做?(敲)也就是让锣产生?(振动)锣声是悠长的,当它被敲响的时候,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它马上停止吗?(请一个学生到前面来试一试)为什么他这样做声音就停止了?(因为振动停止了所有声音也停止了)。
你们也可以在鼓上试一试(学生实验)。
(指名几个组汇报一下)我们让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也随之停止了,这说明了什么?(没。
有振动就没有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研究的很认真,有了许多发现。其实声音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研究。下课。
板书设计: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反思:。
罐子声音教案篇十六
1.学唱歌曲《咿呀咿呀》,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欢乐情绪。
2.歌曲猫、狗、鸭的音响,学习这三种动物的真实叫声。对周围环境中动物的.叫声感兴趣。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1.《小朋友的书.我探索我快乐》磁带及录音机。
2.自备猫、狗、鸭三种动物真实叫声的录音。
一、学习歌曲《声音回旋曲》。
1.引题导入。
师:我们小朋友高兴时,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这里有一首高兴时让我们小朋友唱的歌曲。
2.教师范唱。
提问:听到了这首歌曲中有什么歌词?(把快乐声音发出来,咿呀咿呀哟)这两句歌词有没有重复。
3.教师范唱。
4.幼儿学习在弱起拍歌曲中合重拍的拍手方式。
5.幼儿学唱歌曲。
二、学习动物的叫声。
2.放小动物叫的录音,请幼儿模仿小动物叫声。
学猫的叫声。教师放猫叫的录音,请幼儿根据录音学猫叫。
学狗的叫声。(过程与学猫叫相同)。
学鸭的叫声。(过程与学猫、狗叫相同)。
罐子声音教案篇十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对象。刚巧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在无锡公开了一个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此活动特别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就根据我们班幼儿的特点将应老师的这节课略有改变。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2、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3、让幼儿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快乐。
装有大枣、大豆、大米的罐子若干、《幸福拍手歌》、标记牌、黑板、桌子三张、椅子分三组摆好。
1、老师出示一个空易拉罐,摇一摇,问:“有声音吗?”“怎么会没声音呢?”
“是这样吗?”(老师打开易拉罐让幼儿见证)
2、老师给罐子里放进一个大枣,摇一摇:“现在呢?”“为什么?”(有声音所以有东西)
1、你想要一个有声音的罐子吗?(看老师给你们准备好了,一个宝宝只拿一个。可是管子的口是封住的,不可以打开看哦。)
2、师:哇!罐子的声音正好听,来听听你们的罐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幼儿1:一样的。幼儿2:不一样的。)师:哦!有一样的有不一样的。孩子们让我们的罐子休息一会儿吧,让它一直发声音会很累的。
3、师:哇,这个宝宝把他的罐子保护的最好,请拿着你喜欢的罐子到我跟前来,你的罐子会发出什么声音呢?来摇一摇让其他小朋友听一听。宝宝瑶瑶你的罐子,听一听你的罐子发出的声音和他的一样吗?一样的拿着你的罐子和他站到一起啊。再来听听这几个罐子发出的声音真的一样吗?(要求幼儿一个一个的摇) 哇!他们几个真实好朋友,好朋友的罐子放在一起,好朋友也要坐到一起。老师也有一个罐子,(一边摇一边问)谁的罐子和老师的是好朋友?是好朋友的赶快站到我跟前。我们听听它们几个真是好朋友吗?(要求幼儿一个一个的摇)它们几个真是好朋友,把罐子放在一起,你们几个也坐到一起。我们再来听听剩下的他们几个是好朋友吗?(如果有错的,请问它的朋友在哪里?)
4、让幼儿了解每个罐子中的材料。
请你猜猜哪个罐子里是核枣宝宝? (米、豆)感知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声音。
《红绿灯》游戏:
1、幼儿了解游戏规则:看标记牌,轮流摇自己的罐子。
2、教师清唱《幸福拍手歌》,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标记牌依次摇罐子演奏。
3、听音乐看标记牌摇罐子演奏。
今天我还请来了一个乐队,乐队的声音很好听,也很快。要求小朋友眼睛要亮。耳朵也要亮。全体起立准备演出。
在我选定本节活动为我要参加县优质课时,就对本节课进行了再三的斟酌和琢磨。根据我班幼儿的特点将应彩云老师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过程加以改变,使我在教学活动中得心应手。在活动当中因为我班孩子好动活泼迎来了听课老师的阵阵笑声。这也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孩子从小表现自己是他们的天性,我很好地抓住了孩子的这一特点,所以在整个实施的过程当中都非常听从我的一举一动,让每一个环节能够顺利的度过。然而,一节课总有一些不太理想的地方,这节课唯有美中不足的是我的五音不全,在玩红绿灯游戏时选用了《幸福拍手歌》,让幼儿跟着歌词做游戏可我在唱时有时音高有时音底把握不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取长补短,克服自己的短处发扬自己的长处。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做的更好!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895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