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设计教案要从简单到难,逐步推进,以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下面是一些优秀教案的案例分析和解读,供大家深入了解教案编写的技巧和要点。
认识线段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59页例题和60页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里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什么是线段。教材在教学线段时,直接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线段。
学情分析:线段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再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线段时,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直观了解什么是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的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2、了解线段的特征,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能从生活中找到线段,能够数出一些简单图形中的线段,会画线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能借助工具画线段。
教学难点:从图形中正确的数出线段的条数。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直尺。
教具:课件、毛线各一根、直尺、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周末呀,老师去了趟动物园看到了一些有趣的表演,就随手拍了下来。看,第一幅是杂技演员和她的狗狗在表演跳绳呢!大家觉得怎么样?是不是很厉害!第二幅呀,是大象与人在进行拔河比赛,你们猜猜谁会赢?(看课件,出示两根绳子,一个是跳绳,另一个是拔河。)。
引导学生比较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比较得出:一条是弯的,一条是直的。)。
同学们再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啊?出示教具:毛线。看,这根毛线是什么形状的?(弯的。)。
不错,现在你有没有办法把它变直呢?请学生演示把绳拉直的过程。
(一)感受线段的“直”
2、(课件出示拉线图)真聪明,我们捏住线的两端,把它拉紧了,线就直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齐读线段。线段的学问可大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这位新朋友。(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演示)我想请位小朋友来指一指这条线段是从哪儿到哪儿?(指名指)老师两手捏的这个地方是线的哪儿?(线的两头),在数学上把这两头叫做端点。(板书:端点)齐读。那线段有几个端点呢?。
(四)小结线段的特征。
(五)练习:
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这位新朋友,它想和大家做个游戏,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认识了它。现在它躲起来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
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是线段(或不是线段)?
(六)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线段。
看来大家已经认识了这个好朋友,那么你能在我们的周围找到这些好朋友的影子吗?
3、小结:线段必须有两个端点,并且是直的,和它的方向及长短都没有关系。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认识了线段,还能找出生活中的线段,说明线段已经真正成为大家的好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画出这位好朋友。(3厘米长的线段)。
教师先示范画一条线段,再让学生试画。
1、出示想想做做。
师:给你两点,你能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3题。
师: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2、出示想想做做。
师:给你三点呢?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是这样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演示)。
师:是什么图形?
3、出示想想做做。
师:给你四个点呢?先猜一猜?再画一画,看看能画出多少条线段?(展示)。
师:我们在画的时侯,怎样画就能画全了、不遗漏?课件演示有顺序的画。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师:小朋友们,你们可别小看这线段,它可以组成许多美丽的图案,请看:
(课件出示)。
师:课后请小朋友们也动手画一画,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线段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图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认识线段教案篇二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个内容。可能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较抽象,学生不太好理解。对此我将教学过程大体分四个层次来进行。第一个层次,想办法将一根毛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段就是一条线段。引入线段,使学生感知“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这两个特征;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第二个层次,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直尺、黑板、课本的边以及纸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从而既使学生丰富了对线段的感知,又使学生进一步完善了对线段的认识。第三个层次,教学用直尺或其它合适的工具画线段。第四个层次,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完成课后“想想做做”,进一步巩固对线段的认识。
这节课讲完,我感觉比较成功,学生掌握的较好,并且每个在课堂上表现非常踊跃,思维不止一次达到升华。
我认为本节课有三个亮点,(1)想办法拉直毛线,体现线段的“直”和“有两个端点”的特征,(2)画线段,用合适的工具画线段,比比谁画得对、画得多。体现线段的特征,还告诉学生线段可以横着画、竖着画、斜着画;(3)数线段,这个环节是由课堂中的一个“小错误”引出的,在比赛完画线段以后,进行反馈。我发现×××在一条线段中间点了一个点,我就和同学一起数他画的线段,并且了解该同学是不是真的这样想的,当他说出是自己出错了,我在表扬他诚实的基础上,也感谢他给了我们一次探讨数线段的机会。即在一条线段上点两个点、三个点……一共有几条线段?接着继续探讨平面上的三点、四点、五点,每两个点连起来,一共有几条线段?这时学生兴趣积极性高涨,很轻易地得出数线段的规律——一个奥数中问题。
认识线段教案篇三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线段表象的建立。
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1.感受线段的“直”
根据学生反应,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比较呢?
预设学生回答:把弯的那条拉直。
师:(拿起手中的一根毛线)你究竟是怎么把它拉直的呢?(指一名学生展示)。
师: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就叫线段。线段可以用。
表示。由此可见线段是直的。(黑板贴展示线段,直的)随后指两名学生指一指毛线哪一段是线段。(注:从左往右指和从右往左两种指法)。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你能从他手中的毛线上找到线段两端的点吗?指学生指出两手捏住的地方。
师:两手捏住的地方叫做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师:现在同桌两人互相合作,一个人拉住毛线,另一个人指出哪一段是线段,并说说端点在哪里。
3.深入感受线段特点。
师:通过刚刚我们对线段的学习,你认识线段了吗?预设学生踊跃说认识。
师:我不信,我要考考大家,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认识了。在是线段的下面打勾,不是线段的打叉。
你能不能将这些线段分类呢?
师:将不是线段的去掉,说一说线段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仔细观察线段,你发现他们还有什么特征?(有长有短)。
讲解完后,师:现在你闭眼想想你心目中的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二、巩固线段特征。
1.从生活中和图形中找出线段。
师:你再观察一下你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是线段?并指出端点。
展示。
师:这是一个几边形?你能从中找到线段吗?(分别请同学指出线段和端点)。
然后独立做想想做做第二题,展示成果后,让学生猜测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等分别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由此可得: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2.从长方形纸上折出线段。
师:比较一下这三条线段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有长有短)。
3.学会画线段。
(1)让学生试画。
(2)展示学生作品并交流,作线段的流程。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并评价。
预设学生线画的不直,师:大家来评价一下他的线段画的完美吗?哪里有欠缺?
预设学生少一个端点,师:他的线段画的完整吗?少了点什么?
(3)老师演示线段。
师:左手用力按紧米尺,另一只手沿着米尺的边从左往右画出来一条线,然后再线的两端画出两个小竖线代表端点。这样一条完整的线段就完成了。
(4)学生巩固画线段。
师:现在,你能画出一条比刚才更漂亮的线段吗?同桌互相欣赏。
三、作业巩固。
师:既然大家已经会自己动手画线段了,那想想做做第三题我相信你一定也能顺利解决。(让学生自己读题)。
师:那如果有三个点,每两点之间只能画一条线段,猜猜看,画出来,会是什么图形呢?自己动手试试看。
学生思考后,在作业纸上操作,并交流互相欣赏。
师:三个点都难不倒你们,现在给你四个点,你能再试试看吗?
学生在作业纸上操作,小组互相交流。学生班级交流。
预设回答说:先画四个外边,再将对角线连起来。
师:通过投影,向学生展示,从一个端点画起,与其他的点都先连起来。指名一个学生到投影上进行动画操作,要求该生先确定一点,再全部画完。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喜羊羊的步伐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这节课认识了什么那什么样子的是线段呢?你还学习到了什么本领呢?回去后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下节课再交流。
认识线段教案篇四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教学过程。
师:小狗想要吃到骨头,选择哪条路线会比较快呢?为什么?
预设:直的那一条,看起来比较短。
师:这条直直的路线我们就可以看成线段,线段里的学问可多啦,同学们想和它交朋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
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预设: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换一根长一点的线,仍然用手拉住两端并拉紧,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
(2)初步感知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
谈话:那我们现在把这个线段请到我们黑板上来,这个毛线应该怎么样固定在黑板上?是弯曲着吗?(边说边把毛线拉直了用吸铁石固定在黑板上)。
问:你能根据黑板上拉直的毛线,尝试画出来吗?说说怎么画的?
学生自主尝试画线段。
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问:你觉得这几种画法,哪一种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指出:这两个短的竖线表示线段的两端,我们把它叫作线段的端点。
问:线段有几个端点:线段除了有两个端点,还有什么特征?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
(1)到生活中找线段。
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2)到图形中找线段。
师:其实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有线段围成的。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眼力大比拼。(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
(3)折线段。
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吗?
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短一些的折痕吗?
师提问:从这三次折线段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通常,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
提问:你还能用其他工具来画线段吗?
谈话:下面我们来玩个连一连的闯关游戏。准备好了吗。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不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
指出:两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齐读)。
2、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结:有3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
(3)条线段,画成的是(三角)形。
3、想想做做5题。
明确: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6条线段。
明确: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9条线段,并连成一个五角星。
【设计意图】趣味的“连”线段,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顺利掌握几点连线的方法,增强了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概括能力。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有序思想,为高年级进一步学习排列组合的知识做好铺垫。)。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认识线段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1.师:今天老师从数学王国里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这位新朋友有点害羞,躲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去请它出来吧!请小朋友拿出发给你们的信封,打开把里面的东西拿出随意放在桌子上。不要动手碰,用眼睛观察一下。
问:这是什么?(毛线)它是什么样的?怎样把它变直?(动动手拉一拉)。
2.比: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3.多媒体演示。
总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它就是今天我们认识的其中的一位新朋友,它叫“线段”。引导:
1.可以从不同方向拉直。
2.线段有长有短(出示课题:认识线段)。
问:线段是什么样的?板书:直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问:用一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做动作)用两只手捏住两端。
(2)总结: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3)请同桌小朋友互相指一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3、出示线段示意图,说明线段可以用“”表示。(多媒体出示)。
4.从生活中找线段。
明确:如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同时要求学生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每条边。
小结:是啊,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尽管它们粗细长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两个端点,而且都是直直的。
5、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多媒体出示: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1、你想给你的新朋友“线段”画一幅画吗?线段是直直的能直接画吗?那怎么办呢?(用尺)设想:你还能用其它工具画线段吗?试一试,画一条线段。
2、学生独立画线段,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各种画法。
3、交流画法,选择让不同方法的学生回答,并在黑板上示范画。
4、折线段。
(1)线段不仅可以画还可以折,请小朋友们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然后把你折的线段指给同桌看,并指出它的两个端点。
(2)你能折出比刚才那条线段更长的线段吗?短的呢?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线段的用途可大啦!不信,让我们一起去“智慧宫”里闯关吧!
1、第一关:数线段。(想想做做第2题)。
(1)多媒体出示:这些图形各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的?填在书上。
(2)指名交流。
2、第二关:连线段。(想想做做第3---5题)。
出示两个点,提问:谁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线段,这样的线段能画几条?出示三个点,在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猜猜画出了什么图形?画一画然后检查。
师:从线段王国里走出来,你对线段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只要大家勤动脑,勤动手,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1.多媒体出示简笔画,让学生欣赏线条的美。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是用各种线画成的。
2.你能用线段创作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吗?并且数一数它是由多少线段围成的?
认识线段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1、弯曲的线。
2、每个学生两张白纸。
3、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曲直对比。
美丽的城堡里住了一位小公主,公主给咱们班每位同学带来了一份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答对问题才可)。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揭示礼物(毛线)。
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将毛线“请”到黑板上,并尝试画出,这就叫做线段。(板书)。
(4)师引导:线段有什么特点。(板书“直、两个端点)。
(5)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三、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1.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教室中找到线段吗?
总结:书桌、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将以前学过的图形与线段相联系,数数图形有几条线段围成。
2.折线段。
(1)你能折一条比它长的线段吗?(生操作)。
(2)你能折一条比它长的线段吗?
展示学生的作品,说一说这些线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线段是有长短的。
3.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1)师:你能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线段的?为什么这样画?
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
(4)师适时示范线段画法。
(5)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四、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1、公主回城堡的路有三条,一条直的,两条条弯的。你想走哪条?为什么?
2、你能用直尺把这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想想做做第3题)。
3、连接三点可以画几条线段,是什么图形?(想想做做第4题。)。
4、如果有四个点呢?你能画出几条线段?(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教师提供第二种方法。(按点的顺序)。
五、扩展思维,奠定基础。
比一比谁长谁短(其实一样长)。
下节课学习测量线段。
认识线段教案篇七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学习重难点: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会看整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
2、欣赏钟表:这么有节奏的声音小朋友一下子就听出来了,真聪明!生活有各种各样的钟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演示)。
3、你知道这些钟表有什么作用吗?对呀,钟表的作用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1)钟面上有12个数。
12个数字在钟面上是怎么排列的?怎么记住每个数字的位置?(钟面最上面是数字几?下面对着几?)。
(2)钟面上有12大格。
把数字12到1看作一大格,1到2也看作一大格,钟面共有几大格?生:12格(伸出小手数一数)12大格刚好围成了一圈。
(3)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
仔细观察,钟面上还有什么?(学具钟)。
你是怎么认出它们的?(板书:时针分针)。
谁来指指课件上的时针和分针?(为什么说它是时针?怎么知道它是分针?)。
对!我们把这根长又细的针叫做--分针,把这根短又粗的针叫做--时针。
3、小结: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还会运动呢,仔细看!(课件演示6时到7时)。
三、认识整时。
1、(课件7时)这是什么时刻?(生:7点)。
是的,7点数学上也叫做7时。(课件显示:7时)这个“时”就是时间的“时”。(教师板书:7时)。
2、你怎么知道是7时的?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谁能再说一说这是几时?你也想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全班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师:看来要想知道时间两根针都得看。
3、同时贴出8时、3时、6时:那这三个钟面的时间你还会认吗?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一说。
仔细观察这三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分针都指着12)。
4、引导:像这样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学生跟说:时针指着8就是8时。
时针指着3就是3时。
时针指着6就是6时。
想象一下:如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5就是几时;指着3呢?
小结:也就是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整时。(板书:整时)生活中叫做整点。
5、书写整时。
(1)8时除了这样表示,还可以写成“8:00”,这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
(2)问: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里见过?(欣赏生活中各种电子表示法)。
(3)你们能把上面的时刻改写成电子表的形式吗?(学生改写,教师巡视。)。
四、巩固练习。
1、认识“小明的一天”
小朋友已经会认识钟表了,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和它们交朋友,作伙伴。瞧!这是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这也是我们书本85页的内容。打开书本!请小朋友帮他完成他的作息时间表。
生在书上写,师巡视指导2种写法.
指名反馈:7时起床;9时上课;10时课间休息.(大屏幕演示)12时吃午饭;6时看动画片;9时睡觉。
小结: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12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合,
同样是9时,为什么小明做的事情却不一样呢?(加两幅图同时出现)。
师:说得真棒,这就是说一天里有几个9时?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所以一天当中有2个9时,一个9时在上午,一个9时在晚上,表示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中午、下午等这些时间词语。
这就是小明快乐的一天,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干什么吗?
问:他的一天安排得合理吗?对,我们应向小明学习,不睡懒觉,合理安排,珍惜时间,做个健康、聪明的好孩子。
2、拨钟游戏。
(1)师说分针时针的位置,生猜时间。
(2)师说时间,生拨钟面。举起来给老师看,比比谁拨的快又准。(请一名同学上台拨钟)。
(3)过1小时是几时,请你拨一拨。
(4)同桌互说互拨时间:同桌一起玩,一个说时间,另一个拨时间,请说的同学检查拨得对不对,再交换角色玩游戏。
3、选择题。
(1)这里有三个钟面,有些数字藏起来了,请选择几号钟是4时?你是怎么看的?
(2)看这个钟面上一个数也没有,你会认吗?
五、概括总结。
1、今天你学得快乐吗?
六、课外小知识。
课件:钟表的演变。
认识线段教案篇八
1.通过拉、折、画等活动,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体会线段的特征,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
2.会利用工具画线段。
3.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象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2.画线段。
教学准备。
课件、电脑、红线、直尺、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二、新授。
(一)初步感知。
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
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
生尝试。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演示:这直的一段就叫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教案《》。(板书:直直的)。
(二)认识端点。
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
(三)总结概念。
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
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四)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线段?(课件出示第1题)。
(五)找线段。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
(六)折线段(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
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有几条?
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
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5.在这张纸上能这出多少条线段?(无数条)。
(七)小结。
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
(八)画线段。
1.明确画线段的工具,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
2.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3.画一条比它短的线段。如何看出的?
4、小结:线段有长有短。(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
独立完成后汇报。说说有什么发现?
2.过任意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3点呢?4点呢?
省独立画一画,再比较交流。
3.欣赏生活中线段应用的图片,说一说、找一找。
四、总结。
谁能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最好能有顺序、有条理的说一说,不如用1、2、3等表示。
五、拓展。
出示线段图,画一画,说一说有几条线段?数这样的线段有什么规律?
认识线段教案篇九
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
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寻找生活中的线段,数线段。
教学准备。
一段线、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请同学拿出一根线,把它随意摆在桌上,看它是什么样子?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猜)。
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和原来的那根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请小朋友再捏住线的两端拉紧现在我们手上拿的是一条。。。(线段)。
手捏住的两端就叫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
两端之间的这段线是。。。(直的)。
小结:所以线段必须要有两个端点,并且两端之间的线是直的。
3、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老师板书:)。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有几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点。
二、实际应用。
1、其实平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线段:?
你能说出生活中其他地方有线段?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完成想想做做(1)。
2、完成想想做做(2)。
(1)黑板有4条边,它们都是什么?黑板是什么图形?
(2)拿出长方形纸,摸一摸互相说一说有几条线段围城?然后交流。
(3)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略)。
学生相互数一数,指出端点在哪?
三、画线段(想想做做3、4、5)。
1、刚才认识了线段,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学生自由画。然后交流,
2、归纳几种画法。
3、给你两点能画出一条什么?(两个点能连成一条线段)。
4、三个点连成几条线段,画出什么图形?
5、4个点呢?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他有什么特点?
还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2个端点。
认识线段教案篇十
教参里说,让学生感受到直的,可测量出长度的,以此来初步感知线段。看起来不难,直接感知,学生也能很好的记忆。可是,“感知”却不那么容易。这节课设计了以下空间,反思如下:
空间一:感知。以一根绳子和一段视频导入新课。拉直的一根绳子,可以看作什么呢?请你在视频中找到答案!看了视频,孩子们找到了答案“线段”。但这时,我感觉学生对线段并没有感知。于是,我问,你能说说你认为哪儿也是线段呢?比如桌子的高这条线,是一条线段。于是,学生模仿着找出线段。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孩子们在找线段的过程中,虽然并不知道这节课要学习的线段的两个特点,但是,他们感觉到了,首先应该是直的。这种模糊的认知,我认为就是最初的感知。追问,你们找的都对,那到底什么样的线才是线段呢?“直的”毫不犹豫的抢答。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特点呢?“有的长有的短”“她说有的长有的短,就是说线段都是有长度的。”这地方我的话,跟的有点急。可能因为对可测量的感知不太容易,所以我仍然没有沉住气。为了学生能够感知可测量,我又追问了手电筒的光线,太阳光线等,感觉问的有点深了。这地方应该怎么处理,期待和大家的交流。
反思这个空间,看似随意的聊天,却真真切切的让学生把线段的概念从实物中抽离出来。虽然这个空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完成了预设的目标。在跟进练习里,反馈效果不错。
只是对于细节和过渡语处理得有些随意。这是平时上课的通病。以后要多加注意。给自己录音,看看说了哪些多余的话。
空间二:线段的测量。测量线段,本不该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大可以一带而过,因为前两课时,都已经学过了测量的方法。但是,为了更好的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还是单独进行了教学。但是这部分是由学生来说测量的方法。个人感觉有点失败。虽然大致的意思能表达清楚,但是浪费时间,而且同学的倾听不是特别好。需要维持纪律。课下忽然想起了于姐说的“一个行动代替一车语言”如果改成让他来前面量一量,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又直观又高效。
空间三:画线段。画线段怎么画?把一个大问题直接抛给我学生,简单表达后,仍然以视频进行教学。细化要求,左手按住尺子,右手拿笔,从0开始画,画到3,就是长3厘米的线段。然后动手操作。加强操作,画了长3厘米的`线段后,画长7厘米的线段,问,两条线段一共多长?第二条比第一条长多少?一边画,一边巩固解决问题。然后要求,画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马上有孩子说5厘米。表扬懂数学思考,先计算,再动笔画。接着画了同样长的线段。同样渗透数学的思考方法,想同样长,应该先量出第一条的长,第一条长几厘米,第二条就画几厘米长。在一系列动手操作中,不停的通过表扬,有指向性的进行方法渗透,比如“孟子玉画的时候用左手按住了格尺,画的真直,真好看。”“李明霖是从0刻度画起的,画得真认真。一点儿都不差。值得表扬。”等等。并且要求孩子在画了线段之后,标清所画线段的长,这样要求合不合理我也不知道,但是在高年级有要求的时候,很多孩子总是忘记标,我想为孩子养成良好的绘图习惯,绘图是应该标识长度的。
这一空间,进行得非常顺利。充分的表达和演示,大大的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表扬比要求更有效。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想成长老师喜欢的好学生。他们也都能成为老师喜欢的好学生。
认识线段教案篇十一
数学课的说课。一般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一、教材分析二、目标制定三、学情分析四、教法,学法预设五、教学流程六、板书设计。下面就以《认识线段》为例谈谈数学课的说课。
《量长度》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分四个部分:认识线段,认识厘米,认识米,以及实践活动"量一量"。
"认识线段"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量长度的基础,因为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教材先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学好这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度量单位。
以《新课标》为依据,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我预设了本节课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线段,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线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情境中,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和线段的特征。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根毛线,一把尺子,一张长方形纸和长短不一的游戏棒若干。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一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可以说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零,有的是朦胧的生活经验,是幼时父母说过的什么是直的,曾经在生活的玩耍中接触过的什么是弯的。在他们不完全的概念中,有弯与直之分,却没有线段、射线、直线之别。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注意力不够集中。但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强烈的表现欲,这些都是课堂上需要利用和捕捉的闪光点。
认识线段属概念教学,根据学生对概念认识得到一般规律: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强调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为此我预设了如下教法学法:
预设教法有:直观演示法,谈话启发式,尝试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
预设学法有:观察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索法等。
《新课标》指出:"数学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发展生活"的理念,必须通过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得到体现和实施。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预设了七大版块:一、曲直对比,情境导入新课;二、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三、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四、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五、活动体验,深化线段认识;六、全课总结,抽象线段特征;七、当堂检测,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版块一、曲直对比,情境导入新课。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有别于语文等其他学科情境。这种情境是一个一步步地纵向深入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主动认识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本节课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1、出示两根小棍一根是直的,一根是弯曲的。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根小棒有什么不同之处?
3、让学生根据这些线的特点分为两类。(曲线和直线)这一环节的设计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探究欲,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良好基础。
2、然后告诉学生: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让学生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互相指一指手中的线段。
4、让学生回忆刚才的操作,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线段有哪些特征。
5、在数学上,线段也可以用()的图形表示让学生指一指这条线段从哪开始到哪结束,两个端点是如何表示的。
这一版块的设计意图是: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所以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我引导学生想办法将曲线变直,突出线段"直"的特点,再进一步观察线的两端,明确手捏住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让学生通过这一活动,获得对"线段"这一抽象概念直接而真实的体验。
版块三、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1首先让学生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再让他们分别去摸一摸,指一指。(摸一摸是让学生感受线段的直;指一指是感受线段有两个端点。)。
2再让学生想象一下生活中的线段,并举例说明。进一步感悟线段的特征。
让学生拿出圆形纸先对折,再展开,然后观察折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折痕就是一条线段)再让学生折出一个比它长或比它短的线段,对比你折出的的条线段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观察得出线段是有长短之分的。)。
4、比较身边线段长短,揭示线段有长有短。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这个环节中,有上一个寻找身边的线段到想象生活中的线段,由摸一摸,指一指,到抽象地说出生活中的线段,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及事物建立联系。
版块四,根据线段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此时学生已经经历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并会描述线段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作了如下设计:
1小组讨论:你准备用什么工具画线段,怎样画?
2学生用不同的工具,不同方法尝试画线段?
3汇报交流展示学生所画的线段。
4教师示范画法,并说明: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来画线段比较方便,美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通过探索,操作,尝试等方法主动建构,而不取决于学习者机械的模仿和记忆。这一部分教学要求学生从已形成线段的表象中,抽象出线段。在前面摸一摸,指一指的,找一找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用身边的工具尝试画一画线段,先自己建构线段的模型,再通过讨论交流完善这一建构过程。
版块五,活动体验,深化线段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内化本节课的知识,我设计了基本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和开放性练习。
基本性练习。
书后"想想做做"的第1题,让学生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学生通过判断并作出解释,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数线段"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数出下面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然后让学生指一指线段的端点,初步感受公共点。最后再提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五条线段围成的,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发现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就是几边形。
拓展性练习。
连线段。
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三点,理解"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是什么意思?先猜一猜画出来会是什么图形?再独立练习,事物展示,让学生体会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四点。先猜一猜你最多能画出几条线段?再让学生画一画。让学生在画一画,议一议的过程中体会两点之间可以画一条线段的规律。
版块六,全课总结,抽象线段特征。
通过总结,让学生回答我们认识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这两个问题,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线段上升到理性认识线段,从直观认识线段上升到抽象认识线段。更加明确线段的三个特点: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有长有短。
版块七,当堂检测,反馈学习效果。
这样做的目的,教师能很好的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以便进行因材施教,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把线段的特征总结为三点板书出来便于学生记忆掌握,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1、直的。
2、有两个端点。
3、有长有短。
在本节课整体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从朦胧到清晰,从感知到抽象。以上设计源于,以下认识:(1)教育心理学表明:当学习与已有经验相联系时,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数学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所以首先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场景感受生活中有数学,接着去摸,指,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有浓浓的生活气息,从而抽象出线段。(2)荷兰数学家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需要学生亲身体验。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先让学生想办法将曲线变"直",突出线段"直"的特点,再让学生摸一摸、指一指、画一画。最后通过数线段、折线段等一系列活动巩固学生对线段的认识。
认识线段教案篇十二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正确的概念表征系统。
2、使学生在折、画等操作活动中体会到线段是有长有短的,完善对线段的认识,掌握画线段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从“线段”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数学中的图形,体会数学与生活、线段与图形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明确线段的基本特征,会用直尺画线段。
教学难点:在折折痕中感知线段有长有短。
教学准备:毛线、正方形纸
一、 激活旧知
想一想,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的示意图。
二、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每个学生把准备的线,随意地放在桌上,说说现在的线是怎样的?
猜测:把线拉紧,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动手拉一拉,说说看到了线发生怎样的变化?
引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板书:线段
反问:如果这样(不拉直),两手之间的这段可以看成线段吗?感知线段必须是直的。
比较拉直前后的线,说说线段是怎样的?明确线段是直的。
引出:线段可以用 表示。
比较线段的示意图与拉直的线,说说有什么不同?
说明:两端的两点叫端点,表示线段的起点和终点。
再说说:线段是怎样的?明确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的.,长度是有限的。
2、形成表象
(1)找线段,沟通联系
引:在我们的身边,直直的物体随处可见,如:铅笔、直尺、垫板等。
出示并说明:直尺、课本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追问:为什么直尺、课本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指名学生指一指,直尺、课本的哪条边可以看成线段。
追问: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引:老师发现,刚才小朋友们说的线段,是从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等物体的边。
因而,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那圆柱中有线段吗?……
沟通线段、长方形、长方体三指之间的联系。
(2)折线段,感知线段有长短
引:在正方形纸上,你一眼能找出几条线段?老师能找出无数条线段,你信吗?
引出:把正方形纸对折,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课件出示动态演示。
指名学生说为什么折痕可以看成一条线段?学生照样子折,找到折痕。
引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这条短的折痕呢?学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
小结:用同一张正方形的纸,可以折出不同长短的线段,可见,线段是有长短的。
(3)画线段,进一步认识线段
指名学生说说准备怎么画线段?
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的,有长短的,因而我们画出的线段也应该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沿着物体直的边画线段,比较方便。
引出:可以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直尺的边是直的)
学生尝试用直尺画线段。说说在用直尺画线段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范画线段,学生再次用直尺画线段。
三、运用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1
重点说说图4为什么是线段。
2.完成想想做做2
学生各自填写,然后说说每个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3.整合想想做做3、4、5.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点,问:用这个点能画出线段吗?
再添一个点。要求:用直尺把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
指名学生说说:连接两个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再添一个点(注意点的位置),猜:三个点能画几条线段?(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动手画一画,说说发现了什么?
再添一个点(注意点的位置),猜:四个点能画几条线段?(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动手画一画,说说发现了什么?
还想添个点画线段吗?
思考:怎样才能有次序的画出所有的线段。
四、内化新知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我有哪些收获?
线段的初步认识
直直的
线段图 有两个端点
有长短的
认识线段教案篇十三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4页例题和45页想想做做。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1)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5)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
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师:线段具有哪些特点?(直、有两个端点)。
3.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1)师:你能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线段的?为什么这样画?
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
(5)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p45第1题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师:为什么是线段(不是线段)?
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1.p45第2题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出示校园环境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吗?根据学生汇报,软件同时在该物体某边上呈现出线段。
2.p45第3题下面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1)请学生指出某图形横向、纵向各一条线段的顶点,让学生感受公共点。
3.p45第4题。
(1)用长方形纸任意折一下,观察折痕,你发现什么?(cai演示,折痕就是一条线段)。
(2)请学生折一条比垂直折痕长的线段,短的线段。(对不能直观看出长或短的线段,引导学生比较)。
4.p45第5题。
(1)cai出现两个点,师:你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吗?你能画几条线段?
(2)cai出现三个点,并同时出现题目。
师:“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是什么意思?猜一猜画出来是什么图形?
(3)学生独立练习,实物展台展出,集体讲评。
5.p45第6题。
(1)猜一猜你能画出几条线段?画一画。
(2)实物展台展出学生不同的作品,进行评价。
6.全课总结:
和大家交流,你今天有什么收获?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7.课外作业:请你向爸爸、妈妈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
认识线段教案篇十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动画片《猫和老鼠》吗?瞧,它们来了。
播放课件:学生观看猫捉老鼠的课件。
提问:你们知道哪一只猫会先追上老鼠呢?为什么?(生答)。
师:说的真棒。
师:这条直直的路线可以看成线段,(板书:线段)线段里的学问可多了,想和它交朋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线段,一起读一读,多响亮啊,多有精神啊!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师:(教师取出一根线,拉直并捏紧两端,学生观察。)。
生:2个端点。
2、小组交流探讨:能和你同桌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开始吧!说好了吗?好,你来试试。
3﹑比较发现:
师:刚才,老师是把这条线段横着摆的,你还有其他摆法吗?请同学们拿出用具,同桌合作,试试看!
引导学生思考:当线段竖着摆、斜着摆时,它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摆好了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找两个小组来汇报作比较)。
师:(竖着摆﹑斜着摆)那么它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生:老师,我还可以这样摆。(“v”字型)。
师:哎,他们摆了几条线段?这两条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评价:你们真有创意,了不起!
4、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操作来看,线段它可以方向不同,长短不一,但是无论怎样摆,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5﹑练习:你能说出下面哪些是线段?(课件出示)。
学生通过观察,作出判断并说出理由。
师评价:你们真的好眼力!
6﹑评价:小朋友们,善于观察,找到了这么多线段,真棒!
7﹑欣赏生活中线段:(课件出示)。
师:在我们生活中线段无处不在。瞧,芭比公主漂亮的小木屋就是由许多条线段组成的,这条红色的线段就是其中的一条;电视显示屏上也有许多条线段,这就是其中的一条;咱们吃饭的桌椅上也有许多条线段呢!你们看到了吗?小朋友们最爱玩的滑滑梯上也有线段呢!它在这儿;这是一扇漂亮的门,你看到门框上的这条线段吗?最后再来看看椅子的漂亮座垫,上面也有线段呢!
小结:这些图片多美啊!我们的祖国也很美丽。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我们先来轻松一下。
8﹑欣赏音乐:(课件出示)。
师:让我们用一双灵巧的小手,一支美丽的画笔,画出你喜欢的线段吧!
2﹑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3﹑哎呀,你画得也不错,能给大家提个醒吗?
4﹑谢谢这两位小老师,我们知道了画线段时的注意点。那么你能画出两条方向不同,长短不一的线段吗?谁来展示一下。
5﹑如果没有尺,想想看,还能用哪些物体画线段呢?(生答)(出黑板报,我们用线弹出又长又直的线段)。
师:看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用处真大,所以我们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学好数学哦!
四﹑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线段,也会画线段了,可线段在和我们捉迷藏呢?看:
1﹑数一数。
课件依次出示五边形﹑六边形,它们叫?它们由几条线段围成呢?请你们拿出图形小组合作数一数吧。
那么,现在老师想画一个十边形,要画几条线段呢?
师评价:你们真爱动脑筋,真了不起!
2﹑画一画。
小朋友,还愿意接受挑战吗?
请看题目:(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和5。
六﹑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有两个端点。
认识线段教案篇十五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条毛线,你看看它是什么样的?(它是弯弯曲曲的、它象毛毛虫。)。
师:请你猜一猜,你和你同桌的那两条毛线哪条长?哪条段?生答(略)。
师:你能想办法比较一下吗?(把毛线拉直,用尺子量、把毛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毛线拉直)。
师总结:我们要想比较两条线的长短,必须把毛线怎么样?(拉直)。
师:你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把毛线拉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师:你是怎么做的?(用手捏住绳子的两端,拉紧绳子。)。
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板书:线段)。
师:请观察你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互相指一指。
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端,在数学上叫线段的端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
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展示、交流: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把铅笔盒放在纸上,沿着它的边画下来就是一条线段、沿着铅笔的边画的、把纸放在课本的边上,使劲折一折,折痕就是一条线段。)。
……学生在画线段时出现了三种情况:
师:刚才在画线段时,有的同学在线段的两端点了两个重重的小圆点,这是为什么呀?(一个点表示线段的头,另一个点表示线段的尾,这样别人会看得更清楚。)。
师:你们认为这位同学的想法怎么样?
总结线段的特征(直、有两个端点)。
师:科学家们为了方便小朋友们画线段,还发明了几种画线段的工具呢!你知道吗?(直尺、三角板、用量角器的直边也可以画线段。)。
师: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工具画一条线段。同桌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1、争当小小设计师。
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圆形的小镜子(每个组都有一面)现在要为镜子镶一个边儿,请同学们帮厂长想一想怎样量出镜边的长度?(把毛线拉直沿镜子围一圈,然后再量一量毛线的长。用纸条沿镜子围一圈,再量一量纸条的长。在小镜子的边上作个记号,在纸上滚一圈,滚了多长,边就是多长。……)。
四、课堂总结。
认识线段教案篇十六
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
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寻找生活中的线段,数线段。
教学准备。
一段线、练习纸。
教学过程。
1、感受线段的“直”
请同学拿出一根线,把它随意摆在桌上,看它是什么样子?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猜)。
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和原来的那根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
请小朋友再捏住线的两端拉紧现在我们手上拿的是一条。。。(线段)。
手捏住的两端就叫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
两端之间的这段线是。。。(直的)。
小结:所以线段必须要有两个端点,并且两端之间的线是直的。
3、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老师板书: )。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有几个端点。
二、实际应用。
1、其实平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线段:?
你能说出生活中其他地方有线段?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完成想想做做(1)。
2、完成 想想做做(2)。
(1)黑板有4条边,它们都是什么?黑板是什么图形?
(2)拿出长方形纸,摸一摸互相说一说有几条线段围城?然后交流。
(3)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略)。
学生相互数一数,指出端点在哪?
三、画线段(想想做做3、4、5)。
1、刚才认识了线段,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学生自由画。然后交流,
2、归纳几种画法。
3、给你两点能画出一条什么?(两个点能连成一条线段)。
4、三个点连成几条线段,画出什么图形?
5、4个点呢?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他有什么特点?
还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线段:直的 。
2个端点。
认识线段教案篇十七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8、师小结过渡.
三、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四、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五、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认识线段教案篇十八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内容。
教材分析: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低,所以教材在编排上十分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要求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逐步形成认识,建立相关的概念,形成必要的技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1、变曲为直。
教师出示毛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操作: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
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
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
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
二、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征。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
师:其实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有线段围成的。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眼力大比拼。(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
谈话:小朋友喜欢玩折纸游戏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吧!(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对折,打开)。
师提问:从这三次折线段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
指出:通常,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画线段时,左手按住直尺,使它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
展示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讲。
提问:你还能用其他工具来画线段吗?
四、联系实际,拓展认识。
谈话:下面我们来玩个连一连的闯关游戏。准备好了吗。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不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
指出: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齐读)。
2、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结:有3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3条线段,画成的是(三角)形。
3、想想做做5题。
师:真不错,第2关闯关成功,如果有4个点呢?第三关来了。
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又能画几条线段呢?
小结: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6条线段。
4、最后一关来了,有5个点,
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又能画几条线段呢?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小结: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10条线段,并连成一个五角星。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认识线段教案篇十九
本节课学习的是线段,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抽象有实际。我在设计本节课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尽管教材只写出“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但用直观描述的方式表明了线段的属性,直的、两个端点即可以度量。教学时,我紧紧抓住线段的两个特征,反复用多种方法强化学生对线段的认识。
教材只有半页的内容,如果为了背出线段是什么,画一画线段,那不是难事,但线段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结合情境感受线段,理解它的意义,使学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想象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学习方法单一,学生没有自主性,本节课的设计处处体现教学民主。教师引导学生找问题,探索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并让每个学生通过比较选适合自己的方法。例如,认识线段是可以度量的;又如画线段的方法多种多样……这些不是教师讲的,而是学生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学生有了成功感,学习的劲头自然就足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909338.html】